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础设施范文
时间:2023-03-17 10:29: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公共基础设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上海市徐汇区财政局 200030)
【摘要】 新修订的《行政单位会计制度》首次要求行政单位对公共基础设施进行会计核算。文章结合工作实务,探析公共基础设施会计核算面临的难点问题及解决对策。
【关键词】公共基础设施 会计核算 行政单位会计制度
一、公共基础设施会计核算的难点分析新修订的《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以下简称《制度》)自2014 年1 月1 日起施行,首次要求行政单位对公共基础设施进行会计核算,增加了对行政单位直接负责管理的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资产会计核算的相关规定,是新《制度》的一大亮点。原《制度》对行政单位直接负责管理的、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资产是否进行会计核算并无明确规定,不利于对形成的资产进行管理分析。但在实务中,新《制度》在公共基础设施会计核算方面尚面临以下几个难点:
1.缺乏相关核算经验。由于过去没有要求,现在也没有出台配套的实施细则或指导性意见,会计人员难免对“公共基础设施”的会计核算陷入无头绪状态。无论是业务操作流程还是具体核算方法,都需要根据《制度》的规定及本单位实际重新设计和制定。
2.公共基础设施界定困难。何谓“公共基础设施”,目前尚缺少一个统一明确的规范和解释。《制度》规定,该科目核算由行政单位占有并直接负责维护管理、供社会公众使用的工程性公共基础设施资产,包括城市交通设施、公共照明设施、环保设施、防灾设施、健身设施、广场及公共构筑物等其他公共设施。虽然制度作了界定并列举说明,但仍然过于笼统, 只是要求该科目应当按照公共基础设施的类别和项目进行明细核算,各行政单位应当结合本单位的具体情况, 制定适合于本单位管理的公共基础设施目录、分类方法,作为进行公共基础设施核算的依据。但事实上,公共基础设施的种类非常多,依靠单个行政单位自己来识别分类,既容易造成分类混乱,也容易出现因涵盖范围不一、数据缺乏可比性的情况。“公共基础设施”到底包括哪些内容也是众说纷纭。楼继伟等在其公开发表的文章中对“基础设施资产”这一术语有如下描述:(1)道路运输网,包括桥梁、道路的护栏、隧道和人行道。(2)下水道系统。(3)供水系统。(4)排水系统。(5)垃圾处理场。(6)防洪工程。(7)供电系统。(8)通讯网络。(9)娱乐设施。《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招标投标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第89号)中所称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是指城市道路、公共交通、供水、排水、燃气、热力、园林、环卫、污水处理、垃圾处理、防洪、地下公共设施及附属的土建、管道、设备安装工程。虽然“基础设施资产”“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与“公共基础设施”名称不完全相同,但从性质上来看,前两者大体上符合“公共基础设施”的定义,但对照前两者列举的内容,《制度》中的定义及分类则相对比较模糊。
3.涉及多种公共基础设施的项目需明确分类标准。按照《制度》的规定,公共基础设施包括城市交通设施、公共照明设施、环保设施、防灾设施、健身设施、广场及公共构筑物等其他公共设施。实务中很多设施是同时存在于一个项目之中。例如,城市交通设施都会带有公共照明设施等,那么到底应该统一按城市交通项目来核算,将其中附有的公共照明设施一并纳入该项目核算,还是必须进行拆分作为城市交通设施和公共照明设施两个类别进行核算,《制度》中没有明确的规定,很容易导致实务操作上的混乱。
4.投入来源多元化影响资产的产权管理权界定及确认计量。当前,公共基础设施投入资金来源呈多元化趋势,既包括上下级的交叉投入,又包括跨行政、事业、企业不同经济类型机构的交叉投入。这种投入来源的多元化可以分为纵向交叉和横向交叉两种。
纵向交叉:对于一些跨行政区域贯穿性的公共基础设施,产权或管理权如何划分界定也是一个突出的问题。例如,一些市级项目往往要求区级配套,如何确保多渠道投入项目的核算完整性,直接关系到“公共基础设施”核算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如果某条道路建设项目系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改扩建,则由市级财政承担部分建设费用,市级施工单位承担建设施工任务;区级财政负责剩余建设费用及前期动拆迁费用;道路改扩建完工后由市级相关单位移交至区级政府,由区级财政负责后期维护费用,并由区建交委负责安排日常维护工作,按照管理权限已经属地化管理。对于类似案例,在原《制度》规定不明确的情况下,市区两级财政各自仅就本级承担的支出作账务处理,直接列为支出。
横向交叉:项目实施方类型多样,包括行政机关、事业单位甚至企业。但《制度》及相关企业类会计制度均没有“公共基础设施”的核算要求及相应会计科目。以照明设施为例,不少公共照明设施是由供电局负责施工安装和维护的,而供电局是事业单位,它所提供的照明设施在本单位无法作为公共基础设施核算,除非将照明设施移交至执行《制度》的行政单位或参公单位,才能客观公允地计量公共基础设施。同样,对于由开发商自行完成动拆迁和建设的配套性区域道路,完工后将移交至相关行政机关进行管理,由相关行政事业单位承担后期维护及其费用支出,按照《制度》的规定,此类道路也应属于“公共基础设施”核算的范畴,但目前实务中,接收单位不予作任何账务处理。
5.土地使用权是否应当作为“无形资产”单独核算尚不明确。《制度》明确规定,行政单位构建房屋及构筑物不能够分清支付价款中的房屋及构筑物与土地使用权部分的,应当全部作为固定资产;能够分清支付价款中的房屋及构筑物与土地使用权部分的,应当将其中的房屋及构筑物部分作为固定资产,将其中的土地使用权部分作为无形资产。从这条规定来看,土地使用权一般应当作为“无形资产”核算,但“公共基础设施”所占用的土地使用权部分,是否应当作为“无形资产”,《制度》未予明确。
二、规范公共基础设施核算的建议与对策
1.加强培训,转变观念。按照《制度》对“公共基础设施”的定义,该项资产具有“工程性”的特点,结合工程项目必须先经过“在建工程”或基建会计核算,建议在加强对《制度》培训的同时,还要强化在建工程或基建的会计核算培训,引导各单位加强管理,从源头上把好核算关。
2.对“公共基础设施”的定义进一步细化。建议参考《制度》中“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规定细化“公共基础设施”的定义。按照《制度》规定:“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超过1 年(不含1 年)、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是耐用时间超过1 年(不含1 年)的大批同类物资,也应当作为固定资产核算。”通过这样定性定量的界定,对会计人员准确识别、确认固定资产提供了清晰的判断依据。同时《制度》又将固定资产分为六大类:房屋及构筑物;通用设备;专用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档案;家具、用具、装具及动植物。通过统一分类的方法,一方面便于信息的分类披露,使数据具有可比性; 另一方面也为今后合理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奠定了基础。笔者建议,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从定性、定量两方面对公共基础设施进行定义,如经济寿命、单位价值等,尽快制定细则或操作指南以界定核算范围。同时,考虑到公共基础设施涵盖的范围较广,建议参考住建部等专业部门的相关分类标准,细化资产分类,以便于会计人员识别。
3.多项公共基础设施共同组成的综合性项目,建议引入资产组的概念。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10》(以下简称《讲解2010》)的规定:“资产组是企业可以认定的最小资产组合,其产生的现金流入应当基本上独立于其他资产或资产组。资产组应当由与创造现金流入相关的资产构成。”虽然大部分“公共基础设施”属于公益性质,不同于企业的资产,不一定会产生现金流入。但参照类似的观念,以现金流出的独立性来判断也是比较合理的。再如《讲解2010》中规定:“对资产组的认定应当考虑企业管理层对生产经营活动的管理或者监控方式(如是按照生产线、业务种类还是按照地区或者区域等)和对资产的持续使用或者处置的决策方式等。如果某些机器设备是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其使用和处置是一体化决策的,那么这些机器设备很可能应当认定为一个资产组。”这个判断因素可以作为我们在认定“公共基础设施”项目组成时参考。而《政府预算与会计的未来:权责发生制改革纵览与探索》一书中收录的《权责发生制政府财务报告》一文也建议“可以将基础设施系统看作是单个资产或(更好的方法是将其看作)一组资产,例如,供水系统可看作分别归属于土地、建筑物、厂场和管道网络等类型的资产的组合”。此外,按照目前行政机构按项目立项的运作习惯,以项目为单位进行核算,将项目内涵盖的设施均作为单一“公共基础设施”项目核算,也可以确保核算的完整性,防止核算中出现交叉重复或遗漏。
4.多来源投入的公共基础设施应及时划分管理权限。对市区两级财政共同投入的纵向交叉项目(例如道路建设等),建议按照“谁投入、谁维护、谁管理”的原则进行分配。事先需要明确道路管理权属于哪一级财政,明确权限及核算单位后,其他单位承担的支出也应当纳入“在建工程”或基建账中核算,以便最终管理单位在确认计量公共基础设施时,确保资产的完整性、准确性。考虑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没有“公共基础设施”科目,在项目立项、预算编制环节就必须确定对项目拥有所有权或管理权的行政机关或参公单位,统一会计核算主体,防止重复或遗漏。对于由事业单位或企业承办的项目,要求事业单位或企业做好基建或在建工程的会计核算,单独建账、单独核算,当项目完工交付使用时,及时办理相关移交手续,将项目资料移交至相应的行政机关或参公单位,以便接收单位及时准确确认公共基础设施。
5.对于公共基础设施所占用的土地建议参考固定资产科目的规定,一般应当确认为无形资产,以便与固定资产保持一致的处理原则。
总之,《制度》新增“公共基础设施”会计科目,对广大行政单位来说,并不是简单地增加了一个会计科目,或者一个核算内容,而是一项系统工程。为了准确核算,客观公允地披露相关信息,既不遗漏也不重复,需要从立项开始明确项目牵头部门、资金来源、在建工程或基建项目的核算单位、最终接收并确认为“公共基础设施”的单位。财政部门在安排资金时,也应当考虑到多渠道投入因素对公共基础设施核算的影响,做好统筹安排。对涉及上下级政府共同承担支出的项目,要做好上下级转移收入及支出的确认,以确保项目核算的完整性。对于资产管理部门和涉及移交的项目,要协助接收的行政单位对移交单位的账目进行审核确认及存档。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 行政单位会计制度2013[M]. 北京: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3.
