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种植技术范文

时间:2023-03-22 16:37: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麦种植技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麦种植技术

篇1

[关键词] 小麦 种植技术 播种

[中图分类号] S512.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5-0130-01

小麦是世界上总产量第二的粮食作物,仅次于玉米。小麦的颖果是人类的主食之一,磨成面粉后可制作面包、馒头、油饼、包子等食物;发酵后可制成啤酒、酒精。小麦富含淀粉、蛋白质、脂肪、矿物质、钙、铁、硫胺素、核黄素、烟酸及维生素A等。因品种和环境条件不同,营养成分的差别较大。

阿勒泰地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最北部。地处东经85°31′37″-91°1′15″,北纬44°59′35″-49°10′45″之间。年平均气温仅4℃,属于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无霜期平均为151天,非常适合种植春小麦。阿勒泰地区种植春小麦共经历7个生育期,生育期天数共经历95~135天。

一、种子准备

1.选用良种:合理调配品种,实行规模化种植。实行品种布局区域化、种植面积规模化、生产技术标准化,提高小麦质量安全水平。

2.种子精选:精选质量应还到:分级标准二级以上,即纯度99%,净度98%,发芽率90%以上,种子含水量不超过13.5%。

3.播前种子处理: (1)晒种 (2)种子包衣: 3%敌委丹种子量的0.15~0.2%+硼砂种子量的0.3%+水种子量的2%湿拌种。拌种后闷种5~7天播种。

二、选地、轮作与整地 精细整地、施足底肥

1.选地:小麦对土壤适应性较强,多数土壤都能种小麦。最适宜的土壤是有机质丰富、结构良好、营养充分、通气良好的土壤

2.轮作:小麦较耐连作,但不宜超过两年,多年连作会使杂草泛滥、病虫加重而减产。适宜的前茬为大豆、玉米、马铃薯等。

3.耕整地:(1)耕翻:伏、秋深耕18~22cm,耕透、耙透、土壤细碎、地面平整、上虚下实,墒情良好。(2)耙茬整地:前茬有深耕基础的地块,可实行秋耙茬,用圆盘耙带耢子对角线耙耢复式作业,耙茬深度12~15cm。(3)春整地:翻后整地一般在春、秋季进行。对于秋整地质量差或秋耕未耙地的,在早春化冻3~4cm时及时耙地耢平,春季尽量减少翻动土层,减少跑墒。

三、基肥施用

每667m2小麦子粒500kg,需要纯氮15~17.5kg,五氧化二磷7.5~10kg,氧化钾15~20kg。 结合整地施足底肥,以腐熟的农家肥为主,加部分化肥。基肥施用总需氮肥的30~50%,磷和钾肥的全部作底肥。翻埋到土壤中,混拌均匀。

四、适期播种

当日均温在0~2℃,表土解冻5~7cm时,可抓住冷尾暖头、抢墒播种。春小麦适播期一般在4月5日~4月25日。

五、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原则:(1)以放穗为主,争取适当少量的分蘖;(2)瘦地宜密,肥地宜稀;(3)早熟品种宜密,晚熟品种宜稀;(4)低产变高产宜密,高产再高产宜稀。根据品种、地力、播期和播种方式确定。一般667m2 40万~45万基本苗。

六、播种量

目前生产上机械播种采用的种植方式主要为7.5cm、15cm单条播和30cm双条播(22.5+7.5cm)。播种量的计算,依据“四定”原则:以田定产,以产定穗,以穗定苗,以苗定籽。 一般每667m2 用种量20kg~22.5kg。播种量(kg/hm2)=[公顷计划保苗数×千粒重(g)×10-6]÷[发芽率%×清洁率%×(1-田间损失率%)] 田间损失率一般按15%计算,保苗不好的地块按20%计算。

七、提高播种质量

1.机播作业质量要求:播行直(50米内偏差不超过5cm);下籽匀、播深一致(播深以镇压后不超过3~4cm为宜)、覆土均匀。

2.播种质量检查:(1)播量检查:计划米间粒数=计划播种量(kg/hm2)×行距(cm)÷千粒重(g)×净度(%)。(2)播深检查:检查3~5点,每点3~5行,求出平均播深。(3)播行直线度检查:用测绳沿播种机行走轮印中心线拉直,测量左右偏差程度。

八、小麦田间管理

1.补种,疏苗补栽

2.叶前浸种催芽补种或三叶期补栽。

3.压青苗作用:一是提墒保墒;二是蹲苗壮秆。 压青苗原则采用“三压三不压”。压青苗时期: 2.5~3叶期进行,最好在3叶期压苗最好,最晚要在拔节期前压。

九、合理追肥

1.早追三叶肥。在麦苗二叶一心(三叶期)时追施,以N素化肥为主,以促进分蘖与穗分化同步进行。分蘖肥占总追肥的70~75%,追施尿素一般在110~150kg。弱苗先施,旺苗后施。施肥后,配合灌水。方法是用播种机将肥料播在行间3~5cm土层下。

2.补施拔节肥、孕穗肥。拔节期、孕穗期依据苗情差异,可撒施化肥,肥量占不超过总追肥的30%。旺苗可不施。

3.开花至成熟期根外叶面喷肥。用N、P、K化肥配合施用。1.5%~2 %尿素溶液1000~1500 Kg/hm2; 0.2%~0.4 %磷酸二氢钾溶液1000~1500 Kg/hm2 。

十、合理灌水

1.灌溉原则:“三看”(看天、看地、看苗)、“两适”(适时、适量)。

2.灌溉方法:畦灌、沟灌、喷灌、滴灌。

3.早灌三叶水、巧灌拔节水、灌足孕穗水、灌好抽穗扬花水、灌浆水和麦黄水。

十一、化学除草 双子叶杂草可用2、4―D丁酯于小麦分蘖盛期时喷施。

十二、喷生长调节剂 可用矮壮素、壮丰安等,于小麦分蘖期末期至拔节初期,每隔5~7天,连喷1~2次。能防治病虫害及时防治小麦锈病、白粉病、蚜虫和黏虫等。

十三、联合收获 用谷物联合收割机在小麦田中一次完成收割、脱粒、清选等工序的方法。损失率不得超过3%,破碎率和压扁率不超过1%,清洁率不低于95%。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小麦;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S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10-142-01

伴随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对小麦种植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标准。在小麦种植方面,虽然取得一些成效,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制约小麦产量的提高,例如,用户防治意识淡薄、技术水平落后和病虫害防治不及时等。因此,为有效提高小麦产量,用户应掌握先进的小麦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

一、小麦种植技术

(一)进一步优化耕作方式

合理的耕作方式对提升小麦的种植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了优化小麦种植土壤的肥沃性,要求不能多年使用同一块土地进行同一种小麦的种植,这样会减少土壤对小麦的营养的补充,导致小麦生长的养分大量流失。因此在小麦的种植过程中要懂得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二)合理选择和处理种子

麦种的选择无疑是种植小麦最重要的环节,关系到小麦的产量。在选择麦种的过程中要对小麦的品种进行选择,择取抗病能力较强,并且产量和品质都上等的小麦;应该对小麦种植地区的土壤以及气候条件等因素进行综合考量,以确定是种植冬小麦还是春小麦;在进行种子筛选的过程中,应该选择粒大饱满,并且纯度较高的种子,为小麦的优质高产奠定基础。

