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核细胞范文
时间:2023-03-22 06:57: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真核细胞,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细胞壁上的差异
原核细胞细胞壁的成分主要是肽聚糖和胞壁酸,还有脂多糖、脂蛋白等成分。细胞壁除对细胞有保护作用外,还对物质交换起部分调节作用,其成分还与抗原性、致病性等方面有关。真核细胞中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植物细胞的细胞壁成分主要是纤维素和果胶,起支持和保护作用。
2.细胞核与染色体水平
原核生物的特征是体积较小,直径由0.2~10μm,进化地位较原始,现存资料可以证明真核细胞是由原核细胞进化而来。代表性的原核生物有:细菌、蓝藻、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等。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最本质的区别就是看有没有成型的细胞核,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将它的遗传物质与细胞质分隔开,没有核膜、没有核仁、没有固定形态、结构也较简单,其遗传信息量小,遗传信息的载体是的双链环状DNA分子,没有与组蛋白结合,不构成染色体(有的原核生物在其主基因组外还有更小的能进出细胞的质粒DNA)。真核细胞具有双层膜结构的核膜将细胞内部分成细胞核与细胞质两部分,核膜上有核孔,核内有核仁,其绝大多数遗传物质就分布在细胞核内,双层核膜的出现为遗传物质结构的演化提供了良好的微环境,使高度复杂的遗传装置相对独立起来,也使基因的表达具有严格的区域性。真核细胞遗传信息的载体DNA与原核细胞的DNA相比,其结构与数量都有变化。数量由几千发展到几万甚至十万以上;结构为线状,线状的DNA分子能与多种组蛋白结合,形成直径10nm的核小体结构,然后再以核小体为结构单位高度螺旋盘绕形成复杂的染色体或染色质。
3.细胞器水平
细胞器存在于细胞膜以内核膜以外具有一定形态结构功能。原核细胞只具有一种细胞器—核糖体。真核细胞除核糖体外,还有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植物细胞);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器:高尔集体、内质网、溶酶体、液泡(植物细胞)和没有膜结构的细胞器—中心体,它们分散在细胞质中,每种细胞器都有各自的结构和功能,他们之间协调配合来完成物质的代谢。如分泌蛋白的合成,首先要在核糖体上合成肽链,然后运到内质网中进行加工,再运到高尔基体上进行再加工,最后释放到细胞外,在整个过程中涉及到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提供能量的线粒体四种细胞器。二者虽然都有核糖体,但核糖体的化学组成和形态结构上有明显的区别。真核细胞核糖体的沉降系数为80S型,由60S和40S大小两个亚基组成;原核细胞核糖体的沉降系数为70S型,由50S和30S大小两个亚基组成。
真核细胞中的线粒体,有自己特有的基因组,能完成自己DNA的复制及部分蛋白质的合成,其内膜上有与氧化磷酸化相关的电子传递链,为细胞的代谢活动提供能量。原核细胞功能上与线粒体相当的结构是质膜和由质膜内折形成的结构,但后者没有自己特有的基因组。真核细胞的叶绿体,也有自己特有的基因组和合成系统。有些原核生物虽然也具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膜结构称之为类囊体,但未被双层膜包裹,不形成叶绿体。
4.基因结构及其表达上的差异
基因结构及其表达在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
原核细胞DNA含量有限又要保证生命活动必要数量的基因,就必须充分利用仅有的DNA来存储遗传信息,所以其基因简洁而有效,无多余序列。当基因表达时,转录形成的mRNA直接与核糖体结合开始翻译蛋白质,即原核细胞是转录与翻译同时进行的。
真核细胞DNA含量远远大于原核细胞,充分的遗传物质使它形成一些特殊的基因结构,如重复序列、内含子、假基因等。其中内含子是基因中不编码蛋白质的序列与外显子相间形成结构基因,正是因为它的存在,真核细胞的基因在表达过程中,出现转录后对mRNA进行加工的过程,即将基因中内含子所转录的RN段剪切掉形成mRNA。真核细胞的DNA存在于细胞核中,而翻译所需的核糖体在细胞质中,所以细胞核中的基因在细胞核中转录后,形成mRNA从细胞核中出来进入到细胞质中与核糖体结合翻译出相应的蛋白质,即真核细胞基因的转录和翻译不像原核细胞那样同时进行而是分开进行的,转录在细胞核中,翻译在细胞质中。这些结构上的特点,促成真核细胞能在转录前水平、转录水平、转录后水平、翻译水平及翻译后水平对基因的表达进行多种层次上的调控。原核细胞的调控方式比较简单使其能适应多种不利环境,进行快速调节。而真核细胞基因表达的复杂性及多层次性能够保证遗传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除上述差异外,还有以下差异:真核细胞有内膜系统,原核细胞无;真核细胞有细胞骨架,原核细胞无;真核细胞的分裂有细胞周期,原核细胞无;真核细胞主要进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原核细胞无等。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除有差异外,也有相同的地方,如都有细胞膜结构,细胞质结构,翻译共用一套密码子等。
在学习过程中易出现的错误:
(1)把病毒当成原核生物。因为它们没有细胞结构,所以既不是原核细胞也不是真核细胞。
篇2
【摘要】
目的: 构建重组载体pcDNAλ并在COS7细胞分泌表达鸡Igλ轻链, 制备抗鸡Igλ轻链的单克隆抗体(mAb)。方法: PCR扩增带有信号肽的鸡Igλ轻链基因, 限制性酶切消化后, 定向克隆于真核表达载体pcDNA3, 构建具有6×His标签、 分泌表达的重组载体pcDNAλ。重组载体转染COS7细胞后, SDSPAGE分析真核表达载体pcDNAλ在COS7细胞的分泌表达。用2×106个雏鸡B淋巴细胞免疫BALB/c小鼠, 取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 分别采用细胞免疫荧光和间接ELISA筛选阳性杂交瘤克隆。结果: 成功构建分泌表达鸡Igλ轻链的重组载体, SDSPAGE分析表明在COS7细胞上清有目的蛋白的分泌表达。杂交瘤细胞经筛选与鉴定, 获得2株分泌抗鸡Igλ轻链mAb的杂交瘤细胞株, Western blot检测到该mAb对重组鸡Igλ轻链的反应性。结论: 构建了重组表达载体pcDNAλ并在COS7细胞上清分泌表达了重组鸡Igλ轻链。并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成功筛选出抗鸡Igλ轻链mAb。为深入研究鸡Igλ轻链的结构与功能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鸡Igλ轻链 pcDNA λ COS7细胞 真核分泌表达 单克隆抗体
[Abstract] AIM: To construct the eukaryotic expression vector for chicken Igλ light chain, to express it on COS7 cells and to prepare the mono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chicken Igλ. METHODS: The cDNA of chicken Igλ light chain with signal peptide sequence was amplified and then inserted into eukaryotic expression plasmid pcDNA3 after double enzyme cutting. The constructed recombinant vector was transfected into COS7 cells by lipofectamin and the secretable eukaryotic expression of chicken Igλ light chain was verified by Western blot. The monoclonal antibodies (mAbs) against chicken Igλ light chain were prepared by immunizing BALB/c mice with 2×106 chicken B cells and by cell fusion technology. RESULTS: The eukaryotic expression vector was successfully constructed. Western blot demonstrated that chicken Igλ light chain existed in the cultural supernatant. The hybridoma lines secreting antiIgλ mAbs were screened by indirect ELISA. The specific reactivity between antiIgλ mAbs and recombinant chicken Igλ light chain was detected by Western blot. CONCLUSION: The secreted recombinant chicken Igλ light chain and antiIgλ mAbs provide a basis for further study of the functions of chicken Igλ.
