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养老金范文

时间:2023-04-03 05:21: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基础养老金,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基础养老金

篇1

1、基础养老金又称社会性养老金,它是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缴费年限相同的情况下,基础养老金的高低取决于个人的平均缴费指数。

2、新计发办法规定,基础养老金是指职工退休时上年度所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与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之和的平均值(即两个数之和的一半)作为计发基数,缴费每满1年(含视同缴费年限,计算到月)发给1%。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关键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子女参保

  一、引言

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危机.2009年9月我国开始试点新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农民老有所养逐渐成为现实。与老农保相比。新农保的亮点之一就是规定:“凡年满60周岁.未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农村有户籍老人,不用缴费,就可以按月领取基础养老金.但其符合参保条件的子女应当参保缴费。”①国家出台这样的政策.一方面是要让农村老人都享受到由国家财力支持的养老待遇,另一面也是为引导更多中青年农民积极参保。但在政策实际执行中。却出现了虽处于同一试点地区的年满60周岁的农村户籍老人。有的没领到基础养老金的现象。

一些农村老人被排除在享受基础养老金待遇之外.这首先就有悖于建立“普惠式”新农保的初衷,进而还会引发新的社会不公。而各试点地区对老人“符合参保条件的子女”的理解不同.导致各地对老人应参保子女的范围界定不同.从而又给新农保工作造成管理上的混乱。除此之外。通过子女参保作为附加条件而实现的高参保率.还将使地方财政本来就困难的落后试点地区的新农保缴费补贴不堪重负。所以,为保证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和新农保的长期施行.及时解决这些问题.修正并完善农民基础养老金领取与子女参保“挂钩”这一政策规定就显得尤为必要。

二、农民基础养老金领取与子女参保“挂钩”产生的问题

1.有悖于建立“普惠式”新农保的初衷,进而还会引发新的社会不公

社会保障作为“社会安全网”和“减震器”.是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普惠性”是其重要特征。啵村社会养老保险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也具有这样的特征。因此,建立“普惠式”的农村养老保险便成为2009年推行新农保的重要目标之一。但在新农保的实际推行中,《指导意见》中有关“老人符合参保条件的子女应当参保缴费”的规定,却在事实上违背了建立“普惠式”新农保的初衷.进而还可能引发新的社会不公平。

根据规定。若老人符合参保条件的子女未参保,老人就不能领取基础养老金。这在无形中就形成了一种自动筛选机制.从而导致部分老人成为这一惠农政策下的“边缘人”。当然,这并不是国家设计该参保缴费机制的初衷。提高参保率。增加养老基金积累,让更多农民享受到有国家财政支撑的社会养老保险才是其目标所在。但当面对这样一群因制度安排原因所形成的“边缘人”。我们就不得不对新农保所倡导的“应保尽保”或建立“普惠式”新农保的目标提出质疑。因为这些现实与目标的偏差.已在事实上证明了这样的规定是有悖于国家建立“普惠式”新农保的初衷的。另外,社会保障还具有收入再分配的功能.可以达到促进社会公平的目的。但新农保中关于老人基础养老金领取与子女参保“挂钩”的做法却使得一些农村老人被排除在基础养老金领取范围之外.这势必将造成新的社会不公。因为恰恰是这些被制度“边缘化”的老人(如其子女是因经济困难而无法参保)。无论是依靠自我还是子女养老都缺乏保障。所以,他们才是更需要国家这部分基础养老金来保障其基本生活的人群。

2.由于新农保试点各地对老人符合参保条件的子女范围界定不同,将给新农保工作造成管理上的混舌

据调查.由于新农保试点各地对“符合参保条件的子女应当参保缴费”这一规定理解不同。就导致各地对符合参保条件的子女范围界定也不同。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所有与老人户籍在同一个村委会,年龄在l6---59周岁之间且没有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儿子、儿媳、未婚的女儿及入赘的女婿、女儿都属于老人应当参保的子女:第二种是老人所有的子女都应当参保;第三种是根据户籍登记情况,与老人户籍在一起的子女必须参保。又由于目前新农保还处于县级统筹。所以。即便在同一省份的各地对老人符合参保条件的子女的范围界定也不尽相同,这必将给新农保今后的省级或更高层次统筹带来困难。

从政策执行效果看.三种范围界定标准是各有优劣。第一二种界定从短期看.有利于扩大新农保覆盖面,增加了养老金的积累。但从长期看,这样的规定(尤其是第二种)已带有半强制性缴费性质,破坏了新农保自愿参保的原则,也侵害了老人的权益,会给新农保的长期推行造成心理抵触和不稳定影响。第三种界定虽然对老人应参保子女的范围界定要小些,但实际中,又出现了部分不愿参保的子女为不影响老人

领取基础养老金而提出与自己原本同一户籍的老人“分户”的现象。而且在有的地区

,这种“分户”现象还愈演愈烈,使得“符合参保条件的子女应当参保缴费”这一规定不仅没能起到提高新农保参保率的作用。反而给当地的户籍管理部门增加了工作负担。不仅如此,部分农民利用“分户”这种“搭便车”行为来逃避参保.还将造成一定的社会道德风险。进而给新农保的实际管理工作造成混乱。

