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设施范文

时间:2023-04-11 10:40: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健身设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健身设施

篇1

摘 要 城市公用健身设施利用存在不同的差别,本文就大部分城市公用健身设施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制约设施利用率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研究,为提高城市公用健身设施利用率和方法提供参考。

关键词 城市 公用 健身设施 利用

健身设施是一个比较宽泛、包容性比较强的概念,它是指作为健身竞技、健身教学、健身娱乐和健身锻炼等活动的健身建筑、场地、室外设施以及体育器材等的总称。本研究从公用健身设施利用存在的问题以及制约利用的原因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旨在为提高城市公用健身设施利用率和方法提供参考。

一、城市公用健身设施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固有健身场馆通常功能单一,难以满足群众多元化的需求。现有的体育健身场馆大多都是为了举办国际国内大型体育赛事而专门建造的,而这其中又以大型综合体育场(馆)为主,这一批大型国有体育健身场馆的赛后利用成为了一大难题。

(二)学校体育健身设施虽然逐步向公众开放,但积极性显然不高。各级政府长期以来推出了很多政策、措施来促成学校体育健身场地设施向公众开放,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学校方面的积极性并不高,这主要出于学校普遍对开发校内资源可能造成的风险的顾虑。

(三)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健身设施封闭管理。与学校十分类似,机关、企事业单位由于其主体性质的特殊性,常常将自由健身场地设施封闭起来,只供内部人员使用,宁愿闲置也不愿意对外开放,实际上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

(四)公用健身场地质量与功能常有缺陷,挤占、挪用现象严重。一方面,公用健身建设场地设施本来就安排较少,见缝插针现象较为普遍,且在设备安装上缺乏科学规划,功能简单,往往不能有效达到健身效果,同时又一大批设施缺少维护与修理,存在安全隐患;另一方面,大多数社区并不会安排专门的人员对设施进行管理维护,也不会安排专门人员进行使用指导,设施形同虚设。同时,公用健身设施被挤占、挪用的现象也较为严重,部分公用健身设施被挪作商业化经营,市民无法享受平价服务。

二、制约设施利用率的主要原因分析

(一)设施规划建设存在盲区,缺乏长远考虑。要使公用健身设施项目的建设既符合人民的要求与愿望,又与经济发展水平和国力、财力相适应,这就需要政府从长计议、统筹规划、合理安排、稳妥实施。显然,在城市公用健身设施建设中,健身设施在建设时,一定程度上存在脱离市场实际使用能力和需求基础制定规划情况,没有充分考虑场馆今后的多功能化、民用化等问题,这就造成场地在建成以后不能满足城市居民参与健身建设的实际需求。一旦脱离城市现状的规划定位,势必导致过大的建设规模、高档次的设施设置、过低的利用率,使欠缺合理性的大中型公用健身设施建设成为城市沉重的负担。

(二)宣传力度不到位,社会认知度低。长期以来,城市居民缺乏公共服务诉求意识,普遍对公用健身设施的服务对象、服务项目、服务方式及服务手段认识不全面,甚至存在一定误区。主观上认为公用健身设施需要支付大量费用,不愿意尝试,这种种误区都是公用健身设施的社会认知度不充分的体现,因此,宣传意识不强烈、宣传力度不到位也是制约公用健身设施利用率的重要因素。

(三)缺乏管理经营人才,运行主体效率不高。目前,我省公用健身设施的在管理运营的过程中大多缺乏专业的管理运行人才,这导致公用健身设施的使用与维护不能达到资源优化配置的效果。同时,我国公共体育设施的运行主体以公共部门为主,尤其事业单位占据更大比例一方面,虽然事业单位拥有人员、资源及经验优势,但固有的体制因素使得运营主体自身活力未能充分释放,管理效率低下;另一方面,缺乏多元化运行主体将无法在市场中形成有效的竞争机制。这更使得设施运行效率低下。

(四)管理手段不健全,权责界定不清晰。公用健身设施的管理手段不健全,行政干预明显。政府在市场准入、服务价格、质量监督、政府公共服务采购、预算管理等方面的管理构架未建立,具体的管理手段还不完善。行政主管部门和负责运营的事业单位之间权责界定不清晰,往往对设施经营管理产生行政干预。

三、提高公用健身设施利用率的方法

(一)适当对现有设施进行改造与完善,合理规划设计在建项目。对于现有的大中型健身场馆来说,应当加以改造与完善,使之既能达到举办国际比赛的标准又能通过分割与组合来满足市民使用的需求,更具实用性。而今后的公用健身设施建设必须以具有全民健身功能场所为重点,注重结构的合理性,进一步满足社会大众的多元化需求。

(二)完善政府补贴机制,保障公共服务的供给。提高政府公共投入利用效率,对公用健身设施运营单位改革和完善事业单位财政经费供给体制,通过服务定价、政府购买、财政补贴、政策优惠等方式完善公用健身设施运营投入回报机制。从而最大限度的促成机关、企事业单位特别是学校体育健身设施的开放与利用。

(三)丰富公用健身设施运行主体,引进专业人才。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到城市公用健身设施的管理与运营中去。可以适当引入现代企业制度,采取事业单位企业化运作模式,实行“用人社会化、管理企业化、运作市场化”的创新制度。打造一支具备良好技能水平的公用健身设施管理人才队伍,对运行主题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各类支持与引导。健全管理维护责任制,加强对体育设施的维护更新,形成良好的运行保障机制。

四、结论

篇2

关键词: 高校;公共体育设施;全民健身价值

0 引言

2006年国家的《体育事业“十一五”规划》中指出“明确政府在发展体育事业中的基本责任,强化政府的政策规划和公共服务职能,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兴办体育事业的积极性”。公共体育服务作为提高人们健康水平、改善居民生活质量、推动经济公共体育设施的合理规划和利用是实行全民健身计划,进一步改善国民体质与健康状况,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所必不可少的保障条件。我国高等院校大多数位于大中城市,并且高校公共体育设施作为公共体育设施的重要成分,在全民健身需求中拥有着至关重要的价值,因此高校体育设施社会化服务体系应充分发挥学校体育聚集效应、辐射功能、带动作用,在对社区体育的促进发展中应当从目前单一的教学功能,转变为以教学为主、服务社区的综合功能,这种转变对于城市社区体育水平及质量的提升将会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1 公共体育设施概念

公共体育设施是指由国家投资或筹集社会资金兴建的,用于开展社会体育活动,满足广大群众进行体育锻炼或观赏运动竞技以及运动员训练、竞赛需求的体育馆、体育场、游泳池、灯光球场等体育活动场所。①

2 高校公共体育设施概念与特点

高校体育设施是指为开展各类体育活动,满足高校对体育的需要而建设或建立起来的设备和场所等的总称。

高校体育场馆作为高校教学设施的一部分,在高校建设中占了很重要的地位。近几年国家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211”工程、“985”工程的实施大大改善了高校的公共设施和基础建设。就高校体育设施的根本功能而言,它是为高校体育教学、训练、竞赛、科研服务的,是高校师生从事体育锻炼、开展体育活动的场所。这些体育设施具有以下特点:①比较先进完备,许多设施投入巨大,符合国际一流标准;②功能多样化,具有锻炼性、休闲性和娱乐性,能满足大众体育的需求,同时与城市大规模的体育中心互相补充;③由于主要面向高校师生,设施的特点符合成人开展体育活动的需求;④这些体育设施多分布在社区中心或城市文化区域的节点,对周围有较广的覆盖面和较强的辐射力。但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率较低,仅为我国体育场地的30.2%,同时开放的体育场地中利用率也不高。我国高校提育场馆多用于比赛和训练,大部分时间闲置不用,使用率很低,我国高校体育设施社会化服务整体上还处于发展起步阶段。因此,高校体育设施社会化服务力度不够,高校体育自身经济价值和优势尚未得到充分地开发和利用。

