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基础范文
时间:2023-04-07 12:01: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计算机应用基础,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中职学校 计算机应用基础 中职学生 教学方法
1、前言
中等职业教育是一个特殊的教育类型。它不同于以理论知识为主、以升学为目的普高教育,也不同于社会上以单一技能为主的培训教育。而中职学校的学生在初中时就对学习毫无兴趣,基础差,缺乏自信心。对这样一些进了中职学校的学生,我们怎样才能让他们留得住,学得好,出得去呢?我认为有好的教师,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我们只有从教学方法和技巧上适应当今社会对人才观的需求,才能培养出更多适合社会需要的合格的技术人才。
下面笔者就个别中职学校实施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解决的办法作一浅析。
2、《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1 中职学生的学习现状
(1)学生自身方面:中职学校的门坎很低且相当多学生来自农村,由于现在农村中学计算机教学设施的不完备,许多学生在初中学习时很少接触过计算机,对计算机的认知程度也很低。学生在学习整个过程中,普遍对计算机基本理论课程的学习都不感兴趣,他们只热衷于上网、聊天、玩游戏,既然学生在这些接触中认识了键盘、鼠标,学习积极性未能充分调动起来,很难提高教学质量,也不利于发展学生的职业能力。
(2)教材方面:部分教材过于陈腐,跟不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社会职业的需求;由于计算机知识更新实在太快,假设教材跟不上知识的更新,造成教材与教学的摆脱,就达不到好的教学效果。
(3)教学方面:在这种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中没有让学生们拥有充足的空间让学生实践练习,计算机中的许多术语、原理、命令总让许多学生听的云里雾里,上机操纵时不知从何下手,结果造成老师教学费力,学生学习吃力,实际效果不好的情形。
2.2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
(1)由于地区差异、学校差异和学生基础差异,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
(2)由于这门课程的教学环境是职业学校,学生们又刚刚初中毕业,习惯了初中的灌输式教育,对职专的教学方法还不能快速适应。
(3)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特点是知识点多、可操作性强,且许多知识点之间存在某种内在的联系。如果仍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来讲授,势必需要大量的课时,这将影响职业学校正常的教学进度。
3、《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采取措施
为了适应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教学要求,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不同需求,在实践中,我采用了如下措施:
3.1 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1.1 多媒体教学与实际操作演示相结合
随着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教学在高校教学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在制作过程中将文字、图形、图像、视频、音频融为一体,使得课堂讲授过程中,板书时间减少,可加大与学生的双向交流、互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多媒体课件形象、生动、图文并茂,将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直观呈现,动静结合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但若能将多媒体教学与实际操作演示结合起来,将能更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将桌面、窗口、菜单、图标、应用软件的使用,利用多媒体讲解后,再辅以真实环境下的实际操作演示,将每一步操作过程进行分析总结,强调应注意的细节,更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加强记忆掌握。
3.1.2 启发诱导式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式教学,就是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针对学生的学习习惯,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教师启发诱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主,通过学生自我感知、自我发现、自我探究,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真正实现学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思想转变,激发学习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在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能力。Word、Excel、Powerpoint是Office家族套装软件中三个非常重要的应用软件,也是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三者在窗口、菜单上的操作基本相同,甚至有些功能也相同,因此可以让学生在掌握一种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技巧的基础上,通过联想,轻松学会其它办公软件的使用,优化教学效果。
3.1.3 使用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依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将基本知识点融合在具体、生动的典型案例中,以案例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用案例来带动知识点的学习,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的过程大致分为这个四个步骤:分解为案例演示、分析讲解、指导学生动手制作、总结提高。例如在Powerpoint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可先行制作一个精美的个人简介,将素材的获取、新建演示文稿、插入图片、影片、声音、Flash、音频、视频、自定义动画、动作设置和超级链接等理论知识整合在一起,通过幻灯片放映,展示其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再逐步分析讲解各知识点,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并指导学生改进作品,最后进行总结提高,通过这一过程增强学生动手的能力和学习的信心。
3.1.4 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要求教师在课前认真拟定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以任务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围绕任务帮助学生分析、探究任务,组织学生交流讨论,最后归纳总结解决问题思路、方法,穿插介绍操作技巧,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把握重点,变枯燥的填鸭式说教活动为自主的能动活动。任务驱动法的关键在于任务设计要符合实际需要,要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去解决问题,并且引导学生在任务完成后总结和归纳所涉及的知识点、重点、难点,逐步形成自主学习和获取知识相互推进的良性循环。
3.2 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实践技能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除了理论知识的教学外,应更注重于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践操作,在实践中获取和增强实际操作能力,达到熟练应用计算机的目的,因此上机实践课是《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必须制定一套完整的目的明确、内容具体的实践教学大纲,以此作为学生上机实践的指导,通过学生的反复练习,体会操作的技能技巧,将单个知识点的应用上升至全面综合运用。
4、提高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水平的几点意见
4.1 合理选用和使用教材,注重教学内容的层次性,努力做到因材施教
计算机教材的本身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因此要注意选取内容新、实用性强的教材,并做到适时更新。也可以结合学生的要求和就业的特点,开发校本教材,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充实教学内容。
4.2 研究学生心理,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设施,注重教学方法的使用
只有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教师的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心理活动产生和谐的共鸣,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师同时应重视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的结合,善于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和各种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生动灵活地表现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3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强化上机操作技能
足够的实践练习是提高学生操作技能的前提,学生上机实践的课时应占到总课时的三分之二左右。教师须精心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特点而又实用的操作内容。在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勤于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把握好进度,分层次推进。
4.4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1)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成功的愉悦,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协作能力。(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自学能力。(3)鼓励学生大胆设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4)提高教师个人业务素质。
篇2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学习兴趣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创新能力
很多中职学生的基础文化素质较差,受互联网的大,他们对计算机的浓厚兴趣是打游戏、上网聊天。他们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理论知识不感兴趣,不认真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理论知识,在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理论知识时遇到麻烦,都不会及时的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他们对实践操作课的兴趣也不大,在机房里上实践课时学生经常偷偷打游戏。这样他们很难表现出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的热情和积极性。要改变这各现状,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兴趣
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 主要在于教师运用各种手段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应该怎样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呢?
