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活动范文
时间:2023-04-11 02:39: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研活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教研活动 弊病 有效探索
常态的教研活动应是教师围绕学校教育工作特别是学科教学工作展开的一种学习与交流,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形式。它能够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有针对性地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所以教师对教研活动还是抱有很多期待。但它不同于运动式的教研活动,也有别于任务式的教研活动。而实际上,在我们的教学常态中,教研活动的情况不容乐观,它往往不能达到提高教师能力和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的目的,只是成了一项既定的研修任务而已,活动流于形式,教师也没有很高的积极性。
如何克服教研活动的弊端,开展有效的校本教研活动,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作了有益的探索。
一、调查,寻――常态教研活动的“弊病”
笔者在工作过的三所学校里开展了问卷调查活动,搜集并整理了两百多份调查表,发现常态的教研活动还是存在很多弊病。
(一)重展示,轻研究,教师在教研活动中缺乏问题意识
其实,教师在教研活动中缺乏问题意识,不仅仅是能力的问题,更是态度的问题。
比如高年级语文教研组开展一次课堂展示活动,一位年轻的教师主动承担课堂教学的任务,认真备课、试教,最后面向全体成员展示她的劳动成果。结果其他老师并没有认真对待,而是模糊地评论一番,找出的也并非是其本质的问题,也没有给予合理的意见和富有建设性的建议,只是隔靴抓痒而已。所谓的那些问题多数也是假问题、伪问题。这样的教研活动,就是重展示,轻研究,使得活动不能很好地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
(二)重预设,轻生成,教师在教研活动中缺乏对生成问题的应变能力
笔者曾去兄弟县市的一所小学参加了主题为“基于预习的单篇阅读教学的内容重构与确定”的教研活动,在讨论教学内容的重构时,某区的一位男教师颇有自己的见解,他提出教学内容重构是否合理有一个很重要的衡量指标:需要关注学生是否能够接受,教师是否能够驾驭?应该说这是当场生成的极具价值的可供探讨的问题,主持人马上追问全体学员:怎么样的内容才是学生能够驾驭、学生能够接受的呢?会场马上沉默了,研讨也就此终结。可见教师缺乏对临时生成的教学问题的处理能力,而这往往会大大降低教研活动的有效性。
(三)重接受,轻参与,教师在教研活动中缺乏主人翁意识
教师已经习惯于被培训,在常规的教研活动中往往采用专家讲、教师记录的接受模式。记得以前我们学校邀请某校的一位特级教师来校讲座,他在讲述自己观点的时候,尝试互动,时不时抛出几个可以研讨的问题邀请教师参与。在下面坐着的教师并没有表现出参与的热情,只是几位比较捧场的教师活跃在现场。不难看出这样的互动与传统的讲授模式还是没有根本性的区别。
(四)重模仿,轻创新,教师在教研活动中缺乏打磨精神
近几年,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风格和流派精彩纷呈,王崧舟、窦桂梅、孙双金等各派名师在全国各地的课堂教学展示中频频出现,深受很多一线教师的膜拜,于是语文课堂出现了“高仿版”。尤其是很多年轻教师激情有余,思考不足,简单采用“拿来主义”,不分析学生的学情,不考虑教师自身的课堂教学风格,全盘端出。效果可想而知,不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很难接地气,缺少自己对文本的认识的课堂也是很难有效的。
传统的教研活动往往是“输血”型培训,而我期待的教研活动应该是能形成“造血”机制的活动。教研活动应为不同层次的教师提供合理结构的知识资源,并促使每一位教师通过活动扩大自己的能力空间,能寻找到自己的增长点。这正是当前教研活动有效性改进的关键所在。
二、探索,找――有效教研活动之“良方”
针对教研活动的上述弊端,我们尝试着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常态教研活动的有效性进行了研究探索,以期突破瓶颈,让校本教研真正落地生根。
(一)问题意识的养成:研究主题与形式的针对性
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的目的是解决在教学活动中真实存在的问题。如果活动的组织者不从教师的教学困惑出发,或者是参与者没有要解决问题的意愿和激情,那么教研活动就好比是一场没有主角的假戏,要假戏真做还真的很难。教研活动的针对性有两层意思:一是研究主题是否针对教师的教学困惑;二是采用的形式是否能迎合教师的群体需求。
【案例1】
开学的第八周,语文教研大组向学校业务部门提交了一份新教师课堂教学打磨的活动方案。经过业务部门审核,该方案审批通过。具体方案如下:
新教师课堂教学打磨活动方案(节选)
一、申报项目名称:新教师一课多磨,提升课堂教学水平。
二、申报项目教研组:高段语文教研组。
三、项目负责人:××老师。
四、现状分析:新教师踏上工作岗位不久,缺乏设计小学课堂教学的基本方式方法,在课堂管理、应变和应对各项压力、处理特殊学生的问题、评价学生等方面缺乏实践经验,急需锻炼提高的实践机会。
五、活动目标:通过一课多磨活动,使新教师基本掌握小学课堂教学的备课常规,磨炼课堂调控能力,掌握评价学生的基本方法,加快专业成长的步伐。
六、主要对策措施:师傅全程参与指导,从前期文本的处理、课堂的架构、课后的反思到教学流程的再设计再改进。同一个文本,前后磨课三次。
七、活动步骤。
一磨:徒弟独立备课,师傅提出修改意见,徒弟进行二次备课,执教第一堂课。
二磨:第一堂n执教结束,师傅针对课堂行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修正意见,徒弟进行三次备课,执教第二堂课。
三磨:师徒再次合作,完善教学设计,执教第三堂课,邀请本组成员全员参与听课。
任何一次教研活动,都应该在一定的背景下应运而生,而不是凭空产生的。能比较客观准确地描述出教研活动的现状分析、活动目标、对策措施,是教研活动策划的重点。
活动的目标一定要有明确的指向性,不要出现含含糊糊的情况。切记不要出现主题过大、找不到抓手的教研活动,不然,教师在活动中研讨话题难以集中,会出现泛泛而谈而不知所云的状况。比如“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讨”“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研讨”等等,作为几天的研讨会议的主题都嫌大,更不要说是作为一次教研活动的主题了,大得让教师摸不着头脑。
(二)应变能力的培养:着眼于问题聚焦
如在组织教师进行以“‘问题式教学’在基于预习的单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为主题教研活动中,需要逐步引导教师关注“课前质疑、课中解疑和课后导疑”。
【案例2】
第一次教研活动,笔者将自己上课的视频六年级上册《跑进家来的松鼠》播放给教师们看: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反馈预习情况,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经过归纳提炼出了以下问题:1.我家跑进来的是哪一种动物?2.还有别的动物跑进家里来吗?3.松鼠为什么会跑进家里来?4.松鼠跑进家来做了哪些事情?5.家里人是否喜欢这只松鼠?6.家里人为这位不速之客做了哪些事情?7.最后这只松鼠怎么了?8.如果松鼠跑进你的家里,你会做些什么呢?