[Keywords]chicken Igλ light chain; pcDNAλ; COS7 cell; secretable expression; monoclonal antibody
禽类拥有特殊的抗体基因结构、 独有的免疫器官和相对保守的抗体基因类别, 已经成为研究抗体产生和免疫系统发生发育的重要模式生物[1]。法氏囊是鸡特有的中枢免疫器官, 鸡抗体基因数量少且结构简单, 抗体多样性机制与哺乳动物及人类有根本性差异[2]。轻链作为抗体和膜表面免疫球蛋白(mIg)的重要组分, 在抗原识别、 B细胞分化和免疫防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3-5]。已经发现约95%的鸡免疫球蛋白属于λ型。研究鸡Igλ轻链对于全面认识鸡的抗体基因以及免疫系统发育和功能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本研究中通过构建真核表达的重组载体pcDNAλ, 实现重组鸡Igλ轻链在COS7细胞的分泌表达。利用杂交瘤技术制备了抗鸡Igλ轻链mAb, 为进一步研究鸡抗体轻链的结构和功能奠定了基础。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重组质粒pGEMλ由河南省动物免疫学重点实验室构建[6]。真核表达载体pcDNA3(Invitrogen公司)、 COS7细胞株(中科院上海细胞生物所)、 脂质体LipofectamineTM2000(Invitrogen公司)、 质粒提取试剂盒(Qiagen公司)、 限制酶、 T4连接酶、 DNA聚合酶(购自TaKaRa公司)。DMEM培养基、 RPMI1640细胞培养基, HAT、 HT培养基, PEG4000, 胎牛血清均为Gibco产品。NS0瘤细胞由英国国家动物健康研究院惠赠。BALB/c纯系雄性小鼠购自郑州大学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 鼠龄6~8周, 体质量18~22 g用于动物免疫和制备饲养细胞。
1.2 方法
1.2.1 分泌型真核表达重组载体pcDNAλ的构建 以已构建的重组质粒pGEMλ为模板, PCR扩增鸡Igλ cDNA并引入Hind III和Xhol I酶切位点。用于扩增的引物: A1 5′CAGAAGCTTAGCTGCTGGGATTC3′, A2 5′TCTCTCGAGTTAATGATGATGGTGGTGATGGCACTCGGACCT3′。PCR扩增反应体系为: cDNA 1 μL、 Premix Ex TaqTM 25 μL、 上游引物1 μL、 下游引物1 μL、 ddw 22 μL。PCR反应参数: 94℃, 预变性2 min; 94℃ 30 s, 60℃ 30 s, 72℃ 90 s, 30个循环, 72℃保持10 min。10 g/L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PCR扩增产物。Hind III和Xhol I酶切λcDNA和pcDNA3质粒, 将λcDNA定向克隆于表达载体, 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cDNAλ, 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JM109, 转移至含有氨苄的固体平板培养基上培养, 37℃条件下培养12~16 h后挑取单个菌落PCR扩增, 并进一步经酶切鉴定和测序验证后提取超纯质粒用于真核细胞转染。
1.2.2 转染COS7细胞 COS7细胞用含100 mL/L FBS的DMEM培养基培养于细胞培养板上, 转染前24 h细胞传代, 培养至细胞单层达80%时, 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TM2000(Invitrogen)介导转染(按操作说明进行)。
1.2.3 分泌蛋白的纯化和SDSPAGE 电泳分析 转染后72 h收集COS7细胞培养上清用NiNAT Spin Column亲和层析柱纯化。纯化的重组蛋白用120 g/L分离胶进行SDSPAGE电泳分析。
1.2.4 抗鸡Igλ轻链mAb制备 ①免疫小鼠: 取3周龄雏鸡法氏囊组织, 研磨, 无菌获取B淋巴细胞, 用2×106个细胞免疫8周龄BALB/c小鼠, 每只剂量0.3 mL颈背部皮下多点注射。共免疫3次, 每次间隔1~2周。最后一次免疫后10 d断尾采血分离血清, 用间接ELISA检测血清效价。最后一次加强免疫后4周, 尾静脉和腹腔注射5×106 B淋巴细胞超强免疫, 3 d后进行细胞融合。②细胞融合: 无菌取免疫鼠脾脏, 将分离的脾细胞与NS0骨髓瘤细胞按10∶1的比例在预热的500 mL/L PEG2000作用下融合。融合细胞加到含饲养细胞的96孔细胞培养板上, 置于HAT选择培养基中, 37℃ 50 mL/L CO2培养箱中培养。③阳性杂交瘤的筛选与克隆: 融合后第8天分别用间接ELISA和细胞免疫荧光法对细胞生长孔上清进行抗体检测。用重组鸡Igλ轻链包被ELISA反应板, 与细胞培养上清作用后再加入羊抗鼠IgG, TMB显色。酶联免疫检测仪记录450 nm读值。细胞免疫荧光法(IFA) 制备B淋巴细胞悬液并调整细胞密度为1×109个细胞/L。细胞与待测上清及灭活兔血清作用, 充分洗涤, 加入FITC 抗鼠IgG二抗, 荧光显微镜观察。分别以未免疫小鼠血清、 免疫小鼠血清为阴性、 阳性对照。检测的抗体阳性孔进行连续3次有限稀释克隆化,阳性克隆的检测值高且细胞状态良好者即为筛选的单克隆细胞株。④Western blot检测mAb与重组鸡Igλ轻链反应的特异性: 将纯化的鸡Igλ蛋白经SDSPAGE分离, 转移到硝酸纤维素膜上, 用筛选的mAb对Igλ蛋白进行杂交试验, 鉴定mAb与Igλ蛋白反应的特异性。
2 结果
2.1 重组表达载体pcDNA3λ的构建 PCR扩增λcDNA并引入Hind III和Xhol I酶切位点。Hind III和Xhol I双酶切的λcDNA和pcDNA3载体经连接转化后, 提取质粒进行双酶切鉴定, 切出约700 bp DNA条带, 证明目的基因已经插入该载体中(图1), DNA测序结果表明插入片段为插入方向正确的目的基因, 且读码框正确。
图1 表达载体pcDNAλ的酶切鉴定(略)
Fig 1 Restriction enzyme analysis of expression vector pcDNAλ
1: pcDNAλ was digested by Hind III; 2: pcDNAλ was digested by Hind III and Xhol I; 3: DNA marker.
2.2 细胞转染及重组蛋白的SDSPAGE电泳分析 COS7细胞培养达到80%融合时, 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TM2000将表达载体pcDNAλ和空质粒pcDNA3转染COS7细胞, 37℃、 50 mL/L CO2孵育箱内培养72 h。收集细胞培养上清用NiNTA spin column亲合柱层析纯化分泌蛋白, 纯化的重组蛋白用120 g/L分离胶进行SDSPAGE 电泳。pcDNAλ转染的COS7细胞培养上清有重组蛋白Igλ分泌表达, 在Mr约23000位置有明显的蛋白表达条带(图2)。
图2 分泌型重组鸡Igλ的SDSPAGE电泳分析(略)
Fig 2 SDSPAGE analysis of the secreted chicken Igλ
1: Supernatant of COS7 cells transfected with pcDNAλ; 2: Recombinant chicken Igλ after purification by NiNTA spin column; 3: Protein molecular weigh marker.
2.3 mAb与B细胞反应的特异性 IFA鉴定mAb与B细胞反应的特异性。mAb作用后, B细胞有明显的荧光, 阴性对照则没有荧光出现(图3)。
图3 IFA检测mAb与鸡B细胞反应特异性(略)
Fig 3 Detection of chicken B cells reaction with mAb by IFA
A: Chicken B cells reacted with mAb; B: Chicken B cells reacted with negative mAb control; C: Chicken B cells under light microscope.
2.4 mAb与鸡Igλ反应的特异性 (1)间接ELISA: 重组鸡Igλ蛋白包被ELISA反应板, 与mAb进行间接ELISA反应, 鉴定mAb与鸡Igλ反应的特异性。以mAb的最大稀释倍数作为mAb的间接ELISA效价和工作浓度。1 mg/L的Igλ蛋白包被反应板测定的杂交瘤上清的间接ELISA效价: E9、 3F3分别为1∶512和1∶128。 (2)Western blot: 鸡Igλ蛋白经SDSPAGE分离, 转移到硝酸纤维素膜, 分别用mAb E9和3F3对Igλ蛋白进行杂交试验, 鉴定mAb与Igλ蛋白反应的特异性。显示的阳性杂交条带说明mAb与重组蛋白Igλ能特异性反应(图4)。
图4 重组鸡Igλ与抗鸡Igλ mAb Western blot(略)
Fig 4 Western blot analysis of the secreted chicken Igλ reaction with mAb
1: The culture supernatant of COS7 cells transfected with pcDNAλ; 2: Recombinant chicken Igλ after purification by NiNTA spin column; 3: Reactivity of Recombinant chicken Igλ with mAb E9; 4: Reactivity of Recombinant chicken Igλ with mAb 3F3.
