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压药物范文

时间:2023-03-15 20:38: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降压药物,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降压药物

篇1

【关键词】降压药物;不良反应

虽然降压药物在过去的一些时间里被证明有一定的效果,而且益处远大于它们的不良反应,但以下列出的这几类药由于不良反应的存在确实会对人体的一些功能造成一定的影响。现分几大类介绍如下:

1利尿药

有些利尿药会引起体内的离子钾丢失。它会引起虚弱、乏力、腿脚抽搐等症状。多吃一些富含钾离子的食物可以缓解钾的丢失,同时在医生的指导下,也可以把含有钾的溶剂或药片与利尿药一起服用来预防缺钾,像阿米洛利、氨苯蝶啶、螺内酯这几类药都具有保钾作用,它们可以自己单独使用,也可以与排钾利尿药一起使用。有些人在长期使用利尿剂之后也有可能得上痛风,但是这种不良反应不常见而且可以通过有效的方法来控制。利尿药也可以增加Ca2+的重吸收,形成高钙血症。利尿药也可以升高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多数情况下是通过控制饮食、合理应用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来控制血糖。只要有医生合理的指导,血糖一般都不会升得太高,但也会有极个别的人出现粒细胞减少,胃肠道反应,长期应用本类药物可增加血浆胆固醇含量,男性尤为明显。

2影响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药物

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赖诺普利可以引起皮疹、发热、味觉消失、粒细胞减少、干咳等。少数情况下可以引起肾衰。临床常见的 不良反应为刺激性干咳。洛沙坦为血管紧张素系统Ⅱ受体阻滞剂,它的不良反应轻微而短暂,仅偶见头晕和与剂量相关的性低血压。

3钙通道阻滞剂

氨氯地平、非诺地平、硝苯地平、维拉帕米可以导致心悸、踝关节肿胀、便秘、头痛、头晕,总之这些药物的不良反应有很大差异。除硝苯地平常用于临床降压外,其他药物很少应用。

4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

α-受体阻滞剂的代表是哌唑嗪,常见头晕、头痛、无力、恶心、性低血压。β受体阻滞剂代表是普萘洛尔,此药临床差异很大,长期用药者不可突然停药,以避免停药综合症的发生。

5中枢激动剂

α-甲基多巴能使病人在起身站立时血压大幅度下降,如果血压降得太低则会使人有晕厥的感觉。同时也会出现困倦、滞缓、口干、发热、贫血等现象。可乐定可以导致严重的口干、便秘或者困倦[2]。突然停药可引起交感神经功能亢进,出现头疼、新机和血压骤升可能危及患者生命,恢复给药或用 α-受体阻断药可以取消这个不良反应。这些药物严禁快速停药。

6影响肾上腺素能神经递质的药物

利舍平可以引起鼻不通气、胃酸分泌过多、肠运动增加,这些问题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通过改变用药剂量就可以解决。如果病人有失眠或抑郁倾向,这些药物就该停用。胍乙啶会导致一些人长期腹泻,如果患者接受长期治疗,这些症状会有所减轻。一般来说这些药物在病人站立时降压都过于强烈,以致于有些人会在早晨起床或突然站立时感到头重脚轻。如果病人出现上述反应,并且持续时间超过1-2min,坐下或躺下都不缓解的话,就应该减量或看医生。有些这类药物由于不良反应大或者服用方法特殊,在临床上已很少应用。

7血管扩张剂

肼屈嗪能够引起头痛、眼部周围水肿、心悸还有关节疼痛和外周神经炎。一般来说这些症状都不太严重而且这种药很少单独使用。米诺地尔只用于那些顽固性高血压病人,它能导致水钠潴留和毛发增生。 硝普钠主要用于高血压危象,不良反应有呕吐、头痛、心悸、出汗等,长时大量滴注可使血中硫氰化物蓄积,导致中毒。

参考文献

[1] 李端(药理学)第五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214~236.

篇2

[关键词] 高血压前期;干预;药物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 识码:A 文章编号:1009_816X(2010)04_0292_03

DOI:10.3969/j.issn.1009_816X.2010.04.18

高血压前期是高血压病的“后备军”,采取干预措施,高血压前期人群可阻止或延缓发展成 为高血压病患者,国外有研究表明[1]使用ARB类降压药物治疗高血压前期可使其进 展为高血压的风险降低,本文对100例高血压前期人群进行给予小剂量降压药物干预,结果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6年4月至10月在杭州市江干区采荷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体检,年龄4 5~70岁收缩压在120~139mmHg和或舒张压在80~89mmHg,居住在本街道的社区居民。高血 压前期诊断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2]和美国JNC7,在未用抗高 血压药的情况下,收缩压120~139mmHg和或舒张压80~89mmHg为高血压前期。干预前两组居 民的年龄、性别、腰围、体重指数、血压、心率、血糖、血脂、尿酸、尿微量白蛋白、心电 图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性好,见表1。

1.2 方法:本试验经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讨论通过,参加人员均 签订了知情同意书。高血压前期者200例,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干预组给予氨 氯地平2.5mg/日或厄贝沙坦75mg/日。对照组服安慰剂,服药期均为24个月。试验用的氨氯 地平由北京赛科医药公司提供,厄贝沙坦由吉林修正医药公司提供。所有受试者每个月追踪 观察记录血压、心率、心脑血管事件及药物不良反应等情况至24个月,基线、12个月、24个 月时检测血糖、血脂、尿微量白蛋白、体重、身高、腰围、心电图。研究终点:主要研究终 点是高血压发生率;次要终点是心脑血管事件。心脑血管事件包括心肌梗死,冠脉血运重建 ,二三级医院住院诊断的心绞痛,住院诊断的心力衰竭,脑卒中,心血管性死亡。

1.3 统计学处理:数据录入采用EpiData 3.0双重录入,用SAS8.2进行数据管理和分析 ;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 一般人口学特征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量资料),或χ2(计数资料)检验;血压、体重下 降值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SNK、LSD法做两两比较);高血压病患病率、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 的比较采用标准化法。