篇2
政府担保给公共基础设施投资提供保障的同时也为政府带来了或有负债。在融资时,公共基础设施项目的风险分配原则是项目参与者的相互合作作为基础和纽带,按照最小成本进行风险控制一方的协议来进行风险分配,市场风险由项目公司承担,非市场风险由政府部门进行承担,主要通过签订经营方面的特许经营范围、特许经营期限、投资回报率、经营收入、冲突解决机制等项目后勤支持、法律一致性等特许权协议担保条款体现,并改变了政府对项目其它参与方的作用见图1所示。在图1中虚线表示政府提供担保的作用。项目总价值是由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共同构成的,政府希望以最大的程度来提高项目的社会价值,而项目经营者则关心的是如何获得经济价值,将自身收益最大化是理性投资者的最终目标。
二、公共基础设施政府担保的期权特征分析
假设公共基础设施项目的价值为V,非政府投资者投资价值为E,非政府投资主体的预期回报率为er。若综合考虑项目在运营过程中面临的各种市场风险因素的影响,保证投资者在特许经营期内获得不低于*I的运营收入,此时可以根据B-S期权理论可以得出,当政府以向投资者提供担保来进行融资时,投资者相当于在建设基础设施项目时获得了一个看涨期权的投资收益。其中T为特许经营期,E为T时刻期权的执行价格。但如果公投资者在共基础设施项目进行投资经营期间不进行分红,那就在特许经营期T的期末,政府所担保的期权收益价值为*G(T)max(0,IE)。
若考虑到在共基础设施项目运营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非市场分析因素的影响,保证投资者在特许经营期内获得的运营收入不低于R,特许期内投资者实际获得的项目运营收入用V表示,TV表示V在特许经营期结束时刻的价值。G随着TV与TR之间大小关系的变化而取值不同:当TTVR时,投资者的收益是获得项目实际收入,此时政府担保的价值为零(G0);当TTVR时,政府需要针对项目担保收入和实际收入之间的差额部分给予投资者一定的补偿,此时担保的价值大于零,即TTGRV。综合上述两种情况,若政府提供担保,则项目的运营收入始终为max,TTRV,政府担保的价值为max0,TTGRV,因此,政府担保其实是以V为基础资产,R为执行价格,T为到期日的欧式看跌期权。
三、结语
篇3
论文摘 要:物联网的基础设施建设基本上需要国家和政府来承担,即要全体纳税人共同来承担,其服务对象应该是广大民众,应该体现出物联网应用的公共物品特征。本文从物联网基础建设和市场应用两个阶段,九个方面对物联网应用中的公共产品特征进行了阐述。
1.物联网的概念
物联网指的是在网络的范围之内,可以实现人对人、人对物以及物对物的互联互通,在方式上可以是点对点,也可以是点对面或面对点,它们经由互联网、通过适当的平台,可以获取相应的资讯或指令,或者是传递出相应的资讯或指令。
物联网不仅是对物实现联接和操控,通过技术手段的扩张,赋与网络新的含义,实现人与物之间的相融与互动,甚至是交流与沟通[1]。
2.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是21世纪公共行政和政府改革的核心理念,根据公共需求来提供公共服务是现代政府的基本职责。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公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对政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创新公共服务模式、提高政府的服务效率、实现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成为满足公众对公共服务需求的重要手段[2]。
3.物联网基础建设阶段的公共产品特征
物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的和运营的资金来源,特别是物联网前期大量的建设资金,基本还是各个国有企业的资本积累和国有银行提供的贷款,而如果产业建设有负债,债务最终的承担人还是政府等公共事业结构,这足以说明物联网的基础设施建设基本上还是需要国家和政府来承担,同时也可以说是要全体纳税人共同来承担,因此其服务对象也应该是广大民众,应该体现出公共物品特征来。
物联网的公共产品特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l)效应不可分割性。物联网的建设目的不是为某一领域或者某一类的企业提供一个新的盈利点,继续遵循传统的生产——销售模式。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搭建一个更广泛、更智能、更自由、更稳定、更安全的网络化信息交互平台。平台最终搭建完成后,绝大部分将为整个社会所共享,基本不存在针对不同主体的效应差异。
(2)受益的非排他性。由于有了3g网络的应用成熟、未来4g网络的建设和推广以及广域通信网络和小型传感网络的无缝融合,物联网的各类应用平台将拥有足够的网络容量来容纳相关业务,因此个人或者企业对于此类产品的使用不会影响其他个体的体验和使用质量,仅仅是建设的初期可能会存在一些信息挤占性和不平等体验,但这都是暂时现象。
(3)取得方式的非竞争性。在物联网网络平台搭建完成后,特别是当云计算智能处理平台搭建完成之后,从边际成本角度看,市场当中新加入消费者体现在生产和维护端的工作与原有消费者相比基本没有差异,仅仅是信息数据库中字段的增加,因此可以认为其加入没有增加生产成本,取得方式是非竞争的。
(4)提供方式的非盈利性。这一点主要体现在物联网建设和市场推广上,根据刚才的分析可以看出,物联网是可以免费提供给用户服务的,政府和市场其他运营主体都是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获得收入,甚至会高于传统的用户收费模式。而发展初期的用户端收费仅仅是一种市场扩散的策略,是一种暂时性行为。
(5)公共需求的带动。由于当前技术水平发展、市场应用滞后以及相关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原因,公共事业当中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和反馈效率都比较低,信息获取的途径和内容较为贫乏,集成交互平台功能单一、实时性和实地性差,同时缺乏高效的反馈和应对机制。而如果将这些单个需求解决方案整合起来,便是物联网体系建设的雏形。
(6)物联网建设的多主体供给性。公共产品可以通过政府生产、政府购买和混合生产的方式进行供给。在物联网的建设过程中,真正政府独立建设的比例不高,很大一部分是通过与运营商、制造商、系统集成商、服务提供商的合作完成的,通过集成各个主体的竞争优势,可以保证物联网建设的质量和先进性。
4.物联网市场应用阶段的公共产品特征
物联网作为公共产品,除了上述物联网建设期所体现的公共产品特性之外,物联网在投向市场进行应用的过程中的公共服务特征还有:
(l)服务的大众性。在各个行业的应用当中,物联网应用的最终端点都是大众用户,除了少数对于安全性和保密性要求较高的特殊行业应用之外,物联网的所有应用都能体现出为大众服务的特征。
(2)民生基本服务性。物联网与其他行业最大的不同之一就是其对于日常生活的全面渗透性,其应用体现在日常生活的各个基本方面,涵盖卫生、医疗、交通、运输、公共事业、安全、教育等等,都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领域应用,也是政府服务的应有内容。
(3)高技术高质量的智能服务。从远景规划看,未来的物联网应用将会形成一种云计算式的大众平台,在一定的法律约束背景下,用户可以无偿获取和使用相关的信息和产品,其技术特点保证了服务的质量和良好的体验,也是一种改善民生、提高生活效率和生活品质、推动社会整体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推力[3]。
5.总结
物联网在应用领域和服务对象上体现出公益性特征,决定了物联网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政府投入、广告投入和投融资资金的扶持。同时,物联网的技术应用将在公共事业管理的领域当中对于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带来较大程度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项有建.从互联到物联:物联网本质初探[j].软件工程师,2009,(12):31-32.
