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工作者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06 22:15: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药学工作者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药学工作者论文

篇1

英文名称:West China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四川大学;四川省药学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四川省成都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6-0103

国内刊号:51-1218/R

邮发代号:62-79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6

期刊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Pж(AJ) 文摘杂志(俄)(2009)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中科双效期刊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华西药学杂志》(双月刊)创刊于1986年,是由教育部主管,四川大学和四川省药学会联合主办的药学类综合性学术刊物。于1988年至今被中国科技情报研究中心作为科技论文期刊源期刊;1993年起被美国《化学文载》(CA)收录;被国内《中国药学文摘》、《医学文摘》和《中国生物学文摘》等摘录,被国内各种数据库收录。2001年入选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2003年被评为《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2008 年再次被确定为药学类中文核心期刊。 多次被评为四川省优秀期刊。

篇2

英文名称:Journal of Mathematical Medicine

主管单位:湖北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中国医学数学会;湖北医科大学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湖北省武汉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4-4337

国内刊号:42-1303/R

邮发代号:38-174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8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篇3

英文名称: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Pharmacy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药学会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上海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7-4406

国内刊号:31-1726/R

邮发代号:4-573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96

期刊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篇4

关键词:药物化学;教学方法;教育;学生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才培养体系中难度最大的部分。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指出,人才培养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适应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需要,探索多种培养模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形成各类人才辈出、创新型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1]。《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把加强创新型人才培养作为重要内容,增强教育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贡献能力,促进经济增长从主要依靠劳动力成本优势向劳动力价值创造优势转变。这充分体现了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培养创新型人才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高等教育的本质体现。药物化学是药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也是药学领域中的带头学科。药物化学是以化学为基础,结合生命科学的药学综合叉学科,其涉及范围广泛,包括药物合成、新药开发、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药物作用机制和构效关系等,是一门综合性学科[2]。同时,药物化学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并且覆盖面广、内容繁多、更新快,各知识点自成体系,药物的化学结构式复杂不易识记。面对如此繁杂的内容,在过去传统教育模式下,教师往往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采用灌输式教学,将所有基础知识托盘而出;而学生对于各种药物的化学结构式、化学性质及合成步骤常常感到学习困难,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长久的挫败感使学生失去学习药物化学的兴趣。这不仅影响该门课程的学习,对药剂学、药物分析学等相关学科的学习都会造成严重的影响,同时,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药学综合素质。因此,对药物化学的教学改革显得尤为突出。作者通过几个学期的摸索与实践,现总结药物化学教学工作中的几点经验和体会。

1优化教学内容,增强教学趣味性

药物化学涉及的内容是以化学为基础,融合了生命科学的药学知识。目前药物化学教材普遍注重理论,教学过程中应把理论性强的内容尽量化繁为简、由浅入深。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学生失去对药物化学的学习兴趣。为改进传统教学方法中存在的问题,作者从药物数据库中挖掘药物的发现史、药物最新研究前沿、药物的社会价值及药物的临床应用等信息,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对药物化学的学习兴趣[3]。例如在抗疟药物的学习中,介绍屠呦呦等科学家在青蒿素的发现过程中所做的贡献。同时也可以通过科学家对科学的严谨态度,教育学生对待科学研究应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敏锐的观察力。在讲解降血压药物时,介绍了苯磺酸氨氯地平(络活喜)的临床试验结果,以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最新证明,络活喜适用于高血压的治疗,对成人高血压患者,降低血压可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主要是卒中、心肌梗死的风险。通过临床应用,使学生能够掌握药物在临床上的使用进展,为培养学生成为合格的药师奠定基础。在抗生素药物的学习中,列举了近几年市面畅销药物的排行,以及不同药物的作用机制,让学生了解药物的最新动态。在教学过程中,作者发现学生对与药物相关的科普知识感兴趣,通过生动的药物发现史、临床应用、最新的科学研究,以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药物的性质由药物的化学结构所决定,同一类药物中不同的化学结构决定了药物所针对的靶向不同,给药方式也有差异。这部分知识对于化学基础知识相对薄弱的学生常常采用被动接受,疲于记忆,效果较差。例如在讲解β-内酰胺类抗生素时,根据β-内酰胺环合并其他杂换不同,将β-内酰胺类抗生素分为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及非经典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各种类型的抗生素结构类似,但用于临床的药物却很多。传统教学采用PPT和板书讲解,学生很难记忆理解。作者制作了Flas,对每一类骨架结构相同,改造不同的修饰基团得到不同特点的抗生素,并通过化学反应式清晰地在课堂上呈现出来,这种方式既生动形象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便于学生理解记忆。新药设计与开发是药物化学学科的重点内容之一,也是难点内容。为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药物的设计思路和合成路线,作者着重引导学生思考药物的设计思路及合成路线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手段。带领学生从本质分析药物的化学结构与受体之间的作用关系,再引入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利用计算机快速计算功能、全方位的逻辑判断功能和一目了然的图形显示功能,借助AutoDock、Sybyl、DiscoveryStudio等软件,从小分子数据库中筛选与靶酶或受体结合的新配体[4-6]。最后在引入先导化合物的发现与优化。在教学实践中,作者对抗生素类药物开展了一次药物设计课程,将学生分成四组,借助Drugbank、Chembl、Scifinder等数据库分别根据抗生素杀菌作用的不同机制查找相应的作用靶点、药物合成方法、临床应用及目前研究前沿进行查找,再通过药物化学教研室所搭建的CADD,对查找的相关药物与靶点进行对接,直观地展示药物与靶点的作用情况。通过这次课程的开展,学生化被动为主动,积极地思考药物的设计思路、合成路线和药物与靶点的作用机制。同时,学生也从中体验了科学家是如何对新药进行设计与研发的过程。探究科学家成功的原因,有益于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树立学生创新的信心;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开发新药可能的途径,开阔思路,活跃思想[7]。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使得临床药物更新换代很快,因此,作者会从大数据中查找最新药物信息,在授课时及时补充每章节相应的内容。市面上部分药物在临床应用中也会发现许多问题。例如,由于药物的各种不良反应使药物退出市场或者被结构修饰改造的新药物所代替。这些都不能在高校药物化学教材中得到及时的更新。在授课过程中及时地让学生了解到这些新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药学素质,为成为一名合格的执业药师奠定基础。

2改变教学形式,增强学生创新意识

由于我国在基础教育阶段存在种种问题,导致学生在学科概念、学习方法、独立思考能力、学术观念等方面存在较多缺陷,因此,作者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把批判性思维和质疑精神作为学生教育学术型转换的重点内容[8]。再布置下一个任务,把学生分成4个小组,借助Scifinder、Drugbank和Pubmed等数据库查找前列腺素的不同合成路线,尝试阐述合成策略,在课堂上小组之间相互交流讨论,分析不同合成路线的优缺点,并尝试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一条兼并经济效益与绿色化学的最优合成策略。通过这种主动学习的过程,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来理解药物的研究过程,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体会,大家相互分享自己的体会,从而更深入地学习药物化学的相关知识。讨论式教学是一种具有创新性的教学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和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和查找相关知识,论述和阐明对某一知识点的理解,既培养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还通过愉快的讨论方式让学生掌握了药物化学重点知识[9]。同时,加强对学科性质和课程体系、结构的介绍和选课指导服务也非常重要。

3调整考核方案,强化获取药物化学信息的能力

当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加快了新药研发的进度,同时在研究已上市药物的新应用上也取得了重大突破,这使得药物信息服务为临床用药及解决综合用药问题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一名合格的执业药师必须对药物的有效性、安全性及经济性有所认识,同时还要借助药物大数据收集化学结构类似的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研究和比较,提高执业药师在临床用药中对药物使用的服务水平和质量[10]。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药学素质,在传统的笔试考核外,新增了学期论文作为考核内容。学期论文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利用所学药学知识和方法,借助现有数据库、药学信息网站等网络途径,收集相关文献,分析解决实践中的某一具体问题。在授课时,作者穿插讲授科学研究过程中如何借助医药化学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怎样合理开发新药、进行药物评价等。课后布置论文,要求学生自行借助医药数据库和其他电子资源进行调查研究,收集资料撰写相关药物的综述论文。通过撰写学期论文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同时使学生受到比较全面的从事科学研究、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训练,也是作为全面提高本科生素质的一个重要环节。综上所述,药物化学作为药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在学生能否运用掌握药学综合知识的能力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针对目前教师在药物化学课程教学中所吸取的经验及存在的问题,应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教学改革的重要标准,营造良好的氛围,鼓励学生自主思维、自由探索、大胆创新,努力寻找药物化学教学改革的创新点和突破口。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还需要广大教学工作者不断努力地探索和创新。

作者:袁懿 欧阳勤 刘天渝 单位:第三军医大学药学院

参考文献:

[1]孙铁民,赵临襄,郭春.药物化学创新性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探究[J].药学教育,2005,31(4):1-3.

