药物牙膏范文
时间:2023-04-03 21:02: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药物牙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防龋型牙膏
防龋型牙膏是加入了有防龋作用的物质。在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防龋型牙膏是含氟牙膏(内含氟化钠和单氟磷酸钠)。氟是一种性质非常活跃的化学元素,其腐蚀性很强,既对有害细菌具有抑制和杀伤作用,也会给身体带来影响。因此,氟被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机构列入“人体可能必需,但有潜在毒性的微量元素”,和铅、镉、汞、砷、铝、锂、锡等排在一类。
氟可以提高牙齿的抗腐蚀能力,抑制致龋细菌的生长繁殖。在人体正常的口腔环境中,也有一定量的氟存在,但其浓度不足以抑制细菌生长。因此,含氟牙膏的使用是在安全范围内增加口腔局部的氟,在牙齿表面形成强有力的保护层,从而减少龋齿的发生。
由于儿童可能存在吞咽牙膏的情况,因此,建议3岁以下的儿童应避免使用含氟牙膏,4~6岁儿童也尽量少用。如要使用,应该在大人指导下,每次使用黄豆粒大小的量即可。
美白牙膏
不少美白牙膏的美白功效主要来源于添加的一些摩擦剂,如焦磷酸钙、高清洁二氧化硅等,通过这些摩擦剂与牙面上的色斑进行物理性摩擦,以去除牙面的色斑,使牙齿恢复本来的颜色;还有一些美白牙膏中添加了过氧化脲,这是一种过氧化物,能在刷牙时释放出具有漂白作用的原子态氧,对去除牙釉质表层的色斑很有帮助,从而使牙齿变得美白漂亮。
所以,对于那些爱抽烟、爱喝咖啡以及长期大量喝茶的人来说,美白牙膏比较适用。但对于四环素牙、氟斑牙等由于牙齿发育异常所导致的色斑,美白牙膏基本没有效果。
要提醒的是,美白牙膏虽有美化作用,但也不要一味迷信,以防走入误区。要知道,牙齿的正常颜色是类似象牙色或带有光泽的淡黄色,而绝非一些广告中宣传的纯白色,所以不必一味求“白”;而且,美白牙膏中所含的过氧化物即使浓度较低,也仍会给一部分口腔黏膜较薄弱或牙齿敏感的人的口腔带来刺激,所以儿童及牙齿磨耗严重、牙本质敏感的人要慎用。
消炎止痛牙膏
这类牙膏多是在普通牙膏的基础上加入某些抗菌药物以消炎抗菌、抑制牙结石和菌斑的形成,起到改善口腔环境、预防和辅助治疗牙龈出血、牙周病的作用。但消炎牙膏特别是抑菌性强的牙膏不能长期使用,否则会使口腔中的细菌产生抗药性,还可能会导致口腔内正常菌群失调。
因此,建议大家使用消炎牙膏不要固定只使用一种,应该1~2个月更换一次。而且,药物牙膏只是起辅助作用,不能替代药品,如果牙齿出现炎症,还是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篇2
用药要到位,不要轻易判无效。所谓“到位”是指规范用药,有的高血压患者虽在服药,但血压控制得不好,究其原因,虽选药无误,服用方法却很不规范。一是服药次数问题。要了解长效制剂与短效制剂的用药间隔时间不同,若把每日须服3次的短效药加复方降压片、珍菊降压片等当做长效制剂,每天只服一两次,又如何有效呢?二是剂量问题。根据血压控制情况,有的小剂量就可以,有的加大剂量才奏效。这既取决于血压升高的程度,也与个体对药物的敏感差异有关。用药还要考虑到对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或糖尿病的,应同时降脂或降糖,才能有效地控制血压。诸如此类,当在医生指导下,分析原因、寻求对策才是,不要匆忙下无效之结论。
要联合用药,不要重复用药。高血压的现代治疗药物可分成六大类:①利尿剂,如双氢克尿噻、寿比山等;②β受体阻滞剂,如氨酞心胺、倍他乐克等;③钙拮抗剂,如恬尔心、心痛定、尼莫地平等;④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如依那普利、卡托普利等;⑤a受体阻滞剂,如哌唑嗪、特拉唑嗪等;⑥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如氯沙坦、缬沙坦等。联合用药是指上述两类以上药的协同使用而不是同一类药的重复服用。联合用药的目的是增加疗效,减少副作用。它往往是在规范使用单味药疗效欠佳的情况下采用的方法。如钙拮抗剂与β受体阻滞剂联用,如硝苯地平与倍他乐克之对药,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与利尿剂联用,如复方降压制剂――开富特中卡托普利与双氢克尿噻之对药等。而同一类药重复用药,一是疗效不佳,二是不良反应增加,为降压所忌,应予纠正。
要定期测血压、坚持服药,不要吃吃停停。有些患者在取得理想的用药效果后,就大意起来,既不定期量血压,还常常漏服药,缺乏恒心。其实,饮食起居、工作环境、人际交往各方面因素都会影响人的生理、心理而使其发生相应变化,也使血压产生波动。如工作忙碌、情绪激动会加重血压升高;即便是看似与高血压病毫不相干的气象因素,实质与血压波动关系很密切。凡此种种,都要求患者必须勤测血压,必要时调整药物剂量。值得提醒的是,患者在持续规范用药后,偶然停药几天中,发现血压仍正常,就认为“病根已除可停药”,殊不知,这只是药物的“后续效应”所起的暂时作用,故不可擅自停药。
篇3
1 高血压病概述
1.1 收缩压≥140 mm Hg,而舒张压
1.2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发生机制主要是由于主动脉结构改变(如胶原增加等)导致主动脉僵硬度增加,由此引起收缩压升高,脉压加大。
1.3 收缩期高血压是老年高血压中的一种常见类型,老年人中,收缩期高血压比舒张期高血压更能预测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死亡率。JNC7、ESC和WHO/ISH多个高血压治疗指南均强调,对于50岁以上的成年人,收缩压是比舒张压更为重要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积极防治老年收缩期高血压,已成为提高我国高血压控制率和降低人群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死亡率的重要任务。
