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排卵药物范文
时间:2023-04-09 06:08: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促排卵药物,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排卵诱导 激素 细胞因子 LPD
1 超促排卵的原理
超排卵技术的机制基于卵子发生,卵泡生成的基本理论,但又有别于生理周期的排卵。卵母细胞发育过程大致为原始生殖细胞的迁移分化形成始基卵泡,然后始基卵泡启动生长,最终发育成熟并排卵。人类出生时始基卵泡数量约为30~50万个,而能够发育成熟并排卵的不过400个左右,因此大部分的卵泡在生长过程都发生凋亡和闭锁。促性腺激素制剂以及垂体降调节素的应用实际上有效地控制了超排卵过程中的卵泡数量及卵子质量,同时也调整子宫内膜的容受性。超排卵与诱发排卵不同。后者是对无排卵、不规则排卵的患者通过直接或间接刺激卵泡发育,诱发排卵,获取单个或少量卵子。而前者是针对有排卵的妇女,通过刺激卵巢多个卵泡发育,以获取更多量的卵子。目前临床上主要通过控制性的超排卵,以获得数目适量的卵子,满足体外受精的需要。
2 超促排卵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子宫内膜容受性不同步及胚胎植入障碍
在每个有排卵的月经周期中子宫内膜仅在极短的时期内[在人正常月经周期的20~24天,即黄体生成素(LH)高峰后的第7~11天]才允许胚泡植入称为“着床窗”,此时子宫内膜表现出最大的胚泡种植容受性,具体表现为特定细胞和分子事件的顺序发生,且受细胞因子、蛋白分子的调控。特别在辅助生育技术(ART)中,成功的着床取决于在这一时期母体的接受性和胚胎侵入的高度协调,即卵泡的体外发育成熟必须与子宫内膜的发育同步且在“着床窗”内植入子宫,在植入子宫内时必须要有基质的溶解滋养细胞才能成功植入,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是参与细胞外基质降解的关键酶,因此也是滋养层细胞侵袭行为调控的关键因子。
2.1.1 胞饮突。胞饮突(Pinopode,pp)是在种植窗期扫描电镜下所见宫腔被覆上皮细胞膜顶端出现的膜突起。在自然周期,胞饮突成熟的时间与人类子宫内膜种植窗期时间一致,而且有可能参与囊胚的着床过程,因此被认为是子宫内膜容受性的特异形态学标志。关于胞饮突如何影响妊娠率有三种说法。Develioglu[1]认为,在刺激周期,胞饮突出现提前1~2天,很可能代表了子宫内膜着床窗的移动,胚胎和内膜发育的不同步,导致种植窗较早开放或较晚关闭,使周期的着床率较低。而Pauson RJ等[2]的研究发现:激素替代周期胞饮突推后出现,因此接受赠卵者的着床率往往高于行控制性促超排卵(COH)的赠卵者。Crues M等[3]则认为克罗米芬诱导排卵通过减少了子宫内膜胞饮突的数量从而影响妊娠率。
2.1.2 激素。 卵巢甾体激素(E2/P4)对哺乳动物的胚泡着床具有启动作用,为胚泡的植入做好准备。卵泡期雌激素可以调节子宫上皮细胞的增殖,黄体分泌的孕激素可以启动基质细胞的增殖,而雌激素有加强基质细胞增殖作用,此时上皮细胞停止增殖呈分化状态,胚泡位点处的基质细胞广泛增殖分化成蜕膜细胞,子宫内膜容受性建立。具体机制为雌、孕激素受体(ER、PR)下调,PR下调与整合素αvβ3直接相关,而整合素αvβ3被认为是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标记分子。P4能诱导大鼠子宫内膜上皮细胞胞饮突起的出现。Ozcakir等研究发现,在GnRH-a控制性超排卵过程中,HCG日血清P/E2的比值>1,可能出现隐匿性LH峰,卵泡过早黄素化,临床结局较差;血清E2/P比值在4.32~6.11区间,临床妊娠率显著增加,与以往研究结果相似。因此,在IVF-ET周期中由于卵巢的反应性不同,E2过高或P相对不足或E2/P比值不当,均可降低子宫内膜的容受性,导致胚胎着床失败[5]。
2.1.3 细胞因子。 在子宫内膜表达的细胞因子中与内膜容受性的形成、胚胎的着床密切相关的是IL-1和IL-6。有学者认为[6],IL-1可诱导上皮细胞黏附分子表达的增加,使上皮对胚泡的黏附性升高,调节子宫内膜容受性。另外有研究发现,子宫内膜上皮细胞表达的IL-1β与瘦素(leptin)都可以增加整合素的表达,并且IL-1β还可以使瘦素及其受体的表达量升高,从而表明瘦素是IL-1β调控整合素β3作用中的效应分子,两者在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形成及胚胎着床中发挥了重要作用。IL-6一方面具有直接调节胚泡穿过上皮细胞基底的能力,此外还能刺激子宫内膜软骨素硫酸多糖蛋白的合成和分泌,后者在胚泡生长和着床中具有重要作用,同时IL-6还有免疫营养作用,有利于妊娠及正常胎盘生长发育,在植入窗口期,其在子宫内膜的分泌水平较高,此时抑制细胞免疫反应的细胞因子发挥主导作用。
2.1.4 蛋白整合素(integrins)是一类普遍存在于细胞表面的跨膜糖蛋白,属于细胞黏附分子大家族。其表达的特征性改变与滋养细胞入侵时间相平行,从而推测整合素αυβ3在母体与滋养细胞最初接触过程中,可能参与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建立,因此,整合素已作为评价子宫内膜容受性的一个有用标志9]。Thomas等研究发现,经IVF后妊娠的妇女子宫内膜αυβ3表达量显著高于非妊娠组,而且αυβ3阳性表达组的妊娠率为47%显著高于Engmann最近统计的两个IVF周期后的平均妊娠率38.2%。
胎盘蛋白是子宫内膜表面分泌的一种糖蛋白,研究认为胎盘蛋白可以通过抑制母体子宫内膜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从而达到子宫内膜免于排斥胚胎的目的。胎盘蛋白14相对低浓度明显与胚胎着床与妊娠的异常有关——可能是通过影响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形成来调控胚胎着床。有研究者指出 ,血清中胎盘蛋白14是评价子宫内膜功能的最可靠指标。研究还发现出现不规则的经期阴道流血及血清胎盘蛋白14浓度降低的妇女,患习惯性流产的概率是经血正常及胎盘蛋白14正常的妇女的5倍。中的胎盘蛋白14与母体子宫内膜分泌的胎盘蛋白14促进了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形成、受精卵的着床及胎盘发育,抑制了母体的抗胎儿同种异型抗原的免疫排斥反应。
子宫内膜容受性的获得是子宫内膜由非黏附状态变成黏附状态,黏蛋白(Muc1)是一种抗黏附分子,可抑制着床时胚胎滋养层上皮和子宫内膜上皮顶端的黏附作用。子宫内膜接受期Muc1消失,被认为是胚胎着床环境建立的必要条件之一。
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是降解细胞外基质的最重要酶,能与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TIMPs)以1∶1的比例结合形成基本上不可逆的复合物。明胶酶MMP-2和MMP-9是参与细胞滋养、细胞侵袭的关键酶,他们依赖金属锌离子,有钙离子参与时活性最大。Whiteside等认为,MMP-9和TIMP-3相互作用是细胞滋养细胞执行恰当侵袭力的关键因素。MMPs和TIMPs调控失衡可能会引起细胞滋养细胞侵袭力异常,如侵袭力不足,则反复流产、先兆子痫、宫内生长受限、妊娠高血压疾病发病的危险性增加。侵袭过度,则绒癌发生的可能性增加。
2.2 LPD LPD是指黄体发育和功能不全,孕激素分泌不足,子宫内膜分化不良伴月经失调的综合症候群。正常的黄体功能是胚胎着床和维持妊娠必不可少的,在COH中会引起LPD,导致妊娠率下降,LPD可造成孕龄妇女反复自然流产,发生率高达23%~67%。至于如何判断LPD,目前尚无统一、准确的诊断标准,比较公认一致的是连续三次测定黄体期孕酮水平
2.4 卵巢肿瘤。目前认为超促排卵与一些肿瘤的发生有关,特别是与雌激素依赖的乳腺、卵巢和子宫的肿瘤密切相关。另外,近来还有不少研究在探讨促排卵治疗者子代肿瘤风险是否增加。卵巢癌是妇科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不孕症本身就是发生卵巢癌的独立危险因素,特别是未产妇女有难治不孕症者,而这些患者多数可能会接受促超排卵药物的治疗,从而显得促超排卵药与卵巢癌有明显的关系。
3 结语。近几十年来,生殖内分泌学发展迅速,诱发排卵药物更是层出不穷。20世纪30年代临床上仅应用雌激素和孕激素来诱发排卵,50年代末出现非类固醇的抗雌激素类药物克罗米芬,60年代提纯人纯经期促性腺激素(hMG),70年代开始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及溴隐亭,80年代末在临床试用GnRH类似物、生长激素(GH)等,并与其他促排卵药物联合应用来提高诱发排卵成功率。促排卵药物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推进了不孕症的治疗,为广大不孕患者带来了希望,然而其副作用及并发症带来的风险也日益被人们所关注:在避免LH峰的同时,如何防止黄体功能不足,减少流产率;在有效地促进多卵泡发育的同时,如何提高卵母细胞的质量,达到与子宫内膜发育的同步化,提高妊娠率等很多问题还值得进一步的研究。在临床工作中,我们要充分了解患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对药物的反应性来综合判断及合理选择用药,制定促排卵方案,严格掌握促排卵药物适应证,积极防治并发症,谨慎选择新药,最关键的是要达到用药的个体化。
。参考文献
[1]Develioglu OH, Hsiu JG, Nikas G, et al. Edometrial estrogen and progesteron receptor and pinopode expression in stimulated cycles of oocyte donors [J]. Fertil Steril,1999,71(6):1040-1047.
