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体范文

时间:2023-03-30 18:39: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海绵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海绵体

篇1

【关键词】  白膜;海绵体;损伤;修补

   

自1994~2005年8月本科共收治白膜及海绵体破裂13例,现将其资料分析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年龄18~45岁,就诊时间:1~8h,受伤原因:时折断的2例、性生活损伤9例(其中更换时损伤2例、女方上位时动作不协调损伤6例、强力撞击女性阴道损伤1例),他人用利器割伤2例。

1.2  临床表现  白膜及海绵体破裂患者多发生在性活跃年龄。本组发生在、性活动中的白膜及海绵体损伤均为闭合性,表现为受伤时有响声或者有撕裂感、剧痛,随即疲软,渐肿胀、青紫,向健侧弯曲。合并尿道损伤1例,有尿道滴血、排尿困难、阴囊血肿。被他人用剪刀及刀片割伤各1例,均为开放性损伤,感局部疼痛、伤口出血。

1.3  辅助检查  13例中11例行B超或多普勒彩超检查,10例示有白膜及海绵体破裂,局部低回声区。1例显示不确切,后经海绵体造影证实。

1.4  治疗方法  确诊后全部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白膜修补术。术中清除血肿,探查发现均有白膜及海绵体破裂,其中左侧5例,右侧7例,双侧1例。位于前1/3 2例,中1/3 4例,根部7例。纵行裂口(与纵轴平行)4例,横行裂口(与纵轴垂直)9例,长度1~2.2cm,合并尿道海绵体破裂1例、背浅薄静脉断裂1例,1994~1996年用丝线、1997年后用可吸收线修补(结节缝合)裂口,尿道置F16~18导尿管、白色尼龙膜片(具有透明、透气、透水等特点,可观察皮肤颜色,有利伤口分泌物排出。)加压包扎,外敷料覆盖。术后抗感染及雌激素的应用,4~5天拆除加压包扎膜片,5~6天拔导尿管,有尿道损伤者2周拔导尿管,术后禁欲2个月。

1.5  结果  13例均获随访,功能正常,无痛性,无海绵体纤维化,2例有轻度纤维结节,2例时向伤侧成5°~10°角,不影响性功能活动。

2  讨论

2.1  发病机制  时海绵体充血,白膜变薄,扩张及弹性超于极限,在暴力下,易发生一侧白膜及海绵体破裂,损伤部位多发生在中后1/3处,致伤原因以女上位多见[1]。若Buck筋膜破裂血肿可延至阴囊及会阴。

2.2  诊断  根据病史,受伤时有撕裂声、疼痛,立即松软,血肿形成,皮肤青紫,偏向健侧,合并尿道损伤者可有血尿及排尿困难。根据典型临床表现可作出诊断。辅助检查可通过B超或彩超及海绵体造影确诊,彩超可清晰了解损伤部位、长度、深度、血肿范围、背动脉及海绵体动脉有否断裂等。从而指导手术切口的选择及治疗方法,有学者认为:海绵体造影有致海绵体严重纤维化[2],且有阳痿可能。故一般不作首选检查方法,据报道:RMI可明确无明显症状的白膜及海绵体损伤[3],但因费用偏高,只在临床高度怀疑而B超不能确诊时可考虑RMI检查,B超为无创检查,费用低,易被医患接受。 2.3  治疗  国内外学者大都主张早期手术,清除血肿、缝合裂口[4]。以免血肿扩大,继发感染,形成瘢痕、动脉瘤、不坚、弯曲等。皮肤切口的选择及裂口修补的方法应根据裂口大小、形态、方向、污染程度及血肿的大小来决定:裂口<1cm、血肿小且能排除尿道损伤,一般在损伤处(弯曲明显处)纵行切开皮肤,清除血肿,原位缝合裂口,对>2cm的纵行裂口或>1cm的横行裂口,距冠状沟0.8cm处环形切开皮肤,在Buck筋膜与白膜之间剥离至根部,检查双侧海绵体及尿道海绵体,了解伤口深度、大小、有否背动脉及海绵体动脉破裂,清除血肿,严密止血,若无污染尽量不要修剪白膜裂口边缘组织,以免组织缺损,用5-0可吸收线原位结节缝合裂口,再于根部环扎一橡皮筋,海绵体内注入生理盐水,直至被动,检查有无渗漏及侧弯,若侧弯>15°,可能影响性生活,此时应在健侧切除一横梭形白膜(约伤侧白膜缺损大小)并缝合,使在时呈伸直位。关于缝线的选择:1996年以前,我们选丝线,1997年后选可吸收缝线。随访发现丝线缝合纤维结节的发生率高于可吸收缝线。所以,应选用有足够强度、刺激性小的可吸收缝线为宜,以减少纤维瘢痕的形成。

对尿道海绵体损伤的处理:若有明显全层裂开或断裂,应行修补或吻合术,单纯挫伤可经尿道置F16尿管2周左右拔除,损伤可自行愈合。

术后禁欲时间:有学者认为,术后1个月即可进行性生活。笔者认为,1个月时间偏短,伤口往往愈合不牢。本科遇有1例包皮环切术后1个月时伤口裂开,因此,笔者认为:术后2个月开始性生活较为适宜。

篇2

一、引言

城市作为一个巨系统,与生态环境存在相互作用的关系。由于城市化过多关注经济功能、忽视城市的生态功能,造成下垫面硬化,湿地、湖泊被部分填埋,绿地减少。此外,现有的管网设计多偏重末端集中控制,造成城市地表径流增大,既浪费了雨水资源又使城市埋下了内涝多发的隐患。实践表明,采取单一的工程措施很难全面解决城市旱涝、水体污染、绿地减少等问题,城市建设与管理亟需树立系统整合的理念,以此缓解城市化进程中带来的生态环境压力。在此背景下,海绵城市作为一种全新的建设理念,开始在我国推广。那么,如何建设海绵城市、避免一哄而上导致决策失误,首先要认知海绵城市的内涵及其建设的核心主旨。

二、海绵城市内涵及核心主旨

海绵城市的内涵可概括为通过保护河流、湖泊、湿地等“海绵体”,修复已被破坏的城市水生态系统,通过采取“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的排水方式,进行技术创新,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水平,保障城市水安全,解决水污染及生态退化等问题。海绵城市的本质在于解决城镇化与资源环境的协调问题,构建可持续、健康的水循环系统,最终目的是使城市具备能够“弹性”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正如有关专家所言:诸多水问题的本质是水生态系统整体功能失调,从生态系统服务的角度出发,跨尺度构建水生态基础设施,并结合多类具体技术建设水生态基础设施,是“海绵城市”建设的核心。因此,从海绵城市的内涵及建设的核心主旨出发不难发现,海绵城市项目具有不同于一般项目的自身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的推进相比普通项目的推进,面临的问题更为复杂和隐性。

