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基础范文

时间:2023-03-20 14:10: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摄影基础,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摄影基础

篇1

2、快门。初学者需要学习的另一个重要参数就是快门的调整,快门的速度和曝光时间有着密切联系,如果拍摄时光线良好、充足时,需要的曝光时间就比较短,对快门的速度也比较短。对于初学者来说可以选择相机上的自动档位或者P档档位,这两个档位都比较容易操作,不需要用户进行过多的调整。同时能调整照片的进光量,拍摄时根据所处环境和光线效果来凭经验进行快门的调节。

3、微距拍摄顾名思义就是拍摄比较小的物体,比如小昆虫、食物细节等微观世界的主体,微距拍摄时需要利用好光影变化和构图技巧,微距拍摄的清晰度是一个关键问题,如果拍出的照片比较模糊不清肯定是不行的,微观拍摄主要是将细节描绘的生动形象、栩栩如生。所以拍摄时要用到三脚架来起辅助作用,因为人手持时容易发生手抖、不稳等情况。放大后总会感觉到模糊不清。用三脚架可以将相机固定在一定位置,拍摄微观世界时能精准对焦,保证照片的清晰度。

4、感光度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ISO,学过摄影的人一定都知道光圈、快门和感光度被称为曝光三要素,感光度指的是相机对光线的敏感程度,传统相机中感光度的设定是固定值,不能进行改变,这些年的变化让感光度也能改变,感光度高,光线的敏感度越强。在较暗的环境下拍摄可以提高ISO的值,进而让照片更加明亮,噪点变多。

5、除了控制光圈外,焦距也是拍摄时需要手动调节的重要参数,简单来说焦距决定了我们的从镜头中看到视野范围和取景区域,从镜头上的参数可以看出焦距的标识,比如50mm、17-40mm等,这两种焦距的标识代表不同意义,50mm数字代表定焦头,焦距为固定不变的,而两个数字间的标识标识变焦镜头,镜头焦距可以覆盖数字间的所有焦段。

篇2

关键词:现实生活,审美意识,典型瞬间

中图分类号:I04文献标识码: A

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现实生活是艺术创作的唯一源泉。每个艺术家都涉足于人类社会的一切生活事物之中,因此深入生活、体验 生活、凝练生活、表现生活,是摄影家充实自我、丰富情感、开阔眼界、触发灵感、提炼与升华作品的必经之路。作为艺术家,要想正确、能动的了解生活、掌握生活的特征,把握创作的生活空间,首先必须了解什么是生活及怎样深入生活。

生活,不仅是人与自然、人与生活的直接关系,生活应该涵盖人类的一切活动。它除了普通物质的、日常的、家庭的、生活的生活而外,更重要的更微妙的是精神的、文化的,能体现人类生活本质的活动。要深入生活,主要是“心入”,是对生活进行独特的观察,认识和思考,透过生活表象窥视生活的底蕴,――社会文化内层结构。一定的时代具有一定的文化形态,文化学家认为文化形态的结构分三个层次,外层是物质层,是劳动创造的可感的生产,生活资料等物质产品,属物质文化。中层是社会生活形成的制度,组织,人际关系及其原则,规范等,属物质――精神文化。内层是社会心理价值,人伦观念,思维模式,审美情趣等,属精神文化,认识生活现象,从文化学的视角更能看清文化本质,只有认识了生活的本质,才能对生活进行审美把握。在十二届辽宁省摄影艺术展获得金奖作品《马路天使》、银奖作品《城市蜘蛛侠》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在立意和审美把握上,无疑叩准了时代的心音,也是创意者的情感与现代生活融合的结果。

优秀的艺术作品常常被益为生活的镜子,它能够真实而深刻地反映现实社会生活,帮助人们认识生活、享受生活。

现实生活是造就艺术家的土壤,是艺术家熔铸灵魂、塑造艺术形象的源泉。每个摄影家都应该具备对生活中的一切物象的敏锐感觉能力。罗丹说过:“所谓大师,就是能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发现出美来。”在我们的生活中,美恰恰蕴藏在平凡的生活和普通人之中。摄影家创作的素材,就积因于广阔博大的生活空间。只有在艺术实践中不断增强摄影家的审美意识,丰富生活和学识的积累,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升华创作题材,才能真切地反映人们美的精神世界,创造出符合我们这个时代特征的摄影艺术精品。

1.一、摄影的审美意识

作为影像时代的先锋,摄影的功绩在于重新发现和认识自然本身的美与秩序,从而在审美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重大突破。摄影一方面使艺术家终于可以全神贯注地将视线全部投向自然界和社会现实当中,并且获得了直接从自然界和社会现实中发现和阐述美的能力,另一方面,摄影将审美与公众的视觉感受和生活经验统一了起来,提供了能够获得普遍接受和认同的艺术表达模式,消除了艺术传达与现实世界及社会公众之间的人为隔阂。摄影创造了更接近自然的社会本质的易于解读的文化与艺术的视觉语汇,它将自然之美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同时,加深了我们对自然和社会的了解。摄影家之所以能够发现美,就是因为善于运用自己的艺术手段,和摄影的审美意识去观察和发现现实生活中美的东西,即客观生活的反映,也是主观灵魂的体现。一幅好的摄影作品的诞生,主要是靠拍摄前的意念的生成与审美情感的注入,在创作上,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对象、形成艺术构思,到按动快门瞬间所完成的艺术品,正是作者将自己的主观感情、审美意识渗透熔铸到了作品之中,以艺术魅力,拨动观众的心弦,使艺术产生感染力和生命力。摄影家要能动的观察世间的一切物象、头脑中应不断萌生新的创作思路。在生活中抓取典型的画面进行构思。具体说,就是摄影家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对自然界中存在的人和物的轮廓及形象,调动摄影元素线条、色彩、光影、神态、视角等手段来反映事物,抒感,展开联想,用摄影家的审美意识和视觉语言塑造比现实生活更典型的艺术形象。

1.二、丰富生活和学识积累

艺术来源于生活,艺术家则靠深厚的生活积累和学识的积淀来构思、创作艺术作品。现实生活是造就艺术家的土壤,也是创造作品的唯一源泉。现实生活是艺术的储库,你的库藏越多,创造力也就愈强。只有深入观察生活,长期积累,方能有丰厚的知识源与创作源。丰富的生活与广博学识积累即是摄影家思想升华的过程,也是艺术修养的过程,象绘画艺术创作实践中的造型法则,光色影调,作品欣赏,音乐艺术的旋律、节奏、力度、和声、诗文词赋的平仄韵律、意境激情、舞蹈艺术的形体塑造、线条韵味和书法艺术的外张内敛,抑扬顿挫等等都与摄影创作有着相互渗透、潜移默化的内在关联。作者对现实社会生活素材的积累,对兄弟艺术探索的浓度和广度的把握,无疑能增强感知和创造能力。长期涉足于现实生活中的摄影家,最能领略人生,最能感悟大自然对人类造化的神力。因此说:生活和学识的积累是艺术家进行艺术创作的基础。只有积累,才能开拓视野、增加情感、启拨灵性。中国画大师齐白石先生说的好:“胸中富有万物,腕底自有鬼神。”艺术家在现实生活中积累的知识愈丰富,涉猎面就愈广泛,对生活的理解也就更透彻。只有这样才能领略和认识自己生活中的这片艺术沃土,找到适合自己创作的独特语言。可以说生活和学识的积累是丰富艺术家创作的底蕴所在。