篇4
关键词:广西;城市基础设施;公共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9-0239-02
城市基础设施的基础性和重要性决定了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公共安全管理意义重大。广西属于西部不发达地区,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建设与发展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和发展的有利推动下,广西城市发展迅速,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和健全。与此同时,广西城市基础设施也存在着一些公共安全管理问题,如建设质量监管问题、管理体制及运营管理问题、自然灾害的预防管理问题、人为破坏的监管防范问题等。下面,将从以上几个方面对加强广西城市基础设施公共安全管理进行一定的分析探讨。
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质量监管问题
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的基本构件,是城市健康发展的物质基础。现阶段,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政府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上的投入占有很大的比重,这都说明城市基础设施对一个城市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2009年,广西全年全社会的固定资产总投资额高达5706.7亿元,用于城镇的固定资产投资为5159.34亿元,其中,用于城镇基本建设的投资为2614.53亿元,用于城镇更新改造的投资为1552.55亿元。与全国其他省市一样,广西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资也是逐年不断增加的。广西不断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过程中,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不少成绩。与此同时,也存在一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质量问题,构成了城市公共安全隐患。诸如城市道路塌陷、桥梁防护设施断裂、供气供水管道爆裂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质量问题,在广西也时有发生。据悉,2011年1月,广西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对全区14个设区市及25个县(市、区)进行了2010年第四季度全区建筑工程质量安全层级状况督查,在工程质量督查中发现存在有抗震设防区未按抗震设防设计和标准规范的要求施工、不按配合比称量上料、少数工程依然采用超出允许范围冷拉或冷拔而造成直径偏小的钢筋等问题。
导致广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质量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施工队伍技术水平高低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质量问题的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据悉,2009年,由中国建筑业协会公布的全国首批139家“全国建筑业AAA级信用企业”中,广西仅有广西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广西建工集团第五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两家;其次,政府相关部门、施工监理单位及施工企业自身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过程的监管监控是否到位也直接影响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质量;最后,有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质量的法律法规是否健全完善也关系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质量。
二、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体制及运营管理问题
(一)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体制问题
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体制,是在市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统一领导下,在市政府其他工作部门的配合和区、县政府职能部门的分工协作下,改革和依靠城市基础设施的企、事业单位的经营和管理,发挥“人民城市人民建”的积极性,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综合效益的组织体制。在我国,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一般都是由各城市政府统一领导,政府各相关部门协调合作管理。我们可以将城市政府管理城市基础设施的机构划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城市基础设施专业管理机构,如各个城市的公用事业管理局、市政规划局、市政工程局、邮电局、电信局等;第二类是综合管理机构,对城市基础设施进行综合管理,如各个城市的城乡建设委员会等;第三类是城市基础设施协调机构,主要是横向的跨部门的管理机构,如各个城市的交通管理委员会等。
广西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体制主要是以城市政府为主导,各部门进行分工协作管理。目前,在广西的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中,也存在着不少分割运行的现象。广西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体制问题主要表现在各相关管理部门存在“条块分割”,职责不清,从而导致一定程度的管理混乱。例如,在城市雨水排放系统中,河道归农田水利部门管理,排水管网主要由市政工程局管理,河道支流及大部分明渠由所在辖区的水利部门管理。在广西城市的污水排放系统、城市道路交通系统中,都或多或少存在相类似的问题。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体制上的“条块分割”,造成了城市基础设施的运行管理也划分成若干部分,由此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管理效率。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体制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城市管理体制问题,以及国家行政管理体制问题。
(二)城市基础设施安全管理问题
城市基础设施安全管理贯穿在整个运营管理过程中,城市基础设施安全管理是保障城市基础设施公共安全的关键环节。城市基础设施安全管理包括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目标管理、安全责任管理、安全信息管理、安全教育管理、安全法治管理等。
篇5
(山东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山东 泰安 271018)
[摘 要] 文章以山东省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投资的问题调查为基础,从农户的角度,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投资的满意度与其信息披露的现状进行了分析。通过调查发现,当前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取得了一定进展,而资金匮乏、决策失效以及监督乏力等一系列问题又使得各类设施在城镇、区域间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实现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投资的公平性与效率性任重而道远,进行全民参与、科学决策、完善会计核算是解决问题的头等大事。
[
关键词 ] 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农户认知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4BJY099)。
[作者简介]隋雪(1990-),女,山东潍坊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会计与财务管理;董雪艳(1964-),女,山东烟台人,教授,研究方向:会计与财务管理;赵伟(1972-),男,山东泰安人,教授,研究方向:会计与财务管理。
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是关系民生发展的重要环节,其公共物品特性决定着供给必须由国家承担大部分责任,进行宏观调控;而居民对公共基础设施在需求上的庞大与有限的财政资金投入之间的矛盾决定着政府等职能部门应尽可能地进行科学决策,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杜绝资源浪费。因此,公平性和效率性也就成为衡量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两个重要标准。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考察了山东省17个地市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状况,旨在实现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公平与效率的途径。
一、概念界定及文献评述