3 讨论
分泌蛋白的合成通常起始于细胞质基质中的游离核糖体, 在N端信号肽引导下进入内质网继续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修饰, 最后经由高尔基体的囊泡运输转移至细胞膜外。鸡Igλ轻链为分泌蛋白, N端具有21个氨基酸组成的信号肽[7]。本研究中采用PCR技术扩增出带有信号肽序列的鸡Igλ轻链基因, 限制性酶切消化后, 定向克隆于真核表达载体pcDNA3, 成功构建带有6×His标签、 分泌表达的重组载体pcDNAλ。重组载体转染COS7细胞, 收集细胞上清进行NiNTA亲合柱层析纯化分泌蛋白, SDSPAGE电泳分析表明有目的蛋白的分泌表达。重组表达载体所具有的6组氨酸标记物序列编码的6组氨酸标记物亲合性好, 便于重组蛋白的分离纯化。
Igλ轻链是鸡B细胞表面分子膜免疫球蛋白(mIg)的重要组分, 在制备抗体时, 我们分别尝试用鸡法氏囊B细胞和可溶性抗原(重组鸡Igλ)免疫小鼠, 并且从抗原剂量、 接种途径、 间隔时间以及是否加入佐剂等几方面进行了条件优化。免疫效价测定结果表明, 用2×106个细胞免疫小鼠, 首免和二免间隔1周时间, 小鼠免疫效价虽然比加佐剂的可溶性抗原低, 但抗体特异性高, 杂交瘤筛选效果更好, 说明用全细胞免疫小鼠制备针对膜表面分子的mAb具有一定优势。
我们分别采用细胞免疫荧光、 间接ELISA和蛋白质印迹技术对阳性杂交瘤进行筛选和鉴定, 三种方法的综合运用提高了筛选效果, 尤其是蛋白质印迹综合了电泳的高分辨率和免疫探测技术的灵敏性和专一性的优点, 在特异蛋白质检测方面已得到广泛的应用, 对鉴定mAb的特异性更为适用[8]。
参考文献
[1] Sayegh CE, Drury G, Ratcliffe MJH. Efficient antibody persification by gene conversion in vivo in the absence of selection for V(D)Jencoded determinants[J]. EMBO J, 1999, 18(22): 6319-6328.
[2] 张 红, 刘钧珂, 张改平, 等. 鸡免疫球蛋白基因结构与抗体多样性产生的分子机制[J]. 河南农业科学, 2007, 2: 102-104.
[3] Conlon TM, Meyer KB. Cloning and functional characterisation of avian transcription factor E2A[J]. BMC Immunol, 2004, 5: 11-18.
[4] Rosnet O, BlancoBetancourt C, Grivel K, et al. Binding of free immunoglobulin light chains to VpreB3 inhibits their maturation and secretion in Chicken B cells[J]. J Biol Chem, 2004, 279(11): 10228-10236.
[5] Fang T, Smith BP, Roman CAJ. Coventional and surrogate light chains differentially regulate Igμ and Dμ heavy chain maturation and surface expression[J]. J Immunol, 2001, 167(7): 3846-3857.
[6] 宋海涛, 张 红, 王 丽, 等. 法氏囊B细胞λ轻链基因编码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J]. 河南农业科学, 2007, 3: 109-111.
篇3
一位长者讲过这么一个故事:有一个人非常幸运地获得了一颗美丽的珍珠,然而他并不感到幸福,因为在那颗珍珠上面有一个小小的斑点。他想若能拥有一块没有斑点的珍珠那该多好啊!
于是,他就下狠心削去珍珠的表层,可是斑点还在。他不断地削掉了一层又一层,直到最后,那个斑点没有了,而珍珠也不复存在。那个人痛心不已,并由此一病不起。在临终前,他无比懊悔地对家人说:“若当时我不去计较那一个斑点,现在我手里还会攥着一颗美丽的珍珠呵。”
每想到这个故事,就会使我想起另一件事儿。有一段时间,我几乎每天傍晚都要去看田野的景致。经常会看到一对头发斑白的老人,依偎在路边的一条长椅上眺望远方。他俩总是静静地坐着,而面孔则始终挂着一种祥和的微笑,宛如一尊神态安详的雕塑。
有一天,我好奇地走到他俩近前,轻声地招呼道:“你们也喜欢看田野吗?”
篇4
关键词:癫痫;大针手法;督脉;海马;核转录因子-κB
中图分类号:R742.1 R246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1349.2014.04.045
文章编号:1672-1349(2014)04-0471-04
Effects of Nuclear Factor-kappa B Expression in Hippocampal Nerve Cells of Epileptic Rats through Dazhen Acupuncture Manipulation on Du Meridian
Ni Wenjie,Zhao Lixin,Duan Shuqin,et alShanxi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aiyuan 030012)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 expression in hippocampal nerve cells of epileptic rats through dazhen acupuncture manipulation on Du Meridian,then explore the mechanism of anti-epilepsy through dazhen acupuncture manipulation on Du Meridian,provide new theoretical basis for clinical acupuncture treatment of epilepsy.Methods Thirty health rats were randomly and enenly divided into blank control group(group A),epilepsy model group(group B),dazhen acupuncture manipulation group(group C),Lithium chloride and pilocarpine were injected the rats’ enterocoelias of group B and group C,induce status epilepticus(SE) model.The rats’ behavior changes were observed.Equal dose of normal saline were injected the rats’ enterocoelia of group A.Any treatment was not given to group A,dazhen acupuncture manipulation was applied at points of Du Meridian :Fengfu,Dazhui,Taodao,Wuming,Shenzhu,once a day,20 minutes every time,treatment for 14 days.The pathological morphological changes in the hippocampal nerve cells of the three groups were observed by using HE staining.The expression of NF-κB P65 in hippocampal nerve cells of the epileptic rats were observed by immunohistochemistry.Results The status epilepticus were induced in group B and group C,one rat dead in two groups.The rats in group B had obvious pathological morphological changes,the pathological morphological change in group C had obvious improvement. There was no obvious pathological morphological changes in group A.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The expression of NF-κB P65 was(13.95±6.99) in group A,(28.75±8.80) in group B,(19.25±8.60) in group paring each two groups,the differences a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epilepsy;dazhen acupuncture manipulation;Du meridian;nucler factor-kappaB