篇3

【关键词】摄影教学;数字影像;教学方法;实验建设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0)10―0079―03

前言

《摄影基础》课程是高等师范院校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的必修课程,54学时,其中,理论讲授36学时,实验18学时。我院自2001年开设教育技术专业以来,《摄影基础》课程一直伴随着学科专业的发展而发展,并为艺术设计专业和新闻专业相关课程的开设奠定了基础。近年来,随着数码照相机的普及应用和图像处理的数字化发展以及高校本、专科学历性质的不同,《摄影基础》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实验技能等方面产生了很大的变化,促使我们在《摄影基础》课程的建设发展过程中对课程教学时数和教材选用有所变化,对教学设施、教学手段不断更新和改革。虽经历了建设发展过程中实验条件简陋的坎坷,仍然还有一些不足和缺憾,但经过我们不断研究、探索、完善,现在《摄影基础》课程教学已基本发展成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很多学生在校期间就经常参加各级影展和大学生DV作品大赛并取得不同级别的奖励,从兴趣的产生发展到能力的提高,收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也为《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多媒体画面艺术基础》、《教育电视系统》、CAI课件制作、影视创作等专业课程和实验的深入和提高打下了扎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笔者将自己在教学和实践过程中的心得和体会总结出来,旨在使《摄影基础》课程更加完善,以便今后能更好地深化教学。

一 更新教学目标定位

摄影是一门集科学和艺术的综合性学科,同时也是信息传播的一种重要手段,现已广泛应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怎样通过摄影教学拓宽知识面,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意识,促进专业技能的扩展,适应“读图”时代对人才能力的要求,一直是我们在教学实践中需要深思的。从课程性质上,《摄影基础》属于应用性课程,学习时应该强调实践操作;从教学目标上,不但要掌握摄影的知识和技能,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创作能力。以往的摄影教学主要以学习和掌握摄影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大量课时用在讲解照相机原理、曝光控制等基本操作上,学生多数仅能拍摄出清楚的照片即可,要想创作摄影作品,还要在以后的实践中继续摸索、锻炼。而随着照相机自动化程度的提高,操作技术的简单化,促使我们调整教学重心,教学内容由技术性向艺术性转移,把教学目标定位在摄影创作上,要求学生在实验当中注重用光、合理构图,能够创意求新,拍摄出有较高质量的摄影作品。

二 修改和调整教学单元

针对新的教学定位,分析了数字化环境下课程内容和专业发展特点,我们对教材和教学内容进行一些修改和调整:

首先,及时更新课程教材。自本课程开设伊始,我们本着以学生为本,向学生传授影像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加强教学创新,从掌握技术转向提高艺术水准,先后更新和选用了更适合学生和教学的新版本教材,其中有:《摄影基础》,刘涤民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5月第一版;《摄影技术教程》,许国兴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11月第一版;《大学摄影创新教程》,陈琳著,浙江摄影出版社,2004年3月第一版;《摄影技术与艺术》,杨韶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2008年第二版。

其次,调整教学重心,合理压缩教学单元。随着照相机的不断更新,计算机处理技术和电子元器件的发展,有些课程单元的学习已显得过时或失去实际意义,如双反照相机的使用、暗房特技处理、冲洗药液的配制、黑白照片的接触印相、彩色片的洗印等。以前为学生实验提供的多是全机械相机和黑白印放设备,教学中曝光量控制的讲授和实验较多,传统暗房操作实验所占的比重也较大。而今学生所用的都是自动化程度较高的照相机或数码照相机,曝光、调焦等在摄影实践中的控制应用不断减少,我们对部分内容做了相应地压缩。照相机的自动化、操作技术的简单化,使我们在教学中加大了摄影用光、构图及摄影鉴赏的比重,为摄影教学由教授技术向传播艺术的转变提供了时间和条件上的可能。

再次,面向社会需求,培养影像综合处理能力。数字技术的21世纪,人类又重新进入了“读图”时代。结合数码科技产品的普及和社会对人才需求标准的不断提高,教学中及时提供最新的影像发展信息,补充最新的学科知识和技能,增加了数码照相机的使用、多种曝光模式的调节、自动曝光补偿、计算机图像处理、数码照片的输出、数码相机动态摄影、数字相册和影像编辑等实验项目,使学生在校学习的知识、技能与社会需求紧密相联。

为达到课程教学大纲的目的和要求,我们选用了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杨韶光编著的《摄影技术与艺术》2008年第二版教材,教学中不断强调数字环境下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在基础理论方面重点熟悉照相机的功能结构和拍摄模式,掌握照相机的操作和使用;理解景深的概念及光圈、焦距和物距对景深的影响,合理控制画面的清晰度和虚实关系;了解分辨率、像素、压缩比等性能指标,认识数字图像的文件格式和颜色模式。在实践操作方面掌握室内灯光和室外霞光、夜景等不同的光源环境,练习掌握人物、风景、和、静物等不同题材的拍摄要点,在拍摄过程中注意光线、色彩、构图的调整控制;熟练操作Photoshop、ACDSee等多种数字图像操作软件,能够顺利完成图像数字化的保存、传输与加工处理过程。

三 理论联系实践,创新教学方法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历从专科到本科;从理论教学到实践操作;从基础课程入手到专业课程深入;从技能手段掌握到艺术创新提高;从专业课程学习到课外社团交流等诸方面采取了多种教学方法:

第一、理论学习与实践技巧和佳作鉴赏相结合

教师结合自己或他人在摄影创作过程中的拍摄技巧和经验进行理论讲授;通过讲解小窍门、小经验,开展课堂激励机制;介绍创作理念和摄影感受,创设教学情境,使理论教学实践化。

针对不同镜头的效果、构图用光、画面质感等,运用深入分析大量摄影佳作的方法,使学生获得感知,使技能掌握和审美提高相得益彰。笔者还通过建立个人摄影博客和利用网站资源开展课外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激发学生探索和发现的热情,引导学生自己去发展。

第二、开放利用实验室,创设实验环境

摄影创作与一般课程实验不同,实验项目通常不一定能在规定课时内完成。为配合教材内容足量开设相应的实验项目,保证学生有足够的创作时间,摄影实验室在课余时间面向学生开放,充分利用实验条件,最大程度地创设学生实践操作的时间和环境,使学生有较多的机会到实验室进行操作,从而加强课外训练。

第三、多形式评阅学生作品,启发创作思维

学生完成课堂实验或摄影创作后,提交作品的实验报告中需写出创作的构思、过程、相关数据及结果分析。通过对作品的自我评价来提高创作能力。学生的摄影作业中往往有一些较好的创意和表现形式,但更普遍的是常见弊病或不足。面对作业的师生交流、点评,可以给学生及时反馈,找其出不足,对纠正错误、提高技能、启发创作思维大有裨益。

摄影实验不单是验证性课程实验,还应力求创作出新。每学年课程结业时,教师都把学生的实验作业和创作作品整理、刻盘保存,并尽力创造条件举办学生摄影作品展或提供校内外的摄影活动,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其中,相互评价、交流,扩大摄影创作的空间,发展和培养学生的艺术创新能力。

