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血糖药物范文
时间:2023-03-23 01:49: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降血糖药物,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摘要] 目的 探讨药学服务分析应用于糖尿病患者口服降血糖药物的临床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的是该院收治的88例糖尿病患者,时间为2014年9月―2015年9月,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44例患者,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分别采用药学服务指导和常规用药指导,比较两组患者住院前后及随访3个月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BG、P2hBG及HbAlC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前,观察组患者的FBG、P2hBG及HbAlC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
[关键词] 糖尿病;药学服务;血糖;影响
[中图分类号] R9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07(a)-0033-02
糖尿病需要终身服药,该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1]。患者口服降血糖药物方法不一、次数多、种类多,在服药期间,患者常因药物服用不当而导致临床症状加重、血糖波动加大,患者出院后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不按时服药或漏服,患者的依从性差,较为严重的情况下,将可能导致患者病情加重而需再次入院进行治疗[2-3]。目前,临床医生以及临床药学人员对提高患者服药的依从性日益重视[4]。该研究以该院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88例糖尿病患者为对象,探讨了药学服务分析应用于糖尿病患者口服降血糖药物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的是该院收治的88例糖尿病患者,时间为2014年9月―2015年9月,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44例患者。其中,对照组中,男21例,女23例,年龄为28~81岁,平均年龄为(49.01±4.17)岁,病程0.5~7年,平均病程为(3.17±0.52)个月;观察组中,男22例,女22例,年龄为27~83岁,平均年龄为(49.11±4.06)岁,病程0.6~7年,平均病程为(3.26±0.41)个月。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②符合糖尿病的相关诊断标准。排除标准:①精神异常者;②严重脏器功能不全者;③有出血倾向者或胃肠严重疾病、恶性肿瘤者[5]。
1.3 方法
给予对照组常规用药指导,内容包括:讲解各种药物的服用方法、服用时间、服用剂量及服用次数,发放糖尿病健康宣传手册。给予观察组药学服务指导,内容包括:①健康教育。待患者入院后,为让患者及其家属对糖尿病有一个充分的了解,护理人员要向患者发放糖尿病健康知识宣传资料,为患者开展糖尿病健康知识讲座,宣传自我保健知识,同时为患者提供药学咨询。护理人员要与临床医生一起对患者口服降血糖药物进行监督,督促患者坚持按医师的方案积极治疗,不随意更换药物。②心理沟通。护理人员要多与患者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消除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不信任感及排斥感,指导患者规范用药,鼓励患者建立信心积极治疗,配合规范用药。③药物服用指导。患者入院后,为让患者及其家属充分了解并掌握用药方法,护理人员要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阐述药品说明书,详解介绍非磺脲类、磺脲类、α-糖苷酶抑制药、双胍类、胰岛素增敏药五类降糖药物的服药方法、主要作用机制、服药时间及服药剂量等。同时,针对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及处理方法,护理人员要重点向患者介绍。
1.4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住院前后及随访3个月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变化情况。
1.5 统计方法
数据分析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计量资料用(x±s)表示,行t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住院前后的血糖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BG、P2hBG及HbAlC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前,观察组患者的FBG、P2hBG及HbAlC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
2.2 两组患者随访3个月的血糖变化趋势比较
出院后1~3个月,观察组患者的FBG、P2hBG及HbAlC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
3 讨论
药房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药剂科的专业水准、人员素质及整体管理水平,它对医院的服务质量、医疗质量、社会声誉及经济效益具有直接的影响,它是体现医院整体服务水平的一个重要岗位[6-7]。药师要保证患者在药物治疗中获取有效、安全、经济的用药和服务,以最小的支出获得最大利益[8]。作为药师应结合临床实际,不断提高专业能力,如深入住院部开展出院带药教育、住院教育、发放科普健康读物、开设专家药物咨询窗口、开通服务热线并给予详解讲解[9]。药师应适时开展药学服务,争取获得相关科室医生的配合和支持[10]。该研究分析了药学服务对糖尿病患者血糖近期以及远期的影响,有效地提高了该院的药学服务质量和药师的专业素养。
该研究以该院收治的88例糖尿病患者为对象,探讨了药学服务分析应用于糖尿病患者口服降血糖药物的临床效果。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BG、P2hBG及HbAlC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院前,观察组患者的FBG、P2hBG及HbAlC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出院后1~3个月,观察组患者的FBG、P2hBG及HbAlC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这一结果说明药学服务指导的效果优于常规用药指导。
综上所述,对糖尿病患者口服降血糖药物时实施药学服务指导,能有效控制患者的近期及远期血糖,值得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 聂川江,赵大贵,彭冰.糖尿病患者口服降血糖药物的药学服务[J].中国药业, 2014, 23(4):75-76.
[2] 刘慧,毕艳,朱大龙,等.江苏省各级医院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物使用情况分析[J].中国糖尿病杂志, 2014,22(7):599-602.
[3] 王文慧, 王晓玲.老年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物用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 2015,19(6):634-636.
[4] 陈进,刘秀珍,戴武,等.2种方案治疗口服降糖药无效2型糖尿病的数据包络分析[J].中国药房,2014,39(34):3169-3172.
[5] 梁婧.对2型糖尿病门诊口服降糖药用药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 2015,19(6):16-17.
[6] 徐新蕊. 2型糖尿病口服降糖药处方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19(3):141-142.
[7] 王亚群. 2型糖尿病门诊口服降糖药与胰岛素用药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 2015,19(15):15-16.
[8] 韩丽婷.老年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物用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健康指导[J].今日健康,2015,21(11):190-192.
[9] 劳荣巨, 温坚坤, 阮锦达.165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物用药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15):3427-3428.
篇2
[关键词] 基础胰岛素;预混胰岛素 ;降糖药物 ;血糖;二甲双胍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8(b)-0109-02
糖尿病俗称“富贵病”,在欧美发达国家发病率较高,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糖尿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目前已有糖尿病患者三千多万[1]。糖尿病是一组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或胰岛素作用障碍所致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临床分为1型和2型,2型糖尿病属于一种进行性疾病,主要由于胰岛细胞功能逐渐衰退,胰岛素抵抗逐渐加重,导致患者血糖水平超出正常值。该病患者由于血糖长期高于正常值,对身体各脏器均有较大损害,特别是肾、眼、心血管、神经系统等[2]。以往单纯采用口服降糖药治疗,但并不能较好的控制血糖,为探究一种更安全有效控制血糖的方法,该院2011年2月―2012年11月开展了基础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物与预混胰岛素控制血糖的疗效及安全性的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来该院接受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患者都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空腹血糖均>7.0 mmol/L排除1型糖尿病、感染、肝肾功能异常、急性心脑血管事件、酮症酸中毒及其他全身疾病患者,120例患者中男75例,女45例;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男37例(61.67%),女23例(38.33%),年龄28~64岁,平均(44.1±3.2)岁;对照组男38例(63.33%),女22例(36.67%),年龄27~66岁,平均(44.4±3.3)岁;组间一般资料如发病时间、患者年龄、性别、病程长短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给予相关护理和检查,并制定相关治疗方案,观察组采取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进行治疗,每睡前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1次,注射剂量为0.2 U/(kg・d)(该剂量为参考剂量,具体注射剂量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并在每天3餐前口服二甲双胍500 mg,对照组给予预混胰岛素进行治疗,注射剂量为0.2~0.4 U/(kg・d),按每天早晚餐前各注射1次。在治疗期间每天对患者各指标进行6次监测。
1.3 监测指标
所以患者均治疗10周,观察患者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体重变化,以及治疗后低血糖发生率。如果各项指标更接近于正常值,且一次以上低血糖发生率越低说明治疗效果越好。
1.4 统计方法
应用 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的相关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数据对比采取χ2检验。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病情状况以及治疗结果。表1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体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2中两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比较t=8.2661, P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组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胰岛素作用障碍所致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临床主要分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是指由于患者胰岛B细胞遭到破坏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所致,患者血糖合成糖原以及生物利用减少导致高血糖;2型糖尿病患者大部分超重或肥胖,也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见于成年人,其发病原因主要是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伴胰岛素分泌不足,由于患者体内胰岛素受体对胰岛素不敏感导致患者胰岛素的相对缺乏,因而血糖升高。糖尿病患者随着病程延长,血糖会不短增高,对机体的危害会更大,而且人体各脏器如心、脑、眼、肾等均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而对于糖尿病的发病机制目前并不完全清楚,也无根治办法,因此控制机体高血糖水平、预防高血糖并发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往控制血糖的方法主要是单纯口服降血糖药,但长期用药后其降血糖效果会大打折扣;因此研究一种更有效更安全的控制血糖的方法十分必要[3]。
甘精胰岛素是人工合成的长效胰岛素类似物,作用时间可持续 24 h,并且作用平稳、无峰值的作用,是一种能较好地模拟基础胰岛素分泌的胰岛素类似物[4]。与甘精胰岛素相比,预混胰岛素则具有明显的峰值,皮下注射3~7 h 即达到血药峰浓度,作用时间一般为16 h甚至更短。该研究就是探讨基础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物与预混胰岛素控制血糖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结果表明,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与预混胰岛素均能明显降低血糖,短期内即可使血糖达标,这对改善患者的代谢状况和预防并发症有很重要的意义。但甘精胰岛素对控制血糖的效果与预混胰岛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经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后,空腹血糖与餐后血糖均有所改善,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更接近正常值。治疗后患者体重增长情况观察组也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这证明,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物控制餐后血糖较预混胰岛素更加有效,而且在治疗中我们对血糖的持续监测发现甘精胰岛素对控制血糖平稳度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患者经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后血糖波动明显减少。同时,在安全性方面,甘精胰岛素使用量更少,低血糖发生率更低,因此更加安全。此外,甘精胰岛素每天只需注射 1 次,更方便灵活,从而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因此与预混胰岛素相比较,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物降糖效果较好,患者体重该病较小,胰岛素用量少,低血糖发生率低,患者依从性好[6]。
综上所述,基础胰岛素联合口服降血糖药控制血糖的效果要比预混胰岛素的效果要好,接受基础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进行治疗后患者体重增加幅度小,治疗安全性高,治疗中患者一次以上低血糖发生率低,因此适合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代庆红,王忠东.中国糖尿病的现状调查[J].中国医药指南,2011,9(13):297-298.
