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研究生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7 22:06: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药学研究生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药学研究生论文

篇1

关键词 研究生学位论文 网络评审系统 研究生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A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Base on Dissertation Remote

Network Assessment in the University of TCM

WAN Zhiqiang[1], ZHANG Haomin[1], WEN Hongjuan[1], ZHANG Lili[1], SHAO Shuai[2], WANG Hongfeng[1]

([1]Graduate School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Changchun 130117;

[2]Medicine School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Changchun 130117)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expanding of the proportion of graduated students in TCM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quality of the dissertations has been significantly changed, and scope of the study has been expanded. Take X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he scope of the study does not be limited to a particular area, widely involved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al herbs, clinical medicine, nursing, literature, chemistry, management and some other related professional. X University invited many professors of other TCM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complete the dissertation review in 2014, during this period, there were many problems, such as long review cycle, high management costs, and inefficiency and so on. In order to solve those problems, we need to design an easy to use and high security system to meet the need of the dissertation review.

Key words dissertation; network assessment system; graduate education

X大学2014年度共有368人申请博硕学位,学位论文评阅工作量相对较大。由于中医药专业在X省高校、科研院所分布不均匀的局限性,X大学论文送审以省外院校及科研院所为主。

1 中医药院校学位论文评审的特点

从全国范围看,设有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博士学位授权点、硕士学位授权点的高校较少,且中医药大学以外的其他院校、科研单位的中医学、中药学专业发展与中医药院校有着明显的差别。因此,论文评审很难在省内找到一定数量的评阅专家。论文评审需要送到省外高校,近五年来,X大学论文送审院校主要为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辽宁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贵阳中医学院、哈尔滨商业大学等高校。

中医药院校的专业领域较为独特,随着近年来交流的不断增进,中医药相关学科专家数量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总量是小的。地理位置相近的各院校之间的指导教师大多互相熟识。论文评阅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人情分,不太好意思提出尖锐的看法,也很少会给论文不通过。因此,作为研究生学位部门管理人员,亟需寻求一个更为合理的、有效的论文评价方法。

2 传统论文评阅的弊端

2.1 评审过程繁琐

传统学位论文评阅的方法主要是,X大学随机抽取部分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将抽到的论文隐去作者和导师信息,编号,记录好编号对应的作者,将论文送至复印社打印。提前与送审院校研究生处联系,将打印好的论文邮寄至送审院校研究生处,送审院校研究生处领取论文,按论文方向将论文分发至各院系,各院系研究生秘书将论文发放至相关专业专家评阅,专家评阅论文后返给各研究生秘书,研究生秘书返回所在学校研究生处学位办,学位办将评审完毕的论文评阅意见书邮寄回X大学研究生处。整个工作十分庞大而复杂。很多学校大多只接收5~7所院校论文,邮寄的论文如涉及专业过多,或涉及专业在不同校区、不同医院过多,很多学校不愿意接收论文。特别是,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论文评阅意见书返回延误。加上往返快递时间,一般最快需要一个半月的时间。②

2.2 论文评审费用高

送审论文需要印刷,1本硕士论文印刷价格大约在50元左右,1本博士论文印刷价格大约为100元左右,邮寄费用大概在每本10元左右,管理费在每本50元左右。这些费用占论文评审费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花费巨大。③

2.3 论文评审时间集中,工作压力大

从全国中医药院校看,学生多在3月份提交论文,很多导师在提交论文前,会临时提出一些修改意见,尽管学校有论文提交截止时间,但碍于导师情面,很多学生要在3月底才能提交论文。由于每个学校都需要将研究生的论文送到外校审阅,且各个学校发放论文评阅意见书的时间都为四五月,这一期间,全国的研究生处工作都比较繁忙。很多学校不愿意接收大量的论文。特别是很多学校同时接收10余所、甚至更多院校的论文,这无疑加大了高校研究生处学位办的工作压力。因此,学校在选取发放盲审论文比例时,不太放心选取过多学生的论文,怕给自己、给他人造成工作负担。由此可看出,这种工作方法,容易产生不良情绪,束缚了学校发放论文的热情。

3 采用网络评审的优势

3.1 网络评审简介

现代计算机快速发展为网络评审体系提供了技术保障。网络评审可不受时间、地域限制,利用互联网将更多的相关领域专家纳入论文评审专家行列,且学生的论文可以快速呈现到专家面前,同时,利用WEB程序开发技术,④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论文评阅方法。最大限度地对论文保密、对评阅专家信息保密,较传统评审方法更安全、更有效、更快捷。

3.2 网络评审节省资源,降低费用

传统评审方法,需要将送审的论文印刷,邮寄至送审单位(多为外省份)。通过快递公司邮寄论文,通过快递公司取论文,造成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而采用网络审阅,环保、快速、省心,优势明显。