第四、成立影视协会,持久发展和提高学生的技术和艺术能力

教育技术专业影视制作方向课程的实践性、技术性很强,各门课程一般又都在一个学期内完成学习周期,而相关技能的提高,仅靠一个学期的学习时间是远远不够的。为了给学生创建一个长期实践和发展的平台,同时也为了丰富全校的大学生课余生活,提高艺术修养,在教育科学系和院团委的支持下,2002年成立了以专业教师为指导的学生社团――影视协会。协会最初以教育系教育技术专业学生为骨干,后逐渐扩展到新闻系、美术系、中文系、音乐系等专业和系部。协会经常举办摄影知识讲座、经验交流、组织校园DV剧拍摄活动,每年推荐优秀作品参加省级影展和全国大学生DV大赛并取得了优异成绩。通过学习提高,协会学员在协助院系精品课程建设和团委、宣传部等部门活动中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发展。此项活动以教育技术专业为中心,充分发挥本课程的优势,带动了学校多个学科的专业学习和能力提高。

四 革新实验室建设

作为应用性课程,《摄影基础》必须配合理论教学并通过大量的实验见习才能达到课程学习的目标。实验完成的效果直接影响到课程教学的质量,而实验项目的设置又受到设备配套数量的制约。为此,我们紧紧抓住本科验收和学院实验室建设的机遇,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从数码技术的发展趋势出发,对传统实验室进行了数码革新建设。

在设备配置方面,以16台凤凰DC-505、DC-888传统相机、2套斜桥式黑白放大机及相应洗印设备为基础,更新、添置了18台NIKON D-300、D-60、COOLPIX-8800等数码照相机和2套数字影像处理设备,并与机房50台计算机、11套非线性编辑机相结合,充分实现图片和影音图像的数字化处理。同时建立80M2灯光摄影实验室两间,配备专业影室闪光灯18付,可换拍摄背景幕两套,大大改善了实验教学环境。

摄影实验室通过改造升级可以进行光学相机和数码相机的摄影创作、数字影像的处理两大类实验,完成相机的设置与使用、曝光控制、光圈与景深控制、摄影布光、人像、静物摄影等室内实验项目。实现图像输出、 图像修整、抠像、拼接合成和更换背景等计算机图像处理。利用情况良好的传统洗印设备,完成黑白胶片的冲洗和黑白照片等少数传统实验项目,减少设备闲置,提高利用率。

五 丰富教学效果评价手段

过去主要依据考试卷面评价教学效果和学生的成绩,平时作业和实验所占的比重较小。摄影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课程,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标准应给定体现在学生的实践能力上,而不应简单地依据笔试成绩。因此,依据学院课程改革的要求,我们调整了学生成绩评定方式:

学生成绩 = 平时(考勤+作业)×10% +实验(作品+分析报告)×30%+卷面成绩×60%

其中将实验成绩的比重提高了10%,增加了对平时作业的检查,使学生成绩由侧重理论转为综合评价。特别是对于在摄影大赛中入选、获奖或在摄影杂志上发表作品的同学,依据等级可以考虑给予适当的加分。

六 课程的精品化建设发展思路

为了适应当前社会对具备综合能力人才的需求,加强学生在校内外的自我创新意识,提高社会竞争能力,同时也为了课程自身的建设完善,适应教育技术专业的未来发展,我们以科学的发展观提出了今后对该课程的改革和精品化建设的改革发展思路:

第一、进一步加大和丰富实验的比重及项目,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验条件,设计开设更切实际的实验项目,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满足社会的需求。

第二、加强学科横向联系,补充计算机基础和平面设计知识。作为启发性教学,提高审美素质,引导学生开展数字影像合成创作,扩展创新能力。

第三、注重专业课程之间的衔接,拓展专业发展范围。加强《摄影基础》与《电视节目的编导与制作》、《多媒体课件制作》等课程之间的衔接、融合。建立与新闻专业课程的联系,拓展教育技术专业学生发展空间。

篇4

【关键词】数码时代,摄影技术,艺术设计

英文摄影 “Photography” 一词是源于希腊语,意思是“以光线绘图”,是人类获取知识、认识社会、了解历史的重要手段,是文化改造世界的手段之一。它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涉及的知识面越来越广,综合性越来越强,形式也越来越丰富,既有以图片编辑、新闻媒体为主的新闻纪实摄影,也有以平面设计、商业运用为主的广告摄影,还有以影楼人像、婚纱摄影为主的艺术摄影。进行系统的摄影基础理论教育,结合高超的计算机图像后期处理技术进行修改及创意表现,对于提高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的动手能力、技术水平、艺术修养和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心理素质、综合的思维能力、高雅的审美情趣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图像处理商业摄影是以传播商业信息为目的,以摄影艺术为表现手段的一门专业摄影,它包括商业静物、商业人像、商业风光摄影,是我国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一门不可缺少的专业课程。它旨在培养学生利用现代摄影技术为艺术设计创作图像素材的能力,它是连接摄影与设计之间的纽带和桥梁。通过商业摄影的综合训练,可为今后继续学习设计专业课程打下基础。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商业摄影教学一般只安排四周共64―80课时。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高效的教学,笔者认为必须从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出发,结合自身教学资源与学生的特点,注重创新意识的培养,加强摄影技能训练,并把握好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一、从基础摄影训练入手

不管学生有没有上过基础摄影课程,都应该在商业摄影教学之前进行不少于1周的基础摄影训练。对于有摄影基础的学生,基础摄影训练可以让他们进一步熟悉器材的操作,加深对摄影理论的理解。对于初学摄影的学生,基础摄影训练的重点是专业摄影器材的使用,光圈、快门、焦距、感光度等摄影概念的理解与掌握。基础摄影训练既可以锻炼学生使用专业器材进行拍摄的能力,又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对于初学摄影的学生而言,如果一开始就学习专业性很强的商业摄影布光、测光、曝光、对焦、构图等专业知识,学生缺乏对专业器材足够的认识,往往会手足无措,拍出来的片子也非常的糟糕。这样不但严重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耽误了有限的教学时间,使学生感觉商业摄影课太难,产生一种畏惧和消极的情绪,也就无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进行基础摄影训练中,要注意循序渐进,少讲相机结构、光学成像原理,把专业相机的基本使用方法、测光与曝光控制方法、景深控制方法教会即可,重点放在学生的摄影体验上,组织学生进行户外人像、风光摄影训练。通过一些轻松的拍摄实践既锻炼了学生操作相机的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观察能力、表现力,有利于接下来的专摄影的学习。

二、通过分组教学合理安排棚拍实训

在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中,商业摄影的教学资源往往不能满足全班学生一起进入摄影棚进行拍摄实训。根据摄影棚的大小、摄影器材的数量,教师要合理安排各小组进棚的顺序和时间。笔者在教学中一般安排4组学生同时进棚实训,每次实训时间为2课时。并安排没进棚的小组做好拍摄计划,寻找模特,完成商业摄影的创作草图、光位图、道具准备。这样,实训与准备实训交替进行,既合理的利用了有限的教学资源又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分组实训教学可以使不同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发挥作用,学生在讨论磨合中根据自身的兴趣特点明确各自的分工,比如摄影、灯光布置、道具制作、化妆等等。这样学生可以依靠集体的力量解决普通教学针对个体时所不能完成的任务。

