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模范范文
时间:2023-03-18 16:08: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英雄模范,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评判标准为“成绩卓著,有特殊贡献和重大影响,堪称典范”的个人,且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1、不畏艰难,不怕牺牲,积极参加查处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稳定、治安防范管理等各项公安保卫工作,成绩突出的;
2、依法行政,文明管理,提高办事效率和工作质量,成绩突出的;
3、锐意进取,勇于探索,有理论创新、革新成果或者创造典型经验,成绩突出的;
4、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积极参加教育训练,努力提高警务技能,成绩突出的;
5、爱岗敬业,保持良好作风,认真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成绩突出的;
6、秉公执法,清正廉洁,勇于与社会不良风气做斗争,成绩突出的;
7、见义勇为,舍己救人,积极参加抢险救灾,保护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成绩突出的;
篇2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1958年,一阵清爽的风从钢琴大赛的舞台上吹向了全世界。在美国人范・克莱本赢得莫斯科首届柴科夫斯基钢琴大赛之后的独奏会上,热情的俄罗斯听众用一阵又一阵的掌声欢迎这个一脸稚气的“瘦高个儿”再一次回到舞台的中央。只见他微整琴椅,身体稍稍向后靠去,远离琴键,脑袋微微向里侧着,凝视着远方。随后,带着明显拉格泰姆风格和百老汇式和声的《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从克莱本的指尖缓缓流出,听众群中先是爆发出一阵掌声和笑声,然后便立即沉浸在这支悠扬的小曲里了。克莱本朴实温暖的音色在空气中铺陈开来,渗透进听众的耳朵,融化在人们的心里。在那个处于冷战高峰背景的灰色年代,克莱本在柴科夫斯基钢琴比赛上的夺冠被认为是美国对苏联的一次胜利,而高傲的苏联人也选择了接受和喜欢美国――通过范・克莱本。
早在范・克莱本获得柴科夫斯基国际钢琴大赛金奖之前,他少时的经历已注定了他的传奇人生。1934年7月12日,小哈维・拉范・克莱本(Harvey Lavan Cliburn Jr.)出生于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的什里夫波特。他的母亲丽尔迪亚・比・奥布莱恩(Rildia Bee O’Bryan)早年毕业于辛辛那提音乐学院,之后又就读于纽约的音乐艺术学院(后来更名为朱利亚音乐学校),师从李斯特的弟子阿图尔・弗雷德海姆(Arthur Friedheim),是位颇有前途的钢琴家。但由于她父亲反对她以音乐会钢琴家作为职业,丽尔迪亚不得不回到了德克萨斯州,最终嫁给了哈维・拉范・克莱本,一个收入平平、寡言少语的石油公司的销售代表。
小克莱本是家中的独子,他三岁起由母亲教授钢琴,四岁就在学生音乐会中演出。在他六岁的时候,全家移居到德克萨斯州。尽管小克莱本的父亲希望他能成为一名传教士,但随着小克莱本琴艺的日益精湛,他的父亲渐渐发现他将来注定要从事音乐,于是亲自在家中的车库里搭建了一个练琴房。克莱本自小就是一个十分感性的孩子,生性腼腆害羞,和其他同龄的美国孩子不一样,因为怕手受伤,克莱本不敢尝试任何体育活动,因此他在学校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在家里,克莱本是个从来不淘气的孩子,更是一个优秀的钢琴学生。克莱本一直很感激他的母亲,每每谈论到丽尔迪亚对他的影响,他总是深情地说是他的母亲教会他找到钢琴的“声音之眼”。“她总是告诉我,”他说,“人声是人类的第一件乐器,当你演奏钢琴的时候,弹出的并不是数字,而要找到歌唱般的声音。”丽尔迪亚还拥有十分优美的歌喉,年少的克莱本在演奏中超越同龄人的优雅和歌唱性与母亲的专业训练及音乐熏陶不无关系。十三岁时,克莱本与休斯顿管弦乐队合作演奏了柴科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在美国国家钢琴大赛青少年组获奖。此后,丽尔迪亚认为她的儿子应该跟随更优秀的老师,获得更全面更专业的学习,于是她把克莱本带到纽约,让他参加朱利亚音乐学校的大师班。克莱本随即获得了该校预科的资格,但是他拒绝跟随母亲之外的任何人学习,于是他们又回到了德克萨斯州。直到十七岁中学毕业后,克莱本才终于向母亲妥协,接受了朱利亚音乐学校的奖学金,师从乌克兰出生的名师罗西纳・列文涅(Rosina Lhevinne)。罗西纳・列文涅是朱利亚音乐学校的一位著名老师,她延续了安东・鲁宾斯坦的传统,“先让学生在心里培养出适当的情绪,想象出想要的声音,再将它弹出来”。她认为,光有乐感是不够的,而是需要设计过的情绪,控制乐曲中的每一个分句、音色和布局,让听众感同身受。克莱本拜师于列文涅完全是出于母亲的坚持,因为她的恩师阿图尔・弗雷德海姆的第一任老师正是安东・鲁宾斯坦。母亲希望克莱本能够传续俄罗斯钢琴学派的教学和演奏方式,演奏出精致且富有内涵的音乐。