3.3 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基础材料收集好,只需给评阅专家网址(或二维码)、账户、密码,专家即可在网络端审阅论文,不受办公环境制约,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⑤

3.4 提前知道评审结果,便于安排答辩

专家审阅论文过程中,可随时提出评审意见,待论文评阅完成后提交论文评阅结果,学生收到评阅反馈意见后可及时修改论文,管理单位可随时了解评阅情况,以尽快通知各学科、各学院,各学院可根据反馈结果合理安排答辩时间。

3.5 建立评审专家库

网络评审经过几年发展,管理单位可对评审专家建立评审专家库。今后,管理部门可直接与专家交流、沟通,不再走传统的研究生处、各学院研究生秘书、专家这一繁琐的工作流程,直接同专家面对面建立关系,评阅论文。专家库的建立不受地域限制,可以选取更多院校、更合适的专家评审论文。

3.6 利于数据分析,指导管理者调整政策

网络评阅论文,数据更容易分析,管理者可清晰、直观掌握各年度论文评阅情况,有利于论文评阅工作的总结,及时调整下一年度的论文评阅工作方法和思路。

4 网络评审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1 年龄大的专家不习惯

年龄大的专家接触网络相对偏少,对网络评审工作还不适应。这要求我们开发更为清晰、便捷的网络论文评审系统。目前的解决方案是,如不习惯网络评阅,可在线打印学生论文及论文评阅意见书。

4.2 电子版论文暂不能实现快速标注服务

纸质版论文遇到问题可以随时标注,网络评阅论文暂时无法随意标记。目前可采取在线打印的方案解决,未来尽快实现一种简单、方便、快捷的网络标注服务。

4.3 网络评阅论文对软硬件有一定要求

网络评阅论文对专家使用的电脑系统、浏览器有一定的要求,目前兼容性还不够完善。论文评阅使用说明书的编写上,尽可能地把所有能考虑到的问题汇总编入。

4.4 培养用户习惯

目前国内采用网络评阅论文的学校还非常少,特别是中医药院校,尚处于未开发阶段。X大学尚未接到网络送审的中医药院校研究生论文。由此可见,中医药院校的评审专家,还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网络评审。

4.5 电子支付

专家评阅论文后,填写论文评阅专家费用领取单,由X大学研究生处学位办审核无误后直接支付。目前正与技术人员协作开发,争取未来可通过支付宝应用来支付评审费。

4.6 网上签名和盖章

网上签名已无技术障碍,电子盖章相对困难。目前的想法是,在线打印后,盖章,传真回X大学研究生处。

远程网络论文评审工作才刚刚起步,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未来,论文评审工作将会变得越来越快捷、安全、有效。

通讯作者:王洪峰

基金项目: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编号:20140204070YY)

注释

① 张德勤,龚道华,杨勇.对研究生学位论文实行网上评阅的探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3):34-37.

② 封旭红.学位论文盲审区域合作的实践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9):22-25.

③ 吕向前.研究生学位上评审系统设计与应用研究[J].科技资讯,2013(6):27.

篇2

一、学位论文书写格式

学位论文一般顺次包括以下几部分:封面、原创性声明及使用授权书、中文摘要、英文摘要、目录、正文、附录、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1.封面:一律使用我校统一的学位论文格式。其中论文题目应简练,一般不超过20个字。

2. 中文摘要:置于论文的第一页,它是学位论文的缩影,文字力求精炼、准确,主要说明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方法、成果和结论,尤其要突出说明本文的新见解和创造性成果。博士论文字数在3000字左右,硕士论文字数在1000字左右。为便于文献检索,要注明3-5个具有代表意义和提纲挈领的“关键词”,排在其论文摘要的左下方。

    3.英文摘要:内容应与中文摘要基本相对应,要符合英语语法,语句通顺,文字流畅。

4.目录:目录是论文的提纲,也是论文各组成部分的标题,标明与正文对应的页码。

5.正文:正文是学位论文的主体、核心部分。一般包括文献综述、理论分析、论点、论证、结论和建议等部分。正文要求论点正确,论据充实,结构严谨,条理分明,数据可靠,文字精炼,图表清晰整齐。结论是整篇论文的总结,应该鲜明、精炼、完整、准确。博士论文一般不少于12万字,硕士论文一般不少于2.5万字。作者引用的文献、资料及他人的观点必须注明出处,以避免论文抄袭现象发生。使用文内注释(在每一章后加注)。

    6.附录:附录是正文主体的补充,对不便编入正文的材料可列入附录。包括放在正文内过于冗长的公式推导、复杂的数据图表、论文使用的符号意义、单位缩写、程序全文及有关说明等。视本人情况也可无此项。

