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基础知识范文

时间:2023-03-14 13:11: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音乐基础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音乐基础知识

篇1

【关键词】音乐基础知识;隐形呈现

音乐基础知识是引领学生进入音乐殿堂,感知音乐、享受音乐、提升音乐审美境界的助跑器,是促进学生音乐实践顺利进行、更好地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有力武器。因此,它的呈现方式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重视、渴求程度。

中、小学音乐教材改革后,我们欣喜地发现诸如视唱练耳、和声知识、音程知识等一些冗长、艰深枯燥的内容已从教材中消失,音乐课变得不再玄妙、难懂,学生对音乐课不再望而生畏。这正是落实音乐教学大纲,重视基础教育实践的表现,是一件大好事。然而,随之而来的是不少音乐基础知识也由原来的显形呈现转为隐形呈现或零散呈现的方式。这种呈现方式是好是坏?是喜是忧?在教学实践中,本人深深感受到音乐基础知识隐形呈现虽然摒弃了旧教材专业性太强的弊端,但同时也给教学活动带来诸多不便,有弊大于利的倾向。

首先,我们来看它有利的一面。随着音乐基础知识的隐形呈现,教材中的显性内容大幅度减少,课本毫无疑问会给人一种简洁、清爽之感,另外,一些简单易懂、富于联想知识的隐形呈现,有利于激发师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无词歌”、“速度”、“力度”、“旋律线”、“重复手法”、“无伴奏合唱”、“变拍子”等音乐知识,学生完全可以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联想去找到正确答案,也可以通过多媒体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以人教版教材为例,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音乐欣赏练习涉及“协奏曲”知识,教师就可以一改过去先念定义、解说,然后欣赏体验的老办法,利用现代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向学生屏显演奏视频,引导学生去发现、认识“协奏曲”的演奏形式。再如: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有一个知识点“前奏”,第四单元有“间奏”,在课本中它们都以显形呈现的方式展示给学生,但我个人认为从字面上看它们非常容易理解。因此,每当上第二单元时,我通常会先提问:什么是“前奏”,然后引导学生看教科书中的定义,再告诉学生,有些歌曲有“前奏”、“间奏”、“尾奏”。那什么是“间奏”、“尾奏”?由于有前奏作为铺垫,很多学生马上就能心领神会,准确作答,然后结合欣赏谱例进行分析,这样学生就会对“前奏”、“间奏”、“尾奏”有一个更完整、更清晰的认识,且不易忘记。这不仅可以避免教学方式的单一、枯燥,可以激发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好习惯,还可以改变教师一贯程式化的教学模式,使教师的教学手段变得更为灵活多样,富有创意,以上有利因素可见教材编辑专家的良苦用心。

下面,我们再来看它不利的一面:

1 增加教师负担

课改后,我们在人教版的课本中再也看不到常用音符表、休止符表、大调式、小调式、五声调式等音乐基础知识,然而在教学中,又常常与这些基础知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调式知识,在人教版初中教材中每册都涉及,这些知识理论性较强,企望通过简短的几句话引导学生进行联想理解,恐怕难以如愿。如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欣赏《好花红》就提及歌曲采用五声音阶(do、re、mi、sol、la)为羽调式,那五声音阶为什么不是(do、re、mi、fa、sol)?什么是羽调式?羽调式有何特征?如何分辨?而第四单元音乐欣赏《大森林的早晨》小设计中要求学生根据提示选择调式(大调式、小调式、五声调式),那什么又是五声调式呢?面对这种蜻蜓点水、遮遮掩掩的知识呈现方式,如果教师只是泛泛而谈,学生只能一知半解,如管中窥豹不得要领,到头来往往还是不知所云,要让学生真正领会,就需要教师进行详细解说和板书说明,并结合一定量的谱例进行分析讲解,然而这种以听、看为主的学习方式在脑海中积淀的知识是有限的,五声调式知识虽然理论性较强,但并不过于深奥。如果能把基本概念明明白白地呈现给学生,并结合一个单元的谱例进行有针对性的欣赏、分析、验证,不但学习目的明确,而且学生能更深刻而全面地理解,还不易遗忘。另外,有时为了准确无误地给学生讲授一些教材涉及而没有呈现的基础知识,教师必须课前花费不少时间查阅相关资料,以便课堂上正确传授给学生,否则就会出现象高水准的第九届中南六省区音乐教育协作交流会上,一位小学教师给“二重唱”下的“由二人演唱的形式叫二重唱”这样不够完整、不够科学的定义。

乐谱知识就更不必说了,每单元的歌曲演唱、音乐欣赏中的主题视唱等都离不开它。众所周知,小学阶段学生掌握的乐谱知识是很有限的,再则由于音乐知识贯穿的零碎,很多乐谱常识,学生在小学阶段就没能牢记在心,加上很多教师在识谱教学方面基本上采取模唱或随琴、随录音跟唱的听唱形式让学生学唱新歌,这样的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实际上是基本不识谱的。本人就曾对本校两届初一新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97%以上的初一新生分不清最常用的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在这种连最基本音符都不认识的情况下,别说让学生游刃有余地参加各种合唱、合奏活动,就是要完成《音乐课程标准》中所要求的使(3-6)年级学生能够识读简单乐谱的任务,也只能成为一句空话,要达到《艺术课程标准》提出的让(7-9)年级学生尝试创作简单的旋律,利用民歌素材为诗歌编配简单的曲调这样的目标,更是天方夜谭。升入初中后,随着歌唱教学比例的锐减,加上课本删除了单纯音符、附点音符、休止符常用表,学生对这些知识的印象就更为模湖不清了。

在教授旧教材时,如果学生对常用音符、休止符记忆不清,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不断复习音符常用表,而且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视唱练耳训练,学生的识谱水平还是不错的,而如今删除了单纯音符、附点音符、休止符表,初一的歌曲往往节奏比较复杂,说太多乐谱知识学生难以消化。这时教师还要板书罗列各种不同音符进行识辨复习,学生必然失去继续学习的耐心,从内心深处拒绝学习乐谱知识。此外,由于一周只有一节音乐课,对不少学生来说,上一周讲的知识,下一周早已成为过眼云烟,这种无效率的学习既让教师付出巨大的劳动,也使学生陷入迷茫无知的境地。