三、海绵城市PPP项目特点

第一,多层次特征。从城市雨洪管理绿色海绵技术到城镇海绵系统,再到综合水安全系统与水生态基础设施,每一项海绵城市的建设项目都要为实现微观实效-中观实效-宏观实效服务。第二,集成性特征。海绵城市PPP项目是海绵城市系统的各微观组成要素,面对的是动态的生态系统,与轨道交通、管线建设等不同,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固定性特征,其内部运行机制更为复杂,集成性和隐性程度也更高。第三,动态性特征。海绵城市PPP项目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运行上的灵活性,为不断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及项目间的协调配合留有一定的动态发展余量。第四,公用性特征。海绵城市承载的雨水回收利用、污染控制、改善生态环境等职能使海绵城市PPP项目大多带有公用事业性质。第五,成本相对性特征。短期上,由于很多城市在生态规划、设计、建设等方面欠账过多,因此建设海绵城市的投入比较高;长期上,从理论上讲,综合经济收益高于运营成本,如果能在最初的规划阶段将这一理念融入建设过程中,其成本可大大降低,甚至比传统的以灰色基础为主体的城市建设设施更加节省成本,相对旧城区的改造成本也会更低。第六,不确定性特征。海绵城市项目生命周期较长,参与各方多且相互关系复杂,在立项、融资、建设、运营等环节会有很多不可测、不可控的因素出现。由于当事各方很难约定各种情形下的责权利,因此会呈现出资产专用性强、信息不对称等特征,导致不完全契约状态下风险和效率的不确定性且呈现动态化发展。

四、海绵城市建设面临的潜在问题

由于我国在海绵城市的理论与实践、技术与管理等方面处于起步阶段,加之海绵城市项目自身的特点,所以必须充分认识到海绵城市建设将面临项目选择、规划、设计、融资、运营、监管等方面的潜在问题。这些潜在的问题将会随着海绵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浮出水面,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海绵城市的建设速度和实际成效。为了有效应对、妥善解决这些可能出现的潜在问题,应充分分析并探求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项目选择

海绵城市PPP项目前期评价机制的不完善。2014年12月,国家发改委在《关于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指导意见》中明确规定:“物有所值”审查结果将作为项目决策的重要依据。世界上很多国家运用资金价值(Value for Money,VFM)评价方法,对PPP项目进行评价,而我国PPP项目前期评价中VFM的评估体系尚不完善,对PPP项目本身所带来的社会福利和外部性考虑不足,缺乏大量影子r格与行业数据等基础数据。由于缺乏大量准确的基础数据积累支撑,定量VFM不仅成本高而且缺乏准确性。

(二)规划层面

第一,规划过程中控制参数的选择问题。虽然美国低影响开发、英国可持续排水系统管理、澳大利亚水敏感城市等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了大量的案例和经验,但是海绵城市建设具有因地制宜的特点。从我国提出建设海绵城市到具体实践,目前还没有成功的本土化案例可供研究。因此在规划的过程中,调控参数标准的选择成为瓶颈,亟需政府部门、研究机构进行全面论证。

第二,两类系统的有机衔接问题。从系统衔接角度讲,多年来,我国的城市建设已经建成了大量灰色基础设施,如何在实际管理和操作层面实现海绵城市建设与现有灰色基础设施的衔接,如何将绿色建筑(海绵建筑)有机纳入海绵城市的发展战略中亟需进行深入论证。

(三)设计层面

低影响开发(Low Impact Development)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其在我国的具体实施需要大量详细的海量数据支持。但是,我国很多部门和企业尚不具备低影响开发的设计能力。

(四)融资层面

社会资本对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普遍持谨慎态度。2014年7月,财政部第43号文件,提供了新一届政府对城市融资和地方债务治理的框架,其中明确提出将逐步剥离地方融资平台公司的政府融资职能,推广使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虽然中央和地方政府大力推行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创新型项目投融资模式,但是社会资本对此却普遍持谨慎态度,其中的原因之一即海绵城市PPP项目的融资环境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具体表现在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融资主体的地位和权责不清晰,无法律层面界定。特别是随着地方融资平台公司的政府融资职能逐步剥离,需要与PPP模式下的特殊项目公司(Special Purpose Vehicle,SPV)实现市场机制下的分工合作,要求必须针对海绵城市各类项目的特点以及不同企业的自身条件和优势,探索不同阶段、面对不同主体下的运行模式,否则将很难形成持续的市场化推进力。

五、海绵城市项目在我国实行存量资产证券化的实践操作层面缺乏可行性论证和实证研究

(一)建设运营模式

1.政府购买服务型,项目公司进行设计、建设、资金筹措和运营。这一类型的项目有可能出现项目资产所有权所属对运营服务价格管理的有效性问题,如果处理不当会加大财政支出以及公私部门之间风险分配的纠纷,有悖于海绵城市PPP模式实现政府建设与管理成本的最小化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而关于所有权的配置问题,即使是PPP模式做得比较成熟的发达国家对所有权配置的部分影响因素进行了理论研究,但是在实证研究方面还很欠缺。

2.消费者付费型。政府部门仅参与项目计划和许可,项目公司独立进行设计,资金筹措和运营通过收费收回投资和实现利润。需要注意的是,海绵城市涉及的生态水基础设施服务如何与消费者的间接付费合理联系是难点之一。宏观上讲,这是一个在分税制基础上跨区域的水生态系统治理问题,决定了社会资本进入海绵城市建设的方式、数量和质量。而方式、数量和质量将会直接影响海绵城市的进度和成效。

(二)监管层面

海绵城市建设涉及的水生态质量信息问题需要智慧城市系统大数据支撑和物联网技术下的智能监测与信息传导,以提高政府内部监督和社会外部监督的质量和效率。从我国目前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进程看,很多城市还不具备提供大数据支撑和物联网技术的能力,由此必将为海绵城市项目的整体启动和运行带来影响。此外,从项目后评价层面的角度讲,PPP项目绩效指标多以问卷调查、模型计算归纳得出,很难动态纠正项目过程中的错漏,并且PPP的绩效指标体系也不尽完善。

六、对策

解决海绵城市建设面临的诸多潜在问题是多方参与的一个系统方案,涉及法律体系、公共政策、技术体系、管理机制、公众参与等多个层面,最终这些层面的问题都将归结于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体制改革的问题,因此明确分类管理是重要前提。