[2] 李静.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型糖尿病疗效及安全性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1,5(14):9-10.
[3] 励晶,王黎明.预混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转为甘精胰岛素联合预混胰岛素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J].现代实用医学,2012,21(5):736-737.
[4] 张幼文.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31(18):1212-1213.
[5] 罗玮,范培云.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8,23(14):439-441.
篇3
关键词: 新课程理念 生物 课堂教学 实效性
新课程的实施,必然产生新的理念、新的教法。新的教法会让教师对教学充满激情,学生学习充满活力,生物课堂教学变得更为精彩、更为“热闹”。但在一些“热闹”的课程之后,教师感到在理解新课程、新理念上还存在着一些误区。有些教师过于追求课堂教学改革的形式,而忽略了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失去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因此,新课程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在当前课程改革中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一、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内涵
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都可称之为“实效教学”。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其中,知识与技能目标只有在学习者的积极学习反思和实践运用的过程中,才能实现经验性的意义构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只有伴随着学习者对学科知识技能的学习、思考、运用过程中,才能得到提升;而过程与方法,只有学习者以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动力,以知识和技能目标为适用对象,才能体现它本身存在的价值。总之,人的发展是三维目标的整合,缺失任一维度都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但这并不意味着三维目标对学生发展的贡献是等值的。就教学而言,一方面要注重挖掘中学生物教材中蕴含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另一方面要注重开发课堂教学中生成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
二、尊重学生,注重差异,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实效的课堂教学要了解并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学生个体之间是存在差异的。教师要把学生之间的差异看成是一种课程资源,要充分地合理地艺术地利用这一资源,使学生之间发展实效性的互动,让每个学生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发展,这是实现教学实效,也是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的重要保证。由于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着差异性,因此,对于不同的学生,教师要有不同的对待方式,也就是在了解学生情况的基础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平时学习方法、习惯、成绩都好的学生,一般只在具体问题上给予指导,并适当增大训练难度,提出新问题以保持他们学习生物的持久热情,可单独给这批学生布置作业外“开小灶”,要求尽量用多种方法解题,鼓励他们创新方法。对于学生态度端正、勤奋,但成绩一般的学生,一般侧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定期检查他们的学习笔记,按章进行“好题巧解”例题讲解,增强他们对概念的领悟,以此帮助他们拓宽解题思路。对于智力较好,但随意性强、学习不努力的学生,着重在学习品质上对他们进行教育、调整,给他们机会让他们去负责完成某项任务,以此增强他们的责任心,培养他们认真学习、认真做事的态度。如组织他们参加课外的科技活动,在实验课上进行生物实验的表演等。对于少数学习和表现方面都存在问题的学生,一般采用不刺激、低要求、慢教化的策略。
三、发展学生科学素养与提高应试能力并举
中学生物教学必须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核心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但是,中学生物教学又必须面对高考,这是一个回避不了的现实,这就使得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成为一种更现实的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
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本无可厚非,只要高考存在就回避不了应试。问题是当前的中学生物课堂教学,较为普遍地存在着单纯以应试为目标的教学,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就成了课堂教学的唯一或主要的价值取向。在这种价值取向下,灌输、机械重复与训练就成了课堂教学的主旋律。这种课堂教学把应试推到了发展学生科学素养的对立面,教学的价值就只剩下应试。
高考试题与中学生物新课程的理念是高度一致的。它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考题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等协调发展,重视对学生科学素养的考查,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近几年来,以科学素养考查为主要目标的试题,诸如实验设计与分析和信息的获取、处理、转换与表达等类型的试题,已成为考试的主要内容。因此,实效的课堂教学,不仅是发展学生科学素养的要求,而且是提高学生应试能力的需要。
四、练习的针对性与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并举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途径,实效课堂教学需要实效的教学方法来实现。当教学的目标确定后,课堂练习的设计,必须有很强的针对性,针对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针对教学要求,针对学生实际,既要实效,还要有趣。练习设计中,要注重习题的使用性、灵活性、分解性及趣味性。通过课堂练习,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信息反馈,并及时地对原来设计的教学过程进行调整,学生可以及时发现自己知识上的缺陷并及时弥补。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方法百花齐放,如讨论法、自学辅导法、探究法等。这些教学方法都是教学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研究和总结出来的,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中均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对探究性学习的倡导,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通过合作讨论与参与的各种教学方法广泛出现在课堂教学中。但是,“每种教学方法都是相对辩证的,它们都既有优点又有缺点;每种方法都可能实效地解决问题,但解决另一问题则无效;每种方法都可能有助于达到某种目的,却妨碍达到另一些目的”。
以探究活动为主的引导发现法,在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形成科学思想和方法等方面有其优势,但难以保证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多的知识,而且对于陈述性的知识,也没有探究的必要;讨论法具有多向信息交流,针对性强,便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特点,但往往使知识缺少系统性;自学辅导法,有利于学生独立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但只适合于较简单的学习内容;而讲解法,尽管师生间的信息交流是单向的,也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但具有信息量大,系统性、逻辑性强的优点……
总之,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既有传统的,也有现代的。传统的不代表落后和低效,现代的不代表先进和高效。每一种教学方法总有它的优势,也会有它的劣势,关键在于达成什么样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只有与特定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师个性特点,以及具体的教学环境相适合,才是最优的教学方法。遗憾的是,不少课堂教学看似热闹非凡,学生个个参与,但学生只是一种形式上的参与,思维活动也只停留在浅层次上,这样的参与是低效或无效的,这样的课堂教学也不会是实效的。
课堂教学通常可见的就是运用PowerPoint进行制作,教师制作这些课件的成本是比较低的,但这种课件常常只是替代板书与挂图,而且既定的内容出现有顺序性,限制了教师课堂教学机智的发挥。当学生的思维与教师的设计不一致时,教师就只能强行将学生拉回到既定设计中来,否则教学就无法进行下去。鲜活的课堂教学也就因此显得机械、刻板,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当然也就难以得到体现。
篇4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31.076
慢性疾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则为高血压, 此疾病发病因素包含心理社会和自身因素两个方面。长时间的压抑、愤怒、紧张、焦虑等情志属于引发高血压疾病的重要因素, 同时, 此也为此疾病患者的特征。随着社会经济不断提升, 人们生活质量和方式也有所改变, 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 造成老年高血压疾病发病率日益上升, 随之引发各并发症也较多, 较为常见的则为老年高血压伴糖尿病, 病程时间长, 需长时间接受治疗, 结果造成怪癖、固执等个性化差异, 逐渐加深怀疑、悲观、焦虑等负面情绪[1, 2], 治疗疗效受到影响。为此, 本研究将250例患者纳入到讨论中分组研讨, 旨在研讨心理干预治疗老年高血压伴糖尿病疾病患者的精神症状和药物降压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250例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 按入院顺序分对照组和研究组, 各125例。对照组男70例, 女55例, 年龄60~81岁, 平均年龄(64.2±14.2)岁, 平均舒张压(82.3±5.8)mm Hg(1 mm Hg=
0.133 kPa), 平均收缩压(153.4±7.2)mm Hg;研究组男68例, 女57例, 年龄60~81岁, 平均年龄(64.5±14.4)岁, 平均舒张压(83.4±5.5)mm Hg, 平均收缩压(153.2±7.1)mm Hg。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入院后, 患者均接受氯沙坦药物治疗(扬子江药业集团四川海蓉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80371), 口服50 mg/d。研究组则在药物治疗基础上, 每日给予1次心理干预, 其内容包含:测量患者血压状况, 让患者了解掌握疾病有关知识, 了解疾病病程状况(终身性疾病), 但坚持接受治疗, 可较好控制疾病, 协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 纠正错误认识, 协助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 如规律作息、低盐饮食、戒酒戒烟等。把患者安置到安静房间中, 患者呈仰位或半坐姿势, 将注意力集中, 闭目养神, 均匀呼吸, 按双脚、下肢、躯干、上肢、面部等部位, 保持8 s左右, 让患者体会到肌肉紧张感, 再放松15 s, 感受到放松感, 进而达到身心放松的目的, 每次持续30 min。
1. 3 观察指标[3, 4] 患者治疗1个月后, 采用SDS和SAS判定患者心理状况, 同时需记录治疗4周后患者血压控制状况, 对比讨论所得数据。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SDS、SAS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SDS评分:治疗前, 研究组(51.8±10.3)分和对照组(51.6±10.5)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血压比较 对比治疗4周后, 两组动态血压情况, 研究组最小舒张压、最小收缩压、最大舒张压、最大收缩压分别为:(63.5±7.1)、(102.3±10.4)、(90.6±10.3)、(145.2±7.2)mm Hg;对照组以上指标分别为:(70.6±8.9)、(111.3±11.2)、(99.4±7.8)、(158.9±11.4)mmHg;治疗后研究组最小舒张压、最小收缩压、最大舒张压、最大收缩压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篇5
【摘要】
糖尿病是一种由于内源性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而引起的糖代谢紊乱的疾病。糖尿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在发达国家已经列心脑血管疾病、癌症之后第3位,因此迫切需要开发有效的治疗方法。天然产物具有丰富的降血糖化合物,为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方法和新途径。
【关键词】 天然产物 降血糖作用 药理 糖尿病
Advancement in the Study on Hypoglycemic Components in Natural Products
Abstract:Diabetes mellitus is a complex metabolic disease characterised by glucose overproduction and under-utilisation.As the incidence of diabetes expands rapidly across the globe there is an urgent need to expand the range of effective treatments. Natural products provide therapeutic opportunities and a rich source of potential hypoglycemic components.
