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会专业范文
时间:2023-03-16 08:58: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财会专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专业技能实训;实操能力;竞争能力;优势;就业问题
目前,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普遍面临“三难”:招生难、教管难、就业难。招生难导致教管难与就业难,就业难反过来又影响招生与教管,形成恶性循环。面对如此困境,笔者认为,我们广大师生都应该进行认真的思考,共同探讨解决困境的对策,使学校运作逐渐走上良性循环。学生及其家长更关注就业问题,就业问题解决了,其余三难也就迎刃而解了。在此,笔者仅就就业问题从财会专业方面展开论述,以期与各位同行进行交流,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职校财会专业就业难的原因
(一)财会专业理论功底不够扎实
职校招生难,导致财会生总体基础素质每况愈下,学习起来非常吃力。比如,原材料期末余额=期初结存数额+本期收入数额-本期发出数额,已知其他三个数据,要求计算本期发出数额,这么简单的计算,对有些同学来讲也很困难。有些同学甚至破缸破摔,干脆不学了。
(二)动手能力不够强
传统教学模式,通常是以教师为主导,老师讲,学生听。一些职校对财会专业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教学中实训内容很少,实验(习)设备不够完善,学生实训机会不够多,虽然有些学校期末也安排1-2周实习,但对于对动手能力要求很强的财会专业来讲是远远不够的,造成学生动手能力普遍不高。
(三)学历不够高
高校连年扩招,大专以上学历的财会生比比皆是,用人单位开出的条件往往又很高:大专以上学历,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令职校财会生望而却步,还未应战就败下阵来。
综上所述,目前由于职校财会生专业理论功底不够足,学历不高,动手能力不够强,致使其陷入就业难的境地。面对如此困境,需要改革与创新才有出路,即重点打造两张王牌:一是加强会计专业技能实训,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二是加强会计专业技能培训,帮助学生尽快取得会计资格证书,为就业创造条件。
二、加强财会专业技能实训的重要性
(一)加强职校财会专业技能实训,是财会专业的基本要求
会计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它必须随着经济体制与业务内容的变化进行不断更新。因此,为了适应将来的财务工作,学生不仅要掌握会计基本理论,更需要掌握各项会计专业技能实际操作方法。比如,填制各种会计凭证,登记各种会计账簿,以及编制各种会计报表,学生都必须掌握。多年的实践经验与大量调查结果表明:最受欢迎的财会毕业生主要具有两大优势:一是工作态度好,能吃苦耐劳;二是动手能力强,对各项核算业务处理既规范且又快又准。
(二)加强职校财会专业技能实训,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理论和技术水平,尽快取得会计资格证书
2006学年第1学期末,笔者曾对刚完成《基础会计模拟实习》的财会061-2两个班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百分之九十九点九的同学都表示很喜欢实习,认为会计模拟实习既有趣,又能学到很多会计专业知识,尤其是会计工作操作方法。正如郑兰兰同学说:“实习让我学到很多东西,我学会了签发支票,填开发票;学会了登记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还有明细账与总账。”谢丽珊同学说:“实习有工作的感觉,我很喜欢!”温婷婷同学说:“这个实习周过得真是好充实,好开心,这将成为我在林校学习生活中最美好的回忆……”就连平时上课爱打瞌睡的几位同学,也能按老师要求很认真地进行各项技能的操作,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相信,通过不断的实训,同学们的专业理论与技术水平将会大大提高,为尽快取得会计资格证书创造条件。
(三)加强职校财会专业技能实训,是提高财会生就业竞争能力的有效途径
市场经济体制下,竞争在所难免,积极的竞争,有利于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在竞争中发展,个人在竞争中进步!高校连年扩招,大专以上学历财会生剧增,我们职校应该看到自己不足之处,知己知彼,才能稳操胜券。知识经济象限是一些成功人士归纳出来的一个成功法则象限图,它告诉我们第一个秘密就是:使一个人获得成功的,永远是你的优势与优点,而决非弱点。正如来自中国宁波美丽的哈佛女孩——朱成一样,她也是用自己的优势——中国文化来征服哈佛的:她于2006年6月,举办了一个中国文化周,用中国文化感动了哈佛,以高票当选为拥有1.3万人的哈佛大学研究生院有“哈佛总统”之称的学生会总会主席。因此,我们职校需要扬长避短,对财会生的动手能力实行重点培养与加强,突显自己的优势——动手能力够强。我们不与别人比学历,要与别人比实(操)力。只有不断加强与发展自己的专业技能,才能以此来增强自己的优势。由此可见,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加强职校财会专业技能的实训显得何等重要。三、加强职校财会专业技能的对策
(一)在授课计划中,财会教师应把教学重点放在实训内容方面
1.《基础会计》应多安排一些实验课,比喻会计凭证这一章要进行两次实验:原始凭证填制与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与审核。会计账簿这一章安排三次实验:日记账登记、明细账登记和总账登记。会计报表这一章安排两次实验:利润表编制和简化的资产负债表编制。期末进行一周的综合模拟实习。
2.《财务会计》可以进行岗位实训:职校财会会计教材应着眼于现代大、中、小企业诸多岗位的需要,以培养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为目标,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本位,注重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以“教师精讲,学生多练”为原则,教师参照各岗位的操作要求与方法,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阐述有关专业理论,详细地讲解有关操作方法,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根据目前招生难,学生基础素质参差不齐的现状,岗位实训还可以分层进行。比如,对基础较好的同学,可以对其进行多种岗位的实训,如出纳岗位、债权债务岗位、存货岗位、费用岗位、成本岗位、投资岗位、收入与利润岗位及报表岗位等,培养一批多面手的实用型专业人才;对于学习基础较差的同学,可只对其加强几个简单容易的岗位进行实训:如出纳岗位、债权债务岗位等,让学习基础比较差的同学也能如愿如期毕业上岗。因材施教,增强学生成才信心,提高就业率。
(二)每年学校应多组织一些会计专业技能竞赛
根据需要,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学校每年应该举行一些生动有趣的会计专业技能竞赛:比如以猜谜等形式举行会计知识有奖竞赛;点钞斗快斗准竞赛;珠算能手竞赛;真假钞票、发票识别竞赛;填单记账斗快斗准竞赛等,并评出各项专业技能能手,颁发荣誉证书,借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及就业竞争能力。
(三)逐步完善会计模拟实验(习)的硬件及软件,提高实验(习)教学效果
会计模拟实验(习)硬件即实验(习)设施,包括实验(习)室,设备与其他实习资料及用具;软件是各种实验(习)指导书,两者都是会计专业技能实训的必备条件。因此,要做好如下几方面工作:
1.组织财会教师,结合本校实际情况与需要,编写适合职校学生使用的《基础会计模拟实验(习)指导书》、《财务会计岗位实训指导书》,力求教学资源优化、统一、规范与共享,为加强会计专业技能实训创造必备的软件。
2.设置必需的实验(习)设施及用具。设立会计模拟实验(习)室,购置日常核算所需的各种会计资料及用具:会计凭证、账册,报表,试算平衡表;计算机,凭证资料装订机,回形针、胶水、铅笔、红色水笔、蓝黑水笔,练习钞等,为加强会计专业实训准备必需的硬件。