7.参考文献:按学位论文引用文献的顺序列于文末。文献是期刊的书写格式为:序号、作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年份、卷号(或期号)、页码;文献是图书的书写格式为:序号、作者、书名、出版单位、出版日期、版次、页码。

8.后记:主要是作者的致谢词及其他需要说明的事情。

9. 原创性声明及使用授权书:论文最后一页,格式见学校统一要求,需研究生和指导教师本人签字。

 

二、学位论文的印制规格

1.摘要:摘要两字以三号黑体居中打印,字间空一格。摘要两字下空一行打印摘要内容,摘要内容用小四号宋体。摘要内容后下空一行打印“关键词”三字,用小四号黑体,其后关键词用小四号宋体,每个关键词之间用逗号分开,最后一个关键词后不点标点符号。英文摘要,“ABSTRACT”用三号Times New Roman体加粗居中打印,下空一行打印摘要内容,小四号Times New Roman体。摘要内容后下空一行打印“Key Words”,小四号Times New Roman体加粗,其后关键词用小四号Times New Roman体,每个关键词之间用逗号分开,最后一个关键词后不点标点符号。

2.目录:目录两字以三号黑体居中打印,字间空一格。下空二行为一、二、三级(或章、节、小节)标题及其开始页码,章用四号宋体,节及小节用小四号宋体。

3.标题:文中每章标题以小三号黑体居中打印;“章”下空两行为“节”,以四号黑体左起打印;“节”下空一行为“小节”,以小四号黑体左起打印。

4.正文:采用小四号宋体打印。

5.图表:图序及图名置于图的下方,图号按章顺序编号,如图3-2为第三章第二图;表序及表名置于表的上方,表号按章顺序编号,如表2-1为第二章第一表。图名及表名采用五号黑体。

6.公式:公式书写应在文中另起一行居中。公式后应注明序号,该序号按章顺序编排,用小括号括起放在右边行末,其间不加虚线。

7.参考文献:中文在前,小四号楷体,外文在后,小四号Times New Roman体,按论文中参考文献引用先后顺序编号,每条项目应齐全。

8.后记:小四号楷体。

9.篇眉和页码:从第一章开始书写篇眉,篇眉为上粗下细文武线。页码从第一章开始按阿拉伯数字连续编排,置于页面底端中间。第一章之前的页码按罗马数字单独编排。

10. 印刷要求:

(1)纸型与页边距:硕士学位论文使用国际标准16开纸型(184mm×260mm)打印,行间距20磅。页面分图文区与白边区两部分,所有的文字、图形、其他符号只能出现在图文区内。白边区的尺寸(页边距)为:天头(上)20mm,地脚(下)15mm,订口(左)20mm,翻口(右)20mm。

篇3

关键词: 大学生网瘾 需要层级理论 马斯洛

一、“网瘾”的界定

“网瘾”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格登博格于1990年提出的。随后,匹兹堡大学的金伯利・扬(KimberlyYoung)博士发展完善了他的这一概念。通行的对“网瘾”的定义是:“由于重复使用网络导致的一种慢性或周期性的着迷状态,并带来难以抗拒的再度使用网络欲望的现象,其对于上网所带来的一直有心理上与生理上的依赖。”

美国匹兹堡大学金伯利・扬则采用实证的方法对网络成瘾进行了定量研究。金伯利・扬提出,要诊断一个人是否形成网瘾,通常是根据其在过去一年内有无下列十种症状中的四种以上:一是上网时间全神贯注,下网以后还念念不忘网事;二是总嫌上网时间太少而不满足;三是无法控制用网;四是一旦减少时间上网就会明显焦躁不安;五是一上网就能消除种种不愉快,精神亢奋;六是为了上网而荒废学业和事业;七是因上网失去重要的人际交往、工作等;八是不惜支付巨额上网费用;九是对亲友掩盖自己频频上网的行为;十是下网后有孤独失落感。大学生网瘾综合征包括网络游戏成瘾、网上聊天成瘾、不良信息成瘾及网络强迫行为成瘾等。

国内外的一些调查发现,大学生群体是网瘾的高发人群,大学生网瘾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大学生网瘾群体因感觉、心理等与其他网瘾群体的不同,造成他们心理上的种种差距感,从而导致他们在行动上的与众不同,逐渐游离于学生正式组织之外,形成一个特殊的群体。因此,对大学生网瘾特殊群体的治疗必须从查找其特殊原因出发,进行特殊的“脱瘾”,最终使网瘾特殊群体不再“特殊”,从而进行正常的学习与生活。