Key words:natural products;hypoglycemic effect;pharmacology;diabetes mellitus
糖尿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在发达国家已经列心脑血管疾病、癌症之后第3位[1,2,3]。现在广泛使用的胰岛素药物,使病人往往产生依赖或拮抗;而合成类药物作用慢,活性低,副作用较大。因此糖尿病患者急切地需要使用方便,作用高效,稳定,持久,毒性和副作用较小的降血糖新药。近年来,国内外把寻找治疗糖尿病药物的目标转向具有降血糖活性的天然产物。天然产物降血糖成分有以下特点:①作用温和,稳定且持久;②毒性反应非常低;③一般兼有降血脂和抗血小板聚集等功能;④天然产物中,通常多种降糖成分并存;⑤大多数天然产物降血糖成分性质稳定,可通过口服给药,使用方便[4]。因此具有降血糖活性的天然产物的发现,为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途径,可以开发为新的高效、低毒、能口服的降血糖药物。本文介绍了最近几年国内外对天然产物降血糖活性成分的研究进展。
1 从天然产物中发现的胰岛素类似物
苦瓜(Morodica CharantiaL)水提取物对实验性四氧嘧啶糖尿病大鼠具有降血糖作用[5];苦瓜皂苷是降糖的主要有效成分,具有类胰岛素作用,被称为植物胰岛素[6]。羽扇豆(Lupinus polyphyllus Lindl)生物碱,作为胰岛素口服代用品,已在临床上用于治疗糖尿病[7]。囊状紫檀(Pterocarpus marsupium Roxb)树皮的乙醇提取物对四氧嘧啶糖尿病大鼠具有降血糖和纠正糖尿病大鼠代谢紊乱的功能,作用机制类似胰岛素[8]。胡芦巴籽(Fenugreek Seed)的提取物(FSE)用于四氧嘧啶糖尿病大鼠研究,发现FSE能激活胰岛素的信号传递途径,具有类似胰岛素的作用[9]。桂叶老鸦嘴(Thunbergia laurifolia Linn)的叶子的水提取物具有类似胰岛素的功能[10]。从丝状真菌假黑囊壳菌(Pseudomassaria sp.)中发现非肽小分子天然产物Demethylasterriquinone B1[11];Demethylasterriquinone B1是一种深紫色的苯醌类色素,该物质可模拟胰岛素功能,激活胰岛素受体及酪氨酸激酶活性;Demethylasterriquinone B1以25 mg/kg·d的剂量连续口服15 d,小鼠的摄食、体重、器官重量和肝功等血液生化指标均未受到影响[12,13]。
2 从天然产物中发现的胰岛素分泌促进剂
2.1 对胰岛β细胞的保护和修复作用
阳春砂(Amomum villosum Lour)的果实砂仁的提取物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具有降血糖作用.其作用机制是对糖尿病大鼠胰岛β细胞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并可改善胰岛β细胞超微结构变化[14]。毛平车前(Pteracanthus guangxiensis(S.Z.Huang)C.Y.Wu et C.C.Hu)醇提取物(PDM)对正常小鼠血糖无明显影响,可明显降低四氧嘧啶诱导的糖尿病小鼠的糖耐量,显著降低糖尿病小鼠血糖及血清中GSP,TC,TG,LDL-C,MDA含量,明显升高HDL-C/TC比值、SOD活性和NO含量,并减轻四氧嘧啶对胰岛细胞的损伤;能明显提高损伤后ECV304细胞的存活率,使细胞培养液中SOD活性上升,降低细胞内MDA含量。因此毛平车前显著的降血糖调血脂作用机制与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减轻自由基对胰岛细胞的损伤有关[15]。成都医学院学报
2.2 增加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
甜菊(Stevia rebaudiana.)中分离出来的甜菊糖(stevioside),对胰岛素缺陷的糖尿病大鼠,不仅具有增强胰岛素分泌的活性,而且还能通过降低磷酸烯醇丙酮酸羧激酶(PEPCK)的基因表达来提高胰岛素的利用[16]。从人参的根部分离出的人参皂苷Rh2(ginsenoside Rh2)具有增加胰岛素分泌的作用[17]。青葙(Celosia argentea L)的种子的醇提物和水提物对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均有一定降血糖活性,其中醇提物的正丁醇部分(A-c)和水提物中粗多糖部分(B-b)具有显著降血糖活性,粗多糖部分具有明显促进胰岛素分泌作用,效果优于格列本脲(2 mg?kg-1)[18]。使君子科植物诃子(Terminalia chebula Retz)在印度医学中被广泛用于治疗糖尿病人;诃子种子的氯仿提取物具有降低STZ糖尿病大鼠的血糖的活性,呈现剂量依赖性,并且还具有保护肾脏功能;诃子的氯仿提取物降血糖机制是通过提高胰岛素的分泌来实现[19]。罗勒(Ocimum sanctum)是一种具有多种潜在医疗作用的中草药;罗勒叶的乙醇,水,丁醇,乙酸乙酯的提取物能刺激胰岛素的分泌,从而降低血糖[20]。苏鸟毛(Caesalpinia bonducella F)广泛分布于印度海岸,从它的乙醇和水提取物中分离出BM169和BM170B化合物,能够增强胰岛素的分泌,具有降血糖的作用[21]。
3 从天然产物中发现的胰岛素增敏剂
菠罗叶的乙醇提取物AC,以0.40 g/kg的剂量给STZ糖尿病大鼠口服,能争增强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降低血糖浓度[22]。肉桂(Cinnamomi cassiae)的提取物分别以50,100,150,200mg/kg的剂量连续饲养Ⅱ型糖尿病大鼠6个周,发现血糖显著降低,并且呈现剂量依赖性;进一步的研究揭示提取物能增强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23]。白檀(Symplocos paniculata)叶和茎的甲醇提取物分离出两种乌散烷型三萜化合物,分别是熊果酸(ursolic acid)和科罗索酸(corosolic acid),二者均能抑制蛋白酪氨酸磷酸酶- 1B(PTP1B)的活性,从而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可以用于治疗Ⅱ型糖尿病[24]。干李子(Dried plums)在印度西部被认为是健康食品,还作为药物使用;经过研究,发现李子能够提高PPAR-γ的mRNA表达,并且通过与adiponectin相关联的机制来提高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25]。石榴(Punica granatum)花的甲醇提取物能提高PPAR-γ的mRNA表达,改善胰岛素受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达到降血糖的作用;其甲醇提取物里主要化合物是五倍子酸[26]。
4 从天然产物中发现的影响碳水化合物吸收和代谢的药物
4.1 促进肝糖原的合成或抑制肝糖原的分解
榛花可降低四氧嘧啶诱导的实验性糖尿病小鼠的血糖水平,提高血清SOD活性并降低血清MDA含量,提高肝糖原含量;榛花通过促进肝组织糖原合成和清除自由基及抗脂质过氧化过程来实现降血糖作用[27]。黄葵(Abelmoschus moschatus(Malvaceae))的气生部位分离出化合物myricetin;用STZ糖尿病大鼠研究myricetin,发现myricetin具有显著降血糖作用,机制是促进对糖的利用,增加肝糖原合成[28]。莲花枣(Zizyphusspina-christi)树叶的正丁醇提取物及其所含的皂甙Christinin-A分别给药STZ糖尿病大鼠,4周后,血清葡萄糖水平、肝磷酸化酶及葡萄糖-6-磷酸酶的活性均大幅降低,肝糖含量显著提高;正丁醇提取物抗糖尿病作用比皂甙Christinin-A更为显著[29]。地黄寡糖(ROS)灌胃给药对2型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有降低作用,其机制是使肝脏葡萄糖-6-磷酸酶活性降低,从而使肝糖原含量呈增加趋势[30]。扭蒴山芝麻(Helicteres isora)树皮的水提取物,口服饲养STZ糖尿病大鼠,发现肝己糖激酶活性显著增加,肝葡萄糖-6-磷酸酶活性显著降低,因此该提取物具有降血糖和保护肝脏的功能[31]。大雄羊蹄(Bauhinia megalandra)的新鲜叶子的甲醇提取物对葡萄糖-6-磷酸酶有强烈抑制作用[32]。
4.2 抑制糖异生
狭叶青蒿(Artemisia dracunculus L)的乙醇提取物Tarralin,连续7天灌饲糖尿病KK-A(gamma)鼠,每天500 mg/kg,血糖降低24%;对照药物曲格列酮(30 mg/kg body wt./day)和二甲双胍(300 mg/kg body wt./day),分别降低28%和41%的血糖;同样用Tarralin灌饲STZ糖尿病大鼠,血糖下降20%;在STZ糖尿病大鼠中,Tarralin降低28%的磷酸烯醇丙酮酸羧激酶(PEPCK)的mRNA表达,从而抑制糖异生,降低血糖浓度[33]。口服黄连水煎剂及其主要成分小檗碱可降低正常小鼠、四氧嘧啶(ALX)高血糖小鼠及自发性糖尿病KK小鼠的血糖,其作用机制是抑制糖异生。甜菊叶(SRB)以每天20 mg/kg口服喂养小鼠15天,发现小鼠的肝糖异生功能被抑制,因此SRB可被用于治疗高血糖[34]。
4.3 促进糖酵解,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
