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政水资源范文
时间:2023-04-08 20:13: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水政水资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问题的分析
1.1管理观念问题首先对管理落后的认识不足。严格来讲,我国目前仍然处于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时期,尤其在水资源管理方面。其次对人与自然的辨证关系认识不足。我们一直把人放在自然的对立面,对自然无休止地索取,人也就必然受到自然的惩罚。如为解决粮食问题,不加控制地超采地下水而出现地下漏斗;为防洪排涝,一味加高堤防。
1.2行政体制问题由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纵向涉及中央和地方的权益,横向涉及水利、农业、建设和环保等部门的权益,重复管理现象严重,责任不明,“政出多门”,不但增加了政府的管理成本,减弱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果,而且不利于水资源的统一管理、统筹兼顾、优化配置、节约保护和高效利用,违背了水的自然规律,尤其在流域管理和城市水务管理问题上矛盾更为突出。
1.3管理职能问题管理上仍然存在严重的“越位”和“缺位”现象。“越位”主要指该由市场来解决的问题仍由政府来承担。如水资源合理配置问题,其中最典型的是我国北方缺水地区水资源分配问题。“缺位”主要指宏观调控不到位。如政策、法规的透明度、统一性和预见性较差;水资源监测、评价水平偏低;政策引导、信息服务跟不上等。
2改革的分析
2.1改革目标的分析水资源行政管理改革必须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为基本原则,以建立水市场为中心,把行政管理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的改革作为重点,以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水的利用效率,最终实现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主要包括:①加快水法、节水法等水法规体系的建设;②在明确水权的基础上,建立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机构;结合城市供水及水处理市场的对外开放形势,积极推行城市水务一体化管理;③以水价政策改革为契机,建立和完善水市场规制体系;④启动水利资产管理运行机制,提高水利建设融资和水利国有资产增值保值能力。
2.2改革动力与阻力的分析
2.2.1改革的动力。改革的动力一方面是利益的驱动,另一方面是现实的需要。
①客观形式的需要。所谓客观形势主要是指:我国水资源所面临的危机已经严重制约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水利部门的改革显然已经到了“不改不行”的地步,需要进一步开放水务市场等。
②履行职责的需要。供水价格偏低,造成水资源浪费严重;众多供水企业以及相关水管单位经营失败、普遍亏损等等。问题的解决取决于水资源行政管理改革的深度和进程,因此,履行职责的需要也是改革的推动力之一。
2.2.2改革的阻力。水资源行政管理改革的阻力,一方面来自既得利益者,另一方面来自传统观念的束缚和习惯势力的制约。
只注重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而忽视了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由于人们对水资源危机的认识不足,同时又由于改革的道路是艰难而曲折的,需要社会以及个人付出一定代价,因此,旧观念的束缚对改革是一种无形障碍。同时,习惯势力的影响也对改革形成阻碍。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人们通常认为水利是福利事业,理应由国家投资和无偿用水和排污。在这样一种思维定式下,要想确立新的水资源观念、水市场观念,其难度是显而易见的。
3改革的构想
3.1行政体制改革水资源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是:以加强流域水资源统一和城市水务一体化管理为突破口,构建现代水资源行政管理体制,以保证政府职能系统效益最佳,保证中央、地方以及社会组织对科学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积极性的发挥。
3.1.1流域水资源实行统一管理。设立流域管理委员会,其成员由中央政府代表、地方政府代表、用水户代表、专家代表;委员会主席由选举产生;流域委员会依法拥有对流域水资源的分配权,依法对流域水资源进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实现流域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3.1.2城市水务实行一体化管理。对供水企业、水处理企业实行出租或转让;对经营性水务工程实行资产管理;将用水许可与排污许可有机结合起来,推进城市节水。
3.2建立水市场
3.2.1水权管理改革。水权管理的核心是产权的明晰和确定。将水资源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开,是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前提,是建立水市场的基础。
建议通过法律的形式,首先确定以占有优先权原则为主、河岸优先权及惯例水权原则为辅的优先权原则,再结合水资源现状,因地制宜,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及实施细则。第二,设定总量控制、保障生活用水和环境用水,旱情调度预案、水污染防治的事权划分等限制条件。第三,实行以水资源规划为先导,有计划、分类分批地进行水资源使用权登记并公告社会。第四,建立水资源使用权招投标、使用权拍卖等管理机制。通过以上努力,逐步建立起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水权制度。
3.2.2水价政策改革。改革现行的水价制定方法,按提高公众参与程度,即由政府代表、用水户代表、供水企业以及有资质的独立审计事务所共同协商确定水价;水价应计入资源水价、工程成本、利润;资源水价应在政府统一评估基础上允许在合理的范围内浮动;利润不再以工程成本及运行成本加成的方式计算,而是以国家的社会平均利润率和资本金来计算;水价的确定要兼顾公众承受能力和政府的财政能力。
3.3改革管理模式
3.3.1资产管理。要尽快调整政府及水利部门在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中的定位。水务企业完成企业自我发展的公司制经营实体,经营性、科研性、开发性的事业单位要逐步转制为企业。依据不同的情况和条件,对原有的水利工程要逐步实行企业化管理。
3.3.2节约用水。在国家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下,水价是调节供需方矛盾最敏感的经济杠杆。国外研究表明,水价提高10%,将使家庭用水减少3%~7%,同时如果水费没有占到市民收入的1%以上,人们就不会注意节水问题。
因此,政府应在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调整产业结构、制定相关用水标准及定额、推进节水技术发展的同时,以改革水价政策、提高全社会节水意识为重点,运用信息技术等现代管理手段,在建立节水型社会过程中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
篇2
【关键词】:市政;给排水工程;水资源节约
我国已进入了工业化中期阶段,城市化比重的日渐提高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人口涌入城市,这对城市资源承载力提出了考验,特别是水资源紧张形势在许多城市尤其是北方大城市已经变得越来越严峻。面对城市人口的不断膨胀与水资源有限性的冲突,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城市管理理念上得到高度认同。从市政规划建设角度出发,在给排水系统的设计利用过程中进行水资源节约利用不仅很有必要,而且是城市管理者必须高度重视的。本文分析了市政给排水中水资源浪费现象以及成因,从管网系统建设、工程施工、废水利用等方面提出了节约水资源的措施。
一、市政给排水系统中常见的水资源浪费问题及原因分析
(1)给水系统问题。
给水系统问题主要表现为给水系统超压出流,从而造成的水资源浪费。经调查,我国市政给水中普遍存在这超压出流现象,超出流量的水资源无端被浪费掉,没有产生该有的使用效益。另外,由于这种形式的水资源浪费较为隐蔽,不易被给排水工程人员察觉,持续浪费惊人。
(2)排水系统问题。
排水系统问题主要是排水系统的管路、配件等处的渗漏。排水系统的管路中,往往由于出现设计不当或材质造成管路出现问题,渗水情况频发。由于输水管路引起的渗水的维修通常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处理,生活用水白白流失不仅造成了水资源的严重浪费,而且也严重影响了用户的正常用水。另外,给水系统中管道节点和阀门处也经常出现滴漏现象。由于给排水的管道多设于地下,这种轻微的渗漏情况不易被及时发现,长久下去,对水资源的浪费也是相当可观的。
(3)热水供应系统设计问题。
建筑内的热水供应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由于热水供应系统存在的一些问题引起了人们在使用热水时不必要的浪费。这种浪费现象在冬天尤其严重,流失的大量水资源没有产生任何效益。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比如部分建筑内采用的是无循环热水供应系统;有的建筑内是由于热水器与出水点距离过远,输送管道没有良好的保温措施,导致管道中的水温过低。由于热水供应系统设计问题导致的水资源浪费也是相当巨大的。