篇5

关键词:藏医学 古籍 《四部医典》

1藏医学缘起

藏医藏药已有1600多年的悠久历史,是祖国医学宝库中的一颗明珠。藏族先民就认识到某些动、植物和矿物有解除人体病痛的作用,在藏族群众中很早就流传“有毒就有药”的说法。藏医学在雪域高原的特殊地理环境下孕育、发展和完善。据《玉妥·云登贡布传》记载,最早流行的一种医学叫“本医”。当时藏族医学还没有系统的理论,主要靠放血疗法、涂摩疗法、酥油止血等比较原始的治疗方法。

藏医学文献异常丰富。藏族学者根据藏文献的内容,创立了“十明学”,其中“医方明”是“大五明”之一。医方明(“禁咒闲邪,药石针灸”)即医药学,论述所治疾病、能治药物、医治的手段、施治医生的科学。【1】藏族医学形成于吐蕃时期,先为零星,后集大成。下面先介绍藏族几部医学文献。

2藏族医学古籍举要

纵观藏医药发展历史,藏医药学著作有两百余部藏族医学文献,藏医药学古籍异常丰富,下面选代表性医学古籍文献作简要的介绍。

2.1《门杰钳莫》古籍介绍。

《门杰钳莫》(又称《医法大论》)。根据《吐蕃王臣记》等史籍的记载,松赞干布641年迎娶文成公主进藏时,带去了大批书籍,其中就有“医方百种,诊断法五种,医疗器械六种,医学论著四种”。 文成公主入藏带去的医书,其中就包括中医大典《医法大论》。七世纪中,由马哈德瓦、达马郭嘎等译成藏文,书名为《门杰钳莫》。此书中系统介绍了中医的人体生理、病理、诊断、治疗,中医的阴阳五行,营卫气血,五脏六腑等学说。《医法大论》对藏医药有较大的影响,可惜原书已失传。

2.2《无畏之武器》古籍介绍。

唐朝著名中医韩文海参与编译过医学著作《无畏的武器》这部书。韩文海是为赞普松赞干布治病而来的汉地著名中医。韩文海到吐蕃后,即把具有中医特点的《大小汉医医疗术》翻译成藏文《甲解妥普切琼》。他与印度医生巴拉达扎、波斯医生加林诺共同编成一部综合性医书《无畏的武器》(藏语名《敏吉拜林卡》)。该书共七章,吸收了中医、印度医学和波斯医学的内容,是古代各民族医学经验之集成,该书吸收中医学的内容最多。松赞干布曾明令吐蕃所有医生传习,该书流传甚广。可惜的是:《无畏的武器》与《医学大全》一样均失传。

2.3《月王药诊》古籍介绍

《月王药诊》又译为《医药月帝》,是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的藏医学经典著作。8世纪,赤德祖赞与唐王朝联姻,金城公主人藏时又带去各种医学典籍。汉族医僧摩诃衍和藏族大译师毗卢札那在综合这些医学著作译稿的基础上,编译成一部综合性医书——《月王药诊》。该书在吸收了国外和汉族等国家和地区的医学精华基础上,并结合藏地医疗实践而编撰的一部医学著作。

《月王药诊》是现存最早的一部藏医学著作。书中记载的藏药780种,包括植物药440种,动物药260种,矿物药80余种。而到《四部医典》问世之时,其中所载的药物已达到1000种以上。6~9世纪中叶是藏医药学史上的关键时期,虽然此时的著作大都是藏医学与医药学的合著,但为后来的藏药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

该书论述脉诊时,将脉象分为寒、热性两种。书中有五脏脉象及通过脉象来识别人体疾病等内容。总的看来,《月王药诊》以汉文医学著作为蓝本,有译有编,这充分反映了藏医和中医、印度医学的历史渊源。

2.4《蓝琉璃》古籍介绍

《蓝琉璃》由第司·桑吉嘉措于1689年编撰完成,系《四部医典》全部章节的注释著作。该书对《四部医典》作了1200多条详细的注释,这是对17世纪以前藏族传统医学实践经验和医学理论的整理和总结。历代藏族医学工作者均把《四部医典》奉为藏医学的必修教科书,而把《蓝琉璃》奉为最“标准”的注释本,将其比作与宝石琉璃无二的珍宝。因此,有人认为,“如果说《四部医典》是一把金锁的话,那么《蓝琉璃》就堪称为打开这把金锁的金钥匙【3】。

2.5《兰塔布》古籍介绍

《兰塔布》又名《门阿兰塔布》,该书是由第司·桑吉嘉措于1691年撰写的。《兰塔布》是一部具有巨大影响的临床学专著,它是《四部医典》之后又一部伟大著作。该书是针对《四部医典·秘诀医典》进行注释补充的医学著作,全书共133章。该书以进一步充实丰富了“粘”疫症的理论。全书以病因、三邪症(隆、赤巴、培根)、热症、“粘”疫等为主要内容,并就在藏族地区常见病的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做了详细论述。

18世纪中叶,《兰塔布》及其注释著作《金钥匙》与《四部医典》一起被译成蒙古文,深受广大蒙医药工作者的欢迎,并成为医家进行临床实践的理论指导。

2.6《晶珠本草》古籍介绍

该书又名《药物学广论》或《无垢晶串》,它是由著名藏医学家帝玛·丹增彭措所著。该书对历代藏医药书籍中的记载作了考证,约于1732年成书,1740年木刻版印刷本而留传后世。

《晶珠本草》分上、下两部。上部为歌诀之部,以偈颂体写成,对每种药的功效进行了分类概括论述;下部为解释之部,以叙述文写成,分别对每种药物的来源、生境、性味、功效加以叙述。书中上部13章为总论,下部13章是分论。书中记载的药物有2294种,它是藏医典籍中收载药物数量最多的一部著作。

《晶珠本草》可贵之处不仅是对以往医书中记载的药物全部收录,而且还纠正了历代本草中记载的谬误。该书对药物的分类方法是比较科学的,至今在植物分类学、动物学、天然药物学的分类方法上仍有其重要的参考价值。《晶珠本草》是一本可以和《本草纲目》相媲美的藏药学经典著作,是藏族医药史上影响最大的药物学专著。

2.7敦煌藏医文献介绍

藏族的医学文献散落在民间的已难明下落,值得庆幸的是在敦煌藏文文献中有大量发现,显得十分珍贵。

2.7.1《P·T·1057号文献——藏医医方杂集》。

该卷共208行,文字有藏文厘定前的一些特点。内容包括36个医方,分别医治流血不止等药方。其中有些医方与中医相似,有些纯系土方,有些则为汉地闻所未闻,甚是奇特。文献开头“抄自医术文库之遍验医方”可视为文献原名。

2.7.2《P·T·127号文献——藏医灸方残卷》。

该卷有184行,文字有厘定前的一些特点。所录内容,灸治范围甚广,对人体上下内外一百多种疾病(包括内脏、五官、生殖器官、血液、皮肤、牙齿、毛发等疾病)的具体症状、灸疗穴位、操作方法以及灸愈所需的次数,均作了具体说明,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3《四部医典》及藏族医学理论

3.1《四部医典》介绍

《四部医典》(藏名《华丹据悉》),该书是藏医学中最重要的一部经典著作,是由著名藏医学家宇妥·元丹贡布用藏文著成。

《四部医典》几乎囊括了藏医学体系与理论实践的全部内容,它吸收了《医学大全》、《无畏的武器》和《月王药诊》等藏医著作的精华,并总结了藏医药的临床经验。因此,《四部医典》堪称为藏医学“百科全书”式的知识总汇。宇妥·元丹贡布也被藏族人民尊称为“医圣”和“药王”。

3.2《四部医典》基本内容

《四部医典》全书由四部分组成,共156章。全书正文基本上是用九字一句的藏文写成的韵体文。该书内容十分广泛,归纳起来主要有五个方面内容:一是基础理论;二是生理和解剖;三是疾病的诊断方法;四是治疗疾病的原则和方法;五是药学的基础理论和用药原则。《四部医典》奠定了藏族医学的理论基础,后代的藏族医学家对该书曾做过很多注释本。这部权威性医学著作代表了当时吐蕃医学的最高水平,至今仍然是藏医学工作者必读的经典医著。