1.4 经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发现 ①收缩压随年龄增长而持续升高,而舒张压在70岁开始缓慢下降;②随着收缩压的升高,冠心病的死亡率也随之增加。 SBP在132~142 mm Hg之间的人群,冠心病死亡的危险度为 1.8,而SBP≥142 mm Hg的患者其相对危险度增至3.0;③与正常血压,单纯性舒张压升高或收缩压、舒张压均升高的患者相比,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发生卒中的危险性最高,相对危险度达4.0以上。
2 药物应用
2.1 钙拮抗剂(CCB)中的长效二氨吡啶类CCB和噻嗪类利尿剂是治疗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首选降压药。在降低SBP方面,与β-受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比较,CCB的降压效果最好,降压幅度有显著性差异。而CCB与噻嗪类利尿剂相比较,二者的降压效果相似。在INSIGHT试验中,证明硝苯地平控释片降低SBP最明显,从治疗前的173 mm Hg降至138 mm Hg。
2.2 老年人收缩压的治疗目标为
2.3 对单药治疗不能满意控制血压,或血压水平较高的中、重度高血压,应予联合用药。联合用药增加血压控制有效率和患者的依从性,有利于多种危险因素和并存疾病得到控制,保护靶器官,减少心血管事件。联合用药时应为两种不同降压机制药物联用,发挥协同作用,常为小剂量联合,副作用最好相互抵消或少于两药单用。此外,联用药物需服用方便,疗效持续24 h以上。选择药物时还应注意是否有利于改善靶器官损害、心血管病、肾脏病或糖尿病,有无对某种疾病的禁忌。
篇4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439-01
在我国,高血压患者的人数已近一亿人,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而心脑血管疾病又是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应用抗高血压药是有效控制血压,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主要方法,但目前,对高血压患者的治疗状况不容乐观,根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高血压患者的治疗率为28%,而控制率(140/90mmHg)仅为8%,因此,提高高血压药物治疗的合理性、技巧性便成为当务之急。
1 常用高血压药物概要
1.1 利尿药
此类药品包括氢氯噻嗪、氯噻酮、吲达帕胺、布美他尼、保钾利尿药螺内酯、氨苯蝶啶和阿米洛利等药物,应用比较多的是氢氯噻嗪、吲达帕胺和螺内酯,利尿药降压作用确切,常与其他降压药联用,治疗中、中度高血压和高血压伴心衰的患者。
1.2 B-受体阻断剂
此类药品包括普萘洛尔、阿替洛尔、酒石酸美托洛尔、比索洛尔、噻吗洛尔、卡维地洛和拉贝洛尔等药,因受体阻断剂对心肌收缩有抑制作用,故常期以来国内外一直将心力衰竭列为受体阻断剂的禁忌症,但近年来,国外的大规模、多中心对比研究治疗表明,酒石酸美托洛尔、比索洛尔、卡维地洛可阻断心衰的恶化,更适用于高血压伴心衰的患者。
1.3 钙拮抗剂(CCB)
此类药物包括维拉帕米、地尔硫卓和二氢吡啶类中的硝苯地平、尼卡地平、尼群地平、尼莫地平和氨氯地平等药,其中尼莫地平是目前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和预防高血压脑卒中的较好的药品,尼莫地平易透过血脑屏障,能选择性的扩张脑血管,再增加脑血流量的同时,几乎不影响脑代谢,并能拮抗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组胺、花生四烯酸、血酸素A2、前列腺素等所致的脑血管痉挛,还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抗血酸作用,对缺血性脑血管痉挛及高血压伴脑血管疾病的作用更明显。
1.4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
此类药物包括卡托普利及长效的依那普利、福辛普利、和雷米普利等药物,ACE抑制与B-受体阻滞剂和钙拮抗剂一样,都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重要药物,且较B-受体阻滞剂和钙拮抗剂又有许多独特而广泛地应用,ACE抑制剂是目前国内外治疗高血压和高血压伴心衰评价最好的一类药物之一。
1.5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
此类药物包括氯沙坦、缬沙坦、替米沙坦等,血管紧张素()受体抑制剂是近年来研制开发的一类新型抗高血压药物,较ACE抑制机能更特异的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故安全性和耐受性更好。
1.6 A-受体阻滞剂 .
此类药物包括哌唑嗪、特拉唑嗪等选择性突触后膜A1受体阻滞剂,可乐定、甲基多巴等中枢A-受体阻滞兼周围A-受体组织药。
1.7 周围血管扩张药
此类药物包括肼屈嗪、双肼屈嗪、二氮嗪和硝普钠等药,此类药物虽有较好的的降压效果,但不良反应及禁忌症较多,耐受性差,一般不主张用于高血压的常规治疗。
1.8 新型抗高血压药
此类药物包括米诺地尔、吡那地尔、尼可地尔、沙克太宁等药,该类药物通过开放钾通道,促使钾外流,使膜兴奋降低,舒张血管平滑肌,降低血压。
2 高血压药物的合理应用
世界各国,包括世界卫生组织依据近年来大量循证医学的证据,制定了高血压防治指南,提出了高血压药物的治疗原则,不少临床试验成功的高血压治疗方案,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指导性的意见
2.1 高血压药物的初始选择
当收缩压持续在160mmHg或舒张压持续100mmHg,应开始使用降压药的治疗,收缩压持续在140-100 mmHg 或舒张压持续在90-99 mmHg之间,如果靶器官损害、已诊断有心血管病、糖尿病或10年内冠心病危险15%者,也应开始降压药物的治疗,作为初始和维持治疗的抗高血压药物为:利尿剂、B-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受体阻滞剂 、 周围血管扩张药,选择任何一种药物,应该先从小剂量开始,以减少不良反应,为患者确定一个最小的有效治疗量。
2.2 抗高血压药物的选择应用
抗高血压药物的选择应结合患者具体情况,根据患者的生理状况、药物作用特点及有无合并症而决定,即个体化原则,
(1)高血压合并心绞痛者选用B-受体阻滞剂或者钙拮抗剂.
