磺胺类药物范文

时间:2023-03-27 06:53: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磺胺类药物,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磺胺类药物

篇1

严格掌握适应症 磺胺药的主要适应症是流脑、菌痢、肠炎及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等所致的各种感染,可用于预防流脑和风湿热。但对病毒性疾病和上呼吸道感染等无效。原因不明的发热也不能服用磺胺药,以免延误诊断和治疗。同时,磺胺药容易产生耐药性,一旦耐药性产生,所有的磺胺药都会失效,这时要迅速更换使用其他抗菌药物。

用药剂量有讲究 使用磺胺药物首剂应加倍,以达到迅速抑菌的目的,然后使用维持量(即正常量),待症状消失后,最后给予2~3次最小量,以保持较长时间的药效,防止细菌反弹。用药期间切记不可任意加大用药剂量、增加用药次数或延长疗程,以防药物蓄积中毒。

药物搭配要合理 磺胺类药物的代谢产物乙酰磺胺在偏酸的尿液中溶解度较低,易析出结晶,而在碱性环境下溶解度却升高。因此,在长时间或大剂量服用磺胺类药物时,病人除多喝水外,还可以加等量的碳酸氢钠(小苏打)同服,用于碱化尿液,提高乙酰磺胺在尿液中的溶解度,增加乙酰磺胺的排泄量,减少结晶尿的形成。磺胺类药物不宜与酸性药物同服,复方增效磺胺制剂不能与青霉素、四环素类、碳酸氢钠、氯化钙、氯丙嗪、维生素c、维生素B。、复方氯化钠溶液等配伍,须单独使用,以免影响效果。

注意警惕副作用 磺胺类药物易引起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及再生障碍性贫血,用药期间应定期检查周围血象变化;肝脏受损害者可引起黄疸、肝功能减退,严重者可发生肝坏死,用药期间需定期测定肝功能,肝、肾病患者应避免使用本类药物;磺胺药物可使少数病人出现头晕、头痛、乏力、萎靡和失眠等精神症状,因此,在用药期间不应从事高空作业和驾驶;过敏反应多见,并可表现为严重的渗出性多形红斑、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等。

篇2

ymbolm@@ 4 mol/L(含012 mol/L NaO); Ni配合物浓度15×10

ymbolm@@ 5 mol/L(含012 mol/L NaO); Luminol舛染为12×10

ymbolm@@ 7 mol/L; 试剂流速均为10 mL/min。在最佳的分离检测条件下,AgLuminol体系检测4种磺胺类药物的检出限分别为015、096、110和150 μg/mL,加标回收率为810%~1015%; NiLuminol体系检测GD、DZ、Z 3种磺胺类药物的检出限分别为15、172和168 μg/mL,加标回收率为839%~1108%。相比之下,AgLuminol体系作为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器更佳。应用本方法对牛奶中4种磺胺类药物残留量进行检测,结果令人满意。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化学发光; Ag配合物; Ni配合物; 磺胺类药物

1引 言

磺胺类药物(ulfonamides,As)为人工合成的一类抗菌药物,在兽医临床上广泛用于预防和治疗动物细菌感染性疾病,常用磺胺药物有磺胺脒(ulfaguanidine,GD)、磺胺嘧啶(ulfadiazine,DZ)、磺胺噻唑(ulfathiazole,Z)、磺胺二甲嘧啶(ulfamethazine,MZ)等。动物饲养过程中若长期使用抗生素类药物,会使动物体内致病细菌产生耐药,给动物疾病检疫与防治带来不利影响,且会使药物残留在动物体内。磺胺类药物残留期长,在畜禽等动物源性食品中的残留,严重危害食品安全与公众健康。

文献报道了许多用于检测动物源性食品中磺胺类药物多组分残留的方法,其中以高效液相色谱法(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PLC)应用最普遍[1]。反相PLC连接紫外(UV)\[2\]、二极管阵列(DAD)\[3\]、荧光(FL)\[4\]检测器广泛用于食品、环境中As残留的例行分析,PLCM/M以其高灵敏度及选择性用于检测或确证分析中\[5,6\]。UV、DAD检测器用于磺胺类及其它抗生素残留检测时灵敏度受限; FL检测器灵敏度高,但As需柱前衍生,合适的衍生试剂不易筛选; M或M/M检测器最有优势,但仪器及运行成本的压力,使其不易普及。

近年来,化学发光分析法(Chemiluminescence,CL)以其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仪器设备简单、分析速度快等优点,广泛用于环境、生物、生化样品分析中\[7~9\]。鲁米诺(Luminol)体系是最经典的化学发光体系\[10~12\],其发光机理为:鲁米诺在碱性条件下被氧化剂氧化,氧化产物吸收氧化还原反应放出的热量后被激发,激发态回到基态辐射发光。本课题组在前期研究中发现,过渡金属超常氧化态与适当多齿配体络合形成的配合物,在一定条件下能稳定存在并具有较强的氧化性能,如Ag和Ni与过碘酸形成的配合物\[Ag(IO6)2\]5

ymbolm@@ , \[Ni(IO6)2(O)2\]

ymbolm@@ 6在碱性条件下是良好的氧化剂\[13~16\]。将Ag、Ni配合物与鲁米诺组成化学发光体系,通过待测组分对Ag、NiLuminol发光体系的增敏或抑制作用,已成功用于β2受体激动剂、皮质醇等多种药物或生物分子的检测,且具有极高的灵敏度\[17,18\]。

化学发光灵敏度高,但方法的选择性差。若将PLC的高效分离能力与CL的高灵敏性结合,首先采用PLC将混合物中的各组分得到有效分离,再利用化学发光检测系统对各组分进行灵敏检测,是一种兼顾高灵敏度与高分辨力的物质分离与检测新方法。本实验以动物源性食品中最易残留的4种磺胺类药物,即磺胺脒、磺胺嘧啶、磺胺噻唑和磺胺二甲嘧啶为分析物,基于其对AgLuminol与NiLuminol两化学发光体系发光强度均具有抑制作用的性质,建立了PLCCL检测体系同时分离分析牛奶中4种磺胺类药物的方法,并对两种检测器的性能进行了比较,为PLC法在抗生素残留检测中新检测器的开发提供了思路。同时,对比AgLuminol与NiLuminol两体系在检测灵敏度及检测稳定性等方面的不同,以期更好地与高效液相色谱联用。

2实验部分

21仪器与试剂

PD15C高效液相色谱仪(岛津公司 ); IFFME型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仪(西安瑞迈分析仪器有限责任公司); B5200D超声波清洗机(宁波新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U1901型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北京普析仪器公司); N500超声波信号发生器(上海汗诺仪器有限公司)。

磺胺脒(GD)、磺胺嘧啶(DZ)、磺胺噻唑(Z)、磺胺二甲嘧啶(MZ),纯度>98%,均购于德国Dr Ehrenstorfer公司; 鲁米诺(日本CI公司); 甲醇(瑞典Oceanpa公司)等。甲醇为色谱纯,其它试剂均为分析纯,实验用水为超纯水。

GD、DZ、Z、MZ储备溶液:称取适量GD、DZ、Z、MZ标准品,用40%甲醇配制成10 mg/mL 的标准储备液。其中磺胺嘧啶配制过程中加入几滴01 mol/L NaO溶液促进溶解,

ymbolm@@ 4℃保存。使用时,以纯水稀释至所需浓度。

鲁米诺储备溶液:称取适量鲁米诺标准品,溶于10 mol/L NaO溶液中,以超纯水定容。

Ag和Ni配合物储备液分别依据文献\[19,20\]制备,\[Ag(IO6)2\]5

ymbolm@@ 储备液浓度由其362 nm处的摩尔吸光系数(ε=126×104 L・mol

ymbolm@@ 1・cm

ymbolm@@ 1)测定得到。依据\[Ni(IO6)2(O)2\]6

ymbolm@@ 配合物在410 nm处的摩尔吸光系数(ε=106×105 L・mol

ymbolm@@ 1・cm

ymbolm@@ 1)测定储备液中Ni配离子浓度。工作液均用超纯水稀释。

22高效液相色谱化学发光检测装置

本实验系统由高效液相分离装置和化学发光检测体系装置通过三通接头和聚四氟乙烯管连接而成。液相部分由高压输送泵、进样系统、色谱柱等组成,化学发光部分由蠕动泵、光电倍增管、检测池等组成。实验通路如图1所示:样品由六通阀进样后,经色谱柱分离、进入检测器,与此同时Ag或Ni与鲁米诺溶液经三通阀“5”处混合并发生反应,流经三通阀“6”时与样品溶液混合,进入检测池检测发光强度。

