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肝药物范文
时间:2023-03-27 19:09: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保肝药物,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联苯双酯
联苯双酯具有增强肝脏解毒功能、促进肝细胞再生、保护肝细胞、改善肝功能、缓解肝区疼痛、乏力、腹胀等症状的作用,适合迁延性肝炎患者及单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长期异常者使用。此药的用法是:每天服3次,每次服25毫克。需要注意的是,个别患者在服用此药后可出现轻度恶心的症状。另有报道称,极少数肝病患者在服用此药期间可出现黄疸和病情恶化的情况。
2.水飞蓟素
水飞蓟素具有明显的保护和稳定肝细胞膜、抗肿瘤、修复由四氯化碳、硫代乙酰胺、鬼笔碱、猪屎豆碱等肝脏毒物引起的肝损伤、阻止由四氯化碳引起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升高等作用,适合慢性迁延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初期肝硬化、中毒性肝损伤患者使用。此药的用法是,每天服3次,每次服2片。需要注意的是,个别患者在使用此药后可出现头晕、恶心、呃逆、轻度腹泻等不良反应。
3.双环醇
双环醇具有显著的清除自由基、保护肝细胞核的DNA、减少肝细胞凋亡等保肝作用,并具有一定的抗乙肝病毒活性。此药适合有氨基转移酶升高症状的慢性肝炎患者使用,其用法是:每天服3次,每次服25毫克(必要时可每次服50毫克),连续用药6个月为1个疗程,在停药时应逐渐减量。此药的不良反应很少。个别患者在使用此药后可出现头晕的症状,极个别患者使用此药后可出现皮疹的症状。在用药期间和用药结束后的一段时间内,患者应定期去医院进行检查,若发现自己的临床症状和肝功能发生变化应及时进行治疗。出现胆红素明显升高、低蛋白血症、肝硬化腹水、食管静脉曲张出血、肝性脑病及肝肾综合征等病症的患者应慎用此药。
4.甘草酸二铵
甘草酸二铵具有较强的抗炎、保护肝细胞、改善肝功能、降低谷丙转氨酶的水平、抗过敏、抑制钙离子内流及免疫调节的作用,适合有谷丙转氨酶升高症状的慢性肝炎患者使用。此药的用法是:每天服3次,每次服150毫克。需要注意的是,少数患者在使用此药后可出现血压升高、头昏、头痛、上腹部不适、腹胀、皮疹和发热等不良反应。患者在使用此药期间应定期检测血压和血清中钾钠的浓度,若出现高血压、钠潴留和低血钾等病症应及时停药或适当减少用药量。
5.甘草酸单胺半胱铵酸
甘草酸单胺半胱铵酸具有降低谷丙转氨酶的水平、保护肝功能、预防肝坏死的作用,适合慢性迁延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急性肝炎、肝中毒和初期肝硬化患者使用。此药的剂型为注射液,其用法是:每次取100~250毫升的此药液进行静脉滴注,滴注的速度宜缓慢,可每天用药1次。需要注意的是,患者在使用此药期间若出现了高血压、水钠潴留、低血钾等情况应及时停药或适当地减少用药量。肾功能衰竭的患者应禁用此药。
6.复方甘草酸苷
复方甘草酸苷是一种复方制剂,具有调节免疫力、改善肝功能、抑制病毒增殖及一定的灭活病毒作用,适合出现了肝功能异常的急慢性肝炎患者使用。复方甘草酸苷有片剂、注射液两种剂型。此药的片剂(即复方甘草酸苷片,也叫美能)中含有甘草酸单铵35毫克,甘氨酸、蛋氨酸各25毫克,其用法是:成人每天服3次,每次服2~3片。需要注意的是,少数患者在使用此药后可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皮肤瘙痒、荨麻疹、口干、浮肿、头痛、头晕、心悸及血压升高等不良反应,但症状一般很轻。对此药过敏者、醛固酮症患者、肌病患者和低钾血症患者应禁用此药。
篇2
1.1病历资料1:李淑文,女,58岁,退休,主因周身乏力,目黄、尿黄、身黄三天,于2008年5月12日经门诊以“药物性肝损伤”收入院,病人五个月前自觉乏力,盗汗,发热,体温在37-38℃之间,在我院门诊拍胸片确诊为肺结核,给予异烟肼,复合利福平,乙胺丁醇等药物抗结核治疗,并口服护肝片,维生素等药物保肝治疗,病情稳定,乏力盗汗症状缓解,三天前自觉胃脘部不适,恶心无呕吐,腹胀,目黄尿黄,嗳气食欲不振,经口服奥美拉唑无效,于5月12日检查肝功能明显异常,故入院治疗。查体体温36.6℃,发育正常,营养中等,言语流利,全身皮肤及巩膜中度黄染,双肺呼吸音粗无罗音。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肝区叩击痛(+),移动性浊音(-),双下肢无浮肿,神经系统检查,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实验室检查肝功能AST210U/L,ALT250U/L,TBIL147umol/L,DBIL46.5umol/,尿常规 BIL3+,KET3+,PRO2+,LEU1+,病原学检查无病毒性肝炎,腹部B超示肝区光点回声粗大密集分布粗,网络清,肝门静脉直径1.0cm,脾不厚,胆囊内可见大量淤积的胆泥有强回声光斑,临床诊断药物性肝炎,立即停用抗结核药物,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1.2g日一次静点,茵栀黄30ml日一次静点,香丹注射液20ml日一次静点,一周后病人症状缓解,一个月后病人肝功能基本恢复正常。
1.2病历资料2:高福,男,84岁,主因发热咳嗽咳痰一个月入院,病人一个月前出现发热,体温37-38℃,咳嗽咳痰,在我院拍胸片肺结核,在结核防治所给予复合利福平0.45日一次静点,同时口服异烟肼,吡嗪酰胺,乙胺丁醇,护肝片,半个月后病人症状缓解,一个月后病人因着凉后出现发热,故住院治疗,查体:体温37.4℃,右下肺听诊可闻及细小湿罗音,心率88次/分,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双下肢无浮肿,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及肝功能正常,病原学检查无病毒性肝炎,胸片右上肺结核,右下肺炎症,继续给予抗结核,抗炎及保肝治疗,病人入院三天后出现上腹部疼痛,给予甲氰咪胍静点无缓解,做钡餐透视检查胃下垂,入院第八天病人呕吐一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同时病人自述尿黄,查体发现巩膜轻度黄染,急检肝功能AST148U/L,ALT128U/L,TBIL64,5umol/L,DBIL18.2umol/L,临床诊断药物型肝炎,立即停用抗结核药物,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1.2g静点,茵栀黄30ml日一次静点,香丹注射液20ml,日一次静点,一周后病人症状缓解。现病人仍在住院治疗中。
2分析
药物性肝病是由于或/及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脏损害,可以发生在以往没有肝病史的健康者或原来就有严重疾病的病人,目前已报道有500-1000种药物可以引起药物性肝病,药物性肝病占所有药物反应的10%-15%,而在黄疸住院的病人中约5%为药物引起,药物性肝病的表现与急慢型肝炎,梗阻性黄胆相似,其中最常见的是抗结核药物引起肝病,因此临床上极易误诊。
3药物对肝脏的毒性
肝脏常易受到药物的损害,这不仅是肝细胞本身对化学物质特别敏感。更重要的是由于肝脏有丰富的血流和药物代谢酶系。大多数药物都要经过肝脏生物转化,许多药物或其代谢产物以直接作用或致敏反应引起肝损害。前者是可以预测的,与剂量有关,后者是不可预测,与剂量无关,仅在少数特异质病人发生,属过敏反应。儿童,女性营养不良或同时应用影响药酶的药物,均可使肝脏对药物的易感性增加。诊断可根据服药史(一般服药1-4周),临床症状及体征血象尤其是末梢血嗜酸性细胞计数增高,肝功能试验异常。①明确服抗结核药物史;②有肝损害的表现如恶心,呕吐,乏力,食欲减退,皮肤瘙痒,肝肿大,黄疸等;③肝功能检查转氨酶升高,胆红素升高,白球蛋白比例倒置;④肝炎病毒血清学检查;⑤影像学检查;⑥除外病毒性肝炎,酒精中毒型肝炎脂肪肝,自身免疫性肝病。
4治疗及预防
立即停用抗结核药物,适当休息,加强营养,给予高蛋白饮食,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以补充肝内SH基因,有利于药物的生物转化,同时补充维生素,静滴5%-10%葡萄糖溶液,给维生素B1、B2、B6,维生素C,有出血倾向者加用维生素K,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有过敏,病情较重,黄疸较深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如泼尼松,成人每日15-30mg,分三次口服,儿童0.5-1mg/kg.d,一周后待病情改善后逐渐减量,可连用2-3周。
篇3
【摘要】 目的:建立复方五仁醇胶囊血清药理学研究方法。方法:建立CCl4诱导的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损伤模型,大鼠为含药血清供体,以含药血清对损伤肝细胞增殖(MTT法)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泄漏的影响两个指标,结合含药血清中五味子乙素的含量测定,分别采用单因素考察、多因素的正交试验,优选含药血清的制备方法,并确定体系中血清添加量。结果:每天以成人等效剂量10倍的甲醇提取物间隔8h分两次给正常大鼠灌胃给药,连续3天,末次给药后2h采血制备含药血清比较合理,体系中加入10%该条件下制备的含药血清能明显提高损伤肝细胞的增殖能力、降低细胞ALT泄漏。结论:适宜条件下制备的复方五仁醇胶囊含药血清对肝细胞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血清药理学研究方法可以用于该制剂的药效评价。
【关键词】 复方五仁醇胶囊;保肝作用;含药血清;血清药理学