……
视频戛然而止,借着学生自主提炼出的问题,笔者顺势问教师:学生自主提炼预习时留下的问题需要注意什么?经过讨论,形成了多元的解读:质疑时提炼的关键性问题要有适当的难度、有针对性、有探讨性。总而言之,要去伪存真,要杜绝“假问题唱主角”的现象。
在开展教研活动的时候,作为活动的设计者应该经常抛出一些让教师没有办法准备的问题,现场生成并现场解决。这样经常性地进行“问题聚焦”式训练,能快速提高教师的应变能力。
(三)主人翁意识的觉醒:提高活动过程的可参与性
有效的教研活动,应该是能调动很多参与者的积极性。负责人策划教研活动的能力直接关系到活动的有效性。要求在策划活动时不仅仅局限于对事务性工作的安排上,而是要把重心放在对每个教研组成员的发展空间的营造上,使团队中的每一位教师都各有所长,各有所需,从而最大可能地发挥学校骨干教师的引领和辐射作用,提升教学活动的质量。
【案例3】
高效课堂教学研讨会
一、研修主题:基于单篇课文的阅读教学内容重构与确定。
二、参加人员:校内培优工程语文学科成员。
四、磨课活动具体分工情况。
1.该项目总负责人:余××老师。
2.拟定项目具体方案及通知:余××老师。
3.上课教师:周××、骆××。
4.议课评课负责人:余××老师。
5.相关表格的设计、下发、整理(签到表、评课表):金××老师。
6.活动场地的安排与布置:朱××老师。
7.拍照及通讯报道的撰写及报送:孟××老师。
这样的教研活动在策划的过程中,就是有以“参与者”为中心的意识,让组内的教师都有事可做。有些是事务性工作,比如负责各类表格的设计与发放,活动场地的安排与布置;有些是思考性任务,比如负责上课、评课,以团队的形式组织教师进行实战演练等。整个活动使参与者经历后能充分意识到在参与过程中解决了自己提出来的问题,从而获得成就感。
(四)打磨精神的培育:注重后续研究的持续性
教研活动,就像学生参加课堂学习一样,不可能说结束就结束,它没有绝对的起点和终点。它的目标达成是要教师在参与活动中通过打磨,积累经验后才会在无形中提升。
后续工作包括对本次活动的评价、活动结束后撰写的心得体悟、完成相关的作业等,作为组织活动的策划者都要用心关注,它是活动效果接近真实的反馈,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活动的改进意见往往就是从这里产生的。
【案例4】
列举一例活动后的“花絮”――活动结束后教师的活动感言选摘。
“项目经理人”感言:
评课开始了,我忐忑不安,生怕评课现场寂然无声,出现令人尴尬的冷场。作为“项目经理人”,我刚想张口,准备班门弄斧。出乎意料的是,学校老教师抢先发言,对本堂课提出了自己的意见。紧接着,团队成员纷纷就共同关注的细节展开了讨论,那红红的脸颊,那响亮的嗓门,那专注的眼神,不正是人们常说的“积极探讨”吗?大家都怀揣研究的心走进课堂,走进评课的现场,我沉醉其中,被一种浓浓的探究之情包围着,别样的幸福荡漾心头。
两天以后,各“包工头”纷纷将评课稿、签名表、几个磨课的教学设计、课后反思等材料送到了我的手上,活动的通讯报道也挂在了校园网上,我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惬意”。天哪!同样是教研活动,回想以前的我总会因此而奔波、劳累,还是顾此失彼。没想到的是仅仅因为模式发生了变化,第一次作为“项目经理人”的我,虽然也注入了很多的心血,却让我少了很多的后顾之忧,真是让我享受了一番“坐享渔翁之利”的感受。这都是学校的教科研活动实行项目承包责任制给我带来的“福音”啊。
磨课教师感言:
这次活动让我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幸福。这么多的资深教师一次、两次、三次地听我执教,并屡次给我提出好的教学建议,让我从中收获了很多很多:在反复磨课中,我发现识字教学远没有我想象的读读写写那么简单;从一类字到二类字,有不同的要求,就必须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读音的落实、字形的掌握再到字义的理解,需层层深入,循序渐进;一旦识字学词环节草草过场,必定给自己的课堂埋下一颗定时炸弹――课文读不顺,文不顺则意不达。课堂如断线的风筝,直往上飘,出现浮空不扎实的现象。因此,第一课时,我们的重点应放在识字学词、课文的初步把握上,这是我磨课最大的感受。只有学会教第一课时,才有可能在第二课时精彩呈现……
篇2
专题教研是针对学生、教师、学校开展的一项或多项教研活动。参与专题教研是对专业理论的一种提升,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邀请体育名师为学校的体育教师进行专业的理论辅导与指导,促进体育教师在教育理论和知识方面的提高。同时为了使体育的专题教研更加有效,避免教研活动的盲目性,克服随意性,每次的教研活动应有明确的主题或课题研究,学期应有教研活动计划、实施过程、阶段、步骤和总结。通过不断总结成绩,吸取精华,剔除糟粕,才能使教研水平呈螺旋式上升。
二、教研应具有全员性
为使本地区的体育教师全员参与,充分调动全体体育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教研的主题必须有着现实意义,使教师对这一主题教研具有吸引力是全员参与的重要保证。在教研中要求人人参与,毫无保留的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不同论点的讨论甚至争论达到真理越辩越明逐步达成共识,从而目标一致地进行教研活动,使每个教师都发挥各自的特点,挖掘潜力,进行探索,反复总结,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促使每个教师由“经验型”向“研究型”过渡。
三、教研活动要体现研究性
教研就其本身就含有研究探讨、实验、推广的意义。因此,应根据课题突出一个“研”字,运作方法上应体现一个“研”字,通过不断探索、分析,总结出值得借鉴、改进、推广的地方。如:组织开展同学科、同年级、同内容的“三同异构课”竞赛活动就是很具有研究性的教研活动,它是考验上课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重构的能力,挑战教师的设计能力和操作水平,课后让教师在一起相互借鉴交流、切磋教技,真正做到研究价值的认同、教学目标设定的相同、评课基调的赞同、教材阶段的存异、教学理念的存异、教学方法的存异,使教研活动真正体现研究性。
四、教研应具有挖掘性
教研的挖掘性就是及时发现教研活动中的“闪光点”,当某个“闪光点”被发现,且产生一定的效应时,应将教师集中起来,进行相互交流、相互探讨,并由骨干教师现场示范教学,阐述自己的教改心得,及时总结归纳运作方法,使其成为一个可操作性强的模式并加以推广。
五、教研应具有实效性
教学研究的最终目的就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教研活动必须从实际出发,要有实效性,不要搞形式主义、花架子。把教研工作的着眼点放在具体问题上,建立问题发现机制。如:无论在现场听课、评课还是在会上组织微型论坛,教研员必须积极的发挥自身的专业引领作用,与一线体育教师共同分析问题、查找原因、设计解决方案及对策。这种针对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的问题式教研活动就颇具有实效性。它扫清了课堂教学的诸多障碍,为指导和服务体育教学工作提供了专业的支持。
六、教研应具有创新性
体育教师的学风和教风的好坏在于教研气氛的浓否,教研活动本身就是一项创造、创新性劳动。本身意味着在教学中有所发展、有所创新,因此,在教研活动中,要鼓励教师把自己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不拘泥于传统经验的束缚,要大胆开拓,勇于创新,力争在教学研究中走出自己的路子来。
七、教研形式应多样性
教研活动的开展要充分调动全体体育教师积极参与的能动性,教研活动的多样性是激发体育教师积极参与的有效手段,改变过去那种乏味单一的理论学习形式。例如: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课竞赛(示范课、教法研讨课、优质课、精品课;开展“五读四想三找一清的教材研读的教研活动;集体备课教研活动;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等。通过多种多样的教研活动才真正让教师在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中强筋壮骨。
八、教研应具有科学性
体育教学教研作为一种以发现和发展一定的体育教学知识体系为导向,运用科学的态度和研究方法,通过对体育教学现象的解释、预测和控制,以探究体育教学规律的实践活动。因此作为教研工作的领路人,在组织教师进行体育教学教研的同时,更重要的还要给教师作一定的理论指导,引导教师以教育教学理论为基础,促使教研活动不断规范化、科学化,真正体现出其科学性。
篇3
撰写人:___________
日
期:___________
2021年初中教研活动总结