2 滋生学生不良习惯

在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指导下,现行的音乐课本,尤其是初中、高中音乐欣赏内容占据相当大的比例,学生大部分的时间是在欣赏体验中渡过的,期间适时出现的隐形音乐基础知识,常常唯有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讲授或多媒体展示解说,才能获取,如:交响诗、交响音画、节奏、音色、音乐剧等知识,由于专业性较强,学生不易于接受,通常需要教师激情引导、传授,学生才能领会,如:曲式知识,实际上小学一年级下册就有随音乐感知乐段的练习,然而当我给学生做初中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曲式练习时,很多学生似乎从未接触过曲式知识,问我什么是一段体、二段体、三段体?知识虽然隐形呈现,然而,为了让学生弄懂,我还得从常见曲式结构、乐段常见对比手法、结束感等展开说明,并结合谱例进行分析,学生才能慢慢接受。又如:演唱、演奏形式在小学课本中也比比皆是,打开小学课本我们常常都能在乐曲或歌曲的曲名下方看到标有演唱、演奏形式,如:女声二重唱、男声四重唱、领唱与齐唱、钢琴独奏、民乐合奏等,相信这些知识小学老师不止一次讲解过,然而当我要组织学生完成初一上册第六单元《旋转舞台》竞赛练习四:“将所听到的歌曲与相应的演唱形式画连线”时,不少学生竟然问什么是演唱形式?什么是二重唱?轮唱?更有甚者以为合唱就是齐唱。又如:初一下册第六单元音乐欣赏《敢问路在何方》有一练习,要求学生找切分节奏。什么叫“切分节奏”?小学四年级“五――环球采风”中《木瓜恰恰》曾提到第二部分用连续的切分节奏,表现喜悦之情。也许是时隔多年,学生早已忘却,而且由于专业性太强,无从猜测,在课本中也找不到答案,我还得从强弱规律开始讲起,辅以板书举例分析,听辨感受、印证,再让学生做练习,但很多学生还是水过鸭背,下周复习这些知识时,大部分学生还是似懂非懂。由于在课本中找不到这些知识,不懂的学生还得问老师或同学,遇到一些内向的学生不懂也不敢问,加上长期以来音乐课没有升学压力的影响和不被重视的原因,不少学生不懂干脆不问,慢慢地,课本就失去它存在的意义,从近年来学生不带课本上课越来越普遍的现象可见一斑:过去上音乐课一般只有个别学生不带课本,同样是切分节奏,学生看看课本中的基本概念,教师再加以点拨,学生很快就能够领会其中的真谛,完成练习,即使忘了,打开课本又能找到答案。如今初、高中学生不带课本上课的现象已司空见惯,为此,我还采取了一些补救措施,如给不带课本上课的学生扣分、给带课本上课的学生加分等,然而收效还是不尽人意。从第九届中南六省区音乐教育协作交流会上没有一位教师提供课本、只有部分教师提供歌谱、个别教师提供参考资料这一现象不难看出根源所在,歌谱实际上也已成为一种道具,因为,不少课件上已显示了完整的歌谱或所要学习的歌词,学生并不能从课本中获取更多需要了解的知识,久而久之,他们养成了依赖教师讲解、看视频,不愿看书、丢弃课本、不懂得从书本中获取知识的不良习惯。

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验证,音乐基础知识隐形呈现有它可取的一面,如:一些简单易懂、富于联想的知识以隐形呈现的方式出现,更能激发教师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剌激学生发散思维和创造型思维的能力,但是,复杂难懂、难记、多用的音乐基础知识,采取隐形呈现的方式,不仅会给教师教学带来不便,而且也让学生失去从书本中吸取营养、巩固知识的参照物,令学生丢弃课本,养成不良的学习、生活习惯,鉴于上述原因,建议编辑教材的专家们能够深入教学第一线,多进行实地调研,使音乐基础知识能以更好的方式呈现于学生面前,使他们能如饥似渴而更有效率地掌握基础知识,为塑造新一代高素质人才作贡献。参考文献

[1]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

篇2

认识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后,我们教师又该如何发挥我们的主导作用呢?记得在上《桑塔•露琪亚》一课时,我想这是一首3/8拍歌曲,得让学生明白“以八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三拍”的含义以及三拍子的强弱规律等知识点,我想不能都是我讲,得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于是我采用提问、师生交流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我想提问有助于学生主动思考,师生交流时我也可以适时引导,然而,没想到的是,几个问题问下去,学生居然“一问三不知”,原先设想的师生交流场景也化为泡影。我只得说“我来告诉你们……”于是我又开始滔滔不绝,直到口干舌燥,看看时间,歌曲都快来不及学唱了,再看看学生,大都提不起太大的兴趣,课堂气氛也很沉闷,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之后,我就静下心来思考。怎么办?把音乐知识丢掉不讲吧,不合适,学生的知识面要受到局限,而且对于一些基础好、求知欲强的学生来说也不公平。继续上吧,学生缺乏积极性,长此以往肯定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看来非变一变教学策略不可了。后来我就一改往日的方式,开始设计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让学生参与进来。同样是上歌曲《桑塔•露琪亚》,我先自弹自唱,让学生在欣赏歌曲的同时感受歌曲的拍子,让我感到意外的是学生们居然都听出了是三拍子歌曲,当时我就觉得不能低估了学生的音乐能力,有的班级同学还感受到了三拍子“强弱弱”的规律,后来我让他们设计动作来表现“强弱弱”,他们都非常积极,课堂气氛顿时活跃了,有人说要拍手、拍肩、拍肩来表现,有人说要拍手、捻指、捻指来表现,还有人说要拍手、拍腿、拍腿来表现……而后我让学生们用自己设计的动作来为歌曲伴奏,学生们都表现得特别认真和投入,两遍下来,已经有同学在跟着唱了,后来歌曲的学习也很顺利,同学们很快就唱得很动听了。在完整演唱歌曲的时候我让学生边唱边随着音乐轻轻摇晃,唱完歌曲谈演唱感受时,有的同学说感觉自己正在船上;有的同学说正在月光下聆听甜蜜的歌声;有的同学说感受到了微波的荡漾……多美的音乐感受啊!最后我让学生们来找找八分音符,再讲讲3/8拍的含义,我发现学生们也都能真正理解了。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强制的灌输、重复的练习、机械的训练,势必将学生的学习置于被动的状态,是很难取得良好教学成效的。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教师设计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吸引学生参与进来不失为一个很好的方法。

记得影片《音乐之声》中有一首歌曲《do、re、mi》,是主人公玛利亚在教七个孩子认识音符时编的歌谣,孩子们一开始也不认识音符,她是这样唱的:“Do,adeer,afemaledeer,Re,adropofgoldensun,Mi,anameIcallmyself……”难道不生动不形象吗?难道这不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吗?孩子们在她的引导下果然很快记住了每一个音符并爱上了歌唱。我想我们教师也要教学生唱歌谱,在这过程中,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学一学玛丽亚,用我们的耐心与爱心去关爱学生,用我们的歌声与琴声去感染学生,用我们的智慧与方法去引导学生,在交流、互动、合作、创编、比赛、律动、游戏、模拟、才艺展示等等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让学生们愉快地参与进来。记得在教唱《沂蒙山小调》这首歌曲时,我一开始采用的是先教唱歌谱再教唱歌词的方法,但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因为这首歌曲有一定的难度,有很多“一字多音”的地方,比较难唱,为了帮助学生唱好这首歌曲,我改变了教学方法,采用给歌曲加回声的活动导入,一方面化难为简,为后面唱好“一字多音”的拖腔作铺垫。另一方面,将合唱教学引入课堂,使学生在进行二声部演唱的同时,可以更认真地聆听歌曲主旋律,并多次感受歌曲曲调,为唱好歌曲作铺垫,果然,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整堂课通过师生活动、生生活动等多种方式,最终使学生唱好了这首歌曲。实践证明,只有让学生参与进来,才能营造出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才能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才能让学生收获真实的学习体会,才能帮助学生一点一滴地进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设计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吸引学生参与外,还得把握一个原则———音乐课,要用音乐来说话。在进行音乐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教学时,我们教师不能把音乐知识脱离音乐来讲,而应该把音乐知识放到歌曲学唱中,放到音乐欣赏中来讲,要将音乐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渗透于音乐教学活动。记得在欣赏《溜冰圆舞曲》这首音乐作品时,要介绍到圆舞曲这类体裁的特点,我想枯燥的讲解,学生可能不感兴趣,应该让学生在听、唱、模仿的音乐实践中来感受圆舞曲这一音乐体裁的特点,所以在欣赏这首作品时,我让一组同学用“啦”哼唱主旋律,另一组同学用“蹦嚓嚓”进行伴奏,当时唱出的二声部效果,让我觉得我正在指挥一支小乐队,课堂气氛好极了!唱好之后,再来提问圆舞曲的特点,学生的回答就显得踊跃多了,关于这类体裁的知识点学生也就轻松愉快地掌握了。还有,在介绍演唱形式等知识点时,如果光是读概念,或是教师讲解,学生可能不能完全理解,这时就需要结合音乐作品来作分析。例如《保卫黄河》这首作品是一首典型的齐唱、轮唱作品,可以让学生在聆听、比较、分组演唱的过程中掌握齐唱、轮唱这两种演唱形式。此外,在介绍中国民歌体裁等知识点时,更需要音乐作品来说明问题,速度、力度、节奏、情绪等等都可以让学生在充满着真情实感的歌声中体会出来。

