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乐理范文

时间:2023-04-01 21:39: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基础乐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基础乐理

篇1

关键词:中国民族乐理;民族音乐学

“中国民族乐理”是《基础乐理》课程的一个分支,他同民族音乐学一样,在自己的研究方法中结合了音乐学与民族学二者的基本要素特征。最初提出在《基础乐理》课程中引入“中国民族乐理”思维的理论,是基于一部分民族音乐学家的对音乐描述的新的认识――强调应该从历史、社会、艺术三个重要角度,对音乐本体进行深度描述;强调对乐音的时值、音高、谱例、调性全方面进行观察、体验和描写。

从上世纪初叶引入斯波索宾先生的“西方音乐基础”理论,经由此后不断更新的该学科学术理念的多次传入,基础音乐理论及民族乐理研究在中国已有近五十年历史。早期的音乐学者由于处在缺乏足够的乐理学术成果的年代,其研究工作是在西方乐理的基础上展开,侧重对乐音的时值、音高、谱例、调性的教学性描述,主要关注的问题是使初学者在获得音乐表现所必须的一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形成相对稳定的音乐审美观。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正值改革开放初期,音乐学术研究与中外音乐交流在停滞十年以后突然解禁,音乐理论界进入了一个思想异常活跃的时期。1995年,中国历史上第一本有关中国民族乐理的专著――杜亚雄《中国民族乐理》出版,在学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并引发众多学者的参与和争鸣。争鸣的热点有“音乐形态学研究”与“音乐作为文化研究”的关系问题,由此引出了《基础乐理》课程与中国音乐审美背景的关系的进一步探讨。时隔二十年的今天,由于民族音乐学理论发展非常迅速,整个世界范围内的学术环境与学术交流日益频繁,从而使音乐基础理论界跨文化的比较方法的可行性大幅度增加。与此同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基础乐理》课程教师也意识到该课程的研究思路和讨论范围已经很难用旧有的西洋乐理教学模式加以限定。如何在保留本民族音乐习惯前提下,发展适合本民族审美思维的音乐基础理论研究成为当务之急,同时也使在一定范围内开展比较性质的研究课题成为可能。于是,一些学者们基于“双视角”的文化立场,开始以中国学者的眼光,从学科发展史角度对“民族乐理”的学科理论、实践教学、理论方法的衍变脉络进行梳理。

1 “中国民族乐理”思维引入《基础乐理》课程的方法论取向

早期的学者们的文章中经常出现诸如“五声音阶”、“四声音阶”与“西方大小调”的比较,他们比较侧重探讨它们之间音阶、曲调、结构的音乐形态特征,不太强调音乐背景,也不注重从一个社区、一个部落或一种民间文化出发,结合具体的文化背景去理解其整个音乐体系;早期的学者们对民歌及器乐的旋律研究比较漠视;并且在乐器分类法中并不太注重“背景”。这是因为民歌、器乐中具有较强烈的音乐和文化个性,使得这些学者尽量去避开这些内容。而事实上,每一位在中国担任《基础乐理》课程的教师与学者,他们既要教授音乐的体系、律制、调性、色彩与分区等微观的内容,也要具备把握民族音乐与世界音乐等宏观音乐的能力,并且具有较宽广的学术视野。

因此每一位教授该课程的教师,既要是精通某一微观音乐领域的专家,也要是熟悉本民族传统音乐及其音乐模式,并且能将其收集、整理、分析、并且纳入自己教授的课程中进行深入研究的通才。

匈牙利音乐学家萨波奇的《旋律史》(1980;人民音乐出版社)中,把音乐划分出几种风格区域:(1)原始风格;(2)五声音阶系统;(3)马卡姆和拉嘎风格;(4)大小调风格。如果对上述概念进行深入分析,可以说《基础乐理》课程具备广义的和狭义的方法论特征。

《基础乐理》课程涉及了有关音乐的微观的、本体的研究。其音乐本体包含了速度、音长(时间连续性)、音高(音调)和音强诸要素。这些要素的音乐价值则涉及了与历史、社会系统、文化传统、风俗、法律等有关的音乐性、非音乐性的价值判断体系。所以,对《基础乐理》课程的教授,必须同中国传统音乐、民族音乐学和民族音乐志的宏观研究联系起来加以讨论。如:传统戏曲或民歌发音后会产生一系列的“微分音”、“游移音”与“中立音”,保持着与一定地域与文化系统之间的密切联系。它们可能无法用简单的音高或音调概念解释,是否可以解释为一种受到了地域审美经验支配的、弹性的、具有创造性的专业音乐创作模式。1989年6月,美国匹兹堡大学音乐系主任恩克蒂亚教授来北京作了历时一个月的讲学,其讲学内容十分广泛,对世界音乐文化的新概念;民族乐理学的目标和达到这些目标的途径等内容都有较独特和全面的表述。在讲学内容中,还纳入了他对音乐理论学科的基本观念和方法所作的深入思考。即:提出了《基础乐理》课程的教授应该遵循几个原则――“文化中的音乐”、“音乐作为文化”和“通过音乐去研究文化”的原则。

2 “中国民族乐理”思维引入《基础乐理》课程的研究手段和实施过程

中国民族旋律是一种以横向思维为基础的音乐形态。之所以要在《基础乐理》课程中重点讲述,是因为中国学者注意到了这种以横向思维为基础的、并以此区别于西方纵向发展的多声部音乐的特殊文化个性。它具有非常强烈的东方音乐,或者说是中国音乐的个性色彩,对它的深入研究就像是对中国音乐的“语言”的研究一样。

鉴于“中国民族旋律”有较强的实用性和较为复杂的音乐语义、语境背景。在以往的《基础乐理》课程中常常被教师有意或无意的忽视甚至回避,甚或有时被教师归于“乐音”或“声音”的层面对待,把民族旋律中动态的、活性的部分看作程式化的,无意义的音声的排列组合。

换言之,每段中国民族旋律都具有相当强烈的地域“风格区”与“色彩区”特性,都可以看作是一段含有并传递一定文化信息的独立的符号单元。教师在授课时,应该是多侧面、多层次的,对它的讲述就像对“语言”的讲述一样:既有旋律形式自身的音乐本体论研究,也有对旋律色彩意义阐述的语义学研究,还可以是内容涵盖前二者的音乐符号学或民族音乐学研究。这样,学生就会理解并掌握中国传统音乐的旋律形态与语义内容、文化背景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它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历时性(或共时性)存在。

篇2

关键词:《音乐理论基础》;《基本乐理教程》;比较;分析;

