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体温范文
时间:2023-04-10 17:37: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基础体温,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摘 要: 基础体温是指凌晨醒后未起床, 未活动时, 将体温表置于舌下5min所测得的静息体温。其方法简单实用,临床应用十分广泛。经间期出血是指妇女月经周期基本正常,但在两次月经之间,氤氲之时发生周期性的阴道出血现象。现着
基础体温(basal body temperature , BBT) 是指凌晨醒后未起床, 未活动时, 将体温表置于舌下5min所测得的静息体温。具有正常卵巢功能的生育年龄妇女基础体温呈特征性变化。在月经期及卵泡期基础体温比较低(36.6摄氏度以下),排卵后体温上升0.3~0.5度,一直持续到月经前体温又再次回落。由于它能比较客观地反映女性月经的生理特点, 与月经病的某些病理变化有较好的相关性, 方法简单实用,所以在通过对基础体温连续测定三个周期后,对指导避孕、受孕,观察黄体功能,判断月经疾病等方面都有巨大的意义。
1.基础体温的变化
女性排卵后,因卵巢形成黄体,黄体分泌孕酮,体温调节中枢对孕酮作用极为敏感,一定量的孕酮即可引起体温升高,会使体温上升摄氏0.3~0.5度,而使体温呈现高低两相变化。高温期约持续12-16天(平均14天)。若无怀孕,黄体萎缩停止分泌孕酮,体温下降,回到基本线,月经来潮。若是已经怀孕,因黄体受到胚胎分泌荷尔蒙支持,继续分泌孕酮,体温持续高温。若卵巢功能不良,没有排卵也没有黄体形成,所以体温将持续低温。
古人云: “有诸内必形诸外”, 月经周期的阴阳消长、阳长至重的生理、病理变化, 可由基础体温反应于外。基础体温的变化与女性体内阴阳气血的变化有关, 尤其与月经周期“肾- 天癸- 冲任- 胞宫轴”的阴阳消长转化及气血活动密切相关。健康女性的基础体温在月经周期中表现出高低不同的四种变化, 正与月经周期中经后期、经间期、经前期、月经期一一对应。经后期肾阴滋长为主, 《说文》云: “阴, 暗也, 水之南山之北也”, 表现为晦暗, 沉静、一直、向下、寒凉、向内、凝聚、闭阖等, 故基础体温为低温相; 经间期重阴转阳, 《内经》用“重阴必阳, 重阳必阴”, 说明事物发展到极点将会向它相反的方向转化,“物生为之化, 物极谓之变”, 此时基础体温由低相迅速上升为高相; 经前期, 阴阳互根、此长彼消、阴重阳旺, 《说文》亦云: “阳, 高, 明也”, 表现为明亮、活动、兴奋、向上、温热、向外、扩散、开放等, 此期基础体温持续高相; 月经前期, 肾气从阳则开, 阳气动泄, 则基础体温见由高转低; 月经后期, 经血外泻, 阴阳俱虚, 基础体温呈低相①。
女性月经周期以月经见红第一天为周期的开始,周期的长短因人而异,约为 21-35天不等,平均约为28天,其中以排卵日为分隔,排卵前为卵泡期,排卵后为黄体期。卵泡期长短不一定,但正常的黄体期固定约为14天上下加减两天。因此,正常有排卵的月经周期,将每日测得的基础体温画成连线则成双相曲线。
2.经间期出血
经间期出血是指在月经周期的中间时间出血,短则1~2 天,长则1周以上,有的出血较多,而且是有规律的发作,常常被误认为是月经来潮,故西医学谓之“排卵期出血”,乃妇科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因为这一期的出血,具有生理、病理上的特点,也是月经周期中重要转折时间,为促进受孕或控制生育的关键时刻。现通过对基础体温的测定将经间期出血进行分类诊断,并分别阐述其如何辨证论治。
2.1分类与诊断
中医讲经间期实际上就是“阴长至重,重阴必阳”的转化时期。具体来说经间期是继经后期由阴转阳,由虚至盛之时期;月经的来潮,标志着前一周期的结束,新的周期开始,排泄月经后,血海空虚,不足,随着月经周期演变,渐增,精血充盛,阴长至重,此时精化为气,阴转为阳,氤氲之状萌发“的侯”(排卵)到来,这是月经周期中一次重要转化。若体内阴阳调节功能正常,自可适应此种变化,无特殊证侯。②但若由于氤氲期元精充实,阳气内动,加以肾阴不足、湿热内蕴或瘀血内留等因素动血,便可引致阴道出血。
正常有排卵的月经周期的基础体温成双相曲线。通过测量基础体温,观察基础体温曲线的低相与高温相变化,掌握重阴必阳转化期的到来,籍以了解经间期中期或偏前偏后的出血。故将经间期出血分为三类:经间中期出血、经间偏前期出血、经间偏后期出血。
2.1.1经间中期出血
经间中期处于重阴转阳、气血活动强烈的转化时期,转化之前为阴半月,BBT为低相期,转化之后为阳半月,BBT为高相期。③经间中期出血,是真正的经间期出血,处于基温低相与高相的交接时期,随着基础体温曲线由低相上升为高相,出血将迅速停止。因此,一般时间较短(1-3天),有时出血量较多,但较正常月经量少。此类经间期出血比较典型,不难诊断。
2.1.2经间偏前期出血
经间偏前期出血,是指在月经中间的转化时期前期出血。即基础体温曲线仍示低相时出血,有的淋漓较长,有的间断或反复出血,低相时间一般较长,直至经间期基础体温高相时才停止。因而经间前期出血患者大多数月经周期落后。此多为肾之不足,以致阴转阳不利;同时此刻肾阳萌动生发,益虚,虚火灼络,胞宫胞脉失藏,或素体心肝火旺,心肾不交,肾阳萌动,阴益亏、火愈亢,终迫血妄行所致。这时BBT显示:低相偏高或偏短,一旦BBT跃高0.4 ℃左右则出血即止。③
2.1.3经间偏后期出血
经间偏后期出血,是指两次月经中间的转化时期后期出血。基础体温曲线表示低高相交接时连及高相初期的出血,也有的基础体温高相开始时出血,多显示低相偏低且长,BBT上升呈爬坡或阶梯状,此多为阴虚及阳,或阴阳两虚而偏阳虚,故出血未能得到有力统摄,故见经间偏后期出血,如转化后整个高温相期出血,不仅仅是阳气的虚弱,常有其它因素的存在。
2.2辨证论治
西医学一般认为排卵期是指卵泡发育成熟正在排出的时期,此时雌激素水平也随之升高到一个高峰,卵泡破裂排出后,雌激素水平暂时下降,一般幅度不是太大,子宫内膜受其影响,部分出现剥脱,发生撤退性出血。经间期子宫内膜由增生期向分泌期转化,而在分泌期,子宫内膜是在雌激素和孕激素的相互作用下产生的,二者还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当孕激素分泌不足时,也会影响子宫内膜的正常运转而引起子宫出血,所以在治疗上主要以止血、调节内分泌激素为主,但是激素副作用较大,故笔者认为中医治疗会有较好的效果。
经间期出血主要原因是肾阴虚,欠实,转化不大顺利。其的证治,在分清经间中期、偏前期、偏后期出血后,主要是结合全身症状,脉象舌苔,带下及出血等情况,辨别主兼证侯,进行论治。在治疗上止血不是主要措施,补养肾阴,提高水平,促进顺利转化才是本病治疗的关键.