荔枝核是荔枝(Litchichinensis Sonn)的种子,主要成分为α-(亚甲环丙基)甘氨酸,给小鼠皮下注射可使血糖下降,其作用机制是提高机体及周围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率[35]。黄芪具有抗高血糖的作用,其机制是通过增加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来实现的[36]。
4.4 影响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
仙人掌(Opuntiasp.)种子中提取的果胶具有明显降血糖作用。果胶是一种分枝多糖,由半乳糖及糖醛酸所组成,其作用机理是延缓肠道对糖、脂质的吸收,控制血糖升高[37]。葫芦巴(Trigonella foenum-graecum L)药用种子的凝胶部分含半乳糖甘露聚糖(galactomannan),是一种水溶性食物纤维,它能提高肠内容物的粘度,影响葡萄糖的吸收,从而降低血糖[38]。匙羹滕(Gymnema sylvestre(Retz)Schult)的主要活性物质是匙羹滕酸(gymnemic acid,GA),匙羹滕酸是通过抑制小肠粘膜刷状缘上葡萄糖转动系统来抑制葡萄糖的吸收[39]。卵叶车前子(Plantago ovata)壳的热水提取物,以每天0.5 g/kg的量饲养正常,Ⅰ型和Ⅱ型糖尿病大鼠,能降低血糖浓度;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肠道对糖的吸收来降低血糖[40]。
4.5 α-淀粉酶抑制剂
西西里漆树(Rhus coriaria L)的提取物通过抑制α-淀粉酶的活性来达到降血糖的作用[41]。木菠萝(Artocarpus heterophyllus)叶的水提取物用量在1000 μg/mL时,可以抑制α-淀粉酶的活性,作为“淀粉阻断剂”降低餐后血糖的峰值[42]。
4.6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石榴(Punica granatum Linn)的花的甲醇提取物能够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IC50:1.8 microg/ml),从而能够降低Ⅱ型糖尿病人的餐后血糖水平[43]。甲壳低聚糖对α-葡萄糖苷酶具有明显抑制作用,抑制效果接近阿卡波糖;甲壳低聚糖能显著降低糖尿病大鼠空腹及餐后血糖[44]。对知母进行系统提取分离,从其活性部位知母总酚中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分别是拔契皂苷元、芒果苷和新芒果苷;知母总酚能显著降低四氧嘧啶和链脲佐菌素引起的糖尿病动物的空腹血糖,其中芒果苷在体外能较好地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45]。
参考文献
[1]李连瑞,王秀玲.糖尿病的治疗药物进展[J].天津药学,2003,15(2):56-58.
[2]刘世宽,李颖,李莉.口服抗糖尿病药物研究进展[J].山东医药工业,2000,19(4):26-27.
[3]杨金奎,袁申元.希望在招手——糖尿病领域药物新进展[J].中国处方药,2002,2:26-29.
[4]郭舜民,郭尧惠.天然药降血糖成分的研究进展[J].海峡药学,2000,12(1):1-5.
[5]Srivastava Y,et al.Suitability and Hypoglycemic Effect of Extraction from Mormodica Charantia[J].Phytother Res,1993,7:285.
[6]张萍萍,等.苦瓜素降血糖作用的实验研究[J].江苏中医,1992,7:30.
[7]胡润生,等.几种植物药降血糖活性的研究[J].国外药讯,1994,2:35.
[8]Dhanabal SP,Kokate CK,Ramanathan M,et al.Hypoglycaemic Activity of Pterocarpus Marsupium Roxb[J].Phytother Res,2006 Jan,20(1):4-8.
[9]Vijayakumar MV,Singh S,Chhipa RR,et al.The Hypoglycaemic Activity of Fenugreek Seed Extract Is Mediated through the Stimulation of an Insulin Signalling Pathway[J].Br J Pharmacol,2005 Sep,146(1):41-48.
[10]Aritajat S,Wutteerapol S, Saenphet K.Anti-diabetic Effect of Thunbergia Laurifolia Linn.Aqueous Extract[J].Southeast Asian J Trop Med Public Health,2004,35 Suppl 2:53-58.
[11]Zhang B,Salituro G,Szalkowski D,et al.Discovery of a Small Molecule Insulin Mimetic with Antidiabetic Activity in Mice[J].Science,1999 May7,28(416):974-977.
[12] Weber MA,Lidor A,Arora S,et al.Anovel Insulin Mimetic without Aproliferative Effect on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J].J Vasc Surg,2000 Dec,32 (6):1 118-1 126.
[13] Salituro GM,Pelaez F,Zhang BB.Discovery of a Small Molecule Insulin Receptor Activator[J].Recent Prog Horm Res,2001,56:107-126.
[14]赵容杰,赵正林,等.砂仁提取物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的降血糖作用[J].延边大学医学学报,2006,29(2):97-99.
[15]吴斐华,梁敬钰,余平,et al.毛平车前降血糖调血脂作用的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5,30(15):1 179-1 183.
[16]Chen TH,Chen SC,Chan P,et al.Mechanism of the Hypoglycemic Effect of Stevioside,a Glycoside of Stevia Rebaudiana[J].Planta Med,2005 Feb,71(2):108-113.
[17]Lee WK,Kao ST,Liu IM,et al.Increase of Insulin Secretion by Ginsenoside Rh2 to Lower Plasma Glucose in Wistar Rats[J].Clin Exp Pharmacol Physiol,2006 Jan-Feb,33(1-2):27-32.
[18]单俊杰,任晋玮,杨静,等.青葙子提取物降血糖活性的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05,40(16):1 230-1 233.
[19]Rao NK,Nammi S.Antidiabetic and Renoprotective Effects of the Chloroform Extract of Terminalia Chebula Retz.Seeds in Streptozotocin-induced Diabetic Rats[J].BMC Complement Altern Med,2006 May 7,6:17.
[20]Hannan JM,Marenah L,Ali L,et al.Ocimum Sanctum Leaf Extracts Stimulate Insulin Secretion from Perfused Pancreas,Isolated Islets and Clonal Pancreatic Beta-cells[J].J Endocrinol,2006 Apr,189(1):127-136.
[21] Chakrabarti S,Biswas TK,Seal T,et al.Antidiabetic Activity of Caesalpinia Bonducella F.in Chronic Type 2 Diabetic Model in Long-Evans Rats and Evaluation of Insulin Secretagogue Pproperty of Its Fractions on Isolated Islets[J].J Ethnopharmacol,2005 Feb 10,97(1):117-122.
[22]Xie W,Wang W,Su H,et al.Effect of Ethanolic Extracts of Ananas Comosus L.Leaves on Insulin Sensitivity in Rats and HepG2[J].Comp Biochem Physiol C Toxicol Pharmacol,2006 Aug,143(4):429-435.
[23] Kim SH,Hyun SH,Choung SY.Anti-diabetic Effect of Cinnamon Extract on Blood Glucose in db/db Mice[J].J Ethnopharmacol,2006 Mar 8,104(1-2):119-123.