基础设施最早在19世纪中期以“社会先行资本”的概念提出,经过多年来的发展与完善,现已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得到较为全面的阐述。广义的基础设施概念包含硬件设施与软件设施两大类:硬件设施是指满足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的物质性公共设施;软件设施是与硬件设施相对应的,包含人力资本、技术支持、平台建设等在内的利于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的一切因素。狭义上的基础设施一般是指交通运输基础建设、管道建设、通信基础建设以及水利发电等交通和动力的项目投资建设。本文采用广义的基础设施概念。
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投资是基础设施投资中归属于农民、农业、农村建设的部分,具有公共物品的一般属性,从基础设施的享受上来看,这些产品则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和地域性。从投资主体来看,中国表现为多元化的投资模式,由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社区、非营利组织、农户等构成。出于对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目标的追求,各投资主体在进行决策时往往在衡量投入与产出的基础上进行博弈。几类主体的投资偏好各不相同且存在一定重叠。
本质上来说,农户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政府的供给,政府则致力于公平性与效率性的实现,而受分税制改革、城乡二元结构及信息不对称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投资的发展却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以政府投资目标为基准,公共基础设施投资评价可从公平性与效率性两方面进行。顾鸣东、尹海伟等以公共设施空间布局的可达性与公平性为切入点,回顾、总结了国内外学者近年来的研究成果 [1 ]。杨朗等提出了道路项目投资的公平性,认为其投资的公平问题可以从项目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考虑地区经济水平差距的区域公平性、不同受益群体的效益归属公平性三个方面得以表现 [2 ]。徐淑红认为国内众多学者对经济效率的研究是一个由“效果”到“效益”再到“效率”的发展的过程 [3 ]。殷强认为经济效率是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或成本与收益之间的关系 [4 ]。伍文忠以未剔除规模报酬影响的CRS 模型和剔除规模报酬变动影响的VRS 模型计算的相对效率为解释变量对各省基础设施建设效率进行实证分析 [5 ]。以满意度为测度指标想法的提出是立足于农户角度的政府绩效评价的实践,主要体现在农户公共基础设施需求意愿与农户对公共基础设施投资满意度两个方面。萨缪尔森提出有效的资源利用应当是尽可能地利用该经济体的资源以满足人民的需要和愿望。这种有效性的实现关键在于如何搭建政府决策与居民意愿的桥梁,实现“自下而上”的供给决策程序。洪源认为这种需求表达机制的构建可以利用维克赛尔——林达尔均衡模型与蒂布特模型,也有一部分学者提出建立不同层级的供给决策制度 [6 ]。这些研究均表明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应当是有优先次序的,农户在整个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角色。
二、数据来源及样本特征
本次研究采用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问卷主要分为以下五部分内容:农村生产性基础设施投资状况、农村生活基础设施投资状况、农村生态环境投资状况、农村社会发展基础设施投资状况、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投资的会计信息披露及认知状况。共发放调查问卷431份,收回问卷306份,问卷回收率约为71%,剔除信息填写不完全的问卷8份,共收回有效问卷298份,实际有效问卷回收率为69.14%。
参与调查的被调查者298人,覆盖了山东省17地102个市(县),且均为居住于农村的村民。其中,男性占71.02%,女性占28.98%;在村内有一定职务(会计除外)的村民占11.98%,村会计占7.02%,一般村民占80.99%;年龄在40岁以下的占33.06%,40-60岁之间的占58.78%,60岁以上的占8.16%;从文化程度上看,没上过学的占1.62%,小学或初中文化的占40.08%,高中文化的占32.39%,中专或大专文化的占17.41%,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占8.50%。
三、山东省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分析
(一)投资主体分析
从实际情况看,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投资主体呈现多元化趋势,主要有政府、村集体、私人、民间组织等,这主要是由于公共基础设施的公共物品属性以及需求的庞大性共同决定的。从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山东省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投资主体中,政府占73.90%,全村集资占21.29%,企业或个人捐赠占4.82%。由此可见,政府承担了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的主要责任。
从村民对于公共基础设施投资主体责任承担的认知来看(见表1),政府应承担投资的主要责任,在调查的18项基础设施投资中,其中有13项均超过30%,供电、供水、水利设施、供气、道路照明居于前五位;村民更乐于直接参与到电话通讯、道路绿化、有线电视、垃圾处理、宽带网络等的建设完善当中;认同招商引资成为公共基础设施投资的方式也将成为一种趋势,一般集中在教育、医疗、通讯等方面,但村民普遍认为该方式需要政府的参与和监督。此外 ,将近92.65%的居民表示愿意加入到本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当中,其中以提供劳务方式参与的占44.27%,捐赠资金的占13.11%,根据政策投资合适项目的占42.63%。
(二)投资结构分析
1. 农村生产性基础设施投资。农村生产性基础设施是指服务于居民社会生产活动的产品和服务,保障居民社会生产活动的正常进行并提供便捷。本文主要考察农村水利设施与田间道路建设。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目前农村水利设施基本能够满足需求,只有6.45%的村民认为水利设施比较匮乏、靠天吃饭,13.31%的人认为当地水利设施严重老化,几乎不能使用,灌溉成本高。从乡镇水利机构的设置来看,超过67.76%的乡村所属乡镇设有水利机构,但仅有58.70%的农村有专业的技术人员对水利设施进行管理维护,能够定期进行水利设施检修的仅占28.74%。从田间道路的建设来看,有18.78%的人表示村到田间道路全部硬化,20%的仍为土路,其余则部分硬化。
2. 农村生活基础设施投资。农村生活基础设施是指跟居民生存与发展息息相关,满足居民生活需求、保障居民正常生活的产品和服务,一般包含饮水设施、道路、电力设施、通讯设施等。从自来水的供应来看, 88.76%的村庄已经通自来水,但仍有37.30%的居民更喜欢饮用井水,这一部分人选择井水大多是因为井水的供应更加稳定,也有一部分人认为井水的水质更好,一般集中在青岛、烟台、日照、泰安这四个城市。毋庸置疑的是,自来水价格较为低廉,为居民生活带来了便捷,但其水质和供应状况存在地区差异,调查结果显示,只有25.20%的人对自来水的水质表示满意,大多数居民则给予“一般”的评价。从村内道路的建设看,超半数村庄的道路大部分硬化,仅有2.81%的调查者表示本村道路建设很差,基本为土路。从乡村供电来看,50.20%的村庄供电稳定,24.10%的村庄有时会停电但会事前通知,停电没有告知的占25.70%,但不频繁。从通讯设施的建设来看,几乎所有农村居民已将移动电话作为主要通讯工具,只有7.85%的农户还保留了固定电话;此外,宽带网络在农村的普及得到了较为迅速的发展,但仍有17.81%的人认为本村的网络建设不能满足需要。
3. 农村生态环境投资。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主要包含农村周边防护林、经济林、湿地的维护以及农村生活垃圾、沟渠水塘、院落畜圈的整治等。科学发展观教育的普及使农村居民生态环保意识逐步增强,亲身加入到生态环境维护的队伍当中。随着近几年来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深入,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得到了一定的改善,植树造林、湿地修复等处于有条不紊地进行当中,但延续多年的粗放式的经济发展与乡镇重污染企业的存在造成的伤害是长期的。因此,仍是部分地区生活环境恶劣的根源所在。另一方面,生活垃圾成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几乎所有接受调查的村民认为垃圾处理是其生活环境中应当改善的地方,而从目前村内垃圾运输处理的情况来看,只有23.29%的对其表示满意;从村内垃圾分类管理设施的设置和使用上看,将近一半还未设置垃圾分类管理设施,而在剩余的一半当中,又只有四分之一进行宣传教育并执行,总执行率仅为13.08%。
4. 农村社会发展基础设施投资。农村社会发展基础设施主要指有益于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基础建设,包括农村义务教育、农村卫生医疗、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等。义务教育的本质是实现教育均衡发展,这种均衡主要体现在教育资源的配置上,从本次调查的结果来看,对农村义务教育基础设施投资表示满意的占26.51%,基本满意的占57.83%,不满意的占15.66%;从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影响因素来看,40.72%的人将教师队伍看作影响最大的因素,其次才是义务教育基础设施、管理问题与学校合并,分别占28.36%、19.27%、11.64%;针对教育基础设施投资各区域间的比较,有85.77%的人表示存在差距,但其中有72.22%的人表示该差距是可以接受的合理差距。农村医疗卫生是关系民生的第二个重要问题,一般农村医疗室都是本村居民开办的,态度积极和善,但乡村医生技术有限,设施也比较差,不能满足治愈相当一部分病症的需求。乡村社区的建立则使超过一半的农村居民的生活得以丰富,但图书室的建立仍处于初级阶段,仅有19.28%的被调查者表示有图书室。