3 全民健身设施需求的现状

随着国家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我国居民对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体育服务等方面的公共需求开始全面快速增长,人们开始追求休闲、健康、时尚的生活,由此带动起大众体育运动的热潮。但与此同时,群众日益增长的、旺盛的、多样化的体育需求,与薄弱、紧缺的公共体育设施资源之间的矛盾又完全彰显。首先,“我国公共体育设施只占全国体育总量的2.3%,由于各系统体育设施对大众开放程度不高,真正用于群众体育健身的只占全国总量的10%”。②因此体现出现有的公共体育服务难以提供大量多种多样的体育运动急需的体育设施;其次,城市居民不参加体育运动,也因为体育设施分布结构不尽合理,部分资源未能够充分利用,短缺与闲置并存等原因。例如:新兴运动项目的场地建设步伐没有跟上,数量严重不足。对于运动场地的建设上,还停留在一些传统体育项目上,重复建设现象严重;最后,社区体育设施绝大部分是由金属材料制成,且几乎都安置在质地较硬的水泥地或行道砖上,因常年使用,又缺乏必要、及时的保养和维护,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严重影响了健身者的人身安全。

4 高校公共体育设施的全民健身价值

在全民健身运动热情高度增长的大环境下,2002年7月22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意见把“大力推进全面健身计划,构建多元化群众性体育设施服务体系”,提高全民族的身体素质摆在了突出位置。另外,在全国体育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也提出 “亲民、便民、利民”口号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纲要提出:“各种国有体育场地设施都要向社会开放,加强管理,提高使用效率。”③为高校构建多元化群众服务体系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进一步明确了学校体育场地设施要向社会开放的目标。

构建多元化高校体育设施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就是解决群众的健身场地问题,因此高校体育设施服务于社会,体现了“取之于民,服务于民”的公共政策;是优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必然要求,是发展社区体育事业的需要,是加强公共体育服务的重大举措,是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创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必然要求。

篇3

摘 要 全面推动教育改革的今天,中小学体育教学资源与教学设施已经得到全面更新与丰富。体育设施作为推动校园体育发展的基础资源,在教学时效性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同样,全民健身视角下社区全民健身资源也成为关注焦点,但当前社区居民过多导致健身资源不足问题的出现。本次研究则是从陕北地区中小学体育设施角度出发,探索体育设施“闲置”与社区全民健身资源“不足”之间矛盾的解决途径与办法。

关键词 陕北地区 中小学学校 体育设施 社区全民健身 资源互补

一、引言

自《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二十余年来,在具体实践与发展中取得了瞩目成就,人们对于健身的需求在逐年提升,健身已然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但体育设施作为全民健身基础资源,如何将陕北地区中小学学校体育设施与社区全民健身资源实现互补是推动全民健身持续发挥效用的关键。

二、陕北地区中小学校体育设施配置现状及全民健身资源现状

在调查陕北地区中小学校体育设施配置现状及全民健身资源现状方面,本次研究对象主要是以走访陕北地区公办中小学体育场地设施及社区健身场所进行有针对性的问卷调查,问卷调查均采用整群抽样方式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在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状况上来看,在本次调查的20所公办中小学中,其中只有1所中学、1所小学体育设施处于对外开放状态,比例仅有10%。从资源配置情况的调查上来看,90%以上的中小学体育资源配备状况充足,除满足学生的日常上课需求之外通常处于限制状况。而通过对社区全民健身资源现状进行调查发现,社区全民健身资源严重不足,导致部分社区居民无法参与到体育锻炼当中。从调查数据与调查结果中可以发现,陕北地区中小学学校体育设施配置较为全面,而社区全民健身资源却存在一定的不足[1]。

三、陕北地区中小学体育设施与社区全民健身资源互补的现实问题

体育资源互补已经成为推动全民健身发展的必要手段,但现存问题的有效解决才能够实现资源互补。具体问题归纳总结如下:其一,政策支持与执行力度有待提高。从全民健身的发展相关政策文件当中,对中小学体育设施对外开放表示鼓励与倡导,并未明确规定或采取强制性的措施,导致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力度不足,缺少激励机制;其二,学校体育设施与全民健身设施使用功能差异性。学校体育设施资源具有较强竞技性,目的是为学生掌握体育运动能力与身体素质全面优化提供保障,而社区全民健身资源主要是以健身为前提;其三,经费保障的制约。学校体育设施的对外开放,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校对于体育设施的维护与管理费用,并且学校在体育方面的经费投入相对固定,即固定投资渠道与支出规范。而社区全民健身则不同,通常对社区居民而言具有免费性特点,导致学校即便将体育设施对外开放,也是以场地为主,具体体育设施开放性不足;其四,安全隐患问题。中小学校园是中小学生生活与学习的地方,如果体育设施对外开放将导致校园恶性事件逐年攀升,学校安全无法得到保障。

四、陕北地区中小学体育设施与社区全民健身资源互补的政策建设

从以上种种问题中发现,陕北地区中小学体育设施与社区全民健身资源互补的真正实现需要解决现实问题,为资源互补提供前提条件,笔者根据专家访谈法得出针对现实问题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旨在为全民健身体育资源奠定坚实基础。

(一)强化政策支持力度

政策支持角度上来看,国家与地方的政策性文件及纲领内容并未涉及到的学校体育设施与社区健身资源共享的硬性规定,导致执行力度严重不足。针对这种问题的出新需要强化政策支持力度,以政策约束实现二者的互补实现,提高本地区公办中小学体育设施的开放程度,弥补与解决社区全民健身体育资源不足的问题。只有提出具体的政策与规范,才能够使得本地区中小学校园加大体育设施开放力度,为体育资源互补奠定坚实基础。强化政策支持力度,对陕北地区全民健身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2]。

(二)加大经费投入力度

从学校体育设施投入资金的来源渠道方面来看,主要包括财政资金、体育基金及社会捐赠等等,但这三种资源来源中财政资金是主要投入来源。陕北地区教育部门财政资金的大量投入,根本目的是推动学校体育的发展,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的体育教育,为体育教学效果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而从社区全民健身体育资源投入层面,主要依据国家与地方财政的支持,体育彩票仅仅是一种辅助的形式存在。拓展经费来源渠道则需要财政资金加大投资力度,对体育设施与社区体育资源做到投资规划与资源整合,以便于做好协调配置与统筹兼顾工作,对实现陕北地区中小学体育设施与社区全民健身资源互补提供条件。

(三)解决校园安全问题

体育资源互补各项问题解决完成后,则需要保证校园安全问题。资源互补虽然能够有效解决全民健身资源不足的问题,缓解二者之间的矛盾。但安全问题也需要尤为关注,在学校方面可以掌控体育设施的开放时间,如在周一至周五学生上学期间在每一天的放学之后开放体育设施供社区居民健身所需。在周六周日的学生休息日则可以全天开放。通过时间段的错开,减少与避免由于体育资源互补所引发的校园安全问题,为体育资源互补提供条件[3]。

基金项目:课题信息:陕西省体育科研常规课题,课题号16094,课题名称陕北地区中小学学校体育设施与社区全民健身资源互补研究。

参考文献:

[1] 李捷.呼和浩特市城区学校体育设施与社区全民健身资源互补性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07:181-182.

篇4

关键词:人体尺寸 室外健身器材 人机工程学 设计原则

中国分类号:G818.3 文献标示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4)09―0037―02

室外健身器材是在室外设立专门供居民进行锻炼的健身器材,为居民提供健身、休闲和娱乐的需求。随着人们对自身健康重视程度的加深,室外的小区健身设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通过锻炼可以促进人体内部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在锻炼的同时更能消耗人体脂肪,所以小区的健身器材受到了居民的普遍欢迎。

设计不合理的健身器材不能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还会加重身体的疲惫感,所以小区的健身器材设计尤为重要。

1 常见的室外健身器材的分类

根据健身器材的使用人数对健身器材进行分类,包括单人健身器材和双人或多人健身器材。根据健身器材锻炼部位进行分类,包括运动型健身器材和休闲型健身器材。使用者需要通过对身体各个部位进行活动,达到健身的目的。

2 健身器材在现代生活中的重要性

2.1 满足人们的健身的需求

在锻炼的过程中,在操作不同种类健身器材的过程中,所采取的运动姿势各不相同,在操作中人体的各部分肌肉和活动关节得到运动,通过血管和心肌的收缩增强心脏的各项结构机能的适应能力,通过血液循环,减少身体内静脉的淤血,预防各种血栓等疾病。通过锻炼可以达到保持身体健康,控制人体体重的效果,是现代人们健身休闲娱乐的首要选择。

