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烟药物范文
时间:2023-04-12 06:41: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戒烟药物,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烟瘾并不大,为何戒不掉
很多吸烟者屡戒屡吸,是因为长期吸烟形成了烟瘾,而罪魁祸首就是烟草中的尼古丁。摄入尼古丁后,大脑可以释放多巴胺产生愉悦感,一段时间后就会对尼古丁产生依赖。临床上评价烟草依赖程度,国际上最常用的是法氏烟草依赖评估量表,其中包含了与吸烟习惯有关的6个问题,如:早上醒来多久吸第一支烟、在禁止吸烟的场所能否忍住不吸烟等。问题很简单,不一会儿,李科长就填好了。我一看,总分是3分,属于轻度依赖,说明他烟瘾并不大。那为何就是戒不掉呢?
询问了吸烟习惯之后,还需要了解他的戒烟经历。一说起这个话题,李科长叹了一口气说,他戒了十多次,最短的仅一天,最长的也不过一周。坚持不下去的原因不是烟瘾上来摒不住,而是脾气会变得暴躁。最近一次戒烟时,因为一件小事他就动手打了孩子,结果非常后悔,也害怕情绪失控,就复吸了,至今没有勇气重新开始戒烟。
听李科长讲完,我终于找到了他戒烟困难的症结所在。令李科长苦恼的脾气变坏其实是戒烟过程中出现的戒断症状,除了脾气变化,还有情绪低落、紧张不安、注意力不集中、失眠等。60%~70%的吸烟者戒烟时都会遭遇戒断症状,很多人往往就因为严重的戒断症状而放弃了戒烟。的确,戒断症状和停止吸烟有关,但复吸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戒断症状并不会持续存在,戒烟3~4周后就会明显缓解,如果症状轻微、没有严重影响工作生活,就不需要用药,也不必担心,这些不适感会逐渐消退。但像李科长这样的情况,就需要用药物干预了。
有戒断症状,吃药能治疗
一说要吃药,李科长以为自己听错了,吃惊地看着我:“医生,戒烟还要吃药?”这样的疑虑在戒烟门诊并不少见,很多吸烟者认为只要意志力强就能戒烟,把失败归咎于自己毅力不够,继而对继续戒烟失去了信心。实际上,这种认识是片面的,毅力可以帮助戒烟,但不是决定性的因素。烟草依赖是一种成瘾性疾病,相当一部分患者需要药物治疗。药物的作用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可以大大减少烟瘾发作,二是可以减轻戒断引起的心理和躯体不适,从而让戒烟过程变得更加轻松。
听了我的介绍,李科长决定尝试一下药物戒烟的方法。根据他的情况,我给他开了合适的戒烟药物,并和他讨论了开始戒烟的日期,他说第二天就开始。我建议他每天记录吸烟情况,并叮嘱两周后一定要到门诊来随访。
两周后,李科长如约来到戒烟门诊,这一次,他终于成功突破了自己的纪录,从上次就诊后就没再吸过烟。而且最令他惊喜的是,这次戒烟后他一直担心的情绪问题没有出现,和家人的关系越来越融洽。“医生,记得您上次说戒断症状会持续3~4周,那再给我开两周药吧!”
篇2
骨关节炎是骨关节生理性退化的表现,走路步履蹒跚,上下楼梯时膝关节疼痛难忍,在很多老年人看来,这只是“骨质增生”而已,其实这是骨关节炎在作怪,是关节软骨受损引起的疾病。由于病情无法逆转,患者需要进行长期治疗。治疗的目的是减轻疼痛,缓解症状,阻止和延缓疾病的发展,保护关节功能,以防残废。
不过,在骨关节炎的治疗过程中,很多患者容易步入误区,需要特别注意。
误区:骨关节炎需要使用抗生素
年近50岁的商店营业员刘女士因为膝关节疼痛到医院看病,听医生说自己得的是骨关节炎,她赶紧问医生,要用抗生素吗?能挂些盐水吗?她认为,既然是关节发生了炎症,当然要用消炎药——抗生素,如此骨关节炎才会好得更快。
现在很多人一听到“炎症”“发炎”等字眼,想当然地就跟细菌感染联系在一起。其实,医学里所说的炎症包括感染所造成的炎症和无菌性炎症两种。感染性关节炎除了关节疼痛、肿胀之外,往往合并有全身发热、关节周围发红、发热等症状,血常规等血液指标也会有所变化。而大部分中老年人的关节炎属于退变性或称为老年性骨关节炎,只需要服用消炎镇痛药和一些营养软骨药就能缓解症状,盲目使用抗生素不但没有效果,长期用药还会引起细菌耐药、真菌感染等。
误区:药物可以软化骨刺
在骨科门诊,每天都会碰到要求开“软化骨刺”药物的病人。他们往往一听到自己长了骨刺就很紧张,一些病人甚至千方百计寻求“软化骨刺”的药物,可服用一段时间后,却发现骨刺并没有消失。骨刺是在关节软骨破坏区周围出现的骨质增生,是已经形成的正常骨质。因此,依靠所谓的“软化骨刺”药物是不能消除的,也不应该被消除。试想,如果骨头可能通过药物软化消除,那么,这种药物就可以对人的正常骨头软化,这将带来多么严重的不良反应。
事实上,市场上各种号称能“软化骨刺”的药物,基本没有哪一个能够达到“软化骨刺”的效果。一般地说,不影响关节活动的骨刺不需要处理。但是,少数骨质增生严重、有游离体影响到关节活动的病人,可以进行关节镜下清理术,症状严重影响到日常生活,X线片显示关节间隙明显狭窄,且采用减肥、避免剧烈运动等措施无效时,则需要进行人工关节置换术。
误区:软骨保护药用不用都行
年过古稀的刘老师到门诊看骨关节炎,医生给他开了软骨保护药,建议他服用6周。刘老师一听,连连摇头,觉得这药怎么需要用那么长时间。老李和刘老师的病情一样,服用一星期软骨保护药后,症状没有明显改善,老李便要求医生换其他起效快的药。
骨关节炎是关节软骨蛋白多糖生物合成异常而呈现退行性病变的结果。软骨保护药属于治本药物,可以改善骨的形态,恢复关节的正常生化环境,使已被破坏受损的关节软骨得以修复。遗憾的是,众多患者没有认识到这类药物的治本作用,认为可用可不用,致使治疗效果大打折扣。为此,专家们建议:骨关节炎患者应该早点开始并规范服用软骨保护药。现在临床使用最广的软骨保护药是氨基葡萄糖类。该类药可以改善关节活动,缓解疼痛,且副作用小,可以长期服用。一般情况下,连续服用4~6周为一个疗程,一年两个疗程左右。
误区:非处方解热镇痛药没有不良反应
伍女士因长期膝关节疼痛难忍,到医院做膝关节置换术。术前检查发现她血色素只有4克,严重贫血,不得不暂停手术,马上转到内科病房治疗。医生详细询问病史后发现,伍女士因长期服用解热镇痛药,已造成慢性胃出血。