3.通过“捆绑式”缴费机制实现的高参保率,使地方财政困难的落后试点地区参保缴费补贴不堪重负 已有调查数据显示.自新农保试点以来,部分地区新农保参保率已高达90%甚至接近100%。对于这样的成绩.我们在给予充分肯定的同时,又不能不思考:这90%或者近100%的参保率背后。“符合参保条件的子女应当参保缴费”这一带有附加条件性质的规定所带来的参保贡献又是多大?尤其是在那些经济不够发达.农民参保意识比较薄弱的试点地区。

事实证明,在这些地区,影响许多中青年农民参加新农保最直接或者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为了让自家老人能够领取到国家的基础养老金。而这样的直接后果就是提高了当地的新农保参保率。但是,当越来越多的农民都出于这样的目的而参保时,则会导致当地财政的不堪重负。因为按照新农保<指导意见》规定。地方政府每年至少要给新农保参保人不低于30元的缴费补贴(也即通常所说的“进口补”)。在那些地方财政困难的落后试点区.按照每年最低30元的缴费补贴算,每年给参保人的补贴就不是个小数目。再加上通过附加条件来达到的高参保率。就更会远远地超过其实际的财政负担能力。这样,一旦形成养老金的资金漏洞,地方政府给参保人的缴费补贴也就难以兑现,那整个新农保政策的执行也会面临难以为继的危险。

三、解决问题的建议

虽然新农保试点过程中.农民基础养老金领取与子女参保“挂钩”的做法出现了上述种种问题,但总的来说,这样的规定是符合中国农村目前实际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农民不同于城镇职工.很多没有用人单位.故参保的随意性很大;二是我国农民社会养老意识薄弱,对新农保政策也缺乏了解。其对参保的抵触性也很大。如果国家不实行这种引导性甚至带有一定强制性的参保政策.估计新农保在试点阶段就会遭到“冷落”,到老龄化危机真正到来之时.国家和个人都将无从应对。所以,在目前经济和社会条件下,不能对“符合参保条件的子女应当参保缴费”这一规定加以完全否定。当然,也不能对该政策执行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置之不理。关键是要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完善这一政策。

笔者的相关建议主要有:

1.缩小并明确老人应参保子女的范围,要求只要与老人同户籍的子女参保,老人就可领取基础养老金

这样的规定.大大降低了农村老人领取基础养老金的门槛,更多老人纳入领取之列.同时还可减轻因各地政策不一带来的社会不公和新农保管理工作的混乱。为使此建议真正发挥作用。笔者还建议配以三项具体措施:一是国家要在新农保《指导意见》基础上,以政策形式对新规定的老人应参保子女的范围加以明确.从而避免各地区再存在不同理解。二是地方政府相关部门要坚决杜绝与老人同一户籍的子女因不愿参加新农保而与老人“分户”现象的发生。三是各试点地区政府要重点关注被排除在农村五保户、低保户、残疾人优抚等范围之外的缴费困难群体.让他们不要总是成为优惠政策的“边缘人”。对这类人群,在实际调查前提下,可以为其代缴部分养老金.使他们也能够参加到新农保中来。

2.加大对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宣传力度.加快社会保险法等与农村养老保险相关的法律出台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开始实施时间较短.所以目前大部分农民对此还缺乏充分的了解和认识。再加上老农保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使得部分农民还担心自己参保会重蹈覆辙。所以。在广大农村加强对新农保的宣传乃当务之急。对农民基础养老金领取与子女参保“挂钩”政策的宣传.一方面是要向农民讲明国家制定该政策的初衷是为了引导大家积极参保.同时还需向老人的参保子女说明,子女缴费是在为自己以后积累养老金,老人基础养老金并不会挤占他们所缴纳的保险费。这样让农民们了解到政策的有利性.更多的农民就会自党参保,也才能有效避免上述“捆绑式”参保所带来的种种问题。

加快社会保险法等相关法律出台也有利于解决农民基础养老金领取与子女参保“挂钩”产生的问题。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法律对新农保的参保范围、基金筹集、养老金待遇以及基金监督管理等作出规定。所以,政策执行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和不稳定性。在“捆绑式”缴费机制下.即便是已参保的农民也还有许多的顾虑。如自己所缴纳保费的安全问题、养老金的待遇水平问题、新农保与其他养老制度的衔接问题等。这些顾虑,都可能成为今后已参保农民退保的影响因子。所以,通过“捆绑”带来的高参保率.并不能成为农村养老保险发展的长久之计。只有权威性的相关法律制定出来。才能给农民带来“定心丸”的作用。届时,即便没有农民基础养老金领取与子女参保“

挂钩”的硬性规定.农民们也会积极参保的。

3.充分发挥农村其他惠农政策的帮扶作用,通过多种方式增加农民收入,让更多农民有能力缴纳养老保险费。这是解决上述问题走出“捆绑式”缴费模式的根本出路

在我国经济落后地区,农民收入较低。缴纳保费对于一些低收入家庭来说。增加了经济负担。在温饱问题没有或者刚好得到解决的时候.很多中青年农民并没有为今后的养老问题作过多打算.他们更关注当前的问题.如:子女的教育问题、父母的赡养问题、看病问题、就业问题等等。所以。国家应充分发挥农村义务教育、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种粮直补等现有惠农政策的帮扶作用,帮助农民解决好当前困难。同时,还应通过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和科技的投入。增加粮食产量并帮助中青年农民充分就业等来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只要解决好农民生产生活中的现实困难并使农民经济收入增加,其自然就有参保缴费的能力。对老人基础养老金领取与子女参保“挂钩”这一做法也会从心理上更容易接受,从而由被动参保变为主动参保。至此,上述种种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4.强化新农保基金的安全监管,确保资金保值增值,这是新农保持续稳定发展的长久之计