第一,推进PPP项目VFM评价体系建设,建立适用于我国水生态基础设施的计算条件和指标参数,为VFM执行制定统一的量化范围和标准,科学计算以往管理体制下政府为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的支出总量和采取PPP模式政府的支出总量。第二,每个城市的自然地理条件和气象水文条件都有其各自的特点,要因地制宜科学论证具体项目立项的可行性,以分区目标、用地分类目标、用地控制指标为基础,综合考虑现有的灰色基础设施的运行能力与拟建的绿色基础设施的运行能力,在此基础上统筹考虑海绵城市所涵盖的灰色基础设施与绿色基础设施有机融合的问题。因此要设立协调机构,协调住建、水利、财政、环保、交通、农林、气象、规划等部门,建立区域协调管理机制,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第三,加快开展LID技术应用研究及相关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工作,提高海绵城市建设本土化的设计能力。第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分类管理。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很多城市组建了投资建设公司,对基础设施企业的资产进行重组上市,但是这些举措都没能从根本上解决基础设施有效管理的问题,对社会资本进入公共项目的作用很有限。海绵城市建设同样面临这一问题,其所涉及的水生态基础设施系统不仅是城市基础设施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海绵城市建设的一部分项目属于非盈利性质,有些又属于盈利性质,因此必须区分海绵城市的项目组成并实行分类管理。比如,以非盈利性质项目为主的政府投资建设管理与以盈利性质项目为主的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必须分离管理,即以城司为代表的地方融资平台和SPV共生的局面,并以法律的形式明确各主体权责,保障海绵城市PPP模式的政府一方、项目一方和社会资本一方等各主体的利益。同时,要建立和完善产权交易和经营权有偿转让机制,促使政府投资从经营性水生态基础设施领域稳妥、有序地部分退出。此外还应完善金融市场,特别是要与发展银行、保险、信托、证券交易所等金融机构加强合作,开展海绵城市项目在我国实行存量资产证券化的实证研究工作。第五,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制定了征收雨水排放费的法律法规。我国对于海绵城市项目的服务定价研究需要与监管环节相联系,结合实际数据研究并制定雨水排放标准,并对现有的财政政策、税收政策加以改进和完善,确保政府对海绵城市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合理。第六,加快推进数字城市向智慧城市转变的进度,特别是要加快城市信息管理平台建设。海绵城市建设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库的信息应达到实时网上公开化,让公众能够分享海绵城市项目的规划、设计、融资、建设及运营信息,这对于推进社会资本投入、加快混合制经济发展将会产生明显的推动作用。第七,加强对海绵城市PPP项目的后评价实证研究工作,根据实际情况建立海绵城市PPP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为进一步推广海绵城市建设积累理论与实践经验。

综上,在海绵城市建设的过程中,政府、规划部门、项目公司、业界和社会资本必须针对本地实际,在建设模式、技术体系、城市管理体制等方面积极创新实践,这是推M海绵城市建设的先决条件。

参考文献

[1]仇保兴.海绵城市(LID)的内涵、途径与展望[J].建设科技,2015(1):11-18.

[2]叶晓东.海绵城市实施途径及规划应对策略研究――以宁波市为例[J].上海城市规划,2016(2):51-57.

[3]俞孔坚,李迪华,袁弘等. “海绵城市”理论与实践[J].城市规划,2015(6):26-36.

[4]胡振.公私合作项目范式选择研究――以日本案例为研究对象[J].公共管理学报,2010(3):13-121.

[5]何常清.以控制指标的分区分类落实引导海绵城市建设[J].江苏城市规划,2016(2):38-39.

篇3

三者孰优孰弱?表面看来是一个新问题,但事实上对年轻的教育技术学来说,它是一个古老的问题。在教育技术学产生与发展的初期,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出现,并被引入教育情境之中,媒体功效比较研究成为学术界的一个重要研究途径,它不仅是非常重要的课题和研究方法,而且也引发了教育技术学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媒体与学习关系的大争论。今天的面对面教学、在线学习以及混合学习之论证,实际上是昔日学媒之争的翻版。托马斯・卢索尔(Thomas Russel)的《非显著性差异现象》一书中所收集的大量研究报告,就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问题不是谁优谁弱的问题,而是在什么条件下,对什么人、什么任务中,那种方式更好一些?媒体功效比较研究和非显著性差异现象的解读,需要重新思考以前所持有的一种媒体优于另外一种媒体的决定论思想,这样的研究需要很好地进行设计、实施和对结果进行审慎地解释。许多学者认为,在媒体功效比较研究中,即便研究人员发现了显著性差异,但在方法论问题上,依旧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在教育技术学领域,一些文献已经表明,在基于技术的教学与传统教学传递媒体之间,学习效果并无显著性差异。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借助电子媒体和技术传递教学信息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特别是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呼声和需求,这种需求及其导致的技术与教学的整合,业已成为当今全球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重要特征。

媒体比较研究是教育技术学研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是教育技术学研究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研究范式,同时它也是不恰当的研究设计而长期遭受批评的一种测量教育技术有效性的研究。然而,在远程教育领域为了项目评价的目的,在媒体比较研究的应用方面开始出现了复活的迹象。随着远程教育的快速发展,媒体比较研究再度兴盛。此次面对面教学、在线学习以及混合学习之论证,实际上就是媒体比较研究的抬头。用卢索尔的话说,“这些研究告诉我,并不存在可明显提升学习结果的媒体和技术,但可通过采用适合某种技术或媒体的内容使学生的学习处于更积极的学习状态。也就是说,在重新设计课程的过程中,将媒体或技术与课程内容结合起来,可能会使得学生的学习结果得到提升”。

媒体与学习之间、技术与教育之间的交互作用问题成为此类研究的主流和趋势。在今天,特别是计算机与网络日益成为主流媒体与学习技术,媒体/技术与学习/教学的关系问题也变得更为深入,人们普遍接受这样一种看法,即并不是媒体/技术对学习或教学有直接的影响,而是媒体/技术的应用具有影响学习和教学的潜力。技术与教育的相互作用是双向的,社会上技术的进步不仅为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而且也为教育创造了新的资源和环境。

根据K.Sheingold(1991)的观点,把技术整合到学校和课堂中的挑战,更多的是人的问题,而不是技术问题。“在主动地学习、技术和教学结构的改革这三者之中――每一种都是改变学校中教与学的强有力工具――这三者必须同时考虑才能够达到最大效果。如果我们能在学校中做到这一点的话,那么,其相互配合所产生的潜力则是无穷的”。在《运用技术支持教育改革》(1993)和《技术与教育改革》(1997)中,Barbara Means和她的同事们认为,技术的教学价值取决于技术被使用的方式以及使用技术的活动结构,而不是取决于硬件和软件本身。在《插入:选择和使用教育技术》(1995)中,Beau Fly Jones及其同事认为,技术的成效取决于实施任务和活动的软件和硬件的能力紧密联系的学习环境。

