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过敏范文

时间:2023-04-03 10:36: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药物过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药物过敏

篇1

【关键词】药物过敏反应危害防治

【Abstract】Allergyisacommonadversereaction,theincidenceishighandcausedgreatharm.Inordertoreducetheoccurrenceofallergicreactions,beforetreatmentshouldbeaskedindetailaboutthehistoryofmedicationincaseofallergicreaction,shouldimmediatelystop,andpromptlysentforhospitaltreatmentorrescue.Inordertoreducetheallergicreactionthebodyofthedrugthehypersensitivityreactionscannotbeignored.

【Keywords】drug;allergyreaction;harm;preventandtreatment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改善,人们的养生、保健、防病、治病的意识也在提高,因此药物的应用也越来越广,药物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在逐年增高,过敏反应就是其中较常见的一种。过敏反应又叫变态反应,是药物作为抗原或半抗原接触致敏机体后所引发的病理性免疫反应。反应的性质与药物的剂量关系不大,是致敏患者对某药的特殊反应[1]。

药物过敏反应可发生在用药瞬间、用药后数小时或几天,轻则会发生药热、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哮喘、胸闷、呼吸困难、心悸、出冷汗、恶心、呕吐、紫癜等症状,重则还会损害肝脏、肾脏、大脑,特别是过敏性休克可危及生命[2]。且不可预知。因此,临床医生在用药前一定要详细询问病人的过敏史、做皮试,尽量减少用药种类,严格执行药物使用禁忌,提高安全意识。另外,少数患者还会出现假阴性或假阳性反应,所以为避免或减少药物过敏反应疾病的发生,用药期间及用药后还应严密观察。

目前各种化学合成药使用相当广泛,新药种类不断增加,临床上药物过敏的病例也大大增加。在美国,20世纪50年代初平均每7人就有1人患过敏反应,70年代增加到5:1,到90年代增加到3:1。而且过敏反应并非西药独有,某些中药也能引起过敏反应。

1常见的易发生过敏反应的药有以下几类

1.1抗生素青霉素类、头孢类、氨基苷类、磺胺类、喹诺酮类等。

1.2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氨基比林、非那西丁等。

1.3催眠药、镇痛药、抗癫痫药鲁米那、眠尔通、泰尔登、苯妥英钠等。

1.4各种疫苗、血清制剂狂犬疫苗、破伤风抗毒素、丙种球蛋白等。

1.5其他类局麻药普鲁卡因、各种碘制剂、细胞色素c等。

1.6中药及中药制剂葛根、天花粉、板蓝根、大青叶、穿心莲、青蒿、防风、丹参、毛冬青、益母草、鱼腥草、紫珠草、六神丸、云南白药、牛黄解毒片、银翘解毒片等。

其中青霉素过敏反应的发生率最高,约占用药人数的0.7%~10%,其中过敏性休克的发生率也最高,占用药人数0.004%~0.015%,且常有假阴性或假阳性反应,其过敏反应的发病最急骤,危险性大,死亡率高,通常在用药后数秒钟发生,因此用药期间一定要谨慎。

2抢救措施

一旦发生过敏反应,应立即停用可疑致病药物,并同时使用抗过敏药,如异丙嗪、扑尔敏、地塞米松等药。若出现过敏性休克,必须迅速及时就地抢救,抢救措施如下:(1)让病人平卧,抬高下肢,以增加大脑血流量,减轻脑损伤。(2)立即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0.5~1.0ml,小儿略减,可缓解血压下降、支气管痉挛。如症状仍不缓解,可每20~30min皮下或静注0.5ml肾上腺素(以生理盐水稀释到10ml)1次,同时静推地塞米松5~10mg,以减轻炎症对血管造成的损害。必要时,也可肌注异丙嗪25mg或其他抗组胺药。(3)经上处理后仍无好转,应立即大量补液增加血容量,同时使用升压药、呼吸兴奋剂,吸氧,人工呼吸等一系列综合抢救措施。

3小结

随着各种新技术的应用,新药的开发越来越快,临床用药的种类和数量也在飞速增长,但人们对药物大都缺乏正确的认识,而且“小病”就自己进药店购买使用,这就给合理安全用药带来极大隐患。特别是抗生素的滥用,更增加了药物过敏反应发生的几率。所以我们应多了解用药的一般知识,特别是药物的不良反应。因此对待药物的不良反应,特别是过敏反应,一定不容忽视。

【参考文献】

篇2

原来事情是这样的:老张近来血压控制不太好,社区医生给他又加了一种药氢氯噻嗪。药店店员见有医生处方也就没再细问就卖给了他一瓶,没想到服药后出现这种后果。小李赶忙叫来药店的执业药师杨大姐。药师杨大姐看过药品后对老张说:“老伯,我们这药品质量是绝对没有问题的,您老平时是否有药物过敏的情况?”“我一生只对磺胺药过敏,其他什么药我都不过敏。”老伯的一句话让药师杨大姐明白了原因。杨大姐赶快拿来一支赛庚啶乳膏让老张擦在身上痒处,并让他服下2片地塞米松片和2片扑尔敏。她告诉老张:“老伯,您这是遭遇了一回药物交叉过敏反应。”老张一脸的迷茫:“什么是药物交叉过敏反应?”