(三)科学施肥

在小麦的生长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养分,而土壤所供应的营养成分是有限的。因此合理的施肥对提升小麦的产量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小麦的种植之前为了保证种子的成活率要先施加迟效性的底肥同时在播种时增加一些底肥能够更好的促进小麦的生长发育。

(四)合理灌溉

无论是人类,动物还是植物都离不开水分的滋养。小麦亦是如此,科学的灌溉技术不但能够促进小麦的优质高产,更能够节约成本资金,节省人力物力的付出。目前我国小麦的种植灌溉技术有畦灌、沟灌、和喷灌。其中喷灌在近年来比较流行,因为它具有省水、灌溉均匀、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土壤结构的特点。

二、小麦病虫害防治

(一)实施药剂拌种

在小麦播种过程中,用户可以将具有杀虫性质的药剂和种子进行搅拌,能够有效防治小麦病虫害。用户在选择药剂的过程中,应明确药剂的作用和剂量,尽量选择一些对小麦种子没有副作用的药剂,以免影响种子的正常发育。现阶段,对小麦没有副作用的药剂是EC乳油,有很强的防病虫害能力,在小麦播种过程中,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

(二)强化病虫害防治

在小麦返青阶段,用户应积极防治吸浆虫、纹枯病等病虫害。纹枯病严重影响小麦的生长进程。在防治纹枯病的过程中,用户可以将纹枯净可湿性粉剂、三唑酮乳油、禾果利可湿性粉剂与水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在小麦的茎基部进行喷射。在防治吸浆虫过程中,用户应当利用甲基异柳磷乳油与土进行搅拌,以有效防止吸浆虫带来的危害。

(三)抽穗期病虫害防治技术

在小麦生长的过程中,在孕穗期与扬花期阶段,应将防治的重点放在麦蜘蛛、赤霉病、锈病等方面上。在防治麦蜘蛛的过程中,应采用虫螨克乳油;在防治锈病和白粉病过程中,应定期进行观察,当病害达到一定程度时,为防止其大肆传播,应采用三唑酮乳油、禾果利可湿性粉剂,进而有效防治抽穗期间的病虫害。

(四)灌浆期病虫害害防治技术

在小麦灌浆阶段,是病虫害的高发期,是小麦整个生产过程中的关键阶段,因此,用户应重点防治锈病、白粉病和麦穗蚜。在防治麦穗蚜过程中,用户可以采用灵乳油和辉丰菊酯乳油进行防治,在防治锈病和白粉病过程中,用户也可以采用同样的方法进行防治。灵乳油和辉丰菊酯乳油还能有效预防小麦叶枯病。

(五)春季强化病虫害防治及绿色病虫害防治技术

春季是小麦病虫害的高发期。在春季,用户能否有效防治病虫害,将直接影响小麦的整个生长期。春季是小麦的返青阶段,经常会出现低温、阴雨状况,极易发生根腐病、白粉病、纹枯病。所以,在春季,应及时防治小麦病虫害,如果发现有害虫存在,一定要采取有效的解决对策,以免病虫害不断蔓延,进而确保小麦的正常生长。

防治小麦病虫害的过程中,应全面考虑季节的变化,并且熟悉和了解季节性的病虫灾害,对于季节性的病虫害,用户应依据季节变化特点,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进而确保小麦产量的稳固提升。近年来,绿色农业这一理念逐渐渗透到农业生产领域,农作物中对化学药剂的用量多少逐渐成为农作物绿色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准。传统的一味的使用化学药剂是不符合现代农业的发展潮流的,也不被人们所看好。因此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的采取新的病虫防治方法为绿色农业增加新的力量。要合理的安排播种时间,尽量选择不在病虫高发期进行播种;还要及时的除草,这样不利于病虫的滋生和蔓延;我们还可以采用纯天然的物理方法进行去除害虫,比如在不伤害庄稼的前提下可以多放置害虫的天敌在田间。

三、结语

多年来,小麦一直是关系农民增收的重要大田作物,更是人民喜爱的面食的重要原料。小麦在种植过程中技术的提高才能使小麦的产量和质量有显著的提高,从而增加经济利益。那么我们就要积极主动的采取科学的种植方法,并在小麦生长过程中做好病虫的防预工作,使小麦健康的生长,保证粮食安全。

参考文献:

[1]叶华江.小麦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研究[J].北京农业,2014(6).

篇3

[关键词] 小麦种植 机械化种植 种植新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4-0193-01

当前,随着机械化种植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小麦种植户提供了巨大的便利,机械化种植技术把以前人工种植小麦过程中的松土、施肥、播种、除草等一系列需要人力劳作的任务都能很好、全面地完成,且机械化劳作过程比人力劳作有效,更加有利于小麦的种植、生产,促进小麦增收。同时,经过机械翻松的土壤,更方便小麦吸收土壤的营养,稳固小麦的根,使得小麦根部能够扎入土层深部,加强小麦对水分的吸收能力,增强小麦对水的吸收和储备能力,以便更好地利于小麦生长。但是,尽管机械化种植技术为小麦种植提供了巨大的方便,可从整体上来看,机械化种植技术也存在多方面的问题,而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严格对待,同时采取相关解决措施,以便更好地处理这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 关于小麦种植机械化的优点

利于增长土壤的适耕期。小麦的播种必须在一定的时期内及时播种完成,才能使得小麦的播种取得良好效果,因为如果没有在一定时间内及时播种,就会严重地影响到小麦的种植。同时,在小麦种植技术应用以前小麦种植地的土壤的适耕期十分短,且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小麦的播种、种植经常不能及时的完成。但随着小麦种植机械化技术的广泛应用,这一问题得到妥善的解决,小麦种植机械化技术大大缩短了小麦播种的时间,也方便小麦能够及时种植,从而更好地增加小麦的产量,以便更好地保障小麦种植户的利益;减少人力、物力的耗费。利用机械化技术来对小麦进行种植,能够减少人力、物力资源的耗费,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也能够更好地提高小麦种植的效率,使小麦种植户在农忙时不用再担心人力的不足,能够安心地种植小麦。

2 小麦种植机械化的应用

随着小麦种植机械化技术的广泛应用,我国的小麦种植业也有了巨大的发展,小麦种植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特别是对于拥有广袤土地的小麦种植户来说,小麦种植机械化技术的应用,为他们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尤其是对平原地区的种植户来说,机械化种植技术不仅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还节省了大量的人力资源和成本,提高了小麦的产量,而小麦的增收也为他们带来了丰厚的利润。而处于我国中原地区的河南,也是我国的粮食种植大省。同时,河南省地势平坦,属于平原地区,对于机械化种植技术的应用极为有利。并且,河南是我国的人口大国,较多的人口对粮食的需求量也是极大的,而机械化的种植技术能够提高小麦种植的效率,促进小麦增产,从而更好地满足当地人口对于粮食的需求。同时,高产的小麦还能够为当地小麦种植户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3 关于小麦种植机械化技术存在的问题及解决

