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细胞癌范文
时间:2023-03-13 22:17: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肾细胞癌,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肾细胞癌;二氯醋酸盐;癌细胞
肾细胞癌是一种对放疗、化疗均不敏感的恶性肿瘤,目前有效的内科治疗手段主要依赖针对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以及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的多种分子靶向治疗药物。透明细胞型肾细胞癌是最常见的一种肾细胞癌病理类型,在70%~90%的这类患者中,VHL基因功能失活,从而导致癌细胞在常氧状态下,缺氧诱导因子(HIF)水平显著增高。HIF通过上调调控线粒体葡萄糖氧化代谢的关键蛋白激酶-丙酮酸脱氢酶激酶(PDK)的表达,进而上调细胞内糖酵解酶的表达水平,抑制线粒体葡萄糖氧化。这种常氧状态下对癌细胞线粒体功能的抑制,能够抑制线粒体途径的凋亡程序,降低三羧酸循环代谢产物α-酮戊二酸盐以及线粒体相关活性氧水平,进而抑制P53功能,从而促进癌细胞增殖并抑制癌细胞凋亡。可见,ccRCC细胞中HIF的持续激活,抑制癌细胞线粒体的功能,是阻碍治疗的一大难题。提出假设“活化线粒体的功能,可能是治疗ccRCC的关键”,作者利用PDK抑制剂,即一种小分子化合物二氯醋酸盐,可提高癌细胞中丙酮酸脱氢酶(PDH)水平,促进丙酮酸盐流向线粒体,活化线粒体的功能。作者初步探索了DCA活化ccRCC细胞线粒体的可能效应及机制,并研究其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效应及可能机制。
对临床收集的接受根治性肾切除术的ccRCC患者组织标本中,PKD的转录及表达水平进行初步检测,采用ccRCC细胞株786-O及两种动物模型(鸡胚绒毛尿囊膜及裸鼠)在体外及体内,对癌细胞的线粒体功能、细胞增殖、凋亡、HIF蛋白的转录活性、血管形成能力、成瘤大小等指标分别进行检测,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及方差检验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发现,ccRCC组织以及786-O细胞中PDK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来自于同一例患者的正常肾脏组织以及正常肾小管上皮细胞,DCA可重新活化癌细胞线粒体功能,具体表现为癌细胞有氧呼吸增加、三羧酸循环代谢产物水平增加(HIF抑制因子协同因子α-酮戊二酸盐,以及线粒体相关活性氧水平提高),786-O细胞中P53活性及癌细胞凋亡水平增强,增殖活性降低。提示DCA可发挥类似HIF抑制因子(FIH)的效应,降低HIF的转录活性,抑制786-O细胞体外新生血管能力;DCA可在体内两种动物模型中发挥抑制786-O细胞新生血管的效应,并抑制肿瘤生长。作者认为DCA作为一种长期以来用于治疗先天性线粒体功能障碍患儿(例如PDH缺乏症)提高其体能状态的、安全性良好的药物,可重新活化ccRCC细胞的线粒体功能,抑制HIF的转录活性,可在体内及体外发挥抑制癌细胞生长的功效,因此有必要将来在肾癌患者中进行深入的临床试验,进一步评估其潜在的临床治疗价值。
篇2
[关键词] 肾细胞癌;组织芯片;免疫组织化学;CD147;E-cadherin
[中图分类号] R737.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35-0063-02
CD147是一种促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因子(extracellular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inducer,EMMPRIN),为免疫球蛋白成员之一,是一种跨膜糖蛋白,在恶性肿瘤细胞膜上有较强的表达。CD147能诱导成纤维细胞分泌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MMPS)导致细胞外基质降解,促进肿瘤的浸润和转移[1,2]。上皮细胞钙粘蛋白(E-cadherin)主要介导同种细胞间的粘附反应,人体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和侵袭转移与上皮细胞E-cadherin表达降低密切相关[3,4],本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D147和E-cadherin在肾细胞癌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旨在探讨二者在肾细胞癌中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的关系。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82例肾细胞癌与26例癌旁正常肾组织标本均选自我院病理科存档蜡块,为1990年1月~2007年12月间收集的肾癌手术切除标本。其中女25例,男57例,男女比例2.28∶1。年龄最大78岁,最小17岁,平均51.2岁。标本按WHO肾癌病理组织学分型:透明细胞癌50例;嫌色细胞癌19例;集合管癌6例,囊性肾细胞癌6例;状肾细胞癌1例。核分级按Thoenes标准:1级核30例,2级核29例,3级核14例,Ⅳ级核9例。肿瘤大小:大于7 cm 28例; 5~7 cm 24例;小于5 cm 30例;。临床分期:RobsonⅠ期54例,Ⅱ期20例,Ⅲ期7 例 ,Ⅳ期1例。其中术后随访1年以上76例。
1.2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CD147多克隆抗体、鼠抗人E-cadherin试剂及免疫组化试剂盒为美国santcru公司产品,均购自上海DAKO公司。
1.3 结果判定
阳性细胞:胞浆或胞膜出现棕黄色颗粒。CD147阳性颗粒定位于细胞浆和细胞膜;E-cadherin主要定位于细胞膜;结果判定根据:参照Sulzers分级法,阴性(-);阳性细胞数50%以上为(+++)。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0统计学分析软件包。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组织芯片
共制备了肾癌组织芯片3个,每个组织芯片含41个位点,剔除切片不全,图象不良者,分别含31、37、38个位点,包含26例癌旁正常肾组织及82例肾癌组织。分别进行HE染色,胶体铁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2.2 免疫组化结果
肾癌中CD147的表达率为70.7%(58/82),主要在癌细胞膜与细胞浆表达,染色较强(图1、2)。癌旁正常肾组织仅7例弱阳性表达,阳性率26.9(7/26),显著高于正常肾组织(P
2.3 CD147和E-cadherin阳性表达与肾癌患者的预后分析
82例中由于各种原因失访10例,其中 76例随访5年以上,因肿瘤复发、转移而死亡20例,存活56例,总的5年生存率为 73.7.6% 。死亡组中CD147阳性表达率为 85.0%(17/20),生存组中CD147阳性表达率为 58.9%(33/56),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CD147和E-cadherin阳性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n(%)]
3 讨论
肾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涉及多因素、多步骤的过程。肾癌浸润、转移是肿瘤发展中最重要的过程,在这个复杂的过程中,细胞外基质的降解是肿瘤浸润和转移的首要条件[1,2]。锌离子依赖的蛋白酶MMPS能降解细胞外基质,促使肿瘤细胞迁移到其他部位,导致肿瘤的转移。研究证明CD147能诱导成纤维细胞产生MMPS,改变癌细胞与细胞外基质及肿瘤细胞之间的粘附能力,破坏天然组织屏障,导致癌细胞侵袭,浸润和转移[3-6]。本实验对26例正常肾组织和82例肾细胞癌进行CD147的表达分析,结果显示在正常肾组织中CD147的表达明显低于肾癌组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与肿瘤大小、病理分级相关。组织分化程度越低,CD147的表达强度越强,肿瘤越大,CD147的表达率越高,进一步说明CD147影响肿瘤的恶性程度和发展趋势。可能参与肾癌的转移,浸润及发生发展过程。本实验随访资料中生存组CD147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死亡组(P
钙黏蛋白E-cadherin是钙离子依赖的细胞黏附分子,在细胞分化、游走、归位、形态发生、免疫等方面有重要作用。有研究证明E-cadherin丢失或功能缺失在促进上皮细胞恶变和获得侵袭力中起关键作用[7]。本实验82例肾癌组织E-cadherin的阳性表达率低于正常肾组织(P
肾细胞癌的发生发展的机制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本实验提示可能与肾癌细胞中CD147、E-cadherin基因失调有关,表现为CD147表达升高,E-cadherin表达下调,并且具有反向协同作用,共同参与肾癌的发生发展过程,提示肾癌的恶性度越高,侵袭转移能力越强,生存率越低。CD147的表达越强,相反E-cadherin的表达率越高肿瘤的恶性度越低,生存率越高[11]。提示检测肾癌中的CD147和E-cadherin水平可作为评估预后的重要分子指标,也可能是今后肿瘤治疗的一个靶点。
[参考文献]
[1] Sun J. Hemler ME. Regulation of MMP-1 and MMP-2 production through CD147/extracellular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inducer interactions[J]. Cancer Res,2001,61(5):2276-2281.