3.3藏医学基础理论与诊断法

藏医学具有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它不但有系统的理论,而且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藏医学是我国少数民族医学中最为完整的医疗体系之一。藏医学认为隆、赤巴、培根这三种因素(即三因)是构成人体的物质,同时又是人体生命活动不能缺少的能量和基础。在正常情况下,三者之间是平衡和协调,这种状况下人是健康的。如果三者中的某一种或几种由于某些原因出现了偏盛或偏衰的情况,原来的平衡和协调状态遭到破坏,这时身体就处于病理状态。要想恢复健康,就必须设法纠正偏盛或偏衰的状态,重新恢复三者原来的协调。

隆、赤巴、培根三者有着各自的特性和功能,相互依存,彼此制约。“龙”的功能是主呼吸、肢体的活动、血液循环,五官的感觉、大小便的排泻、帮助分解食物并输送饮华。如果隆的平衡失调,就会产生各种疾病。“赤巴”(胆)的功能是产生热能,维持体温、增强胃等功能。 赤巴失调就会产生症状为身热、皮肤、呕吐下泻、腹部胀满等的各种疾病。“培根”可以调节消化及水份代谢,影响人的体重和性情。如果培根失调,则可引起脾、胃等消化系统疾病和体液失调等各种疾病。 藏医学认为人体有七种物质,即乳糜、血、肉、脂、骨、髓和精,它们均可在赤巴产生的热能作用下,变成“精华”,精华散布全身,使人发育、成长、保持健康。而人体三种排泄物(粪便、尿和汗),可以通过它们将体内的废物排出体外。

人在正常情况下,三大因素支配着七大物质基础及三种排泄物的正常运行。由于内外因素的变化,使三大因素失去平衡,将导致疾病的发生。

此外,在诊断学方面,藏医除了采用汉民族地区的望、闻、问、切等诊断法外,藏医学还有可堪称一绝的尿诊诊断法,如辨别尿的颜色、泡沫等来诊断辨病。

总之,藏族医学具有悠久的历史,它是我国少数民族传统医学的重要代表。这些珍贵的医学古籍中包含着比较完善的医学理论体系,这是难能可贵的。因此,我们要保存和利用好这些医学古籍,为人类的健康事业作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朱崇先主编,中国少数民族古典文献学,民族出版社,2005

[2]甄艳、蔡景峰,藏医药概论,研究,2002

篇6

    论文摘要:笔者通过在西班牙讲学期间对西班牙中医医疗和教育现状的调查,认为西班牙的中医医疗和教育目前存在7个方面的状况,文章对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应提出了7方面的对策。

    西班牙是欧洲较早开展中医药教育和医疗的国家之一,也是在世界上中医药推广较好的国家之一。随着中医药在欧洲的不断发展,我校和北京中医药大学分别与西班牙欧洲中医基金会签订了双方联合培养中医药人才的有关协议,由我校和北京中医药大学定期派出教师赴西进行短期中医药教学工作。笔者有幸于2005年9月中旬受邀赴西,在西进行了为期三周的讲学和考察工作。现将笔者在西期间对西班牙中医药教育和医疗状况的调查情况作简要介绍,并提出个人的意见。由于在西时间较短,调查不细,管窥之处,敬请斧正。

1现状和分析

1.1中医医疗没有法律的保护,政府支持管理无力

    中医药在欧洲及澳洲盛行已10多年,但至今,西班牙政府仍然没有承认中医药在西的合法地位。由于政府担心放开了对中医的政策、中医药进人西班牙后,这种传统的自然疗法有可能会影响他们长期使用的西医药疗法的利益,因而,西班牙政府不承认在西中医药教育的学历及学位,不承认中医药的合法地位,不承认中医生的“医师”资格,公费医疗只能享受西医医疗服务。

    尽管如此,西班牙政府也了解中医药在欧洲及本国的影响力,故只要没有医疗纠纷,政府对各种机构开设的中医学校及诊所不予以干涉,对市售的各种中成药及单味药颗粒剂不强行制止。

1.2中医药教育规模小,但专业尚全

    在90年代中期,我校曾与西班牙塔拉戈纳国家医师联合会合作,在加泰罗尼亚开办了“加泰罗尼亚—云南中医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也与西班牙律师拉蒙合作在塔拉戈纳省组建了“中国传统医学高等学校”,两校分别开设了针灸、推拿的硕士课程和5年制本科课程教育。上述两校于1996年合并重组为“欧洲中医基金会”,在西班牙多个城市设有教学点和医疗点,开展中医教学和医疗工作。

    现在西班牙的巴塞罗那,仍有一所中医药高等学校,该校招收全日制学生,专业设置有中医、中药、针灸、自然医学等,学制有4年制及5年制,有学士学位和大专学历。而“欧洲中医基金会”所举办的学校随着学员的减少和教学成本上的上升,教学机构逐渐萎缩,该基金会现已无学历教育课程,仅在马德里、瓦伦西亚和巴塞罗那3个城市开设有3个集教学、医疗一体的小型学校,学校设有4一5年制周末班和函授班,一般有1一2个教室,教室最大者仅有50一60时,仅能容纳60名左右学员,相应的诊所也设在学校内。

    此外也还有一些私立机构举办的中医药短期培训班,这些培训班主要从事短期的中医药教育培训工作,旨在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培训班的开班时间不定期,学习时间多少不等。

1.3教师魔乏,没有规范教材,教学时间偏少

    目前,在西班牙讲授中医药的教师中,大多数是在本国接受了中医药培训的当地人,也有少部分中国赴西班牙定居的中医药工作者;教师中以兼职者居多。由于中医药学校的教学时间少,故兼职者平时在诊所中进行中医医疗;教师中多数只具有中级职称,有教学经验的教师偏少,教学的水平还有待提高。

    至今为止,欧洲还没有一套符合当地中医药工作实际的统一的中医药学教材,各个学校使用的教材不一,有的使用自行翻译的中国不同版本的本科或专科教材;有的使用我院于90年代中期为西班牙编写的中医药系列教材。毕竟经历了10余年时间,当时的教学大纲和教材已不能适应当前的形势。

    从教学时间看,4, 5年制的周末班或函授班由于教学周期不短,学习的时间及效果相对有保障;许多短期培训班的学员往往是利用业余时间来学习,课堂所学的内容极其有限,学时过少,只能把握中医大致的要领,难得精要。西班牙的学员大多重实用而轻理论,他们一般对中医基础理论的学习不予重视,但对实际治疗方法尤为注重。如笔者在给学员进行的中医神经系统疾病专题讲座时,在讲病因病机、诊断、辨证要点、治疗原则等内容时学员们似懂非懂,不予提问,一旦讲到具体治疗方法时,则学员们集中精力听讲,相应的问题增加,当介绍到针灸疗法时,则问题各种各样,问题要求具体并具可操作性,比如进针的角度、深度等等。这一现象与西班牙中医药教育程度不高、但针灸在西推广较好有关。

1.4缺乏中医医疗机构,执业规模太小,但就诊及治疗环境较佳

    在西班牙的公立医院内,一般没有中医药专科。但在部分医院中设有“疼痛门诊”,由具有执业医师资格并在本国学习过针灸的医生为诸痛患者进行针灸治疗。

    西班牙的中医治疗大多在诊所内进行。中医诊所在西班牙的许多大中城市都有,其规模较小,大的诊所有100多扩(含教室),小的仅有20余m2。诊所内的设施大多简单而实用,除了就诊桌外,有进行针灸治疗所必需的治疗床,有银针、艾条、梅花针等器械和针灸经络挂图,有中医药书籍、经络人等治疗常用的工具,还有部分外用的中成药。

    西方很重视保护患者隐私。在诊所内,一位医生一个诊室,治疗室内各个治疗床之间有隔离板和隔离门帘,床单整洁干净,这样,便于患者坦诚向医生诉说病情,有利于治疗的隐蔽;患者使用治疗床时采用一次性床单,一人一换,让患者在诊所内感觉舒心、安全,毫无顾虑,能达到辅助治疗的目的。

1.5中医治疗以针灸为主,难用汤药

    由于西班牙政府不承认中药为“药品”,故不允许中药饮片进人本国,禁止在其国内使用动物药和矿物药。现在西班牙国内仅有由其他国家生产的100余种单味药颗粒剂,50余种中成药,这使得以汤药为主进行治疗的内、儿、妇等科的医师们显得无力施展才华。当然也有少数中国籍或本国精通中医药理论的医生在适当的时候会给患者开具汤药,服用单味药颗粒,或从法国等欧洲国家配方用药。

    相较之下,非药物的针灸疗法在西班牙推广较好。在西从事中医临床工作的医生绝大多数是针灸专业的,针灸治疗的病人主要有中风后遗症、神经衰弱、腰腿痛等慢性病,还有一些疑难疾病患者。