3.在教学计划中,尽量多地安排会计实验(习)课,充分利用现有的实验(习)教学资源,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训练,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四)加强财会专业毕业实习或顶岗实习,缩短其就业适应期
为了适应职校教学新模式——二年在校学习一年顶岗实习,即2+1教学模式,笔者认为毕业实习或顶岗实习是从学校通向社会的桥梁,是学生走向社会的必经之路,而实际情形是有些学生自己找不到实习单位,有些学生找到实习单位了又不知道如何开展实习。因此,学校应该做好如下工作:
1.组织财经教师编写《职校财会专业毕业实习和顶岗实习指导书》,规范财会实习教学,有效指导财会学生进行毕业实习和顶岗实习,提高实习教学效果
2.为了使职校财会专业实习能持续进行,应本着“互助互利”的双赢原则,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建立健全财会专业实习单位或基地,尽可能地使全体学生都能参加毕业实习或顶岗实习,逐渐从学校过渡到社会。
四、鼓励财会生课余进行兼职
要使职校财会生增强动手能力,成为应用型人才,还可以通过兼职这一途径。学校应该创造机会,通过发动校友及其他社会力量介绍在校师生到一些私营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等单位记账、编制报表和为一些商店如广州购书中心等进行收银、开发票等处理简单的会计业务,让学生与社会进行亲密接触,积累各种实践知识与经验,逐步学会工作,增强自信心,做到“活学活用,与时俱进”,实现零距离上岗的目标。
总之,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只要本着“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经营理念,不断加强财会专业技能实训,重点打造两大王牌:专业资格证书及实操能力,突显优势,我们的财会生一定能在就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也相信只要我们职校的广大师生共同努力,不断提高竞争意识与竞争能力,职校教育的“三难”也就迎刃而解了。
【参考文献】
[1]林爵平,余皖苏.面对困难,力促职业教育发展[J].广东省林业学校学刊.
[2]徐金仙.基础会计模拟实验教程[M].山东人民出版社.
篇2
关键词: 财会专业 理论 人力资本
近几年,我主要担任我校的财会教学工作,财会的学科很多,而《基础会计》、《统计》等是其中较基础、较重要的学科。学生从初中升入职业高中,是第一次接触专业。我们应让学生入门,提高对专业学习的兴趣。这个重担应该落在《基础会计》上。
对于《基础会计》教材,教师要非常熟悉,甚至达到熟读成诵的程度。每一本教材都有一条总的线索,《基础会计》这门课,贯穿始终的线索是:“原始单据―记账凭证―结账―报表”,这就好像一棵大树的树干。具体各部分还需要详细解释,那就是树枝和树叶。有树干和树叶的大树才能够茁壮成长。另外,这门课的重点、难点,就是记账凭证,即会计分录。如果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该部分内容,其余的难点就会迎刃而解,也就为下学期学习财务会计打下了基础。
仅仅掌握课本,对于学生是足够的,但对于教师那是不行的,教师必须学习与《基础会计》相关的知识,《财务会计》、《税法》、《经济法》、《成本会计》、《企业财务管理》、《审计》,等等,还要学习财务会计方面的法律法规《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及各具体会计准则《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企业会计制度》,等等。教师讲课站在高高的讲台上,其知识也应远远高于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教学。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使每一个专业发生巨大的变化,财会专业与经济联系非常紧密,它的变化可想而知。学生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他们精力充沛,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要当一名好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
在《基础会计》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培养各方面的能力,我采取了很多方法,比较常用的有“启发式谈话法”。我把每一节课要讲的内容精心设计成几个大的问题,每个大问题里含有许多的小问题,小问题里面又含有许多更小的问题。这些问题是基于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的,其逻辑性很强,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大部分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学生有可能回答出来,但必须动动脑筋,努力思考。这样整个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教师不断地问问题,学生不停地思考。回答问题时,有时学生齐回答,有时让走神的学生回答。整个教学过程,好像是教师和学生对话,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谈话式教学方法。我还运用“对比教学法”。比如,在讲到会计分录时,多次运用比较法,“实收资本”与“资本公积”对比,前者是投资,后者是捐赠。教师要注意总结,一节课结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每一章讲完,总结本章的内容;一本书讲完,总结全书的内容。通过总结,可使学生所学知识系统化、体系化。
会计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如果仅仅记住一些理论,不会应用,就是书呆子。我在讲解理论的时候,联系了大量的具体的经济业务。学生很容易理解并记住一些理论知识。但那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学会应用,这也是学习的目的。《基础会计》的关键是做会计分录,为了让学生掌握该部分内容,每学一个账户,我的脑子里都有相关的经济业务。我会出一个业务题,让学生作会计分录。通过做题,学生能很好地体会该账户的用法,借方记什么内容,贷方记什么内容,期末余额在哪一方,表示什么意思。这样讲完所有的账户后,学生只是理解了各账户,不会具体应用。一些账户,学生容易混淆它们的用法。特别是损益类,学生必须熟记这12个账户。“产品销售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投资收益”。这4个账户期末转入本年利润的贷方。“产品销售成本,产品销售费用,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其他业务支出,营业外支出,所得税”。这8个账户期末转入本年利润的借方。本年利润的余额要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年末,将利润分配个明细账的余额转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中去。在讲课的过程中,我用“T”字型账户,以便于学生理解。仅仅将知识讲透、讲明白那是不够的。学生必须学会自己做账。为了达到此目的,分类练习,主要分下列几类:筹集资金、生产加工、销售过程、利润及分配过程、所有者权益。每一类让学生做大量的题目,各种各样。提醒学生注意,做练习的时候,要考虑该题目考查的知识点,应用哪些知识。
21世纪是信息时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与普及,多媒体已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基础会计课堂教学。在基础会计教学中运用多媒体,以其生动、直观、形象、新颖的特征优化基础会计课堂教学,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有助于学生理解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掌握业务核算。