采用机械化技术种植小麦,总体上来说是为种植户带来了极大的好处,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1、机械化技术种植小麦存在的问题。第一,小麦种植机械化技术在施肥时,会影响到小麦对肥料的吸收效果,使得在人力耕作条件下同等的肥料在应用于机械化技术时,造成小麦肥料养分的不足。因为在机械化种植技术下进行施肥时,还有部分肥料会存留在土壤的表面,而小麦对其也不能吸收,这一部分肥料就浪费掉了,且小麦的养分也不足,不利于小麦的生长;第二,采用机械化种植技术下的土壤,土质一般比较疏松,因此,在播种时,就会使得播种者不能很好地把握播种深浅,就会出现一些小麦播种深一些小麦播种浅的情况;第三,土壤垄沟出现较快。采用机械化种植技术的土地,因土质比较疏松,而在播种后对土壤的镇压不太到位,就会导致土壤的垄沟出现较快。而垄沟的出现,对于小麦的生长是极为不利的,它会影响到小麦的生长,并且,在干旱时,垄沟不利于小麦根部储水,会降低小麦的抗旱能力;2、关于相关问题的解决策略。第一、加大对机械化种植技术的优化。我国对农业方面的科研者一定要积极地对机械化种植技术进行进一步优化,研究出性能更加优良的机器,从而更好地提高我国的小麦种植机械化技术,利于提高我国小麦的产量,为我国小麦种植户带来良好地效益。同时,更好地便于肥料的施行,使得小麦能够充分地吸收肥料的养分;第二,加大对耕作者的培训,提高他们对播种机械的操作能力,使得他们能够更好地掌握机械种植技术,便于他们更好地把握播种的深浅,从而利于小麦的种植效率;第三,把深耕技术与机械化种植技术结合起来,及时对土壤进行镇压。小麦种植户在采用机械化种植技术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结合深耕技术,在对土壤进行疏松后,一定要及时地对土壤进行镇压,并要镇压到位,不能敷衍进行,一定要严格对待土壤镇压问题。因为经过机械化种植技术疏松过的土壤,土质较为疏松,必须要及时、稳固地对土壤进行镇压,才能利于小麦的生根发育,增强他们的储水能力,以便于在干旱时小麦能够储备有充分的水分来度过干旱。

篇4

[关键词] 小麦 套种 西瓜 种植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8-0054-01

一、山东省东明县地理气候

东明县位于山东省西南部,是黄河入鲁的第一县,东临菏泽市,东南与曹县搭界,南与河南省兰考县接壤,西北与河南省长垣县、濮阳市毗邻,缘黄河北流之势,当豫鲁两省之交,素有“三省通衢”之称。是全国著名的西瓜之乡、武术之乡、书法之乡。

东明县全境为黄河冲积平原,属于北温带季风性大陆气候,一年四季气温差别明显。春天温和干燥,风多雨少;夏季炎热潮湿,雨多温高;秋季天高气爽,昼热夜凉;冬季寒冷多风,时降瑞雪。年降水量650毫米,光热资源充足,全年日照时数2639小时,其中4-6月为780小时,7-9月为669小时,可满足一年两熟或三种三收的农业耕作。年平均气温13.7℃,极端最高42.2℃,极端最低-15℃。≥10℃积温4440.9℃,年平均气温大于0℃积温5100℃。初霜期约在10月20日,终霜期4月2日前后,无霜期200天左右。属黄河冲积平原,地平土厚,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丰富;水利资源丰富,水质条件好,适宜小麦、玉米、、花生、瓜果、林木等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生长。

二、小麦套种西瓜高产栽培技术

西瓜是夏季人们解渴消暑的必备瓜果之一,随着种植西瓜对于人们经济效益的提升,越来越多的西瓜种植方式相继出现,小麦套种西瓜的种植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在山东省东明县,针对该地的独立环境特征,具体实施小麦套种西瓜高产栽培技术。

1.选择精良的西瓜品种

优良的品种对于西瓜的高产是尤为重要的,在小麦套种西瓜的种植中,由于当时的时期正是夏季高温季节,雨水多,也正是病虫害高发的时期,因此在选种上,应该抗高温、抗病虫害较强的优质西瓜种子,在东明县“丰收2号”、“章优王子”、“黑美人”“齐红”“汴杂7号”等品种都比较适合在小麦田中套种。

2.适时播种,培育西瓜壮苗

首先要对西瓜的种植进行催芽,用温度约为50度左右的水先烫一下西瓜种子,然后再把西瓜种子放于30度左右的水中浸泡3小时左右,然后将西瓜种子从水中捞出,去掉外皮,放置于毛巾等通风条件好包裹物种包好,然后等到发芽。待西瓜种子发出0.5cm左右的幼芽时即可。然后进行小麦套种西瓜播种,播种西瓜,要选择避风向阳,排水条件较好的地段,做好播种前的准备,浇水、施肥,然后栽种西瓜植株,并采用地膜覆盖的方法,促进西瓜植株的快速长成,尽快出苗。最后,在出苗的时候,要加强管理。出苗时一定要注意通风。尽量保持白天温度24度左右,夜间温度在16度左右,以保证幼苗的生长。同时在5月份,根据天气的温度实际情况,及时为西瓜幼苗撤掉薄膜,促进幼苗的生长,为苗子的种植做好准备。

3.适时种植西瓜壮苗

在山东省东明县,套种西瓜应该选择于5月中旬,选择天气阴雨或者在晴天下午的时候,将西瓜的壮苗放入事先准备好的定植的穴内,用水浇头,然后封土。在与小麦套种的过程中,注意施肥,注意小麦与西瓜植株之间的距离,保证两者之间相互扶持,共同生长。

4.加强小麦套种西瓜的田间管理

对于套种的田间管理,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小麦套种西瓜的田地中,首先我们根据作物的生长需要,注意科学浇水。西瓜比较耐旱,须水量浇水,尤其在幼苗时期,对水的需求量较少,要根据天气的实际情况,对小麦和西瓜田地适度浇水,保证良种作物的正常生长即可;其次应该合理使用基肥,由于是套种,小麦种植过程中已经使用了基肥,但是要想使良种作物能够齐头并进的生长,在种植西瓜的时候,也要使用基肥。麦套的西瓜正处于高温时期,生长发育较快,因此应该在使用基肥的同时,注意氮磷钾复合肥的使用,保证植株的生长,促进西瓜的果品良好。应该做好整枝除蔓和人工授粉的工作。西瓜作为一种枝蔓比较发达的作物,为保证西瓜植株的营养吸收,要对西瓜植株进行整枝除蔓,除了主蔓外,在西瓜植株茎部3-5个叶的地方,留一个供主蔓营养的侧蔓,其他的枝蔓需去掉,以保证西瓜植株的营养吸收。同时,西瓜在授粉时期,紧靠昆虫的授粉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在小麦套种的西瓜地中,昆虫活动相对困难些,所以需要人工授粉,以保证西瓜的高产。

5.做好垫瓜、翻瓜工作

垫瓜、翻瓜工作对于西瓜的生长也是尤其重要的,通过这一垫、一翻,能够保证西瓜果实更好的成长。西瓜长出拳头大小的果实时,更加需要认真的管理。首先,在西瓜果实下部整成斜坡式的小台子,将瓜藤顺直的放在上面,7月份是雨季,田间应挖排水沟,及时排除积水,防治水浸泡西瓜腐烂。如果在雨天,一定要在西瓜与地面之间垫上一层草圈,以免西瓜果实被虫子咬烂或者因地面过于潮湿而导致果实的腐烂。同时在果实定个以后,每隔几天,就要对其进行翻个,使果实比较圆整,色泽附着比较均匀。

三、小麦套种西瓜高产栽培种植技术积极意义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我国现有的农业生产条件下,小麦套种西瓜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小麦套种西瓜高产栽培种植技术的推广,一方面能够节能资源的空间,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另一方面,又能够在一定的范围内,提升农户的经济效益,提高粮区经济效益,保证田地的整体效益。这一技术的推广,对于我国农业生产,经济作物生产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

四、结语

我国现有的作物种植实际情况决定了小麦套种西瓜高产栽培种植技术的重要性,它能够在节省资源的情况下,保证最大的经济效益。笔者根据自己多年从事作物种植工作经验,根据山东省东明县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对于该县如何进行小麦套种西瓜高产栽培种植技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与论证,并提出了切实的举措,相信对于该地小麦套种西瓜技术有所帮助,同时对于我国土地耕种技术也是一个很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曲凤翔,王兆宇.小麦套种西瓜双受益[J]农村天地. 2001-06-15.