2.2 满足人们的娱乐需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在享受经济增长改善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在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精神压力,因此在休息的时候适当的进行锻炼,可以达到缓解压力、放松身心的目的。小区的健身设施一般的使用人群为成年人和中老年人,尤其以老年人为主,晚上和街坊邻里一起进行锻炼,下棋,既增进了邻里之间的情感交流,也满足了自己的身心愉悦。

人们在使用时主要的目的是健身、娱乐,在设计的时候应该增加一些设施的娱乐性,比如很多小区的健身设施中有象棋和算盘等设施,人们在运动健身之后,可以进行象棋、围棋等娱乐项目,满足人们在运动健身的同时,满足了人们娱乐方面的要求,使人们心情得到充分的放松、保持心情愉悦,为使用者创造出轻松的健身环境。

3 结合人机工程学分析健身器材设计的原则:

3.1 安全性原则

基于人们使用健身器材的目的是为了锻炼身体、保持身体健康,所以在健身器材的设计中首先要考虑其安全性。在设计的时候应该考虑到使用的人群,包括老人和小孩所以在设计的时候要考虑的安全问题,在器械设施的设计中考虑人在做各种动作时的尺寸,尽量避免高难度的健身器材的设计。在设计时将依据人体在运动时的相应尺寸作为理论支撑,要充分考虑人的因素,分析人体在进行各项运动时的尺寸、受力情况和极限尺寸等相应数据,结合相关人体极限尺寸,避免在运动的过程中出现肌肉拉伤等医疗事故。例如在转轮的设计工程中,应该充分考虑,人体站姿时手臂的推力和双手最大的活动范围,结合人体相应的尺寸数据进行设计,这样在锻炼身体的时候可以避免手臂活动范围过大,引起的肌肉拉伤,关节炎等病症。

对于存在危险的一些运动部件应进行极限位置限定,避免在使用时因为惯性或者冲力而导致的安全事故。例如在活动式健身器材太空漫步机的使用过程中,人们可以在器材上进行走步、慢跑等动作,能锻炼人体的腿部肌肉和手臂力量,但是很多使用者在使用时将其当做劈腿练习的机器,容易造成腿部肌肉拉伤等疾病,达不到健身的效果的同时还有害健康。还有一部分老人喜欢双腿朝一个方向一起运动,易造成重心不稳,一旦失手摔下,首先受伤部位就是后脑。所以在对太空漫步等健身器材进行设计时,应该进行极限位置的设定,使踏板在分开到一定角度时,不能再继续增大角度,防止适用人群发生肌肉拉伤等事故。通过人体尺寸的极限值分析,当脚踏板离开器材中心轴线的最大角度为55°时为极限值,所以将极限位置设定在55°最为适合。

健身器材的制作材料大多为金属材质,多数南方城市和沿海城市的气候潮湿或阴雨天气过多,健身器材涂层容易产生腐蚀或者褪色,不仅影响美观,而且容易造成使用者手部磨破和划伤。所以在设计时应该注意健身器材的材料选择,必须选择安全、环保的材料。

此外,健身器材的造型设计尽量简单且倒角圆滑,尽量不用复杂的零部件,避免人们在使用的过程中被划伤。

3.2 通用性原则

在对室外健身器材进行设计时,需要考虑各个地区人口在人体尺寸上的差别,不同地区的人体尺寸由于种族、生活习惯和饮食的不同,每个地区的人体基本尺寸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所以健身器材在设计时应参考各地区相应的人体尺寸特点做为尺寸设计的依据。

室外的健身器材经常设置在小区内,面向广大居民,使用者主要是小区全体居民,所以对于健身器材在尺寸方面进行设计时,根据国标中人体水平尺寸、立姿人体尺寸、坐姿人体尺寸等相应尺寸,选取第五十百分位数的人体尺寸进行设计,做到满足大多数人的使用要求。

3.3 舒适性原则

健身器材的使用过程中,使用者即使施力也是受力者,因此在设计时,尤为注意把手、扶手、拉环、座椅等部位符合人机尺寸和人体的各种自然曲线,使锻炼者感到舒适的同时减少健身器材对身体的损伤,例如在伸背架的设计中,人体背部与健身器材相接触的部分,采用的形状曲线与人体脊柱曲线的形态相似,当使用者在进行锻炼时,脊柱的整体受力均匀,不存在受力不均匀或过激的情况。这种设计增加了使用者进行背部拉伸训练的效率,既增加锻炼时的舒适性,同时增加使用者在进行锻炼时的安全性。

3.4 统一性原则

健身器材作为产品与使用场所组成了一个整体,在设计的时候要将健身设施的设计要与周围的环境统一起来,在进行设计时,对于健身器材使用地面的铺装应该注意其色彩、尺度、质感及拼接等外观效果。这些因素对健身器材的使用环境有很大的影响。很多小区的健身器材在安装时并没有考虑到其所使用的环境,将其随意安装在水泥地面上,水泥地硬度较大,危险性较大且不美观。室外健身器作为人机系统中的机器,与使用环境存在着直接的关系,在设计时将健身器材和使用环境看成一个整体,有利于将健身器材等设施更好的融入到相对应环境中,使健身器材和使用环境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3.5 维修性原则

健身器材的维修性设计原则包括两方面,一是日常使用运行中的保养维护,二是定期的或出现故障时的检查维修。在室外健身器材中大部分健身器材都有摆动、转动等功能,如扭腰器、健骑机、牵引器、双人转轮、漫步机等,这些健身器材的零件相对灵活,容易产生磨损、松动,所以在使用的过程中应该定时进行检查和维护。此外,在健身器材设计时,尽量避免整体化的设计当健身器材损坏或遭到破坏时可以及时更换零件,避免健身器材在遭到破坏后,无去更换损坏零件从而无法使用,避免资源浪费。

篇5

xx市第二高级中学的前身襄平书院始建于清道光十五年,即公元1835年,从清朝绵延至今,有170多年的办学历史。目前,学校占地47119平方米,建筑面积15756平方米,绿地面积5500平方米。有教学班42个,在校学生XX名。教职工207名,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32名,占专任教师20%。其中高级教师51人,中级教师89人,省级骨干教师2人,市级骨干教师43人。近年来,学校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引下,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精神文明建设为动力,遵循依法治校、以德育人的办学理念,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切实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摆在了重要位置,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不断发扬光大,取得了显着成效。XX年被评为全国红十字模范校;XX年被评为xx省绿色学校。XX年被评为xx省“xx”教科研先进单位、xx省中小学美育研究基地和xx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学校;三年来获得xx市名校、xx市依法治校示范校、xx市厂务公开先进单位等市级荣誉称号30余项。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把班子建设当做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点”,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

我们实施了“xx三一”工程,即“五明确、五表率、三联系、一公开”。“五明确”:一是明确学校发展指导思想:以xx大精神和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以教学为中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提高教师素质为先导,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培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需要的合格公民。二是明确学校发展目标:立校为公,业精于勤,坚毅打造现代化、高效能的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三是明确学校发展战略:强化质量意识,提高办学效益,创新投入机制,创新办学机制,创新管理机制,做到开放式办学,跨越式发展。四是明确办学总体思路:大目标定位,高标准规划,实施科学化管理,进行人事制度改革,推行责任制管理模式。五是明确学校育人新理念:以人为本,全面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创建个性化教育教学环境和条件,使学生学会做人,确立诚信、友善、智慧、责任、开放等优良社会品格,以德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旋律。“五表率”:一是讲政治、学理论,做学习的表率;二是以大局为重,做团结的表率;三是励精图治,做实干的表率;四是大公无私,做廉洁的表率;五是解放思想,做创新的表率。“三联系”:领导干部坚持实行“三联系”制度,联系一个年级、联系一个教研组、联系一个班级。“一公开”:依法治校,民主管理,实行校务公开。学校的各项重大决定都要由教代会和民主议事会研究通过,使教职员工增强主人翁责任感,充分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积极参与学校管理工作,为学校的各项决策进言献策。三年来,学校领导班子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6名班子成员共获得市级以上荣誉20项,其中校长马德路获得省先进个人、市名校长、市先进教育工作者等5项荣誉称号;副校长富荣泉获全国红十字之星等3项荣誉称号。