药师分析

所谓药物交叉过敏,是指对具有相似化学结构的药物产生交叉或不完全交叉过敏反应。如上述老张,他对磺胺类药物过敏,这并不能说明他只对这一类药物过敏,还会对其他含有磺胺化学结构相似成分的药物如部分利尿剂、口服降糖药等产生过敏反应。凡是对磺胺药过敏的患者,对以下这些药物都可能存在交叉

过敏反应

利尿和降压药

临床上常用的氢氯噻嗪(双氢克尿塞)、吲达帕胺(寿比山)、呋塞米(速尿)和布美他尼等利尿剂都与磺胺类抗菌药有相似的结构。另外,含氢氯噻嗪的复方降压药如氯沙坦钾氢氯噻嗪片、缬沙坦氢氯噻嗪片、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等,也会与磺胺类抗菌药发生交叉过敏反应,对磺胺药过敏者应避免使用。

磺酰脲类降糖药

如甲苯磺丁脲、氯磺丙脲、格列本脲(优降糖)、格列吡嗪(美吡达)、格列喹酮(糖适平)、格列齐特(达美康)等,属于磺酰脲类降糖药。它们含有与磺胺类药物相似的基团对氨基苯磺酰胺基,容易与磺胺类发生药物交叉过敏反应。这些药物的说明书中均明确写明“对磺胺类过敏者禁用”。 此外,还要特别注意避免使用一些含有上述药物的复方制剂,如含格列本脲的消渴丸等。

解热镇痛抗炎药

如高选择性的环氧化酶-2抑制剂如塞来昔布(西乐葆)结构中有苯磺酰胺基、尼美舒利含磺基,不可用于已知对磺胺过敏者。

抗痛风药

痛风常用药丙磺舒是一种有机酸,含有磺酰基,对磺胺类药物过敏者要禁用。

青光眼治疗药物

如乙酰唑胺及布林佐胺(派立明)属于碳酸酐酶抑制剂,由于磺胺基团与碳酸离子结构相似,不能耐受磺胺类药物或其他磺胺类衍生物者不可以用。

篇3

小李闻讯赶忙叫来药店的执业药师杨大姐。杨大姐看过药品后对老张说:“老伯,我们这药品质量是绝对没有问题的,您老平时是否有药物过敏的情况?”“我只对磺胺药过敏,其他什么药我都不过敏。”这句话顿时让杨大姐明白了原因,于是赶快拿来1支赛庚啶乳膏让老张擦在身上痒处,并让他服下2片地塞米松和2片扑尔敏。她告诉老张:“老伯,您这是遭遇了药物交叉过敏。”没多久,老张症状好转,怒气也消了,但依然一脸迷茫――什么是药物交叉过敏呢?

药物交叉过敏,是指对具有相似化学结构的药物也可能产生过敏。如老张,他已经确定对磺胺类药物过敏,那么,他对其他含有磺胺化学结构相似成分的药物,如部分利尿剂、口服降糖药等也可能产生过敏反应。

凡是对磺胺药过敏的患者,对以下这些药物都可能存在交叉过敏反应――

1.利尿和降压药:常用的氢氯噻嗪(双氢克尿噻)、吲达帕胺(寿比山)、呋塞米(速尿)和布美他尼等利尿剂都与磺胺类抗菌药有相似结构。另外,含氢氯噻嗪的复方降压药如氯沙坦钾氢氯噻嗪片、缬沙坦氢氯噻嗪片、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等,也会与磺胺类抗菌药发生交叉过敏反应,对磺胺药过敏者应避免使用。

2.磺酰脲类降糖药:如甲苯磺丁脲、氯磺丙脲、格列本脲(优降糖)、格列吡嗪(美吡达)、格列喹酮(糖适平)、格列齐特(达美康)等,属于磺酰脲类降糖药。它们含有与磺胺类药物相似的结构,容易与磺胺类发生交叉过敏。当然,这些药物的说明书中均已写明“对磺胺类过敏者禁用”。此外,还要特别注意避免使用一些含有上述药物的复方制剂。如含格列本脲的消渴丸等。

