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范生范文

时间:2023-04-06 17:09: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模范生,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模范生

篇1

下xià午wǔ第dì一yī节jié数shù学xué课kè,眼yǎn镜jìnɡ老lǎo师shī抱bào着zhe批pī改ɡǎi完wán的de作zuò业yè本běn子zi走zǒu进jin教jiào室shì,我wǒ注zhù意yì到dào他tā不bú是shì那nà么me开kāi心xīn。果ɡuǒ然rán,一yì走zǒu上shɑnɡ讲jiǎnɡ台tái,他tā就jiù开kāi始shǐ说shuō:“这zhè次cì的de数shù学xué作zuò业yè让rànɡ我wǒ很hěn不bù满mǎn意yì,明mínɡ明mínɡ很hěn简jiǎn单dān的de算suàn术shù题tí,有yǒu的de同tónɡ学xué却què马mǎ马mǎ虎hū虎hū地de做zuò错cuò了le好hǎo几jǐ道dào。另lìnɡ外wài,还hái有yǒu的de同tónɡ学xué作zuò业yè写xiě得de像xiànɡ蚂mǎ蚁yǐ爬pá,歪wāi歪wāi扭niǔ扭niǔ看kàn得de我wǒ眼yǎn睛jinɡ都dōu花huā了le。”

眼yǎn镜jìnɡ老lǎo师shī从cónɡ那nà一yì叠dié作zuò业yè本běn子zi中zhōnɡ拿ná出chu一yì本běn,大dà声shēnɡ说shuō:“这zhè是shì小Xiǎo葵kuí的de作zuò业yè本běn子zi,请qǐnɡ大dà家jiā传chuán阅yuè一yí下xià,看kàn看kɑn这zhè本běn作zuò业yè和hé你nǐ们men自zì己jǐ的de有yǒu什shén么me差chā别bié。”

小Xiǎo葵kuí的de作zuò业yè本běn子zi和hé我wǒ的de比bǐ起qi来lɑi,真zhēn的de大dà不bù相xiānɡ同tónɡ。她tā的de作zuò业yè本běn子zi随suí便biàn翻fān开kɑi哪nǎ一yí页yè都dōu是shì干ɡān干ɡān净jìnɡ净jìnɡ的de,数shù字zì写xiě得de漂piào亮liɑnɡ又yòu整zhěnɡ齐qí,而ér且qiě数shù学xué题tí总zǒnɡ是shì算suàn得de很hěn准zhǔn,几jī乎hū找zhǎo不bu到dào一yí个ɡè叉chā号hào。

“从cónɡ今jīn天tiān起qǐ,大dà家jiā要yào向xiànɡ小Xiǎo葵kuí学xué习xí,谁shuí的de作zuò业yè再zài写xiě得de像xiànɡ蚂mǎ蚁yǐ爬pá,一yí律lǜ重chónɡ写xiě。”眼yǎn镜jìnɡ老lǎo师shī把bǎ鼻bí梁liánɡ上shɑnɡ的de眼yǎn镜jìnɡ往wǎnɡ上shànɡ推tuī了le推tuī,皱zhòu着zhe眉méi头tóu说shuō,“要yào是shi你nǐ们men都dōu能nénɡ变biàn得de像xiànɡ小xiǎo葵kuí一yí样yànɡ,不bù知zhī道dào我wǒ要yào少shǎo操cāo多duō少shɑo心xīn。”

阿A了liǎo有yǒu点diǎn儿er想xiǎnɡ哭kū了le,他tā在zài下xià面miàn小xiǎo声shēnɡ说shuō,他tā不bù想xiǎnɡ变biàn成chénɡ小Xiǎo葵kuí,因yīn为wèi小Xiǎo葵kuí是shì女nǚ孩hái儿er,他tā不bù想xiǎnɡ变biàn成chénɡ女nǚ孩hái儿er,女nǚ孩hái儿er都dōu要yào穿chuān裙qún子zi。

篇2

模范生大奔

DOG SIGN:大奔脾气很好啊,它对每位来客都会如此热情吗?会友好地和每个人握手吗?

鱼儿:对,大奔对每个人都非常友善,跟每个人握手是必须的。

DOG SIGN:除了握手大奔还会别的什么吗?

鱼儿:还会撒娇耍赖,要求出去玩。

DOG SIGN:大奔卧在那后,好像不喜欢别人移动它的爪子或是让它坐起来,它总是怕怕的样子,感觉就像是犯了错一样。

鱼儿:作为一只蓝色性格的狗,大奔是很小心谨慎的。大奔其实大多时候都是听不懂我们说什么的,它只是能昕瞳我们的语气甚至能感受到我们的情绪,可能当时我们大家的情绪显得焦躁了点,它就是有点害怕了。

DOG SIGN:大奔为什么出去总会被别的小伙伴欺负呢?

鱼儿:大奔小的时候非常胆小,所以小时候受欺负比较多,长大了就还好。

DOG SIGN:那它有没有发脾气,欺负过别的小伙伴?

鱼儿:长大了以后就对同性别的伙伴比较凶,哈哈。当然,遇到看着比大奔凶猛的,我就会带着大奔走了,怕它吃亏。

DOG SIGN:拍摄时你总是叫淘淘来吸引大奔的注意,淘淘是大奔的女朋友吗?

鱼儿:应该还不算女朋友吧,只是玩得比较好而已,大奔跟淘淘在—起的时候非常让着它,总之还蛮体贴的。

DOG SIGN:大奔和公司的同事们都玩得很开心,平时经常带它来公司吗?

鱼儿:它就是生活在公司啊,从小在公司长大的。

DOG SIGN:边牧是个喜欢玩飞盘的犬种,平日你会和它一起玩飞盘吗?休息的时候都喜欢和大奔做些什么呢?

鱼儿:可能工作时间比较多,陪大奔的时间比较少,但是好在大奔是在我们公司养的,就算不能出去玩,平时都会有好多人陪大奔玩。休息的时候我们会带大奔出去玩啊,去朝阳公园,或者跟着公司去郊游。

DOG SIGN:大奔的肠胃不好吗,很多牌子的零食吃了都会拉肚子吗?那平时在吃东西这方面是不是格外地注意呢?

鱼儿:是,大奔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不能随便吃别人给的食物,在我默许的情况下它才会去吃,但是它听到我说不许的时候就不会吃了。

DOG SIGN:平日练歌排舞的时候,大奔是乖乖地看着,还是上前在你身边给你捣乱呢?