[2] Nabeshima K,Suzumiya J,Nagano M,et al. Emmprin.a cell surface inducer of matrix mealloproteinases (MMPs) is expressed in T-cell lymphomas[J]. Pathol,2004,202(3):341-351.
[3] Afonso J,Longatto-Filho A,Baltazar F,et al. CD147 overexpression allows an accurate discrimination of bladder cancer patients prognosis [J]. Eur Surg Oncol,2011,37(9):811-817.
[4] Gabison EE,Huet E,Baudouin C,et al. Direct epithelial stromal interaction in comeal wound healing:Role of EMMPRIN/CD147 in MMPs induction and beyond[J]. Prog Retin Eye Res,2009,28(1):19-33.
[5] Wang S,Li B,Wang S,et al. Expression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CD147 and MMP-2 in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d adenocarcinoma of the lungs[J]. Zhongguo Fei Ai Za Zhi,2011,14(9):710-714.
[6] 程先硕,杨之斌,殷正丰. 基质金属蛋白酶与肿瘤上皮间质转化的研究进展[J].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2011,12(4):437-440.
[7] 朱秀梅,钟良清,罗爱华,等. COX2、E-cadherin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J]. 中国现代杂志,2009,11(1):50-52.
[8] Hudson LG, Zeineldin R, Stack MS. Phenotypic plasticity of neoplastic ovarian epithelium:unique cadherin profiles in tumor progression[J]. Clin Exp Metastasis,2008,25(6):643-655.
[9] Choi YS,Shin YM, Kim SH,er al. Prognostic significance of E-cadherin and beta-catenin in resected stage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J]. Eur J Cardiothorac Surg,2003,24(3):441-449
[10] DU R,H C,Bi Q,et al. URGll mediates hypoxia induced EMT by modulation of E-cadherin and β-catenin[J]. 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2010,391(1):135-141
篇3
作者:王浦 刘勇 王世平 马炎
【摘要】 目的 探讨Smac和Livin在肾细胞癌(肾癌) 组织中的表达及两者在肾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和关系。方法 应用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49例肾癌组织和20例正常肾组织Smac和Livin mRNA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Smac和Livin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Smac mRNA及其蛋白在肾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低于正常肾组织(χ2=5.929、6.538,P
【关键词】 癌,肾细胞;Smac;Livin;细胞凋亡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s of Smac and Livin and their association with apoptosis in renal cell carcinoma (RCC). Methods The expressions of Livin and Smac mRNA were detected using 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PCR) and ELISA for tissues of 49 RCC and 20 normal kidneys. Results Expressions of Smac mRNA and protein in RCC tissue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normal renal tissue (χ2=5.929,6.538;P
[KEY WORDS] Carcinoma, renal cell; Smac; Livin; Apoptosis
细胞凋亡是机体维持内环境稳定的重要机制之一,如果细胞凋亡受抑,细胞死亡率下降,将导致细胞数目不断增加,表现出生长优势,这是肿瘤形成的一个重要基础。细胞凋亡是基因表达的结果,受促凋亡基因和抑凋亡基因的调控[1]。许多与凋亡和增殖有关的基因如p53、Fas/FasL、Smac、Bcl-2、IAP等都与肾细胞癌(简称肾癌)的发生发展有关,Smac和Cyt-C是一起由线粒体释放到细胞质的重要的凋亡调节子,Smac存在于哺乳动物细胞中,能直接与凋亡抑制蛋白(IAP)结合,使其丧失抑制Caspase 活性的作用,因此Smac 在细胞凋亡的途径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2]。Livin 属于IAP 家族新成员,是具有抑制细胞凋亡和调节细胞分裂的双功能蛋白。本研究旨在探讨Smac和Livin在肾癌组织和正常肾组织中的表达及两者的关系。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标本
2007年10月~2008年3月,收集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手术切除的肾癌标本49例, 男30例, 女19例,年龄29~82岁,平均42.7岁。均经病理学检查证实为肾透明细胞癌,其中高分化12例,中分化26例,低(未)分化11例;Ⅰ期21例,Ⅱ期13例, Ⅲ期10例,Ⅳ期5例。正常肾组织20例,取自肾结石或重度肾积水病人并经病理学证实,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34~67岁,平均52.0岁。所有病人术前均未行放疗、化疗或介入栓塞治疗。术后立即切取标本,用无菌生理盐水冲净血液后迅速置于液氮中,后转移至-70 ℃冰箱保存备用。
1.1.2 主要试剂
RNA提取液Trizol、PrimeScript RT-PCR试剂盒均购自大连宝生物工程有限公司,ELISA试剂盒购自美国Invitrogen公司。
1.2 方法
1.2.1 RT-PCR检测Smac和Livin基因mRNA表达
①Smac、Livin基因以及内参GAPDH RNA引物:均由上海生物工程公司合成,其序列及扩增片段见表1。②总RNA的提取:按Trizol试剂说明书提取总RNA。琼脂糖变性凝胶电泳检测RNA的完整性,紫外线分光光度计测定吸光度值以确定RNA浓度和纯度。③cDNA合成:取总RNA 1 μg,dNTP Mixture(10 mmol/L each)1 μL, Random 6 mers(20 μmol/L)1 μL,加超纯水至总体积10 μL,65 ℃ 5 min,冰上骤冷;加入5×Prime Script Buffer 4 μL,Prime Script Rtase0.5 μL,RNAse Ihibitor 0.5 μL(20 U),超纯水5 μL,30 ℃ 5 min,45 ℃20 min,95 ℃ 5 min,冰上骤冷。④PCR反应及检测:分别取三对引物的上下游引物各0.7 μL,cDNA2.0 μL,TaKaRa Ex Taq HS(5×106 U/L)0.2 μL,10×PCR Buffer Ⅱ 2.0 μL, dNTP Mixture0.8 μL, 加超纯水至总体积20 μL。Smac循环条件:94 ℃预变性1 min;然后94 ℃ 30 s,58℃ 30 s,72 ℃ 45 s,34个循环;最后72 ℃延伸10 min。Livin循环条件:94 ℃预变性1 min;然后94 ℃30 s,58℃ 30 s,72 ℃ 45 s,37个循环;最后72 ℃延伸10 min。GAPDH循环条件:94 ℃预变性1 min;然后94 ℃ 30 s,60 ℃ 30 s,72 ℃ 45 s,35个循环;最后72 ℃延伸10 min。取4 μL PCR产物进行凝胶电泳分析。紫外线灯下检查,与标准相对分子质量Marker比较,确认特异性条带,并用Quantity One分析软件测定密度,以GAPDH基因为内参照,得出目的片段的相对表达量。表1 RT-PCR所用引物及扩增片段长度(略)
1.2.2 ELISA检测Smac和Livin蛋白的表达具体步骤参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
1.2.3 统计学处理方法
用SPSS 11.5和PPMS1.51[3]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和t检验等统计学分析,相关性比较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
2 结 果
2.1 RT-PCR检测
Smac和Livin基因mRNA表达见图1。肾癌组织中Smac mRNA的阳性表达率为79.6%(39/49),正常肾组织中均检测到Smac mRNA的表达;Livin mRNA在肾癌组织和正常肾组织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5.7%(42/49)和20.0%(4/20)。Smac和 Livin mRNA在肾癌和正常肾组织阳性表达率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929、27.600,P
2.2 ELISA检测
Smac蛋白在肾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75.5%(37/49),正常肾组织中均检测到Smac蛋白表达;Livin蛋白在肾癌组织和正常肾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1.6%(40/49)和20.0%(4/20)。Smac和 Livin 蛋白在肾癌组织和正常肾组织阳性表达率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538、23.351,P
2.3 肾癌组织中Smac、Livin mRNA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关系
Smac mRNA表达与肾癌组织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均有关(χ2=16.318、14.428、14.072,P
2.4 肾癌组织中Smac 与Livin表达的关系
Smac与Livin在肾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呈明显的负相关性(r=-0.39,P
3 讨论
肾癌是常见的泌尿系肿瘤,约占成人肿瘤的2%~3%。肾癌的发病率以平均每年2.5%的速度增加,早期症状多不明显,20%~30%的病人就诊时已有远处转移,早期病人行肾癌根治术后有20%~40%会发生远处转移。伴有转移的肾癌5年生存率只有0~13%,肾癌对放疗或者化疗均不敏感[4]。一旦肿瘤发生了转移,治疗方法就变得十分有限。因此,对肾癌的早期诊断和探索特异性治疗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Livin是由3个科研小组在2000年几乎同时发现的IAP家族新成员,人类的livin 基因定位于染色体20q13,全长1 297 nt, 其抑制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BIR 区与胱天蛋白酶结合,抑制胱天蛋白酶的活性,尤其是抑制胱天蛋白酶-3、7、9的活性,达到阻断凋亡受体和以线粒体为基础的凋亡途径而起作用[5]。Smac也是在2000年首次被报道的一种促凋亡蛋白,主要分布在细胞线粒体中,是线粒体内除细胞色素C外激活胱天蛋白酶的第2个因子,其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6 000。当线粒体受到凋亡信号的刺激时,有活性的Smac蛋白释放入细胞质,与多种IAP结合,消除了IAP对胱天蛋白酶-3、7、9的阻滞作用,激活胱天蛋白酶而促进凋亡[2]。Smac基因还可以通过诱导胱天蛋白酶-3前酶的活性及增加成熟胱天蛋白酶-3酶活性促进细胞凋亡。有研究表明,IAP成员高表达于人体多种肿瘤组织,且阳性表达率与疾病的发展、预后等密切相关[6],但IAP最新成员Livin和Smac在肾癌中表达及两者关系未见报道。
本研究结果显示,Smac在正常肾组织、肾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Smac在肾癌组织中表达明显下降,它的降低通过直接或间接影响 Livin 的活性从而降低肾癌细胞凋亡,并最终促进肾癌细胞的恶性增殖。MCNEISH等[9]曾构建了Smac基因的腺病毒载体Ad CMV-Smac,并用该病毒去转染卵巢癌细胞,结果显示,癌细胞的凋亡也增加。上述结果进一步表明,Smac在肿瘤细胞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细胞的凋亡有关,因此 Smac 可作为肿瘤治疗的一个新靶点。
参考文献
1]THOMPSON C B. Apoptosis in the pathogenesis and treatment of disease[J]. Science, 1995,267(10):1456-1462.