3.解热镇痛抗炎药:如塞来昔布(西乐葆)结构中有苯磺酰胺基、尼美舒利含磺基,不可用于已知对磺胺过敏者。

4.抗痛风药:痛风常用药丙磺舒是一种有机酸,含有磺酰基,对磺胺类药物过敏者要禁用。

篇4

第一代抗组胺药物:这类药物的主要特点是可以阻断组胺I型受体,减轻过敏反应,主要用于荨麻疹、过敏性皮炎的皮疹、过敏性鼻炎的流清鼻涕和打喷嚏。

代表药物就是扑尔敏,这种药物的特点是起效迅速、可靠,广泛用于市面上所见到的感冒药物里,主要作用就是减轻流鼻涕、打喷嚏症状。对于荨麻疹和过敏性皮炎的皮疹,也是最常用的药物之一。它物美价廉,唯一不足之处就是有嗜睡作用,人们服用药物后易犯困,不能进行开车等活动。对于个别频繁咳嗽的孩子,服用扑尔敏后也可迅速止咳,效果非常好,可作为感冒咳嗽的应急药物。另外一种常用的第一代抗过敏药物就是赛庚啶,主要用于荨麻疹和人工荨麻疹。第一代抗组胺药物还有一个不足就是疗效维持时间短,只有4小时左右。

第二代抗组胺药物比起第一代抗过敏药物来说,属于长效药物,一天只使用一次。抗过敏的效果略逊于第一代,嗜睡的副作用更少一些,主要用于过敏性鼻炎和反复的过敏性皮炎。代表药物有氯雷他定和西替利嗪,后者稍微有一点嗜睡作用,但不同的人反应会不一样,个别人的嗜睡作用更强一些。这类药物主要对抗的症状有:频繁打喷嚏、流清鼻涕、流眼泪、眨眼睛,还有就是鼻涕从嗓子往后流入咽部导致的频繁咳嗽,这种咳嗽的特点就是早晚厉害,或者和关系密切。不同的人对这两种药物的反应不同,可以尝试选择更好的一种。其他的第二代药物使用得比较少,比如息斯敏等。

现在越来越受到重视的抗过敏药物就是白三烯受体拮抗剂(顺尔宁),主要用于过敏性鼻炎和哮喘。哮喘包括反复发作的喘息、过敏性咳嗽(运动后或者吃甜食、过咸的食物后)。因为一个完整的过敏周期是一个月,所以顺尔宁的疗程也最少是一个月。

篇5

卢显德/ 吉林省四平市铁东区山门镇畜牧兽医站

案例一:奶牛口蹄疫灭活疫苗过敏

奶牛养殖户曲某饲养奶牛80 头,笔者为其注射口蹄疫疫苗,例行了解牛群诸如采食、体况等并确定符合免疫条件。为安全起见,先对其中5 头奶牛作小群试验,确定安全后行大群注射。当注射过半时,其中一头4 岁奶牛拒于保定,挣扎十分剧烈,几经多人费好大力气方完成注射,可刚拔出针头数秒钟,该牛突然倒地,两眼直视,全身颤抖,舌脱出口腔,呼吸迫促,一时畜主不知所措。据此认定为口蹄疫疫苗过敏,遂常规皮下注射肾上腺素4 ml。1 min 后,患牛震颤消失,呼吸渐缓,3 min 后,患牛欲站不能,人工辅助后站起,10 min 后状态如常。

案例二:京巴犬犬七联活疫苗过敏

张某自养3 岁6 kg 京巴犬前来就诊,可见患犬全身痉挛,四肢震颤剧烈,挛缩一团,行动困难,呼吸迫促,心率频数。据犬主称,半小时前该犬于他处动物诊所刚刚注射过犬用七联活疫苗,继而出现上述表现,兽医曾用地塞米松、副肾素急救,症状虽未恶化,但不见好转。根据发病情况,不排除属注苗引发过敏反应,然而患犬除以全身剧烈震颤为主要表现外,其意识清楚,呼之能应,未表现出汗、流涎、腹痛、腹泻等一般过敏症状,尽管表现四肢不灵活,但可感知是源于强烈震颤不能自控所为,而非神经受损所致共济失调,而且用地塞米松、副肾素等特效抗过敏、抗休克药物后,收效不甚明显,因此,笔者决定试用10% 葡萄糖酸钙10 ml、5% 葡萄糖100 ml 混合缓慢静滴。结果可见随药液的输入,痉挛症状逐渐减轻,待全部药液输完,患犬呼吸、心率趋于平稳,并可随主人唤之来回走动。第二天复诊,已痊愈。

案例三:复合维生素B 注射液过敏

李某饲养肉牛10 头,其中1 头5 月龄150 kg 黄白花公牛因此前草料积滞伴大便秘结,经他医诊治后主症已除,但由于攻阀之剂过用及病程较久,出现不思饮食,四肢倦怠,体焦毛瘦等表现,诊为脾失健运,体能亏虚。治以四君子汤加味投服,另复合VB 注射液(成份:B1、B2、ATP、胆酸盐、右旋泛酸钠、开胃剂)10 ml 合10% 葡萄糖适量混合静脉滴注。由于交通不便,畜主取三天药量后决定回本村找当地兽医防治员帮助完成给药后,畜主打来电话,称给患牛输液时,出现呼吸加快,神情紧张,躁动不安,站立不稳,多便多尿等表现,遂嘱之立即停止输液,取地塞米松适量合5% 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20 min 后告之无恙。经了解,畜主因欲求速效,自作主张将复合维生素B 针由既定10 ml 加大用量到30 ml,险酿恶果。