[Abstract] Objective:To establish a serum pharmacology testing method for compound wurenchun capsules (CWC). Methods:Model of CCl4-induced injury of primary culture hepatocyte was established and rat was used as the donor to prepare serum containing CWC. With hepatocyte increment(MTT),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 in cell culture medium and the content of schisandrin in serum as indices, single-factor investigation and multiple-factor orthogonal experiment were carried out, using serum or plasma, and serum containing drug in culture system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 on pharmacological effect and to screen of the preparative method of serum containing drug and its suitable concentration in culture system. Results:Normal rats as the donator of serum, using methanolic extract of CWC, 10 times equivalent dose for adults every day, intragastric administration twice a day of 8-hour interval, keeping on 3 days, hemospasia after 2 hours of the last administration was the better preparative method of the serum containing drug. Adding 10% of this serum to culture system could elevate hepatocyte increment and depress ALT in cell culture medium significantly. Conclusion:Serum containing CWC prepared by suitable method possesses an obvious protective effect on injured hepatocyte and serum pharmacology can be applied to evaluated the pharmacological effect of CWC.
[Key words] Compound wurenchun capsules (CWC); Liver protection; Serum containing drug; Serum pharmacology
中药“血清药理学”是指在动物经口服给药一段时间后采血分离血清,用此含药血清进行体外药理实验的一种实验方法,该方法作为中药研究的新思路和新方法而倍受推崇。复方五仁醇胶囊是我院研制的以五味子为君药的治疗慢性肝炎的科研制剂,我们对该制剂进行了“血清药理学”研究的方法学探讨。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动物 SD大鼠,SPF级,体重230±19.8 g,雌雄不拘,由南通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1.1.2 试剂与试药 羟乙基哌嗪乙磺酸(香港FARCO公司);乙二醇双(2-氨基乙醚)四乙酸(美国AMRESCO公司分装);胶原酶IV(美国Sigma公司分装);胰蛋白酶(美国Sigma公司分装);DMEM培养基(美国GIBCO公司);新西兰新生小牛血清(美国HyClone公司);四氯化碳(宜兴市第二化学试剂厂);溴化3-(4,5-二甲基噻唑)-2,5-二苯基四氮唑蓝(MTT,AMRESCO公司);五味子乙素(中药固体制剂制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复方五仁醇胶囊(本院自制)。
1.1.3 仪器 HERA cell CO2培养箱(德国GmbH公司);BIO-TEK340酶标仪(美国Sigma公司);日立717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本日立公司);Agilent 1100 Series高效液相色谱仪(美国Agilent公司)。
1.2 方法
1.2.1 大鼠灌胃用药物的处理 取复方五仁醇胶囊内容物,加0.5%CMC-Na制成混悬液。另取复方五仁醇胶囊内容物,甲醇回流提取,加0.5%CMC-Na制成混悬液。
1.2.2 肝细胞的分离与培养 按文献[1]方法分离大鼠肝细胞,并以1×105/cm2接种于96孔及48孔培养板中,置CO2培养箱(5%CO2)37℃培养。
1.2.3 含药血清制备方法考察Ⅰ 给药形式及剂量考察取SD大鼠20只,随机分成5组(制剂原形组,提取物小剂量、中剂量、大剂量组和空白组),每组4只,禁食12 h。制剂原组组每天按照成人临床等效剂量的10倍分两次灌胃制剂混悬液,提取物小剂量、中剂量和大剂量组同法分别灌胃5、10和20的提取物混悬液,连续给药3天,末次给药后1 h颈总动脉取血,4℃过夜,分离血清,空白组每天0.5%CMC-Na 灌胃,同法制备空白血清。
取培养24小时的肝细胞,吸弃上清液,随机分成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制剂原形组,提取物小剂量、中剂量、大剂量组),每组设6个复孔。除正常对照组外,每孔加入含CCl4的DMEM及相应含药血清(模型对照组为空白血清),CCl4和血清的终浓度分别为10 mmol/L和10%,正常组相应加入DMEM培养液和空白血清。作用24 h后,收集48孔板中培养上清液检测ALT。96孔板中每孔加入5 mg/ml的MTT液20 μl,继续孵育4h,每孔再加入DMSO 200 μl,振荡后,用酶标仪于波长570 nm测吸光值A。
1.2.4 含药血清制备方法考察Ⅱ 其他条件的正交试验考察 以动物是否造模、给药间隔时间、取血时间、取血成分为考察因素,每个因素设2个水平(见表1),选用L8(27)正交表安排试验。取SD大鼠32只,随机分成8组,每组4只,其中肝损伤模型大鼠给药前24 h腹腔注射CCl4 1.0 ml/kg。各组每天按照成人临床等效剂量的10倍分两次灌胃提取物混悬液,末次颈总动脉取血,血浆组血液立即离心分离血浆,血清组血液4℃过夜,分离血清。
取培养24 h的肝细胞,吸弃上清液,随机分成8组,分别用以上制得的含药血清(血浆)按1.2.3相应方法处理,测定ALT及吸光值A。
按文献方法[2]制备对照品及含药血清(血浆)供试品溶液,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五味子乙素含量。
1.2.5 体系中含药血清添加量考察 取培养24h的肝细胞,弃上清液,随机分成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5%、10%、20%、40%含药血清组),每组设6个复孔。模型对照组和各含药血清组更换为加入CCl4 10 mmol/L的DMEM培养液,正常对照组相应加入DMEM培养基,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加入终浓度为10%的空白血清,各含药血清分别组加入按1.2.4中正交试验1号方案制备的含药血清,使终浓度分别为5%、10%、20%和40%。作用24 h后,按1.2.3相应方法处理,测定ALT及吸光值A。
转贴于
1.2.6 统计学方法 使用Stata7.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数据以x±s表示,用方差分析处理数据。
2 结
果
2.1 含药血清制备方法考察Ⅰ:给药形式及剂量考察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MTT值显著下降(P
2.2 含药血清制备方法考察Ⅱ:其他条件的正交试验考察 将各试验组3个指标的测定结果分别按百分制转换成积分(MTT、五味子乙素以最高为100,ALT以倒数计算,最高为100),综合加权评分(MTT、ALT、五味子乙素分别占35%、35%和30%)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见表3。
方差分析结果显示,C因素(取血时间)对结果有极显著影响(P
因此,含药血清制备方法可定为A1B1C1D1,即每天间隔8 h给正常大鼠灌胃给药2次,连续3天,末次给药后2 h取血分离血清。
2.3 体系中含药血清添加量考察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各浓度含药血清组MTT值均明显升高(P
3 讨
论
目前含药血清的制备多数采用药效指标考察,少数考虑化学指标,且忽视了各影响因素的交互作用。本课题采用药理和化学指标相结合加权评分的正交试验,发现存在交互作用。
理论上讲,宜采用病理状态下的动物制备含药血清[3],但是,本研究结果显示,动物是否造模几乎对结果没有影响,与文献报道一致[4]。
有学者提出“血浆药理学”优于“血清药理学”[5],本研究结果显示,血浆与血清对结果的影响虽然没有统计学差异,但直观分析前者优于后者,与先期发现的血浆中药效成分含量高于血清的结果[2]一致,后续研究应该注意。
研究结果显示,含药血清浓度超过一定范围药效反而降低,这可能是由于血清浓度过高会产生一定的细胞毒性[6]。
【参考文献】
[1] 徐淑云. 药理实验方法学[M]. 第3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581-583.