[24]Na M,Yang S,He L,et al.Inhibition of ProteinTtyrosine Phosphatase 1B by Ursane-type Triterpenes Isolated from Symplocos Paniculata[J].Planta Med,2006 Feb,72(3):261-263.
[25]Utsunomiya H,Yamakawa T,Kamei J,et al.Anti-hyperglycemic Effects of Plum in a Rat Model of Obesity and Type 2 Diabetes,Wistar Fatty Rat[J].Biomed Res,2005 Oct,26(5):193-200.
[26]Huang TH,Peng G,Kota BP,et al.Anti-diabetic Action of Punica Granatum Flower Extract:Activation of PPAR-gamma and Identification of an Active Component[J].Toxicol Appl Pharmacol,2005 Sep 1,207(2):160-169.
[27]蔡英兰,金香子,李善花,等. 榛花的降血糖作用及其机理的实验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5,16(11):1 085-1 087.
[28]Liu IM,Liou SS,Lan TW,et al.Myricetin as the Active Principle of Abelmoschus Moschatus to Lower Plasma Glucose in Streptozotocin-induced Diabetic Rats[J].Planta Med,2005 Jul,71(7):617-621.
[29]Glombitza KW,et al.Hypoglycemic Experiment Sofleaves from Zizyphyslotus[J].Planta Med,1994,60:244.
[30]曾艳,贾正平,张汝学,等. 地黄寡糖在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上的降血糖作用及机制[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6,22(4): 411-415.
[31]Kumar G,Murugesan AG,Rajasekara Pandian M.Effect of Helicteres Isora Bark Extract on Blood Glucose and Hepatic Enzymes in Experimental Diabetes[J].Pharmazie,2006 Apr,61(4):353-355.
[32]Estrada O,Hasegawa M,Gonzalez-Mujica F,et al.Evaluation of Flavonoids from Bauhinia Megalandra Leaves as Inhibitors of Glucose-6-phosphatase System[J].Phytother Res,2005 Oct,19(10):859-863.
[33]Ribnicky DM,Poulev A,Watford M,et al.Antihyperglycemic Activity of Tarralin,an Ethanolic Extract of Artemisia Dracunculus L[J].Phytomedicine,2006 Sep,13(8):550-557.
[34]Ferreira EB,De Assis Rocha Neves F,Da Costa MA,et al.Comparative Effects of Stevia Rebaudiana Leaves and Stevioside on Glycaemia and Hepatic Gluconeogenesis[J].Planta Med,2006 Jun,72(8):691-696.
[35]吕兰薰.单味中草药降血糖作用的研究[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1992,15(3):35.
[36]欧阳静萍.黄芪降血糖的机制研究[J].山东中医杂志,2005,24(11):688.
[37]Temandez ML,et al.Pectin Isolated from Pricklypear(opuntia sp.Modifies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Metabolism in Cholesterol~edguinea Pigs[J].J Nutr,l990,120(11):1 283.
[38]Raghuram TC,et al.Hypoglycemic Mechanism of Enugreck Seeds from Trigonella Foemum Graedum[J].Phythother Res,1994,8:83.
[39]王英,等.匙羹滕中三萜皂苷类成分及其药理活性[J].国外医学植物药分册,2003,18(4):146.
[40]Hannan JM,Ali L,Khaleque J,et al.Aqueous Extracts of Husks of Plantago Ovata Reduce Hyperglycaemia in Type 1 and Type 2 Diabetes by Inhibition of Intestinal Glucose Absorption[J].Br J Nutr,2006 Jul,96(1):131-137.
[41]Giancarlo S,Rosa LM,Nadjafi F,et al.Hypoglycaemic Activity of two Spices Extracts: Rhus Coriaria L.and Bunium Persicum Boiss[J].Nat Prod Res,2006 Jul 20,20(9):882-886.
[42]Kotowaroo MI,Mahomoodally MF,Gurib-Fakim A,et al.Screening of Traditional Antidiabetic Medicinal Plants of Mauritius for Possible Alpha-amylase Inhibitory Effects in Vitro[J].Phytother Res,2006 Mar,20(3):228-231.
[43]Li Y,Wen S,Kota BP,et al.Punica Granatum Flower Extract,a Potent Alpha-glucosidase Inhibitor,Improves Postprandial Hyperglycemia in Zucker Diabetic Fatty Rats[J].J Ethnopharmacol,2005 Jun 3,99(2):239-244.
篇6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高血压患者常出现胰岛素利用障碍,ACEI对改善胰岛素利用有效。如依那普利降低血糖的效果比卡托普利好。西拉普利可在血糖升高时使胰岛素分泌增加,但对改善胰岛素利用效果不明显。有学者比较卡托普利、依那普利、喹那普利、雷米普利、赖诺普利和安慰剂对胰岛素利用的影响,这5种ACEI均对改善胰岛素的利用有效,其中以赖诺普利的作用最为明显。另有试验表明,培哚普利在降压时,能使胰岛素敏感性明显增加,有人认为ACEI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不依赖于血管紧张素Ⅱ的降低,这可能与内源性激肽增加有关。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大多数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无任何影响,但有人报道,坎地沙坦有改善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这可能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的改变,从而导致其他神经因子活性的改变有关。 钙离子拮抗剂
该类药能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有人以氨氯地平进行双盲对照研究,结果显示,氨氯地平能增加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摄取,机制可能为:通过降低细胞钙离子的水平来恢复胰岛素介导的血管扩张作用,进而增加肌肉组织的血流灌注,改善葡萄糖的利用。 拟肾上腺素药
多数拟肾上腺素药可致高血糖,如肾上腺素是α及β受体激动剂,能促进糖原及脂肪分解,使血糖升高,禁用于糖尿病患者。大剂量应用去甲肾上腺素时,能促进糖原分解及干扰胰岛素的分泌,从而导致高血糖。异丙肾上腺素是β1、β2受体激动剂,能促进糖原分解及游离脂肪酸释放,其升高血糖作用比肾上腺素稍弱。其他如间羟胺、去氧肾上腺素也可致高血糖。β2受体兴奋,生理上可表现为平滑肌松弛,骨骼肌的糖原分解增加和胰岛素释放。β2受体激动剂临床常用于哮喘患者,但对于糖尿病患者,由于β2受体激动剂有升高血糖的作用,故糖尿病患者应慎用此类药物。 β受体阻断剂
该类药物虽然能抑制糖原分解,但并不直接影响正常人静息时的血糖及胰岛素水平,也不影响胰岛素的降血糖作用,而使得由胰岛素引起低血糖后的血糖恢复速度减慢。但发生高血糖时,该类药物又可抑制胰岛素分泌,使高血糖持续时间延长,从而迫使应用胰岛素的剂量增大。应用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可阻止肾上腺素升高血糖,干扰机体调节血糖的功能,使血糖恢复正常水平的时间延迟。当它与降糖药合用时,能增强降血糖作用,还可掩盖某些低血糖症状(如心动过速),致使低血糖时间延长。故糖尿病禁食患者或麻醉等患者应用该药时应谨慎。小剂量应用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如阿替洛尔和美托洛尔发生此种情况的可能性较小。 激素类药物
