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细胞分析范文

时间:2023-03-22 16:48: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血细胞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血细胞分析

篇1

关键词 血细胞分析仪 新鲜血 校准比对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5.151

资料与方法

样本来源:健康人及临床患者新鲜抗凝全血(EDTA-K2,抗凝真空负压采血管采集)。

方法:仪器校准:用校准参考仪器MEK7222-K型血细胞分析仪之进口原装配套校准品对其进行校准,再在该仪器上将健康人新鲜抗凝全血连续测定11次,弃去第1次结果,计算其余10次各指标之均值作为新鲜血参考定值。用此定值新鲜血代替校准品对BC-5500及ABX-60两台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校准(样本采集到校准完成4小时内结束)。

比对试验:选取临床患者高、中、低值5份新鲜抗凝全血在上述校准后的各台仪器上与其他样本一同测定(测平行样取均值)。以MEK7222-K型血细胞分析仪所测结果为标准,分别计算BC-5500及ABX-60两台血细胞分析仪所测结果之偏差(CV%)。

结 果

用新鲜血校准的BC-5500、ABX-60两台血细胞分析仪之检测结果与校准参考仪器MEK7222-K分析仪之检测结果配对比较t检验,均为P>0.05,表明差别无显著性意义;RDW最大CV值为3.8%,PLT最大CV值为6.9%,MPV最大CV值为14.6%,其余各项指标CV值均

讨 论

血细胞分析是临床最常用的实验室检测指标,其结果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多种疾病的诊疗。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由于计数准确,精密度高,操作简便、快速,因而发展迅速,已逐渐取代传统手工方法,成为临床实验室的主要检测手段。但由于生产血细胞分析仪的厂家多,各自使用的测定原理和方法不尽相同,导致其测定结果及参考范围有所差异。国内各医院使用不同厂家和型号的血细胞分析仪已成为普遍现象,致使分析结果呈现不同程度的差异,给临床跟踪观察与对比带来困难[1]。

血细胞分析结果只有直接或间接地溯源至参考方法,才能保证检测结果的正确性和不同仪器间结果的可比性[2]。血细胞分析仪校准品是权威部门认可的标准物质,只能用于与之配套的同一品牌型号的仪器,由于其价格昂贵、有效期短、进口入关手续复杂而不能及时获得等问题,使其难以在实验室推广。

所谓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实际上就是一台比较器,它将实测数据与校准数据进行比较,继而得出检测标本的分析结果。由此可见,校准物在仪器测定结果的准确是否上起到决定性作用[3]。最好的校准品是经ICSH推荐的参考方法定值的新鲜人体血液:①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测定血红蛋白(HGB)。②微量红细胞压积法测定红细胞比容(HCT)。微量计数板手工计数RBC和WBC。③相差显微镜计数血小板,该新鲜血适用于各种型号仪器的校准。有报道可购买一台性能最佳血细胞分析仪之配套校准品校准该仪器,再以该仪器作为校准参考仪器取得新鲜血各项参数用于其他多台仪器的校准[4]。上述比对结果显示:用新鲜血校准的BC-5500及ABX-60两台血细胞分析仪与校准参考仪器MEK7222-K分析仪各参数间进行配对资料t检验,均为P>0.05,表明差别无显著性意义;五项基础指标之CV值均小于卫生部临检中心允许的可接受范围:尤以WBC、RBC、HGB、HCT四项指标的符合性最好。因EDTA-K 2抗凝血中,血小板体积不稳定,随时间延长而增大,可能是导致PLT、MPV偏差较大的主要原因[5]。

实验结果证明,用配套校准品校准一台性能最佳血细胞分析仪,再用新鲜血在该仪器上取得参数后去校准其他多台分析仪可取得满意结果,该方法既简便易行又经济实用。

参考文献

1 彭明婷,谷小林,等.不同方法校准血液分析仪结果比较.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0,23(1):35-37.

2 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南京:东南出版社,2006:47-81.

3 顾可梁,陈军浩,谷俊侠,等.医学实验诊断学进展.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47-53.

篇2

血小板假性减低的因素

采血不顺利:此种情况多发生在老人,儿童及体质较差的的患者身上,因采血不顺引起组织损伤,凝血因子混入血标本造成血小板集聚[1],产生微小的目测不到的凝块。这是引起血小板假性减低最常见的原因。这些标本涂片镜检时可见大量的血小板凝聚成团。

标本放置时间:用EDTAK2作为抗凝剂已被国际血液学标本委员会认定并广泛应用。EDTAK2会使血小板形态发生变化,其外膜形成微小管。游离端向外伸展形成伪足,这些伪足缠绕在一起形成血小板可逆聚集体若在。此时测定血小板会假性减低,直方图呈锯齿状异常。但随着时间延长可逆性聚集体会破坏[2]。因此采取室温放置30分钟可以避免这种情况的血小板假性减少[3]。

血小板EDTA依赖性聚集:一些患者血标本与EDTA抗凝剂混合后其血小板会发生EDTA依赖性聚集,有报道认为血小板EDTA依赖性聚集与血小板表面抗原(IGA、TGG、IGM)的自身抗体以及患者血清中抗心磷脂抗体有关由于全细胞分析仪对凝集体的结构不能识别,一些血小板未被计数导致血小板假性减低[4],这种凝集可见血小板直方图异常,涂片镜检可见大量血小板凝集成团。

巨大血小板导致血小板计数假性降低:病人由于某些疾病血小板体积较大,超出了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的阈值,使血小板计数假性降低。在此种情况可见血小板直方图底部分布较宽,MPV值较高。血涂片瑞氏染色后可见血小板体积较大。