(三)投资决策与信息披露情况
决策科学性是实现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公平性与效率性的前提。从现实角度出发,地方政府承担了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责任,资金由中央政府统一进行调配。而本级政府公共预算最大化追求与信息不对称之间的矛盾使得中央与地方政府目标脱节,基础设施供给与居民需求不相适应。
通过山东省财政厅信息公开的年度报告来看,自2008年以来,主动公开信息的力度得到了加强,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政府公开的众多信息中,政策性、制度性文件占主要部分,涉及财政收入、支出情况的只有政府公开的预算报告和决算报告。从山东省财政厅的网站中,可浏览的政府年度预算、决算报告可追溯到2009年,从这些报告中可看出,政府对农村建设和改造的力度逐年加大,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资金逐年提高,但这种以报告形式公开的方式可供考察的信息含量少,难以全面掌握资金的去向和使用情况,降低了居民获取信息的效率,因此,政府信息公开建设虽然越来越受重视,但信息公开的力度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从居民的满意度出发,政府决策满意度为63.97%,且有60.67%的人认为政府的决策解决了农村比较实际的问题,但56.05%的人认为所建公共基础设施缺乏后续管理与维护,并有一部分人表示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居民参与是实现供给与需求相对均衡的桥梁,57.43%的居民认为有必要参与到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决策过程中,只有6.43%的人表示完全没有兴趣;在关于决策决定权的问题上,68.80%的人认为该权力应当归属于村民大会,本村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应当由本村全民参与、集体表决。
毋庸置疑的是,实现全民参与、全民监督仍要经历一段漫长的道路。调查显示,能够完全透明地对政府投入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流向及用途进行公布的仅占9.72%,不公布或很少公布的却占48.99%。农村居民获悉国家对农村建设的政策大多通过电视新闻,政府缺乏一定的宣传力度,居民对于国家关于农村基础设施投资的政策了解甚微,仅有8.03%的人表示对此较为了解。也就是说,当前政务公开还处于比较低级的层次,居民参与投资决策缺乏可靠的信息和建议的渠道。目前,公民普遍认可的公共基础设施投资的会计模式是由村与乡镇分级核算管理,层层汇总,并纳入政府会计监督的范围,且会计监督应包含投资规模、运营、资产以及日后的管理维护及更新等各项内容,而目前最大的障碍则是地方政府会计建设的落后以及核算资料的不详细。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结论
1. 硬件设施为完善重点。从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在新农村建设的推动下,山东省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投资使农村居民的生活得到了一定的改善,这些改善尤其表现在自来水建设、道路建设、通讯建设等物质性公共设施方面。但水利设施建设存在老化、乡镇企业污染、生活垃圾处理等是居民中反映最多、满意度较差的方面。
2. 教育、医疗区域性差异较大。教育、医疗是硬件设施与软件设施并存的重要方面,且软件设施占比较大,与城镇、区域间进行比较时,虽然绝大多数居民认为存在差距,但也表示这些设施的建设是受当地经济发展等因素多方面影响的,存在差距基本是可接受的。
3. 实现全民参与任重道远。村民参与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决策与监督的积极性与热情普遍高涨,但目前的会计核算存在缺陷且缺乏公开透明的财务信息,村民参与决策的渠道也比较单一。居民获取信息和表达建议缺乏灵活便捷的渠道。
(二)政策建议
1. 调动农民积极性,发挥多元化的投资模式。公共基础设施一般以较低的价格或免费供居民使用,其需求量相对较大,而财政资金是有限的资源,面对中国如此庞大的群体显得捉襟见肘。因此,应充分利用居民参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热情,在政府主导、参与的前提下,放开一定的权限,由当地居民以劳务或资金方式进行部分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招商引资也是获取资金的一条有效途径,因此政府可以适时的出台一些优惠政策,吸引地方企业或个人进行投资,以实现投资模式的多元化发展。
2. 立足居民需求,科学进行决策。公共基础设施的种类多,涉及面广,平均分配资金式的投资显然是财政资金的低效利用,而立足政府管理者利益的决策权归属则是大搞形象工程的根源所在。因此,发展有先后,政府决策应当建立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全面掌握居民的需求,根据实际有优先次序地建设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此外,发展还应当要民主,这里的民主即决策的民主,具体来说就是将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投资的决策权力适当地返还给农村居民,加大决策小组的人员层次,使决策更加民主化、科学化。
3. 完善会计核算、推进会计信息化。在实践中,决策上的难度不仅仅来自于资源的有限、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冲突,更来自于会计信息的匮乏。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会计信息应当属于政府会计信息的一部分,但其特殊的地域性使其由地方政府进行确认、记录和计量。相较之下,地方财务部门缺乏专业的会计人员,设备的配置较为落后,已经形成的公共基础设施也缺乏准确科学的定价方法,这就为信息的提供增加了一系列的难度。因此,在提升会计人员素质、引进先进软件等设施的前提下,更重要的是顺应会计信息化的浪潮,完善会计核算,将计算机技术与会计技术相结合,突破传统会计的局限性,规范农村财务管理,形成集核算、监督和决策一体的会计信息系统。
参考文献
[1]顾鸣东,尹海伟.公共设施空间可达性与公平性研究概述[J].城市问题,2010,(05):25-29.
[2]杨朗.道路设施项目投资公平性的评价方法[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09):1162-1165.
[3]徐淑红. 农村基础设施投资效率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
[4]殷强.中国公共投资效率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5]伍文忠.基础设施投资效率及其经济效应分析——基于 DEA 分析[J].经济问题,2011,(01):41-45.
[6]洪源.村级公共品供给模式创新——建立公共品需求偏好表达机制[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04,(03):63-66.
[7]唐娟莉.基于农户满意视角的农村公共服务投资效率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8]王利君.农村公共品有效供给研究文献综述[J].合作经济与科,2013,(2):80-82.
篇6
关键词: 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程序管理措施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municipal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process management, including engineering bidding, construction preparation before, construction stage management, engineering of the completion acceptance and hand over, project summary and related issues.
Keywords: municipal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program management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 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是指城市道路、公共交通、供水、排水、燃气、热力、园林、环卫、污水处理、垃圾处理、防洪、地下公共设施及附属设施的土建、管道、设备安装工程。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建设的程序复杂、配套的建设项目繁多,施工难度较大。尤其一些项目因为参建单位较多时,多家施工单位交叉作业,施工队伍素质又参差不齐,常有违反规范要求的现象出现。因此有必要加强对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的施工管理。
1.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程序
1.1工程的招投标管理
1.1.1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以下简称工程)的施工单项合同估算价在200万元人民币以上,或者项目总投资在30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必须进行招标。工程施工专业分包、劳务分包采用招标方式的,参照《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招标投标管理办法》执行。