2.2.1经间中期出血
经间中期出血除有出血量少或多,色红无血块,头昏腰酸,夜寐不宁,五心烦热,便艰尿黄,舌质红,脉细弦带数等肾阴虚之症外,尚可出现两少腹酸胀,赤白带下,胸闷烦躁等郁火湿热之症。治法当以补阴虚为主 佐以调理血气稍助其阳,方以六味地黄汤加当归、白芍、黄柏等。
2.2.2经间偏前期出血
分类中已经提过此期出血一般基础体温低相期延长,常由于肾不足,故治疗上补肾滋阴,首选两地汤合二至丸加减。
2.2.3经间偏后期出血
经间偏后期出血较为多见,多为阴虚及阳,或阴阳两虚而偏阳虚,出血量或多、或少 ,色较淡红,腹不痛,头昏腰酸,夜寐差,形寒尿频,或大便溏,基温高相欠稳定,或高相呈缓慢上升,或高相偏低,脉较细,舌较淡。治法:阴中求阳,阴阳双补。方用右归丸。
3总结
从以上可以看出基础体温的测定对经间期出血的诊疗的确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测定简单经济的BBT,观察低相和高相,以便知道“的侯”的到来,判断出血在经间期的中期、偏前期还是偏后期,从而指导治疗。经间期出血无论是在中期还是在偏前偏后期,都是以阴虚为主,故在治疗上,当以滋阴为主,一般肾阴亏虚,需结合养血,采取血中补阴方法。阴虚火旺者,必须结合降火、泻火,采取滋阴降火的方法。同时注意在阴虚的病变过程中,常常兼夹湿热、血瘀、肝郁者,治疗上要结合利湿清热、活血化瘀、疏肝解郁。特别当一些患者,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时,基温曲线的变化有助于辨证,有助于观察疗效,有助于提高辨证论治水平。
参考文献:
1.徐晓娟, 邓琳雯, 裴红鸽, 姜长勇.论基础体温的“阴阳消长”在中医周期疗法中的应用. 湖北中医杂志.2008.30.(3):46
篇2
1.定义
全命题作文题的主要标志是有一个完整的题目,考生必须以这个题目为作文的标题,一个字都不能改动。
2.命题内容
近年来全命题作文题的命题内容丰富多样:或贴近考生生活,关注个体成长;或启迪考生思考,领悟人生哲理;或引导考生关注社会,聚焦新闻热点……丰富多样的命题内容,给考生作文的选材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3.命题形式
从形式上来看,一般有两种:直接命题和提示命题。直接命题从字面上看限制较少, 选材范围广,但审题有一定难度。提示命题通过提示语,在审题和选材上给考生一定的引导,同样有较大的开放性和自由度。
4.题目类型
(1)概念型题目。即题目中出现一个概念, 给定一个写作的范围,要求表现与概念有关的一些想法。如“习惯”“尝试”等,这种题目的内涵比较宽泛,考生不可能对这个概念进行全面的阐述,必须选取一个合适的角度进行写作。
(2)观点型题目。即题目中已经提出了一个观点,考生不能自作主张另说一套,而只能就这一观点进行论述。如“近墨者黑”“近墨者未必黑”。
(3)感想型题目。要求对某一生活现象或事件发表感想,进行议论。如“有感于五十年前的今天”。下笔之前要对所感之事进行分析,开头时还要对它进行简单的交代,从而引发感想。
(4)比喻型题目。如“森林·树木·气候”。这类题目要求考生分析本体与喻体之间的关系,找出现实中的对应物,并揭示其中所蕴含的道理。
篇3
关键词:地基处理;施工问题;措施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problems, puts forward the foundation treatment method.
Key words: foundation treatment; construction;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Q639.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7-0020-02
地基处理是指为提高地基土的承载力或改变其变形性质或渗透性质而采取的人工方法。采用科学合理地基处理方法,有充分发挥原地基土承载力,就地取材,施工工艺简单,施工速度快,地基处理费用低的特点。中国地域广阔,地质条件变化大,差异显著,建筑工程量大,施工周期长,经济欠发达,设计可靠度低,如使用大量桩基础工程,必然造成施工工期延长,施工费用加大,也造成工程费用的浪费,这是国情和财力所不允许的。因此,低廉、快速的地基处理施工技术非常适合中国国情。
一、工程建设地基基础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地基基础施工相比整个工程项目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可是,咱们现在的工程建设中仍然存在着部分难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地基建设中的塌方难题 在工程项目的地基建设中,一个不可以忽视的难题便是地基的塌方。在工程的地基建设整个过程中,假设出现了塌方难题,必然会使地基土受到扰动,进而影响到地基的整体承载力,不但会对自身的工程建设造成危害,并且还会严重影响周围建筑物的安全,甚至会造成安全事故,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特别是在基坑开挖深度较深并穿过不一样的土层时,施工方假设不去根据不一样土层的工程特性(地基土的内摩擦角,粘聚力、湿度、重度等)来确定地基基坑的边坡开挖坡度和支护方法,就会使得边坡顶部受到堆载或外力的振动产生变形, 因此引发塌方难题。大概是由于工程施工方在开挖土方时施工不妥,在需要作支护的时候没有去做应有的保护,也会造成塌方。 2、地基缺乏保护 工程项目的地基建设中另一个重要难题便是地基缺乏充足的保护,特别是在长江以南多雨地区进行工程施工,假设不可以处理好地下水的难题,就会对地基建设带来严重的危害。假设地基的基础缺乏充足的保护,大概是防水、排水对策不到位,就大概会造成地基进水,这样就不但会造成地基基础施工困难,并且相比地基的质量也会造成损害。特别是在多雨季节,一定要包管地基建设的基坑没有积水,相比被水浸泡的地基表层土要将其松软部分清除。 3、地基建设中的办理不善 在地基建设中,由于办理方的疏忽也大概会对地基质量造成影响。假设办理人员办理疏忽造成基坑开挖与设计不符,就会引起基坑的抗剪切力度不够,从而造成基坑的变形,影响地基建设的质量。
二、工程建设地基处理方法 1、地基处理方法的确定按下列步骤进行。 根据结构类型、荷载大小及使用要求,结合地形地貌、地层结构、土质条件、地下水特征、环境情况和对邻近建筑物影响等因素,初步选定几种可供考虑的地基处理方法。对初步选定的各种地基处理方法,分别从加固原理、适用范围、预期效果、材料来源及消耗、机具条件、施工进度和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和对比选择最佳的地基处理方法,必要时可选择两种或多种地基处理措施组成的综合处理方法。对已选的地基处理方法,必须根据建筑物安全等级和场地复杂程度,在有代表性的场地上进行相应的现场试验和试验性施工,并进行必要的测试,以检验设计参数和处理效果。如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应找出原因并采取改进措施和修改设计。经地基处理后的地基承载力设计值应按地基承载力标准值乘以综合修正系统确定。地基处理技术人员应掌握所承担的地基处理目的,加固原理,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等。施工中应有专人负责控制和监测,并做好施工记录,在出现异常情况时,必须及时同有关部门妥善解决。 2、地基处理途径。进行地基处理时,必须结合具体情况,慎重选择,必要时应作方案比较,以找出最佳途径。 (1)碾压与夯实。建筑物地基表面的松散填土、杂填土或其它软土层,往往需压实后才能作为地基的持力层。 我国民间常用的夯蛾或蛙夯因夯击功能小,影响深度浅,通常只用于平整基槽或局部压实。因此当要求压实影响深度较大时,通常需采用具有较大压实功能的机械碾压、振动压实、重锤夯实甚至强夯等方法进行处理。强夯有一种利用夯击产生的振动波来处理地基的新技术,目前已广泛用于工程实践,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机械碾压法。机械碾压法是一种采用平碾、羊足碾、压路机、推土机及其它压实机械来太实松软土层的方法,常用于大面积填土的压实和杂填土地基的处理,碾压后地基土的承载力主要取决于土地的性质、施工机具和施工质量,一般应通过试验确定。
(3)振动压实法。振动压实法是一种在地基表层施加振动把浅层松散土振实的方法,其主要用于处理砂土、炉渣、碎石等无粘性土为主的填土。 (4)重锤夯实法。重锤夯实法是利用重机械将夯锤提高到一定高度,然后使锤自由落下,反复夯打,在地基表层形成一层较为均匀的硬壳层,从而提高地基表面层的强度,可用于处理离地下水位0.8m以上稍湿的杂填土、粘性土、砂性土、湿陷性黄土和分层填土等地基,但不宜用于有效深度内存在有软粘土层的地基。 (5)强夯法。强夯法地基加固施工技术由20世纪70年代法国工程师梅那首先创用,通过起重机械将大吨位夯锤起吊到6~30m高度后,自由落下,给地基土以强大的冲击能量的夯击,使土中出现冲击波和很大的冲击压力,迫使土层空隙压缩,土体局部液化,在夯击点周围产生裂隙,形成良好的排水通道,孔隙水和气体逸出,使土粒重新排列,经时效压密达到固结,从而提高地基承载力,承低其压缩性并减少或消除土体湿陷性的一种有效的地基处理方法。 实践证明,经强夯处理的地基,其承载力可提高2~5倍,压缩性可降低200%~500%。影响深度在10m以上。一般可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和粘性土、湿陷性黄土、杂填土和素填土地基,还可在不深的水中夯实地基。由于强夯效果好,速度快,节省材料且用广泛,在界受到广泛的重视。强夯法的缺点是施工时噪音和振动大,且对邻近建筑物影响大,因而不宜在人口稠密的城市中使用。 (6)换土垫层。换土垫层法(亦称换填法或开挖置换法)是将天然软弱土层挖去或部分挖去,分层回填强度较高,压缩性较低且无腐蚀性的砂石、素土、灰土、工业废料等材料,压(夯)实后作为地基垫层(持力层)。实践证明,换土垫层法可有效地处理某些荷载不大的建筑物地基问题,如一般的三、四层房屋、路堤、油罐和水闸等地基。可用于淤泥、淤泥质土、湿限性黄土、膨胀土、素填土、杂填土、季节性冻土地基以及暗沟、暗塘等的浅层处理。
篇4
【关键词】预计负债 会计处理 核算账户 调整策略
