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基础范文
时间:2023-04-08 09:47: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理学基础,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梳理学科知识框架、知识结构、培养对心理学深入研究的兴趣;
2、步入学科基础复习,需要对学科内容有一定的把握,建构心理学学科视野;
3、多看一些与心理学相关的杂志、期刊,培养一种心理学研究意识,用心理学的思维和方法来思考一些问题;
篇2
关键词:员工培训;心理学基础;必要性
丰田汽车公司总裁丰田章一郎曾说:“丰田的超级推销员、超级工程师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培训出来的。”目前企业对学习型组织建设的重视、对员工培训的重视,认识到了学习、培训的重要性,“培训员工赢得竞争”已成为企业的永恒主题。这却并不等于企业就能组织好员工的学习、做好培训工作。如何让员工愉悦地参与培训?如何让培训达到预定的目标、体现培训效果?如何组织管理、降低培训成本?企业要解决好诸如此类的问题,让培训有实效性,就要从理念、制度、内容、途径、方法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系统化构建。明确员工培训的心理学基础无疑给这个系统工程提供了科学化依据。
一、“培训”的内涵
现代研究对员工培训的内涵给出新注解,拓展了培训的空间,阐述了员工培训的新特点、新趋势。因而培训中的心理学知识的应用也越加凸显。张一驰编著的《人力资源管理教程》中指出,培训指各组织为适应业务及培育人才需要,用补习、进修、考察等方式,进行有计划的培养和训练,使其适应新的要求,不断更新知识,拥有旺盛的工作能力,更能胜任现职工作及将来能担任更重要职务,适应新技术革命必将带来的知识结构、技术结构、管理结构和干部结构等方面的深刻变化。“培训是指公司有计划地实施有助于雇员学习与工作相关能力的活动。这些能力包括知识、技能或对工作绩效起关键作用的行为。”培训从广义上来看应是创造智力资本的途径,无论从理论还是操作的角度定义“员工培训”,均显示出培训的本质是员工的学习过程,它是通过人的心理来研究人的行为的;它同时属于“广义教育”(能增进人的知识、技能、身体、思想等的一切活动)的范畴;它是终身教育的组成部分;现代培训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个人与组织的共同发展。而教育活动均是建立在心理学理论基础之上的。因此进行有效性培训,体现培训的内在本质与终极目标,实现培训的应有价值,把握心理学原理及人的学习活动规律和特点是十分必要的。
二、培训工作要求离不开心理学知识
员工培训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管理的工作与内容,又是管理的途径与手段。泰勒(F.Tarlor)把管理定格为“人”的工作,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更是重“人才强企”。这也正是培训工作要求须以心理学为基础的原因所在。现代员工培训的工作内容的实施过程主要包括培训需求分析、制订培训计划或设计具体的培训方案、实施培训计划或方案并进行管理、评估培训的效果及成果的转化等。要完成它们,就要求职能部门和人员具备较为广博的知识背景和能力。见下表。
据调查,假如两种人参加应聘,一种是单纯人力资源管理者,而另一种是有心理学背景者,招聘方最终会对第二种人更感兴趣,并且在人力资源培训当中也越来越关注心理学原理方法的介绍。亚洲战略投资公司人力资源部总监张红女士说:“员工在工作的过程当中会遇到困难是避免不了的,如果这些困难没有得到解决就会直接影响工作的进程,人力资源管理就要起到一个相当重要的作用,而有心理学基础的人从事此类工作会更得心应手。”
三、现代培训新的特点与趋势
从内容上看,培训内容也突破传统而拓宽,“由于培训已从特定的岗位技能、知识扩展到自我认识、自我创新、团队共享、团队互助的新阶段,因而其课程充满了新意,其内容充分发展了员工的综合能力”。
从方法上看,培训技术不断更新,如电脑、互联网的使用,促进了员工进行自学、互相交流、讲师教学等不同形式的共生、共融。从理念与操作上更加关注参与者的沟通和成人心理特点与需求,强调员工学习动机激发。
从系统的角度看,现代培训把开发纳入培训中,强调个人学习与组织发展的互动和一致性,更加注重员工的自主发展,注重员工可持续性学习与发展。这都进一步提起我们对心理学的重视和运用。如“完整的培训内容包括人格训练、心理训练、能力训练。首先人格训练是基础,对员工的训练首先要帮助他们解决如何做人的问题;其次是培养一个人良好的心理素质,如自信心、意志力、专注力、成就欲等;最后训练他做事的能力。三者之间密切结合,才能使培训真正有效,达到提升员工素质和能力的目的”。从发展的角度看,培训逐步趋向规范化和标准化。这就意味着对培训的终身性、制度性、科学性的要求不断上升,而心理学基础正是培训发展的科学化前提。
四、心理学知识在培训中的价值
社会心理、教育心理、发展心理等心理学知识,都已不断在国内外员工培训中得到不同程度的应用,颇有成效。“讲师的课程内容要符合学员的需求,这是让学员产生自然反射。而铃声相当于培训现场给学员的,或讲师给学员的某种‘刺激’,讲师通过这些‘刺激’,和学员脑子里固有的对学习的理解或某种经验呼应起来,于是导致了学员学习行为的发生。”因此,我们非常有必要把员工培训建立在学习心理的理论基础之上,以促进培训的科学性及培训效果与收益的提高。
作者单位:保定学院
参考文献:
[1]石金涛.培训与开发[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2.
篇3
关键词建构主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心理学是课程的理论基础之一。心理学以个体的心理现象和心理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而课程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为了促进学生个体的发展。因此,心理学的理论及其研究成果对课程研制产生着重大影响。课程目标的确定、课程结构的调整、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方案的制定都要以一定的心理学理论作为依据。
2001年,我国在基础教育领域开展了规模空前的课程改革。此次课程改革借鉴了心理学的许多理论。作为当代具有影响力的思潮之一,建构主义心理学对新课改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试图对此做一个初步的探讨。
一、建构主义心理学及其课程观
(一)建构主义心理学的内涵
20世纪80年代,西方兴起了建构主义心理学。建构主义是心理学发展史中从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后的进一步发展,被视为“教育心理学的一场革命”。建构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为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后来在维果茨基(Vygotsky)、奥苏贝尔(Ausube1)、布鲁纳(Bruner)等人的推动下,这一理论得到充分的发展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建构主义心理学理论流派纷呈,主要有:激进建构主义、社会性建构主义、社会文化认知的观点、信息加工的建构主义、社会性建构论、控制论的观点等。然而,这些理论有着共同的内涵。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由人主动建构的,而不是被动接受的。与一般人们所认为的“外部输入——内部生成”模式相反,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从外部输入到人的心灵的,而是在人与外界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从人的心灵内部建立起来的。其次,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的、客观的反映,它只是一种解释或假设,会随着人类认识的加深而不断变迁或更新,而非问题的最终答案。在具体的问题中,人们还需要针对具体的情境对知识进行重加工和再创造。而且每个人都从自己特定的经验背景出发来建构知识,给世界赋予意义,由于各人的经验背景不同,建构出来的知识也必然不同。从这个意义上讲,知识只是个人经验的合理化,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独立存在于具体个体之外。另外,知识的建构并不是任意的建构.人们在建构知识的过程中要受当时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并需要与他人进行合作协商,不断调整和修正自己的知识,这样才能更全面地了解世界。
(二)建构主义心理学的课程观
建构主义心理学的课程观是以其知识观为指导思想的。
1教育的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合作意识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建构主义者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性和情境性。所谓主动建构性是指学习的目的是要实现知识和意义的建构,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去探究和创造新知识;所谓社会性是指学生在建构知识的过程中,需要通过与他人以及周围环境的交流互动来丰富自己的认识,从而构建起自己独有的知识体系;而情境性是指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去建构意义,获得知识。因此,学校课程不仅要关注知识体系,更要突出知识获得的过程,使学生在知识获得的过程中学会创新,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够运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2.课程内容要选择真实性任务。在建构主义者看来,学生的学习是累积陛的,因为一切新知识的建构都是建立在原有经验背景的基础上的。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知识建构,课程内容就不能与学生原有的经验脱节,不能远离学生的现实生活情境,而应该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选择真实性的任务,反映现实世界中的真实情景,体现课程内容的实用陛、多样性、趣味性和探究性。
3弱化学科界限。建构主义者重视问题情境的意义,认为对同一内容的学习要多次进行,并且保证每一次学习的问题情境都不同,而且教师要呈现给学生整体性任务,让学生尝试着去解决完整的问题。由于这样的问题往往要涉及多方面的概念和理论,所以建构主义者要求弱化学科界限,主张学科间的交叉。