鱼儿:大奔还是比较有眼力见的,大家都工作的时候它还是会老实地趴在某个地方看着的,当然偶尔也会出来跑出来耍赖求安慰求关注什么的,哈哈。

爱犬大奔

犬种:边牧

星座:射手座

嗜好:出去玩

个性:蓝色性格

性别:男 年龄:3岁

孙敬媛

代表作品:EP《人鱼歌姬》

演艺经历

2011年年发行首张个人EP《人鱼歌姬》

2011年举行北京《人鱼歌姬》歌友会

2011年参加“大爱暖中国”世界艾滋病日主题公益晚会

2011年孙敬媛与辰亦儒、刘岩参加《健康相对论》的录制

2011年举行河北《人鱼歌姬》歌友会

2011年2012生态中国时尚盛典“最具时尚影响力新锐歌手奖”

2011年中国易物天下主办、成龙慈善基金会协办“慈善盛典”爱心大使

代表作品

《爱是把怆》、《学会不爱你》、《请忘记我》

如此纯粹的音乐

DOG SIGN:全新EP《人鱼歌姬》里的几首歌曲都是由自己做的词或是曲,整张专辑也有不少地方是自己亲自操刀的。第一次监制专辑制作,和以往只歌唱肯定有很大的不同,专辑制作中遇到过怎样的难题呢?

鱼儿:这次制作唱片我学到了很多,从最初的想法到作品的完成,这个过程虽然很辛苦,每天都熬夜到早上,从作词作曲到服装的设计与唱片的策划再到MV想法以及训练等等……但现在想起来,其实是种享受。在这过程中,有人认可我,也有人否定我的想法,甚至业界人士也出了很多想法给我。有提到我是个外表柔美性感的女孩子,却要演唱摇滚,这个定位是不是不适合我。其实,我在身体上的劳累及受伤都会很快恢复,甚至不当回事!在心灵上的压力与抉择却是最难熬的!但无论中间我有任何的动摇和外界听到什么声音,我始终坚持一点,就是我最初的想法,和最初的我!我是谁?这很重要!无论怎样,我的作品现在做出来大家看到的,是个想象不到的我,有这一点,我觉得就可以让大家停止对我的质疑了。

DOG SIGN:首播主打歌《人鱼歌姬》的MV拍摄阵容相当强人,顶火的动画制作团队、电影导演贾浩的亲自拍摄,更有来自L.D.的著名美籍华裔广告动画导演友情资助。和这么多优秀的人合作,有没有压力呢?

鱼儿:压力还好,因为大家都是朋友,做事起来没有那么多的顾虑,我只要做出我自己就好了。压力在于水下拍摄的部分。

DOG SIGN:MV开头是一段唯美的水下场景,听说在拍摄之前你并不会游泳?

鱼儿:因为我是个完全不会游泳的人,甚至是怕水。但在水下拍摄,是我的提议,因为要叫小鱼儿,既然对大海有憧憬,我就该去做!我现在学会潜水,在水下做舞蹈动作,做各种各样的表情,当我下水的时候,我听着我的音乐,完全感觉与世隔绝,突然感到这就是最神圣的地方。我当时想既然我连最怕的事情都已经克服了,接下来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DOG SIGN:《学会不爱你》是鱼儿自己创作的歌曲,歌曲是否有自己的影子在里面呢?

鱼儿:当然,写的就是我自己的感情故事。我发现我会把我的情感全部发泄到我的音乐及舞蹈上面,我的作品就是我的发泄工具,也是我情感的一种表白,里面有一句我自己特别喜欢:“学会不爱你 才发现 早已忘记自己姓名”。

DOG SIGN:专辑里的另一首歌曲《请忘记我》是和胡彦斌一起制作的,这次彦斌也担当了专辑的制作人,和这位创作才子擦出了怎么的火花呢?

鱼儿:因为彦斌哥和我是很好的朋友,感觉不说话我们也能明白对方的意思。这首歌的词是我写的,由彦斌哥帮我改编。他是个很靠谱的上海人,很善良、很孝顺,我绝对相信音乐人也是靠人品的!我特别喜欢彦斌哥的想法,做音乐不是为了钱!在这点上我们是相同的!我们要求音乐的本身,音乐是我们唯一发泄的工具,如果就连自己最爱的音乐都变得社会化,那活着还有什么有意思的事。

DOG SIGN:鱼儿能点的爆摇滚,也能哼的出柔情,目前有没有想尝试的新曲风呢?

鱼儿:有的。我希望演绎多种曲风的歌曲,因为我本身就是个爱多变造型的人,音乐更加能展现多层面的我。但摇滚精神我会坚持下去,就像我的一个灵魂一样,永远不会熄灭。所谓的摇滚精神就是没有限制,没有条条框框!不存在R&B、摇滚、舞曲、情歌、爵士……我们混搭!我们要的是纯粹的发泄,纯粹的生活,摇滚并不是只有吼叫,精神很重要!我们要的是纯音乐,如果不是,必须活不起!嘿嘿,希望大家继续关注我的音乐,相信会有惊喜。

篇3

关键词: 文学翻译 归化还原增色―减色 陌生化技巧

国内翻译界借用西方文论研究翻译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均已取得瞩目的成果,但也存在相当程度的盲目性。译界普遍认同归化还原增色―减色法对文学翻译的指导意义,但就其产生的效果而言,这一翻译原则是否可视为对陌生化理论的适当运用,存在质疑。本文旨在对翻译研究中与陌生化理论的运用相关的某些误区和缺陷进行讨论,并以此为基础,探讨陌生化技巧在文学翻译中的可应用限度。

一、翻译原则的演变――直译与意译、归化与异化之争

传统译论视翻译为一种语言转换行为,是译文对原意的复制,强调“忠实”和“对等”。换言之,“忠实”和“对等”成了传统译论探索翻译实质的关键词。这一观念经反复灌输、强调甚至成了一种“集体无意识”,并进而规范为“忠实是译者的天职”。此外,受传统文论中作者意图中心论和人文主义的普遍人性观导引,传统的翻译活动和翻译批评以是否忠实地直译作者的原意作为惟一目的和标准,由此原作和译作的关系也因此被认为是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

随着对翻译现象的探索从语言文字层面提升到文化、历史、哲学等高度,翻译研究的视野更加开阔,对包括翻译的本质是什么等在内的一系列翻译基本问题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拓展。人们发现,在实际操作中越来越难以“忠实地直译”,尤其在涉及特定的文化现象时。于是,直译?还是意译?哪个更恰当便成了译界争论的焦点。

古今中外,自有翻译以来,就有了直译意译之争。但以往,翻译一直被看作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表层指称意义的转换。所谓直译(literal translation)或意译(free translation)都是针对源语语言形式的处理方法。“直译是在译入语中找到再现原文内容与主要意义、符合恰当原则,符合译入语规范的常规对应语”。“意译是为了不违反恰当原则在译入语中找到再现原文内容、符合译入语规范的非常规对应语”。直译和意译的区分是客观存在的,两者之间的争论从来就没有结果。实际上不可能有百分之百直译的译文,也不可能有百分之百意译的译文。当译者意识到语言和文化不可分,“他处理的是个别的词,而他面对的却是两大片文化”时,文化必将成为翻译过程中首要考虑的问题。一旦文化被纳入现代翻译的视野中,直译意译之争就被归化和异化之争所取代。归化异化之争可以看作是直译意译之争的延续和扩展。