目前,市场上的许多非甾体类解热镇痛药都是处方药。这类药应用广泛,又很容易在药店购买到,因此,一些慢性病患者很容易多用、滥用。据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统计,使用非甾体类解热镇痛药达3个月或以上者,上消化道溃疡、出血及穿孔发生率为1~2%;如达一年,发生率则为2~5%。因此,可能有肾、肝及心功能损害的老年患者和有凝血功能障碍者,应小心使用非处方解热镇痛药。同时,在使用非处方解热镇痛药时需要注意不良反应,一旦出现不适,应及时停药并征询医生意见。若无效,最好去有经验的医生处就诊,请医生确定治疗方案。
误区:服用镇痛药越多效果越好
以前,老杨出现关节痛时,吃一片镇痛药,很快好转。可现在吃一片下去,几个小时以后就不行了。因此,他只好不停地吃。医生一看,他服用的镇痛药每天只需服用1~2次,但他每天服用了4次,是正常用量的2倍多。药物在体内都有一定的半衰期,这与药物作用的时间有关系,所以有的药一天要吃3次,有的药只吃1次就行。镇痛药到达体内后,其镇痛效果并非与用量成正比,当达到一定剂量水平时,增加用药剂量并不能增强镇痛效果,反而会因为用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使药物在体内蓄积从而引起严重不良反应。所以,不要盲目多次服用,而应征询医生意见,换药或者适当合用其他药物。
误区:多种镇痛药同时用
深秋时节,缠绕老朱多年的骨关节炎又犯了。不得已,他先后跑了好几家医院,每家医院的医生都开了许多药。为求关节炎尽快好转,老朱同时服用了不同医生开的药。遗憾的是,几天后,虽然他的关节炎有所好转,但胃却开始不舒服了。
在现实生活中,为求疾病尽快好转,同时服用不同医生开的镇痛药的人不少。事实上,这种做法是非常危险的。因为不同医生开的镇痛药,有可能只是商品名不同,其中成分却完全相同。而且即使是成分不同的镇痛药,很多药的作用机制也是完全相同的,同时服用,就有药物过量的危险。很多非甾体类镇痛药之间还存在交叉过敏现象,长期大量与其他非甾体抗炎药合用,可明显增加肝肾毒性,同时,还大大增加胃黏膜损伤的机会,可造成胃出血。另外药物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化学反应,也有损健康。
误区:中药治骨关节炎副作用小
篇3
关键词:药物;血浆蛋白;药理学;研究进展
对于药物和血浆蛋白的结合,通常的认知是二者形成的复合体是不能够实现跨膜运转的,进而使机体摄入的药物在分布、代谢、排泄及与相应的受体在结合后产生的药理效果,会以一种游离的形式进行,而游离药物在血液中发生的浓度变化是对机体内药物处置、药效起到决定性影响的因素中的重要一种[1]。本文对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药理学基础和研究进展进行阐述,对临床的常规用药需要考虑的因素进行总结,从而能够明确药物在何种情况下需要监测游离的浓度。
1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机体
在使用药物后,药物进入机体内循环,由于结构上的差异性,就会与血细胞、血浆蛋白互相结合,形成结合型药物,而没有发生结合的药物,被称为游离药物。药物在不同的作用下进行结合,这些作用分别是共价键结合、离子键吸引、氢键结合、电荷转移、疏水性结合及范德华引力[2],而上述的药物结合方式是可逆的,如果结合后,药物分子发生变大的情况,就不易透膜,能够在血液中储存,然后经过血液运输,通过游离药物分布到机体的各个组织部位,进而起到治疗的作用。在血液中,多数药物能够与血浆蛋白结合,能够与血细胞结合,或者进入血细胞,当进入血细胞后,分布在血液中,继而形成了一种动态的平衡。但在上述的各种结合方式中,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会对药物的分布造成重要的影响,特别是药物结合成的蛋白组分中,白蛋白(HSA)和α1酸性糖蛋白(AGP)是2种最为重要的。
1.1结合方式
为保证药物的安全性和临床用药的有效性,人们在研究中,将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规律进行了重点研究[3],研究发现,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方式,对患者体内的药物浓度起到预测的作用,根据质量守恒的作用原理,药物和血浆蛋白的可逆结合要保证以下的平衡[4]:ka=k1/k-1=1/kd(1)式(1)中,k1是结合速率常数,解离速率常数是k-1,药物-蛋白复合物结合常数是ka,解离常数是kd。该公式反应的是药物与蛋白在结合产生的亲和力的大小。高蛋白与药物结合的ka值范围在105~107mmol/L,而低蛋白结合的ka值和中等结合强度ka的值范围均在102~104mmol/L。Cu是体系中没有结合的药物浓度,Cb是体系中结合的药物浓度,P是原始蛋白浓度,也就是游离结合部位的浓度。因此,若体系中的蛋白没有与药物分子发生结合,那么P可以认为是体系中发生结合的蛋白总浓度。若每个蛋白分子都含有n个独立、亲和力相当的(ka)结合位点,在配体与大分子表面之间Langmuir吸附等温式如下:k1×Cu[1-Cb/(n×P)]=K-1×Cb/(n×P)(2)式(2)中,n×P得出的值大小是药物与蛋白发生结合后的容量指标,Cb/P表示的是1mol含有的与蛋白发生结合的药物分子数。式(2)在重新排列后,结合率(fb)与游离药物浓度的表达如下:fb=n×P×Ka/(1+n×Ka+Ka×Cu)(3)因此,虽然药物与蛋白的结合率随着药物浓度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呈现出浓度依赖性和饱和结合的特点,但通常情况下能够满足Ka×Cu<1,这说明当药物浓度达到一定范围,结合率是作为常数,不因药物浓度变化受到影响,药物和血浆蛋白的结合方式是线性。根据式(3)得出的结果是在一定的条件下,药物和血浆蛋白的结合受到药物浓度、结合的蛋白浓度和血浆蛋白的结合量的影响,以亲和力等3种因素的影响。因此,上述3种因素在机体内的变化,对药物在血浆中与蛋白结合发生变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实际上,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情况具有复杂性,可能与蛋白上多类位点相结合,并且与多种结合蛋白之间发生作用。
