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设施范文
时间:2023-03-20 09:23: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体育设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第一条为了促进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建设,加强对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管理和保护,充分发挥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功能,繁荣文化体育事业,满足人民群众开展文化体育活动的基本需求,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是指由各级人民政府举办或者社会力量举办的,向公众开放用于开展文化体育活动的公益性的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文化馆(站)、体育场(馆)、青少年宫、工人文化宫等的建筑物、场地和设备。
本条例所称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是指负责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维护,为公众开展文化体育活动提供服务的社会公共文化体育机构。
第三条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充分利用公共文化体育设施,传播有益于提高民族素质、有益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开展文明、健康的文化体育活动。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利用公共文化体育设施从事危害公共利益的活动。
第四条国家有计划地建设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对少数民族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建设予以扶持。
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举办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建设、维修、管理资金,应当列入本级人民政府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和财政预算。
第六条国家鼓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等社会力量举办公共文化体育设施。
国家鼓励通过自愿捐赠等方式建立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社会基金,并鼓励依法向人民政府、社会公益性机构或者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捐赠财产。捐赠人可以按照税法的有关规定享受优惠。
国家鼓励机关、学校等单位内部的文化体育设施向公众开放。
第七条国务院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体育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国务院规定的职责负责全国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体育行政主管部门依据本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监督管理。
第八条对在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建设、管理和保护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给予奖励。
第二章规划和建设
第九条国务院发展和改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国务院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将全国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本行政区域内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建设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第十条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数量、种类、规模以及布局,应当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人口结构、环境条件以及文化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统筹兼顾,优化配置,并符合国家关于城乡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用地定额指标的规定。
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用地定额指标,由国务院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分别会同国务院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第十一条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建设选址,应当符合人口集中、交通便利的原则。
第十二条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设计,应当符合实用、安全、科学、美观等要求,并采取无障碍措施,方便残疾人使用。具体设计规范由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第十三条建设公共文化体育设施使用国有土地的,经依法批准可以以划拨方式取得。
第十四条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建设预留地,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国家有关用地定额指标,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并依照法定程序审批。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侵占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预留地或者改变其用途。
因特殊情况需要调整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预留地的,应当依法调整城乡规划,并依照前款规定重新确定建设预留地。重新确定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预留地不得少于原有面积。
第十五条新建、改建、扩建居民住宅区,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规划和建设相应的文化体育设施。
居民住宅区配套建设的文化体育设施,应当与居民住宅区的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擅自改变文化体育设施的建设项目和功能,不得缩小其建设规模和降低其用地指标。
第三章使用和服务
第十六条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应当完善服务条件,建立、健全服务规范,开展与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功能、特点相适应的服务,保障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用于开展文明、健康的文化体育活动。
第十七条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应当根据其功能、特点向公众开放,开放时间应当与当地公众的工作时间、学习时间适当错开。
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开放时间,不得少于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最低时限。国家法定节假日和学校寒暑假期间,应当适当延长开放时间。
学校寒暑假期间,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应当增设适合学生特点的文化体育活动。
第十八条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应当向公众公示其服务内容和开放时间。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因维修等原因需要暂时停止开放的,应当提前7日向公众公示。
第十九条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应当在醒目位置标明设施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第二十条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提供服务可以适当收取费用,收费项目和标准应当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批准。
第二十一条需要收取费用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应当根据设施的功能、特点对学生、老年人、残疾人等免费或者优惠开放,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
第二十二条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单位可以将设施出租用于举办文物展览、美术展览、艺术培训等文化活动。
公共体育设施管理单位不得将设施的主体部分用于非体育活动。但是,因举办公益性活动或者大型文化活动等特殊情况临时出租的除外。临时出租时间一般不得超过10日;租用期满,租用者应当恢复原状,不得影响该设施的功能、用途。
第二十三条公众在使用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时,应当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文化体育设施。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损坏公共文化体育设施。
第四章管理和保护