一、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
作为老师,如果自己的素质不高,对于教学的内容不了解,那么自然也是很难以去做好教学工作的,所以这学期的教研我也是认真的去学习为主,去让自己不断的改进提升,只有自己业务的水平高了之后,那么再去教学,学生们也是真的能去学到知识,同时自己也是可以教学的方面是做的更好,学习的内容也是以改进自身一些不足的方面为主,并且都是为教学所服务的。我也是利用好教研组的资料,除了培训,讲座,自己也是积极的在网上找资料,在书中学习其他优秀老师的经验,来让自己的收获更大。业务水平其实之前我还是不错的,但是我也是清楚自己其实还有挺大的进步空间,也是在这次教研活动之中去得到了很大的进步,和之前相比也是改变很多。
二、做好课堂教学工作
课堂是我们老师工作的重点,只有课堂的教学做好了,学生们愿意听,认真的去学,那么才能真的有收获,而我们也是才算真的教好了,这次教研组也是给予了我们很多的视频资料,并且开座谈会,大家一起探讨,一起去纠正自己教学之中出现的问题,大家相互的沟通,一起就课堂之中自己的疑虑提出来,去解决,不但是能让自己知道自己的问题所在,而且通过其他老师的沟通,也是清楚原来一些问题,可能自己没犯,或者没有注意到,其实也是多了一些思考,能让自己教学的能力更出色,从而更好的做好课堂教学,在课堂上,我也是认真的去做好教学,同时每堂课下了之后,也是会去多思考,这堂课教得如何,学生们的听课情况如何,自己又是有哪些方面是可以去改善,去提升的,并且我也是在不断的思考之中有了更多的进步,和之前相比,我的课堂也是更加的生动,学生们也是比以前参与度更高,更加的主动来学习知识,去把成绩搞好。
通过这次教研的活动,一学期下来,我也是进步很大,并且我也是无论是课堂上,或者自己的一个教学水平,其实都是和之前有了明显的提升,我也是要继续的去努力,自身也是一些提升空间还有很大的,要持续的去有进步。
篇4
4月8日,先由8年级英语组的四位老师集体备课,四位老师经过商议确定基本的教学思路,并预设了课堂中的时间调控问题。
4月9日,英语组全体老师再次展开集体备课,针对上次集体备课中出现的问题再次展开讨论,各位老师再次就如何为本课增加亮点,如何让本堂课扣住活动主题,展开激烈讨论。八位老师各抒己见,充分体现了集体智慧的伟大。经过商议,决定增加课堂实验环节,使课堂更加丰富活跃。在新知识的学习上,将短语预习调后,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依据各位老师的意见,黄老师又对自己的教案做出了认真修改,并在4月10日进行授课。
黄老师的英语课声情并茂,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很多地方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充分发挥了学习的自主性。利用课前几分钟的时间,齐读单词。在课前,就对新单词进行了很好的预习,有利于接下来课堂的顺畅进行。在重点短语的复习上,黄老师注意结合句子,加深学生的印象,让学生不仅做到会读,更做到会用。
课堂中,黄老师注重贴近生活,例子源于实际,让学生亲自体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便于学生识记。黄老师注意创设英语学习的环境,每位同学都有自己的英文名字,课上,师生大部分时间用英语进行交流。在课程的最后,黄老师亲自演示了实验,并让学生用英语描述实验过程。这对提高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在课堂练习中,黄老师也注重和学生的交流,深入学生中间,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做出补充和讲解,很好的进行了师生间的互动,有利于增加师生感情,了解学生动向。
篇5
xxxx年,以琼中教育局提出的“形成优质学校与一般学校之间的合作研究、平等交流,打造一批优秀的教师团队,促进全县教育的均衡发展”为指导思想,坚持“用真诚的教育统一思想、用严格的规范统一行动,用科学的反思促进工作”为思路,以集体备课、业务学习、课堂观摩、课改活动等为平台,更新语文教学教育观念、提升语文教师整体素质、扎实提高学生成绩为指导思想,我们小学低段语文第七区域教研组按计划扎实有序地开展了区域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我组全体组员在教研室的指导下,顺利而出色地完成了教研活动任务。活动期间,组长给全体组员做了《一课一名师,一师一优课》活动指导,还解读了“八引七环教学法”,并按《琼中县中小学新课改课堂教学环节要素评分表》对每节示范课进行评分。活动开始先由区域教研组长上示范课,组员于1月12日到县一小听区域教研组长上示范课。然后全体组员于3月27日到阳江学校听雷冬梅老师上示范课;于4月17日到大丰学校听洪秋老师和杨丽敏老师上示范课;于5月20日到新进中学附小听张金玲老师上示范课;于6月8日到新进中心小学听朱春梅老师上示范课。每次教研活动,各校领导都给予了我们大力支持,组员们都积极参与,安排上示范课的老师都能积极准备,精心安排。听课老师都能认真地做好听课记录。课后,组员们都积极评课议课,各抒己见,并为授课老师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无论是在给新教师的磨课中,还是老教师的展示课后的研讨中我们本组的老师都积极的准备,针对教学过程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教学中的困惑畅所欲言。教研活动研讨的气氛非常的浓厚。通过有效的教研活动,老师们发现了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真正做到了共同进步,共同提高。每次活动后老师们都会有很大的收获。
通过本次活动中的学习、讨论、交流,提升了本区域组语文教师整体素质,更新了教师们的语文教育观念,转变了组内语文教师的教育思想,并树立”教研立教”的思想意识。组内教师积极探索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推广了思源实验学校的“八引七环教学法”,也提升了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反思本次区域教研组的教研过程,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着些许不足。在今后的教研工作中我们还应把工作做得更细更实,还要善于发现我们日常教学中的问题,更要想办法利用集体的力量进行矫正,促进各方面工作效率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要善于学习,善于总结并取长补短。
篇6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心得体会通过这次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使我受益匪浅.正所谓教一遍有一遍的收获,听一遍有一遍的心得.特别是观摩别人同内容的课和听了同行的评议 之后,会对课本有更深的理解,把这种感受和理解记录下来,对别人对自己都会有所启发.反思这次教研活动,我感到自己有如下的体会: 一、 拓宽视野,丰富了教育教学艺术拓宽视野,记得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任何一个教师都不可能是一切优点的全面的体现者,每一位教师都有他的优点,有别人所不具备的长处,能够在精神生活的 某一个领域里比别人更突出、更完善地表现自己.”教师之间的这种差异性资 源,在活动中得到了充分地展示.并在相互的听课过程中,其他教师的一些缄默的知识和情境性教育机智可以被相互体会. 二、智慧碰撞,构建了多重对话平台智慧碰撞,长期以来,教师的教学都是孤立地、分别展开的,通过这次的教研和评课活动,教研组内形成了浓厚的研讨合作氛围,我们就每个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大家都打开自己的心扉,发表自己对听课后的感受和看法.经验丰富的教师乐意把自己的教学专长奉献出来,供其他教师观摩和分享,同时也为新教师表达和检验自己的思想提供了发展的空间和机会.在集体评议讨论时,我们提出了各自不同的看法.在讨论中,我们的思想 发生了碰撞,我们讨论得越深入,发现的问题也就越多,对问题的理解也就越透彻,一些平时上课时不太注意的问题也被发现了.比如:教师提问时对问题的设计要明确,否则学生的回答就不会朝着教师预设的方向去;对于多媒体课 件的运用,幻灯片的数量不能过多,也不能一味追求画面漂亮,这样反而会分散了学生对重点内容和主题内容的注意力等. 三、相互对比,引起教师对授课方法的思考相互对比,引起教师对授课方法的思考 此次活动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教法,分别为授课式教学和导学式教学,授课方法无所谓好坏, 一节课结束后主要是反思教学效果. 这种效果一方面是与自己课前的教学设计相比照,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完成了三维的课程目标;二是从现场效果来看,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是否被激发出来,学生是否当堂掌握了所学的内容.在采用传统的授课方式上课时,大家一致认为教师不应越俎代庖,居高临下地对知识进行概括解析,用自己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解读;而应该站在一个引领者的位置,循循善诱,平等地与学生进行交流、真诚地与学生进行沟通.善于抓住学生发言中的闪光点,重视课堂生