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促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采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造或模拟会计环境,如购买材料、销售产品、向银行借款还款、生产产品、投资等,若将真实的环境引入课堂,则可大大缩短教学与现实的距离,充分满足学生的好奇、好动、好胜的心理,帮助学生加强记忆。再如在“供应过程”和“销售过程”的核算时,随着买卖双方讨价还价的声音,购料和销售的情景就呈现在学生面前。
篇3
关键词:会计;高校;校企合作;实习实训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1C-0081-01
现在地方高校正在积极发展应用技术教育,仅以财会专业来考察,一方面企业有选拔优秀人才的迫切需求,但因会计岗位的特殊性,实习人员没有实战经验、长时间的实习过渡会对企业的财务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另一方面高校也面临着产学脱节、人才输送压力大的窘境。因此迫切要求将高校资源与社会资源有机结合,走产学研一体化的发展之路,探寻教学与实践的最佳结合点,满足企业用人和学生择业的双重需求。
一、财会专业校企合作的现状
(一)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校企合作的文件和政策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等文件陆续出台,明确提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是建立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形式多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具体到财会专业,就是要求与企业紧密联系,加强学生实习和社会实践,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新型财会人才培养模式。
(二)校企合作不接地气
近年来,就业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在热门专业变迁后,财会专业却持续火爆,究其因,是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的发展需求高涨。但我们的一些高校,在发展校企合作时追求高大上,将很大的精力用在建设各种互联平台、学习国际流行软件操控等方面,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实际。高校就业导向要明晰,应发展阶梯式培养方式,既要夯实基础能力,又要锻炼发展培养高端能力,既重视学习理论,又兼顾实操实战。
(三)校企合作的途径和模式要拓宽创新
不能仅停留在观摩层面,一方面实习人员接触不到真实账目,实际操作能力得不到锻炼,而对企业而言,来实习的财会人员就像流水席,水平参差不齐,很难进行选拔,说是合作,实际衔接根本不到位。企业和学校都消耗了大量的精力和财力,学生的职业方向不明确,企业后备人才断档。人才建设应是开放性的、共赢的,校企合作应更重目标性,更重实践能力的评估。在选拔过程中,有很多学生是不能被最终录用的,但相关人员可以从各自角度指出不足,对学生来讲,也可以及时弥补不足,这样对再择业有很大帮助。
二、财会专业校企合作的现有培养模式
(一)以学校为主输出的合作模式
这是目前国内最常见的模式,学校负责理论知识的教授,一般由政府牵头,依托地方资源,寻找合作企业,在规定时间、在规定的岗位限制性参与财会工作。这种方式的优点是人员集中,时间固定,双方都没有法律限制和合同关系。但也暴露出很多缺点,比如实习往往安排在毕业前夕,即使发现不足,也很难再回学校接受培训;实习深度不能得到保证,鉴于商业秘密,企业不可能让学生接触全套完整账目;财务工作不同于一般岗位,往往需要面对财政、审计、银行多对象,鉴于学生实习身份和不确定的择业动向,企业往往选择规避。总之,这种简单的合作模式已经与当下的职业发展越来越不相适宜。
(二)“二元制”定向培训模式
企业招收员工,新员工以学徒身份接受企业的带薪实训,学校则负责进行理论教学。这样的好处是高校没有学生就业压力,培训时间灵活,培训要求明确,教育精力集中,校企权责明确。对企业员工来说,不仅弥补理论短板,而且可以获得文凭,形成良性互动。对学校来说,学校是为企业服务的,为企业培养员工,因此专业设置、课程安排等方面都尽量考虑并满足企业的要求;从企业来说,学员签订劳动合同,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和工作岗位与学校协商培训课程和方案,学员毕业后可以更好地为企业服务。这是一种建立在需求上的合作模式。
(三)弹性合作模式
即形成包含学位教育、学历教育、中短期培训和远程教育等多种合作方式的立体合作培训体系。对于企业来说在人才培养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学校则注重将知识培训与人才培养、能力培养、学位培养结合起来,弥补企业在此方面的不足。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工作训练,也可以在工作过程中增加理论培训,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带回学校,促进教与学转化。
三、财会专业校企合作的社会支持
所谓政企校三位一体,政府部门在财会校企合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地方性政策的出台,舆论的引导,地区间的牵线搭桥,资金保障支持,合作建设生产经营性实践基地这些都有赖于政府职能的发挥。有了政府的支持,企业可以针对实习学生开展小范围的试点性生产经营,并让学生全程参与财会工作。
社会在发展,财会专业校企合作的范式、机制、目标也会随之发生变化,无论是作为教育主管部门、高校、学生还是企业都面临着变革、选择。如何适应当下的实际情况,建立适合地区发展的合作框架和模式,需要大家共同思考、协同建设,这样才能将人才的输出和培养带入良性循环。
篇4
一、高职财会专业开设《投资与理财》课程的意义
1.就业导向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为了了解高职院校财会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去向,我们以福州软件职业技术学院近三年会计专业毕业生为例进行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调查结果显示:87%的毕业生进入企事业单位从事公司财务工作,11%的毕业生进入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从事个人理财工作,1%的毕业生进行自主创业。《投资与理财》课程正是为了使高职财会专业能适应就业需要,适应在投资与理财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方面的需要而出现的一门课程。该课程的设立有益于扩大学生就业面,学生毕业后既能到企业从事出纳、会计工作,也可到证券公司、保险公司、银行的理财部门等金融公司的客户服务部门工作。
2.完善知识结构的客观要求
财会学的本质是一门研究财富变化的实用性科学。而且随着经济发展、财富的不断增长,股票、债券、基金、外汇、黄金等理财产品和期货、期权金融衍生工具等也是层出不穷,人们必须选择适合的投资理财工具,合理配置自己的财富,保证克服通胀影响,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这些问题都是财会专业学生今后走上社会必须面对的问题,要成功有效地处理这些问题,就必须接受投资理财教育,具备一定的投资理财能力。
二、高职财会专业《投资与理财》课程的定位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1.课程定位及教学目标