色谱条件: C18色谱柱(250 mm×46 mm, 5 μm); 流动相01%甲酸甲醇混合液,甲醇用前以微孔有机滤膜(045 μm)过滤,01%甲酸溶液用微孔水系滤膜(045 μm)过滤,超声脱气; 流速: 10 mL/min; 温度:30℃; 进样量:20 μL。梯度洗脱程序见表1。 化学发光条件:试剂流速10 mL/min; \[Ag\]=14×10

ymbolm@@ 4 mol/L; \[Ni\]=15×10

ymbolm@@ 5 mol/L; \[NaO\]=012 mol/L; \[Luminol\]=12×10

ymbolm@@ 7 mol/L; L1=3 cm, L2=2 cm。

23悠反理

根据国家标准方法\[21\],取样品(50±05) mL,置于50 mL聚四氟乙烯离心管中,加入25 mL 01% ClO4溶液,用水调节至p 2,于涡旋振荡器振荡提取1 min,超声波萃取10 min,备用。LB固相萃取柱依次用3 mL甲醇和5 mL 01% ClO4 (p 2)活化,取备用液过柱,再用5 mL 超纯水淋洗,抽干,用3 mL甲醇洗脱。收集洗脱液,于40℃氮气吹至02 mL,甲醇01%甲酸(1∶19,V/V)溶液补至10 mL,过045 μm滤膜过滤,待测。

3结果与讨论

31高效液相色谱条件的优化

初步实验表明,在本实验体系中,高效液相色谱有机相的比例对化学发光体系的影响较大,当甲醇或乙腈的有机相的比例过大时,一方面造成PLCCL体系的基线噪声大,且重复性较差,另一方面,由于高效液相色谱装置与化学发光装置通过有机玻璃三通阀连接,甲醇、乙腈等有机溶剂易腐蚀玻璃,对实验设备及实验结果产生一定影响,故在实验过程中应控制高效液相色谱中有机相的比例。

PLC法测定磺胺类药物的流动相体系主要有:乙酸乙腈,甲醇磷酸盐溶液等\[22~26\]。实验发现,乙腈磷酸盐、甲醇乙酸及甲醇甲酸体系均能使4种磺胺类物质得到较好的分离,但结合化学发光体系表明,乙腈较甲醇对化学发光信号的影响较大,乙酸较甲酸对化学发光信号的影响较大,均造成基线不稳定、噪声大等情况,故最终确定流动相为甲醇01%甲酸。

进一步研究表明,随着甲醇比例的增大,化学发光信号的基线噪声随之增大。且由于磺胺脒柱上的保留较弱,为使4种检测物质均能在最佳时间内出峰,采用了梯度洗脱程序。综合考虑分离效果及化学发光信号稳定情况,采用表1梯度洗脱程序,流速10 mL/min时,4种被检物质均能在25 min之内流出,且峰形良好,同时保证了对化学发光信号稳定程度的影响最小。

32化学发光条件的优化

321化学发光装置流路参数的选择在其它条件一定的情况下,考察了试剂流速对信噪比的影响。结果表明,试剂流速在10 mL/min时信噪比为最佳。

322Ag和Ni浓度的优化考察了50×10

ymbolm@@ 5~20×10

ymbolm@@ 4 mol/L浓度范围内的Ag和50×10

ymbolm@@ 6~30×10

ymbolm@@ 5 mol/L的Ni配合物浓度对光强及信噪比的影响(图2)。结果表明,随着Ag和Ni浓度增大,化学发光信号逐渐增大。但随着信号的增强,信噪比随之减小。当Ag和Ni的浓度分别为14×10

ymbolm@@ 4 mol/L和15×10

ymbolm@@ 5 mol/L时,两体系中被测物质相对化学发光信号较强,信噪比最大,最终确定此浓度为实验最佳浓度。

323Ag和Ni配合物溶液中NaO浓度的优化分别考察Ag和Ni配合物溶液中NaO浓度(005~030 mol/L)对AgLuminol和NiLuminol化学发光体系相对化学发光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NaO浓度增加,4种磺胺类药物对两种体系的化学发光强度的抑制作用增强,且噪声随之增大,当NaO浓度为012 mol/L时,磺胺类药物对两种体系的化学发光信号的抑制作用最强,且信号稳定,信噪比较大(图3)。故本实验最终选择Ag和Ni配合物溶液碱度均为012 mol/L。

324米诺溶液浓度的优化在50×10

ymbolm@@ 8~20×10

ymbolm@@ 7 mol/L范围内考察鲁米诺溶液浓度对化学发光信号强度及噪声的影响(图4)。结果表明,随着鲁米诺浓度升高,相对化学发光强度逐渐增大。但当其浓度为15×10

ymbolm@@ 7 mol/L时,基线噪声显著上升,造成信号不稳定,影响峰高,且信噪比逐渐减小。故实验中最佳鲁米诺浓度选择为12×10

ymbolm@@ 7 mol/L。

33工作曲线、精密度与检出限

在优化的条件下,对磺胺类物质系列标准溶液进行测定,回归方程、检出限等参数见表2和表3。检出限的峰高值为3倍的基线噪声(/N=3)。对样品进行7 次平行测定,两体系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0%~21%和10~19%。

34AgLuminol及NiLuminol化学发光机理推断

Ag、Ni过碘酸配合物在碱性介质中均为良好的氧化剂,Ag配合物氧化还原电位E=174 V\[26\], 较Ni配合物的电位高,氧化能力更强。氧化目标物时,Ag反应速度较Ni配合物快,但实验表明,Ni配合物氧化体系更稳定; 分别与鲁米诺组成化学发光体系后,Ag体系较Ni体系更灵敏,但Ni体系检测范围更广。

采用AgLuminol和NiLuminol两化学发光体系作为PLC检测器对磺胺类药物进行检测时,前者更为灵敏,检出限明显较低,线性范围较宽,而Ni检测体系较前者稳定性好。Ag与Ni的氧化能力与其浓度、NaO浓度有关,随着配合物浓度增大,AgLuminol体系及NiLuminol体系的化学发光强度呈增强降低再增强再降低的趋势,这可能与配合物在不同条件下配位平衡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其氧化能力有关。

据前期研究\[27,28\]推断,此检测体系可能的检测机理为:在碱性介质中,

作为氧化剂的Ag及Ni配合物与鲁米诺组成化学发光体系,配合物氧化鲁米诺产生化学发光,即为基线信号(I0)。4种磺胺类药物经PLC分离后进入CL检测体系,分别与两化学发光体系作用,产生发光信号(It),且对基线强度均有抑制作用,相对减弱强度ΔI(ΔI =I0-It) 与磺胺药物浓度C呈线性关系。Ag、Ni配合物和鲁米诺及磺胺药物的反应均为自由基反应,

1, GD; 2, DZ; 3, Z; 4, MZ而磺胺类药物与Ag和Ni配合物的反应速率较与鲁米诺反应速率慢,反应过程中,鲁米诺产生的自由基转移给磺胺类药物一部分,从而使鲁米诺的自由基减少,发光体的量减少,使得体系的发光强度降低。

35样品分析和回收率实验

在优化的条件下,对处理过的牛奶样品进行了测定。5份购于超市的牛奶样品,均未检出4种磺胺类物质,对照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法,结果为未检出。按照已优化的条件对加标后处理过的样品进行分离测定,图5为PLCAgLuminol测定牛奶中4种磺胺类药物色谱图。

取牛奶样品9份, 依次加入4种磺胺类物质标准品,每份样品按照样品前处理的方法进行处理,制得低、中、高 3 种浓度水平的加标样品,每份样品平行测定3次(表4和表5),计算得回收率为810%~1108%。

上述结果表明,采用Ag鲁米诺和Ni鲁米诺两化学发光体系作为高效液相色谱新型检测器,适用于食品中磺胺类药物残留的检测,为高效液相色谱法新检测器的开发提供了参考。

References

1XU Weiai, LIN LiMing, ZU XiaoBin, WANG Xining Journal of Instrumental Analysis, 2004, 23(5): 122-124

徐维海, 林黎明, 朱校斌, 王新亭 分析测试学报, 2004, 23(5): 122-124

2Karimi M, Aboufazeli F, Zhad R I Z, adeghi O, Najafi E Food Anal Methods, 2014, 7: 73-80

3Macedo A N, Brondi G, Vieira E M Food Anal Methods, 2013, 6: 1466-1476

4ArroyoManzanares N, GmizGracia L, GarcíaCampaa A M Food Chem, 2014, 143: 459-464

5PANG GuoFang, CAO YanZhong, ZANG JinJie Chinese J Anal Chem, 2005, 33(9): 1252-1256

庞国芳, 曹彦忠, 张进杰 分析化学, 2005, 33(9): 1252-1256

6Nebot C, Regal P, Miranda J M, Fente C, Cepeda A Food Chem, 2013, 141: 2294-2299

7ahereh K, Reza A, Mohammad J C, Ehsan R, amid G J Photochem Photobiol A, 2014, 282: 9-15

8un W, Wang , Liu X Y, Chen P Y J Lumin, 2013, 134: 154-159

9Zheng W, Zhang Q Y, Quan J P, Zheng Q, Xi W P Food Chem, 2016, 205: 112-121

10Knight A W, Greenway G M Analyst, 1994, 119: 879-890

11Ahn K , Lee J , Park J M, Choi N, Lee W Y Biosens Bioelectron, 2016, 75: 82-87

12anif , an , John P, Gao W Y, Kitte A, Xu G B, Wang J, Peng Y, Zhu J J Electrochim Acta, 2016, 196: 245-251