2 结果

2.1 干预后血压和高血压病检出率:见表2。干预组有2例因户口迁出而失去联系,对照组 1例户口迁出而失去联系。干预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收缩压、舒张压、高血压病检出率有明 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干预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干预24个月后,干预组发生心脑血管事件4例(冠心病心 绞痛1例、心肌梗死1例、脑卒中2例),发生率4.1%,对照组发生心脑血管事件7例(冠心病 心绞痛1例、心肌梗死1例、脑卒中5例),发生率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

3 讨论

美国JNC7将收缩压120~139mmHg和/或舒张压80~89mmHg(未服抗高血压药、无高血压病史) 称为高血压前期,《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版称之为正常高值血压。据2002年全国营 养和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成人中高血压前期者占30%,估计全国有2.4亿。高血压 前期是高血压病患者的“后备军”,如不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10年内44.7%~64.3%的正 常高值血压者将发展成为高血压病患者[4~6]。改变生活方式是JNC7对高血压前期 患者推荐的主要治疗方法,但大多数的临床研究发现良好的生活方式改变往往只能维持一段 较短的时间,多数在6个月以后血压恢复到干预前状态。即要改变既定的文化和社会背景, 商业利益导致的长期静坐的生活方式、不良饮食习惯和过多摄入热量等有一定困难,即使很 努力也难以坚持[7]。探讨对高血压前期人群进行药物干预能否减少或延缓高血压 发生已经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Julius[1]等将772名高血压前期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血管紧张素受体Ⅱ拮 抗剂(ARB)坎地沙坦和安慰剂,治疗两年,然后观察两年,使用ARB降压药物治疗高血压前期 可使其进展为高血压的风险降低66%。因此,认为高血压前期人群给予ARB坎地沙坦治疗2年 可延缓高血压的出现。

本组通过对高血压前期人群进行小剂量降压药物干预,干预组血压值、高血压发病率明显低 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推测可能与观察时间较短和病例数较少有关。

本研究显示通过对高血压前期人群进行小剂量降压药物干预,可以降低其血压水平,减少高 血压病及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对今后高血压前期居民的干预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但因为研 究的病例较少,尚有待于将来大样本的研究进一步证实。

参考文献

[1]Julius S, Nesbift S D, Egan B M, et al. Feasility of treating prehy pertension with an angiotension_receptor blocker[J]. N Engl J Med, 2006,354:16 85-1697.

[2]《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M].北京:人民卫生 出版社,2006,13-14.

[3]吴凡.中国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检测(2004)检测方案与手工手册[M].北京:中国协和 医科大学出版社,2004,34-56.

[4]Chobanain A V, Bakris G L, Black H R, et al. The seventh report of the join t national committee on prevention, detection, 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of highblood pressure[J]. JAMA,2003,289:2560-25723.

[5]石洁.高血压前期研究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9,30:563-565.

篇3

虽然降压药物在过去的一些时间里被证明有一定的效果,而且益处远大于它们的不良反应,但以下列出的这几类药由于不良反应的存在确实会对人体的一些功能造成一定的影响。现分几大类介绍如下:

1、利尿药

有些利尿药会引起体内的离子钾丢失。它会引起虚弱、乏力、腿脚抽搐等症状。多吃一些富含钾离子的食物可以缓解钾的丢失,同时在医生的指导下,也可以把含有钾的溶剂或药片与利尿药一起服用来预防缺钾,像阿米洛利、氨苯蝶啶、螺内酯这几类药都具有保钾作用,它们可以自己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安体舒通一起使用。有些人在长期使用利尿剂之后也有可能得上痛风,但是这种不良反应不常见而且可以通过有效的方法来控制。利尿药也可以升高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多数情况下是通过控制饮食、合理应用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来控制血糖。只要有医生合理的指导,血糖一般都不会升得太高,但也会有极个别的人出现减退的表现[1]。

2、β-受体阻滞剂

醋丁洛尔、阿替洛尔、美托洛尔、纳多洛尔、吲哚洛尔、普萘洛尔、噻吗洛尔会导致失眠、手脚发凉、乏力、抑郁、心率减慢还有哮喘样症状,也有可能引起减退。如果病人有糖尿病同时服用胰岛素,就应该对所出现的症状做密切检测。

3、ACEI类药物

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赖诺普利可以引起皮疹、味觉缺失、干咳等。少数情况下可以引起肾衰。

4、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

这种药物偶尔可以引起头晕等症状。5钙通道阻滞剂

地尔硫卓、尼卡地平、硝苯地平、维拉帕米可以导致心悸、踝关节肿胀、便秘、头痛、头晕,总之这些药物的不良反应有很大差异。

5、α-受体阻滞剂

这些药物能够引起心率增快、头晕以及站立低血压。

6、用此疗法的病人经常出现站立低血压。

7、中枢激动剂

α-甲基多巴能使病人在起身站立时血压大幅度下降,如果血压降得太低则会使人有晕厥的感觉。同时也会出现困倦、滞缓、口干、发热、贫血等现象。男患者有时会出现减退。可乐定、胍那苄、胍法辛可以导致严重的口干、便秘或者困倦[2]。这些药物严禁快速停药,因为那样会导致血压快速上升并有可能危及患者生命。

8、外周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

利舍平可以引起鼻不通气、腹泻、胃灼热,这些问题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通过改变用药剂量就可以解决。如果病人有失眠或抑郁倾向,这些药物就应该停用。胍那决尔、胍乙啶会导致一些人长期腹泻,如果患者接受长期治疗,这些症状会有所减轻。一般来说这些药物在病人站立时降压都过于强烈,以致于有些人会在早晨起床或突然站立时感到头重脚轻。如果病人出现上述反应,并且持续时间超过1~2min,坐下或躺下都不缓解的话,就应该减量或者停用一顿。同时有些药物在万不得已的时候才能使用,比如胍乙啶。服用这种药时要避开阳光和人群,因为在这些情况下会导致低血压。有些男患者还会出现减退[3]。