(1)注意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专业知识相对来说都比较枯燥,学生开始时学习时兴趣会比较高,但过一段时间后学习兴趣会明显下降。教师应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内容中加入有趣味性的内容。如在学习WINDOWS操作系统桌面背景时,教师就可以加入如何让学生把自己的照片作为桌面的背景。这样学生就会特别想知道怎样把自己的照片放到桌面背景上,从面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主动性。
(2)让学生感受成功。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安排难易适当的教学任务,要让学生在学习计算机基础的过程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如在WORD的学习中,教师给学生提供的版面难易程度要适中,要让学生通过努力才能完成。太难的教学任务,学生很难完成,反而会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太容易的任务,学生完成任务太轻松,学生会产生轻学思想,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为了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教师组织引导学生学习既定内容的学习活动所采用的方式和手段。正确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讲授法要理论联系实际。学习计算机基础的理论知识比枯燥,教师在讲理论知识时一定要注意结合实物,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如在讲计算机硬件部分时,教师应把硬件的各个部件带到教室,让学生认识实物,这样学生对所学知识才会印象深刻,才容易理解。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将各个实物图片制作成PPT课件,展示给学生。
(2)操作部分多用演示法。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很多知识教师如果只是单纯的口头讲解,学生会觉得枯燥乏味,时间一长,很容易出现疲劳、注意力分散等现象。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学校的多媒体教室,现场讲解和演示计算机基础操作部分的内容,使各种操作具体化。这样不仅形象生动,学生还可以立即上机操作理解所学内容,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如在WORD等应用软件的教学中,很多操作教师都可能演示给学生,让学生领会操作步骤和操作方法。
(3)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灵活运用分层次教学法。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并不是单纯的智力活动,而是需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想法,学生的个性、学习潜质等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有的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强,他们在学习理论知识方面会比较突出;有的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强,他们就会表现出较强的形象思维能力。因此,在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教师应当尽量满足不同差异学生的需求,按照分层教学理论的基础思想设计各个教学环节,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自己的教学活动,实现分层教学效果。
三、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整个过程当中,教师应将具体的教学任务作为目标,将预定的教学内容灵活地设计在具体的教学任务当中,可以采取学生分组讨论、案例分析以及师生互动等形式来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在学到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教师应当加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他们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通过思考和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如在讲网络部分时,教师应充分利用百度等搜索引擎的强大功能,鼓劢学生通过搜索引擎加强自学,增强遇到问题时通过百度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中职教师要充分了解中职学生,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我们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参考文献
篇3
在落实计算机应用基础改革方案的过程中,以课程改革后的教学观来实施教学,做了些初步的探索。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学校开设最为普遍、受益面最广的一门基础课程,它除了是专业必修课以外,更重要的是非计算机专业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在windowsXP+office2003环境下信息处理的基本手段和方法,提高学生办公软件的应用水平和网络资源的使用水平,培养学生进行快速高效处理日常办公事务的能力。
在落实计算机应用基础改革方案的过程中,将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的《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教学用书,以课程改革后的教学观来实施教学,实验证明效果很好,成绩不错。
一、改革前的课堂现状
1)内容:学科知识逻辑推演导向;2)教学:突出知识目标;3)载体:文字语言图形公式;4)考核:以知识记忆为主体;5)体系:理论实践分离;6)讲课:教师灌输;7)评价:教师主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突出了理论知识,缺乏实践或者理论实践分离,老师是主体,没有学生的参与,或者说学生也没有兴趣参与。
比如,课堂中提问题,学生要不是说不知道,要不就是干脆不说话,学生显然没有兴趣学习这些内容,因为不知道学习的目的在哪里,就不会有学习的动力,虽然中职学生的素质确实是一届不如一届,但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过程,也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我们必须接受现实,要改变的是自己,将学生吸引到我们这里来。
二、改革后的课堂实施
1)职业活动导向;2)突出能力目标;3)项目载体;4)用任务训练职业岗位能力;5)以学生为主体;6)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设计。
1、改革后课堂学习气氛非常好,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有了显著的提高。
【授课对象】2012级营销专业的学生,学生有一定的基础,因为计算机的普及,学生入校前都多多少少接触过计算机,但绝大多数学生使用计算机仅局限于qq聊天和玩游戏,除此之外,比如文件和文件夹的操作、文字处理、电子表格、ppt演示文稿等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还非常欠缺。
【授课内容】文档处理软件word的应用
【授课时数】4学时
【教学目的】熟练掌握文档的基本排版技巧
掌握表格的制作与编辑技巧
掌握图文混排技巧
【过程设计】
第一阶段:
布置任务一:学校小报的编辑
布置任务二:毕业自我介绍的制作
教师按要求进行具体的操作,
布置实训任务:加班通知的制作(含文本与表格)
实训指导(此过程让学生自愿组合相互讨论)
第二阶段:
布置任务三:房地产海报的制作(给出效果图)
学生讨论分析效果图的结构
教师讲授各部分的制作过程及运用的word处理技巧
布置实训任务:以五人为一组自行设计与完成某一种产品或某个商场的销售海报,要求对顾客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及较高的制作技巧。
第三阶段:对两项实训项目作出过程性的评价在课堂上我们老师不再只是教书而是改为教课,让学生们由以前的“先学后做”改为“边做边学”或“先做后学”,也就是教无定法,学生是主体,老师只是在做导演,采取开放式教学,由于先有了目标,而且与本专业联系很强,与企业实际生产过程或商业活动有直接关系,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所以学生们显得很有兴趣,都跃跃欲试,这个班上有一个同学家里有私家公司,公司业务与本专业联系很强,这个同学因此提出很多实用性的问题,我们就让同学们来讨论,解决不了的,可以下课以后到市场去调研,去图书馆查资料,我们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们由以前的背动听课变成了现在的主动参与操作,积极参与新知探索。
后来学生们反馈回来说,现在的项目化教学让我们觉得每天都很忙碌,几乎一有时间就往图书馆跑,三楼的资料室经常是被我们班级的学生包了,和项目相关的那些资料几乎被我们翻了个遍,好像自从初中毕业后就没看过那么多的书、那么厚的书,随着项目的深入,难度的增加,我们甚至觉得图书馆里的那些书已经满足不了我们的需要了。
我们老师也感觉到在学生的各种能力未形成前,指导量大,非常辛苦;在学生的能力基本形成后指导难度大,实践经验、专业能力、跨专业知识和能力等都要增强。
2、学生们的职业核心能力有所提高