成,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在合作讨论的氛围中,让学生各自生成或建构自己的认识与知识.这是当前新课 程改革的必然趋势,如何做一个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又站在对话者首席的位置,是当前新课改对教师的基本要求.而在导学教学中则全部的内容都由学生自行完成,教师只是起到引领的作用. 四、更新观念,优化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首先同课异构,对于听课者来说,通过就同一内容开课,所以更有可比性,对教材的理解也更加深刻.在教学反思的过程中,大家有着共同的话题,对问题的探讨也更加深入,通过同课异构活动,可以具体探讨某一类教材的教学方法,相互学习不同的教学理念和教学风格;在互相的听课中,可以参照别的老师的长处,更好地改正自身的不足;在交流与研讨中,我也发现了自身知识结构上存在的不完整,特别是对新课程的教育理念,还不能很好地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即使在听课和评课时,也缺乏理论的高度,不能站得高,看得远,所以还需要专家的引领,更需要在平时能多方面地去学习各种教育理念,从而使自己更好地成长.本次“同课异构”活动形成了浓郁的教研氛围, 大家达到共同学习,共同研究探讨,共同提高的目的,最重要的是从异中领悟到许多有价值的东西. 我认真反思,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以及自己与其他老师的差距,借鉴别人的长处,不断在实践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改进课堂教学,努力提高语文教学水平.“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心得体会通过这次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使我受益匪浅.正所谓教一遍有一遍的收获,听一遍有一遍的心得.特别是观摩别人同内容的课和听了同行的评议 之后,会对课本有更深的理解,把这种感受和理解记录下来,对别人对自己都会有所启发.反思这次教研活动,我感到自己有如下的体会: 一、 拓宽视野,丰富了教育教学艺术拓宽视野,记得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任何一个教师都不可能是一切优点的全面的体现者,每一位教师都有他的优点,有别人所不具备的长处,能够在精神生活的 某一个领域里比别人更突出、更完善地表现自己.”教师之间的这种差异性资 源,在活动中得到了充分地展示.并在相互的听课过程中,其他教师的一些缄默的知识和情境性教育机智可以被相互体会. 二、智慧碰撞,构建了多重对话平台智慧碰撞,长期以来,教师的教学都是孤立地、分别展开的,通过这次的教研和评课活动,教研组内形成了浓厚的研讨合作氛围,我们就每个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大家都打开自己的心扉,发表自己对听课
后的感受和看法.经验丰富的教师乐意把自己的教学专长奉献出来,供其他教师观摩和分享,同时也为新教师表达和检验自己的思想提供了发展的空间和机会.在集体评议讨论时,我们提出了各自不同的看法.在讨论中,我们的思想 发生了碰撞,我们讨论得越深入,发现的问题也就越多,对问题的理解也就越透彻,一些平时上课时不太注意的问题也被发现了.比如:教师提问时对问题的设计要明确,否则学生的回答就不会朝着教师预设的方向去;对于多媒体课 件的运用,幻灯片的数量不能过多,也不能一味追求画面漂亮,这样反而会分散了学生对重点内容和主题内容的注意力等. 三、相互对比,引起教师对授课方法的思考相互对比,引起教师对授课方法的思考 此次活动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教法,分别为授课式教学和导学式教学,授课方法无所谓好坏, 一节课结束后主要是反思教学效果. 这种效果一方面是与自己课前的教学设计相比照,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完成了三维的课程目标;二是从现场效果来看,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是否被激发出来,学生是否当堂掌握了所学的内容.在采用传统的授课方式上课时,大家一致认为教师不应越俎代庖,居高临下地对知识进行概括解析,用自己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解读;而应该站在一个引领者的位置,循循善诱,平等地与学生进行交流、真诚地与学生进行沟通.善于抓住学生发言中的闪光点,重视课堂生成,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在合作讨论的氛围中,让学生各自生成或建构自己的认识与知识.这是当前新课 程改革的必然趋势,如何做一个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又站在对话者首席的位置,是当前新课改对教师的基本要求.而在导学教学中则全部的内容都由学生自行完成,教师只是起到引领的作用. 四、更新观念,优化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首先同课异构,对于听课者来说,通过就同一内容开课,所以更有可比性,对教材的理解也更加深刻.在教学反思的过程中,大家有着共同的话题,对问题的探讨也更加深入,通过同课异构活动,可以具体探讨某一类教材的教学方法,相互学习不同的教学理念和教学风格;在互相的听课中,可以参照别的老师的长处,更好地改正自身的不足;在交流与研讨中,我也发现了自身知识结构上存在的不完整,特别是对新课程的教育理念,还不能很好地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即使在听课和评课时,也缺乏理论的高度,不能站得高,看得远,所以还需要专家的引领,更需要在平时能多方面地去学习各种教育理念,从而使自己更
好地成长.本次“同课异构”活动形成了浓郁的教研氛围, 大家达到共同学习,共同研究探讨,共同提高的目的,最重要的是从异中领悟到许多有价值的东西. 我认真反思,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以及自己与其他老师的差距,借鉴别人的长处,不断在实践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改进课堂教学,努力提高语文教学水平.这几节成功的语文课,给我的启迪很多:1、关注学情,把握课堂以往,教师们为了上好一节公开课,精心地备课、上课、反复修改,有的甚至事先要做一些安排.在公开课上教师们又往往把事先排练好的程序又演了一遍,只顾展示自己的风采,却没有考虑学生的差异,以至于在课堂上,教师只顾按自己设计的思路走,却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的困惑还没得到解决,学生的思考还不够深入,教师就为了赶时间匆匆进行下一个环节的学习,这样的课堂缺乏生成性,缺乏创新性.成功的语文公开课,教师要真正的把学生看成课堂的主人,把关注学生的学情作为课堂教学的起点,让学生真正的投入到学习中,在不断的设疑和解疑的过程中完成教学内容.2、学无止境,学无界限语文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在讲课的过程中,可以很广泛的涉及到历史、地理、自然、生物、科技等等学科的知识,因此它要求语文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作为底蕴.这样,在课堂上才能够旁征博引、解决学生提出来的各种问题,轻松地驾驭课堂.这就要求语文老师不断的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除了自己语文课的基本知识,还要尽可能的涉猎其它学科的知识,并主动听其它学科的公开课,教学相长,取其精华.“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每人有两种思想”.“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长善救失,取长补短,明显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同时也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面对面交流互动的平台.我们喜欢这样的公开课.高效课堂心得体会通过对高效课堂有关内容的学习,我懂得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语文课上我们不仅要好好讲课,更要注重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语文课堂的发展是迅速,复杂多样的.不过,我认为,无论语文教学被注入什么样的新精神,有一点应该是不变的,那就是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务实高效的.从高效课堂的理论中我有以下的体会:一、教学目标把握要准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针对学生不同