三、有针对性的教学示范

教学示范是职业教育中重要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通过对几种经典商业摄影技法的演示,进行专业相机操作、灯光布置、道具使用、模特姿势设计、曝光控制、后期处理等的示范教学,让学生迅速而准确的掌握到各种商业摄影的技能与知识。笔者在教学中发现,鼓励学生模仿优秀的商业摄影作品,与学生一起研究优秀作品的拍摄技巧与方法,并帮助学生运用分析来的拍摄技巧成功模仿出高质量的商业摄影照片,可以极大的提高学生的自信与学习的热情,从而为学生进一步进行商业摄影创新打下必要的经验基础。

四、强化数码后期技术教学,紧跟行业发展的要求

随着数码影像技术日趋成熟,在商业摄影领域里,数码摄影已经全面的取代了传统摄影的地位。相对于传统摄影,数码摄影在工作效率上有着巨大的优势,它可以一边拍摄一边通过液晶屏查看拍摄效果,可以及时的监控到照片的质量,而不需要等到洗出照片。从而使拍摄的时间和成本大大减少。通过数码后期技术,摄影师只要拍摄一些原始素材,便可以依靠Photoshop等专业图像处理软件来完善和再创造。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商业摄影教学,应利用数码摄影技术的特点,尽可能的提高教学效率,在掌握传统摄影技术的基础上,重点提高学生的数码摄影技能,并补充相关艺术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顺应时代的发展,以社会和行业需求为导向,在人才培养定位上做到与职业要求接轨。从课程的组织、教材、教学内容等方面入手进行改革,努力提高商业摄影教学效果,从而培养出适应行业需求,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

篇5

论文关键词:人像摄影,技巧,后期处理

 

人像摄影是所有摄影类型中最难掌握的一种。摄影家们凭借着敏锐的艺术触觉,通过对人物姿态的安排、表情的选择,对光线、影调的处理来让人物的性格说话,让摄者坦露内心世界。被拍摄者的姿态、情绪、状态、与摄影师的互动状况、外部光线等等都会影响到最终的拍摄结果。拍摄人像可以移动位置、使用外闪,并且可以更换衣服或者做些姿势,这里唯一能限制你的就是你的想像力,想像力就是拍出人像大片的关键所在了。学习拍摄人像最佳的办法之一就是向专业人士们学习,这里有一些像专业人士一样思考的技巧能帮助你拍出令人惊艳的人像照片,可以使观众从画面中的人物身上看到了更为生动有力、栩栩如生的形象,更能体验到时代的氛围,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人生。

人像摄影的技巧

1. 与你的模特建立和谐的沟通

这是所有技巧里最重要的一条,掌握这一条,你就在人像摄影专家路上了。尽量让她们放松点,开心点,如果你做到这一条,好照片将会随之而来。如果你还在寻找模特,你的女朋友或男朋友将是你拍摄人像照片的最佳起点。

2.人摄像影的构图

拍人像,无论特写、近景、半身全身,除了模特姿态与神态外,最重要的就是要求摄影对构图的判断,人像的特写最好是用中长焦距的镜头拍摄。那样,照相机到被摄者的距离就可以稍远一些,避免透视变形。拍摄近景人像,要仔细选择拍摄角度、“光线的投射方向、光线性质的软硬,并注意观察被摄者的神态,掌握适当的拍摄瞬间。半身人像因为能够拍摄到人物的腰部或腰部以下,被摄者姿态的变化就丰富多了,给画面的构图带来很大的方便,使我们有可能把被摄者拍得更生动一些。拍摄全身人像,在构图上要特别注意人物和背景的结合,以及被摄者姿态的处理。

3.选择最佳拍摄方向:

大家都有这样的生活经验:同是一个人,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得到的视觉印象并不完全一样,有的角度显得更美,更有神韵。在拍摄人像的时候也是这样,我们要力求找准被摄者最美、最动人的角度。拍摄角度的少量变化,都能对被援者形象的表现产生明显的影响。拍摄方向的选择,是以被摄者为中心照相机左右位置的变化。拍摄方向大体上分作正面人像、七分面人像、三分面人像、侧面人像这几种拍摄。正面人像,适合于那些五官端正、脸型匀称而漂亮的人。如果脸围太胖、太宽、太瘦。两侧不均,或者两眼大小不一,鼻子、嘴形不正的人,一般说来不宜从正面拍摄。

4. 使用长焦端

你镜头的焦距也是相当重要的因素之一。你需要充分了解镜头的特性及如何发挥它的优势。如果你拥有一台数码相机和一支标准变焦(典型的就是在18-55左右的焦距)的装备的话,那么你已经拥有拍摄人像的不错的器材。如果焦距超过100mm或更多,那当然更好。使用变焦的镜头的长焦端来拍人像是比较理想的。长焦镜头能产生压缩感,使脸部更平并变得讨人喜欢。

5. 拍低饱和度照片

低饱和度照片通常是艺术化的,充满创意。一些当今最好的时尚与人像摄影师喜欢拍摄低饱和度照片。所以你不应忽略这种技巧。此类照片主要是关于锐度、质地、光线和构图方面的事情。此外,低饱和度照片通过后期处理也能给观者不同的、特殊的心情。

6. 学习有关光线的一切知识

就拍摄人像而言,多云的天空和下午下半段的太阳光是不错的光线。直射的阳光会使人像非常糟糕,它将在人像上投射刺眼的阴影并使模特斜视或眯着眼;逆光则是令人兴奋的,虽然你可能看刺眼的阳光,并且可能需要反光板或外闪将光线打到模特的脸上。

什么是反光板?就是任何能将光反射到你拍摄对象上的物体,能削弱光线投射的阴影不是那么强烈。你可以买反光板或者用一块白板、白床单什么的代替。反光板的作用就是让你控制好光线。

7. 了解相机的设置

相机设置能帮助你拍摄好人像照片。其中有些设置在你用人像模式拍摄时需要启动。其中最有用的一些设置是:

图像模式:如果你用的是佳能EOS系列相机,可以设置到肖像模式,它可以优化对比度和饱和度;尼康的叫法则不一样,叫图片控制设置,所以需要看下说明书。

白平衡:将你相机的白平衡设置为阴天模式,这将让你的模特皮肤显得比较暖。

ISO:如果你在晴朗天气拍摄,可以设为ISO100;如果是在多云天气的话,设为ISO400,这样的话,不会因为快门太慢而抖动相机。

画面质量:如果你喜欢JPG格式,确保用的是最高画质的JPG。但是图片格式越大,你后期能处理的空间就越大。

8. 把握好人物的神情姿态

人像摄影讲的就是神形兼备,如何在瞬间捕捉到人物最佳亮点,是人像作品成败的关键。在拍摄前应该将构思告诉模特,引导模特进入你预先设计好的拍摄情节里,让模特在这个范围里展示她对拍摄内涵的理解。在此抓取顺间,拍摄的成功率就会大大提高。你也可以鼓励模特转着你的相机转而获得更好的结果,让她们开心点,自然点,自发地摆出一些姿势,这些拍出来的人像会更充满生活的气息。尝试一些创意。让你的模特在周围人群在走动时保持静默;将你的相机在三角架上进行拍摄最好的时光。

9. 人像摄影的糖水片

“糖水片”是“新新人类”喜爱的一种摄影风格。比较典型的说法是:“视觉感受良好,心理感受平淡”。人像摄影的糖水风格主体突出,能使人留下很深的印象,比如模特的造型,神态,气质等等。糖水风格通常背景为风光名胜,山水草木,亭台楼阁等。光线多是明媚亮丽,或者阴柔妩媚,细腻温和。摄影技法上多是以大景深,小光比,视觉传统,构图规整,色彩过渡自然。