篇4

2、抚触,改善宝宝的血液循环。在自然分娩中产道收缩,挤压胎儿,是一种有益的身体接触,有利于宝宝神经系统的发育。出生后,母亲的身体接触,会让小婴儿有很大的安全感,可以促进宝宝的身体发育,对出生时体重较轻的早产儿尤其有益。抚触可以改善宝宝的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并能增进食物的消化与吸收,减少哭闹,改善睡眠。

3、免疫预防接种,积极主动应对。为宝宝预防接种是人类抵御传染性疾病而采取的积极措施,如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预防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接种乙肝疫苗预防乙肝等。父母们一定要按时为宝宝接种疫苗。

4、规律的生活习惯,保持充足睡眠时间。父母足够耐心地对待孩子,帮他们找到自己的生活规律。成长中的孩子每天需要充足的睡眠,如果你的孩子晚上睡得不够,可以让他白天小睡一下。周末多带宝宝到空气清新的公园玩一玩,对身体大有益处。

5、均衡饮食,提升防御功能。孩子偏食,营养不均衡会造成抵抗力下降。肉、蛋、新鲜蔬菜水果品种尽可能多样,少吃各种油炸、熏烤、过甜的食品。

篇5

石棉的危害主要是长期吸入石棉尘可导致石棉沉着病。石棉沉着病患者的临床改变待征是支气管内膜炎和肺气肿,导致石棉肺。

虽然石棉的用途广泛、价格低廉,但因其危害严重,存在着致癌问题,部分发达国家对石棉的使用进行了严格限制。当前大力提倡使用石棉替代品,我国也早已开始石棉替代品的生产使用、危害及防护措施研究。

石棉替代品生产和应用发展很快,目前已知有150多种,但最常用的有:岩棉、玻璃棉、渣棉及漂白土纤维、绿坡石、海泡石等,由于其仍具有生物活性和致病力,已受到重视。

岩棉(rockwool)是以精选玄武岩或辉绿岩为主要原料,加一定比例的矿渣,经高温熔融制成的人造无机纤维,深加工制成岩棉板、岩棉管、岩棉毡等系列产品。

玻璃棉是将石灰石、叶蜡石、石英砂、硼镁石、萤石等岩石粉碎成粉末,搅拌均匀并配以硫酸钠、芒硝等物质后,在1000~1500~C下熔融,通过不同技术(如拉丝、吹丝、离心等)制成的人造无机纤维。

石棉替代品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有:

呼吸系统危害

接触玻璃棉、岩棉、矿棉的工人均可出现x线胸片改变,即尘肺改变。肺功能测定FVC(用力呼气量)低于正常,但远不如石棉工人严重。对接触玻璃纤维工人肺活检病理检查表明,肺组织内有玻璃纤维尘细胞灶,胶元轻度增生,肺癌、肺脓肿。当接触较低浓度时(2.5根/毫升),即使长达20年,工人肺功能改变也不大。接触高浓度玻璃纤维尘的工人,出现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和哮喘发作。自患者肺灌洗液中可检出0.5、0.7μm粗的玻璃纤维。

此外,接触漂白土纤维、绿坡石、海泡石等的工人胸片显示有不典型的阴影,肺活检有细支气管炎、网状纤维增生、纤维灶等改变。

皮肤危害

接触玻璃纤维等的工人多发生接触性皮炎,但部分工人可以逐渐耐受,称为“硬化现象”。对皮肤损害的程度,依纤维直径和表面粗糙性而异,目前公认,纤维直径超过5μm,才具有明显刺激作用。接触玻璃纤维、岩棉的工人,有少数人出现皮肤过敏,但迄今未证实这些纤维本身是致敏原。

眼睛及黏膜危害

接触玻璃纤维等工人可患结膜炎和角膜炎,严重者可见角膜混浊和局部脓肿。患者眼内可以冲洗出直径3川11以下的纤维。对患者眼球的病理检查,可见角膜上皮细胞增生,结膜液黏蛋白含量增加,表明是机械性刺激作用。动物实验证实有类似的病理改变。

篇6

人类在总结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单纯追求经济发展所带来的诸多严重不良后果的沉痛教训后,于20世纪70年代在批评和否定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同时,逐步形成和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理论。1992年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战略得到全世界各国人民和政府的认同,并已成为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最优选择。

林业病、虫、草害的无公害防治,是可持续农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内容就是减轻各类有害物质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损害,以满足人们对优良生存空间的渴求,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同时力求使农业生产逐步进入“生态林业”的良性发展模式。

1.林业有害生物无公害防治的思路转变及发展过程

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和生产实践中,我市密切关注国内外有关先进理论,并结合重庆林业发展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实际,不断研究、不断探索,以先进的理论为指导,适时调整、完善防治工作思路。共经历了5个发展阶段。

1.1 预防为主、积极消灭”阶段

20世纪70年代以前,森林病虫害鼠(兔)害防治工作提出的方针是“预防为主,积极消灭”,主张“治早、治小、治了”,大量使用剧毒化学农药,对环境造成了污染。

1.2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阶段

1975年后,提出了“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工作思路,但这一思想没有得到充分贯彻落实,“综合防治”只是几种防治手段的简单叠加,以化学药防治为主的“种群消灭”思想仍然占主导地位。但白僵菌等生物制剂开始生产并在防治中应用。

1.3 预防为主、综合治理(IPM)阶段

根据综合治理理论,1989年在〈德林病虫害防治条例)中明确了“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这一方针的提出,使全国防治指导思想和防治措施产生历史性变化,这一变化突出表现在过去使用大面积化学防治的极端做法有所改变,营林措施和生物防治受到重视。综合治理应用了容忍哲学理论的思想,不是把病虫害彻底消灭,而是控制在经济水平允许的范围内。以化学防治为主,生物防治为辅,综合运用营林、物理、人工措施的综合防治技术在生产上逐渐得到应用,但一些高毒农药,如甲胺磷等仍然在一些地区大量使用。

1.4 可持续控灾

通过对可持续发展理论和森林可持续经营理论进行深入研究,结合中国林业和森防工作实际,形成了我国林业有害生物可持续控制概念,提出了“可持续控灾”的防治策略,积极倡导推行营林的、生物的、物理的综合方法进行持续控灾,这一策略比“综合治理”在指导思想和具体防治措施上又前进了一大步,但其关注的重点仍然是森林病虫鼠(兔)害本身。无公害防治措施开始引起政府和社会的重视。

1.5 积极推行森林健康理念,形成新的防治方针

2001年以来,我国开始从美国学习引进森林健康理念,并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生产实践中积极倡导推进森林健康理念的应用和实践。将森林可持续经营理论、森林生态系统理论、近自然林理论和森林健康理论一并做为我国森防工作的指导性理论,“森林病虫鼠(兔)害”的表述已由“林业有害生物”取代,于2004年提出了“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方针。之后在继承多年防治实践的基础上,又提出“预防为主,科学治理,依法监管、强化责任”的16字防治方针,从而使我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进入了一个在先进理论和科学方针指导下的持续、快速、健康、稳步发展的新阶段。