[2]Pauson RJ, Sauer MV, Lobo RA. Potential enhancement of endometrial recepetivity in cycles using controlled 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with antiprogestins:a hypothesis [J]. Fertil Steril,1997,67(2):321-325.
[3]Crues M, Ordi J, FbareUges F, et al.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hormone therapies on integrin expression and pinopode formation in the human endometrium:a controlled study [J]. Hum Reprod,2003,18(4):683-693.
[4]Aghajanova L. Leukemia inhibitory factor and human embryo implantation [J]. Ann NYAcad Sci,2004,1034:176-183.
[5] Lessey BA. Adhesion molecules and implantation [J]. Reprod Immunol,2002,55(122):101-112.
篇2
【关键词】辅助生殖;来曲唑;促排卵;护理
【中图分类号】R71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0)08-0302-02
促排卵是辅助生殖临床的重点、难点,促排卵方案的正确应用关系到所获卵母细胞的数量和质量,是决定辅助生殖成功率的关键一环。来曲唑(letrozole, LE)为第3代芳香化酶抑制剂,芳香化酶(aromatase, CYP19)是雌激素生物合成的限速酶,催化雄激素转化为雌激素,人体内雌激素的生物合成主要通过孕酮途径或孕烯醇酮途径,无论哪条途径,最后都需要CYP19的存在。目前,来曲唑越来越多的应用到排卵障碍不孕症患者的治疗方案中,LE 已有取代克罗米酚(clomephenecitrate,CC)成为一线促排卵药物的趋势[1]。本文通过对205例采用来曲唑促排卵治疗患者护理措施的分析,总结了护理经验,现将护理心得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本文收集了我院生殖医学中心2008年8月至2009年8月应用来曲唑促排卵行辅助生殖技术患者205例,年龄29~45岁,平均年龄34岁。
1.2 给药方案:月经周期第二天或第三天口服LE(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2.5mg/片)2.5mg/d,平均服药7天,月经周期第五天开始阴道B超监测卵泡数目,大小及子宫内膜厚度、形态。当优势卵泡平均直径≥18mm时,肌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10000U或皮下注射达菲林0.1mg,行取卵术。
2 护理
2.1 亲情护理:应用来曲唑促排卵的患者,往往年龄偏大,且卵巢功能相对较差,治疗过程中,心理压力更甚。因此,护理人员应多关心患者,了解其心理状况,告知患者促排卵的过程和相关知识,采取相应措施开导和帮助解决问题,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增强其治疗信心,对患者进行心理安慰、心理疏导,加强情绪控制,避免不良的精神刺激,解除思想顾虑,积极配合治疗。
2.2 药物知识宣教:来曲唑是不孕治疗中的新药物,芳香化酶抑制剂应用的主要适应证是乳腺癌治疗,很多病人在服药过程中存在疑虑和担心。因此,在用药前护士应向患者介绍药物的作用和不良反应。在使用该药物前,患者需签署知情同意书。护士告知患者来曲唑在促排卵中是安全有效的,且给药方便,相对价廉,半衰期短,不良反应少,不影响子宫内膜,并能减少多胎妊娠及OHSS发生的危险。使用来曲唑治疗可以减少超促排卵时所需促性腺激素用量[2]。但由于该药促排卵的应用时间还不长,因此有待于研究的深入。极少患者在服用来曲唑服用LE期间有轻微恶心或上腹部不适,在告知医生遵医嘱停用LE后很快消失,可能与LE代谢迅速有关。在应用来曲唑促排卵的过程中,护士很有必要对患者进行药物知识宣教。
2.3 病情观察:按照护理规程要求,月经周期第三天B超评估卵巢储备情况,遵医嘱检测内分泌四项(FSH、LH、E2、P),给予来曲唑2.5mg睡前口服,5-7天。告知病人服用来曲唑第3天或者第4天B超评价卵泡长势,同时查内分泌,适时加用GN促排卵。当主导卵泡直径达12mm时嘱男方排精一次,并开始检测尿LH峰一日三次(时间为上午9点,下午3点,晚上9点)。
当主导卵泡直径达14mm时每天监测血LH峰,通知实验室及时检测;当主导卵泡达16mm时,嘱患者留院观察并限制活动。当主导卵泡达18mm,遵医嘱适时肌注HCG10000μ或皮下注射达菲林0.1mg诱导,同时给予芬必得0.3mgQ8h抑制排卵,33-34小时后取卵。整个促排卵过程中禁止夫妻同房及亲热行为。
2.4 饮食护理:鼓励病人少食多餐,多食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增加饮食中蛋白质的摄入量,注意控制食盐的摄入量。
3 结果
经积极的治疗和护理,205例应用来曲唑促排卵患者中72例成功妊娠,妊娠率为35%。
4 讨论
来曲唑是不孕症治疗中的新药物,可以口服,使用简单并且相对来说比较廉价,副作用较少,在辅助生殖技术中有很大的应用前景。因此,很有必要总结应用来曲唑促排卵患者的护理经验。笔者认为,药物知识宣教及密切的病情观察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来曲唑的主要适应症虽然是乳腺癌的治疗,但由于其半衰期短,消除快,且作用于排卵前。作为一种新型的促排卵药物,护士很有必要向患者宣教药物知识,以消除患者的疑虑和不安。在使用来曲唑促排卵时,很容易诱发排卵,所以密切的病情观察也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对患者进行亲情护理,药物知识宣教及密切的病情观察,使年龄偏大,卵巢功能较差的患者在来曲唑促排卵行辅助生殖技术中取得了较好的妊娠率。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 来曲唑;克罗米芬; 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 辅助生殖技术 ;不孕症
[中图分类号] R711.6[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11-0028-02
作为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代表药物的来曲唑( Letrozole,LE),其主要作用是通过抑制雌激素合成过程中的芳香化酶活性而减少外周雄激素向雌激素的转化最终降低血浆中雌激素的水平。来曲唑即使在很低剂量时也能够很有效地降低血浆中和尿中的雌二醇和雌酮水平[1]。既往来曲唑主要用于治疗乳腺癌,近十余年来,LE在辅助生殖临床促排卵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有望成为辅助生殖临床促排卵中的一线药物[2]。现将来曲唑在促排卵方面的研究进展介绍如下。
1 来曲唑临床促排卵的作用机制及特点
1.1 LE促排卵的作用机制
1.1.1 中枢性 来曲唑是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抑制雌激素合成过程中限速酶――芳香化酶的活性,减少雌激素的合成, 降低血清中雌激素水平,雌激素水平的降低解除外周雌激素对下丘脑-腺垂体的负反馈抑制作用,腺垂体分泌内源性促性腺激素(Gn)增多,高水平的内源性Gn即FSH/LH作用于卵巢而刺激卵泡的发育。
1.1.2 外周性来曲唑在卵巢组织内通过抑制芳香化酶的活性而阻断雄激素向雌激素的转化,导致卵巢内大量蓄积高水平的雄激素,雄激素在卵巢局部刺激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等自分泌和/或旁分泌因子等的表达,这些细胞因子可以提高卵巢对外源性促性腺激素Gn的反应性,从而促进卵泡的早期发育[3]。