1.1.2工程施工招标由招标人依法组织实施。依法必须进行施工招标的工程,招标人自行办理施工招标事宜的,应当具有编制招标文件和组织评标的能力。施工招标的投标人是响应施工招标、参与投标竞争的施工企业。投标人应当具备相应的施工企业资质,并在工程业绩、技术能力、项目经理资格条件、财务状况等方面满足招标文件提出的要求招标文件允许投标人提供备选标的,投标人可以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提交替代方案,并做出相应报价作备选标。
1.1.3施工招标投标活动及其当事人应当依法接受监督。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对施工招标投标活动实施监督,查处施工招标投标活动中的违法行为。
1.2对监理单位的准备工作
1.2.1对已中标的监理单位的工作前审查包括监理规划、监理工作实施细则、监理程序等。
1.2.2开工前的设计交底是业主主持的。由设计部门对工程的技术要点、难点及施工注意事项进行说明,施工单位及监理单位也可以提出工程中的技术问题,而且通过交底会可以使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与设计部门之间建立直接的联系。
1.2.3为了能按期保质的完成工程,必须在施工前进行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的论证。业主单位应协助监理单位组织审查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
1.2.4施工单位应向业主单位提交开工报告。报告被批复后方能进行施工。业主在批复施工单位的开工报告前,应组织人员对施工单位进行最后的检查,检查施工单位的人员、机械设备及相关技术储备情况,检查施工单位对文明施工及安全生产的落实情况。检查后确认已具备开工条件的批准开工报告,允许开工。
1.3施工阶段的管理
施工阶段的管理是整个施工管理中的重中之重,最关键的管理阶段,它包含了较多的管理内容:
1.3.1造价管理
实施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主要包括三个环节:招标管理、施工管理和结算管理,在这一阶段,笔者认为主要应做好以下几点:
(1)规范招投标活动,积极推行工程量清单招标。工程项目招投标是项目实施阶段的第一道工序,是确定工程合同造价、择优选取施工单位的关键阶段,因此非常重要。
(2)认真、严格地对待现场签证。现行的市政工程项目一般都实行监理负责制。作为进驻施工现场的监理人员在熟练掌握现场施工和管理的同时,应熟悉工程造价知识,对由施工单位填写的签证,一定要认真核实后方能签字盖章,对不应该签证的项目不应盲目签证,对施工单位在签证上巧立名目,弄虚作假,以少报多,蒙哄欺骗,遇到问题不及时办理签证,结算时搞突击,互相扯皮的现象应严格审查。
(3)加强设计变更的审查。设计变更是实施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又一个重要因素。设计变更应尽量提前,变更发生得越早则损失越小。
(4)把好结算审查关。目前我市工程项目结算大多仍采用定额计价,因此在结算时应重点做好工程量和定额套用的审查。结算的工程量应以招标文件和承包合同中的工程量为依据,考虑变更工程量,特别是要考虑对施工签证单的符合性和合理性进行详细的审查。审查时要熟悉图纸、掌握工程量计算规则,并对整个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有系统的认识。定额的套用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
1.3.2质量管理
(1)由于工程中有较多的隐蔽工程,很多潜在的质量问题在投入使用的初期不容易暴露,易为管理人员忽视。工程质量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但不言而喻人在市政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中是占决定性的因素。
(2)工程施工项目的质量管理要时刻牢记以人为本,要以保障居民的人生财产安全为目标要求,要以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素质极其质量意识为前提紧抓工程质量。必须要做好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稳定性工作,在施工过程中,要明确质量目标,进行科学管理、规范化施工,同时实行竞争、激励、奖惩并存、共同作用的有效机制,这样达到保证工程质量的目的。
(3)工程建设项目的质量管理必须严格按照预定的计划和技术标准实施。
(4)工程建设原材料、设备的质量管理。市政工程建设所用的原材料、设备是形成建设工程实体的直接与间接因素,同时也是保障工程质量的基本要素。究其源头也是人的问题。
(5)工程施工工序的质量管理。质量管理中最基本的内容对工程的工序质量的控制,目的就是要发现偏差和分析影响质量的制约因素, 并消除, 使其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确保质量。要把握好工序质量, 就要对每道工序都严格执行检查制度,使每一道工序都在合理的控制之下进行。
1.3.3进度管理
进度管理主要指计划管理。业主单位要定期和不定期的召开会议,解决或协调影响工程进展的问题。跟踪检查施工单位的人、材、机是否按计划进场。如遇问题,及时调整施工方案。定期进度表,并督促施工单位。
1.3.4文明施工及安全管理
认真组织落实《文明施工管理办法》,把工作落到实处。定期检查施工现场的围挡、扬尘、材料堆放、残土外运等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1.3.5竣工验收及移交工作
(1)竣工验收及移交工作是十分重要的,竣工验收是对一项工程的系统检验,是对工程质量的综合评定。验收主要是对工程的外观、实测实量、内业文件的检验。市工程验收工作应当做到公正、公平和科学。工程验收还包括对工程规模的验收,验证工程建设规模是否与设计的规模吻合。
(2)市政道路工程的验收由参与工程建设活动的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共同对建设项目的质量进行验收及评定,并由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和质量监督机构依法进行监督检查,是对市政道路工程质量进行最后确认,验证施工技术是否符合规定的技术标准、能否交付使用所把的最后一道关。工程总结报告工程总结报告应由业主完成。
以上是从工程的招投标到工程的造价,质量控制,进度控制,安全管理,竣工验收及移交等程序进行了探讨和说明,是市政工程施工管理的主要内容,在整个工程的施工管理中,我认为还存在着一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
2.管理中的问题和措施
2.1施工监理力度不够、职权受限,不能充分发挥监理作用
2.1.1监理不仅仅是对现场施工质量的监理,还应对工程的进度计划、人员设备配备情况、工程款的拨付进度等进行监理,这是监理单位的职责所在。
2.1.2市政工程的质量监理是一项难度大、项目多、任务重的监理工作,因为市政工程是综合性工程,既有道桥工程专业知识又有给排水专业知识还有园林、煤气管道、热力管道等工程,因此监理公司要对市政监理人员进行特殊培训,使其一人多能,胜任本职工作,为公司增加技术实力,还要有适应市政工程质量监理的仪器设备。
2.1.3监理公司要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制定严格的质检标准和检查方法,本着诚实、信用、公平、合理的原则,为建设单位把好质量关,建立奖惩制度,本着优者上,劣者下的原则进行运作,并且监理工程师要及时把建设单位建立完善的质量信息反馈系统。
2.2解决问题要彻底,遗留问题处理要及时
市政工程往往是多个专业的统一体,如道路工程不仅仅是修路,它还包括各种管网工程、交通工程以及街路两侧的衔接及亮化等,要力争各项工程的同步实施,尽量减少重复工作。
2.3建立健全施工许可证制度
建筑法规定,投资在30万元以上或建筑面积在300平方米以上的工程,必须有施工许可证方能开工。
2.4重视工程移交工作
目前,很多城市都存在着竣工工程移交滞后现象,导致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上的遗漏。当然,致使移交滞后的原因很多,例如资金结算问题、施工质量问题等,都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3.结语
篇7
【关键词】工业遗产;科普设施;国家;亚洲
工业遗产的概念最早出现在世界上最初开始工业革命的英国,伴随工业革命的进步,“工业考古学”应运而生,英国遗产局(English Heritage)管理,并在1964年由英国考古学会对全英国的工业文物进行普查。随即,工业遗产在欧美主要国家起源和发展,在世界范围内,引发广泛影响。1978年,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委员会(The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the Industrial Heritage,以下简称TICCIH)在瑞典成立,标志着工业遗产的保护迈上了全球化合作的道路。TICCIH自成立起,确保至少三年举行一次大会,目前已在法国、比利时、西班牙、美国、加拿大、希腊、奥地利、英国等多个国家召开过年会,并在十几个国家召开中间会议,每次大会都会形成《转变及国家报告》,工业遗产保护逐渐成为国际共识。基于经济发展和民族自觉,亚洲各个国家、地区把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再利用等相关的突出问题逐渐提上国家政策规划的布局中。2012 年11 月5 日,国际工业遗产保存委员会(TICCIH)在中国台北举行大会,这是TICCIH 第一次将例行大会移至亚洲城市举行,显示了国际组织对于亚洲地区日益受到威胁的工业遗产的关注。
亚洲地区国家地缘复杂、国情特殊,并非工业革命的原发地,从世界工业化进程的视角下,亚洲属于工业后发地,工业发展的思想、文化、理念、技术等都是从欧美工业起源的国家地区引进或移植。《台北宣言》第三条明确指出,体认到亚洲地区工业发展历程与西方世界有所不同,自发式的生产方式与设施的发展是当时历史的一部分,工业遗产的定义在亚洲地区应该更加广阔,包含了前工业革命时期及工业革命之后的技术、机器与生产设施,人造物与人造环境。亚洲工业遗产在世界文化遗产中的明晰定位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进而才能有效确定工业遗产如何保护、再利用的合理性及客观性。另外,值得回溯的记忆性文化遗产(Memory Heritage),如工业文化、民族觉醒自强精神也会重新诠释亚洲的近代历史。