4.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观。建构主义者认为,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能动的知识建构活动。在他们看来,学生并非直接地、被动地接受教师所传递的知识,学生在进入课堂之前,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各种现象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看法。教师在传授知识之前应该考虑到学生原有的经验,以此为起点引导学生建构新知识。因而,在这里,教师不是知识的提供者,而是指导者和协助者,引导学生去组合、批判和澄清新旧知识之间的差异,帮助他们建立起自己的认知体系。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调整现有的教学资料,适当布置问题情境,制造学生在认知上的冲突,从而引起学生的反省和思考,得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周围环境之间要进行互动、协调,以不断丰富和更正各自的认识,这也即我国传统的“教学相长”思想。
5.重视学习过程的评价观。建构主义者重视知识获得的过程。他们认为,学习的过程比学习的结果更为重要。因而,评价应该立足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成长变化,注重对学习态度、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的综合考查而非学习成绩;评价类型包括学生自我评价、学生对学生的评价以及老师对学生的评价;评价方式要多元化,而不仅限于传统的纸笔考试。
二、建构主义心理学对新课程改革的影响
建构主义心理学的课程观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意识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符合时代的要求,因而备受教育工作者的关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受建构主义心理学的影响,这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有充分体现。建构主义心理学对新课改中课程目标的变化、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结构的调整、课程实施的变革和评价体系的改革等发挥了重大作用。
(一)课程目标的变化。我国以往的教育极端地强调知识的系统性,知识目标至高无上,课本知识被奉为“宝典”,忽视了对学生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实践能力等的培养。针对以往基础教育重知识轻能力的弊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学会学习,并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建构主义者认为课本知识只是一种关于某种现象的解释或假设,并非问题的最终答案,因而学生没有必要对课本知识顶礼膜拜,而要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识,在具体的情境中灵活运用知识。可见,新课改在课程目标的制定上受到了建构主义的一些影响。
(二)课程内容的选择。长期以来,在我国基础教育领域中,教材的编写力求体现内容的完整性、系统性、逻辑性,课程内容繁、难、偏、旧,远离学生的生活世界,缺乏实用性和趣味性。新课程改革改变了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删除了原有课程内容中偏深、偏难的部分,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社会的联系,实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生活化,这与建构主义课程观强调的“课程内容要选择真实性任务”相一致。
(三)课程结构的调整。我国以往的中小学课程,门类过多,而且强调学科本位,学科课程占主导地位,课程内容缺乏整合。但是,学生所生活的现实世界,是一个由各种现象组成的错综复杂的综合体,而非以专门的学科形式出现,这就要求学生将来能够综合地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相应地,学校课程就应该突破单一的学科知识体系,将各类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为此,《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要“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这也反映了建构主义主张的“让学生尝试解决整体性任务,弱化学科界限”的观点。
(四)课程实施的变革。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在我国传统的教学中,教师的权威占绝对主导地位,师生之间缺乏真诚的、平等的合作和交流,教学以教师灌输和学生被动接受为主,这难免压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当下,由于对创新教育的提倡和对学生主体性地位的关注,使教育工作者从建构主义心理学中去寻求启示。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强调教师要尊重学生,主张师生间的交流与互动,倡导合作学习。鉴于此,《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五)课程评价的改革。我国以往的课程评价存在好多问题,主要表现在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评价指标单一,重知识点的掌握而忽视对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的综合考查;评价方法单一,多采用纸笔考试。此次课改指出要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提倡发展性评价;倡导评价指标的多元化,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改变单纯通过纸笔考试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采用多种评价手段如小组讨论、研究论文等综合考查学生在情感、态度、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发展与变化。这改变了以往“纸上论英雄”的局面,将评价贯穿于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与建构主义所提倡的“重过程、轻结果”的评价观符合。
建构主义的知识观、教学观、学习观等理论中虽然不失过激的看法,但它给传统的教育以有力的冲击,也给我国的基础教育新课改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在提倡“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当代,建构主义理论无疑会对新一代人才的培养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2]李建乎.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新课程新创意[J].教育发展研究.2002.(3).
[3]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陈琦,张建伟.建构主义学习观要义评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1).
[5]李方.课程与教学基本理论[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6]廖哲勋,田慧生.课程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7]吴维宁.新课程学生学业评价的理论与实践[J].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篇4
关键词:音乐同步脱敏再加工MEDR心理创伤EMDR行为治疗人本主义
中图分类号:B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1)010-081.02
1、前言
心理创伤(trauma)一词最初来源于希腊语“损伤”,其原来的意思为“伤”。既可指由某种直接的外部力量造成的身体损伤,也可指由某种强烈的情绪伤害所造成的心理损伤。通常,人们将这种外部力量称之为“生活事件”。现代研究认为,所有的心理疾病都与这些生活事件有关。因此,心理创伤是心理治疗领域的一个重要的关注点。
心理创伤可以影响整个人,包括身体、智力、情绪和行为的改变,如早期的受虐经历能够影响甚至阻碍一个人发展稳定的自我感觉。每个人都以独特的方式对心理创伤做出反应,这取决于创伤的细节,以及当事人的个性和经历。所以当人们目前的处境有困难时,治疗师会警觉是否要对当事人过往的心理创伤进行干预。
音乐脱敏再加工疗法就是一种以“心理创伤”为主要适应症的音乐治疗技术。这种音乐治疗方法对心理创伤的治疗有独特疗效,那它和各种心理治疗流派有什么关系呢?本研究就此进行了全面地分析。
2、治疗方法
音乐同步脱敏再加工(MEDR)是中央音乐学院高天教授基于多年临床治疗,并通过不断总结、实践并结合各种新的知识和技术而逐渐发展出来的一项专门针对心理创伤的音乐治疗技术。该技术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显示出了强有力的治疗效果,特别是在5・12汶川地震后的心理救援工作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这一疗法已引起了国际音乐治疗界的高度重视,并被世界音乐治疗联合会全球危机干预委员会确定为心理危机干预培训手册的主要治疗模式之一。
MEDR的治疗程序共分为八个步骤:(1)信息搜索、(2)稳定化、(3)评估、(4)脱敏再加工、(5)超个人体验、(6)躯体扫描、(7)结束、(8)再评估。
3、MEDR基本原理的心理学理论基础
MEDR强调意象对创伤的治疗功能,它充分利用了音乐对意象天然且强大的影响力。它围绕一个创伤画面进行想象,并通过音乐的陪伴与推动来改变创伤意象与体验。
精神分析学派的弗洛伊德和荣格都非常强调意象对于治疗创伤和人格成长的重要功能和作用,认为潜意识的活动是通过意象才能上升到意识的层次上来,从而使很多症状得到缓解和消除。
4、MEDR治疗设置的心理学理论基础
4.1人性观与人本主义
由于MEDR的人本倾向,该疗法认为每个来访者都有自救和自我治疗的积极力量,治疗师的职责只是帮助来访者找到这种积极力量,而音乐同步脱敏再加工的整个治疗过程就是帮助来访者寻找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资源的过程。