[2]WU G, CHAI J, SUBER T L, et al. Structural basis of IAP recognition by Smac/DIABLO[J]. Nature, 2000,408:1008-1213.
[3]周晓彬,纪新强,徐莉. 医用统计学软件PPMS 1.5的组成和应用特点[J]. 齐鲁医学杂志, 2009,24(1):29-32.
[4]吴阶平. 吴阶平泌尿外科学[M]. 济南: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889-917.
[5]KOSOF G M, GOMES B C. Livin, a novel 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 family member [J]. J Biol Chem, 2001,276(5):3238-3246.
[6]王东升,周岩冰,王海波. Survivin及P53蛋白在胃癌组织中表达[J].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2005,41(4):302-303.
[7]MIZUTANI Y, NAKANISHI H, YAMANOTO K, et al. Down-regulation of Smac/DIABLO expression in renal cell carcinoma and prognostic significance [J]. J Clin Oncol, 2005,23(3):448-454.
[8]CRNKOVIC-MERTENS I, WAGENER N, SEMZOW J, et al. Targeted inhibition of Livin resensitizes renal cancer cells towards apoptosis[J]. Cell Mol Life Sci, 2007,64(9):1137-1344.
篇4
【关键词】肾细胞癌 CT 影像特点
【中图分类号】R73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2-0360-02
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 , RCC) 又被称作肾癌,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泌尿系统恶性肿瘤,约占成人肾脏恶性肿瘤的85%,又分为状细胞癌、透明细胞癌和嫌色细胞癌等,其中以透明细胞癌最为常见[1]。肾细胞癌的早期症状并不明显,因此常难以引起患者注意,当患者发现腰痛、腹部肿痛和血尿等症状时,肾细胞癌便已可能发展至中晚期,而且手术治疗效果并不理想,预后相对较差[2]。基于肾细胞癌早期常无明显症状的特点,影像学检查则对肾细胞癌的诊断有较大益处,尤其是随着CT技术的发展与普及,肾细胞癌的发现率大大提高。我院立足于多年的CT影像检查经验,对肾细胞癌的CT影像特点加以总结,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资料选自2012年7月~2013年6月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后经病理证实为肾细胞癌的29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为29~68岁,平均年龄为43.7岁,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CT检查。患者术前症状包括腰痛、血尿、水肿和乏力等,透明细胞癌患者19例,状癌患者4例,颗粒癌患者1例,集合管癌患者1例,嫌色细胞癌患者3例,多房囊性肾细胞癌患者1例。患者病灶直径范围为1.6cm~7.8cm,平均为4.3cm。
1.2CT检查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螺旋CT扫描仪加以检查,患者检查前需空腹,12h内不得进食,并喝800~1000ml的水。首先进行平扫,随后对患者静脉注射20mL优维显,流速为3ml/s,并于注射后20s开始皮质扫描,45~60s行髓质扫描,60~90s行实质扫描,180~360s行排泄扫描。
2 结果
2.1CT影像特点:对CT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发现透明细胞癌患者,CT平扫呈低密度的14例,而且血流丰富,经增强扫描,则呈不均匀强化。此外,平扫低密度灶内,见更低密度的肾透明癌患者3例,增强扫描发现,更低密度区不强化。平扫低密度灶内,见高密度患者2例,经增强扫描呈高密度区不强化。所有患者皮质强化程度均较实质为高,并有快进快出的特点。
状癌患者CT平扫结果,呈均匀低密度患者3例,且血流丰富,增强扫描呈现均匀强化。呈不均匀低密度患者1例,增强扫描呈持续性强化。
颗粒细胞癌患者1例,平扫呈低密度,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并有快进快出表现。
集合管癌患者1例,平扫呈均匀稍低密度,并向外膨出,增强扫描则表现为轻度强化。
嫌色细胞癌患者平扫显示为均匀低密度,增强扫描为均匀轻中度持续性强化。
多房囊性肾细胞癌患者1例,平扫囊壁薄厚不均匀,且局部呈结节状,增强扫描后囊壁实性部分强化明显,强化程度较肾皮质为弱。
2.2病理分型结果:透明细胞癌及颗粒细胞癌,肿瘤切面均呈灰黄色或灰红色,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肿瘤细胞体积相对较大,并呈圆形,亦有少数为多边形。胞质较为丰富,而且呈透明或颗粒状,间质则为丰富的毛细血管。状癌呈实体肿块状,镜下观察可见细胞多为立方及矮柱状,并呈状排列,间质可见丰富的嗜酸性胞浆或嗜碱性胞浆。集合管癌,肿瘤体积相对较小,镜下显示肿瘤细胞呈腺管样排列,并有弥漫浸润性生长。嫌色细胞癌,呈实体肿块,显微镜下可见大小不一的细胞,并能明显的观察到细胞膜,胞质淡染或略嗜酸性,细胞核周则有空晕。多囊房性肾细胞癌,切面可见大小不一或互不相通的囊腔,并呈蜂窝状,囊壁灰白或灰黄。镜检发现囊腔内衬为单层透明细胞,并呈多层或微状排列,囊腔内有淡红色液体物质。
3 讨论
针对肾细胞癌的分类, 2004年WHO对1997版分类标准进行修订,保留透明细胞癌、状癌、嫌色细胞癌及未分类肾细胞癌等4个分型,将集合管癌分为Bellini集合管癌和髓样癌,并增加多房囊性肾细胞癌、神经母细胞瘤伴发的癌、Xp11易位性肾癌、黏液性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等分型,颗粒细胞癌则被归为低分化的透明细胞癌,多房囊性肾细胞癌由于VHL 基因突变,也常被归为透明细胞癌[3]。
透明细胞癌发生率呈较高,CT 平扫多呈不均匀低密度或等密度,而且病灶血供丰富,增强扫描则能发现明显强化,肾皮质的强化程度较肾髓质高。状癌,平扫多呈低密度,且血供较少,并常出现出血和坏死。皮髓质扫描多为轻度强化,实质扫描则可呈中度强化。嫌色细胞癌皮质强化程度明显高于髓质,且呈持续性强化。集合管癌的CT检查血供较少,平扫为低密度,增强扫描为中度强化。本研究发现,掌握不同肾细胞癌分型的CT影像特点,并将其病理分型相结合,将极大地提高对肾细胞癌不同分型诊断的准确率,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依据。
参考文献
[1]曹宪玉,李丹,王薇等. 肾脏恶性肿瘤的实时超声造影特征[J].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3,36(3):38-39、
篇5
[关键词]肾细胞癌;计算机体层摄影术;动态增强
[中图分类号]R4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07-0228-02
肾细胞癌,是肾脏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占肾脏原发恶性肿瘤的75%-85%[1]。CT是目前肾脏病变影像诊断的首先方法之一,对肿瘤大小、范围、病变性质以及有无转移的判断等有重要作用。我们通过分析76例肾细胞癌患者的CT表现,以期探讨CT在肾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材料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搜集1997年5月~2007年4月共76例肾细胞癌,其中男53例,女23例,年龄20-82岁,平均42岁。左肾35例,右肾41例。透明细胞癌61例,状癌4例,混合型8例,肉瘤样癌3例。肉眼血尿12例,腹部肿块5例,腰痛12例,体检发现47例。
1.2CT检查方法:41例行平扫加三期增强扫描。20例行平扫加实质期增强扫描。15例仅行平扫。造影剂使用优维显。使用高压注射器将优维显90~120ml自肘静脉注入,速率3ml/s,动态增强扫描分别于注射造影剂后25s、75s及220s三期进行图像采集。检查前均服500~1000ml的水充盈胃肠道。