1954年,克莱本赢得了列文屈特大赛的冠军。在克莱本夺冠之前,该项大赛的大奖已空缺了三年。1954年的评委会包括鲁道夫・塞尔金、乔治・赛尔和莱昂纳德・伯恩斯坦,他们一致认为克莱本是冠军的不二人选。克莱本精湛的琴艺被哥伦比亚艺术家经纪公司看中,立即同他签了约。同年,克莱本还与指挥米特罗普洛斯合作了柴科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首次登上了卡内基音乐厅。之后直到1957年,克莱本的演艺事业一直停滞不前,列文涅女士建议克莱本去莫斯科参加第一届柴科夫斯基钢琴大赛。正是这样的一个契机,造就了一位美国英雄。
自柴科夫斯基比赛的第一轮开始,俄国听众就对克莱本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克莱本的样子十分惹人喜爱,他长得非常高,十六岁时就有6.4英尺(约1.95米),却十分消瘦,天然蓬松的金色卷发下是一张可爱的娃娃脸。克莱本的演奏风格十分朴实,或者可以说略带笨拙,在演奏动听的旋律时,他总是仰着头,身体随着音乐摇摆,而在演奏快速的音群时,他会俯下身去,怒视着自己的一双大手。最后一轮比赛当晚,克莱本演奏了他的成名作柴科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卡巴列夫斯基的一首小品以及拉赫玛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弹毕,观众席爆发出的掌声简直要震塌音乐厅的屋顶,大家有节奏地欢呼着“第一名!第一名!”评审团毫无争议地同意了观众的意见,评委之一著名钢琴家埃米尔・吉列尔斯更是到后台去热情地拥抱了克莱本。于是一夜之间,克莱本成了俄罗斯人的宠儿,整个莫斯科都为他沸腾,疯狂地欢庆他的胜利。
赢得柴科夫斯基大奖的克莱本,从此不只是个单纯的钢琴家,某种程度上他成了美国在冷战时期超越苏联的象征之一,成了美国人心目中的英雄人物。当克莱本凯旋而归的时候,纽约曼哈顿下城区到处抛投着缤纷的彩带,十万乐迷簇拥在百老汇大街的两旁,朝着克莱本拍手欢呼,站在敞篷车上的克莱本不停地向大家送出飞吻,亲切地挥手致意。在市政厅举办的仪式上,市长罗伯特・F・瓦格纳说:“克莱本先生双手奏响的和弦在全世界飘扬,提高了我们的艺术家与音乐爱好者的声望。”
此后,克莱本成为了古典乐坛的明星,从美国百老汇到日本东京,他举办了上百场音乐会,他与莫斯科国家交响乐团在麦迪逊花园的音乐会有超过一万六千名观众慕名而来,他录制的柴科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也成了首张突破百万销量的古典专辑。这是克莱本职业生涯的黄金岁月,钢琴家里赫特描述克莱本是一个天才型的钢琴家,早年的克莱本有着扎实的技巧,对于情感的处理细微得恰到好处,毫不造作。“柴一”的慢乐章是克莱本发挥其技艺之所长的温润土壤,浪漫温文的乐章如同一阵暖风,撩拨心意;而演奏快乐章时,克莱本也能爆发出汹涌澎湃的浪漫主义激情。在卡内基音乐厅现场录制的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三钢琴协奏曲》,被评论为克莱本的巅峰之作。乐评家哈罗德・勋伯格盛赞克莱本扎实的技术和音乐上的自信,还特别提到克莱本拥有“男性化的诗意”。
可惜,早早成名的克莱本没能继续他的辉煌,“文化名人”和“美国英雄”的光环使得他无论在哪里演出,观众都只想听他的成名作。当克莱本尝试演奏些别的作品时,获得的反响和之前的两首成名作相比大相径庭。克莱本1959年与纽约爱乐合作的莫扎特被乐评家霍华德・托布曼(Howard Taubman)形容成”彻底令人失望的作品”,1961年与费城交响乐团合作的贝多芬《“皇帝”协奏曲》被哈罗德・勋伯格批评“没有年轻人的活力,没有岁月积淀的香醇”。尽管如此,克莱本仍努力拓展自己的演出曲目,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他演出了麦克道威尔和普罗科菲耶夫的协奏曲以及巴伯的奏鸣曲,同时也涉足了勃拉姆斯、肖邦、李斯特等人的作品。可即使普罗科菲耶夫被赋予高度的评价,他终究还是没能回到他黄金时代的状态。显然,克莱本的天才显现得太早,而他艺术的成长没有达到人们的期待,导致他的抱负终没有实现。更甚的是,克莱本滴酒不沾、常去教堂的健康形象成了美国六十年代末年轻人诟病僵化体制的对象。于是,1978年,四十四岁的克莱本宣布退出乐坛,搬回德克萨斯州和母亲同住在沃斯堡的大宅里。