血小板卫星现象:血小板卫星现象是指EDTA抗凝血中血小板黏附于白细胞周围,这是由于白细胞表面的IGG或FC片断与血小板表面的GPⅡB/ⅢA结合所致。由于一些血小板黏附于白细胞上,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时未被计入导致血小板假性减少[5]。通过血涂片镜检可见大量血小板围绕在多形核白细胞的周围,形状很象卫星。这种情况较少见,有报道称加入枸橼酸盐可消除此现象。

血小板假性增高

溶血:标本溶血后红细胞和白细胞受到破坏,破碎的红白细胞碎片体积和血小板相近,都可被细胞分析仪误计为血小板,使血小板计数假性增高。

小红细胞:如果红细胞体积过小,接近血小板体积的测定范围,由于仪器只识别颗粒大小,不识别颗粒性质,误将小红细胞计成血小板,导致血小板假性升高,此种情况可见血小板直方图尾部异常,涂片镜检可见红细胞体积较小。

总之,造成血小板误差的原因很多。这要求在实际工作中不仅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还要仔细审核结果,如果发现血小板数目过高或过低、直方图分布异常、计数与临床不符时都应涂片镜检并重新计数。

参考文献

1 李永红,钟步云.血液分析仪测定血小板结果偏低的原因及纠正方法[J].临床检验杂志,2001,19(2):112.

2 丛玉隆.当代血液分析仪与临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34.

3 李胜发,程大林.血小板可逆性聚集在全血细胞分析仪中的影响[J].临床检验杂志,2003,21(1):37.

篇3

关键词:血细胞分析;血小板计数;影响因素

血常规是临床医学检验的常规项目,是最常用、最终的基本检验常规之一。血小板是血常规检测中的常规参数,反应出血倾向和止血能力的指标。在医学检验时必须获取准确、可靠的数据。但在实际操作中血常规检测结果容易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为了提高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现对我院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40例受试者的血常规检测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的对策,以期避免影响因素,保证检测结果更加精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40例健康体检者,纳入标准为:①均签署知情同意书;②均为我市直属机关公务员、事业和企业单位的员工;③无严重心、肺、肾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无内分泌系统及免疫系统疾病;④血液检查项目:血常规、血糖、血脂、肝肾功能、AFP、癌胚抗原定量等。排除标准:①恶性肿瘤患者;②合并有机体严重疾病者;③皮肤出现溃疡、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④严重感染者;其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22~56岁,平均(43.6±12.5)岁。

1.2方法 ①静脉血采集:取坐位.手臂伸直。暴露穿刺部位,选取合适的肘静脉,常规消毒,抽取所有受检者肘静脉血4.0ml分别装于2支EDTA-K2真空采血管内,测定前应将静脉血样品按照全血质控品颠倒混匀的要求,颠倒混匀10次,避免血液凝固,但不可剧烈振摇,以防溶血。根据标本送检时间分为2h送检组和24h后送检组,根据保存温度的不同分为室温保存组和冰箱保存组,其他检测条件相同。采用深圳迈瑞公司BC-5000血细胞分析仪及迈瑞生产的BC-5000配套试剂,按仪器操作说明进行。标本每次测定前,都要先进行质控品测定,空白计数符合标准。②末梢血采集:采用无名指指尖腹内侧取血法,采集前轻轻按摩采集部位待自然充血后,行常规消毒,采集者右手持消毒采血针,将采集部位固定,自指尖腹内侧迅速刺入,然后拔出采血针,弃去第一滴血[1],用一次性微量吸管采集约20μL血液。比较三种不同检测方式下的血小板计数(PLT)。

1.3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5.0 软件,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用均数±标准差(x±s)、频数表示,统计学方法分别采用t、χ2检验,P

2结果

室温保存与冰箱保存下的PLT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静脉血采集中,2h送检组的PLT与24h送检组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血常规主要通过血细胞数量变化及形态分布来判断人体机能情况,为疾病的针对提供依据,对了解疾病的严重程度也有很大的帮助。血小板是血液中最小的细胞,可保护毛细血管的完整性,其检测方法主要分为显微镜计数法和血细胞分析仪法。近年来,随着血细胞分析仪等检验设备和技术的不断发展,PLT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血细胞分析仪的重复性好,在保证最高级别的结果准确性的同时,尽可能大地消除手工样本预分类对检测过程的影响。但血小板由于体积下,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容易发生黏附、聚集和变形破坏。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抽血者众多,血液标本较多,不能及时送检,送检后也不能及时检测。众所周知放置时间过长会对检测结果产生影响,这主要是随着时间的延长,血小板发生黏附及聚集现象[2],内部结果也会发生变化。抗凝管的使用也使血液渗透压发生变化,导致血小板肿胀。末梢血血液不够通畅,局部温度较低,血管直径狭窄,可导致血液部分沉积,影响监测结果的准确性。此外,取血时的挤压因素也可破坏血小板[3]。本研究结果显示,采集血液后的送检时间和采集部位都对PLT有较大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因素很多,要想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除了要按照操作步骤严格执行规程以外,由于送检时间和采集部位对血常规检测的影响较大,临床检验人员应该做好检测前的质量控制,抽取静脉血,尽量保证在2h后送检进行检验。同时检验人员还要具备高度的责任心,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和积极的工作态度,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文家远.临床血常规检测的影响因素及控制对策初探[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3):150-152.