篇6

实事求是地说,许多中药和西药的毒副作用除了动物试验、人体试用外,是在大量临床使用后才逐渐被认识到的,这就远远超过了古人“遍尝百草”的有限经验。且以西药来说,虽然很多注射剂已经过大量临床使用,但其发生过敏性休克的报道也时常见诸报端。

一个学龄儿童因支气管哮喘发病,由家长送到医院就诊。患儿轻度气急,没有咳嗽,听诊肺部有少许哮鸣音。家长要求医生给予注射链霉素,并拿出自己治疗气管炎“多余”的整瓶链霉素(1克),让医生开注射证明。由于是“老病号”了,家长与儿科医生很熟,医生随手开出一张注射证明单:自备链霉素l克,肌肉注射0.25克,1日2次。

在注射室,护士按注射证明单进行了操作。不料针头刚拔去,患儿立刻面如死灰,瘫倒在地,气息全无。医生闻讯火速赶到时,患儿呼吸心跳已停止,虽在现场进行了心肺复苏等一系列抢救措施,无奈返生乏术,未能挽回孩子的生命。 “链霉素打死人”从未听说过,当事的医护人员都惊呆了,更多的人则感到诧异,有的人则推测,可能是针筒、针头没有充分洗净(那时不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可能有残留的青霉素使人发生过敏。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呢?事情的全过程很简单,医院通过上级主管部门火速邀请抗生素权威戴自英教授到现场分析患儿死亡的原因。戴教授了解了事情的全过程后,作了结论:孩子的死因是注射链霉素导致过敏性休克所致。戴教授说,因注射链霉素而发生过敏性休克致死,国内外已有报道。

青霉素是20世纪40年代开始用于临床的,直到50年代中期,因多次发生注射后引起过敏性休克的恶性事例,各医疗单位才纷纷进行当时尚没有统一标准试液的皮肤试验。不少人总以为在抗生素中过敏性休克是青霉素所独有,殊不知其他几种抗生素也会发生,像链霉素、氯霉素、四环素类、头孢菌素类都有可能,只是由于发生过敏性休克的概率很低,故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也没有注射链霉素前必须做皮试的规定。

在20世纪60年代,治疗呼吸道疾病滥用链霉素的现象十分普遍。以后,由于链霉素的抗菌谱并不广,且它的耳毒作用十分突出,还损害肾脏,故此药才逐渐“淡出”,除了治疗结核病外,已极少使用。目前,与链霉素同属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庆大霉素被广泛使用,有的患者甚至在得了伤风咳嗽时,动辄向医生提出注射庆大霉素的要求。其实庆大霉素也对内耳、肾脏具有毒副作用(较链霉素轻些)。由于注射庆大霉素而发生过敏性休克,也有个例报道。药物通过注射的途径进入人体,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来势迅猛,其危险可想而知。抗生素主要是用来对付细菌的,该用时还得用,但必须有明确的使用指征,在医生的指导下谨慎使用,病家不应随意点药。本文前面所举的事例,家长把自己治病用的链霉素给孩子使用,更是极端错误的,并造成了不该发生的悲剧。

除了抗生素外,可引起过敏性休克的药物还有不少。像人们较熟悉的胰岛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三磷酸腺苷(ATP)、右旋糖酐铁、x线造影剂、血液制品和某些疫苗等,都是致敏原,对过敏体质的人都有潜在的危险,虽然发生过敏性休克的概率不高,但还是不能大意。

为了预防发生意外,应医患配合,做到以下几点:

一、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用药;

二、患者提供过敏史,医生在病历卡首页做醒目记录;

三、药物能口服者尽可能采用口服法,医患双方都必须走出“打针一定比吃药见效快”的认识误区:

篇7

1临床资料

1.1资料来源及一般情况笔者收集了1995~2006年《中国医院药学杂志》、《人民军医》等20余种国内医学杂志发表的口服药物导致过敏性休克病例,另外作者遇到2例,共71例,均资料完整,符合过敏性休克诊断标准。男32例,女39例,男女之比4∶5;年龄最小5岁,最大75岁,平均(35. 8±15.4)岁;其中≤20岁11例,21~40岁32例,>40岁28例。

1.2药物种类71例患者涉及40种药物。磺胺类11例(复方新诺明5例,泻痢停[1]3例,复方磺胺异恶唑、磺胺脒、小儿抗菌优干糖浆各1例),喹诺酮类10例(氟哌酸4例、吡哌酸3例,氧氟沙星[2]、环丙沙星、莫西沙星[3]各1例),头孢菌素类10例(头孢氨苄7例,头孢拉定[4]2例,头孢羟氨苄1例),青霉素类9例(阿莫西林[5]6例其中2例死亡,青霉素V钾2例,氨苄西林1例),息斯敏6例,庆大霉素[6]2例,六神丸[7]2例,麦迪霉素、螺旋霉素、利福平、乙胺丁醇、替硝唑[8]各1例,去痛片、强痛定、平痛新、奇诺力、肌苷、维生素E、复合维生素B[9]、左旋咪唑、华素片、白+黑感冒片、联邦止咳露、消咳喘、复方丹参片、牛黄解毒片、霍香正气水、驱风合剂各1例。共71例。