作为一名艺术类音乐学院的学生,《基本乐理》这门课程毫无疑问是其必修课。而对于每一位向往在音乐学院学习生活,即将参加艺术类高考的学生来说,《基本乐理》科目的考试也是他们必经的一道坎。乐理课程是学习音乐的基础课程,用以提高学生音乐素养,解决在学习音乐中的诸多疑难杂症,做好《和声》、《作品分析》等科目的铺垫显得尤为重要。

学习当中面对参加高考学生,以及考进大学的本科生(本科生的程度又各不相同),在选择教材上需仔细和慎重。现阶段市面上关于《基本乐理》科目的教材版本繁多,却又大同小异,现将我院使用较多的人民音乐出版社、中央音乐学院附属中等音乐学校试用教材,李重光版《音乐理论基础》与上海音乐出版社童忠良版《基本乐理教程》二书做浅显的比较和分析。为表述便宜,下面将李重光版《音乐理论基础》简称李版,童忠良版《基本乐理教程》简称童版。

两本教材所涉及的乐理知识范围大体相同,都讲到了:音及音高、音律、音符及其时值划分、记谱法、节奏与节拍、音程、和弦、调式、装饰音和音乐术语等重要内容。李版最后捎带说了关于旋律的知识,而童版增加内容较多,如增加了律吕辅曾、近现代乐理知识和中国传统乐理补充等内容(个人认为,乐理中关于律制及发音原理等方面内容牵涉到较多物理和数学方面知识,却又正是大部分艺术类音乐学院学生的弱项,可以捎带而过。而某些学院用以这方面内容专门考试来为难学生的做法,实为可笑,本身就有专门律学研究科目)。童版在所增加内容当中有相当部分属于中国音乐史内容范畴,也无须多做强调。而两本教材尤其在和弦及调式等章节显得不够生动,可以联系钢琴在色彩上多加描述,推动学生思维。

从内容编排顺序来看,如果纯粹按照书本章节授课,我觉得童版更适合些。特别是将音程这一章节放在调式的章节前面来说,把中国民族调式这一章节放在自然大小调式的章节后面讲,较之李版有明显的合理性。李版将泛音列内容放在一开始就讲,对于学生理解音的产生有益,并可以为后面讲到和弦做一个铺垫。再者李版将中古调式也就是特种自然大小调内容放在了大小调式这一章节里一并来说,便于将调式分类,简单的可以把调式分为中国民族调式和西洋调式两大块,然后在各自进行具体分析,并做相因的比较,便于学生记忆。童版将中古调式放在了近现代乐理知识这一章节来说。另外个人认为如果两本教材将和弦章节再能提前至音程后面来说,可能更合理些。

从语言选用来说,李版较通俗易懂但某些方面表述不够准确和完善,如在说到自然半、全音和变化半、全音这一内容时,对于变化半音的解释是“由同一音级的两种不同形式所构成的半音叫做变化半音”,这样的一种表述就不够准确,它无法解释类似于e-bbg等情况(我看到过李版1988年12月北京第10次印刷的,和目前手里拿到的2002年10月北京第29次印刷的版本,除了在封面上有所变化外,其它没有任何变化,甚至连页码都一样,那么我觉得经过这么多年和多次印刷,应该在内容上继续完善它)。童版表述较严谨,但是很多地方说的复杂化了。如在说音值组合法内容时,每一条的注意事项就显得不那么清晰。在说到中国民族调式的时候,童版是把六声调式作为七声调式的省略形式来讲的,较之李版复杂些,需要区别对待。另外童版在说到和弦章节的时候,对于基础乐理学习而言讲授的是以传统三度叠置的和弦为主要内容,这里对“三度叠置”的概念没有明确的表述,即是什么样的三度呢?我想应该只能以大小三度来解释这里的“三度叠置”,但是这样以来P119页等和弦章节的例251的第一个范例就解释通了。

需要再说一下的是童版中的错误较多,尤其在例子和后面的练习题当中,如音值组合法章节P43页例108的c)项前后颠倒了,P47页第二项书面题的第一题四二拍的习题中,多写了一个附点;音程章节P53页在说音数问题时的(4)、(7)、(8)等都有明显印刷错误;P56页例131的(2)项将减五度称为变化音程;P65页练习题21出现了纯6度和大5度题干等,希望能多多完善。

最后,个人认为在基本乐理课程学习时,教材的选用需要按照实际情况和所面对的授课对象,好的和合理的地方可以相互借鉴,各种版本可以取长补短。乐理科目涉及范围很广,出偏题为难学生很容易,关键要明确学习基本乐理科目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我想,提高学生音乐素养,为专业的音乐学习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并为学习其他理论课程做好准备才是最重要的(某些地区音乐类统考、高考试题出的过于苛刻实在是没有必要)。当然教材固然重要,老师能够不拘泥死板,上课灵活生动也是非常重要的。

注释

①音乐理论基础/李重光编.-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62.10ISBN 7-103-00346-7

I. 音… II. 李… III. 音乐-艺术理论 IV.J60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00)第15469号

850×1168毫米32开8.25印张

1962年10月北京第1版 2002年10月北京第29次印刷

印数:812,426-832,445册

②基本乐理教程/童忠良著.-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10 重印

(中国艺术教育大系)

ISBN7-80553-951-0

I. 基… II. 童… III. 基本乐理-教材 IV.J613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00)第57947号

2001年5月第1版 2006年10月第9次印刷

开本:787×1092mm1/16印张:16 插页:1谱、文246面

印数:44,201-49,200册

书号:ISBN7-80553-951-0/•807

参考文献

1.李重光编著《音乐理论基础》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年版

2.童忠良著《基本乐理教程》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年版

3.谢景全主编《基本乐理与听音训练》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年版

篇3

基本乐理课现状改革方法教材实践基本乐理是一门研究音乐的诸多组成要素(如音高、长短、力度、速度、音色、节奏、节拍、调式、调性等)之间的内在关联与科学性组合的理论性学科;是学习并掌握音乐发展规律的基础性学科;同时,也是为日后学习和声学、曲式学、复调法、配器法所铺设的奠基性学科。

对于音乐学院的学生来说,基本乐理课是专业必修课,而且也是最为重要的基础理论课程,目的是着重培养与锻炼学生的全方位读谱能力与从多角度、多层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修养。

然而,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思维根深蒂固的影响,基本乐理课的教学模式长期以来一直被视为学生考学与考级之路的必备过程,是讨厌而又不得不去碰触的切肤之痛。加之没有从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学生学习乐理的不同需求与不同角度出发来研究教学目的、教学方法、教材等问题的涌现,由此产生的一系列矛盾、困难常常使师生们感到一筹莫展,从而无法真正达到教学课堂上的良好互动与课程总体规划与发展间的良性循环效果。