篇4

当前,由于三分类、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的普遍应用,有些医院的检验科就不再进行血涂片镜检,这样很容易漏检造成误诊。本文着重探讨血涂片检查的重要性。

1 复核血细胞分析仪计数是否正确

由于血细胞分析仪的计数可受很多因素影响,不可能使每项参数都完全正确,所以进行血涂片镜检的重要作用不能忽视。使用血细胞分析仪时,应对每例患者都作血涂片镜检,从血涂片中细胞分布情况,可大致估计血细胞数,因而可对照血细胞分析仪计数是否正确,以保证计数质量。

1.1 对白细胞计数的复核 笔者曾遇一重症肝炎患者,血细胞分析仪计数白细胞异常增高,而血涂片中白细胞分布正常;后经手工计数,白细胞在正常范围,考虑可能是高胆红素血症干扰仪器计数所致。采用生理盐水洗涤,再重新计数,结果正常。由于同时作血涂片的检查,使错误得以及时纠正。血细胞分析仪对白细胞计数的干扰因素可有:巨大血小板、血小板凝块、有核红细胞、溶血素、工作温度等,造成白细胞假性升高或降低,故用血涂片进行复核很有必要。

1.2 对白细胞分类的复核 仪器对细胞分类是基本白细胞在加入溶血素后体积变化来区分,分类比较粗糙,只是一种过筛手段,与传统分类不同,传统手工分类是按基本细胞形态来分类的。目前,血细胞分析仪尚不能明确区分幼稚细胞、嗜酸性或嗜碱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也不能识别异型淋巴细胞等[1]。因此,进行镜检分类是必不可少的,它是保证细胞分类正确的基础。目前尚无一种自动化血细胞分析仪可以代替手工涂片。

1.3 血小板计数的复核 用血涂片进行血小板数复核,需要有丰富的经验,仔细观察血涂片中血小板的形态及分布,如血小板数量正常而形态不正常,可进一步作血小板功能方面的检查。如血小板数与仪器计数有出入,可能因素有:血小板凝集、细胞碎片、纤维蛋白、小红细胞(体积<30 fL)、标本放置时间过长等,均可严重干扰血小板计数。

2 通过血涂片,并结合血细胞分析仪的各项参数及报警信号,可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2.1 根据白细胞参数及直方图,结合血涂片检查分析,可发现更有价值的资料 当参数的直方图提示中性粒细胞数异常时,血涂片检查应特别注意中性粒细胞是否有形态异常,如核左移常伴有中毒颗粒、空泡变性,是否有原始和幼稚细胞等,如中性粒细胞5叶核以上者超过3%则为核右移,为造血功能衰退或缺乏造血物质所致。当参数和直方图提示中间细胞数异常时,血涂片检查就应特别注意嗜酸性、嗜碱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形态变化及其所占比例,注意是否有原始或幼稚细胞。在实际工作中也可发现,白细胞总数在正常范围内的白血病,如果不作血涂片检查,往往易漏诊。当直方图和参数提示淋巴细胞异常时,血涂片检查应特别注意有无异型淋巴细胞,有无原始和幼稚淋巴细胞等。

2.2 根据红细胞参数及直方图,结合血涂片,可为贫血的鉴别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依据,这时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均小于正常对照值,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大于正常对照值。红细胞大小不均,大红细胞及巨红细胞易见到,生理性中心浅染区常消失,可见多色性及有核红细胞为巨幼红细胞性贫血,MCV和RDW均高于正常对照组。镜下见许多正色素性和低色素性红细胞则多见于缺铁粒幼细胞性贫血。以上各种原因的贫血均为造血原料不足或利用障碍引起。若见靶形红细胞,RDW为正常范围,则为地中海贫血。在溶血性贫血和再生障碍性贫血中,红细胞形态可大致正常,若易见嗜多色性红细胞,亦可见到有核红细胞,且RDW大于正常对照时,可推断为溶血性贫血;否则,可推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并观察到粒细胞和血小板皆少。此外,镰形红细胞可见于血红蛋白S病,口形红细胞常见于遗传性口形红细胞增多症;脾切除患者的红细胞中可见多数棘细胞;在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的血涂片中,椭圆形红细胞可在25%以上;红细胞碎片或不完整的红细胞,在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微血管溶血性贫血、重型地中海贫血时出现较多。

3 血涂片镜检可检查寄生虫

临床上常遇到不规则发热的疟疾患者,往往被误诊或漏诊,在临床医师并未怀疑的情况下,由检验人员在血涂片中查见疟原虫而确诊,而血细胞分析仪就无此功能。

篇5

为了解我室几台血细胞分析仪的性能,并为今后的室内及室间质量控制方案做准备,笔者采用新鲜血对本室几台血细胞分析仪做了比对实验,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与试剂:血细胞分析仪共3台,其中Pentra-60 1台

(ABX公司),ACT-diff2 1台(BECKMAN公司),F-820 1台(Sysmex公司),所有仪器都使用配套试剂,全血质控物(四川迈克公司批号090515F)。

1.2 标本收集

1.2.1 每天随机选取临床病人新鲜静脉抗凝血小板(EDTA-K2抗凝)。

1.2.2 选取我院体检正常者新鲜抗凝血标本(EDTA-K2抗凝)。

1.3 方法

1.3.1 仪器稳定性监控:每台仪器每日以全血质控物做室内质控(批间精密度),并依据室内质控做随程监控。分别计算参数WBC、RBC、PLT、HGB、HCT的均值、SD和CV。

1.3.2 仪器精密度测定:取正常人新鲜抗凝静脉血1份,分别在每台仪器重复测定10次,计算WBC、RBC、PLT、HGB、HCT的均值,SD和CV。

1.3.3 比对仪器的确定:根据我室的具体情况,依据室内质控,选定Pentra-60(ABX)为参考比对仪器,其他2台为测试仪器。

1.3.4 比对实验:每日用2.1所采集的标本4份,在3台仪器上分别进行测试,连续26天,比较测试仪器和参考比对仪器的测定结果,包括WBC、RBC、PLT、HGB、HCT。

1.4 统计处理

1.4.1 对各个仪器与参考比仪器结果做回归和相关分析,求其相关系数r及回归方程y=bx+a,然后根据回归方程求x在允许误差内的取值范围,即有效检测范围,查阅相关文献后,参考美国CLIA’88能力比对检验质量要求和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及NCCLS制定的标准设定允许误差为:WBC:±5%,RBC:±2%,PLT:±9%,HGB:2%,HCT:±2%。