第二十四条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应当将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名称、地址、服务项目等内容报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县级人民政府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向公众公布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名录。
第二十五条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依法配备安全保护设施、人员,保证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完好,确保公众安全。
公共体育设施内设置的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的体育项目,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安全服务技术要求。
第二十六条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的各项收入,应当用于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维护、管理和事业发展,不得挪作他用。
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体育行政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依法加强对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收支的监督管理。
第二十七条因城乡建设确需拆除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或者改变其功能、用途的,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在作出决定前,应当组织专家论证,并征得上一级人民政府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同意,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
涉及大型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上一级人民政府在批准前,应当举行听证会,听取公众意见。
经批准拆除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或者改变其功能、用途的,应当依照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择地重建。重新建设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应当符合规划要求,一般不得小于原有规模。迁建工作应当坚持先建设后拆除或者建设拆除同时进行的原则。迁建所需费用由造成迁建的单位承担。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二十八条文化、体育、城乡规划、建设、土地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不依法履行职责或者发现违法行为不予依法查处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九条侵占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预留地或者改变其用途的,由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各自职责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由作出决定的机关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三十条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体育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各自职责责令限期改正;造成严重后果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未按照规定的最低时限对公众开放的;
(二)未公示其服务项目、开放时间等事项的;
(三)未在醒目位置标明设施的使用方法或者注意事项的;
(四)未建立、健全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安全管理制度的;
(五)未将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名称、地址、服务项目等内容报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的。
第三十一条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体育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各自职责责令限期改正,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5000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5000元以下的,可以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篇2
农民在我国整体人口数量中占到了一半,国家的稳定发展离不开农民的支持,所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加快新农村建设成为了国家目前需要考虑的重点。
一、农村体育设施建设现状分析
(一)政府的支持力度有待提高
当前,大部分农民都觉得加强体育锻炼对自己的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帮助,只有极少数农民持无所谓的态度,农民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还是很高的。但是如果想要农民出资扩大体育设施的建设规模,他们大都无动于衷,这主要是因为农民的收入水平较低,根本拿不出多余的资金支持体育设施建设,所以对该建设项目抱着一种“有也行,没有也可以”的态度,影响了体育设施建设在农村中的全面落实。对于这一情况,当地政府应投入充足的资金支持,这对农村体育设施的顺利建设具有重要保障。然而现实情况是,政府并没有投入过多的资金用于体育设施的建设,满足不了广大农民的锻炼需求。
(二)政策落实不到位
新农村建设是国家大力支持的一项事业,而体育设施建设则是新农村建设中必不可少的工程之一,因此只有体育设施建设得到贯彻落实与保障,政府的投入资金才能真正到位,才能保障农民的生活水平及体育条件,进而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然而实际情况却不容乐观。实践调查显示,农村体育设施建设在我国综合体育设施建设中所占比重非常小,这是因为:第一,政府对农村体育设施建设的资金并未落实到位;第二,政府的拨款被挪作他用;第三,资金使用不合理,致使资金利用率低下。就算体育设施建设顺利完成,若缺乏必要的维护与使用,也将阻碍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
二、强化农村体育设施建设的具体途径
(一)提高政府的投入力度
农村体育设施的建设离不开政府的资金投入,是新农村事业成功落实与有效发展的前提保障。所以鼓励政府将足够的资金投入到农村体育设施建设中,对满足新农村伟大目标要求具有积极作用。西方国家非常重视新农村体育设施的建设,加大了这方面的资金支持力度,比如美国就是这样,目前已构建并实施了相关的建设资金政策和有关体系,为农村体育设施建设提供了政策保障,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所以我国政府也应向西方国家一样,做好农村体育设施建设的资金支持,切实满足广大农民对体育锻炼的迫切需求。
(二)加强建设过程的监督,提高建设效率
第一,加强监控体育设施建设的施工过程,对建设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规范化监管,真正做到资金的专款专用,达到预期的体育设施数量及质量要求。第二,加强监控设施建设全过程,防止因资金使用不合理而引起严重的浪费情况,并规避一切以次充好的行为,在满足体育设施建设数量的同时,还促进了设施的进一步升级,进而增加大量的有意义的锻炼内容,保障资金的实效性。第三,体育设施建设完成后除了科学使用外,还必须做好其维护工作。加强农村体育设施建设的目的在于突出农村新的精神风貌,尤其是加强农民的体育锻炼,使其拥有健康的体魄,所以我们应调动农民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并提高设施的维护效率,确保设施的循环利用,从而吸引更多的农民前来锻炼,加快推动体育设施的建设进程,为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增强农民对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识及参与热情
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处于不容小觑的地位,直接决定了体育设施建设的顺利与否。所以我们应尽快对农民的生活观念和生活习惯加以调整,传授农民正确的、健康的生活方式。第一,向广大农民宣传推广参加体育锻炼的好处,告诉他们要想保持身体健康,加强体育锻炼最关键,而且坚持不懈的锻炼对高发疾病与癌症等严重疾病有较好的预防功能。第二,由于农村已经形成了固定的建筑模式,在农村建设中并未考虑体育场地的建设,而且农民的生活习惯与运动习惯不理想,所以其观念的转变还需要一些时日。同时农民都喜欢在空闲时间和街坊邻里聊天、打牌或者在家收看电视节目,这样就没有多少体育锻炼的时间了,而一些体育设施在具备锻炼功能的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娱乐性等功能,所以农民完全可以边锻炼边聊天,不仅实现了农民通过体育锻炼增强体质的需求,而且还增强了其沟通交流能力,可谓是“一箭双雕”。第三,举办丰富的全民参与的活动,以变相地提高农民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这样不仅打消了农民的孤独心理和排斥情绪,而且还保证了体育设施的高效使用,对农村体育设施的建设发展带来了极大地好处。
篇3
西方发达国家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先进、配备完善,政府在对外开放的政策法规和利用措施等方面给予了极大支持。