学生学习音乐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是为了拥有开启音乐艺术之门的钥匙。教师将音乐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是在帮学生架起通往音乐艺术的桥梁。在《音乐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中,知识与技能也是音乐课程的目标之一,音乐课程改革不仅没有忽视音乐知识技能教学,也没有淡化知识技能的意思。因此,我们音乐教师要重视课程中音乐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传授,在传授过程中,要从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中解放出来,要不断学习,按照音乐新课标的要求,更新教学理念,顺应教改潮流,学会变通,不能总是老方法、老思路,适时变一变教学方法或者重新组织一下教学内容,都会给一节课带来意想不到的好效果。我们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要设计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吸引学生参与进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还要记住音乐课要用音乐来说话。

作者:金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光福中学

篇3

一、影视音乐的存在形式

(一)音画同位

所谓音画同位,即是指音乐与画面所表现的事物、基调、情感是相同的,且两者的节奏关系始终都紧密相连,最终的主旨均是对情节表现的支持。音画同位不仅是影视音乐最常用的方式之一,更是内容与画面最为契合的一种运作方式。

比如《肖申克的救赎》中缓慢、优美的弦乐伴奏始终伴随着画面的变化直到大海、蓝天的出现,这既代表了主人翁坚持的希望最终成功,同时也代表着重生。又比如《集结号》中常常出现的军乐(均是由军号吹出)即充分体现了我国人民军队勇奋勇抗敌、勇往直前的爱国精神。再比如《泰坦尼克号》中Jack为Rose作画的场景,该场景伴随着柔美的钢琴乐,无疑充分表现出了一种温馨的气氛。

(二)音画对立

所谓音乐对立,即是指音乐与画面是以一种对比的形式出现的,其往往都被应用在情绪层的表达上,通过音画的结合、对比而产生的表现意义,这种表现意义不仅更加丰富,且具有深刻的内涵。其实,对立是一种状态,“口是心非”通常都能够带给人们更多的惊喜。

在《道德经》(老子著)当中的美对丑、善对恶、喜对悲以及崇高对卑微,均充分反映了哲学中对立与统一的思想,这俨然是对音画对立的一种理论支撑。比如《泰坦尼克号》中,船上慌张的人们与四位小提琴家淡定的演奏乐曲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无疑是音画对立的一个精彩实例。

(三)音画并列

所谓音画并列,即是指音乐与画面所表现的内容既不是对立也不是一致的,而是作为一条独立的思想线而存在,其与画面镜头所描绘的故事线形成了一种并列前行的状态。音画并列的影视音乐运作方式是由爱森斯坦首创的,其具有较强的艺术性,能够让音乐更具独立的特性。与此同时,这种运作方式在一定的空间内可以完全不考虑画面而天马行空的游走在电影之中,而这种“天马行空的游走”所具备的思想却又完美匹配于全局的意义,虽然她长时间的游离于镜头编织的叙事框架之中,但最终还是落实到了全局的中心思想上。

比如著名电影《杀手不太冷》,此部电影所探讨的重点在于杀手这一阴暗职业的人性一面,描述了一个杀手的故事,但整个故事却处处充满了人性的温情、善良,而音乐在这其中的合理化运作所起到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看多此部电影的都知道,电影最后的画面是里昂与警察的一场对战,按照常规,此部分应该是非常激烈的枪战场面,应该在快速、振奋或略带悲意的音乐配合下完成,以此来通过对比实现对枪战残酷性的反衬,并预示里昂命运的不幸与波折。但我们发现,配乐人员却选取了一首与画面情节完全没有联系的音乐,这首柔情、优美甚至带有一丝“希望”的音乐,不仅没有让我们感觉很突兀,让人感觉不和谐,反而是让我们从中听出了里昂的悔悟和觉醒,听出了里昂对爱情的执着、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充分认识了里昂人性的善良,而这,即是音画并列运作方式的充分体现。

二、影视音乐的美学价值

(一)旋律的造型性功能

影视音乐的旋律所具备的造型性功能是极强的,其在节奏的变化(高低、长短、快慢)下所塑造的音乐、造型均不相同。不仅可以用一段促上扬的节奏来表达角色内心紧张、激烈的气氛(如电影《泰?濉分写蚨冻∶娴呐淅郑?。也可以用一段欢快、短促的音乐来描绘出角色幽默、诙谐的情绪(如电视剧《西游记》中的经典场景“猪八戒背媳妇”的配乐)等等。节奏的变化不仅将塑造出不同的音乐,相应的造型也会具有差异性,而这即是旋律的造型性功能。

(二)节奏的协调性功能

由于节奏的变化将对场景产生一定的协调性作用,所以作为一种特殊的音乐形式,影视音乐是往往都是因剧情的需要而出现的,其并不能够完全呈现在影视之中。具体来说,影视当中的节奏主要可以分为两种,即同向节奏和逆向节奏。同向节奏,是指音乐的节奏始终与影视的场景需求保持一致,能够对影视的情节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反之,逆向节奏则是与剧情的发展需要是一种相反的关系,但是这种逆向的协调性却在某些特定的场景下更能够表达故事情节。如电影《泰?濉罚?快速的音乐在慢镜头回放的配合下不仅更加突出了电影的精彩镜头,而快节奏的音乐也可以为观众带来置身其中的感受。

(三)和声的色彩性功能

不可否认,和声能够适应很多音乐种类,但其并不是所有音乐的必要因素。一般来说,在多声部音乐当中,因为整个音乐都是由多种旋律共同组成而来,所以此时的和声必然就成为了一种非常重要的要素。针对和声而言,不同影视制作人的理解必然具有一定的差异,一些人认为和声是一种色彩,一些人认为和声是一种功能。当然,要想是整个影视作品的音乐更加饱满、表现得更有张力,无疑就需要和声给予色彩渲染。如电视剧《走西口》,此部电视剧就巧妙的将和声的色彩性功能充分发挥了出来,整个电视剧的氛围也因此被定位在了一种浓浓的西北风情之中。

(四)调式的规定性功能

所谓调试,即是指若干高低不同的乐音围绕一个中心音在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下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作为人类在长期音乐发展过程中逐渐产生的一种表现形式,不同的调试在音级关系、音调结构以及音律等方面的差异环境下所表达出的场景俨然是不同的。截止到目前,常用的调试为小调试、大调试以及各种民族调试。然而,音乐的调试在影视作品中始终都具有较强的规定性功能,比如在军旅题材的电视剧中,音乐的调试往往都会采用F大调,以此来充分体现军人的爱国、勇敢以及无谓精神。