XX年以来,党员干部带头、教师参与的“一帮一” 结对帮扶特困生的献爱心活动在我校悄然兴起。校长马德路、副校长富荣泉、王玲,工会主席沈怀亮,班主任张化玺、沈进等,为特困学生交书费、买衣服、鞋等生活用品,还为其每月提供300元的生活费。

二、把队伍建设当做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点”,努力提高教职工的综合素质。

为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我校特别注意强化教师的“四个意识”,即质量意识、集体意识、改革意识和忧患意识,以全新教育理念促教育观念的转变,以新课改促教学内容的更新,以新教法促教学方式方法的改变,以提升创新实践能力促教师素质的提高,以引入竞争机制促人才脱颖而出,以培训进修深造促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

1、师德师风建设。开展“双文明”、“四讲”、“一争创”活动:“双文明”即教师文明用语、教师文明行为;“四讲”即讲道德、讲教风、讲作风、讲仪表;“一争创”即争创“文明岗”。在教职工队伍建设中,我们始终坚持以开展“师德标兵”的评选活动为中心,以治理“三乱”签订责任状为手段,发现典型,培养典型,树立典型。每年度,通过民主评议,推选出“师德标兵”名额为教职工队伍的10%,并在每年的教师节予以表彰和奖励。XX年还举行了师德标兵事迹报告会,十位师德标兵以自己的亲身实践,讲述了一个个真实生动、感人腑肺的故事,体现了他们对事业、对学生的挚爱,折射出他们崇高的师德,用爱心和责任全面展示了xx高中教师的形象。这场报告会使在场的全体教职工心灵受到强烈振撼,受到了一次生动而深刻的师德教育。

2、建立师资培训制度。学校坚持面向全体、立足岗位、分类要求、分层指导、突出重点、注重实效为原则,实施以全员培训为基点,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培训为核心的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培训策略,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xx”期间分别进行了师德培训、新课程培训、教育技术培训、校本培训,做到了各类培训有方案、有计划、有总结、有体会、有考核。教职工培训面为100%。

3、拓宽培训渠道。学校开设了“专家讲座”和“教师论坛”两个园地。XX年以来学校先后邀请了国家行政学院、清华大学专家和xx市教师进修学院副院长李世奇等来我校讲座。XX年12月校长马德路的教师论坛题目是“做一个幸福的自我”,从幸福是一种感觉出发到把握幸福的要点,以大量的现实生活中的生动有趣的实例,阐述了幸福观,对调整教师的心态、提高生活质量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目前“专家讲座”已举办了3次,“教师论坛”活动已进行了3次,组织教师去河北衡水中学、山东实验中学、青岛二中、宁夏第一中学、大连育明高中、鞍山一中、本溪高中等学习考察12次。

4、实施人文关怀。学校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为教师成长创建宽松的环境,搭建展示个人才华的平台。一是活动有阵地、有设施。在鳞萃楼地下室,设有乒乓球场地1000平,乒乓球台6个;有健美操室300平,体操辅助设施1套;有台球室120平,球台2个;有健身室120平,跑步机等健身器械1套;在校园内,有篮球和网球塑胶场地3500平,蓝球场5个,网球场1个;另有普通篮球场地XX平,篮球场 4个;有300米跑道的塑胶操场10000平,足球场地一个。我校与先锋羽毛球馆达成协议,先锋羽毛球馆随时向我校职工免费开放,羽毛球场地3000平,羽毛球场18个。二是活动有组织、有措施。在工会的倡导下建立了太极拳协会、乒乓球协会、羽毛球协会、篮球协会、足球协会、美工协会、健美操协会等,每个协会都有组织机构,有协会章程、有活动方案。全体教职工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爱好选择参加一个或两个协会组织。一场全民健身活动在我校已经悄然兴起,并且轰轰烈烈。

5、开展创建文明处室活动。在工会的具体组织下,本学期开展了创建文明处室活动。这项活动设有流动文明牌匾,一月一评选,每月评选三个文明处室,每学年度内获文明牌匾数前三名,由工会给予表彰和奖励。在当月检查中,评分最低的两个处室将由工会亮黄牌,限期整改,期限结束仍不整改者,取消当年评优资格。通过这项活动的开展,达到整洁、安静、美化的效果,创建文明、和谐、愉悦的工作环境。

三、把德育建设当做精神文明建设的“切人点”,不断提高德育管理水平。

我校通过更新德育方法、丰富德育手段、拓宽德育途径、健全德育评估体系,形成了良好的学风、考风、班风、教风和校风,涌现出了一大批省、市级德育先进工作者和优秀班主任,学校被命名为省文明单位,市德育示范校、规范校。

1、分年级管理。学校的发展要求加快学校管理机制的改革和加快学校管理部门职能的改变。学校于XX年变传统的条线管理为年级组管理,干部深入教育教学第一线,靠前指挥,管理重心下移。每个年组由一名副校长、一名中层干部和一个年级组长构成一个年级的领导班子,全面负责本年级组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经过两年来的实践,年级组管理的效能和好处已充分显示,简化了管理层次,使领导重心下移;有助于管理从宏观粗放向微观细致方向发展;有助于充分发挥备课组的职能作用;有助于干群关系的改善;有助于年级之间竞争局面的形成。

2、弘扬红十字精神。XX年4月,全校师生为学校一名患骨外浆细胞瘤的学生捐款5.5万元; 5月,为四川地震灾区捐款12.3万元;11月,扶困助贫1.3万元,全年累计捐款20余万元。XX年5月12日正是纹川地震一周年,全校师生又积极为支援灾区捐款13410元,其中学生捐款10175元,教职工捐款3235元。以此表达师生支援灾区重建,盼望灾区早日振兴的迫切心情。学校在XX荣获了全国红十字模范校(xx省仅有4所)基础上,XX年又荣获了xx市红十字先进单位的光荣称号。

3、拓宽德育途径。确立了武警xx中队、x旅x营x连、xx消防大队等14个共建单位为我校的德育基地,定期开展军训、“军营一日”、“八一”慰问、军校互动联欢等活动。通过开展“文明班级、规范班级、三好班级、优秀学生干部、先进个人”的评选活动,使学生感受到通过自己和大家的共同努力获得成功的愉悦。通过举办每年一次的校园艺术节,美化、净化学生的心灵。通过“校园之声”广播站,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通过“襄平书院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思想理论水平。

4、树立文明学生的典型。我校学生顾少楠同学,在XX年10月12日下午上学途中,遇到一位因骑车不慎跌倒摔伤导致血流不止孩子,他不顾自己高三复习的宝贵时间,毅然决然掏钱为伤者打车,将满身是血的伤者吴明波送到二院挂号就疹,使孩子尽快脱离了危险,并及时通知家长。家长非常感激,为学校送来了长篇的感谢信。我校学生李冰心同学,是一位品学兼优,全面发展的好学生,XX年九月被xx省教育厅和辽宁教育基金会授予“XX年度xx省华育优秀中学生荣誉称号”并获奖金人民币5000元。

四、把校园文化建设当做精神文明建设的“着力点”,创设温馨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

学校不断优化教育教学环境,充分挖掘自身浓厚的文化底蕴,加大经费投入,致力营造人文氛围,推进校园文化的建设。

1、增绿建绿力度大。XX年我校投入百万元,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校园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和绿化品质,实现“应绿尽绿”的目标。我校的绿化有两大特点和一大亮点。两大特点:一是新增绿化面积大,在原有基础上增加面积大约XX多平方米;二是植树品种多、数量多,有18个种类、300多棵。一大亮点是居仁园景观建设,面积大约XX平方米,内设有人工湖,假山小桥,银杏树阵、栾树树阵、交叉甬路,休闲椅、休闲广场、景观石等。假山瀑布、小桥流水、湖畔垂柳,鱼儿浅泳,把大自然的景观浓缩到这一有限的绿化小品中,有很高的艺术性和观赏性。

2、走廊文化鲜明突出。XX年对仁智楼、寻源楼的走廊文化进行了建设,内容有五大类:一是德育教育篇:学者名言、名句、行为习惯教育、格言、励志话语、警句等;二是自主教育篇:学生优秀艺术作品、班训等;三是科普知识宣传篇:科普知识宣传、现代科技成果等;四是传统教育篇:学校历史展示、xx古今文化等;五是心理教育篇:心理教育语言、心理引导语言等。丰富多彩的走廊文化,让人赏心悦目,起到暗示陶冶作用,有着极强的渗透力和感染力。