癫痫(Epilepsy)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脑部兴奋性过高以致某些神经元突然过度异常放电,导致脑部功能短暂异常,临床表现为阵发性意识改变或丧失,同时可有阵发性抽搐、感觉异常、特殊感觉现象或行为障碍的一种慢性临床综合征。持续而频繁的癫痫发作可导致大脑神经元细胞的凋亡,本病长期反复发作,不仅使患者躯体遭受痛苦,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精神及社会心理障碍,在智能及人格方面均受到损害。
许多实验研究发现,在癫痫发病中,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B,NF-κB)作为转录因子参与了急性炎症过程,作为细胞因子参与了神经兴奋和/或神经胶质瘢痕的形成。因此,本实验研究NF-κB在癫痫大鼠海马中的表达,进而研究大针手法对癫痫大鼠神经NF-κB表达的调节作用,对针刺治疗癫痫的作用机制进行研究,为针灸临床治疗癫痫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Wistar大鼠30只,体重200 g~250 g,雌雄各半,由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中心实验室提供,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号:SCXK(晋)2010-0002,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号:SYXK(晋)2010-0002,实验动物合格证号:0000014,室温22 ℃~26 ℃室内,湿度70%,分笼喂养。
1.2 试剂与仪器 氯化锂(Lithium chloride,美国Sigma公司),毛果芸香碱(匹鲁卡品,Pilocarpine hydrochloride,美国Sigma公司),水合氯醛(Chloral hydrate,天津市科密欧化学试剂有限公司),多聚甲醛(Paraformaldehyde,天津市化学试剂研究所),兔抗NF-κB多克隆抗体(sc-372,美国Santa Cruz公司),山羊抗兔IgG (sp-9001,北京中杉金桥),DAB显色试剂盒(ZLI-9032,北京中杉金桥公司),切片机(德国莱卡RM2015),离心机(北京离心机厂LDZ5-2型),电子天平(瑞士METTER AE100型),移液器(德国EPPENDORF),干燥箱(日本三洋MIR-153型),低温冰箱(日本三洋MDF-382E型),恒温水浴箱(江苏太仓医用仪器厂DSHZ-300型),医用微波炉(浙江临安爱迪仪器厂YWY781B型),显微镜(日本OLYMPUS公司 BX51T-PHD-J11),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CMOS(日本OLYMPUS公司),多功能真彩色细胞图像分析管理系统(美国Media Cybernetics 公司Image-Pro Plus)。
1.3 实验方法
1.3.1 动物分组及模型制作 30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Α组)、癫痫模型组(Β组)、大针手法组(C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Α组:腹腔注射同等容量的生理盐水代替氯化锂和匹鲁卡品;Β组:腹腔注射氯化锂3 mmol/kg,24 h后腹腔注射匹鲁卡品30 mg/kg,分3次注射,每次间隔10 min,直至出现无间歇的癫痫持续状态;C组:腹腔注射氯化锂3 mmol/kg,24 h后腹腔注射匹鲁卡品30 mg/kg,分3次注射,每次间隔10 min,直至出现无间歇的癫痫持续状态。
参考Racine分级标准(0级~V级):0 级,正常;Ⅰ级,湿狗样颤动,面肌痉挛,如眨眼、动须、节律性咀嚼等;Ⅱ级,节律性点头; Ⅲ级,前肢阵挛;Ⅳ级,站立伴双侧前肢阵挛; Ⅴ级,跌倒失平衡,四肢抽动。B组、C组大鼠诱导出Ⅳ级~Ⅴ级癫痫持续状态(SE)且SE发作持续1 h视为造模成功,SE发作持续1 h后,予大鼠腹腔注射10%水合氯醛(300 mg/kg)终止发作,若注射水合氯醛30 min后未终止发作,予150 mg/kg重复注射,直至终止发作(以3次为最高限)。记录大鼠行为学变化。
1.3.2 治疗方法 Α组、Β组不做任何治疗;C组用1寸不锈钢针,针刺大鼠督脉穴:风府、大椎、陶道、无名(2~3胸椎棘突之间)、身柱(取穴参照《实验针灸学》中大鼠的穴位),每日1次,每次20 min,中间行针1次,平补平泻,治疗14 d。
1.3.3 海马取材 针刺14 d后,第15天时对大鼠脑组织进行取材。各组大鼠用10%水合氯醛腹腔注射,每只1 mL,过度麻醉,迅速剪开胸腹腔,暴露心脏肝脏,先经左心室快速灌注4 ℃生理盐水300 mL(灌注针由左心室进针穿入主动脉,止血钳固定,剪破右心耳,快速灌注生理盐水300 mL),后接含4%多聚甲醛的磷酸盐缓冲生理盐水(PBS,0.1 mol/L,pH=7.4)300 mL,先快后慢,灌注固定,大鼠迅速出现四肢颤动,颈部变硬,尾部变硬伸直,待大鼠全身僵硬后,迅速断头开颅取脑,将修整后的脑组织置于4%多聚甲醛中,4 ℃冰箱保存。24 h后,将大鼠脑组织移入含20%蔗糖的0.1 mol PB溶液(磷酸盐缓冲液,pH=7.4,4 ℃)中至沉底。待脑组织下沉后,每个大脑半球于背侧海马最大断面处,切取3 mm厚的组织,制成石蜡包块,再做冠状切片,厚度为4 μm(冰冻切片机切取),每只大鼠切取4张切片,贴于经明胶处理过的载玻片上。
1.3.4 HE染色 石蜡切片经常规脱蜡入水后,在苏木素溶液浸染10 min,1%盐酸酒精分色3 s~5 s(当深蓝紫色变为淡粉色则中止);氨水反蓝5 min(由淡粉红色变为淡蓝色),自来水冲洗,终止反应,镜下观察,细胞核清晰染色呈蓝紫色,细胞浆及其他背景基本无色即可。伊红溶液染色5 min,自来水冲洗,镜下观察,细胞浆呈红色,细胞核蓝色即可。随后经梯度乙醇脱水(从低浓度到高浓度,70%乙醇,80%乙醇,90%乙醇,100%乙醇,每级5 min),每次2 min,二甲苯透明2次,每次10 min,最后用中性树胶封片。光镜下观察大鼠海马神经元形态学改变。
1.3.5 免疫组化染色 切片常规脱蜡至水,3%双氧水室温下作用10 min后,以蒸馏水冲洗3次,每次30 s,滴加复合消化液,室温下作用10 min,以蒸馏水冲洗3次,每次30 s,滴加正常山羊血清封闭液室温20 min,甩去多余液体,吸水纸吸取多余水分,滴加兔抗鼠NF-κB多克隆抗体(1∶50),4 ℃过夜;取出后自然复温30 min,PBS(pH7.4)冲洗3次,每次5 min;滴加生物素标记山羊抗兔IgG(1∶100),37 ℃孵育20 min,PBS(pH7.4)冲洗3次,每次3 min;滴加辣根酶标记链霉卵白素工作液(1∶100),37 ℃孵育20 min,PBS(pH7.4)冲洗3次,每次3 min;DAB显色:使用DAB显色试剂盒内AB试剂各一滴,混合后加至切片。室温下显色,镜下控制反应时间, 约5 min~20 min。然后用蒸馏水充分冲洗。苏木素复染。乙醇梯度脱水(70%乙醇,80%乙醇,90%乙醇,100%乙醇,每级5 min)。二甲苯透明5 min,中性树胶封片,晾干即可。每张切片测5个视野,以人机交互方式,由计算机计算出每个视野的NF-κB P65阳性细胞数及平均光密度,取其平均值。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由CMOS及多功能真彩色细胞图像分析管理系统组成。
1.3.6 主要观察指标 各组大鼠造模过程中行为学变化;各组大鼠海马神经细胞病理改变;各组大鼠海马神经NF-κB P65表达的变化。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 统计软件对NF-κB P65阳性细胞数进行统计学分析。实验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P
2 结 果
2.1 各组大鼠行为学观察 A组大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后,行为活动无异常,无死亡。B组和C组大鼠腹腔注射氯化锂(3 mmol/kg)后,所有大鼠行为活动均无异常,24 h后,腹腔注射匹鲁卡品(30 mg/kg,分3次注射,每次间隔10 min)2次或3次后,2 min~15 min内,大鼠逐渐出现外周胆碱能反应:立毛、流涎、颤抖、流血泪,同时或先后出现刻板行为:凝视不动、咀嚼、吸鼻或探索行为、湿狗样震颤、反复头颈上仰,随后出现眨眼、面肌痉挛、点头,口吐白沫,嘴唇、四肢皮肤发绀,甚至大小便失禁,最后出现反复双侧前肢阵挛伴直立、跌倒或翻转,部分动物出现四肢强直-阵挛发作。开始发作尚不频繁,随着时间延长,发作频率增高,全部达到Ⅳ级~Ⅴ级癫痫持续状态。SE状态1 h后,B组和C组大鼠腹腔注射10%水合氯醛(300 mg/kg)终止发作。终止发作后,B组死亡1只,存活率90%,C组死亡1只,存活率90%,A组存活率100%。B组与A组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与A组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各组大鼠海马神经细胞的病理改变 经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海马组织病理改变: A组海马CA1区神经元结构正常,排列整齐,形态完整,细胞核圆或椭圆形,规则,核膜清楚完整,染色质分布均匀,胞质内可见尼氏小体,核仁清晰可见。