二、当代大学生“网瘾“的现状

在当代社会,大学生面对的是一个更加复杂和多元的社会,接受的信息越来越多,范围和媒介更加广泛。尤其是现代社会网络和计算机的大规模应用,更为在校的大学生提供了更快捷便利的获取信息的渠道。但是在享受着网络带来的巨大好处的同时,在校的大学生却有许多沉浸在网络中不能自拔,进而发生网络成瘾的现象,成为高校教育的一大隐患。

综合相关的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现状呈现“两多”、“三高”、“四明显”的特征:学生网瘾的总人数多;存在较明显网瘾倾向的学生人数多。男生网瘾比例远高于女生;低年龄学生网瘾比例较高;低年级学生网瘾比例最高。网瘾群体的网络活动明显更倾向于娱乐性;网瘾网民明显更倾向于玩网络游戏;网瘾的形成过程是一个上网活动娱乐性明显增强的过程;网瘾群体上网从事的活动明显相对单一,而非网瘾网民从事的活动则较为丰富。

三、大学生网瘾的“需求层级理论”分析

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为七层,第一层为生理需要;第二层是安全的需要;第三层是爱与归属的需要;第四层是尊严的需要;第五层是求知和理解的需要;第六层是审美的需要;第七层是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相信人类的需要是呈层级分布的。他认为一至四级的需要属于缺失需要(deficiency need),五至七级的需要属于成长需要(growth need)。网络对人的需要的满足无非就是在这些“缺失性需要”和“成长性需要”之中,不可能超越其外。所以,可以认为人在网络上所达到满足的需要都是看似合乎人的正常需要的。

1.大学生处于青春中后期,生理发育已成熟,而网络的开放性与匿名性可以为在网上吸引异性的注意力、获取异性的好感、直接对异性表达爱意提供极大的便利,满足其一定的“生理需要”。而一旦发展成网恋,往往就会沉溺其中无法自拔。

2.由于网上身份的隐秘性强,人们在从事网上活动的时候安全需要也同样获得高度满足,甚至于较现实世界的复杂来说更容易找到自己的群体,获得集体的“归属感”。对于一些性格内向、不善现实交际的同学而言,在虚拟世界里,他们可以重新塑造一个形象,一个隐藏自身缺点、增加更多优点、能够吸引他人的形象,抛开现实生活中他们对社会交际的焦虑。

3.网络的虚拟世界里,一个在现实世界的无名小辈可能因为文采或口才卓越而在网上得到更多的尊重,一个现实世界的文弱书生大可能由于在网络游戏中英勇善战而获得虚拟世界的认可和崇拜,一个网游中的高手可能会得到现实世界无法得到的“万人敬仰”,从而虚幻地满足其内心获得“尊严的需要”。

4.计算机和网络世界具有较大的操作性和互动性,硬件、软件和网络世界的某些内容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调整、设置和管理,有一定的挑战性,故而可以激发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满足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吸引他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于计算机性能的优化升级。网络的功能齐全、信息丰富、雅俗共赏、自由开放等特性正好可以满足大学生的“求知需要”。

5.在现实世界里,大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还面临着诸多限制,可是在网络虚拟世界,可以得到一种虚拟的价值认可和成就感。这对于大学生来说,在现实社会并不容易获得,但互联网上无穷无尽的游戏资源及其提供的机会,可以使大学生虚拟的“自我价值的实现”更加容易,而且可以通过制作个人主页、担任版主、建立网站等形式强化和扩大自我认同。

四、解决大学生网瘾问题的几点建议

1.堵、疏结合,拒绝“网瘾”。

大学生上网是他们的时间、精力和心理的一个宣泄方式。如果仅采取“堵”的方法,把上网的这个宣泄方式堵住,就有可能导致他们时间、精力和心理的囤积,其效果反而适得其反,因此在采取“堵”的同时,还要兼顾“疏”的方法,“堵”和“疏”两种措施应该有机地结合起来,密切配合,共同应对大学生的“网瘾”问题。而且在一定意义上,“疏”的措施比“堵”的措施更为有效,因为大学生的时间、精力和心理不可能不宣泄,采取“堵”的措施不能根本解决问题;相反,如果“疏”的措施应用得当,或许不用“堵”的措施就可以很好地解决问题。所以,相比较而言,高校应该重点采取“疏”的措施,在实际应用中应该采取更多的“疏”的方式,而不是采用“堵”的方法。

2.图书馆在防治青少年网瘾问题具有独特优势。

网瘾的根源在网络,戒除网瘾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图书馆面向社会、服务社会,其最主要的一项职能就是社会教育。作为一个公益性的社会教育机构,图书馆在防治青少年网瘾问题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比如提升图书馆服务质量,充分发挥图书馆的教育职能,配合学校开展素质教育,这些都能够成为网络的“替代品”。同时,充分发挥图书馆的引导作用,防治青少年网瘾,引导青少年端正上网动机,增强青少年自我保护意识;开展青少年网上心理咨询、辅导;建立特色数字资源库,充分利用共享工程的相关资源;加强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管理,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从而有效地避免他们沉溺于网络游戏。