改革实施后,我们用改革后考核体系来验证学生们的学习效果,发现同学们不管是合作交流能力还是自我学习能力以及自我创新能力等方面都有所提高。经过发放的学生调查表可以发现学生的能力养成属于正态分布,得4、5分的学生占大多数,表明学生的职业核心各能力比改革前还是有所提高的,实际学习过程中老师发现有的同学非常优秀,但是比较谦虚,自我评价给自己打出的分比较低,类似的评价在每个分数段都有,学生们都比较谨慎,所以高分段人数比较少。这种谨慎让我们老师很高兴,在课程改革前同学们对待这种打分都没有兴趣,要么就是默然的,要么就是嘻嘻哈哈的随便打分,有时候老师们对学生呆滞的表情特别急,其实是孩子们没兴趣造成的,他们不知道学这些做这些干什么,老师要求做,那就做吧,现在同学们在打分时那种认真谨慎的态度是多么的可喜啊,其实,这是学生们学习积极性提升的表现。
三、教学改革问卷调查及分析
本次教学改革至此,我们在2012级学生中进行了随即问卷调查,通过对500名学生调查结果分析,80%的同学表示对本门课程很感兴趣,希望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可以使用计算机设计出一些作品;69%的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的目标是用好、管好电脑,让电脑成为自己学习、工作、生活的好帮手;5%的同学认为计算机基础的学习是为了应用而不是通过国家计算机相关的考试;60%的学生希望本门课程的讲授时间缩短,增加项目实训时间;对于机房讲授与上机一体化的授课方式,有85%的同学认为很好,3%认为—般,8%认为不习惯;39%的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希望在学校期间的计算机水平可以达到解决专业问题;对于现在的教学模式69%认为很好,9%认为一般,26%不习惯;对于教师采用的多种教学方式,学生最喜欢的是主体式教学方法。
总之,成绩是显著的,但是问题也是存在的。例如,实验实训还没有完全分开,老师的信息量不够,应提高效率,与同学们多交流,多下企业了解市场需求,当然这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教学手段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让我们教师在课程改革中与学生共同进步。
篇4
一、教学内容要面向社会和应用
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这决定了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要面向基层,面向实际。因此中职生,必须具有很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很宽的适应能力。由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学时少,风容多,老师在教学中就要根据这门课程的特点把握教学方向,抓住教学重点,强调实际操作与应用,下面就谈谈是如何安教学内容的:
“计算机应用基础”涵盖了计算机基本应用的多个方面,主要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汉字输入法、Windows操作系统及其应用、Word文字编辑、Excel电子表格、PowerPoint电子演示文稿、Internet的应用七部分内容,其中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汉字输入法以知识型和技能型内容为主,剩余的五部分不仅涵盖大量的知识型内容,更重要的是操作型内容也主要集中在这部分,因此这部分的学习将是教师讲解的重中之重。
在基础知识方面除了学生应掌握的基本概念、基本术语之外,教师应重点介绍计算机的硬件系统进行讲述,讲述微机的配置使学生学习后初步了解一台计算机要注意哪些性能指标,注意哪些关键硬件设备,如何正确评价一台机器的好坏与价格,如何正确使用使用机器。在OFFICE方面,要让学生在实际练中带着问题学,在操作中检验自己所掌握的内容,在训练中从生疏到熟练,能解决实际问题;在EXCEL教学过程中,重点则放在报表数据处理上,学生通过学习就能轻而易举地对报表数据进行排序,汇总和各公式的计算分析、求总和、平均值、最大值等操作。
二、教学模式
1、边讲边练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强调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讲授理论知识,而不及时给学生进行适当的练习,那么教学就失去了它的意义。反之,教师不讲,只让学生盲目的上机练习,那么,学习效率难以保证。对于职业学校的学,他们的心理比较脆弱,自学能力较差,面对所学知识茫然不知所措,上过一、两堂课后,就会失去对该课程的兴趣。一堂课我们一般应该安排20-25分钟进行讲解、示范,根据需要该堂课的内容可以一次讲完,也可分几次进行,讲完一个问题让学生实践一下。这样每堂课讲授的知识学生们能应用于实践并得到巩固,最后熟练掌握。在讲授Windows、Word、Excel、PowerPoint等操作型的内容,我采用的是边讲边练的方法进行教学,即教师在对某个知识点进行讲解、演示后,马上让学生动手进行一个与刚才授课内容有关的操作练习,这样,学生的思路始终跟着老师的授课内容,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用学到的专业知识做工具去探索面临的新问题,又便于老师及时发现学生在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并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2、精讲多练
“精讲”是指教师要讲出教学内容的基本知识点和精华;“多练”是指让学生有足够的上机时间,进行有目标、有实际效果的操作练习。例如,键盘指法及汉字输入等技能型的内容,教师只需指出指法练习的要点和编码的规则,余下的就是要学生多练习,通过练习掌握技能技巧;也就是说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对讲课内容作出适当的调整,力求精讲、少讲,仅把学生普遍感到陌生的知识点及难点作为主要内容来讲,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去操作实习。实际上学生在操作时提出的问题远比讲理论时提出的问题要多得多,这说明操作实践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积极主动地思考,当然这也需要教师具有很强的组织能力和驾驭课堂的能力。
3、分层次教学
目前,职业学校的学生,他们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相对来说,城市学生在接触计算机的时间比农村学生多,甚至有些农村学生从没碰过计算机。这样的现象,给中职学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有基础的学生“吃不饱””,很容易失去上课的兴趣;而后进生因“吃不了”常常会失去信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可以试着进行分层次教学。在学习新内容时,先对学生进行水平测试。基础差的学生需要按教材学习,从易到难,逐步认识,使用计算机;对教材所要求的内容非常熟悉且操作熟练的学生,他们对计算机有了一定的认识,并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可根据他们的兴趣,安排另外的任务。
三、教学方法
在课堂上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来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以应用为目的,以兴趣为动力
对于大多数中职生来说,将来绝大部分不会从事计算机的科研与开发,而是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解决实际问题。所以,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目标的确定,就是本着以应用为目的,使学生在走上岗位之前,就具备一定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如学习PowerPoint2000应用知识时,教师先把任务提交给学生,要求在本章内容结束时,能利用本章知识把个人的简历制成演示片,并要求对其中幻灯片的表现效果进行个性化设计,这样以应用为目的进行作业设计,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的学习就有方向性,任务完成了,他们也理解了相关的知识。如果说由于应用的目的,学生会出于外在压力“要我学””,那么,由于兴趣的缘故,学生会出于内在动力变成“我要学”,在兴趣的作用下,学习不但更主动,而且也更有效,教师应该考虑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的兴趣,使他们在兴趣的推动下深入学习。
2、以实践为基础,以理论为台阶
学习计算机,特别是以应用为目的学习,如果没有实践作为基础,如同在空中造楼阁。我认为学习计算机,比较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先知其然,在循序渐进中知其所以然。如有机会动手组装一台计算机是学习硬件基础知识的最好铺垫。学生对主板、CPU、内存、硬盘、软驱、光驱、显示器、显示卡、键盘等硬件就有感性认识。以这些感性认识为基础,学习相关的硬件知识就不会过于抽象;学习WORD排版,教师不妨给学生布置一道作业,先让他们选出一张他们感兴趣的报纸,以这张报纸为参考,要求他们分别用WORD来重新排版(小组成员少用两人,多则五人),最后都打印出来,再一起讨论哪组的打印效果最好。通过输入、改错、插图、制表、排版、打印,学生会更清楚WORD功能,并且知道如何使用这些功能。对于一个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技校学生来说,动手能力的培养确实很重要,但不能忽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提高。只会组装电脑,却不懂每一个零部件的功能及相关的基础知识,只会用现成的应用软件,却不懂软件的基本知识,若电脑出了一点问题,就慌了手脚,束手无策,显然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要。所以,理论的学习和提高是非常重要的。
3、范例教学法