二、从市政给排水系统上采取节约水资源的措施
(1)控制给水系统水压,避免超压出流现象的出现
我国目前相关的给排水工程规范中,考虑到水压过高可能导致给水配件的损坏,对入户支管以及给水配件的最大压力做出了相关的限制性规定。但是,这个水压的限制虽然能保证给水配件的正常使用,却对超压出流现象难以防止。对给水系统水压的限制过于宽松,是导致超压出流现象普遍存在的根本原因。所以,提倡根据建筑的实际情况对给水系统水压进行控制,杜绝超压出流现象的出现。首先应对建筑的合理水压进行测量。市政给排水工程设计时应对家庭入户管的工作压力限值和净水压力值等数据进行充分重视,将供水压力控制到限值之内,避免超压出流现象的出现。二是给水系统中合理采取减压措施。在给排水工程中配置一些合理的减压装置是控制水压的有效措施,能很好的保证水压限值,减少超压出流现象的出现。三是设置减压阀。减压阀可以控制配水点水压,效果也较为明显,可降低水电的水流量。
(2)提高工程施工质量,选用合格的工程材料
从反映来看,市政给排水工程中出现最大的工程问题就是管路渗漏。这与工程设计不合理、材料不过关、施工方法不当、工程工艺欠佳等有直接关系。此外,还有部分工程是由于对环境和温度的考虑不足,在温度发生变化时,混凝土拉应力不足,导致管路泄露。所以,要对市政给排水工程的施工质量进行严格控制,采用合理的设计方案,利用合适的施工材料,保证良好的工艺,做到对施工环境的多重考虑。只有这样,才能最低限度的减少给排水工程中的管路渗漏现象,实现水资源的节约。另外,从工程应用的材质来说,针对常见的管道节点和阀门处渗水的问题,提倡淘汰镀锌钢管,采取高科技的工程材料。像高密度聚乙烯、铝塑复合管、铜塑复合管等新型材料,这种材料对出给水管道中连接处的泄露能起到良好的控制作用,有效减少市政给排水工程中的管道泄漏。
(3)降低热水供应系统的无效浪费
热水供应系统造成的水资源浪费不容忽视,因此必须合理设计热水供应系统,防止无效浪费。一是推广室内热水循环系统,对无循环定时热水供应系统进行相应改造。室内热水循环系统可以很好的减少无效冷水的排放,节省大量的水资源,而且循环的供水系统改造也比较简单,成本也不高。二是合理设计热水供应系统,控制热水器与出水点的距离,进行恰当的管道保温。由管道冷却造成的无效冷水排放现象也是相当严重的。所以建议在对建筑进行设计中,应对建筑内的格局进行到位的考虑,避免给水系统与出水点距离过远,尽量减少可能的浪费。同时应对热水管道采取保温措施,使管道中的热水不至过快冷却,减少水资源的浪费。三是采用高质量的温控装置,避免由调节水温造成的水资源浪费。目前建筑的热水供应系统中,存在着温控装置不够灵敏的问题。温控设置对水温的控制不到位,导致用户多次调试,进而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市场上质量较高的温控装置价格偏高,不易普及,因此建议政府鼓励开发性价比较高的温控装置,从而节约水资源。
(4)建立中水给排水设施,加强中水利用。
中水的利用是城市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市政的给排水工程要适应发展,与时俱进,做好对中水的利用。首先,选取合适的中水水源,并建立相关的排水工程,收集可利用的中水源。针对不同的水源选取合适的处理工艺进行污水净化。国家要出台相关的质量体系,对中水设施的质量进行严格的监控,保证中水的可利用性。其次,由于目前我国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较高,以目前的技术处理后的中水还达不到这个标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水水资源的利用,所以国家也要对提出推广中使用相关支持政策,降低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然后建立中水给水设施,使中水的全面利用成为可能。
在推广过程中,国家应利用行政和经济手段为中水的推广使用出善的政策。比如对大量利用中水的企业单位给予一定奖励,对于中水处理成本过高、使用费用高于自来水的居民用水采取恰当的价格政策,对于拖建中水供水措施的单位进行合理的惩罚等等。虽然中水使用的相关工程投资量较大,但是中水的利用是未来市政给排水工程水资源节约的最主要、最有效方式。要实现市政给排水工程中对于中水的利用,还有赖于国家的大力支持。市政给排水工程中的水资源节约不仅仅要从工程上进行节约,也要从管理上实现对水资源的节约。例如深化对水价的改革、提高居民的节水意识,加强工程中的科学技术研究、为给排水工程提供节水技术支持,完善管理法规、加强给排水工程的监督机制等管理手段。
篇3
一、工作情况
(一)对全县水库退养工作进行抽查。
2016年以来,我县全面开展水库退养工作,到2018年末,全县247座水库已全面退养或以生态养殖的方式运行。为进一步掌握水库退养情况,2月10号开始,分三个组对各乡镇水库退养工作进行了抽查,共抽查了各类型水库45座,其中有12座水库水质状况一般,部分水库仍然存在投放猪粪、饲料等进行养殖,造成水体污染的现象,个别水库周边环境卫生状况差。检查组对存在的问题现场进行了交办,限期进行整改;对水质疑似存在问题的水库进行水质检测,检测结果显示有4座水库水质未达到Ⅲ类以上标准。
为全面了解全县水库水质状况,防止水库水污染事件发生,根据上级有关要求,我局已启动对全县所有水库水质、环境卫生、养殖情况调查摸底工作,现已完成基础资料的收集整理,自7月份开始,以环保局环保检测中心为依托,对全县36座水库水质进行了检测,同比同期水为库水质有了较大幅度的好转,对部分水质较差的水库下发整改通知书,确保水库水质达标。
(二)积极开展“世界水日、中国水周”集中宣传活动。
2019年3月22日是第二十七届“世界水日”,3月22―28日是第三十二届“中国水周”。为搞好此次宣传活动,我县紧紧围绕“坚持节水优先,强化水资源管理”宣传主题,结合水利工作实际,统一部署、精心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
3月22日,在县城中心九龙广场组织开展“世界水日”“中国水周”集中宣传活动,隆回县紧紧围绕“坚持节水优先、强化水资源管理”主题,通过悬挂横幅、摆放展板、设立宣传咨询台、发放节水宣传单、向过往行人宣讲节水知识、副县长刘华中现场宣传口号和倡议等形式,向广大市民宣传水法律法规,让节水知识溶入千家万户,进一步提高市民节水、惜水、节水、护水意识。
二是利用电子媒介广泛宣传。制作节水宣传音、视频资料,利用城中电子屏、电视台、新闻网站、移动通信平台、微信等宣传手段,全方位宣传“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目的和意义,增强水患意识,培养节水自觉性。
三是节水知识进校园。3月24日,隆回一中举办“世界水日”“中国水周”主题宣传活动,大力宣传水资源法律和水资源现状,向师生及市民普及节水用水基本常识。
在活动现场悬挂宣传横幅,隆回一中节水志愿者协会的学生们发放《节水知识宣传手册》等宣传资料、现场解答群众疑问,向广大师生及市民宣传讲解普及节水用水基本常识和水资源保护法律法规,倡导人们形成珍惜水、保护水、节约水的意识。
为了让学生有爱水、惜水、节水、护水的意识,在校内电子屏滚动宣传节水标语,营造浓厚节水宣传氛围;通过电视台、广播站,向全校师生发出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倡议;通过主题班会、黑板报等途径向学生们介绍了世界用水紧缺的现状,让他们了解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号召他们积极参与到节水活动中来;青年‘1志愿者们组成“节水监督员”,利用课余时间督促学生们节约用水,养成随手关紧水龙头的好习惯,坚决杜绝浪费现象。校长赵旭红在大会上说:“水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渗透了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晶莹剔透的水,滴滴都珍贵。节水应该成为我们的一门必修课。
四是乡镇宣传全覆盖。在收到省市关于“世界水日”“中国水同”宣传的文件后,我局迅速制定了《隆回县水利局2019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宣传活动方案》,下发至各乡镇,要求各乡镇要以此为趁机,加强水法规宣传,让节约保护水资源知识家喻户晓。
五是利用宣传车巡回宣传。为强化宣传效果,我局出动宣传车辆10台次,在沿途乡镇人员集中区摆放宣传台,为过往群众宣传水法规知识,现场解答和受理群众举报,发放节水宣传册、饮用水源保护条例和移民工作条例宣传册。
为开展好此次集中宣传活动,我局共投入宣传经费近10万元,共制作宣传展板15块,悬挂横幅20条,张贴宣传标语300张、张贴宣传海报60套,制作宣传板报26块,发放宣传10000份、节水知识手册5000册、水法规宣传册5000册,出动流动宣传车10台次,设立宣传咨询台10场次。
(三)积极开展取水工程(设施)核查登记工作。
自3月份水利部部署开展取水工程(设施)核查登记工作以来,局党委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会议进行研究部署,先后两次召开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与水利工作人员会议,对取水工程(设施)核查登记工作进行动员和培训,保证了此项工作全面推进。同时,在局二级机构抽调人员组成强有力的工作班子,对全县取水工程(设施)进行全面核查,共出动车辆100余台次,人员400余人次,逐一乡镇、逐一工程进行核查登记,确保取水工程核查登记填报真实、数据可靠、定位准确、内容齐全。通过核查人员的反复核查,目前已全面完成取水工程核查登记工作,完成水库、渠道、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小水电站等取水工程项目1109个,已全部通过复核,并通过了省水利厅技术督导组的复核。
(四)全面推进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取水许可发证工作。