即使克莱本宣布隐退乐坛,他的名字仍是钢琴界永远不乏的谈资,因为他的名字还和另一个蜚声国际的比赛联系在一起――范・克莱本国际钢琴比赛。1962年,沃斯堡的艺术赞助商们为了纪念家乡英雄用音乐征服莫斯科的壮举,并鼓励新一代的钢琴新秀脱颖而出,创办了范・克莱本基金会和该项比赛。迄今为止,范・克莱本钢琴比赛仍是世界级屈指可数的大型音乐比赛之一,比赛奖励设置也设身处地地为音乐家考虑,不仅奖金数额是同类比赛中最高的,获奖者更有机会能够得到全世界巡演的签约合同。因此,能在范・克莱本钢琴比赛中得到名次,被认为是年轻音乐家打开职业生涯的一条捷径。
不在乐坛一线征战的克莱本,并没有舍弃他“文化名人”的标志,他仍在不懈地传播音乐。在采访中,他总是不停叨叨念着音乐的美好,说他是如何欣喜地看到那么多才华横溢的年轻人来德克萨斯竞技,某种意义上,他在力图创造又一个钢琴的黄金时代。克莱本的性格温顺,也喜好社交,他在沃斯堡的宅邸十分漂亮,有三层楼高,有温室和标准尺寸的游泳池。无论克莱本年岁如何增长,童心未眠的他总张罗着家里充满节日的装饰。每次克莱本钢琴比赛开赛前,他都热情地邀请所有参赛选手去他家开派对,和年轻的选手一同围坐在壁炉边,滔滔音乐的至善至美。
1987年,美国总统里根为了在白宫接待苏共中央总书记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特地邀请了克莱本到白宫演出。克莱本以此为契机重返乐坛,但此后演出的场次并不密集,他似乎已不再看重自己作为钢琴家的身份,而更多的是作为一个“音乐大使”。克莱本喜欢引用拉赫玛尼诺夫的一句话“伟大的音乐足以充实人生,而人生相较于伟大的音乐却实在短暂”。在音乐的世界里,美妙的东西是永无止境的,有经典的传承,也有意外的相遇,音乐之大同,完全无法客观地来判断。任何一位艺术家在音乐面前都是个谦逊的圣徒,幸运的是所有爱乐人都可以感受到音乐的不朽,也能创造出音乐的不朽。
篇3
--学习政法系统英模典型事迹心得体会
监狱人民警察队伍是一支有着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队伍,也是一支英雄辈出、正气浩然的队伍。党的十以来,全国监狱警察队伍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作出了突出贡献。监狱人民警察队伍牢记使命、忠实履职,涌现出一大批英雄模范,我狱副监狱长XX同志就是他们中间的一员。XX同志长期根植于教育改造罪犯的第一线,历任分监区长、副教导员、狱政科长、监区长、副监狱长等职务。他用自己忠诚的政治本色、精湛的业务水平、严谨的工作态度,像扎根监狱的一棵白杨,诠释着监狱人民警察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本色、守护着监狱的监管安全、守望着一方平安。
XX同志是千百万默默奉献的监狱人民警察中的一员。他们有的常年根植在教育改造罪犯、确保监管安全的一线,有的在封闭执勤等重大任务中不怕疲劳、连续奋战,有的长期默默无闻、甘当无名英雄,有的只要祖国一声召唤,告别年迈的父母、新婚的妻子、年幼的儿子飞渡玉关、献身于祖国反恐维稳第一线,他们在平凡工作岗位上甘做老黄牛、当好螺丝钉,他们用辛勤的汗水乃至宝贵的鲜血和生命,换来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宁和幸福,为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安全、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在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中,淬炼出可歌可泣的监狱人民警察英模精神。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一个社会正气充盈,民族才会生生不息,国家才会兴旺发达。英模精神以忠诚筑底,他们忠诚于党和人民事业,始终用秉公执法捍卫人民利益和法律尊严。英模精神以担当支撑,和平年代,他们不怕牺牲、默默奉献,几乎没有节假日、休息日,用顽强拼搏和无私奉献守护着“火山口”、“炸药库”履行着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使命。英模精神以英勇着色,他们面对危险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彰显无所畏惧、坚不可摧的正义之气。