范例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中选择真正基础的本质的知识作为教学内容,通过“范例”内容的讲授,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掌握同一类知识的规律的方法。这种教学法也是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得最多的方法。例如在讲Word的不规则表格制作时,教师可先让学生看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实用又漂亮的表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简要介绍不规则表格的基本制作方法,引导学生制作其中的一张表格,让学生对制作不规则表格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接下来老师就可布置几张形式各异的不规则表格让学生上机练习并通过练习找出其规律性的东西,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达到既熟练掌握所学内容又学会学习方法的目的。
4、循序渐进教学法
在知识讲授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分散教学重点、难点,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学生逐步掌握各知识点。循序渐进法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加强课题整合,提高教学效率,为提高学生操作技能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在学习Excel的IF函数时,为了分散难点,以“学生成绩等级”划分为例:先让学生掌握两个分支的情况,将成绩划分为“及格”和“不及格”;然后做三个分支的情况,将成绩划分为“优秀”、“及格”、“不及格”;再做多个分支的情况,将成绩划分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的情况;最后才是IF函数嵌套其它函数的情况。这样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运用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在逐步完成操作任务中掌握知识、技能与方法。
5、分组竞赛法
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组选出组长,在进行讨论和自主学习时以小组为单位来完成学习任务。同时,每节课根据任务完成情况为每小组打分,记入期末的总评成绩中,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竞争性。这种方法对每节课都适用,与其它教学方法同时使用会起到更好的作用。在讲解PowerPoint演示文稿制作时,由于有了前面word的知识基础,学生所需掌握的新知识点相对较少,所以学习的侧重点转移到了综合运用与设计能力上。通过小组竞赛的方法,每个小组独立完成一个作品的设计制作,完成后各小组统一进行互相评价,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只起到提点与总结的作用。通过这种方法,使用学生不仅更快地掌握了新知识,而且提高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创造性,资料的收集能力,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人际交往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的教学方法还有案例情景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引导式教学法等,这些教学方法可以相互交叉,使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自主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四、考核方式
考核的重点考核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点关注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计算机文化素养及社会责任感的养成。它包含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考核和期末的综合考核两个方面,过程考核可包括分组赛、课堂提问、个人笔记、作业检查、实验项目完成情况等方面,同时跟踪记录学生运用计算机完成任务、案例或项目的过程,评价学生操作过程及操作结果的准确性、合理性、熟练性及全面性。适当加大过程考核的分数比例,使学生不要只重视最后的期末考核,还要重视学习过程的学习积极性。
篇5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
中图分类号:F224-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0) 03-0129-02
Basic Knowledge of Computer Applications
GengJian,WanHuan
(Nanch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anChan330044,China)
Abstract: With the constant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computers play in people's live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but there are more people Duiyu applied basic knowledge of computer knowledge and little knowledge about the conduct of this article, hope Nenggou play serve as a stimulus. This paper described the composition of computer hardware systems, followed by analysis of what is computer software, while computer use environment of their own views and recommendations, with some reference value.
Keywords: Computer; Application; Basic knowledge
一、前言
目前计算机正朝着并行处理与人工智能两大方向发展,但这除了要靠计算机技术本身的进步外,还受到其他相关学科研究进展的制约,因此预计未来第五代计算机的实际应用还有较长时间。计算机更新换代具有体积缩小、重量减轻、成本降低、可靠性能提高等鲜明特点。总的来说,当前计算机的发展趋势概括为四化:巨型化、微型化、网络化和智能化。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还有较多的人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知识知之甚少,本文就此进行探讨,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二、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
(一)运算器:用来加工数据,可以进行各种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二)控制器:控制和指挥计算机各部件有条不紊地工作。
(三)存储器:用来存放原始数据、程序、中间结果和最终结果。
(四)输入设备:用来向计算机输入各种原始信息和程序。
(五)输出设备:用来输出各种结果。
(六)输入/输出接口:CPU与外部设备的工作方式,工作速度,信号类型
都不相同,通过接口电路的变换作用,把二者匹配起来。接口电路中包括一些芯片以及各种外部设备适配器和通信接口电路等。不同的外部设备与主机相连大多数都要配备不同的接口。
三、什么是计算机软件
软件是那些为了运行、管理和维修电脑而人工编制的各种程序的集合。例如:我们常用的Word和Excel。
软件需要在硬件的基础上运行。软件是计算机硬件系统与用户之间的桥梁。硬件,软件和用户表现为三个层次,最内层是硬件,中间层是软件,最外层是用户。
软件系统的组成
(一)操作系统
为了使计算机系统的所有资源(包括CPU、存储器、各种外部设备及各种外不设备及各种软件)协调一致地工作,就必须有一个软件来进行统一的管理和统一调度,这种软件称为操作系统。它的功能就是管理计算机系统的全部硬件资源、软件资源及数据资源,是计算机系统所有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为用户提供方便、有效、友善的服务界面。常见的操作系统有Windows XP、2000、等等。
(二)应用软件
应用软件是一组有特定应用目的的程序组。如各种管理软件,如财务管理、档案管理软件等;各种工业控制软件,如车床控制、锅炉控制等商业管理软件。各种计算机辅助读者设计软件包等;各种数字信号处理及科学计算程序包等。
(三)程序设计语言
程序(Program)是指用某一种计算机语言编写的计算机可以直接或间接执行的代码序列。例如C、Basic、Pascal等都是常用的程序设计语言。
1.机器语言。
机器语言(Machine language)是一种面向计算机的程序设计语言,用它所设计的程序是目标程序。可移植性较差。
2.汇编语言。
汇编语言(Assembly language)是一种接近机器语言的符号语言。
3.高级语言。
高级语言(High-level language)是一种完全符号化的语言,其中采用自然语言(英语)中的词汇和语法习惯,容易为人们理解和掌握;它完全独立于具体的计算机,编写的程序为源程序,具有很强的可移植性。将源程序翻译成目标程序,其翻译过程有两种方式:一是解释方式,二是编译方式。
(四)数据库管理系统
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 Base Management System,DBMS):以数据库的方式组织和管理数据,通过DBMS实现数据的整理加工、存储、检索和更新等日常管理工作。
DBMS功能:对数据库的建立与维护功能;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排序、检索和统计的功能;数据或查询结果的输出功能;方便的编程功能;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以及并发控制等功能。
目前常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有Microsoft Access 、Oracle、Sybase、Visual FoxPro。