旷日持久的归化异化之争随着新原则的不断提出,愈演愈烈。其中辜正坤先生提出的“归化还原增色―减色”翻译法影响颇大。其基本原理是:汉语是描写性特强的语言;英语则是逻辑性特强的语言(用海德格尔的话来说,是所谓“形而上学思维的语言”)。因此,一首较平常的英语诗译成汉语后,往往要比原作更富于文采,这就是还原增色翻译;反之,汉英文学翻译可酌情采取还原减色翻译法。这一翻译原则是否可视为对陌生化技巧的运用,值得讨论。

二、“陌生化”理论的要义

“陌生化”理论是俄国形式主义文论的核心概念,其代表人物什克洛夫斯基(V.Shklovsky)认为“艺术之所以存在,就是为使人恢复对生活的感觉,就是为使人感受事物,使石头显出石头的质感。艺术的目的是要人感到事物,而不是仅仅知道事物。艺术的技巧就是使对象陌生,使形式变得困难,增加感觉的难度和时间长度,因为感觉过程本身就是审美目的,必须设法延长。艺术是体验对象的艺术构成的一种方式,而对象本身并不重要。”在他看来,文学创作要对所描写的对象进行艺术加工和处理,而陌生化作为艺术加工和处理必不可少的方法,可以增加对艺术形式感觉的难度,拉长审美欣赏的时间,从而达到延长审美过程的目的。艺术陌生化的前提是语言的陌生化。与“陌生化”话语相对的“自动化”话语,是指那些过分熟悉、已不再引起人们注意的语言。

陌生化与变形有联系,都是将习见的事物换一种样式呈现,以取得最佳艺术效应,但变形是指作家在构思中极大地调动想象力与创造力,以违反常规事理创造意象的方式。通过变形,作家往往能获得独创性的形象。如果说变形着重于“改变”事物常形来创造的话,陌生化则倾向于不用习见的“称谓”来描写事物,而以陌生的眼光把事物原原本本地具体描写出来,以产生一种奇特的新鲜感。例如,“柱子上挂着一个挂钟”,就是一种“自动化”的“称谓”写法,不能引起读者的注意,可《红楼梦》以从未见过挂钟的农村老妪刘姥姥的陌生眼光来写王熙凤堂屋里的挂钟,收到了陌生化的效果。陌生化的心理基础是作家摆脱日常的“自动化”感觉,而以事物给人的第一刺激反应作为构思方式,所以它能激发读者的新奇感。

陌生化的关键是产生距离。“陌生化”理论重视接受者与表现客体之间的“距离”。什克洛夫斯基曾以列・托尔斯泰的创作为例揭示“距离”的审美意义。他认为,托尔斯泰最常用的手法,是他对事物视而不见,“像初次见到那样来描写事物,”其目的是给人一种“距离”感,使读者感受作家描写的新奇。欣赏者的新奇感是需要“距离”的,习见的东西不美,是因为“距离”太近或消失了“距离”。对于欣赏者来说,有些东西看似平淡,有时

也能在偶然之间给人以新鲜感,因为人们暂时脱开生活实用的约束,把它放在适当的“距离”上去观赏的缘故。

三、“陌生化”理论与文学翻译

文学翻译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是在原作所指向的艺术空间里创新。对于注重形式的译者来说,再现原作的“陌生化”的修辞手法,可保存原作异常的写作手法。而翻译修辞的出奇出新与“陌生化”的艺术主张是一致的。翻译过程中,译者适当抛弃语言的一般表达方式,使译入语的表达世界变得“陌生”,以更新译者和读者业已丧失的对语言新鲜感的接受能力正是译者的再创造。例如上文译例中出现的“黑太阳”、“黑色的玫瑰”。“陌生化”手法的运用可使译文与原文的语言形式保持一定“距离”,突出译者再创造的艺术效果。我们认为,“陌生化”手法移用于文学翻译,恰好是译者的再创造。

既然陌生化的关键是产生距离,那么距离于翻译的意义何在呢?文学翻译需要“距离”,译者只有同原作拉开一定“距离”,才能克服原作的“抗译性”,发挥创造性。我国传统译论讲究“神似”,是针对“抗译性”(或称为“不可译性”)采取的对策。“神似”是一种再创造。对付“不可译”,只好再创造。“神似”需要“距离”。“神似说”承认“距离”在文学翻译过程中的审美意义。“距离”说是翻译艺术产生的根源。

在文学翻译中,“形”与“神”难以兼得。在具体的翻译过程中,“形”与“神”很难掌握平衡。实际上,文学翻译是“有得有失,以得补失。”而“距离”的审美意义由此可见。

那么归化还原增色―减色翻译法到底有无产生间离效果?能否算是对陌生化技巧的应用呢?

我国有学者认为只有译语异化才是“陌生”的。其实这种理解有失偏颇。译者把异国的东西照搬过来确实可给人以“奇异”感受,如将“Among the blind,one-eyed is king.”译为“在瞎子的王国里,独眼为王”,比“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这样极度归化的陈词滥调更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但是,译语的异化无疑会造成浓重的翻译腔,读者在看厌了翻译腔浓重的译文之后,偶见带有汉文化色彩的巧妙译作(即运用了归化还原增色法的译文),同样会得到新奇的感受。同理,汉译英的“归化还原减色”同样可以说是“陌生化”的应用。

在当今学术界,人们普遍认同文学翻译是一种艺术活动,或承认它包含有许多艺术因素,至少是一种艺术化了的二度创作。文学翻译既是艺术,就摆脱不了艺术的规律。由于“距离”的存在,译文,哪怕是最忠实的直译,都不可避免地要发生变形。中国传统译论追求这种变形尽可能地小,但敢于创新的译者以“距离”为美,其译作往往发生更大程度的“变形”,以致于使人感到陌生或惊奇。事实上真正艺术化的译作,无不是陌生的、奇特的,与原作有一定距离的,因而从形式上看似乎是不很忠实的。

文学翻译虽是“再创造”,但译者的“再创造”是有限度的。译者在运用“陌生化”手法时,须考虑译文与原作的整体和谐性,细部的背离应置于整体的把握之中,在翻译实践中,译者须把握“陌生化”的度,归化过甚(淡化过甚),易于淹没原作的间离效果;异化过甚(增色过甚),则会失去读者。

四、结论

对于中国的文学翻译来说,陌生化是一种新的境界。我们提倡文学翻译的“陌生化”是为了探索翻译的艺术手法,更新文学翻译的观念。艺术是需要不断创新的,因为读者的欣赏趣味喜新。“距离”是一种审美现象。“距离”使得文学翻译具有“选择性”和“创造性”,因此可以说,“距离”是翻译艺术产生的根源。传统译论忽视“距离”的存在,过于强调“忠实性”,容易把译者意识统治得太死,在方法论上容易单一化。而由“距离”产生的“陌生化”,则有助于我们开阔视野,不断探索翻译艺术新的表现手法。

参考文献:

[1]Gentzler,Edw in Contemporary Translation Theories [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4.

[2]Heller,Joseph.Catch-22[M].New York:Dell Publishing Co. Inc., 1985.