2结果
2.1CT表现:
形态上呈圆形或椭圆形70例,形态不规则6例;最大径1.2cm~13.0cm,平均4.1cm;部分突出肾轮廓外61例,位于肾实质内12例,靠近肾窦3例;边界较清楚58例,不清18例;有假包膜41例;密度呈较均匀稍低密度54例,等密度8例,混杂密度6例,其中钙化者3例,较均匀高密度2例,6例呈囊性。
2.2增强特点:61例行增强扫描,其中50例(82%)肿瘤呈重度强化,5例(8%)呈中度强化,6(10%)例呈轻度强化。53例(87%)强化不均匀。41例行动态增强扫描,其中36例(88%)的病灶强化呈“快进快退”表现,即皮质期显著强化,实质期及排泄期强化明显减低。
2.3肿瘤CT及临床分期(TNM分期):
CT分期:I期49例(64%);II期11例(14%);III期10例(13%);IV期6例(8%)。临床分期:I期53例(70%);II期8例(10.5%);III期9例(12%);IV期6例(8%)。本组CT分期准确率为95%(72/76)。病理上:局限于肾内53例(70%);突破肾包膜侵犯肾周筋膜9例(12%),其中1例伴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及静脉瘤栓;侵犯腰大肌及肾周筋膜外结构4例(5%),3例伴肾门或后腹膜淋巴结转移,其中2例伴肾静脉下腔静脉瘤栓;肾盂受侵5例(6.5%);1例单纯肾静脉癌栓(1%);远处转移(肺转移)2例(3%)。
3讨论
肾癌,又称肾细胞癌(renalcellcarcinoma,RCC),是肾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现主要依靠影像学方法。随着现代断层影像医学(CT、MRI及超声)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以及人们健康意识的逐渐提高,肾脏肿物已经越来越多的被捡出。这些病变的进一步定性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其中部分病变可能是早期肾恶性肿瘤[2]。由于目前肾癌在治疗上仍以手术治疗为主,对放疗、化疗及生物治疗均不敏感,所以早期发现对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尤其重要。这就要求影像诊断医师对肾癌的诊断必须有个全面的认识。肾癌的主要诊断方法是超声、CT及MRI,肾癌的超声回声复杂多样[3],MRI由于其费用高不普及而限制了两者的应用价值。而螺旋CT价格适中,又具有扫描速度快的优点,其增强扫描可反映肾肿瘤的血液动力学特点,大大提高了诊断准确率。螺旋CT成为目前肾癌诊断的首选方法。
3.1CT平扫特点:肾癌CT平扫时多表现为等或低密度,圆形或椭圆形,较大时多呈不规则形,常使肾的外形扩大或局部隆起。部分肾癌有假包膜,使病灶边界较为清楚,我们这组54%的病例出现假包膜。部分病灶呈浸润性生长,边界不清。癌灶内可囊变,出血、坏死、钙化。
3.2增强扫描特点:肾细胞癌血供丰富,螺旋CT增强扫描能够反映肾癌的血供,对其诊断具有较高价值。郭燕等[4]认为肾癌皮质期强化明显,实质期强化迅速减退,呈“快进快退”表现,这一强化形式有定性意义。我们这组41病例进行了皮质期、实质期及排泄期的三期动态增强研究,病灶强化表现及特点与上述文献相符,88%的病例呈“快进快退”表现,即皮质期肿瘤明显不均匀强化,部分强化程度与正常肾皮质相仿,而实质期与排泄期肿瘤强化程度快速减低,与正常肾实质之间反差明显。对肾癌的CT诊断,应该进行三期动态扫描,皮质期易于显示肿瘤组织的供血程度,实质期能较好显示正常组织与瘤灶的密度对比,有利于确定肿瘤与正常组织分界,排泄期利于显示集合系统受侵情况及静脉血栓等,对肾癌的诊断均有一定意义。
篇6
肾嫌色细胞癌(chromophobe renal cell carcinoma,CRCC)因具有独特的形态特征及较好的预后,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新分类将其作为肾细胞癌的一种新类型独立分出,约占肾肿瘤的2%~5%。尽管其有特征性的病理表现,但由于术前对其认识不足而导致误诊率高。笔者回顾性复习了本院2001―2007年期间资料基本完整的9例CRCC病例,对其影像学特点、临床表现及病理结果进行分析,以提高放射科医师对本病的诊断水平。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9例,男3例,女6例。年龄36~73岁,平均年龄55.4岁。3例以患侧腰背酸痛或尿频尿急等为首发症状,6例为体检或非相关疾病检查时偶然发现(其中l例有腰背酸痛症状)。病程(为出现相关症状或体检发现肿块到手术切除病灶之间的时间)由10d-3年不等,平均5.6个月(若除去一名病程3年的患者,则平均病程为1,8个月)。本组既往除1例有高血压病史外,余无异常。体检中发现患侧肾区叩痛1例,患侧肋下轻触痛1例,触及右中腹质硬肿块1例。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正常,3例尿RBC+,尿脱落细胞检查均未见异形细胞,肾功能异常1例,5例行肾脏动态显像(GFR)患者中,正常者1例,双肾均轻或中度下降者3例,患侧中度下降而健侧轻度下降者1例,1例患者行健侧肾穿示:肾小球轻微病变。9例均行根治性肾切除术(手术切除范围包括患侧肾脏及部分段输尿管、肾周脂肪囊及Gerota筋膜、自膈肌脚至腹主动脉分叉间的区域淋巴结),其中2例并肾上腺摘除,术后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术后未行化、放疗及相关免疫治疗。
1.2 仪器和方法
1.2.1 B超 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仪HP Image Point或ATL HDI 5000型,探头频率3-3.5 MHz。按常规方法检查肾脏。超声征象记录包括:肿块部位、大小、形态、边缘和回声以及CDPI表现,肿块中心有无出血坏死、钙化,有无静脉内癌栓、肾门淋巴结肿大。
1.2.2 CT 6例行多层螺旋CT检查(GE Lightspeed 16及GE Hightspeed 4),除例行平扫和髓质期增强扫描外,其余例均行平扫、皮质期及髓质期动态增强扫描。扫描前常规口服清水500~1000 ml,60 min后先行CT平扫。后经肘静脉采用高压注射器(MCT plus,Medmd,Pittsburgh,EDU 700)注射非离子型对比剂碘帕醇80~100ml(300 mg L/ml),注射流率为1.8-3 mL/s,延迟35-45 s行皮质期扫描,70~90S行髓质期扫描。扫描参数:管电压120 kV,管电流220~280 mAs,螺距1.5或1,扫描范围自膈顶至髂骨翼水平(包括全肾)。
2 结果
2.1 病理结果 本组9例病理诊断均为:肾嫌色细胞癌。其中8例为单发病灶(其中1例伴对侧肾门区巨大囊肿),1例伴同侧肝转移。肿瘤细胞呈多角形或圆形,胞质丰富,淡红染色或嗜酸性,内可见絮状物,部分可见空泡结构,胞膜界限清楚;细胞核小,圆形或多角形,居于中央或偏位,核周空晕,瘤细胞排列呈巢状、片状或腺管状,其间有间质。Hale胶体铁染色例不同程度阳性。免疫组化染色EMA于4例肿瘤细胞上有阳性表达。
2.2 影像学表现
2.2.1 B超 肿物直径平均3.4cm。4例病灶位于右肾实质,3例呈等回声,1例呈低回声,回声欠均匀,均位于肾中部并突出肾包膜。2例病灶位于左肾实质,1例位于肾中部,1例为位于肾中下部。回声均为低回声,其中2例内回声不均匀,近中心部见不规则透声差的无回声。CDFI:3例肿块外周部见少量血流信号,测其频谱为动脉血流,R10.72。1例病灶位于左肾孟肾盏,该病例所见:整个肾盂肾盏内充满低回声,似云雾状,近下极肾盂内见粗大的环样钙化。该患者以无痛肉眼血尿就诊,超声误诊为肾结核。本组6例下腔静脉及肾静脉内均未发现瘤栓,肾门淋巴结未见肿大。
2.2.2 CT表现 6例CT检查中,7个病灶平扫密度均匀,其中5个表现为等密度,1个表现为稍高密度;另外1个表现为以低密度为主的混杂密度。3个病灶中出现钙化。6例动态增强扫描中,病灶在皮质期均有强化,强化程度均高于髓质,2例明显高于髓质,但均低于皮质,1例稍高于髓质。3个病灶在髓质期的强化程度均明显低于髓质,其中2个病灶内可见较明显的无强化区例皮质期病灶周围可见环形低密度影,髓质期显示不清。另外,在1例体积较大的病灶内见星状低密度影(瘢痕),且纤维瘢痕内见粗大的血管走行。
3 讨论
篇7
[关键词] 肾透明细胞癌(RCCC); miR-218; 侵袭; 转移