《投资与理财》是以资本运营中两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投资和理财为研究对象。课程涉及经济学、管理学(财务管理、会计学)、金融学和税务学等多个学科,所涉及的投资理财工具涵盖股票、债券、基金、期货、黄金、外汇等十几种。作为知识结构的有益补充,《投资与理财》课程可以作为财会专业职业技能拓展课。这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以拓展学生知识范围,掌握一般性基础的分析方法,培养学生对投资理财问题的兴趣为目的,因此,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可以定位为培养投资理财理论知识和较高的实际操作技能,让学生熟悉和掌握各种理财产品,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投资理财程序,提高其综合理财能力。
2.课程教学方法的选择
授课过程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是否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都将直接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开设《投资与理财》课程,不仅要教授学生投资与理财的知识及技巧,更要培养他们思考、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该课程特点,在教学中运用项目教学法将是一种很好的探索。项目教学法是近几年推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是指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引领教学过程,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一般采用的是“满堂灌”“、填鸭式”教学,学生只能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而采用项目教学法,教师的教学方式由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导演。其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教”与“学”和谐互动的发展,有利于对学生进行“认知、能力、情感”全方位的培养。这种方法主要基于这样一种实施路径:围绕一个个工作任务开展教学,使《投资与理财》这门理论课程转变为生动的以任务为中心的实务教学,然后结合案例,按照实际工作项目来组织教学。也就是说,这种模式在实施中可以是大项目套小任务来层层推进,最终实现我们的课程目标。具体实施步骤如下:首先,让学生了解本次项目的内容和任务,以及需要掌握的知识要求和项目完成的标准。比如在做“银行理财”这个子项目上,就先要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课堂教学、上网查找资料等形式掌握银行理财相关专业知识,了解银行理财工具及其特点等。
其次,分组计划、决策。在学生掌握了相应的理论知识后,就让其自主地完成项目任务。一般情况下,组员在组长的带领下,将本次项目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加工,根据项目要求自行拟定项目实施的计划和方法。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及时提供咨询,引导学生解决在计划决策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最后,展示工作成果。小组在完成项目任务并形成可视化结果,如ppt或word形式的规划报告,要求在班上展示自己的工作成果。形式可以是每小组指派一名代表进行陈述,也可以是不同的小组成员分别负责一部分陈述等,充分尊重小组自己的意见。在陈述完毕后,别的小组成员要对此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问题,启发学生进行必要的修正,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在最后也应该进行必要的讲评与分析。
篇5
【关键词】财会专业;大学生;专业认同
一、导言
郭道扬①曾在《中国会计史稿》中指出:我国的“会计”的称号命名起源于西周时代。《周礼·天官下》记载:“司会掌邦只六典、八法、八则…而听其会计。”根据西周时代的“官厅会计”核算的具体情况,“会计”两个字连用在当时的基本涵义是,既有日常的零星核算,又有岁终的总合核算,通过日积、月累到岁会的核算,到达正确考核王朝财政经济收支的目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越的企业如春笋般成长起来,会计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逐渐成为一个专门的职业。
为响应江苏省政策,推动我省(江苏省)大学生实践创新的发展,同时促进我省财会专业教育的科学性,本文章对我省本科、专科院校的财会专业学生进行调查。通过调查,第一,能够动态的了解我省财会专业学生对所学专业价值的认同度和相关的影响因素,促进学院和同学们对财会专业的全面的、客观的认识;第二,通过对同学们的调查可以有效的提高专业教学,促进财会专业的科学合理发展。
二、方法
1.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方式采用针对相关的专业发放、填写,对省内的高校的在读财会专业的部分学生进行抽查,最终共发放问卷350份,收回200份。样本的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
2.资料的收集方法
调查采取问卷方式收集资料,包括被调查同学基本情况及一些问题,大部分是与财会专业相关的价值认同度问题。
三、结果与分析
1.学生对专业的整体认同度
通过调查,了解到在调查的280(包括80人为想学财会专业)人中,有171人喜欢此专业,占61.07%;有109人不喜欢,占38.92%。(其中,财会专业学生有200人,喜欢此专业有134人,占67%;不喜欢此专业有66人,占33%。)
由此可见,我省财会专业学生的整体认同度比较高。从同学们的选择和交流中可以看出,很多学生会继续选择此专业特别是面临实习的学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实习的同学面临毕业,财会专业在就业上是相对有优势。分析发现,财会专业的在学习本专业后,对此专业的整体认同度有所提高。
2.学生对专业价值认同度
根据调查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出:(1)不同意财会专业就业前景好的学生只占到样本整体的11.2%;(2)不同意财会专业工作稳定的学生只占到样本整体的0.7%;(3)不同意财会专业薪资待遇好的学生只占到样本总体的18.1%。根据这样的结果,可以看出财会专业的学生对本专业的价值认同度比较高。
四、小结
此次研究通过对调查资料的统计及分析,可以肯定的是,财会专业在本省的大学生心目中的认同度是比较高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对专业的认同、不认同主要关注以下四个方面:学生对专业在整体上的认同度、学生对专业在价值上的认同度、学生对专业在教学上的认同度、学生对专业在出路上的认同度。调查研究后,得到的主要结果有以下几点:
(1)学生对专业在整体上的认同度。调查的结果分析中反映了同学们对财会专业的整体上的认同度比较高高,其喜欢本专业的程度的比例相当高,尤其是实习和即将实习的学生。这说明了财会专业是一门同学比较喜欢的专业,有着其独特的实用性,我省目前的经济发展,为学生将来的实习及工作提供了就业机会。
(2)学生对专业在价值上的认同度。学生对财会作专业在价值理念的认同度很高,学生对未来的就业的前景,薪资待遇及稳定性,都有着较高的信心。
(3)学生对专业在教学上的认同度。我省的财会专业的教学已步入成熟阶段,我省有很多高校在财会专业教学上有着成熟的方法和模式,尤其是我校的财务外包专业,更是把传统的财会和新兴的外包行业结合在一起,一创新的模式教学。在师资力量方面,我省的财会专业教师,很多都是企业里“实战过归来”,有着丰富的实战经验。
(4)学生对专业出路的认同度。大部分的学生对财会发展的前景还是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并且认为这是一门专业的职业,很有技术含量。通过学生认为的财会的发展前景的分析,企业对财会工作的关注力度和支持力量是影响学生找工作的重要因素,财会专业的在社会的认可度上也很高。
总之,我省的大学生对财会专业的信心及认可度是很高的。同时,作为影响学生认识财会专业,学习财会专业相关知识的学校,要稳定、加快、创新我省的财会专业的教学模式与方法。相信在学校与学生的自身努力下,未来我省的财会专业认同度会有一个新的提高。
注释:
①郭道扬.中国会计史稿[M].中国财经经济出版社,1982.