在关于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政策法规方面,日本在1962年就制定了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的法令;日本文部省从1971年对向社会开放体育活动设施的学校发放经费补贴,并于1975年提高了对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的补助预算。1976年文部省在“关于推进学校体育设施开放事业的通知”中规定:教育委员会是学校体育设施开放工作的实施主体,学校开放的主要设施包括室外运动场、游泳池、体育馆,并同时颁布了《开放设施管理细则》和《开放运作方式细则》等。日本《2001大众体育白皮书》记载,日本公立学校体育场馆中的99%已经对外开放。《日本体育运动振兴法》提出:“国家和地方公共团体,在不妨碍拥有设施的学校教育工作的情况下,应努力使该学校的体育运动设施供一般体育活动之用。”1927年美国29个州立法规定“社区可使用学校的建筑作为社区中心”。1982年英国政府制定“社区使用计划”,首要目标是教育机构的体育设施尽可能最大范围内开放,要求在学生放假或放学回家后,教育机构体育设施必须向社区开放,以最大限度地使用这些体育设施资源。法国在《体育法》中明文规定:“凡是工业区和住宅区,必须建设体育设施,所有设施包括学校设施在内,应充分利用,向各类使用者开放,包括向老年人和残疾人开放。”
国外学校体育设施开放利用及措施方面,日本文部省要求全国公立学校的体育场地设施在每天下午五点放学后对市民开放,国立大学在开放体育设施的同时,还开设了专门针对群众的体育讲座,以提高民众的健身知识。英国学校从上午9时到下午4时,对校内的多功能场馆具有优先使用权,而晚上、周末和假期则优先向社区开放。俄罗斯除了网球场、游泳馆等这些维护费用较高的场馆需收取少量费用外,对于到学校体育场馆锻炼的人没有限制,但前提是不能干扰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对于想到学校租场馆的,只要不与学校教学相冲突,可以提前到学校场地管理部门登记并签订租赁协议。国外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实践经验,对推动我国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进一步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健康的生活理念及精神生活的追求也逐渐成为一项新坐标。文体活动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入人们的生活中。据2007年中国城乡居民体育活动调查结果显示,体育设施缺乏是影响人们参与体育锻炼的第—大因素。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公报显示,截至2013年12月31日,全国现有体育场地169.46万个,其中教育系统管理的场地66.05万个,占38.98%,而教育系统管理的场地中中小学又占58.49万个,占34.51%,面积比占46.61%。又据《青少年体育蓝皮书——中国青少年体育发展报告(2015)》披露的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中小学校体育场馆的开放率是31%,近七成的学校不仅将公众挡在了校外,也把课余时间本就缺少运动机会的广大学生推给了公众体育场地资源严重不足的社区,造成了学校体育场馆大量闲置与社区场地短缺的供求矛盾。所以,政府主导、主体明确,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支持明晰,是推动我国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一个现实而又紧迫的课题。
作者:潘素平 包明 单位:广东省湛江市二中海东中学
篇4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浙江省全民健身条例》,充分整合和利用学校体育资源,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健身需求,现就学校现有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工作,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为出发点,以提高人民群众身体素质和生活品质为根本目的,切实加大学校体育资源向社会开放的力度,加快构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让居民能就近方便地健身、娱乐,实现学校与社会“共赢”,推进我市省体育强市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
二、开放范围
学校体育设施面向社会开放应遵循安全有序的指导原则,坚持在不影响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的前提下逐步开放。首批开放学校为:实验中学、城北实验中学、百官中学、春晖外国语学校、城东小学、阳光学校、华维文澜小学、实验小学、百官小学、鹤琴小学、师范附小、滨江中学、滨江小学。待条件逐步成熟后,再分批公布其他体育设施开放学校,原则上到2009年底前,全市中小学校体育设施都要向社会开放(其中普通高中、职业学校、市聋哑学校、少体校和教师进修学校实行预约开放)。
三、开放安排
1、开放时间。为避免影响学校的正常教育工作,在学校正课时间(一般是周一至周五),采用定时开放形式,原则上开放时间每天不少于2小时;在节假日期间(含寒暑假),除学校有大型活动安排以外,每天开放时间不少于4小时。具体时间由各学校确定,并报经市教体局同意后张榜公布。
2、开放场所。开放学校的室内外场地(包括田径场、足球场、篮球场、排球场、室内乒乓桌、室内羽毛球场等)原则上应向社会开放。具体开放范围由学校确定。
3、开放管理。有关乡镇(街道)和部门单位要高度重视并协同做好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后的日常管理工作,建立相关管理工作小组,具体协调处理开放活动中的有关问题。各开放点要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包括管理协调小组工作制度、例会制度、会员卡办理方法、活动登记制度、开放日志等。
4、有关费用。学校体育设施开放不以营利为目的,开放活动中涉及水、电及其他消耗的,由市财政定额补助,原则上城区学校1万元/年,有室内场馆的城区学校补助4万元/年,乡镇中小学校0.5万元/年,有室内场馆的乡镇中小学校补助2万元/年。乡镇(街道)和社区根据实际情况也应适当给予经费补助。在活动期间,属人为损坏活动设施和器械的,应照价赔偿。
5、宣传引导。有关乡镇(街道)要积极做好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的宣传引导工作,教育广大市民自觉遵守各项规定,爱护学校的公共财物,组织辖区群众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四、职责要求:
(一)市教体局
1、掌握全市学校设施对社会开放的基本情况;
2、对学校体育设施开放提出指导性意见,协助乡镇(街道)协调处理学校体育设施开放中的有关问题,制订考评办法;
3、积极鼓励志愿者参与开放场地的管理工作;
4、汇集各单位资源开放实施细则、管理制度、开放项目、管理小组成员名单等资料;
5、定期组织召开开放学校信息交流会和总结交流会;
6、对学校体育设施开放工作进行考评。
(二)市财政局
做好学校体育设施开放工作经费补助预算,并及时下拨有关经费。
(三)市公安局
协助做好辖区体育设施开放学校开放时段的安全保卫工作。
(四)乡镇(街道)
1、成立乡镇(街道)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管理协调小组,负责协调处理本乡镇(街道)开放活动中的有关问题;
2、全面落实所辖区域内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的有关要求和具体事项,提高辖区内体育资源的利用率;
3、协调开放学校与周边社区(行政村)的关系,做好宣传、发动工作,提高社区(行政村)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教育居民自觉遵守活动规则,文明活动,在保证不影响学校教学、环境卫生和人身安全的情况下参加体育活动,使开放工作有序、有效、和谐、安全。
(五)开放学校
1、落实专人管理开放工作,学校门卫和管理人员要做好管理工作,将活动情况记入开放日志册;
2、在学校门口明显位置悬挂“学校体育场馆开放告示牌”;
3、落实专人加强对学校体育设施的日常检查和保养,及时维修被损坏的设备、设施。
(六)社区(行政村)
1、教育锻炼群众注意运动安全,不搞危险性高难度动作,遵守开放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爱护活动场所的设备设施,注意个人卫生习惯,不带有果壳的食物进入活动场所,不在活动场地大声喧哗,保持活动场所的文明、整洁和有序;
2、加强与开放单位的日常联系,及时妥善处理锻炼人员与开放单位之间可能产生的矛盾,维护双方合法权益。发生重大问题时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反映,并采取措施,以防事态扩大;
3、建立健全会员准入制度,负责做好居民(村民)活动登记和准入证发放工作,要求参加活动人员在开放时间内凭证进入场地开展活动;
4、落实保险公司,引导居民(村民)参加“意外人身伤害险”的保险工作。
五、考核奖励
市级将组织有关部门不定期对学校的开放工作进行检查,并于每年12月下旬依照工作要求进行考评(考评办法另订),并根据考评结果,分别给予一定数额的奖励。
六、有关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工作是顺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构建多元化群众体育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各有关单位要充分认识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高度重视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工作,有效缓解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和群众健身场地设施不足的矛盾,为市民提供就近方便优质的体育健身设施。
2、明确职责,密切配合。学校体育活动场地向社会开放是一项涉及到方方面面的综合性工作,各乡镇(街道)和有关部门单位要根据各自职责,通力协作,密切配合。要通过电台、电视台、报纸、网站等新闻媒体,宣传开放工作,努力形成社会关心、群众了解、领导支持的良好社会氛围,使学校体育设施开放工作健康、持续开展。
篇5
摘 要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促进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发展的重要时期。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是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保证体育运动开展的基础条件。公共设施建设的水平直接影响我国体育的发展水平,本文结合“十二五”时期体育设施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十三五”时期提出的新发展要求,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提出一些建h与可行策略,旨在我国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关键词 “十三五”时期 公共体育设施 探索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综合国力日益提升,在国际上的地位显著提高。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人们对体育的需求不断增多,国家对体育的发展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规划来支持体育事业的发展。公共体育服务是促进我国体育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引导人们的体育消费与参与体育活动的重要手段,而公共体育设施又是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中最基础的一部分。“十三五”时期是体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新时期,注重从供给侧着手改革,提高供给效率,为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