(2)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者选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B-受体阻断剂中的美托洛尔、比索洛尔、卡维地洛,A-受体阻滞剂中的乌拉地尔,严重者加螺内酯。
(3)高血压合并心肌梗死者选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B-受体阻断剂及钙拮抗剂。
(4)高血压合并肝肾功能不良者宜选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长效钙拮抗剂,忌用利尿剂和B-受体阻断剂。
3 全面降低心血管的危险
治疗高血压的目的是最大限度的降低心血管病的死亡和病残的总危险,在药物治疗高血压的同时,对于存在的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及并存的临床情况进行评估合危险分层,并干预所有可逆性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如吸烟、肥胖、糖尿病等),适当处理并存的临床情况。
篇5
近年来随着大规模抗高血压临床实验的开展和心血管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医学界对高血压的认识及治疗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高血压的传统认识得到了更新,并已成共识,针对高血压的循证医学研究层出不穷,高血压病不再被认为是局限于心血管系统受累和血流动力学异常疾病。而是伴随脂肪、糖代谢紊乱和心、脑、肾等靶器官的不良聚集。因此改变对高血压传统认识对于评价高血压治疗手段,重新评价降压药物和研发新药有重要意义。因此治疗高血压患者要尽早、要在有效控制血压的同时,改善上述诸代谢紊乱,预防和逆转靶器官的不良重塑,这是降低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病死率的关键[1]。
面对众多的高血压患者,如何采取相应的防治策略呢?笔者认为,一是加强对高血压知识的宣传教育,建议成年人每年测量一次血压,这样就可以检测出事实上已存在的高血压,提高公众高血压知晓率。如确诊高血压,则应长期坚持改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限盐、合理饮食、适当运动、调节情绪、保持心理平衡。长期规律服用治疗高血压药物。定期随诊和测量血压。
1 降压目标
治疗高血压的主要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血管病死亡和病残的总危险。心血管病危险与血压之间的相关呈连续性,在正常血压范围并无最低阈,应将血压降到最大能耐受程度。HOT研究显示血压控制在138/83mmHg以下时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最低。此外血压下降到此水平以下也是非常安全的。高血压、糖尿病伴或不伴肾病的患者血压控制的目标值在130/80mmHg或以下,对于蛋白尿>1g的患者应将血压将到125/75mmHg以下[2]。
2 高血压病人的药物治疗
2.1 联合治疗
联合治疗有助于干预各种主要血压维持机制,消除由于个体遗传差异而引起的药物的不同反应,添加或补充药理作用,中和不同药物治疗时引起的不良反应,防止单药治疗时血压降低触发的代偿反应,降低单一药物剂量,将不良反应降至最小。联合治疗具有安全有效降压,减少不利效应,更好保护靶器官,提高依从性的优点。联合治疗的原则是:(1)选择药动力学和药效学上可以互补的药物;(2)避免联合应用降压原理相近的药物,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和β受体阻滞剂;(3)联合治疗应较单药治疗提高疗效,加强靶器官保护;(4)减少及抵消不良反应;(5)长效和短效药物联合应用;(6)简化治疗方法,尽可能降低费用。
2.2 WHO/IHS1999年主张合理的药物联合方案
(1)利尿剂和ACEI或ARB;(2)利尿剂和β受体阻滞剂;(3)β受体阻滞剂和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CCB);(4)钙拮抗剂和ACEI和ARB;(5)β受体阻滞剂和α受体阻滞剂。
2.3 抗高血压药物评价
(1)利尿剂:数十年未出现新的化合物,疗效好价格低廉。欧美诸多临床试验如EWPHE、SHEP、STOP、MRC等通过应用小剂量噻嗪类利尿剂,发现比大剂量更能明显降低脑卒中和冠心病事件的发生和逆转左室肥厚,且对糖、脂肪、电解质无不良影响。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程度与ACEI、CCB相同,被列为一线降压药。(2)β受体阻滞剂:大规模临床实验证明它可减少冠心病事件,对心肌梗死具有二级预防作用。其降低心血管并发症和死亡率是通过降低血压和心率达到的。但尚未证明对高血压患者预防心肌梗死的发生是否优于利尿剂。与钙拮抗剂、利尿剂合用有良好的降压效果,但吸烟往往会降低其疗效。CIBSⅡ实验证实比索洛尔治疗心力衰竭病人,要谨慎给药,逐渐加量,使患者耐受并由此心功能得到改善,但不提高总生存率。(3)钙拮抗剂(CCB):主要有3类,其中以血管选择性最强的二氢吡啶类应用最多,用于治疗高血压和冠心病,取得了良好效果。中国老年收缩期高血压临床实验(Syst-China)与欧洲老年收缩期高血压临床实验(Syst-EuR)两项研究得出相似的结果,服用尼群地平2~3年后,对心血管系统具有保护效应,脑卒中的发生率降低40%,同时心血管事件,癌症及出血等不良反应没有明显增加。CCB虽然是有效和安全的,减少卒中的效果优于其他类,且兼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但是减少冠心病事件和心衰方面,CCB确实不如ACEI、利尿剂和β受体阻滞剂。(4)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具有较强的降压作用,能逆转血管壁,心脏的不良重塑,恢复其结构和功能。不良反应少,并能改善胰岛素抵抗,对糖、脂肪等代谢无不良作用,其抗高血压机制除减少血管紧张素生成,减慢缓激肽降解,增加前列腺素合成外,还与血管内皮功能恢复,内皮舒张因子(EDRF)生成增加有关,ACEI能增加肾脏排钠预防或逆转肾小球基膜的糖化,有效地延缓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特别是伴有蛋白尿患者肾脏病变的进程,改善患者的预后。服ACEI的老人和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少于服CCB者。目前还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新型ACEI可以取代传统的卡托普利和依那普利。(5)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S):近年推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在血流动力学上的特性与ACEI较为接近,但对心脏与肾脏的远期益处是否与ACEI相似,尚有待于更多的临床验证。与ACEI相比,ARS具有以下优点:(1)可以从受体水平完全阻断各种途径生成的血管紧张素Ⅱ的作用,不发生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逃逸。(2) 仅作用于血管紧张素Ⅱ型(AT1)受体,不影响AT2、AT3、AT4受体可能介导的有益作用;(3) 对激肽系统无影响,咳嗽不良反应与安慰剂相似;(4)其中氯沙坦具有尿酸排泄作用。LIFE实验证实,氯沙坦与阿替洛尔相比,卒中发生减少25%,逆转左室肥厚效果也较后者好,PRIME实验证明伊贝沙坦比氨氯地平更能减缓糖尿病肾病恶化和终末期肾病的进展。(5)α受体阻滞剂:降压确切,对高脂血症和糖耐量异常者可能有利,能逆转左室肥厚,改善胰岛素抵抗,明显改善前列腺肥大患者的排尿困难。至今临床实验尚未证明长期应用能降低心血管并发症发生与病死率[1]。