依照目前我国企业会计处理准则审视,企业在承担现时义务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经济利益流失迹象,为了保证该项义务金额可以得到精准化梳理计量,涉及当中可能滋生负债的项目数据要完整地记录在预计负债档案之中。所谓预计负债,就是说令企业经济利益流出几率超过5成但是还不能予以确认的费用,在针对其开展会计处理时需要依靠预设的最佳估计数准则,配合应纳税时间、永久性差异特征,使得预计负债确认的损失得以顺利扣除,避免给企业今后发展决策带来不必要的限制危机。
一、现代企业进行预计负债会计处理的核心原则论述
结合我国制定的企业会计准则规范条例观察研究,预计落实的合同如若遗留任何效益亏损隐患,且当中设定的义务能够迎合预设指标的,就必须视为预计负债项目。需要加以额外强调的是,涉及预计落实的合同,就是说合同签订双方未能或是只能执行部分规定义务。在此类背景控制范畴之下,会计工作人员计量预计负债时,需要将退出各类合同的最低净成本集中反映出来,就是说需要尽快确认执行此类合同条款的成本费用,或是不能顺利落实合同滋生的经济处罚补偿中的较低者。
归根结底,企业在进行预计负债会计处理过程中,有必要时刻贯彻以下规范守则:
首先,在面对不需要支付补偿费用的亏损合同时,可以直接予以撤销,此时企业大多数情况下不会承担现时义务,而预计负债也就不比重复确认了。需要注意的是,如若有关义务和亏损合同内容紧密关联,就证明企业保留一定程度的现时义务,在此类环境下,能够同步迎合该类业务企业滋生出经济利益流失迹象的企业金额,只要是可以进行妥善考察计量的,就必须设置为预计负债项目。
其次,一旦说亏损合同内部保留标的资产,作为现代专业化会计工作人员,便有必要进行该类标的资产开展减值测试,同时依照预设规范准则完成减值具体损失数目计算,当减值损失严重低于预计亏损时,就应该将差额部分设定为预计负债。另外,合同内部尚未存在标的资产的,且亏损合同要求的义务能够顺利迎合预计负债认证准则的项目,要进行预计负债认证划分。
二、目前我国企业进行预计负债会计处理期间遗留弊端问题的整理研究
(一)企业执行负债会计需要满足的条件设置不够科学
如今我国企业已有的会计处理准则,要求亏损企业依照预设成本指标,和未能成功执行合同衍生的经济补偿惩罚中的较低者,进行预计负债数额确认。就是说一旦说亏损合同履行过程中投入成本超过后期违约补偿处罚标准时,企业必然会采取违约决策。可是相比于实际经济实践活动内部,企业大多数会将注意力集中投射在自身商业信用维护结果之上,就算是履行合同成本已经超出违约补偿惩罚数量,但是还是会奋不顾身地进行亏损合同执行,一般不会贸然地选择直接违约。
(二)入库产品成本冲减模式应用实效性不高
如若企业进行亏损项目补偿,就需要在产品完工入库过程中,凭借已经确认的预计负债进行产品整体成本数量冲减,就是同步处理预计负债借记和库存商品贷记事务。笔者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论证审核,发现此类手段存在一定的弊端,最终不过是令商品投入成本数量变少,但是商品数量本身并未发生本质性的变化结果,长此以往,必然会令库存商品期末余额无法精确化映射其具体制造成本,而后续的单位和总体成本估价数量也都会呈现出深刻的误差现象。
三、日后我国企业进行预计负债会计确认处理的全新策略内容解析
(一)结合管理主体动机理念进行预计负债实际金额确认
在进行企业阶段化预计负债数量演算确认过程中,会计工作人员有必要时刻贯彻管理主体的动机指标,如若企业主管希望进行违约处理,就应该在当下依据违约补偿、处罚标准,进行预计负债确认;相反,企业领导倾向于履行合同来维持自身商业信用时,会计分析人员则要联合合同履行所要支付的成本进行预计负债认证。尽管上述调试模式会令企业预计负债确认手段显得比较随意,但是如今我国企业会计分析理念已经和国际规范准则逐渐融合,当然会计处理模式和分析人员上,也都要彰显出适当的灵活选择特性,这样才能保证会计分析不会单纯地以盈余管理控制为宗旨,而是令会计处理集中映射出企业一切科学化经济活动规则。
(二)在产品入库之后覆盖落实存货跌价准备会计分析模式
一旦说企业管理主体进行亏损合同义务履行时,作为现代专业化会计分析人员,须在产品入库过程中,进行预计负债借记和存货跌价准备贷记同步处理。这样,便能将以往库存商品期末余额低谷问题扼杀在摇篮之中,令库存商品期末余额可以更加细致精准地映射出其实际制造成本。因为此类商品预期给企业换取的经济效益低于前期投入成本费用,因此应当计提部分“存货跌价准备”。
四、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企业预计负债会计处理工作中仍旧存在许多限制性问题,并且笔者在此提供的建议着实有限。因此,需要相关会计分析人员在日后实践中不断累积经验,制定妥善化应对方针,长此以往,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和信誉成就维护提供坚实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常敏红.证券公司预计负债的识别和管理[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0).
篇5
关键词:企业政治;战略理论;背景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政府对企业产生越来越明显的影响,由此也诞生了相关利益群体,企业政治环境变得越来越不稳定,怎么样通过对政治环境的管理,促使我国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得以保持或者持续提升,从而更进一步的让企业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已经成为了当前国内企业以及政府、购买方或其他社会机构十分关注的问题。
对企业而言,政治环境意义重大,不过研究人员自开始便没有将企业的政治环境因素融入到战略中去分析其框架结构。在1980年,研究学者Porter先生在他所构建出的"五力竞争理论模型"中,尚未提及政治环境对企业竞争水平以及相关情况所产生的任何影响,哪怕是在非常典型的PEST(Political、Economic、Social、Technological)环境分析中,研究人员也仅仅将政治环境看做是同社会与技术等众多环境完全相同的一种静态外生变量。所以,政治环境也仅仅作为选择与制定市场战略的基础内容。然而,伴随着近年来政府对企业所产生的影响越发广泛,各大企业对于政治环境波动所制定的反应机制也开始随之变得越发多元化起来,这些变化均已引起相关研究人员的深度重视,在发达国家研究人员探索企业组织战略与政治环境关系的分析报告中,研究人员在一方面深刻研究了市场因素(Bain,1959;Porter,1979、1980、1985)对此所产生的影响,另一方面研究了非市场因素(Greenwood et al.,1996;Abrahamson et al.,1994;DiMaggio et al.,1983)产生的作用,随着研究的深入,不少研究人员发现企业组织在某一种程度上能够很好的借助主观战略行为来对外界环境的改变积极做出响应,甚至是借助环境的改变从而让自身的利益得以保障。这意味着学术界已经意识到在企业战略制定过程里,环境其实具备一定的内生性,认识到企业制定相关的政治战略决策一方面受制度环境的制约。除此之外,在某种程度上来看,这也同样会对制度环境产生相同的作用力。
而后,翻阅以往的相关调查研究报告可以看出,大多是将企业努力改变政治环境所产生的费用支出,看做是企业的运营成本(Pfeffer et al.,1978;Scott,2001),而并没有意识到政治活动同时可以为企业带来价值。随着政治环境的意义越来越重要,研究人员渐渐体会到政治活动就如同市场活动一样会对企业产生正面影响,是完全可以将价值作为其导向的(Oliver,1991,1996,1997;Baron,1997;Shaffer et al.,2000)。在1997年,相关研究学者Baron的研究则表明企业非市场行为是能够促使企业更具市场竞争力。部分研究人员也同样持有类似观点,然而与Baron的观点所不同的是,Shaffer与Oliver、Mahon的理论,他们认为政治环境可以是一种内生变量。在1992年,Mahon在研究报告中明确指出,企业进行政治决策的意图实则便是通过对公司资源的充分利用,通过某种手段来应对企业所处政治环境的波动,以此获得长远的竞争优势,Oliver(1991,1996,1997)研究发现企业能够借助对外部环境的管理来获得竞争优势,Shaffer等(2000)研究发现企业能够借助政治活动来提升自己的市场占有率、增强竞争实力、也获得了和消费者与供应商的较强谈判能力,因此直接创造竞争优势。这些研究意味着研究人员已经十分关注政治环境对企业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政治战略与市场战略同样重要,也可以看做是一种企业提升自我的有效手段,政治策略同样可以为公司创造有利价值,这一观点是由学者Baron在1997年提出的 。所以,由此可见,研究人员已经超越了以往单纯将企业政治活动看做是一种公关过程亦或者是增加成本的传统看法,从战略高度,努力以价值创造为导向来对企业的政治活动重新加以认识。
虽然当前依旧尚未形成较为完善的企业政治战略性理论,不过对于企业参与政治决策的研究却很早就开始了,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随着国家行政力量对企业的干扰越来越大,企业政治活动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作为一个多角度的研究领域,企业政治活动引起多个学科背景的研究人员展开了大量的相关内容研究,企业的政治理论也在此时得以迅猛发展。许多学科都是基于不同的视角下对企业的政治活动一些基本情况进行了阐释,研究手段也越来越成熟。其中,基于社会学以及经济学的研究,通常是从本领域与集团层面着手对具体政治活动所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不过管理学角度相对研究较多的是针对企业个体进行的,对企业个体和绩效之间关系进行关注(Shaffer,1995)。
如今,管理学领域针对企业政治战略管理的探索通常都基于资源基础理论展开的,资源基础理论强调"企业内部资源",认为企业的竞争优势来自于企业内部资源,该理论以及在这个基础上成长壮大的动态能力理论在最近十年里取得较快发展(Wernerfelt,1984Barney,1991; Eisenhardt et al.,2000, Teece,2007),其为战略管理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让企业越来越重视寻找、培育与获取可以让自己保持较强竞争力的资源。