糖皮质激素类如强的松、可的松、地塞米松等,这些药物能增加肝糖原的合成,减少组织对糖原的利用和分解,使血糖升高。雄激素可明显影响葡萄糖和胰岛素的内环境稳定性,引起糖耐量降低和高胰岛素血症,使胰岛素的降糖作用减弱,从而也削弱了口服磺脲类降糖药(SU)的降血糖作用,故两者不宜合用。口服避孕药可减少周围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使血糖升高;而大剂量应用孕激素也能升高血糖。如乙炔雌二醇可使糖耐量降低,对隐性糖尿病者,可诱发糖尿病,这可能是因为雌激素能增强生长激素的活力,引起尿糖、血糖升高的缘故。而生长激素有拮抗胰岛素的作用,能影响糖代谢,使糖耐量减弱,甚至会引起糖尿病。生长抑素,可抑制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的分泌,长期应用可致高血糖。甲状腺素可升高血糖浓度,促皮质激素能促进糖皮质激素的分泌。 抗感染药
磺胺类 该类药可与胰岛素竞争血浆蛋白,从而使血液中游离的胰岛素增多。同时,磺胺类药与磺脲类降糖药特别是甲磺丁脲等药合用时,可致磺脲类降糖药的游离部分浓度增高。此外,它还可减少磺脲类药的肾排泄,使其作用时间延长,应用时要注意调整降糖药的药量。
氯霉素 氯霉素可抑制肝药酶,减少磺脲类降糖药的肝脏代谢,从而使其降血糖作用增强,如与甲磺丁脲等降糖药物合用可引起低血糖。
青霉素 青霉素能减弱磺脲类降糖药与血浆蛋白结合力,从而使其降血糖作用增强。
喹诺酮类 应用该类药可导致低血糖,特别是对于高龄患者和肾功能障碍者。如糖尿病患者大剂量应用左旋氧氟沙星,可导致低血糖;应用司巴沙星以及其他新喹诺酮药物,偶尔会出现低血糖症状。应用环丙沙星偶尔也可导致高血糖。
四环素类 四环素、土霉素可抑制肝药酶,使降糖药的作用增强。但四环素类药可因储存时间较长,或受光、热、湿度等变化的影响而分解产生有毒物质,此类毒性物质可使患者产生肾损害、视网膜色素病变等。
黄连素 在单用二甲双胍控制血糖效果欠佳的情况下加用黄连素,能使血糖得到较好的控制。这可能与黄连素对抗升血糖激素以及促进胰岛β 细胞再生和功能恢复的作用有关,但其中的相关性究竟如何,仍有待大样本对照试验验证。 抗结核药
抗结核药异烟肼、利福平等能促进肝脏分泌较多的药酶加速甲磺丁脲的代谢与排泄,从而缩短甲磺丁脲的半衰期,影响降血糖作用,降低降糖药的疗效,使血糖升高。另外,其他抗结核药如吡嗪酰胺、乙胺丁醇也可使血糖难以控制。 咪唑类抗真菌药
咪唑类抗真菌药如氟康唑、咪康唑,与磺脲类降糖药合用,能抑制磺脲类降糖药的代谢,从而使磺脲类降糖药的半衰期延长,但也可能发生低血糖。 利尿剂等药物
噻嗪类利尿剂可抑制胰岛素释放和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使血糖升高。此外,速尿、丁尿胺、醋氮酰胺、氨苯蝶啶也可引起血糖升高,故糖尿病患者应慎用。但利尿酸钠,抗醛固酮制剂,咪吡嗪则对血糖几乎无影响。二氮嗪可使血糖升高,它可抑制胰岛素的释放,减少葡萄糖的利用,同时促使内源性儿茶酚胺释出增多,使血糖升高。吲达帕胺有弱的利尿作用和钙离子拮抗作用,可使糖尿病患者的糖耐量更差,故应慎用。哌唑嗪能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使血糖降低。 非甾体消炎镇痛药
消炎痛、水杨酸盐,可减弱磺脲类降糖药与血浆蛋白结合力,从而使血液中游离磺脲类降糖药增多,大剂量服用此类药物可增强磺脲类降糖药的降血糖作用。
此外,水杨酸盐还可减少磺脲类降糖药的肾排泄,使磺脲类降糖药作用增强,胰岛素的分泌增多,也可增加周围组织对葡萄糖的吸收。另外,保泰松可减少磺脲类降糖药的肝代谢和肾排泄。而阿司匹林用于糖尿病患儿,更易出现低血糖,故对糖尿病患儿应慎用。其他如扑热息痛也可致低血糖。 其他
篇7
【关键词】 麦冬多糖;降血糖;血清胰岛素;高血糖;糖化血红蛋白
麦冬是百合科多年生沿阶草属植物麦门冬的干燥块根。文献报道单味麦冬全草可治疗糖尿病。为了进一步探讨麦冬降血糖作用及其有效部位,笔者研究了麦冬多糖对正常小鼠和糖尿病模型小鼠血糖水平的影响,为临床实验提供依据。
1 实验材料
试药:麦冬多糖:麦冬块茎1 kg、80%乙醇回流提取,去醇取渣水煎提取3次,合并浓缩成500 ml,用95%乙醇醇析,取醇析物用丙酮洗涤3次,合并50℃烘干,即得麦冬多糖(麦冬提取物,OTE)。使用时用蒸馏水配制成所需浓度灌胃;优降糖片:天津市力生制药厂(批号:040502);拜糖平片:北京拜尔医药保健有限公司(批号:040601);岱I一胰岛素放射免疫分析药盒,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同位素研究所。链脲霉素:美国Sigma公司,糖化血红蛋白试剂盒(微柱法):宁波市慈城生化试剂厂。
动物:NIH小鼠,体质量18~22 g;NOD小鼠,体质量25~35 g;SD大鼠,体质量180~220 g,雌、雄各半,由广东省医用试验动物场提供,合格证号,粤证:040609。
仪器:怡成血糖测试仪及测定试纸,北京怡成生物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2.1 对正常动物血糖的影响 对小鼠血糖的影响NIH小鼠,50只,雌、雄各半,空腹6 h后,测定血糖,根据血糖值及动物性别均衡随机分为5组,分别灌胃给予下列药物;②正常对照组(蒸馏水);②优降糖组(2.5 mg/kg):③、③、⑤麦冬多糖低、中、高剂量组(75、150、300 mg/kg)。连续给药7 d,给药体积按20 ml/kg,第7天给药前空腹6 h,给药后1 h动物取血,用怡成血糖测试仪测定动物血糖值。实验结果见表1。
结论:麦冬多糖(75、150、300 ml/kg),对正常小鼠血糖无明显影响。
2.2 对自发性高血糖及血清胰岛素的影响对小鼠血糖的影响NOD小鼠,空腹6 h后,测定血糖,选择血糖值高于11.1 mmog/L。动物50只,随机分为5组,分别灌胃给予下列药物:①对照组(蒸馏水);②优降糖组(2.5 mg/kg);③、④、⑤麦冬多糖低、中、高剂量组(75、150、300 mg/kg)。连续给药14 d,用怡成血糖测试仪测定动物血糖值,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胰岛素,结果见表2、3。
结论:NOD小鼠口服麦冬多糖(75、150、300 mg/kg),能降低血糖及升高血清胰岛素。
2.3 对链脲霉素诱发高血糖大鼠血糖值及糖化血红蛋白的影响。
2.3.1 对大鼠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的影响SD大鼠,禁食不禁水24 h后,小剂量静脉推注链腺霉素25 mg/kg,1次/周,同时加高热量饲料喂养诱发Ⅱ型糖尿病,于第2次注射后l周测定血糖,选择空腹血糖(FBG)≥7.8 mmol/L的大鼠50只,进行实验。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分别给予下列药物:①高血糖模型组(蒸馏水);②拜糖平组(2.5 mg/kg);③麦冬多糖低剂量组(75 mg/kg);④麦冬多糖中剂量组(150 mg/kg);⑤麦冬多糖高剂量组(300 mg/kg)。另设正常对照大鼠10只(灌胃等体积蒸馏水)。按以上剂量灌胃给予实验药物,连续14 d,第14天给药前空腹12 h,于末次给药后l h测定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实验结果见表4、5。
2.3.2 对大鼠口服蔗糖后血糖的影响实验方法同 2.3.1。按以上剂量灌胃给予试验药物,连续14 d,第14天给药前空腹6 h,按以上剂量给药的同时药物中含蔗糖0.125 g/ml,给药体积技20 ml/kg。用怡成血糖测试仪测定给蔗糖后0. 5、1、2 h血糖值。实验结果见表6。
结论:麦冬多糖对链脲霉素引起的高血糖大鼠,口服给药后,具有降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的作用。并且能推迟大鼠口服蔗糖后血糖升高时间及降低血糖峰浓度。
3 讨论
3.1 麦冬多糖是麦冬块茎的主要提取物,具有麦冬的药性,有很高的医用价值,本文实验结果表明:其对正常小鼠血糖无明显影响,但能推迟大鼠口服蔗糖后血糖升高时间,能降低自发性高血糖及升高血清胰岛素:能降低链脲霉素诱发高血糖大鼠的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
糖尿病的口服药物治疗临床仍为西药为主如优降糖(格列本脲),拜糖平(阿卡波糖)等但由于其毒副作用大,患者往往很难长期服用,中药毒副作用小,但起效一般较慢,因此研究开发,单味高效中药将成为今后研究热点。本实验以麦冬块茎提取物作其降血糖作用的药效学观察研究,为临床提供了一些实验依据。
3.2 文献报道麦冬多糖l00~200 mg/kg 有明显降糖作用[5],麦冬的水提物和正丁醇提取物均可降低糖尿病家兔的血糖[6]。这麦冬提取物,有从全草,有从其干叶、有从其干燥块茎用不同工艺提取出来。其主要化学成分有甾体皂甙,高异黄酮类化合物,各种类型的多糖。笔者采用麦冬块茎、醇提后水煎再用高浓乙醇醇析丙酮洗涤,50℃干后的多糖,即笔者用的麦冬多糖,以低、中、高3个剂量与常用降糖西药优降糖,拜糖平对照进行动物小鼠和大鼠降血糖的药效学实验,取得初步结果。
3.3 麦冬多糖 笔者还将进一步分离分析其化学成分,实验研究到底是多聚糖、某一单糖或者单萜糖苷哪种多糖所起的药理作用。其降血糖作用机制又如何等,也希望同行共同研究突破。使这麦冬多糖降血糖新中药能更好更早造福于人类。
参考文献
1 阴健.中药现代研究与临床应用.中医古籍出版社,1995:170.
2 丁仰宽.单味麦冬全革治疗糖尿病Ⅱ.中草药,1994,25(9):478.
3 卫生部医政司.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东南大学出版社,1991:158.
4 张均田.现代药理实验方法.医科大学中固协和医科大学,1998,981.