3 小结
高血压防治是心血管领域中最重要的全球性问题之一。多数专家认为,冠心病的患病率及病死率未降低,与人群的血压未能很好控制密切相关。近年来高血压防治的新观点和最重要的科研成果集中反映在美国的高血压预防、监测、评估和治疗(简称JNC)及高血压理想治疗试验(HOT)上。从JNC的第一版(1976)已近30年,30年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仅仅是瞬间,可在这短短的30年间,人类对高血压的认识,对高血压病的诊断和治疗的认识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代表着医学的进步,人类的进步,而其受益者是无数的高血压病人和无数高血压病人的家庭,是整个社会和整个人类。
【参考文献】
篇6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在临床上发病率逐年升高,但是目前由于选择药物的不合理,血压控制效果较差,常常导致高血压或冠心病病情恶化,或者出现高血压急症及加重并发症,心脑肾等功能不同程度的损害,或者出现冠心病病情加重,如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猝死等。二者治疗不及时,又可并发糖尿病、高血脂、心力衰竭等多脏器功能受损害,危险事件发生率升高。因此,临床上,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病人血压控制尤为重要,关键是降压药物的合理选择是治疗中的重点与难点,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预后有着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高血压本身是冠心病发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发生率是正常血压者的2―4倍,由此可见,高血压对冠心病发病占重要原因,合并冠心病后可出现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猝死等,但是只要坚持合理用药,冠心病病人大部分是可以控制的。在临床上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病人的降压药物选择应是在分析病人生理、病理、精神、遗传、环境等等基础上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
一应选择既能降血压又能改善冠脉供血、降低心肌耗氧量的药物,从而降低冠心病的病死率。如β受体阻滞剂,具有减慢心率,降低血压,减低心肌收缩力,从而降低心肌耗氧量,缓解症状。另外还有抗心律失常作用,可降低交感神经活性,预防心源性猝死,还有抑制动脉硬化斑块形成和减少斑块破裂的可能性作用,因此,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β受体阻滞剂应作为首选药物应用。但要严格注意禁忌症,如哮喘、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和心脏传到阻滞者禁用,在合并冠心病出现变异性心绞痛时,还应与钙拮抗剂联合使用,尽快缓解高血压、冠脉痉挛,避免单独使用影响治疗效果。
二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心肌梗塞或出现心功能恶化时,应该选择改善和保护心功能,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生存率的药物。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不仅能用以治疗轻中度或者严重的高血压,而且对某些情况特别有用:①高血压并有左室肥厚;②左室功能不全或心力衰竭;③心肌梗塞后及心室重构;④糖尿病并有微量蛋白尿;⑤高血压病人伴有周围血管病或雷诺现象,慢性阻塞性呼吸道疾病、抑郁;⑥硬皮病高血压危象;⑦透析抵抗肾性高血压。ACEI在下列的情况如下慎用:重度血容量减少;重度主动脉、二尖瓣窄;限制性心包炎;重度充血性心衰(NYHA4级);肾性高血压尤其是双侧肾血管病变或孤立肾伴肾动脉狭窄;原因未明的肾功不全;有血管杂音的老年吸烟者;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的肾功不全者。
三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时,应选择可扩张周围血管和冠状动脉,降低血压改善心肌供血的药物,如钙离子拮抗剂,地尔硫卓等,近年来长效钙离子拮抗剂对高血压的降压治疗作用得到普遍认同,在临床上老年性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时,钙离子拮抗剂择性抑制Ca2+经细胞膜上的钙通道进入细胞内,具有扩张血管和负性肌力作用,松弛血管平滑肌,减少末梢血管阻力,从而降低血压,但脑、冠状动脉和肾血流量不减少。钙拮抗剂抑制心肌的收缩力及传导,并抑制血管平滑肌的收缩使血管扩张。钙离子拮抗剂目前在临床上的应用比较广泛,收到良好的疗效。
四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发生心绞痛时,应立即选择扩张冠脉血管的药物,抑制冠脉血管进一步痉挛、狭窄,防止心肌梗塞发生,因此,立即选用硝酸甘油和硝酸异山梨醇药物,缓解症状同时改善心肌供血,针对病因极其危险因素给予对症治疗,根据发病因素和发病机制不同,选择相应的药物,对待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必须客观分析病情,科学合理选择降压药物。
篇7
[关键词] 抗高血药;销售金额;用药频度;用药分析
[中图分类号] R969.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0)03(c)-117-02
Application on antihypertensives in our clinic from 2006 to 2008
HUANG Yao
(Clinic of Guangdong College of Pharmacy, Guangzhou 510224,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and tendency of antihypertensives in our clinic. Methods: Analyzed the varieties, the consumption sum, DDDs, daily cost etc of antihypertensives from 2006 to 2008 retrospectively. Results: The consumption sum of calcium antagonists increased year by year over the 3 years, with amlodipine ranked the first in terms of DDDs. Conclusion: Calcium antagonists and ARB are the major antihypertensive drugs used in our clinic.