3、文化活动形式多样。学校成立了篮球队、足球队、乒乓球队、健美操队、合唱队等十多个课外活动小组,还有“襄平书院”报社和“校园之声”广播站两个社团组织。学校每年举办一次的校园艺术节,在每年4月至7月份举行,一年比一年更具特色,内容有排球赛、篮球赛、足球赛、书画展、摄影展、集邮展、演讲比赛、征文比赛,还有大型的文艺汇演,历时一个学期时间,处处都震撼着、美化着、净化着学生的心灵。实践证明,这些文化活动,不仅成为学校教育和培养学生艺术素质的重要载体和阵地,更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了兴趣,发展了特长,陶冶了情操,提高了综合素质。

五、把教学改革当做精神文明建设的“落脚点”,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采取了三大措施:

1、夯实校本教研。为保证新课程的有效实施,保证有效备课、有效上课、有效训练、有效评价的落实,开展了以集体备课为主的校本教研。集体备课做到“一个结合,两个发挥,三定四统一”,“一个结合”即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相结合,“两个发挥”即充分发挥集体智慧的优势,充分发挥教师个人的特长;“三定”即定时间、定内容、定主讲人,“四统一”即统一进度,学内容,统一练习题,统一单元测试。个人备课做到“五要五备”,即要研究教学目标,注意预设目标与动态生成相结合;要研究教学规律,积极开展师生对话;要研究重点难点突破,做到胸中有数;要研究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措施,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要求;要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主动发现,主动发展。

2、开展教学竞赛活动。XX年举行了39名骨干教师全参与的贯穿全学期的骨干教师观摩课,同时还举行了分四个阶段进行的47名青年教师参加的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我校从XX年9月至XX年6月,历时近一年时间,顺利完成了全体党员参加的示范课的评比活动,并召开了党员示范课表彰大会,表彰了黄艳等25名获奖党员,为他们颁发了奖状和奖品,此项活动的开展,充分展示了党员教师的业务素质、能力和人格魅力,推动了教育教学工作。

篇6

伸展类器械:主要有肋木架、单杠及其他压腿杆等。

主要功能:都是肢体锻炼器,主要功用是增强肩部、腰腹肌群的力量,以及锻炼腰、腿肌的柔韧性,消除疲劳。有严重腰椎病的患者最好不用。

注意事项:压腿不用太“卖力”。许多老人在压腿时都愿意把腿抬得很高,认为这样动作才到位。其实,这类运动不主张拼命压腿或者把腿抬得很高来压,老人压腿最高不可过腰。用下腰训练器同样要十分小心,因为老年人肌肉软组织里的水分少,并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用力过度很容易损伤腰椎。另外,尽量不要使用伸腰训练器。

扭腰类器械:主要有扭腰器。

主要功能:锻炼腰、背、腿、臂、腕、髋等部分肌群。适宜老年人热身运动,尤其适合腰粗的人锻炼。

注意事项:动作尽量慢、柔。扭腰过快可导致脊柱周围小肌肉拉伤,可能会导致椎间盘突出。因此,在做扭腰动作时,要量力而行,控制扭动的幅度,不要过度扭曲,尤其不要用力过猛。扭腰的幅度不要超过180度,频率一般控制在3~4秒完成一个动作最好,个别老年人可用1~2秒,但不要用爆发力。如果运动过程中发生腹痛,可放慢动作的幅度和节奏,症状严重者应立即停止。

有氧器械:主要有椭圆机、太空漫步机、滚筒、划船机、健骑机等。

主要功能:太空漫步机老年人最适合,主要功用是下肢运动,增强心肺功能,提高心血管耐力。

注意事项:太空漫步机的活动式踏板设计将漫步、慢跑、静止自行车运动的锻炼效果集于一身,类似于自然跨步的动作,能充分锻炼腿部和臀部肌肉群,还能增强手脚协调能力,提高心血管的耐受力,但容易头晕的老年人要谨慎使用。还有,太空漫步机不是“动态劈腿器”。有的老年人在太空漫步机上加大步幅,跨度达到160~180度,这是相当危险的,因为可能导致髋关节韧带松弛,引发脱臼。此外,在太空漫步机上同侧打秋千,没有任何健身效果,一不留神还可能摔下来。另外,有椎间盘突出的人切勿使用健骑机。

力量器械:主要有蹬腿器、单杠、杠铃、上肢牵引器、仰卧起坐椅等。

篇7

关键词: 大连主城区 社区体育 健身路径

在我国群众体育领域中,由于政府提供的公共体育服务不足,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组织体系建立、科学健身指导等诸多方面与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存在较大差距。我们对大连市各社区体育健身路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社区体育健身路径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完善大连市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提出理论依据。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以大连市主城区沙河口区、西岗区、中山区、甘井子区4区12个街道36个小区的体育健身路径点的场地与设施情况及参加健身活动的锻炼者使用情况为调查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法。首先查阅相关书籍,然后分别以“社区体育”、“健身路径”为关键词,搜索相关文献。

1.2.2实地观察法。从大连市主城区(中山区、西岗区、沙河口区、甘井子区)抽取12个街道,在管辖内36个小区的社区体育健身路径基本情况进行实地观察。

1.2.3访谈法。在进行实地观察的小区内,对该小区内的锻炼者随机抽取20人进行访谈。

1.2.4数理统计。对所得数据进行统一录入及统计处理。

2.结果与分析

2.1大连市主城区社区体育健身路径数量及种类现状分析

注:器材分类:A类,指发展肌肉力量的器材;B类,指发展柔韧性器材;C类,指提高有氧耐力器材;D类,指康复类器材;E类,指娱乐性器材。

由表1可知,在大连市健身路径的抽样调查中,中山区健身器材为171件,占总数的23.1%;西岗区健身器材为185件,占总数的25.0%;沙河口区健身器材为196件,占总数的26.5%;甘井子区健身器材为188件,占总数的25.4%。在实地调查过程中,许多锻炼者反映器材数量严重不足,不能满足整个小区居民的健身活动需求,无法达到居民强身健体的目的。

由表2可知,在健身器材种类上,A类总数为197件,占26.6%;B类总数为189件,占25.5%;C类总数为184件,占24.9%;D类103件,占13.9%;E类总数为67件,占9.1%。其中,D类(康复类器械)与E类(娱乐性器械)数量不足,导致许多老年人及儿童无法根据自身的需要利用器械进行活动。尤其E类的数量极其缺乏,大部分儿童选择了其他体育项目,在健身路径区域进行活动。

2.2大连市主城区社区体育健身路径器材损坏现状分析

由表3可知,大连市主城区社区体育健身路径损坏情况较为严重,总损坏件数为82件,占总数的11.1%。其中,中山区器材损坏数量为19件,占11.1%;西岗区器材损坏数量为21件,占11.4%;沙河口区器材损坏数量为25件,占12.8%;甘井子区器材损坏数量为17件,占9.0%。据调查,造成健身器械损坏的主要原因为非正常使用、产品的质量问题及自然损坏。有的器材损坏长达2年之久,并没有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维修及报废。

2.3大连市主城区社区体育健身路径的场地现状分析

由表4可知,大连市主城区健身路径的场地现状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其中,水泥地面占到了总数的75.00%,而地质柔软的塑胶地面和草地加在一起仅仅占总数的22.22%,泥土地面占总数的2.78%,杜绝了泥土地面的情况。水泥地面质地较硬,锻炼者使用器械方法不当,极其容易造成不同程度的受伤情况。相反,塑胶地面及草地质地较为柔软,对锻炼者会起到保护的作用。

3.锻炼者使用情况调查与分析

3.1锻炼者年龄及性别分析

由表5可知,男性与女性的参与健身的人数没有差异,但是,根据年龄,60岁以上的人数达到了332,占总数的46.1%,60岁以上的人群多为离退休人员,几乎没有工作的压力且拥有充足的闲暇时间进行体育锻炼。据调查,40岁以下的人群占总数的14.9%,此类人群中,成年人由于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并没有充足的闲暇时间进行户外健身。