1.3过敏史71例中记载既往有药物过敏史者:磺胺8例,青霉素7例,链霉素2例,维生素B1、激素类各1例,其中有人对多种药物过敏。患有过敏性疾病者6例。已知某种药物又服用同类药物引起过敏性休克者7例。

1.4用药次数及发病时间71例患者首次用药发生61例,占85.9%,第二次用药发生6例,三次以上发生4例。用药后发病时间在立即至3 h之间,≤5 min19例,6~10 min17例,15~20 min9例,30 min21例,>1 h者5例。≤30 min发病者共66例,占93.0%。

1.5临床表现、抢救措施及转归发病后迅速出现过敏和休克症状与体症,即皮肤瘙痒,全身大片状荨麻疹,心慌胸闷,呼吸困难,恶心呕吐,视物模糊,口唇发紫,四肢厥凉,烦躁不安或神志淡漠,血压下降等,甚至血压测不到,意识丧失,昏倒,呼吸、心跳停止。经及时救治,给予吸氧、肾上腺素、地塞米松、异丙嗪、多巴胺、间羟胺、葡萄糖酸钙等抗过敏和抗休克措施,个别还采用心脏胸外按压术。69例抢救脱险,2例抢救无效死亡。

2讨论

从本组资料可见,40种药物都是临床常用药物,其用量及口服给药途径均属常规用法,有人之所以发生严重过敏反应,关键在体质特异。他们处于高度过敏状态,以至于使用一般药物也引起过敏反应,甚至过敏性休克,这种个体差异的本质尚不十分清楚,因此难以预料,只有提高警惕才能减少损失。本组就有应避免而未能避免者,如已知对青霉素过敏又服用阿莫西林[10],已知对复方新诺明过敏又服泻痢停,已知对维生素B1过敏又服用复方维生素B等现象。其原因可能与患者对繁多的药名及药物成分不够了解,或是药物说明书书写不够规范,或是医生询问病史不够详细等有关。因过敏反应迅速出现呼吸、心跳骤停的过敏性休克又称重度过敏性休克,此类休克救治困难,对生命威胁极大。本组有1例男性患者,44岁,因咳嗽首次口服消咳喘10 ml,立即出现过敏症状,3 min后血压为0,6 min后心跳、呼吸停止。期间虽然给予肾上腺素、地塞米松、非那更、呼吸兴奋剂吸氧等抢救措施,但是仍然无效死亡。

根据本组的临床资料特点,作者提出以下建议供参考:①严格掌握用药适应证,详细阅读说明书或遵医嘱用药。②对曾经过敏的药物及同类药物禁止使用。③无论男女老少,特别是有过敏史的人服用任何药物都应严密观察,即便是首次用药也应提高警惕。④无论口服任何药物(包括纯中药制剂)都需至少观察30 min。⑤服药后一旦出现皮肤瘙痒、心慌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要立即就诊,不可耽误。⑥医务人员要提高口服药物也可引起过敏性休克的警惕性,一旦发现此类患者,应在严密观察病情的同时,立即给予吸氧、肾上腺素、地塞米松等抗过敏、抗休克措施。

参考文献

1杨友才.泻痢停引起过敏性休克1例.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6,10(57):381

2魏晓峰,张继海.氧氟沙星致过敏性休克.中国医刊,2000,2(45):187

3郑婕,郑闻.莫西沙星口服致过敏性休克.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6,10(57):385

4高俊苓.口服头孢拉定致过敏性休克1例.临床荟萃,2000,15(7):11-26

5.阿莫西林致急性荨麻疹并发过敏性休克2例.人民军医,2000,43(2):120

6张晓纲.口服庆大霉素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1例.人民军医,1999,42(5):305

7高恒林,张涛.口服六神丸致过敏性休克.中国民间疗法,2002,11(11):346

8余春玉.替硝唑致过敏性休克1例.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7,17(8):356

9王之显.复合维生素B致过敏性休克1例.医学理论与实 践,1996,9(6):245

篇8

方法:针对2010年3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46例药物过敏性休克患者,回顾性分析其急救、护理干预措施及其效果。

结果:本组患者经采取有效急救护理措施,仅有1例抢救无效死亡,其余患者均治愈出院,抢救成功率高达97.8%。

结论:及时作出明确诊断,采取合理的急救护理措施,是使药物过敏性休克患者转危为安的关键。

关键词:药物过敏性休克 急救 护理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8.390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8-0340-01