1.2结合位点
虽然药物在与血浆蛋白发生的结合无特异性,但二者之间发生作用的位置是在相对稳定的结合部位,而且能够随着空间构象变化。因此,在多位点结合或多个药物分子发生结合时,药物与药物之间会出现相互作用,如抑制、诱导、协同等。HSA是一条多肽链,分子量是66248,由585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含有35个半胱氨酸残基(Cys),除Cys34外,其余的半胱氨酸残基形成了17对二硫键,这是HSA的一级结构,而HSA的二级结构又Ι、Ⅱ、Ⅲ3个α-螺旋结构域,其中每个结构域又分为A和B2个亚结构域[5]。试验中,人们通过药物分子与白蛋白结合的竞争抑制、白蛋白的断裂等方式,发现了血浆白蛋白上存在特定的小分子结合区域。研究发现结合位点共归为6类,现在认为结合位点在华法令结合位点和地西泮/吲哚结合位点,也就是位于亚结构域的ⅡA、ⅢA上。研究结果显示,使用高分辨率的电喷雾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解析人AGP多聚糖链,个体间的AGP存在较为明显的遗传多态性,在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上,不同的基因表达产物存在差异,从而使AGP与药物分子结合后的功能发生了改变,使药物在机体内的分布和处置受到影响。
2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药理学意义
2.1药物蛋白结合与药物生物活性
药理效应的发挥出作用的部分是血浆与游离的药物未结合,且血浆蛋白在与药物发生结合后,不会发挥出药性,而游离药物的浓度会与其具有生物活性的大小存在相互联系。当与具有较强的蛋白结合能力药物发生联系时,观察对象是血浆中游离药物的浓度,而不是总药浓度,但对于低蛋白结合的药物,观察对象是总药浓度。
2.2药物与血浆白蛋白在体内结合过程
一是药物血浆蛋白结合对药物的分布产生影响,与血浆蛋白高度结合的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受到药物与蛋白结合的影响,血浆蛋白受到血管壁的阻碍,不能轻易通过,从而使与蛋白发生结合的药物也不能扩散到血管外,但游离型药物能够在体内各部分之间自由转运。二是一些药物在清除过程中,清除的速率与游离药物的浓度有关,与总药浓度无关。大部分的药物能够通过肾小球毛细管,但血浆蛋白不能通过肾小球毛细管,从而导致药物与血浆蛋白在结合后也不能轻易通过肾小球,也不能轻易通过细胞膜、血脑屏障等组织。因此,不能经肾排泄出体外,使药物的作用缓和且持久。
3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临床意义
大部分药物在体内起到的效果与浓度存在一定的关系,但临床上血浆药物浓度未与血浆中结合的数量和游离药物的数量相加后进行区别。因此,使用药物治疗的过程,具有作用的浓度是血浆中的游离部分,临床中用药后,药物的相互作用和治疗均涉及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问题。
3.1竞争机制
机体使用抗菌药物后,与血浆蛋白发生结合后会使药效减弱,但合并用药,却能出现置换血浆蛋白分子的情况,这就是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发生的竞争效应,该效应也是一种药物对血浆蛋白或组织的结合能够被另一种药物在蛋白结合部位上取代或发生部分取代的情况,甚至被自己的代谢产物取代,从而增加了游离型,使更多的药物达到作用部位,增加了药理作用或毒副作用[7]。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导致患者用药出现危险,导致用药意外。因此,在临床用药中要对合并用药或引起药物相互作用的情况给予足够的重视。
3.2疾病对二者结合的影响
一些疾病会改变药物的分布和排泄,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由于血浆中白蛋白水平下降,蛋白质结构发生改变,内源性竞争物质的出现,从而使一些疾病治疗中使用的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降低,如肾机能障碍的患者、肝脏疾病的患者等。
4结语
针对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药理学基础和研究进展,本文对药物的药理学和临床意义进行了阐述,提示临床用药中要考虑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从而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关瑾,丁爽,刘芷含,等.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J].中国新药杂志,2014,16(10):1149-1153.
[2]章海鑫,胡鲲,阮记明,等.异育银鲫体内盐酸双氟沙星血浆蛋白结合率的变化与其药代动力学研究[J].水生生物学报,2013,24(1):62-69.
[3]刘保生,曹世娜,李志云,等.荧光法简单快速预测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J].发光学报,2013,33(4):488-493.
[4]毛学鑫.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测试平衡透析法的优化[J].经营管理者,2016,16(19):426.
[5]钟大根,刘宗华,左琴华,等.高分子纳米材料与血浆蛋白的相互作用[J].化学进展,2014,25(4):638-646.
[6]史道华,邓婕,连秋燕.血浆蛋白含量与丙戊酸游离药物浓度的相关性[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4,21(3):188-189,201.