3.2锻炼者使用器械时间及频率分析

由表7可知,每周活动1―2次的人数为45人,占6.25%;3―4次的人数为99人,占13.75%;5―6次人数为196人,占27.3%;每天坚持活动的人数为304人,占42.22%;活动次数不固定人数为76人,占10.56%。活动时间的比例为:0―29分钟,总人数为277,占38.47%;30―60分钟的总人数为340,占47.22%;活动在60分钟以上的总人数为108,占14.31%。我国体育人口规定为,活动时间在30分钟以上,活动频率为每周3次及以上,活动强度为微微出汗以上。根据实际考查,绝大部分锻炼者没有出汗的迹象,因此不能算作体育人口,但根据项目来看,随着年龄的增长,活动的频率与活动时间增加,活动强度不变。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大连市的社区体育健身路径数量及种类不够且单一,不能满足该社区锻炼者的需要。削弱了锻炼者健身的欲望,尤其青少年及儿童,他们无法享受体育健身的乐趣。

4.1.2大连市社区体育健身路径点的地面设施绝大部分为水泥地面,由于水泥材质较为坚硬,如若锻炼者使用器械不当,则容易出现安全隐患。

4.1.3大连市社区体育健身路径点的锻炼者中老年居多,由于多为离退休人员,工作及家庭的压力相对较小,有充足的时间进行体育锻炼。40岁以下的人群工作和家庭压力大,导致其忙于事业,很少有时间进行体育锻炼。

4.2建议

4.2.1大连市相关部门扩大健身器材的数量,满足小区内居民健身的目的。根据不同年龄段的人群设施不同种类的健身器材。如,青少年及儿童应培养体育健身的乐趣,以“玩”的方式进行锻炼;老年人应注重健身器材治疗疾病的作用。

4.2.2首先,加大小区健身路径的管理力度,实现定期检查与维修,以便及时发现损坏或是存在安全隐患的健身器材。相关部门应制定科学的、健全的规章制度。其次,相关部门要加大体育健身的宣传力度,让各个年龄段的人群都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并形成官民相互监督的良好制度。

参考文献:

[1]罗炯.粤北地区居民对全民健身路径的使用情况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6,42,(6):57-61.

[2]陈秋芬等.温州市社区硬件配备的调查研究[J].浙江体育科技,2010,32,(5).

[3]周学荣等.江苏全民健身路径发展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9,(6):35-39.

篇8

【关键词】城市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运营模式;参与机制

Research on Participatory Operating mode of Urban

Community Sports Fitness Clubs

SUN Yun-yan

(Nanya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Nanyang 473004, China)

【Abstract】Urban community sports is an important part in social sports development and the construction framework, which not only relates to the citizens' (including all urban construction participants) physical quality improvement, but also to a great extent, enriches the city culture, and promotes the construction of spiritual civilization of the city. Therefore, studying the problem has very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his article selects some city community sports fitness club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whose "participatory" operating modes are analyzed and discussed. First of all,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city community sports fitness clubs operation are analyzed. Then it discuss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finally constructs city community sports fitness club "participatory" operating mode from a number of different levels.

【Key words】urban community sports; fitness club; operating mode; participating mechanism

作为由城市居民自愿建立起来的组织,体育健身俱乐部以辖区为范围,以特定的体育场所为依托,以成员拥有相同的目的和共同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以此来自发地开展各项体育活动〔1〕。这一在城市社区(或者当地的民政部门)注册成立的群众性组织具有明显的社会动机,其根本任务表现在以下方面:最大限度地将社区居民吸纳到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之中,使其能够积极地参与体育活动;建设并充分利用社区的体育场地和设施器材,因地制宜地开展经常性的体育健身活动;通过体育健身活动的开展,提高社区居民的身体素质,丰富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通过倡导科学、文明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和和谐社会的建设〔2〕。可见,城市社区体育是社会体育发展和建设框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关系到市民(包括所有城市建设参与者)身体素质的提高,还在很大程度上丰富着城市的文化、促进着城市的精神文明建设。它不但能够对城市社区资源进行一定程度的统筹和优化,还能通过对社区体育活动的有效组织,营造良好的社区体育锻炼氛围和社区文化氛围,将社区体育的发展引向深入,使社区的资源更好地服务于社区居民。因此,对该问题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3〕。本文选取城市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为研究对象,对其“参与式”运营模式进行分析和讨论。首先,对城市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运营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然后讨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从多个不同的层面构建了城市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参与式”运营模式。

1城市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发展运营现状解读

1?郾1发展基础薄弱

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运营需要必要的资金支持,在当前情况下,大部分政府都能够向社区居民免费提供相应的绿地和场馆,用以支撑城市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运行,也能够在资金允许的条件下,对驻区单位或者其他场所的体育场地进行租用,但是事实上,资金短缺的问题是难以由政府完全解决的〔4〕。而由于无法购买或建造属于社区居民自己的体育用地,加之俱乐部被推向社会滞后,国家的资助资金和社区的辅助资金都在减少,致使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发展基础更加薄弱。此外,城市社区体育健身设施大都处于开放的状态,无专人管理和指导,体育设施的更换和维修工作也是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发展的一大障碍。当然也有部分体育健身场馆、设施采取封闭管理的模式,只对内部人员开放,而这也引发了一定的问题,比如,无法将小区外部的体育爱好者吸引进来,提高了俱乐部的门槛〔5〕。

1?郾2运营模式模糊

从性质上讲,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多为民办的非营利组织,但是在运营模式上,却表现出了民间、国家和社会共同参与的特征〔6〕,这种模糊的模式严重制约了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俱乐部的管理灵活性较差,这是因为,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领导者和管理者一般由政府的在职人员担任,这就难免在运营当中充斥着作风;(2)俱乐部的运营理念不清,这是因为俱乐部的管理者“善于行政,疏于市场”,对俱乐部的管理多以行政奖罚为主,而对利润等市场概念则并不十分关心;(3)俱乐部管理者由于大多来自街道、文化馆或者区县的体育局等部门,因此他们往往具有双重身份,这种双重身份不但让社区居民无法适应,他们自身有时也无所适从。

2城市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运营的影响因素分析

2?郾1市场因素

从经济学和社会学的角度讲,对体育市场的关注是任何体育组织的核心问题之一〔7〕。因此,对城市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而言,需要对其所处的市场类别、市场竞争情况、市场环境和市场制度进行深入分析,体育市场的分析工作一般由市场调查与市场预测两部分组成,通过这样的工作来制定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发展战略和运营策略,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

2?郾2舆论因素

在当今的信息化时代,舆论的力量已经被诸多现代传播媒介无形放大了,这种强大的信息影响力已经深入到了人们生活的所有角落〔8,9〕。如果能够对这种现代化的信息传递方式加以合理的利用,无论哪种类型的组织都会在这一过程中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对城市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而言,也应打破以往封闭式的运营模式,尝试全面开放式的运营模式,这样不但能够实现对体育健身必要性和重要性的宣传,还能在参与体育健身的作用、参与体育健身的效果,以及体育健身的理论和实践知识方面,进行舆论宣传,以此来构建良好的舆论环境,使更多的市民能够参与其中,提高城市居民的体育健身意识,丰富城市文化生活。

2?郾3管理因素

对城市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而言,自身的经营管理是影响其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这是因为,即使进行了大量的外部环境分析、市场调查和预测,即使在一定程度上通过舆论对俱乐部进行了宣传,如果在俱乐部的经营管理方面缺位,其他的工作做得再好也难以使其获得健康的长期的发展〔10〕。因此,城市社区体育健身要想获得良好的运营态势,除了需要得到相关政策的支持和保障外,还应从市场调查和市场预测的结果出发,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制订出合理的、具体的、科学的经营管理方案,以此来促进俱乐部的良性运营和可持续发展。

2?郾4立法因素

在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不但体育健身市场的发展还相对滞后,环境条件难以达到要求,就连市场规则也不很健全,甚至存在许多疏漏,这种体育健身产业的诸多不完整和负面现象的出现,需要立法工作的介入,建立和完善体育健身市场相应的管理和监督制度,通过法律的途径维护体育健身市场的秩序,并对各种违法行为和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必要的处罚〔11〕。这样一来,既能够促进体育健身产业的良性发展,还能使俱乐部的经营管理得到法制的保障。