不过只是强调"企业内部资源",轻视企业政治战略选择的背景,是难以做出合理选择的,基于社会学理论的研究更重视"向外看"的理念,为企业政治战略研究提供新思路。近二十年来,制度理论已经不断完善并取得巨大进展(Williamson, 1975,1985; North,1990;Scott,1987,2008),战略管理相关领域的学者渐渐开始体会到制度已经不仅仅是控制变量或者外生变量(Oliver, 1997;Peng et al.,1996),而是可以直接解释企业战略实施与设计的变量(Peng et al.,2008)。
这两种理论视角以及研究方法已经被普遍运用于企业竞争战略以及市场战略管理的研究里面,同样也运用于企业政治战略管理的研究(Acemoglu et al.,2007;Ullmann,1985; Rehbin et al.,1995;Dahon,1995;Grier et al.,1994;Hay et al.,1998; Hansen et al.,2000;Morck et al.,2005)。建立在资源基础观(Resource-based View)上的动态能力理论、资源基础理论能够非常完美地就个体特征对企业政治战略的影响做出解释,然而却不能诠释企业在同一个场域内战略决策的趋同性。引入制度基础观(Institution-based View)能够就企业对制度环境的同构化以及服从情况进行解释,然而一旦把研究对象集中在单个企业的战略选择上,就显示出其不足之处,所以要全方位对企业政治战略的内在运作机理进行揭示,就有必要努力从多个层面、通过多种手段把两种理论视角进行整合。
尽管企业的政治战略问题是一个历久常新的话题,可是依然吸引了诸多管理学相关学者的关注,这些学者运用资源基础理论及制度理论的研究模式对这一情况展开的实验研究已经成为当前战略性管理研究的重要研究议题。
由此可见,企业政治战略问题的提出,一方面是企业实践活动变化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理论研究发展的必然。
参考文献:
[1]DiMaggio P J, Powell W W. The Iron Cage Revisited: Institutional isomorphism and collective rationality in organization field.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1983, 48: 147-160.
[2]Eisenhardt K M, Martin J A. Dynamic capabilities: What are they?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00, 21: 1105-1121.
[3]Greenwood R, Hinings C R. Understanding radical organizational change: Bringing together the old and the new institutionalism.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96, 21(4): 1022 -1054
[4]Mahon J F, Waddock S A. Strategic issues management: an integration of issue life-cycle perspectives. Business and Society, 1992, 31(1): 19-32.
[5]Masters M, Keim G. Determinants of PAC participation among large corporations. The Journal of Politics, 1985, 47: 1158-1173.
[6]Peng M W. and Heath P S. The growth of the firm in planned economies in Transition: Institutions organizations and strategic choic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96, 21(2): 492-528.
篇6
(一)审计处理处罚存在的主要问题。
审计机关审计处理处罚中存在的问题危害性较大。一方面,可能使审计处理处罚结果显失公平,违反财经纪律行为得不到应有的惩戒;另一方面,可能使审计监督的公正性和权威性受到损害,审计机关的公信力受到质疑,损害审计机关形象。现阶段,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六个方面:
1.审计处理处罚程序不够正当。
按照依法行政的要求,审计监督应当合法规范,依照规范程序进行审计处理处罚是审计执法的基本要求。但在审计处理处罚中,有的审计报告未按规定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有的审计处理处罚措施未在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中予以明确,有的审计处理处罚未尊重被审计单位不能整改和无法执行的事实,有的审计处理处罚前未告知被审计单位有要求听证的权利,有的审计处理处罚未告知救济途径或告知救济途径错误,有的处理处罚未在规定时限内送达被审计单位。程序不合规不合法,将形成审计执法过程中的瑕疵,导致行政复议中被拆销审计决定或在行政诉讼中败诉。
2.审计处理处罚事项定性不够准确。
审计定性是审计机关通过依法实施审计监督,对被审计单位违反财经法纪行为拟进行处理处罚的事项所确定的性质。定性是依法处理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准确定性,才能恰当地进行处理。从实际情况看,审计定性不准确的情况还较为普遍,主要表现在无依据定性,无充分的审计证据定性,无违纪违规准确数据定性,定性措施含糊,定性引用法规错误等。审计发现问题的性质不同,审计处理处罚措施截然不同。
3.审计处理处罚法律法规适用不够正确。
审计处理处罚适用法规的正确性,是审计质量的风险点,也是引起行政复议或诉讼的高发区。在具体的审计处理处罚事项中,有的未区分审计处理处罚的区别,混用处理处罚法律法规;有的审计处理处罚与适用的法律法规条款规定不相匹配;有的使用法律、法规层级以下的依据进行处理处罚;有的无法律法规依据进行处理处罚等。
4.审计处理处罚尺度不够统一。
审计发现的问题,除情节轻微,可以由被审计单位自行予以纠正的外,大多需要依法进行审计处理处罚。在审计处理处罚环节,审计机关行使自由裁量权较多,受审计机关内部决定程序和机制、管理体制、人员素质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较大,不处理处罚或处理处罚偏宽,必然影响审计权威性。审计对象涉及各行各业,审计事项千变万化,审计处理处罚也千差万别。实际上,由于审计人员不同、审计组长不同、审计机关负责人不同,同类型的审计问题,处理处罚的措施是不一致的,存在倚轻倚重的现象。同时,审计处理与审计处罚虽然都是审计机关对被审计单位违法违纪行为所采取的强制性行政行为,但二者在许多地方存在差异,不可等同,有的以审计处理代替审计处罚,有的对违反预算或者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等只能进行审计处理的行为进行审计处罚。
5.审计处理处罚评价标准和体系不够完善。
2000年,审计署以1号令的方式出台了《审计机关审计处理处罚的规定》,对审计处理处罚程序和形式作出了规定,但对作出的审计处理处罚结果是否合理,没有规定评价标准。由于没有规定审计处理处罚的适当性评价标准,导致了审计机关进行审计处理处罚时,合法性控制较严,而对合理性采取一种较为放任的态度,缺乏有效的制度约束,存在较大的自由裁量空间。同时,2010年9月新修订出台的国家审计准则,废止了《审计机关审计处理处罚的规定》,审计处理处罚的评价标准和体系有待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6.审计处理处罚文书不够规范。
根据审计法和审计法实施条例的规定,审计处理处罚一般以下达审计决定书的形式实施。虽然审计署将审计决定书作为审计业务文书进行统一规范,但实际运用中,部分审计机关的审计决定书不够规范。有的审计决定书标题不规范;有的主送单位错误,将延伸审计单位发现的问题作为下达审计决定的主体;有的审计决定处理处罚仍以审计报告表述审计发现问题的语气,未转换为审计处理处罚的语气;有的审计决定执行期限不明确;有的审计决定书文字冗长或过于简略;有的审计决定书中审计决定事项未与审计报告审计发现的问题对应等。
(二)审计处理处罚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审计处理处罚中存在的问题,既有依法审计意识还不够强化,审计执法人员素质不高、执法能力不强等主观原因,也有审计质量监督控制体系不够严密等制度性因素。
1.法制意识淡薄,审计执法水平有待提高。
长期以来的人治传统意识根深蒂固,影响较深。由于计划经济年代强化了的行政权力至高无上的惯性还较强,因而审计处理处罚随意性的问题一定程度存在,导致审计复议、审计诉讼的情况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审计监督的权威性和审计执法的公信力。
2.考核导向有误,审计考核制度有待完善。
为提升审计监督成效,提高审计人员查处问题的积极性,多数审计机关对审计处理处罚实行考核制度。长期以来,审计追缴入库资金的多少,审计罚没资金的多少,成为评定一个审计机关或审计组的能力的重要标准。由于对查处问题的考核加分导向作用,审计报告大量罗列审计发现的问题及处理处罚意见的情况时有发生,往往缺乏对审计发现问题的宏观把握和系统分析,审计层次不高,从而制约了审计质量的提升。
3.质量控制不严,审计处理处罚复核审理有待加强。
现行审计质量控制制度规定,审计处理处罚应当按照审计项目的质量管理规定,实行审计人员、审计组长、审计项目负责人、审计复核审理人员、审计项目审理会、审计机关负责人各负其责,逐级把关复核审理,但实际上这一制度未能得到较好地执行,审计机关内部对作出的处理处罚结果是否合法,是否公平合理,相同性质的违法问题的处理处罚尺度是否一致,缺乏有效的制约,造成审计处理处罚质量得不到保证,隐埋了审计风险。
二、科学规范审计处理处罚的对策和建议