B组海马CA1区神经元排列不整齐,正常神经元数量显著减少,细胞间隙增大,部分神经元形态不完整,核膜结构不清楚,细胞核开始出现固缩,核仁不明显,胞浆浓缩深染,呈空泡样变,大部分细胞尼氏体消失,还可见变性坏死的神经细胞。
C组海马CA1区神经元排列较整齐,接近正常,正常结构的神经元较多,大部分神经元细胞核、核膜结构清楚,少部分细胞尼氏体消失或胞浆浓缩深染,变性或坏死的细胞较少,损伤程度较癫痫模型组轻。
2.3 各组大鼠海马NF-κB P65阳性细胞数的表达 免疫组化结果:A组大鼠海马CA1区,棕黄色的NF-κB P65阳性反应物在胞浆、胞核染色非常弱,且几乎都分布于胞浆中,胞核中的阳性物质很少甚至没有。
B组大鼠海马CA1区可见很多NF-κB P65阳性细胞表达,神经元细胞核、胞浆内棕黄色的NF-κB P65的阳性反应物染色较正常组明显加深,多呈团块状分布,且胞核内染色较胞浆深。
C组大鼠海马CA1区可见较少NF-κB P65阳性表达细胞,NF-κB P65阳性反应物在胞核、胞浆棕黄色染色非常浅,在胞核内的棕黄色染色较癫痫模型组染色浅,接近空白对照组,未见棕黄色染色团块状分布。详见表2。
3 讨 论
目前,对癫痫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在治疗癫痫方面,所有的抗癫痫化学药物都有不良反应。因此,探寻防治癫痫的新途径、新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针灸治疗癫痫早在《内经》中就有记载,也是现在临床上较为有效的办法。针灸治疗癫痫选穴多样,但总的是以任、督穴位为多。彭光超[1]取穴鸠尾、筋缩、腰奇、间使、丰隆,痰热较盛加太渊;肝热加太冲;体弱加足三里,痊愈34例,显效10例,好转4例,无效6例。张智龙[2]用意气行针法治疗癫痫35例,取丝竹空、三阴交、太冲、阴陵泉、阳陵泉、丰隆、内关(均双侧)、鸠尾、关元,从头到足依次取穴,针丝竹空得气后密切注意守气勿失,拇指向前捻转180°,紧捏针柄不动,意守针尖,以意聚气,待针下有跳动感时,以意行气,余穴用平补平泻法,痊愈25例,显效7例,好转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14%。翟文生等[3]用醒脑开窍针法治疗60例,治愈9例,显效18例,好转30例,无效3例。许永迅[4]采用芒针治疗102例,大椎透灵台,至阳透筋缩,脊中透命门,腰奇透长强,神庭透囟会,百会透后顶,璇玑透膻中,鸠尾透中院、内关(双)、丰隆、太冲、双侧顶颞前斜线,显效54例,有效25例,效差10例,无效13例。
已有研究表明,针刺可对癫痫动物中枢神经的脑电活动、神经递质、环核苷酸等产生影响[5],张颖[6]研究了针刺对电刺激癫痫大鼠模型的作用,发现针刺可显著降低癫痫大鼠的放电平均波幅、放电最高波幅及放电频率,提高其脑电基本频率,说明针刺可显著抑制痫性放电、控制癫痫发作。杨帆等[7]发现大鼠癫痫模型组脑内兴奋性氨基酸天门冬氨酸、谷氨酸升高明显,而抑制性氨基酸γ-氨基丁酸明显降低,经电针百会、风池后γ-氨基丁酸、丙氨酸明显升高,而谷氨酸降低明显。杨帆等[8]用戊四唑(PTZ)制作的点燃型癫痫大鼠模型海马结构内环磷腺苷(cAMP)、环磷鸟苷(cGMP)含量均有增加,其中cGMP增加非常明显,经电针百会、风池、风府后cAMP、cGMP含量均明显降低,电针对PTZ点燃型癫痫大鼠海马结构内cAMP、cGMP含量的改变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对cAMP的调节迅速但持续时间短,而对cGMP的调节缓慢而持久。
NF-κB在癫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也是目前研究热点之一,NF-κB是一种重要的核转录因子,参与真核细胞多种基因的表达调控,影响细胞的许多生物学功能[9],其活化形式通常是P50和P65,当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NF-κB和其抑制因子IB结合存在于细胞质中,当细胞受到各种刺激后,许多实验研究发现,在癫痫发病中,NF-κB作为转录因子参与了急性炎症过程,作为细胞因子参与了神经兴奋和/或神经胶质瘢痕的形成。Blondeau研究发现,海人藻酸可快速增加NF-κB与DNA的连接活动度,使其亚单位产生核移位,认为NF-κB活化作为癫痫发病机制的基础信号转导通路的一个关键步骤[10]。Matsuoka等[11]利用大鼠海人藻酸点燃模型发现痫性发作后4 h~16 h内海马神经元NF-κB活化明显增加,并伴胶质细胞NF-κB持续活化。Crespel利用合并海马硬化的颞叶癫痫患者术后病理切片进行免疫组化分析发现,胶质细胞和大脑锥体细胞NF-κB/P65过度表达,并推测癫痫形成过程是由NF-κB介导的炎症反应过程,其过程是一个被痫样发作反复、短折激活的慢性过程[12]。
用大针手法治疗癫痫是我院针灸专家冯尚武和郭耀康老师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发现的一种治疗癫痫的针刺方法,疗效确切,已得到临床验证。此法是用21号、长3寸~4.5寸的不锈钢针,针刺督脉穴的风府、大椎、陶道、无名(胸椎2~3之间)、身柱。操作时,先用捻转法进针,当针尖到达两椎骨棘突之间时,改用缓慢推进法(不捻转慢慢向前推进),约当针尖达脊髓腔时,其方向为:若针风府穴,须使针和耳垂成水平线,缓慢推进;若针大椎、陶道、无名、身柱,均按45°~60°角向斜上方缓慢推进(注意:不可用力过猛,更不可行捻转捣刺术)。针到适应处时,患者常尖叫一声,全身抽动一次,此时立即停止针刺,患者意识不清的可能稍转清醒,有的可出现胸部灼憋闷,全身发麻发软,颜面苍白,瞳孔散大,全身肌肉松弛,出冷汗等症状,属正常反应,可留针15 min~30 min。若在针刺狂躁厉害或体格强壮的患者时,未出现上述诸症之一者,可再行抽刺,抽刺时一般采用扇形往两侧抽刺,每抽刺一下,患者的腿随即跳动一下,抽刺后有的患者可出现双下肢的暂时性瘫软,一般在1 h~2 h后即可恢复,必要时可架扶慢慢行走或适当休息。另外,如患者体质比较虚弱,可选用26~28号针进行针刺,以减少刺激。
本实验通过大针手法治疗癫痫大鼠,研究大针针刺督脉对癫痫大鼠神经NF-κB表达的影响。证实癫痫大鼠的海马神经发生病理改变,大针手法针刺督脉穴位可以改善海马神经的病理改变,癫痫大鼠的海马神经NF-κB P65阳性细胞数的表达增多,减少海马神经NF-κB P65阳性细胞数的表达。针灸治疗癫痫可能是通过抑制海马神经细胞NF-κB的表达,从而减轻了NF-κB作为转录因子参与的急性炎症过程,减少了NF-κB作为细胞因子参与的神经兴奋和/或神经胶质瘢痕的形成,从而减少正常海马神经细胞的凋亡,达到治疗癫痫、减轻癫痫症状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彭光超.针灸治疗癫痫54例的疗效观察[J].江西中医药,1990,21(3):40.
[2] 张智龙.意气行针发治疗癫痫35例临床观察[J].天津中医,1990,(1):30-31.
[3] 翟文生,王建明.醒脑开窍法治疗癫痫60例[J].浙江中医杂志,1992,27(10):445.
[4] 许永迅.长针和头针为主治疗运动性癫痫[J].上海针灸杂志,1991,10(3):16-17.
[5] 李梦.针刺治疗癫痫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急症,2005,14(5):469-470.
[6] 张颖.针刺对电刺激致痫动物模型影响的实验研究[J].河南医药信息,1999,7(7):10-12.
[7] 杨帆,徐国龙,王频,等.电针对戊四唑点燃型癫痫大鼠脑内氨基酸含量的影响[J].针刺研究,2002,27(3):174.
[8] 杨帆,徐国龙,王频,等.电针对癫痫大鼠海马内cAMP,cGMP含量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2,9(4):199-200.
[9] Rauch BH,Weber A,Braun M,et al.PDGF induced akt phosph orylation does not activate NF-κB in human vascular smooth mascle cells and fibroblasts[J].FEBs Letters(S0014-5793),2000,481(1):3-7.
[10] Erner Natoli M,Montpied P,Rousset MC,et al.Sequential expression of surfacean tigens and transcription factor NF-kappa B by hippocampal cells in excitotoxicity and experimental epilepsy[J].Epileps Res,2004,41(2):141-154.