[Key words] Antihypertensives; Consumption sum; DDDS; Application analysis
高血压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又是心脑血管及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危险因素,目前我国18岁以上人群中患高血压病者达1.6亿[1],而抗高血压药品品种较多,联合用药复杂,因此,如何安全、有效、经济、合理地使用抗高血压药物,是广大医药工作者关注和探讨的问题。笔者对我校门诊部2006~2008年抗高血压药物利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旨在为临床用药、药品管理、生产研究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我校门诊部西药房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药物的限定日剂量(DDD)参照《新编药物学》(16版)[2]推荐的成人平均日剂量。
1.2 方法
用药频度(DDDs)=某药年消耗量/该药品的DDD值。日均费用(DDC)=某药的销售总金额/该药的DDDs。
2 结果
抗高血压药销售金额及构成比见表1;各年度各类抗高血压药销售金额及构成比见表2;各年度销售金额排例前10位的抗高血压药见表3;各年度DDDs排序前10位的抗高血压药及DDDs见表4。
表 1 抗高血压药销售金额及构成比(%)
Tab.1 Consumption sum of antihypertensives and the proportion among the western medicine (%)
表 2 各年度各类抗高血压药销售金额及构成比(%)
Tab.2 Consumption sums and proportion of subgroups of antihypertensives in each year (%)
表 3 各年度销售金额前10位的抗高血压药
Tab.3 Antihypertensive drugs of top 10 on the list of consumption sum in each year
3 讨论
我校门诊部2006~2008年抗高血压药销售金额逐年增长,DDDs相应增加,但DDC有些品种有所下降,这表招标对于促进药品费用的降低有一定作用。由表2可见,α受体阻滞药,利尿药所占比例很小,而钙拮抗药所占比例最大。钙拮抗药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一线药物,尤其适用于高血压或并发稳定型心绞痛的老年患者, 钙拮抗药降压疗效突,对代谢无不良作用,有利于降低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和脑卒中发生率,也是冶疗高血压合并慢性肾病的常用药[3]。销售金额仅次于钙拮抗药是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类,它以高亲和力和特异性与血管紧张素型受体结合,阻断血管紧张素Ⅱ的压力反应和功能反应[1],但不影响血管紧张肽转换酶,不会导致缓激肽的蓄积,不影响前列素合成,故不引起干咳和血管神经性水肿,并能改善血糖、血脂代谢,对靶器官有保护作用[1]。最近大规模临床研究证明,ARB类对高血压患者的心脏、血管和肾脏有直接的保护作用,而且这种保护作用不依赖于药物的降血压效应,而且耐受性好,不良反应率低,并且不因剂量的增加而增多[3],是治疗心血管病和肾脏病的一类重要抗高血压药物。《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和JNC-7均已确认ARB类为一线抗高血压药物。JNC-7特别强调噻嗪类利尿药的治疗地位,它适用于高血压并发心力衰竭、冠心病高危因素和糖尿病。噻嗪类利尿药价格低廉,又是联合用药的基本药物。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目前突出的问题仍是利尿药的使用不足[3]。我门诊利尿类药也用药较低,应引起重视。从表3、4可见,3年稳居首位药是氨氯地平,它为第三代钙拮抗剂,主要是在分子中引入新的分子,克服第一、二代的缺点,与第一、二代比较具有降压更持久、更平衡、不受进餐时间的影响;血药浓度几乎与给药途经无关,口服吸收完全,半衰期长,而且不会因血压突然下降而引起心脏和交感神经激活[4-8]。
综合上述,我门诊抗高血压药应用基本合理,钙拮抗药、ARB类药是目前治疗高血压的主要药物,长效拮抗药与沙坦类药物在临床应用逐年上升,进一步说明降压降压作用持久、平稳并有保护心、脑、肾等靶器官的长效抗高血压的应用广阔前景,应提高国产长效钙拮抗药与沙坦类药物的质量和疗效,降低价格。
[参考文献]
[1]尹桂华.抗高血压药物的分类与合理使用[J].中国热带医学,2007,7(8):1400-1401.
[2]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1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25.
[3]龚培力.抗高血压药物的评价与研究进展[J].医学导报,2007,4(26):334-339
[4]陈国新,罗周兰.抗高血压药应用分柝[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8,14(19):75-78.
[5]张建国,周建民,冷会勇,等.高密市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药应用状况调[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08,2(3):156-158.
[6]金晓艳,赵辉,张晶.我院2004~2006年降血压药物应用情况分柝[J].中国医药,2008,3(5):262-264.
[7]查勇,赵燕,覃正碧.我国基本药物的地位与合理用药[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5):95-96.