综上所述,在不同音乐因素的调节与调用下,影视音乐势必将展现出不同形式的美(如优美、悲剧美、喜剧美、崇高美、荒诞美等)当然,要想让美的本质在影视音乐中得到完美揭示,我们首先就应该尊重美的根本概念,提高对美的理解和认识。只有这样,影视音乐的美学价值才能够在作品当中得到充分体现。

篇4

【关键词】影视音乐;存在形式;美学价值

前言

影视音乐在影视作品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影视音乐的作用下,有助于提高影视作品的地位,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欢迎。当前,多部影视作品是由于音乐的知名度而受到关注,有力的推动着影视作品的成功。如:《栀子花开》、《匆匆那年》等音乐的知名度较高,使影视作品为上映之前,便受万众瞩目。由此可见,音乐在影视作品中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此,作者认为,进一步对影视音乐的存在形式和美学价值的问题进行研究,能够帮助相关人员制作影视作品时合理选择音乐,将音乐的重要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一、影视音乐的存在形式

(一)主题歌曲的形式

主题歌曲是影视音乐中常见的存在形式,主要有主题曲、片头曲、片尾曲几种。在影视作品播放期间,社会大众从影视作品中进一步了解音乐。如,《万万没想到》影视作品上映期间,其主题曲《大王叫我来巡山》十分火热,传唱度较高。在某种程度讲,影视作品制作者在选择主题音乐时,希望通过歌曲能够将影视作品的主要故事情节或内容加以表现,有助于吸引社会公众的眼球,提高影视作品的收视率,更好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主题歌曲是影视作品剧情的浓缩,在故事情节串联过程中,可以融入影视音乐,不仅能够增强故事情节的感染力,而且耐人回味,情节连接顺畅。在影视作品中,播放主题歌曲,还能发挥试听的作用,对提高影视作品和音乐的影响力具有重要作用[1]。

(二)场景乐曲的形式

场景乐曲是影视音乐中的又一重要存在形式,与主题曲不同的是,场景音乐多出现在影视作品播放过程中,达到渲染气氛的作用。场景音乐运用过程中,能够使故事情节更具表现力。例如,在影视作品《红高粱》中,壮汉迎亲路上配合着音乐抬花轿的场景,音乐与壮汉的步伐节奏相一致,将迎亲的喜庆氛围彰显,同时能够表达壮汉们的活泼性格,不仅为后续剧情发展奠定基础,而且增强人物塑造的效果,提高影视作品的质量。另外,场景乐曲在影视作品烘托环境氛围中的应用不可或缺,可促进剧情的升华,使受众保持高度集中,置身于情境中。如,恐怖类影视作品中,在营造紧张、恐怖氛围时,插入的场景乐曲,可增强影视作品的恐怖效果,同时有利于提高影视作品的收视率[2]。

二、影视音乐的美学价值

就影视音乐的元素而言,旋律、节奏、和声、调式等是主要构成元素,影视音乐是影视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将影视音乐各元素有机融合,才能增强影视音乐的表达效果和提高影视作品的感染力,对推动影视行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影视音乐的美学价值看,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功能美;二是形态美。

(一)功能美

影视音乐在影视作品中的应用,具有功能美的美学价值。首先,音乐旋律能够发挥影视作品造型功能。如,影视作品在烘托激烈紧张氛围时,能够有效融入影视音乐。《人再囧途之泰囧》作品中,有激烈打斗的场面,为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不仅能够烘托场景氛围,而且将影视作品推向,深受观众的喜爱。其次,音乐节奏元素在音乐作品中具有协调的功能。节奏元素在影视作品中运用十分灵活,且节奏类型多样化,如语言节奏、音响节奏等。仍以《人再囧途之泰囧》为例,在打斗场景中,音乐节奏十分快,但影视作品的镜头放慢动作,使紧张氛围和对阵动作形成强烈反差,但卻增强影视作品的协调美效果。再次,音乐和声元素在影视作品中具有色彩描绘的功能。如《走西口》影视剧中的《走西口》主题曲,能够对亲人、爱人之间的依依不舍情感细腻表达。最后,音乐调式元素在影视作品中的存在,具有规定性的功能,赋予影视作品以独特的意义[3]。

(二)形态美

影视音乐在影视作品中发挥独特的功能,呈现的美学形态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优美、壮美、崇高美、悲剧美、喜剧美、荒诞美几种。不同影视作品中,影视音乐所具有的形态美有差异性。如,《凤穿牡丹》影视作品中的《琵琶语》,是对优美的表达,与主人公美好爱情的向往相呼应,可以为受众营造美的意境空间。《我是特种兵之利刃出鞘》影视作品中片尾曲《永远的战士》的引入,彰显中国军人的伟大精神,是影视音乐中崇高美审美价值的表达。在喜剧美审美价值表现中,《西游记》的《猪八戒背媳妇》音乐,是节奏跳动和演奏断奏的有机结合,将猪八戒背媳妇的幽默诙谐场景淋漓尽致的展现,给人以愉悦的享受。《武林外传》是古装剧,但出现现代RAP的音乐,具有荒诞美的特征。虽然歪曲故事情节,但荒谬音乐形式的融入,仍然是影视作品故事情节和影视音乐主题思想的完美结合,为受众展现与众不同的影视作品形式[4]。

三、结论

音乐是影视作品制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要充分发挥音乐的重要作用,有许多问题值得注意。简言之,只有对音乐作品加以合理选择,才能增强影视作品的效果。现阶段,国内影视音乐的应用尚不成熟,仍然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所以,通过对影视音乐存在形式及其美学价值等系列问题的深入分析,有助于进一步促进影视音乐和影视作品的有机融合,以推动我国影视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侯晓银.浅析影视音乐的存在形式及其美学价值[J].视听,2015,(03):73.

[2]孙煜.《电影音乐,一段历史》—译介及其音乐美学相关问题的研究[D].西安音乐学院,2013.

[3]苏兴莎.影像的力量:20世纪以来好莱坞电影与美国价值观的塑造和传播[D].吉林大学,2016.

篇5

[关键词] 出口贸易;农产品出口;有机食品;黑龙江省

[中图分类号] F75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283(2012)06-0034-02

作者简介:关兵,哈尔滨商业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马慧莲,哈尔滨商业大学国际贸易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年度项目(11B059);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12522087);黑龙江省研究生科研创新资金项目(YJSCX2011-153HLJ)。 一、黑龙江省有机食品发展的特点

(一)国际化特点明显

黑龙江省有机食品产业发展之初,就表现出明显的国际化特征。近年来,黑龙江省有机食品销售市场不断拓宽,国际市场份额不断上升,贸易伙伴也不断增多,有机食品远销欧、美、日和东南亚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建立了比较稳固的客户消费群体。俄罗斯、日本、韩国、新加坡、欧盟、加拿大及美国成为黑龙江省有机食品的主要出口市场,其中俄罗斯由于地缘优势,已经成为黑龙江省有机食品最大的出口市场。

(二)发展势头良好

黑龙江的有机食品历经多年发展,其基地面积、生产总量和经济总量等主要指标已居全国之首,成为黑龙江省继石化、装备制造、医药、能源和森工之后的第6大支柱产业。2010年,黑龙江省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达到6100万亩,产量达到3440万吨,实现总产值750亿元。