1.6中医师业务知识欠缺,辫证论治水平有待提高

    现在西班牙行医的中医师们,少部分是在国内中医药院校取得了学士学位并工作了一段时间后,公派到西讲学或工作,掌握了一定的西班牙语后,滞留或重返西班牙的中国针灸医生;大部分是在本国经过上述培养方式或其他培训方式培养的医生。

    由中国培养的医生赴西后由于从业范围较窄,仅能接触部分轻症患者,进修学习的条件和机会不多,又无适宜的临床基地,故缺乏高水平的中医辨证论治能力,仅能处理简单的病症;而在西班牙本国或其他国家培训出来的中医医生,则因学习时间太短、基础知识薄弱,缺乏实践的空间,对中医辨证论治的精髓难以把握。所以,西班牙的中医生大多只能运用针灸的简单疗法为患者治疗。

    西班牙中医药爱好者职业涉及面较广,年龄覆盖面大。比如笔者在西讲学的学员中,有中医(针灸)工作者,也有药师、护士、制药企业员工、医疗设备生产商、教师等;就年龄而言,有二三十岁者,也有六十多岁的人。学员中水平参差不齐,有一名曾到中国学习过中医的学员尽管辨证论治的水平不高,但还会使用“桂枝附子汤”;而有的学员连阴阳五行、脏腑辨证尚不知晓。

1.7缺少宣传报道,民众知之甚少

    西班牙的许多民众知道有“中医”这一传统医学疗法,由于政府不倡导,在公众媒体不能对中医药进行宣传,因而中医药知识不普及,不只是一般的民众盲目,就是中医药爱好者,许多人还不知道中医为何物,也不懂得怎样用中医药的知识对自己进行医疗和保健。

    至今,西班牙尚无一部中医药专业期刊或报纸。几年前,由西班牙欧洲中医基金会与中国《中医杂志》社合作,在西班牙出版发行了《中医杂志》西文版。该杂志除了全文或摘要翻译《中医杂志》中的部分论文外,还自办栏目,宣传报道中医药在西的医疗、教学情况。这对扩大中医药在西的影响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思考和建议

2.1尽快立法,获得政府支持

    法律的保障是事业成功的前提,在西班牙的中医药立法对于西班牙的中医药教育及医疗发展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根据西班牙欧洲中医基金会拉蒙先生的介绍,由于中医药“回归自然”的优势及其神奇的疗效使得其在欧洲日益盛行,加之在西中医药工作者的努力,目前西班牙政府已有建立中医药法律法规的意向。估计在2一3年内,有望使中医药在西班牙通过立法的形式得到认可。据西班牙欧洲中医基金会发来的最新消息,今年3月18日,西班牙加泰罗尼亚自治区卫生部门负责人正式宣布:该大区官方正式承认中医的合法地位。加泰罗尼亚自治区是西班牙政治经济影响力最大的地区,故中医药在该区的合法化将会推动该国对中医药的立法。

2.2加大全日制小规模中医药院校建设,加强人才培养

    中医药学术内涵博大精深,要成为一个合格的中医生,必须有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方剂学、诊断学以及临床各科的知识,任何断章取义、试图走捷径的做法都会违背学习的自然规律,都会把握不了要领,导致无的放矢。

    当前,西班牙应该在原有中医药学校的基础上,在马德里、瓦伦西亚等地建立全日制中医药院校,本科教育专业方面可设置中医、中西医结合、针推、骨伤、中医美容、中药、康复医学等,方可使中医药的教学工作做得扎实而有效,不断提高本国中医药专业人员的中医药知识水平和临床诊治疾病的能力。

2.3注重师资培养引进,编写适宜教材,保证教学时间

    教师队伍建设是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一个学校只有具备较强的教师队伍,才能保证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故西班牙应加大中医药学校师资的引进和培养力度,增加专职教师的比例。可采取从中国国内引进或在本国选拔后外送到中国培养等方式,使教师的中医药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得到提高。

    教材方面,应该重新组织欧洲中医药专家总结多年来使用的教材的优势及不足,同时聘请国内到西班牙讲学或工作过的中医药高级职称教师,共同编写出适合欧洲及西班牙实际的新教材。教材要突出中医针灸、推拿、中药、中医康复、中医内科等科目,并全面兼顾其他学科。

    在有较好的教师队伍并有适宜的教材后,适当增加全脱产学习专业学员的招生比例,增加周末班及函授班学员的面授时间,才能保证学习质量及学习效果。

2.4设立正规医疗机构,有规模合法执业

    如果西班牙政府正式承认中医药在西的合法地位,则可在西班牙的公立医院设立中医科室,下设中医内科组及针灸推拿组,不仅对疼痛病症,还可对内科疾病及肢体经络的病症实施中医治疗。

    散在于各地的各个小诊所,在得到法律认可后,应履行报批手续,获准后由管理机构规范管理;要设立诊所条件标准,如诊室、治疗室,如果有内科诊室的,必须设置中药房;还应有必要的设施、设备要求。

2.5引进中药饮片,发挥中医内服汤药的优势

    在上述条件具备的前提下,可引进中药原生饮片,至少有300一400种饮片供临床使用。中药的矿物药及动物药在许多急重病及疑难病中能发挥奇特的疗效,应解除对动物药和矿物药的禁忌,让中药饮片进药店;同时,放开对单味药颗粒剂的限制,在正规的药店内凭医师处方配方。

    中药是中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除了非药物疗法,只有应用了中药,才能体现中医的精髓,整体发挥中医的优势,让西班牙广大的患者受益。

2.6加强对从业中医师的继续医学教育,不断提高诊治水平

    要使中医药真正在西班牙有较大的发展,除进行初期专业培训外,对已经在西从事中医治疗的医生,也应进行相应的在职培训,如参加个人爱好的专题讲习班,并进行中医基础理论的强化学习等,以提高中医辨证论治水平和针灸诊治疾病能力。我校派往西班牙进行专题讲学的教师,一定要注意学生基础理论欠缺的特点,讲课中有重点地讲解理论,并了解学员对针灸实用技术需求较具体之实际,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针药结合。即使是非针灸专业的教师,也要注意尽可能地介绍针灸知识。

    只有将现已从事中医临床工作的大夫们的临床诊治水平不断提高,才能使西班牙民众切实体会到中医药神奇的疗效。

2.7采用报纸、期刊、电视等媒介形式,加强对中医药的宣传

篇7

在科研领域,包海鹰是不让须眉的巾帼女英雄,在中药领域率先开展了菌物药方向的系统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绩;在三尺讲台,包海鹰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将所有知识倾囊授予莘莘学子,为祖国培育诸多栋梁;在家庭中,包海鹰却并不是一位称职的母亲,常常因工作忽略儿子,但心中对科研事业的执着和对祖国的热爱让她无悔于对家庭的亏欠。

走近包海鹰教授,你会感受到她身上散发出来的一种力量,那是一种不达目的永不放弃的执著,一种全力以赴勇攀高峰的坚毅――而这些,都是科研工作者独有的特质。

开创菌物药研究,促进中医学发展

自1987年7月于内蒙古师范大学生物系毕业后,包海鹰便开始在内蒙古蒙医学院(现内蒙古民族大学蒙医药学院)任教,之后又调入吉林农业大学特产园艺系任教。本打算将教育事业作为一生追求的她,却在教学中对中医药研究产生了浓厚兴趣。于是,在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她又先后在长春中医学院(现长春中医药大学)中药学科读硕士研究生(在职),完成“东北几种鹿角的生药学与药理学研究”的学位论文,获医学硕士学位;在吉林农业大学作物栽培与耕作学科读药用菌物学方向的博士研究生(在职),完成了“几种毒蘑菇的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研究”的博士学位论文,获得农学博士学位,学位论文被评为吉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在韩国忠南国立大学药学院做博士后研究,研究方向“天然药物化学与分子药理学”,完成了“人参等天然药物的增强记忆活性及其机理研究”的博士后项目。她还曾在香港中文大学举办的吉林省高校首届双语教学培训班及在香港中文大学举办的吉林农业大学首届“教学建O与改革”研修班学习。不仅为加强海峡两岸的同胞情做出了贡献,也为自己的科研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一路走来,在科研的沃土上,包海鹰教授不断耕耘,不断收获。