[2] 罗 琳,窦志华,丁安伟,等. 大鼠灌胃复方五仁醇胶囊后血清和血浆中五味子醇甲和五味子乙素的比较[J].中草药,2006,37(10):1486-1489.
[3] 张声鹏,施旭光,桂蜀华.关于中药血清药理学中血清供体动物是否造模的思考[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21(5):388-389.
[4] 阴赪宏,李兰芳,金亚宏,等.当归补血汤肝损伤小鼠含药血清抑制肝组织LPO生成的作用[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0,6(5):32-34.
篇4
铜绿假单胞菌是非发酵的革兰氏阴性杆菌,是临床常见的条件致病菌。由于细菌敏感性逐年下降,由此引起的院内感染日趋严重。对山西省朔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01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1 材料和方法
1.1 菌种来源 菌种来自2001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集到的来本院就诊患者的各类送检标本,同一患者重复菌株除外,质控菌株为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提供的标准菌株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
1.2 抗菌药敏感片 12种抗生素纸片为:亚胺培南,头孢他啶,阿米卡星,头孢哌酮,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氨曲南,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头孢塞肟,头孢曲松,为杭州天和微生物试剂公司产品。
1.3 培养基 药敏培养基选用杭州天和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生产的M-H水解酪蛋白琼脂。
1.4 菌种鉴定 所有分离的病原菌株按照操作说明,用杭州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生产的非发酵菌生化编码管进行鉴定。
1.5 药敏试验 采用Kirby-Baner琼脂扩散法,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在均匀涂布铜绿假单胞菌的M-H平皿上贴上药敏纸片,35℃±1℃培养过夜。
2 结果
铜绿假单胞菌的敏感性和变化趋势见表1。铜绿假单胞菌对这12种抗生素最敏感的为亚胺培南(总敏感率为83.1%),其次为头孢他啶(总敏感率为75.6%),抗菌效果最差的抗生素为头孢曲松(总敏感率为34.3%)。铜绿假单胞菌多抗生素的敏感性总体上呈逐年下降的变化趋势。
3 讨论
铜绿假单胞菌事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由表1可以看出,铜绿假单胞菌对12种抗生素的敏感率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但对个别药物(2004年的哌拉西林,2005年的阿米卡星)的敏感率当年出现上升,这两种药当年的临床使用量都比前一年少(从本院药剂科统计的数据资料中得知)。敏感率下降与铜绿假单胞菌复杂的耐药机制有关,更重要的是与临床大量滥用抗生素密不可分,由此可以看出控制抗菌药物大剂量广泛的使用,很可能是提高细菌敏感率的有效途径。
哌拉西林到2006年其敏感率才48.7%,已失去了治疗作用,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到2006年其敏感率分别为57.9%和51.3%,临床应用价值已不大。亚胺培南虽然显示了强大的抑菌活性,成为治疗院内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有效抗菌药物,由于其在临床上广泛的使用,敏感率也在下降,6年内亚胺培南从90.5%下降到76.1%,应引起关注。阿米卡星的敏感率较高,但对耳朵和肾脏都有毒性作用,而铜绿假单胞菌又多见于老年人和有严重疾病的患者,只能在短期内使用,并最好与β-内酰胺类药物联合应用最佳。
本调查显示,随着铜绿假单胞菌对抗生素敏感率的下降与文献相符,给临床治疗带来很棘手的问题,同时也给患者带来极度的痛苦和负担。因此,及时了解院内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药敏情况,有助于针对性的治疗,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对疾病的干预,严格控制使用抗生素,增强患者免疫力是关系到人民健康的重要手段和措施。
参 考 文 献
篇5
[关键词] 药物洗脱支架;左主干;主要心脏事件
[中图分类号] R6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6(a)-065-02
Clinical results of drug-eluting stent implantation in unprotected left main
LIU Li,LI Zhan-quan,YUAN Long,GUAN Ru-ming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People's Hospital of Liaoning Province,Shenyang 110016,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with drug eluting stent(DES) in unprotected left main coronary arteries. Methods:From January 2004 to December 2006, 49 patients with unprotected left main stenosis were treated with drug eluting stents and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61 drug eluting stents were successfully implanted in 49 unprotected left main diseases. Directing stenting was performed in 10 patients(20.4%), pre-dilation in 39 patients (79.6%), bifurcation lesion with two stent-technique in 12 patients (24.5%).Results: There were 2 deaths during hospitalization. 44 patients(89.8%)had been clinically followed up in(14±6)months duration.Angiographic follow-up had been performed in 16(32.7%)patients.There were 3 deaths during follow-up,one died of stroke and 2 for suddend death.The major cardiac event rate during follow-up was 6.1%(3/49). Conclusion:Drug eluting stent is safe when selectively used in unprotected LMCA disease and can achieve optimal acute and long-term clinical results.
[Key words] Drug eluting stent;Left main;Major cardiac event
无保护左主干(LMCA)病变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适应证[1]。近年来冠状动脉金属裸支架置入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无保护LMCA病变的治疗,尽管有较理想的手术即刻成功率,但再狭窄仍然是一个重要问题,特别是在长病变、分叉病变病人中尤为突出[2]。药物洗脱支架(DES)应用以来,再狭窄率明显下降,加上强化抗血小板策略的建立,无保护左主干支架术再次受到极大关注。本研究探讨应用药物洗脱支架治疗LMCA病变的临床疗效,适应证选择上超越药物洗脱支架的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的适应证范围,为合理选择药物洗脱支架适应症提供临床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7年12月49例无保护LMCA病变[即左前降支(LAD)或回旋支(LCX)无通畅的旁路移植血管或侧支循环保护的LMCA病变,冠状动脉造影目测显示直径狭窄≥50%]置入药物洗脱支架的临床疗效。其中,男性40例,女性9例,平均(58±12)岁。临床特征情况见表1。
1.2 支架置入成功的标准
支架被充分扩张,术后管腔残余狭窄<20%(目测法),血流TIMI 3级,且不伴有急性心肌梗死(AMI)、死亡或急诊CABG。
1.3 伴随治疗
抗血小板治疗参照国际临床试验用药,患者入院后即给阿司匹林300 mg嚼服,氯吡格雷300~600 mg口服,PCI术后口服阿司匹林300 mg/d和氯吡格雷75 mg/d,共1个月。1个月后根据患者情况调整阿司匹林剂量为100~300 mg/d维持治疗,氯吡格雷75 mg/d至术后6~12个月。其他药物如他汀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根据病情常规方法使用。2例AMI患者于成功PCI术后1周接受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冠脉内输注移植。
1.4 随访