5 吴忠忱.中药活性成分的降血糖作用及其治疗Ⅱ型糖尿病研究进展.中国中药杂志,1998,23(2):118-120.
篇8
李先生:周教授,你能不能再解释一下什么是双“7”方案?
周教授:双“7”方案也可称为糖尿病逐步达标治疗方案,适合于各种类型的糖尿病患者。它要求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必须控制在7毫摩/升以下,糖化血红蛋白必须控制在7%以内,所以也简称为双“7”方案,是目前受到广泛重视的一种治疗方案。
吴女士:双“7”方案有何新意?对患者有什么好处?
周教授:双“7”方案使患者和医生之间联系更密切,有利于在较短时间内控制患者病情并长期巩固疗效。方案中要求医生对各种不同病情的糖尿病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并对治疗效果列出详细的进度时间表。打个比方说,以往糖尿病的治疗好像是一趟奔向目的地的慢车,医生不太计较到达目的地时间的早晚;而双“7”方案好像是一趟高速列车,它对糖尿病治疗的时间和效果要求较高,因此,不仅可以较快地让患者达到良好控制病情的目标,而且可减少发生各种并发症的机会。国外专家已对数百万糖尿病患者作了长期观察,证实了双“7”方案的优势。可以说,若能长期保持双“7”水准,糖尿病患者将能一生平安。
陈先生:为什么偏偏选择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作为观察糖尿病病情变化的指标呢?
周教授:选择这两项指标,既可以了解患者过去的血糖水平,又可反映目前体内血糖水平。空腹血糖主要反映患者测定时的血糖水平,但单凭这一指标很难了解患者病情的长期控制情况,而糖化血红蛋白可反映患者抽血前8~12星期的平均血糖水平,两者正好取长补短,是一对最好的搭挡。如果患者血糖水平刚刚小于7毫摩/升时,而糖化血红蛋白检查值仍然高于7%,可以待8~12星期后再次检查,以判断患者是否真正达到双“7”指标。
大家知道,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的发生与患者体内血糖水平的急剧升高有关,而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则与体内血糖水平的持续偏高有关,这两种指标正是急性和慢性并发症的两面镜子。如果发现患者血糖水平短时间内急剧升高,这往往是急性并发症的先兆。如果过去的三个月中,患者血糖水平没有得到有效控制,长期处在上下波动或持续偏高状态时,血中的糖化蛋白值就会升高,发生慢性并发症的可能性就极大。出现以上两种情况时,都应该根据病情及时地调整治疗方案。
吴女士:如何才能达到双“7”方案的要求呢?
周教授:为了实现双“7”目标,医生要对患者进行相关科普知识的教育,并采用分阶段方法治疗。同时,患者也需要在饮食控制和运动疗法方面积极配合,以尽快达到有效控制的目的。
轻型的2型糖尿病患者经过饮食控制和运动疗法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可以迅速达到控制标准,此后患者只需每隔3个月去医院随访一次。如果8~12星期后,患者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仍然大于或等于“7”,则医生就要对患者的饮食控制和运动疗法进行检查,必要时加强饮食控制和运动量的力度,同时加用一种口服降血糖药物。
如果使用一种药物治疗8~12星期后,效果仍不满意,医生往往还会加用第二种口服降血糖药物。如果两种药物联合治疗8~12星期后,患者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仍然大于或等于“7”时,医生则要考虑选择以下方案之一:①临睡前加用胰岛素或加用第三种口服降血糖药物。②停用口服降血糖药物,改用胰岛素治疗。③将患者转到糖尿病专家处作进一步治疗。一般地说,在6个月左右,大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都会被控制在双“7”范围内。如确诊糖尿病已不属轻型,治疗方案可直接从单一药物或联合治疗开始,但治疗期间要注意降血糖药物的使用剂量,避免用药过量而引发低血糖反应。
篇9
饮食不当酿悲剧
去年春节期间,68岁患有2型糖尿病的王大爷,面对美味佳肴总是不加控制,想吃就吃,想喝就喝。一日家里请客,陪客人喝了很多酒,客人走后他就呼呼大睡,直到第二天早上,他老伴怎么喊他,他都不理老伴,老伴忙给孩子打电话,孩子们把他送到医院,医生诊断脑出血、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经过奋力抢救,最后还是留下了半身不遂的后遗症。类似王大爷这样的悲剧每年春节都有发生,所以在此提醒广大糖尿病患者,春节期间享用美味悠着点,避免发生王大爷类似的悲剧。
确实是这样,在节日里,大鱼大肉、甜点饮料、红酒白酒等摄入过多,就会成为血糖起伏、血压升高导致心脑肾疾病发生的罪魁祸首。当然啦!反过来说,患了糖尿病就意味着要和美味失之交臂,一点也不能沾甜点、美酒、佳肴?也不是这样啦,关键是要吃得适量、均衡。
糖类食物要适量:
新的营养学理论提倡糖尿病人在食物上除注意限量、定量外,和正常人一样尽量做到多样化。特别是糖类食物不是绝对不能吃,而是适量吃。也不主张任意食用,是要根据含糖量的多少而相应减少相当量的主食即可,但是由于目前大家对营养知识了解的局限性,对换算上存在较大的困难,真正做到有一定的难处,故还是不主张任意选用。当然水果绝非禁忌,水果中虽然含有葡萄糖、果糖、蔗糖、淀粉,但是大部分水果的血糖指数较低,因此在病情控制好,血糖控制稳定的情况下可选用,不过吃水果必须减少主食量。例如200克苹果、柚子、梨、带皮橘或猕猴桃相当于大约25克大米所含的糖类和能量。
酒、饮料尽量少饮:
糖尿病人最好不要饮酒,不管是过节还是平时,特别是啤酒含有大量的糖分。对于那些合并心、脑、肾损害及高血压、高脂血症、高尿酸者要绝对禁用白酒和啤酒,对于干红葡萄酒可少量饮用,一般在50~100克之内,不但对糖尿病无害,反而会活血化瘀,改善血粘度。当然在饮酒时要减少相当量的主食(25克大米约提供90千卡热能)。另外,切忌空腹饮酒,易发生低血糖。在酒席上最好饮用矿泉水、纯牛奶、无糖酸奶等,不宜饮用果汁、可乐等含糖高的饮料。
主食副食要均衡:
过节,一家人围在餐桌前,暖融融地说着家常事,糖尿病人一时忘记,很有可能摄入过量食物,所以说,糖尿病人在节日期间出去或者在家聚餐时,要尽可能保持原有的食量,每餐饮食中都应包括主食和副食。在主食上,体重大致正常者,一般状况较好的,如休息者每日主食为大米250克左右,轻体力活动者350克左右,身材高者可选用上限,较矮者可适当减量,肥胖者,主食量需减少10%以上。在副食上,每日约3份瘦肉,1份瘦肉为50克。尽量选用含优质蛋白和不饱和脂肪酸的瘦肉、鱼、虾、豆类;大豆及大豆制品中含较多不饱和脂肪酸,且不含胆固醇,有降血脂作用;限制含脂肪或胆固醇过高的食物,如动物内脏、扣肉、香肠、蛋黄(1日不超过1个,高胆固醇血症者1周不超过3个)、蟹膏等。对于糖尿病肾病已经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要减少蛋白质的量,不要食用或者少量食用大豆及豆制品,以免加重肾脏负担,导致病情加重。最好限制油炸食物、辛辣刺激性食物及调味品;每日一杯牛奶(250毫升)。蔬菜类食物每日500克左右,要一日三餐都有蔬菜噢。当然,每个人的具体情况不同,对于血糖控制不稳定及病情不稳定者,最好咨询一下医师或营养师,制定相应的饮食计划。
服药不当酿悲剧
悲剧发生在去年的春节,76岁一向喜欢喝酒的黄大爷患有糖尿病十年啦,以前一直服用二甲双胍、拜糖平,血糖控制尚可。但最近几个月血糖控制极不稳定,而且出现了蛋白尿。根据黄大爷患有糖尿病肾病的病情,所以医生认为黄大爷不应该服用拜糖平了,而应当服用磺脲类降血糖药物,于是,给黄大爷开了糖适平,让其回去每次服1粒,一日服3次。因为过节黄大爷高兴,就喝了一些酒,并且按时服糖适平。夜里,他大汗淋漓,四肢抽搐,口吐白沫,昏迷不醒。在救护车上,急救人员给他测血糖仅有0.2毫摩尔/升,推了50%葡萄糖经过积极抢救,黄大爷清醒过来说了一句话,真是发人深省,“吃药别喝酒,喝酒会要命”。所以,糖尿病人特别是在服用磺脲类降糖药(达美康、糖适平等)者不宜饮酒,否则会导致不良反应,甚至悲剧的发生。
保健品不能代替降血糖药物
篇10
中国是糖尿病的高发国家,据统计,到2025年,全球糖尿病患者将突破3亿人。其中我国糖尿病患者总数将接近1亿人,成为仅次于印度的第二糖尿病大国。糖尿病分为I型和Ⅱ型,其中I型糖尿病是体内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一般用胰岛素替代治疗,而Ⅱ型糖尿病是体内胰岛素分泌的相对不足,多采用口服降糖药治疗。根据第五届国际糖尿病联盟西太区会议报告,目前全球确诊的Ⅱ型糖尿病患者达1.3亿人,其中我国超过4000万人。糖尿病属于中医学“消渴”病的范畴,中医中药治疗消渴病有着悠久的历史,经过数千年的医疗实践,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本文对糖尿病的中药治疗现状和进展作一综述。
1 单味中药治疗糖尿病
1,1人参