归纳、总结教与学间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是课程设置上,课时少,内容多。两个学期的教学时间内连教师讲授完所有课程都成为了一种奢侈,更不用谈学生能够完全学懂并吸收了。其二,是教学理念上,着重于书本上的概念与练习。更多的是依靠照本宣科,背诵原则,死记公式的教与学关系来执行。这种做法不但有悖于课程的教学目的,也使学生沦为了做习题的机器,而忽略或不去思考音乐的发展规律。其三,是教学方法上,书面练习与音响听觉上相互脱离。学生在书写习题时,内心完全没有音乐音响的感受,只是一味地按照规律与原则谨小慎微地,小心翼翼地在乐谱上“建筑”音符,心中无数,脑中更无音响,最后只剩一堆没有生命的音符和一纸符合构造原理但毫无生机与灵魂的乐谱。其四,是教材选择上,长期以来学院派的教材选择无不是将李重光“奉若神明”,殊不知早已与时展脱轨的“圣经”已近耄耋之年,早成明日黄花。

综上所述,针对以上种种保守陈旧的教学方式与教育理念是我们在教学活动中不可避免而又现实存在的事实,是摆在我们面前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寻求更为合理的教学方式与苦觅脱离逆境道路之师生们的呼声此消彼长,成为近年来基本乐理课教学改革中所面临的一项艰难任务。下面,笔者仅以一位基本乐理课的教师身份来提出一些拙见和构想,希望能为心存疑惑的广大师生们提供一点帮助。

第一,应科学地、合理地分配两学期教学任务的侧重点。建议应本着实用性原则在第一学期理论学习的基础之上,增加第二学期通过倾听音乐作品来分析、掌握音乐中诸多组成要素的积累量。基本乐理课程的教学目的并不仅仅是要求培养学生的读谱能力,而更应着重于培养学生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来体会音乐的构成及音乐的美。所以,应大量加入对不同时期,不同风格,不同地域甚至不同民族的音乐作品来进行分析,使学生避免生搬硬套的练习模式及不能体会音乐构成与发展的“纸上谈兵”之苦。理论源于音乐,争取使学生从音乐的角度来理解音乐,真正做到在音乐作品中体味与思考,带着问题在音乐作品中寻找答案,以达到一举多得的目的。

第二,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需要来丰富教学内容。因材施教一直是我们所追求的教育理想,在以素质教育为主的当今社会更是我们在教学改革中不可回避的现实目标。对长期学习五线谱与多声部乐器的学生来说(钢琴、管弦乐专业),学习基本乐理似乎更为轻松一些,而对那些习惯看简谱和单旋律的学生而言(民乐、打击乐、声乐专业),这一切似乎是那样的触不可及。因此,在教学内容上应予以丰富,加入一定数量的声乐谱、简谱、甚至打击乐的单线谱来分析一些贴近于本专业的音乐作品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通过与西方传统的五线谱的对比来了解二者存在的共性与异同,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与自信。

第三,教材的选择与应用。一本合适的教材一直是基本乐理课教师们不断寻求与探讨的热门话题,在信息爆棚的当今社会,仍然以古典为主的教学体系用书是否还合乎当今社会对学生的需要呢?我的答案是否定的。新型的基本乐理课教材应该抓住时展的脉络,致力于探索与创新精神的研究,吸收当代世界先进的理念,去除与打破传统的陈规旧约是当下刻不容缓的时代命题。更多地融入流行音乐语言与思想也是教学环节中必不可少的,毕竟流行的才是最为大众所接受与传播的。所以,我们的基本乐理教学也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才可免去被时代淘汰的悲哀。

第四,理论联系实际,将书面练习与实际操作有机的结合起来。学习乐理,应本着从感受――感知――感悟的规律原则来进行。应充分体现“看”“听”“写”“奏”这四个步骤循序渐进的学习方式。“看与听”是需要学生多去观摩重奏、合奏、重唱、合唱以及管弦乐队的演出与排练,这样做既可以学习到自己本专业以外的音乐知识又可以在实践作品中体会并加深对理论概念的理解程度。“写与奏”是在看与听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能参与其中,作为乐团或乐队的其中一员来身临其境的感受音乐,感知艺术,感悟人生,做到最大程度地吸收音乐给养,提高自身的综合音乐素养与实践经验。

总而言之,为了达到更为理想的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为了更好地投身于基本乐理课的教育事业中,这些构想与探究还会持续下去,同时也坚信在我国高等艺术院校几代基本乐理课教育工作者的集体努力下,在不断地探索与追求中一定会形成更为科学、更为合理的基本乐理课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篇4

一、教学主体: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

以往的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占据主体权,控制教学过程,主宰着教学的一切,他们精心备课,在课上事无巨细,均亲自操办,教师的权威地位不容动摇。学生成了课堂教学的客体与教学的附属,处于次要地位,只是教师硬塞知识的容器,完全处于被动接受、机械记忆与模仿阶段。把原本充满趣味性的音乐课上成了现成乐理知识的传授课,固定音乐的欣赏课,学生只是在教师的权威下附和着,处于被动、无为状态,这样的课堂不仅不能使学生身心愉悦,尽情地去享受美,相反却禁锢了学生的思想,压抑了学生的个性,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对音乐的反感情绪不断增长,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这样的课堂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我们要彻底摒弃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观念,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与学习主人的作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要树立为学生服务,为教学服务的观念,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成为学生中的一员,让学生有更多自主的空间,有更多选择的机会,有更多的参与教学的机会,使知识不再是从教师简单单向地传向学生,而是在教师的组织与引导下学生主动学习乐理知识,去主动地构建知识,实现知识的多向传递,让教学真正成为学生的“学堂”,而不再是教师的“讲堂”。学生要学得身心愉悦,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享受美、感受美,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与创新精神,彰显出音乐课堂的魅力。

二、教学资源:从教材转向课内课外教学资源的整合

多少年来,教师一直是捧着一本教材,视教材为唯一的教学资源,而将其他的教学资源排斥在教学之外,使学生的学习视野永远地局限在教材上。我们要转变这种视教材为权威、为唯一的教材观,要整合各种教学资源来为我们的教学服务,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提供更多更广的信息与基础。这种教材观的树立有其必要性与重要性。