审计处理处罚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虽然有体制方面的深层原因,但有的与现行审计体制并无直接关系。据实而论,我国审计体制的改革和完善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在现有体制下,某些问题经过努力是完全可以克服的。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一)依法行政,增强依法审计的意识。
依法行政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依法审计又是依法行政的重要表现。为此,审计机关作为经济综合监督的执法部门,在依法行政的大环境中,一是要牢固树立法制观念,严格依法行政,依法审计,做到审计项目依法确定,审计程序依法规范,审计处理处罚依法实施。二是要抓好审计取证、审计处理等环节,做到审计处理处罚的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三是要完善审计责任追究制度,落实审计执法过错责任。
(二)落实责任,把好审计处理处罚分级控制关。
审计处理处罚应当按照审计项目质量管理分级负责的要求,逐级落实审计处理处罚责任,控制好审计处理处罚关口。一是审计实施阶段,审计人员应当如实记录和反映审计处理处罚事项涉及的有关事实,并对其真实性、完整性负责。二是审计报告形成阶段,审计组组长及审计组所在部门负责人应当审核支撑审计处理处罚事项的相关证据,对审计处理处罚事项涉及事实的充分性以及审计处理处罚事项定性的准确性负责。三是审计报告征求意见前,分管领导应当审核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对审计处理处罚的恰当性负责。四是复核审理环节,审计法制机构应当审核审计处理处罚事项的合法性,并对出具的复核审理意见的恰当性负责。五是审计结果类文书正式文稿形成时,文书部门负责审核审计结果类文字和格式,并对其规范性负责。六是审计项目审理会、审计机关负责人应当对是否进行处理处罚作审定把关。
(三)强化法制,规范审计处理处罚法律法规的适用。
审计处理处罚法律适用应当遵照“新法优于旧法、下位法服从上位法、特别法优于普通法”的原则,做到有效、有用、有据、有序。一是遵循法律法规一般不溯及既往的原则,即不能用现在的法律法规处罚被审计单位过去从事的当时是合法而现在是违法的行为。二是在审计结论性文书中引用定性及处理的法律规范时,要考虑法律依据选用的精准性和有用性。三是在对审计查证的问题作出定性和处理时,要写明具体引用的法律法规名称及条文并按法律法规的条、款、项、目顺序来引用。四是在法的效力等级上,凡上位法与下位法冲突的,应当引用上位法。
(四)规范行为,慎用审计处罚权。
从行政的法律依据看,审计处罚属于行政处罚,要执行行政处罚法的相关规定,是一种比处理更严厉的惩罚措施,因此法律对处罚的种类、主体、程序等方面规定得更严格。运用审计处罚要视被审计单位违纪违规问题性质、违纪情节轻重、数额大小、后果危害性等情况而确定,既不能弃之不用,也不能强行使用,关键是运用恰当、准确。一是审计机关不能在法律、法规以外的其他规范性文件设定处罚,也不能使用审计机关不属于执法主体的法律法规进行审计处罚。二是审计处罚的实施机关要合法,不得委托其他组织或个人实施审计处罚。三是对被审计单位违法行为两年内未被发现的,只能进行审计处理,不能实施审计处罚。四是审计处理与处罚不能混用,不能以处代罚,也不能以罚代处。五是运用审计处罚前,对告知、听证、陈述和申辩等程序一定要依法进行,做到程序合法、处罚得当。
(五)与时俱进,建立完善审计处理处罚评估机制。
篇7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 ;技术问题
Abstract: Th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in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before, must carry on the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investigation according to the basic construction procedures. In view of the fact that many on the basis of the current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norms, rules, both GB, standard, and standard, landmarks, and norms, regulations are inconsistent; and in view of the present investigation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investigation of market structure, main body behavior dominates the direction and the principle of the technical aspects of the basic agreement, the various units to further enhance the market competitiveness, will be more efforts from the details, the survey results to provide more direct, convenient to meet the needs of design. Through the principles of soil mechanics, soil mechanics and foundation engineering, geological engineering manuals and building structure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investigation is based on the main specifications of the system of study, some awareness of the problem and learning, with broad rock soil engineering survey technology personnel exchanges.
Keywords: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investigation; technical problems;
中图分类号:P25
1、理论与经验的关系
岩土工程勘察所涉及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土力学的理论、工程地质理论、工程力学理论等,这些工程理论都是一种半 科学 半经验的理论,很多理论是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的,如很多公式都是经验公式。岩土工程问题的解决过程实际上是在理论的指导下,岩土工程技术人员利用自己的工程经验,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建立相应本构模型,运用合理适宜参数,加上良好的判断力,解决问题的过程。对岩土工程技术人员来说,扎实的基础理论同丰富的经验、良好的工程判断力是同等重要的。在学习和运用理论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隐藏在公式和 规律 背后的背景知识和真正实际内涵及其假定边界条件。而积累经验的过程可分为 分析 与预测现场观测对分析、预测和现场观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评估和 总结 3 个过程,可见积累经验的过程也离不开理论的支持。笔者认为:理论与经验在岩土工程勘察中具有同等的地位,过分强调哪一点都是不合适的。笔者讨论此问题,目的在于目前很多岩土工程技术人员过分强调经验,而对理论的学习和运用不足,这种现象对岩土勘察技术的 发展 不利;同时用于对年轻技术人员的传、帮、带上,不利于年轻技术人员的成长,甚至会出现以讹传讹。
2、与设计沟通的重要性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要求:房屋建筑工程在进行详勘之前,应收集附有坐标和地形的建筑总平面图,场区的地面整平标高,建筑物的性质、规模、荷载、结构特点、基础形式、埋置深度、地基允许变形等资料。在此笔者要强调勘察前与设计沟通的重要性,因为勘察成果的直接使用者就是设计人,在进行勘察前,勘察人应充分了解设计意图,弄清楚拟建物工程特性,这样勘察工作就能作到有的放矢、 经济 合理,提供给设计人最直接、最有用的勘察成果。如:现在很多高层建筑都带有裙房,这种项目在勘察前,必须要弄清楚设计拟采用的基础形式及联接方式;还有一些主体不高但跨度很大的建筑,采用柱基布置的勘探孔深度就与采用筏基布置的勘探孔深度有很大差别。所以必须要重视勘察前与设计的沟通。目前有的经营人员和技术人员对此认识不足,造成勘察项目的返工。笔者讨论此问题,目的在于提醒经营与技术人员重视承揽项目和实施项目时与设计的沟通。
3、注意各种等级的划分在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工作量布置时,应按相应的分级标准,确定项目的相关等级。如勘察等级、地基复杂程度等级、拟建物安全等级、重要性等级等。因为这些等级的划分直接决定了勘察工作量的布置,只有充分了解了各种等级,布置工作量时才能作到安全、经济、合理。
4、注意经济性 岩土工程勘察,应在满足规范、规程要求的前提下,用最经济的勘察手段和工作量实现勘察目的和任务。同时达到相同的勘察目的和任务,所用成本的多少,可从一定程度上说明技术水平的高低。针对当前岩土工程勘察现状,目前的勘察成本在一定条件下还是可以节约的。如:对“桩基础一般性孔深入到桩端以下3~5 倍桩径,且不小于3m,对大直径桩不小于5m”这一要求,如勘察方案布置的一般性孔为50 m,根据控制性孔资料,40m处分布有良好的桩端持力层且能满足桩基设计要求,项目负责人现场可将50m的一般性勘探孔调整为45m(当然按权限该上报审批的进行上报审批),这样就可节约不少工作量,从而达到经济的效果。再有土工试验项目的选取,也是一条实现经济勘察的重要途径,希望岩土工程技术人员予以重视。
5、重视规范规程的学习