人参作为消渴药在中医药典籍中早有记载。研究证明,人参多糖是其主要降糖活性成分。有学者分离到21种人参多糖,即panaxanA-panaxanu。上述多糖以10、30和100mg/kg的剂量,腹腔注射给药,对正常小鼠均有降血糖作用;含量较高的panaxanA、B、J、N、u、T、S、R、O对四氧嘧啶所致的高血糖小鼠均有明显降血糖活性。
1,2黄芪
黄芪具有加强心肌收缩力、降压、降血糖等多种药理作用,其中由内蒙黄芪根分离出的一种多糖组分(Aps-G),具有双向性调节血糖作用。腹腔注射给药Aps-G250和500mg/kg连续给药7d,对正常小鼠血糖含量无变化,但可使葡萄糖负荷后小鼠的血糖水平显著下降,比对照组分别下降43.63%和90.88%,并能明显对抗肾上腺素引起的小鼠血糖升高反应;给予Aps-G300mg/kg,对苯乙双胍所致小鼠实验性低血糖也有明显对抗作用。临床常与生地黄、玄参、麦冬等配合应用。
1,3黄精
其成分具有抗脂肪肝、降血糖、降压、降血脂、防止动脉硬化的作用。黄精多糖对正常小鼠血糖水平无明显影响,但可显著降低肾上腺素模型小鼠血糖水平,同时降低肾上腺素模型小鼠肝脏中环磷酸腺苷(cAMP)的含量。
1,4枸杞
其多糖成分对糖尿病小鼠的胰岛β细胞有保护作用,并对糖尿病模型小鼠有免疫调节治疗效应。
1,5葛根
葛根中可能存在蛋白非酶糖基化抑制剂成分,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治疗作用。
1,6黄连
临床和实验研究表明,黄连素具有显著的降血糖效果,并能改善糖耐量,降低血清胆固醇,能够显著增强大鼠的胰岛素敏感性。同时黄连素能升高胰岛素抵抗大鼠的肝糖原含量。
1,7苦瓜
苦瓜醇提物有类似胰岛素的作用,能增加正常小鼠的肝糖元含量,增强正常小鼠胰岛β细胞的功能,改善糖耐量,降低四氧嘧啶糖尿病大鼠的血糖含量。
1,8高山红景天
其多糖能降低肾上腺素和四氧嘧啶小鼠的血糖和血总脂,且1次皮下注射多糖的降血糖作用为胰岛素的1/2。
中医治疗糖尿病常用的中草药,有时药理研究结果与临床实验并不完全相符,有些方药对消渴病疗效很好,但药理试验不能证实。这说明中药的作用十分广泛,传统医药治疗糖尿病的优势不仅在于降低血糖,更重要的是通过辨证论治的方法整体调节以缓解患者临床症状,防治多种慢性并发症,延长糖尿病患者的寿命。综观古今,治疗糖尿病的总则是以滋阴清热、补肾健脾、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为主。常用药物主要有以下几类:1)滋阴药:生地黄、麦冬、五味子和山萸肉等;2)清热药:葛根、黄连、连翘和生石膏等;3)补阳药:鹿茸、肉桂、狗脊和益智仁;4)益气药:人参、黄芪和山药等;5)健脾化湿药:苍术、茯苓和藿香等;6)理气活血药:柴胡、枳壳和当归等。
2 中成药治疗糖尿病
2,1消渴丸
消渴丸是一种研究最早的复方中西药制剂型口服降血糖的药物。消渴丸是由黄芪、天花粉、生地、葛根、五味子和玉米须等中药加入优降糖研制而成,中西药之比为1000:1。通过动物实验证明:1)消渴丸以中、西药合用,可增强其降血糖的作用。2)具有调节胰岛分泌功能和增加肝糖原含量的作用。3)有促进血清胰岛素分泌的作用。4)有抑制胰高糖素的分泌。5)对于改善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功能紊乱和避免优降糖的继发性失效,具有积极的意义。近年来,关于消渴丸导致的低血糖反应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如《铁道医学》对“消渴丸致老年糖尿病患者持续性低血糖”9例作了报道,表明消渴丸所致的低血糖特别应该引起中老年人的注意。其原因可能是随年龄的增加,肾、肝功能减退,使药物在体内消除减慢,半衰期延长而导致药物的蓄积,发生低血糖。加之老年人抗胰岛素激素等分泌的反应障碍,必然影响血糖的恢复,导致了低血糖的持续与反复。优降糖每日仅2.5mg的剂量就可引起低血糖。而消渴丸常见服法最低剂量,内含优降糖为2.5-3.75mg,另外还有北芪、生地等降血糖药的协同作用,已足能引起低血糖的发生。
2,2降糖安脉胶囊
有学者用1%链脲佐菌素(STZ)给予大鼠腹腔注射,造成糖尿病动物模型,观察降糖安脉胶囊的治疗作用。结果表明,该药可显著降低STZ模型大鼠的空腹血糖,改善坐骨神经传导功能,显著降低红细胞山梨醇含量,改变血液流变性和坐骨神经内微循环状态。提示降糖安脉胶囊可通过修复损伤的胰岛β细胞,促进胰岛素分泌,改善血液流变性和微循环,增加周围神经组织的血液供应和营养,抑制醛糖还原酶活性,阻断多元醇代谢通路等多种途径,实现对II型糖尿病的治疗作用。
2,3苦荞麦复方
为观察苦荞麦复方对II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IR)及血瘀症相关指标(TG、TCh)的影响,给予大鼠静脉注射一定量STZ并配合高热量饮食造成II型糖尿病模型。实验结果,苦荞麦复方在减轻症状、防止肥胖、降低血糖及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血瘀症相关指标等方面效果优于或接近优降糖;且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生、发展有防治作用。未发现有任何不良反应。
2,4复方丹参注射液
为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对II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意义,观察加用与未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II型糖尿病患者各26例,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0D)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并分别与20名健康人作比较。II型糖尿病患者SOD明显低于健康人,MDA明显高于健康人。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后均接近于正常,未用复方丹参注射液虽有SOD升高与MDA下降,但与健康人比较仍有显著差异。前者抗脂质过氧化损伤总有效率为90%,明显高于后者60%的总有效率。总之,II型糖尿病患者存在脂质过氧化损伤,复方丹参注射液能有效对抗这种损伤因而对控制糖尿病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中药复方还有降糖舒:成分为人参、生地黄、
熟地黄、黄芪、黄精和丹参等,能益气养阴,生津止渴。对改善口干、乏力等临床症状及降糖有一定作用。六味地黄丸:具有对抗肾上腺素等的升血糖作用,改善血液流动,滋阴补肾。降糖甲片:成分为黄芪、黄精、太子参、生地黄和天花粉等,可益气养阴,生津止渴。金芪降糖片:成分为黄连、黄芪和金银花等,可改善糖脂质代谢,恢复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促进肝糖元合成。此外,还有玉泉丸、甘露消渴胶囊、糖尿乐胶囊等中成对药治疗糖尿病也有一定疗效。
3 复方制剂治疗糖尿病
复方制剂治疗糖尿病的探索很多,作用机制多种多样,效果也参差不齐,多集中在治疗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变或高脂血症方面,其他方面的报道较少。
3,1防治糖尿病心脑血管并发症的药物
这类报道很多,较有代表性的如糖复康(主要由首乌、黄芪和黄连等组成),对TG,TC,LDL-C,VLDL-C,AI水平下降及HDL-C水平升高的改善幅度显著优于达美康,并呈剂量依赖关系。可用于防治糖尿病及其血管并发症。
3,2防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药物
糖络宁(由黄芪、丹参、全蝎和牛膝等组成)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济生肾气丸,观察指标包括空腹及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液流变学指标、红细胞山梨醇、右腓总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左尺神经运动传导速度等,在肢体麻木和疼痛、肌力减退等主要症状方面也优于对照组。
3,3具有新型降糖机制的药物
糖尿宁(由生大黄、肉桂和黄连素组成)可改善糖尿病大鼠的胰岛素抵抗,且具有调节血脂和抗氧化作用。三消治(由人参、黄芪和生地等组成)可使ALL糖尿病鼠胰腺β细胞的形态和数目有所改善,降低其血糖和病死率。具有对抗胰岛素抵抗、促进β细胞的修复、增强胰岛素生物活性的作用。糖渴清(由生地、知母和黄精等组成)可通过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促进胰岛素分泌而降低血糖。总之,中药复方的降糖机制正在向多机制、全方位地深入研究的方向发展。
4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