根据省水利厅关于开展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取水许可工作视频会议要求,局党委立即召开了相关人员会议,并对此项工作进行安排,并明确责任单位和人员,严格按照省厅会议要求的时间节点完成工作任务。目前,千吨万人和千人以上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已全部完成发证工作。千人以下的农村饮水工程取水发证工作已全面铺开,已完成资料收集工作,并已完成50%的了取水发放证工作。一年来,共新发取水许可证225张,换发取水许可证20张。
(五)强化执法巡查,积极开展水事执法活动。
近年来,通过水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的稳步推进,水政执法工作得到进一步规范,水事违法行为得到有效遏制,水事纠纷得到有效化解,水事秩序日趋向好,水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但水事违法行为和水事纠纷仍时有发生。一年来,水政执法人员坚持主动作为,定期不定期的组织开展水事执法巡查,把水事违法行为遏制在萌芽阶段。共出动执法车辆100余台次,执法人员300余人次,巡查河道长度近千公里,现场制止水事违法行为20余起,开展水事执法巡查22次,下达各类法律文书50余份,立案调查水事案件6件,办结水事违法案件4起,成功调处跨乡镇取水纠纷2起,参与调处跨县界水事纠纷1起。
(六)加强水资源费征收,确保规费征收规范有序
通过2018年度水资源费补缴工作的开展,水资源费征收工作得到有力加强,各取水户均能按要求足额缴纳水资源费,对个别取水户水资源费缴纳确有困难的,通过申请延期的方式,足额缴纳。对拖欠水资源费的,水政执法人员采取上门催收和执法结合的方式,力促水资源费及时有效的征收入库。一年来,共征收水资源费730191.85元。
(七)落实精准扶贫政策,高标准完成扶贫任务
今年是全县夺取脱贫攻坚的关键之年,也是我县脱贫摘帽的决胜之年。为全面完成扶贫工作任务,水政人不辞辛劳,积极发挥水政人敢打硬仗、啃硬骨头的良好作风,在水政执法与水资源管理工作千头万绪的情况下,毅然投身扶贫工作,按照全局统一部署,坚持与贫困户“同吃、同住、同劳动”,确保每人每周下村天数1天以上,有效的为贫困户脱贫摘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圆满完成。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工作任务多,责任重。今年来,省市部署的取水工程(设施)核查登记工作和农安饮水工程取水许可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标准高、要求严,而这两项工作的基础资料不完善,取水户配合意识不强,导致工作开展起来难度较大。
二是水政执法工作与乡镇关系理顺难。在开展水政扫法工作时,乡镇负责水利工作的人员不愿配合,认为乡镇有综合执法中队,执法应与乡镇执法队联系,而乡镇综合执法队与水利局没有隶属关系和业务关系,导致执法工作关系难协调,工作开展难。
三、2020年工作打算
一是高标准完成取水工程(设施)整改工作;
二是全面规范水政执法责任制,加快推进水政执法改革;
三是强化水政执法巡察,打击各类水事违法活动;
篇4
石家庄高新区供排水公司位于石家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主要为高新区的居民和部分企业供水。随着社会的发展,开发区供水公司供水区的扩大,供水管网的进一步完善,用水户的不断增加,原许可取水量已不能满足开发区的用水需求,需要增加取水量。
该公司原许可取水量为470万,根据计算到规划水平年2015年需要增加的取水量为723.2万m3/a。取水水源为浅层地下水,作为南水北调中线通水前的临时水源,通水后采用引江水。项目利用现有的水源地。
二、需水量预测
根据石家庄市规划局的批复文件,高新区供排水公司的供水管网要延伸到紧邻高新区的裕华区宋营镇的部分村镇。石家庄市实行“退二进三”政策后,市区内部分企业、学校要搬迁到宋营镇。据此对2015年供水公司需水量进行预测。
生活、公共事业用水量:据计算2015年供水总人口11.34万人。本次计算,城市居民生活用水定额按115L/人·d计算,城市公共事业用水按66L/人·d计算(考虑到城市节水措施的实施)。2015年供水区居民生活、城市公共用水量749.2万m3。
增加用水户用水量:随着开发区东区供水管网延伸,石家庄烟厂行政办公区、河北省民营科研基地、宝石集团、石家庄信息工程学院(新校区)等用水户采用供水排水公司集中供水,总共需要增加供水量106.8万m3。
工业用水量:2006年开发区东区(供水区)工业总用水量594.5万m3/a,其中供水公司供水248.8万m3/a,到2015年工业用水维持现状。
环境用水量:根据石家庄市土地利用规划,2015年供水区域内绿化及道路面积为300ha,根据规范用水量按1.5L/m2·d的标准计算,需水量为0.45万m3/d,道路浇洒及绿化用水量可以采用污水处理厂中水,不必利用新水。
管网漏失水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标准》(CJJ92~2002)第6.1.1条“城市供水企业管网基本漏损率不应大于12%”之规定,且根据“6.2评定标准的修正”条款,又参考开发区自来水公司供水管网多年的漏损情况,确定供水管网漏损率为8%。据此计算管网漏失水量为88.4万m3。
2015年总供水量包括供水区内居民生活、公共事业用水量,增加用水户用水量、工业用水量、管网漏失水量。总计1193.2万m3/a。
根据开发区东区现状用水量和规划年预测需水量综合分析,建设项目用水指标是合理的。
三、取水水源分析
本项目有前期有抽水试验资料,同时又有运行以来的水位流量数据,据此可以分析其运行的稳定性以及增加取水量的可行性与可靠性。
选用2006年为现状水平年,2015年为规划水平年。论证区内无地表水源,另外深层地下水单位涌水量小于20m3/h·m,且含水层已处于风化、胶结和半胶结状态,不适于作为供水水源,因此选择浅层地下水作为供水水源。开发区供水公司已有供水井20眼,供水规模5.0万m3/d,无新建工程,因此本次论证重点对论证区地下水源的可行性和可靠性进行论证。
本项目水源地位于开发区东区,共有开采井20眼。其中6眼集中位于高新区东区石津渠北、东杜庄以南,其余14眼分散于开发区东区9.98km2范围内。机井深88~144m,开采浅层地下水。
根据项目区水文地质条件,选择开发区东区作为项目区的供水水源地,水源地位于滹沱河冲洪积扇的轴部,含水层岩性以砂卵砾石、中粗砂为主,含水层厚度30~60m,单位涌水量46.3~194.1m3/h·m。为了准确掌握该水源地水文地质情况,本次论证收集了水源地水源井及周边地区现有的钻孔资料,及水源地内水文物探资料。并对101、113、204号水源井进行了抽水试验,以确定水源地的供水能力。
根据二次参数优选确定渗透系数K为130m/d,压力传导系数a为29855m2/d,导水系数T为5194m2/d。论证区主要开采浅层地下水,用于生活、工业、农业灌溉和其他用途。地下水现状年(2006年)开采量为4260万m3/a,其中工业用水总开采量为1016万m3/a,农业灌溉用水开采量为2328万m3/a,生活用水量733m3/a,牲畜用水量148m3/a,环境用水量35万m3/a。
2006年高新区供水排水公司年取水量为732.5万m3/a,预测到2015年供水排水公司取水量为1193.2万m3/a。
论证区内地下水水质较好,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经分析预测,水源地在2015年前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对原水的水质要求,取水水质基本可靠。根据水源地钻孔资料及抽水试验资料,水源地浅层地下水有效含水层厚度30~60m左右,含水层岩性以粗砂、卵砾石为主,单位涌水量46.3~194.1m3/h·m。由101号井1994年抽水试验资料,2006年、2008年实测资料可知,其单位涌水量变化不大,同时水源井2001~2006年年平均小时出水量变化不大,可知水源井出水量稳定。根据抽水试验资料及水源井实测资料,可以得出水源井出水量稳定可靠,井距合理,能够满足本项目取水要求。根据水源井出水量,20眼水源井单井出水量1634m3/d可以满足3.269万m3/d的取水规模。
根据降深预测结果,水源地2015年地下水最大水位埋深将达到53.03m,可以满足取水要求。降深预测计算,以204号井抽水试验资料为基础,选用非稳定流抽水试验公式,根据实测资料对参数进行优选、拟合,计算方法适宜,参数准确可靠。
随着本项目的实施,将逐步关停自备井。本项目增加取水量主要作为生活用水,考虑到本项目取水水质、取水成本以及城市建设、第三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因素对水量水质的要求,虽然本项目位于地下水超采区,但是增加取水量是必要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后,供水排水公司供水区内工业及生活用水采用南水北调引江水,现水源作为应急备用水源。因此,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前,建设项目增加取水量可行。
四、水资源保护措施
做好水资源保护需要做好非工程措施和工程措施。非工程措施包括: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跟踪监测,防止污染、做好污水处理厂的监督管理、做好日常检查、增强节水意识。工程措施包括:节水工程,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中水回用、推广节水器具节水、加大水表配备率,通过发挥水价这一经济杠杆的作用,促使工业用水大户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实现达标排放;中水回用工程,加快中水回用工程建设,将现有用水户可以利用中水的全部改为中水水源,尽可能的减少地下水的开采。改造现有管道,将生活用水中的冲厕用水等对水质要求较低的水与饮用水分开,能采用中水的尽量采用中水;集雨工程,建立完善的雨水收集和回用工程,应要求各企业在工程建设中实施集雨工程,企业在设计和施工中,尽量采取蓄洪方式收集雨水;计量设施建设工程,根据水资源管理、保护以及开发区生态环境建设的要求,各企事业等用水单位,应在总取水口、各分取水口及各排水口安装水量计量设施;各产业、各部门用水量、排水量、排水水质情况定期上报水行政主管部门。