规范、规程是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依据,对勘察工作的目的、任务、评价等均提出了详细的、可操作的要求,岩土工程技术人员要重视对规范、规程的学习,充分了解其要求,这样在岩土工程勘察的过程中,就不至于出现诸如工作量布置不足、原状土样或原位测试数据不足、未划分抗震地段等 问题 了。另外规范、规程中的条文说明,技术人员也要认真研读,条文说明中有丰富的信息,对于提高我们的 理论 水平及正确理解规范、规程具有重要作用。
6、房屋建筑和构筑物岩土工程详勘的目的任务
(1)查明勘察范围内场地原始地形、地貌,岩土层的成因、类型、深度、分布、工程特性和变化 规律 , 分析 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和均匀性。
(2)查明埋藏的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旧基础、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及其分布范围。
(3)查明 影响 建筑场地稳定性的不良地质作用(包括:岩溶、滑坡、危岩和崩塌、泥石流、采空区、地面沉降、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活动断裂等)和特殊土(包括软土、填土、污染土、湿陷性土、膨胀土、红粘土、多年冻土等)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 发展 趋势和危害程度,并提出相应防治措施的建议。
(4)查明地下水埋藏情况、类型、补给及排泄条件,地下水位,水位变化幅度及规律;评价地下水(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对基坑工程还应查明各土层的渗透性质,分析评价地下水的静水压力、动水压力及浮托力的作用和影响;预估产生基坑突涌、流沙(土)或管涌等地下水不良作用的可能性及危害程度,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建议;提供基坑施工降水的有关技术参数及施工降水 方法 的建议;提供用于 计算 地下水浮力的设计水位。
(5)基坑工程还应查明基坑周边环境,提供基坑设计所需的岩土参数,分析评价放坡开挖的可能性和基坑边坡稳定性,适宜选用的支护结构类型及其稳定性,基坑开挖与降水对地基变形、周围建筑物和地下设施的影响。
7在岩土勘察中常常会遇到的问题
7.1 勘查的依据不充分
我们在进行勘察时, 要搜集附有坐标和地形的建筑总平面图, 建筑物的性质、规模、荷载、结构特点、基础形式、埋置深度和地基允许变形等特点。但是在实际进行岩土勘察的时候, 存在着一些投机取巧的行为, 勘察单位没有按照工程的特点及地形进行勘察, 没有根据设计要求和建筑荷载情况就胡乱编制勘察报告, 致使报告的深度和广度不够, 最终还是要补勘。
7.2 资料质量不过关
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的时候是需要结合所需建设的场地的特征进行针对性的设计, 这就需要在岩土勘察的时候,要把收集到的室内、野外的零乱分散的原始资料进行理论和实践经验的总结分析, 这对岩土勘察工程来说是一个不可缺失的重要环节。
7. 3不能实事求是的反映实际情况
勘察报告是要根据所需建设工程的具体场地进行详细勘察后得出的结论, 但是近年来, 很多勘察报告没有实际上的内容, 只是越来越多的没有用的空话, 没有根据具体的工程条件, 没有很详细很具体的研究分析, 没有很必要的理论基础知识和逻辑思维能力, 没有设计施工时真正需要的内容。
8、加强岩土工程勘察的措施
加强岩土踏勘与资料收集通过现场踏勘与区域地质资料的收集,可以帮助岩土勘察人员了解场地地形地貌、地质条件,一方面可减少勘察工作的盲目性,做到有的放矢;另一方面使岩土勘察成本合理,增强岩土勘察单位竞争力。 这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a.拟建建筑基础形式、结构形式。如一般轻型荷载建筑物,采用天然地基,岩土勘探孔深度15m 基本可满足要求,而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的框架结构建筑物,采用桩基,岩土勘探孔深度15m 一般就不够。
b.场地工程地质性质。如场地工程地质性质好、埋深浅、厚度大的地区岩土勘探孔深度可适当减小;而场地工程地质性质差的地区勘探孔深度可适当加深,岩土勘探间距可适当加密,合理编录与整理资料,岩土勘察资料的整理应有现场技术人员的参加。现在很多勘察单位由于分工较细,现场技术人员回来后将原始编录资料交给报告编写人员就不管了,这样就容易造成野外与室内之间脱节。对原始编录资料及原位测试、室内土工试验等逐一比对,出现异常和矛盾时应认真分析查明原因,确保资料准确无误。由于拟建场地的岩土特征、岩土勘察要求等千差万别,因此勘察报告不能生搬硬套、一成不变按部就班,报告应结合实际地质条件及建筑物工程特点,注意重点突出,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加强岩土勘察设计单位的质量认证,健全质量管理ISO9001:2000 质量管理体系确立了以过程模式作为标准的结构。岩土勘察设计企业应通过有效应量管理体系的要求,运用过程方法,采用PDCA 循环进行岩土工程勘察的实施和管理,持续改进。
结语
使岩土工程技术人员理论与经验、细节决定成败、重视规范学习等方面能有所启示。抛砖引玉,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
[1]GB50007-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s].
[2]GB50021-200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s].
篇8
【关键词】黄体功能不全补肾活血
Healing 40 cases yellow body dysfunction by invigorating the kidney and activating the blood circulation
Chen Hanmei
【Abstracts】Objective:to research the curative effect of healing yellow body dysfunction by Chinesetraditional medicine and the way.Method:using the way of invigorating the kidney and activating theblood circulation to heal 40 cases yellow body dysfunction.Result:after the treatment,35 have the abilityof pregnancy,29 are cured,6 are effective,5 no effect an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is 87.5%.Conclusion:using the way of invigorating the kidney and activating the blood circulation can improve the advance the blood-applying and it also can act and improve the yellow body function.
【Keywords】yellow body dysfunctioninvigorating the kidney and activating the blood circulation
黄体功能不全是不孕及习惯性流产的重要原因之一,临床上多以补肾、益气养血、滋阴清热为主要治疗原则。笔者在治疗不孕症过程中,选择了黄体功能不全兼有瘀血症特征的不孕患者40例,运用补肾活血法为主治疗,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40例患者中,年龄25~29岁18例,30~35岁14例,36~39岁8例。婚龄2~3年22例,4~5年12例,6~10年6例,原发不孕22例,继发不孕18例。
1.2诊断标准:①基础体温测定:黄体段高温相持续时间短于10天,升高温度<0.4℃,以及基础体温曲线呈阶梯形缓慢上升,或不稳定呈锯齿状;②子宫内膜病理检查为分泌期宫内膜,部分腺体分泌欠佳或分泌不良。符合上述1项均提示黄体功能不全的可能。
1.3治疗对象:本组病例是1988年~1999年以不孕为主诉的患者,经基础体温测定及子宫内膜检查,符合黄体功能不全诊断标准。兼见盆腔或附件炎症、输卵管不通或欠畅通或积水者22例,B超提示单个或多发性子宫肌瘤者3例;卵巢囊肿者6例,输卵管阻塞并有子宫肌瘤者1例,输卵管阻塞并有卵巢囊肿者8例。
2治疗方法
40例患者均以补肾活血法治疗,用自拟补肾活血助孕汤加味,每日1剂,每剂煎2次分服。补肾助孕汤药物组成:熟地15g、当归15g、白芍12g、山药15g、菟丝子15g、仙灵脾15g、香附11g、路络通15g、王不留行20g、三棱10g、莪术12g。兼脾气虚加党参、白术、黄芪;兼血虚加首乌;兼肾阳虚加桂枝、巴戟天、鹿角霜;兼阴虚加龟板、生地;兼气滞加川楝子、延胡索;兼湿热加车前子、败酱草。
3结果
3.1疗效标准:治愈:基础体温典型双相,并达到妊娠目的。显效:基础体温典型双相,未达到妊娠目的或妊娠后流产者。无效:基础体温无明显改善。
3.2治疗结果:治愈29例,显效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7.5%。达到妊娠目的者35例,其中5例出现先兆流产症状,经我科安胎治疗后症状消失,1例难免流产(均为治疗不足一个疗程3个月者),2例基础体温典型双相,追访3个月未达妊娠目的,5例基础体温无改善。
4病例介绍
例1 王某,31岁,1988年11月5日就诊。继发不孕2年,自觉小腹疼痛如针刺状,痛处不移,月经前后加重,月经先后无定,量多色暗红,多血块,月经前胀痛,胃脘胀痛,胃纳欠佳,腰腿酸软,舌紫暗、舌边齿痕、苔白、脉细涩。基础体温测定不典型双相,输卵管碘油造影,双侧输卵管阻塞。B超提示:子宫中位,增大,子宫肌瘤(2.5×3.2cm大小)。西医诊断:多因性不孕(输卵管阻塞,黄体功能不全、子宫肌瘤)。中医辨证属气血凝滞,胞脉阻塞,伴肾虚。拟补肾活血通络为主,用自拟补肾活血助孕汤加味。处方:熟地、当归、白芍、菟丝子、丹参、路络通各15g,仙灵脾、香附、白芍、桃仁、莪术各12g,王不留行子、海藻、黄芪各20g,三棱、白术各10g,桂枝6g。守法随证加减用药120余剂,因停经40天行妊娠试验阳性,于1989年12月剖腹产1女婴。