篇4
【关键词】骨性关节炎;保守治疗;膝关节;保健
【中图分类号】R68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138-01
笔者自2009年02月至2012年03月,对门诊与住院病人68例进行保守治疗,随访三年。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59例,男26例,女33例;年龄48―83岁,平均56.7岁。
1.2 临床诊断及分期:
1.2.1 诊断 常见临床+实验室+放射学 作出诊断:(1)前月大多数时间有膝痛;(2)骨赘形成;(3)关节液检查符合骨关节炎;(4)年龄>40岁;(5)晨僵时间
1.2.2 分类 目前以放射学分类[1]:Ⅰ级:关节间隙轻度变窄,很小的骨赘形成和轻微硬化;Ⅱ级:关节间隙中度变窄,中度骨刺形成各中度硬化;Ⅲ级:伴有硬化的骨改变,但没有骨缺失;Ⅳ级:严重硬化,关节间隙消失。我们认为第Ⅰ级属于早期病变,第Ⅱ级与第Ⅲ级的早期尚属于病变的中期,而第Ⅲ级的后期与第Ⅳ级处于病变的晚期。
1.3 具体治疗方法
1.3.1 病人医学教育与功能锻炼:①要避免剧烈、长时间的运动。②减轻体重(可减轻膝关节的负荷,避免病情加重)。③功能锻炼(以主动、不负重的活动为主,如直腿抬高锻炼,从而增强肌肉力量,保持关节的稳定性。)④减少跑跳、上下楼梯及爬山等运动,改为游泳或骑自行车等运动。⑤使用硬质护膝,保护膝关节的稳定性。
1.3.2 物理治疗[3]:理疗是骨关节炎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可以与有氧运动进行有效配合,有助于提高病人肌力,并且对改善关节活动范围,增强局部血液循环,增强关节功能有重要作用。
1.3.3 药物治疗:为本文主要探讨的保守治疗方法,对于膝关节骨关节炎Ⅰ―Ⅳ级患者均可使用: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针剂,配合口服药治疗,每周关节腔注射一次,五周为一疗程,关节腔积液较多、滑膜炎较重患者:注射玻璃酸钠前,前二次应将关节腔内关节液尽可能抽干净,然后注入复方倍他米松5mg+利多卡因2ml,可加快滑膜炎症的消退及关节液的吸收,注射二次复方倍他米松后,再注射玻璃酸钠一疗程,每次20mg,每周一次,4-5周为一疗程,必须将药液准确注入关节腔。本人体会是:患者取坐位或平卧位,双下肢伸直,膝关节放松,常规消毒,铺巾,自髌骨外侧缘向髌上囊方向进行穿刺,刺入关节腔时有突破感,待抽到关节液后方可注入药物,同时配合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氯诺昔康等)、软骨保护药(硫酸氨基葡萄糖片等)、抗骨疏松药(骨化醇等)。女性病人可适量补充雌激素及二磷酸盐类药物。
1.3.4 手术治疗:对于骨关节炎Ⅳ级患者上述治疗只能短期内缓解症状,最终需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方可达到较理想的效果,较好地恢复膝关节功能。
2 结果
本组59例患者经6个月―3年的随访,按JOA膝关节骨关节炎治疗效果判定标准:优29例(49%)、良20例(34%)、可8例(13.5%)、差2例(3.5%)。优良率83%,效果较差的二例病人均为Ⅳ级患者,膝关节出现内翻畸形,有一例经人工膝关节置换后取得较好疗效。
3 讨论
欧美等发达国家学者认为:软骨剥脱只要超过1×1.0cm就必须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才能治疗,但关节置换伴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可能,有近5%的感染率和4―8万左右的高昂费用,目前国内有20%的中、老年人遭受此病的煎熬,由于国情和经济差的原因,只有0.1%的膝关节退变的病人可行关节置换,剩余的病人因病致残,导致生活质量严重下降。
SH为关节滑液和软骨基质的主要成分之一。在关节腔内起作用,减少组织之间的摩擦,同时发挥弹性作用,缓冲应力对关节软骨的作用。关节腔内注入高分子量、高浓度、高黏弹性的SH,能明显改善滑膜组织的炎症反应,提高滑液中SH含量,增强滑液的黏稠性和功能,改善关节功能,促进关节软骨的再生与愈合,缓解疼痛,增加关节活动度。
实验证明SH可以降低血清和滑液中IL-1、IL-6水平,抑制免疫损害过程并缓解疼痛,SH同时具有抑制单核巨噬细胞和其他白细胞的趋化和吞噬作用,它还是自由其清除剂,实验还发现SH可以刺激蛋白聚糖的合成,抑制软降解酶的合成,降低血纤维蛋白溶解酶的活性,抑制软骨细胞的凋亡[3]。运动实验和体外细胞培养均证明外源性SH能促进内源性SH的合成,形成正反馈作用,可以进一步保护软骨。因此,关节腔内补充外源性SH,不仅可以预防病变条件下的关节软骨的退行性改变,对已经发生退行性改变的关节软骨也具有修复和改善作用.当病损的关节腔内注射SH后,可提高其关节滑液中的SH含量,及早恢复和稳定关节内环境,增强关节液的粘稠性和滑润功能,使软骨表面和软骨缺损处重新形成自然屏障,防止软骨基质进一步破坏和流失,抑制炎症反应,修复软骨,促进软骨愈合与再生,且无不良反应。特别是对Ⅰ、Ⅱ级膝关节OA疗效更佳,总有效率90%以上,是目前治疗早、中期膝关节OA及髌骨骨关节炎效果最好的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1] 宁志杰主编.《矫形外科治疗分类与评估》,第一章,第二节13,P34.