五、结语
篇5
执法先严己,身正不怕影子歪。队伍素质的高低是依法征收的关键。在征收工作中,要坚持队伍建设与业务管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一方面,要不断加强队伍的思想素质,严格执行“禁令”(严禁酒后征收,严禁包庇、纵容、袒护,严禁吃、拿、卡、要,严禁侵害纳税人合法权益,严禁违法征收,严禁插手征收)的要求,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增强服务意识。
另一方面,执法人员要加强对水资源税代征政策的学习,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只有思想认识到位了,工作措施才能跟上,工作局面才能打开。
二.职责要明确——把握内部分工与内外协调的合理
内部分工负责是履行水资源费征收职责的需要。水资源费征收工作涉及面广、征收数额较大,征收对象复杂。只有内部分工负责,才能合理划分范围,责任到人,按绩考核,奖罚分明;才能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才能避免交叉重复,避免征收扰民问题;才能提高服务效率,优化部门形象。
内外协调是履行水资源费征收职责的必要条件。上下联动,加强与上级沟通,加强税务、水利、财政、物价和政府法制部门的配合,强化联合执法,提高执法效果,才能突破地方保护主义,依法查处拒缴水资源费的“钉子户”;才能发挥整体优势,加大依法征收力度,切实提高水资源费征收到位率。
三.刚柔要相济——把握人文关怀与依法行政关系
“柔”体现在文明执法上。它要求征收人员工作中文明用语、持证上岗、按照程序执法。在政策信息方面,主动、及时、准确、全面地将水资源费征收政策向纳税人解释透彻,减少政策误解。对于一些拒缴、拖延等违法行为也要多运用宣传、教育的方式来纠正。
“刚”体现在原则性上。文明执法不等于妥协执法,而是要在文明执法的基础上,严格按照国家规定进行征收。对不按规定征收水资源费,或者对不符合缓缴条件而批准缓征水资源费的,应责令改正或者给予行政处分,直至追究刑事责任。对屡教不改甚至拒不缴纳、拖延缴纳或者拖欠水资源费的违法行为,要责令其限期缴纳;逾期不缴纳的,加收滞纳金,并处罚款。
行政处罚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自由、财产影响最大最深,因此要通过制定制度细化自由裁量权,固化审查流程,排除执法干扰,明确执法责任,要通过聘用律师、集体讨论等方式深化法律审查机制,规范执法行为和法律文书,减小行政自由裁量空间,确保执法工作规范、公平、公正地开展。
四.分寸要得当——把握自身定位与执法范围问题
水务大队应把握角色定位,既不能缺位,也不能错位。面对新的形势,按照水法规定的征收范围、征收对象、征收标准以及取水单位和个人的实际取水量,依法足额征收水资源费,做到年初有目标、年内有检查、年终有考核。
在征收过程中,对企业指导而不干涉,咨询帮助而不设卡。为缴费单位和个人以及经济发展创造平等、宽松的环境,充分发挥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五.执法要清正——把握依法征收与接受监督的关系
征收水资源费触及到法人、公民和其他组织的切身利益,“公正、公开、公平”的征收原则需要社会来评判。接受监督有助于促进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廉政建设,保持依法管水、依法治水、执法为民的优秀本色,增强征收人员的廉洁自律意识,对不断推进依法征收向纵深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水务大队要进一步完善行业内部监督体制机制,强化上下层级监督,聘请行风建设和依法征收工作监督员,设立水资源费征收工作有奖举报信箱及电子邮箱,向社会公布监督电话,充分发挥人民群众、服务对象和社会各界的监督作用。征收人员只要自身行得正、坐得直,依法收费就不怕监督;时时刻刻按章办事,就经得起监督检查;持证上岗,亮证收费,出于公心,严于律己,就能取信于民,让人民满意。
六.科学加规范——提高机构的执法能力与水平
一方面,要抓好征收核定。征收水资源费,核定取水量是关键也是难点。只有如实核定取水量,才能准确计算出应交费额,从源头上防止水资源费的流失。水务征收部门应该研究建立定期进行征收核定的运行机制和工作方案,积极会同地税部门做好取水单位和个人的取水量、应缴费额的核定工作。不仅要依法督促取用水户如实提供取水量等取水资料,还要充分发挥水利部门的技术优势,强化对取水计量设施的监管,提高取水核定的准确性。
篇6
2005年5月1日起施行)
第一条为促进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保障建设项目的合理用水要求,根据《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和《水利产业政策》,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对于直接从江河、湖泊或地下取水并需申请取水许可证的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项目(以下简称建设项目),建设项目业主单位(以下简称业主单位)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进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编制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
第三条建设项目利用水资源,必须遵循合理开发、节约使用、有效保护的原则;符合江河流域或区域的综合规划及水资源保护规划等专项规划;遵守经批准的水量分配方案或协议。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
第五条从事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的单位,必须取得相应的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资质,并在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开展工作。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资质管理办法由水利部另行制定。
第六条业主单位应当委托有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资质的单位,对其建设项目进行水资源论证。
第七条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一)建设项目概况;
(二)取水水源论证;
(三)用水合理性论证;
(四)退(排)水情况及其对水环境影响分析;
(五)对其他用水户权益的影响分析;
(六)其他事项。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编制基本要求见附件。
第八条业主单位应当在办理取水许可预申请时向受理机关提交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
不需要办理取水许可预申请的建设项目,业主单位应当在办理取水许可申请时向受理机关提交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
未提交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的,受理机关不得受理取水许可(预)申请。
第九条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由具有审查权限的水行政主管部门或流域管理机构组织有关专家和单位进行审查,并根据取水的急需程度适时提出审查意见。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的审查意见是审批取水许可(预)申请的技术依据。
第十条水利部或流域管理机构负责对以下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进行审查:
(一)水利部授权流域管理机构审批取水许可(预)申请的建设项目;
(二)兴建大型地下水集中供水水源地(日取水量5万吨以上)的建设项目。
其他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的分级审查权限,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确定。
第十一条业主单位在向计划主管部门报送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时,应当提交水行政主管部门或流域管理机构对其取水许可(预)申请提出的书面审查意见,并附具经审定的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
未提交取水许可(预)申请的书面审查意见及经审定的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的,建设项目不予批准。
第十二条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审查通过后,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业主单位应重新或补充编制水资源论证报告书,并提交原审查机关重新审查:
(一)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或取水标的发生重大变化的;
(二)自审查通过之日起满三年,建设项目未批准的。