四、计算机使用环境
环境温度:室温15-35℃之间都能正常工作。若低于15℃,则软盘驱动器对软盘的读写容易出错;若高于35℃,则由于机器散热不好,会影响机器内各部件的正常工作。
环境湿度:相对温度最高不能超过80%,否则器件将受潮变质,甚至会发生短路而损坏机器。相对湿度也不能低于20%,否则会由于过分干燥而产生静电干扰,引起计算机的错误动作。
洁净要求:如果机房内灰尘过多,灰尘附落在磁盘或磁头上,不仅会造成对磁盘读写错误,而且也会缩计算机的寿命。
电源要求:有两个基本要求:一是电压要稳;二是在机器工作时供电不能间断。
防止干扰:在计算机的附近应避免电磁干扰,避免附近存在强电设备的开关动作。
参考文献:
[1]吴建国.提高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的实效性[J].保定师专学报,2000,2
[2]季爱华.加快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0,6
[3]李芳琼,蔡立.从计算机基础教育看一般高等院校的教学改革[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S2
篇6
(A)、 标尺
(B)、 控制框
(C)、 化按钮
(D)、 滚动条
2、 [单选题]在Word中,如果当前光标在表格中某行的最后一个单元格的外框线上,按Enter键后,_C_____。
(A)、 光标所在行加高
(B)、 光标所在列加宽
(C)、 在光标所在行下增加一行
(D)、 对表格不起作用
3、 [单选题]微型计算机中常提及的Pentium II或Pentium III是指其____A___。
(A)、 CPU类型
(B)、 主板型号
(C)、 时钟频率
(D)、 运算速度
4、 [单选题]打开窗口的控制菜单的操作可以单击控制菜单框或者__D_______。
(A)、 按【Ctrl】+【Space】
(B)、 双击标题栏
(C)、 按【Shift】+【Space】
(D)、 按【Alt】+【Space】
5、 [单选题]一个磁盘格式化后,盘上的目录情况是___C____。
(A)、 多级树形目录
(B)、 一级子目录
(C)、 只有根目录
(D)、 没有目录,需要用户建立
6、 [单选题]下列操作中,不能在Excel工作表的选定单元格中输入公式的是_C _____。
(A)、 单击工具栏中的“粘贴函数”按钮
(B)、 单击“插入”菜单中的“函数”命令
(C)、 单击“编辑”菜单中的“对象...”命令
(D)、 单击“编辑公式”按钮,在从左端的函数列表中选择所需函数
7、 [单选题]PowerPoint中,在浏览视图下,按住【CTRL】键并拖动某幻灯片,可以完成___B_____操作。
(A)、 移动幻灯片
(B)、 复制幻灯片
(C)、 删除幻灯片
(D)、 选定幻灯片
8、 [单选题]局域网的主要特点是___C____。
(A)、 体系结构为TCP/IP参考模型
(B)、 需要使用调制解调器连接
(C)、 地理范围在几公里的有限范围
(D)、 需要使用网关
9、 [单选题]在IE浏览器中,如果要浏览刚刚看过的那一个Web页面,应该单击一下___A___按钮。
(A)、 后退
(B)、 历史
(C)、 前进
(D)、 刷新
10、 [单选题]作为数据的一种表示形式,图表是动态的,当改变了其中___B_____之后,Excel会自动更新图表。
(A)、 Y轴上的数据
(B)、 所依赖的数据
(C)、 标题的内容
(D)、 X轴上的数据
11、 [单选题]计算机的发展方向是微型化、巨型化、多媒体化、智能化和____C___。
(A)、 模块化
(B)、 功能化
(C)、 网络化
(D)、 系列化
12、 [单选题]在Windows中,“复制”操作的组合键是__C_______。
(A)、 【Ctrl】+X
(B)、 【Ctrl】+V
(C)、 【Ctrl】+C
(D)、 【Ctrl】+【Back space】
13、 [单选题]光盘驱动器是一种利用___A____技术存储信息的设备。
(A)、 激光
(B)、 电子
(C)、 半导体
(D)、 磁效应
14、 [单选题]在Windows中,新建文件夹错误的操作是___C_____。
(A)、 右击资源管理器的"文件夹内容"窗口的任意空白处,选择快捷菜单中的"新建"子菜单中的"文件夹"命令
(B)、 在"资源管理器"窗口中,单击"文件"菜单中的"新建"子菜单中的"文件夹"命令
(C)、 在Word程序窗口中,单击"文件"菜单中的"新建"命令
(D)、 在"我的电脑"的某驱动器或用户文件夹窗口中,单击"文件"菜单中的"新建"子菜单中的"文件夹"命令
15、 [单选题]就计算机网络按规模分类而言,下列说法中规范的是___C____。
(A)、 网络可分为数字网、模拟网、通用网
(B)、 网络可分为公用网、专用网、远程网
(C)、 网络可分为局域网、广域网、城域网
(D)、 网络可分为光缆网、无线网、局域网
16、 [单选题]匿名FTP服务的含义是___B ____。
(A)、 只能上传,不能下载
(B)、 允许没有账户的用户登录服务器,并下载文件
(C)、 有账户的用户才能登录服务器
(D)、 免费提供Internet服务
17、 [单选题]文件夹中不可存放__C_____。
(A)、 多个文件
(B)、 文件夹
(C)、 字符
(D)、 一个文件
18、 [单选题]人们根据特定的需要,预先为计算机编制的指令序列称为____B___。
(A)、 文件
(B)、 程序
(C)、 软件
(D)、 集合
19、 [单选题]关于电子邮件,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________ C
(A)、 发送电子邮件需要E-mail软件支持
(B)、 必须知道收件人的E-mail地址
(C)、 收件人必须有自己的邮政编码
(D)、 发件人必须有自己的E-mail 账号
20、 [单选题]把硬盘上的数据传送到计算机的内存中去,称为______C__。
(A)、 打印
(B)、 写盘
篇7
关键词:任务驱动 自主学习 创新 传统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6.062
在职业中学中,《计算机应用基础》是每个专业的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其目标是让学生在学会课本基础内容的同时,还要培养他们的创新拓展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而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是非常适宜的。所谓“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任务”来统领整个教学过程,策动学生通过探索、研究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下面我们就以PowerPoint课程为例,探讨一下“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该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1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步骤
1.1 创设情境,引入“任务”
现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在学习活动中最有效的时刻就是各种学习因素处于最和谐状态的时刻。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境,引导学习者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可促使学生实现积极的意义建构。
创设情境最好能涉及以下两个方面之一:一是和本专业相关,学生能将所学知识和本专业知识联系起来,有利于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二是要有浓烈的生活气息,让学生在密切联系学习、生活经验和社会实际的情境中去完成。
例如,在引入PowerPoint的任务时,我们先创设一个情境,“假如现在你是职三的学生,要参加应聘面试,用人单位要求你用幻灯片进行自我介绍”。
1.2 分解“任务”,让学生逐步完成
教师引入的任务可以是综合的,有一定完整性,但是这个任务往往难于把握,这时可以将它分解细分成若干个小任务,这些小任务都是具体的、易实现的。图1是一个将任务分解成若干小任务的示意图。
图1
1.3 照顾差异,实现分层教学
在“任务驱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因材施教。任何时候,学生之间都存在着差异,因此,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设计的任务的难度应具有层次性。如在PowerPoint的教学中,笔者将技能训练的题目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分为A、B、C三类,A类题为给出的“项目任务”难度相当的题目,里面也包含了若干个小任务,学生按“操作步骤”就能完成;B类题为已给出素材和基本的任务效果图,学生可以加以创新的题目,如“根据所提供的素材,制作一份介绍羊城八景的演示文稿”;C类题为只给出主题,完全由学生自由发挥并加以创新的题目。
2 和传统教学法的比较
传统的教学方法强调的是知识的传授灌输,即是由老师讲授,学生进行模仿练习,我们假设在两种教法下学生最终都能掌握PowerPoint课程中要求的操作,那么“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方面有什么优势吗?哪种教学法更适合学生的学习习惯呢?我们通过下表来进行分析总结:(见表1)
3 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效果
在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之前,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大,学习积极性不高,上课也只是机械地去完成老师布置的题目。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后,课堂气氛有了很大的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都有了较大的提高。笔者在11级(2)班的教学中实施了“任务驱动”教学法,与实施传统教学法的11级(1)班进行了对比,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具体数据见表2。
[类别\&传统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11级(2)班\&11级(1)班\&平均分\&78\&83\&及格率\&94%\&98%\&优秀率\&27%\&32%\&]