MEDR与音乐引导想象(GIM)治疗的出发点一样:是人本主义的观念,即每一个人的经验都是独有的,包括治疗师在内的任何其他人都不可能做到真正了解,所以治疗师的引导和建议常常是错误甚至是有害的。每一个理智健全的人都有自我治愈和走出心理危机及情绪困扰的能力,治疗师的责任是进入来访者的内心情感世界,帮助他找到自我治愈的能力和潜能。
人本主义的代表人物一罗杰斯对人性持有积极的观点,认为人的天性趋向于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4.2治疗关系与人本主义
基于以上人本倾向的人性观,所以MEDR使用治疗音乐时遵循“同步”原则。“同步”意味着“同感”,治疗师能当事人的处境、情感与体验“感同身受”,同时同步的音乐能帮助当事人引起共鸣、消除阻抗、充分宣泄。
基于对当事人潜能的信任、独特性的尊重,所以“主题音乐的选择、阶段性治疗目标的拟定、座位的摆放”等治疗设置等都要充分尊重当事人的意见;治疗师的角色是“支持而非指导”。
罗杰斯的工作强调治疗关系而不是治疗技术。他认为如果在咨询关系中能够满足真诚、无条件积极关注和同感了解,那么治疗性的改变就会发生。
5、MEDR主要程序的心理学基础
5.1第一步-“信息搜集”与创伤治疗
在心理创伤干预的初期,首先要了解来访者与创伤有关的信息和个人目前的状况,以便合理安排下一步的治疗方案。
目前创伤治疗领域也非常重视稳定性评估。对创伤幸存者进行心理健康评估的第一步是要对他们的心理稳定性进行评估,当发现受害者处在心理崩溃或认知紊乱的情况下时,治疗师在进一步更细致的评估之前,需要先提供稳定化的干预(例如,再保证,心理支持,减少环境刺激的水平)。”
5.2第二步-“稳定化”与创伤治疗
MEDR中非常重视对当事人用“积极资源想象”技术进行“稳定化”治疗。以“稳定化和积极化”为终极治疗目标,能使当事人找到积极资源(内心体验与现实经验)解决一般性心理困惑。以“稳定化和积极化”为阶段性目标,可使当事人恢复情感调控的能力,找到面对创伤的力量,从而更稳定地解决心理的深度创伤,避免当事人在准备和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即创伤暴露导致的二次创伤。
在某些创伤治疗案例中,必须先行解决高度焦虑或较低情感调控能力的问题(即“稳定化”),之后再更为经典的创伤治疗(如情绪加工)才能得以成功实施(Chu,1998;Cloitre,Ko-enen,Cohen,&Han,2002;Courtois,1988;Ford,Courtois,Steele,van der Hart,&Nijenhuis 2005)。
5.3第三步-“评估”与认知疗法
此环节包括:“确定最糟糕的画面、消极认知、积极认知、积极认知认可度、主观不适度”五个方面的内容。
MEDR是以“最糟糕的创伤意象”为核心的基础,进一步改变来访者的负性认知、形成积极认知。该疗法具有明显的认知治疗因素。
5.4第四步-“脱敏再加工”
(1)“导入”与行为主义
“导入”方法1-“放大”,指反复地从“最糟糕的画面”开始想象,放大对创伤意象的身体体验。“放大”与行为主义中暴露疗法的“暴露”相似。“暴露”的目的是进行反复刺激从而让人的承受阙值提高,减少应激反应,实现对创伤事件的脱敏。“暴露与脱敏”属于行为主义的交互抑制,即暴露出来的恐惧等反应被一种更强的,不相容的反应或者活动所抑制。换句话说,如果在引起恐惧的情境出现时,有一种不相容的,更强的反应同时发生,就会出现脱敏过程,于是原来的情景就不再
能引起恐惧反映了。交互抑制作用是以经典条件反射理论为基础的。
“导入”方法2-"音乐放松”。放松训练是行为疗法中最广泛使用的技术之一。它既可单独使用以克服一般的身心紧张和焦虑,又可合并到其他技术如系统脱敏、情绪想象中使用,以治疗有焦虑症状的障碍。……这是为了使初学者知道什么是紧张,从而能通过比较更好地体会放松的感觉。
(2)“脱敏再加工”与EMDR
“脱敏再加工”是MEDR的核心环节,是在眼动脱敏再加工技术的工作框架中应用音乐的因素特别是音乐引导想象进行的心理治疗。
MEDR的“脱敏再加工”是治疗师运用同步音乐陪伴来访者从回忆“最糟糕的画面”开始想象,继而可以自由想象。同时,治疗师采用VSEB模式与来访者保持语言的交流,随时了解来访者心理活动的内容。直到来访者的意象从创伤事件的负性意象转变为中性或积极的意象便可结束本轮的想象。
EMDR则是要求来访者在反复回忆创伤事件的同时,眼睛随着治疗师的手指左右来回运动,同时让头脑自由地联想。每一轮眼睛左右运动24次(约20秒钟左右),完成之后,向治疗师报告刚才想到的内容。然后再开始新一轮的眼动,继续上一轮的内容想下去。反复至来访者报告自己想到的创伤事件不再难受为止。
两者的治疗程序相同―都是围绕创伤事件的“脱敏再加工”,但是由于使用了音乐引导想象的方法替代眼动,操作的方法有了本质的不同。首先,刺激物从“眼睛运动”变为“听觉刺激”:其次,MEDR的想象过程中有双方的语言描述与交流;第三,MEDR以创伤意象的性质改变为一轮治疗的分界点,而非以时间或次数为分界点。
5.5第五步一“超个人体验”与人本主义
这一步骤在第四步“脱敏再加工”的基础上想着在评估阶段所确定的积极认知观念,在非常积极、强有力的、宽广的音乐刺激下产生超越现实的积极意象。
此步骤在EMDR(眼动脱敏再加工)中被称为“植入”,意为从外部将积极的认知观念植入来访者的头脑。MEDR的人本倾向使其把第五步操作并称为“超个人体验”。
“超个人体验”的概念来源于人本主义的重要流派一超个人心理学,它也是音乐引导想象的重要理论支柱。超个人主义的一个主要治疗目标就是促使来访者释放自己的内部资源。通过超个人心理治疗,来访者能够超越自我水平上的意识局限性,通过联想和梦境的体验更加完整地了解自我。这些联想包括神话的、原形的和象征性的内部体验形式。通过这些联想,来访者体验现实中的自己,看到自己被分割的不同人格部分,并解决内部的矛盾,最后通过重现整合的过程进行加工,并超越自己的界限(Vanghan,1979)。
6、讨论
由中央音乐学院高天老师创立的MEDR(音乐同步脱敏与再加工疗法),是一种以心理创伤为治疗对象,以音乐为基本治疗工具,以人本的人性观与治疗关系为治疗基础,以EMDR(眼动脱敏再加工)的治疗程序为治疗框架,以各大心理治疗流派的思想精髓和方法为技术资源的综合性音乐心理治疗体系。它对心理创伤的显著治疗疗效是其充分发挥音乐的独特魅力同时博采众长结合各种主要心理流派的思想与技术精髓的必然结果。
参考文献:
[1]杨蕴萍,王倩.创伤:精神分析进展[G].北京:全国首届心理
刨伤治疗和危机干预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5,10.
[2]赵冬梅.心理创伤的治疗模式与理论[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9(3):99-100.
[3]高天.接受式音乐治疗方法[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1.
[4]Samuels,M.&Samuels,N.(1975).Seeing with the ming’s
eye.NewYork:RandomHouse.
[5]Bonny,H.L.(1980).GIM therapy:Past,present,and future
implication(GIM Monograph No.3).Salina,KS:The Bonny
Foundation.
[6]郑日昌,江光荣,伍新春.当代心理咨询与治疗体系[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7](美)布莱伊尔(Brire,J.)著.徐凯文,聂晶,王雨吟,张怡玲译.心
理创伤的治疗指南[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
[8](美)s.Cormier,B.Cormier著.张建新等译.心理咨询师的问诊
策略[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篇5
【关键词】情感;管理法;学生工作
情感工作法是指针对当前大学生群体的心理特点和成长背景的不同,在管理工作中从学生情感需要的角度出发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减少在学生管理中对学生造成心理上的伤害,以期达到管理者的目标要求和被管理者的愿望相一致,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和谐相处,实现更好的管理效果。
一、情感型工作方法在学生管理中应用的必要性
(一)大学生浪漫情怀与课业繁重和严格管理制度存在矛盾,需要情感关怀
中学教师和学生家长为了鼓励孩子考上大学说的比较多的一句话是“考上大学就轻松了”。大学新生都是怀着这种“轻松”的心情到大学来报到的,但是大学的生活,特别是理工科的大学生活是不轻松的,尤其是对一些英语基础不好的同学来说,最终要获得毕业生资格确实要下一番苦功夫。另外高校管理工作的特点是制度化,制定了非常明确的管理制度,详尽的管理制度令大学生眼花缭乱,难测深浅,入学伊始就给大学生来了个“下马威”,在情感上难以接受。
(二)独生子女倍受宠爱与独立的大学生活形成反差,需要情感关怀
受中国传统观念和教育体制的影响,中国的孩子得到家庭的关心和爱护比西方国家的多,受到自立锻炼却很少。很多家庭对孩子的生活上进行无微不至的照顾,学习上高度关心,一刻不耽误工夫,独生子女更是得到来自父母、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多方面的关怀,是十足的爱的接受者。对于如何关心爱护他人,如何进行自立、自强,知道的很少,做的就更少,从一个被爱的环境到一个大学生群体中这种人人都需要关爱而人人都不太会去爱人的环境中生活,心理上的反差都非常强烈。
(三)制度下的激励机制与教育效果的理想预期不能协调一致,需要情感关怀
管理制度得以贯彻落实的关键在于它的公平、公正、公开,任何事情都具有它的片面性,公平、公开、公正的处理方法虽然维护了管理制度的严肃性,但是受处分的同学因为在挫折面前的承受力和对处分结果的认识不同,有的同学因此而改正错误、奋发图强,有的因此而灰心丧气、破罐子破摔,甚至走上绝路。对这部分同学的处理必须有情感的因素,既要达到处理一个教育一片的目的,还要对被处理的学生在心灵上进行关怀。
(四)大学生心理失衡与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要求存在差距,需要情感关怀
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以后,社会上出现了明显的贫富差距,而这一社会现象也无法避免的渗透在大学校园中,这种明显的差距,造成了大学生的不同心态。个别同学因经济的贫困而不敢与人交往,不敢与好友一块吃饭,造成了自我封闭和郁闷,导致了性格上的自卑与怯懦。有些家庭困难的同学因怕人说“穷”而存在偏激的心理,处处隐瞒自己的真实情况,不接受学校和同学的帮助,敌视家庭条件较好的同学。对于经济困难的同学也必须从情感充分了解每个同学的家庭背景,从砺志的角度出发,鼓励他们养成健康的心理,努力培养个人成才。
二、情感型工作方法的几种模式
(一)“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方法