第十三条从事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的单位,在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中弄虚作假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门取消其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资质,并处违法所得三倍以下,最高不超过3万元的罚款。
第十四条从事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审查的工作人员,,造成重大损失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五条建设项目取水量较少且对周边影响较小的,可不编制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具体要求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规定。
第十六条本办法由水利部负责解释。
第十七条本办法自2005年5月1日起施行。
附件: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编制基本要求
本附件是对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编制的基本要求。由于建设项目规模不等,取水水源类型不同,水资源论证的内容也有区别。承担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编制的单位,可根据项目及取水水源类型,选择其中相应内容开展论证工作。
一、总论
1、编制论证报告书的目的;
2、编制依据;
3、项目选址情况,有关部门审查意见;
4、项目建议书中提出的取水水源与取水地点;
5、论证委托书或合同,委托单位与承担单位。
二、建设项目概况
1、建设项目名称、项目性质;
2、建设地点,占地面积和土地利用情况;
3、建设规模及分期实施意见,职工人数与生活区建设;
4、主要产品及用水工艺;
5、建设项目用水保证率及水位、水量、水质、水温等要求,取水地点,水源类型,取水口设置情况;
6、建设项目废污水浓度、排放方式、排放总量、排污口设置情况。
三、建设项目所在流域或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1、水文及水文地质条件,地表水、地下水及水资源总量时空分布特征,地表、地下水质概述;
2、现状供水工程系统,现状供用水情况及开发利用程度;
3、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四、建设项目取水水源论证
1、地表水源论证
(1)地表水源论证必须依据实测水文资料系列;
(2)依据水文资料系列,分析不同保证率的来水量、可供水量及取水可靠程度;
(3)分析不同时段取水对周边水资源状况及其它取水户的影响;
(4)论证地表水源取水口的设置是否合理。
2、地下水源论证
(1)地下水源论证必须在区域水资源评价和水文地质详查的基础上进行;
(2)中型以上的地下水源地论证必须进行水文地质勘察工作;
(3)分析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含水层特征,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分析地下水资源量、可开采量及取水的可靠性;
(4)分析取水量及取水层位对周边水资源状况、环境地质的影响;
(5)论证取水井布设是否合理,可能受到的影响。
五、建设项目用水量合理性分析
1、建设项目用水过程及水平衡分析;
2、产品用水定额、生活区生活用水定额及用水水平分析;
3、节水措施与节水潜力分析。
六、建设项目退水情况及其对水环境影响分析
1、退水系统及其组成概况;
2、污染物排放浓度、总量及达标情况;
3、污染物排放时间变化情况;
4、对附近河段环境的影响;
5、论证排污口设置是否合理。
七、建设项目开发利用水资源对水资源状况及其他取水户的影响分析
1、建设项目开发利用水资源对区域水资源状况影响;
2、建设项目开发利用水资源对其他用水户的影响。
八、水资源保护措施
根据水资源保护规划提出水资源量、质保护措施。
九、影响其他用水户权益的补偿方案
1、周边地区及有关单位对建设项目取水和退水的意见;
2、对其他用水户影响的补偿方案。
十、水资源论证结论
1、建设项目取水的合理性;
篇7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是指对地表水、地下水的水量与水质等项目的监测、水文调查、水文测量、水能勘测,水文水资源情报预报,水文测报系统工程的设计与实施,水文分析与计算以及对地表水、地下水的水资源调查和对水量水质的评价等专业活动。
本办法所称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是指依据江河流域或者区域综合规划以及水资源专项规划,对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项目的取水、用水、退水的合理性以及对水环境和他人合法权益的影响进行综合分析论证的专业活动。
第三条凡从事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的,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取得《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资质证书》,并在规定的业务范围内开展工作。
凡从事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的,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取得《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资质证书》,并在规定的业务范围内开展工作。
第四条水利部负责全国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资质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资质审批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并对资质证书的发放实行总量控制。
《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资质证书》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资质证书》,由水利部统一印制。
第五条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资质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资质按照申请单位的技术条件和承担业务范围不同,分为甲、乙两个等级。
取得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资质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资质的单位(以下简称持证单位),可以在全国范围内承担与资质证书载明的资质等级和业务范围相适应的业务。
第六条取得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甲级资质的单位,可以在全国范围内承担资质证书核准业务范围的各等级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工作。
取得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乙级资质的单位,可以在全国范围内承担资质证书核准业务范围的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工作。
下列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工作,只能由取得甲级资质的单位承担:
(一)全国性的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
(二)国家确定的重要江河、湖泊的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
(三)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的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
(四)国际河流的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
第七条取得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甲级资质的单位,可以在全国范围内承担各等级建设项目的水资源论证工作。
取得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乙级资质的单位,可以在全国范围内承担地表水日取水规模4万立方米以下或地下水日取水规模1万立方米以下的各类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
下列建设项目的水资源论证工作,只能由取得甲级资质的单位承担:
(一)由国务院或国务院委托国家计委审批的;
(二)在国际跨界河流、国际边界河流干流上取水的;
(三)在省际边界河流、湖泊上取水的;
(四)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跨流域(特指国家确定的重要江河、湖泊)取水的;
(五)涉及国家、地区安全的特殊行业取水的。
第八条申请取得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资质的单位,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具有法人资格,有固定的工作场所和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