表2
4 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4.1 创设轻松的学习环境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课堂教学除了知识对流的主线外,还有一条情感的主线。因此,在课堂中教师还要注意创设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平等自由的氛围中学习,能经常得到教师的表扬与鼓励,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与创新意识的提高。
4.2 要注意适当的“留白”
教师在教学中要会适当“留白”,不要把所有的要点都讲清楚,要留给学生充分创造和发展的空间,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思维得到延展。
4.3 设计任务时要注意联系实际
我们让学生带着与实际相关的任务进入学习,就能使学习更直观、更形象,也能让学生学以致用,如“假如你要参加一间公司的应聘面试,请你制作一份幻灯片介绍自己”。
4.4 要及时鼓励学生
教师要随时注意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当学生冒出创造的闪光点时,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寻求不同的解决方法、不同的设计。
4.5 要重视合作能力的提高
自主探索和积极协作是辨证的统一体。教师要指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同时也要积极与其他同学进行沟通、讨论、交流以及分享有关的资源和经验,集思广益,从多角度、多途径地完成任务。
5 结束语
篇8
关键词: 《计算机应用基础》现状 问题 课程改革
1.《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面临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作为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体系的第一层次,《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必修公共基础课。近几年来,我校在开展这门课程的教学时遇到了新的问题:第一,随着我校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大,出现了生源质量下降、实验计算机紧缺等问题;第二,中小学也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刚入校大学生的计算机水平不再是“零起点”,大学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将如何跨越这个“零起点”;第三,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全国各地区的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发展不尽相同,造成在高校中新生的计算机基础水平差异很大,在组织教学时有一定的闲难;第四,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的应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面临的丰富的课程内容与有限学时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第五,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已经跟不上时代的要求。如何开展教学,如何创新改革,都是值得我们研究和思考的课题。
2.《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课程改革探索
针对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笔者结合近年来的教学实践,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提出几点建议:
2.1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
教学内容的选择,既要考虑计算机发展的现状、特点和社会的实际需要,还要注重处理好知识不断更新与教学过程相对稳定的关系,体现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工具性、实用性和先进性”的特点。
灵活安排教学内容的顺序。若按照教材内容的顺序进行授课,先讲授计算机的发展、特点,软硬件基础,数制编码,信息存储等内容,若干节理论课后才学习如何操作计算机,那些基础差的学生在学习初期接受了许多抽象和枯燥的理论,就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影响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因此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灵活安排教学内容的顺序。如先讲授Windows操作,通过对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上机实践,学生对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原理有了感性的认识,理解起来就很自然,印象也比较深刻。总之,先学习一些具体的操作,再学习理论,循序渐进,就可以逐步地把比较专业的计算机知识作为一种基础文化向学生讲解清楚。
2.2教学方法多样化
2.2.1理论课程教学方法
2.2.1.1问题式教学法
在计算机教学采用问题式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进入问题探索者的角色,让他们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思考的最佳状态。
2.2.1.2用任务驱动组织教学过程
在讲授一个新知识前,先向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自己思考,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又能吸引学生听课时的注意力。
2.2.1.3自主与学生试讲法
对于比较简单或相似的有关内容可采用自学指导法来处理,为了锻炼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每个学期可选择几个小课题供学生上台讲解,这样学生有一种自我解决问题的自豪感,同学之间更容易形成一种讨论的气氛。
2.2.2实践课的教学方法
在设计计算机实验时应力求设计一些与学生所学专业有密切联系、学生感兴趣的实验或作业,这些实验或作业要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难度,而不只局限于课本设计好的现成实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2.1分解任务法
将上机实验内容分解成若干个模块进行训练,以增强趣味性,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
2.2.2.2单元模块训练法
将每部分的教学内容分成几个单元,每讲完一个单元搞一个综合应用训练。通过这种综合性作业,学生得到了从分析问题、收集材料、运用计算机技术设计实际方法、实际操作、反复调试,以及最终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的训练。
2.3建立辅助教学网站
尽管课堂教学已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但还是属于“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演播式”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相对呆板,师生之间的交互性差,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往往是教师一厢情愿不停地讲,课堂信息容量又很大,学生可能一下子接受不了这么多的内容。因此,利用互联网技术和校同网资源,建立网络辅助教学网站,将传统的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可以完成教学的各个环节,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手段和示教方式。教师可以把多媒体课件、教学大纲、重点难点、实验素材和模拟试题放在网上,供学生自主学习,让不同基础的学生随时根据自己的情况学习这门课程。网站还提供作业管理、网上测评、答疑辅导和交流论坛等功能,方便教师和学生交流。掌握学习情况,给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同时也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和提高工作效率。网络教学要求学生能够借助网络开展自主学习,而教师只是教学过程的管理者、组织者、指导者。但是,在这种虚拟的网络学习环境中,要注意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过程的监控、检查与管理,以保证学习质量与效果。
3.结语
经过近几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我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已取得较好的效果。但是,教学的创新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还要认清形势和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不断地探索,不断地进行改革尝试,建立有特色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使我们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有更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薛以胜.《计算机文化基础》的教学研究与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6,(3):223-224.