1.4.2 以参考范围为界限(RBC为3.5~5.5×109/L,WBC为4~10×109/L,HGB为110~160 g/L,HCT为0.37~0.55L/L,PLT为100~300×109/L)[2],低于参考值为低值,高于正常参考范围为高值,在参考范围内为中间值,以参考比对仪器高中低值区段均值为测定值,计算各测试仪器相对参考比对仪器的变异百分率%=│测定值-正确值│正确值×100。

2 结果

2.1 从各仪器试验期间室内质控结果可知CV%不大于5%,见表1,显示各仪器在实验期间性能稳定。

2.2 各仪器分析项目的批间精密度都在厂家规范范围内,见表2。

2.3 比对仪器与其他2台仪器相关分析见表3,回归方程经方差分析推断直线关系成立,P>0.05。

2.4 根据回归方程Y=bx+a和设定的允许误差范围计算的有效测试范围见表4。

2.5 两台测试仪器与对比仪器测定值间的变异百分率见表5。

3 讨论

3.1 从各比对项目来看,我室ACT和F820两台测试仪器中,ACT和比对仪器有较好的符合性,一般在临床应用上可以相互替换,但是在某些较低值时,见表4,WBC

3.2 F820的实验结果就不尽人意了,可能是年代久远的缘故(使用了8年),WBC在高于5.39×109/L时结果就会超过允许误差,分区段计算的结果,见表5,也显示在高值时的变异百分率8.87也超过5%,此外HCT和PLT也存在着较大偏差,需检测一下F820的WBC、PLT、HCT的检测系统,其中HCT有一定的影响,PLT在

3.3 在做相关分析时,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见表3,但是利用回归方程计算有效检测范围和高中低区段计算时仍有超出允许误差的现象出现,此前有相关报道只利用相关系数来判定两仪器的测定结果是否可以互换使用,这是不行的。所以在此次实验中选用了这种方法来比较结果,可能会更准确一些。

篇6

【关键词】全血细胞分析仪;精密度;线性;携带污染率;稳定性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2-0037-02

1.1 材料 日本希森美康公司生产的SYSMEX XS-800i五分类自动血细胞分析仪;EDTA-K2抗凝管(瑞奇公司);四川迈克公司的全血质控品(批号为061214B);静脉采集的新鲜全血标本。

1.2 方法

1.2.1 精密度试验 取CBC质控、患者(高值、低值)健康人全血各一份在仪器上连续测定11次。去除第一个结果后,计算WBC的SD、CV值。

1.2.2 线性 取2个WBC绝对数大于25×109/L的标本,依次用稀释液稀释混匀成80%、、70%、50%、30%、10%的标本,然后上机检测WBC2次,取均值。

1.2.3 携带污染率 取高值(WBC绝对数大于25×109/L)和低值样本(WBC绝对数小于10×109/L)各一份,在自动进样模式下,先测定高值3次(H1、H2、H3),再测定3次低次(L1、L2、L3);再在手动进样模式下,同样先测定高值3次(H1、H2、H3),再测定3次低次(L1、L2、L3)。按公式:CV%=[(L1-L3)/(H3-L3)]×100计算携带污染率。比较2种模式下WBC%、WBC#的携带污染率的差异。

1.2.4 稳定性 取6个标本,包括2个正常标本、2个高值标本(WBC绝对数大于25×109/L)和2个低值样本(WBC绝对数小于10×109/L),上机检测,然后在24h后,48h后,72h时后再分别上机检测WBC两次,取平均值,计算各组数据的变异系数CV值。

2 结果

2.1 精密度 患者标本重复检测12次各参数结果的SD值和CV值见表1。

从上表可以看出各组数据的CV值均小于2%,表明XS-800I 仪器仪器在检测WBC各参数的重复性良好。

2.2 线性 两个样本分别检测两次的WBC#平均值结果见表2。

经计算两个样本的线性回归系数r=0.99,表明仪器的线性良好。

2.3 携带污染率 根据公式CV%=[(L1-L3)/(H3-L3)]×100计算携带污染率

全血模式下WBC#CV%=0.68%

全血模式下WBC%CV%=2.7%

从以上数据表明XS-800IWBC携带污染率CV值均小于3%,结果良好。

2.4 稳定性

高、低及正常值标本分别在0h,24h,48h,72h所测定的WBC值的CV,见表3

标本在72小时内结果CV%小于2%,结果良好

综上所述,XS-800i检验结果的精密度,线性、携带污染、稳定性好,结果稳定可靠。

参考文献:

[1] 丛玉隆.血液分析仪进展及临床应用.全军临床检验专修班实用教材,1989,49.

篇7

[关键词] Sysmex XT-1800i血细胞分析仪;白细胞不分类;异常血细胞;报警信息;形态学

[中图分类号] R446.112[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7210(2010)03(c)-070-02

白细胞分类计数是传统血常规检查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临床医生常根据仪器的白细胞分类做一个大致的临床分析,特别是对血液科的患者,如中性分叶>90%考虑为有感染的可能,WBC总数降低、分类淋巴细胞比例>50%考虑为有病毒感染的可能,单核细胞>20%应考虑为有白血病的可能[1]。实际工作中有时会遇到白细胞不分类或分类不完全的情况,仪器仅给出相应的报警提示。如WBC减少、原始细胞增多、异型淋巴细胞增多及红细胞抗溶等,遇到此类情况,应行血涂片进行血细胞形态学检查。为探讨异常白细胞不分类报警信息的可靠性,为临床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笔者对100例仪器不分类标本报警信息和显微镜复检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探讨相符性及其临床诊断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所用材料来源于我院2008年3月~2009年6月Sysmex XT-1800i血细胞分析仪白细胞不进行分类的标本,共100例,其病例均为我院住院及门诊患者,男57例,女43例;平均年龄36岁。