1.2 来曲唑促排卵的作用特点
目前生殖技术临床上最为常用的促排卵药物是克罗米芬(CC),其促进排卵的作用机制为:克罗米芬是雌激素受体(ER)拮抗剂,可以拮抗下丘脑-腺垂体上雌激素受体(ER),解除雌激素对性腺轴的负反馈抑制作用, 使腺垂体分泌的内源性促性腺激素(Gn)增多而诱发卵泡的生长发育。但克罗米芬促排卵的同时也有缺点:CC是ER拮抗剂,其也能拮抗宫颈组织、子宫内膜上的ER, 发挥抗雌激素的作用而导致宫颈黏液分泌量减少、性状黏稠等而不利于的穿行,以及子宫内膜组织的容受性降低而影响受精卵的着床[4-5]。与克罗米芬相比,来曲唑促排卵的优点是其半衰期短,且对宫颈黏液及子宫内膜的影响较小,促排卵后期不会影响宫颈黏液的性状及子宫内膜的厚度,有利于的穿行及受精卵的着床。Al-Foza等[6]研究发现,CC 组中的流产率(36. 6%)显著高于LE 组(0%);而Sohrabvand等[7]研究中,CC组的足月妊娠率(10. 0%)显著低于LE组(34.5%)。因此,对于对克罗米芬(CC)抵抗或者是CC促排卵周期中子宫内膜较薄的患者,临床促排卵时可以采用LE。
促进单个优势卵泡的生长、发育、成熟和排卵是LE促排卵的主要优势,尤其是对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 的不孕患者。PCOS患者临床促排卵时容易诱发多个卵泡生长发育,发生卵巢过度刺激,因此对于这些患者促进单个卵泡生长发育及优势化选择显得更加重要。李晓丹等[8]将对CC 抵抗的PCO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LE 组和 hMG 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单个优势卵泡发生率及成熟卵泡数目,研究结果显示:前者单个优势卵泡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后者, 而前者的成熟卵泡数显著低于后者(P < 0.05),说明对于PCOS患者,LE与HMG相比,其诱发单个优势卵泡发育的优势明显提高,可能降低PCOS患者促排卵时卵巢过度刺激的发生。但是LE抑制芳香化酶活性的作用机制导致其抑制外周雄激素向雌激素转化,导致体内雄激素短暂大量蓄积而水平显著升高,特别是高雄激素血症患者,这些患者使用LE促排卵后其血清中的雄激素水平则更高,而过高的雄激素水平可能影响卵泡的发育及成熟,因此对于伴有高雄激素血症的PCOS患者使用LE临床促排卵是否有效以及其发挥效用的机制还需要更进一步的试验及研究。
2 LE 在促排卵治疗中的应用
2.1 治疗克罗米芬抵抗患者
目前临床上一线促排卵药物是CC,但是据统计, 20%~25%的不孕症患者对 CC抵抗。CC抵抗患者的临床促排卵药物及方案是目前生殖临床中比较棘手的问题。来曲唑临床促排卵的应用为CC抵抗患者促排卵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2002年Mitwally[9]对12 例PCOS患者研究发现,采用CC方案促排卵的排卵率(44%)显著低于采用LE促排卵的排卵率(75%) ,且CC促排卵周期的平均子宫内膜厚度(
2.2 用于辅助生殖技术中与Gn联合应用以降低Gn用量、减少费用、提高IVF成功率
目前辅助生殖技术临床上主要是应用卵泡刺激素(FSH)促排卵,FSH对卵泡具有很强的募集作用,可以募集及促使多个卵泡同时生长、发育,但是临床促排卵中应用FSH促排卵的费用较高,病人经济负担较重,且FSH对卵巢的刺激作用较强,应用其促排卵时发生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和多胎妊娠的风险较大。有研究表明,来曲唑联合FSH促排卵可以减少FSH的用量,减少费用,同时降低OHSS和多胎妊娠的风险。Healey[10]和Mitwally[11]等通过比较LE联合FSH促排卵周期和单独应用FSH促排卵周期发现,LE+FSH组的FSH应用剂量显著低于单独应用FSH组,且LE+FSH组成熟卵泡数目显著多于单独应用FSH组,该研究结果显示:来曲唑能通过提高促排卵患者对FSH的敏感性而减少FSH用量。Garcia Velasco等[12]通过研究147例因卵巢低反应而取消周期的IVF患者发现, 在下一IVF周期中使用LE 加促性腺激素组的获卵数目和每移植周期妊娠率均显著高于单用促性腺激素促排卵组。Goswami[13]等亦证明,在 IVF超促排卵周期中使用 LE 有助于提高 IVF周期的临床妊娠率。
2.3 保存乳腺癌患者生育能力
长期化学药物治疗特别是烷化剂药物的化疗通常会损伤乳腺癌患者的卵泡,导致化疗后乳腺癌患者卵巢功能衰竭及不孕。保存生育能力是目前乳腺癌患者面临的一大难题之一,辅助生殖技术(ART)为乳腺癌患者保存生育能力提供了可能,但传统的体外受精(IVF) 技术通常需要进行卵泡刺激即控制性超促排卵(COH),而COH过程中患者体内的雌激素水平会明显升高,过高的雌激素水平对于乳腺癌患者而言是不安全的,因此,以往对于乳腺癌患者若需要保存其生育能力则通常采用自然周期 IVF 或TAM 诱发排卵后IVF,而这种IVF周期的临床妊娠率很低。由于LE起到促排卵作用的同时能够显著降低血清雌激素的水平,近年来有研究将其用于乳腺癌患者的促排卵治疗。Oktay等[14]研究发现,来曲唑促排卵时血清E2峰值较低,而能获得较多的成熟卵泡数目,并且不提高乳腺癌患者的肿瘤复发率, 因此认为,对于乳腺癌患者来说,LE方案是一种安全可行的促排卵方案,可用于乳腺癌患者的保存生育能力[15-16]。
3 结论
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LE可以通过抑制芳香化酶的活性而降低机体雌激素水平,最终起到促进卵泡生长和发育的作用。与CC不同的是,来曲唑促排卵的优点是其半衰期短,且不会影响促排卵后期宫颈黏液的性状及子宫内膜的厚度,有利于的穿行及受精卵的着床。LE与CC相比,有促进单个优势卵泡生长发育的特点,其用于PCOS患者的临床促排卵能够显著降低其OHSS的发生率。来曲唑还可用于乳腺癌患者的保存生育能力及辅助生殖技术中。但来曲唑对子宫内膜、卵子质量、胚胎发育、妊娠结局的影响以及乳腺癌患者的促排卵治疗及理想的治疗剂量等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观察。
[参考文献]
[1]Howell A, Buzdar A, Robertson J, et a1. Static disease on anastrozel provides similar benefit as objective response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 breast cancer [J]. Breast Cancer Res Treat, 1999, 58(2): 157-162.
[2]Holzer H,Casper R,Tulandi T. A new era in ovulat ion induction[J]. Fertil Steril,2006,85(2):277-284.
[3]Vendola K, Zhou J,Wang J, et al. Androgens promote oocyte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 expression and initiation of follicle development in the primate ovary[J]. Biol Reprod,1999,61(2):353-357.
[4]Fisher SA, Reid RL, Van Vugt DA, et al.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omparison of the effects of clomiphene citrate and the aromatase inhibitor letrozole on ovulatory function in normal women[J]. Fertil Steril, 2002, 78(2): 280-285.