新农保个人账户上的资金积累.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个人年轻时所进行的养老储蓄。因此。资金的安全性和收益性必然是每个参保人都要考虑的问题。而从国家层面来讲。对于日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拥有充足的养老基金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而国家要拥有充足的养老基金,那就离不开农民的积极参保。所以,保证农民缴纳保费的安全性并提高其收益率则又成为了国家解决养老金积累问题的关键。而这样,也才可以使农民基础养老金领取与子女参保“挂钩”这种权宜之计被真正的长久之计所替代。

篇3

一位东部市级社保经办机构负责人称,目前基本养老保险政策执行情况、主要目标完成情况、基础工作情况等都被列入该省考核重点内容,而这些数据最终会进入国家统一标准的信息联网系统,为养老保险实现全国统筹打下基础。

尽管全国所有省级行政区都制定了省级统筹的制度,但出台方案并不等于实施到位,人社部和有关部门一直对省级统筹做评估。

而即便今年年底方案顺利出台,明年开始全面推进,实现统筹仍需一个过程,按照初步安排,将用两年时间实现养老金全国统筹。

在养老金全国统筹得以实现后,养老金缴费费率也或将随之得以调整。

两种方案备选

目前中央对我国社会保险统筹层次的方向有明确规定,我国养老保险要实行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医疗、工伤、失业和生育保险确定的方向为省级统筹。而基础养老保险主要指城镇职工养老保险。

养老金实现全国统筹主要的困难在于我国地域辽阔,地区之间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收入水平的差异,使得即使按照同一费率和比例计算的缴费以及支付水平,也将面临巨大的地区差异。因此,让养老金实现区域间的稳妥衔接,并平衡各个地区之间的利益关系是一项难度很大的工作,主管部门也一直试图寻找一种制度安排,使发展差异较大的地区都能认同并找到恰当的位置。

正在制定中的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方案,将在分析总结省级统筹经验、巩固省级统筹成果基础上制定,目前有两种可能的备选方案。

一是,基础养老金实行全国统收统支。现行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保持不变,按照收支平衡、略有节余原则建立中央统筹基金,对职工基础养老金实行全国统收统支,中央财政承担兜底责任。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分为中央统筹基金和省级统筹基金,对基本养老金发放划分中央和地方责任,并逐步做实个人账户。

二是,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实行预算管理。在省级统筹基础上,中央对各省份预算内基金缺口进行适当调剂。同时,逐步统一费率,规范全国基金预算管理,提高经办管理和信息化水平。

或调整企业缴费上限

在讨论实现全国统筹的过程中,主管部门还考虑到了养老金缴费标准和支付水平的问题。

人社部人士承认,目前养老保险缴费标准确实不低,因为这个制度承担着计划经济时期没有缴费的历史包袱,但现在的支付水平并不算高。

主要国家基本养老保险缴费率排名中,中国缴费率达28%,虽然不是全球第一,但处于最高的一组,所以在养老金实现全国统筹之后,就需要研究如何降低缴费率的问题。

由于目前各地养老金各自封闭运行,养老保险基金收不抵支的地区,每年需要财政大量转移支付确保发放,而有大量基金结存的地区,也不能实现全国范围的调剂和统一管理。

除此之外,为了不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的水平,中央财政还要每年要拿出1500亿以上的资金来支持这个系统的运行。

长期分割运行导致的结果是,经济发达地区和人口老龄化负担较轻的地区实行较低费率,较高养老金待遇;而经济欠发达地区和人口老龄化负担重的地区,政府、企业和个人的养老保险负担则较重,养老金待遇也会受到影响。

篇4

关键词:养老基金 保值增值 会计核算

一、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的必要性

养老金即社会保险基金,也称退休金,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养老金由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组成,企业和个人共同缴费,企业缴费进入社会统筹,个人缴费进入个人账户,社会统筹实行的是现收现付制度,而个人账户则是基金积累制度。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的不断完善,我国养老金覆盖人数快速上升。数据显示,1998年养老金水平人均是410多元,覆盖职工人数1.1亿人。截至2009年底,我国养老金总规模为2.25万亿人民币,仅占当年GDP的6.62%,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国家全部推行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做实,以及农村逐步实行养老保险,养老金的规模还将进一步扩大。据《2008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截至2008年末,13个做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试点省份,共积累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1100多亿元,有业内人士预计,仅个人账户做实一项就可能使得未来20年养老金的规模达到30多万亿元。与此同时,各种数据显示,作为百姓的“养命钱”,养老金存在巨大的缺口,部分地区个人账户甚至是空账运行,当期征缴的保费基本用于当期退休金的发放,一些地方甚至收不抵支。而目前养老保险的实际情况是,截止2010年底,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累计记账额将近2万亿,虽然全国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1.5万亿,但是并没有落实到对应的个人账户。