一、公共体育设施
百度百科给出的解释是公共体育设施是城市综合功能的重要载体,也是现代城市建设的闪光点,都是城市的标志性建筑。满足居民在开展体育活动,进行运动休闲等方面的生活需求,是现代城市必须具备和完善的重要功能。公共体育设施是为大众提供基础的健身条件,有场馆设施、器材设备,用来满足群众体育健身的需求,是保障大众进行体育活动的基础。公共体育设施是公益性的或者是低收费的,旨在为群众提供一个便捷的进行体育锻炼的环境。
二、“十二五”时期我国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
“十二五”时期是加快推进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时期,在指导思想的引导下,取得了卓越的成效,甚至有些项目超额完成了规划目标。人们的健身意识提高,全民参与健身的热情高涨,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健身活动中,身体素质明显增强,参与体育活动的时间加长,活动方式多样化。公共体育场地设施有较大幅度增加,人们参加体育活动变得更加方便。虽然“十二五”时期全国基本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总体上还未达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还存在许多问题阻碍了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
三、“十三五”时期我国公共体育设施发展的策略
(一)国家制定相关的法律政策
国家应该重视体育设施的建设,制定专门的法律政策来保障其运行。同时加大《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和《城市公共体育运动设施用地额指标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的执法力度,加强体育的法制化建设。制定相应的监督管理体系,监督各级政府的执行力度。
(二)扩建场地设施,健身器材多样化
虽然近几年体育场馆建设得到了发展,各类场馆增多,但是在供给人民群众体育需求的问题上还是有差距。区域间发展不平衡,城市场馆较多,乡镇、农村基本没有公共的体育场馆。据统计数据显示,农村群众体育只局限在政府部门提供的体育器材的使用,排球、足球等项目基本没有涉及。场地的限制严重阻碍了农村群众体育的发展,应该扩建场地,哪怕没有专门的场馆,提供室外的锻炼场所。在提供器材设备时种类增多,结合大众的需要,提供不同类型的设备。
(三)拓宽经费来源渠道
目前,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经费的主要来源是政府的投资,但是国家财政毕竟有限,力量薄弱,无法满足大众的需求。除了政府经费投入外,应该鼓励社会的经费投入,例如企业赞助,或者政府给予一定比例的投入,群众出一部分。有些社区或者乡镇、村庄有企业,鼓励企业的投入,社会跟国家一起努力才能更好地推进我国体育的发展。促进经济的发展,经常组织一些体育赛事,吸引群众的消费,增加收入来源。
(四)加强公共体育设施的管理工作
对于公共体育设施,每个地方应该有专门的人员进行维护与管理,地方政府应该制定相应的明文规定,以达到保护设施的目的,同时也可以避免因设施损坏给群众体育锻炼带来的不便。公共体育设施都是由国家批准建设的,层层落实到达各个下级地方,安装好后应该要求地方政府妥善保护,对于破坏设施的人给予一定的惩罚,罚款交由管理人员一起负责设施的维护管理工作。后续重新安装设施的费用政府实施按比例投资,督促人们爱护公物。同时政府部门也要加强监督工作,定时的检查设施设备。
(五)学校的体育设施对外开放
由于目前公共体育设施有限,不能满足群众健身的需求,所以学校应该给予一定的帮助。学校的体育设施比较齐全,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的情况下,应该对外开放,缓解社会的压力,可以选择免费或者是收取一定的费用,费用标准符合大多数人的标准,不宜过高。在对外开放期间做好相关的管理工作,既不能给学校的管理带来不便又能保障群众体育锻炼的需求。
篇6
【关键词】城乡规划;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健身需求;公共服务
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工作是政府全面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举措。全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一直是公共服务工作非常关注的内容,为保证整体水平增长,满足全民健身要求,应对公共体育设施的现有建设情况进行分析研究:体育用地方面我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还很不足,较发达国家地区还存在较大差距;现有公共体育设施的整体布局还不够合理,城乡区域间的发展水平还不均衡。因此,需要进一步落实公共体育设施的规模、标准、比例,增加公共体育设施的开放效益,提升各类设施的综合利用率。
一、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基本原则
加快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体育设施体系,应贯彻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对不同形式的体育健身活动也有了更高水准的要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最终宗旨就是要利用良性的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维护人民群众参与体育活动的权利,增强国民健康水平和身体素质,促进人民内部需求的合理调节,保证社会和谐进步的绩效。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工作的实施原则主要表现为:
(一)面向广大群众进行公共服务的提供,满足其在生活中对各类健身活动
的参与需求,方便人民群众参与健身项目。依照城乡规划的发展趋势合理安排公共体育设施布局和建设计划,结合政府管理的职能配置资金投入,完善内部监管体系和技术准则供给平台。培育、鼓励各类专业化体育组织、机构、资本参与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构建结构严整的技术支撑体系。
(二)整合一切可利用资源,适当引导学校、企事业单位的体育设施实现合
理开放,全面增加公共体育设施的供给。配合机制创新,保证体育健身活动的长期持续发展。按照管办分离和营利非营利分离要求,积极鼓励民营活动和服务购买的供给,探索政府部门主导、各类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的协同共管和多元利用的机制,提高公共体育设施的运营能力和综合利用水平。
二、 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策略分析
(一)城乡规划工作的控制
公共体育设施服务能力对国家城乡规划建设有着必要的呈现作用,应坚持将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内容作为强制性指标放入城市总体规划制定之中,对城乡规划工作进行系统安排,严格按照相关要求执行建设管理。同时做到因地制宜,利用城市、社区公共体育设施原有基础再规划体育建筑和配套设施,保证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系统性和合理性。在对城乡规划建设系统的分析中,积极协助城市人民政府在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中严格分级设置要求,加快建立完善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标准规范,形成比较完善的市区级和社区级相衔接的公共体育设施体系。根据开展健身活动的要求,进一步加强中小型体育场地的规划和布局,形式可以包括:在居住区内落实健身场地的建设内容,针对儿童和老年人群体实施适宜的场地和设施搭配,保证因地制宜效益对老旧小区体育场地建设贡献力量。最后,要特别注重公共体育设施维护,保持结构秩序长期稳定,确保体育健身活动能有序开展。
(二)信息反馈中心的设置
目前,我国城乡规划各项建设工作正处于改革的过渡阶段和关键时期,需要利用一切好的创新资源和编制素材进行梳理、补充。城镇化的演进除了建造高楼大厦,更要注意配套设施的完善。公共体育设施作为全民健身的物化载体,在城镇化进行的飞跃中涉及设施在城乡中的科学布局,群众需求的满足状况等多方面考量,需要建立科学的信息收集和反馈系统,利用合理的调整促使公共体育设施在城乡规划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得以凸显。政府承担着保障改善民生的重大职责,应该根据相关反馈信息进行建设标准的合理改革,落实住房和城乡基础建设的标准格局模式。可以采取专题网络论坛、政府热线电话等形式对群众反馈的意见建议征集和汇总,修改完善不合理的设施结构布局,促进公共服务质量的提升。这是设立信息反馈中心的主要作用,也是做好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工作应当推广的技术手段。要注意到,城乡公共体育设施需求呈现出的愈发多样和复杂的特色,在融合整改的处理中,应发挥规划工作所富有的全局性和前瞻性优点,合理适度,充分预留发展空间,避免结构性资源浪费,以提升公共体育设施的利用率为根本目的。
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已取得明显的成就,大众的娱乐文体环境和身体健康素质也得到了有力补充,这是进行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工作的良好机遇。我们应当认识当前工作中的不足,借鉴先进国家、地区在公共体育设施资源配置方面的成功经验,广泛结合各类资源技术进行全面规划、调整,最大程度地满足确定的指标和群众的需求,落实城乡规划和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和谐统一的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1] 林新利.河南省城市家庭体育的发展现状与分析[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8(03).