[中图分类号] R73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4(b)-0020-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of miR-218 in renal clear cell carcinoma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clinical pathology. Methods The renal clear cell carcinoma tissue of 46 cases of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renal clear cell carcinoma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2 to May, 2013 were selected and 30 cases of normal renal tissues ≥ 3.0cm adjacent to carcinoma as the control group. Realtime PCR method was used to detect the expression of microRNA-218 in renal clear cell carcinoma tissue and normal renal tissue ≥ 3.0cm adjacent to carcinoma.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xpression of microRNA-218 and renal clear cell carcinoma clinicopathological parameters was analyzed.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tissues, miR-218 expression in the RCCC tissue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P
[Key words] Renal clear cell carcinoma (RCCC); miR-218; Invasion; Metastasis 随着目前分子生物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以及对恶性肿瘤发生的细胞分子水平研究的深入,从基因水平寻找肾癌防治的新途径成为研究的热点。MicroRNAs(miRNAs)是在真核生物中发现的一类内源性的具有调控功能的非编码RNA,其大小长约20~25个核苷酸。最近的研究[1]表明miRNA参与各种各样的调节途径,包括发育、病毒防御、造血过程、器官形成、细胞增殖和凋亡等。miRNA在多种肿瘤中存在表达异常,可以发挥癌基因或抑癌基因作用,它已经显示出能抑制某些重要肿瘤相关基因表达,在肿瘤发生、发展、预后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2]。目前有关miR-218的研究报道不多,miR-218参与了很多肿瘤的发生、发展。该研究于2012年3月―2013年5月间通过检测microRNA-218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探讨miR-218对肾透明细胞癌组织的影响,从而初步揭示miR-218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生物学功能。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标本收集
收集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46例肾细胞癌癌组织及30例癌旁≥3.0 cm正常肾组织作为对照组。所有组织标本均经病理学诊断确认为肾细胞癌。其中肾细胞癌中,低分化11例,中分化17例,高分化18例,根据TNM分期,临床Ⅰ期21例, 临床Ⅱ期13例,临床Ⅲ期8例 临床Ⅳ期4例 ,有淋巴结转移的14例,无淋巴结转移的32例,患者年龄28~80岁,平均年龄53.6岁 ,其中男性31例,女性15例。
1.2 RNA提取和 qRT-PCR
选用美国Invotrogen公司的RNA提取试剂盒,抽提组织总RNA。用紫外分光光度计于 260 和280 nm 波长处测定 RNA 提取液的吸光度(D)值,检测 RNA 纯度和浓度。用Invitrogen公司NCode miRNA First-Strand cDNA Synthesis 和 qRT-PCR Kits进行加PolyA尾巴和反转录。操作程序为将消化后RNA 10 μL 、5×反转录缓冲液 4 μL、25 mmol/LMnCl2 2 μL、2 mmol/L ATP 1 μL、Poly A Polymerase 0.4μL、用DEPC 处理后的无酶水补至 20 μL,放置37 ℃15 min, 再取加Poly A后RNA 8 μL、Annealing Buffer 1 μL、 Universal RT Primer(25uM)3 μL,65 ℃孵育5 min,迅速冰浴2~10 min,短暂离心,继续向以上反应液中加入2xFirst Strand Buffer 10 μL、SuperScriptⅢ RT/RNaseOut Enzyme mix 2 μL轻轻吸打混匀,50 ℃孵育50 min。反应结束后 85 ℃保温5 min。
使用罗氏公司的7 500型荧光定量PCR仪,采用2-CT法进行数据的相对定量分析。RealTime反应体系为:2x REALSYBRMixture 10 uL、10 umol/Lmir-218 上游引物0.4 μL、10 umol/Lmir-218 下游引物 0.4 μL、反转录产物 2 μL, 加入灭菌蒸馏水至20 μL。扩增程序为:95 ℃ 10 min,(95 ℃15sec,60 ℃60sec)×40个循环。以U6 基因表达作为内参。miR-218 的相对表达量通过公式2-CT计算,其中 ΔCt = miR-218Ct 值- U6Ct 值。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miR-218在肾细胞癌癌组织与癌旁正常肾组织的表达差异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miR-218的表达与肾细胞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联采用非参数Mann Whitney U检验。
2 结果
与对照组癌旁正常肾组织相比, miR-218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的的表达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肿瘤的侵袭和转移仍是肿瘤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在最新的一些研究报告中,MiR -218可以抑制肿瘤的进展和侵袭,可以明显降低人类恶性肿瘤发生[3]。然而,miR-218在肾癌中的作用尚未进一步的研究。
该研究发现,MiR-218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是减少的,明显低于对照组(P
综上,研究发现,miR-218在肾细胞癌组织中与分期、分化、转移是有密切关系的,其表达水平与临床进展呈负相关,miR-218在肾细胞癌中作为一个肿瘤抑制基因,揭示了其可能成为肾癌新的潜在的治疗靶点。
[参考文献]
[1] Tu Y, Gao X, Li G, et al. MicroRNA-218 Inhibits Glioma Invasion, Migration, Proliferation, and Cancer Stem-like Cell Self-Renewal by Targeting the Polycomb Group Gene Bmi1[J].Cancer research,2013,73(19):6046-6055.
[2] Chiyomaru T, Enokida H, Kawakami K, et al. Functional role of LASP1 in cell viability and its regulation by microRNAs in bladder cancer[J].Urologic Oncology,2012,30(4):434-443.
[3] 杨卫东,王欢,汪静.miRNAs: 肿瘤诊断治疗的潜在新型靶分子[J].现代肿瘤医学,2013,21(8):1873-1879.
[4] 黄晓明,陈翔,贾振宇.人工microRNAs在肿瘤基因治疗中的研究[J].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2013,35(7):1018-1026.
[5] Guan H, Wei G, Wu J, et al. Down-regulation of miR-2182 and its host gene SLIT3 cooperate to promote invasion and progression of thyroid cancer[J].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 2013,89(5):2346-2352.