年龄段的身心特点,对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作出了科学而具体的规定.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研读《标准》,严格按照《标准》的要求对照执行.教学目标的定位.就跟打篮球一样,篮筐太高了学生再怎么努力也投不进,自然就丧失了信心;而篮筐太低了,学生就会轻而易举地灌进篮筐,当然也就没有战胜困难的喜悦.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到三维目标的统一.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这三个方面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否则就会导致语文课程性质定位的偏差,造成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分离.教学目标的制定还要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根据因材施教原则,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因人而异,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达到的目标也各不相同,要避免一概而论.要保证课堂上80%以上的学生掌握80%以上的课堂教学内容.对于优等生我们可以在课外延伸一些略带挑战性的练习;而对于那些后进生,我们也可以为他们制定一些浅层次的要求,让他们循序渐进.二、教学环节设计要合理就阅读课来说,教学环节的设计基本采用“四步导读”的模式.第一步,在老师诱导下学生初读课文,让学生感知课文语言.第二步,在老师引导下学生细读课文,让学生理解课文语言.第三步,在老师指导下学生精读课文,让学生品评课文语言.第四步,在老师辅导下学生进行综合训练,学会运用语言.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阅读实践活动始终处于课堂教学的中心地位,教师的一切启发引导都是为训练学生创造性地进行语言实践提供服务.老师的“导”与学生的“读”相互渗透、相得益彰,充分体现了师生间、生生间、师生及教材之间的双向多边的互动反馈.“四步导读”模式符合《标准》提出的教学理念,这样的流程的设计是合理的.当然,对于不同类型的课文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予以适当调整或删减,形成灵活的教学风格,但其核心理念是不变的.三、课堂教学提问要精当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启发学生思维、传授基本知识,控制教学过程,进行课堂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成败.教师必须细细揣摩,问到关键处,问到有用之处,问到学生心里去,问出水平来,才能更好的促进我们的教学,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问的技巧与艺术,体现出教学新理念.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让我认识到高效课堂的重要性.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是每一个老师不断追求的目标,它是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是师生完美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心得体会 17_同课异构心得体会
配合的结晶. 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一般是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高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就其外延而言涵盖高效的课前精心准备、返归教学本质的课堂教学中实施和教师课后的反思与研究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超常收获,有超常提高,有超常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一般来说,高效课堂效益评价主要标准是,学生思维活跃,语言表达正确、流利、有感情,课堂充满激情,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强,目标达成且正确率在95%以上.前提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会不会学,乐不乐学,核心是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成. 因此,评价课堂是否高效主要是看能否高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高效地实现预期教学目的.它既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教学策略,更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基本追求.而课堂能否高效的关键在于教师,在于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在于教师研读教材的功夫,在于教师对课堂的精心设计,在于教师对教学的科学规划,在于教师对教学材料的精心取舍与提炼,在于针对学生实际设计出学生能高效自主学习的活动抓手,在于让学生既能进行长时间的充分实践活动,又有大量的知识积累,老师又能不失时机的引导和提升,使得在单位教学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教学效率. 从我们教师的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应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一是教师能够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课堂的三维教学目标.因为教学目标的预设与课堂的实际情况不可能完全吻合,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教学目标作出适时调整,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使其更好地体现教学目标的适切性.二是教学的过程必须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这种主动参与主要体现在教师能否采取灵活机动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否积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能否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必要的合作和展示,使全班学生分享彼此的学习成果.三是教学中适时跟进、监测、反馈、消解,以多种方式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使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更高. 总之,课堂是我们教学的主阵地,要切实的提高教育教