篇7
[关键词]社区;体育设施;现状;社区体育
[中图分类号]G81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2)26-0104-02
社区体育是近年来我国社会体育发展中最引人注目的活动形式,是社区成员以相互自愿为原则,利用社区的自然环境和人工设施,为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增进社区成员的身体健康,而就近开展的区域性群众体育活动。社区体育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则是这一活动开展的物质基础,它直接影响到社区体育的开展和全民健身计划的推广。河南是个人口大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居民区内的体育设施能否满足人们锻炼的需要?本文对河南省社区体育设施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来研究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的现状,帮助社区居民树立正确的终身体育意识,推动社区体育更快地向前发展。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本文运用了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从河南省18个地市随机抽取21个社区的体育设施现状和社区中460名居民对所在社区内体育设施使用情况为调查对象。调查社区街道办事处的体育设施情况和社区居民对所在社区内体育设施使用情况。共发放调查问卷460份,收回460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450份,有效率97.83%。
2 结果与分析
2.1 河南省社区体育设施现状分析
2.1.1 河南省社区体育设施总体现状
调查表明:河南省只有23.86%的社区配备了足额体育设施,53.37%的社区未配备足额体育设施,22.77%的社区没有配备体育设施。而且,人口密集的老居住区体育设施更是极少。根本不能满足现在人们锻炼、健身的需求。锻炼场地、设施的匮乏,直接限制了体育锻炼的项目及内容,进而也限制了锻炼人数,这是影响河南省社区体育发展的首要因素。
2.1.2 河南省社区体育设施类型、新旧状况
目前,在那些旧居住区很多没有特别像样的体育设施。如果有,则大多是在一片空地上简单的砌上几个乒乓球台或者就是直接在一片空地上装几个简易篮球架供人活动。往往面积小,不能满足更多人锻炼的需要。有些设施过于陈旧,存在安全隐患。而在新开发的居住区和体育彩票或福利彩票赞助的社区(有一定量的预留体育建设用地)则会有比较好一些的体育器材,主要是健身路径、单杠、双杠、健步器、滑轮拉力器、弹簧拉力器、秋千、简易吊环、天梯、滚筒跑步机、支撑旋转器等。而这些器材所能进行的运动强度小、身体符合低、缺乏对抗和竞技,少年儿童和年轻人则过一段时间后就会对这些器材失去兴趣。
2.1.3 河南省新开发居住区体育设施状况相对较好
新兴的商品住宅小区是居民生活的基本场所,开展居民小区体育可以使居民体育活动就近就便,更加容易生活化。在调查中发现,在新开发的商品居住区中,基本上配备有一定量的体育设施,而在一些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发的居住区中,在体育设施配备上做得则没有前者好。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市场经济的自由选择。
2.1.4 河南省社区居民对所在社区体育设施现状的满意度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日益增高,人们对生活的要求已不再是吃饱穿暖,而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体育锻炼已成为人们日常闲暇时间的重要休闲活动。社区体育以其特有的区域优势和组织形态,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构建和谐会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功能。城市居民体育锻炼的地点大多在其所居住的社区内。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进一步增强,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和兴趣必将进一步提高,参加的人数也将有进一步的提高,对社区体育设施的数量、质量、功能等的要求也将越来越高。目前,所调查河南省居民对所在社区体育设施现状的态度,表明河南省社区体育设施现状不能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体育锻炼、强身健体需求。
2.2 河南省现有社区体育设施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情况分析2.2.1 现有社区体育设施收费问题
在现有的社区体育设施中,既存在总量不足的问题,又表现出缺乏系统布局、资源不能共享的问题。有些体育设施并不是所有的社区都能建设的,像游泳池等。而一旦建成则基本上只对本社区居民或本系统职工开放。即使有部分对外开放使用的,也大多对时间、价格有较高的要求,特别是价格,对很多普通居民来说,偶尔去可以,常去则经济上根本承担不起。
2.2.2 现有社区体育设施维护问题
在这些社区体育设施中,更新维护不到位,令一些居民不能放心使用器械进行锻炼健身,而且也造成了浪费。在一些新建社区中还出现了添置的新式器材没有人会使用,造成居民想健身而不会健身的现象,进而导致器材、场地的闲置浪费。
2.2.3 社区体育比赛组织问题
由于以上因素的制约及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导致社区体育大多数项目的开展以自娱为主,很少有比赛活动。个别有条件的会组织一些比赛,如老年人的门球比赛;年轻人的乒乓球比赛、篮球比赛等。而大多数人则没有参加过比赛。
2.2.4 河南省社区居民日常体育锻炼与设施使用情况分析
现代社会日益紧张的工作和生活节奏要求人们具有良好的体质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自发参加体育健身,已成为一种新的时尚。许多人把参加体育活动看成是改变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人们对生活方式的选择也愈趋丰富与多样化,读书、看报、看电视、上网冲浪、旅游运动等多元的视角体现了现代人追求自我、崇尚自由的个性。人们自觉锻炼的意识正在提高。老年人喜欢与老伴、退休同事、邻居等结伴到公园广场、户外空地、社区内体育设施锻炼。这部分参加锻炼的人数比例最高,在很大程度上与他们退休之后闲暇时间比较多有关。同时,随着年龄增加,生理机能等各方面能力都有所下降,各种疾病的发生频率大大增加,对通过体育锻炼强身健体的期待有所增加。同时,经常在外活动可以消除子女不在身边的孤独感。这种既锻炼身体又打发闲暇时间的休闲方式已成为目前老年人的最爱。而年轻人则喜欢与朋友一起利用单位体育设施或者去收费场馆锻炼。
可以看出,河南省大多数社区居民的体育锻炼所选择的项目、方式等都属于那种对场地器材要求不高,锻炼花费较少,对个人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要求较低,以个人方式进行锻炼。如在河南省牧野区牧野公园广场,夏天晚上总有3~5处做有氧操、跳交谊舞的人们。这种运动方式就非常简单,只要有一个热心人带着录音机等简单设备过来,有一个动作比较娴熟的人在那带领,大家就可以聚集到一起进行运动。以这种方式运动的人群往往相对比较固定,即以附近常住居民为主,同时一些以休闲为主的过路人往往也会加入进去。
2.2.5 不同年龄段的人参加体育锻炼的项目和频率有很大不同 老年人大多喜欢有一定节奏感,既锻炼身体又陶冶情操的运动项目,如太极拳、太极剑、门球、快步行走、空竹等。而40~50岁的中年人则更多的选择交谊舞、健身操等运动。年轻人则更多的从事球类、长跑等相对剧烈、活动量大的运动。总的来说,社区体育的积极开展能够融洽社区成员间的关系,增进彼此间的团结,净化社区环境,减少民事纠纷,提高社区精神文明程度。在参加锻炼的时间上,老年人因为时间充足,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如天气原因等),基本上每天都参加相应的体育锻炼。而年轻人因为工作压力大、工作时间长等原因,参加锻炼的时间相应不多。
社区体育设施的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居民参加体育锻炼频率。老年人参与的项目大多对体育设施没有太大的要求。像太极拳、空竹等,只要有一片足够大的空地,几位兴趣相同的老人就可以展开锻炼。但年轻人喜欢从事的项目则大多对场地设施、器材等要求较高,如果相应的场地设施、器材不能满足其需求,其参与锻炼的热情和频率则大大降低。
3 结 论
加强领导,认识到社区体育工作在推广全民健身计划中的重要作用,使社区体育工作真正成为群众体育工作的重点,成为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大宣传力度,帮助社区居民树立正确的终身体育观,组织好社区体育锻炼、比赛活动,培养社区居民终身健身能力,推动社区体育更好地向前发展。
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办体育的积极性,增加社会体育事业的投入,大力发展群众体育事业。做好社区体育建设的长效管理机制。做好学校体育资源、企事业单位体育资源和社区体育资源的综合利用工作。加强社区体育的人文关怀,增强居民参加社区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信心。
参考文献:
[1]庄永达,陆亨伯,郑建岳.浙江省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配套调研[J].浙江体育科学,2005(1):17.
[2]罗汉礼,彭雄辉.城市社区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J].体育学刊,2004(1):36.