[5]Fatemi HM, Kolibianakis E, Tournaye H, et al. Clomiphene citrate versus letrozole for ovarian stimulation: a pilot study [J] . Reprod Biomed Online, 2003, 7(5): 543-546.
[6]Al-Fozan H,Al-Khadouri M, Lin Tan S, et al.A randomized trial of letrozole versus clomiphenecitrate in women undergoing superovulation[J] .Fertil Steril , 2004, 82 ( 6) : 1561-1563.
[7]Sohrabvand F, Ansari S, Bagheri M. Efficacy of combined metformin-letrozole in comparison with metform in-clomiphen -ecitrate in clomiphene-resistant in fertile women with polycysti -c ovarian disease[J].Hum Reprod, 2006, 21(6): 1432-1435.
[8]李晓丹,田玉燕,徐素欣,等.来曲唑用于多囊卵巢综合征促排卵疗效观察[J]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7):2365- 2366.
[9]Mitwally MF, Casper RF.Aromatase inhibition improves ovarian response to 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 in poor respon- ders [J] .Fertil Steril, 2002,77(4): 776-780.
[10]Healey S, Tan SL, Tulandi T, et al. Effects of letrozole on superovulation with gonadotropins in women undergoing intrauterine insemination[J].Fertil Steril,2003,80(6):1325-1329.
[11]Mitwally MF, Casper RF. Aromatase inhibition reduces the dose of gonadotropin requir ed for controlled ovarian hyper stimulation[J].J Soc Gynecol Investig, 2004, 11(6): 406-415.
[12]Garcia Velasco JA, Moreno L, Pacheco A, et al. The aromatase inhibitor letrozle increase the concentration of intraovarian androgens and improves in vitro fertilization outcome in low responder patients: a pilot study[ J] . Fertil Steril, 2005, 84(1):82-87.
[13]Goswami SK, Das T, Chattopadhyay R, et al. A randomized single-blind controlled trial of letrozole as a low-cost IVFprotocol in women with poor ovarian response: a preliminary report[J].Hum Reprod, 2004, 19(9): 2031-2035.
[14]Oktay K, Buyuk E, Libertella N, et al. Fertility preservation in breast cancer patients:a prospective controlled comparison of ovarian stimulation with tamoxifen and letrozole for embryo cryopreservation[J] . J Clin Oncol, 2005, 23(19) : 4347-4353.
[15]陈文慧,林建.来曲唑用于不孕症促排卵作用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1,8(19):56.
篇4
【关键词】 来曲唑;克罗米芬;促排卵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889-02
排卵障碍是导致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1]。国内临床上用于促排卵的药物主要有克罗米芬(Clomiphene Citrate,CC)和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然而CC的抗雌激素作用降低了临床妊娠率,单用HMG费用较高,且可促进不孕症患者多个卵泡发育.导致出现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和多胎妊娠的危险大大增加。近年发现来曲唑(1etrozole,LE)作为第3代非甾体类芳香化酶抑制剂,可以用于促排卵,本研究通过对78例不孕症患者不同促排卵药物的疗效分析,探讨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1年6月――2012年6月就诊于我院生殖中心、拟行促排卵治疗的78例不孕症患者,年龄23-35岁,平均(29.2±3.2)岁。征得患者同意后纳入研究。纳入标准:①年龄≤35岁;②婚后有正常性生活,未避孕,未孕≥1年;③经输卵管造影(HSG)或腹腔镜检查证实子宫形态正常,至少一侧输卵管通畅;④B超检查无子宫肌瘤及卵巢囊肿:⑤3个月内未用任何激素类药物或促排卵治疗;⑥男方检查正常。
1.2 方法
1.2.1 分组 78例患者随机分为LE组(38例)和CC组(40例)。LE组给予LE(商品名芙瑞,2.5mg/片),CC组给予CC(50mg/片)。
1.2.2 用药方案 LE组从月经第3-7天给予LE5mg/d口服,第8天加用HMG75-l50IU至HCG日;CC组第3-7天给予CCl00mg/d口服,第8天加用HMG75-150IU至HCG日。当至少有一个成熟卵泡直径≥18mm时,给予HCG6000-l0000IU肌肉注射诱发排卵。
1.2.3 阴道超声监测 所有患者均于月经周期第8-10天开始阴道B超监测卵泡发育和子宫内膜情况,并记录HCG注射日子宫内膜厚度及内膜形态。HCG注射96h后,若优势卵泡仍未排卵,则诊断为黄素化未破裂卵泡综合征(LUFS)[2]。超声监测排卵后给予黄体酮40mg/d,共15天。l5天后血β―HCG阳性提示妊娠,30天后阴道超声检查宫腔内有孕囊及原始心管搏动确诊为临床妊娠。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t检验及x2检验,P
2 结 果
2.1 两种促排卵药物患者的一般情况比较 研究组(LE组)38例完成54个周期的治疗,对照组(CC组)40例共完成60个周期。两组患者平均年龄及不孕时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见表1。
2.4 妊娠结局 LE组无一例流产和异位妊娠的发生,CC组发生1例流产和1例异位妊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LE是芳香化酶抑制剂,可抑制芳香化酶的活性,减少雌激素的生物合成,使血清雌激素水平下降,通过负反馈作用,使垂体分泌FSH增多,FSH作用于卵巢促使卵泡发育。本研究中,LE组排卵率略高于CC组,但无显著性差异,这与文献报道的相符。但LE的半衰期(45h)较短,不会使FSH持续上升而导致多个优势卵泡的发育。我们的研究也符合这一点,LE组没有OHSS患者的发生。本研究中,LE组的子宫内膜厚度明显厚于CC组(P
综上所述,LE有类似CC的促排卵作用,并克服了CC对子宫内膜的不利影响,提高了妊娠率,减少了OHSS的风险,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促排卵药物,但其是否可替代CC有待于大量随机试验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多囊卵巢综合征;来曲唑;促排卵;子宫内膜;宫颈粘液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在我科就诊的PCOS患者,年龄21~30岁,所有患者均经过基础治疗,使用口服避孕药≥3个月,有胰岛素抵抗和糖耐量异常者口服二甲双胍≥3个月,子宫输卵管造影证实至少一侧输卵管通畅,男方常规检查基本正常。所有患者包括15例CC抵抗的患者,征得患者同意后采用来曲唑促排卵治疗。