篇5

关键词 小麦;种植;管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6-0046-01

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小麦的种植面积也在迅速扩大,在小麦的生产过程中,科学种植,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显得尤为重要。该文针对小麦种植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详细的阐述,以为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提供参考。

1 播前管理

首先选择适合当地种植条件、抗逆性强、抗病虫害、高产、优质的小麦品种。播种前进行药剂拌种,主要预防黑穗病和地下害虫[1]。其次是土壤处理。播种前宜将除草剂施于地表;采用机械耕地、耙地,保证土地平整,上虚下实,结构良好;除此之外还要保证有机质和养分含量,施有机肥30~60 t/hm2,氮、磷、钾肥占总肥量的60%。前茬作物收获前7~15 d及时灌水增墒,提高出苗率。

2 播种管理

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耕作制度,在最适播期进行播种;种植方式可采用宽窄行,即宽行17 cm、窄行8 cm;膜侧种植宽带60 cm为一垄,垄宽36 cm,垄间距24 cm。播量一般在330~375 kg/hm2,晚播品种要适当增加播种量[2]。为提高出苗率,播种时要保证深度一致,下种均匀。

3 田间管理

3.1 冬水

越冬前大水灌溉至自然落下,漏水严重可适当补灌。切忌冰层盖苗。

3.2 越冬防护

在越冬期防止牲畜啃吃、侵害幼苗。

3.3 镇压保墒

一般12月下旬土壤封冻后及时打碾,弥合裂缝,保温防冻。次年2月上旬返青前后进行1~2次打碾提墒,促进返青。

3.4 追肥

根据小麦需肥规律分阶段多次进行,播种后追肥;长势较弱的越冬群体需要冬季追肥;返青期群体偏小的麦苗需要春季追肥;拔节前结合灌水追施尿素;孕穗期需追肥,可采用叶面施肥[3]。

3.5 合理排灌

分阶段多次进行。未进行压冬水的小麦,需及时浇返青水;未进行返青水的小麦,拔节期需及时浇水,4月上中旬及小麦孕穗期早灌头水,适时管好抽穗水、麦黄水[4]。忌大水漫灌,以免出现倒伏或贪青晚熟的现象而导致减产。

3.6 防治病虫害

小麦常见病害主要有小麦白粉病、条锈病、赤霉病、黑穗病、纹枯病等;常见虫害有蚜虫、麦红蜘蛛、吸浆虫、黏虫等。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防治原则,抑制小麦病虫草害。尽可能少使用或者不使用化学农药,禁止施用高剧毒、高残留的农药。

3.6.1 农业防治。即根据农业生态系统中昆虫、作物和环境的相互关系,采用合理耕作栽培管理技术使生态系统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而不利于害虫发生发展,或者直接抑制害虫的种群数量。简而言之,即利用农业生产过程中各种管理、栽培措施等防治害虫的方法。例如,适时播种,有效减轻小麦锈病和纹枯病的发生;适时进行中耕除草,减少自生麦苗;秋播前,减少越夏菌源,减轻小麦锈病和白粉病的发生;合理施肥与灌溉提高抗逆能力等。农业防治虽然见效慢,但持效期长,而且省工经济,还不污染环境,不易产生抗药性。

3.6.2 物理防治。即不用化学农药直接杀害或预防病虫害的发生。物理防治手段包括:根据害虫的生活习性人为捕捉或者设置障碍防止害虫蔓延;结合害虫的一些特性如趋黄性、趋味性、趋光性等,对害虫进行诱杀。

3.6.3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对人无害,无污染,不形成抗性。主要方法是以虫治虫,小麦病虫害种类很多,同时病虫害的天敌种类也繁多。应对病虫害,向麦田引进天敌,保护和利用天敌,维持生物物种平衡,达到加强防治小麦虫害,并保证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的目的。

3.6.4 化学防治。尽可能避免使用高剧毒、高残留的农药;尽量使用生态化学制剂,如50%辛硫磷乳油拌种,可防治蛴螬、金针虫。抽穗前,或小麦锈病病发率达5%时,或小麦白粉病病发率达10%时,用25%粉锈宁(三唑酮)可湿性粉剂750 g/hm2对水稀释后喷雾。小麦蚜虫发生时,用40% J乐果乳油1 500 g/hm2对水稀释后喷雾。使用生态化学制剂,污染少,对小麦生长无太多影响,是病虫害防治手段的必然趋势。

4 后期管理

抽穗到成熟称为生育后期,包括抽穗、开花、授粉、籽粒形成与灌浆等,是形成产量和品质的关键时期,也是病虫害严重发生时期,要根据后期的生育特点,进行科学管理。小麦成熟末期进行收获。

5 参考文献

[1] 周增莲.小麦种植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技术[J].中国新技术产品,2010(16):228.

[2] 周有印,谢付振.农业结构调整下的小麦种植管理及病虫害防治[J].吉林农业,2010(8):253.

篇6

选择土壤肥力较高的地块种植小麦。耕层厚度>20cm,土壤有机质≥13g/kg,水解氮≥80mg/kg,速效磷≥20mg/kg,速效钾≥150mg/kg。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深耕,耕深20cm左右,并耙透耙匀,做到上虚下实,以利种子萌发和根系生长。可用40%辛硫磷或40%毒死蜱4.5kg/hm2,拌干细土150~225kg随犁撒施,防治地下害虫。

2.选用良种

一是要选用与当地气候、栽培等条件相适应的品种:二是要选用与生产发展、市场需求相适应的品种。选用时应积极听取小麦生产专家以及市场分析专家的推荐指导意见,降低生产的盲目性。

3.种子的处理

经过一定时间储藏、加工以后的种子,发芽率、水分指标等是否符合要求,要进一步测试鉴定,同时注意播种前的晒种、选种等其它准备工作,确保种子质量。

4.适量播种

播量的多少,要因地因条件因品种制宜。中产田因地力不是太好,适当增加播量,可较多地依靠主茎穗争取高产。高产田若播量过大,易引起群体过大,通风透光不好,个体生长弱,易倒伏,若适当降低播量,群体不会过大,个体促壮,抗倒,穗大,产量较高。播量的多少是建立合理群体结构的关键,不同的品种要掌握一定的播种量。

5.播种深度

播深一般以3-4厘米为宜,深浅一致,可使出苗迅速,苗齐,苗壮。播种过浅,易落干,缺苗断垄,易受冻害;过深出苗率低,出苗时间长,苗弱,分蘖晚,分蘖少,次生根少,难以形成适宜的群体结构。

6.合理密植、提高播种质量

前茬是水稻田,水稻收获后要及时翻耕炕土,整好待播地,适墒播种,浅播匀种,确保一播全苗。理好沟渠,合理密植,播种形式统一为条播,以3米开墒,播幅为20M,幅距为30M,基本苗在16-18万,保证每亩茎蘖数在30-35万,有效穗24-26万。