[3]陈福康.中国译学理论史稿.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篇4

又是半年,也不知道我们都学会了些什么,可能我们的变化是潜移默化的,不易见得。没有经历过风雨的洗礼,我们真的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这个社会。即将步入社会的我们,虽然抱着一腔热血、一腔希望,可我怕,我怕那残酷的社会会给我们太大的打击,它总是让我们那么地失望,我们却又在失望中拾起那渺渺的希望,人活着总要有点盼头,或许这是我们活着的理由。

又是半年,也不知道我们都做了些什么,可能我们的作为是那么地微乎其微。付出就回有回报,但我想,这回报到底什么时候才到。不是我歪曲思想,我也知道要先付出,才会有所得,我只是感叹,有时候总是那么地作弄人。我们受着教育影响,深受马列主义熏陶,亦知道黑白是非,只是那么崇高的精神理念却又有几人去奉行,别把人看得太高尚,其实人类是一种卑微的动物,你没有权去干涉别人,要知道人也是自然的一部分,也是整个生物圈的一部分,人无法成为主宰,人有人的使命,有人的职责,超乎其范围的话,造物者定将给以惩罚。

匆匆的半年,我来不及给每个日子去定义,也来不及去感谢所有给我的一切美好。岁月的车轮会继续地向前,碾过的就成为了历史,成为了过去。无法停住的脚步,我们都在追随着,然而它的脚步却不会因为我们的停留而停留,地球没了我们的存在它依旧会无休止地转下去。我们感怀它保存着我们的回忆,感怀我们在足迹里埋下的那么多的快乐与辛酸。还记得我们埋在沙里的秘密吗,我们将它挖掘出来,回味着我们的过去,我们感谢它给我们提供的条件,是它让我学会了要珍惜所拥有的一切。

匆匆的半年,我无法想起每个日日夜夜,也无法记起生活的点点滴滴。留在我脑海深处的,是那些抹不掉的记忆,也许我们的生活过于平凡,不在每天重复着单调的生活,但却依然会有那样的记忆深深地烙上了印。那是珍贵的,也是我们该珍惜的,不得不承认,我们的平凡,平凡的日子却依旧有着不平凡的感念。那深深埋在心中的记忆,犹如蛟龙出海,犹如凤凰涅槃,那是心中所念,是我们的永生。

一个学期接近尾声,我们的生活还将继续着...

篇5

2、陌生的意思是事先不知道,没有听说或没有看见过的,生疏的。

3、陌生的近义词有:生分、生疏、目生、不懂。

4、造句:

通过字典我们可以提前预习陌生的字词。

她茫然地站在这条陌生的街道上。

篇6

西山风景区是昆明的城市名片之一,也是当地居民日常休闲的重要场所。其优美的自然风景和较高的植物覆盖率,为生态旅游及碳中和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同时,西山风景区东临滇池,距市区仅15千米,交通便利,具备优越的区位条件,若打造成低碳旅游示范区,将可以带动周边景区景点共同发展低碳旅游。因此,在对景区发展动态进行了解之后,笔者亲身走访西山风景区,对当地的旅游者、旅游企业(主要是农家乐、商店)经营者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200份,回收率为97%),探索低碳旅游示范区的构建之路。低碳旅游示范区的构建规划和开发突出低碳主题要把西山风景区打造成低碳旅游示范区,首先应当注入低碳理念,也就是将景区特色定位于“低碳旅游”,使景区的规划和开发充分考虑低碳因素。不久前,西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管委会与云南省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签署了《昆明西山大旅游区暨西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景前区及后山旅游休闲度假区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有意将西山公园从单一性公园向多元旅游转化,从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转化,打造“大西山”综合旅游产业区。在南至海口街道办事处、北至团结街道办事处的范围内,因地制宜地建设若干与景观相协调的国家级生态小区、低碳节能小区、旅游文化主题公园、会展中心和养生养老基地等。由此可见,近期西山风景区的规划和开发已经向低碳节能、生态休闲的方向倾斜,但构建低碳旅游示范区仍需加大对低碳的宣传力度和体现范围,才能突出其示范作用和低碳主题。在规划开发过程中可以向其他在低碳方面有优秀表现的旅游地取经。西山风景区的森林覆盖率高、植物种类多样,这是其发展低碳旅游的优势,景区应避免只顾眼前经济利益、占用绿地进行规划的开发方式。绿地不仅可为低碳提供强有力的碳汇保证,也可优化旅游环境,森林、草地、农田本身也可成为旅游吸引物,促进西山风景区的发展。

引入低碳的设施设备,重视资金和技术的投入是发展低碳旅游的硬件保障。《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中对旅游景区节能减排的要求是5年内A级景区用水用电量降低20%。这就要求景区淘汰耗能高的装置,尽可能利用风力、太阳能、水力等作能源,并实现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实际上,设施设备的低碳化不仅是一项政策要求,也是旅游者低碳旅游活动的必要条件。在发给旅游者的调查问卷中,56.5%的旅游者认为低碳旅游的障碍包括设施设备的局限性。这样,即便旅游者主观希望进行低碳的旅游活动,也会因缺乏低碳的设施设备而无法实现,这同时也打击了其低碳行动的积极性。具体而言,在建筑方面,要对已有建筑进行适度改造,使其成为绿色节能建筑,对规划建设的建筑从设计到施工融入低碳理念。西山的农家乐是重要的旅游接待场所,多是沿公路分布,建筑取材也没有使用土、木、石、竹等乡土材料。其实,这些环境友好型材料如能充分运用,不仅会对低碳旅游的发展作贡献,也能增加景区的农家氛围。西山风景区游客数量众多,许多游客选择在景区内就餐、住宿,污水和垃圾处理也是个问题。在景区里笔者看到,垃圾随处可见,垃圾桶却很少,垃圾分类观念也很淡薄。