13William L, picer M D Coord Chem Rev, 1987, 76: 45-120

14arihar A L, Kembhavi M R, Nandibewoor Monatsh Chem, 2000, 131(11): 1129-1137

15Kumar A, Vaishali, Ramamurthy P Int J Chem Kinet, 2000 , 32(5): 286-293

16CEN FuBin, YANG ChunYan, ZANG ZhuJun J Instrum Anal, 2014, 33(3): 354-357

陈复彬, 杨春艳, 章竹君 分析测试学报, 2014, 33(3): 354-357

17Diao Y J, Dong X, Dai , Kang W J, hi M Monatsh Chem, 2016, 147(10): 1669-1674

18hi M, Xu X D, Ding Y, Liu , Li L, Kang W J Anal Biochem, 2009, 387(2):178-183

19Blikungeri A, Pelletier M, Monnier D Inorg Chim Acta, 1977, 22(1): 7-14

20Murthy C P, ethuram B, Rao N Z Phys Chem, 1986, 267(6): 1212-1218

21GB/ 229662008, Determination of ixteen ulfonamide Residues in Milk and Milk PowderLCMM Method National tandard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牛奶和奶粉中16 种磺胺类药物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 229662008

22Kim J, Jeong M , Park J, Kim W C, Kim J E Food Chem, 2016, 196: 1144-1149

23Manzanares N A, Gracia L G Food Chem, 2014, 143: 459-464

24Mahmoud W M M, Khaleel N D , adad G M, alam R A A, ai A, Kümmerer K Clean (Weinh), 2013, 41(9): 907-916

25etzner N F, Maniero M G, ilva C R, Rath J Chromatogr A, 2016, 1452: 89-97

26Wen C , Lin L, Fuh M R alanta, 2016, 164: 85-91

27ethuram B ome Aspects of Electron ransfer Reactions Involving Organic Molecules, New Delhi: Allied Publishers Pvt Ltd, 2003: 151

篇3

药店里,老张正在对营业员大发雷霆:“你们的药品有问题,我服了你们的这瓶药后,全身起了疙瘩,瘙痒难忍。”

原来,老张近来血压控制不太好,社区医生给他又加了一种药氢氯噻嗪。老张在药店买了药,没想到服药后出现皮疹。药店的执业药师杨大姐对老张说:“老伯,我们这药品质量绝对没有问题,您老平时是否有药物过敏的情况?”“我一生只对磺胺药过敏,其他什么药我都不过敏。”老伯的一句话让药师杨大姐明白了原因。她告诉老张:“老伯,您这是遭遇了一回药物交叉过敏反应。”老张一脸的迷茫:“什么是药物交叉过敏反应?”

药师分析

所谓药物交叉过敏,是指对具有相似化学结构的药物产生交叉或不完全交叉过敏反应。老张这类对磺胺类药物过敏的人,往往不只对这一类药物过敏,还会对其他含有磺胺化学结构相似成分的药物也产生过敏反应,如部分利尿剂、口服降糖药等。有研究表明,凡是对磺胺药过敏的患者,对以下这些药物都可能存在交叉过敏反应。

1.利尿和降压药 临床上常用的氢氯噻嗪、吲达帕胺(寿比山)、呋塞米(速尿)等利尿剂都与磺胺类抗菌药有相似的结构。另外,含氢氯噻嗪的复方降压药如氯沙坦钾氢氯噻嗪片、缬沙坦氢氯噻嗪片、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等,也会与磺胺类抗菌药发生交叉过敏反应。

2.磺酰脲类降糖药 如甲苯磺丁脲、格列本脲(优降糖)、格列吡嗪(美吡达)、格列喹酮(糖适平)、格列齐特(达美康)等,属于磺酰脲类降糖药。药物的说明书中均明确指出 “对磺胺类过敏者禁用”。 此外,还要特别注意避免使用一些含有上述药物的复方制剂。如含格列本脲的消渴丸等。

3.解热镇痛抗炎药 如塞来昔布(西乐葆)结构中有苯磺酰胺基、尼美舒利含磺基,不可用于对磺胺过敏者。

4.抗痛风药 痛风常用药丙磺舒,对磺胺类药物过敏者要禁用。

5.青光眼治疗药物 如乙酰唑胺及布林佐胺(派立明),不能耐受磺胺类药物或其他磺胺类衍生物者不可以用。

6.其他 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柳氮磺吡啶,实际上属于磺胺类药物,对磺胺类药物过敏者禁用。氨苯砜(对麻风杆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其作用机制与磺胺类药物相似,也是磺胺类药物过敏者禁用。

相关链接:其他能发生交叉过敏反应的药物

阿司匹林与其他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芬必得、炎痛喜康、甲氯芬酸、吲哚美辛等药物存在交叉过敏反应。

痢特灵(呋喃唑酮)是治疗肠道感染的有效药物,如果对该药发生了过敏,最好不要使用治疗尿路感染的药物呋喃妥因片和治疗神经炎的呋喃硫胺片,也应避免用治疗心脏病的乙胺碘呋酮片。因为这些药物与痢特灵可能出现交叉过敏。

异丙嗪(非那根)与氯丙嗪、奋乃静、三氟拉嗪等吩噻嗪类抗精神病药有交叉过敏。

篇4

[关键词]:兽医,检疫防疫,药物配伍,药物使用

中图分类号:S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2-0340-01

1.兽医临床诊疗过程中药物配伍与使用不合理的表现

据兽医临床诊疗情况调查,在兽医临床诊疗过程中合用不同种类药物,将会出现不同层次的反应发生率,其中合用药物数量大于2种,其反应发生率为3.5%;合用药物数量大于6种,其反应发生率为10%;合用药物数量大于15种,其反应发生率为80%。而兽医临床诊疗需要借助不同种类的药物,要求通过药物的合理配伍与使用,以保证药物在协同、杀菌、治疗等方面的效果。然而,某些兽医为增加药物的疗效,重点强调药物的协调作用,而未能综合考虑到不同药物之间的互相拮抗作用,以及可能产生的副作用,这样一来,不仅增加了诊疗成本,治疗效果反而适得其反。

根据兽医临床诊疗情况总结,不合理的配伍用药情况,一般有如下几种:

①青霉素与氯霉素、氟苯尼考、磺胺类药物、四环素、红霉素、替米考星等配伍使用。

②林可胺类药物与磺胺类药物、替米考星、多肽类药物、头孢类药物、红霉素、氨基糖苷类药物等配伍使用。

③氨基糖苷类药物与磺胺类药物、庆大霉素、头孢类药物、两性霉素、红霉素、林可霉素等配伍使用。

④四环素类药物与硼砂、羚羊角、多粘菌素B、赤石脂、红霉素、犀角、珍珠母、红霉素、白矾、卡那霉素、滑石、大黄、青霉素、牡蛎、磺胺类药物等配伍使用。

⑤磺胺类药物与硼砂、喹酮类药物、头孢类药物、莫能菌类药物、青霉素、两性霉素B、四环素等配伍使用。

⑥酰胺醇类药物与磺胺类药物、链霉素、头孢类药物、青霉素、林可胺类药物、喹诺酮类药物、卡那霉素、大黄、红霉素、蜂胶等配伍使用。

⑦头孢类药物与多粘菌素、红霉素、四环素、氟苯尼考、卡那霉素等配伍使用。

⑧大环内酯类药物与双黄连、链霉素、头孢类药物、磺胺类药物、卡那霉素、青霉素、万古霉素等配伍使用。

⑨喹诺酮类药物与氟苯尼考、替米考星、红霉素、氯霉素、四环素等配伍使用。

以上药物的配伍使用,就是兽医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常见的不合理用药现象,缺乏对各种药物抗菌谱的考虑,用药不当时,不仅可能降低药物的疗效,而且可能增加药物的副作用,危及动物健康。

2.兽医临床诊疗过程中药物配伍与使用建议

2.1 药物合理选择

在选择药物之间,有必要了解兽医临床诊疗动物的品种和年龄,以此判断动物对药物使用的敏感性,譬如相比于成年猪和公猪,仔猪和母猪对药物代谢酶活性的敏感度比较低。在此基础上,对动物疾病的确认,然后进行药物的合理选择,期间需要结合临床客观情况,掌握药物的具体成分和有效含量等,初步判断治疗的效果,以及是否存在副作用。在此笔者建议在购买兽药时,应了解药物的成分、含量、用途、作用、禁忌等,类似于盐酸克伦特罗等违禁药物,不得尝试性使用,应该紧密结合疾病的类型等,拟定具体的用药疗程。譬如在冬季,猪群容易出现传染性肠胃炎,而这种疾病是由冠状病毒引起的,在临床诊疗时,要求重点考虑对肠胃功能的调整恢复,而不能盲目地使用抗生素类药物。

2.2 考虑影响药物配伍使用的因素

药物与药物之间、药物与动物消化道之间、药物与饲料/草之间的互相作用,对药物的配伍使用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兽医检疫防疫时,应作为合理用药的考虑重点。