平均临床随访(14±6)个月,记录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指由心脏原因导致的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靶病变血管重建术(TLR),包括介入治疗和CABG。冠状动脉造影再狭窄的定义为随访时冠状动脉管腔直径狭窄≥50%(目测法)。
2 结果
2.1 患者临床情况
共49例无保护LMCA病变置入药物洗脱支架,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孤立性LMCA病变10例(20.4%),合并其他血管病变39例(79.6%);左主干开口病变8例(16.3%),体部病变14例(28.6%),远端分叉部位病变27例(55.1%)。原发病变49例,支架内再狭窄1例。造影目测法LMCA病变狭窄(76±14)%。不能耐受CABG或外科手术高危患者4例(8.2%)。
2.2 支架置入情况
49例无保护LMCA病变全部成功置入支架,共置入61枚药物洗脱支架(表2),置入支架直径(3.7±0.6) mm, 置入支架长度(14.7±7.6) mm,支架释放压力(16.5±7.6) atm;;直接支架置入术10例(20.4%),39例(79.6%)行球囊预扩张后置入支架;远端分叉部位病变双支架置入12例,其中,3例kissing技术,5例 crushing技术,4例“V”支架技术。13例在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支持下进行;术中合并急性左心衰或心衰加重5例。
2.3 随访结果
住院期间MACE发生情况:无支架内急性及亚急性血栓,无TLR,死亡2例(4.1%),1例为前壁AMI合并心原性休克,远端分叉部位病变并LAD近段急性关闭,术后心衰未缓解合并肾功衰竭,术后3 d心室颤动死亡,另1例为前壁AMI合并室间隔穿孔及左心衰,左主干病变并LAD近段关闭(拒绝CABG),术后心衰进行性加重,第8天死亡。44例(89.8%)完成门诊及电话随访,平均随访间期(14±6)月,术后6~12月完成冠脉造影随访16例(32.7%),其中4例为分叉部双支架技术,未发现左主干支架内再狭窄。随访期间3例死亡(6.1%),1例死于脑卒中,2例心原性猝死,分别为术后7月及12月。4例患者因再发胸痛入院并再次接受冠脉介入治疗,其中3例为非靶血管病变,1例经血管内超声证实LMCA支架近端边缘夹层。
3讨论
尽管一直以来指南推荐CABG为左主干病变首选治疗方法。但20世纪90年代中期始,支架置入术在真实世界已开始用于无保护LMCA病变的治疗,显著减少了单纯球囊扩张术者对左主干严重撕裂和急性闭塞的担忧,使左主干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早期效果和安全性大大提高,而无保护LMCA病变支架术后的再狭窄可能表现为猝死,金属裸支架较高的再狭窄率消弱了医生对于无保护LMCA病变行支架置入术的热情。药物支架临床应用以来,与金属裸支架相比,再狭窄率明显下降[3]。近期几项DES左主干PCI研究显示,同CABG比较,急性期效果良好, 中期MACE及中风与CABG相似。开口和中段病变的再狭窄率较低,而左主干远段病变的再狭窄率仍较高,尤其是双支架技术,左主干DES-PCI的再狭窄主要发生在远端分叉处[4,5]。本研究回顾性分析真实世界药物洗脱支架治疗无保护LMCA病变的临床疗效,共61枚支架成功置入49例患者的左主干病变,其中12例患者因左主干远端分叉部位病变采用较复杂的双支架技术(3例kissing技术,5例 crushing技术,4例“V”支架技术)。不能耐受CABG或外科手术高危患者4例(8.2%)。平均随访(14±6)个月,结果显示院内死亡率为4.1%(2/49),2例均为临床高危患者,其中1例不能耐受CABG,姑息性PCI;术后1年死亡率为10.2%(5/49),5例患者均非孤立性左主干病变,4例病变累左主干远端分叉部位,其中2例同时亦是CABG术高危患者,与既往左主干病变CABG研究结果[6~9]显示的院内死亡率为1.7%~7.0%,术后1年死亡率为6%~14%相似,本研究结果提示应用药物洗脱支架治疗LMCA病变是安全可行的,特别是对于孤立性左主干病变,左主干开口或体部病变,有较理想的近期和远期疗效。
本研究的局限性为回顾性非随机研究,造影随访率低,对于左主干病变,特别是远端分叉部位病变,何种介入技术更优,有待于积累更多的病例证实。
[参考文献]
[1]Eagle KA, Guyton RA, Davidoff R, et al. ACC/AHA 2004 Guidelines update for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 surgery[J].Circulation,2004,110: 1168-1176.
[2]Suarez de Lezo J, Medina A, Romero M, et al. Predictors of restenosis following unprotected left main coronary stenting[J]. Am J Cardiol, 2001, 88:308-310.
[3]Htay T, Liu MW.Drug-eluting stent: a review and update[J]. Vasc Health Risk Manag, 2005,1:263-276.
[4]Kupferwasser LI, Lee MS, Schapira JN, et al.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in unprotected left main disease: a status report[J]. Minerva Cardioangiol,2006,54(5):633-641.
[5]ChieffoA, MoriciN,MaisanoF, et al. Percutaneous Treatment With Drug-Eluting Stent Implantation Versus Bypass Surgery for Unprotected Left Main Stenosis[J]. Circulation, 2006,113:2542-2547.
[6]Beauford RB, Saunders CR, Lunceford TA,et al. Multivessel off-pump revascularization in patients with significant left main coronary artery stenosis: early and midterm outcome analysis[J].J Card Surg,2005,20: 112-118.
[7]d’Allonnes FR, Corbineau H, Le Breton H,et al. Isolated left main coronary artery stenosis: long term follow up in 106 patients after surgery[J]. Heart,2002,87:544-548.
[8]Holm F, Lubanda JC, Semrad M,et al.[Main clinical and surgical determinants of in-hospital mortality after surgical revascularization of left main coronary artery stenosis: 2 year retrospective study (19981999)][J].J Mal Vasc,2004,29:89-93.
[9]Lu JC, Grayson AD, Pullan DM. On-pump versus off-pump surgical revascularization for left main stem stenosis: risk adjusted outcomes[J]. Ann Thorac Surg,2005,80: 136-142.
篇6
【关键词】无人机遥感技术 水土保持监测
无人机遥感(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Remote Sensing ) ,是通过无线电遥控设备或机载计算机程控系统进行操控的不载人飞行器。无人机作为空中遥感平台的微型遥感技术,其特点是: 以无人机为空中平台, 遥感传感器获取信息,用计算机对图像信息进行处理, 并按照一定精度要求制作成图像。无人机系统结构简单、使用成本低, 不但能完成有人驾驶飞机执行的任务, 更适用于有人飞机不宜执行的任务, 如危险区域的地质灾害调查、空中救援指挥和环境遥感监测。正由于无人机低空遥感技术的这些特点, 弥补了传统卫星遥感技术的不足, 为水土保持监测领域的技术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1无人机遥感技术的概况及应用特点
无人机遥感(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Remote Sensing) , 是利用先进的无人驾驶飞行器技术、遥感传感器技术、遥测遥控技术、通讯技术、GPS 差分定位技术和遥感应用技术将无人机作为空中遥感平台的微型遥感技术,其特点是: 以无人机为空中平台, 遥感传感器获取信息,用计算机对图像信息进行处理, 并按照一定精度要求制作成图像。无人机系统结构简单、使用成本低, 不但能完成有人驾驶飞机执行的任务。无人机遥感系统由于具有机动、快速、经济等优势,弥补了传统卫星遥感技术的不足。
无人机遥感技术指空中遥感平台的微型遥感技术,此技术以无人机为空中平台,通过
遥感传感器获取信息,用计算机对图像信息进行处理,并按照一定精度要求制作成图像。无人驾驶飞机为航空遥感提供了操作方便, 易于转场的遥感平台。可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不同类型的平台。起飞降落受场地限制较小, 在操场、公路或其它较开阔的地面均可起降, 其稳定性、安全性好, 转场等非常容易。无人机系统由行高度低, 获取的遥感影像拥有较高的图像分辨率。高分辨率航片影像的出现使得在较小空间尺度上观察地表的细节变化、进行大比例尺遥感制图以及监测人为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成为现实。同时高分辨率航片影像还解决了卫星数据的拍摄盲区、编程时间长、以及在南方地区由于受天气影响, 云量大, 无法获取数据等诸多困难。不但能完成有人驾驶飞机执行的任务,更适用于有人飞机不宜执行的任务,目前,无人机遥感技术涉及土地利用监测、水利、电力、突发事件调查等多领域的应用。