篇8
关键词 体育设施 使用 管理
中图分类号:G818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6-040-01
近几年来,江西省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强身健体意识和需求越来越强,人们对体育设施的要求也将更高。加强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能力,事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构建和谐社会、科学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大局。
一、江西省体育场地建设和利用的现状分析
江西省体育场地数量占全国整体情况的份额:
《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表明,全国体育系统体育场地有18481个,江西省有760个,占总数的4.1%;全国体育系统场地面积总数为109132114.581m2,其中,江西省有5250246.77m2,占总数的4.8%[1]。根据江西省体育局计财处的统计数据,江西省体育系统的大部分场地属于竞赛训练的标准场地,用于全民健身的场地不仅较少,而且规模也比较小。
南昌市受调查的体育设施中,全天开放及部分开放场地为37个,不开放场地67个,开放率为35.6%。赣州全天开放及部分开放场地为31个,不开放场地26个,开放率为54.4%。抚州全天开放及部分开放场地为31个,不开放场地12个,开放率为72.1%。宜春全天开放及部分开放场地为26个,不开放场地3个,开放率为89.7%。新余全天开放及部分开放场地为119个,不开放场地9个,开放率为93%。其他市开放率为100%。
二、江西省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存在的问题
(一)体育场地功能单一,配套落后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江西省体育设施管理体制逐步实现由行政管理向经营型管理的过渡。但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其设计、经营管理明显落后,主要表现在:相当的场馆设施基础条件不理想,眼下又无力改善,功能单一,配套相对落后,自我造血和自我发展能力差,与广大市民健身、娱乐需求极不适应。
(二)体育场地资源配置整体水平较低
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江西省的体育设施无论是数量、类型还是质量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与当前大众日益高涨的健身需求相比,存在供给不足的状况。江西省体育场地的总数量只有全国的3%;体育场地的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场地面积都不到全国的平均水平;体育场地的总投资额还不及全国的1%[2]。
(三)体育场地资源配置公平性不足且不够平衡
江西省的大型体育场地主要集中在省级、设区市级,而大多数的县没有体育场馆,或者有一些场地非常简陋的体育场馆。全省经济发达地区场地建设增长幅度大,投入金额多,南昌、宜春、九江、赣州、上饶优势明显,而其他经济不发达市较弱,发展速度缓慢。设施缺乏地区,其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的发展大大受限。
(四)体育场地使用效率不高
据统计,目前全国体育场地开放率为41.2%,体育系统高达75%,而江西省只有43.6%;另外,有些因举办大型赛事而建立的很多场馆,在赛事结束后,因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或收费过高,影响其使用效率,有的处于长期闲置状态,呈现一种不正常的相对过剩。
三、江西省公共体育设施管理开发的思考
(一)建设与管理的社会分析
江西省体育系统现有的体育设施条件同经济发达省份相比,有较大的差距,特别是省内边远经济欠发达市县,体育设施条件更差,政府财政拨款远远不能满足与日俱增的场(馆)维修建设投资的需求,极大地阻碍了这些地区群众体育事业的开展。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法规,为民间资本进入体育事业打开了融资通道,也为国外先进管理理念在江西的运行奠定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基础[3]。
(二)对原有场(馆)要有设计改造理念的更新
体育场(馆)由于功能单一,因而长期以来具备了体育设施自己的传统管理方法。随着体育产业经济迅速的发展,体育场(馆)在设计理念上及管理上也要不断地得到更新,在注重使用功能问题上,在考虑多功能利用的同时,注重节约、环保以及人文设计,从而可以改变过去由于功能单一带来的资源和经济的浪费,只有这样,才能使今后的体育设施全方位地服务大众。
(三)体育场(馆)一定要实行企业化管理
近年来,北京工人体育场、上海东亚体育文化中心、广州天河体育中心等国有体育场(馆)相继通过企业化运作,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另外,全国许多地方在场(馆)管理方面,在转变机制、转变经营模式上,结合当地实际,各具特点,先后出现了虹口模式、五台山模式等等。江西体育场(馆)唯有实行企业化管理才能实现持续发展。
四、小结
(一)江西省公共体育设施功能单一、配套落后,资源配置整体水平较低,且全省资源配置公平性不足、分布不均衡,使用率较低。
(二)政府必须更新思路,彻底“转制”图变,树立新的“资产”观念,逐步实施“脱钩工程”,全面引进资产运营机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理顺场(馆)管理。
参考文献:
[1] 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R].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11-58.
篇9
建在屋顶的跑道
赤城街道第二小学老校区位于天台城区的繁华地段,占地面积仅为3.8亩。对于30个班级的1400多名学生来说,可以说是夹缝里求生存。学校决定搬迁并扩建为10.8亩。怎样才能在有限的土地上,使学生享受到更加全面的设施,这也成了学校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
“2012年,杭州一家建筑事务所设计了一套将环形跑道安置在建筑楼顶上的方案,一下子抓住了我们的眼球。”赤城街道第二小学校长裘天国说。2013年6月,总投资达3680万元的新校址开建。建成后的校区整体为圆形,教学楼、行政楼相互连接。顶楼则有一个200米环形塑胶跑道,在一侧的方形空地上,还设计了篮球场。跳远、铅球等体育活动,并不会在顶楼操场展开。学校另外在地面上造了一个迷你的操场,大约2000平米左右。“以前老校区只有3.8亩,操场面积小到只能容纳一个班级上体育课,而现在,则可以同时满足4个班级的学生。”裘天国说。裘天国介绍说,200米环形跑道就像“汉堡包”一样,最内侧和最外侧分别是1.2米高的不锈钢防护栏和1.8米高的强化玻璃防护墙,中间是一层绿化隔离带“夹心”。而篮球场外侧则装有一层7米高的护栏。不仅如此,空中操场四周还配置了360度无死角监控设备,可以随时掌握学生的情况。学校明确规定,学生在空中操场活动中,必须在老师的看护之下。
“其实,早在学校还在施工时,便有几位家长‘组团’来学校考察顶楼操场的情况。他们看完后都很放心。”裘天国说。天台县赤城街道二小的“空中跑道”并非全国首例。早在几年前,一条“空中跑道”使深圳市南山区东湾小学出了名,还一度引发网络热议。东湾小学由一栋教学楼以及一个篮球场组成,还有乒乓球桌、爬杆和小沙地等等设施,见缝插针地安置在教学楼的边缘,以满足1500多名学生的运动需求。“由于场地紧缺,校董事会2007年通过了在天台加建跑道的方案,从不多的办学经费中挤出两万多元投入建设。2008年建成后才缓解了用地紧张,我们还评上了市一级学校。”东湾小学校监郑耀辉介绍,“2009年,有些市民很好奇,拍照并到网上,毕竟在教学楼顶建跑道在内地是比较少见的,但这在香港非常普遍。我们借鉴了香港一些学校成熟的操作经验,从设施和管理上确保了跑道使用的安全、高效,至今没发生事故。”