“目前养老金的保值增值手段明显滞后,使其未来远远不能提供预期的保障水平,尤其是在高通胀时期,眼睁睁看着账户上的资金贬值。”陈良表示。据介绍,基本养老保险管理制度规定目前结余的养老金主要是购买国债和银行存款,不能用于投资。“由于很多年没有发行特别国债,因此,养老金也买不到收益率合适的国债。此外,在银行存款中,有近80%到90%的养老金都是短期存款,不仅存款利率比较低,增值幅度很小,而且如果和物价相比还是在贬值,这个损失也不小。”陈良进一步分析指出。显然,如何使“养命钱”保值增值已经变得日益紧迫。

有业内专家表示,国际经验和企业年金的管理实践,为整个社保基金投资探索了一条道路。华夏基金公司总经理范勇宏表示,养老金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成千上万的老百姓。如何实现养老金的保值增值是养老金体系建设的重要课题。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是,养老基金委托专业的基金管理人实行市场化运作,通过资本市场实现保值增值。最近三年来我国企业年金的实践也证明,这种市场化的运作管理模式是成功的。

显然,养老金进入资本市场实现保值增值是一个值得尝试的途径,但同时如何控制好养老金的投资风险也不容忽视。

二、对我国企业养老金会计的发展建议

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各方面条件的成熟会推动我国的企业养老金会计继续向前发展。由于我国的养老保险体系具有自己的特色,尽管企业养老金会计会不断向国际标准趋同,但始终只能立足于我国多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之上,企业对养老金的会计核算要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结合前面所作分析,对我国未来企业养老金会计核算的框架有如下建议。

(一)基本养老保险部分的养老金会计核算

根据国家有关法规规定,自2006年1月1日起,基本养老保险中的个人账户全部由个人缴费形成,企业只负责缴纳社会统筹部分。这实质上简化了基本养老保险部分的养老金会计核算,因为社会统筹部分的养老保险从经济实质上来说属于既定受益型的养老金计划,而个人账户是完全积累制的,属于既定缴费计划,当企业和职工共同缴纳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账户时,企业缴纳的部分只能按照既定缴费计划进行会计核算。因为取消了个人账户中的企业缴费,基本养老保险部分的养老金将采取既定受益计划型的养老金计划。既定受益计划下的养老金成本构成比较复杂,包括服务成本、利息费用、前期服务成本等等,它的核算需要一系列的精算假设。基于相同的精算假设,可以计算出企业承担的养老金给付义务,也就是企业的养老金负债。由于我国的基本养老金由社保机构统一治理,因此养老金资产计量的数据可由社保机构提供。

社会统筹部分的养老金由企业缴纳给社保机构统一治理,从而该部分的既定受益养老金计划有别于国际标准中的定义,未来定额给付养老金的风险并不是由企业单独承担,而是由企业和社保机构共同承担。因此,在处理这部分养老金资产和负债时,采取非资本化的观点。企业将社会保障机构视为一个外在的独立经济实体,社保机构的资产和企业的养老金负债并不在企业会计表中反映。企业的义务在于向社保机构提存与当期养老金成本相等数额的资金,只有当提存资金与养老金成本不一致时,才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为一项资产或负债。并在表附注中揭示企业养老金给付义务和养老金资产价值的信息。企业还应该在会计表附注中对既定受益养老金计划的有关信息做出必要的披露。具体说明企业的养老金计划,说明养老金成本的具体构成项目及其金额,养老基金提存的状况以及主要的精算假设等等。

(二)补充养老保险部分的养老金会计核算

我国的企业年金制度为既定缴费计划,实行参保人员个人账户为基本形式的基金积累制,通过市场化运作实现保值增值。因此,补充养老保险部分的养老金会计核算相对较为简单,企业按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提取企业年金,并确认为养老金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新准则中关于养老保险费用确认和计量的规定已经体现了上述养老金会计核算方法,但没有对企业年金的信息披露做出相应要求。实行企业年金制度的企业,在编制财务会计告时,还需要在财务会计告附注中披露:企业年金计划的具体内容,包括该计划涉及的职工和期间、资金筹集的方式等;当期企业年金费用数,企业年金计划的基金投资收益和基金资产的公允价值;为企业高级治理人员提取的企业年金费用总额。

我国目前的企业养老金会计核算与这种新框架下的核算方式还有一定距离,除了需要克服前面提到的障碍因素以外,还要注重这种养老金计划的转变不能是一蹴而就的,而应该分阶段进行。首先只是在极少数有条件的企业中试行;再根据专业人员素质提高和企业年金发展的状况,逐步扩大采用新的养老金计划及其会计核算方法的企业范围;最后达到条件成熟,大多数企业都能够将基本养老保险费用和补充养老保险费用分别核算,且采取不同类型养老金计划下的核算方法,从而完善我国的企业养老金会计。

(三)建设高素质的会计师和精算师队伍

必须首先清除欧阻碍其发展的因素。中小企业年金市场的发展要依靠于我国金融市场的完善,金融中介机构能够为中小企业提供合适的企业年金计划,而要使中小企业年金市场能够吸引基金治理机构的注重力则需要政府监管机构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同时,还需要依托国家现有的教育资源,加强相关专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丰富其知识储备,有足够的激励机制导致形成高素质的会计师和精算师队伍。

参考文献:

[1]候新霞.企业养老金会计及其相关问题探讨.学位论文,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2]季晓东.职业养老金计划相关会计问题探讨.四川会计,2001;8

[3]金旭光.养老金会计的中外比较研究.学位论文: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篇5

如何调整基金定投

当然,开了基金定投账户,挑选了一个或几个基金投资品种,并约定了每个月的扣款时间和数额后,并不意味着你的这项投资任务就此高枕无忧了,基金定投并非是傻瓜投资法。为了使基金定投的效果更佳,达成更好的财富增长作用,聪明的投资者能根据不同时期的市场景气度,来选择和变更不同的基金定投标的,或是在同一基金公司不同风险度的基金之间进行恰当的转换。

如果股市市场处于繁荣的牛市行情中,最适合选择股票型或偏股型基金,可以通过掌握多头行情,来赚取较高的报酬。

如果宏观经济处于大萧条状态,股市也没有利好趋势,那此时建议卖出偏股型基金,但货币型基金可继续持有的。整体经济正从谷底翻扬,股市回春,在复苏期,可以逐渐增加一些平衡型或股票型基金的配置比例。

如果是处在一个比较长期的震荡调整型股市中,以静制动,遵循原有的投资计划为上策。因为,震荡市正是投资者定投的最好时间,定投本身就是为了摊平进入成本,熨平股市波动的风险。

积累退休金之用的基金定投计划,因为资金需求具有一定的刚性,所以最好是根据自身情况设定一个目标期望值,当经历了一个市场周期以后,如果收益水平达到这个期望值以后,就可以选择获利了结,而不用盲目为了追求长期投资而真的一直持有。因为长期不等于永远。

另外,在退休年龄将到之前的3至5年,就应该开始注意赎回时机,可以逐步分批将自己的基金转换成低风险产品,比如债券基金。

巧用各种手段降低成本

目前,投资者购买基金主要有三个渠道:银行、证券公司代销和基金公司直销。如果长期做一项基金定投来储备退休金,那交易和管理费用也是很大的一块成本。为此,建议在交易的过程中,尽可能地降低交易成本。

篇6

一、养老金计划概述

养老金是指支付给离退休人员用于保障日后生活的货币额,其本质是劳动力价值的一部分。根据“劳动报酬观”,养老金与劳动者的工资一样,属于劳动力再生产费用的一部分,两者都是劳动力价值的实现形式。所不同的是,养老金是劳动者一生劳动报酬分期支付中的延期支付部分,而工资则是即期支付部分,企业员工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是以其在职时提供的服务为依据的,因此,养老金的根本性质是“递延工资”。

养老金计划(pensionplan)指一种企业和职工之间关于职工退休后养老金支付的协议,企业承诺在职工退休时,按协议上规定的方法,计算给付一定的养老金。企业将养老金计划作为其对职工工资报酬计划的一部分。

根据国际会计准则第19号,养老金计划分为规定缴费计划(definedColltributionplans)与规定福利计划(definedbenefitplans)。规定缴费计划是指企业定期缴付一定数额的退休基金给独立的第三方(信托机构)保管,由第三方到期支付雇员退休金;规定福利计划指只要职工退休时,企业有履行支付退休金的义务,企业是否按时提取退休基金则由企业决定。但有时两者并没有明确的界限,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从不确定性角度来进行判断,即看不确定性所引起的风险(主要指投资风险)由谁来承担。在规定福利计划下,由企业确保养老金的最终支付,企业承担由不确定性所导致的投资风险;而在规定缴费计划下,企业把由不确定性所导致的投资风险,转移给了个人。在规定缴费计划下会计处理较简单,而在规定福利计划下,由于存在一些不确定性事项,会计处理非常复杂。

二、核算原则

既然劳动报酬观下养老金计划会计处理的关键问题,是在职工为企业提供服务的当期确认相应的养老金费用,那么在会计核算时就应体现权责发生制原则和配比原则。

第一,在当期确认费用符合养老金的基本属性,也是权责发生制原则的要求。如前所述,养老金就其属性而言,是“递延工资”。既然养老金是劳动力价值的组成部分,是劳动报酬的一部分,那么职工对这部分附加价值就有请求权和追索权,企业也不能无偿占有职工的这部分权利。因此在职工提供服务期间,企业在支付工资的同时,还要及时确认和计量这部分延期支付的附加价值,并计入当期成本;企业在获得了职工提供当期服务的权利时,也就负有了确认养老金负债的义务。所以,企业的养老金费用必须在相关的权利义务发生当期进行确认和计量,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必要费用。养老金费用的分期计入,是与权责发生制原则相一致的,是权责发生制原则内在要求的体现。

第二,养老金费用的当期确认也是配比原则的要求。从职工为企业提供服务到领取养老金的全过程,主要历经三个环节,即养老金费用的发生、养老金筹集和养老金发放。这些环节是相互独立、相互分离的。养老金费用的发生是以职工提供劳动为依据,是其劳动报酬的一部分,而职工付出劳动的同时给企业创造了价值,带来相应的经济收益,根据收入费用配比原则,企业在核算费用时理应将发生时的养老金费用计入当期经营费用,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反映出企业各期的经营成果。养老金在管理力一式上有基金计划和非基金计划两种。在基金计划下,养老金的筹集和发放由基金组织负责,企业各期向基金组织的养老金支付是养老金负债的清偿,而发放则是基金组织的业务范围;而在非基金计划下,养老金一般由企业自设部门专门管理,企业养老金的筹资行为只是为了筹集足够的资金以便到时有能力偿还养老金负债。显然筹资行为与养老金费用的确认是两个不同的会计行为,职工退休后企业发生的养老金实际支付,由于职工已不能给企业带来任何经济收益,此时显然不应确认任何费用。