2 水土保持监测问题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条件, 使水土流失成为我国主要的环境问题。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存在着很多问题,阻碍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对管辖区域的调查方式目前已经普遍被运用,但是这种方法只能针对小范围的地区进行,监测的精确度不够,容易受到人为等因素的影响,不能准确的进行监测工作。在面对大范围的监测目标的时候,人力资源无法进行合理分配,产生人力不足的现象,或者有一些区域是人无法踏足的区域,造成监测困难,无法获得相关区域的数据信息。而卫星遥感技术很容易受到卫星轨道的影响,很难得到及时的补救,再加上经常性的自然因素影响卫星的作业,由于云层的遮挡,造成很多漏洞,严重影响监测的准确性。
3 无人机遥感技术在水土保持监测中的应用
3.1水土流失情况调查
根据《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277-2002)要求,对区域水土流失情况调查,无人机遥感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其宏观、快速、动态和经济的特点, 成为土壤侵蚀调查的重要信息源。土壤侵蚀过程极其复杂, 受多种自然和人为因素的综合影响。不同的土壤侵蚀类型影响因子也不同, 对于水蚀来说, 参考通用土壤侵蚀方程各因子指标, 并考虑遥感技术与常规方法相结合。无人机可以在低空、低速的情况下对研究区进行拍摄, 精确计算及绘制出各区的界限。通过设置的标识,可以提取到各区域及植物覆盖范围和土地的利用情况,再进行DEM数据分析,得到坡度信息之后,再综合土壤的侵蚀分类标准、土壤侵蚀方程,得到研究范围内的水土流失状况、强度及分布情况。这对于利用GIS 系统建立研究范围内水土流失本底数据库, 确定土壤侵蚀类型、强度、程度以及地形、植被、管理措施等土壤侵蚀因子的属性提供了数据源。帮助了解区域水土流失发展趋势、发生特点和现状等, 以便做好区域水土保持工作规划,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无人机在水土保持监测领域以较低的成本快速清查较大范围的水土流失状况、主要土壤侵蚀影响因子, 为利用GIS 分析研究范围内的水土流失奠定了基础。
3.2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调查
根据监测地点的确定,无人机遥感技术的成果可以充分得到应用。通过拍摄得到的映像信息,再结合项目区域的相关布置图,精确计算及绘制出各个边区的界限。通过设置的标识,可以提取到各个项目区域及划分单元的植物覆盖范围和土地的利用情况,再进行DEM数据分析,得到坡度信息之后再综合土壤的侵蚀分类标准,按照这个标准对土壤的侵蚀度进行科学的划分。对于水土保持措施的监测,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同样根据图像进行分析,计算出项目区域的工程和植物覆盖的面积,并设立地面的解释标识,对植被的覆盖率进行分析。对于水土保持效益的监测主要是结合以前的传统监测手段,分析已经做出的监测结果。
最后是利用DEM的成果来更新相关项目区域的大比例尺地形图。使用DEM技术和影像的成果,再使用相关的软件来完成对项目区域的三维模型的建立,通过虚拟的漫游技术和客观真实的现象来展现出相关项目的实际状况或者是该项目所在的整个区域范围的实际状况,不仅能够加强观察者的真实感还能十分真实的反应该项目的水土现状以及水土流失和治理的现象,有利于相关部门直面水土现状,更好的治理水土问题,解除相关隐患。
4结语
无人机因其机动灵活的起降方式、低空循迹的自主飞行方式、快速响应的多数据获取能力,其可以搭载高分辨率数码相机进行快速测图亦可搭载视频采集设备,分辨率高、实效性好、应急性强等优势。综合无人机技术的特点和实际应用效果, 该技术将在我国水土保持监测领域中有着相当大的应用前景。作者认为无人机技术结合实地测验完全可以用于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并且野外工作量小,监测精度高,可作为今后监测工作的发展方向。
篇7
[关键词] 刺山柑;悬浮培养;聚集体;黄酮;直径
[中图分类号] R9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7(c)-019-04
The research for th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y of Capparis Spinosa L. suspension cell aggregation
LIU Wei1, LI Mao-teng1*, ZHU Yu-mei2, GAN Lu1, YU Long-jiang1
(1.College of Lif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 430074,China; 2. Modern Education Center, Shandong Medical College, Linyi 276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 between flavone content and particle size, growth condition of different diameters of Capparis Spinosa L. cell aggregation and discuss the possible mechanism. Methods: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ces of cell diameter, we selected 3 different sizes of Capparis Spinosa L. cell aggregation and determined flavone content, correlated enzyme activities and recultivate curve. Results:The cell aggregations had differences in shape as well as size, flavone content, enzyme activities, growth speed and so forth. The flavone content of the smallest cell aggregation was approximately twice compared to the larger ones, and its malonaldehyde content, the 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 and peroxide enzyme activities and recultivate curve presented the same change tendency.Conclusion:The flavone content has certain relations with particle size and growth condition of different cell aggregation. The small individual contacts fully with the oxygen and the nutrient of culture medium, which is benefit to cell growth and the secondary metabolite accumulation.
[Key words] Capparis Spinosa L.; Suspension culture; Aggregation; Flavone; Diameter
细胞聚集体是液体悬浮培养的植物细胞特有存在方式[1,2]。在研究中,往往将细胞培养物当作均匀的细胞或细胞聚集体而忽略了不同细胞聚集体的异质性。由于无性变异、通气量、摇瓶转速、培养基组成及成分等多方面复杂的影响,细胞培养中的聚集体无论在物理性质、生长程度、次生代谢产物产量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可能是造成次生代谢物产量波动的原因[2-5],如Xu等[1]发现圆球形、质地致密、表现出一定分化水平的自固定化东北红豆杉细胞中紫杉醇的合成能力较强。刺山柑为白花菜科山柑属植物,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新疆、甘肃、等地[6]。刺山柑含有挥发油、生物碱类、类黄酮类及萜类等物质,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抗高血压及治疗痛风和风湿等功效[7-9],其中所含有的类黄酮类物质是其抗菌抗炎等药效的主要成分。由于刺山柑生长环境特殊、生长周期较长、野生资源不断遭到破坏,因此细胞培养成为最为重要的积累其有效次生代谢物的方法。目前,我们已经实现了刺山柑愈伤组织的诱导[10,11]。对已经诱导出的刺山柑愈伤组织细胞,发现其呈现出大小不同的聚集体形态。在本实验的研究中,把刺山柑细胞聚集体的直径作为一个指标,分拣出三种大小不同的细胞聚集体,以阐明刺山柑悬浮培养中的聚集体理化性质及黄酮含量与细胞大小的关系。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刺山柑愈伤组织由叶诱导而来,其材料为华中科技大学实验田种植的刺山柑植株。
1.2 培养条件
采用MS培养基作为基本培养基,内含1 mg/L 2,4-D、1.5 mg/L 6-BA, 蔗糖30 g/L,pH 5.8~6.0。高温121℃下灭菌20 min。光照培养的培养条件:光照强度2 000 Lux;光周期14 h光/10 h暗;温度(25±1)℃。暗培养的培养条件:光照强度