从大的方面来说:现代社会是一个经济、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各区域间的联系日益加强,竞争也日益激烈。教育业也是如此,我们所培养的学生最终是要从学校走向社会,参与到这激烈的竞争中来。作为教师要对此有清醒的认识,要树立大的教学观,要摒弃那种捧着一本教材不放的观念,将教材之外的资源大胆地引进来。当然初中生处于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阶段,缺乏对事物的分辨能力,我们在引进时要加以甄别,真正做到教学与社会接轨。

从小的方面来说:将教学局限于课堂,局限于教材,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在教学中我就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一次课下,我与学生闲聊,有一个学生说:“老师,咱们的音乐课太没劲了!每节课讲的听的都是教材上的内容,这些我早就看过了,就不能讲点别的嘛!”经调查我发现大部分学生都持有这种看法。针对学生的这种情况,多将流行元素引进课堂,在课上向学生播放一些流行音乐,讲解一些流行元素,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来了,都积极地发言。学生对音乐有了学习兴趣,教学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实践表明,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整合,使我们的教学走出课堂这一狭小的天地,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学到了有用的知识,同时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更强了,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更浓了。

三、教学手段:从单一转向多种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

以往的教学中教学手段单一,或以讲授为主,或以提问为主,或以欣赏为主,整节课的教学氛围就如同一潭死水,没有一丝涟漪,教学枯燥无味。而初中生天真活泼,对单一的事物兴趣不足。新课程改革就如同投入这潭死水中的一颗巨石,泛起了无数涟漪,唤醒了沉睡的课堂,给教师的教学指明了方向。新课程改革强调要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手段,要综合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来优化我们的音乐课堂教学。在教学中我们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给学生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让音乐这个跃动的符号重新活跃起来。同样是提问,不要单纯地进行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可以让学生当回老师,让他们提出问题,大家一起来解决。学生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与学习习惯,我们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发表,善于表达,学会分析,学会求知。同样是欣赏课,可以用多媒体等播放让学生欣赏,可以收集相关的资料进行讲授,还要让学生谈自己对音乐的理解,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也让欣赏课变得形象直观、趣味十足。在教学中我们要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来设计课堂教学的导入、过程与结尾,甚至在一节课中要用到好几种手段,运用的原则就是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能够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评价:从单一转向多元化

传统的教学评价,评价的主体、方式与内容单一,无法充分发挥评价的作用。评价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与保持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精当的评价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我们要实现评价主体、方式与内容的多元化。

第一,评价的主体多元化。不仅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还要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人,要实现传统的教师评价与师生评价、生生评价相结合。学生的主观评价更利于学生正确全面的认识自己,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对音乐学习产生更大的热情。第二,评价方式多元化。传统评价以终结性评价为主,往往是在期末按照学生是否会唱和是否唱得好来给个分值。我们要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既注重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要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情况给予综合评价。第三,评价内容多元化。不仅要看学生会不会唱,唱得好不好,还要将学生平时的表现情况,如课上是否认真听讲、发言是否积极等包括在内,以全面、真实、准确地反映学生一学期的具体学习情况。

篇5

刘原 知名专栏作家,媒体人,著有文集《流亡三部曲》,自称“白天做高尚喉舌,黑夜写黄色专栏”。他擅长以性话题入文,粉丝们戏谑地称之为“流氓原”。专栏文章写到刘原这份儿上,可谓登峰造极。每篇文章他都力图给予读者连绵不绝的,语不惊人死不休。

最近婚外情的话题似乎很热门。比较惊艳的一个版本,是在国外的一场足球比赛中,有一名巴西裁判给球员亮红牌,结果从裤兜里掏出了一条红色女式内 裤。最为惨绝人寰的是,当全场观众哗然的时候,这名可怜的裁判仍浑然不知,他高举着内裤,像石雕一样凛然目送犯规球员离场。我想,拍下这幅图片的记者一定 能获得本年度的普利策大奖,若请冯小刚起标题,就叫《我把裤头献给你》,若请《南方周末》编辑起标题,就叫《总有一种颜色让我们面如死灰》。

这裤衩掏得多好,真有创意。一掏倾城,消解了球场固有的暴戾、怨怼和汗臭。以此类推,在情人节那天举行的比赛,裁判若想罚谁下场,应该从裤兜里 摸出一枝玫瑰——反正是红色的就成。当然倘让我这样热爱斗牛运动的人士当裁判,我会从怀里掏出一面脏兮兮的红布,冲着犯规球员一边挥动,一边发出“吁, 吁”的驱赶声,逼迫他扬起双蹄哀怨离去。

那可怜的裁判随即收到了妻子的休书,尽管他解释说那是买给女儿的礼物。杨白劳买红头绳,洋裁判买红内裤,拳拳慈父心啊。可惜她老婆不信,做男人真是艰难。

我觉得冯小刚完全可以以此为蓝本,拍个《手机》的姊妹篇《内裤》,这片名多好,是票房保障,《手机》会吸引手机用户,而《内裤》则会吸引内裤用户,受众面无疑宽广得多。

说起《手机》不免又想起崔永元。我对小崔印象颇佳,即便他有那么点事,也是可以宽恕的,因为我觉得他本质上是个善良的人,不像电视圈里的其他烂 人那般不可救药。我知道很多黑幕,在这里就不说了。我比较感兴趣的是刘震云为何要拿小崔说事,唯一的解释是小崔借了他很多很多的钱,讨不回,于是在剧本里 泄愤。那帮作家都有这毛病,有次我去采访女作家林白,一位同事告诉我:“你别跟她说太多,否则她一转身就会把你写进她的小说。”后来我偶然看《人民文学》,发现这同事的真名成了作家东西小说里的主角,连祖辈都被糟蹋了一番,方知这哥们说的是肺腑之言。想起林白小说里的男主角多半是色胚棍,我不禁冷汗涔涔。

许多女人把婚外情的祸因归咎为男人天生喜欢乱搞,我认为很正确,不过她们忽略了一点:许多女人天生喜欢被搞。搞来搞去,欢天喜地,我们权当在看戏。

西班牙有个球星叫劳尔,这小子有几分姿色,若论帅气都快赶上我了。话说他每次在球场上进了球,就会冲着手上的结婚戒指一阵狂吻,跟狗啃骨头似的。许多女性这个感动啊,把他封为西洋版的柳下惠,最近,明察秋毫的狗仔队发现,这家伙原来也在包二奶。

篇6

关键词:声乐作品;意境;理解;风格;处理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8-0115-02

歌唱它的艺术感染力最终要靠声音演唱来体现,一首好的、甚至经典的歌曲的诗词和音乐终归只是停留在纸面上的,必须通过歌唱者把它唱活才能使听众充分感受。因此,作为一名歌唱者应该从各个方面来丰富自己,提高自己的文化艺术素质,脚踏实地地进行艰苦的艺术再创造活动。