(二)能够独立承担并完成国家规定区域和水系范围内的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全部或单项业务;
(三)拥有能满足从事对地表水、地下水的水量与水质等项目的监测、水文调查、水文测量、水能勘测,水文水资源情报预报,水文测报系统工程的设计与实施,水文分析与计算,水资源调查评价等工作要求,符合上岗条件,熟悉和遵守国家有关政策、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的专业技术人员;
(四)配备有与业务范围相适应的专业设施和专项仪器设备。
第九条申请取得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资质的单位,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具有法人资格,有固定的工作场所和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
(二)能够独立完成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中取水、用水、退水等主要因素的调查分析和影响预测,有能力开展相关区域水资源现状调查和预测,有分析、审核技术报告、监测数据的能力,能独立编写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
(三)拥有能满足从事水资源调查评价、水资源规划、水利工程和给水排水工程规划设计、生态与环境分析、经济分析等工作要求,熟悉和掌握流域和区域水资源状况,符合上岗条件,熟悉和遵守国家有关政策、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的专业技术人员;
(四)配备有与业务范围相适应的专业设施和设备。
第十条申请取得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资质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资质的单位,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一)申请表一式四份;
(二)法人资格证明;
(三)法定代表人和主要技术负责人的简历及身份证明;
(四)在职专业技术人员统计表、技术骨干职称证明;
(五)承担过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或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相关业务的业绩证明;
(六)必备的工作场所和专业技术设施、设备证明;
(七)单位章程或有关的管理规章制度;
(八)审批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第十一条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资质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资质甲级证书,由水利部审批和颁发;乙级证书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和颁发。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颁发乙级证书后的三十日内,将有关情况报水利部备案。
水利部在国家确定的重要江河、湖泊设立的流域管理机构(以下简称流域管理机构)的所属单位申请甲、乙级证书的,由水利部审批和颁发。
第十二条申请取得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资质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资质的单位,应当按照本办法第十条的规定提交申请材料,经主管部门签署意见后,按照本办法第十一条的规定,报水利部或者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其中,申请取得甲级资质的,在报水利部前,应当先报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由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初步审查意见。流域管理机构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的直属单位申请取得甲级资质的,直接报水利部审查。
第十三条水利部或者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收到申请材料后,应当在三十日内完成审查工作,并自作出决定之日起十日内,向符合条件的申请单位颁发资质证书;向不符合条件的申请单位发出书面通知,并说明理由。
第十四条水利部应当定期公布取得资质证书的单位名单和相应的资质等级。
第十五条从事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的技术人员,应当取得上岗培训证书。
水利部或者其委托的单位负责定期或者不定期组织业务培训。对经培训并考试合格的,发给上岗培训证书。
持证单位应当组织本单位从业技术人员参加培训。
第十六条持证单位在与委托单位签订合同时,应当在合同书中载明资质证书的等级、编号、业务范围、法定代表人、注册地址等事项。
持证单位受委托完成的成果,必须附有资质证书的复印件、主要技术负责人的签名以及工作人员的上岗培训证书编号等内容。
第十七条对资质证书实行年检和日常检查制度。年检工作由发证机关组织进行。
年检期间为每年三月一日至三十一日。
第十八条持证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发证机关提出限期改正的意见或者年检不予通过:
(一)不按规定填报《资质年度检查表》的;
(二)没有在合同或完成的成果上注明资质等级、编号、技术负责人等有关内容的;
(三)一年内完成的成果两次没有通过审查的;
(四)不参加年检或拒绝接受日常检查的;
(五)人员或设施设备发生变动,不符合资质申请最低标准的。
第十九条持证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及时到原发证机关办理变更手续:
(一)单位发生分立、合并的;
(二)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或注册地址变更的;
(三)单位主要技术负责人变更的;
(四)其他应当办理变更手续的事项。
第二十条持证单位解散、破产、依法被撤销或者由于其他原因而终止的,应当自终止之日起一个月内到原发证机关办理资质证书注销手续。逾期不办理的,发证机关予以注销。
第二十一条资质证书的有效期为五年。有效期满后,需要继续从业的,应当在距期满六十日前按照本办法规定,重新申请相应的资质。
第二十二条违反本办法规定,伪造资质证书或者没有取得资质证书从事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或者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业务的,其评价或者论证报告无效,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处以违法所得三倍以下的罚款,最高不超过三万元的罚款。
第二十三条违反本办法规定,以欺骗手段取得资质证书的,由发证机关收缴其资质证书,并处以三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四条持证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发证机关降低其资质等级或者收缴其资质证书:
(一)转包或变相转包所承担的业务的;
(二)以不正当手段承接业务的;
(三)超出资质业务范围从事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或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活动的;
(四)出借资质证书的;
(五)连续两次年检不予通过的;
(六)从业过程中弄虚作假并造成严重后果的;
(七)取得资质证书后两年内没有开展业务工作的。
篇8
论文关键词:改革;水资源;行政管理
论文摘要:对水资源行政管理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同时对水资源行政管理改革的目标、利益结构、动力和阻力进行了分析,以此深化对水资源行政管理改革及其进程的认识。
水资源问题用系统的观点来看,可以分为工程体系问题和行政管理体系问题。水资源的工程体系问题包括水源、水调度、水土保持、水污染治理、防洪排涝等工程的规模是否适度、布局是否合理、利用效率是否高效等;水资源的行政管理体系问题包括行政管理体制是否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管理职能的确定是否符合科学合理和适应性的要求、管理手段是否先进有效、管理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等。本文将着重对水资源行政管理问题进行讨论。
1问题的分析
1.1管理观念问题首先对管理落后的认识不足。严格来讲,我国目前仍然处于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时期,尤其在水资源管理方面。其次对人与自然的辨证关系认识不足。我们一直把人放在自然的对立面,对自然无休止地索取,人也就必然受到自然的惩罚。如为解决粮食问题,不加控制地超采地下水而出现地下漏斗;为防洪排涝,一味加高堤防。
1.2行政体制问题由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纵向涉及中央和地方的权益,横向涉及水利、农业、建设和环保等部门的权益,重复管理现象严重,责任不明,“政出多门”,不但增加了政府的管理成本,减弱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果,而且不利于水资源的统一管理、统筹兼顾、优化配置、节约保护和高效利用,违背了水的自然规律,尤其在流域管理和城市水务管理问题上矛盾更为突出。