篇4

季节不同剂量有别

老王去年夏季被确诊为高血压病,医生通过反复测量其血压的变化以及服药后的降压效果为其选用了合适的降压药物并确定了合适的剂量。老王按时服药,很快将血压控制到了正常范围。一夏一秋,相安无事。进入冬天,老王还是按原医嘱按时、按量服药,但他却时常感觉头痛、头晕。他到医院让医生给他再次测量血压,结果发现血压比平时高出了20毫米汞柱。

用药指导:不少高血压病人服用降压药物的品种和剂量一年四季不变,夏天怎么吃,冬天还怎么吃。其实,高血压病人在冬夏季节血压高低是有差别的,使用降压药的剂量也应有所变化。国内外研究表明,排除特殊因素的干扰,在自然状态下,高血压病人的血压,冬季偏高,夏偏低。因人体总的血容量不变,夏季气温高,血管处于扩张状态,血流阻力小、压力小,血压自然降低,加之夏天出汗多,血液中的水分减少后也有助于血压下降。一位高血压患者反映,一到夏天就经常出现头晕的情况,原来他夏天仍服用冬天的剂量,结果使血压降得过低,于是就出现了诸如头晕、脑供血不足、浑身无力甚至出现脑梗死或是心绞痛发作。

另有不少像老王这样的患者,冬季时血压容易波动,原因是他们仍服用夏季的剂量,致使血压没有被有效地降下来,因此出现高血压症状。一般地说,高血压患者冬季的血压要比夏季高,因此,冬天服用降压药物相应也要增加一些。国外一些专家指出,控制血压是防止高血压冬季脑溢血高发的重要措施,强调要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即将收缩压、舒张压分别控制在140和90毫米汞柱以下。但是,在服降压药时,要避免操之过急,一次降低不宜超过原血压的20%。血压过高者,应逐步降压,以免出现“降压灌注不良综合征”,而出现头晕,肢体麻木、无力、意识障碍、嗜睡,甚至诱发脑血栓形成、心肌梗死等严重后果。

服用降压药还应当防止血压上下波动幅度过大,血压长期波动,会使脑血管承受的压力时高时低,容易发生脑血管破裂。具体冬季应当如何加量,加多少剂量,病人要在医生指导下根据自己的血压变化及自觉症状,调整用药剂量(必要时调整用药品种),使血压经常保持在正常的范围内。

服降压药别饮酒

刘先生和其他老年高血压患者一样,每到冬天就觉得特别怕冷。但他自有一套对付寒冷的“妙法”:每每外出前或晚上睡觉前他都会来二两白酒。刘先生还很得意他这种养生方法,他说,中国自古就有“饮酒抗寒”的说法。这一天,空中飘着雪花,比往常更冷了。刘先生要外出接放学的孙子。他按时按量服过降压药物后又照例先饮了二两白酒,然后高高兴兴地出发了。在接孙子回家的路上,刘先生突然感到一阵头晕,接着就昏倒在地,人事不醒了。虽经医生的全力抢救,刘先生保住了性命,但腰部发生骨折,还落下了脑中风后遗症。

用药指导:不少中老年人喜欢喝杯白酒舒筋活血,然而饮酒带来的危害也不少。喝酒本身容易影响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先兴奋后抑制),增强新陈代谢,使心跳加快,容易引起血压波动,导致脑血管破裂而中风。另外,饮酒还会与所服用的降压药物发生复杂的相互作用。

酒精进入体内可影响代谢药物的酶――细胞色素P450。P450有许多种,酒精对其中2E1影响较大。如短期内或一次性饮较大量酒,则影响依赖这些酶类代谢的药物,使之不能按正常情况代谢,药物半衰期在体内延长,增加药物毒性和其药理作用,可能造成患者药物中毒。受2E1影响的降压药物主要有β受体阻断剂如普萘洛尔(心得安)。

当酒与胍乙啶、利血平、复方降压片等降压药物同用时,会引起严重高血压、心肌梗死,甚至造成休克或死亡。也有些患者则表现为性低血压及昏厥,患者会突然摔倒,引起骨折或脑溢血。如果饮酒过多又服用较大量的降压药,常常会出现休克,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若饮酒(特别是葡萄酒)的同时服用了具有单胺氧化酶抑制作用的降压药物如优降宁,则会引起血压骤升,剧烈头痛、呕吐、心悸等剧烈反应(高血压危象),严重时可导致脑出血而突然死亡。

过量饮酒具有扩张血管、抑制交感神经及血管运动中枢和减弱心肌收缩力的作用。如果酒后服用降血压药如复方降压片、肼苯哒嗪、双氯噻嗪、速尿、利尿酸等,将使小血管更为扩张,血容量进一步减少,血压骤降,出现性低血压或昏厥。降压药物硝苯地平(心痛定)、长压定、肼苯达嗪、地巴唑等血管扩张剂与酒合用,将会导致剧烈头痛、血压骤降甚至休克。

高血压患者常伴有冠心病心绞痛,降压药物常与硝酸甘油、消心痛等抗心绞痛药物合用。这时如果饮酒,将会加剧头痛、颜面潮红等不良反应,严重时可引起血压下降甚至晕厥。

服降压药物并非都是“越少越好”

张女士平素一向身体健康,很少服药。她深信“是药三分毒”。自从她被确诊为高血压病之后,服用降压药时她也坚信这一“普遍真理”,只服一种降压药物。结果是尽管血压有所下降,但一直未能达标,她将所服降压药物适当增大了剂量,但仍时常感到头痛头晕。为避免多服药物产生不良反应,她仍然硬挺着也不增加其他药物。前不久的一天早上起床时,她上衣还没有穿好,突然发生晕倒。医生诊断属高血压引起的突发性脑中风。

用药指导:目前认为,单用一种降压药物,可以使血压降低10~20毫米汞柱。如果单用一种药物不能将血压控制得很满意,我们建议合用其他种类的降压药,而不是增加单一药物的剂量。这样可以避免药物剂量增加可能带来的副作用,还可以利用不同种类降压药之间的协同作用,增加降压药的效果。有些原本血压很高的病人,在开始治疗时,就需要进行两种甚至更多的降压药物的联合治疗。