如今,除了担任药用菌物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研究室主任,包海鹰教授还是吉林农业大学中药学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和吉林省中药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负责人。她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中药学和生药学教学与科学研究,重点开展菌物生药的化学成分、药理活性、质量评价及新产品研发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方面的研究,为中药学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在科研过程中,包海鹰教授在中药领域率先开展了菌物药方向的系统研究。提出“菌物生药学”新名词和“菌物药”学科新方向,并写入相关教材。对青芝、桑黄等传统菌物药进行了本草考证,认为古代“青芝”为杂色云芝(Trametes versicolor)、“桑黄”包括来自Phellinus等几个属的具有显著抗肿瘤活性的木腐菌子实体,并保留地域特色。通过古籍文献考证,证明粗毛纤孔菌Inonotus hispidus是众多桑黄中唯一的与古书中桑黄图片相吻合的一种桑黄。对50余种药用菌物开展了化学成分的研究,鉴定200多个化合物,包括新化合物8个,从中筛选出12个抗肿瘤成分、10个抑菌成分,并揭示了红缘拟层孔菌抗肿瘤成分活性机理。她还与学生们一起经过18年的研究揭开了长白山的药、食、毒为一体的真菌胶陀螺Bulgaria inguinans的光敏活性物质,解释了长白山五十怪之一的“蘑菇把嘴拱裂外”的现象。她一直带领学生们挖掘整理我国民间、民族及中药中的传统菌物药,以中医药基础理论为指导,探讨其“三性”(药性、活性、毒性)及其用药规律、作用机理及体内代谢途径,更深入研究菌物药活性机理,为传统菌物药的功效提供现代科学依据,研制开发疗效确切、机理清楚的菌物药新产品。

多年来,包海鹰教授还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和吉林省科技厅项目等科研课题10余项。通过多种途径在国内外进行药用菌物科普宣传,尤其为预防毒蘑菇中毒做了许多公益服务,得到较好的社会效益。

同时,包海鹰教授将自己的科研成果付诸笔端,先后在《Natural Product Communications》《European Journal of BioMedical Research》《 Journal of Nanoscience and Nanotechnology》《菌物学报》等国内外学术刊物上80余篇。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做学术报告30余次。获6项国家发明专利。获省科技进步奖一、三等奖3项。多次荣获吉林省教育厅、长春市教育工会和吉林农业大学的“师德明星奖”、“吉林好人”以及获得“吉林省教育厅新世纪科学技术优秀人才”荣誉称号。将个人价值无限放大到社会价值中,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最初的梦想,她一直紧紧地握在手上,在这条追梦的旅途上,她一直在和时间赛跑,和自己比拼,在她看来,做科研,要做就做到最好!

传道授业解惑,加强学科建设

除了科学研究,包海鹰教授深知自己最大的责任还有教书育人。因为国家的发展需要创新,创新需要创新人才的推动。因此,她非常注重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她主讲的本科生、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中药学》(双语课)、《菌物化学》、《药用菌物学》、《现代药理学》、《生命科学导论》(双语课)等多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中药学》课被评为吉林省精品课程,《走进多彩的菌物世界》为教育部精品视频公开课。同时,她还主编《中药学》、《中药鉴定学》2部全国规划教材,其中《中药学》,被评为吉林省优秀教材。指导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6项,其中研究中药生发乌发功效的产品荣获吉林省金奖。已培养硕士生72名,博士生3名。到她课堂听过课的本科生达到9000余人次。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当一个人用行动而不是用言语去诠释事情的意义时,收获的将是一份美好的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就这样,包海鹰教授以她对待科研的严谨认真赢得了学生的敬重,以她对待他人的真诚善良赢得了学生的爱戴。

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学科――药用植物学科的后备带头人,包海鹰教授非常注重学科建设,并带领学科成员出色地完成了申报优秀学科、中期检查、验收方面材料的准备和答辩工作,赢得了国家和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专家对吉林农业大学药用植物学科的高度评价和认可。其学科设有药用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药用菌物植物引种驯化及开发利用、药用植物活性成分筛选与质量评价、药用植物保健饲料四个方向,因此她将中药材学院的不同专业的师资力量进行整合,融入到这一中药领域的大学科中,有效促进了学科的建设和发展。

在20多年的一线教学生涯中,包海鹰教授形成从生物学到中药学再到药用菌物学的基础宽实、特色鲜明的知识结构体系,在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尤其在中药学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团队建设、人才培养及以菌物药为主的中药的科学研究方面都取得了创新性的成果,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关注,为吉林省乃至国家的中药事业做出了贡献。

执着追求,继续攀登事业高峰

多年来,包海鹰教授的执着和坚韧换来了科研和教学事业的双丰收,她的学生也不负众望,在社会各领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然而,作为一位母亲,她内心最柔软的部分就是自己的儿子,因为工作她没有时间照顾儿子,因为事业她对家庭有着很多的亏欠。听到儿子说:“你总是做科研、上课,你不管我了?我找爸爸去。”她的眼中已经盈满泪水。

但包海鹰教授始终相信,困难总是一时的,也正是这种超乎常人的坚强,让她成为同龄学者中的佼佼者。她总觉得自己小家的困难并不算什么,因为她的努力可以换来成百上千家庭的幸福美满,想到这些,她觉得所有的牺牲都是值得的!

篇8

关键词:高等农林院校;农药学课程实验;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0)15-0032-04

农药学是植物保护专业的主干课程和专业课,是植物保护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具有丰富理论内容的理论课,同时也是植物保护专业中实践性最强的一门专业课。作为综合性学科,属农业、化学和生物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主要开设的实验课程包括《植物化学保护》《农药合成》《农药分析》《农药加工与测定》《农药学概论》《农药生物测定》等。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对有关学科专业进行了调整,农药学上升为植物保护学的二级学科,同时国家在“九五”和“十五”规划中加大对农药基础和应用研究的投入,这对农药学人才的培养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也说明农药学在我国现代化农业中的作用和地位不断提高[1]。

高等农林院校培养的毕业生所面对的就业岗位,无论是农药的企业、科研单位,还是技术服务部门等,都是针对如何科学合理地使用农药、农药的理论知识、农药的具体应用技术、田间药效及安全性的评价等内容进行应用[2]。因此,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毕业生的就业优势和竞争力,同时也影响到用人单位对高等农林院校教学效果的社会评估。

农药学课程实验教学是农药学教学的基本组成部分。实验教学的目的一方面是加强和巩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另一方面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工作和实践操作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当前高等农林院校教学工作中,实验教学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一丝不苟的精神和坚韧不拨的工作作风的重要教学环节。因此,提高农药学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新时期的农药学人才,是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3]。同时,改革农药学实验教学以适应高等农林院校大学生的发展和能力培养是势在必行的。

1农药学课程实验教学现状

长期以来,高校实验教学受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影响较大,虽然经过多年改革,但仍未彻底摆脱传统实验教学模式的束缚,即实验课附属于理论课[4]。实验前由实验人员预先准备好,包括实验用品和生物试材,实验时教师把实验原理、设备仪器的使用、实验操作步骤、数据处理方法等详细讲授给学生,学生只是按照规定的实验步骤操作。实验多为演示性、验证性,处于理论教学的附属地位,实验课时少,学生无法在有限的实验课时里自己动手解决问题,因而处于被动接受地位,实验效果较差。实验课内容跟不上现实形式的发展,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无法提高,也无法满足就业岗位对毕业生基本素质的要求。

2农药课程实验教学改革思路

传统的农药学实验教学是教师讲授示范为主,学生只需按部就班地按实验教材完成即可,很少会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缺乏通过实验探求知识的欲望和勇于创新的意识。这样的教学模式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农药学教学的需要。按照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人才培养要求,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目的的专业课研究型实验教学。

按照实验教学方式,实验教学分为以下几种形式: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试验和研究创新性实验。现在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路下,各任课教师需要进一步优化设计课程实验方案,增加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比重,适当精简验证性实验,更新实验教学大纲。实验教学做到精讲多练,使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创新性实验的比重达到20%左右,不断补充和增加设计性和创新性试验项目。任课教师结合自己教学的需要,适当增加或更新一些实验项目,在保留经典的传统的实验项目基础上,对过去传统型实验项目进行认真的筛选和更新。创新性实验项目不做过高的要求,只要求1组学生选择1~2个实验项目。学生可以根据教师提供的综合性、设计性以及创新性实验项目进行选择,除了必做的验证性实验项目之外,还可以从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项目中选做一部分,优化搭配。

以学生为主体,以实验探究为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现代大学生一般都身心发育基本成熟,具有普通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受到过基本思维训练和基本操作训练,并且具备一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在进行实验教学时应结合他们的这些特点,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实验教学中,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努力创设好问题情景,鼓励学生在实验时大胆尝试,让他们获得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不拘一格地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探索,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做实验时,自始至终让学生担当主角,使其克服依赖心理,教师不是先告诉学生结论,而是在关键处加以指导和启发,让学生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变被动为主动。而多元化实验教学就体现在实验教学活动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如何设计实验及观察实验现象中蕴含的丰富知识信息,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和实践操作技能。针对农药学实验教学现状,利用多元化教学手段,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了深化改革[5]。