广大监狱人民警察英雄模范身上体现的忠诚信念、担当精神、英雄气概,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真实写照,是中华民族精神大厦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我们党正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勇前进。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中国精神,伟大的征程需要伟大的中国力量。以文勇同志为代表的政法英模不仅是我们所有监狱人民警察的学习榜样,也应当成为全社会崇尚的英雄模范;英模精神不仅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也应当成为激励我们砥砺奋进的强大动力。
篇4
一、以课堂教育、校园教育为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工作中
课堂是师生互动、交流、沟通的主阵地,那些能够体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美德、优良传统、悠久历史等内容的文字、图片、绘画都要适时加以拓展、延伸、渗透。如此,中华民族精神自然而然地就在学生心中扎了根。
校园,这个学生活动的主阵地,是滋养学生心灵的乐园。要发挥它集校园、学生于一体的优势,为课堂教育搭台铺路。学校宣传窗、文化长廊、黑板报、校园广播台、升旗仪式等都是向学生宣扬民族精神的阵地,要结合各阵地的特点,把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历史发展中孕育的修身之道、爱国情操、奉献精神、崇高志向、英雄气概以及在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形成的民族精神,运用各种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示在学校各个阵地上,形成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良好氛围。
二、民族精神与榜样教育相结合,发挥榜样的教育力量
榜样教育是对少年儿童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的一种基本方法。它具有生动、形象、具体、直观的特点。它的示范作用是无穷的。我们可以先从大处着手,让学生通过现代信息手段上网查阅历代英雄模范、革命先烈的事迹,或是参观、访问,或是从书上学习他们身上的民族精神,点燃学生心中崇拜英雄模范的火种。通过故事会、演讲、表演等多种形式来交流对英雄的体会和感受,使英雄真正成为他们心中的明星。在体验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后,引导学生学英雄、做英雄。引导他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持之以恒,养成良好的品德。
三、在传播民族文化中,体验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源远流长。加强民族文化的传播,也是弘扬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我们可以成立一条“民族文化街”展示学生的作品。如中国结、剪纸、书法、绘画、篆刻等。活动展示中可以让学生现场表演。有条件的还可以把民间乐器演奏融入进来。操作的过程就是培育民族精神的过程。如中国结,它凝结着中华儿女的聪明才智,折射出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积淀。学生可以通过走访民间艺人,翻阅资料来加深对中国结文化内涵的理解。
四、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将民族精神教育向家庭与社区延伸
引导学生与家人体验民族精神,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行的。我们可充分利用家庭资源,如爷爷奶奶讲讲他们经历的故事,爸爸妈妈教唱他们那个时代的歌曲,讲讲歌词的含义;请家长与孩子一起做根据民间故事创编的小游戏等。
社区是儿童参加实践的重要空间。我们的民族精神教育应与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如:与社区居民联手举行“共建社区,爱我家园”的主题活动,进社区清理白色垃圾,将“民族英雄故事会”搬到社区。扩大民族精神教育的宣传面,让社区成员也感受到民族精神教育的氛围,以此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
篇5
说睡觉吧,你们有可能第一,要说打胡噜吧,咱老爸绝对第一!!