(1)药物与药物之间的影响。以助溶剂和稳定剂为例,在注射时,需调节好浓度,以避免药物被溶解氧化,或者溶胶状态被破坏。笔者建议在输注之前,在输注瓶中添加药物,然后摇晃均匀后,再添加其他的药物,如果混合的药物浓度不一,则应该填加入浓度较高的药物,这样就可以规避药物之间的互相影响,并同步减缓反应速度。另外,调配好的药物,需要在规定时间内使用完,以减少药物之间的反应时间。

(2)药物与动物消化道之间的影响。药物在进入动物的胃肠道之后,通常会吸附在胃肠道上,从而影响了其他药物的有效吸收,譬如胃肠道吸附新霉素,维生素将无法被有效吸收,再加上胃肠道的运动影响,药物的吸收程度或多或少也会受到影响。因此,在兽医检疫防疫时,应尽量让病畜的情绪稳定,同时不让其剧烈运动,让胃肠的蠕动处于平缓状态,尤其是心血管功能药物的使用,动物消化道的反应应激程度,会改变其他药物的吸收,适时需要根据动物消化道的具体状态,以及胃肠道血液的灌注量,调整药物之间的配伍使用比例。

(3)药物与饲料/草之间的影响。不同的药物,与饲料/草同服后,药物的吸收速度会受到影响,但某些药物与饲料/草同服后,反而会改善药物的吸收,主要是准确判断出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对药物剂量进行调整,以保证血药浓度处于较佳状态,以及控制好药物的投用时间点。

2.3 降低病原体耐药性

兽医临床诊疗过程中,针对某些对药物耐受性较强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等,应采取措施降低病原体的耐药性。在此需要对病原体耐药性类型的判断,某些病原体具有天然耐药性,而某些病原体是在动物长期服用抗生素后,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对耐药性类型的判断,便于采取合适的病原体耐药性降低措施,减少或者更改其他药物。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兽医临床诊疗过程中,需要借助不同种类的药物,要求通过药物的合理配伍与使用,以保证药物在协同、杀菌、治疗等方面的效果。文章通过研究,基本明确了兽医临床诊疗过程中药物配伍使用的方法,但鉴于临床诊疗工作的复杂性和多变性,这些方法仍然需要在临床实践中,予以进一步补充和完善,以提高这些方法的适用性水平。

参考文献

[1] 朱文秀.抗菌药物在兽医临床的合理使用[J].草业与畜牧,2009,(8):47-48.

[2] 孙长武.浅谈兽医诊疗中药物的合理配伍及使用方法[J].农民致富之友,2013,(16):208.

[3] 白阳平.兽医临床常见注射药物的配伍禁忌分析[J].大科技,2014,(4):234-235.

[4] 普吉荣,吴敏芳,党联银.兽医诊疗中要重视药物的合理配伍和使用[J].中国畜禽种业,2012,(8):35-36.

篇5

关键词: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鱼肉;磺胺类兽药;基质效应

中图分类号:O657.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8123(2013)10-0017-04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MS)技术以其操作简便、准确度和灵敏度高、选择性强等优点成为各种兽药残留的确证方法[1-4]。但复杂样品共提取基质成分和试样前处理引入的外来杂质会严重抑制或增强目标分析物在喷雾接口处的离子化,从而影响到检测的选择性和灵敏度,进而影响到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5-8]。基质对分析方法准确测定分析物的能力的干扰称为基质效应[9-10]。磺胺类兽药的残留检测中存在较强的基质效应,特别是采用LC-MS-MS进行多残留快速筛查[11-12],但目前的相关研究较少。本研究以鱼肉中磺胺类兽药残留为研究对象,建立超高压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四极杆质谱法(UPLC-ESI-MS-MS)测定磺胺类兽药残留的方法,利用提取后基质添加法从提取溶剂、净化方法、使用内标等方面进行基质效应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鱼肉样品为市售产品;

磺胺脒(胍)、磺胺、磺胺索嘧啶、磺胺醋酰、磺胺噻唑、磺胺嘧啶、磺胺吡啶、磺胺甲基嘧啶、磺胺二甲嘧啶、磺胺甲噻二唑、磺胺甲氧哒嗪、磺胺对甲氧嘧啶、磺胺间甲氧嘧啶、磺胺氯吡嗪、磺胺氯哒嗪、磺胺多辛、磺胺甲恶唑、磺胺二甲异恶唑、磺胺喹啉、磺胺间二甲氧嘧啶、磺胺苯吡唑、磺胺硝苯,2种内标(13C6-磺胺甲基嘧啶、D4-磺胺嘧啶) 德国Dr. Ehrenstorfer GmbH公司;Cleanert MAS-Q试剂 博纳艾杰尔公司;混合型阳离子交换(MCX)固相萃取柱 美国Waters公司;乙腈、甲醇、正己烷均为色谱纯;甲酸、无水硫酸钠、氯化钠均为分析纯。

1.2 仪器及设备

1290超高压液相色谱仪 美国Agilent公司;API 4000+串联四级杆质谱仪 美国AB公司;J-E高速冷冻离心机 美国Beckman公司;5418R小型低温离心机 艾本德中国有限公司;氮吹仪 美国Organomation公司;R-205旋转蒸发仪 瑞士Büchi Manschette公司;KQ-500DB型数控超声波清洗器 宁波新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Elix超纯水仪 美国Millipore公司;T18组织匀浆机 德国IKA公司;全自动固相萃取仪 北京普立泰科仪器有限公司。

1.3 方法

1.3.1 标准溶液配制

分别准确称取10mg标准品于10mL容量瓶中,用乙腈定容至刻度,配成浓度为1000mg/L的标准储备液,置于-20℃冰箱内避光保存。分别精密吸取上述储备液各适量,置同1容量瓶中,用甲醇-0.1%甲酸水溶液(1:9,m/m),稀释成质量浓度为1000ng/mL的标准工作溶液,置于

-18℃冰箱内避光保存。

1.3.2 不同溶剂提取方法的比较

称取空白罗非鱼肉5g,匀浆后分别加入20mL甲醇、乙腈、乙酸乙酯作为提取溶剂,10000r/min均质5min,超声5min,加20g无水硫酸钠,4℃条件下10000r/min离心10min,取上清液10mL,40℃条件下氮气吹干后用10mL甲醇-0.1%甲酸水溶液(1:9,m/m)复溶,4℃条件下

13000r/min离心10min,用上清液配制混合标样质量浓度为5.0ng/mL的基质标准溶液。每种溶剂设置3个平行。

1.3.3 不同净化方法的比较

固相萃取净化法参照SN/T 2580―2010《进出口蜂王浆中16种磺胺类药物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13],MCX固相萃取柱使用前采用5mL甲醇和5mL水活化,分别取1.3.1节中的5mL待净化液上样。上样后用5mL甲醇-水(1:1,m/m)淋洗,抽干后用5%氨化甲醇5mL洗脱。洗脱液在水浴中氮吹至干,用1mL乙腈-0.1%甲酸溶液(1:4,m/m)复溶,过0.22μm滤膜。配制混合标样质量浓度为5.0ng/mL的基质标准溶液。

液-液萃取法参照GB/T20759―2006《畜禽肉中十六种磺胺类药物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14],取5mL 1.3.1节中的待净化液加乙腈饱和的正己烷5mL,旋涡振荡30s,13000r/min离心5min,弃去正己烷层,过0.22μm滤膜。用下层溶液配制混合标样浓度为5.0ng/mL的基质标准溶液。

1.3.4 同位素内标的应用

分别精密吸取1.3.1节中的标准样品工作液适量置容量瓶中,用1.3.3中通过固相萃取净化法及液-液萃取法净化的空白基质溶液做溶剂,配制成质量浓度为0.5、1.0、2.0、10.0ng/mL和50.0ng/mL的混合标准工作液。准确吸取13C6-磺胺甲基嘧啶、D4-磺胺甲基嘧啶和D4-磺胺嘧啶储备液各适量,使其在混合标准工作液中的质量浓度为5.0ng/mL,上机待用。

1.3.5 液相色谱-质谱条件

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Eclipse Plus C18(2.1mm×100mm,1.8μm);流动相A为0.1%甲酸水溶液,B相选择乙腈和甲醇进行比较;梯度洗脱程序A相:0~3min、90%~65%,3~10min、65%~40%,10~11min、40%~85%,11~12min、85%~90%,流速0.2mL/min,分析时间12min,柱温30℃,进样量10μL。

离子源:电喷雾离子源(ESI);扫描方式:正离子扫描;检测方式:多反应监测模(MRM);雾化电压5500V;离子源温度为600℃;气帘气压力35psi;辅助加热气1压力55psi;辅助加热气2压力65psi;碰撞气压力8psi。

1.3.6 基质效应的评价方法

采用提取后添加法[15],定量测定1.3.2节和1.3.3节空白基质提取液与纯溶剂中同浓度分析物的离子响应强度,计算2者相对比值来评价基质效应(matrix effect,ME)。计算公式如下:

ME/%=基质溶液中分析物的峰面积/纯溶剂分析物的峰面积×100

如果比值小于1.0,说明基质对待测物的离子响应产生抑制作用;如果比值大于1.0,说明基质的存在增强了待测物的离子响应强度;如果比值等于1.0,说明待测物应未受影响。