综上所述,企业在职工提供服务期间确认养老金费用,既反映了养老金的基本属性,也是会计核算中权责发生制原则、酉己比原则的要求。

三、养老金会计处理

规定缴费制下的会计处理。规定缴费制是企业根据各期提存的金额及基金的投资收益来确定养老金支付额的养老金计划。该计划下的会计处理比较简单。企业各期所承担的养老金义务一般就是该期应提存的金额,而企业提存的金额由计划中规定的计算公式确定。当企业每期实际提存时,其现行义务就得到履行。因而,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企业各期应确认的养老金费用通常就是当期应付的提存金,它的会计处理只需在提存时借记“养老金费用”,贷记“现金”(实际提存时)或“应付养老金”(尚未实际提存现金时)。如果企业各期应提存的数额与实际提存数额之间不等,则构成一项负债(应计费用)或是一项资产(预付费用)。

规定受益制下会计处理一般包括以下内容:确认各期的养老金费用,确认各期应缴纳的养老基金以及由此产生的资产与负债,确定各期已退休职工的实际养老金支付额等。在养老金费用的确认中,除了要确认其主要组成部分—当期服务费用外,还包括各种待摊项目。目前,西力一国家确认的规定受益制下养老金费用及相关因素有当期服务费用、前期服务费用、利息费用和基金资产的实际报酬、精算损益以及养老金计划的结算、削减和终止等。这样,养老金费用的确认必须就这些项目分别进行。

四、我国的养老金会计处理模式及其缺陷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是从1984年在部分地区进行退休费用社会统筹试点开始的,经过十多年的不断探索,目前已建立起了一套基本适合我国国情的养老保险模式。该模式的基本框架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社会统筹与职工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第二层次是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第三层次是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第一层次是养老保险制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保证职工退休后的基本生活需要,给付力一式是规定受益制与规定缴费制相结合,属于混合性的计划(HybridPlan),其中社会统筹部分属于规定受益制计划,而个人账户部分属于规定缴费制计划;第二层次是企业根据自己的条件和愿望,为本企业职工建立的养老保险,给付力一式是规定缴费制计划;第三层次是职工个人为自己的退休生活而做的一种预防性储蓄安排,给付力一式也是规定缴费制计划,该计划是一种个人行为,只是在个人生命期内或在家庭成员内部的收入再分配,并不是社会意义上的养老金计划。

在我国,养老保险是按照国家、企业、个人共同负担的原则,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由财政和社会保障部门统筹管理。企业按期向社会保障部门拨付-定数额的资金,存在着企业养老金费用的确认问题。目前我国养老金确认的原则实行的是收付实现制,养老金放在“管理费用”中作为期间费用核算。发生资金拨付时,按计提的金额直接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将养老金费用的确认和养老金的筹集两个环节合二为一。这种处理力一法违背了上述两项会计核算原则。

其一,它根本没有体现权责发生制的要求。正如前述,养老金的性质是一种“递延工资”,是职工在工作期间为企业服务所赚得的劳动报酬的一部分。从时间上看,企业支付养老金和负担养老金的义务形成于其在职期间。故在确认养老金费用时应遵循“权责发生制”的原则。

其二,不符合配比原则的要求。根据收入费用配比原则,企业应将发生时的养老金成本计入当期费用,只有这样才能反映出企业各期的经营成果。由于在发生养老金支付行为时,职工已无法再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显然这种费用不应确认为支付期内的成本。

五、结论

囿于我国目前实际,尚不具备实行规定福利制下的会计处理力一式的条件,同国际惯例有着一定的差距,还是应该按规定缴费制来进行。

篇7

关键词: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 个人账户储存额中断缴费

中图分类号: F241.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张明和李浩都是1952年出生,1970年2月参加工作,2012年达到60岁退休年龄。张明每月基本养老金为4123.34元,李浩基本养老金为每月2749.38元,相差1373.96元。是什么原因造成两人退休金相差如此悬殊? 先来看看河北省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计发办法:

一、根据《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 (国发[2005]38 号)要求,按照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权利与义务相对应、公平与效率相结合的原则。 现行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员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男年满60周岁,女干部年满55岁,女工人年满50岁,),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下同)累计满 15 年的,经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核实,报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批准办理退休手续后,可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缴费累计 12个月为 1 年。

(一)基础养老金。

基础养老金=(参保人员退休时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 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下同)×1%。

其中: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参保人员退休时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 本人月平均缴费工资指数。

1992 年底以前历年本人月平均缴费工资指数取值为 1.0, 1993 年至建立个人账户前一年本人实际月平均缴费工资指数小于 1.2 时,按 1.2 计算。

(二)个人账户养老金。

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本人退休年龄相对应 的计发月数(例如:50岁为195,55岁为170,60岁为139,不再统一为120个月) 。计发个人账户养老金时,不足 1 年的按 1 年计算。