3.体育运动戒除青少年网瘾的作用。

科学的体育运动能促进青少年网瘾症患者心理健康地发展,健康是所有人都关心、渴望和追求的。科学的体育运动能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为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一方面,体育运动推动青少年网瘾症患者自我意识的发展,培养青少年网瘾症患者的人际交往能力。另一方面,体育运动能调节青少年网瘾症患者的情绪状态,而且体育运动能培养网瘾症患者坚强的意志品质、增强自尊和自信。青少年在参加锻炼时,总是伴有强烈的情绪体验和明显的意志努力,这对心理的健康乃至整个机体的健康都至关重要。

实践证明,网络成瘾问题是当前网络普及背景下所产生的一类新的社会问题。高校应对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疏堵结合,以社会、家庭、学校建设为依托,重视图书馆、体育运动对学生网瘾的矫正作用,是大学生戒除网瘾的有效途径之一。网络本身不是“天使”也不是“魔鬼”,赞颂和诅咒都无济于事,因为它必定是影响我们现实和未来的重要力量。我们应该引导帮助大学生适应大学生活,确立人生目标,转移网瘾同学的兴趣。加强对学生的正面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懂得大学时代应学什么,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从根本上治愈人格障碍引起的网络成瘾,帮助大学生实现由“网瘾”到“网创”的转变。

参考文献:

[1]陈迎明,喻跃龙.大学生网络成瘾现状及成因探究[J].现代大学教育,2007,(2).

[2]杨雄.网络对我国青年的影响评价[J].青年研究,2000,(4).

[3]陈迎明,喻跃龙.大学生网络成瘾现状及成因探究.现代大学教育,2007,(2).

[4]杨雄.网络对我国青年的影响评价[J].青年研究,2000,(4).

篇4

 

毕业实习是药学专业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专业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学会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实习期间,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热爱劳动,爱护公物;刻苦钻研业务、理论联系实际,努力掌握实际工作本领;业余时间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各项文体活动,不断增强体质,使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达到专业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培养目标和要求,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从事药学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一、明确指导思想,加强组织管理

 

为了圆满完成毕业实习以及论文工作,我校成立了教务处宏观管理,院系具体落实的实习管理机构,教学管理部门负责实习工作的安排、落实。学生管理部门负责实习生的思想动态以及考勤,并要求实践教学基地由专人负责实习工作。

 

二、不断完善教学大纲,紧跟时展

 

教学改革是教学永恒的话题,为了保证专业的领先性,根据专业发展要求,结合行业特点,不断完善修订了教学大纲,大纲中明确要求加大实践教学环节学时比例,学分占到了总学分的10.2%,并贯穿整个教学全过程,其中药用植物与生药学实地教学安排在第四学期,实习及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共17周,其中毕业实习12周,最后5周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实习主要在医院药剂科、药厂、药检所、药学院各研究所及校内外科研单位进行。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意向选择一个实习单位,在此基础上,药学院再结合各实习单位的具体情况进行分配。

 

三、不断加强实习过程管理,严格实习考核

 

针对实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就业、实习与考研三者之间的冲突问题,学院本着对学生负责、对实习单位负责的态度,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三者之间的关系,在实习生管理过程中严格要求实习生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特别是遵守实践教学基地的各项劳动纪律和规章制度,加强对实习生的管理工作。

 

实习期间由实习单位指定带教老师,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负责实习内容(包括课题)的拟定及业务指导。带教老师对学生要严格要求,细心指导。随时检查工作及进度,及时提出建议或意见。学校组织专业教师定期了解实习情况,必要时协助带教老师对学生的实习做业务指导。学生实习中应按要求书写实习工作日志,详细记录实习内容、操作方法、经验体会,并作为实习考核的内容之一。

 

考核包括政治思想和劳动纪律考核、业务考核两个方面。带教老师根据学生在实习期间的政治思想、劳动表现、学习态度、专业知识掌握情况和操作技能等,结合生产实践,按“优、良、中、差”给予评定。

 