情感型工作方法的重点在于做通人的思想工作。人的个性心理不同,我们做工作时就必须做到针对每个人的个性心理特点而展开,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按照心理学家和生理学家的研究,人分为不同的气质类型。不同气质类型的人表现在生活、学习、与人交往、对待荣辱上和个人的喜怒哀乐上存在不同的方式。所以作为学生管理工作者,针对不同气质类型的人和同一气质类型的人遇到的不同问题都应该采取不同的思想工作方法。对胆汁质的人要做到心平气和,尽量避免当面发火,避免给“火爆性子”火上浇油;对多血质的人要严肃认真,指出问题的严重性及其后果对本人成长的影响,并引导其找出适当的改正方法;对粘液质类型的同学要稳重耐心,把同学放在平等的位置上谈,用人格的魅力来影响他;对抑郁质类型的同学就要消除他内心的种种疑虑和误解,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
(二)“关怀体贴,以情感人”的方法
情感型工作方法的落脚点在于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学生工作干部要做好管理工作,必须培养与学生间的深厚感情,取得广大同学的信任。(1)常要深入到学生中间,与广大同学加强联系,建立多途径的联系方式。高校进行教育制度改革以来,大部分实行了学分制,没有固定的教室供学生上自习课,学生的上课时间相对分散,学生的自由时间多,学生管理人员除召开大会和找学生谈话外很少跟学生见面。这就需要学生工作者发挥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办法与学生接触,采取深入学生宿舍,召开学生座谈会等方式进行,密切师生关系,消除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隔阂。(2)关心同学们的生活状况,帮助学生克服存在的困难,做好学生的服务工作。学生工作事务繁杂,学生管理工作者承担着多种角色,但育人的责任是非常明确的,工作的出发点应是服务,使学生感觉到实实在在的师生感情,自然可以提高自己的威信,提高管理效益。(3)要尊重、信任同学,寻求思想教育的“共鸣点”。大学生在行为表现上更愿意凸现个性,表现自己。对大学生的这种积极性,作为学生工作者要正确引导,相信学生的创造性和想干事、干成事的能力,创造条件,促进成才。一味的挖苦打击,只能适得其反,造成师生的对立。
(三)“巧妙运用激励法则,树立学生必胜信心”的方法
在美国有一个“再撑一百步”的故事,很能说明激励的作用,故事是说:“美国华盛顿山的一块岩石上,立下了一个标牌,告诉后来的登山者,那里曾经是一个女登山者躺下死去的地方。她当时正在寻觅的庇护所‘登山小屋’只距离她一百步而已,如果她能多撑一百步,她就能活下去”。胜利者,往往是能比别人多坚持一分钟的人。即使精力已耗尽,人们仍然有一点点能源残留着,用那一点点能源的人就是最后的成功者。对于初涉人世,处于知识爆炸、社会压力空前强大的大学生来说,会面对许许多多的机遇和挑战,会遇到这样那样的种种困难和挫折,针对不同的情况,我们要运用激励法则,帮助他们鼓足勇气,树立必胜的信心,实现自己的理想。
(四)“刚柔相济,允许犯错误”的方法
曾子在《大学》开宗明义说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我们现代意义上的大学虽与《大学》不同,但大学培养人、教育人、促进人成才的宗旨没有变,大学有自己的一整套教育管理机制和规章制度,有自己多年形成的文化和精神,正是这些规章和文化氛围的存在,才形成了各个大学不同的学术特色和育人风格。但青年大学生存在着想自由却不愿受纪律束缚,想浪漫却忽视了道德规范,想成才却怕吃苦,想潇洒豪迈却囊中羞涩,想独闯世界却涉世未深,向往真情友谊却怀疑诚信的价值,向往纯真的爱情却逃避负责任的婚姻。种种矛盾的存在给大学生造成了思想和身体上的压力,为释放这种压力,有的大学生失去自我控制,或肆意逃课通宵上网,或也不归宿远走他乡,或精神疲沓萎靡不振,严重违反学校纪律,给学校的安全稳定带来极大的隐患。对于这种情况要分别对待,本着人人都可成才的观点,摸清其特点,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给其改过的机会,决不可一棒子打死。
(五)“家校互动,触动亲情”的方法
随着高等的教育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已经实现,高等教育不再是为了培养社会精英,而是为了提高全民族的劳动者素质,在这种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每一个家庭都深刻的认识到自己的孩子不可能置身于激烈的社会竞争之外,必将与他同时代的人进行生存和事业的竞争,每一个家庭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未来竞争的成功者,因此对自己子女的成长、成才都倾注了巨大的心血。
(六)“憧憬未来,人生设计”的方法
每一个学子都怀着美好的憧憬来到了大学校园,但现实与理想的差距让许多大学生的理想从豪情万丈化为子虚乌有,专业的不合口味,社会上的种种不良现象往往又使大学生感到渺小和无助,从而灰心丧气,感到前途渺茫。时间的不断流失导致大学生的自我放纵,部分大学生迷失了奋斗的方向,失去了前进的目标,整日的浑浑噩噩,不思进取,得过且过。通过引导大学生憧憬美好的未来,重新调整设计自己的人生目标,合理规划自己的后半生,让大学生重新振奋精神,分阶段分步骤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树立自信心,接受现实世界,向往美好的明天,让他们相信:“人生确实是由自己来把握的”。激发大学生为自己的前途而努力奋斗的决心和信心。
三、情感工作法运用于学生管理工作中应把握合理的“度”
(一)大事讲原则,小事讲灵活,避免软弱
在管理工作中辅以情感工作法,要做到在关系到学生个人人格养成、法律法规、学校制度等原则性问题时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原则,决不能姑息养奸,养痈遗患。假如对学生不分大小事,一律迁就,做老好人,既害了学生,也做不好工作,给学生留下的就不是雷厉风行的管理者形象二是软弱无能的印象,即得不到同学的肯定又对自己本人事业的发展无任何益处。
(二)帮助同学注意分寸,培养大学生自立自强精神,避免过度依赖
管理工作者本着以人为本的管理精神为学生做好各项服务工作是应该的,也符合情感管理的需要,但无论是对同学进行精神上的帮助还是物质上的帮助,必须把握好自己的“度”注意掌握帮助的“火候”,适当的帮助可以加深师生感情,树立管理者在同学心目中的“师长”形象,如果同学自己能够克服困难完成的事情,管理工作者也不加分别得去帮他解决,会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的独立意识和心理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并且稍有一点服务不到位,就有可能招致同学的埋怨,即使不出现这种情况,从一个管理者的精力和能力来看也不可能事事都达到学生满意。
(三)与学生沟通交往注意角色,避免角色的混乱
情感型工作法要求学生管理者加大与同学的沟通交流,做同学的知心朋友。但是管理者在与同学交往的过程中必须注意自己的角色。管理者在与同学交往中往往要扮演各种各样的角色,在做思想工作时是一个管理教师,有维护学校各项管理制度的尊严,在做有关生活的工作时又是一个“大哥哥”、“大姐姐”甚至“父母”的角色,在做有心理障碍同学的角色时则要求自己要有一个心理咨询师的心态,特别是做因情感原因导致抑郁的同学思想工作时一定要注意把自己的角色摆正,否则会在同学心目中混乱你所担负的角色,引起一些不必要的误解。
(四)与学生沟通交流注意小节,维护个人的人格魅力
在大学生心目中,高校教师应该是人格高尚,学富五车的“人才”,“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学生对教师的要求,更是对学生辅导员和学生管理者的要求,因此学生管理工作者在与学生交往的时候要注意维护自己的师表形象,小处不可随便。说话办事做到随和而不“随便”,生活简朴而不“土气”,待人热情而不“偏爱”,要求学生严格而不“苛刻”,批评学生严厉而不“粗暴”,态度文雅而不“酸腐”。
(五)把握好八小时内外的关系,合理安排工作和个人的关系
学生工作者必须有高尚的敬业精神才能把工作做好,只要学生在校,学生工作者的工作就永远没有结束,精神就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的状态,特别是对学生充满了热爱,对学生工作充满了激情的情感型的同志,更是以校为家,甘于奉献。但是作为一个精力有限的情感型学生工作者,必须注意区分八小时内外的关系,在工作之余为自己的情感找一份休息的港湾,把自己对学生的情感和对家人的情感加以区分,不能混为一谈,否则,在工作中是难以长久坚持这一工作方法的。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初中英语,英语教学,积极心理学,激发兴趣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意识到:直接影响教育能否取得真正成功的因素并不是知识水平的提高,也不是专业领域的创新,而是培养学生积极学习和快乐生活的心态。然而,目前的初中英语教学以单纯地传授知识、训练技能为主,忽略对学生心理活动的关注与积极引导,忽视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积极的心理体验和积极潜能的开发,因而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基于此,作为初中学生的必修课之一的英语学科教学理应立足于积极心理学,一切从积极出发,关注初中学生的发展性目标,充分挖掘初中生的潜力与创造力,激发其活力,帮助初中生树立自信心,积极适应社会,积极应对问题,具有积极的生活态度,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学好英语这门学科,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积极心理学的基本理念
积极心理学是美国心理学界于二十世纪末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以Seligman和Csikzentmihalyi的《积极心理学导论》为标志。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倡导对问题作出积极的解释,它的研究领域主要包括三个层面:一是主观层面。研究个体积极的主观体验,包括幸福感和满足、希望和乐观主义、快乐和充盈等,重点是强调人要满意地对待过去、幸福地感受现在以及充满希望并乐观地面对未来;二是个体层面。研究积极的个人特质,包括爱的能力、工作的能力、勇气、人际交往技巧、对美的感受力、毅力、宽容、创造性、关注未来、洞察力、才能与智慧等。三是群体层面。研究积极的组织系统,包括研究安定的社会、关系良好的社区、健康的家庭、有效能的学校以及有社会责任感的媒体等,使公民具有责任感、利他主义、有礼貌、有职业道德,从而使人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最大的幸福。
2初中生的主要特点
目前的初中生都处在特殊时代的“90后”。这些“90后”的学生进入初中后,随着青春期的到来,由于在生理方面出现了急剧的变化,使他们在心理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在身心发育和内心世界产生了诸多显著特点:思想开放,易于接受新鲜事物;价值观现实,功利欲望强;崇尚自由,爱好网络;内心脆弱,抗挫能力差。
3初中生英语学习情况
31 英语与汉语之间差别很大。