篇5

【关键词】 降压药;血压;血糖

高血压病人特别是肥胖型常伴有糖尿病,而糖尿病也较多的伴有高血压,因此将两者称之同源性疾病。糖尿病人由于血糖增高,血粘稠度增加,血管壁受损,血管阻力增加,易引起高血压。由此可知高血压与糖尿病都与高血脂有关,因此防治高血压病与糖尿病都应该同时降血压、调节血脂。

1 与降压药物合用

1.1 抗凝药物与降压药物合用 血液黏稠度升高是导致心肌梗死和脑梗塞的原因之一,为了降低血液黏稠度,防止血小板凝集,患者需长期服用阿司匹林。阿司匹林可通过降低前列腺素合成,而削弱ACEI(卡托普利、苯那普利、西拉普利、福辛普利)和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阿替洛尔)降血压作用,应引起注意。

1.2 降糖药与降压药合用 二甲双胍及磺脲类降血糖药(如格列齐特、格列喹酮、格列吡嗪)与ACEI(卡托普利、苯那普利、西拉普列、福辛普列)等联用,可加强降血糖效果。专家认为,对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降压,应首选ACEI类药物。研究证明,这类药物既能降压,又可提高肌肉和脂肪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且不影响糖和脂肪的代谢;具有抑制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延缓或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减轻或逆转左心室心肌肥厚及改善心肌功能的作用;还可保护肾功能,对早期糖尿病合并肾病者,降低微量蛋白尿效果明显。不宜选用选用β受体阻滞剂的降压药物,因为这类药物对血糖水平有复杂影响。能抑制胰岛分泌胰岛素,并降低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使葡萄糖耐量下降;还可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影响脂质代谢,加重降糖药引起的低血糖反应等。

1.3 降脂药与降压药合用 高血脂症伴有脂质代谢异常者,不宜选β受体阻滞药及利尿药降压。为了同时治疗不同类型的高血脂症,ACEI降血压药不宜与他汀类降血脂药(洛伐他汀、辛伐他汀)联用,以防产生严重的高血钾症。

1.4 平喘药与降压药合用 平喘药氨茶碱与钙拮剂类降压药(硝苯地平、地尔硫卓)合用,因为后者有降低氨茶碱在肝脏的代谢作用,提高其血药浓度,可使前者药理作用加强,引起氨茶碱中毒症状。普奈洛尔与氨茶碱合用,后者可拮抗前者的血钾升高和血糖降低作用,但前者有诱发哮喘的可能。支气管哮喘患者不宜选用β受体阻滞药类降压药物。有报道氨茶碱能逆转硝苯地平的降血压作用。但专家认为,高血压合并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等肺部疾病时,降压药物仍应首选钙拮抗剂,次选ACEI降血压药,只不过合用时应注意观察二者的相互作用,必要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2 .常见降压药评价

2.1 利尿剂 最有价值的降压药物之一,作用温和、廉价,剂量小,不良反应少,主要用于轻中度高血压,尤其是老年人高血压或并发心力衰竭时。常用的利尿类降压药物有两类:一类是排钾利尿剂,包括双氢氯噻嗪、氯噻酮、吲哒帕胺、布美他尼、呋塞米等。另一类是保钾利尿剂,包括螺内酯、阿米洛利、氨苯喋啶。两类利尿剂均使尿钠排出增加,并可使血尿酸增高,噻嗪类利尿剂还轻微影响血胆固醇和血糖,使之轻度升高。为克服利尿剂的副作用,通常使用小剂量,如双氢克尿噻12.5mg或更低,从而减少不良反应而仍保持疗效,如果与保钾利尿药氨苯喋啶合用,效果会更理想。

2.2 β受体阻滞剂 目前临床常用的有普萘洛尔(心得安)、氨酰心安和美多心安(倍他乐克)等。这类药物可以通过降低血压明显减少脑卒中和冠心病的危险。另外,β受体阻滞剂还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重要一线药物,也是心肌梗死后防止复发和意外突然死亡的重要药物之一。β受体阻滞剂是高血压伴有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的病人首选药物。其副作用是不同程度的引发支气管痉挛,肢端循环障碍等,所以,对于呼吸道阻塞性疾病和周围血管疾病病人应避免使用该类药物。

2.3 ACEI 据资料记载,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来源是一种洞蛇的蛇毒,该蛇毒的一种多肽成分可以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从而可以减少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且保存缓激肽的活性。临床常用的药物有卡托普利(开博通)、依那普利(悦宁定、怡那林)、苯那普利(洛丁新)等。用于心力衰竭的治疗,能降低心力衰竭病人的病残率和病死率,还能有效地延缓2型糖尿病的进展,特别是伴有蛋白尿病人的肾脏损害的进展。其不良反应为干咳,这与该类药保存缓激肽的蓄积有关。

2.4 钙拮抗剂 临床常见短效和长效两类。短效钙拮抗剂如硝苯地平(心痛定),除了可引起头痛、颜面潮红等常见副作用外,还导致反射性心率加快,不利于心绞痛的控制,一般不用于高血压的治疗。

2.5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是近年来应用的一类降压药物,它有许多与ACEI相同的特点,包括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特殊价值,但这类药物较ACEI的一大优点是没有干咳的副作用。市场已有的药物如氯沙坦(科素亚)、缬沙坦(代文)等。

2.6 α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 该类药物能安全有效地降低血压,适用于有血脂异常和糖耐量异常的患者,还可改善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症状。主要副作用是性低血压,尤其老年人更易发生。常用的药物有特拉唑嗪(高特灵)、乌拉地尔(压宁定)等。

此外,我国还有一类复方制剂,如降压0号、复方降压片、降压静等,是利血平、血压达静、双氢克尿噻为主的复方制剂。利血平是中枢性降压药物,配合血管扩张剂使用,其特点是服用剂量小,相互之间有辅助降压和抵消不良反应的作用,有一定的降压效果,而且服用方便,价格低廉,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人群防治中。