四、重视毕业论文(设计)环节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是本科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行综合训练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我校本着“严格选题方向,强化训练指导,加强过程监控,规范论文答辩,认真分析总结”的原则,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和强有力的措施,加大投入力度,制定了新乡医学院药学专业毕业论文管理办法。毕业实习专题题目确定后,统一填写“开题报告”,正式拉开了毕业论文实习工作的帷幕,为了督促和检查学生的实习和论文的撰写情况及教师的指导情况,我院经常与实习单位以及实习单位的指导教师取得联系,了解学生的课题进度和老师的指导意见,并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安排下一步的工作。针对论文的规范性问题,按照研究生论文要求,安排有经验的老师用多媒体逐项对学生进行讲解。为确保毕业论文工作的顺利进行,另外,还明确要求加强毕业论文领导小组对论文指导全过程的监控,以确保每一位教师严肃认真地进行指导。针对论文指导教师,在我院制定的“新乡医学院药学院关于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规定”中,对指导教师的资格、职责以及论文答辩要求和评分标准都做出了具体明确的规定,为毕业论文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五、认真组织答辩,及时总结归档

 

成立专家答辩小组,即药物化学组、药物分析组、药剂组、药理组和中药组,邀请省内外的知名学者担任答辩主席。参加答辩的学生首先多媒体汇报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方法及结论等,然后由答辩小组进行提问,最后答辩小组按照评分标准评定成绩。

 

六、思考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校药学专业的实习及毕业论文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主要表现在:(1)毕业论文管理有关规定得到落实,同时,在工作中得到进一步完善。(2)论文答辩组织严谨,答辩过程规范。(3)论文写作比较规范,并不断趋于完善。(4)论文成绩的评定比较客观、合理。

 

但也存在不少的问题,主要表现在:(1)有的学生论文在格式上还不能完全按要求撰写。(2)少数学生论文参考文献偏少。

 

总之,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以后我们将进一步完善毕业论文的制度和措施,切实提高工作质量,努力把实习工作以及毕业论文工作做得更好。

篇5

1.一项关于中国日语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基础调查

2.关于日语专业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几点思考

3.中医研究生日语教学的方法思考 

4.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日语试卷作文试题测试效度分析

5.研究生日语考试的设计理念与试题命制

6.硕士研究生日语听力课教学初探

7.在蒙医研究生日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8.硕士研究生二外日语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学改革实践研究——以中国矿业大学为例

9.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日语试卷命题思路刍议

10.全国日语专业研究生培养工作的现状与思考

11.影响研究生日语考试知识运用部分难度因素分析

12.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日语试卷阅读理解设问分析

13.博士研究生第二外语日语教学现状分析与改革探索——以南华大学博士研究生日语教学为例

14.全国高校日语专业研究生培养工作学术研讨会纪要

15.研究生日语教学的探索与改革

16.试论药学专业研究生初级日语教学的重点

17.关于21世纪大学日语硕士研究生培养之我见

18.硕士研究生入学日语模拟考试系统设计

19.对比语言学在研究生二外日语教学中的应用

20.提升基础日语口语能力的实践探索   

21.讨论式教学法在非专业日语研究生教学中的应用

22.大学建工专业日语教学探讨    

23.浅谈大学日语四、六级考试改革对日语教学的启示    

24.研究生日语考试阅读理解部分的内容效度分析

25.硕士研究生日语听力课教学初探

26.我国日语语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7.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日语试卷发展探微

28.大学日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9.试论英语专业研究生二外日语教学

30.研究生二外日语教学现状调查分析

31.论武警院校研究生日语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32.利用原版影视资源促进研究生二外日语教学

33.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日语学科硕士研究生招生信息

34.从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日语试题分析看大学日语教学

35.不会日语照样上日本的一流名校——早稻田大学北九州研究生院详解

36.谈研究生日语教学改革

37.试论药学专业研究生初级日语教学的重点

38.200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日语试卷阅读理解试题解析

39.大学日语教学改革分析   

40.199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日语部分试题分析

41.听说教学法在医学日语教学中的应用    

42.研究生日语教学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43.应用型本科日语专业特色建设研究与实践   

44.2001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日语试卷的改进思路

45.医学院校研究生日语教学初探

46.提高硕士研究生外语(日语)口语交际能力初探

47.199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日语部分试题分析

48.独立院校二外日语教学问题的思考    

49.新世纪高校商务日语专业建设研究     

50.不可忽视的语言与文化关系——研究生日语教学观初探  

51.应用型日语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52.日语本科毕业生就业统计中引发的对课程设置的思考   

53.当代商务日语教学创新的分析  

54.基础日语教学资源库建设初探  

55.关于新型日语专业教学大纲及课程设置的研究   

56.浅谈高校二外日语教学   

57.新形势下大学日语教学改革的研究   

58.高职院校日语选修课的教学探索与实践    

59.关于中国日语教材中复合动词使用情况的考察与研究    

60.英语专业二外日语教学方法探究   

61.高素质应用型日语人材培养的日语专业教学要求和教材建设研究   

62.如何从日语汉字的读音特点看日语的语言文化   

63.独立学院的二外日语教学现状分析与改革措施  

64.关于高职院校搞好日语专业建设的思考    

65.理工类院校专业化、复合型日语人才培养的思考  

66.论古汉语水平对日语词义推测的作用   

67.高校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68.关于中国日语教材中复合动词使用情况的考察与研究  