7.田间管理

7.1苗期与分蘖期

小麦出苗至分蘖期是以生长叶片、根系、分蘖为主的时期,小麦出苗后及时疏苗,确保苗全、苗匀,若遇干旱应及时浇水,确保小麦早扎根,早分蘖,形成壮苗,增强小麦抗寒能力。对长势偏弱的小麦田,在越冬期应补施分蘖肥,可施有机肥30~45m3/hm2或尿素75~100kg/hm2,未施肥或施肥少的田块,春季追肥应适当提前,在返青期施尿素60~75kg/hm2,以促进发根及分蘖。

7.2拔节期

小麦生育后期,应重施氮肥,可施尿素150~200kg/hm2,若干旱结合灌溉施肥效果更佳,对群体较大、苗情偏旺的应适当延迟到拔节后期至旗叶露尖进行施肥,施肥量适当减少。对于生长过旺的田块,可用600mL/hm2壮丰胺对水450kg/hm2进行叶面喷施,可结合化学除草进行,也可用多效唑或肋壮素等。

7.3后期

在小麦抽穗至灌浆期,可用1%~2%尿素溶液进行叶面喷施,对缺磷钾田块可加喷0.2%~0.3%磷酸二氢钾溶液。

7.4化学除草

7.4.1除草剂的选择

一般情况下,防除单子叶禾本科杂草,多采用骠马、骠灵、拉索、异丙隆、麦草灵等;杂草较多的田块,可以将丁草胺与氟乐灵混用;阔叶杂草较多的麦田,多采用巨星、使它隆、苯黄隆、好事达、阔草清等;单子叶与阔叶杂草混生的田块,可采用异绿隆、麦草星等除草剂。

7.4.2除草剂的应用

就温度而言,麦田除草应以头水后温度稳定在10℃以上时为好;就作物苗情而言,宜早宜小。一般在小麦2~3片真叶、杂草2~3片叶时施用。除草剂的用量为:6.9%骠马乳油750mL/hm2、75%巨星干悬剂15.0~22.5g/hm2、10%苯黄隆可湿性粉剂225g/hm2,以上药剂均按说明对水喷雾。

7.4.3综合防治,提高防效

一是选净度高、含杂草种子少的麦种。二是对草害重的田块实行轮作换茬。三是对田埂、沟边恶性杂草多的地方,定向喷施农达、克无踪等,净化麦田周围环境。四是土壤墒情差的,适量加大施药量。五是对土质较沙的田块不宜过量施用除草剂。六是当气温低于10℃时应停止施用除草剂。

8.小麦病虫害防治

小麦返青至拔节期是小麦全蚀病、纹枯病、根腐病等根病和丛矮病、黄矮病等病毒病的又一次侵染扩展高峰期,也是为害盛期。此期是麦蜘蛛、地下害虫和杂草的危害盛期,是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的一个关键环节。小麦返青至拔节期主要病虫的防治指标:纹枯病为病株率15%~20%,地下害虫为麦苗被害率3%,麦蜘蛛为每米单行600头。防治全蚀病可用15%三唑酮(粉锈宁)可湿性粉剂2250~3000g/hm2对水900L/hm2,返青期顺垄喷洒;防治纹枯病可用5%井冈霉素2250~3000mL/hm2对水1125~1500kg/hm2喷麦茎基部防治,间隔10~15d再喷1次;防治根腐病可用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或75%卫福合剂、58%倍得可湿性粉剂、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20%三唑酮乳油、80%喷克可湿性粉剂进行药剂防治;防治地下害虫可用40%甲基异柳磷或50%辛硫磷600~750mL/hm2啧麦茎基部;防治麦蜘蛛可用73%克螨特乳油1500~2000倍液喷雾防治。

9.收获期管理

9.1浇好麦黄水

小麦蜡熟后,适宜的水分供应能延长功能叶寿命,增强光合产物的积累和运转,特别是少雨条件下浇好麦黄水还可防止后期干热风害,提高千粒重。据调查,适浇麦黄水可增产1成左右。麦黄水要在小麦落黄后浇,以防造成贪青晚熟。此时小麦穗头较重,浇水后遇大风易产生倒伏,应注意天气预报,掌握在浇后10~12h内没有4~5级以上大风,同时浇水量要小。

篇7

[关键词]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

小麦是我国仅次于水稻的第二大粮食作物。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种植业结构的调整,耕作栽培制度的改变,小麦种植密度增加,肥水条件的改善,免耕、少耕和秸秆地膜覆盖技术的推广,小麦病虫呈加重危害的趋势。加上气候变暖,连续出现暖冬年份,以及年度间降雨不平衡,南涝北旱的情况频频发生等,致使病虫发生情况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做好小麦病、虫草害的防治工作,对确保我国粮食安全,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增加农民收入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冬小麦中后期的病虫害防治主要是指小麦的返青拔节期、抽穗扬花期、灌浆期三个时期,这三个阶段的主要生育特点是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同时并进,快速生长的时期;是决定小麦亩穗数和穗粒数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形成产量的关键时期;以预防为主,以治病、治虫为辅。在防治过程中提倡综合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使小麦生产达到无公害绿色食品的标准。

一、返青拔节期

重点防治纹枯病、全蚀病、红蜘蛛、地下虫。麦田病虫害的综合防治策略要以农业防治为基础,要从麦田生态系出发,创造有利于小麦生长,不利于病虫繁殖的环境条件,以合理使用化学农药为主,辅以其它防治措施进行协调的防治。

1.病害

纹枯病防治要合理施肥,增施有机肥、磷钾肥,培养地力,合理配方施肥,避免偏施无机氮肥。防止田间郁蔽,避免倒伏,可明显减轻病害。要因地制宜确定适宜的播期,以减少病菌侵染的机会。当纹枯病病株率15%以上时,每亩用15%羟锈宁可湿性粉剂,或25%多病宁、33%纹霉净可湿性粉剂,对水40kg~50kg,可兼治白粉病、锈病。药液要尽量喷洒在麦株基部,以提高药效。全蚀病于返青拔节期每亩用蚀敌粉100g,或20%三唑酮可湿性粉剂50~100g,兑水40~60kg,灌于小麦根基部。

2.虫害

红蜘蛛防治方法用40%氧化乐果2000倍液喷雾。或者用速螨酮、牵牛星、扫螨净等农药按规定用量稀释喷雾防治。地下虫蛴螬、金针虫和蝼蛄分布广,种群密度大,为害严重。要精耕细作、深耕多耙,适时浇水,施用充分腐熟的厩肥,可减轻以下害虫的为害。对虫口密度大,常年发生严重的地块,每亩用50%辛硫酸、40%甲基异柳磷乳油0.5kg~0.6kg,对细土25kg~30kg制成毒土,均匀撒施于地面,随即耕翻入土中。作物生长期可顺垅撒施或喷施,并结合中耕浅锄混入土中。在蝼蛄为主的地区,也可使用毒饵诱杀。将麦麸、花生饼糁或玉米糁等炒香,用50%甲胺磷、40%甲基异柳磷乳油等,按饵料的1%药量和10%水量稀释后拌入,制成毒饵,于傍晚顺垅撒施,每亩用毒饵1.5kg~2kg。不仅对蝼蛄诱杀效果良好,而且还可兼治蟋蟀、土蝗等。粘虫目前防治粘虫效果较好的常用药剂较多,如敌百虫、敌敌畏、辛硫磷、溴氰菊酯、杀灭菊酯等。防治麦田第一代粘虫应掌握在幼虫2龄~3龄盛期;防治麦套玉米第二代粘虫应掌握在幼虫1龄~2龄盛期喷药。