2.林业有害生物无公害防治的现状

无公害防治是指对人、畜、禽、鱼及其他生物比较安全,对生态与环境危害较轻的防治措施,具体包括生物、物理、人工、仿生制剂、植物源农药和部分环境友好型化学药剂防治等技术和措施。生物措施包括病原微生物制剂、天敌昆虫、益鸟益兽等;物理措施包括灯诱、地箭、灭鼠雷等;人工措施包括捕捉、砸卵、草把诱捕、诱饵木、虫源木清理等;仿生制剂防治包括灭幼脲类等;环境友好型化学防治是指以非国家明令禁用农药为主剂的毒绳、毒环、毒签、树干注药、局部熏蒸等;植物源农药防治主要是指烟参碱类等;其它无公害防治主要包括性引诱剂、植物源引诱剂、阿维菌素等。

我市林业有害生物无公害防治工作起步较晚,发展较慢。先后经历了由政府扶持、政策鼓励、行政干预到依法防治的转变过程。通过大力宣传、培训、示范和政策引导等手段,基本实现了由化学防治为主向无公害防治为主的防治措施的转变。2000年-2002年,我市实施了国家级松毛虫无公害防治工程,在实施过程中,边示范、边推广,以推广应用白僵菌防治松毛虫技术为主,对Bt、CPV病毒、阿维菌素、苦参碱、生物导弹、喷烟机等新生物制剂和防治机具也进行了大面积应用,生物防治率由1999年的10%提高到2002年的80%以上,建立3种不同防治类型的示范区33块,示范区总面积达到198.4万亩,起到了以点带面和辐射周边的效果,为大力推广无公害防治奠定了基础。在推动无公害防治进程中,重庆市林业局以渝林造[/2000]36号文下发了信庆市林业局关于加强森林病虫害生物防治工作的通知》,明确规定对包括松毛虫在内的具有成熟生物防治技术的害虫实行生物防治,并把生物防治率纳入目标管理检查考核。严格限制使用化学农药的种类、数量,并实行防治方案审批制度,规定对重点风景名胜区、市级森林公园及近郊区生态防护林带的化防面积在1000亩以上;远郊区化防面积在5000亩以上的防治方案,必须报经市林业局审查认可后方准实施。

2004年12月,在全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会议上,国家林业局正式提出了下阶段的防治目标:要求在全国森林面积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到2010年,成灾率控制在4.5%c以下,无公害防治率达到80%以上,灾害测报准确率达到85%以上,种苗产地检疫率达到100%。同时还要求,各地要认真总结推广国家级工程治理项目在科技、管理、机制创新等方面的成功经验,继续抓好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工程治理,加速实现由一般防治向工程治理的转变。要切实加强对工程治理项目的全过程管理,坚决防止挤占、挪用工程项目资金,大力推行无公害防治。今后工程区食叶类害虫生物防治率要达到80%以上,无公害防治率达到100%。2006年,我市正式把“无公害防治率”作为各区县林业生产建设目标任务下达给各区县政府和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同时实行双线目标管理责任制,与各级政府、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及相关部门签订了目标责任状,并严格检查考核与奖惩。采取无公害防治药剂的政府采购措施,为无公害防治提供了质量保证。目前,我市林业有害生物无公害防治在指导思想、防治策略、组织管理与防治措施等方面都逐渐成熟,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正朝着良性循环方向发展。

3.林业有害生物无公害防治面临的问题

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发挥的效益主要体现在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方面,并且林业生产周期长,经济效益不如农业来得快,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林主经营林业的积极性。无公害防治往往不如化学农药杀虫效果快,控灾效果好,甚至成本较高,林主自觉接受无公害防治的理念还没有完全形成。在这种条件下,林业有害生物无公害防治工作还面临着一些问题和困难。一是政府重视程度不够,政策措施力度不够,法律约束机制还不健全;二是对无公害防治的作用和意义宣传不够,社会认识不多不深;三是广大农村、农民对无公害防治缺乏了解,积极性不高;四是科技支撑不足,现有无公害防治手段还不能满足防治大多数林业有害生物的需要;六是经费投入不足,先进的无公害防治技术、手段没有很好地得到广泛推广应用。

4.无公害防治前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家保护生态环境、保障食品安全,禁止和限制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呼声亦日益增强。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等规定的出台,促使上海、广州等地率先对甲胺磷等高毒农药做出使用限制。2001年国家农业部决定,今后我国将逐步淘汰目前仍占中国农药总产量四分之一的甲胺磷、久效磷等3种高毒农药品种。重庆市也积极响应,开出了禁止在蔬菜、果树、瓜类和中药材等农作物上使用甲胺磷等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的名单,同时还加强了对23种国家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的农药的管理。

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下,近年国内在“三高”农药的生产、研究和开发方面已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尤其是在生物源农药的研发方面更显突出,产品开发得到快速发展,每年都有新的生物源(植物、微生物)农药、矿物源农药及仿生化学农药品种相继投产面世。尤其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符合无公害生产要求的新农药的研制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如福建农林大学研发的APF-1型松墨天牛引诱剂、山东京蓬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仿银杏素杀菌剂、沈阳化工研究院创制开发的氟吗啉杀菌剂等。

篇7

数量与效益:制造业及加工贸易

发展制造业及加工贸易当前面临着种种的压力,如何正确认识并不断提升加工贸易在外贸地位作用是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的重要课题,坚持发展加工贸易将仍是海西外向型经济发展的侧重点和突破口。受基础设施等诸多因素的制约,目前大规模的产业升级在短期很难奏效,如果盲目加速外贸结构改变,从而可能造成已有优势丧失。从近年来外贸统计数据来分析,加工贸易仍占重要的地位,加工贸易行业的利润及投资潜力仍然乐观。今年1―7月全国进出口总值9418.5亿美元,同比增长23.1%,其中加工贸易进出口4422.1亿美元,增长21.6%,占同期进出口总值的47%。同时与加工贸易有关的传统大宗商品出口增长迅速。福建相关数据表明,其比重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2006年上半年,福建省外贸进出口291.2亿美元,加工贸易进出口129.8亿美元。对于资源、能源等硬环境相对不足的福建地区来讲,其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加工贸易是国际经济贸易中具有较强生命力的发展模式,是不以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作为其是否应该存在的制定依据,只能根据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来对其内容提出新的要求和作必要的调整,所以中国的加工贸易在目前并不存在取消或限制其发展规模的问题,其着重点应放在如何继续发展上。以核心技术创新来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在当前世界经济格局下仍然困难重重,全球化条件下国际分工,发达国家采取措施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以保护知识产权,控制核心技术转移等,使广大发展中国家处于产业垂直分工的低端,这种格局在短期是难以改变的。