69.对应用型旅游日语人才培养的课程构建的思考   

70.对蒙古族大学生的日语教学策略   

71.二外日语教学现状及对策探究    

72.高职高专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73.论网络资源在高职日语教学中的运用   

74.论高校日语教师继续教育的必要性及对策  

75.论高校二外日语教学方法的改革   

76.高校日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77.二外日语学习动机类型与学习时间的研究

78.导致英语专业第二外语日语课程成为鸡肋的原因     

79.高校二外日语教学改革初探    

80.探讨面向服务外包行业的高职商务日语专业建设   

81.二外日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82.商务日语专业建设态势分析   

83.安徽省高职院校日语专业人才培养困境探析 

84.关于中国人日语学习者条件句表达范畴使用状况的调查  

85.新形势下的英语专业二外日语教学改革     

86.面向全球通用商科人才培养的日语二外课程体系构建   

87.浅谈新兴手段在日语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88.浅谈日语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89.商务日语教材建设探讨   

90.谈汉语中的日语借词    

91.二外日语实用快乐教学法的探索   

92.日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重要性研究    

93.商务日语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浅析  

94.后金融危机时代日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困境及对策    

95.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二外日语课程学习现状的实证研究   

96.从京津冀地区日语人才的需求谈高校日语教学改革   

97.高校二外日语课堂的有效教学构建研究    

98.浅谈高职教育理念在高职日语教学中的运用   

99.英语专业二外日语课堂教学中英语功能探讨    

100.大学日语教学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01.日语翻译硕士(MTI)模式的探讨   

102.国际交流基金与日语国际推广  

103.语言习得迁移理论下的大学英语专业二外日语教学探索   

104.独立学院商务日语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105.国内日语测试研究综述  

106.对高职日语专业实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107.经济危机形式下谈高职日语教育模式改革    

108.日语学习者对日本企业文化理解能力的培养  

109.从中日汉字对比谈日语学习   

110.浅析英语专业学生二外日语学习动机及提升策略     

111.从就业网站中看社会对日语人才的需求    

112.跨文化交际与影视日语教学之探究   

113.日语教学模式从敬体向简敬体转变的研究  

114.黑龙江省高校学生日语学习动机的调查与分析    

篇6

关键词:中医 拔尖创新人才 培养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9.044

中医教育是中医事业发展的基础,中医事业能否振兴与可持续发展,关键取决于中医人才素质的提高,研究中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状况对当前教育改革和中医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拔尖创新人才的提出

2005年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引发了国内高校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深度思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解决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问题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内容。为推进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教育部实施了“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实验计划”,并对基础学科的拔尖创新人才的定义是成长为未来的基础学科领域的领军人物,并能够逐步地跻身于国际一流科学家的队伍。根据朱旭红[1]等人的研究,提出中医拔尖创新人才的定义为:在中医领域,有强烈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有创新精神和能力,为国家发展或中医事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在国内特别是在世界范围内领先的带头人和杰出人才。

2 中医拔尖创新人才现况

2.1 国医大师和名老中医

在中医界,“名老中医”是将中医药学基本理论、前人经验与当今实践相结合,解决临床疑难问题的典范,代表着当前中医学术和临床发展的最高水平,是当代中医药学术发展的杰出代表。目前全国首批名老中医数量约500人,按地域分布东中西部地区比例约为3.4:1.6:1。2009年由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组织了首届“国医大师”的评选,全国共有30位名老中医入选,入选者均从医55年以上,年龄均已愈古稀,最小的年龄也76岁。

2.2 医学杰出人才

根据2005年中国高校杰出人才培养调查报告[2],将人才队伍主体按党政人才、企业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创新人才分类,其中党政类以中央委员、中央候补委员为指标,企业管理类以中国富豪榜和深沪上市公司董事长、总裁或经理为指标,专业技术类以两院院士、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学科带头人,以及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的情况为指标,创新类以获高校“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大学生英语演讲竞赛为指标。其报告显示自1952年的50年期间,中医院校毕业生占杰出人才的0.3%,其中创新人才0.9%,企业管理人才0.32%,专业技术人才0.3%,党政人才为0。中医人才在各类杰出人才中可谓凤毛麟角。