[6] Davis BN, Hata A microRNA in cancer―the involvement of aberrant microRNA biogenesis regulatory pathways[J].Genes Cancer,2010(11):1100-1114.
[7] Hassan MQ, Maeda Y, Taipaleenmaki H, et al. miR-218 Directs a Wnt signaling circuit to promote differentiation of osteoblasts and osteomimicry of metastatic cancer cells[J].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2012,287(50):84-92.
[8] Gien LT, Beauchemin MC, Thomas G. Adenocarcinoma: a unique cervical cancer[J].Gynecol Oncol,2010,116:140-146
篇8
[关键词] 肾脏;嫌色细胞癌;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中图分类号] R816.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35-0055-03
肾嫌色细胞癌(chromophobe renal cell carcinoma,CRCC)是肾癌中相对少见的恶性肿瘤,恶性程度较其他肾细胞癌亚型都低。近年来随着影像学的发展,人群体检数量的增多,很多病例在出现临床症状前被B超检查发现,肿瘤尚处在的早期阶段,对于瘤体较小,预后较好的早期CRCC临床可采用肾脏部分切除术、肿瘤挖除术或射频消融术等相对保守治疗,因此术前准确的诊断尤为重要,本文收集2004年5月~2012年11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CRCC病例,对其动态增强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文献,进一步探讨动态增强CT对CRCC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例肾嫌色细胞癌患者,其中男7例,女5例,发现瘤体时年龄35~82岁,平均约52岁。其中5例患者为体检发现肾脏占位而进一步行动态增强CT扫描发现,3例因腰部不适行腹部CT扫描后发现,2例因腰背部疼痛来院就诊发现,2例在其他医院B超发现肾占位来我院进一步治疗,所有病例均有动态增强CT资料,实验室尿液常规检查3例有镜下血尿,其余患者正常。
篇9
[关键词] 氧化苦参碱;维生素C;胃癌细胞
[中图分类号] R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7)01(c)-0052-04
[Abstract] Gastric cancer is a common malignant tumor of digestive tract in China, which is accounted for the third occurrence of malignant tumor in China, and it has greatly threatened people's health. Oxymatrine is extracted from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Sophora alopecuroides L. and Sophorae Flavescentis Radix, which is a kind of matridine-15-ketone compound, and it has significant inhibitory effect for tumor cells. Vitamin C is a kind of water-soluble hexose derivative with various biological function, and it is a natural antioxidant, which has preventive effect for the occurrence of tumor. This paper makes a review of oxymatrine and vitamin C in inhibiting the proliferation of gastric carcinoma cells.
[Key words] Oxymatrine; Vitamin C; Gastric carcinoma cells
胃癌是全球范围内共同关心的世界性医疗卫生问题,也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世界范围内达到第2位[1-2]。据统计,2012年全球新增胃癌患者达到952 000例,其中42%在中国[3-4],在全部恶性肿瘤中胃癌占到了第3位,而在消化道系统中达到了首位。当前认为,引发肿瘤发生发展的原因不仅是异常的细胞分化、细胞增殖失控,而且和肿瘤细胞凋亡失衡密切相关。对于肿瘤细胞凋亡失衡,可干预调节使肿瘤细胞凋亡,成为治疗肿瘤的策略。
临床实践证明,在胃癌的预防、治疗中,中医药发挥着较为显著的功效,单独应用中药或者与中药复方联合治疗胃癌,疗效得到肯定,同时降低了放化疗所致的毒副作用。当代医学研究阐述了大多数中药可通过干扰肿瘤细胞增殖、代谢、生长等,最终导致肿瘤细胞凋亡。而中药氧化苦参碱具有抗肿瘤作用,且副作用小,价格低廉,从而备受关注。维生素C不仅有营养作用,且具有协同化疗药物抗肿瘤的作用。氧化苦参碱联合维生素C作用于肿瘤细胞既提高了抗肿瘤的疗效,且副作用得到显著的降低,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对此进行阐述。
1 氧化苦参碱
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是从中草药苦豆子及苦参根中提取的,同苦参碱(matrin)、槐啶碱(sophoridine)、槐胺碱(sophoramine)、槐果碱(sophocarpine)等属于苦参性生物碱,是一类苦参碱-15-酮化合物的一种基本结构。依据《本草纲目》中记录:苦参性寒、味苦,无毒,主治黄疸、溺有余沥等,有补中明目、清热、祛风燥湿、解毒等功效。目前通过基础实验、临床研究表明[5-6],氧化苦参碱具有抗肿瘤、抗哮喘、抗炎镇痛镇静、抗溃疡及免疫调节等作用。氧化苦参碱的抗肿瘤作用主要表现在诱导癌细胞的凋亡与分化、抑制癌细胞的增殖与转移、抑制癌细胞形成新生血管、抑制端粒酶活性、抑制癌细胞耐药性的产生、促进宿主抗癌免疫反应等。
1.1 氧化苦参碱抑制胃癌细胞增殖的机制
1.1.1 抵抗癌细胞的增殖、转移 细胞的增殖、转移与蛋白的翻译及表达密切相关,而4E(eIF4E)为真核起始因子,其在翻译起始的过程中占据了重要的作用,癌的发生起因于致癌因素对细胞的数次攻击,使细胞DNA损伤而突变。细胞的生长增殖同蛋白的翻译及表达密不可分,而在蛋白翻译中具有关键的起始因子是4E(eIF4E),且磷酸化的eIF4E可使多聚体eIF4F与mRNA解离,使核糖体结合在mRNA上[7],促进了蛋白的表达,给细胞增殖提供准备。彭燕等[8]报道氧化苦参碱抑制肿瘤增殖可能是减弱LoVo细胞c-myc途径,或者通过阻滞蛋白酶体而抑制泛素-蛋白酶体通路的途径;同时阻滞细胞周期G/S期。
1.1.2 抗癌细胞新生血管的生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拥有高度特异性的细胞因子,能促使血管内皮细胞分裂,增进血管通透性,促进血管形成[9]。癌细胞的生长与发展和癌细胞新生血管的形成非常密切。对肿瘤血管生成的研究表明:VEGF基因全长为14×103 bp,位于染色体6p21.3上,编码VEGFA121等5种转录产物[10]。刘益均等[11]科研组探讨氧化苦参碱能阻滞SGC-7901细胞对肿瘤VEGF的转录和表达,研究说明氧化苦参碱能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氧化苦参碱可下调乳腺癌4T1细胞模型小鼠VEGFR-2和VEGF表达[12],也可降低MDA-MB-231细胞、A549细胞基因VEGF分泌[13-14],提示氧化苦参碱有抗新生血管生成的作用,达到阻滞肿瘤血管生成、抗肿瘤的目的。
1.1.3 调控癌细胞周期 细胞周期的调控触及许多蛋白和基因的参与,从而形成复杂的分子信号网络系统,而恶性肿瘤和细胞周期紊乱的基本生物学特性是肿瘤细胞失控的增殖[15]。肿瘤的发生与细胞周期失调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研究发现氧化苦参碱能杀伤人胃癌细胞,与细胞周期的调控有关,氧化苦参碱可阻止细胞在G0/G1期,减少S期细胞的数量[16]。究其原因可能是通过影响hTERT及上游基因调控的表达(如mad1及p53增强的表达)来抵制癌细胞端粒酶的活性,发挥杀伤肿瘤的作用。李顺等[17]研究在体外将氧化苦参碱作用于膀胱癌株,结果发现,氧化苦参碱能明显抑制T24细胞的增殖,其细胞周期抑制出现在G0/G1期,S期同阴性对照组相比,呈下降,而G1期出现特征性的凋亡峰。综上所述,氧化苦参碱对细胞周期的影响是通过多因素、多基因的调控来实现的。
1.1.4 诱导癌细胞凋亡 肿瘤的形成是多阶段、多基因、多步骤非常复杂的过程,与细胞的增殖、分化及凋亡三者之间的关系受到破坏紧密相关[18]。细胞凋亡即细胞程序性死亡,受到基因控制,且与信号转导有关,是维持机体正常发育和自稳状态平衡的重要机制,多种因素兼可诱导细胞凋亡。Bcl-2家族蛋白为参与线粒体凋亡通路,依据其功能分为促调亡蛋白和抗调亡蛋白,促凋亡蛋白和抗调亡蛋白互相形成一个网络,共同竞争性地调理Cyt-c和诱导凋亡因子AIF的释放,结果诱导细胞凋亡[19]。刘粉霞等[20]研究报道氧化苦参碱诱导胃癌细胞凋亡可能与凋亡分子Bcl-2和Bax的表达有关,通过研究发现,胃癌细胞的凋亡与Bcl-2表达下调和Bax表达上调密切相关。研究报道抗癌细胞凋亡因子Bcl-2的表达,促细胞凋亡分子Bad、Bim的上调,通过调节IAP蛋白的表达,引发氧化反应,致使线粒体跨膜电位得以改变,释放细胞色素C,可通过caspase-9/-3表达诱导Eca109细胞、SMMC-7721细胞、人黑素瘤A375、人胰腺癌PANC-1细胞[21-23]等凋亡。