英语与汉语之间以及它们所负载的文化之间的差异很大,造成了英语学习具有较大的难度英语属印欧语系,汉语属藏语系,两种语言在发音、语调、语法、词汇、表达方式等方面差异较大,而且两种语言所负载的文化几乎是文化世界的两个极端。由于语言、文化与思维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学习者不得不在两个截然不同的思维模式中回旋转换,过量的负迁移势必给初学英语的学生造成过量的困难。
32 初中英语语言材料的难点。
词汇量大超前语言现象出现频繁语言知识点分散,在规定课时内难以完成教学。教材容量扩大,要求提高,超过了学生的接受能力。
所以,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中,有很多学生难以适应这一阶段的英语学习。他们英语学习能力薄弱,成绩低下,一上英语课就心情烦燥,思维抑制,继而放弃英语学习,两极分化现象由此产生。这样就影响了学生学习英语的效果,长期下去就会影响到将来的高中大学英语学习。
4产生厌学英语的主要原因
41 学习英语的目的不明确。
部分学生因家庭环境、学习基础等因素影响,知识面较窄,学习目的不明确。他们带着迷惘、新奇开始了英语学习。但困难接踵而至,日积月累,厌烦和反感便逐渐生成。自然对学习英语也就淡化、无味及茫然,学习成绩的下降也就导致学习目标的迷茫。
42 心理障碍的影响。
英语学习者的一般心理障碍主要是受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如动机、意志、性格、情感、注意、兴趣、信念、理想、世界观等。主要表现为:英语学习动机不端正;在英语学习上缺乏毅力,认为难学,自动放弃;性格内向,怕出错受人耻笑,不敢和别人用英语对话,不敢多提问题;英语学习注意力不集中;缺乏学好英语的自信心;对英语学习没有兴趣;缺乏远大理想等。
43 缺少学习英语的兴趣。
由于初中学生正处于少年向青年和转变时期,他们的情绪很不稳定,时而兴奋快乐,时而沮丧消极,学习态度很大程度上受情绪支配,学习热情忽高忽低。这种学习上的“冷热病”在初中生中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他们学习的稳步提高。语言学习一定要天天学、日日用,才能越学越好,所以英语学习也贵在坚持。但许多学生的情况往往相反,或一曝十寒,或浅尝辄止。知识、技能和能力得不到合理的发展,一遇到困难只想打退堂鼓。
5积极心理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运用的策略
把积极心理学理念贯穿初中英语教学的始终,针对中学生特点及英语学习情况,帮助中学生发展潜能,提高表现欲、求知欲,树立独立意识、自我意识,培养乐观向上的心态和进取心,促进中学生自主学习、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51 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营造健康的心理环境。
和谐、合作的气氛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因此,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清除过于紧张的焦虑情绪,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效地控制学生在课堂的行为,维持课堂秩序;运用表扬、批评、激励等不同的评价方式,提高课堂管理。课堂心理环境与管理是优化学生学习的外部因素的重要途径。
52 用人格魅力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
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与心理健康成长的帮助者。教师要用真诚、接纳、理解、尊重、信任的态度,营造一个激发学生积极情感的氛围,让学生沉浸于自尊、自信、愉悦、乐观、坚强等利于学习的心理状态中。
521 用热情真诚关爱积极的态度培养学生的兴趣。
如果教师有一颗欣赏学生的爱心,就能唤起学生对英语强烈的渴望和需求;如果教师有满腔真诚关爱的热情,就能把学生学习英语的心点燃,并让他们炙热地燃烧;如果教师能做令学生兴奋的学习促进者,他的真诚与热情将会唤起学生内心深层次对英语的需要,真正做到自主地学习英语,把英语学习当做一种乐趣、爱好。
522 用接纳积极的态度激发学生的动机。
设身处地的理解和接纳学生,能让教师做学生的贴心人,能让教师重视学生在学习英语道路上的种种感受,能让教师珍视学生所表露出的种种情绪,如背不得单词时的难过,不会做题时的困惑,考试失败时的害怕,上课分心时的茫然等等情绪。教师积极关注优中差各个层次的学生,会让学生强烈地感受到获得教师的理解和悦纳,从而产生愉快满足喜悦的情绪和情感,进而迸发出更强烈的学习欲望。
523 用信任尊重的态度树立学生的自尊。
处于青春期的学生身体发育飞快,但心理发展却缓慢于生理发育,造成了初中生处于身体成人感和心理半成熟状态的矛盾中。身体成人感让他们特别渴望获得别人的接纳和尊重,渴望拥有一个独立自主的人格。心理半成熟状态使他们的情绪易于波动,时而高涨,时而低落。面对学生各种难以控制的情绪,教师陪伴、跟随、引领、信任、鼓励、尊重和赞赏,播放舒缓身心的音乐,进行放松训练,并给予成人式的信任与尊重,犹如春雨润万物那般,滋润了学生的心田,让学生的自尊得到了树立,自信心和意志力得到了增强。
53 用积极心理学策略完善自我,提升人格魅力。
531 用良好的积极心理暗示调整心态。
心理暗示有积极暗示和消极暗示,积极暗示对人心灵产生的效果不言而喻。如果一个人总是戴着灰色的眼镜看世界,那么即使一个阳光明媚的风景,在他眼里都会黯然失色。如果一个教师总是在责骂学生有多蠢,抱怨学生有多捣蛋,那么这些消极暗示引发的不良情绪会影响到教师教师本人的身心健康,也会让学生贴上一个心理标签:我就是差生,这个班就是差班。他们就会不断地用行动在践行这个标签,向所有人展示一个差班的面貌。
倘若教师每天都给予自己积极的暗示:“我是一个优秀的老师,我的学生都是优秀的,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我要用我关爱信任尊重的眼神去每一个学生,我要用人格魅力去感染每个学生。”那么,无论何时,教师只要想到或看到学生,他的心里自然会涌现出无尽的爱意,嘴角会展露慈爱的笑容,全身心会传递给学生一种喜爱欣赏的心灵信息。这种积极暗示能稳定学生害怕、焦虑、自卑、畏难、茫然等不良情绪,树立其自信心及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勇气,从而调动学生的无限潜能,发挥出最大的能力。因此教师的心态是积极或消极的,对学生的影响巨大。
在通常的情况下,暗示者倾向于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暗示,换而言之,暗示者的威望与人格魅力会对暗示的效果产生明显的影响。初中生的心理处于半成熟状态,他们极易接受心理暗示。但是,这时期的孩子由于受到身心发展不平衡的影响,他们会交叉体验到成功与挫败的情绪,教师要给予学生积极的心理暗示,帮他们度过“心理危机期”。而教师要具备优良的心理素质和人格魅力,才能撑起学生的心灵之舟。
532 用积极心理策略推动学生的学习行动力。
初中的三年英语学习,是一个漫长艰苦的过程,要让学生始终保持旺盛的学习劲头,这就需要教师以各种方式铸造学生的精神支柱,让学生能够做到精神充沛、勇往直前。笔者每节课都会鼓舞学生士气,给他们注入强大的心理能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用榜样效应赋予学生强大的心理能量。
可以举出“打工妹”唐晓静凭着四年几乎不看电视、废寝忘食的毅力,考取了中国海洋大学英语学专业的研究生,她顽强拼搏的毅力让我的学生震惊,她的话:“只要你敢想,一切都可能实现!”使我的学生心情澎湃,而我送给学生的一句话:“我一定能行+超强行动力=成功。”把学生立志努力学习英语的心浪推向。
(2)用吸引力法则给学生灌注积极心理的力量。
老师在每次讲完他人刻苦学习英语获得成功的故事后,都用吸引力法则给学生灌注积极心理力量:“根据心理学的吸引定律,人的大脑是一个磁铁,会散发出比任何东西都还要强的吸引力,它对整个宇宙呼唤,把你所想的都吸引过来。你能得到你考虑的,不管你想不想要它。例如,你心里每天想自己学不好英语,那你每天便会吸引到各种提示你学不好的信息,如背不得单词、课文,考试不及格等等。现在,请放下这些消极想法念头,运用吸引力法则。首先,每天都沉浸在自己能学好英语的思想里。第二,不计回报的付出,这是最关键的一步。最后,在努力中憧憬着你的生活将变成你心里最经常想象的样子”。吸引力法则的魅力让学生浑身充满了力量。
(3)用高考状元及各类人才学习英语的技巧让学生信心十足。
例如安徽理科状元韦文泉,他采取单词时间标记记忆法学习英语单词,在高考中英语获得138分,并考入清华大学电子信息科学类。考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湖南文科状元陈博,他的高考英语分数是136分。他的秘诀是大声朗读法。每个技巧都让学生受益匪浅,宛如授之以渔,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因而信心百倍。
(4)用英语名家的箴言给学生指明努力的方向。
例如,可以举出英语教育家许国璋教授关于英语学习的名言:“学外语,要眼尖、耳明,嘴勤、手快。只要多读、多记、多讲、多写,自有水到渠成之日。”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刘承沛说:“朗读和听写是学外语最为有效的训练方法,基础阶段必须坚持。”这些名家之言,让每个学生都深深明白学好英语的成功之道。
(5)用积极心理暗示鼓舞学生的士气。
根据罗塔森尔效应的真谛: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能行。老师可以时时对每一个学生说:“大胆地告诉别人,你会英语,你能把英语学得好”。上正课前,老师可以带领学生举行呐喊仪式:Come on ! I can learn English well ! ( 加油!我能学好英语!) 这种仪式给学生注入正面积极的心理信息,增强了自信力。
教会学生辨认自己消极的自动想法,如当脑里冒出:“我英语不好,我学不会英语”。立即对自己说:“我的英语不错,我今天有进步了,比起昨天,我又会读了几个单词,多读几遍我就能记住了”等等激励的暗示。让学生养成使用积极语言的习惯,拒绝消极的抱怨。试着将所有的否定句和疑问句都改成肯定句,例如,把“天啊,我背不得单词”,改为“只要坚持,我一定背得”。
54 愉快教学、寓教于乐,积极体验。
通过多媒体教学、游戏教学等手段,运用歌曲、幽默、笑话、故事、顺口溜等形式,采用头脑风暴、热身运动、现场表演等方法,把学习、趣味、快乐贯穿于教学的始终,把学生引进快乐的境界。建立和谐的生生、师生关系使学生愉悦,采用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教育内容及体现情景性、参与性、互动性和体验性等要素的教学设计及开展各种活动,既能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又能不断强化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唤回学生失落的自信,建立学习英语的成就感。如在教学话题Unit8 Shopping (购物)时,营造一个“Supermarket (超市)”,把款式新颖的衣服、新鲜的水果、多种口味的饮料、丰富多样的日用品等带进课堂;接着再借助多媒体,对词汇、对话进行巩固、操练。学生们与小组同学团结协作,角色演练,有的客串导购员,有的客串顾客,有的客串收银员,纷纷把所学的词汇、句型运用到“场景”中来,当学生们“买到”自己喜欢的食品,并作为自己的奖励,他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若有可能也可直接到supermarket里shopping,在全真的场景里学到的英语单词或日常会话既形象生动又印象深刻,真正达到学以致用。