教学效率,课堂就是我们的主战场.影响课堂效率的因素很多,但课堂教学因素占了相当的比例,我们只有理性地认识我们的课堂教学,客观地面对我们的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才能不断改进我们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有很多,除了课前的周密准备、课堂求真务实、不断改进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营造和谐教学氛围外,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去思考与实践.我们遇到的困难也会不少,碰到的问题也会很多,教师要把追求课堂教学艺术的完美与课堂教学的高效作为自己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只要我们面对问题和困难,冷静思考,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一定会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同课异构心得体会乔娟感谢学校安排了这次同课异构活动,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也感谢讲课老师付出的辛勤劳动,听完了13堂课,使我受益匪浅,向跨学科的各位教师和外语组同仁学习到了许多,更深刻认识到同课异构的优势.下面是我对同课异构活动的感想和对本学科同课异构的一些反思:一、 同课异构的感想通过听课学习和讲课,我发现同课异构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有很大帮助,它可以促进课堂优势互补,教师之间互相启发,智慧共享.而且同一课题便于教师理解教材,深入挖掘教材,通过同课异构的对比研究开展实质性的讨论与反思,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通过同课异构活动也给我们教师“个人自备,分头施教”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模式和学习范本.二、 本学科同科异构的反思优势:1、 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课程构思巧妙,各环节过渡自然,衔接紧密,讲解细致到位.2、较好运用我校的“探究体验式”四步教学法,以学生成为主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时时关注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3、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4、教师具有较高的教学素质,教态大方、语言准确、流利、板书正规.当然老师们的课堂上的精彩部分还有很多,以上是我感受最深,今后还要继续学习,再接再厉做得更好.三、 个人授课后的反思有人说教师在不断地自我反思中成长.我认为自己就是这样在工作中不断地通过发现自己的不足,不断地思考学习成长,所以下面谈一谈自己在授课中的不足之处,以便日后能在教学中更加精益求精.不足:1. 尽管完成了授课的教学目标,学生在学过程中,深刻理解了需要掌握的内容.可在时间安排上似乎前松后紧,如果前紧后松,能给学生更多思考的空间,去练习和发挥.2. 由于阅读课
的需求,虽然将答题的策略与方法渗透给学生,为了整堂课的完整性,没有进一步的练习这些答题方法,如果能将这些策略加以应用效果会更好.针对自己的不足,今后我在教学中要做到以下三点:1. 发挥同课异构中各位教师的优势,做好课堂教学.2. 要慎重,更有效合理的安排课堂时间.3. 将学习策略有效地渗透到平日教学的同时,注意对相应策略地训练.通过此次同课异构活动,向各位教师学习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希望自己能再接再厉做得更好.以上是我对这次同课异构活动的一些学习心得,还有不足之处,请指正.很有幸地观摩了“2012年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山东省初评”各位老师的现场教学.参赛的老师都是各市的代表,他们的课堂是那么的优秀,十余位老师只有一天的准备,却通过复习旧知识、展示新知识并配合当堂练习构建整堂课.为我们英语组教师提高提供了一次不可多得的学习机会,尽管学生水平不一,各位教师教学风格各异,但每一节课都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借鉴的东西,下面谈一谈自己的听课心得: 首先,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是新课标的重要特点,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不少老师既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又重视了学生个性健康和谐的发展,最大限度激发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和参与意识.听课时,我特别注意到多位老师在教学实践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了不同的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式,而且,互动模式多样,采用看图、看动画的模式或创造一个语境,让学生展开联想,激起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第一天上午的一位教师,非常巧妙地设计了自己的书在教室里找不到了的情景,请求学生帮助,从而引出了“go straight”"turn left", "turn right "的练习,营造了宽松,民主,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其次,两位老师善于利用学生的“旧知”实现向“新知”的迁移,注重学生学习策略的培养,从而使学生从“学会”迅速过渡到“会学”上来.一位老师对层次较高的学生采用师生对话引出新课内容,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并且在每个教学环节中对学生的要求清楚明确,难易适中;还有一位年轻教师针对较低层次的学生则采用温故而知新过渡到新课知识,教学目的明确,重难点突出,多媒体课件制作精美,容量也相当大.我个人认为倘若老师能稍微放慢教学节奏,删除部分内容,留给学生足够思维空间,让低层次的学生学得更有成就感,便不失为一节极为优秀的课.再者,老师们根据班级中不同层
次的学生,有针对性地因层施教,分层设计课堂教学,并根据习题的难易程度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让较高层次的学生引领其余层次的学生,促进他们的参与意识,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不同程度上体会学习的成功与成就感.有的老师设计针对学生灵活性题目的训练,开发其创造性思维,通过pair work合作学习、共同讨论,巩固所学知识,灵活运用知识,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有的老师先打好基础,适当降低了教学难度,给足情景和关键词来操练,帮助中、差生消除了自卑感,缩小不同层次学生之间的差距,做到循序渐进,行之有效.最后,老师们自身的良好素质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保证.听课中我发现各位老师基本有以下几个共同特点:1、口语流利,发音准确.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保证学生对课程的理解从而学到正确的知识,地道的语言;2、善于利用多媒体等多种手段辅助教学,使学生接触到的知识更立体,更直观,更生动;3、教态亲切,表情丰富,充满激情.在课堂上能轻松,活泼,潇洒地进行授课,富有艺术性;4、有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作为后盾,词汇丰富,课堂充实.在每天的课最后,各市的教研员和专家也会给出一些点评和建议,我觉得值得我们借鉴、反思:1.小学英语教学有兴趣的培养,也要注重设立目标,而且一堂课的目标要清晰明确,不宜定的过大.教学目标的落实在教学过程中要有体现,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去击破.2.