二、在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前参加工作、2006 年 1 月以后退休的参保人员(即 “中人”,在发给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基础上,再发给过渡性养老金和调节金。 )

(一) 过渡性养老金。 过渡性养老金=参保人员退休时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1.3% ×建立个人账户前缴费年限(98年1月1日前缴费年限,精确到月,1998年之后参加工作的,无此项) 。

(二)调节金。调节金为调节金基数乘以计发比例。 调节金基数为 130 元,计发比例 2006 年为 90%, 2007年为80%。以后每年递减 10%。。。。。2015年取消。同年退休,此项相同。2012年退休人员此项均为130*0.3=39元

下面以文章开头李浩和张明为例说明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

李浩,出生时间是1952年10月,1970年2月参加工作(属于“中人”),2012年10月退休。2011年全省在岗职工平均工资3013.83元。经计算,该职工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5100.82元,全部缴费年限42年8个月,其中视同缴费月数286,建立个人账户前实际缴费月数49,建立个人账户后实际缴费月数为178,个人账户存储额69282.86元,个人账户计发月数为139,

基础养老金:(3013.83+5100.82)/2*42.75*1%=1734.51元

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存储额69282.86/139=498.44元

过渡性养老金: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5100.82*1.3%*建立个人账户前缴费年限27.92=1727.69元

一定比例补贴和调节金:130*0.3=39元

李浩基本养老金合计:基础养老金1734.51+个人账户养老金498.44+过渡性养老金1851.39+补贴调节金39=4123.34元 /

张明,1952年5月出生,1970年2月参加工作,视同缴费年限286个月,建立个人账户前实际缴费月数49,建立个人账户后实际缴费月数173,个人账户储存额23160.79元,个人账户计发月数为139,

基础养老金:(3013.83+3316.83)/2*42.33*1%+3013.83*0=1339.88

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23160.79/个人账户计发月数139=166.62

过渡性养老金: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3316.83*1.3%*27.92+3316.83*0=1203.88

一定比例补贴调和金:130*0.3=39

合计:1339.88+166.62+1203.88+39=2749.38

下面解释文章开始时的问题:

张明和李浩,同年出生,同年同月参加工作,都是60岁退休,但李浩缴纳的养老保险费很高,基本都是按河北省养老保险的最高限来缴纳,他的个人账户存储额为69282.86元;但是张明很多时候是按养老保险最低限来缴纳,在职时看张明每月缴纳的养老保险费差不多是李浩的五分之一,缴纳数额很少,他的个人账户存储额仅为23160.79元。所以张明退休时养老金比李浩少很多。个人账户储存额的多少,直接影响到养老金的前三项。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储存额多,退休时拿到的养老金多;平时缴纳的养老保险费越少,个人账户存储额就少,退休时拿到的养老金就少。这一个原因造成两人基本养老金相差如此悬殊。

另外,除个人账户储存额的多少对退休后养老金的多少有直接影响,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也会造成退休时养老金有较大差异,那就是养老保险中断。下面仍以李浩举例说明:

李浩其他条件不变,假设1998年缴费中断一个月,总的缴费月数少一个月,个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也会略有减少,忽略不计,下面来看李浩的退休时基础养老金可以领取:

基础养老金:(2011年全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3013.83+中断前一年1997年全省在岗职工月平均缴费工资474.33+个人指数化月平均工资5100.82)/3*42.67*1%+3013.83*0=1221.64

1998年李浩中断1个月,退休时与没有缴费中断时基础养老金每月相差:1734.51-1221.64=512.87元

如果李浩1998年和2000年各中断一个月,来看看每月基础养老金相差多少:1999年全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为535.08元:

(中断前一年1997年全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474.33+中断前一年1999年全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535.08+2011年全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3013.83+个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5100.82)/4*42.58*1%=971.26元。

与没有中断前相差:1734.51-971.26=763.25元。

如果不是计算,很难想象,李浩两次中断,缴费年限只少了2个月,个人账户没变,仅基本养老金中的基础养老金一项,每月少领取763.25元。

除去以上两个方面,还有一个方面提请注意,养老金的多少还和缴费年限有直接关系。2012年审批退休时,河北省特殊工种女职工45岁退休,大部分基本养老金在1200元左右,有的略多,有的稍微少一点,因为缴费年限(不是工龄)少,所以基本养老金无论如何都不会太多。缴费年限越长,基本养老金就会越高;缴费年限越短,基本养老金就会越低。

篇8

一、年本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缴费标准

根据《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办法》有关用人单位和个人缴费标准的规定,确定年本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标准为每人每月148元,全年每人1776元;单位从业人员和农副业从业人员个人养老保险缴费标准为每人每月45元,全年每人540元;计入个人账户中的集体补贴标准为每人每月5元。

二、年本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养老金计发标准

参保人员达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规定的养老金领取年龄时,若缴费年限不足15年,应以当年度缴费标准一次性补缴满所缺的年限后,方可从次月起享受农保养老金待遇。

年农保养老金计发办法实行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相结合。缴费满15年的基础养老金为每月260元。每超过1年(超过6个月按1年计算;不满6个月按半年计算),农副业从业人员每月增加5元,单位从业人员每月增加10元,增加部分养老金计入补差金。个人账户养老金仍按《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办法》规定计发。