55 要以培养学生坚强的毅力和勤奋学习的精神为内部条件。
毅力是一个人在行动中坚定不移、百折不挠地克服一切困难和障碍,完成既定目标的意志品质。在语法复杂、单词量大、语音不好等、困难面前退缩,那将不能学好英语。没有坚强毅力的学生总是定力不够,容易开小差或讲话,这个时候,老师也不必马上批评他们,而是婉转地说“Do you have any questions”或有意提问他一些有关课堂内容的问题,这种做法比批评更有效,学生会马上集中精神。在讲课过程中,给学生讲一些成功的故事,例如,在讲《Chinese people invented paper》一课时,除了讲解课文内容外,可以提及到发明家爱迪生的一些故事:他刚过20岁便开始研究电灯,历时10余年,先后选用了6000种不同的物质作灯丝试验,最后终于成功。如果没有一种坚忍不拔的毅力,逃避艰苦,那么伟大的发明将与他无缘。学生在事例中体会了坚忍不拔毅力的含义。
56 合作探究、真诚赏识。
积极心理学认为,积极人格特质主要是通过激发和强化个体的各种现实能力和潜在能力使之变成一种习惯性的工作方式即形成。为此,初中英语教学一方面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内容,通过多元化实践途径如自学尝试、分组讨论、交流解惑、整理总结等形式进行合作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中挖掘自身的潜能,思考质疑、感悟自信、主动求知,同时培养学生取长补短的合作学习和学习习惯,促进中职生良性发展;另一方面,运用赏识教育(肯定的态度、欣赏的眼光、鼓励的语言)激励中职生的创新能力,挖掘自身积极因素,加强初中生的主观满意度、自我决定性等积极人格特征的培养,使初中生的生理与心理、人格与社会相互融合、转化和提升,拥有积极人格,体验快乐学习。
总之,积极心理学所提倡的用开放和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人,强调人内在积极力量的理念,强调采取更科学的方法来挖掘人的潜力与创造力,激发人的活力,帮助人们树立自信心等理念无疑拓展并开放了中职英语教育的视角。初中英语教学应立足于积极心理学,使学生学好英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自信心;兴趣性;耐挫能力;良好习惯
一、引导学困生树立积极向上的自信心
学困生由于学习基础较差,在过去学习经历中屡遭挫折的心理体验,自信心不足,自卑感严重。针对这一问题,首先我引导学困生学会全面而积极的自我评价。在看到自己问题和不足的同时,引导他们挖掘自身的“闪光点”。我利用心理活动课和个别辅导引导他们学会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评价自己。同时,在日常教育教学中给学生以积极的期待和评价,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长期以来,学困生由于成绩差,受到老师和周围同学的负面评价较多,导致自信心不足。我注意在教育教学中坚持多给予学生肯定性评价的话语。其次引导同学之间也要学会用积极的眼光来看待和评价周围的同学,使同学们在老师和同伴的肯定中培养自信的力量。通过这些活动,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
二、通过“一帮一”活动,培养学困生的积极学习兴趣
为了让爱走进学困生的心灵,使学生真正“亲其师,信其道”,我跟所有的科任教师进行沟通,在学困生中建立“一帮一”活动,即一位任课教师与每位学困生结对,帮助他们,全面关心学困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品行、兴趣爱好等各个方面。建立这个活动前,我会将该学生各方面的情况,如优点、缺点、存在问题、个性、思想品德、爱好、家庭情况、学习情况等写下来给每一位帮教老师。帮教老师就会有针π缘囟愿蒙通过定期谈心、学习上的帮助、生活上的关心等方式来让他们的爱真正走进这些学困生的心灵。当然,帮教老师也会定时与我沟通,汇报他们的情况,我也会不定时地关心、肯定、帮助他们。这样改变了长期以来学困生被忽视、被冷落的状态,促进了他们积极情感的产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从多处着手,培养学困生的耐挫能力
学困生的学习意志较为薄弱,耐挫力差。怎样引导学困生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正确地看待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和挫折呢?我的做法是:
1.学习名人名言,激发学生内心的意志力量
比如我利用黑板的左上角,在学生中开展每天一句的关于意志力的名人名言的学习活动,如“坚持到底就是胜利”“有志者事竟成”等。以此来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引导学生学会激励自己,挖掘自身的积极力量。
2.利用榜样激励学困生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常以学生看得见、学得上的优秀同学来激励在学习上自暴自弃的学生,学习优秀同学对待困难的积极精神和乐观态度,激起学困生的上进心,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改变学困生。
3.组织活动,培养学困生的意志力
在体育活动中我曾经做过这样的实验研究:让学生在练习或学习某项技能的过程中,老师不断地给予积极鼓励。结果证明:意志薄弱的学困生也能够顶住失败挫折的压力,战胜挫折或失败带来的打击,把挫折转化为继续奋斗和前进的动力。
四、坚持培养学困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造成学困生成绩不好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学习习惯差。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积极心理品质的重要方面,因此我在教育过程中着力培养学困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首先,从细节入手,培养学困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课前准备的习惯,课后整理的习惯,课前预习的习惯,课后及时复习巩固的习惯,上课认真听、及时记笔记的习惯,阅读的习惯,思考的习惯,独立、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等。
其次,注重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培养学困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困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主要阵地在课堂,重要载体是教学活动。因此,我十分注重在课堂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通过班会课来探讨“我的学习好习惯”,让优秀生讲讲自己的学习习惯;还通过小品表演、回忆录等,让学生体验不良习惯给学习带来的影响,以积极心态摆脱粗心、懒惰、马虎的坏习惯,逐步养成细心、负责的学习习惯。
五、营建积极的班级心理环境,培养学困生乐观向上的学习态度
研究表明:乐观的学生常常看到生活的光明面,对前途充满希望和信心,对自己学习抱有浓厚的兴趣,并在其中发挥自身的智慧和能力,即使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也能不畏艰险,勇于拼搏。多年的教育工作实践也表明:注重班级氛围建设的老师,能让班级的每一面墙都说话,让班级的每一个角落都能微笑。在这样的温馨环境中,同学们积极、团结、互助、友爱、和谐。学困生若处在这种积极的心理环境中,也会萌发乐观向上的积极品质。
通过多年的实践研究,我深深体会到:教育转化学困生是一项复杂而有意义的工作,只要我们遵循教育规律,自觉运用积极心理学理念,充分相信每个学困生内心深处都有向好、向上的愿望和发展潜能,对学困生充满爱心、耐心和恒心,采取恰当的教育策略和方法,就能够取得预期的成效。
参考文献:
1.林崇德.学习与发展.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马云鹏.教育科学研究方法.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篇8
1对象与方法
1. 1对象选择
2011年4月一2016年4月我院初责护士16。人为研究对象,均为女性。年龄18岁一32岁,平均24. 2岁;门急诊科27人,内科44人,社区康复科39人,妇产科 25人,外科2。人,口腔科5人。排除标准:①主观没有意愿参与此项研究者;②调查前1年内有家庭意外者;③睡眠障碍或者神经衰弱者;④由于各种因素不能够完成研究任务者。伦理学原则:①受试护士及其直系家属在充分了解研究过程的基础上签署参与该临床研究的知情同意书;②入选护士相关诊治和监护措施均以临床指南相关原则为依据,对其医疗治疗和安全有充分保障;③入选病人的信息及诊疗记录予以保密,保护病人的隐私权;④按照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注册试验方案,本研究全过程中均遵循《握太华工作组关于临床试验注册的声明(OttawaGroup Statement for Clinical Trial Registration)》。根据病人辅导项目的不同,护士分为无辅导的对照组,只接受专业培训的专业培训组,只接受积极心理学辅导的积极心理学组以及接受专业培训联合积极心理学共同辅导的联合辅导组,每组40人。每组护士负责病人40例,4组病人年龄、学历、工作状况因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失联原因及其应对措施:病人中途退出试验,病人在试验过程中转院治疗;应按照1}1比例相应补充受试病人进试验组。双盲原则:①研究人员分为3组,第1组研究人员负责筛选和随机分配试验对象;第2组负责进行观察指标数据的数据采集;第3组负责数据的整理和统计分析以及文章撰写。②试验对象的分组情况严格保密,试验对象和具体施行镇痛治疗的研究人员均不清楚试验对象的具体分组。③4组研究人员对各自的操作互相保密。
1.2干预方法
1. 2. 1对照组
初责护士不给予任何辅导,与未参与研究的初责护士工作和生活状态相似。
1.2.2专业培训组