3城市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参与式”运营模式的思考

3?郾1志愿者参与

作为一个中介型的非营利组织,城市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往往以街道办事处或者居民委员会为依托,向社区居民提供一定的体育健身服务〔12〕。从这个角度讲,城市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发展道路应以自负盈亏、自我生存为主,而按照现有的社会组织运营模式,社区俱乐部此时的运营管理和各项服务工作就需要志愿者的介入,由他们向社区居民提供无偿的或者低偿的服务,以此来增强俱乐部的运营效率。另外,在资金相对有限的情况下,通过对志愿者队伍的开发和利用,能够有效地降低俱乐部的运营成本,志愿者们也能够在社区体育健身活动的组织、体育健身的培训等方面提供必要的帮助,甚至可以通过他们的人际关系、社会关系,为城市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运营寻求到更多的社会资源。

3?郾2政府参与

城市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长期健康发展,获得政府的大力支持是其中的关键要素之一。政府的参与能够优化俱乐部的人员配备和资源的配置,能够促进体育健身活动的开展,能够更好地动员社区居民和其他社会资源参与其中;同时,政府的参与还有助于对社区居民进行正规的体育专业技能培训,并且在社会舆论宣传方面也能显示出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13〕。因此,城市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应当处理好和政府之间的关系,首先要做好定位,即与政府之间应以合作的关系存在,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依附,这是因为,从长期发展的角度看,城市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最终的发展道路都是独立运营的、非营利性的民间机构,政府只能以合作伙伴的身份出现;其次,城市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应当与政府进行必要的责、权、利的划分,并以合同的形式明确和固定下来;再次,要进一步协调好城市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和政府之间的合作关系,以此为基础获得更多的政策扶持和资金补贴。

3?郾3社会参与

从运营管理的角度讲,城市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需要负责社区体育健身设施的日常管理与维护工作,以保证社区居民能够安全、便利、有序地进行体育健身活动。为了实现这一点,需要包括社区居民在内的全社会的广泛参与,获得他们的支持,只有如此,才能促进俱乐部的长久运营〔14〕。比如,需要通过专业的规范化管理和正规的培训,使社区体育指导员全身心地参与其中;将俱乐部需要的社会力量吸引过来,使社会上的体育教师(教练)对社区体育健身活动进行指导,社会医务工作者为社区居民提供医疗咨询,社会健身团队协助排练俱乐部的集体健身项目等;因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活动多以公益性为主,因此可以邀请社会上的专家学者们为社区居民举办健康知识讲座,指导他们进行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等。

3?郾4会员参与

对城市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来说,其经营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发展会员和留住会员,会员的参与行为和状况直接影响到俱乐部的后续运营〔15〕。因此,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必要的努力:(1)对会员的收费要实现合理化和透明化;(2)对俱乐部的环境设施进行人性化调整,使其既能满足居民的日常需求,还能满足特殊居民(老年人及行动不便者)的特殊需求;(3)对俱乐部的经营项目进行优化,使其具有吸引力,使社区居民能够自愿参与其中;(4)强化对体育健身指导的管理力度,深化和提高服务水平,确保服务质量,以此来维持会员数量和参与的时间。

4结束语

随着全民健身活动的全面展开,城市社区体育的作用被逐渐放大,而以俱乐部的形式来促进城市社区体育的发展,已经成为其中重要的模式。吸引不同层次、不同年龄的人群参与到俱乐部,不但能够促进城市社区体育健身活动的开展,还能够进一步丰富城市的精神文化生活,对和谐社会的构建也能够贡献一分力量。本文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细致的探讨,并尝试着给出了城市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参与式”的运营模式,对其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为时下城市社区体育的发展提供一定的信息支持。

参考文献

〔1〕杨长明,杨金有?郾长春市朝阳区健身俱乐部走进社区体育的可行性分析〔J〕?郾吉林省教育学院学

报,2010(3):129-131?郾

〔2〕陈家强,闫威名?郾我国城镇大众体育发展的因子分析〔J〕?郾四川体育科学,2007(9):111-113?郾

〔3〕陈D,陈文胜,罗智波,蒋琳,谭曙辉?郾社区体育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研究〔J〕?郾武汉体育学院学

报,2006(2):66-68?郾

〔4〕马冠楠,曾朝恭,刘桂海?郾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社会功能与运行机制的例证研究〔J〕?郾体育科技,2010(2):11-13?郾

〔5〕彭圣堂?郾我国国家级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资金管理研究〔J〕?郾浙江体育科学,2008(1):47-49?郾

〔6〕李仕丰?郾体育行为和大众参与体育运动的影响因

素――中国26~55岁城市居民体育生活方式影响因素调查报告〔J〕?郾体育与科学,2009(7):83-87?郾

〔7〕李明?郾体育产业学导论〔M〕?郾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郾

〔8〕欧光强?郾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及其志愿者队伍建设〔J〕?郾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3):141-142?郾

〔9〕邱冠寰?郾厦门市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调查研究〔J〕?郾厦门理工学院学报,2008(6):13-18?郾

〔10〕曾庆华?郾城市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建立与发展

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J〕?郾科技信息,2008(20):212?郾

〔11〕宁伟,程花?郾上海市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J〕?郾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0(5):45-46?郾

〔12〕刘小俊?郾论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经营管理策

略〔J〕?郾湖北体育科技,2011(1):8-9?郾

〔13〕张军?郾国外大众体育管理体制类型及其组织特

征分析〔J〕?郾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4(12):8-11?郾

〔14〕房游光,等?郾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建设的体制选择和机制创新〔J〕?郾体育与科学,2004(5):45-46?郾

篇9

关键词:健身舞舞蹈;群众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12)6-0077-02

健身舞舞蹈作为舶来品传入到我国,是在上世纪30年代,当时最初的健身舞舞蹈是以交谊舞的形式,率先传入到我国的上海,随后传入到我国的天津和广州等地,当时的健身舞舞蹈的发展受西方文化影响和制约。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迈进,到80年代初期的时候,健身舞舞蹈这个项目开始在我国很多地方开展和活跃起来。目前,我县的健身舞舞蹈水平现在仍然很低,在我县也处于开始普及状态。针对我县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运用健身舞舞蹈可以优化我县的群众文化建设。具体措施论述如下:

一、加大群众健身舞舞蹈宣传力度,多渠道的开展群众健身舞舞蹈活动

充分利用多种传播媒介,多渠道开展群众健身舞舞蹈宣传活动,让更多的年轻人在闲暇之余投入到健身舞舞蹈练习中来。让健身舞舞蹈在我县很好的成为同事、邻里或家庭成员间闲暇时间的主要使用形式,这样就可以促进他们之间的交流互动。在这种以形体语言为方式的交流互动中,每个人的性格特征、聪明才智,在不同的舞种中都会得到毫无掩饰的展现,在和谐的音乐与舞蹈氛围中轻松愉快的沟通思想,诱感共振,消除隔阂,弥补裂痕,强化团队精神和家庭观念,创造融洽和谐的社会和家庭氛围。

在调查中我们可以发现,我县经济虽然不发达,但是仍然有不少人参与了健身舞舞蹈,参加者主要集中在中老年人。这部分社会群体常常因为社会觉色的改变,身心上的疲惫和工作上带来的压力,感到失落、孤独和无奈。这种现象的出现很容易导致人们有其它不健康企图的产生。如果这时在民间很好的开展健身舞舞蹈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消除他们各种不良的情绪,进而可以让他们在生活上结识新朋友,与自己情感共鸣的人建立起快乐而亲密的伙伴关系,可以在生活上重新找到自己新的坐标。如果健身舞舞蹈在农村中能够更好的开展和普及,那么高雅的健身舞舞蹈活动不仅满足了农民追求健康、享受生活乐趣的需要,而且对于丰富我县群众文化生活,促进社会主义和谐农村的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政府要解决健身舞场地、设施不足,增加群众健身经费的投入

政府要想尽一切办法把健身舞场地设施纳入农村健身舞建设规划之列,努力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去配置新农村健身舞场地和设施,逐步改善新农村健身舞设施不足的现状,各地的场馆将全面向群众开放,提高健身舞场馆的利用率,给更多热爱健身舞健身的人群提供优惠的健身场所。