篇6

关键词:降压药;透析;预后;改善

在血液透析的患者中,常见的临床症状就是高血压[1],而长期持续的高血压会对透析患者的心血管病变发生产生影响,这是因为长期持续的高血压会引起左心室心肌缺血、扩张肥大以及心力衰竭,进而使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增加,所以对血压进行积极的控制,使血压维持在一个相对理想的水平,对于透析患者的生存率及生命质量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根据以前的文献,我们可以了解到合并高血压的透析患者有77%都会服用两种以上的降压药,但是收缩压控制在140mmHg以下的患者只占54.2%,这就说明合并高血压的透析患者在高血压的降低方面和降压药的合理使用方面面临着急剧严峻的问题[3]。

1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我院门诊2011年1月-2013年1月接收的50例持续4个月以上血液透析合并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的判定是按照国际WHO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在没有服用高血压药物前患者的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或者是之前患有高血压的患者在服药之后血压维持正常,这些均诊断为高血压。

1.2 使用方法

通过查看患者的病历记录及治疗处方或者询问患者及其家属,对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如性别、年龄、血压、降压药的使用情况、降压药的使用种类、合并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使用情况、患者的治疗方案以及患者药物使用的顺应性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并对调查所得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患者的一般情况

50例持续4个月以上血液透析合并高血压患者中,有32例是男患者,18例是女患者。年龄在65岁以上的而又24例(48.0%),45~65岁之间的有21例(42.0%),45岁以下的有5例(10.0%)。

2.2 降压药的使用情况

50例持续4个月以上血液透析合并高血压患者均使用降压药,其中钙离子拮抗剂使用率最高,其次为中效制剂如非洛地平片,长效制剂如氨氯地平、硝苯地平控释片等,也有少数患者使用短效制剂硝苯地平,而β受体拮抗药主要使用美托洛尔片,α1受体拮抗剂主要使用特拉唑嗪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主要使用贝那普利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Ⅱ抑制剂主要是替米沙坦[4],详见图表1。

图表1 血液透析患者降压药的使用种类分布情况

2.3 降压药的治疗方案

在降低血压时,有采用单药降压,也有采用二联、三联、四联及五联进行降压的。每个所占的比例不同,其中最多的采用单药降压,其次为二联或者三联,采用四联及五联的较少。

2.4 合并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的情况

0例持续4个月以上血液透析合并高血压患者中有43例患者都在使用EPO。

2.5 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部分患者用药依从性较差,表现为用药后症状好转,自行停药,发觉不适后才又用药;部分患者在医院时发现高血压用药治疗,出院之后停止用药。

3讨论

透析患者出现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通常认为由于水钠潴留、交感神经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被激活以及内皮细胞功能异常等多种因素共同造成的结果[5]。因此在选择降压药物时,需综合考虑合理选择。

ARB在血液透析患者中有着其它药物所不具有的优势,首先,它可以降低2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改善胰岛素抵抗。ARB通过阻断AngⅡ的作用而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进行改善,AR B还可以通过以下机制来改善胰岛素的抵抗状态:使周围循环得以改善促进葡萄样被吸收;使血钾提高来扩张末梢循环[6]。以利于胰岛素的作用;使脂肪细胞的分化和利用得到促进,使2型糖尿病的胰岛素信号传递障碍得以改善等。其次,药物不易被透析清除,因为血浆白蛋白属于中分子,不会被透析清除,因此,血浆袋白结合力强的药物如ARB不会被透析清除[7],研究表明,ARB的血浆结合率在95%以上,不易被透析清除,不受透析的影响[8],故在常规的血液透析过程中,无需对剂量进行调整,使RRF的降低延缓。

综上所述,对于血液透析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在实现更早更大的获益时,应该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如年龄、性别、种族、营养状况以及合并症等不同状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而目前大量的证据已经表明ARB对于心肾疾病的意义已经远远超过了它传统意义上的降血压的作用。对于越来越多且不断增长的血液透析患者,临床医生需选择合理的药物来控制血压和保护心脑。只有这样,患者才能在肾功能改善的情况下,获得更好的预后进而使生命得以延长。

参考文献:

[1] 刘美岑,赖剑锋.血液透析合并高血压患者降压药使用分析[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13(1).

[2] 倪兆慧,戴伦,张振业,等.合理选择降压药物对改善透析患者预后的意义[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1(12).

[3] 姜春生.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的中西医治疗[J].吉林医学,2010(11).

[4] 岳荣铮,付平.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2(10).

[5] 张海英,汪年松.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的药物治疗[J].世界临床药物,2011(5).

[6] 李竹英,张磊.三种治疗原发性高血压降压药的成本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2(28).

篇7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降压药物治疗

最近几年,高血压在社会群体中的发病率逐渐增加,成为老年人群中最多见的心血管病。目前的治疗多数以控制血压为主,但如果控制效果不佳则会引发多种疾病,如:充血性心力衰竭、卒中、肾功能衰竭、主动脉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对于患者的生活有着很大的影响,这就需要医生结合高血压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共计160例,均为2009年12月至2010年7月我院诊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男95例,女65例,年龄均60~86岁,平均72.93±5.8岁。病程2~36年,平均14.5±2.5年,其中有41例血压高而无症状,在体检中发现。高血压分级情况:l级26例,2级89例,3级45例;低危0例,中危23例,高危89例,极高危48例,以2、3级,高危及极高危比例高。

1.2方法

回顾性分析16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病史、诊断结果、并发症及药物治疗等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按JNC-7标准诊断及判断目标血压[1]。

2结果

2.1 降压药物使用情况 常用的主要有利尿剂、钙拮抗剂、ACEI、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α1受体阻滞剂6类药物。患者服用降压药物种类1~5种;服药次数1~4次/d。同时因为其他疾病长期服药治疗134例。