参考文献:
[1]风笑天.现代社会调查方法[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项目名称:财会专业学生对专业认同度的调查研究(项目编号:2012JSSPITP4405)。
指导老师:
篇6
【关键词】非财会专业;财务管理;教学效果
财务管理是财经类各本专科专业教育的主要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经济管理类课程。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财务活动不断出现新的内容,企业的经济主体多元化,财务活动多样化,财务关系复杂化,对于非财会专业的许多学科的学生来讲,在掌握自身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通晓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主要方法,对于提高自身素质和增强竞争能力,无疑是十分有意义的。在新的环境下如何对经济管理类非财会专业财务管理知识体系进行调整与创新非常必要,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应用现代教育理论与技术,科学合理地确定教学知识体系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成为研究的重点。
一、财务管理学科的特点
(一)财务管理是一门边缘学科,它有自己的理论和方法体系,同时又涉及经济管理、金融、会计、税收、经济法规、数学、统汁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因此它是一门综合运用的管理学科。这就要求学生要具备相关的各门专业知识,并且在学习财务管理时能够综合运用。
(二)财务管理的理论性与务实性比较强,如筹资决策、投资决策,这些内容,既要求学生掌握其相关的筹资和投资理论知识、方法,又要求学生具备筹资决策分析、投资决策分析运用的能力。
(三)财务管理的涉及面广,它涉及筹资决策、投资决策、利润分配决策、财务分析等方面,内容多而繁杂,各知识间的联系不容易掌握,这让学生感觉内容又多又杂,无头绪,难于找到各部分知识间的联系,也谈不上对这些知识灵活运用和综合掌握,更不用说运用财务管理中的有关理论和方法去解决实际中存在的问题了。
二、非财会专业财务管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选择不合理
目前财务管理课程教材大多是财务管理和会计专业使用的教材,它与财会专业的其他主干课程的教材构成了一套完整、而又各自独立的体系,这类教材并不适用于非财会专业学生使用,对于这些学生,因为没有前面的课程作为铺垫,学习起来效果不佳。而就不同学生对象而言,各专业对财务管理知识掌握的难度和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如对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来说,销售过程中应收账款的管理非常重要;对证券投资学专业的学生而言,证券估价的知识很重要,对于物流专业的学生而言,存货管理的知识很重要。如果在教学中不分授课对象专业,教学内容没有侧重点和难度的区分,显然就会影响到学生对财务管理的学习兴趣和实际应用技能的掌握,直至影响到教学效果。
(二)课时分布不尽合理
同一门课程针对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类型(例如:考试、考察、选修)在课时分布上虽有所差别,但有些学校对于经济管理和市场营销专业课时是相同的,统一为48课时,而对于工程管理专业却为32学时。这样造成的结果是即使是对于经济管理和市场营销专业的讲授,由于要兼顾理论与案例,尽管老师竭尽努力做到详略得当,还是不能将财务管理的五部分内容,即基础内容、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利润分配管理全部讲清讲透。
(三)教学和考核方法单一,教学效果不理想
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单一教材为对象,教师讲、学生记的“灌输式”课堂讲授法偏重于知识技能的传授,基本上忽略了结合财务管理环境,设计相应的任务让学生能以模拟的方式接触实践;缺乏学生主动扩展性地掌握知识与技能的措施,使学生的知识容易限于课本和老师所讲,不能形成对完整的财务理论体系和方法体系的认识,不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和其将来的自我提高与发展。课堂教学效果不甚理想,许多学生对本课程失去兴趣,只求60分万岁。考核方法方面,主要采取平时成绩加期末闭卷考试形式。这种考核方式容易导致一部分学生为了考试而学习,忽略了学习的本质;另一部分学生则抱着侥幸心理,平时放松学习,考试时临阵磨枪,这都不利于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三、改进非财会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的建议
(一)选编适合非财会专业的通用教材
应编辑出版一套非财会专业的《财务管理》通用教材,解决非财会专业课程安排引起的矛盾,提高教学效果。考虑到目前学生已有知识结构与基础不同,且不同专业学生关注的知识点不同,高校教师可以在参考各种教材资料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选编一本适合本校非财会专业学生的通用《财务管理》教材和配套习题。通用教材应当针对非会计专业学生只学习了基础会计学、基础较薄弱,以及会计专业《财务管理》教材内容体系不合适的问题,适当调整教材内容体系,使通用教材内容更加全面,解决非财会专业课程安排差异引起的矛盾,同时教师又可以根据不同专业课程的安排情况,合理取舍教材中的内容,从而保证教材的通用性。教材可以将会计专业学生在其他课程如《管理会计》《成本会计》中已学习过的相关基础知识纳入到教材中来。教材还可以标明哪些章节对哪些专业是必须掌握的,哪些章节对哪些专业不是很重要,可以作一般了解甚至舍弃等等,为教师针对不同教学对象教学安排和教学内容取舍提供参考。
(二)对课时进行适当调整
课时量的充足是保证教师教学效果的必要前提,否则连基本内容的讲授都不能保证.就更无法安排较多的时间展开案例进行探讨。目前,非财会专业财务管理课程课时较少,而财务管理课程内容较多,不但包括资金的时间价值、风险与收益理论,还包括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筹资管理、资本结构、利润分配、财务分析等内容.课时过少,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系统理解与掌握。
(三)采取多种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果
财务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仅靠讲授书本知识,只会使财务管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在非财会专业学生财务管理教学中可适当安排案例教学,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通过设置一个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讨论、表达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问题情景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例如,在讲授股利分配的常用方法时,可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通过网络或其他途径列出某上市公司历年分配方案,并写出该公司所采用的股利分配方法,以及为什么会采用这些方法。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往往会将前面学过的现金流、业绩评价指标等内容与股利分配政策结合起来分析,由此提高了学生融会贯通所学知识,以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可以开设ERP沙盘模拟综合实验,ERP沙盘模拟将复杂、抽象的经营管理理论以最直观的方式呈现,每个学生作为不同的参与者.其作出的决策各不相同,运营结果也就不同。模拟企业管理现场情景,让学生进入管理者的角色,用所学知识对模拟的企业进行全方位的管理。通过沙盘模拟对抗训练,使学生把所学的筹资、投资、营运等知识融会贯通,加强学生对财务管理课程的感性认识。
(四)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实践能力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环节
由于财务管理作为一门学科,具有管理学属性,是管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又是会计学、金融学与管理学的有机结合,作为一个合格的财务管理教师,其知识背景中应至少包括会计学、金融学与管理学等学科的内容,并将这些学科的内容深刻领会,融会贯通,才有可能成为一个合格的财务管理教师。财务管理作为一门应用型管理学科,与社会实践关系密切,财务管理教师不仅要精通理论,还应具备实践经验。所以财务管理教师应尽可能多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考察、访问,承担企业经营中的一些问题研究等社会实践调研活动,为企业出谋划策等。这既可以丰富教师的教学内容,积累案例资料,又可以提高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张婉君.对改进非会计专业财务管理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国教育与教学,2005(5).