10.研究大师的作品

需要研究一些人像大师的作品。观察他们是如何拍摄的?姿势、光线、服饰、背景、质地、形状和色彩等等.人像摄影按环境可分为户外与室内影棚。

对于户外摄影爱好者来说,无疑是一种莫大的享受,也是一个广阔的摄影创作空间,值得大家去了解和掌握一些相关的拍摄技法。

外景地的选择,有两种方式可以借鉴,一是先将外景地确定下来,最好是有过亲临实地的经历。如果没有去过,事先一定要查找相关的资料,做到心中有数。确定外景地后,可根据外景地的特点构思设计一套拍摄方案。另外一种方式可先决定户外人像拍摄主题,再根据拍摄的需要去寻找服务于主题的外景地。

合理运用好户外光线,户外光线在任何情形下都可以拍摄出好照片,问题只是采用光线的手法是不是得当。所谓光角度,包括太阳位置,被摄者位置及相机位置。阳光是户外摄影的惟一光源,在户外人像摄影中所起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阳光,不仅起到照明物体塑造形象的作用还可以渲染气氛,表达人物情感。只有了解阳光在十二小时不同时期的光照,色温变化,才能准确合理地运用于人像摄影之中。除此之外,还要掌握运用好顺光的整体性,侧光的立体感,逆光的生动及散射光的柔和等不同特点。当然这一切都应该服从于主题创作的需要。

摄影棚是一般人像摄影时最为快速与便捷的场所,既不用浪费时间东奔西跑,也因为摄影棚内的灯光、背景、道具等拍照器材一应俱全,所以可以在不受任何限制与干扰的情形下,既快速又便捷地拍好照片。

室内摄影棚的拍摄类型,以公式构图类的七分身以内特写照片为最多,风格变化上,则需依靠人像造型多变化或是背景素雅或花俏的改变,来使作品呈现较有变化性的高阶色调或低阶色调照片,或者是重复曝光等照片。

在摄影棚的拍摄技法中,最重要的是打光技法。只要掌握好基本的打光技术,就可以利用其简易又快速的工作环境拍出美丽的婚纱摄影与艺术照。室内摄影棚最大的优点之一是光源充足,具有复灯打光法的简便性与完美性,利用复灯式的打光组合,可以拍出比外景摄影更完美的特写照片。

所以说,室内摄影棚最适合拍摄完美的特写照片,也是每一位专业摄影师最能快速发挥的拍照环境

人像摄影后期处理

现在用数码相机的朋友越来越多,除了立拍立显、不用胶卷等优点以外,数码摄影还给了大家很大的自由处理空间。没有暗室有什么关系?只要有电脑和合适的软件,每个人都能对照片进行进一步的处理甚至艺术加工。

拥有好的摄影技术,同时兼备一款好相机,可对照片的后期处理操作环节提高很高的效率,并且能更充分的发挥你的想象力与创造力。那么你若只有一款很廉价的卡片数码相机怎么办?完全没有关系,通过后期处理,你依然能在有限的空间里发挥最大的优势。

在人像摄影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不完美的情况。比如拍摄的模特左右眼大小不一,嘴巴不正,皮肤粗糙,身材过胖或过瘦;构图主题不突出,不美观;人物与背景色调不搭配等等现象,我们都可以通过后期处理来解决这样的缺陷。若是一张前期比较优秀的作品,我们也可以通过后期进行修饰,创作,以达到更高的艺术境界。总之人像摄影后期处理流程与技巧和归纳三点:

1.照片的基本润饰技巧。包括裁切、换背景、细节修正、合成等。

2.调整片子的影调和色调。包括各种命令(如色阶、曲线)的运用。3.照片的艺术化处理。包括制作绘画效果、糖水片、lome风格、海报等。

[参考文献]

[1]新知互动.人像摄影技巧.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7-1[2]何方,何传真编著.摄影技艺40例.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4.

[3]彭国平,张宗寿主编.大学摄影基础教程.浙江摄影出版社,2005.8.

[4]宿志刚,崔畅编著.人像摄影.浙江摄影出版社,2004.11.

[5]刘半农.半农谈影.北京:中国摄影出版社,2000.

[6]中国摄影家协会,浙江丽水市人民政府.中国国际艺术摄影高级论坛论文集.北京:中国摄影出版社,2005.

[7]中国摄影家协会理论研究部.视觉维度.北京:中国摄影出版社,2005.

篇6

关键词 网络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数据库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1)36-0089-02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Network Course of Computing Applications//Chen Cuie

Abstract We have walked into a true information world with fast-grow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more and more popular internet recent years. Online course education has become a very important member of modern education family. This article will try to describe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how to design and develop On-line course education via an online education course named Computing Applications.

Key words online education; the basis for computing applications; database

Author’s address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Chengdu, China 610031

1 研究背景

21世纪是信息时代、计算机时代和网络时代,是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计算机教育能启发学习者对先进科学技术的追求,激发学习者的创新意识,提高学习者学习新知识的主动性,培养学习者的自学能力。因此,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对于现在的人们而言显得特别重要,而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课程的开发恰好满足了这一重要的需求。

2 网络课程的设计原则

网络课程教学虽然有别于传统的课堂教学,但它最终的目的还是为学习提供服务,是一款教学软件,应该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支持下进行编制。网络课程又有别于传统课程,它的开放性可以为学习者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及多样化的学习模式,因此要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来开发网络课程。目前关于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的研究有很多,关于网络课程的设计原则总结起来有3点。

2.1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活动

网络课程以学习者为中心,尽可能地为每个学习者的发展需求创造与之适应的学习环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没有教师的实时指导,自己建构知识主体,不同的学习者有不同的学习风格,网络课程的设计要注重为不同的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式,支持学习者建构自己个性化的学习过程。

2.2 丰富的学习资源

网络课程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能为学习者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网络课程是一个开放性的学习系统,利用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学习者可以真正做到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每一位学习者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和现有的知识水平在网络上选择适合自己的网络课程。

2.3 网络课程设计中的交互性原则

网络环境中的交互学习环境可以使学生参与认知过程,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信息进行高度认知处理的能力,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在网络课程中利用在线论坛等方式,使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能够及时得到解决,这样既缩短教师与学习者、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距离,又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调动了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

3 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实现

3.1 网络课程体系结构

该网络课程的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3.2 系统实现

该网络课程的主要开发工具是Dreamweaver 8.0结合ASP动态数据库访问技术,后台数据库为比较简单方便的Access数据库,结合视频、音频处理技术实现多媒体网络课件。

3.3 课程学习

课程学习模块是网络课程的核心部分,该模块将在PowerPoint中做好的课件成网页的形式,这样就使课件与网页能够充分的融合。在Dreamweaver中通过插入shockwave播放器实现视频教程在网页中的播放。

同时在课件下载模块,学习者还可以将网络课程中的课件下载到自己的电脑上,这样学习者不用访问网络也可以进行课程的学习,使学习更加简洁、方便。

3.4 考试试题

该模块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在线测试的平台,用于检测学习者的学习效果。该模块采用ASP技术实现数据库的动态交互。利用JavaScript语言编写“do_it()”“show_it()”函数来实现任意选择试题的功能(框1)。

3.5 在线讨论

网络课程中的交互可分为操作交互、信息交互和概念交互3个层次。对于学习者而言, 在利用网络课程学习时,是在操作交互的基础上,主要进行信息交互,而信息交互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概念交互。信息交互主要包括学生与学习资源的信息交互、学生与教师的信息交互和学生与学生的信息交互3种类型。学生与教师及学生之间的交互会对学生与学习内容的交互起到催化剂作用。为此,在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课程中提供在线讨论这个模块。在线讨论模块采用论坛的形式,给教师与学习者、学习者与学习者提供交流的场所。

4 结束语

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课程的开发为学习者计算机知识的学习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以学习者为中心,使学习者的学习做到真正的开放与自主,很好地体现了因材施教这一伟大的教学理念。在课程设计中利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和设计,做到科学性、技术性与艺术性的结合,极大地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何克抗,李文光.教育技术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赵.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6(11):27-30.