当你拿到一首歌曲时,在歌唱的二度创作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艺术环节:

一、作品的理解

所谓理解作品,主要是指作品的内在含义即思想感情。理解作品的,是演唱的基础。拿到一首歌曲,先不要急于唱谱,而应该将歌词反复朗诵几遍,以便从中了解主人公所处的时代背景、特定环境和思想感情。一首歌曲或长或短,都凝聚着作曲家的强烈感情,作曲家的深情厚意蕴藏在每个音符之中,歌唱者需要认真地去发掘和领会。对作品的理解越深,感受越深,在演唱时的表达则越纯真,越完美。一个演员或歌唱者文学修养的深线,会直接影响他对作品内涵的理解。不少学唱的人,往往单纯从声乐技巧来谈歌唱表现,因此平时的接触面比较窄,不看小说不看画,不读诗文不听音乐,甚至于连报纸也不常看,视野不开阔,知识不丰富,这样的学唱是唱不出感情来的。要知道对作品内涵有无深刻的理解,结果是大不一样的,因为只有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才可能做到真情的表达。

二、要有意境

就是要尽量去启发音乐的想象力,演唱者应根据歌曲的内容和音乐形象,在自己的头脑中化为一幅幅活动画面,把自己化为作家、诗人,也变成作品的主人公。换句话说,就是要象戏剧演员进入角色一样去身临其境。如果你把一首歌曲的基本情绪和意境设想得很具体,那么你在表达时就会很真实和生动。想象和意境会很快帮助你确立起正确的音乐形象或者说歌曲的主人公的形象来,歌曲的主人公形象完整、统一了,歌曲的主题思想也就明确了,这样就会达到情真意切。当然歌唱者解释音乐的能力,不是一日之功,它是一种生活的积累,记忆的积累,情感的积累,这种积累越多,越丰富,“灵感”也越活跃,越丰富。因此作为歌者,应随时用眼睛和耳朵去搜集和倾听各种生活的画面和声音,去感受生活,从而增强我们对生活和人物的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作品的内涵。

三、声音的运用

我们在演唱一首作品时,运用什么样的声音才能符合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情感,这是值得研究和设计的问题。作为歌者有了美妙的声音外,能驾驭各种声音和音色变化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比如面对一首进行曲时要选用雄壮的声音,面对一首圆舞曲时应是明亮、华丽、轻巧的声音,面对一首摇篮曲时则需要用柔和甜蜜的声音等等。这里对声音也要有一个想象的过程,如对一首抒情轻柔的曲子时,可以把声音设想为“轻柔的纱巾在微风中飘洒”“树叶轻轻落在地上”这样的声音控制上;又如唱一首柔美而又轻巧的歌曲时,又可把声音比喻为“透明的露珠”、“春夜的雨滴”等等。总之,我们要擅于调动人声的声音“库”中最恰当的声音,唱出歌曲内容所需要的听觉效果,贴切地表现作品。

四、把握风格

作品的风格或者说音乐的风格掌握得好与坏,演唱的效果是大不一样的。我们常常听一些独唱音乐会的演出,有的人声音相当漂亮,发声技巧也很高超,但整台音乐会从中国民歌唱到欧洲的古典艺术歌曲,听起来声音上也好,力度上也好,韵味上也好,总是一个样,一个味,让人听了过耳即忘,缺少心灵的共鸣和艺术的回味,更有甚者太缺少艺术修养和文化修养,把各种风格的歌曲混淆在一起,使之南腔北调,南辕北辙,与原作差距甚远。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歌唱者没有很好地在歌唱前对作品的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地区风格、个人风格等进行细致的分析和了解,没有能恰如其分地用自己的歌唱技巧来表达作品的风格。因此歌唱者要准确地表现作品的内涵还必须事先研究作品的风格(也就是演唱风格)。当然与其它姐妹艺术相比,音乐的风格具有更多的抽象性。音乐是无形的时间艺术,而绘画、雕塑、建筑等都是有形的空间艺术,因而他们的风格往往比音乐更容易一目了然。一个歌唱者文学修养的深浅,会直接影响他对作品的理解和风格的把握,因为风格的形成,主要就是建立在最深刻的认识基础上的。成熟的歌唱家是能把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和作品的风格特点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能把音乐的全部涵义,让听众“一耳了然”的人产生共鸣。

五、歌曲的表现

演唱的二度创作是一个复杂的劳动过程,它对演唱者的要求也是多方面的。好的演唱者不仅能准确地领会和传达歌曲的艺术意境,同时还能通过自己的再创造,挖掘歌曲里某些潜在的、甚至作曲家没有料想到的东西。一首作品,作曲家无法提供韵味,它必须由演唱者自己去体会和创造。好的歌者并不满足于曲谱中所记下的音而必定会在音外的腔上下工夫(腔也就是韵味),并用得恰到好处。在你唱熟了一首新歌后,根据语言的特点、感情的需要,就会自然而然地在音调的旋律音上增加一些其它的音,使之成为装饰音、颤音、滑音、倚音等,唱起来就会更加动人和自然,就更有味道和美感,这就是韵味给作品带来的新的生命力。

六、歌曲的处理

有了对歌曲的真情实感后,就应该对歌曲处理有一个全面的总体设想,这里包括整个歌曲的速度、力度、音量、音色、伴奏等等问题。当然这些设想不是盲目的或是随心所欲的,歌曲的结构、曲体、调式旋律的起伏发展,直到节奏、和声等给演唱者以艺术表现的总启示,它们可以指引歌者内在情绪的走向,找到全曲的及歌曲的层次。在演唱别要把握好艺术的对比性,如一首歌的叙述性和歌唱性的区别,一首歌曲中强弱、轻重的变化,其中最关键的是要找到歌曲的高点(处)和低点。一般来说要突出高点,一定要把低点放低,一定要有铺垫的过程,否则一个劲儿地强或一个劲儿地弱是达不到艺术效果的。处理歌曲时,画龙点睛的部分往往是一些重点句、字。重点的词句要在咬字吐字上、感情上予以强调,要一句一字地,甚至在一个经过音上深下功夫,反复练唱,认真寻味,找到最适宜的表现手法。