逐步建立政府、社会、单位和个人等多元化的全民健身经费筹集体制。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步加大全民健身经费的投入,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和海外侨胞资助健身舞健身活动,提倡家庭和个人为健身舞健身投资,引导群众健身舞消费,拓宽健身舞消费领域,在我县全民健身工作领导小组的统筹安排和正确领导下,逐步建立和完善各级健身舞舞蹈组织领导机构,形成系统的比较正规的健身舞舞蹈健身活动网络,使我县群众健身舞舞蹈活动有序的开展下去。

三、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农村科学化水平,培养群众健身舞舞蹈专业人才

对于目前我县健身舞舞蹈指导员技术偏低,没有专业指导员等问题,首先要做好宣传工作使人们认识到社会健身舞指导员工作的重要性和其对《全民健身计划》实施的重要推动作用,巩固和提升这一职业的社会地位,明确计量社会指导员劳动报酬,提高其待遇水平,鼓励和吸引更多健身舞人才投身于社会健身舞指导员的事业中来。其次,要扩宽社会健身舞指导员的培养渠道,加大专业化培训力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加快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最后是要社会健身舞指导员的培训和高校健身舞专业的教学紧密联系起来,既可以通过在高校设置社会健身舞指导员专业来培养高层次的专门化人才,同时还可以通过培训班的形式进行短期的培训来扩充队伍。传统的零星的培养社会健身舞指导员的方式,不能解决全面掌握健身舞舞蹈系统的、科学的知识、技术和技能问题。

四、管理者要多举办健身舞舞蹈比赛,增进群众之间更好的沟通交流

大众性的健身舞运动竞赛是基层群众健身舞建设的杠杆,它具有极大的促进和鼓舞作用。根据群众健身舞建设的主要任务和其自身衍生特点,群众健身舞舞蹈竞赛有别于其它只突出竞技性高水平的规范而标准的大型运动赛,在民间举办健身舞舞蹈竞赛,是使之符合基层的广大人民群众实际需求的。多举办“健身性的健身舞舞蹈比赛”,这是当前农村健身舞建设的最好方式之一。在民间举办健身交谊舞比赛可以培养群众良好的竞争与合作意识。通过比赛,可以使练习者获得成功的喜悦,感受到团体竞争与合作的力量,进一步激发学习的积极性。通过举办这样的表演或比赛,可以更好的促进我县各地群众之间的交往,增进了人们之间的情感、文化交流,培养了人们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追求美好生活的信心,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可以更好的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五、管理者要健全每个舞种的开展和普及,迎合不同人群的需求

针对练习项目不健全、每支舞蹈动作太单一等情况,健身舞管理者、健身舞舞蹈指导人员,应该尽可能满足群众各方面对健身舞舞蹈的需求,采取各种措施尽可能多的开展多个舞种的练习。这样人们在闲暇之余参加健身舞舞蹈活动,就有了更广泛的选择。投起所爱,在舞会上,每一支舞都会有不同的人去参与,去尽情的享受健身舞舞蹈给他们带来的乐趣。给更多的健身舞舞蹈练习者提供了平等的同台娱乐和交往。这样就很好的发挥了健身舞舞蹈重要功能之一:有利于群众社会角色转换,消除社会等级等层面上的歧视和差异。这种角色的换位对个人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使群众在健身舞舞蹈娱乐中体验现实生活中所不能体验到的角色,适应和满足群众们的多元需求,进而可以推动和加速社会健康持续快速的发展。

六、结语

以上几点只是笔者的粗浅总结,基于我县的实际情况,开展群众健身舞舞蹈还具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本文只是想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希望能引起相关文化部门的重视,在我县积极开展健身舞舞蹈活动,进一步丰富我县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综上所述,如何保证群众健身舞舞蹈的可持续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相关机构和职能部门的密切合作,其建立和培养不仅需要硬件支撑,也需要大量的软环境建设。只有充分调动社会各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齐心协力,共同奋斗才能最终实现我县群众健身舞舞蹈活动的全面普及和持续发展。

[1]郭剑华.论现代健身舞舞蹈的文化功能[J].健身舞世界(学术版),2006,(07).

[2]邢贵滨.健身舞舞蹈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6,(03).

[3]刘莹,齐中延.对健身舞舞蹈运动员心理特征的初步分析[J].山西健身舞科技,2005,(04).

篇10

第一条为了规范煤矿建设工程安全设施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工作,保障煤矿安全,根据《煤矿安全监察条例》以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对煤矿新建、改扩建和国有重点技术改造工程(以下简称煤矿建设工程)的安全设施进行设计审查与竣工验收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在编制煤矿建设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或开采方案时,必须对其安全条件进行论证。

在煤矿建设工程初步设计阶段,必须按规定编制安全专篇。安全专篇包括安全条件的论证、安全设施的设计等内容。

煤矿建设工程安全设施设计必须符合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煤矿安全规程和行业技术规范。

第四条煤矿建设工程的安全设施必须和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第五条煤矿建设工程安全设施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由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按煤矿设计生产能力,实行分级负责。

设计生产能力在120万吨/年(含120万吨/年)以上的,由国家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负责。

设计生产能力在30万吨/年以上120万吨/年以下的,由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负责。

设计生产能力在30万吨/年(含30万吨/年)以下的,由煤矿所在地煤矿安全监察办事处负责。

未设立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其行政区域内设计生产能力在120万吨/年以下的煤

矿建设工程安全设施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指定部门负责。

第二章设计审查

第六条煤矿建设工程安全设施设计必须经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审查同意;未经审查同意的,不得施工。

第七条煤矿建设工程安全设施设计,必须由具备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承担。

第八条煤矿建设工程安全设施设计应当对煤矿的水、火、瓦斯、煤尘、顶板等主要灾害,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安全设施设计中所确定的设施、设备、器材必须符合国家安全标准和行业安全标准,投资概算应当列入工程项目总投资概算中。

第九条煤矿建设工程在初步设计批准前,煤矿企业应当按照本办法第五条的规定向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提交煤矿建设工程安全设施设计审查的书面申请和设计资料。

第十条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接到审查申请后,应当对煤矿建设工程安全设施设计进行审查。

煤矿建设工程安全设施设计经审查合格的主要标准是:

(一)设计须由具备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提交;

(二)煤矿安全条件的论证充分,煤矿水、火、瓦斯、煤尘、顶板等主要灾害的防治措施可行;

(三)符合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煤矿安全规程和行业技术规范的要求;

(四)所确定的设施、设备、器材符合国家安全标准和行业安全标准;

(五)符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第十一条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审查煤矿建设工程安全设施设计,应当自收到审查申请和设计资料起30日内审查完毕。经审查同意的,应当以文件批复;经审查不同意的,应当提出审查意见,并以书面形式答复。

第十二条对已批准的煤矿建设工程安全设施设计作重大变更时,需经原审查机构审查同意。

第三章竣工验收

第十三条煤矿建设工程竣工后或者投产前,应当经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对其安全设施和条件进行验收;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生产。

第十四条煤矿建设工程达到验收条件时,煤矿应当按照本办法第五条的规定向有关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提交煤矿建设工程安全设施和条件竣工验收书面申请。

第十五条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接到验收申请后,应当组织验收组,对煤矿建设工程安全设施和条件进行验收。

第十六条煤矿建设工程安全设施和条件经竣工验收合格的主要标准是:

(一)安全设施和条件符合设计要求,通过工程质量认证;

(二)主要生产系统和设备运转正常,具备安全生产条件;

(三)矿井通风、防火、防水、防瓦斯、防毒、防尘等安全设施能够投入正常使用;

(四)矿长持有任职资格证书,特种作业人员持有操作资格证书;

(五)符合其他有关规定。

第十七条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对煤矿建设工程安全设施和条件进行验收,应当自收到验收申请之日起30日内验收完毕,签署合格或者不合格的意见,并书面答复。

经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及煤矿安全监察办事处验收合格的,应报上一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备案。

第四章罚则

第十八条煤矿建设工程安全设施设计未经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审查同意,擅自施工的,由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责令停止施工;拒不执行的,由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移送地质矿产主管部门依法吊销采矿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