篇5
【关键词】腱鞘;巨细胞瘤;磁共振成像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5.081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2473-01
1材料与方法
收集2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发生于膝关节及踝关节腱鞘巨细胞瘤患者的资料,2例均为女性,年龄分别37和50岁,主要临床表现为关节生长缓慢、疼痛及无痛性包块而就诊,病程分别为1.5年及7年,均无明显外伤史,查体:膝关节前方局限性软组织及踝关节周围弥漫性软组织肿块,无红肿热痛,关节活动度受限,术前行GE Signa 1.5T MRI扫描仪,常规T1WI、T2WI,P(D)-抑脂系列,造影剂为15ml钆喷酸葡胺T1WI,T2WI(TR/TE 2000/75)系列扫描。
2结果
一例为膝关节髌下脂肪垫卵圆形块影,边界清楚,与关节滑膜紧贴(图1),一例为踝关节周围不规则分叶状、结节融合样块影,关节滑膜弥漫性增厚(图2),肿块均表现为信号不均,各系列以低信号为主,其中以T2WI信号最低,增强扫描肿块成不均匀中等度强化,其间可见低信号的分隔影及局限性小片状无强化低信号影,部分显示完整或不完整包膜强化影,肿块局部与临近骨质相贴,踝关节病例胫骨前下缘与肿块相贴处骨质局限吸收改变,但骨质信号未见异常,肿块与相邻肌肉分界清楚,踝关节腔少量积液(图1、图2)。
3讨论
3.1临床特点腱鞘巨细胞瘤是发生于关节外腱鞘的病变,表现为单个或多个弥漫性或浸润性肿块,伴发或不伴发毗邻关节病变。发病率较低,病程多在1-3年,好发年龄30-50岁,女性略多于男性[2],本病起病隐匿,病因不明,许多专家认为可能与局部外伤出血,反复损失有关,也有的学者认为是由于肌腱或滑膜损伤后导致滑膜的纤维组织细胞增生的修复性慢性反应,有的认为是在胆固醇代谢紊乱的基础上再受外伤引起的,但我们遇到的两个病例均没有外伤史。
3.2病理特点GCTTS的病理特点是滑膜组织的弥漫性受侵,大多呈结节或分叶状肿物,切面呈灰黄或红棕色,质地较韧,其成分包括不同比例的圆形单核细胞、破骨性多核巨细胞、泡沫样吞噬细胞、吞噬含铁血黄素细胞及慢性炎性细胞,间质为胶原基质具有不同成分的玻璃样变性,富血管的区域含有含铁血黄素沉着,表面被覆纤维性包膜是GCTTS的病理学特征之一,部分包膜延伸进入病灶内分隔病灶形成结节。
3.3鉴别诊断①PVNS(色素绒毛结节性滑膜炎):GCTTS与PVNS是有着相同组织学表现和相似影像学特征的两种不同的疾病,公认的较为统一的认识是发生于关节内滑膜的该类疾病为色素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VNS),发生于关节外滑膜腱鞘组织的为腱鞘巨细胞瘤(GCTTS),两者在MRI上均表现危机特征性的多个系列低信号,不同的是GCTTS表现为关节外沿肌腱生长的边界清楚的肿块,骨质受累较少见;而PVNS特点是广泛的关键内滑膜受累,形成分叶状的绒毛结节,结节内有丰富的含铁血黄素沉积,同时伴有大量的关节积液和边缘骨质受侵。②创伤后的血肿:创伤有的血肿有时也会在关节内或周围形成类似的软组织肿块,由于含铁血黄素沉积,在MRI各系列上都表现为低信号,但患者后明确的创伤病史,局部疼痛症状明显,而且血肿随时间推移会发生明显变化,密切结合病史和随访有助于鉴别。③肉瘤:GCTTS进犯范围非常广泛时,需要与软组织肉瘤和皮质旁肉瘤鉴别,恶性肉瘤多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或不均匀等信号,起源于骨组织皮质胖的肉瘤多有骨质破坏,而GCTTS多为MRI各系列低信号,骨质改变为慢性压迫性吸收,多有硬化缘。
综上所述,MRI对于GCTTS的诊断具有极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本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有助于制定术前计划和确定切除范围;在关节周围出现T1WI、T2WI低信号肿块,T2WI信号更低,增强后中等程度不均匀强化,无骨质破坏,病程较长,首先考虑GCTTS,总之,GCTTS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MRI能够对GCTTS做出定性诊断,对指导临床治疗和随访均具有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篇6
【摘要】目的 探讨淋巴结针吸细胞病理学对淋巴结核早期诊断的研究,提高淋巴结核诊断准确率。方法根据显微镜下淋巴结核不同时期的针吸细胞病理学特点及特征性结构改变,结合抗酸染色和结核抗体检测做出分型诊断。结果在1090例结核性淋巴腺炎中,男360例,占33.0%,女730例,占67.0%,年龄1~78岁,平均28.3岁。结核初期―炎性增殖期60例占5.5%;结核早期―淋巴结节期130例占11.9%;结核中期―结核性结节期有590例,占54.1%;结核晚期―干酪样脓样坏死期有280例占25.7%;结核恢复期―纤维素增殖期30例占2.8%。炎性增殖反应期非特异性形态学变化,需要结合结核抗体阳性和腺苷脱氨酶明显增高有助于诊断,结核结节期主要可有较多类上皮样细胞及郎罕氏细胞;而干酪样脓样坏死主要见大量坏死组织及碎屑、少数残碎不全类上皮样细胞,此期主要能查到抗酸菌为特点; 纤维增殖期,抽出物难取,仅见少数纤维组织、纤维细胞和粘液间质为其特征,提示结核恢复、疤痕形成所致。结论应用淋巴结针吸细胞病理学分型诊断,而且为淋巴结核早期诊断、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提供重要方法。
关键词:淋巴结 针吸 结核 早期诊断
文章编号:1008-6919(2006)07-0068-03
中图分类号:R322.2+ 5
文献标识码:A
The research of the diagnosis of tuberculotu lymphadenitis typing basedon needle aspirate cytology of lymphnode
[ Abstract ]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research of needle aspirate cytology of lymphnode in the diagnosis ofthe typingoftuberculotu lymphadenitis and the function of the typing to improve the accurate rate in diagnosy .Method tuberculotu lymphadenitis type were diagnosed according to the FNA 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specific construction modification under the microscope,with the aid of acid-fast stain and tuberculotu antibody’s detection .Result The 1090 cases in cluded 360 males making up 33.0% ,and 730females, making up 67.0% , with age arranged from 1to 78 years old and an average age of 28.3.The results showd that 60 cases (5.5% ) were of the inflammation reaction hyperplastic stage (1) ;130 cases (11.9% ) .Lamphaticnodular stage (2) ; 590 cases (54.1% ) tuberculous nodular stage (3) ; 280 cases (25.7% ).Caseous necrosis stage (4) ; and 30 cases (2.8% ) fibrinous hyperplastic stage (5).The inflammation reaction hyperplactic stage and lymphatic nodular stage are of nonspecific morphological changes and should be diagnosed with the help of positive tuberculin test and obvious increase of Adenosine Deaninase (ADA ) ; tuberculous nodular stage has a great number of epithelioid cells, and Langhans cells, caseous necrosis stage is charteriged by a great deal of necrotic tissue and debris, a small number of fragmented epithelioid cells, and maily by antiacid bacteria fibrinous hyperplastic stage is featured by a few fibrous tissue, cells and mucous oweing to hardness to get puncture, which neans tubercalous restoration, and scar formation. ConclusionThe application offine needle aspirate cytoiology sapplies an important nethod of early diagnosis findings and trealment.
Keyword: Lymphnode Needle Tuberculosis Typing
结核病是多发病、常见病,最近几年结核的发病逐渐上升,有卷土重来之势。淋巴腺结核在淋巴结肿大疾病中, 仅次于慢性淋巴腺炎, 名列第二位, 在青少年淋巴结肿大疾病中占首位,。可单独存在或合并肺结核,肠结核,本组总结我院两年多来1090例淋巴腺结核针吸细胞学特点及分型诊断研究, 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本组收集我院门诊、住院以及外院会诊结核性淋巴腺炎1090例, 男360例占33.0% , 女730例占67.0% , 年龄1~78岁, 平均28.3岁。诊断及分型标准, 根据细胞学特征及抗酸染色结果确定。其中细胞阳性率950例占87.2% , 抗酸染色阳性率150例占13.8%,结核抗体阳性符合率65.4%。
1.2常规消毒,选用一次性10毫升塑料注射器,挑选有意义肿大淋巴结,左手固定,右手持针进行多方位穿刺抽吸取材,涂片、干后,进行瑞氏-姬姆萨双重混合染色。对干酪样坏死标本,分别做抗酸染色及革兰氏染色, 对非典型标本涂片同时做结核抗体和结核菌素试验(OT)及腺苷酸脱氨酶(ADA) 测定。显微镜下检查,根据淋巴结核不同时期的细胞学特点及特征性结构,结合抗酸染色和结核抗体的结果做出分型诊断[1、2、3、5]。