篇7
关键词:中职学校;基础会计;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4-0133-02
二十一世纪是人才竞争的世纪,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机构,培养怎样的人才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以及如何对这些人才进行培养,这是学校值得深思熟虑的现实问题。众所周知,会计专业是一个理论性、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专业,而作为该专业基础课程和核心课程的《基础会计》概念抽象,课程内容技术性、操作性和系统性较强。中职学校财会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仍然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思路,采用灌输式教学法,重理论和应试,轻实践和考察,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历史性和完整性,而忽略知识的应用性、需求性和更新性。导致学生空有理论而不知实践,能考试而不会应用,这样完全违背了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学生毕业后无论是学历上还是能力上在就业市场上都处于劣势。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的同时还能进行实践操作,那么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无疑是行不通的,因此必须按照以“能力为本位、学生为主体、实践为主线、就业为导向”的目标进行教学改革。
1 中职财会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原因
(1)面临的教学对象决定了必须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基础会计》作为会计专业的先修课程在第一学期必然开设,所面临的对象是习惯于“满堂灌”教学方式的落榜中学生,理论接受能力不够,社会实践经验能力更是没有。对刚从初中毕业的他们而言,会计是一个陌生的领域、全新的课程,没有参加经济业务活动的经历,对经济业务缺乏感性认识的他们决定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适应当前的教学要求,因此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2)《基础会计》课程地位决定了必须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基础会计》是会计专业的基础课程和核心课程,是深入学习会计的一个起点。后续所开设的《财务会计》、《税务会计》和《成本会计》无论是从基本理论还是操作技能上来看都是在掌握《基础会计》的基础之上得以延伸和深化的。如果该课程没有掌握好,那么后续专业课程将无法进行教学,因此该课程在整个专业体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让学生能更好的学习和系统掌握基础会计的课程内容,因此该课程存在教学改革的必要。
(3)课程本身枯燥难学决定了必须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从《基础会计》本身的特点来看,该课程涉及专业术语多,理论抽象,内容的系统性、技术性、规范性很强,对于毫无专业基础的初学者而言很难理解。为了保证学科知识体系的完整,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到大量的理论知识讲解,也正因为如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免会对基础会计产生厌烦情绪,失去深入学习会计的兴趣,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不佳,教学目标很难实现的窘境。如若对其展开多样化教学模式,提高教学互动性,那么想学好该课程就显得轻而易举了。
(4)中职的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必须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据调查显示,大多数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就业于中小企业,从事的业务主要包括商品零售、服务性行业、制造业及街道、乡镇和村级单位会计。一个专业,由于需求的人才类型不同,形成一个专业不同类型的人才培养目标。根据教学定位,培养理论与实践兼备的技术型人才,是中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之一,在培养过程中为了缩减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距,让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相关会计岗位的工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5)严峻的就业形势决定了必须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鉴于我国现阶段基本国情,重视高文凭,轻视低学历的现象比较严重。对同专业的高职、本科、研究生而言,中职学生的学历层次决定了毕业就业时所处的强弱地位。为了能在激烈的人才竞争市场占据一席之地,那么在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理论知识学习也要加强实践技能的培养。
2 《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该课程教学设计理念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依据、以模拟企业为依托。创造工作任务仿真教学,实现学生所学知识与企业工作要求无缝结合。在教学设计中彻底颠覆按照学科理论体系的课程设计模式,按照初学者的认知规律,以企业工作任务为依据设计单元教学内容。将基础会计课程内容拆分为基本理论、基本核算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三大板块,对这三部分内容分别教学、有机融合。在教学中坚持教、学、做相结合,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合二为一。以夯实专业基础、履行岗位能力、具备会计从业技能、适应企业需求为目标,尽可能形成模块化课程体系。
3 《基础会计》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3.1 教学思路改革
调整教学思路,增强感性认识,激发学习兴趣。传统的教学思路是以教材为依据,从进校以后的第一节课就开始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灌输。笔者对某中职学校财经专业刚入校的8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入学以前90%的学生对专业方面的知识了解甚少,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实物流转及与之伴随的资金运动更是从不清楚,在学生对此毫无了解的情况下就开始理论知识的讲述,结果无疑是将学生学习专业的兴趣扼杀在摇篮里。
我认为要改变这种现状,首先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在教学思路的设计上,添设感性认识强化环节。简而言之就是老师在系统讲述理论知识以前,让学生对企业的整个业务操作流程有个直观的认识。但是由于会计专业自身的特点,想要带领学生到企业实地观察业务操作流程的可行性不高,因此只能在老师的带领下将学生分组创建模拟生产型企业,通过模拟演示让学生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流程、实物资产流转以及与之伴随的价值流转,领悟到会计核算的实质。在演示过程中要展示真实的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资料,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便于在随后的理论教学环节中学生在接触相关概念时不会感到陌生,有利于会计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2 教学模式的改革
调整传统教学模式,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据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大多数中职学校对于《基础会计》的教学模式基本上还是延续传统的“应试教育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基本上“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记;老师考,学生背”的满堂灌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强调以老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依据,重点讲授会计的基本理论。这样的教学模式优点在于学生理论知识比较扎实,但是实践操作能力不够,无法体现“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所培养的人才很难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
要想做到学生所学知识与企业的工作过程无缝结合,那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从根本上将“以老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依据、以课堂为主场”向“以学生为主体、以技能为目的、以实践为途径”转换。形成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教学体系,达到理论指导实践,通过实践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例如,对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内容理论讲述后,组织学生从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依次进行填制。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后能够及时运用理论知识去解决具体的实践问题,让课堂所学内容得以消化。
3.3 教学方法的改革
据了解目前大多数中职学校对《基础会计》的教学方法依旧习惯性的采用传统的讲授法,按照学科的理论体系按部就班的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很明显这种教学方法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所培养的人才与企业需求背道而驰。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将以学科理论体系为主线转换为以企业工作任务为依据。从课程内容的选取到组织教学,一切以企业实际工作内容、工作流程安排教学顺序。根据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3.3.1 理论教学部分教学方法的改革
理论部分主要讲述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核算方法,其中基本理论包括:会计的概念、会计的核算内容、会计的基本前提等;基本核算方法包括:会计要素及会计平衡公式、账户及复式记账等。理论教学部分多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例如在讲述会账户及复式记账的时候,可以结合多媒体等多种现代教学设备,通过图片及图表等形式将教学内容直观的展现出来,教学内容清晰明了,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会进一步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就希望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找出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主动参与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来。这样一来就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3.3.2 实践教学部分教学方法的改革
实践教学内容主要有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财产清查、财务会计报告、会计档案管理等。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讲授法、直观演示法、练习法、四阶段教学法等多种方法。实践教学主要分为分散实训和综合实训两个阶段进行。
(1)第一阶段分散式实践在讲述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等内容时按照会计工作流程分别展示各种凭证、账簿、报表等实物题材,详细讲授各自的填制方法和要求,要求学生对各项内容分别进行单项实训。传统实践教学所给学生的实践资料一般都会以文字描述的形式阐述所发生的经济业务,这样会导致绝大部分学生工作时看不懂原始资料,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为了达到实训目的,在单项实训的过程中应按照工作情况提供真实的会计资料。
(2)第二阶段综合实训,在学生掌握各单项基本操作后根据账务处理的程序给学生一家一般规模工业企业12月份的业务作为依据,让学生根据以下步骤逐步完成。第一,在经济业务发上或完成是取得、填制、汇总和审核原始凭证;第二,采用借贷记账法编制、汇总和审核记账凭证;第三,根据记账凭证或汇总记账凭证登记总账;第四,根据原始凭证、汇总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和汇总记账凭证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和各类明细账;第五、对账、证、物等往来账项进行核对,并对核对结果在批准后进行长相调整;第六,编制财务会计报告。这一整套的会计处理程序的手工操作,让前期所学分散、零乱的理论知识有机的集合起来,使学生明确企业核算的全过程,加深学生对理论部分的理解和应用,强化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4 考核方式的改革
传统的考核方式对《基础会计》课程而言,很难检测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掌握情况。因此考试方式有待创新,在考试中做到理论与实践并重各占总分的50%。这种将实践操作纳入期末考核的考核方式,可以全面、系统的检测出学生对该课程的掌握情况,根据理论与实践各自的特点分别采用不同的考核形式。
(1)理论部分:依然采用卷面形式来检测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2)实践部分:考试内容是要求学生根据所给的经济业务编制记账凭证、登记总账、编制资产负债表。给定的经济业务基本涵盖了所学教材讲述到的基本业务,由于考试时间的限制,考试业务量不可能太多,以20笔业务为限,由学生自由抽题。这一来一方面可以保证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考试内容,另一番面还能有效的避免学生考试作弊。
总之,为了使学校所培养的学生与企业需求无缝结合,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始终遵循“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主线、以就业为导向”课程观,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中职财会专业既定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张玉森,陈伟清.基础会计(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02).