2 结果与分析

2.1 液相色谱-质谱条件的优化

经与Luna 3? C18(150×2.0mm,3μm)和ZORBAX SB C18(2.1mm×100mm,1.8μm)色谱柱相比,ZORBAX Eclipse Plus C18(2.1mm×100mm,1.8μm)更擅长分离难以分离的碱性化合物,可获得更出色的峰形、柱效和分离度(图1)。同时梯度洗脱可以淋洗进样后的色谱柱, 也可避免前1样品残留的后洗脱物对下1样品的影响,避免基质与目标物产生离子化竞争。质谱离子源中的温度和气流速度会影响离子化效率,可以通过优化软件得到最佳参数。

按照时间顺序,依次为磺胺脒(胍)、磺胺、磺胺醋酰、磺胺索嘧啶、D4-磺胺嘧啶、磺胺嘧啶、磺胺噻唑、磺胺吡啶、13C6-磺胺甲基嘧啶、磺胺甲基嘧啶、磺胺对甲氧嘧啶、磺胺甲噻二唑、磺胺二甲嘧啶、磺胺甲氧哒嗪、磺胺氯哒嗪、磺胺甲恶唑、磺胺间甲氧嘧啶、磺胺多辛、磺胺二甲异恶唑、磺胺苯吡唑、磺胺氯吡嗪、磺胺间二甲氧嘧啶、磺胺喹啉、磺胺硝苯。

2.2 不同提取溶剂对磺胺类兽药残留的基质效应影响

经甲醇、乙腈及乙酸乙酯提取的猪肉基质提取液,添加2ng/mL基质标准溶液进行测定,考察溶剂的种类对目标物峰面积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提取溶剂种类对猪肉基质中磺胺类药物的信号响应影响较大。经计算,甲醇、乙腈和乙酸乙酯提取猪肉中22种分析物的ME(图2),分别为13.4%~32.1%、22.1%~47.0%及29.0%~42.1%,由数据可以看出3种溶剂提取物的ME均小于1.0,说明基质对待测物的离子响应均产生抑制作用。其中甲醇提取物的ME最小,说明甲醇提取物基质对目标物离子响应的抑制程度最大。乙腈和乙酸乙酯提取物基质对目标物离子响应的抑制程度次之。

1~22依次为磺胺脒、磺胺、磺胺索嘧啶、磺胺醋酰、磺胺噻唑、磺胺嘧啶、磺胺吡啶、磺胺甲基嘧啶、磺胺二甲嘧啶、磺胺甲噻二唑、磺胺甲氧哒嗪、磺胺对甲氧嘧啶、磺胺间甲氧嘧啶、磺胺氯吡嗪、磺胺氯哒嗪、磺胺多辛、磺胺甲恶唑、磺胺二甲异恶唑、磺胺喹啉、磺胺间二甲氧嘧啶、磺胺苯吡唑、磺胺硝苯。

基质效应产生的详细作用机制尚不清楚,但目前认为共提取的基质干扰物与分析物竞争电离是主要原因。本实验选择极性不同的3种溶剂,其中甲醇极性最强,乙酸乙酯极性最弱。根据相似相溶原理,甲醇提取的极性成分相对最多,因此甲醇提取的分析试液中基质干扰成分相对最多,共流出时大大影响了磺胺类药物在电喷雾接口的电离效率,故而其ME最明显;而乙酸乙酯极性较弱,提取的油脂性成分较多,这类物质可以增加喷雾的表面张力,降低了目标物的雾化效率,因而其ME也相对较强。经比较,乙腈且具有沉淀蛋白的作用,极性适中,且有助于提高目标物的电离效率,对基质效应的影响最弱,是提取磺胺类药物的合适溶剂。

2.3 不同净化方法对磺胺类兽药残留的基质效应影响

1~22依次为磺胺脒、磺胺、磺胺索嘧啶、磺胺醋酰、磺胺噻唑、磺胺嘧啶、磺胺吡啶、磺胺甲基嘧啶、磺胺二甲嘧啶、磺胺甲噻二唑、磺胺甲氧哒嗪、磺胺对甲氧嘧啶、磺胺间甲氧嘧啶、磺胺氯吡嗪、磺胺氯哒嗪、磺胺多辛、磺胺甲恶唑、磺胺二甲异恶唑、磺胺喹啉、磺胺间二甲氧嘧啶、磺胺苯吡唑、磺胺硝苯。

经乙腈提取的猪肉基质溶液,进一步用MCX固相萃取小柱和液液萃取法净化,滤液分别配制成2ng/mL基质标准溶液进行基质效应考察。从图3可以看出,与净化前相比,两种净化方式都能够有效去除大量基质干扰成分,MCX固相萃取小柱的ME为32.0%~81.2%,液液萃取法的ME为36.0%~78.0%,2者受抑制程度差异不大。MCX小柱为阳离子交换和反相吸附混合型固相萃取柱,在将离子状态的目标物吸附在柱体的同时,去除极性和非极性杂质。液液萃取法是通过正己烷去除非极性的油脂类成分,但由于液液萃取法相对于MCX固相萃取法,没有基质浓缩的过程,因此基质效应的影响较小。从经济实惠和操作复杂程度来看,建议选择液液萃取法用于猪肉中磺胺类兽药残留提取与净化。

2.4 同位素内标物对基质标样的线性、回收率、精密度的校正

取空白罗非鱼肉,添加混合标样浓度为25ng/g,做5个平行实验,采用1.3.2节乙腈提取和1.3.3节液液萃取法净化,计算回收率和精密度。表1中列出的是分别使用外标法和内标法时,标准曲线线性相关系数以及浓。使用外标法时,线性相关系数均为0.99,使用内标法时,除磺胺脒、磺胺和磺胺硝苯外,线性相关系数均可达0.999;使用内标法的回收率明显高于使用外标法的回收率;使用外标法时,精密度为15.0%~23.3%,使用内标法时,精密度为4.7%~11.1%。数据表明使用同位素内标对线性、回收率和精密度进行校正,可获得重复性更好的结果,在很大程度上消除基质效应的影响。同位素内标不但可降低质谱离子化时所产生的基质效应, 还可以消除样品前处理过程中出现的差异。

3 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在利用超高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鱼肉中的磺胺类兽药残留时,以乙腈为提取溶剂,经MCX固相萃取柱净化和液液萃取法均可以降低基质效应的影响,从经济实惠和操作复杂程度来看,建议选择液液萃取法用于猪肉中磺胺类兽药残留提取与净化。采用基质添加标准曲线和同位素内标可以对基质效应的影响进行补偿,获得更好的线性相关性、更高的回收率和精密度。

参考文献:

[1] 郭黎明, 朱奎, 江海洋, 等.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鸡肝中残留的四环素类、磺胺类和喹诺酮类药物[J]. 色谱, 2009, 27(4): 412-416.

[2] 刘佳佳, 佘永新, 刘洪斌, 等.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动物源性食品中24种磺胺类药物残留[J]. 分析试验室, 2011, 30(2): 9-13.

[3] BARHAM R, BLACK W D, CLAXTON J, et al. Rapid assay for detecting sulfonamidesin tissues of slaughtered animals[J]. Journal of Food Protection, 2001, 64(10): 1565-1573.

[4] 刘岩, 姜宁, 王英峰, 等. 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鸡肉中残留的磺胺类和氟喹诺酮类兽药[J]. 色谱, 2008, l26(3): 348-352.

[5] MATUSZEWSKI B K. Standard line slopes as a measure of a relative matrix effect in quantitative HPLC-MS bio-analysis[J]. 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B, 2006, 830: 293-300.

[6] FU I, WOOIF E J, MATUSZEWSKI B K. Effect of the sample matrix on the determination of indinavir in human urine by HPLC with turbo ion spray tandem mass spectrometric detection[J]. Journal of Pharmaceut Biomed, 1998, 18: 347-357.

[7] 贾彦波, 王清清, 宋海峰.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分析生物样品时的基质效应研究[J]. 军事医学, 2011, 35(2): 149-151.

[8] 刘明艳, 姚志红, 张依, 等. 两种前处理方法对LC-MS-MS测定家兔血清中羊藿黄酮类化合物基质效应的影响[J].分析测试学报, 2011, 30(9): 1006-1012.

[9] 任雪冬, 刘成雁, 林雪征.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动物源性食品中激素残留所遇到问题的探讨[J]. 理化检验: 化学分册, 2011, 47(7): 872-876.

[10] 向平, 沈敏, 卓先义. 液相色谱-质谱分析中的基质效应[J]. 分析测试学报, 2009, 28(6): 753-756.

[11] 厉文辉, 史亚利, 高立红, 等. 加速溶剂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检测鱼肉中喹诺酮、磺胺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J]. 分析测试学报, 2010, 29(10): 987-992.

[12] 徐伟东, 秦峰, 李晓雯, 等. 基质固相分散-高压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测定猪肉中22种磺胺类药物的残留[J].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13, 4(1): 141-149.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浙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SN/T 2580―2010 进出口蜂王浆中16种磺胺类药物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0.