3农药学课程实验教学体系建设

3.1明确实验教学的目的

通过实验教学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锻炼学生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基础学科实验教学的基本目的。明确实验教学目的是构建实验教学体系的关键[6-7]。为培养学生对不同技术的把握能力及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倡采用综合性实验教学体系。在综合性实验教学体系中将不同实验教学内容集成为一个完整的实验研究项目,以帮助学生理解不同技术应用的相互联系,明确研究实施过程。综合性实验教学体系的主要特征是有确定的实验教学研究对象、围绕此对象的连续实验教学内容。这对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和提高学生对实验教学的兴趣具有重要价值。

3.2更新实验教学改革理念

当今,国家提出建立创新型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高等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肩负着培养创新人才的任务,高等实验教学改革必须与时俱进,与时代同步,依据新形势的要求,更新实验教学改革理念。

实验教学理念是实验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也是决定未来实验教学工作导向的方向盘。更新实验教学改革理念,应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主题,从改革实验教学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资队伍为抓手,以现有实验教学弊端为突破口。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创新意识、能力、个性培养为核心的实验教学新理念。学生培养要突出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科研能力、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课程体系要突出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和创新性实验课程的设置;教学方式要突出开放性、互动性、实战性和个性化;教学手段要突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实验案例分析、诊断等。通过更新实验教学改革理念来指导实验教学实践,提高实验教学水平,使实验教学更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8]。

3.3调整农药学课程内容结构,优化实验教学体系

随着高等教育由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主要培养目标。根据社会对农药学方面人才的需求,满足农业生产对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和生态环境等发展趋势的要求,使教学内容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按照知识基础化、综合化、前沿化、先进化和实用化等思想,对农药学课程内容体系和结构进行了调整。

课程体系的设置可以设计为一个课程群,包括基础验证性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研究创新性实验、工程训练性实验(图1)。通过4个门类课程的有机组合和合理的课时配比以及相关的实验内容,给予学生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训练,以达到完善学生的实验技能结构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8]。

农药学课程教学时数由原来的92学时减少至80学时后,又调整为72学时,尽管教学时数减少了20学时,但是教学内容不但没有减少,反而还有相应地增加和补充,尤其是在讲授农药的发展趋势、农药的剂型、农药的新类型和新品种、农药的新技术以及抗药性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方面通过查阅最新的文献和参考书进行了大量更新和补充。另外,在实验课相应减少8学时的情况下,实验课仍然占总学时的32.5%。同时,实验内容和实验方法上也有明显地增加,实验手段也有显著的提高,新开设了1个验证性和1个综合性实验,并改进原有验证性实验为设计性实验,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增强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灵活思维的能力,调动了学生进行实验和从事科研的兴趣[2]。

3.4变革实验教学的方式与手段

变革实验教学方式与手段的目的是激发和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主实践和自主创新。一是充分利用现代化实验教学设备,让学生熟练运用各种常规实验仪器,提高动手操作与独立思考能力[5]。二是学以致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视企业在实验教学中的作用[3,9]。每年定期向农药企业推荐实习人员,加强校企合作关系,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5建立学生自我评价体系

农药学课程实验教学效果的评价是改革的关键目标,而建立学生自我评价体系则是最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可以借鉴华北煤炭医学院成功的改革经验[10],设计一种农药学基础实验课程分级式教学整体模式,建立完善的学科知识与技能体系、提高学习和思维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三大目标融为一体。学生学习效果的自我评价,一是知识与技能掌握。评价为学习内容更多,知识与技能总量增加;学科理论与实验技术知识体系更完整;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更牢固;知识与技能要素间的联系加深;对知识和技能内涵的理解加深;将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增强;搜寻和利用学习资源的意识和能力增强。二是学习和思维能力。评价为研究和把握学习方法的意识与能力增强;通过反思和自我诊断发现自身存在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写作能力、沟通交流、互相协作、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增强。三是创新精神与能力。评价为寻找和确定分析思路的能力增强;独立分析、推理和总结能力增强;产生独到见解的愿望和能力增强;四是学习观念与态度。评价为学习观念与态度;学习目标更为明确;学习过程更加主动积极;学习的兴趣增强;对自己的学习信心增强;对什么是学习理解加深;心态更乐观积极,进取心增强。因此,总体评价该模式的教学效果优于传统实验课程教学模式。

4开放化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

实验室要根据学生的基础、开放的目的和自身的条件选择适当的开放模式,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11]的实践证明,开放式实验教学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科研开发实践能力,全面激发学生自觉创新的主观能动性,对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4.1加快农药学实验室硬件建设

实验仪器设备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物质基础,是衡量实验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支撑。2000年以前,实验室投入较少,仪器数量不足,设备陈旧,缺乏代表先进技术的实验设备。近几年来,湖南农业大学生物安全科学技术学院以学校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实验仪器设备投入力度,购置了气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倒置显微镜、荧光定量PCR仪、凝胶成像系统、双向电泳仪、分子超纯化净水仪、酶标仪、微量点滴仪、高速冷冻离心机、智能人工气候培养箱等先进设备。同时,实验室还采取了厂校联合的方式,先由实验仪器生产厂家提品样机供学生使用,实验室再将使用情况及改进意见反馈给厂家组织仪器销售公司,每年还举办新仪器、新性能的技术讲座,全方位、立体化创建开放实验的新环境。

4.2建立多样化的开放模式

4.2.1完全开放实验室。实验室所有设备和实验项目等对学生完全开放,允许学生自己安排时间、选定实验项目,并以灵活的方式来独立完成实验过程,学生可以在任意时间来实验室做自己准备好的实验项目。这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规程,了解实验的基本方法和实验仪器的基本使用方法,并根据实验所要达到的目的以及自己对实验的理解,选择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步骤。湖南农业大学生物安全科学技术学院的农药生物测定技术、农药剂型加工等课程均采用了这种完全开放的模式[12]。

4.2.2部分开放实验室。根据教学计划的安排,在某一特定时间段向学生全面开放。对于那些专业基础性较强的实验,则采用部分开放式的教学方法。主要针对大三的本科生,让他们通过实验室的开放巩固实验操作基本方法,培养独立实验的能力和满足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同时向实验室师兄、师姐耐心请教,为以后撰写本科毕业论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4.2.3科研课题实验室。湖南农业大学生物安全科学技术学院在多方的支持下组建了农药学实验室,配备齐全的仪器设备,为申请科研课题奠定了基础。近几年来,在导师的带领指导下,成功主持并完成了数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研课题,培养了10多名优秀的农药学研究生。此外,每学期可完成3~4个研究性小课题,目前有10人次参加全国学术研讨交流会并发表文章,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4.3开放式实验教学管理与效果

4.3.1建设高效的领导班子和一批业务素质高的实验队伍。开放式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成功的关键是建立一支精干高效的领导班子和一批业务素质高的实验队伍[13]。为了加强开放式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学院任命具有博士学位、丰富实验室管理经验和管理能力的教授担任常务主任,同时在全院范围内择优招聘实验技术人员,实验人员竞争上岗,组建了一支精干的业务素质较高的实验技术队伍。学院实验管理中心制定了每位实验人员的岗位职责、培训计划以及考核办法,并制定了实验队伍5年长期建设规划。鼓励实验技术人员在职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要求实验技术人员跟班听课;定期举办实验技术人员培训班;通过参加各种技术讲座、学习班,有计划地对实验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使每人熟练操作自己所管理的仪器设备,全面提高业务素质;并组织实验人员到其他高校实验室参观学习,选拔部分技术人员到其他高校进行脱产培训。通过以上措施,实验技术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实验技术能力有了明显提高,使得一批有才华的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脱颖而出,更好地健全完善了开放实验室的功能,达到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目的。

4.3.2开放式实验教学实验过程的规范化。开放式实验教学的工作过程包括:学生预约实验项目;在进行实验前写出可行的实验计划;实验项目完成后,向实验室提交实验报告或论文等实验结果。实验指导老师对学生的实验进行指导,检查实验数据的真实性,启发学生如何整理实验结果、如何分析数据、如何撰写科研论文[14]。实验人员进入开放实验室后,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如实验室成员遵行严格的指纹考勤制度;实验时必须穿戴白大衣和防护手套,及时做好实验记录;每个月底进行1次实验进展汇报与学术讨论;建立奖罚制度,每月发放400元科研补助,鼓励发表高质量的科研论文和申请国家专利。

4.3.3开放式实验教学效果考评。虽然开放式实验教学实现了实验时间、实验项目、实验场地、实验人员的开放,但并不是说学生和实验指导教师在开放式实验教学过程无所约束,还必须对开放式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进行综合考评[15-16]。