篇8
方法:选取100例病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一组有50例患者。其中男性有60例,女性有40例。对对照组的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对于观察组,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在进行高压氧治疗。治疗时间为两到三个疗程。
结果: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之后,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的病情都有了明显的好转。但观察组的恢复速度比对照组患者的恢复速度快。
结论:高压氧配伍药物治疗脑梗死具有很好的疗效。
关键词:高压氧药物脑梗死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113-01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本组研究的100例脑梗死患者均是从医院收治的患者中选取的,其中男性有60例,女性有40例,他们的平均年龄在60岁左右。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两种,其中观察组有50例患者,对照组有50例患者。这些患者都经过MRI或者头颅CT的检测,均患有脑梗死疾病。其中需要排除的病例有:心肺、肝肾功能严重不全、有脑卒中病史并且遗留有神经功能损伤以及对多种药物过敏的患者。
1.2方法。对于两组患者的治疗,其中的相同点是两组患者都接受药物治疗。其药物包括:云南灯盏花的注射液、胞二磷胆碱、葛根素、血塞通、溶栓胶囊、脑活素以及步长脑心通胶囊等,在服药的同时要进行物理性的治疗。接着按照患者的病情与身体状况给患者静脉注射甘露醇。两组所不同的是,观察组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要进行高压氧的治疗。其中的氧舱压力为0.2mpa,每次进行一个半小时。时间为两到三个疗程。
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评估的标准为:一是病情在治疗之后更加严重;二是病情没有什么变化,也就是说患者在治疗之前与治疗之后的症状与体征没有什么变化;三是治疗效果有进步,即患者的语言功能与偏瘫的肢体有所恢复与改善;四是疗效有明显进步,即患者的语言功能已经基本恢复,偏瘫的肢体能力恢复到Ⅳ级;五是患者完全康复,即患者的体征与病症已经消失,个人的生活完全可以自理。在进行疗效评估的时候,需要对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进行评分,并划分为三个等级,分别是重度、中度以及轻度。
2结果
从上表可知: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观察组中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的患者。两组相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3讨论
脑梗死是由于脑组织局部的供血动脉中的血流突然停止或者减少,导致该血管供血区的脑组织因为缺血与缺氧而导致脑组织坏死软化。这种疾病所伴有的临床症状与体征有失语、偏瘫、眩晕、癫痫、神经性症状、肢体无力以及偏身感觉障碍、偏盲中枢性面瘫及舌瘫假性延髓性麻痹失语等。脑梗死伴有的并发症包括:上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脑血管病后焦虑反应以及抑郁症。
脑梗死的病症实质是患者脑组织中缺氧或者缺血,脑组织对缺氧或者缺血的缺损很敏感,在血液与氧气被阻断达三十秒,脑代谢就会发生病变。时间超过一分钟之后,大脑中的神经元的功能活动会立即停止。在大脑缺血时间超过五分钟之后,就会发生脑梗死现象。在人体大脑内动脉闭塞八个小时之后,缺血的中心位置就会出现肿胀与软化现象。在大脑内的动脉阻塞时间超过三到四天之后,脑组织就会出现液化现象,大量的神经细胞会消失,星形细胞开始增生,大量的吞噬细胞出现,给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很大的不利影响。
高压氧治疗法就是指使用纯氧加压单人舱或压缩空气加压的多人舱,病人通过面罩,头部氧帐或气管插管吸入纯氧。利用高压氧治疗法,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提升大脑组织的氧储备,提升高压氧的分压与血氧的含量,为患者提供足量的氧气。在常压下,人体呼吸氧气的时候,脑部组织内的毛细血管的动脉端的血氧分压可以达到12kPa。当血流量减少一半的时候,动脉端的血氧分压会降低到2.6kPa。在0.3MPa下吸氧,患者病灶部位的氧分压可达300mmHg(42.9KPa)。在高压氧的治疗状态下,患者体内血浆中的血氧含量不断地增加,与血氧分压成正比。这种疗法,不仅有助于改善患者大脑组织的新陈代谢,改善病变部位的供氧,增加患者体内的能量,从而减少脑组织中的酸性代谢物质。脑梗死患者在脑细胞缺氧、缺血四个小时之内,及时进行高压氧治疗,有利于更多脑细胞的存活。如果错过这段时间,进行高压氧治疗,依然有效果。
高压氧疗法不仅有助于改善患者体内的血氧供应,而且有助于控制患者的脑水肿,从而降低患者的头颅内压。同时,利用高压氧疗法,还可以有效地清除患者脑部的自由基,提升患者脑部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数量。高压氧的疗效主要是由氧气弥散到患者缺氧缺血的脑组织中所产生的,这种方法对脑梗死面积较小或者一些腔隙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较好。
在治疗脑梗死的过程中,所用到的药物很多。其中云南灯盏花注射液有助于扩张血管,活血行血,具有抗心肌缺血的作用。胞二磷胆碱对颅脑损伤、颅脑手术与急性脑梗塞所引起的意识障碍具有很好的作用,但这种要必须在改善呼吸、循环及纠正脑缺氧等措施的基础上使用。而葛根素中所含有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增加冠脉流量、扩冠以及降低心悸耗氧量的作用。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如何预防脑梗死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在日常生活中,做好脑梗死的预防工作:首先是要注意改变生活中的不良生活习惯,比如说,吸烟、暴饮暴食、酗酒等;其次是要坚持合理的饮食方案,以低脂肪、低热量、低盐的饮食为主,并保证充足的蛋白质、微量元素、维生素以及纤维素的摄取;三是严禁食用辛辣食品生冷食品或者咸鱼食品等一些不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的食品;四是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保持积极向上、乐观的生活态度。
参考文献
[1]张长山.高压氧配伍药物治疗脑梗死106例疗效观察[J].陕西医学杂志,2008(09):1247-1248
篇9
The Influence of Antihypertensive Drugs on Arteriosclerosis in Elder Patients wi th Hypertension.ZOU Yu_chi, YU Hua, DU Xiao_hong, et al.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Wenzho u Medical College, Zhejiang 325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alteration of arteriosclerosis in elder pati ents with hypertension who were treated by antihypertensive drugs.MethodsEight y elder patients with primary hyptertensio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 s. The patients in group A were given felodipine sustaind_release tablets five m illigram per day, and the patients in group B was given irbesartan 150 milligramper day. Brachial_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 (baPWV) was detected in all patient s before and after antihypertensive therapy three monthes. Eighty healthy volunt eers who were older than sixty years were served as control group.Results 1. Blo od pressure in both groups was lower after antihypertensive therapy. The systoli c pressure and pulse pressure decreased more in group B than those in group A (1 26.13±7.99 mmHg vs 131.38±5.23mmHg,P
[Key words] Brachial_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 The elderly h ypertensive; Calcium channel blockers; Angiotensin _receptor blocker