1.3 细胞聚集体的分拣
使用刻度尺进行测定,将颜色、状态相似且长势较好的刺山柑愈伤组织细胞按直径不同分拣为0~2、2.1~5、5.1~8 mm三种梯度,进行重培养及各指标的检测。
1.4 实验方法
1.4.1 黄酮含量的测定依照文献[12,13]的方法修改,取烘干的甘草细胞,磨成粉末后,过100目筛,取0.05 g细胞粉末至3 ml离心管中,加入75%乙醇 3 ml,超声处理1 h后,8 000转/min离心6 min。取上清夜1 ml,加3 ml 95%乙醇,8 000转/min离心6 min。取两管(1个实验管,1个对照管)各加上清夜1 ml,实验管中加1 ml甲醇,再加0.5 ml KOH,显色5 min后补足甲醇至5 ml;对照管直接加甲醇补足到5 ml。在410 nm下测其OD值。
1.4.2 过氧化物酶的测定采用愈创木酚法测定过氧化物酶活性[14]。取0.5 g愈伤组织细胞加入磷酸缓冲液,研磨成匀浆,离心,取上清。依次加入以下反应液,2.9 ml 0.05 mol/L磷酸缓冲液液、1.0 ml 2% H2O2 及1.0 ml 0.05 mol/L愈创木酚。以加热煮沸5 min的酶液为对照。反应体系加入酶液后于37℃水浴中保温3 min,470 nm波长下比色,每隔1 min记录一次吸光值,共计5次。然后以每分钟A470变化0.01为1个酶活单位。
1.4.3 丙二醛含量的测定采用硫代巴比妥酸分光光度法[15]。取0.5 g愈伤组织细胞,加入5% TCA 5 ml研磨成匀浆,由3 000转/min离心10 min,上清液即为丙二醛提取液;吸取2 ml上清液,加入0.67% TBA 2 ml混合后于沸水浴上加热30 min,冷却后再离心1次。分别测定上清液在450,532和600 nm处的吸光度值,并按公式C(μmol/L)=6.45(A532-A600)-0.56A450 算出MDA浓度。
1.4.4 苯丙氨酸解氨酶的测定参阅文献[16]略做修改。取愈伤组织0.5 g, 加7 ml含5 mmol/L巯基乙醇的硼酸缓冲液冰浴中研磨, 10 000转/min离心15 min, 取上清液。酶液适当稀释。1 ml酶液加1 ml 0.02 mmol/L 苯丙氨酸、2 ml蒸馏水。对照不加底物,多加1 ml蒸馏水,30℃中保温0.5 h后置于冰浴。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在290 nm处进行吸收测定。
1.5 不同大小细胞聚集体的再培养
将分得的三种直径不同的细胞聚集体收集于培养基中重新培养。取54个50 ml的三角瓶,每瓶分装20 ml MS培养基,并接种0.8 g鲜细胞,每种直径的细胞设3组对照,置于22℃光照条件下摇床培养。每隔4 d称取细胞鲜重,1个生长周期后绘制细胞聚集体再生长曲线。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大小细胞聚集体的黄酮含量变化
实验结果表明,直径为0~2 mm的刺山柑细胞聚集体中黄酮的含量最高(0.68 mg/L),约为后两种黄酮含量的两倍,说明其合成次生代谢物能力最强。随着细胞直径的增大,黄酮含量呈下降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发现直径较大的细胞聚集体形状趋于不规则球状,质地较硬,不易分散为较小的细胞团块。在悬浮培养的条件下,植物细胞较容易聚集在一起,在聚集的细胞团块中,位于表面和中央的细胞处于不同的分化状态,从而常常表现出与游离细胞不同的次生合成能力[3]。这可能是由于后两种细胞聚集体成团块程度超过正常大小,细胞内部成分与氧气、营养物质等接触障碍,正常生理活动受到影响,导致黄酮类物质的正常积累受阻。且随细胞团块增大,黄酮含量降低但不显著(图1)。
2.2 不同大小细胞聚集体的丙二醛含量变化
我们测定了细胞聚集体的丙二醛含量。结果表明,颗粒最小的细胞聚集体丙二醛含量最高,随着细胞直径的增大,丙二醛含量依次呈下降趋势且差异显著(P
2.3不同大小细胞聚集体的POD酶活性变化
实验结果显示,个体最小的细胞聚集体其POD酶活性明显高于后两种,直径较大的两种细胞聚集体POD酶活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由于直径较小的细胞团产生的氧自由基较多,导致POD酶活性迅速提高,清除多余的自由基以减少对植物体的损伤,同时引起次生代谢物黄酮的大量积累。直径较大的两种细胞聚集体质地硬不易分散,与养分氧气接触不充分,氧自由基产生较少,POD活性相对较低。这与丙二醛及黄酮含量的变化趋势相一致(图1)。
2.4 不同大小细胞聚集体的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变化
PAL的活性测定结果表明,个体最小的细胞聚集体中PAL活性明显高于另外两种,直径较大的两种愈伤组织聚集体PAL活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这与上述各指标的变化趋势相一致。在新陈代谢较为旺盛的小颗粒细胞聚集体中,PAL参与细胞生长的多种代谢途径,酶活较高;同时丙二醛含量的升高,氧自由基的增多也会使PAL活性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刺激植保素黄酮的积累。直径较大的两种细胞聚集体,新陈代谢水平与丙二醛含量均低于第一类细胞,PAL活性有一定程度的下降,黄酮含量也稳定在较低水平(图1)。
图1 不同大小细胞聚集体几种生理指标的含量
Fig.1 The content of several physiological factors in different size of cell aggregation
2.5 不同大小细胞聚集体的再培养
把不同直径的刺山柑细胞聚集体重新培养,发现其生长情况也有所不同。悬浮细胞生长趋势呈“S”型分布,个体较小的细胞聚集体延迟期较短,生长较迅速;直径较大的两类细胞聚集体生长缓慢且差异不显著。图2是三种直径细胞聚集体再培养生长曲线,充分反映了上述情况。
图2 不同直径细胞聚集体再培养生长曲线
Fig.2 Kinetic curve of cell growth of different diameter of cell aggregation
3 讨论
根据直径大小,使用刻度尺将培养物进行区分是最容易的一种用来分拣聚集体的方法。实际操作中,我们发现,刺山柑愈伤组织聚集体形状较规则,培养物无黏液,利于使用这种方法进行分拣,从而获得不同状态的细胞聚集体。需要注意的是,分拣时要尽量挑选状态正常、长势较好且时期一致的细胞聚集体,把个体差异作为唯一变量。
次生代谢是植物细胞及组织发育、分化到一定阶段的生理活动,在细胞生长阶段也有一定程度的积累。黄酮类物质作为刺山柑的有效成分,具有抑菌、抗真菌、抗肿瘤、抗诱变、抗病毒、抗氧化、保肝等广泛的药理作用[17-19]。本实验以不同大小的刺山柑细胞聚集体为材料,研究了黄酮含量的变化趋势,并发现其与丙二醛含量、POD及PAL的活性变化相一致。植物组织中的丙二醛是膜脂过氧化作用后产生的化合物[20]。它是指植物膜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在自由基诱发下发生的过氧化反应,导致膜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降低。涂三思等[21]研究表明,高温胁迫下黄姜叶片丙二醛含量升高,这表明其体内存在相当数量的氧自由基,从而导致细胞质膜发生过氧化代谢而分解形成MDA。齐曼・尤努斯等[22]研究发现,在NaCl胁迫下,大果沙枣叶片中MDA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植物体内多余的氧自由基由其保护酶系统主要成员过氧化物酶(POD)清除,POD存在于细胞壁或质外体部分[23],与质膜表面结合紧密,能够产生超氧化物氧化使自由基氧化,避免其在植物体内的积累。王倡宪等[24]研究表明,在对黄瓜幼苗接种尖孢镰刀菌后,其根系中POD活性上升,导致黄酮和总酚含量高于对照。本实验中,个体最小的细胞聚集体,与培养基中的氧气及营养物质接触充分,新陈代谢旺盛,生理活动正常,产生的氧自由基较多,未参与细胞正常代谢活动的自由基使质膜过氧化导致丙二醛含量上升,引起POD含量的升高及次生代谢物黄酮的积累。个体较大的细胞聚集体形状趋于不规则球状,质地较硬,不易分散为较小的细胞团块。不易与养分充分接触,正常生理代谢下降,黄酮积累受阻。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是植物体内次生代谢的关键酶和限速酶,在植物细胞生长发育、输导组织形成、花色素代谢、以及植物抗逆和抗病等生理代谢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25],并参与木质素、香豆素、类黄酮、羟基肉桂酸脂以及异类黄酮衍生物等在内的植物抗毒素的合成[26],本实验中,PAL活性的提高直接导致次生代谢物黄酮含量的积累,这和先前指标的变化趋势相一致。
本实验所分拣出的三种细胞聚集体,颗粒最小的各指标均高于另外两种,而直径较大的两种则差异不显著。其再培养生长曲线也得到相同的结果。此结果对我们以后进行大规模培养刺山柑细胞,保证其生长速度及次生代谢物产量具有理论指导意义。此外,在进行次生代谢物合成相关酶活性分析、基因表达差异分析、细胞分化及凋亡研究中,具不同状态级次生代谢物含量的差异细胞的获取至关重要[5]。本实验所使用的方法及结果,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Xu JF, Yin PQ, Wei XG. Self-immobilized aggregate culture of Taxus cuspidata for improved taxol production-callus culture for taxol preparation used as a cytostatic agent[J]. Biotechnol Tech, 1998, 12(3): 241-244.
[2]Yukimune H, Matsubara K, Hara Y. Producing taxane-type diterpense e.g. taxol, useful as therapeutic agents in cancer treatmen[P]. Europe Patent: 1999, EP99-047885 / 05.