定期组织初责护士专业培训。如何面对病人及其家属,如何处理护理中的问题,护理专业技能培训,包括基本护理学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急慢性护理和重症病人的护理原则、技术操作,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路线和法律法规,了解护理学的学科发展和文献检索、自我学习能力一月。
1.2.3积极心理学组
首先通过访谈方法,了解初责护士的日常生活状态、业余爱好以及心理问题、自我认知,获得对目标的总体认知,以便采取更有针对性的干预方法。采取封闭性、结构性的团体辅导方式,结合多种辅导形式,如自我介绍、角色扮演、自信心训练以及撰写活动总结。培养积极情绪,在一个舒适环境中开展热身、冥想、表演等多种活动形式。开展自我检讨、暴露自身问题,并且在成员内部互相帮助,解决问题,提升护士的心理自我修复能力。
1.2.4联合培训组
将以上两类方法通过适当的设计联合运用,从专业和心理上对初责护士给予全方位的辅导。
1.3评价方法与工具干预3个月后,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向初责护士发放总体幸福感量表(GeneralWell一Being Schedule,GWB)、心理韧性调查表、焦虑自评表(Self一Rating Anxiety Scale, SAS)、护士满意度调查表,同时向病人发放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调查表,通过随访初责护士升职为高责护士的时间综合评价干预情况。
1. 3. 1 GWB是美国国立卫生统计中心制订的一种定式型测查工具,用来评价受试对幸福的陈述。该量表通过将其内容组成6个分量表对幸福感的6个因子进行评分,包括对健康的担心、精力、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忧郁或愉快的心境、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以及松弛和紧张,共33个条目,每个条目计1分一10分。
1.3.2心理韧性调查表包括25个项目,目前在抑郁症、焦虑症等临床治疗方面得到了大量的应用,提出可以采用个人能力、忍受消极情感、接受变化、控制感、精神信仰5个因子来衡量心理韧性水平,共25个条目,每个条目计1分一4分。
1. 3. 3 SAS是William W. K. Zung编制的用于测量焦虑状态轻重程度及其在治疗过程中变化情况的心理量表,其适用于具有焦虑症状的成年人,具有广泛的应用性。焦虑自评表能够较好地反映有焦虑倾向的精神病求助者的主观感受。焦虑自评表采用4级评分,主要评定焦虑症状出现的频度,1分为很少时间,2分为小部分时间,3分为相当多时间,4分为绝大部分时间,得分>50分为有焦虑症状。
1.3.4护士满意度调查表应用国际性护理人力资源研究常用的工作满意度调查表调查护士的工作满意度,采用Liken 4级计分,1分一4分分别为非常不满意、不满意、满意、非常满意。
1.3.5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调查表由我院护理部自行编制,包括仪表仪容、环境卫生、解释沟通、基础护理、宣教工作、治疗护理、管理工作,共2。个条目,每个条目包括3个选项,即最满意、较满意以及不满意。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y检验,以PGO. 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 1
4组初责护士干预前后总体幸福感得分比较(见表1)
3讨论
随着社会竞争压力的不断加大以及医患关系的日益紧张,初责护士已经成为一个高压群体,容易产生焦虑心理。这一群体在社会特别是医疗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他们直接关系到护理的效果和病人的满意程度,也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因此,找到适当的方法为这一群体解压,显得尤为重要。
本研究结果显示:4组初责护士干预后CUWB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GO. 05),联合受训组护士CUWB得分最高;4组初责护士干预后心理韧性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GO. 05),联合受训组护士心理韧性得分最高;4组初责护士干预后S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GO. 05)。心理韧性即护士面对生活逆境、创伤或其他重大生活压力的心理反弹能力。工作和护理过程中的抗压能力,直接关乎自己心理的调节和掌控能力。4组初责护士满意度及病人对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GO. 05),联合培训组护士及病人满意率最高。将积极心理干预运用于临床护士从业活动中,可以激发其职业幸福感,提升工作满意度[ia-m7,积极心理干预是积极心理学的重要概念和治疗措施。美国心理学家Martin " Seligman认为:构建快乐、投入和有意义等积极情绪的一系列技术和方法就是积极心理干预,即积极情绪(如幸福感)并不一定会自己产生,但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措施诱发。此外,相关研究发现,提升护士自我效能感及主观幸福感是发挥护士积极力量、调动护士工作积极性、提高护理工作绩效的有效途径。初责护士对病人的护理和对工作的态度以及精神状态会很好地体现在自身发展上。本研究结果显示:4组初责护士升职为高责护士所用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GO. 05),联合培训组的护士升职所需时间最短,专业培训组的护士和积极心理学组的护士升职为高责护士所需时间稍长,而对照组护士升职所用时间最长。
篇9
关键词:中职;基础护理教学;心理素质;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14)03-027-02
当前的护理模式正在朝着“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转变,护理人员自身心理素质的好坏与高低直接关系到整体护理的品质与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也直接对病人的康复与治疗情况产生着影响。据统计,在基础护理的教学课堂当中,学生自身的心理素质对于其技能考核成绩的发挥产生着巨大的影响,而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变为实践能力,使其更好的完成学习任务[1]。所以,在基础护理教学当中,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能力至关重要。
1帮助学生建立充足的自信心
在之前的基础护理教学当中,能够看到学生在进行日常的技能练习时,对于大多数护理技能操作的掌握程度都较为标准与规范,可是一旦教师要抽查某位同学的操作能力,一些心理素质与自信心不过硬的学生就表现得过于紧张,进行实践操作的时候表现得非常糟糕,对于其护理技能考试成绩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而学生在以后的临床护理工作当中面对的情况千变万化,工作内容也较为繁杂,需要护理人员根据自身的专业水平与经验积累来做出准确、科学的判断,同时采取对应的策略。针对护生的这种状况,教师在进行基础护理教学的时候,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与理论知识,同时还应当安排心理教师针对学生的心理状况展开辅导,通过心理暗示的方式,帮助广大护生树立充足的自信心,使得护生怀着坚定的信念参与到学习当中,而在进行实践考试的时候,教师也应当给予学生一定的语言暗示,比如,“你可以的!”、“相信自己”、“深呼吸”、“不要紧张”等等,通过不断的指引,护生不但能够顺利的完成对应的考试,自己的自信心与心理素质也能够得到显著的改善。
教师和学生之间属于教与学的关系,教学相长,亦师亦友。与教师相比,学生的水平相对偏低,对于自身缺乏足够的自信心,教师要想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就绝对不能够高高在上,不能够让学生感到自己低人一等,以免学生产生自卑的心理,导致学生养成不健康的人格特点[4]。所以,教师应当为学生构建一个健康的、良好的教学环境,爱护学生、关心学生,做学生的朋友,用自身积极、健康的人格来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给予学生充足的安全感与信赖感,使得学生愿意与教师成为朋友。
2 培养学生良好的交流能力与人际交往技能
学生在毕业以后,面对的服务对象是患者,而现阶段的护患关系非常紧张,因此,在校期间,有效培养护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与良好的语言交流技巧就显得非常重要。在进行教学的进程中,教师应当强调学生多采用礼貌用语,指引学生进行开放式的交流,注重语言的反馈,让学生学会仔细、耐心的倾听。此外,还应当重视培养学生注意巧妙应用非语言交流的技巧,比如,表情、语调、语气、触摸、行为以及举止等,教会学生怎么去构建一个优雅、和谐、温馨的谈话氛围。良好的人际交往水平是各类型心理素质在人际交往当中的综合运用,而针对医院当中护理人员所扮演的角色呈现多元化、复杂化的发展,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进程中,应当积极设计一些常见的情景教学案例,比如,可以再现护陪关系、护患关系、医护关系以及各种关系交织到一起的情境,由学生扮演当中的角色。通过这种情境模拟的方式,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学生在参与到活动以后,对于交流的技巧掌握得更为透彻,并且能够让学生理解到只有具备良好的交流能力与正确处理各类关系的能力,才能够为患者提供高品质的护理服务。
3 让学生养成长久保持稳定且积极的情绪与心理的良好习惯
现阶段,中职护理专业的学生大部分都处在17岁左右的的年龄,还没有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且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严重缺乏社会经验,自我控制情绪的能力也非常弱,难免面对挫折与矛盾。基于此,教师要教导学生采用心理学的方法来调解自身的情绪,比如,行为调解、意识调解以及语言调节等方式来实施情绪的自我调整与控制,让学生掌握让自身情绪长时间处于一个良好道德状态,能让其在进入临床工作的时候,面对患者,能够具有宽广的胸怀,在繁杂的护理工作当中,能够始终保持稳定、饱满的情绪,即便是病人不配合、不理解的状况,也可以保持主动、积极、细心、耐心,有效控制自身的情绪。
4 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
敏锐道德观察力是来自于扎实的专业知识、对患者的高度责任心,其是高尚的情感、广泛的知识以及熟练的操作能力的整合。在基础护理的教学进程中,教师应当教导学生怎么运用自身的嗅觉、触觉、听觉以及视觉去获取患者的直观信息,准确掌握患者病情所发生的变化,通过这些变化来判断病人治疗的效果与病情的变化,预测以后可能出现的问题,使得患者能够获得准确、及时的治疗[6]。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应当列举一些临床当中的例子,是对的学生明白许多临床医疗事故的发生都是因为护理人员缺乏足够的责任心而引发的,使得学生能够意识到责任心在护理工作当中的重要性。