(三)不断拓展新领域

黑龙江省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依托林广、粮多、水净等优势,黑龙江省不断拓展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开发新领域。截至目前,全省有效使用有机食品标志的产品达667个,产品涵盖玉米、大豆、水稻、乳品、肉类、山产品和特色产品等多个系列。在已认证产品中,种植业产品367个,占55%,渔业产品26个,占3.9%;山特产品和食用菌类产品230个,占34.5%,自2007年宝泉岭开发有机猪肉以来,全省已认证有机畜产品25个。并打造了“北奇神”、“北大荒”、“五常大米”、“寒地黑土”、“大兴安岭”等一大批有机食品知名品牌。

二、黑龙江省有机食品出口贸易制约因素

(一)生产供给因素

有机食品产业的发展需要有得天独厚的生产要素资源,如适宜有机食品生产的自然资源和丰裕的劳动力资源。自然资源主要包括生产基地的天然资源,如土壤、水质、空气,以及气候条件如光照、温度等因素。在这方面,黑龙江省土地面积辽阔,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有机基地不受污染,具有生产有机豆类、谷物和油料作物等自然优势。劳动力资源方面,由于有机食品生产的单位面积人工投入要比普通食品生产多10%~30%,是一种劳动力集约型的产业。黑龙江省作为农业大省,农村劳动力众多,成本低,能够适应有机农业对劳动力的大量需求。

(二)经营主体因素

有机食品经营主体(包括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和企业)是组成有机食品产业发展的基本单位,主要从两方面来影响出口贸易:一是经营主体的素质。素质高低对企业的管理水平,制定市场的营销策略能力,以及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等方面均有影响;二是经营规模。经营规模的大小对于有机食品成本的降低、经营主体驾驭市场的能力都有影响。有机食品产业的生产成本和产业准入门槛高,且收益慢。据调查,资金短缺仍然是很多有机食品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目前,黑龙江省从事有机食品出口的经营主体多为中小型企业,其资金、技术水平、对外营销渠道和经验都很有限,大多数有机食品经营主体都处于按计划进行生产的阶段,不能形成规模经济,出口创汇能力弱。

(三)农业科研因素

科研能力是出口贸易的主要影响因素,缺少科技支持,出口竞争力就难以提高。随着有机食品产业的发展,黑龙江省涉足该产业的科技研究人员数量尽管有所增加,但从整个产业发展需要来看仍然不够,有机农业生产的关键技术尚未得到有效开发,标准技术含量偏低,部分从事有机种植或有机养殖的农户专业技术水平低。政府对技术的研发、推广和培训重视不够,从事有机农业的技术人员较少,缺少推广和总结有机农业生产中有关施肥、病虫害的生物防治技术的专业人员,对种植有机食品农民的培训更是微乎其微。

(四)政策因素

有机食品产业是一个开拓性的新生事物,在其起步和发展初期需要大量的投资和政策扶持,政府的作用尤为重要。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有机食品产业的迅速发展都与其政府的支持密切相关。如所有欧盟成员国都为其农场主提供有机农业补贴。较之发达国家给予有机农业的财政支持,黑龙江省地方财力投入略显不足,对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缺乏发展经验,常常在政策效果还未显现时企业就已经因生存困难而倒闭。

(五)食品卫生安全因素

人们对食品的安全卫生越来越重视,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食品消费已经从数量需求转向数量、质量双重需求,可见食品的安全品质直接关系到出口。为防止食品安全危机,许多国家对农产品的化肥、农药使用都做出严格限制,致使生态农业、有机食品迅速发展。从全国来看,我国国际标准采标率和效率都相对较低且标准技术水平落后,农业标准采标率仅为10%。黑龙江省有机农业区虽然病虫害相对较轻,施药较少,农药残留较低,符合国家卫生安全标准,但与发达国家卫生安全标准仍有一定差距,难以得到发达国家的认可。加之国际标准日新月异,对于发展中国家的认证机构来说,要在短时间内获得检测技术是很困难的,这种潜在的绿色贸易壁垒制约着黑龙江省有机食品的出口。

(六)品牌因素

产品质量、品牌与市场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成为企业占领和保持市场份额的重要基础,也是影响企业出口竞争力的因素之一。受消费行为影响,即使产品的价格和实际质量相符,许多消费者除了信赖有机食品认证的标识,产品的声誉和口碑是其消费的主要选择依据。对独立的经营主体而言,品牌作为无形资产所建立起来的信誉竞争力,在某种程度上比有形资产的作用更大。黑龙江省品牌知名度不高,虽然有五常大米、北奇神等中国名牌产品,但国际知名品牌严重匮乏。品牌知名度及营销手段的落后导致黑龙江省有机食品品牌的经济效应和资源优势没有完全发挥出来。

三、促进黑龙江省有机食品出口贸易发展的对策

黑龙江省应坚持以企业为主体、政府引导扶持和市场化运作的原则,逐步完善市场销售网络,不断开拓国际市场,促进有机食品出口贸易发展。

(一)大力宣传引导企业开发有机食品

积极向企业大力宣传开发有机食品和申办认证标识的必要性和相关优惠政策,让企业明白申办有机食品认证,开发有机食品是促进农业可持续性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产品知名度,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条件,从而调动企业生产有机食品的积极性。

(二)重视有机食品科技研发

有机食品的技术进步越快,产量越容易大幅提高,产业更容易具有持久竞争力。有机食品产业作为新兴产业面临很多生产技术问题,黑龙江省应建立相应的科技创新和人才支撑保障机制,引导和重视有机食品的研发,提高技术含量和产品附加值,把生物化学技术、机械技术以及节本增效的综合配套技术应用在有机食品的生产中。要加强科学研究先进技术的推广,提高机械化程度,促进规模经营,打破以低价为竞争优势进入国际市场的惯例,提高有机食品国际竞争力。

(三)政府提供政策扶持

首先,地方政府应制定地方性法规,为有机食品的出口制定鼓励措施。在政策上给予优惠支持,对有潜力的企业要对其给予资金上的有力扶持,如给予有机食品开发和出口企业必要的生产税收优惠政策、出口补贴或减税政策、低息或免息开发性贷款等政策措施;其次,逐步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管理办法,提高有机食品认证机构的国际地位,与国际规范化的认证形式接轨,让中国的证书在世界各国得到认可;第三,还要对部分地市的有机食品获证单位和产品进行监督检查,重点检查认证标志使用情况并查处假冒行为。如对标志使用不规范产品限期整改,对过期使用标志或超范围使用标志产品依法查处,以加大对假冒伪劣产品的控制和惩罚力度。

(四)开拓国际市场,培育知名品牌

黑龙江省要加大对品牌的重视力度,积极开展国际品牌培育工作,在加大科技研发和自主创新力度的基础上,依托龙江小米、大米、葵花和林果等地域农产品资源,整合、培育一批知名品牌,以垦区九三油脂、北大荒米业、完达山乳业等有机食品龙头企业的品牌为主导,发挥名牌效应,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迅速扩张“寒地黑土”、“五常大米”、“庆安大米”、“北奇神”等地域品牌,把区域内的有机食品整合到地理标志之内,通过宣传和培育,尽快把黑龙江省有机食品打造成为地理标志产品,得到国内外广泛认知、认同,全面提升黑龙江省有机食品的知名度。

[参考文献]

[1]霍建军.黑龙江省有机农业发展问题研究[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1(4):56-59.

[2]刘文杰,车明诚.黑龙江省水稻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33-35.