[3]张泓. 植物培养细胞的形态分化与次生代谢产物的生产[J]. 植物学通报, 1994, 11(4): 12-19.
[4]Ketchum REM, Gibson DM, Croteau RB, et al. The Kinetics of taxol ccumulation in cell suspension cultures of Taxus following elicitation with methyl jasmonate[J]. Biotech Bioeng, 1999, 62(1): 97-105.
[5]臧新, 梅兴国, 周忠强, 等. 中国红豆杉悬浮培养细胞聚集体异质性的初步研究[J]. 生命科学研究, 2002, 3(6): 60-63.
[6]张立运, 杨春. 保护风蚀地的刺山柑[J]. 植物杂志, 2004, 34(1): 3-4.
[7]Jouad H, Haloui M, Rhiouani H, et al. Ethnophar-macological survey of medicinal plants used or the treatment of disbetes,cardiac and renal diseases in the north centre region of Morocco(Fez-Boulemane)[J]. 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 2001, 77: 175-182.
[8]Ali M, Ramachandram R, Rafiullah MR, et al. Prevention of carbon tetrachloride-induced hepatotoxicity by the ethanol extract of Capparis moonii fruits in rats[J]. Pharmaceutical Biology, 2004, 42: 286-288.
[9]Eddouks M, Lemhadri A, Michel JB. Hypolipidemic activity of aqueous extract of Capparis spinosa L.in normal and diabetic rats[J]. 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 2005, 98: 345-350.
[10]栗茂腾, 王艳婷, 甘露, 等. 药用植物刺山柑快繁再生体系的建立[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07, 2(26): 25-29.
[11]王艳婷, 甘露, 刘薇, 等. 药用植物刺山柑愈伤组织的诱导及细胞代谢特征研究[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07, 7(12): 1779-1783.
[12]伍蔚萍, 孙文基, 阎宏涛, 等. 分光光度法测定甘草中总黄酮的含量[J]. 药物分析杂志, 2005, 25(4):469-472.
[13]王冰, 李宏涛, 缪铭, 等. 甘草总黄酮提取工艺的研究[J]. 郑州工程学院学报, 2004, 25(3): 61-63.
[14]梁迎暖, 郭巧生, 张重义, 等. 怀期次生代谢物含量及同功酶活性动态变化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 2007, 2(32): 199-202.
[15]李合生. 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原理和技术[M]. 第2版.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16]马春红, 李运朝, 董文琦, 等. 低浓度玉米小斑病菌T毒素对玉米叶片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的诱导研究[J]. 华北农学报, 2007, 22(1): 40-43.
[17]邢国秀, 李楠, 王童,等. 甘草中黄酮类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J]. 中国中药杂志, 2003, 28(7): 593-597.
[18]敖明章, 高莹莹, 余龙江. 刺山柑化学成分及其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 中草药, 2003, 3(38): 463-467.
[19]张丽, 常金华, 罗耀武. 不同高粱基因型感蚜虫前后POD、PPO、PAL酶活性变化分析[J]. 农业生物技术科学,2005, 7(21): 40-42.
[20]方旭燕, 俞慧娜, 刘鹏, 等. Fe2+对大豆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J]. 生态环境, 2006, 15(2): 341-344.
[21]涂三思, 秦天才. 高温胁迫对黄姜叶片脯氨酸、可溶性糖和丙二醛含量的影响[J]. 湖北农业科学, 2004, 4: 98-100.
[22]齐曼・尤努斯, 李秀霞, 李阳, 等. 盐胁迫对大果沙枣膜脂过氧化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J]. 干旱区研究, 2005, 12(22): 503-507.
[23]彭兰华, 高甜慧. 青变菌毒素对黑松松针可溶性Pr、POD酶和PPO酶活性的影响[J]. 河南林业科技, 2004, 6(24): 4-5.
[24]王倡宪, 秦岭, 冯固, 等. 丛枝菌根真菌对接种尖孢镰刀菌后黄瓜根系次生代谢物的影响[J]. 植物保护学报, 2005, 32(2): 148-152.
[25]贺立红, 张进标, 宾金华. 苯丙氨酸解氨酶的研究进展[J]. 食品科技, 2006, 7:31-34.
[26]Lisker N, Cohen L, Chalutz E, et al. Fungal infections suppress ethylene-induced 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 activity in grapefruits[J]. Physiol, Plant Pathol, 1983, 22: 331-338.
篇8
据中央社报道,英国科学家研发出一种成分菊糖-丙酸酯,能让食物更具饱足感。科学家说,针对这种成分能防止过重民众变得更胖。
丙酸是一种天然物质,能刺激肠子分泌激素,减少大脑饥饿感。丙酸通过肠胃里食物纤维经由细菌发酵产生,但新成分菊糖-丙酸酯能提供比人们从一顿正常饮食中制造的丙酸还要多很多。
领导这项研究的伦敦帝国学院医学系佛罗斯特(Gary Frost)说:“丙酸这类分子能促进肠子释出激素来控制食欲,但你得摄取非常大量的纤维才能有这么强的效果。”“我们想找出更有效率的方式把丙酸传到肠子。”佛罗斯特说:“我们正在研究哪种食物比较适合添加菊糖-丙酸酯,不过像面包或水果冰沙这类食物可能还不错。”
篇9
【关键词】甲真菌病;封包治疗;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756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8-6455(2010)08-0301-01
我科在2006年1月至2008年5月期间,采用1%兰美抒乳膏联合10%水杨酸乳膏封包治疗老年甲真菌病,并给于护理干预,现将治疗护理结果汇报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我科门诊符合诊断标准[1]确诊老年甲真菌病患者36人,男性20人,女性16人,年龄60-76岁,平均年龄68.5岁,其中患高血压者6例,糖尿病者5例,高血压并糖尿病者3例。不入选标准:(1)近1年内服用抗真菌剂;(2)近半来内使用外用抗真菌制剂;(3)近3月内系统使用糖皮质激素,化疗药物、抗细菌、抗病毒、抗蠕虫治疗药物及接受放疗者;(4)伴有雷诺现象等末梢血管疾病者;(5)对特比萘芬、水杨酸药物有过敏者。
1.2 治疗:外涂1%特比萘芬乳膏及10%水杨酸软膏,按1∶1比例,再以保鲜膜封包病甲,夏季每次24h,其余季节每次36h,每周2次,去除封包后外涂特比萘芬乳膏,Bid。对合并有手足癣患者以常规外用药同时治疗手足癣。疗程为6月。
1.3 观察方法:用药前、停药时分别对患者进行临床症状和体征的评价,一般选损害最重的甲为靶甲作为疗效测判依据。测量病甲受累及未受累甲长度,同时做真菌检查,记录不良反应。
1.4 疗效判定标准。疗效判断:痊愈:病甲完全治愈,新生健康甲组织替代病变组织。显效:病甲消退≥70%;好转:病甲消退20%~69%;无效:病甲消退
1.5 护理干预方法
1.5.1 备用个人专用物品:嘱患者备专用脚盆1个,指甲刀及挫甲刀各一个,毛巾一条,透气棉质袜多双。84消毒液一瓶。
1.5.2 包甲方法:先用温开水浸泡病甲30min,用指甲锉尽量去除病甲破坏部分,以不疼痛为度,外涂1%特比萘芬乳膏及10%水杨酸软膏,按1∶1比例,再以保鲜膜封包病甲,夏季每次24h,其余季节每次36h,每周2次,去除封包后外涂特比萘芬乳膏,Bid。对合并有手足癣患者以常规外用药同时治疗手足癣。
1.5.3 个人用品消毒:指甲刀,挫甲刀, 毛巾一条及脚盆均采用84消毒液1∶50溶液浸泡消毒,每次2小时,每周2次,尽量置阳光下暴晒。
1.5.4 勤换鞋袜,保持足部透风干燥,消除真菌生存环境。
1.5.5 首次治疗由我科护士讲解示范 以后每次由患者自己操作,并每2周电话随访,3月后每月电话随访1次,记录随访结果,持续6月。
2 结果
治疗结果治愈13例,显效10例,好转9例,无效4例。治愈率378%,有效率63.9%。完成护理干预有效率100%。
不良反应:治疗组36例中,无1例退出治疗,有1例出现轻微局部烧灼感,主要出现在治疗第一周,通过与患者解释开导,坚持治疗,在治疗第2周自行消失。