低碳技术可以为低碳旅游示范区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碳中和技术主要包括温室气体捕集技术、埋存技术及低碳或零碳新能源利用技术(如太阳能、风能、光能、氢能、能料电池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低碳技术的引入可以使景区对二氧化碳的处理有科学的方法可循。低碳旅游示范区的构建可能涉及改善设备、引入技术以及增加人力资本投入等问题,景区可能因此面临资金缺口,这就需要建立多渠道的融资投入体系,不仅需要从政府财政获取资金支持,还需要从国有及私人商业银行寻求资金帮助,民营经济在低碳旅游资金方面也具有较大潜力。规范旅游企业的行为低碳的推行需要旅游企业提供与低碳理念相吻合的设施设备,就旅游餐饮住宿而言,减少一次性物品的使用既可以减少环境的压力,也可为企业节约经营成本。在饮食经营方面,西山风景区许多农家乐以山上特产、当季蔬菜为主要食材,迎合了旅游者的口味,也避免了运送食材的消耗。食物残渣用来饲养牲畜,避免了食物垃圾对环境的影响。住宿方面,供给热水可使用太阳能热水器,然而西山风景区的太阳能热水器的使用并不是很普遍。公共交通工具的投入使用是旅游者减少个人碳足迹的重要途径。目前西山风景区的主要公共交通工具是私人经营的小型面包车,用于运送游客上下山,发车时间短,与降低碳足迹的目标仍有距离。景区可加大耗能小、污染小的公共交通工具的投放力度,还可采用马车以及租赁自行车这些低碳的交通工具减少交通造成的碳足迹,这些方式也与农家乐、生态游的主题相关,使得游客更加亲近自然,丰富了旅游体验。旅行社、旅游网站等旅游服务的提供商在推行低碳旅游中起着引导作用。企业可通过提供低碳旅游产品提升自身竞争力,避免因产品雷同造成价格恶性竞争。低碳旅游产品的开发要求企业在减少碳足迹和增加碳补偿两方面进行创新。减少碳足迹即在旅游接待中餐饮、住宿、交通、娱乐项目的选择上趋于低碳化。碳补偿是指旅游者通过各种形式增加碳汇,以碳中和的形式抵消旅游者个人的碳足迹。一般来说,碳补偿的做法是个人或企业付款给专门的碳补偿企业或机构,由其通过植树或其他措施完成碳补偿。当前已有些旅游服务部门突破了传统做法。携程旅行网会员在预订机票、酒店或者旅游线路时,会获得相应积分,同时后台系统会通过科学的加权计算公式计算行程碳排放量,并提供积分兑换树苗的建议,树苗的种植由携程旅行网完成,同时会抽取会员参与种植。这种公益消费活动提高了公众参与低碳旅游的积极性,也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使消费者对企业的价值观产生认同,也提升了企业的品牌形象。

旅游企业往往担忧低碳旅游会降低旅游者的体验质量,因为低碳旅游在某些时候可能会影响旅游的舒适度。在西山,乘汽车上山比徒步及骑自行车爬山轻松许多,一次性餐具的禁用也可能引起旅游者对卫生状况的担忧。就低碳旅游对自身旅游体验的影响而言,参与问卷调查的西山游客中有76.2%认为,低碳旅游更贴近自然,使旅游活动更有趣,22.3%认为虽然降低了旅游质量,但仍然可以接受,只有1.6%的游客认为旅游质量降低了,不可接受。实际上,低碳旅游和优质的旅游体验并不对立。处理好旅游质量和低碳的关系,需要旅游企业在推进低碳措施的同时,站在旅游者角度思考。比如可以在山上山下分别设立自行车租赁点,方便游客租还;或将马车装饰得更有特色,吸引旅游者的眼球;消除旅游者对非一次性用品的卫生担忧,将餐具等的消毒过程透明化。当低碳旅游产品可能造成旅游者某一方面的不满意时,及时变通,从另一方面去补偿旅游者,可通过便利性、趣味性以及履行低碳社会责任的自豪感来弥补舒适度、自由感的不足。这需要企业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总结。倡导低碳的旅游方式低碳的生活方式正逐渐被人们所认可,推行低碳旅游还需在理念宣传和行为引导上作出许多努力。西山景区旅游者大多是年轻人,在被调查的人中,18岁以下占10.4%,18~25岁的占63.2%,25~35岁的占16.1%;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其中本科及以上占47.2%,大专占28%。许多年轻人是在校学生,他们结伴或以班级为单位来西山游玩。年轻人的特点是喜爱新鲜、富有挑战性的事物,他们接受新思想的能力强,根据其特点进行低碳理念的推广会收效显著。论及旅游者对气候问题及低碳旅游的态度时,82.4%的旅游者认为气候问题与自己息息相关,15.5%认为气候问题与自己关系不大,而觉得气候问题太遥远与自己无关的只占2.1%。就低碳旅游而言,愿意选择低碳的交通方式的占89.6%,而表示无所谓的占9.8%;愿意选择低碳餐饮、住宿的占88.1%,不愿意的占0.5%,而表示无所谓的占11.4%。综上可以看出,低碳的生活方式已在影响着人们,多数人有参与低碳旅游的主观意愿,对这种主观意愿加以强化再辅以引导,就能够很好地推行低碳旅游。当被问及在景区的交通方式时,8.8%的游客是自驾车,34.7%的游客是乘坐公共汽车,50.8%的游客是徒步,5.7%的是骑自行车。

篇7

关键词: 生态翻译学 大学英语 翻译教学 翻译教学生态系统

一、引言

翻译在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的题型设置由单句翻译改为段落翻译,比重由5%增至15%,内容更涵盖我国的历史文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这一调整,进一步凸显了翻译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同时给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增加了难度。

立足于自然生态与翻译生态类似性的生态翻译学(Eco-translatology),主张以生态学的整体观考察翻译教学系统,挖掘系统内部的关联内涵,对传统的翻译理念提出新的认识(宋志平,2012)。本文尝试以生态翻译学的视角重新审视翻译教学系统各成分之间的关联内涵,探索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新的路径。

二、生态翻译学理论概述

生态翻译学是从生态理性的视角研究各种翻译问题的范式。该范式借助翻译生态与自然生态的同构性,以翻译适应选择论为基础,以生态整体主义为指导,以东方生态智慧为支点,以译者与翻译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为研究对象,主张以生态视角综观和描述翻译生态整体(胡庚申,2013)。

1.生态整体性和“适应/选择”理论

生态翻译学以生态整体主义为指导思想,强调对翻译生态系统进行整体综合研究。翻译生态系统是容纳所有与翻译活动相关的,涉及语言、文化、交际等许多方面的系统。系统各组成成分之间相互作用,才使得系统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这种整体综合的思想强调对翻译生态系统和各内部成分的整体性研究。

生态翻译学理论借用达尔文的“适应/选择”学说的原理,提出探讨具体翻译问题的“翻译适应选择论”,并对翻译的本质、过程和方法等一系列翻译现象进行新的解释。“适应/选择”理论对翻译过程的描述如图1(胡庚申,2013:87)所示。

在生态翻译学研究范式下,翻译活动被理解成由译者主导的,译者适应与译者选择交替循环的过程。

2.生态理性

在生态理性特征的宏观指导下,生态翻译学呈现出一种整体性和关联性思维,强调译者对翻译生态环境的依赖,主张用分析与综合相统一的方法实现翻译生态的整体协调。翻译生态系统有三个突出的理性特征:注重整体/关联、讲求动态/平衡和倡导多样/统一。

首先,翻译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整体。系统内部各组成成分相互关联,各相关利益者互动,任何一组成成分的变动都会引起其他成分的变动。其次,翻译生态系统内部具有自我调节进而实现系统平衡稳定的能力。翻译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是通过翻译活动主体与外部生态环境相互作用实现的。最后,多样/统一注重同时关注各种事物的共性和个性。

3.“事后追惩”(post-event penalty)

“事后追惩”是生态翻译学视域下对翻译活动的评价体系的要求。它不是事先对译者提出“说教”、“警告”,而是强调在翻译活动的每一阶段由译者做适应性的选择,译事之后由翻译生态环境所遵照的“汰弱留强”法则对译者和译出不同形式的裁汰。