篇6

2011年《音乐课程标准》第二部分的课程目标中明确阐述:音乐基础知识,学习并掌握音乐基本要素(如力度、速度、音色、节奏、节拍、旋律、调式、和声等)、常见结构、体裁形式、风格流派和演唱、演奏、识谱、编创等基础知识。

明确了音乐基础知识的范畴,接下来,我就从实际课堂入手,开始探索怎样才能巧妙地把音乐基础知识融入自己的课堂。我的做法如下:

人民音乐出版社一年级上册第4课《可爱的动物》,这一课是本着音乐课堂要体现以歌唱为主的综合课,我在执教这一课时安排的学习内容为:学唱歌曲《咏鹅》,欣赏乐曲《快乐的小熊猫》。在本课中,分别设计讲解了以下音乐基础知识,如下图歌谱所示:

如何将音乐基础知识能够巧妙地融入音乐课堂,也就是说,课堂上不是单纯地讲解枯燥的音乐基础知识,但是,通过学唱和欣赏歌曲又能让学生轻松地认得、懂得、讲得、写得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通过结合我校的“三环节”校本教研活动,经过课堂实践和集体研讨,并学习和查阅相关的资料,我总结出了以下方法:

一、利用多媒体和各种教具

1.对于小学生而言,朗读歌词是非常必要的教学环节。

我们可以利用节拍器或电子琴,让学生有节奏地读歌词,为下面的学唱歌曲做铺垫。

2.教师讲解音乐知识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准确简明。我们可以利用幻灯片出示各种知识的讲解,让学生一目了然。

例如《咏鹅》中演奏能力的训练――出示幻灯片:

以上两种方法只是以《咏鹅》一课为例,同时可以运用于任何的歌唱教学课堂中。

二、情境教学法

教师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结合他们所熟知的事物,通过创设情境,把音乐知识讲得生动而形象,这样才能使教学不至于枯燥呆板,才能使学生易于接受、容易记忆。

例如《洗手绢》中反复记号的训练:教师给学生创设一个劳动的场景:让学生自己洗手绢,每人一块小手绢,一起来洗。教师随着反复记号中的歌词演唱,学生随着歌声洗手绢。师问:洗干净了吗?可能还有没洗干净的,那我们再来洗一遍吧!反复演唱,学生又随着歌声洗手绢。这样的情境中,学生把自己的小手绢洗了两遍,教师再给学生讲解反复记号的作用,学生就很容易地理解和掌握了。

三、分析、对比教学法

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有的音乐知识(力度、速度、音色、旋律、节拍、演唱形式等)通过分析、对比的方法讲解,更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例如《快乐的小熊猫》分段欣赏――通过对比聆听,学生能听辨出:第一乐段,速度是慢的,长笛模仿小鸟的音色是明亮的;第二乐段,速度是稍快的,音域偏低、下行的旋律设计为洒水和拖地的动作;第三乐段,音乐偏高、上行的旋律设计为擦玻璃和整理货物柜。

四、自编一些小故事或顺口溜

通过给学生编一些小故事或顺口溜便于学生的记忆,尤其是音符和各种音乐记号的讲解。

篇7

关键词 音乐 教学 职责 任务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1 开展歌唱教学,让歌声陪伴学生成长

歌唱教学是义务教育音乐教学中的主要内容(比重从低年级50%以上到高年级30%以上),是一切音乐教学内容的基础,是音乐教师的重要任务。

音乐教师在课堂内要努力营造生动、活泼的气氛,使每个学生产生浓厚的歌唱兴趣。对教唱的歌曲,教师要通过范唱、范奏、分析等过程,充分介绍歌曲的思想内容、表现手法,有步骤地启发引导学生感受、联想、理解,并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唱、练唱、表演,充分调动学生歌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尽快熟唱。要在歌唱教学中训练学生唱歌的胆识和技巧,做到人人都能大胆开口歌唱,甚至独唱。技能训练包括唱歌的姿势、呼吸、发声、共鸣、咬字吐字等,做到姿势正确、自然、美观,声音流畅、结实、圆润,提高歌唱的表现力。还要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歌唱,通过歌唱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学生能感情真切、声情并茂地演唱。

歌唱教学的内容主要来自教材,但教师也应寻找和积累教材外的教学资源,如把那些有优秀传统或时代感、合乎学生心理特征的歌曲,校歌或其它校园歌曲作为教材。歌唱教学不能变成单纯教唱一首歌曲的课,应将唱歌技巧、音乐知识和识谱能力、审美教育等有机结合起来,并贯穿在整个歌唱教学过程中。

学生学会了唱歌,唱会、熟记了歌曲,形成良好的歌唱爱好和习惯,自然,歌声就能陪伴学生的一生。

2 传授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终身学习音乐打下良好基础

音乐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是义务教育阶段音乐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音乐教师要摒弃只教唱歌,不教音乐知识、能力的做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各学段教学要求传授音乐基础知识和训练音乐技能。

音乐基础知识教学有完整的体系和丰富的内容,但是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也易于遗忘。教师要根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要求有目的有重点地选择、安排教学内容,掌握相应的深浅度,循序渐进,有所取舍,用生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先感知、后理性,先分散、后集中,理论联系实际,精讲多练。音乐基础知识教学与具体的音乐曲谱相结合,与唱歌、音乐欣赏、视听练耳等内容相结合进行教学,将知识与学生听觉表象联系起来,经常反复学习,使学生掌握知识,并把知识系统化。

音乐技能训练主要是视唱练耳的训练,在教学中应与乐理基本知识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独立识谱等能力,使学生获得音乐表现手段、音乐语言的基本知识和能力,从而更好地学习音乐,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技能的培训不仅在课堂上,也要在音乐实践中进行。除了训练歌唱的技能外,音乐教师也要指导学生学习器乐演奏、歌舞表演、节目创编,培养学生的音乐特长。

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就能更快地学唱新歌,甚至能自学新歌,这样能长久保持学习音乐的兴趣,感受音乐的情趣,从而终身学习音乐、感受音乐。

3 组织音乐课外活动,活跃校园文化生活

音乐课外活动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精神文明的窗口。《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教学要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

组织指导好课外音乐活动,是音乐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和任务。音乐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进行音乐教育,还要教育学生关心并积极参与班级、学校、社会音乐活动,巩固课内音乐教学,提高音乐实践能力,培养创新和合作精神,陶冶思想情操。

课外音乐活动形式很多,一是组织指导学生利用课前课后时间唱歌,形成浓郁的唱歌氛围,让校园经(下转第92页)(上接第77页)常飞扬欢乐的歌声;二是利用课余时间办好学校广播室,把广播室作为音乐教育的资源,配合音乐教学,经常播放健康向上的音乐,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三是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演唱、演奏、跳舞、音乐讲座,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发展学生的音乐技能;四是定期组织歌唱比赛、音乐会、文艺演出,展示学生音乐技能和创造能力,促进音乐教育;五是指导学生进行健康的家庭和社会音乐活动,延伸、巩固学校教育成果。

课外音乐活动要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和发展不同个性、因材施教结合起来,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和活动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空间,以利于发现人才,发展技能,培养骨干。

丰富多彩的课外音乐活动,不仅活跃了校园的文化生活,而且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

4 培养学生音乐学习兴趣,利用音乐陶冶情操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要求音乐教学要突出以美育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特点,培养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兴趣是音乐活动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音乐教师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的特有魅力,在不同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特征,以丰富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启发引导学生喜欢音乐,培养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终身学习音乐的愿望。通过教唱歌曲、音乐欣赏、音乐故事、文艺表演、课外活动等教学活动,用歌声、琴声、语言、动作,将音乐的美传达给学生。学生知道音乐作为一种人文素质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的作用,就能激发和培养学习兴趣,在艺术的氛围中激起情感的共鸣,获得审美的愉悦,开发音乐潜能。