我老爸打呼噜,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惊天动地。因为我爸小时候奶奶生他时,打了个大震雷。遗传到了老爸的呼噜上。才成了现在这样子。唉,真是有喜也有忧呀!
一天晚上,当人们睡的正熟时,轰——呀,地震了,房子像是快要被倒塌了得样子,微微颤动。逃命去吧~当人们忙着逃命的时候,却不见了爸爸,后来又绝的不太对劲。妈妈冒死的走进楼房,呵,原来是爸爸在打呼噜。那次,我家人力,财力,精力,“面子“力损失了大半。人力--我们家人忙着给邻居道歉。财力--有人被下出了心脏病,付钱给他们治病。精力--被吓人数太多,忙着道歉。奶奶的腿犯抽筋,爷爷气管炎发作。我,妈妈累得半死。咋样,我爸的呼噜厉害吧。
因为老爸的呼噜,我家送来没有老鼠和蟑螂,因为被老爸的呼噜集体自杀了。小行星999次撞地球。可是,那天我爸的呼噜特大,把小行星冲地十万八千里。因此,我爸还得了“英雄模范奖“呢!
亲爱的老爸,我真是又讨厌又喜欢你那亲爱的呼噜呦!
篇6
1用时事热点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导语如何开启,教师如何创设良好的情境,把学生带入新课,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整堂课的学习兴趣。新鲜的时事热点开场往往能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比如我在上《承担对社会的责任》时,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同学们,2011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中华民族经历着严峻的考验,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你能举几个例子吗?”学生的兴趣高涨,纷纷举手发言。我因势利导:“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学习作为一个中国公民,怎样承担对社会的责任,好吗?”这样的开场使学生学习热情倍增,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因而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有助于丰富课堂内容、扩充现有的教学资源
在思想品德课中引入时事新闻,绝不是为了表面的热闹,而是因为时事新闻是我们思想品德课的一笔宝贵的课程资源,放弃了这部分资源,学科教学将失去生命力。如我在上《认清基本国情》第二框《党的基本路线》时,运用了四川省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这样丰富了教学内容,扩展学生的视野。
3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通过时事新闻,学生接触到了大量活生生的饱含德育精髓的感人事例和先进人物。这些与枯燥乏味的说教相比,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好比是一股“润物细无声”的力量来得更加深刻更加到位。长期下去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从而实现思想品德课重在德育、导行的终极目标。例如,在教授思品“看社会,辩是非”一课时,我把新疆乌鲁木齐“7?· 5”严重烧暴力犯罪的视频材料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歹徒穷凶极恶、灭绝人性的暴行,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愤慨;广大公安、武警和人民群众奋不顾身保护人民群众的善义之举,强烈震撼了学生的心灵。学生在耳闻目睹正义战胜邪恶的情景中,明辨了是非善恶,增强了追求真善美的信心与勇气。例如,我在上“做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一课时,把祖国六十周年华诞之际,国家十一个部门联合组织评选出的全国“双百”英雄模范人物的感人事迹引入思品课堂教学。他们热爱祖国,奉献社会,服务人民的高尚情操深深感染了学生,像英雄模范那样生活,做英雄模范那样的人,成为学生的共识与自觉行动。
4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积累人生的阅历
许多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既不看报,也不收视新闻,对网上新闻熟视无睹,对当今国际国内大事以及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是一问三不知。时事政治教学有利于学生全面地了解社会、了解现实积累阅历、拓展视野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为他们将来顺利地踏入社会、融入社会打下铺垫。有媒体调查,在学生中进行时事政治教学日渐处于被边缘化的尴尬境地。如时事报告杂志社主办的《时事》杂志编辑部组织人员在学校调研,选取了当前宣传强度高的重大时事和人物,对参加座谈的初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牛玉儒是近期电视报刊集中宣传的典型人物,但在北京、温州两所学校的40位初中学生中,有63%的人不知牛玉儒是谁。在某市思想政治课考试中,竟有半数学生不知道国务院总理是谁。这不能不令人深思,初中生应不应该知道党和国家的这些重要大事和典型人物?