1.3管理职能问题管理上仍然存在严重的“越位”和“缺位”现象。“越位”主要指该由市场来解决的问题仍由政府来承担。如水资源合理配置问题,其中最典型的是我国北方缺水地区水资源分配问题。“缺位”主要指宏观调控不到位。如政策、法规的透明度、统一性和预见性较差;水资源监测、评价水平偏低;政策引导、信息服务跟不上等。
2改革的分析
2.1改革目标的分析水资源行政管理改革必须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为基本原则,以建立水市场为中心,把行政管理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的改革作为重点,以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水的利用效率,最终实现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主要包括:①加快水法、节水法等水法规体系的建设;②在明确水权的基础上,建立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机构;结合城市供水及水处理市场的对外开放形势,积极推行城市水务一体化管理;③以水价政策改革为契机,建立和完善水市场规制体系;④启动水利资产管理运行机制,提高水利建设融资和水利国有资产增值保值能力。
2.2改革动力与阻力的分析
2.2.1改革的动力。改革的动力一方面是利益的驱动,另一方面是现实的需要。
①客观形式的需要。所谓客观形势主要是指:我国水资源所面临的危机已经严重制约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水利部门的改革显然已经到了“不改不行”的地步,需要进一步开放水务市场等。
②履行职责的需要。供水价格偏低,造成水资源浪费严重;众多供水企业以及相关水管单位经营失败、普遍亏损等等。问题的解决取决于水资源行政管理改革的深度和进程,因此,履行职责的需要也是改革的推动力之一。
2.2.2改革的阻力。水资源行政管理改革的阻力,一方面来自既得利益者,另一方面来自传统观念的束缚和习惯势力的制约。
只注重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而忽视了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由于人们对水资源危机的认识不足,同时又由于改革的道路是艰难而曲折的,需要社会以及个人付出一定代价,因此,旧观念的束缚对改革是一种无形障碍。同时,习惯势力的影响也对改革形成阻碍。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人们通常认为水利是福利事业,理应由国家投资和无偿用水和排污。在这样一种思维定式下,要想确立新的水资源观念、水市场观念,其难度是显而易见的。
3.改革的构想
3.1行政体制改革水资源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是:以加强流域水资源统一和城市水务一体化管理为突破口,构建现代水资源行政管理体制,以保证政府职能系统效益最佳,保证中央、地方以及社会组织对科学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积极性的发挥。
3.1.1流域水资源实行统一管理。设立流域管理委员会,其成员由中央政府代表、地方政府代表、用水户代表、专家代表;委员会主席由选举产生;流域委员会依法拥有对流域水资源的分配权,依法对流域水资源进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实现流域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3.1.2城市水务实行一体化管理。对供水企业、水处理企业实行出租或转让;对经营性水务工程实行资产管理;将用水许可与排污许可有机结合起来,推进城市节水。
3.2建立水市场
3.2.1水权管理改革。水权管理的核心是产权的明晰和确定。将水资源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开,是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前提,是建立水市场的基础。
建议通过法律的形式,首先确定以占有优先权原则为主、河岸优先权及惯例水权原则为辅的优先权原则,再结合水资源现状,因地制宜,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及实施细则。第二,设定总量控制、保障生活用水和环境用水,旱情调度预案、水污染防治的事权划分等限制条件。第三,实行以水资源规划为先导,有计划、分类分批地进行水资源使用权登记并公告社会。第四,建立水资源使用权招投标、使用权拍卖等管理机制。通过以上努力,逐步建立起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水权制度。
3.2.2水价政策改革。改革现行的水价制定方法,按提高公众参与程度,即由政府代表、用水户代表、供水企业以及有资质的独立审计事务所共同协商确定水价;水价应计入资源水价、工程成本、利润;资源水价应在政府统一评估基础上允许在合理的范围内浮动;利润不再以工程成本及运行成本加成的方式计算,而是以国家的社会平均利润率和资本金来计算;水价的确定要兼顾公众承受能力和政府的财政能力。
3.3改革管理模式
3.3.1资产管理。要尽快调整政府及水利部门在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中的定位。水务企业完成企业自我发展的公司制经营实体,经营性、科研性、开发性的事业单位要逐步转制为企业。依据不同的情况和条件,对原有的水利工程要逐步实行企业化管理。
3.3.2节约用水。在国家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下,水价是调节供需方矛盾最敏感的经济杠杆。国外研究表明,水价提高10%,将使家庭用水减少3%~7%,同时如果水费没有占到市民收入的1%以上,人们就不会注意节水问题。
因此,政府应在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调整产业结构、制定相关用水标准及定额、推进节水技术发展的同时,以改革水价政策、提高全社会节水意识为重点,运用信息技术等现代管理手段,在建立节水型社会过程中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
篇9
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水资源是有限的自然资源。人类治水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存在一些违背自然规律的问题,如过度开垦山林,造成水土流失、江河淤积、生态恶化;对水资源无节制地开发利用,导致江河断流;地下水超采,导致地面下沉;过度围湖造田,侵占河道,降低了河湖调蓄能力和行洪能力。这些都是因为人们在治水的过程中没有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因此,我们要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坚持人水相亲、人水两利,科学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以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
正确处理水资源承载能力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关系
水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充分考虑水资源条件。水资源是有承载能力的,经济社会发展在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以内,就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否则,发展就会失去物质基础,造成生态系统破坏、生存环境恶化的局面。因此,我们要科学分析每一个区域的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认真分析水资源承载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以利于研究对策,确保水资源满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首先,要做好水资源综合规划工作。综合考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摸清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现状,全面制定水资源开发、利用、配置、节约和保护的规划方案。其次,要全面实施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在立项前对取水水源、用水合理性、退水水质及其对水环境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评价和论证,判断其取水是否超过当地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使重大建设项目符合当地的水资源条件,达到相协调的目的。
正确处理水资源开发利用和节约保护的关系