例2刘某,28岁,1987年1月15日就诊。结婚3年同居未孕,自觉小腹疼痛,痛处不移,月经前后加重,量多,色暗有血块,口干苦,烦躁易怒,梦多易醒,舌紫红、苔白、脉涩。基础体温测定不典型双相。B超示:左侧卵巢囊肿(3.5×4.1cm大小),西医诊断为多因不孕(子宫内膜异位症、左卵巢囊肿、黄体功能不全)。中医辨证:肾虚气血瘀滞,胞络阻塞挟热。拟补肾活血助孕汤加味,处方:熟地、当归、菟丝子、延胡索、路络通、车前子、龟板各15g,川楝子、莪术、枳壳各12g,三棱log,王不留行子、海藻、败酱草各20g,守法随证加减服药100余剂,停经46天行妊娠试验阳性,于1988年5月初剖腹产1男婴。
5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黄体功能不全的发生与促性腺激素分泌不全有关,中医认为与“肾虚血瘀”有关。肾精充足,冲任胞脉得以濡养,经血通畅,会受孕有子。如肾精亏少,冲任气血不足,气血易瘀滞,瘀阻而使精卵不能结合而不孕。药理研究补肾中药有促性腺激素样作用,故临床上多以补肾为主要治疗原则。笔者分阶段治疗多因不孕的过程中发现,对符合瘀血证标准(癜积、痛处固定、痛经伴有经色黑有血块、典型涩脉、舌紫黯或有瘀斑瘀点),加用活血补肾法治疗后,基础体温典型双相,动态地显示出黄体功能得到了明显改善后达到妊娠目的。
据报道,输卵管结扎术后黄体期血酮值明显降低,认为可能同卵巢血供受影响有关。是否活血补肾改善和促进了卵巢的血液供应,激活和提高了黄体功能,有待同道验证。
参考文献
1郑惠国、梁素娣.现代妇科治疗学.广东科技出版社,1995:342~344
2施杞.现代中医药应用与研究大系.第7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1995:8~13
3柴丽娜.关于妇科血瘀症的发病机理的研究.中医杂志,1997.2:102~103
篇9
关键词:初中生;英语语言技能;现状分析;解决方案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它的本质是用来交流的。面对应试教育为主流的社会,初中是为高中打基础的阶段,非常重要,我们不仅仅致力于提高初中生的读写能力,听说能力也非常重要。老师应做的不仅仅是提高学生的成绩,还需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进而提高英语语言技能。
1初中生英语语言技能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现在初中生听力题不难,都能得满分,但是一旦和外国人交流的时候可能会出现听不明白的情况,还是平时听得少的原因。阅读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偏弱。阅读理解能力弱一方面部分学生课下作业太多,读英文读物偏少,现在老师虽然采用教学方法比以前先进了,但是还是大部分情况下为了完成课堂任务,学生们的口语得不到实际的练习。还有部分初中生发音还是不好,发音最好是在小学就开始辅助掌握,刚开始学学不好,等到初中高中发音习惯了就不好改正了。有些学生学习成绩不好,其实主要的原因是学习英语的兴趣不高,部分学生不愿意记忆单词、词组,存在应付的心理。学英语是个不断积累的过程,一个单元一个单元的扎实学好,否则积累多了很容易落下。
2提高初中生英语语言技能的策略
2.1学习策略的掌握
O’Malley认为,学习者策略指学习者为有效地获取、贮存、检索和使用信息所采用的各种计划、行为、步骤、程式等,即为学习和调节学习所采取的各种措施。文秋芳(2003)既重视学习策略与学习过程的关系,又强调学习策略与学习材料的关系,将学习策略划分为管理策略(指确定目标、制订计划、调控策略等一系列管理活动)和语言学习策略(如何才能学好知识)。因素可分为两类,一类为环境因素。另一类为学习者因素。环境因素包括英语学习条件、教学质量、学习任务等;学习者因素包括先天的智力(intelligence)和学习语言的能力(languageaptitude),也包括后天的学习动机、学习风格,认知与情感方面的特点等。第一,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平时要充分利用身边的广告词、音像制品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多看欧美电影,多听英文,有效地利用身边一切资源进行英语学习,多找机会和周围的特别是外国友人交流。第二,形成好的学习体系。培养学生的预习—学习—及时复习的好的学习习惯。现在课本每个单元从单词、词组、课文到语法及练习,这些环节每一环节都要掌握好,一个环节落下了,一个单元落下了,慢慢地可能学习兴趣就不高了。另外,指导学生不间断的复述复习,恰当利用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规律。
2.2听力水平提高的策略
学生在做听力题时,容易出现以下情况:部分学生想把每个词、句都听懂,如果遇到不理解的读音就一直在考虑这个单词,试图弄懂意思,反而会影响后面的题。二是在听的过程中,部分学生发现自己听不懂会出现焦虑,进而影响听力理解。许多学者得出结论:焦虑对英语听力理解的成效产生负面影响。但是运用恰当的听力策略会适当的减轻焦虑情绪。英语听力技巧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练习时,要求学生一定要做笔记并带着问题听。在做听力题前把题项快速地浏览一遍,心中有数。多推断。听的时候要边听边记,记录时要有重点,有技巧,如数词用阿拉伯数字记录,地点、人名用代号。有时听力题读两遍,第一遍觉得差不多了,第二遍还得再核实。学生注意对整篇听力文章的理解。平时要多练,无论是听自己喜欢的英文歌,voa,bbc等新闻。看感兴趣的电影,电视剧或者演讲等。泛听注重文章理解,精听(一遍遍的写完之后最后再把正确的原文听几遍,特别注重听错的单词或句子)。另外,对上下文没有听清楚的内容进行猜测,找主题的大意,抓特定的细节,推断说话人的态度等。
2.3初中生口语水平的提高策略
美国社会语言学家DwellHymes提出了communicativecompetence(交际能力)这一概念,交际能力不仅包括对语言形式的理解、掌握,还包括恰当使用语言的能力。Krashen的输入假设认为,语言习得是通过接收“可理解性输入”而产生的,语言输出的作用除了能提高语言学习者的流利度外,还能提高学习者语言的准确性。所以口语要在积累足够量的输入的基础上输出。第一,多积累不同话题的口语表达。比如旅游、衣食住行等话题。注意口语中的特殊表达。有的学生会问Becareful比Watchout意思更明白,但是口语习惯于用Watchout。了解西方文化如别人表扬自己时说Thankyou。而不是咱们中国式的回答“哪有哪有,您过奖了”。第二,多鼓励学生表达自己,不要害羞,要敢于表达。课上可以组织些游戏活动进而鼓励学生们多说多练比如role-play⁃ing,cross-culturalcommunication,oralpresentation,brainstorm,debateandsoon.第三,准确度和流利度。在与别人对话时,在说之前往往会现在脑中加工一下,这个加工过程一定要快,思维要快。语言的组织特别是语法要准确。O’Malley提出的学习策略中包括co-operation。在课堂上,多开展小组活动,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对不同的话题问题同学们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播放好的语音或视频,让学生跟读,注意语音语调。听力课上听完之后,可以让学生再复述一下听到的故事或者news。
2.4初中生阅读水平提高的策略
《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备的综合阅读能力包括语篇的领悟能力和语言解码能力并强调多学科知识的贯通,注重培养学生的语篇分析能力、判断能力以及根据语义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提高其阅读速度、增加其阅读量和扩大其词汇量等。Barret(1968)认为,阅读技巧主要有五种:(1)理解字面的意义;(2)能对材料要旨进行重新组织(3)推理能力(4)评价(5)欣赏Davis(1984)提出的四种阅读技巧包括(1)识别词义(2)推理(3)识别作者的技巧,写作意图和风格(4)寻找有关答案。比较常见的阅读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略读:尽可能快的速度进行阅读只要是为了了解文章的大意或中心思想。阅读速度通常要达到一般阅读速度的两倍。主题词。去文中找题中的主语、动词等关键词的信息然后把词所在的一段或者前后段深度理解便能找到答案。文章理解题需要把整篇文章理解。现在学生经常犯的错误是看到的词恰好选项里有就选了,答非所问,根本没有理解。预测。阅读时,读者要经常借助逻辑、语法、文化等线索,对文章的主题、体裁、结构以及相关的词汇进行预测。对于推测单词汉语意思的题,一定要结合语境,根据句子及前后句整体意思推断词的意思。还可以利用构词法猜测词义,掌握基本的那些表示否定词缀(un-,-less等),形容词(-y,-ful结尾)是很必要的。通常,前缀改变词的词义,后缀改变词的词性。阅读理解题最难就是理解类型的题,学生平时要多读文章像英语周报,21stcentury等,多读多积累词汇量,注意篇章理解。因此,初中英语教师应该研究阅读策略及其他学习策略并向学生传授与英语阅读相关的策略。多使用,多练习,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阅读策略使用方式。
2.5初中生写作水平的提高策略