1.2 仪器与试剂

Sysmex XT-1800i血液分析仪(希森美康医用有限公司生产),采用电阻抗原理进行细胞计数和体积测定,流式细胞术半导激活原理进行白细胞分类计数,对异常细胞给予警示信号;Olympus双目显微镜(日本Olympus公司生产)。原厂家配套试剂:全血质控物、Sysmex的稀释液、溶血剂、鞘液及染液。瑞氏染液(珠海贝索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1.3 方法

1.3.1 血液标本上机前检测筛查出冷凝集标本、脂血标本及溶血标本。

1.3.2 血液标本上机检测仪器按要求进行日常保养及维护,确保仪器处于稳定状态。血液标本上机检测:进入电脑工作程序信息区,观察FLAG所示的红色警示信号和白细胞分类DIFF(细胞四分类)通道所示信息。将仪器不进行白细胞分类的标本推血涂片用瑞氏染色,外周血涂片复检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进行分析[2]。

1.3.3 镜检复查由2名有经验的检验人员进行白细胞分类计数,每片在体尾交界厚薄适中处浏览200个有核细胞,取中间值。

2 结果

Sysmex XT-1800i检测100例WBC未分类标本仪器所提供的报警信息与血涂片镜检所提供的细胞信息符合率见表1。

100例WBC未分类标本中,仪器分别在原始细胞、异型淋巴细胞、有核红细胞、白细胞减少、核左移方面给出了警示,将其与镜检结果进行比较,其中白细胞减少、有核红细胞、核左移镜检符合率最高,其中由于白细胞减少所引起的不分类或部分分类符合率达100.0%。

表1 细胞报警信息与显微镜复检结果对比(例)

3 讨论

Sysmex XT-1800i血细胞分析仪是Sysmex精心打造的新一代X系列,它在精确分析常规计数和分类项目的同时,还具备幼稚白细胞定量分析功能。其基本原理是采用半导体激光流式细胞原理结合细胞化学荧光染色技术,专用WBC-DIFF、WBC-BASO检测双通道进行WBC五分类测定。WBC-DIFF检测通道:加入溶血素和染色液两种试剂。溶血素可溶解红细胞和血小板,并对嗜酸粒细胞颗粒进行特异性染色。染色液中的聚次甲基荧光染色液对白细胞的核酸DNA、RNA进行荧光染色。采用第三代细胞检测光源――半导体激光(波长633 nm)进行细胞检测,通过采用流式细胞技术,仪器对每个通过检测部位的细胞或颗粒进行逐个分析,保证了仪器检测的敏感性和稳定性[3]。

在正常情况下,Sysmex XT-1800i血细胞分析仪对正常白细胞分类能力比肉眼分析要精确得多,但在异常情况下,仪器分析只是依靠检测细胞几种物理特性,很难提供完全准确的分析结果[4],其原因考虑为由于病理(感染等)或药物的作用,细胞的大小、形态及内容物发生改变,其电阻抗、散射光及荧光信号发生不规则改变,使仪器无法正确识别[5]。例如血液中含有原始幼稚细胞、疟原虫、组织胞浆菌以及常见的异型淋巴细胞等,此类细胞对疾病的诊断具有非常大的意义,但是血细胞分析仪都无法提供完全可靠的依据,仅在电脑屏幕上提供相应的报警信息,以供实验室人员参考。实验室人员可根据血液分析仪警示信息,缩小目标进行显微镜复检,这样既保证了结果的准确性,也提高了工作效率[6]。

笔者发现,不分类白细胞报警信息与镜检符合较高,例如,18例仪器报警原始细胞,仪器报警信息与镜检符合较高,占72.2%,其中9例考虑为白血病;22例仪器报警异型淋巴细胞,仪器报警信息与镜检符合较高,占63.6%,其中14例诊断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显微镜镜检9例为有核红细胞,仪器报警信息与镜检符合较高,占94.1%,其中4例为新生儿,4例为溶血性贫血,1例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7例仪器报警白细胞减少,仪器报警信息与镜检符合较高,占100.0%,其中3例考虑为再生障碍性贫血(AA)。但是4例疟原虫和1例组织胞浆菌则没有提供指导意义的信息,仪器仅报警原始细胞及有核红细胞。因此,仪器计数性能再好,检测的灵敏度再高,它的检测还是有局限性的。

作为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参考高端血细胞分析仪的提示和报警信息及联合显微镜目测,这样得出的结果才能作为一些疾病诊断、治疗的依据和观察指标,为临床提供更真实、更准确的相关信息,以减少或杜绝误诊、漏诊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胡丽华.检验・输血・病理诊疗常规[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29-30.

[2]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10.

[3]从玉隆,乐家新.现代血细胞分析技术与临床[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181-200.

[4]孙蒂,王厚芳,于俊峰,等.血细胞显微镜复检标准的制定及临床应用[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5,28(2):155-157.

[5]崔海霞.XE-21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Imm Gren异常报警信息的临床价值探讨[J].现代预防医学,2009,36(4):741.