1.2治疗方案月经周期第3天B超检查双侧卵巢无大于10 mm的卵泡,于月经第3~7天口服来曲唑(2.5 mg/片,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2.5 mg/d×5 d,第10天开始阴道B超监测卵泡及子宫内膜情况,当至少有一个卵泡直径>16 mm时改为每日监测,当优势卵泡直径>18 mm,进行宫颈粘液评分,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10000U,注射后24~36 h指导性生活。所有患者在HCG注射后48 h需经阴道B超证实是否排卵,然后给予口服黄体酮200 mg/d,共14 d。
1.3测量标准卵泡大小以2条垂直的卵泡内径表示,平均直径>18 mm认为成熟,子宫内膜厚度取子宫体正中纵切面最厚处测量,宫颈粘液按照Insler标准评分:粘液量、拉丝度、结晶型、颜色、宫颈口各3分共计15分。
2结果
2.130例患者共进行76个促排卵周期,优势卵泡发育率85.5%(65/76),排卵率80.3%(61/76),其中4个周期出现黄素化卵泡未破裂综合征(LUFS),11个周期无优势卵泡发育,无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妊娠7例。HCG注射日子宫内膜厚度平均8.95 mm,三线征阳性38例,占42.1%,宫颈粘液平均评分12.1分。
2.215例CC抵抗患者治疗后9例有优势卵泡发育,1例发生黄素化卵泡未破裂综合征,1例子宫内膜
3讨论
来曲唑是一种新型的促排卵药物,促排卵治疗时平均每个周期1个卵泡发育成熟,对子宫内膜生长和宫颈粘液的不良影响小,来曲唑诱导排卵的机制为月经早期服用,通过抑制芳香化酶的活性阻止雌激素合成,解除其对下丘脑/垂体的负反馈抑制,使FSH分泌增多,刺激卵泡发育,同时来曲唑不消耗雌激素受体,优势卵泡分泌产生的雌激素可以顺利作用于子宫颈及子宫内膜组织,有利于的穿透和受精卵的着床。
本文中15例CC抵抗患者经来曲唑治疗后9例生长出优势卵泡,说明来曲唑是一线促排卵药物CC的补充用药。目前临床有20%~25%的CC抵抗患者[2],其较有效的方法是使用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虽然有部分患者能生长出优势卵泡,但OHSS的危险性也随之加大。来曲唑作为CC的后备用药则更安全、方便,更易于患者接受。来曲唑并非对任何患者都适用,特别是伴有高雄激素血症的PCOS患者,使用后雄激素水平更高,对原本失衡的机体内分泌环境更不利。
有部分PCOS患者单独应用来曲唑效果不佳,仍需联合应用HMG方能达到促排卵的目的,所以促排卵治疗时应该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用药方案。
篇6
关键词 联合用药 地塞米松PCOS
PCOS是育龄妇女表现为多态性的内分泌及代谢异常性疾病,是女性无排卵性不孕的常见原因之一。其发病率占育龄妇女5%~10%,占无排卵性不孕的50%~70%。克罗米芬(CC)对PCOS无排卵的不孕患者,使其排卵率达80%,妊娠率达40%;但仍有一部分患者对克罗米芬无反应或卵泡未破裂黄素化。有研究表明,糖皮质激素可有效降低PCOS患者的雄激素水平,改善CC的促排卵作用。我科联合应用地塞米松治疗PCOS引起的不孕不育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10月~2010年9月我科就诊52例PCOS排卵障碍不孕患者,年龄23~38岁,平均28.3岁;不孕年限1~5年,平均3.5年。原发不孕33例(63.5%),继发不孕19例(36.5%)。平均体重指数在正常范围,且3个月内未使用过任何促排卵药物。所有患者的骨密度、肝肾功能均正常,且无输卵管、子宫或其他内分泌异常及免疫学等不孕因素。同时治疗前均征得患者知情同意。
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6例。观察组于月经周期第1天开始口服地塞米松0.75mg,直至排卵停药;月经周期第5天开始口服CC 50~100mg,共5天;月经周期第8天口服补佳乐2mg,至排卵或内膜达1cm停药;月经周期第11天开始B超监测卵泡发育情况,卵泡直径≥18~20mm时,肌注HCG 1万U。而对照组不服用地塞米松,其余治疗同观察组。以上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排卵监测:阴道B超自月经周期第11天开始,卵泡直径<10mm时隔2天1次;直径10~15mm时隔1天1次;15~18mm时,1次/日;当卵泡直径≥18~20mm时,HCG 1万U一次性肌肉注射,并指导于注射后24~48小时过性生活。注射后36~48小时内阴道B超监测,无排卵者于48~72小时再监测1次,如超过72小时仍无排卵征象的为排卵失败(排卵征象:即B超监测成熟卵泡塌陷、体积缩小、卵泡无回声区消失、盆腔内可见少量积液)。
PCOS诊断标准:①稀发排卵或无排卵;②高雄激素的临床表现或高雄激素血症;③超声见卵巢多囊改变。以上3项中符合2项并排除其他高雄激素病因(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库欣综合征、分泌雄激素的肿瘤等)即可诊断为PCOS。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11.0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检验,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结 果
两组排卵情况比较:观察组排卵22例(84.6%),无排卵的卵泡黄素化4例(15.4%);对照组排卵14例(53.8%),无排卵的卵泡黄素化12例(46.2%)。观察组正常排卵率高于对照组,排卵失败明显低于B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妊娠情况比较:观察组妊娠15例(57.7%),对照组妊娠10例(38.5%),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妊娠比例A组高于B组,已出生的新生儿均未发现畸形。见表2。
讨 论
据资料报道,在PCOS不孕患者促排卵治疗中,服用地塞米松能抑制肾上腺来源的雄激素,促进克罗米芬诱导排卵,短时间应用有利于卵泡发育,明显提高排卵率。本组研究结果表明,地塞米松联合促排卵治疗排卵率,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妊娠率虽无统计学意义,但因观察组排卵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必然导致其妊娠率也相应高于对照组。这可能与地塞米松能降低肾上腺及卵巢来源的睾酮有关,从而使卵泡微环境的睾酮下降,提高卵泡对促性腺素的反应性。加用促排卵药有利于雌二醇峰值的形成,高浓度的雌二醇促进LH峰的形成,使卵泡液和颗粒细胞的纤维蛋白溶解酶原的含量增高,卵泡内的纤维蛋白溶解酶和赖氨酸酶也相继增高,有利于卵泡排出,增加受孕率。此外由于无排卵的PCOS不孕患者长时间检查治疗和监测排卵,形成了一定的精神压力。而糖皮质激素的地塞米松能起到调节作用,但是长期使用地塞米松有一定不良反应,如发生骨质疏松或肥胖等。本组采用短期低量使用地塞米松,排卵率及妊娠率均提高,且患者无1例出现与使用地塞米松所发生的不良反应,已出生的新生儿均未发现畸形。因此在卵泡期加用地塞米松,对提高PCOS的排卵率及妊娠率是有效的,且能防止长期应用地塞米松的不良反应
表1 两组排卵情况比较
表2 两组妊娠情况比较
参考文献
1 邹琴燕,李红.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自然流产相关因素分析[J].国外医学(计划生育与生殖健康分册),2004,23(4):219.
篇7
【关键词】多囊卵巢综合征 中药 针灸 排卵
中图分类号:R711.7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2)1-073-02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育龄期妇女最常见的内分泌紊乱性疾病之一,在无排卵性不孕中占主要地位,发病率约5%-21%。当前人们对非药物治疗的需求日益加剧,希望用最低量的药量来达到最佳疗效,本项研究将明确针刺任脉穴位增进促排卵中药在PCOS治疗中的促排卵效应及其机制,通过针刺对中药方中有效成分的趋向性有影响的穴位,可以使PCOS所致的持续性无排卵患者服用最少量的药物来达到最佳的促排卵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收集与分组
选取2010年1月-2010年12月就诊我院门诊具有持续性无排卵并符合2003年欧洲人类生殖协会和美国生殖医学协会修订的多囊卵巢综合征鹿特丹诊断标准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持续性无排卵患者80例。随机分为四组:A组:针刺组,B组:中药复方组,C组:针刺加中药复方组,D组:西药对照组。每组各20例。临床研究严格遵守《赫尔辛基宣言》(1996年版)和国家有关规章制度。所有受试者须了解试验目的、方法、药物作用及可能的反应,自愿参加试验,并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受试者享有知情同意书上的权力,可以根据个人意愿退出试验而不影响其正常治疗。