2.2治疗效果

本组患者平均收缩压(135.9士12.5)mmHg,舒张压为(79.9±9.5)mmHg。平时大部分时间血压控制水平理想者,即收缩压< 140mmHg的患者有88例(55.0%),140~160mmHg者56例,160~180mmHg者14例,> 180mmHg者2例;收缩压控制理想

2.3并发症情况 并发症主要有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尿酸血症、高脂血症、肥胖症等,160例患者中存在上述并发症143例(89.38%)。

2.4服药依从性

采用Moriskylhq卷评价高血压患者,160例高血压患者依从性佳35例(21.88%)。

3讨论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各方面的身体机能都有所下降,功能细胞数量逐渐变少,从而造成了生理功能变弱,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常常会在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方面出现很大的转变。在临床观察中总结了老年高血压的特点包括:病史长,通常病程都在15年以上,少数患者随着时间的延迟,其血压值在不断增加;以收缩压增大为主,目前所有的高血压病人数中,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病人占有的比例超过了一半之多[2]。这些使得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在老年人群中成为了最多见的高血压类型,且患者的血压极不稳定;并发症的发生率不断增加,且病症情况复杂;常用种类、次数多,高血压分级及危险因素以2、3级,高危及极高危的人数在不断增加;患者服药的依从性差,多数不能按时、按量用药。

药物治疗是当前治疗高血压常用的方式,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时刻关注老年患者的病理变化情况,观察药物之间存在的作用形式。在治疗的同时,还需要对治疗方法进行优化调整,以改善治疗的最终效果:①简单用药,老年患者的用药数量需控制在3种以内,结合阶梯治疗方案实施,防止用药初期采用药性过猛烈的降压药物,应逐渐降压,并对药物发生的反应分析研究,对体质较弱的患者更应该如此。②因老年患者对药物十分敏感,且药物在体内代谢速度慢,考虑到避免血压意外降低,需要以小剂量(成人1/2~1/3)进行服药,争取在几周内把血压控制稳定。通常采取选用起效平稳的长效制剂,有IACEI或ARB等,这样能防止老年患者因血压波动性大、直立性低血压等因素导致的血压不稳,需要时可对血药浓度检查[3]。③针对用药,根据老年高血压患者出现脑供血不足等情况,医生可以对症下药,运用尼莫地平、非洛地平、氨氯地平等;针对合并脑血管疾病则采取长效CCB;针对高血压脑病则运用硝苯地平舌下含化;而钙通道阻滞剂有负性肌力作用,心功能异常患者应尽量避免使用;高血压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可使用利尿剂,ACEI是治疗伴肾功减退的最佳药物,可使用长效制剂,尤其采取贝那普利等双通道排泄药物,对肾功严重的患者需禁止使用利尿剂等。④对存在糖尿病、高血脂症的患者,实施治疗前期要进一步检查这类危险因素后针对治疗,若运用到多种药物实施治疗,需要综合考虑各种药物之间的副作用,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最佳方案。⑤在年龄不断增长的同时,老年患者的生理、心理都出现了变化,尤其是记忆力、理解力、自理能力等都不如以前,在对药品的名称、使用方法、剂量、服药时间等记忆时会发生错误,从而影响了药物治疗效果,这就需要采取家庭支持来改善其服药依从性。

总而言之,由于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特点,且结合药物治疗的实际功效,在治疗过程中需控制药物剂量,防止异常症状的出现。治疗的同时需积极调整药物种类、剂量、用药时间,改善患者服药的依从性,保证血压水平维持在正常状态。

参考文献

[1]Chobanian AV,Bakris GL,Black HR,et a1.The seven report of thejoint national committee on prevention,detection,evalution,andtrealmentofHigh Blood Pressure[J].JAMA,2003,289(19):2560-2572

篇8

【关键词】 降压药物;老年;高血压;药学特点

DOI:10.14163/ki.11-5547/r.2017.05.073

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特征, 可伴有脑、心、肾等器官功能损伤的临床综合征。目前, 老年高血压患者主要的临床降压药包括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扩张剂及利尿剂等, 虽然上述药物均能获取到一定的临床疗效, 但其用药特点、安全性却存在一定差异, 部分药物应用不当可诱发严重不良反应[1]。因此, 分析高血压老年患者降压药物的药学特点, 对提高临床用药质量与安全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14年12月~2015年12月, 本院对240例高血压老年患者的用药情况给予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慢性高血压老年患者240例, 其中男140例, 女100例;年龄60~85岁, 平均年龄(72.5±8.6)岁;病程2~30年, 平均病程(16.5±7.8)年。纳入标准:① 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2]对慢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 ②年龄≥60岁; ③原发性高血压;④患者对本次研究方案知情。排除标准:①应用≥2种降压药治疗者;②合并其他脏器功能障碍;③合并恶性肿瘤、免疫系统、血液系统疾病;④意识障碍;⑤妊娠期及哺乳期女性;⑥药物过敏史。

1. 2 方法 分析本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 包括:药物治疗情况、临床治疗效果、药物不良反应等。分析方法:查阅就诊信息、询问接诊医务工作者、咨询患者或其家属。

1. 3 观察指标 随访1年, 观察本组240例高血压老年患者降压药物的使用类型、血压达标率及不良反应情况。根据WHO对高血压的诊断标准计算本组血压达标率, 即非同日持续测定血压3次, 2次DBP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240例高血压老年患者降压药物的使用类型与血压达标情况 240例患者中应用缬沙坦65例, 血压达标54例(83.08%);卡托普利45例, 血压达标40例(88.89%);络活喜38例, 血压达标29例(76.32%);贝那普利27例, 血压达标20例(74.07%);美托洛尔25例, 血压达标16例(64.00%);吲达帕胺20例, 血压达标12例(60.00%);呋塞米20例, 血压达标11例(55.00%)。

2. 2 240例高血压老年患者应用降压药物后的血压控制效果 240例患者的平均SDB为(125.8±7.2)mm Hg, 平均DBP为(80.5±8.4)mm Hg。其中DBP达标210例(87.50%), SBP达标170例(70.83%)。本组患者DBP达标率87.50%, 高于SBP的70.8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2105, P