篇8

【摘要】血细胞分析仪具有快速、方便、重复性好、工作效率高等优点,但是由于自身检测原理的限制以及血小板易于粘附、聚集、破坏等特点,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时常常会出现假性减少现象。为此,现将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出现假性减少的原因进行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血细胞分析仪 血小板假性减少 原因分析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学检验技术的不断完善,血液分析仪器法检测已逐渐取代了手工计数,血细胞分类的仪器检测的准确度也大大提高,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提高了临床检验的工作效率,然而,仪器检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以及血小板易于粘附、聚集、破坏等特点,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时常常会出现假性减少现象,致使检测结果与实际临床不符,给医生的诊断带来很大困难,也使检验医师不敢冒然报告。为此,现将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出现假性减少的原因进行简单的探讨。

1 标本采集

正确采集血标本是获得准确、可靠实验结果的关键。在样本采集前, 应根据实验要求决定采血方法、所需血量及适用抗凝剂。

1.1 皮肤采血:采血不顺利、多发生在老人,儿童及体质较差的的患者,因采血不顺引起组织损伤,易于凝血、混入组织液,而且局部皮肤揉擦、针刺深度不一、个体皮肤厚度差异等都会影响检查结果;凝血因子混入血标本造成血小板集聚。所以,采血部位的皮肤应完整,无烧伤、冻疮、水肿或炎症等。皮肤消毒后,应待75%乙醇挥发后采血,避免流出的血液扩散而不成滴。采血时针刺深度2~3mm。因第一滴血混有组织液,应擦去,如血流不畅切勿用力挤压。

1.2 静脉采血: 静脉采血时止血带结扎时间应小于1分钟,待消毒液干后再进行穿刺,避免反复穿刺将组织液抽到注射器内,或将气泡混入。应熟练掌握操作方法,抽血不宜过快,避免抽血过快血小板破坏,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1.3 抗凝剂EDTA的影响:按照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的建议,1.5~2.2mg的EDTA-2K抗凝1ml的全血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从而达到抗凝的目的。但有极少数人的血小板在用EDTA抗凝时,反而会出现血小板聚集,这种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可能与血浆中存在的抗血小板抗体和/或抗心磷脂抗体等自身抗体有关。另一种现象是血小板粘附于白细胞上的“血小板卫星现象”,它是由于白细胞表面的IgG或Fc段与血小板表面的GPⅡb/Ⅲa结合所致,与疾病和药物也无关。对于这类标本,只能换用非EDTA抗凝剂进行重新计数,比如枸橼酸盐或在EDTA抗凝血中加入肝磷脂1。

1.4 标本放置时间不足:在实际工作中,采取标本后立即进行检测,有时会出现血小板计数假性减少现象。用EDTAK2作为抗凝剂已被国际血液学标本委员会认定并广泛应用。EDTAK2会使血小板形态发生变化,其外膜形成微小管。游离端向外伸展形成伪足聚集一体。此时测定血小板会假性减低,直方图呈锯齿状异常。但随着时间延长可逆性聚集体会破坏。因此采取室温放置30分钟可以避免这种情况的血小板假性减少。

2 标本检测

2.1 检测前,对检测仪器进行检查、校准,使其处于最佳工作状态。每天坚持做室内质控,并根据质控结果判断当日检测的所有数据是否可靠。

2.2 检测中,注意环境温度应在18-25°C,低于15°C或高于30°C时均会对结果产生影响。

2.3 检测后,对出现明显异常的标本及时查找原因,重新测试,遇到危急值结果的,及时与临床医师联系。

巨大血小板导致血小板计数假性降低:病人由于某些疾病血小板体积较大,超出了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的阈值,使血小板计数假性降低。此种情况可见血小板直方图底部分布较宽,MPV值较高。

3 小结

血小板计数对血栓与出血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在实际工作中,要排除一些干扰因素,保证血小板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作为检验人员一定要具有很强的责任心,加强质控管理,不断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和治疗依据 。

参考文献

[1] 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

[2] 李骏浅析血细胞分析时血小板假性减少原因

篇9

【关键词】 SysmexXN1000血细胞; 异型淋巴细胞; 报警提示

中图分类号 R446.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29-0070-02

doi:10.14033/ki.cfmr.2016.29.037

近年来,随着医疗科技的高速发展,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医疗设备已经普及到各级医院中应用,以快捷准确的检测结果为临床诊治疾病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全自动血液分析仪也一样,在临床检验中广泛地应用,不仅为检验人员减轻了工作量,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检验质量和工作效率[1]。异型淋巴细胞俗称“返祖现象”,是机体受某种病毒感染后再外周血出现的一种不典型淋巴细胞,为了探讨SysmexXN1000血细胞分析对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报警提示的可靠性,文中利用统计学比较方法,结合手工推片显微镜镜检测,就此展开实验探讨,现将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624例标本(笔者所在医院住院患者和门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回顾性分析,同时收集同期360例有Q-Flag报警提示的标本作为对照研究,具体利用统计学对SysmexXN1000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到Atypical Ly报警和Atypical Ly未报警进行手工推片、瑞氏染色镜检测与仪器分析对比。

1.2 方法

对所收集的标本进行检测前,先行确定仪器及试剂,患者的外周血检测均采用SysmexXN1000血细胞分析仪。分析仪的配套试剂及血质控品分均是原装配套试剂、全血质控品;检测微镜及染液分别为奥林巴斯显微镜、瑞士染液。

检测操作如下:开始标本前检测前,首先准确校准血细胞分析仪,并用Sysmex全血质控品行室内质控,完成上述操作后,再行静脉采血化验操作;抽取2.0~3.0 ml静脉血,与EDTA-2抗凝剂充分混合后,静止2 h,静止2 h后再行标本检测。同时,操作者行手工推片,在显微镜帮助下,镜检对经瑞氏染色后标本,按照分类标准分类,计数100~200个白细胞,计算出异型淋巴细胞百分率。在计算出结果后,把手工推片计算的异型淋巴细胞比例,与SysmexXN1000血细胞分析仪对血常规行检测结果对比分析。

另外,计算仪器Atypical Ly报警提示检出异性淋巴细胞,如特异性、敏感性,以及阴性、阳性预测值,计算出相关数值。选取Q-Flag报警提示的异型淋巴细胞,根据不间断原则分析研究,划分阶段为1~100、101~200及201~300。