开发利用和节约保护是合理利用水资源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它们的共同目的是追求水资源的供需平衡。因此,必须坚持水资源开发利用和节约保护同时抓。在节约用水方面,要实行用水定额管理,积极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在水资源保护方面,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开展入河排污口普查登记工作,强化对饮用水源区、水功能区和入河排污口的管理,逐步建立排污总量控制制度;要抓紧地下水超采区核定,加强地下水保护工作;要抓好水质监测站网建设,加强水质监测,重点城市饮用水源区水质旬(月)报,确保供水安全。
正确处理依法管理和市场机制的关系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一方面,要依法利用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等行政手段对水资源进行管理;另一方面,要遵循经济规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首先,要进一步健全水资源法规体系建设,完善管理制度,依法管理水资源,严格取水许可审批,做好取水后用水、排水的监督工作。其次,要强化水资源费征管,实现水资源有偿使用。
篇10
一、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要求,以建立良好的水资源秩序、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目标,通过依法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推动各项水资源管理法律法规和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落实,全面规范水资源管理秩序,为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可靠的水资源保障。
(二)主要目标。全面整顿和规范水资源管理秩序,切实做到取水必须经过许可,用水必须严格计量,必须依法缴纳水资源费,违法取水必须依法处罚,水源地污染必须依法整治,为在全市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打下良好基础。
二、专项整治的重点内容
重点整治非法打井、无证取水、不安装取水计量设施、不服从水资源调度指令、不依法缴纳水资源费、在饮用水源保护区内从事污染水源活动等水事违法行为。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一)取水用水管理方面
1、无取水许可证而向城市供水管网、乡镇驻地、工业园区和企业供水的;
2、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项目未依法进行水资源论证的;
3、城市主要供水水源管理单位执行水资源调度指令不到位的;
4、未经取水许可擅自凿井或者违法建设取水工程设施的;
5、未办理取水许可证,违法取水的;
6、未安装取水计量设施取水,以及取水计量设施不合格或者运行不正常的;
7、供水、需水单位私下达成书面或口头协议,违规计量、违规收取水费,扰乱供需水市场秩序的。
(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方面
1、拒缴、拖缴、欠缴水资源费,或者虚报瞒报、不按实际取水量足额缴纳的;
2、应征未征或者未足额征收的;
3、不按标准征收、擅自提高或降低征收标准的;
4、水资源费征收未使用专用票据的;
5、其它违反取水许可和水资源征收管理规定的。
(三)水资源保护方面
1、在饮用水源保护区内设置排污口的;
2、在饮用水源保护区内从事工业、养殖、建筑等影响水源水质活动的;
3、未经许可在河道、水库新建、改建或扩大排污口的。
三、时间安排和方法步骤
专项整治行动自2010年8月份开始,至2010年11月25日结束。整治行动分五个阶段进行:
(一)制定方案和宣传发动阶段(8月10日前)。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和有关部门、单位、企业根据实际,认真制定整治行动实施方案。通过召开会议、下发文件、印发材料等形式,部署整治行动工作任务,落实责任分工,并将整治内容和自查自纠要求落实到每一个取用水单位。要通过报纸、电视、电台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水资源管理法规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设立并公开举报电话,鼓励广大群众举报违法取水行为,全面启动水资源管理专项整治行动。
(二)自查自纠阶段(8月10日至8月31日)。根据方案要求,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和有关部门、单位、企业开展自查自纠工作,并将本辖区内违法取水、在饮用水源保护区内违法排污、违法设置入河排污口等违法企业情况,于8月31日前报送市水资源管理专项整治行动联席会议办公室。各取用水单位要按照整治内容认真查找取用水是否办理许可证、是否按审批要求取水和退水、是否超计划用水、是否改变取水水源及用途、是否安装计量设施及运行正常、是否依法及时并按标准和实际用水量缴纳水资源费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对存在问题主动整改的可以减轻处罚或不予处罚;对符合取水条件需补办手续或补缴水资源费的,按照规定权限和程序,在规定时限内办结。
(三)全面排查和集中整治阶段(9月1日至10月10日)。采取进厂到户的方式,在对每一个取用水户、每一个取水口、每一个自备井进行全面排查的基础上,对发现的违法取用水等行为逐个依法立案查处。在整治行动中,对严重危害群众身体健康的污染水源案件、屡查屡犯的典型违法取水案件,要进行挂牌督办,组织联合执法,加大处罚力度。对拒不接受处罚的单位或个人,依法提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四)巩固提高阶段(10月11日至11月10日)。对整治行动中查出的水资源违法行为登记备案并严肃处理,对查处的大案、要案尤其是“挂牌督办”案件进行落实,坚决依法办理。
(五)总结阶段(11月11日至11月25日)。各责任单位对专项行动开展情况进行汇总,并将工作总结上报联席会议办公室,由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进行全面总结,经批准后上报。
四、责任分工
(一)市水利局负责整治行动的日常工作协调和组织实施,组织对违法行为进行调查取证和立案查处与督办,并对整治行动进行总结。
(二)市人民法院负责对整治行动中遇到的拒不接受处罚的单位或个人依法进行强制执行。
(三)市监察局负责对行政机关及其他工作人员的行为进行监察,对违反水法律法规,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行政责任。
(四)市发改局负责专项整治行动中对取用水建设项目立项进行把关审核;负责做好水资源费、水费征计标准的监督及超计划加价水费标准的核定工作。
(五)市公安局负责对整治行动中遇到的暴力抗法或拒绝、阻碍执行公务的行为进行制止,对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和构成犯罪的行为依法进行查处和追究。
(六)市财政局负责按照有关要求继续加强水资源费征收和使用的监督管理,配合有关部门做好水资源费的专项整治工作。
(七)市城建局负责对城市节水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协助做好节水“三同时”制度的落实,监督城市新建、改建、扩建项目采用节水型工艺或设备。
(八)市城管执法局负责协助对建成区内违法取水工程的相关违章建筑进行拆除。
(九)市审计局负责做好水资源费缴纳或征收的审计检查监督工作。
(十)市广电局负责利用新闻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水资源管理法律法规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十一)市工商局负责提供专项整治行动中涉及的经营单位的名称、法人、地址等有关资料。
(十二)市环保局负责协助对饮用水源保护区内设置排污口等违法行为进行查处;负责做好全市水环境状况监督检查,对水污染事件进行查处。
(十三)市政公用事业总公司负责提供入城市公共供水管网的供水单位和个人的名称、法人、地址及其他有关情况;负责对城市节水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五、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开展水资源管理专项整治行动是加强全市水资源管理,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推进依法治水的重要举措。为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任总召集人的市水资源管理专项整治行动联席会议制度(成员名单附后),负责全市专项整治行动的组织领导,协调解决整治行动中遇到的问题。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市水利局,具体负责专项整治行动的指导、协调和开展情况的汇总上报工作。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和有关部门、单位、企业要建立相应的专项整治行动领导机构,周密部署,明确分工,强化责任,务求实效。
(二)部门联动,严格执法。各有关部门要加强沟通,强化联动,齐抓共管,合力打击违法行为。要成立联合执法组,对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查处,对抗拒执法、拒不履行处罚决定的,要依法严惩。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并建立执法联动机制和信息通报、情况报告等制度,确保政令畅通。对在整治行动中消极应付、瞒案不报、有案不查、干扰办案的单位和个人,要依法追究单位负责人及有关人员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