1.2 治疗方案 A组:针刺组 ;针刺穴位及方法:选取任脉穴位关元穴(Ren4)和中脘穴(Ren12)。穴位常规消毒,依不同穴位,用一次性不锈钢针1~2寸毫针在选定穴位入针,平补平泻法;得气后留针30min。留针期间,每10min运针1次。自月经后第5天开始(闭经患者为就诊当日),每周1、3、5各1次,4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B组:中药复方组;中药复方组成:菟丝子30g,仙灵脾20g,羊藿15g,仙茅15g,巴戟天15g,杜仲15g,鹿角胶15g,皂刺15 g。菟丝子为君药。每日1剂水煎服,4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C组:针刺加中药复方组;针刺与中药复方同时进行,方法,用量,治疗时间同A,B组。D组:西药对照组;克罗米芬胶囊(每胶囊50mg),有月经者自经期第5日开始每日1次50mg,连服5日;无月经者任意1日开始,每日1次50mg,连服5日,共进行3个周期,即12周。
1.3 疗效观察
1.3.1 B超监测 月经周期第10天开始(月经后期则顺延)隔日或每天监测1次,观察优势卵泡大小、发育、成熟、卵泡排出,及子宫内膜厚度。
1.3.2 月经周期第5天,闭经患者为就诊当日,空腹抽血(晨8~10点)作FSH、LH、T和E2放射性免疫测定,抽取静脉血4ml,不抗凝,立即送检。治疗3个疗程后同法再次抽取静脉血4ml送检。
1.3.3 基础体温观察 按常规测量方法测定整个月经周期的基础体温曲线,了解排卵情况及黄体功能。
1.3.4 副反应观察 观察各组患者是否会发生下列情况:血管舒缩性潮热,异常子宫出血,腹部不适,卵巢增大,胀痛,视觉症状,恶心和呕吐,紧张和失眠,头痛,头晕和目眩,尿频,压抑和疲乏,荨麻疹和过敏性皮炎,体重增加,可恢复性脱发。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连续变量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 。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处理方式对卵泡发育及子宫内膜生长情况比较(见表一)。
各组经3个周期的处理后,于第3个月经周期分别统计优势卵泡的生长情况,C组和D组优势卵泡发育比例达70%以上,A组和B组均只有40%的优势卵泡发育率。前者与后者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和D组之间比较,优势卵泡发育情况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一显示:各组对子宫内膜厚度的影响程度不一。以 C组促内膜生长的功效最强,与其他3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的作用相当,而D组的作用最弱。
表一 第三周期优势卵泡发育及子宫内膜厚度情况对比
2.2 各组3周期后血清 FSH、LH、T和E2放射性免疫测定比较(见表二)。
表二显示:各组患者经3个周期的治疗后血清FSH、LH、T和E2水平均有较为明显的改善,特别是对LH值的下降作用及降雄激素作用更为显著,但各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二 4组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的比较(Mean±SD)
2.3 各组处理期间的副反应发生情况。
A组发生轻度头痛1例,经解释后继续原方案治疗,B组及C组各发生腹胀1例, D组累计发生卵巢增大,胀痛及异常子宫出血各1例。
3 讨论
PCOS是育龄期妇女最常见的内分泌紊乱性疾病之一,具有高发性、异质性、难治性和终身性的特点。PCOS对患者所造成的身心危害已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有学者提出,PCOS是威胁到患者一生的疾病。临床上,PCOS所致的持续性无排卵常常是PCOS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PCOS患者卵巢特殊的生理结构和生化特征决定了她们对促排卵药物反应的特殊性,低反应或一旦有反应则呈“爆发式”即多个卵泡同时发育,很容易引起OHSS,助孕技术的高昂费用及低成功率使其只能作为最后的治疗选择。由于PCOS确切发病原因不清、多因素参与发病且病理范围涉及多系统,任何单一的化学药物在治疗PCOS所致的持续性无排卵方面都存在其局限性,基于针刺任脉穴位和中药复方在治疗PCOS所致的持续性无排卵方面 “疗效确切,副反应小”的特点,研究针刺任脉穴位增进促排卵中药在多囊卵巢综合征治疗中的促排卵效应及其机制可能会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1961年Green bloatt首先报道氯米芬用于治疗PCOS,其作用机制是竞争性结合下丘脑的雌激素受体,解除内源性强活性雌激素对下丘脑垂体的负反馈抑制作用,增加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脉冲释放,使LH和FSH分泌增加,促进卵泡发育,成熟排卵[2]。PCOS集合了一组多因性、多系统的慢性内分泌紊乱,临床表现及内分泌均呈现高度异质性。目前现代医学的治疗手段虽然众多,但均存在一定不足之处[2]。PCOS所致持续性无排卵相当于中医学的“月经病”“不孕”等范畴,本病的发生与肝、肾、脾功能失调有关。中医学对于女子生殖机能早有论述。《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肾气盛,天癸至, 任脉通,太冲脉盛, 月事以时下,故有子”,说明排卵形成之本在“肾”,肾是“先天之本,元气之根主骨髓,主生长”,肾-天癸-冲任系统控制人体生殖生理功能。由于督脉上属于脑而下终于肾,肾气盛可以促使天癸趋向于成熟,并与任、冲二脉相通作用于胞宫而完成“月事以时下, 故有子”的生殖功能。其间的功能失调则可导致持续性无排卵[3]。早在《内经》时期,就有“针药并举”之说,《内经》倡导“毒药治其内,针石治其外”的内外合治法,唐代名医孙思邈就极力推祟“针药并举”,这一疗法一直沿用至今。现代研究表明,针刺能够促进血液的运行,改善机体的新陈代谢,对脏腑组织器官及体内酶系、电解质有特异性的调整作用。如针灸对血液中的有形成分、化学成分、血液中各种酶系、电解质等都有良好的生理平衡作用。针刺通过对脏腑功能的特异性调整进而影响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4,5]。针灸对脏腑功能一系列的调整增加了到达病变部位的药物,从而增加药物的有效成分和病邪的相互接触、相互作用的机会,达到祛除病邪的目的。针刺对脏腑器官特异性的调整作用,己被临床和科学研究所证实[4,5]。任脉为“阴脉之海”,调节阴经气血,主导人生殖的重要基础物质――元阴。任主胞胎,能输送阴血“妊养”胞胎。任脉损伤,或虚衰不足,则影响阴经而发病,元阴不足则人的生长、发育及生殖功能衰退,可见“不孕”等证。任督虚衰为病,宫寒不孕,其中即包含PCOS所致持续性无排卵[3,4,5]。本课题使用的中药复方中包括菟丝子、羊藿、仙茅、巴戟天、杜仲及入督脉之品鹿角胶等提高女性生殖功能的药味。菟丝子为君药,菟丝子作为温补肾阳之要药,作用于下丘脑- 垂体- 性腺轴的不同环节来调节机体的生殖内分泌活动。在雌性大鼠和小鼠,菟丝子黄酮提取物表现有雌激素样活性,能增加成年大鼠腺垂体、卵巢和子宫的重量,增强卵巢hCG/ LH 受体功能;能增强去卵巢大鼠腺垂体对促黄体素释放激素(LRH)的反应性,同时对心理应激造成的卵巢分泌功能降低有明显改善作用。在西药促排卵过程中,经常会发生一些副反应包括血管舒缩性潮热 、异常子宫出血 、腹部不适、卵巢增大、胀痛等,严重的还可发生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1,2,6]。本研究显示,针刺合用促排卵中药的促排卵效应优于单用针刺与单用促排卵中药的两者促排卵效应相叠加之和,即针刺合用促排卵中药否可发生“1+1>2” 的促排卵效应。且无明显副反应发生。
4 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本临床研究,提示针刺能增进促排卵中药在多囊卵巢综合征治疗中的促排卵效应;且避免了可能发生的副反应;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第二版.
[2]Vern L.Katz,Gretchen M.Lentz,Rogerio A.Lobo,David M.Gershenson,Comprehensive Gynecology,Mosby Elsevier,2007,983-989.
[3]刘敏如,谭万信,中医妇产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第一版.
[4]孙国杰,针灸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第一版.