1.3 检验结果判定标准

通常情况下,人体异型淋巴细胞正常值为0~2.0%,当异型淋巴细胞数量升高大于10%时,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中,对于研究所得的数据资料分析与处理均输入至SPSS 20.0专用软件中。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Atypical Ly提示检出异型淋巴细胞的各项指标分别为:特异性39.26%,敏感性85.34%,阴性预测值62.91%,阳性预测值68.92%。

同时在Q-Flag报警提示不同阶段都检出异型淋巴细胞,有1~100、101~200、201~300不同阶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本组实验研究中,所选用的是日本东亚公司最新推出的可以组装的全自动多功能参数血液分析仪-SysmexXN1000血细胞分析仪,此检测仪每小时能够检测100个血常规标本,为血液检测人员减轻了工作量,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检测质量和效率。该仪器设备行全血细胞检测,主要是通过一个检测部,一种染色技术,即半导体激光光学检测部,流式细胞术联合细胞化学荧光染色技术[2]。

采用SysmexXN1000血液细胞分析仪对标本进行检测分析,由于仪器对不典型、较复杂的细胞形态识别范围有一定的局限性,可能会出现检测不到位,产生一定的误判或者是漏判。针对此种情况,临床实践研究发现,原始细胞、单核细胞,还有大淋巴细胞在颗粒、染色质及体积等因素,对异型淋巴细胞均极有可能产生严重的干扰,最终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3-5]。结合本次实验研究结果显示:采用SysmexXN1000血细胞分析仪上的Atypical Ly报警与镜检对95例标本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Atypical Ly提示检出异型淋巴细胞的各项指标分别为:特异性39.26%,敏感性85.34%,阴性预测性为62.91%,阳性预测性为:68.92%。表明SysmexXN1000血细胞分析仪上的Atypical Ly报警提示检测异型淋巴细胞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其实验结果若能结合手工推片和显微镜分析,便能最大限度提高异型淋巴细胞检测的可靠性。同样,采用SysmexXN1000血细胞分析仪上的Q-Flag报警提示的淋巴细胞与镜检对标本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异型淋巴细胞高发区主要集中在101~200阶段,镜检异型淋巴细胞高发区主要集中在201~300阶段,其阳性率为75.58%,所以提示采用SysmexXN1000血细胞分析仪上的Q-Flag报警提示的201~300阶段要仔细镜检,确保异型淋巴细胞检测的可靠性。

目前,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各种全自动血液分析仪,不仅减轻了检验人员的工作量,而且减少了显微镜推片检查工作,本次实验以SysmexXN1000血细胞分析仪为重点研究对象,仪器检测为检验人员提供多种参数指标和报警提示,以较高的检测效率和质量,进一步加强了对异型淋巴细胞的认识。但是在检测过程中,需要检验人员要熟悉掌握检测方法,避免误判或漏判[6]。另外,由于异型淋巴细胞通常是由病毒或药物引起的应激反应,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其细胞体积变大,细胞浆颜色变深,细胞核体积增大等,说明异型淋巴细胞与病毒感染有密切的关联性,尤其是与EB病毒感染的关系更大。而现阶段,临床儿科广泛应用异型淋巴细胞检测来诊断小儿疾病,所以儿科医生要对异型淋巴细胞的检测多加以重视,必要情况下,将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上的报警提示与异型淋巴细胞形态相结合分析,提高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报警提示的可靠性,为临床疾病尤其是感染疾病的诊断提供较高的应用价值,便于及时为患者制定恰当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7-8]。

综上,SysmexXN1000血细胞分析对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报警提示的可靠性比较高,而Q-Flag报警提示在201~300阶段检出的异型淋巴细胞为临床提供了较高的应用价值,非常值得普及和推广。

参考文献

[1]罗玉珍,易素芬.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对儿童外周异型淋巴细胞的可信性及结果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12):1601-1602.

[2]张清秀,刘志超,王也.XS-800i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研究中OTHER比例在儿童异型淋巴细胞检出率中的应用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14,10(6):691-692.

[3]王书华.XE-2100D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儿童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281例统计与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19(1):177-178.

[4]王志群,张雁.XN-10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有核红细胞的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EB/OL].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4,2(29):99-100.

[5]简玲.Sysmex XN-1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性能评价[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10(23):3476-3478.

[6]彭丽萍.微小残留病灶检测判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预后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31):26-28.

[7]张应宣,沈刚,赵磊.HIV感染/患者CD4+ T淋巴细胞变化与死亡情况分析 [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3):74-76.

篇10

[关键词] 血细胞分析仪;显微镜镜检;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 R446.1[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7210(2010)04(a)-132-02

血细胞分析仪是临床检验中最基础也是最常用的仪器,随着五分类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普及,实验室为临床疾病的诊断、治疗、预后提供了更多有价值的指标。高新仪器的使用一方面促进了医学检验的发展,同时也给检验工作带来新的问题,怎样才能在确保检验质量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发挥高新技术带来的便捷需进一步探讨。在常规工作中,首先遇到的是对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的复检问题。对仪器的完全依赖极易造成漏诊和误诊[1-2],全部镜检也不切合实际情况。为此,我科结合本科室的具体情况制订了复检标准,并对其临床应用进行探讨。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仪器:静脉血检测使用美国Beckman-Coulter公司的LH500五分类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日本Olympus显微镜进行细胞镜检。

1.1.2 试剂:LH500使用的稀释液、溶血剂、白细胞分类试剂均由Beckman-Coulter苏州有限公司提供。采用美国BD公司提供的EDTA钾盐真空抗凝管采集静脉血标本。

1.1.3 标本:2009年10~11月收集我院各科住院患者的静脉血标本,共分析4 000例,采血后室温保存,2 h内检测完毕。

1.2方法

1.2.1 仪器检测:LH500用公司配套校准物进行仪器校准,每天测定前做高、中、低三个水平的全血质控物,确认仪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进行标本检测。