篇7

关键词:限额设计;方案比选;经济优化;钢筋

中图分类号:TU7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12)13-0045-02

我国目前项目成本分为:估算、初步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竣工结算。现在的成本控制的阶段是在施工图完成之后才开始,但众所周知,施工阶段的管理对成本的影响也只占建安成本的5%~8%,而设计阶段对成本的影响却远远大于这个比例,工程设计费占总投资的1%,却对工程造价影响的程度占75%。说明限额设计能有效管理。

1相关概念及工作方法

限额设计按批准的可研报告及投资估算控制初步设计,按照批准初步设计总概算控制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同时各专业在保证达到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按分配的投资限额控制设计,严格控制不合理变更,保证总投资额不被突破。

限额设计的目的是提高投资控制的主动性,因而贯彻限额设计,重要的一点是在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前就对各工程项目、各单位工程、各分部工程进行合理的投资分配,控制设计。

限额设计正确理解如下:

第一,限额设计需要开发企业对项目定位准确。从设计任务书上要有明确的产品要求,包括对产品使用者的详细描述,各个部分的配置标准,最好可以明确每部分的限价,比如某项目园林景观是重点,地下室车库不受目标消费人群的关注,就可以分别限价。

第二,限额设计需要开发商和设计有效多次沟通。设计师一般都是按最保险的方案及参考一些先前的设计模板来进行方案设计,按规范标准上限来进行设计,这个理念和开发商的成本控制的想法肯定是冲突的。故尽量要在设计过程中要多沟通,沟通要把控在关键环节上。提倡将一个项目细化成多个分项工程,分步骤多次和设计单位沟通,让双方对彼此的想法都有一个很好的认识,只要当甲方也了解到当时设计师的想法的时候,再联系成本的要求就能够给设计师提出可行的意见,而不影响设计师的整体设计思路,从而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

第三,建立健全设计单位的经济责任制,实行“节奖超罚”。奖惩制度要放到关键地方,要作为对效率、成本控制方面的激励,一定要抓到关键环节上,提高投资效益推行限额设计。

2实际案例

本案例是开发商请的预算咨询公司和设计院双方互动,如何实现限额设计。预算咨询公司在初设阶段做出方案后介入,尽快计算出材料用量,并及时反馈给设计院,而设计院得到材料用量后可对方案做出调整提交预算咨询公司,该司再做出材料用量,如此反复、互动,做到了材料用量的优化。这种作法充分发挥了设计院的主导作用,不干扰设计院的思路,深受欢迎。

2.1方案阶段——方案比选

在多方案比选时,传统上一直更加注重建筑的实用与美观,而对结构的多方案比选重视不够;即使采用了结构的多方案比选,因各结构方案的经济效益情况计算结果需要花费较长时间和较大人力成本,往往没有真正采用结构的经济性结果来比较而只是根据经验进行大致的判断。造价与设计是有关联的两个专业方向,同时也是有不同侧重点的两个方向,设计时根据经验判断其经济性的结果常常带来很多问题。

我们将造价控制引入设计的方案阶段,在方案比选时能及时、准确地将各方案的钢筋含量、混凝土含量进行分析,把对应的经济造价计算出来,列表对比,对各方案的经济性一目了然,能让结构的方案比选真正考虑到其经济性。

结构方案比选阶段案例(表1):

2.2经济优化

现在对成本要求越来越高,定量设计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而钢筋是建筑造价中的权重很大,因此不管是开发商,还是设计院,都对钢筋含量非常重视,尤其是钢筋、混凝土的含量要求明确写在设计合同中。因此在结构方案确定后,往往需要对方案进行进一步经济性优化,尤其是钢筋部分,以达到满足结构要求下的钢筋更省、经济性更优。

我们在配合设计院的优化工作时,在设计院提供结构方案后,能很快反馈优化前后整体钢筋含量及各部位钢筋优化结果,能让设计院在优化工作中的经济性更加明确、方向性更强。

经济优化案例(表2):

2.3预算与设计互动的结果

根据以上二个案例,展示了我们在设计的各阶段与设计院互动配合的各个过程,各阶段的造价控制显示了其经济性。如:

多方案比选中,四个方案的结构部分造价分别为703.36、592.94、532.26、620.77(元/m2),最大差异达到171.1(元/m2)。也就是说通过选择合理的结构方案,可节省投资达32.14%。

在优化阶段,经过我们的工作,可以清楚看到各数据:优化前钢筋含量为53.22kg/m2,优化后钢筋含量为45.55kg/m2,本次优化使钢筋用量减少了7.67kg/m2,节省投资比例为16.8%。

从结果文件来看,越在设计的前期,限额设计对工程投资的影响越大,成本控制越明显。

3结论

限额设计能有效提高投资效益,但限额设计也存在不足。忽视了全寿命周期成本和限制了设计人员的创造性。故采用如下方法合理化:第一,合理确定设计限额。在各设计阶段运用价值工程原理进行设计,尤其在可行性研究、方案设计时,加强价值工程活动分析,认真选择出工程造价与功能最佳匹配的设计方案。如发现有更好设计方案,可适当增加投资,可获得功能大改善的设计方案;第二,合理分解和使用投资限额。现行限额设计的投资限额(限额设计目标)大多以可行性研究投资估算造价的10%作为调节使用。可以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适当增加调节使用比例,这样对设计过程中出现的具有创造性、确有成效的设计方案脱颖而出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为好的设计变更提供了方便。

参考文献

[1]谭德精,等.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M].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

[2]陶燕瑜,等.工程技术经济[M].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

[3]陈丽民,牛小杰.浅谈限额设计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篇8

关键词:农村基础设施;影响;建设现状、问题及措施

在当今大力发展乡村振兴的社会经济发展大背景下,国家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的发展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并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和扶持政策,极大推动了现代农业的发展进程。在国家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的扶持之下,农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向前推进。但面临城乡地区不断向前发展的大背景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依然处于初级阶段,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各项基础设施在建设和投入使用过程中所暴露的问题日益凸显出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是一个时间长远、系统性较长的工程,需要继续加大投资,加强管理。通过有效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能够进一步带动先进生产技术的有效投入,进一步增加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平。

1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农业经济产生的影响

1.1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

当前,我国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包括了发展新产业、建设新村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培育新农民、树立新风尚等多方面内容。农村经济要想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就是要注重加强对各种基础设施的建设重视程度,因为基础设施是开展各项经济活动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其对助推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指针对当前农村经济的发展需求,以及对推动农村全方位发展有利的各项设施和措施,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能够进一步提升农村地区的基础水平,助推经济健康发展,将高科技的先进技术应用到农业农村生产当中,真正实现农业操作的自动化、机械化。基础设施建设还包括了改善农村面貌,进行有效的规划,建造加强垃圾分类处理,维持良好生态环境。简单说来,基础设施建设能够带动一个地区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改善生产生活水平。未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应该从“三农”问题角度入手,对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作出进一步的完善,开展针对性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管理,更好地梳理农村经济发展的全部脉络,保障农村地区的教育、医疗卫生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基础[1]。