工业遗产就地保护和开发再利用的途径是建造工业博物馆或工业展示基地,较为全面反映国家地区工业发展、城市发展进程。目前,世界上比较完整的案例是德国鲁尔工业区和英国铁桥工业遗址及意大利都灵工业遗址公园。亚洲国家积极借鉴欧美工业保护先驱,从国家层面的高度,设计规划全民科学普及基础设施的建立,推动工业遗产向科学普及资源转化。培养和提高国民科学素养,需要科普基础设施提供科学资源社会化、科学知识传播休闲化和科学普及服务个性化。国家科普基础设施中的规划构建中,实现全民终身学习平台创构,工业博物馆的建立既能体现城市发展的地域特色,又可保护再利用工业遗产,加强科学教育。工业遗址博物馆或工业展示基地本身的核心价值是科学技术,转化为技术性的科普基础设施影响科学传播及教育系统,潜意识作用公民科学素养,实现工业资源节约可持续利用,使其创造新的价值,科普基础设施在城市的经济、社会和环境运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亚洲地区资源短缺和工业系统污染威胁的现状下,如何更好的转化工业遗产,新加坡水库的再利用,整合废弃管道公共雨水收集基础设施,2009年,新加坡了《可持续的新加坡发展蓝图》,预划全球环境变化,运用灵活方式,整合协调和规划,布局城市工业遗迹转型科普基础设施资源,如再生水展览中心,采用先进技术采集、处理净化二次使用的水,纯度超过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并融合公众节水意识和教育宣传活动,提高新加坡公民从节水成本效益中享受清洁的城市生活,也标志水在新加坡公众中价值地位的提升,在细微的生活变化中增强公民科学素养内涵的深度认知。日本的博物馆明治村,将明治时代工厂整体搬迁至山体上,建立工业遗址博物馆,机器可灵活转动,“古董”交通工具即可乘坐,使工业遗产的科技价值被现时现地利用传播,超越了时空约束,突出体现科学教育和普及科学知识可操作性,明治地区对科普基础设施的活化经验,优化工业遗产资源,精准的服务实现了科普基础设施个性化。
中国提出创新发展驱动战略,提出创新国家建设,并对世界上32个发达科技强国做了初步研究,预达到创新型国家目标,国务院颁布全民科学素质行动纲要五大工程,其中之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中国自,抗战内迁,156计划,三线建设等国家统筹规划下,百年工业发展历程遗留的工业遗产,运用恰当的途径及方式,合理转型为科普基础设施,为国家现代化实现全覆盖创造科学传播平台。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市政工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难点;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TU984.2 文献标识码:A
市政工程及市政工程基础建设的介绍
所谓市政工程其实是指城市中一些道路、供水和排水等各种设备的建设,其是由政府投资进行建设的,而市政设施则具体是指在城市区、镇(乡)规划建设范围内设置、基于政府责任和义务为居民提供有偿或无偿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各种建筑物、构筑物、设备等。说到市政工程(或设施)与城市基础建设的关系,实际上两者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是不同的叫法罢了,而后者在当今社会各界得到普遍认可。
不论从市政工程的投资单位还是其建设设备的性质来看,其一般都是属于国家的基础建设,这些设施的建设,对于城市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都是必不可少的,对于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市政工程基础建设难点
市政工程基础建设对于城市的发展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从近些年来的实践中我们也发现许多施工、管理上的难点,下面我们就具体从几个方面来分析下其中难点所在:
(一)工程的招标难点。我国开展招投标方式进行各种工程项目的竞争已有几十年的时间,纵观目前各种大型、城市的基础设施的施工项目中,都普遍运用这种方式,并且也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是因为这种方式的普及,其中的弊病也不断显现:暗箱操作、虚假标底、各种贿赂行为层出不穷,导致的恶性竞争已经愈发严重,这实际上不但对各施工企业毫无公平可言,同时在工程质量上也没有确定的保障,为市政工程增添了一大安全隐患。[1]
(二)工程中的施工难点。市政工程基础的建设,主要是为了方便人们的日常生活,而其具体的设施包括市建设中的各种公共交通设施、给水、排水、燃气、城市防洪、环境卫生及照明等基础设施建设,所以其建设的地点都是人群以及建筑聚集的地方,而这些已然存在许多相同或相似的设施的地方,在进行进一步的施工建设,就存在一定的难度,并且因为居民的密度高,这种施工必定造成交通的拥堵,对周围环境及人们生活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而且有些工期较长的项目,势必造成在方便人们之前,会为人们造成长时间困扰。
(三)工程设施的建设管理难点。市政设施建设的规模和范围不断增加,而项目的不同其管理水平也是参差不齐的,尤其是在这些基础设施真正投入使用的时候,短时间内就出现损坏现象的现象较为普遍,给人们安全带来又一隐患;[2]而且许多设施根本用不到其真正的使用寿命,维修以及再施工的现象非常普遍,为作为投资单位的政府带来经济上的损失。
市政工程基础建设难点的对策分析
市政工程基础的建设,就现状来看存在许多方面的难点,这严重阻碍其作用的发挥,现在我们针对上面我们提到的各种难点,提出以下具体的对策:
(一)规范招标,重点防治暗箱操作。针对于工程中招投标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一定时间的实际情况勘测,我国制定出的一些防范措施完全可以应用于市政工程基础建设上。首先是对于负责抉择的专业人员的规范,制定一定具有法律效率的规则,严格防止因为利益诱惑而发生泄漏工程信息的行为;同时要对其专业水平设立一定的考核条件,这样就有效避免了为竞争而无限度减低标底的情况,因为发现这种标书的存在,就可以直接将其剔除,已保证以后工程的质量。
(二)加强施工人员素质,合理规划。在有一定基础设施的地方进行市政工程的再施工,难度虽大,但是只要在事先对施工地区做好细致的勘测、规划,了解当地及周边的情况,方便的情况下可以实行居民转移的策略,而对于无法转移的也要早作准备。
(三)提高勘测、监督水平。针对市政基础设施管理上存在的问题,我们主要需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对策的分析,分别是工程的质量验收上和规范使用人们的行为上。工程的质量验收上,包括施工前对于各种施工材料的检测、施工中的监督以及工程竣工后的验收,从准备阶段开始,防止施工中的偷工减料,直至最后工程的成功投入使用,这个过程都要按照合同逐步进行,同时还要制定一定的规则,以便规范施工队的施工和事后补救,这样不仅能够保证工程设施质量,也能够获得应达到的经济效益。同时为了更科学、更有效的进行整体管理,我们还需要充分利用网络等现代化工具,收集相关信息,加以利用,为监督管理增加另一层保障。
综上所述,市政工程基础的建设,对于当前我国城市化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针对现在工程中存在的各种难点,我们需要给予必需的重视以及切实的实施,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对外开放提供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篇9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的规定,为了维护建设工程市场秩序,确保基础设施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就基础设施工程管理的有关规定通知如下:
一、基础设施工程的范围
(一)本通知所称的基础设施工程是指房屋建筑工程的“三通一平”工程、土石方工程、山坡建筑灾害防治工程及城市市政道路、桥梁、给排水、供水、供气、隧道工程、公共交通、环境卫生、园林绿化等工程(以下简称基础设施工程)。
二、勘察设计管理
(二)基础设施工程建设项目,经有关部门批准后,建设单位必须委托有资质的勘察设计单位对工程项目进行勘察设计,并提供与建设工程有关的原始资料,资料必须真实、准确、齐全。
(三)勘察、设计单位必须按照勘察、设计规范进行勘察设计,并对其勘察、设计的质量负责;注册岩土师、结构师、建筑师等注册执业人员应当在设计文件上签字,对设计文件负责,设计文件除满足规范强条要求外还应符合深度要求。
(四)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图必须经审查机构审查并报市建委备案,凡未经审查或审查不合格的图纸,不得使用。
三、质量监督与安全生产监督
(五)基础设施工程必须依法办理质量、安全监督手续,对不按法定程序报批建设的基础设施项目,由市建委或其委托的相关单位予以处罚。
(六)房地产开发项目中的基础设施工程,必须先办理“三通一平”、给排水、山坡治理等工程的质量、安全监督手续,工程验收合格后,方能办理房屋建设工程的相关手续;房屋竣工验收前,必须办理园林绿化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及其它相关手续,绿化工程验收合格后,方能办理房屋竣工验收备案。
(七)政府投资的基础设施工程,必须依法办理相关手续和竣工验收备案,否则不予拨付工程款(或进度款)和不办理工程结算。
(八)基础设施工程必须实行工程监理。
四、施工许可管理
(九)建设单位在基础设施工程开工前,必须办理施工许可证。申请施工许可证应具备下列条件:
1、经有关部门批准的建设项目批文;
2、已办理项目规划许可证;
3、**省建设工程施工图文件审查备案单;
4、中标通知书;
5、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的资质满足施工要求,从业人员的资格必须满足岗位要求;
6、已办理质量监督、安全生产监督手续及相关资料;
篇10
[关键词] 公钥基础设施PKI 电子商务 安全保障
电子商务的基础是信息化和网络化,因此当信息化和网络化的浪潮袭击了全球以后,电子商务也得以实现。但电子商务发展至今,阻碍其发展的关键因素还是安全问题。近年来,伴随宽带互联网技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飞速发展,公钥密码技术有了其用武之地,加密、解密的系统开销已不再是其应用的障碍。
一、公钥基础设施体系结构概述
1.公钥基础设施简介