5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为其进入临床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生的临床实习是中职学校教育的延续与深化,同时也是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有机结合的重要枢纽。大部分学生都迫切希望进入到临床实习工作当中,想将自身所学的专业知识运用于临床实践操作当中,帮助病人减轻痛苦,治疗疾病,从而有效体现自身的价值。但是仍有少部分的学生害怕自己无法胜任临床工作,担心自己在面对紧急抢救任务的时候,束手无策、惊慌失措。对于学生的这些心理,教师必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消除顾虑,克服自己内心的障碍,通过不断的交流沟通来帮助学生摆脱困境,使得学生尽快保持平稳的心态,顺利过渡到临床实习工作中去。
综上所述,仅仅具备高超的护理知识与专业技能,并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护理人员。新时期的护理人员不但要具备专业的医学知识与操作能力,同时还必须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与交流沟通能力。当前,护理人员在整个医疗系统当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人文修养与稳定的心理素质,才可以为广大病人提供更好的服务,才可以真正的尊重病人,理解病人,从而有效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病人。护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工作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其必须要通过长期的教育、锻炼以及培养,并且通过护生自己不断的自我完善。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要高度重视培养护生的心理素质,通过不断的培养与引导,来提升护生的综合素质,才能够为我国的医疗事业输送更多的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吴君,刘方红.浅议临床教学中护理学生健康教育意识与能力的培养[J].价值工程.2011(15):33-34.
2 关青,王军辉,王丽群,于秀芬.加强学科建设 培养国际化高等护理人才[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05(04):56-57.
3李玉娟.养成教育在培养护士职业素质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8(S2):30-31.
4林兵思,林梅,沈国丰.独生子女护生职业素质缺陷分析及教育对策[J].护理杂志.2009(13):28-29
篇10
[关键词]初中 思想品德课 积极心理学 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 G63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310067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场研究人的积极品行和情绪情感的心理学思潮正为各国所关注。积极心理学把工作的重心放在培养人固有的积极力量上,并通过不断地培养或扩大人固有的积极力量和品质,促进人自身的健康发展并过上美好幸福的生活。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旨在促进学生道德品质、健康心理、责任意识等方面的发展,使学生形成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帮助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基于此,我们把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引入到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当中,也就是把教育教学的目标和重点放在调动学生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塑造学生积极的个性品质,不断拓展和延伸学生积极的力量上,从而促使学生乐学、善学,提升自己生活和学习的幸福感。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应用积极心理学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符合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求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要不断深化教育体制的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把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高尚的道德品质、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以及优良的个性品质等作为教育的终极目标。除此之外,课程改革强调课程功能应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和实践,在动手动脑中提升能力收获成就感;关注人性发展的价值,培养面向未来的新型人才;促进师生人格的健全、心理的健康发展等等。总之,新课程改革为推M人的素质的全面健康发展服务。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阵地,新课程改革给教育工作者以警醒,必须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促进学科教学的有效开展,把学生的终身发展作为教学的首要任务。
积极心理学倡导用积极的眼光看待个体的成长,善于发现个体身上积极的个性品质和闪光点,并不失时机地拓展和延伸个体的积极品质,促进自身潜能的发挥和幸福感的提升。这种理论思想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定能为思想品德课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在实现学生幸福地学的同时,促进教师幸福地教,提升师生的幸福感。
二、促进初中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迫切需求
当前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时期,他们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显著增强但又不成熟,常常面临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同时,当代的青少年多是独生子女,父母给予他们较大的压力,再加上社会转型时期多元价值观的影响,常常使明辨是非能力不强的青少年深陷不良诱惑而无法自拔,所以在现实生活中很多青少年的精神、心理出现一系列问题,自杀、犯罪事件也屡见不鲜。
义务教育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初中生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关键阶段,是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学校和教师必须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教育,促进他们自尊、自信,学会宽容、孝敬父母,珍爱生命并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最终把学生培养成为自觉服务社会的现代公民。
积极心理学理论强调发挥普通人的积极力量,强调通过对人性积极品质的培育,从而挖掘个体的潜能;通过积极的教育提升人的优秀品质,使个体能正确认识和面对生活中的问题,并积极解决,从而促进个体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所以为了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长,必须把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应用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当中,使得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推进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理念创新的需要
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知识,中高考考什么,教师就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完全忽略学生的内在心理需求,导致出现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恶性循环。同时,学生积极个性品质的实现与他们所接受的教育、参与的生活实践息息相关。所以思想品德课教学必须以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才能真正发挥其德育的功效。
积极心理学所倡导的积极教育理念、积极观理念、幸福观理念等都给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和契机。
总之,思想品德课程可以借鉴的理念和方法既包括国内外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功经验,也包括其他相关学科的理论方法、最新研究成果。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可以借鉴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和方法,在实现学生幸福地学的同时,实现教师幸福地教,最终促进思想品德教学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万美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