1.2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农业经济产生的影响

加大农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是改善农村地区服务职能、服务效率,促进农村农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它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反映,也有利于增加广大基层群众的经济收入,助推乡村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近年来,诸城市下大力气划拨出专项资金,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不断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程,更好地改善了农村的人居环境,生态条件进一步改善,为实施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因地制宜推进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水治理,强化农村改厕规范升级和后续管护,80%的村庄达到潍坊市一类村庄标准。完成农村改厕12万余户、建设农村公厕171座、生活污水治理村庄477个。30%以上农村居民实现清洁取暖。社区公共服务不断优化,改造提升农村社区服务中心92处、卫生室150处。统筹基础设施建管,推进水、路、气、暖、物流等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管护。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极大的提高了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农村人居环境面貌大幅提升,为农民的幸福生活提供了基础保障,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推动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相互促进、融合发展,让美丽宜居乡村创造美丽经济。

2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

2.1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当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存在不同程度的滞后现象,这种问题如果得不到高度重视,势必会对未来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存在滞后是制约农业经济健康发展的原因,主要在于农村基础设施配置不合理,存在总量不足,农村生活设施建设任务有待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结构不平衡,项目基本是直接服务于农村生产生活的建设项目,这些项目在农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各种服务设施投入存在不足,在整体布局上缺乏统一的科学规划和设计,致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计划难以和当地的实际农业发展相结合。农村基础设施存在老化现象,配套设施不健全,缺乏科学的后期管理,导致有的工程成了面子工程、豆腐渣工程[2],有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投入使用之后,短时间内出现了运行障碍、缺陷,根本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对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制约作用,同时还存在不同程度的铺张浪费,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2.2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近几年,中央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各地抓住利好政策,加强了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如农田水利建设、农村道路、农村饮水安全等涉及农业生产、农民生活的基础设施建设。但在具体工程建造过程中,经常存在资金供给不足或者各项资源利用不到位的现象。广大农村地区所建造的各种基础设施普遍表现为运行效率相对较为低下,尤其是在经济比较落后的边远地区,由于受到建设资金不足和当地农业发展等多方面条件的制约,缺乏必要的资金和技术支撑,基础设施建设存在滞后性、效率低等特点,有的工程还存在建设完成能不能有效运行的情况。另一方面在基础工程建设过程中缺乏相应的监督,造成了设施建设效率低下,建设质量相对较差,项目后期管理不到位等情况,影响到农业经济的整体发展进程,既浪费了国家资金,又影响到农业经济的持续增长。

2.3地方政府部门的扶持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一个系统性很强的工程,一旦脱离了政府部门的资金扶持和政策支持步履维艰。但从当前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来看,由于受到地方年度财政收入限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和扶持力度不足。由于扶持力度不足,直接影响到政策的执行和实施,政策落实不到位,难以落地,豆腐渣工程屡见不鲜,影响到基础设施的建设进程,同时也对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产生了一定制约。

3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业经济健康发展的措施

3.1加强组织领导

加强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组织领导,协调各个工作部门的具体职责,发挥各个部门的优势作用,加强对资金资源项目的有效整合,形成合力,不断向前推进,切实做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市级政府部门应该对本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负总责,并将建设工作进行进一步的细分,明确建设工作,重点落实各项责任,强化保障措施,在人员部署、人力资源组织、财政安排方面进行有效协调。另外,应该因地制宜地统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加强技术扶持和技术引导,积极扶持新科技新技术的有效应用[3]。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相关要求不断加强技术革新,积极开展网络建设,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引领带动作用,为技术革新创造更多的内部和外部条件,不断提升基础设施建设质量,提高基础设施的运行水平。

3.2完善投入机制

为了进一步拓展资金来源,应该加快构建以政府投入为主导,广大农民群众普遍参与,社会广泛支持的投入机制,实现对各项资金的针对性整合,要按照专项资金专用,用途不变,统筹合理安排,集中投入,集中使用,形成合力的原则,针对性地利用好各项资金资源,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扎实开展奠定坚实基础。此外还应该加快构建完善的激励机制和引导机制,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当中,按照谁投入、谁运行、谁管理的原则,加强对基础设施的针对性管理,保证其发挥应有的作用,提高运行效率。

3.3建立长效机制

应该坚持政府为主导,农民参与为主体,落实各项责任,注重建设成效的原则,进一步探索城乡一体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并形成全新的公共服务机制,探索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市场运转机制,加快培养市场化的运转,维护队伍,提高设备的运行水平。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改善评价机制,加强对农村建造的指导和有效监督,对于工作不积极,工作政策落实不到位的,进行严肃的批评教育。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向前发展,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一项民生工程,在建造和发展过程中,其中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需要我们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加强技术和政策方面的改进,切实提高整个设施建造质量和建造效率,保证各项基础设施的配置更加合理,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以此来带动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增加农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林毅夫.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农村市场[J].农业经济问题,2000(7):2-3.

[2]鞠晴江.基础设施与农村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6,30(3):113-116.

篇9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反思;分化;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3-0211-02

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分化现象往往十分突出,直接影响着学生在整个中学阶段的英语成绩,同时也阻碍了初中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如何防止分化,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在初中阶段获得较好的成绩,是我们英语教师值得研究讨论并着手解决的问题。

1 以情动人,帮助学生克服学习英语的畏难情绪,找回自信

我觉得爱学生是转化这些“掉队者”的基础和首要条件。这些同学往往自我评价低,自卑感重。所以教师在心理上、思想上要给他们降压。不管是在课内还是课外,对他们要用心,不可打击,挫伤。要让他们感到老师的友爱,真诚,从而间接喜欢上你教的英语学科,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

1.1 尊重学生,和他们交朋友,多做思想工作,指出前进的方向。大多数“掉队者”英语成绩差,与他们的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学习动力有关。要让他们懂得,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英语已经成为一门国际性语言,已经广泛的应用于社会的各个角落,我们应该好好学习和掌握这门语言,为祖国的现化化建设和未来的国际交往打好基础。要切实帮助他们强化学习英语的动机,端正学习态度,不断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让他们重拾学好英语的信心。

1.2 发掘他们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因人施教,耐心辅导,课堂上尽量为他们创造表现的机会,不让他们沉默,让他们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展示自己。只要他们有点滴进步就表扬、鼓励,增进学生的自信心。

1.3 宽容学生,原谅他们的失误。这些“掉队者”基础差,能力弱,学起来不容易。他们对于较浅显的,学习兴趣更浓,学习效果也就更好;对于稍难的知识,需要老师多帮助,多宽容出现的错误:帮他们分析原因,多给他们举类似的例子,帮他们多总结解题的方法,以提高学习效果。

2 讲究教法,因材施教

外语教学和其他学科一样,有严谨的系统性和连贯性。课堂上,少讲空话,多做实事,精讲多练,以学生为主;对每个单元进行考查、总结,分析存在问题,及时补遗,帮助学生过关。平时作业或测验得到好成绩或有进步的,一定在班上进行表扬,给予肯定;对作业错漏较多的当面批改,及时订正。所谓“活”就是侧重听说训练,把外语课由“讲演课”变成“实践课”。采用展示性的直观教学方法,使学生一上课就置身于一个讲英语的环境中,在既紧张而又活泼的气氛中学习英语。