现在初中生写作水平相对来说并不高,作文会出现语法、时态等错误。由于部分学生平时不注意记忆单词,或记忆单词的方法不对,特别是初三的学生,大量的词汇要复习,即使是好学生有时候稍微复杂点的单词容易拼错或者两个相似的单词拼串。可以使,对比记忆、联想记忆、归纳记忆等记忆方法。有些同学没有词性用法的概念,把动词放在冠词后面。直接根据汉语需要某个词时直接把自己最熟悉的形式写上了,不管合不合适。比如Wediscussedfor2hours.有的学生直接就是Wediscussionfor2hours.名词在初中阶段主要是可数和不可数的辨别。可数名词的复数形式,名词的所有格有的还是会出错。初中阶段主要的时态有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现在完成时、过去时、将来时、过去完成时。作文中出现语法错误部分原因是没有审清题目。冠词有定冠词和不定冠词,主要考查用定冠词的情况。学生有时出现漏冠词、多用冠词和混用冠词的错误。还有冠词很多学生不确定要加the还是an,a。可数名词直接放那了,跟不可数的名词一块用了。对于初中生来说,被动语态不是特别熟悉,有时候单选题或者填空题不容易看出来空要填的动词和前面的主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初二的不少学生在be动词后面直接加动词原形。写作文时一定要掌握好主谓宾、主系表结构。还有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是标点符号、大小写的误用。特别是对于Inmyopinion,这种短语后面有的学生直接加句号,还有点的学生即使加逗号了,后面用大写。总之,学生作文出现错误多,主要原因是语法掌握不好,基础知识掌握的不是很熟练,平时练习的少。一定要多操练。特别是针对学生出错误的语法,初三的直接再把全部语法体系再复习一遍,详细讲解及练习。
3结语
篇10
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中,许多新闻单位都各显其能,活动开展得声势浩大,轰轰烈烈,播报的新闻生动活泼,让人耳目一新。诚然,记者们深入基层,用心灵倾听百姓心声,用感情表达真知灼见,撰写并刊播了一些鲜活生动、具有较强感染力的作品。这的确是“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所结出的丰硕成果,也是值得充分肯定和大加赞扬的。但笔者发现,不少记者在走基层中存在着应付差事的现象。其表现在所撰写的文章中,不仅深度不够,更重要的是介绍当地一般性工作的内容多了,反映存在的问题和急需解决的困难太少,极少有问题新闻。笔者认为,仅仅是深入基层,把镜头、话筒对准群众,把版面留给群众,歌颂各地的大好形势和人民群众干事创业的拼搏精神、安居乐业的喜悦心情,还未能完全尽到记者的职责,也未完成记者的使命。
在现实生活中,不少群众遇到一些问题、难题,记者及时反映诉求和愿望,更受群众欢迎。同时,及时发现问题,真实地反映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促使有关方面尽快解决问题,才能让记者走基层真正走出成效。
为民解忧是记者走基层的关键
爱因斯坦说:“提出(发现)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这句话一直被人们奉为经典。同样,新闻记者在走基层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十分重要的任务。“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替弱者发问,代弱者传声,为弱者分忧,这就是“铁肩担道义”。肩负着社会责任的记者,不仅要反映时代的风貌,更要把群众的疾苦和诉求反映出来;要敢于仗义执言,竭力为民解忧,而不计较个人得失。
记者在走基层中,怎样做到牢记使命、仗义执言、为民解忧?笔者认为,除了发扬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之外,还必须做到“四不”和“三要”。“三要”,即要亲身体验百姓的苦与乐,要帮助群众理清发展思路,要认真发现问题、勇于提出问题;“四不”,即不向当地领导机关打招呼,不要有关部门人员陪同,不要对方给予的金钱和物质,不带着“创收”任务走基层。
不向当地领导机关打招呼,不要有关部门人员陪同,直接到最艰苦、最偏远的地方,一头扎进基层,是新闻工作者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但是近年来,这种优良传统和作风被一些记者所淡忘,他们动辄通知所采访地方的上级机关,要求对方找新闻线索、提供车辆、安排接待人员等。记者单独下基层,排除了一切干扰,就容易发现问题。在没有领导或有关部门人员的陪同下,群众敢讲真话、实话,记者也能了解到实情。去年8月,新乡日报社记者到深山区采访时,没有向任何部门打招呼,在不通车处跋山涉水4个小时,来到几乎与世隔绝的深山中,吃、住在山民家中。记者了解到山区急需发展经济却无致富门路的情况,根据当地风景秀丽、易发展旅游业的特点,写出了《岸掌――美丽而贫穷的眼睛珠》一文,发表在《新乡日报》头版头条位置。文章提出了怎样解决山民“守住金山讨饭吃”的问题,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不要对方给予的金钱和物质,拒写“人情稿”;不带着“创收”任务走基层,拒写“关系稿”,是记者遵守职业道德的重要体现。无金钱和物质的诱惑,无“创收”任务的压力,记者就能一心一意地投入采写活动中。
亲身体验百姓的苦与乐,是记者肩负社会责任、完成历史使命的前提。满怀着对群众的深厚感情,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同甘共苦,就能真正了解到百姓的喜怒哀乐。在采访中,帮助群众理清发展思路,更受群众欢迎。
树立了吃苦耐劳思想,强化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牢记使命,淡泊名利,做一个讲良心和具有正义感的记者,在走基层中就会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提出问题,就能主持正义、伸张正义。
在走基层中提升发现问题的水平
提出问题必须先要发现问题。发现问题,是水平、是能力,也是一项基本功。同样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有帮助群众解决难题的良好心愿,有不怕吃苦、淡泊名利的作风,有不畏权势、仗义执言的胸襟,但有的记者在走基层中,能够发现问题、找准问题,而有的记者却苦于发现不了问题,找不准问题,更找不到问题的症结。这不排除记者缺乏丰富的社会阅历、长期的经验积累等因素,但最重要的是缺乏新闻采写能力。
若要完成好自己的使命,记者在走基层中就要不断提升发现问题的水平,锻炼基本功。在提升发现问题的水平中,笔者认为,应增强六种能力:
一、增强政治家办报的能力。当前,各地党委、政府坚定不移地服从和服务于党和人民的需要,特别关注民生,千方百计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新闻记者在走基层中,要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更加密切地关注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在对诸多事件、诸多利益和价值的判断中,忠实有效地体现党的群众观点。找出问题,提出问题,反映民众疾苦,就是围绕中心所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记者在提出问题时,要用政治家的眼光分析信息、选择素材;在组织报道时,要用政治家的立场把握基调、阐述观点。
二、增强调查和实践的能力。在基层,记者若要找出问题、提出问题,就要充分了解本地区的行政法规、当地的特色和发展商机、群众的生产和生活习惯、群众的所思和所盼等。就要深入细致地调查,掌握各种基本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在调查研究中不仅要多问、多听、多想,更要切身体验群众的生活。当前,有的新闻单位要求老记者进行“错口”体验,新入职的记者则要“驻点”,开展蹲点调研和深入采访活动,进一步增强调查和实践的能力。新乡日报社每位记者都在山区、黄河滩区等贫困地区建立了联系点。去年初秋时节,新乡日报社记者在原阳县黄河滩区了解稻农浇水难问题时,同农民一起编织草垫3个小时,并赤脚在稻田帮稻农浇水。不愿讲实情的农民很快和记者成了朋友,许多贴心话都愿说给记者听。
三、增强敏锐观察事物的能力。对于同一事物,观察力敏锐者,能比他人发现的问题更多、更全面,理解得更深刻些,更有独到之处。能较快、较准确地发现事物具有典型意义的特征,抓住事物的本质。要做到目光敏锐、观察能力强、及时发现问题,就必须做到见微知著,以一个小的新闻事实反映一个大的新闻主题,就是所谓的“以小见大”;就必须对人、对事、对物的看法不但变得更加深刻,而且更加全面;就必须拓展思维深度、提升思想高度、延伸思维广度、增加思维速度、改善思维方式;就必须有独具慧眼的识别能力,分清主要和次要、必然和偶然、本质和现象,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被假象所迷惑。
四、增强善于思考、深入思考的能力。观察中动脑筋思考的目的在于对听到、看到、体验到的问题,要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切实把原因搞清楚;要用辩证思维、逆向思维、多项思维的方法,多视角、多侧面、多因素、多向度地对问题进行思考和论证,用发展的、全面的、联系的观点和矛盾的观点看问题;要在发现问题中坚持科学性、辩证性、逻辑性,从深刻的、错综复杂的联系与关系中认识问题的本质;要对新闻事件的背景、原因、经过、结果等进行解剖和综合分析,找出问题的症结。
五、增强问题新闻的策划能力。记者的许多观察活动都要首先提出任务,搞好策划,做好采访前的各项准备。特别是采写问题新闻时,更应增强策划能力。确定好观察任务,策划好报道方案,不仅可以减少观察活动的盲目性,增强时效性,更重要的是有明确的目的和指向,可以保证记者把注意力集中在观察对象身上。新乡日报社记者在基层时,发现了一些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提出了群众急需解决的问题,受到有关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重视。其中许多问题新闻,是在记者走基层前就已明确的观察任务和计划,进行了认真的策划。
六、增强提问的能力。在基层观察和发现问题新闻的过程中,增强提问的能力十分重要。记者要运用巧妙地提问题、侧面提出问题、引导和启发对方回答问题等灵活多样的方法,获取大量信息,对需要了解和必须掌握的情况了如指掌。为记者有针对性地找出问题、准确地提出问题,奠定坚实的基础。
记者在走基层中,将敏锐的目光瞄准社会,不断增强六种能力,就能在纷繁复杂、千变万化的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写好问题新闻,履行好记者的神圣职责。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基础教育改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