[2]刘继伟.会计专业教学法[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
篇8
一、财会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职业中学是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实行分流教育的新生事物。职业中学以其教学对象的广泛性、培养目标的直接性和专业设置的市场性而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但职业中学某些课程存在教学与实践相脱节的倾向,教材建设跟不上专业发展步伐,以及在教学上简单模仿高等职业教育模式的问题,在职业中学财务会计专业的教学中尤为明显。
(一)财会专业设置缺乏理论依据,课程间交叉重复。有些学校为了扩大生源、拓宽学生就业及对口升学的路,设置的财会专业随意性较大,既可和计算机专业合并,又可开设营销专业的课程,三年内需要上二十门左右的专业课程。实际上,这种专业划分只能使低起点的学生感到专业课头绪多、跨度大,超越了中职财会学生的接受能力范围,并且为了对口升学,开设的专业、理论课交叉重复现象极为严重,如《基础会计》中有关工业企业基本业务流程的核算与《企业财务会计》中各章节的有关各会计要素的具体经济业务的核算存在重复。有些学校还开设了某些超越中职学生理解和接受能力范围、有可能在他们毕业之后派不上用场的课程,如管理学、审计学等。
(二)重理论,轻实践。目前,财会专业课教学主要沿袭传统的“一言堂”、“满堂灌”的单向传输式教学方法,没有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比如,不开财会模拟课程、学校没有建设财会模拟实验室,更不用说到企业亲自观察和实践了。虽然间或也有一些师生双边交流,但很不到位。在以前职业学校普遍生源质量较好的时候,学生接受能力较强,他们尽管是机械被动地接受知识,但因老师讲得“透彻”、“到位”,也基本能够掌握,因而确实也收到不错的效果。可如今,职业学校的生源质量今非昔比,面对这种枯燥、沉闷的“填鸭式”教学,学生会因学习能力差而学不进去,或因学习积极性低而不愿学,导致跟不上教学进度,倍感学习困难,从而对会计学习产生畏惧、厌倦心理,甚至自暴自弃。教学理应包含“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但是长期以来,相当多的教师往往只重视“教什么”、“怎么教”,却不管学生“如何学”、“如何动手”。传统单向式教学方法最大的弊端就在于重“教”、轻“学”,而忽略实践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在中等职业学校,绝大多数感到学习困难的学生并非智力低下,而恰恰是“学不得法”,实践没有到位,导致学习效率低、效果差。
(三)财会专业课程设置、课时比例失调。财会专业为社会培养中初级财务工作专门人才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它在提倡“以能力为本位”职教思想的今天,也暴露出实践性教学严重缺乏的问题。现在很多财会专业教学计划对实践教学的规定很笼统,实践教学内容、时间、组织方式方法不够明确,更没有系统的实施方案,实践性教学的比例不到30%,远没有达到专业课程理论与实践1∶1的标准,致使在教学中实践环节的落实随意性大,可落实可不落实,对落实多少以及质量好坏缺乏监控。还有的学校为了迎合学生和家长的需要,逐渐向升学靠拢,加大升学考试课程的力度,特别是文化课比例,对不是考试课程的专业课程缩短课时,甚至不开,这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专业课的积极性和以后的就业。还有的学校不是财会专业课老师也教财会课程,比如财政金融、经济法、税收基础等。现在的会计工作和以前大不一样,以前是一把算盘、一支笔、几本凭证和账本,现在的会计工作好多都是财会软件、电脑记账,所以学好会计电算化课程和财会软件显的十分必要,可是不少学校由于师资和各种条件的限制就没有开设此课程,学生毕业后到新的会计工作岗位上就不能适应。这些问题,已严重影响了财会专业培养目标的达成。
二、中职财会专业课程设置建议
(一)财会专业课程设置目标要求
1、要让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会计理论是指导会计工作、制定会计制度、规范会计行为的理论依据。作为职业中学财会专业毕业的学生必须了解一定的经济理论、理解掌握会计应遵循的基本法规、懂得会计的基本原理,在会计原理方面按中职的标准,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所以,中职学校不仅要开好诸如《基础会计》此类的课程,而且还要教好这些课程。
2、培养学生的熟练技能。中职财会专业培养的目标主体是中、初级会计核算人员,是第一线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作为中职财会专业的毕业生,不但能用手工做简单的日常账务处理,还应具备其他方面的一些技能以适应办公自动化的要求,如电脑打字、会计电算化、打算盘、点钞、能熟练地写财经日常应用文等,在技能要求方面,不但要开设课程,而且要切实安排相当比例的操作时间和考核。
3、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岗位工作。为了让企业财会人员按要求工作,国家规定会计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所以,学校在课程开设上应向考证科目靠拢,如开设考取会计资格上岗证所必须要学习的《会计法规》、《会计电算化》等课程,同时再开设一些专业课程,作为专业储备,以略高于会计持证上岗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使中职生符合市场的要求。
(二)中职财会课程设置原则
1、阶段性原则。中职财会专业的学习必须按照循序渐进、由易至难的要求,分阶段、分步骤进行会计的教学活动,坚持边学习、边实习,完成一个阶段的学习内容后,即进行阶段性模拟实习。针对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逐步对学生进行教学。
2、实践性原则。根据中职学校的办学特点和毕业生走向,财会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强调实践性原则,必须安排足够的时间供学生进行模拟会计操作,通过一系列的凭证、报表的编制,让学生在一个仿真的环境中从事会计实习。将以往毕业前集中时间实习的方式改变为一边学一边模拟实习,如学习到“银行的几种结算方式”时,教师有必要带领学生进入模拟的银行机构来学习这些抽象的,而又具有非常重要作用的专业技能。这样既照顾到学生的成长,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真正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
3、时代性原则。中职财会专业的教学设置必须体现时代的特色,要跟上时代的发展,依据时代的发展要求设置相关的会计课程。如,开设《会计电算化》和一些基础性电脑入门知识,以适应办公自动化的要求。还可开设一些具有当地经济特征的专业课程。
(三)中职财会专业课时比例、课程设置及安排建议
1、课时比例。三年制中专教学课时(含教学实习)1~5个学期,每学期按18周计,第六学期按8周计,共2,500个学时,综合实习课时240个,总课时约计2,740个学时。其中:(1)文化基础课课时约占总课时的38%,其中德育、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体育与健康心理学为主修课。(2)专业课时(含专业基础课时、实践课时)约占总课时的62%,其中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的比例约为2∶1。(3)专业基础课约占28%,专业课约占34%。专业实践课课时(含教学实习和综合实习)占专业课课时的50%,德育课时占总课时的5%左右。
2、具体科目设置
(1)文化基础课程。文化基础课程设置要实现四个“突破”:一是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发展个性特长方面有所突破;二是在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满足学生兴趣爱好和需要方面均有所突破;三是在降低起点、减轻负担、适合职教、改革教法和学法方面有所突破;四是在加强基础、拓宽视野、培养综合职业能力方面有所突破。但文化基础课与专业课不是平分秋色,既要二者兼顾,又要突出重点。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有不同的侧重点。
(2)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应强调厚实而宽广,一方面实用、扎实;另一方面口径要宽,可以满足细分专业基础的需要。不同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有所区别,但同类专业可以相同。如,财会类专业应统一开设《计算机基础知识》、《基础会计》、《财经应用文》、《书法》、《会计职业道德》等课程;专业基础课应加强实践性教学,增大实践课比例,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例应保持在2∶1。通过该阶段的学习,能够完善学生的专业基础,适应下一阶段的专业课学习。