原发性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是引起冠心病、心力衰竭、脑卒中、肾脏疾病及 血管疾病等的重要危险因素。老年人高血压患者中50%以上表现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 )和脉压(PP)增大。收缩压(SBP)升高及PP增大与心血管疾病(CVD)之间存在独立而显 著的相关性,动脉硬化和PP是CVD独立的预测因子[1~3]。因而,在老年高血压治 疗中,不仅要关注降压还要关注血管动脉硬化改善程度及PP变化。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7年10月至2008年4月来我院干部病房及门诊的80例原发性高血压 患 者,其中男58例,女22例,年龄60~85岁。纳入标准:符合2007年ESC/ESH原发性高血压诊 断标准(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初治高血压或近4周没有接受任何降压 药物治疗的患者。除外:继发性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家族性高脂血症患者、严重外周动脉 粥样硬化患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及其他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对钙离子拮抗剂和或对血管紧 张素Ⅱ受体阻滞剂类药有过敏史者。现将8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两组的资料具有可比性( P>0.05),见表1。
1.2 方法:A组给予非洛地平缓释片(商品名:波依定 阿斯 利康制药有限公司)5mg•天-1治疗,B组予厄贝沙坦(商品名:安博维 赛诺菲― 安万特中国制药有限公司)150mg•天-1治疗,每周监测血压,检测治疗前及3月后b aPWV。选择同期我院体检中心80例年龄≥60岁的健康体检者为健康体检组检测动脉硬化(baP WV)指数作比较。
1.3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数据采用均数±标 准差(x-±s)表示,两组之间比较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3月前后血压情况: 两组服药治疗3月后血压控制达标,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P
2.2 baPWV指数比较: 以右侧baPWV为例,高血压组与健康体检组比较,高血压组baPWV(1734.71±471.14cm/s )明显较健康体检组(1435.01±211.69cm/s)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70,P
3 讨论
动脉粥样硬化(AS)和动脉弹性改变在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动脉粥样 硬化和动脉弹性减退发生机制不完全相同,对预后的影响也不同。动脉弹性的改变早于结构 的改变,早期发现和干预亚临床期血管病变的进展是延缓和控制心血管事件的根本措施。
PWV是判断外周动脉壁硬化程度的指标[4]。运用“当 动脉硬化时由心脏输出的血液产生的波动(脉搏波)的传导速度会加快”这一原理,测量2 次心跳之间的波动(脉搏波)传导速度,判断血管的弹性程度。由于动脉弹性的减低脉搏波 在动脉系统的传播速度加快,它与动脉壁的生物力学特性、血管的几何特性以及血液的密 度等因素有一定的关系。正是因为PWV与动脉僵硬度(动脉弹性)的这种正相关性,所以被 作为评估动脉僵硬度的一个指标广泛应用,2007年欧洲ESC/ESH将其列为亚临床期靶器官损 害的指标之一,其基准值为1400cm/s。PWV可以良好的反映大动脉的扩张性,PWV越快,动脉 的扩张性越差,僵硬度越高,弹性越差。
许多前瞻性的研究认为PWV是预测心脑血管病发生和死亡的一种有价值的指标,血压和年龄 是影响PWV的重要因素[5]。Yamashina等[6~8]对10828例门诊体检患者测 定PWV,同时进行Framingham评分,研究结果显示PWV与Framingham评分密切相关,多元回归 分析显示PWV与Framingham评分的相关性独立于其他传统的危险因素。研究同时显示,体检 中有脑卒中及心血管病患者的PWV显著高于正常人群。该研究表明,PWV可成为一种反映传统 危险因素的综合指标,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观察老年高血压患者可知,脉压(PP)和动脉僵硬度的升高是独立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升 高的SBP导致左心室肥大,而降低的DBP则导致冠状动脉循环量的降低。目前已知动脉僵硬度 的升高是脉压升高的主要原因[9,10]。本文发现年龄≥60岁的高血压患者baPWV 显著高于同年龄段健康体检者,且对高血压患者积极控制血压后复测患者baPWV值,其值较 治疗前均有下降,差异显著,说明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弹性减退,将血压长期控制在较低水 平可改善患者的动脉弹性。
本文发现降压治疗3月后,厄贝沙坦治疗组脉压下降较非洛地平缓释片组显著,同时发现厄 贝沙坦组患者baPWV改善显著,可能原因为ARB在阻断AngⅡ和AT1的结合后,可使循环和组 织中游离AngⅡ的水平升高,与血管紧张素受体2(AT2)结合增加,增加NO合成,拮抗AT1 对内皮的损害。
外周动脉硬化的进展有先于冠状动脉硬化的倾向,因此PWV可以作为将来患动脉粥样硬化疾 病风险的评估指标,是心脑血管疾病的最佳预测指标,PWV增加是高血压患者总死亡率及心 血管疾病死亡率的独立预测因素[11]。
参考文献
[1]Ogihara T, Morimoto S, Okaishi K, et al. Questionnaire survey on th e Japanese guidelines for 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 in the elderly 1999 revisedversion[J]. Hypertens Res, 2002,25(1):69-75.
[2]Saito I, Kawabe H, Tsujioka M, et al. Trends in pharmacologic management ofhypertension in Japan one year after the publication of the JSH 2000 guidelines [J]. Hypertens Res, 2002,25(2):175-178.
[3]Komai N, Ohishi M, Moriguchi A, et al. Low_dose doxazosin improved aortic s tiffness and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as measured by noninvasive evaluation[J].Hypertens Res, 2002,25(1):5-10.
[4]Kubo T, Miyata M, Minagoe S, et al. A simple oscillometric technique for de termining new indices of arterial distensibility[J]. Hypertens Res,2002,25(3): 351-358.
[5]Stefano Bonapace. Aortic distensibility independently affects exercise tole rance in patients with dilated cardiomyopathy[J]. Cirvulation, 2003,107(12):16 03-1608.
[6]Tomiyama H, Hashimoto H, Yamashina A, et al. Synergistic acceleration of ar terial stiffening in the presence of raised blood pressure and raised plasma glu cose[J]. Hypertension, 2006,47(2):180-188.
[7]Yambe M, Tomiyama H, Yamashina A, et al. Arterial stiffening as a possiblerisk factor for both atherosclerosis and diastolic heart failure[J]. HypertensRes, 2004,27(9):625-631.
[8]Motobe K, Tomiyama H, Yamashina A, et al. Cut_off value of the ankle_brachi al pressure index at which the accuracy of brachial_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 me asurement is diminished[J]. Circ J, 2005,69(1):55-60.
[9]Yamashina A, Tomiyama H, Takeda K, et al. Validity, reproducibility, and cl inical significance of noninvasive brachial_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 measuremen t[J]. Hypertens Res, 2002,25(3):359-364.