三、生态翻译模式下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现状

一直以来,翻译都是大学英语教学的薄弱环节,教学普遍存在重听说轻笔头的现象。即便《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要增强学生的翻译能力,2006年起也将翻译题纳入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但是翻译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仍然处于弱势地位,“译”的技能始终处于边缘化的状态。接下来笔者尝试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分析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

生态翻译模式下的翻译教学系统是一个整合一体的生态系统,教师、学生、课程等都是该生态系统中主要的生态因子,各因子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以此实现整个翻译教学系统的和谐统一。但实际教学情况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翻译教学未被重视,翻译教学生态环境不和谐。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这一生态系统中,学生、教师、课程等生态因子相互关联、相互依赖。只有各个生态因子正常发挥各自的作用,整个系统才能实现和谐统一。但在目前的教学活动中,学生作为该生态系统的主体部分,在翻译教学生态系统中举足轻重,却对翻译有一定的认识误区,认为英语学好了翻译能力自然而然也就提高。作为另一个重要生态因子的教师,仅仅重视词汇和语法知识的讲解,轻视学生翻译能力的训练。课程在该教学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自不待言。合理的课程设置和课时安排,能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生态主体的作用。但是,目前的翻译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所占的权重较低,因此面临教学内容多但课时少的尴尬局面。

第二,教学活动以教师为中心,生态群落主体意识模糊。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翻译群落”指的是翻译活动中涉及的人,以译者为代表(胡庚申,2013:92)。教学活动中的翻译学习者理应属于译者范畴。作为翻译教学生态系统中的主体,部分学生过度依赖教师,忽视自己的主体地位,自身主体意识相对淡薄。目前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仍然是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讲解――学生练习――教师讲评。课堂上学生被动接受教师对翻译技巧的讲授,然后完成翻译练习。他们很少能在教学活动中发挥自己的主动性,更不会思考自己在翻译技巧运用中的问题。久而久之,教师“满堂言”的教学模式便使学生失去对翻译学习的兴趣。

第三,学生翻译综合能力欠缺,多维角度失衡。生态翻译模式下的翻译方法可以概括为“三维”转换,即译者在产生译文时,应努力做到原文和译文在语言、文化和交际等维度的协调平衡。然而,在学生课堂翻译实践中,经常会出现译文不能实现“三维”转换,只重视语言维而忽略文化维和交际维的译例不胜枚举。学生往往将注意力集中在对字句的理解和翻译上,而不能在语言、文化、交际等方面进行适应性的选择转换。

第四,评价标准单一,关联序链断裂。生态翻译学理论把从“翻译”到“自然界”的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认知视野延展的链条称为“关联序链”(the relevance chain),如图2所示。

图2表明翻译与自然界的互联互通是显而易见的。同样的道理,翻译教学生态系统和社会之间也是紧密相连的,如图3所示。

该链条清楚地表明了教学生态系统和社会之间的关系,即作为生态主体的学生的翻译作品要得得到社会反馈。反观如今的翻译教学则是闭门造车,学生的翻译作品仅由教师进行讲评,好坏仅凭一家之言。这种单一的评价标准,导致作为生态主体的学生缺乏外界的刺激,更没有竞争可言。

由上述分析可知,在生态翻译模式下,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存在一些不足,而2013年翻译题型的难度和权重的增加,尤其是翻译内容又涉及中国文化,这无疑需要我们用全新的思路审视大学英语翻译教学。

四、生态翻译模式下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

生态翻译学强调翻译活动所涉及的各生态要素相互关联、相互作用,进而实现整个生态系统的和谐共存。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生态系统中,学生是独一无二的核心,教师、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等其他生态要素都应该服务于这一核心。

第一,创造和谐统一的教学生态环境。生态翻译学认为,各生态子系统之间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教师和学生都应该投入更多的精力于翻译学习方面。传统的重听说轻笔头的观念应得到调整,翻译能力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以此创造一个良好的翻译教学环境。在此基础上,教师和学生之间可通过多种途径建立一个和谐的翻译教学生态环境。教师可充分利用云端资源实现教学资源共享,以此弥补课时少、内容多、时间短的缺陷。此外,各式各样的社交网络能更好地实现认知主体、认知客体及认知工具的生态交互,更好地实现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生态系统里翻译主体和翻译生态环境的双向关联互动。

第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生态系统中,学生和教师是两个最重要的生态要素,二者应该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尽管生态翻译学强调“译者为中心”,但笔者认为在教学生态系统中,教师的作用仍然是不容忽视的。肯定的一点是,学生处于中心地位,教师作为生态系统中的一分子,起指导和协助的作用。教师可以和学生平等交流,共同进步,实现教学相长。

生态翻译模式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翻g生态环境中各翻译主体间的平等互动。一方面,教师应用整体的眼光看待整个翻译教学活动,进而发挥多重作用。首先,在大学英语有限的翻译教学中融入基本翻译理论、技巧和方法的讲解,提高学生的翻译理论水平。其次,延伸课堂教学空间,加强文化渗入。面对课堂教学中“资源少,内容多,时间短”的情况,教师作为生态翻译教学中的引导者,可以充分发挥网络课堂的作用,将与时俱进的翻译素材上传到网络学习平台,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同时,为应对四级翻译对文化因素的考察,教师应扩充以文化为导向的作品或译论,提升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从而更好地应对翻译题型的调整。

另一方面,学生不再是课堂活动的配角,而是整个翻译教学活动的主宰者。在教师把控大方向进行指导的同时,学生应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主体性,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各自独立完成翻译实践;然后通过相互评判,实现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第三,凸显教学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及系统内部的关联性。生态翻译学强调整体观,所有的部分都与其他部分及整体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系统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作用,从而使系统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胡庚申,2013:102)。英语各项能力是互联互通、相互促进的,应该用整体的眼光看待英语能力的提升。

目前的翻译教学生态系统中各生态子系统缺乏关联性。教师片面强调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而不注重培养人文素养。最近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翻译题型的调整,不仅测试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还考查学生的综合文化涵养。新题型的考试内容涉及中国社会发展和历史文化,更凸显了文化与语言教学的重要性,这使得在翻译教学中教师在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还要强化学生对中国文化、世界文化的了解,不仅要凸显教学生态系统的整体性,还要注重各子生态系统之间的关联性。此外,学生在进行翻译实践的时候还要关注文本的翻译生态环境,真正实现整个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生态系统的和谐关联。

第四,追求多元化的翻译评估体系。完善考核评价体系是生态翻译模式下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关键一步(宋志平,2012)。生态翻译学强调译者为中心,表现为一种整体性和过程性思维,因此翻译教学系统评价体系也相应地强调过程取向和主体取向。评价系统不应该只是教师对翻译作业的讲评,译文的好与坏也不再由教师一人评定。生态翻译模式下的翻译课堂强调“汰弱留强”的法则,尊重学生的评判和选择。通过学习互助小组的形式,成员可以对彼此译文互相评判,保留优秀译文,淘汰劣质译文,评选出“三维”整合角度最高的译文,实现译文的“优胜劣汰”。与此同时,成员之间可以交流翻译技巧,分享翻译实践的心得体会。这种学习互助小组的形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师作为唯一评价主体的评判模式,可以大大调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和学习积极性。成员通过互评也能及时收到“社会反馈”,总结教训,提炼经验,从而更好地提升翻译水平。

五、结语

翻译题型的调整,要求在教学中增强文化渗入,注入更多文化因素,而注重整体性和关联性的生态翻译学刚好能为此提供新的思路。生态翻译学把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视为一个动态的系统,系统内各个生态因子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强调应用整体的眼光统筹整个翻译教学生态系统,发挥每一个生态因子的作用,实现整个系统的和谐统一。同时,在生态翻译模式下,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是引导者和参与者,师生是平等互动的主体。应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师生互动,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以更好地适应翻译题型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1]程爱群.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10):104-105.