学生实验成绩的综合考评应该客观、全面反映学生实验过程的真实情况,特别是学生动手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成绩的给定,主要应依据学生实验态度、实验记录、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准确度以及实验报告完成情况等因素综合进行综合评定,偏重于动手能力及数据的准确性。把实验课也列为考核的一部分,计入期终总成绩,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实验考核可分两部分进行:一部分是学生平时参加实验操作的情况和实验报告的成绩;另一部分是期末考核,采用现场答题与操作相结合,以抽签方式随机抽取问题。

篇9

农药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属农业、化学和生物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主要开设的实验课程包括《植物化学保护》《农药合成》《农药分析》《农药加工与测定》《农药学概论》《农药生物测定》等。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对有关学科专业进行了调整,农药学上升为植物保护学的二级学科,同时国家在“九五”和“十五”规划中加大对农药基础和应用研究的投入,这对农药学人才的培养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也说明农药学在我国现代化农业中的作用和地位不断提高[1]。

在当前高等农林院校教学工作中,实验教学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一丝不苟的精神和坚韧不拨的工作作风的重要教学环节。因此,提高农药学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以适应新时期国家对农药学人才培养的要求,是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1农药学课程实验教学现状

长期以来,高校实验教学受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影响较大,虽然经过多年改革,但仍未彻底摆脱传统实验教学模式的束缚,即实验课附属于理论课[2]。实验前由实验人员预先准备好,包括实验用品和生物试材,实验时教师把实验原理、设备仪器的使用、实验操作步骤、数据处理方法等详细讲授给学生,学生只是按照规定的实验步骤操作。实验多为演示性、验证性,处于理论教学的附属地位,实验课时少,要让学生在有限的实验课时里自己动手解决问题几乎不可能,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地位,实验效果较差。实验课内容跟不上现实形式的发展,这是因为目前培养的毕业生所面对的就业岗位无论是农药企业、科研单位还是技术服务部门等,都是针对如何科学合理地使用农药、农药的理论知识、农药的具体应用技术、田间药效及安全性的评价等内容,而目前实验课内容显然不能满足上述要求。

2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几项措施

2.1 更新实验教学理念,改革实验教学思路

打破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局面,充分发挥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推行互动式教学,使学生从“要我学”的心里转变为“我要学”的状态,根据现有的实验条件逐步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在验证性实验中,让学生提前预习,参与实验器材的准备、实验试剂的配制、生物试材的提前培养,带着问题进行实验,并在实验中加以解决,人人动手操作,独立分析实验结果,完善实验报告。在设计性实验中,由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查找资料自主完成实验设计,并开展相关实验。通过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设计实验,培养其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工作作风,并锻炼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建设高素质实验技术队伍,提高实验教学水平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重理论、轻实验的传统教学意识影响,我国高等院校教育普遍不够重视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重使用轻培养,实验技术队伍往往得不到足够的关注和重视[3]。实验人员直接参与开设和设计实验课程的机会较少,实验技术人员的专业不对口,工作只是机械的进行实验用品的准备。高等院校对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和培养缺乏有效的机制,给实验技术队伍提供培训和进修的机会少,使得实验技术人员不能系统地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难以实现自身理论和技能水平的提高。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大量新技术、新设备广泛应用于实验教学,新的实验教学内容和实验方法越来越多地被采用,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大量增加,现有的实验技术队伍已很难满足需要。

高等院校应转变观念,重视实验技术队伍建设。引进学历高、动手能力强、热爱实验室工作的农药学优秀毕业生,还可以考虑引进农药企业的优秀人才,充实扩大实验技术队伍,使实验技术队伍梯队结构建设更加合理。加大对实验技术人员培训的投入,建立良好的人才开发利用机制,使实验技术人员能够及时充电,了解农药学实验课程的发展动态,掌握先进的实验技术和方法,让实验人员直接参与实验的设计和部分实验项目的教学工作,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实验室的竞争力,更好地为本科实验教学服务。充分调动实验技术人员从事科研创新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力扶持实验技术人员主持或参与科研创新工作;鼓励实验技术人员利用他们丰富的实践技能融入到科研创新工作中,帮助科研人员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学校的科研水平。

2.3建立开放实验室,培养学生创造力

实验室要根据学生的基础、开放的目的和自身的条件选择适当的开放模式,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应该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把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研究精神贯穿其中[4]。实验室所有设备和实验项目等对学生完全开放,允许学生自己安排时间,选定实验项目并以灵活的方式独立完成实验过程,学生可以在任意时间到实验室做自己准备好的实验项目。这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规程,了解实验的基本方法和实验仪器的基本使用方法,并根据实验所要达到的目的以及自己对实验的理解,选择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步骤[5]。鼓励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积极参加教师的科研课题,或与教师一起讨论实验方案,准备试验。在山东农业大学的植物保护学实验中心,2008学年农药学开放实验10项,在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各实验小组独立完成实验设计和操作,并取得实验结果,撰写了论文。  2.4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积极开展多媒体教学

充分利用电化教学手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加大信息量,把农药相关的实际生产和应用呈现给学生[6]。2008年山东农业大学实验中心投资10万元在5个农药学实验室安装多媒体系统,大部分农药学实验的授课采用多媒体进行,极大丰富了实验课的内容。例如,《农药加工与应用》实验课室内实验只能是对配方和原理的简单模拟,通过多媒体课件能把实际农药加工企业的操作环境和步骤演示给学生,从而加深学生理解,提高教学效果。再如,可以通过教学片演示农林业生产不同农药的施用对象和方法,加深认识,把理论和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多媒体教学可以使学生在有限的实验空间和时间内了解更多的实际生产现状和问题。

2.5充分发挥企业在教学中的作用

知识经济的到来显示出人才培养的重要性[7]。一方面是企业急需高素质、创新型的综合性人才,另一方面是高校在人才培养上与社会需求脱节。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就是实行开放性办学[1]。农药学人才的培养尤其要发挥企业在教学中的作用,通过建立校外基地,请基地的技术人员和专家讲授实用知识,同时让学生到基地实习并进行有关实验,有利于掌握和了解生产实际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和巩固所学理论知识,使学生毕业后能很快满足生产实际对人才的需要[8]。多年来,山东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植保专业、制药工程专业与济南绿霸化学品有限公司、山东胜邦绿野化学品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单位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为学生建立实习和科研基地,使学生更全面的了解农药发展的现状,为以后走上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3结语

农药学是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一门科学,高校相关专业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同时,没有重视打牢实验基础,在毕业后走向社会和工作岗位,难免会感到所学不能得心应手。在巨大的工作压力下,动手能力强且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才是高校培养的目标。在农药学实验教学改革提高的过程中,继承传统教学好的方面,同时加大实验室的投入,提高实验人员自身素质,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丰富教学手段,搭建多样化的平台,让学生在校能够充分的施展自己的才能,培养良好的实验和实践技能。农林高校实验教学的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善的,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努力,从而提高教学的整体水平。

4 郝进锋,刘海君,才英俊,等.高校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J].管理观察,2009(5):117-118.

[3] 曹永建,刘雁红,杨美荣.建设高素质实验技术队伍提高本科实验教学水平[J].中国轻工教育,2009(1):31-32.

[4] 黄炜,王飞.高等农林院校开放式实验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J].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5):221-223.

[5] 滕春红,陶波.农药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8,6(1):62-63.

[6] 史永芳,吴小所.强化实验教学环节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192.

篇10

【关键词】 专业英语;中药学;研究生

A Tentative Discussion on Specialized English Teaching for Postgraduates majoring in Chinese Materia Medica

CHENG Xuan-xuan.

Guangdong College of Pharmacy,Guangdong 510006,China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pharmaceutical economy and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compound talents with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capability to communicate in English are required.More and more attentions have been paid for the course of specialized English in pharmaceutical colleges.In this paper,the current situation,content of courses,model of instruction and assessment criteria of specialized English teaching were discussed.