篇6

磺胺类药是三十年代偶然从一种化工染料百浪多息中发现的,在药物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它是防治全身性细菌感染的第一类药物,由此开创了化学药物治疗疾病的历史。随着细菌耐药性的出现,以及严重的肾结石毒性,如今磺胺类药已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但由于磺胺药对某些感染性疾病(如流脑、鼠疫)具有疗效良好、使用方便、性质稳定、价格低廉等优点,故仍在抗感染药物中占有一席之地。随着磺胺增效剂甲氧苄啶的发现,与磺胺甲唑组成复方磺胺甲唑(即复方新诺明),口服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有很好疗效,而且价格便宜,因而被列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

磺胺药的作用机制,是通过干扰细菌的叶酸代谢来抑制其生长繁殖。人体能直接利用周围环境中的叶酸,因此受磺胺药的影响很小。

磺胺药可分为(1)全身性感染用磺胺药,根据作用时间分为三类,短效类(24小时),如磺胺地托辛。(2)用于肠道感染的磺胺药,如柳氮磺胺吡啶。(3)外用磺胺药,如磺胺醋酰钠。

磺胺药多为口服用药,抗菌谱广,对常见革兰氏阳性、阴性球菌和杆菌感染均有良好疗效,适用范围较广。而且某些磺胺药能以较高的浓度进入脑脊液,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有其他抗菌药所没有的特效。药品性质稳定,只要避光封存,便能在家庭里较久贮存。

磺胺药的不足之处也较鲜明。其抗菌力较弱,对细菌只能抑制而不能将其杀死,因而对某些严重感染往往难以控制;不良反应较多,口服易引起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有些磺胺药还可对肾脏产生损害,当尿量过少或尿液偏酸性时,可在尿中析出结晶,刺激肾脏而引起血尿、腰痛等症状;口服使用过久易抑制肠道正常寄生菌的生长,造成某些维生素的缺乏;还可抑制骨髓的造血功能,引起粒细胞缺乏、溶血性贫血及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严重反应;严重者可引起剥脱性皮炎。

注意事项

1.为加速药效产生,增强抑菌结果,首剂服用时通常采用“首剂加强”,即服用常规剂量的一倍量。

2.为防止药物在肾脏出现结晶导致肾脏危害,服药期间宜多饮水,多排尿,或同服小苏打碱化尿液。肾功能不良者应避免使用。

3.一旦细菌对某种磺胺药耐药时,换用其他磺胺药也无效。因为细菌对各种磺胺药有交叉耐药性。

4.凡曾对磺胺药产生过敏反应者,所有磺胺类药均不可再次使用,局部外用磺胺药也须禁忌。因为人体对各种磺胺药之间有交叉过敏反应。

篇7

【关键词】 药物性; 血尿; 小儿患者

中图分类号 R726.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1-0114-02

血尿是小儿患者较为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之一,而药物性血尿是因患儿在使用药物进行治疗时,药物在代谢、排泄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产物对肾脏功能造成损伤,从而导致患儿出现镜下的或肉眼可见的血尿[1]。伴随着近年来药物使用量的不断增大,小儿药物性血尿的发生率也呈现出上升趋势。为深入研究小儿药物性血尿的发生原因并探讨有效的临床防治措施,笔者就所在医院近期内收治的87例药物性血尿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笔者所在医院2007年2月-2011年2月收治的经明确诊断为药物性血尿的87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患儿中男49例,女38例;年龄0.5个月~12岁。入选患儿临床表现:39例患儿为肉眼血尿,伴有明显尿急、尿痛的患儿有14例,伴有面部浮肿的患儿有17例,伴有血压升高的患儿有15例,伴有发热现象的患儿有11例,休克表现2例。

1.2 方法

收集入选87药物性血尿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患儿的用药情况总结出引起小儿患儿发生药物性血尿的主要药物。另给予所有患儿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尿常规检查、沉渣镜检查、双肾输尿管膀胱B超检查、肝肾功能检查、腹部影像学X线检查、乙肝两对半检查等。对34例患儿实施尿细菌培养检查、泌尿系统B超检查及尿钙检查,对5例患儿实施肾血管造影检查及肾部影像学CT检查,另对39例患儿实施溶血、造血系统等检查,以便排除肾小球疾病及其他疾病引起的药物性血尿。

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给予患儿实施针对性的治疗。治疗内容如下:首先给予患儿实施停药治疗,之后根据每位患儿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如对于因药物过敏因素而引发生间质性肾炎的患儿,可给予其肾上腺素皮质激素的注射治疗;对于肾衰竭患儿,应首先积极纠正患者失衡的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并预防氮质血症的发生,此外可以给予患儿透析治疗,包括腹膜透析及血液透析两种;对于因磺胺类、抗肿瘤类及水杨酸类药物所引起的药物性血尿患儿,临床治疗时应首先给予患者补液,及时碱化尿液,同时在治疗期间要注意对患儿的泌尿系统进行保护;对于存在中毒现象的患儿,应立即给予其催吐、洗胃等急救措施进行治疗。所有患儿在实施治疗后,应给予其绝对安静的病房供其休息,并合理安排患儿的饮食。

2 结果

2.1 药物分析结果

解热镇痛药、抗感染药物及中草药三类药物是引起小儿患儿发生药物性血尿最为主要的三类药物。引起小儿药物性血尿药物包括:抗感染药物28例(32.18%),解热镇痛药33例(37.93%),中草药药物11例(12.64%),泌尿系统药物7例(8.05%),其他8例(9.20%)。

2.2 患儿临床表现

所有患儿在离心镜下均可见明显血尿,但肉眼可见血尿39例(44.83%);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肾性血尿48例(55.17%),非肾性血尿39例(44.83%)。

2.3 治疗结果

经临床积极对症治疗后,无一例患儿死亡。11例肉眼可见血尿的患儿在1 d内血尿消失,剩余28例患儿症状均在一周内消失;镜下血尿的19例患儿在治疗后3 d内血尿消失,剩余29例患儿症状均在一周内消失。对全部患儿实施为期2年的随访,均未有复发病例。

3 讨论

药物虽然可以治疗机体的疾病,但当其进入机体内后也会对机体的代谢功能造成一定的影响,例如当药物进入泌尿系统后,会造成泌尿系统的损伤,从而引发患者出现血尿,而这类血尿称之为药物性血尿。近年来,伴随着药物使用量的增大及药物不合理使用现象的增多,使得药物性血尿发生率逐年升高[2]。此次笔者也就引起药物性血尿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总结,认为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小儿患者具有比较特殊的生理解剖特点,因此其较易受到药物毒性的影响。加之小儿患者其自身发育不完全,使得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的可能性增加。(2)部分药物的毒性会对患儿的泌尿系统造成直接的损伤,常见的有解热镇痛药、磺胺类药物及头孢菌素类药物等,这些药物会直接引发小儿患儿近端肾小管的上皮细胞发生肿胀、坏死等现象,从而引起患儿发生药物性血尿,且有研究显示药物所使用的剂量会直接决定小儿药物性血尿发生的情况。此外,部分药物的长期反复应用,会使药物通过患儿机体的免疫反应而累积肾脏,从而造成药物性血尿的发生。(3)药物配伍问题。部分药物间的合用会导致患儿出现药物性血尿,例如山楂、五味子等酸性较强的药物与磺胺类药物联合使用时,会导致磺胺类药物失去抗菌作用,同时也会降低药物的溶解度,从而导致患儿出现血尿。(4)本组研究结果显示,在众多药物中解热镇痛药所引发的药物性血尿的发生率最高,这与该类药物会抑制环氧化酶,从而抑制了前列腺素的合成,进而造成患儿的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后发生肾小管毒性作用有着密切的关联[3]。(5)此外,抗生素药的不合理应用,使得患儿肝肾功能严重受损;大量含有铅、砷、汞等危害肾功能的中药材的应用等均会造成小儿药物性血尿的发生。

针对上述引起小儿药物性血尿的因素,笔者也就相应的预防措施进行了如下的总结:(1)临床医师应熟知各类易造成小儿肾毒性的药物,并严格掌握药物的适应证及禁忌证,同时尽可能地避免使用这些药物。对某些必须实施这类药物治疗的患儿,应严格把握好用药的浓度、速度等。(2)适时地为患儿实施尿液的碱化治疗,如在给予患儿实施磺胺类药物治疗时,可等量地给予患儿服用碳酸氢钠治疗,这样可使尿液碱化,从而有效地降低药物对患儿肾脏功能的损伤[4]。(3)对于部分发热、呕吐而导致血容量减少的患儿,应及时地给予患儿实施纠正脱水治疗,并控制好输液治疗时的速度及输液液体的浓度[5]。(4)对于一些需要联合用药治疗的患儿,应严密监测患儿在用药期间的药物反应,并定期对患儿实施血尿常规、肾功能的检查。(5)正确认识药物,尤其是中药药物,不可盲目地认为中药药物无毒副作用,在使用时应严格把握剂量,避免配伍失误。

综上所述,临床引起小儿患儿发生药物性血尿的因素较多,临床应加强小儿用药的药物安全管理,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这样可以显著地改善药物性血尿患者的预后。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肾脏病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2004年全国儿童血尿暨慢性肾衰竭专题讨论会纪要[J].中华儿科杂志,2005,43(2):105-107.