当前发展加工贸易的途径是在继续保持发展规模和速度前提下,逐步改善提升效益水平。一是要规避加工贸易的“拉美化”效应,实现加工贸易由“两头大中间小”状态逐步演变为“中间大两头小”的格局,让外来产业逐步改变植根于本地的产地。二是要充分利用当前全球生产要素优化重组和产业转移的机遇期,把加工贸易作为承接新一轮产业转移的载体,采取措施进一步提升加工贸易发展水平。三是要以加工贸易的形式介入高新技术产业价值链中的某些环节,在附加值较高的产业领域进行加工贸易;通过对加工贸易产品的深加工、精加工,提高加工程度,延长加工贸易的产业链。四是要进一步完善加工贸易的产业配套体系,提高加工贸易对国内产业的辐射带动能力。五是要按照比较利益原则,在更为广阔的区域合理布置加工贸易,依梯次递进的规律引导加工贸易向腹地延伸。

环境与政策:国民待遇及企业保护

基于内外资不平等的经济环境条件下竞争,不利于中国产业竞争力的提高,甚至威胁到产业安全。我国外贸仍由外商投资企业主导,外资企业超国民待遇问题,已经引发一系列现实反应,给予外资一系列超乎寻常的优厚待遇,甚至已形成外资胜于民资更胜于国资的思维模式,在目前外贸企业享受很大优惠的环境中,竞争的压力迫使中国企业倾向于合资。在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中,政策优惠一直是吸引外资的重要动力,据推算,由于实行内外资企业有别的税收政策,我国在外资企业方面大约每年少收入2000亿元的税收。加上我国每年对出口商品的退税,估计至少有3000亿元的税源让利给了外资企业和境外消费者。而非平等的经济环境等因素影响使得我国现有的中小企业生命周期缩短,成长发育空间不良,而最终夭折。仅在去年全国就倒闭30多万家中小企业,而在1994年到2004年间,全国共有770万家个体户消失。

海西建设离不开中小企业这一基础,因此要重视构建公平、透明的经济发展环境。第一,要观念和认识上实现转变。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都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支柱,亚太经合组织21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小企业户数占各自企业总量的97%―99%,GDP比重点50%以上,出口总量占40%―60%。2005年中小企业分别创造了我国进出口总值的69%和68.3 %,尤其是服装、手艺品、五金工具、玩具等劳动密集型的产品出口,已形成许多出口型的中小企业集群。可以说外贸的增长,中小企业的重要性不可低估。其次,注重结合特色、优势,做大做强。今年上半年统计数据表明,福建省中小企业生产产品出口增势仍然较好。机电产品出口83.89亿美元,增长18.21%。鞋类产口 出口19.81亿美元,增长15.22 %;服装类产品出口18.89亿美元,增长23.41%;农产品(商务部口径)出口11.47亿美元,增长11.27%;福建省蘑菇、水煮笋和荔枝等食品罐头出口量居全国首位,出口遍及100多个国家及地区,可以说福建外贸的发展,必须着力于中小企业的健康成长。第三,通过宏观调控,切实解决中小企业存在困难。市场开拓难、技术研发难、融资难是当前中小企业发展的三大难题,海西建设应全面促进中小企业尽快融入全球产业链条,要从主要依赖优惠转变为主要依靠公平竞争,经济政策和法律环境优化,更公平透明,将促进经济的增长更为稳健。第四,切实帮助中小企业“走出去”。政府管理部门要出台相应措施处理与大型企业、跨国公司的关系,尽可能多地同他们分享市场拓展的成果。鼓励中小企业走出国门发展,与国际大企业集团建立协作配套关系。强化对中小企业配套指导,避免同质单一性竞争,逐步将重点转移到技术含量与产品附加值高,原料多元化,节能降耗与环保建议上来,提高抵抗贸易风险能力。

应对与规避:技术壁垒及贸易歧视

应对复杂多变的国外技术壁垒是当前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不可回避的问题,目前福建外贸出口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高科技基础技术出口较少,二是5月29日日本《食品中残留农业化学品肯定列表制度》实施后,福建农产品进入日本的检测项目成倍增加,出口成本大幅上涨。对此有关专家认为类似情况将长期存在而且不断加剧。截止今年6月底,从日本肯定列表制度对福建省农产品出口的影响来分析,输日食品、农产品占出口食品、农产品总量的比例也相应降低,分别由原来的27%和33%下降到20%和23%,其中烤鳗出口量和货值更比去年同期分别下降73%和70.5%,茶叶产品出口批次、货值下降37%和45%。随着经济全体化和贸易自由化的快速发展,以技术标准为基础的技术性贸易壁垒越来越多地受到各国的普遍重视和广泛应用,各国纷纷拿起技术性贸易措施这个武器来维护国家安全,调整优化产业结构,限制和规范进口。农副产品则首当其冲,而蔬菜、水果等农副产品出口对增加农民收入、振兴农村经济、创造城乡就业机会发挥着重要作用。据统计,每出口1万美元蔬菜,能直接和间接创造30多个就业机会。据商务部调查90%的农业及食品出口企业受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每年损失约90亿美元。在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的环境下, 欧美、日发达国家在合法目标的掩护下作为限制进口、进行贸易保护的工作,而且呈愈演愈烈的趋势。福建省大宗出口产品轻纺服装、鞋类及农副产品,更不断面临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种种技术壁垒和设限。

由于经济发展的差距,在WTO柜架下,要融入全球经济,发展外向型经济就必须面对发达国家的各种技术壁垒的考验。首先,要合理的规避。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现在从生产到流通的各个环节上,任何一个环节上的疏漏都可能导致产品被拒。应该熟悉WTO规则,有效地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利用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差异性,多方面开拓出口市场,应该针对主要贸易伙伴的技术贸易壁垒状况,研究特定市场的常用标准,有针对性地研究什么样的产品标准才能比较容易地进入对方市场。比如中国生鲜畜禽产品出口容易遭到进口国检验检疫的影响,那么企业可以考虑将生鲜产品改为熟制品;欧盟对我国绿茶提高了检测标准,但日本对绿茶的检测标准相对较低。其次,要提高产品质量管理水平,特别是注重对农副产品食品安全的源头把关。鼓励出口产品生产企业开展良好农业规范(GAP)、无公害农产品、有机产品认证,积极推进GAP、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和出口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熟悉非歧视性待遇、信息通报与共享、针对其他成员起草的技术法规、标准和合理评定程序提出意见。第三,坚持出口市场多元化。加强国际互认,推荐更多的食品企业在国外注册,巩固传统食品、农产品出口市场,积极开拓非洲、东盟、中东等地区食品、农产品出口市场。