篇5
社区主要镇痛、解热、抗炎药物种类
阿片镇痛类 这类药物主要是镇痛而没有解热抗炎作用,也可以作为麻醉的辅助用药。被列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有度冷丁、芬太尼,未被列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有吗啡、氨芬待因、洛芬待因、美沙酮、曲马多、双氢可待因等。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由于这类药品属于国家管理的麻醉与成瘾药品,所以只有具有执业医师资格并取得相应的麻醉与成瘾药品培训合格证书的医师才能使用这类药物。
解热镇痛类 这类药物除了具有镇痛作用外还具有解热作用,主要用于治疗感冒引起的发热、缓解轻度疼痛等,被列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有对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等,未被列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有复方乙酰氨基酚。
抗炎镇痛类这类药物除了具有镇痛作用外还具有抗炎作用,这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关节、肌肉等的疼痛,控制类风湿关节炎等风湿疾病的病程和缓解症状,对发热有一定的解热作用,被列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有布洛芬、双氯芬酸、吲哚美辛,未被列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有尼美舒利、塞来希布等。
主要镇痛、解热、抗炎药物的综合合理使用
阿片镇痛类的综合合理使用此类药物除了注意本身的成瘾性外,社区使用时特别需要注意的是:①婴幼儿、孕妇、哺乳期妇女禁用;②注意呼吸抑制的作用,支气管哮喘患者慎用;③有心律失常患者应慎用;④与中枢神经抑制药或镇静药合用或强化本药的作用,应更加注意其不良反应;⑤对本药过敏者应禁用。
篇6
患者,女,35岁,因反复腹泻、大便带血黏液2年半,加重3周入院。外院曾行肠镜检查提示直肠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确诊为UC,并开始口服抗炎药物治疗。但腹泻、大便带血一直未改善。此次入院前3周开始出现阵发性左下腹绞痛,1天大便7~8次,伴腹痛、黏液血便,入住89医院消化科。查体体温36.6℃,每分钟脉搏80次、呼吸18次,血压110/70mmHg。营养良好,精神较差。腹部平坦,无腹壁静脉曲张,未见肠型及蠕动波,左下腹、脐下侧有压痛,无反跳痛,未触及包块。肠鸣音正常,未闻及血管杂音及摩擦音。外院肠镜检查示:距17cm以下黏膜广泛充血水肿,呈颗粒状,表面见弥漫点片状,糜烂部分融合成片,表面覆黄白苔,黏膜质脆,易出血;病理示:黏膜组织慢性炎伴糜烂,部分区域腺体减少,间质见多数淋巴细胞、中性及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并见少量隐窝脓肿。入院诊断:(1)溃疡性结肠炎(慢性持续型、活动期、中度、病变累及直肠乙状结肠);(2)正细胞性贫血(轻度)。
2治疗过程
入院后查血常规提示轻度贫血,肝肾功、生化、血沉、CRP、肿瘤标志物各指标正常,给予抗感染静滴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0.3g,每日2次,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0.25g,每日1次,活血化瘀静滴注射用血塞通200mg每日1次,口服美沙拉秦缓释颗粒、酪酸梭菌活菌胶囊、叶酸片、维生素B12片等治疗。2d后患者腹痛、腹泻、大便带血未改善。征得患者同意加用泼尼松片早8点30mg,为预防激素不良反应,同时每日1次服用维D钙咀嚼片。1周后患者腹痛、腹泻逐渐减轻,大便带血逐渐减少,加用中药苦参汤灌肠。10d后停用左氧氟沙星、奥硝唑、血塞通,继续应用激素、维D钙咀嚼片等治疗。该患者目前无其他系统受累的表现,治疗方面继续抗感染、抗炎、中药灌肠。注意观察大便次数、性状变化,及时对症处理。
3药学监护
3.1水杨酸类的药物选用
临床上治疗UC较常用的有柳氮磺吡啶(SASP)和5-氨基水杨酸(5-ASA)。近年已研究出各种其他的缓释制剂美沙拉秦,能够到达患者远端回肠和结肠发挥药效。药师建议患者服用美沙拉秦缓释颗粒进行治疗,患者属于慢性持续型、活动期、中度UC,易反复发作,因此,美沙拉秦应长期服用,用药1年左右。急性期每天4g,缓解期1.5g。药师提醒患者还要注意以下几点:本药不能与降低肠道pH值的药物,如维生素C片联用,应吞服不要咀嚼,可餐时服用。口服本药治疗前及期间,应定期监测肾功能、复查肾功能、密切监测血尿素氮、血肌酐和蛋白尿。当肾功发生异常时,及时回访医生,确定下一步治疗方案。
3.2糖皮质激素的选用
2012年最新的《成人溃疡性结肠炎临床治疗指南》中推荐中度UC患者服用足量氨基水杨酸制剂控制病情不佳者,尤其是病变较广泛者应及时改用激素。患者入院2d后腹痛、腹泻、大便带血未改善。征得患者同意加用泼尼松片早8点30mg,1周后患者腹痛、腹泻逐渐减轻,大便带血逐渐减少。在患者口服泼尼松前,药师向患者做简单的用药指导,尤应注意激素的服用方法为早餐后顿服,这既符合人体激素生理变化,又可减轻消化道刺激。建议患者饮食注意低钠高钾高蛋白,适当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患者现为UC活动期,每日腹泻次数多,使血钾降低,口服激素也引起低血钾,故在住院期间每2至3日监测血钾、钠等电解质水平,防止造成电解质紊乱。住院初期,患者腹泻次数多,如监测血钾均偏低,及时给予氯化钾等药物补充,以纠正电解质紊乱。此外,糖皮质激素属于胰岛素拮抗激素,可增强肝脏糖原异生,促进糖原分解,从而抑制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导致血糖升高。患者口服泼尼松后血糖升高,考虑可能与使用糖皮质激素有关,故给予每日采指尖血监测血糖值,监测1周,血糖基本稳定在正常范围后暂停监测。目前已公认,糖皮质激素无维持治疗UC的效果,在患者症状缓解后应逐渐减量,过渡到美沙拉秦维持治疗。对于减量方案,《美国成人溃疡性结肠炎治疗指南》中提到采用口服泼尼松者,减量原则为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后,每周减量5~10mg。直至每天20mg,然后每周减量2.5mg。患者出院带药,继续口服泼尼松,每周减量5mg,直至每天20mg维持2个月,且期间定期门诊复查。
3.3益生菌的使用