休克是指因各种强烈致病因子引起的急性血液循环障碍,微循环血灌注量急剧减少,从而导致各重要器官灌注不足和细胞功能、代谢障碍,由此引起全身性的危重病理过程。休克也是一种非常危重的临床状况,是一组严重威胁生命的临床综合征。总之,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引起休克的病因可能会有所改变,但其病死率仍较高。我们必须对休克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因为休克并不是不治之症,有可能完全康复,若能及早诊断和及时救治,必将能挽救许多受死亡威胁的病人的生命。本文重点探讨药物过敏性休克的急救护理措施及其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2010年3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46例药物过敏性休克患者,包括男25例、女21例;年龄11-78岁,平均年龄为48.9±12.5岁,青霉素过敏28例(60.9%)、普鲁卡因过敏10例(21.7%)、头孢霉素过敏8例(17.4%)。

1.2 药物过敏性休克的诊断。凡在接受抗原性物质或某种药物后立即发生血压骤降、意识障碍及其他过敏反应前驱症状,而又难以用药物本身的药理作用解释时,就应马上考虑到本病的可能,结合既往有无类似过敏史,有无哮喘、湿疹等过敏性疾病史及家族史,有无相应的实验室检查表现等,进行诊断。休克的诊断可参考1982年全国“三衰”会议诊断标准,即:①有诱发休克的病因;②意识异常;③脉细速>100次/min或不能触知;④四肢湿冷,胸骨部位皮肤指压阳性,皮肤花纹,黏膜苍白或发绀,尿量

1.3 急救护理方法。

1.3.1 现场抢救。立即停用一切可疑致敏药物并严禁再次使用此药,如系其他过敏原所致,亦应立即将病人撤离致敏环境或移去可疑致敏原。结扎注射部位近心端的肢体以减缓吸收,注射的局部可以用0.005%肾上腺素溶液2-5ml作封闭注射,注意在以后抢救过程中定时放松止血带以防止肢体远端缺血坏死。

1.3.2 肾上腺素的应用。根据病人血压、脉搏情况,立即皮下注射或肌肉注射1∶1000肾上腺素0.5-1ml。如观察5-10min内血压无回升迹象,即可按原剂量重复注射一次,并可依次反复注射肾上腺素。肾上腺素亦可静脉注射或使用输液泵以1-2mg加入5%葡萄糖溶液100-200ml静脉滴注。

1.3.3 补液。头一日补液量可达3500-4000ml,原有心脏疾病者酌减。一般应开放两条静脉,以方便调整补液种类和速度。根据心率、血压、中心静脉压及尿量调整补液量和滴速,并注意电解质酸碱平衡。

1.3.4 肾上腺皮质激素。给予大剂量短期使用,地塞米松5-10mg肌内或静脉注射,亦可用氢化可的松200-500mg或地塞米松10-20mg加入10%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

1.3.5 血管活性药物。用间羟氨以5-10mg稀释后直接静脉注射或用20-100mg加入10%葡萄糖溶液500ml静脉滴注,或以多巴胺20-40mg加入5%葡萄糖溶液100ml静脉滴注,必要时多巴胺和间羟氨联用,两者比例为1∶1或2∶1。

1.3.6 过敏性喉头水肿的处理。患者如有哮喘发作及呼吸困难,可吸入异丙肾上腺素或舒喘灵气雾剂,并静脉缓慢注射氨茶碱0.25g及地塞米松5-10mg。如患者已呈窒息状态,判断存在过敏性喉水肿时,决不可犹豫不决,应当机立断,给予紧急气管内插管,并维持机械通气。

1.3.7 抗过敏。如病人出现全身皮疹瘙痒,局限或周身性血管神经性水肿严重,可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扑尔敏10mg或异丙嗪25-50mg,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10-20ml。针对不同过敏原采取特殊治疗,如青霉素过敏,可于原注射部位肌内注射青霉素酶80万U,链霉素过敏可用10%葡萄糖酸钙10-20ml静脉注射。

1.3.8 预防。对有过敏性休克史的病人,要明确致敏原因,并进行防避,并在病史首页醒目标出,要坚决不用此类药物、用药忌过多过滥,能口服用药的尽量采用口服制剂。在认为需要接受可能诱发本症的药物时,应先做皮内试验,阳性者不应采用。如病人原已对青霉素过敏,则不应再做皮试,而应寻找替代物。