二、抽穗扬花期

早控条锈病、白粉病,重点防治吸浆虫,预防赤霉病。主要防治指标是麦蚜百穗500头,1代粘虫每平方米25头,吸浆虫蛹期每样方(10cm×10cm×20cm)5头、成虫期10~25头,条锈病病叶率为2%~5%,叶锈病病叶率为5%~10%,白粉病病叶率为10%。

1.病害

小麦穗期是条锈病、叶锈病、叶枯病、赤霉病和颖枯病等多种病虫害集中发生期,此期也是小麦最终形成产量的时期,一旦发生病害可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条锈病发生程度随早春气候的适宜程度而不同,由于病原菌生理小种的变化,部分品种抗锈性丧失,存在着大面积流行的危险。小麦白粉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病菌的孢子随气流传播到感病品种的植株上后,以危害叶片为主,发病症状以叶片正面较为明显,叶鞘、茎秆和穗部也受害。受害叶片初期形成灰白色小霉点,后逐渐扩大成圆形或椭圆形绒状霉斑,严重时霉斑相互连成一片,以至覆盖全叶,以后逐渐变为灰色,最后呈灰褐色,其上散生黑色小点。合理施肥浇水,加强田间管理,培育壮苗。当病叶率达到10%时,每亩可用20%的粉锈宁乳剂50mL,或15%的粉锈宁可湿性粉剂75g,对水60~80kg进行喷雾防治。赤霉病是典型的季节型病害,要以预防为主,穗期如遇连阴天气,在小麦扬花后要及时喷药预防。3月底左右,便可抽穗开花,直至灌浆成熟之际,均可感染赤霉病,使穗粒和芒上均出现浅红色或桔黄色的斑点,便是赤霉病。4-5月,如雨水多、湿度大,则会加剧该病的发生和恶化。要彻底搞好三沟配套到位,务使明水能排,暗渍能滤,保证雨住田干,消灭病害发生的生态条件。每亩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g,或多菌灵胶悬剂80g兑水40kg喷雾,若喷药后24h遇雨应及时补喷。种植高感品种的麦田,应酣隋喷药2~3次。

2.虫害

常年以麦蚜发生面积最大,为害最重;防治麦蚜每亩用10%扫螨净20g,或10%11比虫啉20g兑水40kg喷雾;小麦吸浆虫虽然是在穗期为害的害虫,是小麦上的毁灭性害虫。防治适期在4月中下旬的蛹期,为了提高防治效果,应在蛹期适时开展防治,可采用毒土熏蒸的防治措施,即每亩可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200~250mL,或1%林丹粉和细沙土20~30kg拌匀,均匀撒施于麦田,然后浅锄,施后浇水防治效果会更佳;若蛹期未能防治或防治不及时,在成虫期防治可在田间小麦70%左右抽穗时,每亩用40%毒死蜱乳油50~75mL、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40~60mL兑水40~60kg喷雾防治。可用1.6%阿维菌素6000~8000倍喷洒,防治麦叶峰。

三、灌浆期

小麦灌浆期是多种病虫害发生危害的高峰期,必须做到杀虫剂、杀菌剂、叶面肥混合施用,进行一喷三防,提高小麦抗旱、抗倒伏能力,预防干热风。重点控制麦蚜,兼治锈病、白粉病和叶枯病。

1.病害

小麦白粉病、锈病、蚜虫等病虫害混合发生区,可采用杀虫剂和杀菌剂分别计量,混合喷药,进行综合防治。每亩可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g,或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40~60g,或25%丙环唑乳油30~35g加10%11比虫啉可湿l生粉剂20g,或40%毒死蜱乳油50~75mLE水40kg喷雾。

2.虫害

穗期重点防治蚜虫。在蚜虫盛发期,喷施10%11比虫啉可湿性粉剂,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等对天敌安全的农药,效果显著。不得在穗期使用有机磷等高毒农药防治穗蚜。在天敌单位与蚜量的比值超过200以上方可施药防治,低于150可暂时不防治,以发挥天敌的控蚜作用。

篇8

[关键词] 种植 小麦 高产栽培 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06-0168-02

小麦是石登乡主要作物粮食之一,种植面积13000亩,用它来做面饲料和酿酒,酒渣可以做饲料,受到广大老百姓的青睐,我在2002至2005年间大竹箐村陂大坡组种植小麦E33新品种繁育基地示范样板为例,针对我乡小麦生产季节干旱缺水这一关键,探讨配套技术增产原理。

近几年来,我乡小麦减产的原因有二:一是自从2008年以来, 小麦在生育期间,经常出现不利于其生育的前期干旱,后期高温雨涝,抽穗期多风雨等天气,即不利于小麦穗分化,又不利于小麦后期灌浆,同时,也容易引发小麦叶部和穗部病害,大风雨还易导致小麦倒伏。由于有些田地坡度大,没有具备灌溉条件等因素,只能“靠天吃饭”,麦苗出现迟长,这样小麦收成低或有些粮农几乎颗粒无收的局面;二是粮农总体科技含量低,从而无法达到高产的目标产量。

1 播前准备

1.1 选地:选择地势平坦、坡降小、冬季积雪稳定、麦苗能安全越冬的地块,土壤肥力中上等,灌、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的壤土或沙壤土,前荐作物:为油菜、豆科作物、绿肥等。

1.2 浇足底墒水:浇足底墒水足墒下种是确保苗全苗壮的重要增产措施,有水浇条件的地块一定要浇足底墒水,要求灌匀灌透,不冲不漏这样不仅能满足小麦发芽出苗和苗期生长的需要,保证苗全苗壮,而且为中、生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没有水浇条件的旱地,一方面要多保蓄伏雨、秋雨,防旱蓄墒,另一方面要快收快耕,抢墒播种,随耕随耙随播,尽量提高播种质量,确保全苗。

1.3 施足基肥:俗话说:“麦是胎里富”。合理施肥,提高土壤肥力,是小麦高产、稳产的基础。要想达到小麦高产的目的,最好的方法是测土配方施肥,即测定土壤养分含量以后,根据土壤养分情况和小麦需要的养分量,确定使用肥料的种类和施肥量。根据我乡旱地小麦生长的特点,基肥的施用应掌握,保证小麦前期早发,中期稳长,后期不早衰,以农家肥为主,化肥为辅的原则。一般要求亩施充分发酵、腐熟的有机肥1000-1500 公斤,或者腐熟的羊粪1000 公斤,氮肥8-9 公斤,磷肥8-10 公斤。基肥要结合深耕整地,均匀撒施后翻埋土中,切忌暴露在地面上,以免肥分损失。