音乐作为一个重要的人文科学,在全面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过程中发挥着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作用。音乐教师要按“新课标”要求,选取一些具有时代感、合乎学生心理特征的歌曲、乐曲和表演,引导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中的美和丰富情感,用音乐艺术愉悦身心,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篇8

关键词:音乐知识 音乐梦想 艺术 文化 创作能力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2B-0083-01

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在经历、思想、情感乃至人格等方面进行交流、沟通与碰撞的过程,应是一个精彩灵动的过程。在对小学生进行音乐教育的同时,把教学内容中的知识、技能、艺术与文化内涵等转化为灵动的音符,实现对他们的学习与创作启发,达成其个人音乐梦想的实现与音乐能力的成长,本文以人教版小学音乐教材为例,展开用灵动的音符放飞学生音乐梦想的探析。

一、音乐教学树立音乐梦想的路径

对小学生而言,由于身心成长的阶段性与自身文化知识与音乐知识的影响,决定了其音乐梦想的多样性和不稳定性,小学音乐教学是促成这种多样性梦想的路径。

(一)音乐美引导

音乐作为一种美的载体,从形式、内容到精神,都充满美的发现与提炼。因小学生理解能力与接受能力限制,音乐教学中主要运用较为感性的音乐进行音乐美的引导,体现在两个方面:音乐旋律美。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对乐曲或歌曲的节拍、乐器的音色与乐曲中情绪基调初步了解的基础上,用心体验其中的美。如在教学《小小雨点》前,为学生播放《小松树》的木琴独奏,欣赏纯音乐。音乐氛围美。音乐本身所蕴含的感染性。让音乐的美在学生学习中不断积累强化与提升,为他们树立音乐梦想奠定基础。

(二)音乐艺术熏陶

小学音乐教学,是对小学生创造性、主动性与系统性的音乐艺术熏陶过程。运用教育的计划性与教学技术,为小学生创设良性的熏陶氛围。如学生在学习《乒乓变奏曲》时,教师可以通过打鼓进行音乐多样性艺术熏陶,还可以根据打击节奏与乐器的变化,学习打击乐的其他艺术,如学生可以按照某种旋律打击课桌、文具盒等,满足音乐学习的需要。

(三)音乐文化教育

“音乐教学是运用音乐中的灵性文化,让音乐在儿童心灵生根开花的过程。”无论是成熟的音乐作品,还是正在进行的音乐创作,都是音乐文化的不断创新与运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运用灵动音符引领小学生畅游音乐文化的海洋。

二、运用“灵动音符”放飞音乐梦想的课堂操作

小学生音乐梦想的树立与成长,需要在音乐课堂教学中不断创造性呈现,乐动的音符才能让学生灵动成长。

(一)激发学习热情

用音乐和多彩的活动激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减轻精神负担,优化精神环境,应该是音乐课的优势所在。大胆让流行儿童歌曲进课堂。由于流行儿童歌曲简单易学,包装制作华丽,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在课堂教学中,我会选择一些优秀的流行儿童歌曲让学生学唱。

(二)基础知识教学

在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乐动的音符是音乐的基础知识。学生在此基础上,提高各种能力,教师展开教学创新。在小学阶段音乐基础知识主要有两类:①基础的乐理知识。如关于音乐的旋律、种类、渊源、创作技巧、表演技巧等,在小学生阶段主要有简单的识谱教育、音乐类型教育等,让小学对音乐有基础的了解和兴趣;②基础的乐器知识。主要指乐器的种类、小学生常见乐器的演奏以及乐器的音色与功能等。

(三)创作能力培养

“音乐作为一种实用性很强的课程,运用全员参与、乐在其中、扶放结合的形式培养小学生的创作实践能力。”尽管教学实践中,小学生音乐创作会受到音乐知识与自身能力限制,但教师也要积极地培养他们的创作能力与创作习惯,把小学生的音乐灵感转化为音乐作品。培养方式有两种:①歌词创作。即教师鼓励小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与感悟,进行歌词写作,指导他们或套用他们喜欢的曲子唱,或者让家长、教师与其他人帮助谱曲,完成最为简单的创作过程,实现音乐灵感或才华的开发与积累。②多样性作曲。作曲作为一种要求较高的艺术创作过程,小学生虽然不能真正运用需要的知识把其物质化,但可以运用多种方式,如哼唱、简单的乐器演奏等方式进行作曲,实现他们音乐灵感从精神意识到现实的转化。

小学音乐教学的基础性,对小学生的音乐兴趣培养、运用音乐享受生活美化生活与音乐才华启蒙培养,具有奠基性与启发性作用。随着小学生的成长,他们会运用更多的音乐形式,把各个阶段的音乐梦想放飞,或抒发当前的成功体验,或树立远大理想。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乐理 基础 学习

音乐的主要表现手段就是音高、音色、力度与节奏,而乐理就是将这些内容系统的展现出来。乐理学习就好比小学生入学时所学习的拼音。拼音学好了,就可以一通百通,但如若未能学好拼音,汉字也就更加苦涩难懂了。所以只有学好乐理,才能使自己声乐、器乐的学习更快更好。

在现今的音乐教育中,大多数的家长及学生一味的去学习某一种乐器,而忽略了乐理学习的重要作用,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一些基础的音乐知识不了解,从而出现照本宣科,甚至会出现厌学的情况。所以要使学生真正理解什么是音乐,音乐的内涵是如何表现的,从而调动起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所以乐理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

另外,在许多学校中的老师对乐理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乐理教学过于基础,过于“小儿科”,而更加注重声乐、器乐的表现技巧及理论学习中的和声、曲式、复调等,使得许多的学生音乐基础较为薄弱,以致在更为深入的专业技巧、技能的学习上不能有所突破。但其实只有牢固的掌握了乐理基础知识,才能正确的认识、分析、评价音乐现象,才能向更为深入的专业技巧、技能上靠拢。

一、乐理可以提高音乐素养

音乐素养是指一个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所要具备的基本的素质,只有具有较高的素养,才有可能成为一名真正的音乐者。而学习乐理,可以使学生对音乐基础理论有很好的了解,可以帮助学生听辨各种音程、和弦,可以使学生分析一些乐曲中所表现出来的内涵,更可以使学生利用音乐基本要素来完整的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

相信很多人都看过一些诸如“青年歌手大奖赛”这样的节目,来自全国各地的专业歌手在表演的比赛环节中都较为出彩,受到评委的高度赞赏。但是到了综合素质评比的环节,大多数的选手都令评委和观众们失望,在回答问题时,一些基础的音乐理论知识不是不会,就是表达所有偏差。由此可以看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乐理基础知识的学习的重要性,真正的音乐人才,应该是具有一定的音乐素质的。而有的比赛中要求选手在规定时间内即兴的创作,为画面配乐,这说明现在人们对音乐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一名音乐学习者,如果不能很好的掌握音乐的基础知识,那么很可能会被社会所淘汰。所以乐理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它就像建筑的地基,越扎实,所达到的层次也就会更高。