2. 3 240例高血压老年患者降压药物不良反应情况 本组高血压老年患者降压药物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头疼头晕、干咳、水肿、心动过缓、低血压, 其中贝那普利的药物不良反应最高, 为25.93%。见表1。

3 讨论

近年来, 随着我国老龄化人口数量的增加, 高血压的发生率也呈显著上升的趋势。目前, 服用降压药物是抑制血压升高, 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的主要措施。然而, 由于临床降压药物的类型较多, 药学特点与作用机制也有所不同, 这使其疗效与安全性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3-5]。

有研究认为, 临床应用降压药物应将患者病情特点、合理用药及药物耐药性作为出发点, 强化安全用药意识, 并确保药物的敏感度[6,7]。降压药物的合理用药原则包括:血压轻微升高者可减少药物用量, 定期测量血压, 保证药物的安全与耐受性[8-11];小剂量降压药疗效不理想时, 可逐渐增加剂量或更换药物类型;单一降压药血压控制效果不佳时, 临床可根据患者的疾病情况给予联合用药;针对单一降压药血压控制效果不佳, 且提高剂量后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的患者, 临床可对药物协同降压的作用机制给予分析, 合理制定联合用药方案, 在保证治疗安全性的前提下发挥出最佳的降压效果[12]。本文研究结果发现, 本组240例高血压老年患者主要应用缬沙坦、卡托普利及络活喜治疗, 且本组患者DBP达标率87.50%, 高于SBP的70.8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老年高血压降压药对DBP的控制效果优于SBP, 用药期间可根据患者的血压指标及时调整剂量, 以此确保治疗的效果与安全。

参考文献

[1] 赵春笋.降压药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的临床药学探析.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4, 45(3):36-37.

[2] 师双梅.降压药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的临床药学特点分析.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14, 35(2):26-28.

[3] 胡硕.降压药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的临床药学研究.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6, 18(2):221-222.

[4] 赵晓杰,刘庆彩.降压药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的临床药学效果分析.中国卫生产业, 2015, 40(32):175-176.

[5] 王禹.降压药物在老年高血压病人中的药学特点分析.中外医, 2016, 32(12):114-115.

[6] 杨森.降压药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的临床药学特点.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6, 3(25):5003.

[7] 李世芬. 降压药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的临床药学探析. 中国卫生产业, 2013(7):70.

[8] 王秀梅, 程衍会. 降压药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的临床药学探析. 中外健康文摘, 2013(33):120.

[9] 王军. 降压药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的临床药学探析.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4(15):53-54.

[10] 柴育民. 降压药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的临床药学探析. 中外女性健康, 2014(10X):207.

[11] 鞠月华. 降压药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的临床药学探析. 医学信息, 2014(16):571-572.

[12] 谭国平. 降压药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的临床药学探讨. 哈尔滨医药, 2014(5):285-286.

篇9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药物治疗;依从性

[中图分类号] R544.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19-0110-02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是众多心脑肾脏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子。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人口老龄化,高血压的患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而与之相关的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和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同时也给社会和家庭增加了经济负担。对于大多数高血压患者而言,药物治疗是一个长期的甚至是终身的过程。将患者的血压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是高血压治疗的关键,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减少升高的血压对靶器官的损害、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是高血压治疗的最终目标[1]。然而高血压药物治疗依从性不高一直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为进一步阐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居家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我们通过对2010年1~12月入住我院内科的20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住院前服药情况进行了调查,以便制定更好的措施,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均来源于我院高血压病专科门诊收住院治疗的患者。按照便利抽样的原则,随机选取2010年1~12月的206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均有正常沟通交流能力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随机问卷调查,共分为三组:24~49岁组69例,平均年龄(41.59±5.67)岁,男40例,女29例;50~69岁组106例,平均年龄(60.05±5.77)岁,男59例,女47例;70岁以上组31例,平均年龄(76.00±3.84)岁,男13例,女18例。高血压病程1~26年。

1.2 方法

调查采用问卷并结合病历方法。问卷调查表是在参阅文献的基础上根据教育目的自行设计。先由调查者向患者解释调查的目的和意义,如果患者同意接受调查,有一定文化知识可以自行填表的由患者自行填写,反之,可由患者口述,调查者代为填写,以后进行电话随访,或在患者定期复诊时进行再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6份,回收有效问卷206份,问卷回收率为100%。问卷内容包括:①患者的一般资料:如姓名、性别、年龄、身高、体重、是否吸烟、饮酒、饮食习惯、运动情况、文化程度、家庭成员等。②疾病资料:如既往的住院史、合并其他疾病情况、对疾病基础知识的认知程度、每日降压药物的费用等。③服药依从性(CPAT):是否有忘记服药;拒绝服药;自行停药或停药太快;错误服药的情况。同时询问原因是什么。如有上述情况之一即为服药依从性差。

1.3评价指标

嘱患者每天早晚各测血压1次,并记录下来。每1个月到医院复查血压1次。同时每天应严格按照医嘱定时定量服用降压药物,记录服药情况。每月测量血压>15次,但须按时服药者为依从性好,不论何种原因无医嘱停用药物或减少剂量、减少次数、每月测量血压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

2 结果

调查表内容的一般情况及服药依从率,见表1。结果提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文化程度、高血压分期、职业、病程、对疾病知识了解程度、家庭支持情况以及对医务人员的信任度等都可能影响服药依从性。

3 讨论

3.1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居家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