2.3 高等教育

随着中医现代教育体系的形成,中医高学历人才队伍初具规模,截止2011年,全国有273个开设有中医药专业的院校和机构,其中高等中医院校有46所,具有培养博士生资格的院校15所,硕士生资格的院校24所,每年培养输送中医人才近12万人,其中硕士以上人员9千多人[3]。

3 中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现况

3.1 培养模式的探索

中医教育模式主要有家传或师承教育、现代院校教育、西学中班等。

在家传和师承教育为主导的中医人才培养时期,中医人才的成长主要依靠师傅的学术传授水平和弟子个人的努力,培养出优秀杰出人才极其有限。现代教育体系的发展在解决中医高学历人才培养量的问题上同时也凸显了中医人才质的问题,从而引发了一系列旨在探索培养中医拔尖创新人才的教育探索。如:国家教育部在十一五期间开展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计划。2011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高端论坛,就中医院校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及中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议题进行了总结交流。“十二五”又开展了卓越中医师培养计划,旨在进一步推进中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和改革。

在继续教育方面,有西学中模式、以继承为创新的研修模式等。如:2008年11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启动“中医传承培养工作试点项目”——中医高级临床医师培训班“中医大师班”。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经验传承的名医工作室项目等等。

3.2 主要问题

3.2.1 大师级中医人才匮乏,优秀后备人才不足

如前所述,国医大师、名老中医等大师级人物大多年逾古稀,亟需发展后备人才。由于中医学科的特殊性,培养一名真正的优秀中医后备人才至少需要10-20年的周期[4]。而现代中医教育体系无法输送优秀的中医后备人才,中医后继乏人的现状令人堪忧。

3.2.2 中医院校教育急需改革,培养的学生缺乏创新能力

如前述中医杰出人才现况可以看出,近50年来,从中医院校培养的杰出人才仅占0.31%。当前院校教育大多模仿西医学教育的“三段式”培养模式,这种模式制约了中医教育内容与教育形式的统一,造成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脱节。在高层次中医人才培养上,中医教育在培养目标、教育模式、专业课程设置、导师队伍建设等许多方面都单一僵化,研究生论文既不能很好地体现导师的学术思想,也无法体现学生个人独到的学术思想和才华,缺乏学术个性,丧失创新能力。

3.2.3 中医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缺乏对优秀学生的吸引力

自西学东渐以来,中医事业受到西方医学的冲击,发展相对滞后。一是政府财政投入远少于西医院;二是从事中医收入也相对较低,中医诊断价值没有体现;三是在医疗纠纷处理中,中医的望闻问切和诊断不能作为法律依据,依赖现代仪器检查越来越强,削弱了中医思维能力;四是中医行业内部也存在对中医缺乏信心的现象。种种原因影响了青年人从事中医的动力,根据有关调查显示,28%的高年级中医学专业的学生表示不将中医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

3.2.4 中医继续教育政策体系不完善,不利于中医人才的成长

继续教育是人才成长的重要环节,是学历教育基础上的提高与升华,现行的中医执业资格认定、职称晋升条件、继续教育学分的使用价值未能完全符合中医发展的需求,既不利于人才的成长,也不利于中医药为主的医疗保健服务的发展与质量。

4 思考与对策

任何事业的兴衰都取决于人才,惟有立足人才培养,才能致力事业发展。高层次中医人才的匮乏是当前中医事业发展的瓶颈,针对目前中医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4.1 加大中医院校教育改革力度

当前中医院校教育模式的弊端已毋庸置疑,中医人才的培养除了在培养模式上要不断改革,在专业布局上也要扩大中医专业在一流学校的设置面。让一些优秀青年有机会接触中医专业,为中医事业吸引更多高素质的学生。因此,建议一些有条件的综合性院校积极开设中医专业。

4.2 加大对中医院发展的支持力度

中医院是中医事业发展的主要阵地,也是培养优秀中医人才的重要基地,政府在扶持医院发展时,要考虑中医院与西医院各自不同的特点,在政策上保证经费投入一致,医保和新农合定点医院的相关政策一致,同时增设中医诊断收费项目,以体现中医思维的价值。

4.3 做好中医继承,不断完善中医继续教育模式

中医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名老中医是中医优秀人才的代表,应积极做好中医继承工作,在“十五”“十一五”之后,将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研究列为持续科技攻关项目,每五年确定一个阶段目标,逐步提高,逐步扩大范围。

参考文献:

[1]朱旭红,刘建民.中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目标体系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6(3):339-341.

[2]中国高校杰出人才培养状况调查报告[DB/OL].http://,2013-5-1.

[3]2011年全国中医药统计摘编[DB/OL].http://,2013-5-1.

[4]郝东明.创新与中医教育[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2005,(2):41-42.

[5]翟双庆,石琳等.中医人才培养的历史、现状与展望[J].中医教育,2007,26(5):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