3 讨论
甲真菌病是皮肤科常见病,在皮肤科初诊病人中有1.5%患有该病,甲真菌病呈世界性分布。甲真菌病的病原菌是皮肤癣菌,酵母菌和霉菌,其中皮肤癣菌感染最为常见,占全部甲真菌病感染的90%-95%。
甲真菌病的治疗有单纯外用疗法、系统口服抗真菌药物治疗及两者配合治疗。目前甲真菌病提倡个体化治疗和联合治疗,最常用为口服药+外用药,但肝肾功能不全为口服抗真菌药物绝对禁忌症。尤其是老年患者,常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疾患,系统用药治疗甲真菌病常常弊大于利,这些患者采用外用药为治疗甲真菌病更为合适。
特比萘芬是新一代抗真菌药物,它通过特异性地抑制角鲨烯环氧化酶的活性而减少麦角固醇的合成,角鲨烯大量堆积,导致细胞膜脆性增加而破裂,从而发挥杀菌作用。由于特比萘芬具有亲脂和亲角蛋白特性,因此在甲板和角质层内浓度高。在体外抗菌谱广,对多数丝状和双相真菌均具有杀菌活性[2]。水杨酸是经典的抗真菌药,当浓度大于0.1%时即呈杀菌作用,水杨酸还是经典的去角质药,水杨酸发挥抗真菌作用,同时还具有去角质作用,通过去除角质消除病灶,而与抗真菌药特比萘芬发生协同作用,达到加速真菌学痊愈。封包治疗可以提高甲及周围组织含水量,使局部温度升高,血管扩张,使药物渗透量增加,从而提高疗效。
甲真菌病大多传染源于周围皮肤癣病,应及时治疗甲周皮肤癣病,勤换鞋袜,保持足部透风干燥,消除真菌生存环境。开展卫生宣教,树立个人卫生意识,防止交叉感染。
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1%特比萘芬乳膏联合10%水杨酸软膏间歇封包治疗老年甲真菌病,配合护理干预,有效率63.9%,取得良好临床疗效,为老年甲真菌病患者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篇10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femoral head,ANFH)是指股骨头骨质的活性成份由于血液循环障碍而死亡,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无菌性骨坏死[1]。随着介入技术的不断开展,股骨头动脉内药物灌注已经取得了一定疗效,近年来干细胞移植技术已经应用于多种缺血性疾病,并取得了明显疗效[2-5]。中国医科大学四平医院介入科从2009年1月至2011年2月共对75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患者进行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术,通过围术期的精心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患者康复效果满意。现总结护理体会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自2009年1月至2011年2月在本院接受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的75例ANFH患者,男58例,女17例。有明显外伤史10例,长期使用激素23例,长期饮酒34例,原因未明8例。年龄22~76岁,平均46岁。经X线摄片确诊35例、经CT确诊23例、经MRI确诊17例。采用ARCO分期标准:Ⅰ期:0例,Ⅱ期:40例,Ⅲ期:27例,Ⅳ期:8例。所有患者治疗之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报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干细胞采集与制备 术前采集骨髓血,严格无菌操作,在局部麻醉后用多孔骨髓采集针连接注射器缓慢抽取骨髓,Ficoll分离液密度梯度离心,流式细胞仪检测CD34+细胞和CD133+细胞在所分离出的干细胞悬液中的含量,制备成单个核细胞悬液20~30 ml待用。
1.3 干细胞移植方法 应用5F动脉导管分别选择至旋股内、旋股外和闭孔动脉,将罂粟碱30 ml、尿激酶50万U、复方丹参30 ml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分成若干等份分别注入。
1.4 临床疗效评价 术后第3、6、12、18、24个月观察疼痛缓解、步行距离、关节功能、影像学改善情况[6]。
2 围手术期护理
2.1 术前准备与指导
2.1.1 术前心理准备 积极的心理因素可以有效的调动人体的内在潜能,调节人体代谢和内分泌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作用[7]。护理人员应耐心细致地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干细胞的功能,干细胞移植技术的相关知识,交待注意事项及可能达到的效果。疏解患者的不良心理,使其能够积极配合治疗。
2.1.2 术前饮食及行为训练 告诫患者禁烟酒,富含优质蛋白、高热量、丰富维生素、易消化饮食,术前2 d训练床上排便,以适应术后卧床的需要。下床活动时使用双拐,避免负重。
2.1.3 穿刺部位皮肤准备 术区备皮范围脐以下至大腿上1/3。注意检查穿刺部位远端动脉搏动情况,以备术前术后进行对比。
2.2 术后护理
2.2.1 保持穿刺侧肢体伸直,制动12 h,平卧24 h,患肢呈外展中立位,根据患者舒适程度及患肢需要选择性垫软枕,以促进静脉回流。
2.2.2 病情观察 术后6 h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尤其要注意穿刺点局部有无血肿及渗出,足背动脉的搏动情况及皮温皮色的改变,防止包扎过紧影响血液循环。术后观察体温变化,超过38.0℃应给予对症处理;术后嘱患者多饮水,仍给予高维生素、高蛋白、高热量、高纤维素饮食。
2.2.3 康复锻炼
2.2.3.1 早期(术后1~7 d) 术后即可进行踝关节的背伸、跖屈锻炼。指导患者练习收缩臀部肌肉,次日开始股四头肌锻炼,保持大腿肌肉收缩状态5 s后放松,反复10次为1组,每3组为1个循环,每日练习3个循环。
2.2.3.2 中期(术后1~4周) 巩固早期的功能锻炼,加强患肢膝、髋关节的主动运动。指导患者正确使用拐杖,以减轻自身体重对股骨头的压力。
2.2.3.3 晚期(4周以后) 在早、中期功能锻炼的基础上,逐渐恢复患肢负重能力,单侧移植患者术后6~8周开始适当负重,双侧移植患者严格卧床3个月。在家属陪伴下扶双拐床旁练习行走,在行走平稳且下肢无疼痛后方可弃拐。
3 结果
3.1 本组75例患者均接受了干细胞移植治疗相关知识的介绍,了解了干细胞的功能及干细胞移植的目的与方法,消除了患者恐惧、顾虑的心理,手术成功率100%。
3.2 本组75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术后2~5 d髋关节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平均住院5 d。随访3~24个月,疼痛缓解率93.65%;步行距离延长率84%;关节功能缓解率86.50%;影像学改善率72.73%。
4 讨论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致残率极高的疾病。干细胞移植技术是最近国内外研究的一个热门课题,其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在特定的环境中与细胞因子作用可定向分化为其他细胞,促进受损组织修复[8]。经动脉灌注溶栓及扩张血管药物,改善股骨头区微循环,有利于干细胞对坏死区股骨头的修复[9]。
干细胞移植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一种新手段,方法简便,安全有效。正确实施围手术期的护理工作,可有效消除患者心理不利因素,提高治疗效果。护理人员必须了解手术的目的、基本原理及基本操作,加强医护配合,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做到心中有数,才能运用科学的护理方法,做到有针对性、有效的指导和护理,才能保证手术的成功。
参 考 文 献
[1] Delling G. Pathohistology of femoral head necrosis. Orthopade,2007,36(5):404-413.
[2] Cameliet P. Mechanisms of angiogenesis and arteriogenesis. Nat Med,2000, 6(4):389-395.
[3] Khurana R, Simons M, Martin JF, et al. Role of angiogenesis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 critical appraisal. Circulation,2005,112(12):1813-1824.
[4] 杨晓凤,吴雁翔,王红梅,等.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62例缺血性下肢血管病的临床研究.中华内科杂志, 2005, 44(2):95-98.
[5] 杨晓凤,王红梅,许忆峰,等.超选择性动脉干细胞移植治疗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研究.中国医药生物技术杂志,2009,4(4):257-261.
[6] 赵德伟.骨坏死.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78.
[7] 张善欣,周方,边剑英.心理护理在脊髓损伤患者功能康复中的作用.临床误诊误治,2009,22(7):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