【Key words】 Specialized English; Chinese Materia Medica; Postgraduate

专业英语是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ESP)的简称,又称专业科技英语[1]。是在完成公共基础英语学习的基础上开设的后续课程,是沟通基础英语和专业知识的桥梁,是学生完成从英语学习阶段过渡到英语应用阶段的有效途径。专业英语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在国外的发展趋势及动向,掌握一定的专业英语翻译技巧,提高运用英语处理专业资料和进行专业学术交流的能力。

随着我国医药经济的发展,作为传统文化精粹的中药行业也加快了现代化、国际化的步伐。新形势下,对于中药学专业人才的需求是既要具有专业技能又有英语交流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因此,专业英语教学在高等医药院校日益受到重视。笔者根据近年来承担中药学研究生专业英语课程的授课实践,谈谈教学方法和体会。

1 教学现状分析

在正式开展教学之前,首先对本校专业英语教学情况以及学生的英语水平进行客观评价分析,找出存在的普遍问题,探索解决方案,从而有效改善教学。目前,本院已将专业英语列为中药学研究生的必修课之一,但是学校在课程设置、教材建设方面并未进行统一的安排。与其他专业课相比,该课程在学时分配上也略显不足。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引导学生把握专业英语的学习技巧,真正帮助他们日后的科研工作,是笔者反复思考的问题。

对于教学对象而言,研究生具备了比较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好的公共英语基础,自主学习能力相对比较强,也具备一定的文献阅读量。但是笔者经调查发现,学生阅读的文献多为中文,平时接触的所谓专业英语,也就是中文文章所附的英文摘要,专业英语的总体水平比较低。此外,学生对于该门课程存在一些误解,认为专业英语只是机械的背诵专业词汇,然后阅读和翻译相关资料,与他们后续的科研工作联系甚少,因此积极性不高。笔者所承担的专业英语教学对象是来自中药学专业不同研究方向(包括:中药化学、中药分析、中药药理、中药鉴定)的一年级硕士研究生,因此教学中既要让学生掌握专业英语知识,又要顾及到研究方向的差异,以学生的兴趣倾向和实用性作为出发点。

2 教学内容的安排

2.1 外文文献检索 针对学生专业英语的总体水平偏低现象,笔者与学生进行讨论,寻找原因。一方面,是学生掌握的专业英语词汇量不足,影响理解原文含义。另一方面,学生对外文资料获取的途径和方式不甚明了,不擅于收集到自己所需的外文文章。对于英文期刊、专业数据库的检索方法还比较陌生。鉴于此,为了方便学生日后有效的获取学习材料、科研参考资料,笔者将英文专业文献检索作为一个专题进行较为系统的讲授。根据学生的专业和研究方向,介绍一些适宜的全文期刊数据库,如:Springer Link、John Wiley、Elsevier Science、ACS、SciFinder Scholar等。首先对该期刊的特点、收录范围进行简介,然后帮助学生熟悉英文检索界面,指导他们如何选择英文关键词、检索项目,如何进行快速浏览、简单检索和高级检索。对于符合检索条件的大批量文献如何进一步精选。通过该部分内容的讲授,使学生在正式接触专业英语之前,先掌握如何获取材料的途径方法。方便课程学习和以后的自主学习。

2.2 专业英语词汇的记忆技巧 词汇是学习语言的基础,学好英语的基本要素之一就是充足的单词量。而专业英语的学习也不例外,只有在掌握一定数量的专业词汇之后,才能实现专业文献的阅读、翻译和写作。对英语词汇进行机械记忆,枯燥单调且成效不高。如果从词汇的词素(前缀、后缀、词根)入手,将一些复杂的专业单词遵循一定规律拆分成系列词素,就会方便理解和记忆,同时也掌握了构词方法,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poly-这个前缀含义是“多、聚”,由其构成的单词polyacrylate(聚丙烯酸酯)、polymerase(聚合酶)、polysaccharide(多糖类)。前缀milli-是指“毫,千分之一”,由其构成的单词millimole(毫摩尔)、milliliter(毫升)、milligram(毫克)。后缀-ol表示“醇、酚”,因此甲醇(methanol)、乙醇(ethanol)、丙醇(propanol)、苯酚(phenol)均以-ol结尾。掌握了一定的词根、词缀之后,引导学生练习专业单词的拆分。如:萜的英文名称是terpene,那么monoterpene、diterpene、triterpene就是以单词terpene为词根,加上mono-(单,一)、di-(二)、tri-(三)这三个前缀组成的,即:单萜、二萜、三萜。单词triacylglycerol经过拆分,系由tri-(三)、acyl-(酰基)、glycerol(甘油、丙三醇)三个词素组成,即:三酰甘油。单词tetrahydrofuran可以分解为tetra-(四)、hydro-(氢、含氢的)、furan(呋喃),即:四氢呋喃。按照上述的方法,学生发现专业英语单词不再抽象枯燥,而是有规律可循。掌握了常见的词素、基本构词法之后,就可以举一反三,即使再面对复杂陌生的单词也可以化繁为简。

2.3 阅读与翻译 在选择阅读材料时,曾经打算采用原版英文教材。但是考虑到出版的教材所收载的信息并不能代表最新的前沿科技,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大,而且一本教材很难涵盖不同的研究领域。鉴于外文期刊出版的周期短,报道速度快,内容新颖,是科研工作者进行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源。因此,笔者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每个研究方向选取有代表性的两篇英文文章进行讲解。针对中药化学研究方向,从Journal of Natural Products杂志上选择两篇关于天然产物提取分离、结构鉴定的文章。使学生熟悉化合物的分离、纯化过程,掌握结构确证的方法和需要提供的必备数据。针对中药分析研究方向,从Phytochemical Analysis杂志上筛选两篇研究性论文,分别为化学分析和体内药物分析文章。让学生了解分析方法的选择、建立和验证过程。针对中药药理研究方向,从Planta Medica杂志中选读两篇关于DNA拓扑异构酶抑制剂的研究论文,通过介绍DNA拓扑异构酶的分型、功能及作用特点;了解拓扑异构酶抑制剂的作用机制,讨论新型抗癌药物研制的思路。针对中药鉴定研究方向的阅读材料源自Plant Physiology杂志,内容是关于生药道地性及其分子机理的研究。了解分子生药学的前沿技术和遗传因素对道地药材形成的贡献。

笔者在教学中使用的阅读材料,均选自比较权威的药学期刊杂志,能够体现各个领域的研究热点或前沿技术。材料的选取力求具有代表性,难度由浅入深,让不同研究方向的学生,既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专题,同时也可以拓展相关领域的知识面。

3 授课模式

最为理想的专业英语授课是实现英文教学。但是由于学生掌握的专业英语词汇有限,英文水平参差不齐,此种情况下如果勉强让学生接受英文授课,无异于拔苗助长。因此,笔者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在讲授文献检索、词汇记忆技巧部分,以中文为主。对于重点构词法、常用词汇用英文反复强调,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由熟悉、接受到最终掌握。在进入阅读与翻译部分时,课前先将选读的文章发给学生,让其利用翻译软件、工具书先行预习,然后带着问题进入课堂。授课时,具有代表性、难度较大的内容由教师精讲。针对专业文章中出现的专业术语、实验机理、前沿技术等抽象、不易理解的语段,借助多媒体、视频、动画等形式将理论知识形象化、生动化,帮助学生理解。而对于难度适中的部分由学生朗读,之后准确而简洁的翻译出来。在讲解过通篇文章之后,请学生用英文将选读资料的重点知识信息进行概况和总结。老师再有针对性的用英文提一些简单的问题,要求学生用英文作答。课堂上的师生交流、学生讨论均提倡使用英文,为学生提供口语练习的机会。

4 考核方法

公共基础英语的考试方法一般包括:听力、阅读、翻译和写作四个部分。中药学专业英语的考核方式可以参考上述手段,但是也需要跳出传统的纸质考试的框架。专业英语的授课目标,首先是提高学生查找、阅读、翻译英文专业资料的水平,这也是教学中的重点;其次让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英语交流能力。考试评定的标准,不是看学生记忆的专业词汇数量是否庞大,翻译文章是否精准。而是看学生将专业英语知识运用到中药学领域的实际能力的高低。笔者对于研究生的考核方法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平时成绩(20%)+期中成绩(30%)+期末成绩(50%)。平时成绩根据课堂上的提问、讨论情况评定。期中成绩是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准备、以课堂演讲的方式来完成的。学生们根据个人拟研究的课题,自主查找感兴趣的专业文献并且筛选出两篇代表性文章。将文章的目的、方法、技术进行简介,对于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分析其创新之处和由此获得的启示。在规定的时间内,每位学生自备powerpoint用英语阐述自己的观点,鼓励听众自由提问,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并给出分数。笔者发现,学生在借助工具书、翻译软件的帮助下,对于专业文献的检索、阅读、翻译的能力较好,但是用英语正确、流利的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尚且较弱。通过这种方式的锻炼,学生一方面认识到自己专业英语综合能力的不足;另一方面也产生了积极、浓厚的学习兴趣。期末成绩采取纸质考试的方式,主要考察学生对于专业英语词汇的基本掌握情况和阅读翻译专业资料的能力。按照不同的研究方向,分别摘选若干专业英文资料。在规定时间内,学生可以自选作答,不借助任何工具,准确完整的进行翻译。

综上所述,笔者在中药学专业英语的教学过程中,进行了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通过多样的授课方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专业英语的检索、阅读、翻译、交流水平有比较显著的提高,保证了教学质量。但是笔者的教学经验有限,而且专业英语教学的实践是一个需要长时间不断调整、发展的过程。未来的教学工作中还将不断探索、不断尝试、不断总结,力争取得更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