1.2.2 显微镜检查标本经仪器分析后涂片,瑞-姬染液染色,由经验丰富的形态室人员进行复片。

1.2.3 仪器结果异常的判断标准,①结果异常:WBC>15×109/L或80%,淋巴细胞>60%,单核细胞>15%,嗜酸粒细胞>15%,嗜碱粒细胞>10%;③Hb

1.2.4 显微镜检查异常的判断标准,①白细胞:形态异常(分叶过多、中毒颗粒、空泡变性等)、异型淋巴细胞>5%,杆状粒细胞>10%,存在幼稚细胞;②红细胞:存在有核红细胞,大小不一,染色异常,形态异常,分布异常;③血小板:血小板聚集,严重体积异常;④对仪器检测白细胞、血小板数量的评估。

2结果

笔者对4 000例标本的仪器检测结果和显微镜镜检结果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分析:

2.1仪器检测结果与显微镜镜检结果比较

仪器检测结果完全正常2 232例,占55.8%;显微镜镜检结果异常970例,占24.2%。LH500对异常的血液标本检出能力的有关预测值分别为,敏感度为99.9%,特异度为73.6%,阳性预测值为54.7%,阴性预测值为99.9%,准确度为79.9%。

2.2仪器检测分组与显微镜镜检结果比较

将4 000例临床标本分为四组:仪器结果正常、无Flags提示组,仪器结果轻度异常、无Flags提示组,仪器结果轻度异常、有Flags提示组,仪器结果明显异常、有Flags提示组,四组结果与显微镜镜检结果比较见表1。

表1 仪器检测分组与显微镜镜检结果比较

2.3仪器检测警示分组与显微镜镜检结果比较

将仪器检测的不同Flags提示分别与显微镜镜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见表2。

3 讨论

美国Beckman-Coulter公司的LH500五分类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采用Coulter电阻抗原理和智能微数技术对血细胞进行计数,基于流体力学原理,使用鞘流技术使溶血后液体里剩余的白细胞单个通过光路,通过检测器接受VCS(volume,细胞体积;conductivity,高频传导;scatter,激光散射)三种技术同时检测的信号对白细胞进行分类,并可得到细胞散点图和直方图。

随着这些原理更科学、操作更自动化及血细胞分析仪的推广和普及,检验人员对仪器的检测结果越来越信赖,从而忽视了显微镜检查。LH500对异常的血液标本检出能力的有关预测值分别为:敏感度为99.9%,特异度为73.6%,阳性预测值为54.7%,阴性预测值为99.9%,准确度为79.9%。从仪器检测结果与显微镜检测结果的比较中可以看到,一方面,五分类的血细胞分析仪对异常细胞形态的敏感度较高,漏检率也符合国际血液学复检专家组对复检规则的要求;另一方面,仪器的特异性不高,复片率达到44.2%,大大消弱了高新仪器的便捷。这就需要我们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复检标准。

笔者通过对4 000例标本的仪器检测结果、Flags提示与显微镜镜检结果比较发现,单一地依赖主要数据的异常或单一地依赖Flags提示都不能提高仪器的特异性。把两者结合起来,根据数据的异常程度进行分组,在仪器结果正常、无Flags提示组中只有1例假阴性结果,显微镜检查示分类原粒细胞为1%,为血液科初诊患者,有发热体征,后确诊为AML-M1。在仪器结果轻度异常、无Flags提示组中,也只有1例假阴性,显微镜检查示分类异型淋巴细胞为7%,为儿科患者,IM治疗后。这两组结果与镜检基本一致,2例假阴性也具有代表性,可以通过复检标准的完善筛检出来,这部分病例可以确定为不需要复片。在仪器结果轻度异常、有Flags提示组中,有350例(44.4%)假阳性结果,主要是白细胞分类异常和仪器报警提示,一方面,暴露了所有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在白细胞分类上的缺陷;另一方面,从表2的比较结果看出,这部分Flags警示多为Imm NE1/NE2、Blast、Verify Diff,集中在白细胞的分类上,提示我们复检标准的不足之处,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积累更丰富的实验数据和临床经验,制订更科学的复检标准。在实验中还有很少部分数据为仪器结果正常、有Flags提示组,提示Dimorphic Reds、Platelet Clumps,初步证实与标本采集、环境温度等因素有关,需要工作人员的临床经验,对复检标准没有影响,没有纳入实验数据中。

通过实验发现,不同检测原理、不同档次的仪器所对应的复检标准是不一样的,每个实验室应该自行规定复检的条件。笔者认为,高档次的仪器,检测原理科学,数据分析全面,报警灵敏度很高,复检的标准可以放宽,更侧重于仪器的异常警报提示。对于中、低档次的仪器,应该严格按照制订的复检标准执行,对复检的判断更应该侧重于对白细胞计数、白细胞分类、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等数据的分析。

4 体会

①仪器对细胞形态的识别能力,决定筛选标准的宽严程度;②在保证质量基础上降低复检率至

[参考文献]

[1]卢文波,周晓晖,何娟妃.重视血液分析仪异常图形标本的镜检复查[J].上海医学检验杂志,2002,17(6):373-375.

[2]冯光,马福广,于晓阳,等.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MCR增高60例的镜检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01,17(8):772-773.

[3]江虹,曾婷婷.全自动血细胞分析和白细胞分类复检规则的制订及评价[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7,30(9):996-998.

[4]王欣,藤娟,郝少丽.血细胞分析仪计数幼稚红细胞的准确性评价[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7,30(9):1056-1057.

[5]胡杰,连国军.Sysmex XE-2100自动血细胞分析和白细胞分类的复检规则探讨[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8,31(7):752-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