1.4 深耕整地:近几年来,农机具的更新换代很快,目前石登乡已普遍采用旋耕机进行耕地。连续多年只旋耕不深耕的麦田,在旋耕15 厘米以下的土层,易形成坚实的犁底层,不利于小麦根系下扎和土壤蓄水保墒。正确的耕翻方式是,旋耕3 到4 年,用铧式犁等机械深耕或者深松一次,破除犁底层。深耕或者深松要逐次加深,一次加深一点,不宜一下耕得太深,否则容易翻出大量生土。具体耕地深度是:畜力犁耕18-22 厘米,机耕25-27 厘米。耕翻后的麦田表层土壤疏松,必须经过耙耢以后才能播种,否则易导致播种过深,从而影响小麦分蘖的发生。因此土地耕翻之后要及时耙耢,耙碎土块,疏松表土,平整地面,上松下实,达到“深、细、透、实、平”的要求。精细深耕整地,是确保播种质量,以利小麦发芽出苗和幼苗生长,夺取小麦高产的重要环节。

2 播种

2.1 精选良种:根据我乡气候特征,宜选用分蘖力强、成穗率高、单株生产力好、耐旱、耐寒、耐贫瘠、抗倒、抗病、成熟较早、株型紧凑的优良品种。如8124、凤麦29、杂14、云麦和E33等。

2.2 种子处理:播前对种子进行晒种、选种,选用粒大饱满的种子、药剂拌种和发芽率发芽势试验是幼苗健壮及丰产的潜在的基础。

2.2.1 晒种:晒种在播前选晴天将小麦种子摊在席子上厚度以5-7厘米为宜连续暴晒2-3天直到牙咬种子发响为止晒种时要经常翻动使种子吸热均匀改善种皮的通气性增强种子活力提高种子发芽率注意不要在水泥地铁板石板和沥青路面等上面晒种以防高温烫伤种子降低发芽率晒种后要注意测定发芽率以便确定播种量

2.2.2药剂拌种:对地下害虫一般发生区可采用药剂拌种的方法进行防治可选用50%辛硫磷乳油按种子量的0.2%拌种拌后堆闷4-6小时便可播种可有效防治地下害虫对麦锈病、黑穗病根腐病纹枯病等发生区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2%拌种或20%三唑酮乳油0.5千克加水2.5千克拌麦种250千克。

2.3 适时播种:适时播种是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培育壮苗最经济最有效最简便的技术措施。总的原则是要求前期有利出苗,中期有利减轻或避免霜冻危害,后期有利于麦粒的正常成熟。霜降至立冬为我乡最佳播种时期,旱地麦则要根据雨季给早迟抢墒播种。

2.4 合理密植:每亩播种量15-18千克,每亩基本苗26-28万,有效穗26-28万,穗粒数30-40粒,单产300-350千克。土质差、无灌水条件的旱地麦,由于要抢墒播种,整地质量相对差一些增加到18-20千克为宜。

2.5 合理播种方式:在精细整地,良种和播期适宜的条件下,播种质量的优劣就成为影响壮苗的关键因素,对播种质量的具体要求是播量行向准确,播种方式合理,落粒均匀,不重播漏播,行距一致,覆土深浅一致,深度适宜,不留田边地头。其中覆土深度适宜,深浅一致和落粒均匀对幼苗生长影响最大,采用深开沟(10-13厘米),浅覆土(3-4厘米)、迎风向(与风向垂直),集中施盖肥的播种技术。在上述适宜覆土范围内土壤粘重,墒情好可适当浅些,沙性土墒情差或干旱地,可适当深些、与适期播种的冬小麦相比,晚播麦宜浅些。小麦应选择顺风向开沟种植,整个生育期土壤含水量高,所以旱地小麦迎风向开沟播种很重要。高产栽培技术推广的是“76763”和“98153”的条播方式,即7尺开墒,6尺墒面,播7行,播幅6寸,行距3寸或根据当地情况,适当调整。

3 田间管理

3.1 冬前田管:

3.1.1护青:做好护青工作,防止畜禽啃食和践踏麦苗。

3.1.2适时冬灌:当麦田土壤含水量降到15%以下时,应及时冬灌。一般麦田冬灌在日平均气温2-3度时进行。或者在地表白天化冻晚上微冻时进行,冬灌量为40-50方/亩,并防止麦田低洼处积水和结冰。

3.1.3小麦雪腐、雪霉病发生区,在地表白天化冻夜间微冻时,每亩喷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克。

3.2 返青期田管:

3.2.1春耙:开春后地表开始发白时耙地,耙深3-4cm,以横耙或斜耙为佳,耙后带柳条耱,提高耙地质量,达到增温保墒的作用。

3.2.2雪墒追肥:麦田返青后,对底肥不足,长势偏弱的麦田每亩追施尿素5-6公斤,促进麦苗快速生长。

3.2.3化学除草:野燕麦防除,当燕麦草3-5叶时,每亩用骠马40-50ml,兑水喷雾防除。双子叶杂草防除,在小麦起身期,每亩用2、4―D丁酯60-70克,兑水喷雾防除。

3.3 拔节抽穗期田管:

3.3.1化控:对生长过旺的麦田在拔节前后亩用150-200克矮壮素兑水喷雾,防止基部节间过长,造成后期倒伏。

3.3.2追施拔节肥:生长势较弱,群体过小的田块,除追施返青肥外,在浇头水前每亩追施尿素8公斤左右。对生长较旺的麦田每亩追尿素5公斤。未追过返青肥的田块,在浇头水前每亩追尿素10-12公斤,对生长较旺的麦田每亩追尿素8-10公斤。

3.3.3灌水:小麦起身后,一般主茎叶龄为春二叶期,及时浇头水,灌水量为60方/亩,头水后,二水间隔10-15天后。要灌匀、灌透,灌水量50-60方,

3.3.4病虫害防治:项目区冬小麦主要病害有锈病、白粉病、黑穗病。在白粉病、锈病发生的地块,亩用25%粉锈宁30-40克,兑水喷雾防治。黑穗病的防治可采用药剂拌种。虫害有蚜虫、皮蓟马等,在小麦挑旗后,用菊酯类农药叶面喷雾防治。

3.4 扬花成熟期田管

3.4.1灌水:小麦抽穗后,麦田不能缺水,要保证麦田湿润。间隔15天左右灌一次水,灌水量为60方/亩,轻灌麦黄水。

3.4.2根外追肥:小麦扬花后灌浆初期,亩用尿素100克兑水30公斤进行叶面喷施,可有效提高小麦的千粒重和产量。

篇9

关键词 小麦新品种;淮麦33;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2.1.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3-0046-02

淮麦33是由江苏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成的半冬性、大穗、多抗小麦新品种,该品种以烟农19作母本,郑麦991作父本进行杂交,经过7年精心选育而成。在河南省各试验点表现突出,全部增产,尤其是抗寒性好,该品种集父母本的优良特性,具备抗病、抗倒伏、高产、稳产的特性,于2014年顺利通过国家审定(国审麦2014001号),推广前景十分广阔。

1 特征特性

1.1 农艺性状

淮麦33属半冬性中熟品种,全生育期228 d,与对照周麦18成熟期相当。幼苗半匍匐,苗势壮,旗叶宽,上冲,叶色青绿,株型紧凑;穗层整齐,穗近长方形,穗较大,结实性较好;长芒、白壳、白粒,籽粒硬质,千粒重高;冬前分蘖力较强,成穗率中等,春季起身拔节较快,两极分化快,耐倒春寒能力中等,冬季抗寒性好,后期耐高温能力较好,熟相中等;株高83 cm,茎秆弹性较好,茎秆蜡质重,抗倒性较好。