[2]王春婷,李眉.头孢拉定引起药物性血尿的分析[J].中国药物警戒,2005,2(3):137.

[3]曹宁.药源性血尿56例[J].新医学,2004,35(4):224-225.

[4]赵龙英.儿童药源性血尿54例临床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0,14(4):241.

篇8

关键词:家禽;中毒病;临床症状;防治措施

1 喹乙醇中毒

1.1病因

对喹乙醇的性质不够了解,使用时盲目加大剂量或长时间连续投药,导致中毒或蓄积中毒。喹乙醇加入饲料时混合不均匀,部分家禽摄取过量而中毒。在应用中弄错了用药量,使用成品饲料时,有的已添加了喹乙醇,而饲喂时又重新添加,导致实际用量过大而中毒。目前,市面上的许多兽药,名义上为中药制剂,实际上是以喹乙醇为主要有效成分,使用者根据中药制剂一般毒性较小的常识,在使用时很容易加大剂量或用药时间过长,而导致中毒。投药方法不当也是造成中毒的原因之一。喹乙醇几乎不溶于冷水,若通过饮水给药常能引起中毒。

1.2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鸡、鸭喹乙醇中毒时,视中毒程度的深浅,禽体表温度可降至36~39℃不等,禽群羽毛蓬松,拥挤在一起取暖,低温季节症状更为明显。腿肌神经麻痹,腿软,早期勉强以关节着地行走,后期则完全瘫痪,常可见关节红肿。中毒症状的出现时间与喹乙醇摄入量的大小呈正相关。鸡饲料中喹乙醇含量达700mg/kg时可以在24h内出现典型中毒症

状,72h内可见大量死亡。蓄积性中毒常在投药后20d左右出现零星死亡。中毒症状的严重程度与禽龄有关,日龄小者中毒较深。症状表现较早;日龄大者症状出现较迟;但相同日龄者则以强壮、采食量大的个体首先出现中毒症状。鸭对喹乙醇的耐受能力大于鸡,饲料中喹乙醇含量在1000mg/kg以下不会出现急性中毒死亡。凡中毒后的禽群,即使已经停喂含喹乙醇的饲料,但死亡仍持续很长时间。

1.3防治措施

用喹乙醇做饲料添加剂或防治疾病时,应正确地按剂量投药。做饲料添加剂的用量是每千克饲料中加入25—35mg。用喹乙醇预防某些细菌性疾病时,1kg饲料中拌入50—80mg,连用3—4d为一个疗程;用于抗菌治疗的剂量为20—30mg/kg,个体投服或拌料喂服,每天1次,连用2~3d,必要时隔几天重复一个疗程。喹乙醇混料喂服时。搅拌必须均匀。如发现有中毒现象时,应立即停药。从家禽发病死亡情况来看,喹乙醇中毒后引起死亡较为迟缓,一般在停药后2—3d才开始大批死亡,易造成误诊,必须注意。

2 磺胺类药物中毒

2.1病因

用药剂量过大或服用时间过长;添加于饲料中服用时,药片粉碎不细,搅拌不匀,可能使部分家禽服用过量;服用后未给予充足的饮水等。磺胺类药物中毒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在服用溶解度较低的磺胺药如磺胺噻唑(sT)、磺胺嘧啶(SD)、磺胺甲基嘧啶(SMI)、磺胺甲基异·唑(SMZ)等时,未同时服用等量的碳酸氢钠,造成大量结晶析出,损伤肾脏,引起中毒。

2.2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急性中毒主要表现兴奋、拒食、腹泻、痉挛、麻痹等症状。慢性中毒病例,常见于大量用药或连续用药超过1周期,表现精神沉郁,食欲减少或消失,渴欲增加,体温增高,贫血,黄疸;头部肿大,呈蓝紫色,鸡冠苍白;羽毛蓬松,翅下出现皮疹;便秘或腹泻,粪便呈酱油色;仔禽生长缓慢,成年家禽产蛋量下降或停产,产软壳蛋或薄壳蛋,蛋壳粗糙。

2.3 防治措施

使用磺胺类药物一定要严格掌握剂量,投药时间不宜,一般雏禽3d,成年家禽5d,然后停药1—2d,再使用第二疗程。拌料必须混合均匀,同时给充足饮水。溶解度较低的磺胺药配合等量碳酸氢钠同时服用,就能预防磺胺类药物中毒的发生。

3 呋喃类药物中毒

3.1病因

由于用药剂量过大,或长期连续服用(14d以上),或拌料不均匀,或通过饮水途径给药等,都很容易引起中毒。据报道:雏鸡按饲料0.003%的比例连续服用痢特灵14d以上,可使雏鸡生长受阻,少数出现中毒死亡;如0.05%的浓度连续用药8~10cl,即可引起雏鸡大批中毒死亡。成年鸡的中毒量为80~1O0mg,致死量为200mg。

3.2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急性中毒的病禽发病很快,主要表现兴奋不安,张口呜叫,口渴,厌食;共济失调,向前冲撞,步态不稳,头颈摇摆,特别是做旋转运动和无目的奔跑、飞行较为多见。最后卧地不起,痉挛性抽搐而死。各种家禽的中毒症状基本相似。病程快的在出现症状10分钟就倒地死亡,一般在3小时内死亡大部分或全部死亡。最急性死亡的病禽无明显肉眼可见的病变,仅见口腔、嗉囊及胃中有黄色黏液或饲料充塞。

3.3防治措施

(1)剂量要准确。呋喃唑酮的预防量是0.01% 0.02%,治疗量为0.02% ~0.04%,拌料喂服,不可多用。本品难溶于水,故不宜饮水给药,否则易引起中毒。

(2)疗程要适当。一般3~5d为一个疗程。如需继续用药,应停几天后再用,严禁连续长期用药。

(3)拌料要均匀。为了安全,在用药期间一定要注意观察鸡群的反应。一旦发现中毒症候,要立即停药,采取紧急措施。对该病目前尚无特效解毒药,可用2%~5%葡萄糖饮水,并加入维生素C每只每天30~50mg,能减轻病情,促进康复。用5%~10%的硫酸镁溶液饮水,可促使毒物排除。

4 马杜拉毒素中毒

4.1病因

药物用量过大是目前造成该药中毒的主要原因,据报道,该药纯品5mg/kg对鸡即能产生良好的抗球虫效果,在无球虫病时,饲料对鸡的生长既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不能改善饲料报酬。目前广大养殖场(户)均有用药量偏大的倾向,稍有不慎很容易发生马杜拉毒素中毒。饲料生产厂家已在料中添加了该药,而未在标签或包装上注明,养殖场(户)在料中又重复添加该药,造成用药量过大,发生中毒。禽主或饲料厂家配料时不细心,用量计算错误,也是造成中毒的一个重要原因。

4.2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家禽马杜拉霉素中毒偶发病迅速,鸡在吃混药饲料后8—20h即可观察到中毒症状,表现为呆立不动,精神沉郁,羽毛松乱,鸡冠及肉鬃等处发绀或呈黑紫色。脚软蹲伏,驱赶行走困难或张开两翅支撑行走。严重的瘫痪,侧卧地面,两腿向后伸直,触摸关节无异常变化。中毒时间较长的家禽表现为拉稀,食欲、饮欲废绝,昏睡,迅速脱水消瘦,干爪,严重的则最后昏迷而死。中毒后,最初死亡的均是体况良好、生长较快的家禽。停药后,家禽的死亡仍可持续10d左右的时间,应引起注意。对于鹅和鹧鸪,还可见到五爪痉挛向内收缩,口腔内有多量黏液,有的黏液中带有血丝,脸、冠发紫等症状。

4.3诊断与防治措施

发病家禽如果具备上述临床症状和剖检病变,且在发病前一天使用了过量的马杜拉霉素,可确诊为该病。鉴别诊断:马杜拉霉素引起的中毒症状与高氟磷酸钙盐引起的家禽氟中毒症状极为相似,应注意区别诊断。如果发病禽群伴有呼吸道症状同时发生,则应注意与亚临床型的新城疫加以区别。

马杜拉霉素对家禽球虫病虽有很好的防治作用,但安全范围小,使用时一定要严格按规定应用。对中毒家禽应立即更换饲料,给予5%葡萄糖水及一些含钾、钠离子的电解质,并添加0.01% ~0.02%的维生素C,可减少腿疾的发生。对不能站立、走动禽只,可腹腔或皮下注射5%葡萄糖生理盐水5—10ml/只,同时肌肉注射维生素C50mg/只,每天1~2次,可收到一定的效果。对症状严重的病禽立即切开嗉囊,排除积料,用清水反复冲洗数次,然后缝合嗉囊,有特效。另外,可试用以下中药配方:防风15g、甘草30g、绿豆500g,水煎取汁,加入葡萄糖50g,混匀后饮水服用。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尿酸盐;代谢障碍;病因;临床症状;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S858.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10-0132-02