对于难点,要通过不同的教学环节进行分解,降低难度,最后生成知识点,降低难度,也能从另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3.语言习得的情景设置要符合现实生活.比如有的老师讲“where is the science museum?”不少老师设置了符合枣庄地域情况的问路对话,但是很多老师忽视了一个问题,现实生活中我们见面问路的话要先打招呼say "hello",所以在创设情境的时候一定要考虑我们的生活现实.将英语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更好结合起来.通过这次听课,我对自己也提出了相应的问题去思考,怎样在教学中也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分层次教学?最大限度地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适合他们的学习时空和学习平台.我们应该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并尊重学生的不同需要与兴趣.要充分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实事求是地分析学生的学习现状.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兴趣、求知欲、好奇心、上进心,善于找出学生的进步点,提供好的学习方法,创设成功的机会,激发学生向上的动机与行为.各位老师的确有许多值得自己学习和借鉴的东西,相信通过自己的不断努
力,一定能拉近距离,不断前进.这几节成功的语文课,给我的启迪很多:1、关注学情,把握课堂以往,教师们为了上好一节公开课,精心地备课、上课、反复修改,有的甚至事先要做一些安排.在公开课上教师们又往往把事先排练好的程序又演了一遍,只顾展示自己的风采,却没有考虑学生的差异,以至于在课堂上,教师只顾按自己设计的思路走,却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的困惑还没得到解决,学生的思考还不够深入,教师就为了赶时间匆匆进行下一个环节的学习,这样的课堂缺乏生成性,缺乏创新性.成功的语文公开课,教师要真正的把学生看成课堂的主人,把关注学生的学情作为课堂教学的起点,让学生真正的投入到学习中,在不断的设疑和解疑的过程中完成教学内容.2、学无止境,学无界限语文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在讲课的过程中,可以很广泛的涉及到历史、地理、自然、生物、科技等等学科的知识,因此它要求语文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作为底蕴.这样,在课堂上才能够旁征博引、解决学生提出来的各种问题,轻松地驾驭课堂.这就要求语文老师不断的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除了自己语文课的基本知识,还要尽可能的涉猎其它学科的知识,并主动听其它学科的公开课,教学相长,取其精华.“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每人有两种思想”.“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长善救失,取长补短,明显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同时也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面对面交流互动的平台.我们喜欢这样的公开课.很有幸地观摩了“2012年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山东省初评”各位老师的现场教学.参赛的老师都是各市的代表,他们的课堂是那么的优秀,十余位老师只有一天的准备,却通过复习旧知识、展示新知识并配合当堂练习构建整堂课.为我们英语组教师提高提供了一次不可多得的学习机会,尽管学生水平不一,各位教师教学风格各异,但每一节课都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借鉴的东西,下面谈一谈自己的听课心得: 首先,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是新课标的重要特点,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不少老师既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又重视了学生个性健康和谐的发展,最大限度激发了不同层次学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心得体会 17_同课异构心得体会
篇7
常规的教研活动,其一般流程主要包括:指定上课教师、备课上公开课学科其他教师听课、观察、记录上课教师教学反思专家及同伴点评学科教师撰写评课稿上课教师撰写教学案例(如图1)。对于学科教师来说,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学习他人的教学经验,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尤其对上公开课的教师,有更大的促进作用。但是从活动过程及效果来看,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1.教研活动的效益不高
作为教研员,要组织一次教研活动,往往要付出大量的精力。如制订活动计划、确定活动主题、指定上课教师、对上课教师进行活动前的教学指导等。尤其是信息技术学科,由于上课要受到学校机房条件的限制,往往还需要在上课前对机房进行检查,甚至要修理设备。但在活动中,由于部分教师参与度不高,重视度不够,点评也是人云亦云,从而降低了活动的实质性意义。
2.教研活动缺少可延续性
由于受时间、场地等因素的限制,我们的教研活动往往比较仓促,有的甚至是搞“形式秀”。另一方面,传统的教研活动在一次活动结束后,往往就此告一段落,最多也就要求上课教师写一些教学反思、听课教师写一些评课稿,教研活动缺少可延续性。
基于网络研修平台的研训模式
针对传统研训活动方式中所存在的问题,我们凭借信息技术学科的技术优势,依据“学习思辨―现场建立―现场研讨―现场总结”这一研训模式,创建了网络研修平台,把日常的研训活动进一步延伸到网络平台上,很好地弥补了传统研训活动方式中的缺陷。其流程如图2。
基于网络研修平台的研训模式的特点
1.教师对活动的参与度比较高,有专家的理论引领、有教师互动,同时能借助网络平台,进行相互学习,促进共同提高。
2.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共享。创建网络研修平台,把研训活动的整个过程延伸到网络平台上,对于广大的教师来说,整个活动过程是透明、可再现的。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随时浏览活动的资源,了解当时课堂教学的状况,分析总结,利用其长来指导自己的教学。
3.有利于课程资源的积累。终身学习已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手段,但是怎样进行学习、从哪里找到有效的教学资源,往往成为教师学习的障碍。我们通过这种形式的研训活动,可以积累有效的教学资源,为广大教师提供一个可以相互学习的平台。
4.研训活动的可延续性。我们随时可以利用活动中积累的大量资源,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视频、教师的评课稿等,进一步开展研训活动。
5.有利于研训教师的专业发展。在研训活动中研训教师与学科教师是平等的,可以与任何一位教师进行交流对话,可以使研训教师更多地了解一线教师的教学情况。同时,对于研训教师本人来说也是一个提高的过程。
研训活动案例及反思
1.一次市信息技术研训活动安排
上午 听两节课:一节是尚田镇校周志龙老师的(以指定的方式决定);一节是萧王庙镇校孙科峰老师的(以抽签的方式决定)。
下午 12∶00-12∶40教师撰写评课稿及课后反思(要求体现叙事式,对比式)。
12∶40-14∶15上课教师反思及其他教师评课。
14∶15-15∶45学科名师讲座:《新课程的教学设计》(概论)。
2.活动反思
(1)研训活动新举措的解释:课前学习新课程的理论――《新课程的教学设计》,人人撰写教案,并把教案上传到网络研训平台,抽签决定上课,课后进行对比性反思并写好评课稿,其目的是督促大家人人参与,保证活动的最优化,促进大家共同提高。
(2)创建网络研训平台(itbbs.省略:8888)。我们的论坛是要为大家提供教学交流的空间,积累教学资源,提供方便大家学习的理论文献。这一平台是最需要大家参与积累教学相关资源的。目前平台积累的资源主要是教学设计和课堂实录等。为更好地开展研训活动,今后我们可以在以下三方面加强建设:首先是网络学习所得(包括理论上、技术上的经验体会);其次是教学资源的积累;另外是利用这一研训平台组织有关教学的专题学习讨论活动。