2.结果
淋巴结核分型诊断结果及各型的细胞学特征见表1,表2。
3.讨论
3.1我们根据淋巴结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细胞形态特征和病理结构特点, 将淋巴腺结核分五期Ⅴ型:即Ⅰ型:淋巴结核初期―炎性增殖期;Ⅱ型:淋巴结核早期―淋巴结节期; Ⅲ型:淋巴结核中期―结核结节期; Ⅳ型:淋巴结核晚期―干酪样坏死期;Ⅴ型:淋巴结核恢复期―纤维素增殖期[6、7]。
3.1.1Ⅰ型(炎性增殖期): 此期为疾病早期诊断, 整个淋巴结结构完整,除了以成熟小淋巴细胞增生为主外,伴有原幼淋巴细胞增生但在20%-30%。并见组织细胞、单核细胞、浆细胞增多, 但未见坏死灶,核分裂增多,仔细寻找可查到少数散在的上皮样细胞为早期结核征象。此期诊断与慢性炎症增殖反应、与某些肿瘤早期增生无法区别, 需要做结核抗体或OT试验及腺苷脱氨酶(ADA) 的测定有助诊断,本文有60例,占5.5%。
3.1.2Ⅱ型(淋巴结节期):在结核炎性增殖期过后,紧接着进入结核中期,该期主要特征:可见到淋巴细胞及组织细胞增生,许多组织细胞与多个淋巴细胞成群成堆混杂在一起,部分组织细胞浆内可见数个淋巴细胞称为“淋巴结节”,为淋巴结核第Ⅱ期特征性诊断细胞。该期有时可见少数上皮样细胞。本文130例,占11.9%。
3.1.3Ⅲ期(结核结节期):该期淋巴结核继续发展,整个淋巴结有明显改变,突出特点是看到数目较多的上皮样细胞,散在或成堆出现,数十个上皮样细胞与淋巴细胞聚集在一起形成“结核结节”,有的可见典型的朗罕氏细胞。数十个上皮样细胞聚合,有的细胞浆互相融合在一起呈灰蓝色,有时稍带粉红调,核卵圆形,核染色质颗粒状,分布均匀,核仁小,这种典型或不典型朗罕氏细胞统称为“结核结节”,该细胞是诊断淋巴结核的特征性细胞。本文590例,占54.1%。
3.1.4Ⅳ型(干酪样脓样坏死期):为该病晚期阶段,淋巴结结构破坏,有时可见淋巴细胞残核碎影,仔细查找可见少数退化样潜隐样类上皮细胞。该期主要以抗酸染色可找到大量抗酸菌为其特征。如破溃后伴有感染时,病人可同时伴有红、肿、热、痛四大症状。整个淋巴结除了上述改变外,主要看到较多中性粒细胞,少数组织细胞,异物巨细胞。此时革兰氏染色,可查到革兰氏阳性球菌。本文共280例,占25.7%,抗酸菌阳性率可达98.4%以上,提示抗酸染色是该期主要特征。
3.1.5Ⅴ型(纤维素增殖期):该期又称为淋巴结核结节硬化期,为淋巴结核的恢复期。并不是以干酪样物分解为主,而是少数的淋巴结病变以硬结过程而告终,淋巴结核经过治愈,结缔组织增殖代替了淋巴组织,所以淋巴结系统除了淋巴组织增生和结核性肉芽组织增生外,尚可见到一束束结缔组织纤维,表示有纤维素改变,整个淋巴结像看不到细胞成分,只有少数粉红色纤维间质及少数纤维细胞、组织细胞。本文有30例, 占2.8%[2、3、6、8]。
结针吸细胞病理学诊断过程中, 应注意下列诸点:
3.2.1淋巴结肿大性状及穿刺液外观有助于淋巴结核的分型诊断:一般淋巴结核的肿大淋巴结多发生在颈部、腋下,少数在腹股沟及其它部位,而且淋巴结体积较小,1-3厘米,但数目较多,活动较好,但也有少数在锁骨上淋巴结,肿块可达10多厘米。因此,不能以肿块的大小、性状、位置作为淋巴结核的诊断依据,只对诊断有参考作用[9、10]。
3.2.2郎罕氏细胞多出现在结核结节期,偶尔可见于干酪样脓样坏死期,但结核其它期很难看见,本文中朗罕氏细胞仅见35.8%,也就是大部分淋巴结核是找不到朗罕氏细胞的,因此,不能以朗罕氏细胞作为诊断淋巴结核的主要依据,并且注意穿刺部位,如甲状腺针吸多为亚急性甲状腺炎重要指标。类上皮样细胞虽对结核诊断价值最大, 但也并非结核特异性诊断细胞,因在霍奇金氏病、亚急性甲状腺炎、结节病和血管炎等某些变态反应的疾病时,也可以看到大小不等的类上皮样细胞出现,遇此情况要注意查找有否R-S细胞及类上皮样细胞数目变化,结节病时可出现大量的类上皮样细胞[1、2、4、6、7]。
3.2.3对于结核溃疡或未破溃淋巴结, 不要切开引流, 对已确诊的淋巴结核不应做病理切片, 或者对临床怀疑的淋巴结核提倡做小针头穿刺细胞学检查,否则会使创面不愈合形成瘘管[11、12、13]。
3.2.4提倡用结核抗体试验代替OT试验:经多年研究结果表明OT试验测定机体T细胞免疫功能指标,该指标受下列因素影响:①机体免疫机能,②有否接种过卡介苗或感染过结核,③合并免疫缺陷疾病,④放疗、化疗、药物治疗等因素。因此,该指标做结核病诊断会诊断错误,引起诱导。目前我院应用结核抗体试验取代,又因结核抗体的种类(IgG、IgM、IgA)不同,而且各生产厂家提供的试剂盒敏感性、特异性不同,都会影响淋巴结核的诊断。因此,我们必须依靠淋巴结针吸细胞学形态特征和突出的结构特点进行诊断,进而达到准确合理的治疗[14、15]。
3.2.5淋巴结核分型诊断中,本文应用一次性塑料注射器代替传统50毫升玻璃大注射器,取材简单快速、创伤小、定位准确、结果准确可靠、经济实用、适合淋巴结核各期各型诊断,从而使诊断准确率提高到98.4%以上,明显高于传统诊断方法,深受欢迎。为淋巴结核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积极合理准确的治疗开辟了新的诊断途径和方法[3、14、15]。
参考文献
1.Kilgare Miletal Pulmonary Psoudolymphoma South medJ.1984.77:1320-1322.
2.Rosenthalsr BcGraccine. Tubrcalosis-cancer. Massachuetts: PSG Littletom .1980:224-225.
3.王永才.王淑华.2247例淋巴结核穿刺细胞学分型诊断标准.现代预防医学.1997,24(3):345-347.
4.Foon Kaetal. In Beutler Eetal. Williams’Hematology.fifth cdition .NEW York: McGraw-Hill. Inc. 1995.1011.
5.王永才.赵成艳等.8988例淋巴结核穿刺细胞学分型诊断研究.大连医科大学学报.1999,02(3):08-11.
6.王永才.张凤启.张云英等.穿刺脱落细胞诊断学.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227-231.
7.王永才.穿刺脱落细胞诊断学图谱.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27-139.
8.刘顺燕.张郁馨等.细针吸取细胞学在淋巴结核诊断中的应用(附835例).宁夏医学杂志.2002,22(2):256-258.
9.梁家银.李兆金等.128例颈部肿块穿刺针吸细胞学检查结果分析.临床荟萃.1998,19(2):224-228.
10.陆忠鸣.2280例头颈部淋巴结针吸细胞学检查分析.川北医学院学报.1999,22(1):113-116.
11.任勇.陈寿松等.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对颈部淋巴结诊断的评价.华中医学杂志.2001,23(4):181-184.
12.刘胜利.张书琴.针吸细胞学诊断的临床应用体会.山东医药.1996,17(6):93-98.
13.Zajicekj. Etal: Acta. Cytologica.14:370:1970.
篇7
关键词:门诊处方;不合理用药;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医院门诊不合理处方比例高达13.6%。不合理处方对于患者存在着较大的健康隐患,严重时甚至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为考察我院门诊开具不合理处方的现状,现随机选取我院门诊处方进行合理性分析和统计;同时针对不合理处方寻求相关的解决途径。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000张处方均来源于2011年1月至2011年1月之间辽宁省阜新市第二人民医院门诊科所。
1.2 方法 抽取我院各科室技术骨干组成领导小组,采取随机方式进抽取1000张处方;然后逐一对处方合理性进行分析。处方合理性判断主要依据药品说明书、公开发表的国内、外文献、公开出版的医药类书籍及《西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为评价标准[1]。
1.3 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1000张处方中存在不合理开具药物的有341张,占处方样本总数的34.1%。具体原因如表1所示。
3 讨论
3.1 处方上1/3填写不规范 一张规范填写的处方上1/3的内容包括医院全称、科别、病人姓名、性别、年龄、日期等[3]。同时还可添列特殊要求的项目。在门诊处方前记中,患者的年龄常常被医生忽视,而被微机程序自动默认为1岁,这样的处方不但不规范,同时也给药师审方带来不便。
3.2 重复用药 个别门诊处方将脉血康胶囊和脑血康片开具在同一张处方,而他们的主要成分都是水蛭,具有活血化瘀,破血散结之同一功效。因此两药合用很容易造成药物过量,发生用药危险。维C银翘片与乙酰氨基酚的药效相同。在本次研究中发现存在两种药物同时开出的情况,这种情况患者服药后体内的乙酰氨基酚浓度过高,损害肝肾。
3.3 选药不合理 如儿科处方诊断为带状疱疹,选用头孢曲松防止感染。由于患者未出现皮肤感染的情况,选用头孢曲松是明显不合适的。还有在儿童处方上开具诺氟沙星,因氟喹诺酮类制剂易引发软骨病变,说明书中早有警示18岁以下患者禁用。
3.4 溶媒选择不当 如泮托拉唑注射液选用5%葡萄糖做溶媒,根据药物的稳定性判定,泮托拉唑钠在偏酸偏碱的条件下容易发生变色,而葡萄糖的PH为3.2~5.5,偏酸性。药物说明书是医生开具处方和药剂师配药的重要依据。因此在泮托拉唑的溶媒选择上应当使用0.9氯化钠溶液。其次是溶媒用量偏少,如头孢噻肟钠3.0g的溶媒剂量仅100ml时,其浓度会对给药部位血管形成不良刺激。
3.5给药的时间间隔不合理 如处方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加青霉素钠盐800万。青霉素药性的发挥同给药时间间隔有密切关系,即存在衰减周期。因此在给药中应当适当缩小时间间隔,而不需一次性大剂量给药。另一方面,青霉素的半衰期只有0.5h,大剂量给药不断无法持续达到治疗效果,同时会使细菌更易出现耐药性变异。
3.6 联合用药不规范 在处方分析中还发现整肠生与头孢霉素等抗生素联合用药。因前者是活菌制剂而后者是繁殖期杀菌剂,两者合用彼此药效都会降低或灭活,故两者不宜合用。此外头孢呋辛钠与克林霉素联用也是如此。
4 总结
针对以上发生的不合理用药,分析原因,制定改进措施,联合相关职能科室,对医师进行《处方管理办法》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处方质量重要性的认识,同时将处方质量纳入科室的绩效考核。改进微机软件系统,当医师开具了不合理用药处方时,微机程序中能自动出现红色预警信息。加强药师的处方点评工作,对于用药不合理处方进行公示。加强调剂人员专业知识培训,提升审方能力,把好处方质量关,及时纠正不规范处方及不合理用药。重视和提高医院《药讯》质量,及时介绍和传达用药信息,真正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 中国医师药师临床用药指南(第1版)[M]. 重庆:重庆出版社. 2009.