2 结果

本组患者经采取有效急救护理措施,仅有1例抢救无效死亡,其余患者均治愈出院,抢救成功率高达97.8%。

3 讨论

过敏性休克是外界某些抗原物质作用于已致敏的机体后,通过全身性速发型变态反应在短时间内发生的一种强烈的多脏器受累的症候群[1]。过敏性休克发病急骤,来势凶猛,常呈闪电样发作,重型者一旦发生,病人可在数分钟内死亡,较之感染性休克、失血性休克、神经源性休克更为迅猛,但临床处理得当,也是比较容易纠正的一种休克类型。过敏性休克的致病因素以药物为最常见,尤其是给药途径为注射用药时更为多见。青霉素类为最易引发过敏性休克的药物,在治疗上本组采取了现场抢救、肾上腺素的应用、补液、肾上腺皮质激素、血管活性药物、过敏性喉头水肿的处理、抗过敏、预防等几方面措施,其理论背景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①现场急救是切断过敏原、并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急救措施,也是影响预后的主要抢救手段;②肾上腺素通过a受体效应使外周小血管收缩升高血压,通过b受体效应使支气管痉挛快速舒张,它还能对抗部分I型变态反应的介质释放,因此是救治本症的首选药物。③补液是抢救过敏性休克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但却易被临床所忽视。发生过敏性休克时,虽然并无体液排出体外,但由于血浆大量渗出血管,微循环障碍,有效血容量明显减少,故快速补充血容量是希冀血压上升的必要措施。④大剂量皮质激素可扩张外周血管,能消除容量血管的扩张,降低细胞膜通透性,改善微循环,改善心脏功能,能加强肾上腺素的效果。皮质激素一般不影响抗原、抗体的结合,但能抑制组胺及其他介质的形成和释放,大剂量甚至可抑制由B淋巴细胞分化而成的浆细胞,使抗体的形成减少。皮质激素还具有稳定溶酶体膜的作用和拮抗激肽的作用,抑制由于溶酶体的破裂使蛋白溶解酶释放产生自家溶解,还可以组织激活血管舒缓素-激肽系统释放心肌抑制因子。⑤由于过敏性休克发生时,周围血管迅速扩张,血压急剧下降,而血容量不可能立即完全补足,一般应立即使用血管活性药物,以期在最短时间内使收缩压上升到12-13.3kPa,保持重要器官的血流灌注,为其他抢救措施赢得时间。⑥若能平安度过过敏性喉头水肿引发窒息这一难关,病人存活的几率将大大增加。⑦由于过敏性休克来势凶猛、病情凶险,故有效预防显得极为重要。而最根本的办法是明确致敏原因,并进行防避。在上述理论的支持下,本组采取了相应的急救护理措施,结果发现,本组患者仅有1例抢救无效死亡,其余患者均治愈出院,抢救成功率高达97.8%。可见,及时作出明确诊断,采取合理的急救护理措施,是使药物过敏性休克患者转危为安的关键。为了使急救处理获得更确切的效果,我们还总结出以下几方面注意事项:①一般经过1-2次肾上腺素注射,多数病人的休克症状在半小时内逐渐恢复,当病人血压回升,神志有所恢复时,不应立即停止抢救,仍应继续监护,防止反复,直至停用升压药后血压稳定,神志保持清醒3h以上,并能自主排尿方能停止抢救;②如果经过抢救3h以上,病情不见好转,则估计乃属严重病例,预后不良,须做好长时间抢救准备,并须注意呼吸道感染,肝、肾功能衰竭,DIC等并发症的防治;③抢救过程一切药物宜通过注射途径给予,不宜口服,一则防止病人在神志不清时吸入气管,另则在休克状态下有效循环血量灌注不足,口服给药,吸收缓慢,易耽误病情;④处于过敏休克疾患时,病人过敏阈值甚低,可能使一些原来不过敏的药物转为过敏原,故用药切忌过多过滥,应力求可靠、速效、单纯。

篇9

关键词 牙本质过敏 硝酸银 脱敏凝胶 极固宁

材料和方法

病例选择:口腔患者中牙齿过度磨耗,颈部楔状缺损(轻度)牙龈萎缩牙根暴露的患者44例,共197颗患牙。其中男24例,女20例,年龄30~65岁,按完全随机原则分为ABCD4组,每组11例患者。

方法:A组50颗牙用脱敏凝胶涂牙面敏感区,反复擦2分钟,反复3次;B组47颗牙用极固宁脱敏,10秒再用小棉球蘸液体轻涂于牙体表面,涂匀后保持10秒,反复3次;C组45颗牙用75%氟化纳甘油涂于敏感区1~2分钟,反复3次;D组55颗牙,用50ml/L硝酸银小棉球涂擦牙体表面敏感区2分钟后,再用碘酊敏球涂牙体表面,反复3次。