篇9
财会类专业含边贸会计、财会、财会统计、财会与审计、财税与财会、财务管理、财务会计、财务会计电算化、财务会计与审计、财务审计与税务管理、财务信息管理、财政税务与会计、财政与会计、电算化会计、电算会计、法务会计、工业会计、工业及涉外会计、工业企业财务会计、国际会计、会计、会计电算化、会计计算机应用、会计统计、会计学、会计与金融、会计与审计、会计与统计、会计与统计核算、计算机财会、计算机财会营销、建筑财务会计、金融会计、金融统计、经营计划与统计、农业会计、企业管理财务会计、企业管理与财务会计、三资企业财务会计、商业财务会计、涉外财务会计、涉外会计、涉外商务及财务会计、实用会计、市场营销和会计电算化、外贸会计、预算会计、资产评估等。
会计与审计专业就是为了适应我国新时期经济发展对会计、审计人才的迫切需要而设立的,是经济学与管理学的交叉学科。财务会计与审计是一个传统名牌专业,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来源:文章屋网 )
篇10
【关键词】中职,财会专业,教学模式
一、重视课程教学目标要有超前意识
中职财会教育的课程设置与教学目标是教育体制对课程与教学预期的结果,具体体现在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知识创新中的教育价值。财会课程与教学目是标成为国家或部分院校为实现培养目标为基础,从而安排职业教育内容从而要求学生达到的某种程度为目标。可以分为课程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因此,职业财会教学课程与模拟教学目标,以学科为中心的从传统教育发展而来的课程模式;这种教育主体的预期蕴含的是一种教育价值,课程与教学目标的确定实际上是教育主体的一种价值选择。中职教育体系一种预期的教学模式,体现了中职教育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的尽管并非所有的教学目标都是预设的,但在通常中职财会教学课程中仍然占有突出的位置。通过基本中职教育课程中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现代化科学管理的基本原理,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财会课程的同时也为日后的实际管理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二、课堂教学模式要与实际操作相关联
重视课堂教学模式要与实际操作相关联是中职财会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职业财会教学模式是实践操作教学理论与教学思想的反映是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行为规范,不同的中职教育观也往往会提出不同的教学模式。目前,财会教学中的理论教学和与实际操作的课时安排不够合理,一般我们都注重课堂教学从而忽视一些理论性的操作知识,并且,实际操作教学的课程、教学时间、实习场地、学校组织方式不够明确,没有给学生留出足够思考空间,更没有系统的实施方案,实际操作课程在财会教学课成中所占比例偏少。因此,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应采用学有所为,学以致用未终止。要从课堂教学的内容来改现有的教学方案,多于实际操作课程相连,实际操作课程教学有助于理论教学质量的提高,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是培养中职教育学生职业素养技能程序化、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从中职财会教学实践课堂中来看, 中职教学模式是教学现实和教学理论构想的统一,所以它具有一套完整的结构运行要求,体现着理论上的自圆其说和过程上的有始有终。每个不同岗位都需要技能设计专项技能训练,同时根据中职财会专业工作流程特点来设计综合训练,使学生既掌握专项技能的同时又能够独立完成整个财会核算、监督过程。通常在师资力量教学方面,要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会计从业人员开展起来有优势,以实际操作与理论相结合。
三、改变陈旧教学理念、更新教学知识
现代化经济社会是知识经济时代,中职财会教育知识更新的速度十分迅猛。中职学校教育应该是走在时代前沿的领导者,但实际上学校的教学知识却是有些落伍,更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如今社会知识容量在扩大,知识在更新、传播的速度更是迅雷不及掩耳。要做好一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1、教师自己要不断积累一下知识,通识性知识:拓宽基础,夯实基础。目的不仅仅是推广我们教学的知识面,更重要的是强调教师工作者为人师表的全面发展。是我们财会专业发展意愿,不能太功利地追求自身的发展,提供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视角和方法。财会专业教师关于对学生传授课本知识面的同时,要让学生学会欣赏财会方面的知识、实际操作课程知识、要对我国财会教育业发展、就业状况有所了解。
2、 财会学科教学的知识,是指一个学科领域主题和问题怎样组织以及对教学的理解,同时它也是教师专有权的特殊区域,财会教师自己的专业知识与理解形式它是区别于教师和其它专业人员的标志。财会专业学科知识和操作教育知识与实际结合,中职财会学校要实现现代化学科知识会有一定困难,要将财会学科理论教学知识与现代化科学教学知识相结合,把学科知识逻辑转化为学生心理逻辑,这是学科教学知识的任务。
3、 教师要充分留出给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复习课教学环境,营造积极安静课堂的复习课氛围,在此同时教师更要尊重每位学生的人格,尊重理解学生中间的差异,从多方面来培养和爱护学生的自尊要和上进心。我们只有了解学生的想法、意愿和经验考虑进去,就能得到学生的参,才能教出高效率的财会教学课程知识的教学导学案。
我国是经济信息时代的显著特征是知识更新速度加快,一方面是学校科技信息要畅通,更要及时更新我们的新课本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学到新知识;另一方面是当务之急要加强我们在校师资队伍建设与专业知识培训。学校领导要定期或不定期的委派组织教师人员参加理论知识学习或者到企业参加财会实践,为教学做在下良好的基础,以便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因为,只有使教师得到专业课程培训,才能让教师把学到的新知识和收集到的实践案例教学充实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来,能使学生体会到迅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中财会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所以我们要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财会教学实践课;鼓励学生要积极和教师交流、沟通,去不断探索新的知识领域,真正要实现课堂教与学、学与动的统一。我们必须抛弃“一次教育,终身受用”的陈旧理念,在校期间,我们重点培养学生可持续学习的能力,更在学生不断掌握新知识的同时,更懂得要树立正直的人生观、价值观,只有这样才能在如今社会上才有立足之地。
结束语:随着现代化经济市场的不断发展和环境的变化,教育能力已成为中职财会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的重中之重,同时也决定着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否满足市场的需求,中职财会专业课程教学教学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现代化经济要求限制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要实现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必须整体推进整体化财会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面对新问题、新情况,我们必须提出新的解决办法,才能适应新世纪财会人才培养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曹欣欣 《中职财会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探究》 《职教通讯》 2011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