鸡尿酸盐代谢障碍病(又称鸡痛风症)是由于鸡只患病或饲养管理不当,导致肾炎和肾功能衰弱,鸡体内尿酸代谢障碍,血液中蓄积大量的尿酸,出现大量的尿酸盐沉积,并经肾脏排泄,形成尿酸中毒的一种代谢性疾病,引起消瘦、衰弱、运动障碍等症状[1]。

1 原因分析

一是鸡只患某些疾病,如发生肾型传染病或寄生虫病,均有可能损害鸡的肾脏,引起肾功能不全,造成体内尿酸盐代谢障碍;二是日粮中钙含量偏高或有效磷含量低,造成钙磷比例失调,过量的钙盐就会从血液中析出,并沉积在内脏或关节中,发生钙盐性痛风;二是日粮中动物性蛋白质含量过高,鸡只过多摄入蛋白,核酸分解的能力超过机体排出能力,致使肾脏负荷过大,大量的尿酸盐沉积;三是过量或长期使用磺胺类药和呋喃类药,这些药物通过肾脏进行排泄,以结晶形式在肾中析出,沉积在肾小管、输尿管中,导致鸡只肾脏出现病变,使尿酸盐沉积在体内形成痛风;四是饲养管理不当,饮水量不足,导致脱水,促使尿浓缩,发生肾肿[2]。

2 临诊症状

鸡尿酸盐代谢障碍病多呈慢性经过,鸡只发病初期,食欲减退,饮水量增加,精神不振,行动迟缓。随着病情加重,病鸡腿关节肿大、疼痛,活动困难,腿发干且褪色,排白色稀薄粪便,呈淀粉糊样,粘附在泄殖腔周围羽毛。鸡冠萎缩、苍白或呈紫蓝色,个别病例口流淡褐色粘液,鸡只渐渐消瘦,严重的可引起鸡群大量死亡。

3 病理变化

3.1 内脏型的病理变化 内脏型的病鸡死后剖检的主要病理变化,肾脏肿胀、苍白,表现呈白色高低不平的花纹状。输尿管肿胀变粗,管腔内充满石灰样沉积物,坚硬。在胸膜、腹膜、心包、肠及肠系膜等的表面散布一层薄膜状的白色尿酸盐。心包有黄色积液,个别病鸡腹腔内也积有淡黄色液体,呈胶冻状。有些病例还并发有关节型痛风。

3.2 P节型的病理变化 剖检可见脚趾和腿部关节软性肿胀,流出浓厚、白色黏稠的液体,沉积有白色的尿酸盐,大量沉着的尿酸盐形成一种所谓“痛风石”,重症鸡可见关节组织溃疡、坏死[1]。发生其他传染病(如传染性囊病、传染性支气管炎、新城疫等)惴⒌募δ蛩嵫未谢障碍病时,常伴有相应传染病的剖检病变。

4 诊断

根据脚趾和腿部关节软性肿胀,跛行,排大量白色而稀薄粪便的临床症状,并结合病因、病史、特征性解剖变化即可诊断。确诊可采病鸡肿胀关节的内容物或输尿管充满石灰样的沉积物置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到细针状或放射形尿酸盐结晶[1]。

5 防治措施

5.1 预防措施 一是加强饲养管理,合理配制饲料。根据鸡不同的品种和各个生长发育阶段,合理配制全价饲料,日粮中的蛋白质水平和钙磷比例要适宜,避免饲料中钙的含量过高或有效磷含量低,同时要供给充足的饮水;二是妥善保存饲料,防止饲料发霉变质;三是改善鸡舍的环境条件,做好鸡病防控工作,定期进行环境消毒,制定并严格执行鸡场的免疫程序,防止疫病发生;四是避免过量或长期使用磺胺类或呋喃类药物,必须使用磺胺类药物时,在注意药物的选择、用量及用药时间的同时,还要配合使用碳酸氢钠。

5.2 治疗措施

5.2.1 治疗原则 (1)疫病引起的尿酸代谢障碍,采取抑制病毒、消除炎症治疗原则,防止继发感染。(2)饲料黄曲霉素中毒所引起的尿酸代谢障碍,采取中和或吸附毒素,解毒保肝的治疗原则。(3)过量或长期使用磺胺类或呋喃类药物引起的尿酸代谢障碍。必须立即停药,促进尿酸盐排泄和分解,维持电解质平衡。(4)对由于营养失衡引起的尿酸代谢障碍,在调整日粮饲料配方的同时,供给电解质平衡的饮水[3]。

5.2.2 治疗方法 鸡群发生痛风后,要改善饲养管理,分析病因,并及时对症用药治疗,避免因病情加重而造成损失。首先要降低饲料中蛋白质水平,停用、缓用磺胺类或呋喃类药物,供给充足的饮水。治疗药物:一是投服大黄苏打片,按鸡每公斤体重1.5片(含大黄0.15g,碳酸氢钠0.15g)拌料,每日2次,连用3~5d,重症鸡逐只灌服;二是投服阿托品,增强尿酸的排泄,每kg体重1.0g,每日2次,连用3~5d;三是使用肾肿解毒药饮水,以0.2%浓度溶于饮水中,供鸡饮用,连用3~5d,病情严重的可增加一个疗程。对于继发性痛风,应积极治疗原发病[2]。

6 结语

鸡尿酸盐代谢障碍病是个慢性过程,以80~150日龄蛋鸡、3~5周龄肉鸡多发,实践中发现只要尿酸盐尚未完全阻塞输尿管,鸡仍可存活。造成鸡死亡的原因是双侧输尿管阻塞和由此引起的肾衰竭。若仅加强饲养管理,不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疗程可长达15d以上,使鸡只病程加重导致鸡死亡率上升。如配合使用肾肿解毒药治疗,疗程有所缩短,一般情况下97%以上的尿酸代谢障碍病鸡在10d内基本痊愈。笔者在日常诊疗中观察发现,对发生传染病的鸡群,治疗中加用肾肿解毒药,对促进鸡体康复有良好效果[4]。

参考文献

[1]李霞.鸡痛风病综合防治[J].新农业,2009(09):33-34.

[2]李晓玉.鸡痛风病病因探讨与综合防治[J].中国动物检疫,2008,25(07):46-47.

[3]苏兴海,杨殿茭,高宗霞,等.鸡尿酸盐代谢障碍的防治[J].家禽科学,2008(12):29-30.

篇10

在儿童用药中,抗生素属于应用比较广的药物之一。它与中药合用时有很多讲究,有的中药可以说是它的天敌。即使是成人服药也要特别小心。

天敌1:鞣质

含有鞣质的中药不宜与很多种抗生素同服,如羟氨苄青霉素、红霉素、氯霉素、林可霉素。

因为鞣质是一种复杂的多元酚化合物,分子中的某些成分与酶类及菌类结合后,会改变酶类和菌类的性质。所以,含有鞣质的中药与红霉素、氯霉素等抗生素同服,会生成盐酸沉淀物,使药物难以吸收,影响疗效。

含有鞣质的中药:地榆、石榴皮、山楂、乌梅、儿茶、金缨子、五倍子、大黄、诃子、虎杖、仙鹤草等。

天敌2:钙质

含钙的中药不宜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同服,如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奈替米星等。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与钙离子结合后,会增加氨基糖苷类药的神经毒性。此外,中药川乌、草乌、附子,中成药小活络丹、三七片、元胡止痛片、黄连素片等与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药物合用时,也可能增强对听神经的毒性,导致耳鸣、耳聋。

含钙的中药:龙骨、牡蛎、海螵蛸、鹿角、枸杞。

天敌3:金属离子

含金属离子的中药及其制剂不宜与诺氟沙星合用。

牛黄解毒片由牛黄、大黄、黄柏、黄芩、连翘等配伍而成,内含金属离子,与诺氟沙星同服,会形成钙络合物,使药物的溶解度下降,肠道难以吸收,降低疗效。所以,两者不宜同服,必要时可间隔 2~3小时后分服。

含金属离子的中药:牛黄解毒片。

天敌4:有机酸

含有机酸的中药及其制剂不宜与磺胺类药物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红霉素)合用。

含有机酸的中药如与磺胺类药物配伍,会使尿液酸化,降低磺胺类药的药效。也不能与红霉素配伍,红霉素在酸性环境中不稳定,当 pH < 4 时,红霉素几乎完全分解失效。

含有机酸的中药:乌梅、五味子、蒲公英、山楂、山茱萸、女贞子、山楂丸、保和丸等。

天敌5:穿心莲

含有穿心莲的中药不宜与螺旋霉素合用。

穿心莲近几年在抗感染疾病中应用较多,它能通过促进白细胞吞噬功能而起到抗感染的作用。但穿心莲不能与螺旋霉素同用,因为合用会抑制穿心莲促白细胞吞噬的功能,抑制药物疗效。

代表药:穿心莲

Tips

无论是中药还是西药,都具有利害两重性,在不了解中药配伍禁忌的情况下,不要在服西药的同时自行增加中药制剂。

在应用药物时,一定要详细阅读药物说明书。

中西药最好不要同时服用,相隔半小时以上服用是相对比较安全的服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