5有助于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新课改促使了课程设置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变革。要求学习由单一被动地接受式学习转变为接受与主动地发现式相结合的学习,除了自主学习还应学会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时政新闻学习没有现成的课本,但却可以让同学们从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途径获取信息,使学生可以避免过多的受到固有观念的影响。有利于激发学生运用知识探究事物、分析问题的积极性,可以提供给他们更多想象、思考、创新的空间。在这一过程中更好地培养和完善他们的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例如,我引导学生把关于 “世界气候大会”的时政新闻引入初三思品“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一单元的教学,就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增强了学生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的信心,也有助于学生落实保护环境的行为要求。
6理论联系实际,细导精练,突破中考难点
篇7
结合当前热点形势,小编为你整理了《弘扬公安英模精神心得体会》范文,以便大家在工作学习时参照借鉴。当然,你还可以在搜索到更多与《弘扬公安英模精神心得体会》的相关范本。
公安队伍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是和平时期流血牺牲最大的一支队伍。人民警察是捍卫人民群众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忠诚卫士。长期以来,广大公安民警始终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坚持党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不畏艰险,不怕困难,冲锋在前,无私奉献,涌现出了一大批英雄模范。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以报告团巡回宣讲为契机,在全省迅速掀起学习公安英模的热潮。要学习英模们恪尽职守、敬业奉献的精神;要学习英模们热爱人民、心系百姓的精神;要学习英模们顽强拼搏、敢于牺牲的精神。当前,贵州“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任务仍十分繁重,希望全省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以学习公安英模为动力,以抢机遇、抓项目、促发展、求实效为主线,大力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篇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14)13-0194-01
战斗文化是先进军事文化的重要内容,能起到凝聚人心、激发动力的作用。在全军上下贯彻落实强军目标、为实现强军梦而努力奋斗的新形势下,加强部队战斗文化建设对于大力发展先进军事文化,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实现能打仗、打胜仗的强军要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加强部队战斗文化建设是大力发展先进军事文化的必然要求
首先,只有加强部队战斗文化建设才能凸显先进军事文化的战斗性。强烈的战斗性是先进军事文化区别于其他文化的本质特征。党领导我军在军事实践中展现出来的敢于担当、刚健勇武的阳刚之气和英勇顽强、一往无前,直至战斗到最后一人的无畏气概所凝成的军人血性,是先进军事文化战斗性的最生动写照。加强部队战斗文化建设,就是要通过继承优良传统、领悟英雄的事迹、投身实战化训练等途径来弘扬先进军事文化的精神、充实先进军事文化的具体内容、丰富先进军事文化的表现形式,让先进军事文化所蕴含的阳刚之气和血性精神得到强化,更加突显战斗性特征。
其次,只有加强部队战斗文化建设才能彰显先进军事文化的时代性。先进军事文化就是要为提高部队战斗力,确保部队能打仗、打胜仗发挥好服务保障作用。一方面,加强部队战斗文化建设能通过确立鲜明的战斗力导向,营造浓郁的战斗氛围,激发官兵的战斗精神,促进部队战斗力提升,为更加有效地履行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提供力量支撑。另一方面,加强部队战斗文化建设能有效积聚军人的阳刚之气,激发官兵的血性精神,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官兵参与军队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实现强军梦想而不懈奋斗。战斗文化是军事斗争实践的高度浓缩,是因军事斗争而存在,为促进战斗力提升、赢得军事斗争胜利而延续的文化。它在培育战斗精神、促进战斗力提升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彰显先进军事文化的时代性,离不开对战斗文化的强化,加强部队战斗文化建设是彰显先进军事文化时代性的最佳选择。
二、加强部队战斗文化建设是培育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保证
首先,加强部队战斗文化建设的过程为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提供宽广的育人平台。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需要同具体工作相结合,需要依托特定载体来推进。一是营造浓厚战斗氛围,为培育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提供环境熏陶。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需要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熏陶感染、强化认同。在营区悬挂的战斗口号、张贴的战斗标语、摆放的英雄雕塑、设置的战史走廊等,这些都是教育官兵提振精气神、献身于使命、一切为打赢的无言教材。二是宣扬英雄模范事迹,为培育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提供目标引领。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需要向英雄模范学习,比如,特别是需要学习听党话、跟党走、顾全大局、舍生取义的坚定信念,学习牺牲我一个、幸福千万家的勇于为使命献身的英勇精神,学习杨根思英勇顽强、敢打硬拼、血战到底、报效国家的无畏勇气。三是融入军事斗争实践,为培育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提供践行平台。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需要在军事斗争的具体实践中锤炼塑造,通过日常管理教育,端正官兵的思想观念,引导官兵的价值追求,坚定官兵的理想信念;通过军事训练和遂行任务,强化官兵的战斗意识、荣誉意识、使命意识,练就过硬的军事技能,提高报效国家、献身使命的军事能力。