让孩子每天在楼顶活动,恐怕没有哪个家长能放心。因此,东湾小学制定了《顶楼活动场使用规定》,规范场地使用,确保师生安全,并将《规定》的使用情况纳入学期末教师业绩考核、。《规定》严禁学生课间或在没有教师带领情况下擅自到楼顶活动;教师在使用楼顶运动场前,要向所有参与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做好场地的安全防护措施,同时配备足够的安全监督员,负责活动的安全管理工作;每次活动时,应做到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排队进出场,活动中严禁教师离开活动现场。
据了解,学校楼顶跑道四周设有高2.5米的护栏,校方还规定跑道只允许四年级以上的班级才可开展跑步、广播操等可控性强的项目。学校的努力得到了家长的认可。很多家长表示,大家都能理解学校的良苦用心与无奈,他们认为学校老师很负责任,在孩子活动时看得很紧。
学校操场玩“穿越”
其实,在长沙早几年就已经兴建了不少“空中操场”。不仅如此,同样是为了解决学校教学用地的问题,长沙一些学校还建成了“楼下操场”等各具特色的体育教学场馆。
位于芙蓉区马王堆中路的长郡芙蓉中学,一进校门就能看到这个功能“很好、很强大”的“空中操场”。“空中操场”上开辟了一个250米的环形跑道,中间安置了四个标准篮球场,左右两头分别是一个排球场和一个小型的田赛训练场地。空中操场周围用1.4米高的水泥墩加上2.5米的铁护栏保护起来,“在安全上是没有问题的”,长郡芙蓉中学艺体组组长汤学洪告诉《教育》旬刊记者。学生们参加篮球、足球、跑步等活动,并没有受到任何“架空”的影响。学校初二年级四班的学生梁卓尔对于上体育课情有独钟,作为学校的体育尖子,很想在长沙市运动会上“露露脸”。“习惯了”“挺好呀”,对于《教育》旬刊记者的提问,梁卓尔显然不习惯长篇大论,但也证明了“空中操场”能够基本满足学校开展体育活动的需求。
而“空中操场”下面更是别有洞天,除了设置了室内羽毛球场、乒乓球室、体育器材室之外,还有食堂、阅览室、停车场以及一个600个座位的大型会议室,高达7米的架空层,使得这些功能性设施能够充分发挥功效。2006年就已经建成的长沙市第二十六中的“空中操场”,同样“功能齐全”,楼上的操场,楼下的乒乓球室、体操室等,将有限的用地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不过,空中操场也不是没有弊端。因为太高,周围没有建筑和树的遮挡,下雨自然不用说,就是碰上风大的时候,开展体育教学也是个麻烦事情。而且包括足球等活动也无法完全开展,尤其是碰上开运动会,观众席等的设置也因此受到了限制。
同样是利用学校的有限用地,长沙市诸如砂子塘小学、育新小学等校则将操场建到了“地下”。所谓“地下操场”其实应该说是“空中教室”,这些学校的教学楼因为本身就有架空层,因此在架空层下设置一些田径跑道,同样达到了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效果。
已成普遍之势
北京八中、北京海淀实验中学、北京史家小学、青岛一中、西安市西北工业大学附中等都已兴建“空中操场”。最具代表性的是北京八中“空中操场”,于2008年启用,占地16349平方米,投资近亿元,从地平面向上“腾空”5米,地上、地下共3层。在安全性方面,各地“空中操场”基本都选用铁网护栏,如北京海淀实验中学的护栏有近5米高,而北京史家小学则在操场周围建有3米高的双重防护栏。2010年3月,重庆路第二小学传出将建设“空中操场”的消息。重庆路二小创建于1956 年,占地面积9012平方米,建筑面积3455平方米,教学主楼依山势而建,学生活动场地分为东西两个操场,高低落差近3米,低洼的操场像个大坑,逢下雨天气易灌水,给学校师生的出行带来不便。即使晴朗天气,学生每天做操、如厕和课间活动都需要上下通过一处楼梯,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为改善学生的活动环境,重庆市四方区教体局决定将下操场建起一个教学办公楼,与该校的上操场平行连接,再利用屋面建设一个标准化操场,学生就可以在宽敞的“空中操场”活动了。该校副校长冷伟表示:“空中操场规划有200米的塑胶跑道,建一个小型足球场、 增加体育活动器械等。竣工后,学校的两个操场将合二为一,还将增加一处300平方米的办公辅助用房,用于舞蹈、书法及多媒体教室。”通过学校项目规划图可以看出,操场的进出口跟校园接在一起,操场的另外三面是这些辅助教学用房的出入口,今秋新学期开学,“空中操场”就能竣工启用。
中小学修建空中操场立体利用城市土地,堪称开辟了合理用地新途径。但有专家担心修建空中操场带来安全问题,像青岛一中种建在楼顶上的操场,的确容易让家长 “头晕目眩”。该校校园周边全部是居民区,已经无法再向外扩展,只能向空中发展。这个有效利用空间的设计,让学校额外增加了3000多平方米的活动空间;另外通过设置多重护栏和安装减震弹簧、隔音材料等方式,也有效解决了楼顶跑道的安全及噪音问题,经过几天的使用,师生们比较满意。在很多城市的中心城区,因为空间有限、地价高昂,许多学校都在尝试把学生的活动场地搬到楼顶,充分利用空间。
杭州市小学的孩子们,在学校屋顶的菜园里照料着班级的“自留地”。该小学36个班每个班都在学校屋顶有一块“自留地”,按时浇水、除草和收获。杭州市还有一些小学,也尝试利用校园屋顶,在符合安全规范的前提下,开发成蔬果乐园、课余休息角、操场和跑道等,从空间利用和拓展学生活动场地等方面都做得比较成功。
创新与无奈
对于日益普遍的“空中操场”,争议声就没断过。一种观点认为,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城市学校难以扩展。随着招生人数的慢慢提高,可供学生活动的场地越来越小。普遍存在的困难,是否普遍无解?显然不是,上文提到很多地区的学校都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做法。共性的问题得以个性化解决,前提在于是否认真去推动场地开放。城市飞速发展中,公共服务时有短板,体育也是其中之一。学校体育场地是体育场地有限存量中的重要板块,在城市整体规划布局还无法充分满足学生体育需求之时,尽力去盘活存量,无疑是可行。建空中操场的想法和做法并不特别高明,而是格外扎实。学校之间的具体情况或有不同,模式也可以灵活适当。
篇10
关键词:GIS;体育设施;可视化;全景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10)04-0027-04
体育设施是指作为体育教学、训练、竞赛、锻炼和体育娱乐等活动之用的体育建筑、场地、室外设施以及体育器材的总称。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和体育事业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之一。目前,我国对城市体育设施的管理整体水平不高,大部分的管理还是基于纸质资料的管理,有些地区虽然建立了相应的管理信息系统,但大多数都是基于纯数据库的方式,缺乏空间信息的表达,难以实现空间上的查询、统计和分析。通过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y Information System,GIS)和全景(Panoramic)技术,以电子地图的方式对城市体育设施资源进行可视化管理和分析,可以有效管理和充分利用城市体育设施资源,以此为基础还可以实现城市体育设施资源的合理布局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等。本研究所涉及的城市体育设施主要包括公共体育设施、学校体育设施、社区体育设施和体育俱乐部设施四大类。
1 我国体育设施概况和系统设计目标