高血压是一种现代流行病。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工作压力逐渐增大,人际关系紧张,不良的生活方式以及对疾病的不重视,都使高血压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根据流行病学研究标准判断,血压升高是脑卒中和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2]。高血压作为一种需终身服药控制的慢性病,对患者药物治疗的依从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患者服药依从性不佳一直是家庭、社区、医院面临的问题。通过本次调查研究发现高血压病程和分期、文化程度、职业、高血压病知识以及经济状况、家庭支持情况、对医务人员的信任度是影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居家服药依从性的主要因素。高血压病情越重,高血压相关知识掌握越多,越能够帮助患者形成控制血压的意识,从而促使其遵医行为的形成。家庭经济状况好、有家庭成员支持者,就医频率就高,对疾病重视程度就高;接触医护人员多者,对医务人员充满信任、期待疾病康复者,对高血压与脑血管病的相关知识和高血压及相关危险因素及危害性就了解越多,越能理解服药的重要性。病程也会给服药依从性带来影响,病程短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很容易忽视对疾病的治疗,不能坚持服药,对疗效不关注,只有当自己感到头痛、头晕等不适时才想起监测血压、服药,甚至出现言语不清、肢体活动障碍等并发症时才就医。不同职业的患者,由于生活环境、文化知识层次不一致,对疾病的理解和认识不同,接受的卫生保健知识有差异,服药依从性也会有所不同。另外年龄因素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老年人由于机体的衰老、离退休后生活范围缩小以及记忆力减退、生活自理能力差等,都会影响服药的依从性。

3.2 干预措施

3.2.1 重视高血压相关知识教育,提高高血压患者的认知水平 我国人群高血压知识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仅30.2%、24.7%、6.1%[3],因此必须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高血压知识教育。高血压知识的了解程度是影响患者遵医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报道指出服药依从性与患者拥有的健康知识呈正相关,高血压知识掌握越多服药依从性越好[4]。医师在了解患者现有疾病知识的基础上,采取讲座、图片、健康教育处方等方式,向患者讲解高血压的发病诱因、治疗、影响因素等相关内容,让患者了解高血压的发展后果、预防措施以及保持血压稳定的重要性等,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建立正确的健康信念,增强防病、治病意识,以此来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

3.2.2 建立良好的健康理念,实施行为干预措施 首先应让患者养成良好、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低盐低脂饮食、戒烟限酒、适量运动等,并让患者了解只要坚持服药,端正对疾病的认识,树立战胜疾病、达到康复的信心,高血压是可以控制的。针对服药依从性特别差的患者,可给予行为干预措施,以提高其服药的依从性。如①行为监测:要求患者记录每日服药情况、血压监测情况等,在复诊或电话回访时告知医务人员;②将患者的服药行为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如早起闹钟响时测量血压、早饭后服药等;③家属及子女应多关心患者,主动参与到患者的疾病治疗中,适时的提醒患者服药,如患者服药依从性好转时家属应给予适当的鼓励和强化,让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支持,以养成良好的服药依从性。

3.2.3提供经济的治疗方案,合理使用降压药物 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不同的药物,坚持以个体化治疗方案为准则,从小剂量开始,以患者的病情、血压控制情况以及用药后的反应等,逐渐增加剂量或调整用药。合理选择不良反应少、长效、价廉的药物。指导患者坚持按时服药,不可擅自停药、减药、更换药物、改变药物的剂量等,若血压不稳定或有异常不适应时应及时就医。

综上所述,良好的药物治疗依从性在降低血压的同时能有效地降低靶器官的损害和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改善长期预后,提高生活质量。通过积极的干预措施,加强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家庭随访、电话随访、定期就诊、社区宣传、家庭参与互动等,可提高不同患者居家服药的依从性,达到控制血压水平、预防和减少并发症发生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那开宪,余平,罗晓. 降压治疗应体现高血压“时间治疗学”原则[J]. 中国临床医生,2010,16(5):4-6.

[2]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0-11.

[3] 陆再英,钟南山. 内科学[M]. 第7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51.

篇10

如果不监测血压而盲目服药,不仅不能控制血压稳定,还会使病情恶化,诱发其他心脑血管疾患。

总之,自觉症状和病情轻重并不是完全一致的,应定时测量血压,及时调整用药,以达到维持巩固的效果。

忌单一用药 目前认为,只单用一种降压药物可使血压降低10~20mmHg。如果单用一种药物不能将血压控制得很满意,主张合用其他种类的降压药,而不是增加单一药物的剂量。这样可以避免药物剂量增加带来的副作用,还可以利用不同种类降压药之间的协同作用,增加降压药的效果。

有些原本血压很高的患者,在开始治疗时就需要进行两种甚至更多的降压药物的联合治疗。随机临床试验证明,大多数高血压患者为了控制血压,需要用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降压药物。合并用药时每种药的剂量不大,药物间治疗作用有协同或者至少相加的作用,还可以将药物的不良反应相互抵消,至少不重叠或相加。

忌间断服药 有些患者在应用降压药物治疗一段时间后,症状有所好转,血压降至正常,就认为已“治愈”,便自行停药,结果没过多久血压再次升高。如此这般,人为地使血压反复波动,对身体危害很大,不仅会加重病情,还容易使机体产生耐药性,甚至引起“高血压危象”等急症。

忌降压过快 俗话说“欲速则不达”,降压若操之过急,效果不仅差,还可能发生意外。降压药物均要在用药后的两周左右才能达到最佳效果,一般来讲,除高血压危象、高血压脑病等外,其余高血压患者均宜平稳而逐步降压。由于血压下降过快、过低,不但会使患者发生头昏、乏力等性低血压的不适症状,还极易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因此,降压治疗必须把握住缓慢平稳的准则。

忌无症状不服药 一些高血压患者血压虽然很高,却无任何自觉症状。这类患者往往对自己的病情缺乏认识,很少服药或从不服药。但无症状高血压若长期不服药,会使病情加重,还会诱发心脑血管疾患。医生建议,定期体检并留意血压波动,是指导高血压用药的重要途径之一。

忌睡前服药 有些高血压患者喜欢睡前服用降压药,认为这样治疗效果会好些,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人在睡眠后,全身神经、肌肉、血管和心脏都处于放松状态,血压比白天下降20%左右。如果睡前服药,两小时后血药浓度到达峰值,导致血压大幅度下降,心、脑、肾等重要器官供血不足,就会使血液中的血小板、纤维蛋白等凝血物质在血管内积聚成块,阻塞脑血管,极易引发缺血性脑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