2.1 教师要善于调动和爱护学生的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把课上得生动有趣。教师首先要认真地钻研教材与教法,坚持循序渐进、精讲多练的原则,要有超前意识。在教学中,教师要预测到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要找出克服困难的方法,要帮助学生顺利地学会所教内容。教师要善于创造良好的英语环境,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师讲课语言要生动,表情要自然,教态要和蔼,手势要恰当。要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使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始终高涨。

2.2 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要对班上每一名学生负责。要特别关注中下游学生的学习,对他们所取得的点滴进步都要加以肯定,当他们出现学习困难时,随时帮助解决。要用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来对待后进生,对他们既要解决思想问题,也要解决学习问题。决不可视他们为包袱,置之不理,放任自流。

2.3 端正学生的学习目的。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神圣职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树立远大理想,做好克服困难的准备。

2.4 交给学生学习方法。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注意学习方法的传授。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学习成功的保证,方法掌握得越好,效率越高。如:记单词应提倡词不离句、句不离文、文不离景,也可采用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同音词及派生词、衍生词等“葡萄式”记忆法。课文背诵除常见的机械背诵外,还可复述扩写或缩写课文,学生有了正确的学习法,也就牢牢地掌握了学习主动权。

3 全面、准确地贯彻大纲

篇10

关键词:硬盘播出系统 总体规划与设计 系统架构 业务流程详细功能和技术特点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2)05-0152-01

1、总体需求分析

亳州广播电视台为了紧跟当今时代最新广电技术的步伐,一直致力于不断提升电视台技术团队实力,合理更新电视台各部门业务相关硬件设备,通过设备的更新换代、技术能力的不断提升,保证了节目质量、保证播出的稳定安全,为观众提供了更加丰富多彩的节目。

亳州广播电视台于2010年6月四台整合之后,由于原有线台的两套节目播出设备老化,严重影响了整合后的亳州广播电视台的节目播出安全及画面质量。同时由于设备功能单一,导致完成一套业务需要多台设备、多名技术人员共同协作,工作效率、人力损耗以及系统智能水平都已经严重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难以满足现在的需求,因此亳州广播电视台对整合过来的两套系统设备改造势在必行。

亳州广播电视台播出系统的升级必须考虑对未来播出要求的升级问题,因此要求该套系统能很好满足目前我台模拟播出频道的播出需求,又能支持对数字信号的播出、高清数字播出的要求。

播出系统应该考虑到本台播出节目格式多样的应用特点,要求播出系统必须具备对多种播出格式、不同码率大小的节目的兼容播出能力,同时保证播出质量的高级别、高品质。

2、系统架构规划

2.1 总体规划

数字硬盘播出系统是亳州广播电视台节目播出的关键环节,是制播系统的出口。播出系统与其它业务系统均有接口,最终的成片通过此系统推送到发射中心。所以,播出系统在制播网各系统中是重中之重,其对安全性和稳定性提出了最高的要求。

2.2 总体设计原则

(1)安全性。系统应具有先进、完善的管理机制,为系统的安全性和保密性提供有力保障,保护运营商、内容提供商的权益。不论是基础平台、还是各个业务子系统,整个系统设计的遵循安全性的重要原则。(2)稳定性。系统应确保播出过程的顺畅,系统应具有应变能力和容错能力,关键设备应采取冗余配置,同时提供各种故障的快速恢复措施,以保障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3)科学性。系统设计要求起点高、规模大。系统项目实施的各个步骤和系统的各项技术必须科学、先进、合理。系统的设计、设备选型及工程施工,要符合我国电视广播规范和有关标准。(4)扩展性。在扩展性方面,系统必须遵从国家标准、国际标准和相关的行业标准,软、硬件设备严格按照模块化设计,模块间接口统一、协议规范;还应实现软件系统的升级、更换,并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和可移植性,以满足近期目标与长远发展。(5)易维护性、可管理性。系统具备完善的功能,设备操作简单、直观、维护管理方便。所有日常维护工作能实现在线式操作,在可能的情况下支持在线热插拨。

2.3 总体系统架构

视频服务器在播控系统中大量使用以后,录像机和录像带的使用大大减少,取而代之的是服务器、文件和硬盘。目前,硬盘播出的方式已经被大家接受,但是对于播出系统节目素材的来源,就产生了播控系统内部上载素材和从其它系统获取节目素材两种方式。我台该两套节目的上载是集中上载,所有节目都由上载工作站进行1:1采集,经采集后再发送到播出服务器,值班员根据总编室所编排的节目单从服务器中调出进行编单播出。

(1)播出控制系统。系统为每个播出频道配置一个播出控制主服务器、播出控制备服务器(可选)。播出控制主服务器随时对视频播出服务器实现监控,同时通过串口来控制帧同步切换器按照播出节目单进行定时准确切换。播出主备服务器的自动切换也是由播出控制服务器控制完成。视频播出服务器的音视频信号及转播信号经过视音频分配器分别送到帧同步切换器、电视墙等。按照播出控制服务器的控制指令进行定时准确切换。切换器输出的音频信号经过音频处理器自动调整播出音量后,与视频信号一道送往混合器,经混合器混合后,发送到HFC网络中。此两套节目只是网内传输,不进行无线覆盖。(2)安全可靠的周边系统。播出的周边系统主要包括信号调度系统、信号同步系统、信号监听监视系统、信号报警系统、GPS时钟校准系统、UPS供电系统、现场视频监控系统、防火系统、防静电保护系统、通信联络系统、空调系统等。(3)服务器系统。在播出系统中的服务器主要是数据库服务器,在本系统所描述的规模条件下,X86架构的服务器配合Windows操作系统,完全能够满足系统的应用,同时具有较高的性价比,尤其能够大幅度降低系统的维护成本。同样,数据库采用SQLSERVER系列软件。所有的服务器都可以根据具体应用,决定是否采用双机的方式,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2.4 总体业务流程

先编辑好一个总节目单,由相关部门进行素材准备,节目素材准备部门依据节目单设定的时段和时长准备节目,在节目准备完成以后,需要播出的节目素材与节目单一一对应上后将节目单提交审核。

节目单审核完成以后,播出系统内部自动进行播出素材到播出视频服务器本地硬盘的同步工作。同时将节目单发送至播控模块,播控模块依据节目单控制播出线上各个设备协调工作播出。

3、应用系统详细设计

详细功能和技术特点:

主要功能:支持定时播、顺播、定时插播、相对插播、手动触发等播出方式;主浏览窗口能够浏览当前正在播出的内容,有音频表显示;支持同步播放功能,在播出中断后恢复时不必等到下一条播出节目开始;支持界面锁定,预防误操作;在硬盘播出的节目上叠加台标、时钟、动画和滚屏字幕;

3.2 节目上载/审片/文件导入/迁移

主要功能:支持DVD/VCD光盘素材的导入;可以选择DVD光盘中不同的音频轨和字幕轨;支持截取光盘中部分素材;支持选择多段素材合并成一条文件提交;支持.avi、.mxf文件格式导入;支持自动扫描素材文件,自动或手动添加素材元信息;支持录像机/线路信号上载;支持手动和定时上载;支持对节目素材的重新审核和打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