篇8
一、教师工作的独立性培养了教师独立工作的能力,同时也封闭了交流的渠道,对解决教育教学问题产生了阻力
教师的工作是独立的,各有千秋。教师工作中时常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学生的教育问题。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各有特点。当教师真心的与学生接触后会发现学校的很多教育教学方法是机械的、生硬的、不合适的。这使很多教师会陷入一种职业无能的困境中,从而与学生产生摩擦,出现不敬业,无信心的坏现象。再比如,在教学中知识的积累和知识传授之间的不吻合,我明知道知识就是这样,我也给学生讲了为什么是这样,但是学生就是不能理解知识为什么是这样。特别是当下这样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向教师提出的一个巨大挑战。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就是在学校学习多年后,忘掉一切知识,而剩下的那点东西。这些问题困扰着年青教师,也困扰着老教师。同时,很多人是不愿放下面子去找里子的,从而造成单打独斗解决问题的局面。我们将共同找寻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二、教研活动为教师解决教育教学问题提供了同伴互助的机会,也是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切入点
教研活动,能将教师独立的工作引向同伴互助的轨道上去。在教研活动中教师能将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的困难说出来,大家共同解决。经过大家讨论的意见具有指导意义。同伴的感受,现实能力,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比如大家可以交流一下当今社会下,学生教育的方法。现在学生具有的独享性,占有欲,缺乏责任心,唯我独尊,控制力不足的特点。这些特点不时的显现。给教育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困难。而要解决这样的普遍性问题就得发挥大家共同的力量。大家应该形成共识,用共同的思想认识,指导教育教学工作,这样会形成一种合力,改变这种现状。学生教育就是这样,教学工作也是这样。比如在进行高效课堂的研究中,大家各有见识。这样将大家的认识统一在高效课堂的思想上以后,将大家不同的办法有机的融合,形成独具特色的本校教育教学方法。小组互动时该注意什么,将学生作为主人,主导者后又如何。这样就能将一些教育教学问题解决掉。
三、端正思想,认真研修,将教研活动引向深入
篇9
有一些教师和领导认为,教研活动就是听课、评课以及搞个专题讲座,或者搞个课堂教学竞赛等固定的模式。这些固定的教研方式有利于达到教研活动的目的,必要的时候也是必须开展的。但我们是否注意到有些非正式的教研活动更有生命力,效果更好,更能很好地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教师备课室里一部分教师针对某个教学内容展开的话题研究,是解决教学疑难问题最有利的教法学法研究;有一些教师下课回到备课室,便非常兴奋地讲述刚刚在课堂上发生的教学故事;某学科考试刚结束,几个教师凑在一起质疑争论;刚刚评改完试卷,几个教师就聚在餐桌上“闲聊”起某道试题;平时教师之间的无任何目的的“闲聊”;闲暇之余,几位教师为一道题目的讲解方法献计献策……这些不起眼的无准备的“聊天”行为,却突出了教研的思想,无意识地呈现了“聊天”的成果。这样的“聊天”式的教学研究是教师亲身经历的,研究活动是从教师身边的某个现实问题切入的,从而能吸引更多关注同一问题的教师主动参与进来。正是因为是教师们对某些教学事件有亲身的经历,所以“聊”起来感觉“言之有物”,针对性很强,从而产生意想不到的研讨效果。因此学校的教研活动不一定需要按固定的时间、固定的方式进行。
其实,这种“聊天”式的教研活动也可以迁移到教育研究上来。同一班级的不同学科的教师凑在餐桌上,讨论某个学生是否谈恋爱了,某个学生是否调换座位了,某个学生是否学习进步了……同一班级的教师在这种轻松的环境下无所不“聊”,加强了教师之间的交流沟通,提高了教师对学生的全面了解程度,这对于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管理和教育学生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这种“聊天”式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的效果比固定模式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效果更好,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希望能引起学校领导和广大教师的高度重视。教师应合理用好这种“聊天”式的教育教学研究,把这种“聊天”式的教育教学研究的效率发挥到极致;学校领导应高度重视这种“聊天”式的教育教学研究,让备课组和班级拥有一些活动经费,增加同学科备课组教师之间的接触机会,增加同班级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交流沟通机会,把教育教学研究活动落到实处,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篇10
一、音乐教研组活动要强调骨干引领
若要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一个音乐教研组能否扎实有效地开展活动,促使教师将课程理念体现在教学行为上、最终作用到学生身上,骨干教师起的是中流砥柱的作用。因此,本学期开展的研讨课活动,首先定位为骨干教师。3名教师组成了一个磨课团队,共同研究教材,确定课题,制定教案,在此基础上,确定由市级教坛新秀郭老师说课,教学能手王老师上课,学科带头人骆老师评课。选定的课题是苏教版小学一年级音乐课本第四单元中的一首歌曲《大鹿》。
骨干教师的引领是榜样,接下来的教研组活动是青年教师的基本功比武及赛课。
二、音乐教研组活动要彰显学科特色
为了使音乐课上得富有音乐味儿,音乐教研组活动一方面要研究音乐教学,比如,教学目标的音乐性――以音乐元素为基础,提高学生的音乐知识技能;教学过程的音乐性――以音乐为主线,课堂具有专业味。另一方面,我们要花一定时间着力研究音乐本体。如节奏,旋律,和声等。除了研究教学对象,要想提高音乐教师的专业素质,一定要更深层地理解教材、理解音乐,提高音乐基本功。很多教师在大学里都学过乐理、和声、钢琴、声乐以及各种乐器。有的老师钢琴演奏、歌曲演唱水平甚至和专业演员不相上下。但是叫他自弹自唱一首儿歌,水平明显不行,有的还停留在极低的水平上。问题出在哪?我觉得还是专业基本功的问题。如把握作品内涵意境能力太弱,钢琴好的声乐不好,声乐好的键盘不强,综合能力不尽人意。这主要和教师的思想观念有关,要继续强化音乐理论学习,用优美的歌声、琴声带学生走入音乐的意境中。
所以,音乐组活动要注重组内教师音乐知识技能方面的研讨。就拿《大鹿》这首歌来讲,《大鹿》是一首具有童话色彩的法国儿童歌曲。歌曲的旋律明快、跳跃,节奏简洁。第一乐段叙述小白兔来到大鹿家的情景;第二乐段旋律在高音区发展,表现了小白兔害怕老狼的紧张心情和大鹿不怕危险的决心。歌词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幽默风趣,易于被儿童所接受。演唱歌曲《大鹿》时,准确把握歌曲的情绪,注意前后两部分不同的情绪和语气。唱准四分、八分和十六分音符,留意四、五度大跳音程及二度模进。
类似这样的研讨提高了音乐教师的音乐素养,以及把握作品的实际能力。
三、音乐教研组活动要突出人人参与
音乐教研组是音乐老师共同的精神家园,我们强调骨干引领,并不是说普通老师就可以不动脑筋,事事依赖,而是要学会角色置换。假如上课、说课、评课老师是我怎么办?这次的活动,让人人谈听课感受就是尊重每个成员的主体感。
陈老师说,听了王叶娟老师执教的《大鹿》一课,整体感觉在教学中王老师教态亲切自然,无论是动作、语言、歌声都非常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抓住了低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进行教学,整堂课带给学生和听课老师美的感受,我想这不是一日之功,是长期教学的积淀,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也要不断积累,王老师教学环节设计上非常巧妙,充分体现出了生态课堂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