[2]胡庚申.生态翻译学:建构与诠释[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篇8

下面我对过去一个学期生活部的工作做一下回顾与小结:

一.部门建设及工作方面:

1、为了使团组织学生会实力更加强大,生活部应时宜,在开学初,我们生活部进行了新一界的学生会成员换界,经过严格的筛选,最终确定了生活部新一届成员。

2、新一界成员确定的第二周,为让部员之间排除隔阂与陌生感,让这个集体内部的气氛变轻松,生活部及时开展了一个小型见面会,做了一些有意义的小游戏,让大家彼此了解,进一步增进感情。与此同时,对新成员又进行了一系列的培训工作。新部员在接受培训后都感触很深,学到了很多的工作技巧,很快融入到生活部这个大家庭里,同时也感受到了大家对工作的热情。也为部门完成本学期的部内工作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3、针对部门工作的需要,我们部将部里的成员分成了四个小组,这样有助于分组对影视学院的06.级07级08级的所有寝室,教室的卫生状况做全面,系统化的检查。每周,各个小组根据自己组员的课余时间对自己负责的年级进行宿舍卫生检查。分组管理既保证了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也提高了组织的灵活性与效率。在宿舍卫生检查的过程中,我的部员们礼貌待人,将他们的不足提出并要求其完善。同时,向他们耐心介绍了我们部的职能,真诚地欢迎他们提出意见和建议,并表明我们一定会把“为同学服务”的宗旨落到实处的决心。每周定期的宿舍卫生检查,不仅加强了宿舍卫生管理力度,同时保证了寝室同学和学生会之间的交流,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这样的信息交流与工作流程确保了同学们生活环境的安全、舒适。也很好的完成了生活部应尽的使命。

二、配合其他部门工作方面:

在保证完成好本部门工作的同时,我们也协助其他部门开展好一系列的工

1、全体部员同学生会其它部一起为“新老生见面会”布置、收拾会场等准备工作及后续工作,保证了见面会有序,顺利的进行。

2、为迎接影视学院08级新生的到来我们学生会的各个部门通力配合举办了一场精彩纷成的迎新晚会.我们生活部全体成员配合其他兄弟部门布置会场,以及晚会前两名引导礼仪,晚会整个过程中的七名会场秩序维护人员,确保整个晚会安全,顺利进行。

三、工作中的不足:

1、由于成员们课程时间不同,导致有时工作中不能全体成员到齐,以后会尽量克服这个困难,协调时间,保证每次活动全齐,以便更顺利开展工作。

篇9

作为一条著名的文学理论,“陌生化”一词首先由俄国形式主义学者维克多·什克洛夫斯基(Viktor Shklovsky)就艺术技巧和美学效应的关系提出。“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的核心概念,也是形式主义者最关心的问题。这个理论强调的是在内容与形式上违反人们习见的常情、常理、常事,同时在艺术上超越常境。 

二、文学翻译中的“陌生化”特征 

翻译是在源语文本指向的空间内的再创造,这决定了陌生化的限度;翻译用另一种语言再表述,又是在另一种文化中被接受,这决定了翻译的语言及文本经验的“前在性”与文学创作的不等;而且翻译文学还面对平行文本的挑战。这一切造成了翻译上的陌生化有着其特定的内涵和表现形式。 

虽然翻译界至今没能对“陌生化翻译”的定义给予确切,权威的解释,但翻译界很早就关注到了文学翻译中的陌生化现象。在上文中已经给出“陌生化翻译”策略定义的前提下,本部分试就文学翻译中的“陌生化翻译”实例进行分析研究。有文学艺术素养的译者是让译本处在游离于目的语文化和源语文化之间的地带:源语文本对于目的语文化而言是异域的,而目的语文本从文化上来说既有异于源语文化也不同于目的语文化,因此,译文具有异域性。试看An Essay by Ronald Duncan 中的一段:Then,whilst staring at my most decrepit old tree,which stood in full flamboyant bloom,he said,half to himself:“When we were retreating to Dunkirk I often wondered what it was I was defending; and when we landed in Normandy I used to ask myself what I was fighting for... I suppose I was fighting for that there old tree of yours! Damn funny,ain’t it?” 

譯文:后来,他盯着我的一棵最朽不可雕却又盛开着火焰般的鲜花的老树,半自言自语地说:“当年我们溃退到敦刻尔克时,我常想我们到底在保卫什么;当我们诺曼底登陆时,我又常问自己到底在为什么而战……我想当时我是在为你的那棵老树而战!见鬼,太可笑了,不是吗?” 

译文中讲原文中的“decrepit”译成“朽不可雕”而不是词典中的“衰老的,破旧的”,采用了“陌生化翻译”。汉语中没有“朽不可雕”这个成语,译者翻译的“朽不可雕”来自典故“朽木不可雕也”,亦写作“朽木不雕”或“朽木粪土”。“朽木不可雕也”出自《论语·公冶长》——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含义是腐烂的木头无法雕刻。比喻人不可造就或事物和局势败坏而不可救药。 

源语文本中用“decrepit”是用来形容树木的苍老,而并非简单的“old”,实际上便是采用了文学上的“陌生化”;在译文中,译者放弃使用“衰老的,破旧的”进行字面上的直译,力图保存源语文本中的“陌生化”效果,将其译成“朽不可雕”,使读者联想起“朽木不可雕也”的典故;同时,“朽不可雕”由于是译者根据源语文本并结合目的语文化“改造”之后的词语,本身就具有了“陌生化”的翻译效果。 

“朽木不可雕也”词源本义即指“腐烂的木头不能雕刻”,延伸为我们常用的解释“比喻人不可造就或事物和局势败坏而不可救药。”译者使读者在对此典故认知过程中又进一层,将其重新用来形容词源的本体——树木,达到了“本体——喻体(已知文学意义)——回归本体”的螺旋式上升过程,在“喻体(已知文学意义)——回归本体”的过程中,“陌生化翻译”策略带给读者一种新奇的审美感受。不仅重新界定了“朽木不可雕也”的文学性,又将原文“decrepit”陌生化后深层次的文学性诉求表现出来,达到了极佳的审美效果。 

三、结语 

“陌生”是相对于“熟知”而言的,陌生化翻译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涉及文学中的戏剧文学、美学、翻译学等各方面,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发掘。另外,陌生化翻译得来的文本也有待进一步研究,通过个案分析总结出其内在逻辑,为陌生化翻译理论提供实际的可操作性与实践性支撑。 

参考文献: 

[1]肖曼琼.“陌生化”:从诗歌创作到诗歌翻译[J].外语教学, 2008(2):93-96. 