1.1 我国体育设施概况 近年来我国体育设施数量比以往有显著提高,以体育场地设施为例,根据我国第5次全国体育场地设施的普查结果,截至2004年,我国共有体育场地850080个,比1995年第4次全国普查提高38%。这些体育场地从所属的系统看,教育系统拥有的最多,共有558044个,占我国场地设施数量的65.60%;而体育系统有18481个,占总数的2.20%;新疆建设兵团有3394个,占总数的0.40%;系统有7174,占总数的0.80%;武警系统有12850个,占总数的1.50%;铁路系统有14544个,占总数的1.70%;其他系统有235593个,占总数的27.70%。通过以上这些数据不难看出,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体育设施建设的数量和布局正逐渐增多和复杂化,因而尽快建立城市体育设施空间管理系统对于体育设施的合理规划和管理十分必要。
1.2 系统设计目标 城市体育设施信息系统的本质是基于网络的信息服务。城市体育设施信息系统的目标是以直观的图像或矢量数据为搜索引擎,让人们在一个“真实”的环境中进行信息的管理、检索、查询、分析和应用,从而使城市体育设施信息得到科学管理和维护,并且能为体育设施各种应用系统提供统一的可视化空间基础信息服务平台。
2 系统总体设计
2.1 系统总体框架结构 城市体育设施信息系统的总体架构如图1所示。系统总体采用数据层、逻辑层和应用层的三层结构架构。其中系统应用层采用了C/S(客户端/服务器)和B/S(浏览器/服务器)混合设计模式进行架构,B/S模式主要用于地理信息和属性信息的查询与功能;C/S模式主要用于数据的维护、更新、查询、分析和统计等功能。
2.2 系统功能设计 系统主要包括功能(图1):1)数据输入编辑,将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输入系统并编辑;2)多媒体数据管理,为体育设施添加文字、图片等多媒体资料,其中360度全景图片是系统的特色功能;3)地图浏览,主要实现地图的放大、缩小平移等,是GIS的必备常用功能;4)信息查询,实现体育设施属性信息和空间信息的双向查询;5)属性信息统计,也称专题图统计分析功能,可对各种属性统计信息通过条形图、柱状图等专题图显示;6)空间信息分析,对空间对象进行缓冲区分析、拓扑叠加分析等GIS分析;7)数据输出,将统计分析和空间分析结果打印输出;8)系统管理,实现系统设置、用户注册和系统帮助。
2.3 系统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 与一般数据库只见数值和文字不同的是体育设施信息系统数据库要求能直观地看见图形。因而系统的数据库包括空间数据库、属性数据库、数学模型库和多媒体数据库等(如表1),其中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是系统的核心数据库。由于数据类型的多样性和数据类型的庞大,因而系统采用主流数据库SQL Server 2005和Arc SDE空间数据引擎应用模式来实现数据库的建设。
2.3.1 空间数据库的设计与建立 系统空间数据库主要包括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存放具有空间关系,需要空间定位的点、线及多边形的空间信息及其相关的基本属性信息。数据库的建立过程如下:首先,收集城市最新的1:10000或1:50000地形图,采用扫描仪和手工输入相结合的方法输入图形数据,图形数据的扫描过程实际是图形的栅格处理。其次,对扫描输入的栅格图像进行矢量化。在图形矢量化的过程中,空间信息的输入采用分层方式进行,即对图形中不同属性的空间信息进行分类,建立起不同的图层。最后编辑图形数据,主要对输入的图形数据进行检查、修改、更新及加工,以便得到净化的输入数据,作为实现系统功能的基础。
本系统的空间数据库主要包括体育设施分布图层、居民居住地图层、行政境界图层和交通图层等,数据库内容要素参照国标分类标准划分为9大类。
2.3.2 属性数据库的设计与建立 属性数据本身是非空间数据,但它是空间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同空间数据相结合,才能表达空间实体的全貌。属性数据是输入、检索、查询、评价、统计、分析和规划设计的基础,为了对体育设施属性数据科学管理,我们采用面向对象的数据库结构模型(图2),使系统中的各对象的属性层次关系更加清晰,数据编辑更准确。系统中每个对象的基本数据表结构则根据普通数据库的结构进行设计如表2。
3系统技术实现方法
城市体育设施可持续发展信息系统以Windows XP为开发平台,系统采用Visual Basic为软件开发环境,MicrosoftSQL server 2005进行数据管理和维护,客户端通过Arc SDE数据处理引擎来访问系统数据库,B/S部分主要采用Ar-cGIS Engine提供嵌入式GIS组件开发,C/S部分采用利用ArcIMS的AreIMS Designer数据。
4 系统的主要功能与实现方法
4.1 系统界面开发 系统总体使用Visual Basic和Arc、GIS进行界面设计和菜单组织,不但使得系统界面美观,而且能够方便进行功能之间的切换,具有很好的操作性和观赏性。
系统主功能界面包括场馆信息录入、场馆查询、360全景展示、统计分析、对比分析、地图操作功能等多个功能分区和工具栏(图3)。
4.2 系统查询功能 城市体育设施查询功能包括属性查图、图查属性、条件查询和模糊查询,每种查询满足用户某一个特定的需求。
在城市体育设施信息系统的数据结构中,每一个图形数据都会对应相应的属性信息。图形与属性之间通过某一个唯一的标识进行关联。当你想通过图形查询相应的属性时,只需提取其唯一标识,到属性数据库里进行查询,便可得到对应的属性。同理,也可以实现由某条属性信息查询其图形记录。以属性查图的应用为例用户若想要知道某个体育设施的位置,可以直接输入体育设施名称,确定后即可在地图上显示你所要查找的体育设施(图4)。查询功能代码编写如下:
4.3 体育设施全景展示 全景视图是虚拟现实和计算机视觉中一种重要的场景表示方法,它指的是在固定的视点连续照相后,生成垂直方向180°和水平方向360°的图像视图。通常有两种方法来获得全景图(图4)――直接的方式和图像拼接的方式。前一种方式可以很容易地进行,但它需要使用全景相机等特殊的器材,而且这些器材通常是十分昂贵的,因此后种方法的使用便十分普遍。本研究全景视图的生成方法正是采用后种方式,利用若干离散局部图像作为基础数据,经过排序、拼接和融合等一系列图像处理后生成全景视图。
全景试图导人浏览系统后用户可以对这个体育设施进行漫游,整个漫游过程由鼠标控制,也可由按钮或菜单控制。在漫游过程中当鼠标运动到热点区域时就会出现一个红色边框的热点图像,用户双击之后就可以进入这个热点图像相对应的全景图中,从而进行上下、左右、放大、缩小等的观赏,用户还可以随时退到体育设施导航图中,或退出当前漫游的体育设施(图5)。体育设施360°全景展示可以让用户更全面的了解体育场馆的整体建设情况和建设风格。克服了大量照片进行体育场馆展示时因频繁切换照片产生的零散感,使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4.4 体育设施空间信息统计分析功能 空间分析功能是城市体育设施信息系统区别与一般信息系统的主要方面。空间分析是基于地理对象的位置和形态的空间数据的分析技术,其目的在于提取空间信息或者从现有的数据派生出新的数据,是将空间数据转变为信息的过程。城市体育设施信息系统的空间信息统计分析功能主要包括信息统计功能和空间分析功能两个部分。
信息统计功能主要是通过调用所选择的空间体育设施可实现对体育设施属性数据的统计。统计分析包括简单统计和综合统计。简单统计包括对体育设施属性数据的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等的计算;综合统计实现统计数据直方图、线型图、饼状图等统计图的生成,将直观的统计结果提供给用户(图6)。
空间分析功能则主要是通过调用体育设施空间数据实现对体育设施的缓冲区分析、拓扑叠加分析、相交分析以及空间统计分析等。缓冲区分析用于进行不同体育设施布局和体育设施影响范围分析等;空间叠加、相交分析用于对体育设施各种环境信息进行组合,从而生成体育设施综合决策信息。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体育课程教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