借鉴与创新:品牌战略及合作竞争

充分发挥品牌效应,对提升产业经济整体水平,合理配置资源、降低资源消耗,发展外向型经济有重要作用。但目前我国的自主品牌产品所占比例很小,在我国外贸出口中,外贸企业占据出口产品58%以上份额,我国纺织服装出口占全球纺织服装贸易额的24%,但50%以上服装出口为来料加工,30%左右由进口国提供商标、款式进行复样加工,自有品牌只有10%。就目前品牌现状来分析,存在着企业品牌意识不强,缺乏核心价值、高度同质化,苦心培育起来的一些自主品牌很快沉沦消失等现实问题。企业的品牌普遍虚化、矮化、提前老化,一些知名品牌被外贸收购或控股,形成品牌外化等现象,越来越制约福建产品走向国际市场,大量工厂成为国外名牌贴牌加工的利润来源。

国际性品牌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借鉴与合作仍然是现实的选择。首先,建立品牌建设长期战略。将技术窍门、评价认证体系、促进和支撑体系,公益和私有推广体系,品牌和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等不同的阶段或不同方面的品牌建设作为重点,改善品牌建设的转转体制基础设施、创造品牌建设的良性发展机制和环境(如开放竞争、加快模仿、增强配套、联合开发、尊重知识产权和无形资产)。其次,形成促进机制。在遵守WTO相关规则的基础上,加强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加大公共产品的投入,采取政策扶持措施,积极培育和推广自主品牌,构建包括品牌在内的对外贸易知识权保护体系,加强知识产权的进出品预警和监测机制,强化商品和服务品牌与商标海外保护。第三,加强与国际接轨,扭转名牌等于品牌的错误观念。按照国际通行的品牌衡量指标来确定企业品牌发展战略;把握品牌内涵,从企业产品质量、管理水平、技术程度、规模大小、市场形象以及符合市场需求等方面来认识品牌。第四,加大科研投入力度。特别是加大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研发投入、并在产品设计、功能性、款式和舒适度等方面引进国际先进理念和设计方法,有实力的企业可以考虑收购二三流的国际品牌,既可以突破国外压制,又能够迅速建立海外营销网络。第五,强化海外投资的商业文化建设。克服部分企业存在低价倾销、打价格战等现象,给外国客户留下低档产品的印象。通过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层次,实现由价格竞争向质量竞争的成功转型;学习、尊重当地文化,主动融入当地社会。

互补与双赢:闽台合作着力技术层面

篇8

提前批填报军队院校志愿已于27日结束,根据招生工作相关政策,下一步将组织已完成政治考核且入围的考生进行面试和体检,结合我省实际,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军检名单查询

6月30日,填报军队院校志愿的考生可登陆海南省考试局官方网站,查询参检人员名单及日程安排。

二、时间安排

军检安排在7月2日至5日,其中2、3日组织面试、体检,每日7:00-10:00报到;4日晚公布体检结果;5日组织身体复检,上午8:00-11:00,在一八七医院体检中心八楼由考生本人当面申请。考生不管报考几个志愿,只须参加一次体检。(参检人员军检日程安排待编组后,以省考试局网站公布的结果及安排为准)

另外,7月2日因参加公安院校体能测试而未能参加军检的考生,可在7月3日参加军检。

三、面试、体检地点

全省仅设1个面试体检地点:海口市龙华区龙昆南路100号,中国第一八七医院体检中心(门诊部7楼和8楼)。

四、实施流程

1.参检考生携带本人身份证、准考证、黑色墨水笔和近期1寸彩色蓝底免冠正面照片3张到一八七医院学术报告厅集中(考生不准携带手机及其它电子产品),签到并核实身份,填写《面试表》及相关信息,张贴相片。

2.考生由现场工作人员引导至面试区等候参加面试。

3.根据工作人员引导进入面试室接受面试。

4.面试结束后,面试考官当面告知考生面试结果,面试合格者由工作人员统一带至体检中心参加体检。

5.面试不合格者由工作人员带离面试场地或申请复议,由复议组对申请复议的考生进行复议,并将复议结果告知考生,复议结果为最终结论。

6.参加体检人员临时编组,以组为单位到一八七医院体检中心8楼,逐人拍照收集影像信息,打印并核对体检指引单。

7.工作人员引导考生抽血、留尿(女生做完B超后再留尿)。

8.工作人员引导各组考生交叉到各检查室进行体检。

9.所有项目体检结束后,经主检确认同意后离开体检区,无特殊情况严禁再次进入。

五、结论查询

省军区招生办将于7月4日晚通过海南省考试局官方网站公布体检合格者名单。

体检不合格者,本人在规定时间内持考生身份证、准考证到一八七医院体检中心当面查询,如有异议,可提出复检申请,省军区招生办会同187医院根据有关规定确定复检资格,并组织具备复检资格的人员参加复检,复检结果为最终结论。对可通过服用药物或其他治疗手段影响检查结果的项目不予复检。考生在规定时间内未申请复检的,视为主动放弃复检。复检合格人员名单于7月6日上午12时前,通过省考试局网站公布。

六、监督检查

体检过程中,将有上级巡视人员和省军区纪检工作人员进行现场监督巡查;每天随机抽取5名家长代表和邀请部分媒体到体检现场进行监督;7月2日至6日,省军区招生办在一八七医院设立咨询电话0898-65920216;7月2日至9日,省军区纪委设立举报电话0898-66571264。以上电话均指定专人值班,咨询或举报时段为正常上班时间(上午8:00-11:50、下午15:00-17:50)。

七、注意事项

1.体检时将核实身份,考生必须携带本人身份证、准考证、黑色墨水笔和近期1寸彩色蓝底免冠正面照片3张。

2.正式体检前一定要保证8-12小时的空腹,即体检前一天晚上8点后禁食,睡前禁水,体检前一日晚禁食牛奶、豆制品、饮料、糖类等食品。体检当天早晨应禁食、禁水。检查当天需抽完血、做完腹部彩超后,方可进食。

3.体检前三天饮食宜清淡,限制高脂高蛋白饮食摄入,勿食猪肝、猪血、鸭血、菠菜等食物,不饮酒,不吸烟,多喝水,利于排毒;避免使用对肝、肾功能有影响的药物;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保证良好睡眠。