篇8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二甲双胍;克罗米芬;胰岛素抵抗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紊乱性疾病。近年研究表明,PCOS患者无论肥胖与否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胰岛素抵抗(IR)及高胰岛素血症,应用胰岛素增敏剂可降低外周血胰岛素水平,同时也可降低雄性激素水平,并改善PCOS患者的排卵情况[1]。二甲双胍是治疗2型糖尿病、增加胰岛素敏感性的药物[2],二甲双胍应用于临床已40余年,属于B类药物。选择2004年4月至2007年12月在我院妇科就诊的PCOS伴IR患者共30例,研究二甲双胍联合克罗米芬,对PCOS胰岛素抵抗性不孕症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04年4月至2007年12月在我院妇科就诊的PCOS伴IR患者共30例,符合PCOS诊断标准[3];胰岛素抵抗诊断标准为口服葡萄糖75g后2小时,胰岛素/空腹胰岛素值≥3,并排除糖尿病及其他内分泌疾病。患者年龄17~36岁,平均年龄22岁,其中未婚者9例,已婚婚后无排卵不孕者19例,另2例为已育者。此30例患者中6例经过手术治疗,但术后1年以上仍无自主排卵。
1.2 用药方法 所有患者诊断确立后给予二甲双胍500mg,每日3次,连用12周,同时检测基础体温(BBT)。12周后对无排卵者加用克罗米芬促排卵治疗,其他患者从月经周期或撤退性出血的第5天开始口服克罗米芬,每次50mg,每日1次,连服5天,共3个周期。
1.3 检测相关指标 测定各组患者二甲双胍治疗前后体重指数、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及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催乳素、雌二醇、孕酮、睾酮水平,观察联合克罗米芬治疗后的排卵与妊娠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治疗前后均数比较用t值检验。
2 结果
2.1 用药后相关指标变化 体重指数、空腹胰岛素、LH/FSH值、睾酮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甲双胍用药前后空腹血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二甲双胍对相关指标变化的影响(略)
2.2 用药后排卵情况 患者给予克罗米芬促排卵治疗后,26例有排卵,BBT呈双相,占86.7%;4例患者BBT呈单相。30例中妊娠19例,妊娠率63.3%。
3 讨论
3.1 PCOS与IR PCOS是妇科最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主要表现为月经不调和不孕。IR是指机体内生理水平的胰岛素促进器官、组织和细胞吸收、利用葡萄糖效能下降的一种代谢状态。1980年,Burghen等首次提出IR参与了PCOS的病理发生过程。近年研究表明,PCOS患者无论肥胖与否都存在不同程度的IR及高胰岛素血症。PCOS的IR特性导致高胰岛素血症,而高胰岛素血症可能是PCOS许多病理生理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它可刺激卵巢产生过多的雄激素,使卵泡闭锁、不排卵,且IR可引起PCOS患者的代谢功能紊乱。研究认为,PCOS患者的IR在其病理生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2 伴IR的PCOS患者的治疗 应用胰岛素增敏剂可降低外周血胰岛素水平,同时也可降低雄性激素水平,并改善PCOS患者的排卵情况。二甲双胍是胰岛素增敏剂,可改善组织、器官对胰岛素的敏感状态,降低体内的胰岛素水平,改善机体的内分泌状况,使卵巢功能恢复正常或提高卵巢组织对促排卵药物的敏感性,在临床上用于治疗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在受体后水平提高胰岛素受体敏感性,从而改善高胰岛素血症。由于血中胰岛素水平下降,解除了高雄激素环境对卵泡发育的抑制作用,使卵泡发育得到改善。本研究中出生的新生儿无明显异常,提示二甲双胍孕期应用是比较安全的。在以往临床上常用克罗米芬促排卵,但有部分患者对克罗米芬治疗无反应或反应不良。因PCOS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IR及高胰岛素血症,故本文研究二甲双胍联合克罗米芬,对PCOS IR性不孕症的治疗效果。结果表明用二甲双胍12周后患者体重指数、空腹胰岛素、LH/FSH比值、睾酮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克罗米芬促排卵治疗后,26例有排卵,BBT呈双相,占86.7%,其中妊娠19例,妊娠率63.3%。仅有4例患者BBT呈单相,提示二甲双胍改善了PCOS患者IR,联合应用克罗米芬促排卵、提高妊娠率是有效的,且疗效显著,这与Nestler等[4]应用二甲双胍改善IR、提高克罗米芬对PCOS的促排卵成功率的结论一致。
参考文献
[1] 顾美皎.临床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698-704.
[2] 王蔼明,孙影.二甲双胍改善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应用克罗米芬促排卵效果的观察[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4,39(1):45-46.
篇9
促排卵药主要用于治疗由于丘脑下部――垂体――卵巢轴功能失调而无排卵者,服用药物可诱发排卵。各种促排卵药的作用如下:
从月经第5天开始,口服克罗米芬50-150mg/日,连服5天,可能在停药后5~11天排卵。如雌激素水平低,可先用小剂量雌激素,己烯雌酚0.125-0.25mg/日,连服20天,应用1~3个周期,以增加丘脑下部――垂体――卵巢系统的敏感性,然后用克罗米芬促排卵,能提高疗效。如宫颈黏液量少且黏稠,在服完克罗米芬后,加用己烯雌酚0.125-0.25mg/日,连服7天。
雌孕激素人工周期:对一般月经失调而有一定雌激素水平者,可序贯应用雌孕激素进行人工周期治疗3月,停药后可能出现排卵。
用微泵脉冲式静脉注射,脉冲间隔90~120分钟,小剂量1~5ug/脉冲,大剂量10-20ug/脉冲,用药17-20天,或从月经周期第5天开始,每日肌注50ug,连续7-10天。
溴隐亭:适用于无排卵伴有高泌乳素血症者。
专家观点:
慎用促排卵药
据专家介绍,以克罗米芬为代表的促排卵药物属于激素类药物,一般治疗女性患者因不排卵而造成的不孕症。但使用促排卵药物的副作用十分明显,卵巢在药物的刺激下不断排卵,容易造成女性月经不调、卵巢早衰,出现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少数人则会罹患卵巢肿瘤。
在临床上医生并不提倡患者随意使用促排卵药物,即使产妇通过药物形成双胞胎或多胞胎,母亲在孕期将承担巨大的风险,容易造成各种产科的合并症,胎儿也容易出现营养不良、体重偏低、生存能力差等问题。
由于药理作用下的怀孕、生产违反了正常的生理反应,所以医生只在治疗女性患者因不排卵而造成不孕症时才慎重选用。广大育龄妇女应当在医生严格的诊断、指导下,慎服此类药物。
相关链接:祥云已属不幸,但与前段时间黑龙江惊爆怀八胞胎的女士相比却是小巫见大巫。该女士是黑龙江人,在家长们对后代的强烈期盼下,她开始服用大量的促排卵药物。当她接受当地医院的CT检查时,医护人员不禁大惊失色:这名孕妇竟然怀有罕见的八胞胎。国内媒体报道过的足月生产的多胞胎极限数字为六胞胎。这名孕妇随后被家人送到沈阳市妇婴医院,医护人员对胎儿进行了及时、合理的处置。
由于计划生育的实施,越来越多的人钻政策空子,而怀双胞胎多胞胎成了不二法门,尤其是在农村,这种情况更加严重,
促排卵药此刻被派上了用场,反复地、无限制地滥用造成的最终结果是双胞胎及多胞胎妊娠几率增高,目的达到;但同时女性健康也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损伤、人为地使用促排卵药物,促使卵巢多排卵,其结果最终会引发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如头晕、恶心、造成肝肾功能损害等?