投保人员在享受养老金待遇期间死亡的,其个人帐户储存额中个人缴费部分本息余额,可由其法定继承人一次性领取,并一次性享受丧葬费650元;投保人员没有法定继承人的,其个人帐户储存额中个人缴费部分本息余额归入养老保险统筹基金,并由承办机构按照上述规定支付丧葬费。

三、年已领取养老金人员养老金调整办法

自年1月1日起,对2008年底前按照本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办法办理按月领取养老金手续的人员,月养老金低于236元或月基础养老金低于230元的每人每月增加35元;月养老金高于236元或月基础养老金高于230元的每人每月增加10元,增加后月基础养老金不到265元的提高到265元。提高待遇所需费用由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统筹基金列支。

四、老年农民养老补助金调整办法

理顺老年农民养老金补贴(助)办法,对65岁以上老年农民原发放的养老补助金、养老金补贴统一调整为养老补助金,标准仍为每人每月100元,资金仍由市、区、镇三级财政补贴并纳入农保基金。

五、进一步加强农保基金征缴和管理

篇9

“最没用的工资条显示,我现在一个月养老保险个人缴纳200元,那等我退休之后,每个月到底可以拿多少钱啊?会不会到时候连买棵白菜都费劲啊?”张美女今年25岁,参加工作两年,她已经开始对养老颇为担心。 养老金怎么计算

养老保险大名叫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险中的一个险种,旨在保障广大退休人员的晚年基本生活。说白了,就是国家和个人一起存点钱,将来你老了不上班了就从这些存款中领生活费。

那么,张美女这一个月缴纳200块钱,老了以后究竟能领到多少钱呢?

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其中,基础养老金是指职工退休时上年度当地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与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之和的平均值(即两个数之和的一半)作为计发基数,缴费每满1年(含视同缴费年限,计算到月)发给1%;个人账户养老金是退休时个人缴纳的养老保险金累计余额;过渡性养老金则需要根据每个人的不同情况单独计算,比较复杂。

我们就以张美女为例,计算一下她退休之后可以领多少钱。

张美女今年26周岁,2012年7月开始缴纳养老保险,缴费基数2500元,北京2013年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为5793元。假设张美女55周岁退休,那么她的缴费年限按32年整计算。再假设32年间缴费基数和当地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水平不变,计算如下:

平均缴费工资指数=2500/5793=0.4316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0.4316×32)/32=0.4316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5793×0.4316=2500元基础养老金=(5793+2500)/2×32×1%=1326.88元

个人账户养老金=[(2500×20%+2500×8%)×12×32]/(32×12)=700元每月养老金=1326.88+700=2026.88元

因为我们假定了这32年缴费期的各种变量都不变,才会得到这个结果,若缴费基数、当地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发生变化,缴费年限再精确到月数,那么结果也会不同。 多缴费一倍不会多领一倍

从张美女的案例中可以看出,缴费基数越大,每月养老金就越多。但是,养老金的增幅是不是跟缴费基数增幅一样呢?我们将两个案例对比一下就可以得到答案了。 案例一:

某人2000年开始缴纳社会保险,2014年底退休,缴费15年整。假设15年间缴费工资基数和当地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水平不变(变量无法估计,暂定不变),2000年他的缴费工资基数是1600元,当地1999年(即上年)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是1200元,那么他2000年的平均缴费工资指数是1600/1200=1.3333;以此算法算出此人自2000年开始缴费至2014年退休这15年间每年的平均缴费工资指数,将这15个指数相加再除以15,便可得出他的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

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1.3333×15)/15=1.3333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1200×1.3333=1600元基础养老金=(1200+1600)/2×15×1%=210元

个人账户养老金=[(1600×20%+1600×8%)×12×15]/(15×12)=448元每月养老金=210+448=658元 案例二:

若将案例一中个人缴费工资基数的1600元变成3200元,即缴费基数增长一倍,其他条件不变,那么养老金会不会也会多一倍呢?让我们一起来算算。

平均缴费工资指数=3200/1200=2.6666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1200×2.6666=3200元基础养老金=(1200+3200)/2×15×1%=330元个人账户养老金=[(3200×20%+3200×8%)×12×15]/(15×12)=896元每月养老金=1226元

总结:两个案例比较可以看出,在每年缴费工资基数和当地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水平不变的假设前提下,若缴费工资基数增长一倍,那么个人账户养老金会随之增长一倍,但是基础养老金没有增长到一倍,所以每月养老金总额也没有增长一倍那么多。 Tips:名词解释

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

是参保人员退休时全省上一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得来的。其中,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指参加养老保险社会统筹人员历年缴费工资指数的平均值,由参保人每年的缴费基数除以当地上年的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得出缴费当年的缴费工资指数;如此每年计算一次,到退休时,把每年的缴费工资指数相加,然后再除以实际缴费年限得出的。 个人账户储蓄额

篇10

1、社会养老保险金是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共同组成,要领取养老金首先需要满足以下条件:一是缴费年限条件:社会养老保险金的领取需要累计缴费满15年,才能申领养老金。二是退休年龄条件:法定退休年龄男性需要满60周岁,女工人年满50周岁,女干部年满55周岁。

2、个人社会养老保险计算公式为: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其中,个人账户养老金计算公式为: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计发月数略等于(人口平均寿命—退休年龄)X12)】。

3、基础养老金的计算公式为:基础养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