[2]茅盾.译文学书方法的讨论[A].1921.罗新璋编.翻译论集[C].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337-343. 

[3]Benjamin,Walter.The Task of the Translator[A].1923.Trans. 

篇10

关键词:环境工程;污水处理;膜生物反应技术

1膜生物反应技术概述

膜生物处理技术结合了膜分离过程中的一系列技术优点,在传统的厌氧生物处理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化学变化和膜的选择性,形成了一种全新的污水处理系统。膜生物反应器作为污水处理系统的核心可分为三类,分别是萃取反应器、无气泡反应器和膜分离反应器。相比于传统的利用生物技术处理污水,全新的膜生物反应器技术对污水的处理成果和速度等模式有了一定的提升。不难看出,基于良好的生物膜反应技术的优势和自动化优点,目前在我国的污水处理中应用次数逐渐增多。膜生物反应器技术的三类反应器中,最常见的反应器是膜分离生物反应器,随着类型不同的生物膜的不同放置位置,可以依照氧气的不同需求量将其分为膜生物反应器和集成膜生物反应器[1]。

2膜生物反应技术的优缺点

2.1膜生物反应技术的优点分析

传统的膜生物反应技术虽然具备优良的处理效果,但由于处理过程中使用的区域体积大,同时区域面积大,对污水处理的质量以及水进出的适应能力偏低,极易呈现出溶解氧不够等缺点。膜生物反应器技术与其他生物处理工艺相比具有较大的优势,由于传统活性污泥法中细菌很容易丢失,它们的生长速率低于其他异养微生物,通过膜生物处理技术能够实现对膜的处理,同时留住能力较强的膜,实现对硝化细菌的阻断,增强硝化细菌的处理能力,大大增强了硝化效率。由于膜生物反应技术本身的属性,可以在不通过二次接收器的情况下,从而实现减少区域面积。随着混合液中浓度较高的悬浮物能够提高污水处理能力的体积负荷,可提升抗冲击负荷能力,以期提高膜生物技术的处理污水的能力。膜分离技术对污水中的杂质能够进行强力分解,提升水的整体质量。杂质中的颗粒和浓度能够与水的再利用进行有机结合,通过膜生物反应技术能够阻断污水中的杂质,将污水中的杂质阻断在膜生物反应器中,降低污水处理的损失,完成便捷、稳固地解决杂质的操作。膜生物反应器内具备大量的透气性的膜,能够在不受处理方法和操作的限制下实现污水处理的平稳进行。膜生物技术的利用大大提升了污水处理操作的氧使用率,同时完成相应的间隔步骤,以期减少污水处理的操作步骤。膜生物反应器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在减小的体积负荷,能够降低由污水处理而产生的大量杂质,致使剩余杂质排放超出30天,实现意义上的零污泥排放[2]。

2.2膜生物反应技术的缺点分析

虽然膜生物反应器技术被广泛应用到各行各业中,也具备很多优点,但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还有较多无法克服的问题。因此,若想保证膜驱动压力稳定,就需要通过膜生物反应器,其在污水处理的过程中比活性杂质要浪费更多能量。虽然膜生物反应器在对污水处理的过程中能将杂质的生物膜保存下来,保证生物膜的稳定性,但这种操作也导致生物膜会吸取污水中的有害物质,大大降低了膜的使用年限,使用年限较短的膜会致使污水的流速降低。生物膜是污水处理过程中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国对生物膜的研究技术需要逐步提高,需提升膜材质和生物膜系统功能的有机结合,在膜应力、使用寿命和生产成本方面取得相应的突破,同时保留膜本身的优点,才能够实现对水的有效处理。膜组件的设计还必须满足高处理能力和低能耗的要求,同时还要易清洁。因此,相关研究人员需要全力以赴为污水处理问题进行不断分析和研究,旨在提高废水处理的能力[3]。

3膜生物反应技术在污水处理工艺中的应用

3.1工业废水的处理

工业废水中的杂质较多,所以在对污水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大大提高了困难度。面对具备不一样特点的工业污水,应采取适当的膜生物处理系统,同时,采取的生物膜应与工业污水的特点相类似,从而确定其稳定性和安全性,以完成对工业污水的治理。在污水处理的过程中,应避开利用平均的膜生物处理技术来降低污水治理的成果。在不同pH值下,金属离子具有不同的表达形式,通过调节废水的pH值可以实现去除金属离子的效果。例如,食品工业废水的一个主要特征是高浓度的有机物质,因此,若想处理食品工业废水,就应增加膜生物反应器技术的体积负荷,以此来降低处理成本,同时提高对食品工业废水的处理。当然,在食品工业废水处理的过程中,还必须克服高盐和高甜度废水中微生物的存活率,例如芥末和酱油的工业废水,因此,如何降低盐度和低成本,是食品工业废水处理中的一个大问题。

3.2生活污水的处理

经过适当的废水处理后,生活污水可以重复用于道路清洁以及绿化等,但是处理成本高,初期投资大等问题也阻碍了生活污水处理的发展。然而,随着膜生物反应器技术的创新和优化,其在生活污水处理中的优势显著。通过膜生物反应器技术的应用,不仅降低了污水处理的成本,同时还能够使水资源得到再利用,大大提高了环境的绿化。

4膜生物反应技术未来的发展空间

通过膜生物反应器技术能够降低污水处理的成本,同时,膜生物反应器技术还应该在组合技术的发展中进行应用,将膜生物反应器技术与其他工艺相结合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并改善水质,膜生物加工技术也可用于处理污染的天然水体[4]。

5环境工程污水处理中常见的膜生物反应技术

5.1EGSB-MBR组合技术

EGSB-MBR反应器技术在处理环境工程污水的效果十分显著,可以消除废水中的化学氧量,但很难去除水中的悬浮固体。因此,通过EGSB-MBR组合技术可以弥补这一缺点,使用EGSB-MBR组合技术可以解决后续处理的悬浮物问题,通过EGSB-MBR组合技术实现对环境工程污水的有效处理,EGSB-MBR组合技术是一种结合了二者优势的污水处理技术。

5.2气浮/曝气生物滤池/膜生物反应器组合技术

污水中的杂质和微生物种类较多,由于污水是大部分混合物的集合,因此,在污水处理的过程中,仅靠污水处理技术难以将杂质和微生物进行处理,建议使用组合处理污水的手段对污水进行处理。随着我国对膜生物技术的不断研究,近年来,技术人员对膜生物反应器进行了改进,并在此基础上推导了内循环动态生物反应技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