七、歌人合一

唱歌要感动听众,首先要使自己处于兴奋而又激动的歌唱状态。“真真假假”是艺术表现的特定手法。“假”是为了表现“艺术的真”,“假”,是表现“真”的艺术技巧。真入假出而不失为真,才能发挥艺术的真实性和表现的真实性的统一,才能发挥艺术感染的强大作用。因此我们在演唱时一定要把握好这两者的关系,恰到好处地来表现艺术。在平常中,我们发现还有一些人在演唱时精神高度紧张,这样的歌唱状态是绝对唱不好歌的,更不用说感动观众了。因此我们讲的“忘我的演唱”就是要演唱者丢掉一切来自思想上的或者声音上的包袱,消除一切紧张因素,以既充满激情而又放松自如的状态进入演唱,要知道,只有情感得到了解放,才能得到自然而舒畅的声音效果,才能有更完美的感情表达。歌唱艺术应该是“有声又有乐”。

八、技巧与艺术

技与艺,即声与情,一向是歌唱中血肉相连的两个部分。发声、咬字、吐字和情感的表达构成歌唱的整体,二者不可分割。歌唱的人声是以人身的整体作为乐器从事歌唱的,绝非只靠嗓子、气息或共鸣就能单独完成的,歌唱是全身心都参与的一种表演艺术,不仅全部身体都要参加,而且包括你的灵魂。歌唱应成为诸种因素融汇于一个整体中的扣人心弦的完美艺术,就是说,只有声情并茂,技艺结合,才能使歌唱达到感人的境界,产生沁人肺腑的艺术成果。声与情是辩证的统一,相辅相成。不论是专业歌唱者还是业余爱好者,在平时的训练中,要加强整体歌唱的意识,使歌唱发声与情感表达同时进行,使声、字、情成为一体,养成用心灵歌唱的习惯。

参考文献:

[1]冯伟.浅谈歌唱的舞台表演[J].安顺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篇7

关键词:彩云追月 分析 演奏处理

中图分类号: J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10-0022-01

《彩云追月》原曲是由我国人民音乐家任光、聂耳于1935年创作的优秀的民族管弦乐曲。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浩瀚夜空的迷人景色。1975年,王建中先生把民族管弦乐曲《彩云追月》改编为钢琴曲《彩云追月》。王建中是江苏江阴人,曾任上海音乐学院的副院长职务,是中国著名的钢琴家,教育家,作曲家,他创作的作品有民歌作品《陕北民歌四首》、《云南民歌五首》、《浏阳河》;唢呐曲改编《百鸟朝凤》;创作歌曲改编《大路歌》、《走进新时代》;古琴曲改编《梅花三弄》;器乐合奏曲改编《彩云追月》;说唱音乐《蝶恋花》等。

1 作品分析

《彩云追月》注重发挥钢琴性能和表现手法、还有民族风格。不是单纯的采用西方音乐的技法,也不是单纯的采用中国的五声音阶,而是把两者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拥有了独特的韵味。旋律简单质朴,线条流畅,抒情优美,婉转,拥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和民族韵味,深受人民群众的喜欢。

1.1内容分析

这首乐曲并不是简单的改编,而是在保留原作品的基础上,通过音色、织体、调式的变换,在原来旋律中,运用了琶音、颤音、装饰音和增加色彩性的音程等手法使之钢琴化。同时,在作品中还有用钢琴来模仿民族管弦乐的弹拨乐器。曲子不仅重视“线性思维”,还注重“立体思维”,旋律简单流畅,和声的进行更加具有民族特色。整首曲子,都是温婉流畅,用独特的手法表现出浩瀚夜空的迷人景色,充分体现了钢琴音乐的神韵,达到了雅俗共赏的艺术境地,是富有民族风格和民族气质的中国钢琴作品。

1.2技法分析

全曲由变化再现的单三部曲式构成,A调,4/4拍,中板。第1到9小节为引子部分,乐曲开始以富有民族色彩的五声音阶式的装饰句,加上清澈的颤音来引出主题,主体具有民间色彩,节奏平稳,旋律如歌,富有诗意。中段的旋律更是令人陶醉神往,流动的琶音伴奏音型,丰富的和声是旋律更加的唯美、轻盈。紧接着主题再现部分,旋律采用八度和弦构成,增加了乐曲的氛围。伴奏部分运用五连音的琶音加上柱式和弦,增添了乐曲进行的动力,把曲子推向,尾声和引子相呼应,力度减弱,速度渐慢,在流动而悠扬的分解和弦中结束全曲,而音乐仿佛没有停止,引人遐想。

2 作品处理

2.1民族乐器音色的模仿

作者充分发挥钢琴的性能,创作具有鲜明中华民族风格特征的钢琴语言,使钢琴发出不同于西方传统钢琴音色的音响效果,丰富了它的音乐表现力。作品中大量的运用颤音,琶音,装饰音来模仿弹拨乐器的音色,这在弹奏的时候要注意,颤音的轻快飘渺,像是云朵在天边飘扬朦胧;琶音的清晰明快,像是弹拨乐器中的刮奏一样流畅;装饰音的轻巧,像是点缀一般活泼。

2.2民族音乐气韵的表现

音乐表演的“气”表现在演奏者的心理或者是精神,要有身处在浩瀚夜空中,被云朵包围的情境中;而“韵”则表现在对音乐所做的一些装饰性的变化,力度、速度及音色的处理中,他是艺术想象得以鲜活的动力。在弹奏连断音时,要充分表现出附点节奏音型的弹性感,要有声断气不断的感觉。

2.3弹奏时左右手的配合

弹奏引子的部分,要注意手指的连贯性,是贴键进行弹奏。跳音时要用大臂带动,左右手相交替呼应弹奏五连音,不能有交替的痕迹;颤音要下键果断直接,弹奏清晰;弹奏时要注意呼吸,根据乐句的变化而变化,触键柔和,手臂放松,柔软。前奏注意手臂沉下,要注重右手的旋律音型,要弹得轻快、轻松,还要注意左右手声部的旋律感,要有层次,既分明又相呼应。主题A情绪是淡雅高远,柔和的,触键要深,指尖集中,结合手臂演奏,来表现月光澈下,美丽动人的画面。要弹出旋律线,还有纵横交错的感觉,力度层次,还有手指的控制都非常重要,要弹出立体感。间奏,左手为低音的线条,弹奏时低音可以厚实,线条轻盈注意强弱处理,右手为纵向的“探戈”节奏。主题B右手为旋律线,要在柔和中透出旋律,左手为流动的伴奏,音量较弱。手指在跑动的时候,是手指主动的贴键跑动,还要注意力度变化及转指时的自然。回到主题A,这是全曲的,力度记号为强,左手为“探戈”式和弦,右手是八度的进行,左手要有支柱感,右手要弹的结实响亮。尾声,速度与引子一样,弹奏也一样,但引子是走出来的感觉,而尾声是渐渐走远,消失的感觉。所以尾声处理是先渐强,再由强到弱,慢慢消失在云间。

2.4踏板的运用

合理准确的运用踏板能够更好的诠释中国音乐作品的独特的韵味。在《彩云追月》这首曲子中,踏板的运用非常的重要,在长的延音时,站够时值就果断的离开踏板,在流畅的音乐中,要根据乐句,乐段来踩踏板,不能胡乱的改变乐句的旋律感。如果是一个踏板从头踩到尾都是乱的,破坏了旋律的清晰感,和朦胧感。

篇8

据说是公元701年。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越女词》、《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来源:文章屋网 )

篇9

01

一年级

一、把下列汉字按笔画数由少到多排列。

二、从下列句子中找出一组反义词。

1.