UC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确,一般认为可能和遗传、环境及免疫等因素有关,其中肠道菌群失调与UC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因此临床逐渐重视肠道菌群的改变在UC发病中的作用,常联合益生菌来治疗UC。对此患者医生开始选用双歧三联胶囊(商品名培菲康胶囊),含有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粪肠球菌3种肠道活菌。其中粪肠球菌是条件致病菌,易产生耐药性并传播,导致耐药性扩散,潜在危害巨大。世界卫生组织2002年就发表报告建议益生菌中不宜使用肠球菌。而且乳酸制剂普遍存在保存性差、易失活的缺陷。而酪酸梭菌活菌胶囊(商品名阿泰宁)的成分酪酸梭菌CGM-CC0313-1是原籍菌,能产生酪酸,修复肠黏膜;而培菲康没有修复肠黏膜的作用,没有恢复肠菌群平衡的作用)。本患者在给予阿泰宁治疗的同时,采用激素等治疗7d。至病情缓解期,单用阿泰宁即可,每次4粒,每天4次。特别是晚上睡觉前服1次,晚上起夜少,以使酪酸梭菌能在肠道内充分定植并产生酪酸发挥作用。等到恢复期维持治疗改为每次3粒,每天3次。至少维持治疗6~12个月。
3.4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UC发病机制可能与精神因素有关。与精神障碍相关的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可引发消化道运动功能亢进、平滑肌痉挛、血管收缩、组织缺血、毛细血管通透型增加等病理改变,导致肠道炎症形成。临床药师和患者通过交流沟通,了解到患者思想顾虑大,担心发生癌变。药师及时告知患者肿瘤标志物CEA、CA199均正常,消除患者内心恐惧。在日常生活中,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心情愉快,避免自寻烦恼、过度紧张。
4体会
篇7
[关键词] 生产设备;清洁验证;非无菌原料药;实施
[中图分类号] R9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2(a)-0156-02
为了避免污染和交叉污染,原料药生产完成后需按一定的清洁规程对生产设备进行清洁。为确定清洁效果能否达到生产要求,需要进行清洁验证或清洁检查。清洁检查在此不作讨论,只对清洁验证进行阐述。清洁验证是指通过科学的方法采集足够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得出按一定的清洁规程清洁后的设备,能够始终如一的达到预定的清洁标准。清洁验证通常适用于关键清洁,如不同产品生产之间的清洁、API接触表面的清洁,非关键的清洗如同一产品或中间体不同批次间的清洁、地板墙壁或容器外部的清洁等不一定需要清洁验证。清洁验证对多品种的共用设备来说非常重要[1]。清洁验证结论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是验证的核心。为了保证验证的完整性和科学性,清洁验证一般分为一下4个阶段。(1)开发阶段:制定清洁SOP,并进行培训;(2)准备阶段:包括确定取样点和清洁目标物、确定残留限度、编写验证方案、进行分析方法验证等;(3)验证的实施;(4)监控和再验证[2]。本文从以上几个主要方面进行论述。
1 制定清洁SOP
制定清洁规程前需要根据需清洁的目标产物特性和需清洁的设备特性选择合适的清洁方法和清洁剂,并确定清洁周期。
1.1 清洗方法的选择
一般清洗方法主要有手工清洗和自动清洗两种或这两种方法的结合。手工清洗的主要特征是人持清洁工具对设备进行清洁,通常需要将设备拆卸到一定程度并转移到指定区域,比较繁琐,人为影响因素较多,但是某些清洁区域只能人工清洗。自动清洗是指设备按一定的程序自动完成清洁,对设备要求较高,但自动清洗的重现性较好。通常根据设备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清洗方法。
1.2 清洁剂的选择
原料药生产企业可采用水或者水与清洁剂混合来作为清洁溶剂。所选用的清洁剂要求能有效溶解残留物,且不腐蚀设备,当然清洁过程中如果使用了清洁剂需进行清洁剂残留限度的检测和验证。因此,从产品污染和环保角度考虑在清洁时应尽量避免使用清洁剂。一般情况下,对于在水中有一定溶解度的原料药可考虑选择生活饮用水、纯化水、热水、酸性和碱性水溶液等;对于在水中不溶的原料药可选择乙醇、丙酮等三级溶剂,禁止使用一、二级溶剂[3]。另外,选择清洁剂时还要考虑:(1)如果要选择有机溶媒,除了要考虑溶媒的危害,还应考虑是否生产用溶媒,如果选择清洁剂是生产用溶媒则可免去做清洁剂残留的麻烦,所以如果条件允许,应优先选用生产用溶媒。(2)考虑清洁剂与设备材质的适应性。(3)清洁剂的类型与清洁方法的匹配性等[4]。
1.3 清洁周期/效期的选择
做清洁验证时需要制定清洁效期。更换品种时,无微生物要求的清洁有效期可根据两个产品的质量性质特点进行质量风险评估,制定清洁有效期。同一品种在进行连续生产的过程中要制定清洁周期,依据产品在设备中的残留情况以及残留物料的稳定性情况进行风险评估,制定清洁周期。
2 编写验证方案
确定了清洁SOP后,就要编写验证方案了,编写验证方案前要做一些准备工作,确定清洁操作完成后如何判定设备洁净程度和设备可接受的洁净程度。如确定清洗的标记物,确定最难清洁部位、取样、残留限度、回收率、分析方法验证等。
2.1 清洁标志物的确定
清洁的目的是为了使目标物在设备上的残留处在可接受残留限度以下,所以在建立清洁可接受标准时需要先确定清洁标志物。一般对于共用生产线,首先需要对生产的活性组分进行分析评估,主要因素有毒性或者活性、难清洗程度、颜色或气味、生产批量、溶解度等。选择活性最高、最难清洗的物质作为清洁标志物,如果生产的品种中既有毒性最大又有最难清洗的,则两个均为清洁标志物或者选择允许残留浓度最低的产品为标记物[5]。
2.2 确定最难清洗部位
凡是死角、清洁剂不易接触的部位如密封垫圈的管道连接处,压力、流速迅速变化的部位如有歧管或岔管处、管径由下变大处,容易吸收吸附残留物的部位如内表面不光滑处等,都应视为最难清洁部位[6]。
2.3 取样方法
对清洁后设备的取样一般有最终淋洗水取样和擦拭取样两种。
2.3.1 最终淋洗水取样 最终淋洗水取样的优点是取样面积大,对于不宜经常拆卸或不便拆卸的设备也能取样。不足之处是当淋洗水在设备中的流动性等方面较差时,难以反映真实的情况。取样的方法是根据淋洗水流经设备的线路和设备自身的特性,选择淋洗线路相对最下游的一个或几个排水口为取样口进行取样;也可以在淋洗完成后在设备中加入一定量的工艺用水或清洁溶媒,其用量必须小于最小批生产量,使其在系统内循环后取样。
2.3.2 擦拭取样 擦拭取样的优点是能对最难清洗部位直接取样,缺点是很多情况下需要拆卸设备,除此之外还要对取样工具、擦拭方式、人员、溶剂等进行规定,情况较复杂。
一般情况下仅仅采取冲洗取样不足以确定设备中的残留程度,产品接触面的擦拭取样是必要的。
2.4 清洁效果的检查
国内外法规中都未对可接受标准进行明确规定,企业可根据产品情况制定清洁验证的可接受标准:对于非无菌原料药一般只考虑化学残留,不考虑微生物残留。一般的检查方法有目测和化学检测两方面。目测要求无可见异物,误差较大,只用于初步判断,但可以检测到用取样和分析方法检测不到的集中在小面积上的严重污染。化学物质残留水平有:(1)一般标准(待清除产品在后续产品中出现应不超过10 ppm);(2)基于日治疗量的计算标准;(3)基于毒性数据的计算标准。一般前两种较为常用也可从中选择最为严格的标准,但对于原料药特别是原料药中间体,往往没有或者难以获得日治疗剂量数据,一般情况下采用10 ppm的固定值(也基于对毒性数据的评估)作为清洁验证的可接受标准[6]。具体计算如下:
残留限度=■
其中,MBS为另一品种的最小批量,S为共用设备的面积。
总之,验证方案编写前要有充分的准备工作,验证方案要求全面、真实、可操作性强。
3 验证的实施
验证的实施应严格按照批准的方案执行,应及时、准确地填写清洁记录,确保清洁过程完全按照清洁规程进行。进行清洁操作的人员应是经过培训的岗位操作人员,不应由方案设计人员或者其他技术人员替代。取样也应由经过专门培训并通过取样验证的人员进行。检验应按照预先开发并经过验证的检验方法进行。验证过程中出现的任何偏差均应记录在案,并由专门人员讨论并判断偏差的性质,确定是否对验证结果产生实质影响。验证结论应在审核了所有清洁记录、检验原始记录、检验报告、偏差记录后进行,其结果只有合格或者不合格两种,不可模棱两可。
4 清洁方法的监控和再验证
清洁验证报告一旦批准,清洁方法即可正式投入使用,清洁方法即进入了监控和再验证阶段,应当以实际生产运行的结果进一步考核清洁规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4.1 日常监控
在日常生产中对清洁方法进行监控的目的是进一步考察清洁规程的可靠性。日常监控一般要求不目测物可见残留和异物,必要时也要进行取样检测,此时的检测可开发某些快速且足够灵敏的专属性的检验方法。
4.2 再验证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需进行再验证:(1)清洁溶剂改变或者修改了清洁规程;(2)增加了更难清洁的品种;(3)设备有重大变更;(4)清洁规程规定的再验证周期。
当然,清洁验证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不同的法律法规对清洁验证的规定稍有不同,企业要熟悉各个法规中规定的方法,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安全监管司药品认证管理中心. 药品生产验证指南[Z].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172-186.
[2] 周庆凯,孙巍,曹凤兰,等. 关于药品GMP生产设备的清洁验证的探讨[J]. 海峡药学,2011,23(12):259.
[3] 李月波,沈菊平. 清洁验证中清洁剂的选择和实验室研究[J]. 上海医药,2004,25(4):86-87.
[4] 黎阳. 浅谈药品生产设备清洁验证[J]. 中国药事,2008,22(8):645.
[5]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认证管理中心. 药品GMP指南-原料药[Z].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232.
篇8
医药外包市场快速崛起
1998~2009年,全球生物医药产业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8.57%,不仅高于全球药品市场8.45%的增长率,更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3.81%的平均增长率,成为全球新的经济增长点。截至2009年,全球约有生物医药企~k4700家,产品销售额1170亿美元,占全球医药市场总销售额的15%。据市场战略分析机构Business Insights公司预测,在2009~2015年,治疗性蛋白、疫苗类药品和单克隆抗体类药品等三大类生物工程药物的年平均增长率将分别达到4.4%、8.1%和9.3%,全球生物医药产业市场规模将保持6.7%的年平均增长率。作为新兴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正在引领全球经济的快速增长。
生物医药研发外包(CRO)可以使国际制药企业实现最佳资源配置,专注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并且减少产品面市的时间和成本,因此,在生物医药产业链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从生物医药产业链来看,围绕药物靶标发现、药物筛选和验证、临床前开发和临床试验等周期长、风险较大的环节,产业分工日趋明显,更加专业化的合同研究组织(CRO)迅速崛起。一大批中小生物医药企业通过平台型技术和专业组织管理提供优质临床或生产服务,与学术研究机构、大型(生物)医药企业共同构成全球生物医药产业生态系统。2007年,生物医药公司的新药研发(R&D)费用合计约为600亿美元,其中25%(约150亿美元)采取外包服务形式。而在1998年这一市场仅仅42亿美元,10年来增长了320%。尤其在近几年增长率高达19%~20%,远高于R&D的增长速度。预计未来5年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2014年市场规模将达到330亿美元。可以说,制药工业正在快速减少传统的内部研发,增加外包比例。
驱动外包服务市场急速扩张有几个重要因素。
首先,大批“重磅炸弹”药品的专利保护到期,将会使制药企业的利润减少。仅2007年和2008年这两年就有总价值达350亿美元的专利药品到期,品牌药的利润将被仿制药吞噬。外包服务可为跨国生物制药公司节省30%~70%的研发经费,大大降低了研发成本,使制药企业的盈利能力增强。
其次,大型制药企业的研发线“苍白”,具有“重磅炸弹”潜力的新药候选者凤毛麟角,大型制药公司必须通过外包提高其研发效率。
生物技术公司的内部结构使其必须采取大量的研发外包,才有可能把主要资源集中在其核心技术领域。几乎所有大型国际制药公司在2007年宣布了裁员和增加CRO的比重,包括全球最大的制药企业辉瑞裁员10%,其他生物制药巨头强生、葛兰素史克、安进、诺华和施贵宝等也正在实施较大范围裁员和关闭生产设施计划。
抓住机遇,迎接中国时代
由于医药研发成本持续上升,新兴国家巨大的市场吸引等多种因素的作用,近年来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加快了将生物医药研究转移到印度、中国、巴西等发展中国家的速度,以求大幅度降低研发成本、缩短研发周期、开拓新兴国家药品市场。生物医药跨国公司直接将研发业务转移至海外研发中心或当地CR0公司,进入新兴市场国家。如美国礼来公司(EfiLilIy)近年来将其早期药物临床试验任务的20%~30%外包到中国市场;惠氏公司(Wyeth)则与印度的GVK公司合作,将4000多万美元的早期药物临床试验进行外包。同时,生物医药CRO企业积极向海外拓展研发外包业务,如美国Quintile、Covance、Kindle、MDS等已经先后在中国开办分支机构或合资CRO企业。