2 维生素C
2.1 维生素理化特性
维生素C是6个碳原子的多羟基化合物,丢失时可致坏血病,故又叫抗坏血酸。维生素C可参与氨基酸的代谢及组织细胞间质、神经递质、胶原蛋白等的合成,能加强对感染的抵抗力,参与解毒等。对于维生素C的抗肿瘤,自20世纪70年代至今,得到了广泛的关注。通过静脉注射大剂量维生素C可抵制进展期肾细胞癌、膀胱癌及B细胞淋巴瘤的生长[24-25]。陈雄等[26]证实当维生素C浓度>1 mmol/L时可有效抵制胰腺癌PANC-1细胞的增殖。维生素C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性,具有巯基酶及谷胱甘肽的还原状态,发挥解毒作用,维生素C可促进胆固醇代谢,增加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功能,预防感染,清除机体内自由基,杀灭致癌物质。
2.2 维生素C抗肿瘤的作用
近年来研究发现,维生素C对多数肿瘤细胞具有抑制及杀伤等功效。李能等[27]研究发现,通过体外实验将维生素C作用宫颈癌Hela细胞,可明显抑制细胞周期生长。维生素C应用于25株人肿瘤细胞、18株小鼠肿瘤细胞和5株正常细胞的抗肿瘤活性的研究表明,维生素C对25株人肿瘤细胞敏感性最差,对18株小鼠肿瘤细胞有程度不等的细胞毒作用,但对正常细胞没有杀伤作用[28]。王新保等[29]报道维生素C可抑制各种类型胃癌细胞的生长。对于维生素C抗肿瘤在体内的研究,Padayatty等[30]报道将大剂量维生素C注射给B细胞淋巴瘤、晚期膀胱癌及肾癌患者,结果发现患者肿瘤减退。王晓红等[31]报道,通过给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口服大剂量维生素C和电磁波联合化疗发现,维生素C可提高疗效且无并发症发生。
3 氧化苦参碱联合维生素C作用于胃癌细胞
近年来,在抗肿瘤药物的选择中,中药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现在已明确一些中药及中草药的提取物拥有显著的抗肿瘤作用[32-33],尤其是对氧化苦参碱的研究亦一直受到了普遍的关注。关于维生素C的抗[瘤作用是近几年来被研究的热点之一,其不仅仅具有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而且可以激活P53基因增加对细胞的毒性作用,体内外实验研究表明,维生素C可提高机体或细胞的抗氧化能力,能消除生物反应中产生的氧自由基,另外也可增加抗肿瘤药物疗效[34-35]。因此现已有多篇报道并证实维生素C能与中药比如三氧化二砷[36]联用,及其维生素C联合一些化疗药物如顺铂[37]等能获得较强的抗肿瘤作用,氧化苦参碱联用维生素C抗肿瘤细胞的作用是我们所关注的问题,希望二者联合用药能施展出更有效的抗肿瘤作用。有研究探讨氧化苦参碱联合维生素C在胃癌细胞中的抑制作用,实验结果表明:氧化苦参碱联合维生素C可以明显地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且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对细胞的抑制率越高,药物的敏感性增加,且联合用药组对胃癌细胞的抑制增殖作用相比单药治疗更加显著[16]。
4 小结
氧化苦参碱对多种胃癌细胞均有抑制及诱导凋亡作用,具有副作用轻、易获取、来源广、价廉等优点,应用前景非常广阔。氧化苦参碱同奥沙利铂、顺铂等其他抗肿瘤药物联合作用,效果也非常明确。目前关于维生素C与抗癌药物联合应用于肿瘤的研究开展工作亦非常广泛,联合维生素C可减少抗癌药物的剂量,但对抗癌药物的疗效不影响,如若联用大剂量维生素C抗肿瘤治疗,不但能减少抗癌药物的剂量,还能减轻药物对胃肠道等的副作用。人们也越来越多地关注维生素C新作用的研究,它同抗癌药物联合的作用的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为临床上肿瘤治疗提供新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Kato T,Suzuki K,Muto Y,et al. Multiple primary malignancies involving primary sporadic colorectal cancer in Japan:incidence of gastric cancer with colorectalcancer patients may be higher than previously recognized [J]. World J Surg Oncol,2015,13(1):432-439.
[2] Kim YB,Ham IH,Hur H,et al. Various ARID1A expression patterns and their clinical significance in gastric cancers [J]. Hum Pathol,2016,49(3):61-70.
[3] 季加孚.我国胃癌防治研究三十年回顾[J].中国肿瘤临床,2013,40(22):1345-1351.
[4] Burtness B. Complexity in the Gastric Cancer Genome and a Biomarker-Driven Trial of Poly(ADP-Ribose)Polymerase Inhibition in Gastric Cancer [J]. J Clin Oncol,2015,33(33):3845-3846.
[5] Wu C,Huang W,Guo Y,et al. Oxymatrine inhibits the proliferation of prostate cancer cells in vitro and in vivo [J]. Mol Med Rep,2015,11(6):4129-4134.
[6] 曹文智,侯文利,郭小君,等.氧化苦参碱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J].河北医药,2016,38(1):46-48.
[7] 张思,黄楠,潘霞,等.真核翻译起始因子4G与肿瘤[J].生理学报,2016,5(2):164-268.
[8] 彭燕,韩凌,孙静,等.氧化苦参碱对结肠癌LoVo细胞c-myc,PSMD9,CDK4mRNA表达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6):220-224.
[9] 吕倩,王昌明,蒋明,等.HIF-1α和VEGF在大鼠COPD中的表达及与肺血管重构的关系研究[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2,28(6):772-777.
[10] 王亚萍,陈锴,刘永仙,等.氧化苦参碱诱导人胃癌细胞凋亡及其机制[J].山西医药杂志,2016,45(14):1622-1624.
[11] 刘益均,郑军,肖文波,等.氧化苦参碱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J].中国癌症杂志,2010,20(11):22-26.
[12] Li H,Tan G,Jiang X,et al. Therapeutic effects of matrine on primary and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 [J]. Am J Chin Med,2010,38(6):1115-1130.
[13] Zhang Y,Zhang H,Yu P,et al. Effects of matrine against thegrowth of human lung cancer and hepatoma cells as well as lung cancer cell migration [J]. Cytotechnology,2009,59(3):191-200.
[14] Yu P,Liu Q,Liu K,et al. Matrine suppresses breast cancer cellproliferation and invasion via VEGF -Akt -NF -kappa B signaling [J]. Cytotechnology,2009,59(3):219-229.
[15] Guo X,Dixon JE. The 26S proteasome:a cell cycle regulator regulated by cell cycle [J]. Cell Cycle,2016,15(7):875-876.
[16] 王萍,陈锴,刘晓斌,等.氧化苦参碱联合维生素C诱导人胃癌SGC-790细胞增殖[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16,32(6):805-807.
[17] 李顺,刘泉,魏学斌,等.氧化苦参碱对体外培养人膀胱癌T24细胞[J].山东医药,2013,53(5):57-59.
[18] Evan G. Littlewood T [J]. Science,1998,281(5381):1317-1322.
[19] Sakr SA,Mahran HA,Fahmy AM,et al. Expression of c-erb-B2 gene in bladder cancer of Egyptian patients and its correlation with p53 and bcl-2 [J]. Biomed Pharmacother,2015,76(10):73-81.