结 果

4组即刻治疗后疗效比较:硝酸银组有效率96.15%,极固宁组有效率90.48%,脱敏凝胶组有效率85.33%,氟化钠甘油组有效率73.69%。

3个月后疗效观察比较:硝酸银组有效率94.57%,极固宁组有效率94.05%,脱敏凝胶组有效率92.00%,氟化钠甘油组有效率90.22%。

6个月后疗效观察比较:硝酸银组有效率94.40%,极固宁组有效率71.19%,脱敏凝胶组有效率75.00%,氟化钠甘油组有效率60.00%。

讨 论

阻止牙本质过敏症的发生,需从封闭牙本质小管和镇静牙髓神经两大处入手[1]。扫描电镜下观察[2]牙本质暴露75%牙本质小管处于开放状态,遇有外界刺激时牙本质小管内的液体会产生急速的运动,发生疼痛信号,传导至牙髓神经引起剧痛。因此,要有效治疗牙本传过敏症,必须封闭开放状态的牙本质小管,降低其通透性[3],阻断该病的发生,从而达到治愈的目的。过脱敏凝胶中含有氟离子、钾、锶能阻断牙本质小管,硝酸银与牙体硬组织内蛋白质结合使其凝固成蛋白银形成保护层,堵塞牙本质小管阻断传导。极固宁与牙本质面发生反应形成无机结晶复合物,产生钙盐,钙盐在暴露的牙本质表面形成一连续沉淀层深度机械堵塞小管[4],降低牙髓神经的反应性,达到双重脱敏作用。75%氟化钠甘油通过氟离子渗透到牙体硬组织中,与钙盐发生反应生成氟化钙或羟磷灰石,沉积在牙本质小管中发挥脱敏作用,但难以完全封闭牙本质小管,所以效率低。

参考文献

1 史俊南.现代口腔内科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51

2 Yosh iyama M ,Noiri Y,Dzaki K,et al.Ttransmission electronm ic roscopic hype rsensitive human radicular dentin. J Dent Res,1990,69(6):1293

篇10

【关键词】 输液;过敏性休克;急救护理

输液是临床常用的疾病治疗方法, 由于患者间存在个体差异, 部分患者进行输液治疗时易出现不良反应, 如恶心、头痛、过敏性休克等, 严重者可导致死亡。本文将对本院自2013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期间前来输液并发生过敏性休克的68例患者给予临床研究, 从而探讨输液过程中的药物过敏性休克急救护理措施,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共选取68例患者进行本次研究, 其中男40例、女28例, 年龄19~78岁, 平均年龄(41.21±1.93)岁。

1. 2 方法

1. 2. 1 研究方法 68例患者均经输液治疗后发生药物过敏性休克反应, 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内容包括使用药物、急救护理措施、抢救结果等, 分析内容包括询问当事医护人员及患者、查阅相关病历资料等。

1. 2. 2 急救护理 ①立即停止继续输注引起过敏药物, 保持休克卧位并及时通知医师;②严密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 注意保暖;③保持呼吸道畅通, 将头部偏向一侧, 及时清理口腔异物以免窒息, 遵医嘱给予吸氧措施, 必要时应插管抢救;④建立有效静脉通路(两条), 遵医嘱给予1‰、0.5~1.0 mg肾上腺素肌内注射, 若病情严重可将肾上腺素加入葡萄糖溶液中进行静脉注射, 小儿均减;⑤若患者表现为心跳突然停止, 则给予心肺复苏并同时行肾上腺素心内注射, 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重复注射;⑥遵医嘱给予抗组胺药物治疗(异丙嗪、苯海拉明等);⑦若患者仍有意识, 护理人员应使用语言安慰、鼓励患者, 缓解其紧张、恐惧心理。

1. 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 对于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

2 结果

2. 1 输液药物 68例患者发生过敏性休克时所用输液药物分析结果显示, 抗生素为49例(72.06%), 中药制剂11例(16.18%), 营养素6例(8.82%),其他2例(2.94%)。由结果可知, 68例患者主要因抗生素输液给药所致过敏性休克, 所占比例高达72.06%。

2. 2 急救结果 68例输液后发生过敏性休克患者经对症急救护理后, 有66例(97.06%)好转和出院, 2例(2.94%)死亡。

3 讨论

研究表明, 过敏性休克是患者进行输液治疗时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 可同时伴有喉头水肿、肺水肿、气管痉挛等临床表现, 及时有效的抢救护理是保障此类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的重要因素。

输液所致过敏性休克急救护理体会:①患者大多发病突然, 在输液后几秒至数小时内即可表现出过敏性休克反应, 因此进行输液治疗时, 护理人员应严密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 从而及时发现问题并有效解决;②抢救过程中应详细记录患者血压、尿量、呼吸、心率等情况以便准确了解患者身体状态, 并制定正确抢救方案;③本文研究可知, 抗生素输液治疗是导致过敏性休克的主要原因(72.06%), 应引起相关医护人员高度重视, 输液前给予过敏测试、询问过敏史等措施尽量降低过敏性休克发生率;④由于部分患者输液过程中未发生任何反应, 待输液后在家中表现出过敏性休克, 贻误最佳抢救时机, 因此建议患者输液完成后于医院内观察30 min左右, 若无异常方可离开;⑤本文研究可知, 68例输液过程中发生过敏性休克患者经正确及时的临床急救护理后, 抢救有效率较高(97.06%), 提示发生输液所致过敏性休克后及时处理可获得满意救治效果, 与杨忠琼[1]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 抗生素是导致过敏性休克的主要药物类型, 经及时正确的对症急救护理后, 此类患者大多病情好转或痊愈出院, 提示医护人员应增强输液所致过敏性休克急救意识, 及时做好抢救护理准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