其次,加强部队战斗文化建设的成果为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提供丰富的育人资源。一是战斗文化建设中传承的优良文化传统是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宝贵财富。党领导我军在英勇的革命征程中,涌现出了众多功勋卓著的英勇将帅,他们拥有不平凡的战斗经历,具有忠贞不渝的政治信念、勇猛顽强的战斗品格和高超卓越的斗争智慧。这些资源都是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宝贵财富。二是战斗文化建设中树立的典型模范是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生动教材。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需要在官兵心中树立起学习的榜样,需要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示范作用。战斗文化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典型模范都是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优秀代表。三是战斗文化建设中锻造的血性战斗精神是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无形能量。加强部队战斗文化建设能更好地强化官兵听党指挥、敢打必胜的战斗信念,能更好地培养官兵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战斗作风,能更好地锤炼官兵坚韧不拔、矢志不渝的战斗意志,能更好地锻造官兵敢打敢拼、敢舍敢弃的军人血性,这些精神可以为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提供强大的正能量。
三、加强部队战斗文化建设是实现能打仗、打胜仗要求的重要举措
篇9
民族精神的载体是人民大众,历史上出现的无数英雄人物,在他们身上表现出来的优秀品质就是民族精神的具体化,是培养学生民族精神的生动教材。如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中淹;“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好战士雷锋;人民的好公仆焦裕禄,以及无数的革命仁人志士,在他们身上无不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教育学生深入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从而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
二、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是历史课程的基本要求
历史课程目标非常明确地提出要重视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历史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的社会学科,讲述的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述说着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和进步,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同自然、同外来侵略抗争中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了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世代相传。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经济、文化进一步发展,社会文明和公民素质进一步提高,和物质文明相适应的精神文明也应有一个质的飞跃,对青少年更应该加强精神文明培养。广大青少年正处在成长阶段,他们自控能力较差,容易沾染不良习气,因此历史教师应该发挥学科优势,加强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和民族精神的教育。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正确处理个人、集体和国家利益。做一个遵守社会公德和自觉维护民族利益的合格公民。
三、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是时展的需要
篇10
一面面军旗,一盏盏彩灯,一句句关怀,一重重温暖……都在突出一个主题:欢迎你,新战友!
庄严的军徽对新战友说:你们是新世纪的新战士,这是无尚的光荣。要牢记我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努力学习革命理论和科学文化知识,爱军习武,以雷锋、苏宁等英雄模范人物为榜样,争当一名政治思想强、军事技术精、作风纪律严、完成任务好的优秀士兵。
挺拔的白杨结新战友说:军营是一所大学校。你们要吸收丰富的精神营养,树立正确的革命人生观和价值观,自学抵制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剔除自身存在的不良习气,努力净化心灵,净化环境,营造文明氛围,积极为军队的精神文明建设做贡献,做一个品德高尚的文明战士。
昂立的炮群对新战友说:部队开展科技大练兵活动方兴未艾,你们要着眼打赢未来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需要,努力学习军事高科技知识,熟练掌握手中武器,刻苦训练,大胆实践,成为军事过硬的新一代士兵。
免责声明
公务员之家所有资料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写作和网友上传,仅供会员学习和参考。本站非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