二、乐理可以提升专业学习效率

乐理知识的学习可以有效的促进专业的学习,增强其领悟、理解能力,提高专业学习的效率。而与之相反,乐理知识掌握的不好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如器乐表演专业的学生,如果乐理知识根基不牢固,久而久之,就会出现识谱慢的情况,识错谱的现象也会不断增加,由于对音乐内涵的不了解,使得练琴的效率低下,压力增大,兴趣慢慢消失,最终出现厌学的情绪。而对于音乐理论学习的学生来说,如若对乐理知识掌握不好,在做和声、曲式、复调、配器等科目的作业时,更是会出现效率低下的问题。所以对于想要成为音乐家的人来说,只有学好最为初级的乐理,并熟练的掌握它,才能向更高的领域发起冲击。大家都知道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题歌的演唱者刘欢吧!一般人只知道他是一位歌唱家,殊不知他还是北京对外贸易经济大学的教授。轰动一时的电视连续剧《后宫甄传》里所有的音乐都是他作曲、监制的,并且还亲自演唱了片头曲。如果没有深厚的乐理知识,这些将无从谈起。

三、乐理对艺术生的重要性

有的艺术生在学习乐理的过程中,不能说其不努力,但其乐理测试的成绩却较为惨淡,这主要是因为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得要领。乐理作为一门理论性的科目,想要学好它是需要动脑子的,首先要分清楚哪些题目是需要运算的,哪些题目是需要展开你的空间想像的,而哪些题目则是需要你死记硬背的,然后才是一步步的去解决问题。

正是因为有些人认为乐理知识较为“小儿科”,而又有些人学习的过程中不得要领,从而放弃学习乐理,使得乐理知识的学习在初期的音乐学习中不受艺术生的重视,而这样的后果就是艺术生很难考入自己的理想大学。

在所有的大学的音乐艺术生招生考试中,几乎都会考乐理基础知识,有的学校甚至会在大学阶段开乐理课程。这在一方面说明学校对乐理基础知识的重视,另一方面则说明现在学习音乐的学生音乐基础能力真的很差。而这样的学生如果从事有关音乐的行业,那么中国的音乐事业想要复兴,可能又要延期了。

乐理作为音乐学习的入门课程,教给了学生有关音的性质、音乐的基本要素及音与音之间结合的基本规律问题。学习乐理,可以为之后学习和声、配器、曲式、复调等科目打下基础,并能加强自己作曲、指挥的水平,所以学习好乐理对以后更加深入的音乐学习有着较为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吴海华.学习乐理知识的重要性[J].商业文化,2011,(11).

[2]魏琼.试论高中音乐乐理教学的作用及对策研究[J].网络导报・在线教育,2012,(17).

篇10

关键字:职业院校;音乐教育;艺术

音乐教育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还能为学生塑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对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也有非常好的帮助。而由于种种原因,音乐教育在大多数院校中都处于相当弱势的地位。因此,必须着重提高各院校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从音乐的课程设置与师资资源的匮乏出发,革新对音乐的教学手段,为音乐教育的指导教学打造深厚的践行基础。

一、音乐教育的简单概述

音乐教育是一种提升艺术情操的教学手段,它通过对学生进行有关音乐理论常识与基础知识的指导教学,对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进行提升,同时开阔其音乐艺术视野,塑造其音乐高尚情操,为其音乐素养的提升以及健全人格的塑造打造坚实的发展基础。

职业院校的音乐教育是指用音乐为学生创造一种教学情境,力争能够通过这种音乐教育提升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为学生未来人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可行的条件基础。每一部音乐作品都具有构思的独特性,而这种独特性的体现又是基于作者、表演者以及观众积极的配合与创造演绎而出的。由此可见,音乐的来源是创造,音乐的生命亦是创造,以音乐教育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就是最佳的教育途径。音乐教育模式能够让学生挖掘自身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并以此来进行对音乐思维的尝试与突破,以音乐为主导,在音乐作品中加入属于自己的创作风格,培养自己的思维创新;另外,也可以在课堂中为学生充分地演绎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让学生尽情地去思维风暴,尽情地去想象。

二、高职院校的音教现状

1.学生音乐基础理论知识的整体匮乏

职业学院音乐教育的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学生对音乐基础知识的了解不全面,以及对音乐教育的实质落实不到位等,这极大地导致了音乐的实践性活动与理论基础知识的严重脱节,而教师对音乐教育的指导方向与目的也不是很明确,因此,提高对音乐教育的认识是当前各大职高必须要认真面对的第一问题。而由于物质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某些技能的追求也变得急功近利,有些学生为了寻找成功的捷径,往往忽视了音乐基础知识对他们实践过程的重要的指导作用,从而导致音乐教育的实践太过空洞,音乐教育的效率也大大降低。

2.多媒体的使用没有落到实处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普及运用,使得大多数学校的教学效率也得到了相当的提高。而在职业院校的音乐教育中,对多媒体的运用就显得非常盲目了。大多数的教师为了丰富课堂内容喜欢在多媒体课件中插入很多与教学内容无关的精致的图片和极其优美的背景音乐,并赋予其非常丰富的信息,而有时候学生往往会被这些东西所吸引,忽略了教学内容,原本想通过丰富课堂知识让学生学到更多,结果却顾此失彼极大地影响了教学效率。

因此,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应该从需要讲解的内容出发,对课件进行合理的编排,也可以在课件上适当地增加一些与所学知识相关的课外内容,但是不能超过课本原有知识的五分之一。这样不仅能将课本知识全面地展示给学生,还能在此基础上对课外知识有一定的延伸,既能保证学生对音乐知识的全面了解,还能保证学生在学习中的兼有性。

此外,教师应该注重对多媒体的综合运用,不能只是单纯的各种技能的简单相加利用,而要将多种多媒体技术综合地利用起来,充分发挥它们之间的协调作用,把动态与静态联系起来,将音频与画面组合起来,进行充分的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

三、如何有效提高职业学院中的音乐教育

1.要整体提高对音乐教育的认识

素质教育是当今最重要的教学手段,而音乐教育不仅是素质教育的实践内容,还是提高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因此,教师必须对音乐教育的功能职能、所要实现的具体目标,以及对音乐教育的现实意义进行客观全面的、清晰充分的了解与认识,同时师对音乐教育的思想观念,高度重视在学生中实施的音乐教育成果,以成果为指标来衡量音乐教育的实践情况,努力探索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之间的教学规律,为音乐教育在各大院校的有效实施提供可行的基础条件。

2.要将音乐思想与音乐艺术融合起来

音乐教育主要是通过音乐艺术的美感来启迪学生的,让学生能够从中升华道德情操,音乐教育的这种特性是其他学科所没有的。因此,我们要将音乐的思想教育与音乐的艺术美感进行合理的融合,以此来感化学生、引导学生、启迪学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音乐的熏陶,从而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艺术体感。

从古至今,无数优秀的音乐作品启迪着人们的心灵,这不仅为我们实行音乐教育带来可能性,还为我们的音乐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指导条件。而立足于我国教育的基本现状,我们要从对音乐作品的创作思想出发,体会其艺术精萃;其次,要依据教材的思想内涵,充分地为学生揭示音乐作品的丰富思想与艺术内涵。

综上所述,音乐教育不但能够巧妙地激发学生大脑思维中的潜能,还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艺术情操。因此,在音乐教学中,要培养职业学院学生创新式的思维模式,就必须立足于职高学生的原有思维模式,积极利用音乐去革新、去交流,让学生在轻松的聆听与欣赏中,发挥无限的想象力,实现音乐教育本质上的艺术价值提升。

参考文献:

1.王豪.《谈职业学院音乐教育》.新校园(中旬版).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