这类药物可能引发一些并发症,正常人若服用促排卵药,排卵突然增多,正常人体是很难承受这种变化的,从而还会引发其他并发症的出现,如卵巢囊肿、卵巢破裂、栓塞、电解质紊乱、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等,给孕妇带来肝、肾功能衰竭、胸腹水等后果,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截肢、休克。
据介绍,多胞胎会引起妊娠并发症,孕妇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早产、流产的概率会大大增加,孕妇的心、肝、肾也会超负荷运转。在生产时,大多会出现大出血、DIC(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心功能衰竭甚至休克。
多胎妊娠会增加胎儿畸形的危险
多胞胎婴儿可能会因早产、流产而夭折,同时胎儿畸形的概率大大增加,比如出现各部位的连体。正常胎儿的体重一般在2500克以上,而一半以上的双胞胎都在2500克以下,甚至有的多胞胎婴儿的体重只有几百克。低体重的婴儿在以后的发育中,出现脑瘫、智障的可能性都会加大。
卫生部已经明确规定,不孕症患者选择辅助生殖技术时,植入卵子最多不能超过3个。有的不孕夫妇,由于男方质量的问题需要做人工授精,在授精前会常规配合使用促排卵药,等到排卵期再把放到宫腔里或阴道里,如早孕时发现有3胎或3胎以上,医生应该在怀孕8到10周时,为患者及时做选择性减胎手术,最多会保留两个。
十分钟,心脏电轻松
英国布雷斯德大学传染病理教授佛朗克博士以918名男性为研究对象作了研究,结果显示,那些经常的男性的心脏病死亡率,比不喜欢的少半。
除了能增强心血管机能外,还能增加血液的流通,促进皮肤的光滑与柔和。经常的男性可以降低患上前列腺癌的危险。因为能够刺激因多芬(endorphin)的释放,从而使人睡得更好,有愉。同时也是燃烧热量的好办法。
妊娠早期服用过量维生素A的妇女,可以引起严重的胎儿先天性缺损。研究人员发现,每天摄取维生素A 1万国际单位以上(几乎是推荐量的4倍)的妇女,所分娩的婴儿可能在出生时就有头、面、心和脑的畸形。因此,孕期鱼肝油并不可多吃。
卫生部副部长王陇德于近日表明宫颈癌病因清楚,预防性疫苗已在国外上市,取得了良好的保护效应。此外,筛查及早诊早治技术成熟,可以及时、有效地发现癌前病变,并加以治愈,从而防止宫颈癌的发生。因此子宫颈癌具有良好的防治前景,可能成为
人类第一个可有效控制的肿瘤。
一天一苹果,医生远离我
“一天一苹果,医生远离我”,这句谚语又有了一条新证据,研究人员最新调查发现,女性存怀孕期间多吃苹果,可以使孩子童年患哮喘的概率大为降低。
荷兰等国研究人员在最新一期美国《胸腔》杂志上报告说,在怀孕期间多吃苹果的孕妇,其孩子患上哮喘的机会较少。研究人员分析说,产生这种效果的原因可能是苹果含有特殊的植物化学成分,比如类黄酮等。
春天出生儿童学习差,杀虫剂可能是祸首
据英国《每日邮报》称,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医学院临床儿科学教授保罗・温切斯特对150万8岁至15岁孩子的考试成绩进行统计,结果发现,相对其他季节出生的孩子,春天出生的孩子英文和数学成绩明显要差。温切斯特称杀虫剂可能是祸首。
怀孕前期的几个月是胎儿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春天出生的小孩,母亲在夏天怀孕。而夏天是人们使用杀虫剂最普遍的季节。温切斯特说,“人们在农田和家中使用杀虫剂,而夏天时人们接触到杀虫剂的机会最多。”
他进一步解释说“不断接触杀虫剂会影响孕妇的荷尔蒙分泌,从而影响胎儿大脑发育。”
孕妇补养,甲鱼螃蟹需远离
孕期需补养是众所周知的,但许多滋补食物并不适合孕妇食用,否则容易引发流产。专家列出以下四种需引起注意的食物。螃蟹它味道鲜美,但其性寒凉,尤其是蟹爪,有明显的堕胎作用,甲鱼-虽然它具有滋阴益肾的功效,但是它性味咸寒,食之有一定的堕胎的危险,尤其是鳖甲的堕胎功效比鳖肉更强;薏米药理实验证明,薏仁对子宫平滑肌有兴奋作用,可促使子宫收缩,因而有诱发流产的可能;马齿苋马齿苋汁对于子宫有明显的兴奋作用,食之能使子宫收缩次数增多、强度增大,易造成流产。
牙周疾病可能引发胎儿发育畸形
篇10
【关键词】多囊卵巢综合征 高催乳素血症 不孕 女性 溴隐亭 卵诱导 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0)11-103-02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以持续性无排卵、高雄激素或胰岛素抵抗为特征的内分泌紊乱的症候群,育龄期妇女的发病率为5%-10%[1]。研究发现,部分PCOS患者伴有催乳素升高,而催乳素水平升高对卵巢功能状况有直接影响,能干扰卵泡发育过程,表现为排卵功能障碍或黄体功能不足,从而导致不孕或不育[2]。为探讨PCOS伴催乳素水平升高不孕患者合理的治疗方案,对2008年1月―2008年12月在盐城市妇幼保健院不孕症门诊就诊的PCOS伴催乳素水平升高不孕患者采用不同方案的溴隐亭联合促排卵药物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与分组
收集2008年1月―2008年12月在盐城市妇幼保健院不孕症门诊以不孕为主诉就诊,输卵管通畅,丈夫正常的PCOS伴催乳素水平升高患者共41例,建立详细的病历登记,并知情同意。
将41例患者分为两组:Ⅰ组30例,溴隐亭治疗初始剂量为5mg/d,使催乳素水平维持正常水平后逐渐减少溴隐亭用量(每天减少1.25 mg)至溴隐亭维持量为1.25 mg-2.5 mg/d,至少3周。然后于月经第4-5天加用克氯米芬(CC)100 mg,每日一次,连用5天,CC用药期间溴隐亭用量继续维持在1.25 mg-2.5 mg/d,月经第9天阴道B超监测若无优势卵泡生长则加用HMG75U/d,直至卵泡直径达18mm(2个优势卵泡直径达17mm;3个优势卵泡直径达16mm)或测尿LH≥ 25U/L时改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5000-10000U, hCG用药后第2天指导同房;Ⅱ组11例,溴隐亭治疗初始剂量同Ⅰ组,并在溴隐亭治疗的同时行促排卵药物治疗,用药剂量同Ⅰ组,也于hCG用药后第2天指导同房。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月经周期或黄体酮撤退出血的第2-3天早上09:00-11:30在安静及清醒状态下采血,检测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催乳素(PRL)、雌二醇(E2)、睾酮(T)水平。所有患者均于采血当天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两组患者均于排卵后给予黄体酮20 mg肌注,每天一次,于排卵后第14天查血- hCG,判断是否生化妊娠,若受孕,则于排卵后第35天行B超检查,见胎心搏动者诊断为临床妊娠。女性内分泌激素测定使用美国贝克曼公司生产的ACESS型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测定仪及配套试剂。
1.3 诊断标准
PCOS的诊断参照2003年5月鹿特丹会议提出的PCOS诊断标准,催乳素水平升高的诊断为2次及以上空腹血催乳素≥27ng/ml。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用-x±s表示,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1.0软件,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年龄、BMI、生殖内分泌激素水平比较。
两组患者催乳素、睾酮水平均高于正常范围,但两组之间年龄、BMI、FSH、 LH、 PRL、 T、E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促排卵情况及结局比较
Ⅰ组与Ⅱ组比较,HMG用药平均天数减少,生化妊娠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3 讨论
PCOS不孕患者中11%-15%伴催乳素水平升高,而且多为催乳素水平轻度或中度升高[3]。本组PCOS患者均因不孕就诊,经予常规检查发现符合PCOS伴催乳素升高的诊断。在育龄妇女需经至少2次严格按要求进行的、准确测定的血清催乳素水平均≥27ng/ml,才能诊断为催乳素水平升高。由于催乳素水平受许多生理因素和应激情况的影响,因此,确诊催乳素水平升高有严格的采血要求,研究对象均严格按要求取血复查催乳素水平后才诊断。研究结果发现,对于催乳素水平升高不能恢复自然排卵的PCOS患者,给予溴隐亭治疗有很好的恢复排卵的效果,且妊娠率高。溴隐亭配合CC或配合CC+HMG使用的方式直接影响治疗效果。从研究中可以看出,Ⅰ组患者经溴隐亭正规治疗后,HMG促排卵用药的总剂量少、持续使用时间短,妊娠率高;但Ⅱ组可以节约不孕症治疗的时间,但是否Ⅱ组的流产风险较大,尚有待于积累更多的临床资料及后期的随访,并最终得出结果。
对于PCOS伴催乳素水平升高患者,通常使用低剂量多巴胺受体激动剂都会使催乳素水平升高发生逆转[4]。目前,溴隐亭是临床常用的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常用剂量为2.5-10 mg/d,大多数患者用至5 mg/d已显效。为了减少药物副反应,溴隐亭治疗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即从睡前1.25 mg开始,递增到需要的治疗剂量。达到疗效后可分次减量到维持量,通常维持在1.25-2.5 mg/d.研究结果显示,多数情况下,催乳素降至正常水平后连续3次复查血清催乳素均在正常水平,可逐渐减少溴隐亭用药剂量至最低有效剂量维持至妊娠,B超检查有胎心搏动后再停用溴隐亭,若过早停用,可增加流产机会。
总之,PCOS伴催乳素水平升高患者应用溴隐亭治疗,可以使催乳素水平恢复正常,从而对调节卵巢排卵功能等可能起到了重要作用。对于PCOS伴催乳素水平升高患者,先用溴隐亭治疗可以减少促排卵药物使用的剂量和时间,提高妊娠率;但同时应用溴隐亭和促排卵药物,则可减少不孕症治疗的时间。故应根据患者的不同需求而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丰有吉 主编. 妇产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252.
[2]Bachelot A, Binart N. Reproductive role of prolactin. Reproduction,2007,233:361-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