妈妈说外面太热,让我们在屋里玩。(

)——(

2.

图书馆不能大声喧哗,我们要小声讨论问题。(

)——(

3.

敬礼时,左手下垂,右手举过头顶。(

)——(

三、阅读理解。

爱  祖  国

我们爱祖国。

小白鹅说:“祖国有清清的小河。”

小山羊说:“祖国有长满青草的山坡。”

小燕子说:“祖国有温暖的泥窝。”

小蜜蜂说:“祖国有甜甜的花朵。”

小朋友说:“祖国地大物博,我们过着快乐幸福的生活。”

1.在(    )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小河  (        )的花朵

(        )的泥窝  (        )的祖国

2.儿歌中有个词语是说祖国土地广大、物产丰富,这个词语是         。

3.仿写句子。

说:“祖国有                                。”

说:“祖国有                                。”

4.祖国地大物博,有许多名胜古迹,你知道哪些名胜古迹呢?快来写一写吧。

一年级答案:

一、五、虫

二、外

2.大

3.左

三、1.示例:清清  甜甜  温暖  伟大

2.地大物博

3.示例:小蚯蚓  黑黑的土地  花蝴蝶  艳丽的花丛

4.示例:北京故宫、长城;杭州西湖;安徽黄山等。

02

二年级

一、我会连。

二、给下列汉字加两个部首,变成新字再组词。

三、我会自己读懂课文,回答问题。

下雨了,天阴了,云低了,太阳躲起来了。

燕子掠过树梢,鱼儿跳出水面,蚂蚁交头接耳,说着悄悄话:“要下雨啦,要下雨啦!快搬家!快搬家!”

不一会儿,滴答,滴滴嗒嗒……小雨点落下来了!它落在地面上,像敲小鼓;它掉在池塘里,逗得池水笑起朵朵花。抬头看天,小雨点连成一条条银线,被风一吹歪歪斜斜,像喝醉了酒,又像在跳舞。不一会儿,哗啦,哗啦哗啦……小雨点汇聚在一起,变成小溪,在地上流淌。它冲干净了石阶,洗干净了操场,那一条条的柏油马路,变得溜光发亮。

我们不怕雨,光着头,光着脚丫,追着雨花跑,有的手提凉鞋,有的披雨衣,有的挥动小棍,像一群小鸭……在雨中,我们上学去。

1.画出短文中的表示声音的词。

2.短文有_____节,第______节写我们在雨中上学去。

3.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下雨前,天_____了,云_____了,太阳________了,燕子_____________,鱼儿_____________,蚂蚁______________,说着悄悄话:“要下雨啦,要下雨啦!快搬家!快搬家!”

(2)小雨点落下来了!它落在地面上,像___________;它掉在池塘里,逗得_____________________。抬头看天,小雨点连成一条条____________,被风一吹歪歪斜斜,像___________,又像______________。

二年级答案:

一、害羞的——女孩

鲜艳的——花朵

高远的——风筝

脱掉——棉袄

打开——包裹

挑选——树种

弹奏——乐曲

二、例:穿

穿戴

发芽

难道

推举

站立

战斗

三、1.滴答,滴滴嗒嗒 哗啦,哗啦哗啦

2.4

4

3.

(1)阴

躲起来

掠过树梢  跳出水面  交头接耳

(2)敲小鼓  池水笑起朵朵花  银线  喝醉了酒  在跳舞

03

三年级

一、把对应的城市和它的别称连起来。

济南

鸢都

潍坊

冰城

重庆

羊城

广州

泉城

哈尔滨

山城

二、课外阅读。

天山美景

七月间新疆的戈壁滩炎暑逼人,这时最理想的是骑马上天山。

进入天山,戈壁滩上的炎暑就远远地被抛到后边。迎面送来的雪山寒气,立刻使你感到秋天般的凉爽。蔚蓝的天空衬着矗立着的巨大的雪峰,几块白云在雪峰间投下云影,就像在雪白的绸缎上绣上了几朵银色的暗花。那融化的雪水从雪峰的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闪耀着银光。在那白皑皑的群峰脚下,是连绵不断的翠绿的森林,密密层层的塔松像无数撑开的巨伞。夕阳西下,阳光透过重重叠叠的枝丫,在苍绿的苔藓上留下了斑斑点点细碎而橘黄的日影。小山坡上,一条条清澈见底的小溪两岸,到处是高过马头的鲜花,红、黄、蓝、白、紫,五彩缤纷,绚丽夺目。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也显得格外精神。在马上你用不着离鞍,只要一伸手,就可以捧到满怀的鲜花。

虽然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这时的天山更美丽?

1.短文描写了天山的哪些美景?

2.找出文中同诗句“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的情景相似的一句话,抄写下来。

3.写出文中的一个反问句,并改写为陈述句。

三年级答案:

一、二、

1.雪峰、森林、鲜花

2.夕阳西下,阳光透过重重叠叠的枝丫,在苍绿的苔藓上留下了斑斑点点细碎而橘黄的日影。、

3.虽然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这时的天山更美丽?

虽然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没有一个春天的花园比这时的天山更美丽。

04

四年级

一、看拼音,写词语。

guàn

zhù

kùn

yóu

piào

(       )   (       )   (       )   (          )

xìn

fēng

lěi

chě

wěi

(       )   (

二、选词填空。

改善      改进

改良

改变

1.这款软件的操作方法有待进一步的(      )。

2.袁隆平(

)了杂交水稻,产量比之前提高了两倍。

3.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的生活有了大大的(

)。

4.你应该(

)你的做事方式,这样才会有更多的人喜欢你。

三、阅读。

《说勤奋》节选

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童第周,到17岁才进中学。第一学期末,他的学习成绩很差,但他毫不气馁,急起直追。每天天刚亮,他就在校园里读书。晚上睡觉前,他总是习惯地回顾一下当天的学习内容。他还十分注意改进学习方法。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终于赶了上来,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后来他远渡重洋,到比利时去留学,由于完成了高难度的青蛙卵剥离手术,在欧洲生物学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由此可见,即使基础比别人差一些,只要肯下功夫,也是照样可以成才的。正如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所说,“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1.童第周是如何学习的?