篇9
【关键词】计算机 课程 研究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作为高职院校的重要课程之一,能够让众多的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学习到较多的知识,同时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在之后的发展中会获得较大的突破。从教育的角度来说,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一直都是课程改革的重点。因为我国一直都在提倡计算机教育要从小抓起。但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他们需要的是直接能够投入社会应用的知识,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要有所成就。因此,现阶段的“基础”知识并没有办法完全的学习基础,而是要在就有的基础知识上,进行一定的深化和加强,将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实践能力都提升到一个较高的层次。本文就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进行一定的讨论。
一、不同专业的计算机相关课程体系结构
在进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的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专业的计算机相关课程体系结构进行改革,有些课程虽然符合现阶段的教学要求,但对于社会的需求来说,还是有所不及的。因此,我们在改革的过程中,需要良好的考虑到社会方面,毕竟学有所用才是最重要的。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改革为例,通过分析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发现各专业除开设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外,还根据不同专业对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不同开设其他计算机类课程,机电类专业主要开设程序设计语言、计算机网络技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单片机原理与应用)、CAD/CAM 等计算机类课程。由此可见,不同专业的计算机相关课程体系结构,在改革的过程中,也有很大的不同。虽然国家在某些方面规定了一些标准,但从实际的情况来说,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始终都是要为学生服务。每一个地区的教材和教学方式都不一样,必须要将计算机相关课程体系结构进行有效的改革,以当地的标准为主。
二、不同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要求差异
从严格的教育角度来说,不同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需要存在一定的差异。在过去的教育当中,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多数情况下采用的是无差异的课程标准,虽然产生了一定的积极效果,但以目前的情况而言,无差异的课程标准已经不再适应高职院校的教师与学生。高职院校比较注重实践,因此才能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不同专业技术应用基础课程对于学生来说,要求和发展方向都不同,鉴于这样的情况,需要一定的差异存在。只有这样才能更加凸显出教师和学生的优势,对于将来的发展而言,也会产生较大的积极影响。从计算机相关课程体系结构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作为各专业开设的第一门计算机课程,承担着为后续课程提供基础知识支持的作用,由于各专业后续课程内容不同,因此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提供的基础知识也应有所差别。如机电类专业后续课程包含计算机控制方面的内容,二进制方面的知识用得比较多,因此二进制的概念、二进制运算是重点的基础知识内容,经管类专业后续课程涉及信息系统的应用,因此信息编码、信息系统软硬件组成对这类专业是重点的基础知识内容。
三、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统一、忽略了专业差异
从全国的整体情况来看,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将会在将来的发展中,埋下较大的隐患。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来说,改革意味着要获得一定的突破。在现阶段的教学中,教学内容统一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绝大多数的教师都认为,虽然计算机在专业上有一定的差异,但对于基础课程来说,基本上不需要存在教学内容的差异,只要统一就好。这种观点在过去的发展中,是允许存在的。但对于现阶段多元化发展的社会而言,如果教学内容高度统一,就会逐渐的减小整体的专业差异性。这对学生和教师来说是非常不利的,而且培养出来的计算机人才也不会凸显出优势和个人特长。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是全院材、学内容,忽略了专业差异,这显然不符合不同专业岗位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内容要求的差异。
(二)未考虑因材施教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虽然属于基础部分,但在高职院校中,必须遵守因材施教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的高端人才,将每一个学生的优势良好的发挥出来,帮助他们扬长避短。本文认为由于地域不同,新生入学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差别较大,部分同学已学过了计算机应用基础的部分内容,但教学组织仍然按照零起点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由此可见,如果没有进行因材施教,将会对学生产生较大的消极影响,同时无法进行有效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很多的高职院校,之所以没有像其它院校那样获得较大的成就,原因就在于“因材施教”方面,做的不是特别的突出,而且对问题长久的视而不见。
(三)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专任教师数量有限
由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开课量大,本课程的专任教师数量不足,往往聘用其他部门的非计算机专业老师上课,教学质量难于保证。从现有的情况来看,只有少部分的教师愿意从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大部分的教师都在从事一些其它方面的工作。由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工作,在福利待遇以及日后的发展中,都没有达到教师的理想要求,因此在这方面的教学,教师数量非常有限。而高职教育又要求进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重重矛盾之下,对学校和教师,以及学生都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在未来的工作中,需要对这部分的师资力量不断的加强,只有这样才能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四、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
篇10
21世纪,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它已经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在人们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计算机的广泛普及,使计算机的一般的应用操作、文字处理和表格制作等已成为一种基本的操作技能。而这种操作技能在未来的知识经济社会中,是人们生存、求知、做事、沟通所必备的。加强计算机基础教育,在全社会普及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一项十分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现在,很多职业技术院校里都开设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是每个系别不同专业的学生必修的一门文化基础课。该课程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关系到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对计算机的应用。
从这几年的计算机教学状况和效果看,计算机教学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一、学生的基础水平参差不齐
我们现在教授的《计算机应用基础》主要是计算机基础知识、办公软件的应用、计算机网络知识等。在一些中等大城市的中学,甚至是小学就开设了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课程,学习的内容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相类似,同时日益增加的家庭计算机又为部分学生提供了良好的计算机学习环境,使大部分学生在入学前就已经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操作能力。而与这些学生相比较,一些来自农村的学生在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操作能力上相差悬殊。入学前计算机水平较高的学生感觉到上课的内容太浅,没有新意,而入学前水平较低的学生又感觉到听不懂,课堂上学习的内容跟不上,课后难以消化,这样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二、教学内容过于系统化