4.眼科检查时,请勿佩戴隐形眼镜。

5.应避免精神紧张,保持心情稳定。

6.检查当天要穿轻便宽松衣服,不要穿有金属扣子的内衣裤。请勿携带贵重物品及饰品。女生请勿化妆,勿佩戴项链,勿穿带有钢托的文胸,勿穿连衣裙、连裤袜等。

篇9

漫步或慢速高抬腿――进行 2-3 分钟的漫步,让身子伸展开来。这能够加速心率和肌肉的血液流动。

蹲伏伸展运动――双脚站位与肩同宽,双手握住一支球杆并往前伸出,连续做 10 次蹲 伏运动,同时将球杆举过头顶。这将加速血液流向大块的肌肉组织。

第二步:肋骨伸展

拿起七号铁,左手抓住杆头,右手抓住杆柄,并尽量举高,然后尽量向一侧弯曲整个躯干,但不能让另一侧感到疼痛,保持 5 秒钟,然后换个方向。

第三步:肩部伸展

左手握住杆柄尾端,右手握住杆头,放松肩部,保持左手手肘笔直,然后尽量向后拉伸手臂。保持 5 秒钟然后换另一侧。

第四步:胸部伸展

左手握住杆柄尾端,举起呈棒球运动投手一样的动作,右手握住杆头。放松肩部,左手往后拉,并保持肋骨指向前方。保持 5 秒钟然后换另一侧。

第五步:全身扩展运动

双手握住球杆,两手分开稍大于肩宽,然后尽最快速度往上举起球杆,你能感觉到胸腔肌肉的伸展和中背部肌肉的压缩。保持 5 秒钟。

第六步:旋转运动

将一支球杆横过双肩,双手交叉于胸前,握住球杆,保证下盘稳固,向左做最大的旋转,然后转向右边。每次保持 3-5 秒钟。

第七步:肩部伸展运动

左臂横过胸前,右手抓住左手臂并往右侧用力,使左手臂能够更多的穿过胸膛。这个运动能够感觉到肩头背肌肉的感觉,但也不能感觉到前胸的疼痛。保持 5 秒钟,然后换另一个手臂。

第八步:手腕伸展

伸直左手,掌心向上,右手手指抓住左手手指,并往下往后拉伸。保持 5 秒钟然后换手。

第九步:前臂伸展

伸出左手,手肘弯曲,掌心向上,握紧手指,然后伸直手肘,并往上用力挺。保持 5 秒钟然后换手。

第十步:小腿伸展

身子倾斜,双手撑在一张桌子或球车上,左腿伸直,右腿往前弯曲,然后身子向前倾斜,直到小腿上感觉到拉伸的力量。保持 5 秒钟,然后换另一条腿。

第十一步:臀部伸展

右脚踩在球车或桌子上,左脚伸直,往前倾斜,直到胸部抵住膝盖。保持 5 秒钟然后换另一条腿。

第十二步:脚筋伸展

右腿支撑身子,左脚踩住球车或桌子,躯干面向前方。轻轻弓起低背部,臀部后翘,直到腿的后侧能够感觉到拉伸的力量。保持 5 秒钟然后换另一条腿。

第十三步:挥杆准备(每一种动作重复 3-5 次)

1、起杆动作。保持左手肘笔直,开始将重心转移到右脚。球杆起到与地面平行。

2、半挥杆动作。从瞄球到球杆与地面垂直。此时身体重心应该大部分转移到右腿。

3、全挥杆动作。更多的身体重心转移到右腿,脊椎和臀部作最大的旋转。

篇10

提前批填报军队院校志愿已于27日结束,根据招生工作相关政策,下一步将组织政治考核合格且入围的考生进行面试和体检(简称军检),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军检对象查询

6月30日,填报军队院校志愿且政治考核合格的考生可登陆海南省考试局官方网站,查询参检人员名单及日程安排。

二、面试、体检地点

全省设1个面试体检地点:海口市龙华区龙昆南路100号,中国第九二八医院(原一八七医院)体检中心(门诊部7楼和8楼)。

三、时间安排

军检定于7月2日至5日进行,其中7月2、3日分两批组织面试和体检,每日7:00-10:00报到;4日晚公布体检结果;5日组织身体复检,5日上午8:00-11:00,在九二八医院(原一八七医院)体检中心八楼由考生本人当面申请,逾期未申请者视为放弃复检。考生不管报考几个志愿,只须参加一次体检。参检人员军检日程安排待编组后,以省考试局网站公布的结果及安排为准。

另外,7月2日因参加公安院校体能测试未能参加军检的考生,可在7月3日参加军检。

四、实施流程

1.参检考生携带本人身份证、准考证、黑色墨水笔和近期1寸彩色蓝底免冠正面照片3张到九二八医院肿瘤医院大楼前(门诊大楼后面)集中,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编号排队等候。

2.考生领取《军队院校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面试登记表》,认真阅读并完成个人信息填写,张贴相片。

3.考生由现场工作人员引导至面试室接受面试,面试结束后,面试考官当面告知考生面试结果。面试不合格者由工作人员带离面试场地或申请复议,由复议组进行复议,并将复议结果告知考生,复议结果为最终结论。

4.面试合格者由工作人员以组为单位带至九二八医院体检中心,逐人拍照收集影像信息,打印并核对体检指引单。

5.工作人员引导考生到各检查室进行体检。

6.考生完成所有体检项目后,上交《体检指引单》并签字确认,经主检确认同意后离开体检区,离开后严禁再次进入体检区。

五、结论查询

省军区招生办将于7月4日晚通过海南省考试局官方网站公布体检合格者名单。

体检不合格者,本人在规定时间内持考生身份证、准考证到九二八医院体检中心当面查询,如有异议,可提出复检申请,省军区招生办会同九二八医院根据有关规定确定复检资格,并组织具备复检资格的人员参加复检,复检结果为最终结论。对可通过服用药物或其他治疗手段影响检查结果的项目不予复检。考生在规定时间内未申请复检的,视为主动放弃复检。军检最终合格人员名单于7月6日上午12时前,通过省考试局网站公布。

六、监督检查

体检过程中,将有上级巡视人员和省军区纪检工作人员进行现场监督巡查;每天随机抽取5名家长代表和邀请部分媒体到军检现场进行监督;7月2日至6日,省军区招生办在九二八医院设立咨询电话0898-65920216;7月2日至9日,省军区纪委设立举报电话0898-66571264。以上电话均指定专人值班,咨询或举报时段为正常上班时间(上午8:00-11:50、下午15:00-17:50)。

七、注意事项

1.面试体检不收取任何费用,考生食宿及交通自理。

2.考生必须携带本人身份证、准考证和3张近期1寸彩色蓝底免冠正面照片。

3.体检前一晚20时后应禁食禁饮,待体检抽血和B超后方可进食。体检前3天建议饮食清淡,勿食用高脂高蛋白食物,勿饮酒吸烟,勿使用对肝、肾功能有影响的药物,避免剧烈运动,保证良好睡眠。

4.考生参加面试体检着宽松便于穿脱的衣服(女生不要穿连衣裙),不要穿带金属纽扣的内衣,不要佩戴饰品。严禁携带与体检无关的物品,严禁将手机等通信工具带入面试体检场所。近视考生可携带非隐形眼镜进入体检场所,体检中严禁佩戴隐形眼镜。

5.女性若经期参检,请提前告知工作人员做好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