[20] 刘粉霞,徐玉芳,孙宁.氧化苦参碱诱导人胃癌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1,8(31):27-29.
[21] Feng T,Li L,Ling S. Metformin enhances radiation response of ECa109 cells through activation of ATM and AMPK [J]. Biomed Pharmacother,2015,69(3):260-266.
[22] Yuan H,Wang J,Wang F,et al. Mucin 1 gene silencing inhibits the growth of SMMC-7721 human hepatoma cells through Bax-mediated mitochondrial and caspase-8-mediated death receptor apoptotic pathways [J]. Mol Med Rep,2015,12(5):6782-6788.
[23] Migocka-Patrzalek M,Makowiecka A,Nowak D,et al. β-and γ-Actins in the nucleus of human melanoma A375 cells [J]. Histochem Cell Biol,2015,144(5):417-428.
[24] Ling Q,Xu X,Wei X,et al. Oxymatrine induces human pancreatic cancer PANC-1 cells. apoptosis via regulating expression of Bcl-2and IAP families,and releasing of cytochromec [J]. J Exp Clin Cancer Res,2011,30(6):66-70.
[25] Hoffer LJ,Robitaille L,Zakarian R,et al. High-dose intravenous vitamin C combined with cytotoxic chemo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cancer:a phase Ⅰ-Ⅱ clinical trial [J]. PLoS One,2015,10(4):120228-120233.
[26] 陈雄,孙维佳,廖洁,等.大剂量维生素C对胰腺癌PANC-细胞侵袭能力及MMP2表达的影响[J].中国医师杂志,2010,12(6):736-739.
[27] 李能,周波,东.维生素C对Hela细胞系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J].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32(2):161-163.
[28] Jeurnink SM,Ros MM,Leenders M,et al. Plasma carotenoids,vitamin C,retinol and tocopherols levels and pancreatic cancer risk within the European Prospective Investigation into Cancer and Nutrition:a nested case-control study:plasma micronutrients and pancreatic cancer risk [J]. Int J Cancer,2015,136(6):665-676.
[29] 王新保,秦双,张迎黎.维生素C对体外胃癌细胞的影响[J].新乡医学院学报,1998,15(4):333-335.
[30] Padayatty SJ,Riordan HD,Hewitt SM,et al. Intravenously administered vitamin as cancer therapy three cases [J]. Can Med Assoc,2006,174(7):937-942.
[31] 王晓红,毋永娟,钱森,等.大剂量天然维生素C加电磁波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肺癌[J].内蒙古医学杂志,2003, 35(3):207-209.
[32] Zhou Y,Ye X,Shi Y,et al. Grape seed proanthocyanidins inhibits the invasion and migration of A549 lungcancer cells [J]. Xi Bao Yu Fen Zi Mian Yi Xue Za Zhi,2016,32(2)173-176.
[33] Wei P,Zhiyu C,Xu T,et al. Antitumor effect and apoptosis induction of Alocasia cucullata(Lour.)G. Don in human gastric cancer cells in vitro and in vivo [J]. BMC Complement Altern Med,2015,15(1):554-565.
[34] Johansson M,Chen X,Milanova S,et al. PUFA-induced cell death is mediated by Yca1p-dependent and -independent pathways,and is reduced by vitamin C in yeast [J]. FEMS Yeast Res,2016,16(2):145-150.
[35] Reczek CR,Chandel NS. CANCER. Revisiting vitamin C and cancer [J]. Science,2015,350(6266):1317-1328.
[36] Y碧佳,曾锦荣,王绩英,等.三氧化二砷联合维生素C抑制耐药性肺腺癌裸鼠移植瘤生长机制的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14):196-200.
篇10
【关键词】肾透明细胞癌;高密度肾囊肿;CT诊断
肾透明细胞癌是在镜下显示主要为透明细胞的病体[1],一部分患者在早期并无明显的临床症状,采用CT检查显示为低密度占位,很难和高密度肾囊肿进行鉴别。本次研究通过回顾分析18例肾透明细胞癌和32例高密度肾囊肿的影像学资料,对鉴别诊断水平进行改进。现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对我院18例肾透明细胞癌和32例高密度肾囊肿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分析。18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中,男12例,女6例,年龄18-65岁,平均39.8岁;32例高密度肾囊肿患者中,男21例,女11例,年龄19-63岁,平均40.1岁。
1.2检查方法对50例患者均进行CT检查诊断,对45例患者进行增强CT检查,将100ml的碘佛醇利用高压注射液通过静脉进行注射,进行三期增强扫描,检测厚度、螺距为5mm;采用核磁共振检查(MR检查)21例。
2结果
32例高密度肾囊肿有12例通过穿刺证实,有20例通过临床随访证实。采用CT检测呈现出均匀水样密度,有14例囊肿并发感染或钙化,CT检测呈现出不均匀高密度影。影像诊断肾囊肿29例,有3例误诊为肾癌。18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均通过手术病理证实,采用CT扫描诊断为低密度灶,有9例边缘清楚,考虑为肾囊肿,13例均采用CT增强扫描,显示均出现密度不均匀性强化,选择静脉期做主要诊断判定为透明细胞癌。高密度肾囊肿MR检查10例,肾透明细胞癌MR检查11例,情况对比如表1所示
3讨论
高密度肾囊肿是一种较小的肾囊肿基于CT平扫下呈现出来的相对较高或与肾脏相等的囊状病灶,与常见的单纯肾囊肿表现不相同,极易和肾脏小肿瘤混淆[2]。产生高密度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含血液成分和(或)含高蛋白成分的囊液。高密度肾囊肿在进行CT增强扫描的时候并不会出现密度改变。依据肾囊肿CT增强扫描下形态可划分为Ⅰ-Ⅳ不同的4级[3],Ⅰ级为良性单纯肾囊肿,Ⅳ级为已经确定的囊性恶性肿瘤。Ⅱf级(f=follow,随访的意思)[4]是一种中等的复杂肾囊肿,介于Ⅱ级和Ⅲ级之间,无法明确其良恶性,暂时并不需要及进行手术,需进行定期复诊,对病情进行随访,一旦发现显著的恶性表现需立刻进行治疗。高密度肾囊肿是较少见的一种临床疾病,因伴有囊壁增厚,CT扫描诊断时容易被误诊,而且极容易混淆为边界清晰的实质性肿瘤。高密度肾囊肿在进行CT检查时通常情况下囊中密度会比肾实质要高或相类似,CT值一般为30-90Hu[4]。区别于实质性肿瘤的主要表现为高密度。通常情况下不强化,但实质性肿瘤因为富有血管所以通常可被强化。不过一些肿瘤内部如果出现坏死和出血等现象时,将缺乏血管,同样不会被强化,就会造成临床上的混淆。
肾癌在西医上分为透明细胞型肾癌、颗粒细胞型肾癌、未分化细胞型肾癌和混合细胞型肾癌4类型,通常大多数为肾透明细胞癌,占据了肾癌的70%-80%,一般情况下为条索状、片状、管状或腺泡状癌细胞排列,与肾小管十分相像。早期并无明显的临床症状,或有乏力、发热等症状,而肿瘤体积逐渐增大之后才会被发现。肾区痛、肿块和血尿是主要临床表现。肾透明细胞癌的病灶相对较小,位于肾皮质多见,通常没有侵及肾盂肾盏,临床上无显著的症状表现,采用CT扫描诊断显示为低密度灶,相对较难和肾囊肿进行鉴别。采用增强CT检查及核磁共振检查(MR检查)更有利于肾透明细胞癌和高密度肾囊肿的鉴别诊断。本组研究患者中,18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采用CT扫描诊断为低密度灶,有9例边缘清楚,考虑为肾囊肿,用CT增强扫描和MR诊断,并通过手术病理证实为肾透明细胞。
参考文献
[1]顾庆春,范亦辉,陈炜,吕传国,杨波,李健,彭新华,薛春华,郁冬梅.肾透明细胞癌与乏脂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鉴别诊断[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2(9):45-47.
[2]魏一娟.能谱CT成像在肾透明细胞癌与乏脂肪肾错构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研究[D].河南省.郑州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