公钥基础设施(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就是利用公钥理论和技术建立的提供信息安全服务的基础设施。公钥体制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加密体制,在这一体制中,加密密钥与解密密钥各不相同,发送信息的人利用接收者的公钥发送加密信息,接收者再利用自己专有的私钥进行解密。这种方式既保证了信息的机密性,又能保证信息具有不可抵赖性。到目前为止,它是公认的保障网络社会的最佳体系结构。
2.公钥基础设施系统组成
公钥基础设施的体系结构的主要组件至少应包括以下部分:终端实体,是PKI用户系统,终端实体可以是软件系统,也可以是硬件系统,或是软硬件系统的结合,它是PKI证书的用户,因此其主要的功能是申请证书、下载证书、申请作废证书、查询证书的状态及CRL等。认证中心CA(Certificate Authority)即数字证书的签发机关,C A必须具备权威性的特征。它通过对一个包含身份信息和相应公钥的数据结构进行数字签名来捆绑用户的公钥和身份。注册中心RA(Registration Authority)是数字证书的申请注册、证书签发和管理机构,是用户和CA的接口,它所获得的用户标识的准确性是CA颁发证书的基础。RA是CA的证书发放、管理的延伸。它负责证书申请者的信息录入、审批以及证书发放等工作(安全审计)。同时,对发放的证书完成相应的管理功能(安全管理)。RA系统是整个CA中心得以正常运营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数字证书库是证书的集中存放地,是网上的一种公共信息库,供广大公众进行开放式查询。到证书库访问查询,可以得到想与之通信实体的公钥、密钥备份及恢复系统。如果用户丢失了密钥,会造成已经加密的文件无法解密,引起数据丢失,为了避免这种情况,PKI提供密钥备份及恢复机制。整个PKI系统中,只有CA会和普通用户发生联系,其他所有部分对用户来说都是透明的。
二、公钥基础设施在电子商务安全中的作用
公钥基础设施是利用公钥理论和技术建立的提供加密和数字签名等安全服务的基础设施。它以公开密钥密码算法为基础,结合对称密码算法、摘要算法,通过数字签名、数字证书等技术来保证网络传输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不可否认性以及身份鉴别。公钥基础设施作为一项有效的工具,提供在Intranet,Extranet及Internet网络环境问交换数据的信任基础。其主要目的是通过自动管理密钥和证书,为用户建立起一个安全的网络运行环境,使用户可以在多种应用环境下方便地使用加密和数字签名技术,从而保证电子商务的交易安全。PKI应用系统应具有以下基本功能:公钥密码证书管理、黑名单的和管理、密钥的备份和恢复、自动更新密钥、自动管理历史密钥、支持交叉认证。
三、公钥基础设施在电子商务安全方面的应用
1.数据传输的机密性
PKI的主要的功能之一就是保证数据传输的机密性,即: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不能被非授权者偷看。PKI是建立在公共密钥理论的基础上的,从公共密钥理论出发,公钥和私钥配合使用可以保证数据传输的机密性。数据的发送者希望其所发送的数据能安全的传送到接收者手中,并且只被有权查看该数据的接收者所阅读。数据发送者首先利用接收者的公钥将其明文加密,然后将密文传送给接收者,接收者收到数据以后,利用其私钥将其解密,还原为明文,即使是数据被非法截获,因为没有接收者的私有密钥,别人也无法将其解码。这样使数据的发送者可以放心地发送数据。
2.身份标识和认证
PKI另一个主要的功能就是在电子交易中进行身份验证,交易双方利用PKI提供的电子证书(Digital ID)来证实并验证其身份。在网络这一虚拟的环境中进行实时议价、采购、付款等商务活动,并保证交易的有效性,即交易不可被否认的功能。PKI已经成为识别用户身份的事实上的技术标准,要想用数字证书进行身份验证就必须具有PKI。在身份验证过程中,利用发送者的私有密钥加密可以验证发送者的身份,而用接收者的私有密钥解密可以同时保证传输数据的机密性。由于发送方私有密钥的保密性,使得接收方既可以根据验证结果来拒收该报文,也能使其无法伪造报文签名及对报文进行修改,原因是数字签名是对整个报文进行的,是一组代表报文特征的定长代码,同一个人对不同的报文将产生不同的数字签名。这就解决了接收方可能对数据进行改动的问题,也避免了发送方逃避责任的可能性。
3.信任关系的建立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其活动可以分为以下几类:BtoB,企业与企业问的电子商务;BtoC,企业与消费者间的电子商务;CtoC,消费者与消费者间的电子商务;BtoC,企业与政府间的电子商务。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下,对于如此错综复杂的关系,应建立一个有效的相互信任机制来保证双方间的交易安全,以促进整个电子商务活动效率提高。如何在Internet环境下建立公平、安全的交易信任关系是电子商务领域的一个最重要的也最具有挑战性的课题。基于Internet的各种优势,各企业希望通过向每一个有权访问这个网络的用户签发证书的方式,使自己的客户和合作伙伴可以通过外联网来访问自己的内部网络。对最终用户来说可能同时接受许多访问的授权,但他们并不想管理多个证书,而是希望只要拥有一个证书就能通过所有合作伙伴的网络认证。这一问题的关键解决思路在于如何保证多厂商PKI环境具有可互操作性。
在前面提到:PKI的关键组成部分是CA,它负责生成、分发和撤消数字证书,通过认证过程将一个公共密钥值和一个人、一台计算机或一个实体联系起来,并且具有分层的组织结构。当企业打算通过为得到可靠性和信任,而使用PKI而与另一家企业进行通信时,就出现了如何建立信任关系这一难题。为了保证CA分层体系之问具有可操作性,不同的分层体系,必须能够索取和验证每个CA体系的有效性。由于早期的PKI产品使用的是专利协议,不同PKI产品间的可互操作性几乎为零。但PKIX(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 and X.509)标准和X.509证书标准的开发大大增加了互操作性。目前解决电子交易中的信任关系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案。
(1)直接信任模型。即:在A、B两家企业都拥有自己的CA机构,并且两家企业的CA产品都是同一家供应商提供的前提下,保持两家企业现有的家谱结构不变,让顶层的CA机构安全地交换它们的公开密钥,并分别在A、B两家企业内部传播对方企业的公开密钥,这是一种直接信任关系建立。当然这个过程实现起来相当繁琐,而信任关系作废时的处理也则更加复杂。
(2)交叉信任模型。即:A、B两家企业的顶层的CA机构分别为对方的顶层CA机构的公开密钥签发一个证明证书,其它验证关系保持不变。这样,A、B两家企业就建立起了一种交叉信任关系。当B企业的最终用户收到一封来自A企业的最终用户的信件时,它就可以沿着证书路径上溯检索到A企业的顶层证书,再使用A企业的证书对其最终用户进行验证。同时,当A企业的最终用户想访问B企业的内部网的数据时,身份验证工作由交叉证书直接完成,他可以直接利用A企业签发的证书连接到B企业的内部网络。
(3)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模型。供应链是指围绕着核心企业,在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到制造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过程中,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通过“淘汰制”对链中成员进行慎重选择,建立一个相互间客观信任的供应链,在此基础上形成有特色的“链”文化。对于企业与企业间、企业与消费者间、消费者与消费者间这三种不同关系,建立信任机制的手段也不尽相同。当然,这是一种非PKI体系结构中的信任关系建立模型。
四、基于公钥基础设施的电子商务安全问题研究
公钥基础设施是以公钥加密为基础的,为网络安全提供了安全保障的基础设施。从理论上来讲,它是目前比较完善有效的实现身份认证和保证数据完整性、有效性的手段。但在实际实施中,也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问题,包括针对公钥、私钥和安全协议的攻击。
1.针对证书持有者态度的攻击
这类攻击源于证书持有者的消极态度,如盲目签名、证书持有者长时间不用证书、私钥可能泄露时不及时申请注销证书等等情况都给攻击者留下了可乘之机和时间。
2.针对CRL的攻击
在PKI中,若用户私钥泄露、证书过期或由于安全原因需要变更证书中某些属性的时候, 必须向CA申请注销与之相关的旧证书。证书被注销后,与其相关的公钥和私钥将不再有效。用其实施的行为也不再有效证书注销方法常用的是CRL (Certificate Status Protoco1)CRL将申请注销的证书以链表形式组织并在PKI中和传播。由于证书注销信息在PKI中传播需要一段时间。若攻击者可以避免被注销进程锁定,则攻击者即攻破了PKI的注销机制,他可以用被某个CA注销的证书来进行非法访问。
3.针对定制协议的攻击
在PKI中,协议的安全和完善是至关重要的。它是PKI的安全基石。然而,即使是安全的协议,也可能被攻击者利用。定制协议攻击是通过定制一个协议,并用它来与安全协议进行交互,从而影响安全协议产生可以利用的消息。 这类攻击多是针对公钥的认证协议进行的。其条件是PKI中允许在多个协议中使用同一个公钥,这时可用定制的协议来影响安全协议。用安全协议产生的信息来冒充某个参与者而成功完成协议定制协议攻击在本质上是利用多个协议间的交互来实施的,避免此类攻击的基本原则是在某个密钥被使用时,在产生的消息和消息标示符之间实施一个密码绑定,从而保证一个协议中的消息不能被另一个协议中的某些消息替代,在避免上述几方面攻击的前提下,PKI不失为一个保证网络安全的一个非常合理和有效的解决方案 。目前已有许多协议基于PKI,如SSL,TLS,S/MIME,SET,IPSEC,无论是使用IPSEC构建VPN,还是使用SET的电子商务都离不开PKI的支持。并且从长远来看,PKI将逐渐集成到更多的操作系统和应用中去,并实现对用户透明。而利用PKI作电子商务的安全基础平台,使用PKI的数字证书实现在线交易所必须的认证和加密功能,必将是实现安全电子商务的主要发展方向。
五、 结语
公钥基础设施体系结构是保证电子商务安全的一套完整有效的解决方案,其中包含了复杂的技术,与电子商务应用是协同工作的。其发展非常迅速,已进入到无线和嵌入式应用领域,虽然仍存在各种缺陷和不足,但已有很多国家和公司正在对其进行完善,提出了各种改进的标准和方法如SPKI等,随着系统的成熟和技术的进步,它将在电子商务中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之棠陈福生:一种基于P2P的PKI体系[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06,28(9):1~3
[2]刘志远:PKI安全信任模型的研究[J].计算机与现代化.2007,(3):4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