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计算机技术是为了将计算机作为工具来使用。因此,他们要掌握计算机的应用性和实用性。而目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使用的教材要求掌握的内容过于完整和系统化,基本上是涵盖了计算机系统的整个内容,面面俱到,无所不有,这样的理论内容非常庞大复杂,重难点难以突出。学生一开始接触的内容不是面向应用,而是这些概念术语,会使学生从原本认为非常有趣的事情一下子就变得十分枯燥无味,严重地打击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和积极性。
三、教学模式单一化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一般的教学手段都是板书+多媒体教学演示+上机实践,这种教学方式是可以增大课堂的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但是这样教学关系还是“你教我学”,仍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知识只限于课堂,受教学时数和环境限制,教师无法把所有知识教给学生,学生也无法学会所有的知识。这样,学生会缺乏如何学会学习,如何通知多种渠道来获取学习内容相关的知识,这种教学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性,也减少了学生的学习激情。
因此,我们要如何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和操作技能,我觉得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同时要提高学生对学习这门课的积极性。
首先,在教学上,我们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要让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健康的学习心理,我们应该使用分层教学法,把握差异,因材施教,力争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来的知识的基础上有所提高。由于刚进入学校的学生在中学阶段学习环境的不同,计算机水平各有不同,针对这点,我们可以把教学内容分成两个部分来讲。对于计算机水平不高的学生,对他们主要从简单的知识入手,加强他们的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加大学习内容的辅导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培训他们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使他们能尽快的在很短的时间内熟悉掌握计算机知识。对于计算机水平较高的学生,可以让他们根据自己所掌握的计算机知识,自主完成一些计算机水平操作,教师也要及时给予补充相关的其它技能,让他们扩充视野,从而使这部分学生对基础课感兴趣。同时要让一些基础好的学生带动基础差的学生,让他们在学习中互帮互学,相互促进,这样既调动学习基础好同学的学习积极性,也使基础较差的同学在合作学习中体验成功。这样在短时间内,不同程序的学生都能学习到相关的计算机知识。
其次,要让学生认知到《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的重要性。很多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认知都有一个误区,他们认为已经会上网聊天,打字这些,就已经掌握了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内容,他们有些自以为是,对于学习,他们不积极也不认真,这样一旦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就成了学生进一步学习计算机课程的拦路虎,也打击了学生深入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当出现这样的学生时,作为教师就要有耐心,让学生知识,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是计算机知识学习的入门,是学习基本操作技能,并兼顾实用软件的使用和计算机应用领域的前沿知识,为学生熟练使用计算机和进一步学习计算机有关知识打下基础。是要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端正学习的学习态度。要想让学生学好每一门课,都得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才能让学生主动去学。
再次,我们作为教师,也在要在教这门课程上下功夫。我们在上每一节课前,都要做课前的精心备课,不仅要备内容,还要把学生备进去。根据每节课的内容特点,设计相关的课件,在讲新课前用课件演示给学生看,以激发学生学习的迫切需要。可以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去思考探索的方法来学习。例如:在学习学习word的时候,可以把教材的内容当成操作的内容题,让学生通过掌握的知识,学习如何编排教材内容,设置页眉页码时,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来解决如何设置奇偶页不同的内容;讲到文字和图形排版,可以向学生讲解如何用word来制作一张漂亮美观的图画,并同时加上文字说明;在讲到文字格式设置,可以教学生如何将输入数学的公式和符号等等。当我们把文字处理软件word讲授完毕后,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知识制作一幅A4纸张大小的自己认为满意的“自我介绍”,这样不仅可以检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同时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通过把一些日常出现的问题与教学内容紧密连接起来学习,激励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结合教材,大胆进行教学设计,因材施教,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的初步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获取知识及自学的能力。教师要在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础上加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和重视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要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是实践能力要求很强的一门,一定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只有真正提高动手实践能力,才能确实提高我们计算机教学质量,并达到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掌握计算机技术的要求。第二,要注重教学方法的更新。教师应充分发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特点,重视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收集与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合理应用网络与多媒体技术,生动灵活地表现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第三,要注重教学内容的层次性。教学内容要根据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突出操作性和应用性。让学生掌握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的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做个信息社会的合格公民。第四,注重考核评价的过程性。第五,注重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与教学的联系。这要求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要密切关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新技术的涌现,加强课程教学与实际相联系。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与其说是一门课程,不如说是一项实用性极强的技能。这种技能的掌握是建立在大量实际操作基础之上的,是一种强调实践能力的素质教育。教师通过案例教学,兴趣教学,问题教学等教学方法,使学生达到了解和掌握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应用计算机的初步能力的目的。
所以说,我们作为教师,计算机教学是个特殊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教师要提高自己的自身素质,并充分发挥其作用,让师生在教学双边活动中都是愉快的,积极的。并通过该门课程教学,使学生学会学习计算机知识的方法,树立科学的理念,同时让学生自己体会理论知识用于实践的乐趣及必要性,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自己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使自己能灵活地应用所学到的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这样子,我们的教学就达到预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