篇10
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是冠心病、脑血管病的最重要危险因素,对人类的健康危害很大,轻者可以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质量,重者可以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并发症。高血压病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需要全方位的综合干预,而治疗高血压病的药物多种多样,如果患者不能合理、科学地应用,就会使病情反复或加重,同时也造成浪费。药学服务的意义在于促进合理用药,减少医药资源浪费,促进药物治疗观念转变,从传统的强调“药物治疗结果”转变为注重“药物治疗过程”,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体现药师的自身的价值[2]。为高血压病患者提供药学服务,可改变其对药物治疗的态度,对正确实施医生的治疗方案,降低药物副作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就临床药师对高血压患者进行药学服务的内容作如下探讨。
1患者认知不足
对于高血压病的治疗,多数患者的认识仅限于降低血压,至于血压需降至何种水平方才理想却不了解。有调查研究发现,虽然有62.23%的患者能做到规则服药,但只有41.01%的患者能将血压控制在140/90 mmHg以下,控制在130/80 mmHg以下的仅有16.55%。但只有将血压降至目标水平(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确定的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治疗目标是降至140/90 mmHg,老年患者为收缩压降至150 mmHg以下,有糖尿病或肾病的高血压患者降压目标是130/80 mmHg以下),才能达到延缓、防止或逆转靶器官损害;减少心血管事件及降低病死率;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3]。由此可见,临床药师为糖尿病患者提供药学服务势在必行。
高血压病是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按时用药。由于高血压对靶器官的损害需积累到一定程度方才表现出症状,容易导致患者不遵医嘱服药。在所调查的患者中,有12.95%的患者不规则用药,3.23%的患者自行停用药物,6.83%的患者甚至不治疗。不规则用药与随意停药容易导致血压节律不稳定,昼夜血压波动幅度过大与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密切相关,并可能触发某些恶性心脑血管事件。已有研究[4]表明,清晨血压陡升是脑卒中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
1.2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
患者对降压药物的合理选用、各种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普遍认识不足,对高血压病并发症的认识不够,加之民间一些不科学的说法,导致患者不能正确用药,治疗依从性差,有的甚至自行更换药物或随意中断治疗,影响了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因此,对患者提供优质的药学服务很有必要。
1.3适用于高血压病治疗的各个阶段[5-6]
1.3.1血压在18.5-21/12-14 kPa之间的早期轻度高血压,尚未出现器官的器质性改变,暂时不服用降压药物。可通过改变以往的的生活方式,如缓解心理压力,调节饮食结构、适当体育锻炼、控制体重、戒烟酒等亦能降低血压,在必要时也可酌情使用小剂量的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及钙离子拮抗剂等药物。
1.3.2血压在24-28/14-18 kPa之间的中重度高血压患者,其中中度患者心、脑、肾脏器动脉血管中至少有一项受损,重度患者的一些重要脏器已出现临床症状和体征。此类患者应选择安全有效、副作用少的药物,如钙离子拮抗剂、转换酶抑制剂,可适当选用利尿剂或联合用药,并要根据用药后患者血压的变化情况适当增减剂量及药物种类。
由于临床患者所选用的药物品种多,会发生相关的药源性疾病,所以临床药师与患者加强交流并为其建立用药记录,记录患者个人用药情况,同时告知患者服用后可能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并进行临床跟踪,预防并及时发现药物的不良作用。
2.1合理选择药物
降压目标:即将血压降到患者最大能耐受水平,在此水平上患者发生心血管并发症的危险程度最低,是一种理想血压水平。服用降压药的高血压病患者心血管疾病并发症的发生率与死亡率仍远远高于同地区未服药血压正常的人群,目前可能的解释是这些患者没有得到的最适当的血压控制,没有达到理想血压水平。
稳定降压:国外医学家已经证实:血压不稳定导致器官损伤,血压波动性(BPV)高的患者比血压平稳的患者靶器官损伤更为严重。患者血压时高时低,直接作用表现为组织器官的血
液灌注时高时低,从而造成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体液调节系统被激活,使血管重构,出现肾血管损伤、主动脉肥厚、心肌肥厚等情况。服用短效降压药物时,需多次分服才能达到平稳降压目的。
2.2指导患者正确用药
掌握服药时间:研究发现正常人的血压是在正常范围内波动的,分别在早晨(6~10点)和下午(4~8点)各出现1次血压高峰。每日只服1次的长效降压药物时,建议患者在早上7点左右服药。每日服2次药物时,建议患者在早上7点与下午4点各服一次。
建议使用长效降压药:长效降压药能够相对使血压持续平稳,维持24h降压,减少血压波动、保护靶器官,可减少猝死的发生。掰开服用长效降压药会加快释放药物的速度,快速升高血药浓度,增加药物的毒副作用,丧失持续降压的作用,所以不能掰开服药长效降压药。
合理的联合用药:根据药物作用机理降压药物分为六大类: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每一类降压药都有其特点和不良反应,很多高血压患者都不愿意同时吃好几种高血压药物,但是临床中发现,单一降压药往往不能达到控制高血压的目的,而小剂量的联合用药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由于不同种类药物的协同降压作用,不仅药物的剂量可减少,增强降压效果,而且还会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但应注意同类药物一般不宜合用,而且如果选择三种降压药联合用药时,除非有禁忌症必须包含利尿药。
从小剂量开始:减少不良反应使用任何一种降压药都应该从小剂量开始,以减少不良反应。一般来讲,药物的剂量越大,疗效越强,但是高血压药物比较特殊,比如利尿剂正常规格每片25mg,而降压的小剂量为12.5mg,也就是说患者要每天需要把一片利尿剂片均匀分成两瓣分两次服用,如果一次吃25mg的利尿剂片,不仅降压作用不明显,反而毒副作用增加,会发生低血钾、低钠、血脂高等。
2.3选用药物的注意事项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高血压药物有钙离子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利尿剂、α受体阻滞剂等几大类,均为一线用药。在选用药物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2.3.1基础降压药选择多数高血压患者需长期服药,因此宜选用降压作用温和、缓慢、持久、副作用少、使用方便的口服降压药(如氢氯噻嗪、氨氯地平、美托洛尔等)作为基础降压药,再按不同病期选用其他降压药物。
2.3.2药物剂量选择用药一般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达到降压目的后,可改用维持量以巩固疗效,尽可能用最小的维持量以减少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