与全球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趋势类似,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在最近几年也得到了快速发展。2009年,我国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达到850亿元,同比增长24.6%。特别是生物医药研发外包服务作为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现代新兴产业,对吸纳人才、发展区域经济、提升产业机构具有促进和推动作用,得到了各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呈现加速发展态势。目前,我国医药研发外包企业已超过400家,超过印度成为亚洲医药研发外包首选之地。
我国在发展生物CRO产业上拥有诸多的有利条件。中国在劳动力和高端研发人才方面存在巨大优势,可以大大降低新药研发的资金投入。中国庞大的人口资源,也为开展临床试验提供了丰富的基础。中国人口众多,各种临床试验受试者众多,找到从未接受过任何治疗的病人比在欧美国家容易得多,这对许多临床研究很重要;在中国还可以接触到一些其他国家不容易接触到的特殊疾病群体,这为开发某一特定市场提供了机会。随着研发外包向亚太地区转移,中国凭借在成本和l临床试验资源上的优势,生物医药研发外包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在国际生物医药外包向亚太地区转移的大趋势下,通过形成与国际接轨的专业服务能力,做大做强生物医药研发和外包产业,应该是当前我国生物医药产业进入国际市场循环要走的第一步,也是实现我国药物从仿制到自主创新的必要条件。生物医药CR0的发展可以使我国更迅速地学会生物医药创新的规律,培养出一大批国际水平的GLP、GCP专业技术人员,为将来实现原创药物的研发奠定基础。另外,生物医药CR0还可以吸引国外生物医药研发项目落户中国,弥补我国本土制药工业自身研发能力的不足,为我国制药工业的结构调整提供重要支撑,有助于我国尽快进入制药工业价值链的上游。
激发活力,实现跳跃式发展
目前,我国已经具备承接生物医药研发外包服务的多重优势,发展潜力巨大。要充分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积极承接生物医药研发服务外包转移,迅速提升企业竞争力、扩大产业规模、占领市场,努力成为世界生物医药产业的重要研发基地,提高在生物医药产业领域的国际分工地位。
篇9
关键词:小学导学;教学实验;环节
导学案是在导学中的实际教学上让学生根据教师课堂设计进行的一个环节。要根据课文内容,充分展示学生主观能动性,教师在课堂中简洁生动。如,在教学《长城》一课时,我是这样设计导学案的:先让学生说说长城在哪里,你看到的和收集到的长城有哪些特点。这样从导学中学生自言讨论,初步了解了长城,先有长、高、坚的特点,也知道了长城现在是旅游胜地。正是这种导让学生对课文学习有一种求知的渴望,然后带着这些好奇心,走进课文学习,从学生自主学习中,很快了解课文中的长城。像长龙、高大、坚固、宽等找出相关词语。在这种导学案中设计出学生收集和讨论的内容,让学生自主学习有了学习兴趣。这样教师在教学中也教得非常轻松。
学是学生主体活动的具体体现,也是完成导学案设计中的自主实验最重要的部分。在新课改中,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已成为课改新的课堂教学设计的新形式。我们在教学中,要抓住课文重点、难点,设计好导学案作业,让学生从教师的设计中带着问题去读书。学生在分组学习讨论中弄清问题来源,了解课文重点和难点,这样的导也为教学营造出一种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其实导学案是教学中一堂课的重点指南。如,教师在设计中多钻研教材,设计有关课文中的导学案练习题,让教师在教学中少讲,让学生自主发现,这样不就使课堂更活跃了吗?
导学案是引导学生使用工具书,是培养学生独立能力的又一表现。课堂中设计导学案更有梯度,要指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前后联系。在学习中学生根据教师所设计的案题中,从讨论中发现学生的难点,教师教学也自然有的放矢。教师教学的环节中,要多巡视了解学生的难易度,进行引导学生学习,走出老一套灌输教育的旧课堂形式,使课改进一步得到落实。
讲这个环节,要以集体讨论为思考题,通过教师对学生自学结果检验后,可以针对自学中的难点,解决问题的线索,或把问题分解成几个部分,由学生自己找答案,逐个解决。教师对课文内容进行提纲挈领式的板书,以强化学生讨论的结果。
课堂教学则以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为主,并训练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如,语文八册七单元中我的发现“小栋和小东的话”,在阅读中细读,联系文中的上下文了解词语,从教学生引回忆,学生学习讨论学习方法,了解文中词意,从而了解文中的中心思想和作者在写作中的目的。通过学生的反复练读,就完成学生独立运用了,也对课文有了更深层的理解,教师在讲的环节中也会自然减少废言。
练是教学实践的最重要环节,也是巩固知识、训练技能的教学过程。导学案中,要注重有层次的安排好练习题。练习时,不仅要引导学生检验疑难问题是否解决,探讨是否达到了导学目标,还需要注意总结所学的学习方法,如,学习了古诗《红雪》,我从学生初读、品词、解句、会意、背诵几个练习环节中让学生对这首古诗完全自主掌握,收效良好。
辅也是我们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学生能力参差不齐,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心里,了解学生,有效地进行辅导。辅导分为个别辅导和集体辅导几种形式,对重点难点,教师要多举例、多提问,让学生带着问题从书中找出答案,这样才会使学生真的自主受益,这样的辅导也才能解决教学中的根本问题。
篇10
对于溃结的药物治疗,多年来一直都在不断探索中。
传统药物,包括水杨酸制剂及激素类药物。对于轻型的病人,可用水杨酸制剂,如柳氮磺胺嘧啶、畅美、艾迪莎等,病情即可得以控制;中重型溃结患者需用激素类药物。大多数病人通过这两类药物治疗均可控制病情,但少数顽固性溃结患者对上述药物治疗效果差或可产生耐药。
对于这部分患者,需采用免疫抑制剂,包括嘌呤类如硫唑嘌呤和6-巯基嘌呤。近年来,另一种免疫抑制剂环胞素A在国内外应用已非常普遍。它的优点是起效快、副作用较传统的免疫抑制剂小。在使用环胞素A 3个月后改为使用嘌呤类药物,如6-巯基嘌呤。但要注意的是,所有的免疫抑制剂,包括环胞素A,均有多种副作用,如肾毒性及骨髓抑制作用等。所以,在治疗的同时要监测肾功能与血常规。
肿瘤坏死因子抗体可用于治疗溃结,它是第一个正式获准用于治疗此病的生物药物。主要针对中重度溃结患者,可减轻和缓和症状,使黏膜愈合,并可减少常规治疗中激素的用量,是治疗中重度溃结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迄今为止,尚无其他同类药物能够使溃结患者黏膜愈合并减少激素的用量。
如仍不能控制病情,或复发,或出现穿孔等并发症,则仍需外科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