1.2 产量表现

淮麦33除了具备较好的冬季抗寒性,其分蘖能力较强,且成穗数量较多,可谓产量三要素的完美结合,实地数据显示,其平均成穗数为585万~675万穗/hm2,此外,淮麦33具备良好的结实性,平均千粒重达39~45 g,平均穗粒数37~45粒。

根据2011―2012年度试验数据,黄淮冬麦区南片冬水组的试验结果显示,淮麦33的平均产量为7 519.5 kg/hm2,相比于对照周麦18增产4.7%;随后连续2年度续试,平均产量分别为7 606.5、8 934.0 kg/hm2,比对照周麦18分别增产9.9%、6.1%。2015年6月7日,省农业厅组织小麦专家在鹤壁市钜桥镇刘寨村实打测产验收,平均产量11 683.5 kg/hm2。

根据国家试验区域种植结果,2年内34个试验点中32个点实现大幅增产,增产点率高达94.1%,其中,2012―2013年度数据显示,共计有17个点汇总均增产,其中,河南周口、驻马店、新乡、郑州产量均排名第一;2013―2014年度数据显示,共计有15个点汇总均增产,其中,河南周口、驻马店、新乡、产量均排名第一。

1.3 抗逆性

淮麦33株高适中,植株苗势壮,茎秆弹性较好,基部节间粗短,旗叶短宽、上冲,茎秆弹性好,抗倒伏能力强,耐干热风性强。实例说明,2014年5月中旬,河南多地迎来多年不遇的高温多风的天气,在此恶劣条件下,当地很多品种出现早衰,然而淮麦33叶片浓绿,籽粒饱满,表现出良好的耐干热风特性。此外,其抗纹枯病,感赤霉病、白粉病,高感黄花叶病毒病的能力也很好。

1.4 品质性状

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2010―2012年2年平均结果:容重843.0 g/L,粗蛋白含量12.9%,湿面筋含量27.7%,稳定时间5.7 min。

2 高产栽培技术

2.1 整地施肥

播种前先要挑选地势平坦的地块,具有良好的耕性、配套齐全的排灌设施,土壤肥力要求中等以上,最好能够连片集中种植,这样便于统一的机械作业与栽培管理。整地是在适耕状态耕后耙耱,采用轻型圆盘耙耙耱保墒,确保土地平整细碎、上虚下实,同时要保证地边整齐、整洁、墒度适合。播种时要施足底肥,为了提升肥料利用率,降低栽培成本,建议在翻地前进行常规施肥,施用有机肥22.5~30.0 t/hm2、磷酸二铵225~300 kg/hm2、尿素150 kg/hm2,施肥后立即深翻,深度以25 cm为宜。并在播种前浇足底墒水,灌水量不少于1 200~1 500 m3/hm2,一定要均匀灌透,不冲不漏,严格确保灌水质量。

2.2 适期播种,精量匀播

淮麦33属于半冬性中晚熟品种,适宜播期较长,10月上旬至11月上旬均可播种。按正常年份,河南地区10月5―25日播种都能正常越冬。播种前应当确保适墒,且整地质量适宜,播种量控制在180~270 kg/hm2为宜,如果地块质量较差,可以适当考虑增加播种量,但一定不能过多,以免带来群体过多影响产量问题。

播前要进行药剂拌种,为了对小麦锈病、黑穗病、白粉病进行很好的防治,建议在播种前采用15%粉锈宁或25%多菌灵药剂进行拌种,用量控制在种子重量的0.2%~0.3%之间。

可以采用24行播种机进行播种,播种行间距保持在15 cm左右,播种行笔直、下籽均匀、接茬准确,播种深度控制在4~6 cm之间[1-2]。

篇10

1、播种期

小麦播种期是预防和控制病虫危害的关键时期,该期的防治不仅对苗期病虫害的控制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为以后的综合防治打下坚实的基础。此期防治重点是根腐病、黑穗病、蝼蛄、蛴螬、金针虫等种传、上传病虫害。防治措施主要是选用抗病虫品种、土壤处理、药剂拌种或种子包衣。针对当地的主要病虫害选用抗病虫品种,搞好品种合理布局。用2%立克秀按种子重量的0.1%~4.15%拌种,或20%三唑酮乳油按种子重量的0.2%拌种,或40%拌种双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2%拌种,或50%多菌灵叮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2%拌种,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晕的0.3%拌种。拌种,可有效预防黑穗病,注意用可湿性粉剂拌种时-定要干拌,千万不要兑水。在地下害虫重发区,每亩可用50%辛硫磷或40%甲基异柳磷乳油0.5~1千克,加水2~3千克,拌细沙土20~25千克制成毒土犁地前均匀撒施地面,随犁地翻入土中。种子包衣也是防治病虫害的一项有效措施,各地应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病虫种类,选择适当的种衣剂配方,如用2.5%适乐时悬浮种衣剂100-200ml与100kg种子进行包衣,可预防根腐病等多种病害,若加入适量的甲基异柳磷乳油,则可病虫兼治。

2、拔节期

小麦拔节期是根腐病等根病浸染扩展高峰期,也是危害盛期。此期是地下害虫和杂草的为害盛期,是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的一个关键环节。小麦根腐病每亩用50%强力杀菌剂50毫升、加水40公斤喷雾,每隔7~10天喷一次,连续防治2~3次。防治地下害虫可用40%甲基异柳磷或50%辛硫磷每亩40~50毫升喷麦茎基部。

3、孕穗至抽穗扬花期

小麦孕穗至扬花期是小麦形成产量非常重要的时期,又是多种病虫集中发生危害盛期,一旦病虫危害就可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此期是小麦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的最关键时期,应切实做好病虫害的预防和防治,确保小麦优质丰产。孕穗至扬花期是赤霉病、散黑穗病、麦蚜等多种病虫集中发生期和危害盛期。赤霉病在小麦开花至灌浆期是赤霉病危害适期,对产量和品质影响最大。因此,也是药剂防治的关键时期。可选用农药多菌灵、灭菌丹、托布津或甲基托布基,按配比说明施用,可收到理想的防治效果。值得注意的是,在赤霉病发生、蔓延的高峰期,正是多雨、高温高湿的季节,务必抓住雨停间隙的时机,喷药防治2~3次,以免违误农时,降低防治效果,始花期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每5~7天防治一次即可。喷药时最好加兑磷酸二氢钾,以提高结实率和粒重。麦蚜是危害小麦的主要害虫,若虫、成虫聚集在茎秆、穗部汲取汁液,导致叶片、茎秆枯萎,籽粒秕瘦,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麦蚜防治重点在小麦抽穗至乳熟期,防治麦蚜药剂应优先选用生物制剂或毒性小的药剂如抗蚜威等,并注意减少用药次数和药量,尽量避开天敌敏感期施药,遇风雨可推迟施药。可选用大功臣、抗蚜威、快杀灵、虫螨克等农药进行防治,用药量为:大功臣每亩10克,抗蚜威每亩10克,快杀灵每亩30毫升,虫螨克每亩20毫升,均兑水50公斤喷雾。

4、灌浆期

灌浆期是多种病虫害危害高峰期,也是防治的关键时期。此期防治重点是根腐病、麦穗蚜等。防治根腐病用25%敌力脱喷雾,施用量为每公顷1500g;或用15%粉锈宁喷雾。用2.5%辉丰菊酯乳油300~450mL/hm2或25%快杀灵乳油375~525mL/hm2,对水750kg进行喷雾,可有效防治麦穗蚜。以上杀菌杀虫剂可一次性混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