2.“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终于赶了上来,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这句话中“终于”“名列前茅”说明了什么?

3.联系课文,请说说你对“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的理解。

四年级答案:

一、惯例   住宿

困乏

邮票

信封

积累

拉扯

末尾

二、改进

改良

改善

改变

三、1.每天天刚亮,他就看是在校园读书;

睡觉前,他会习惯地回顾当天的学习内容;他还十分注意改进学习方法。

2.只要勤奋,即使基础不如别人,也照样可以成才。

3.勤奋不懈可以弥补天生的笨拙,一分辛苦换来一分才干。基础不如别人的童第周通过勤奋取得骄人的成绩。

05

五年级

一、同音字,我会写。

(xié)    (    )迫    (

)同

(chá)    (

)找

观(

(jù)     (

)离

抗(

(huī)

)复

烟(

二、写出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反义词或近义词。

1.他买了好多五颜六色的画纸供小朋友们使用。近义词(

2.他是一位名副其实的科学家。 反义词(

3.这种鲜有的植物很有观赏价值。近义词(

4.让明亮的眼睛去发现翠竹的挺拔,松柏的苍劲。 反义词(

三、课内阅读

《装满昆虫的衣袋》节选

有一次,法布尔正在细心地观察周围的一切,忽然,一只闪烁着金属光泽的小甲虫从他眼前掠过。“嗬,真漂亮!”他边叫边用小手扑过去,敏捷地捉住了它。这只甲虫比樱桃还要小,颜色比蓝天还要蓝。法布尔高兴极了。他把这个小宝贝放进蜗牛壳里,包上树叶,装进自己的衣袋,打算回家后再好好欣赏。这一天,他还捡了好多的贝壳和彩色的石子,把两个衣袋塞得鼓鼓囊囊的。

夕阳西下,法布尔赶着鸭子,满载而归,心里甜滋滋的。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的意思。

掠过:

满载而归:

2.文中从哪两个方面写出了甲虫的可爱?

3.从法布尔装甲虫时的动作描写可以看出什么?

五年级答案:

一、胁

二、五彩缤纷

名不副实

欣赏

弯曲

三、1.快速地擦过、扫过。

装满了东西回来。形容取得很大的收获。

2.大小、颜色

3.从“放进”“包上”“装进”三个连续的动作可以体会到法布尔对小甲虫的珍爱。

06

六年级

一、给下列画线汉字注音。

萌芽(    )找茬(

迂回(

深邃(

公爵(

别墅(

二、口语交际。

电视节目可以让我们通过视觉了解到更多丰富的知识,相信你一定被一些有趣的电视剧或动画片所吸引过吧!请你选择一个你喜欢的电视剧或动画片,说一说节目的内容,以及你喜欢的原因。

三、课外阅读。

两棵松树

一棵高大的松树屹立在山巅,翠绿的枝叶泼下一地浓阴。还没有走进它,就见到地面上攀爬着无数条根须,一半裸露在地表,一半埋入底下,像是一堆乱麻,踩上去磕磕碰碰,有些根须像树藤一样缠在石头上,横生虬结,五麻六道,显然,这些是从那棵松树的根部延伸出来的。走进它时,又见到它那粗壮的树根是从地表隆起,如钢浇铁铸,像老鹰的利爪紧紧地攀附着沙石,在山顶的小块平底中,这是唯一的松树,铁爪稳稳当当地站立着,树干挺拔,苍劲,一块块粗糙的树皮如古铜色的鳞甲,向四周伸展的枝叶如张扬的手臂,如一位伟岸的“将军”。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小学语文

我们翻过山巅,穿过“一线天”的狭窄山道,拾几笔而上,突然,从右边的石台上窜出一只松鼠,眨眼间就钻入了左边的一棵松树中——我的视线被这只可爱的松鼠吸引,也被牵到了那棵松树上。蓦然一瞥,我不由得脱口惊叹:“这是一棵怎样的松树呀!”它横生在峭壁上,被一块巨大的石头压着树身,深深的凹痕上有灰白的树渍,那是巨石压出的伤痕。树干在这里被压弯了,但是却并没有被压倒,而是扭转身子,绕过一处石角向上生长,茂盛而翠绿的枝叶顽强地伸展在空中,摇摇欲坠的巨石重达千钧,却被一棵轻巧柔弱的松树承载着!

是惊讶,是感动,还是震撼,真是无以言表。

我觉得人活一生,成败得失都要淡然处之。成功不足喜,失败也不足悲,正如那棵承载巨大压力的松树,于逆境中奋力成长,以不屈不挠的求生意志挑战巨石。

刚才那位“将军”不再显得高大,因为——只要这块被压制的松树突然松动,撤开树身,那块巨石就会危如累卵,滚落而下,站在山的那位“将军”也会随之入万丈深渊......

1.联系上下文,说一说下面词语的意思。

无以言表:

危如累卵:

2.作者看到第一棵松树时,是怎样评价的?

3作者在看到第二棵松树时,为什么说“成功不足喜,失败也不足悲”?

4.你喜欢文中的哪一棵树,请你来说一说理由。

六年级答案:

一、méng

chá

suì

jué

shù

二、略。

三、1.难以用言语来描述,文中形容作者看到第二棵树时的复杂心情;

比喻形势非常危险,如同堆起来的蛋,随时都有塌下来打碎的可能。

2. 如一位伟岸的“将军”

篇10

正月初几去庙里上香2022

正月不管什么时候都是可以烧香的,人们通常会在正月初一的凌晨零点去寺庙里抢烧头炷香,希望可以最早得到神灵给与的福运和庇佑。民间通常会在每年的初一和十五去烧香,因为这两天百无禁忌。而且佛教中,每月初一和十五属于十斋日,此时去烧香拜佛,可以增加功德;这两天也是神在日,适合去拜神或者佛菩萨。

正月上香有什么讲究

去寺庙上香有很多注意事项。 比如进庙过门槛时,男客先跨左脚,女客先跨右脚;步子要迈大,千万不能踩踏门槛。诚心向佛祈愿,可以上三柱香、六柱香、九柱香等,意义不同。 烧香前必须洗手,然后用你带来的火点燃,火越旺越好。灭香注意要用手扇灭,吹灭是不敬的行为。注意必须用左手放香,佛家认为右手杀生不吉利的。当然,拜佛的诚意是最重要的。

去庙里上香什么时候去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