篇8
1、真丝衣服的洗涤和保养:真丝服装洗涤时,要用专洗丝、毛织物的洗涤液(各超市均有售)。将穿过的衣物放于冷水中,洗涤液放多少见说明,水量以能浸没衣物为宜,浸泡5至10分钟,轻轻用手揉洗,不可用力搓揉。洗毕再用冷水漂洗三遍即可。要在阴凉通风处晾晒,衣服里朝外。衣服八成干时,用白布铺在衣物上用熨斗熨平(不要喷水)。熨斗温度不宜过高,以免烫黄。也可不熨用手铺平挂起。真丝服装要做到勤洗、勤换。穿着真丝服装不可在凉席上、木板上及粗糙物品上摩擦,以免挑丝、断丝。存放时要洗涤干净,不要放樟脑丸。真丝与柞蚕丝服装要分别存放,以免使真丝服装变黄。白色丝绸服装存放时要用清洁白纸包好以免泛黄色。
2、真丝衣服除皱法:将真丝衣服在清水时漂洗干净后,用半盆30℃左右的清水,放一小匙食醋,将衣服浸泡20分钟,捞起勿拧,带水挂通风处晾,用手将皱纹抚去和整形,待半干时,用灌满热水的玻璃瓶或低温熨斗在衣服上稍熨一下,便可除去皱纹。
3、真丝衣服复白法:将变黄的真丝衣服泡在干净的淘米水里,每天换一次水,三天后黄色就可褪掉。如果有黄色汗渍,可用冬瓜汁洗去。
4、真丝服饰保养:在洗涤方面,宜用中性肥皂或洗衣粉,在低温水液中浸泡15分钟至20分钟,再轻轻搓揉,并用清水漂净,不宜用洗衣机,也不宜用碱性肥皂,不宜高温洗涤,不宜用力搓揉。洗净后要轻轻挤去水分,并用衣架挂上,任其滴水晾干,避免日光曝晒褪色。熨烫丝绸服装,不宜高温,不宜直接熨烫,必须在上面加盖一层湿布再烫,以防高温使丝绸发脆,甚至烧焦。存放时不宜使用铁衣架,以防染上铁锈,一些消费者就是因为存放不当而造成褪色、染色的。另外,真丝制品在时间长久后,容易发硬,用丝绸柔软剂或白醋稀释液浸泡即可恢复柔软。
(来源:文章屋网 )
篇9
关键词:双核粒细胞;血液病;阳性率
中图分类号:R446.1 文献标识码:B 文献编号:1671―4954(2010)09-620-02
双核粒细胞是一种特殊的中性粒细胞,常认为是病态造血的一种现象,过去被认为是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特有细胞。工作中发现,一些一般性贫血、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反应性粒细胞增多症也可见,现将血液病患者中双核粒细胞的形态及阳性率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共观察血液病患者398例,均为本院诊断明确的初诊病例。男207例,女191例。正常对照20名,为血象和骨髓象大致正常并无血液病体征及器质性病变者,男14名、女6名。
1.2方法
每例均取自初次确诊的骨髓涂片,用瑞氏一吉姆萨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计数1000个非红系细胞,计数双核粒细胞阳性率,并描述其形态和发育阶段。
1.3统计
卡方检验。
2结果
2.1双核粒细胞的阳性率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MDS和反应性粒细胞增多症阳性率较高(表1),急性和慢性的淋巴细胞白血症及正常对照组均未观察到双核粒细胞,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和一般贫血(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和溶血性贫血)阳性率均低。两组之间差异有非常显着意义,MDS与ITP和一般贫血组比较,x2分别为7253和24.137,P
在疾病亚型组中,观察AML的m2 44例、M4 47例和M6 13例,双核粒细胞阳性率分别为68.2%、72.3%和61.5%,明显高于M1 8例(阳性率1 2.5%)、M5a 32例(阳性率9.4%)。m2、M4和M6分别与M1+M5a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着意义(x2为12.742、13.683和7.085,P均
2.2双核粒细胞的形态学
双核粒细胞的胞体比同期的单个核细胞明显增大或略大,双核,大多呈对称分布,酷似镜形,上下或左右排列。其阶段从早幼至杆状核均可出现。杆状核粒细胞的双核也以对称形排列为主。部分胞核大小、形状、核染质及其染色性有明显变化,也可见两个胞核出现明显的分化成熟不一致,以及胞浆缺乏颗粒和染浅红色一片的异常。累计138例阳性病例双核粒细胞的阶段性(表2),双核粒细胞在早幼至杆状核阶段均可观察到,但以中晚幼阶段居多。
篇10
关键词猪痢疾;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发病情况;剖检变化;治疗措施
猪痢疾是由猪密螺旋体引起的一种特有的肠道传染病,临床以消瘦、腹泻或粘液性出血性下痢为特征[1]。该病发病率高、发病快、死亡率高。附红细胞体病是由血液寄生虫引起的一种以贫血、黄疸和发热为主要症状的人畜共患病,病程为10~30 d以上,死亡率高。这2种病单独发病时治疗不难,一旦混合感染后,会给诊断和治疗带来很大困难,并且高死亡率和高淘汰率会给养猪业带来惨重的损失。
1发病情况
宁阳县蒋集镇自2006年6月至今,在小胡村、大槐村、吕庄村、彩石等村饲养架子猪育肥密集区域,一些中小型养猪场饲养的猪只普遍发病。一般猪只引进后4~20 d发病,病初采食量迅速下降或废绝,体温可达41~42 ℃,部分病猪迅速消瘦,呼吸困难,排软粪或稀便,随即变为水泻,粪便为油脂样或胶冻状,呈棕色、红色或黑色,随病程发展粪便中混有黏膜或纤维素渗出物的碎片,味腥臭。从鼻部、耳朵到全身皮肤发红或出现红斑,后期发紫。病程达7 d以上死亡率猛增,如治疗不当,死亡率可达90%以上。多数经2~5 d治疗无效后到笔者处就诊,其间共收治56起病例,患病猪只达1 860头。
2临床症状
不同猪群发病后症状表现不同,多数呈急性经过,1~3 d波及全群,多数病例厌食,剧烈下痢或便秘。粪中含粘液、血液或血块,急性死亡者全身发紫或无明显变化。病猪精神沉郁,呈高度脱水状态,排便失禁,弓腰、腹痛,耳尖、腹下、四肢末端发紫,耳边缘变干并向上卷起,个别猪只出现呼吸急促,呈腹式呼吸、干咳,眼结膜发炎,尿液呈咖啡色或深黄色。慢性猪胸腹部、会阴有出血点,行走摇摆,用后肢踢腹,被毛粗乱无光,迅速消瘦,后期排粪失禁,周围及尾根部被粪便沾污,起立无力,极度衰弱死亡[2]。
3剖检变化
体表可见耳、鼻及四肢末端、胸部、腹部有针状出血点和紫斑,血液凝固不良。颌下、肺门、肠系膜、腹股沟淋巴结高度肿大,不同程度出血,咽喉部有绿豆大小的出血性溃疡灶[3]。气管内充满泡沫样粘液,肺部大面积瘀血或有点状出血,心肌变性如开水烫过。胃溃疡或胃底部潮红,胃底幽门红肿或出血。急性死亡的猪营养良好,可见卡他性或出血性肠炎。结肠及盲肠黏膜肿胀、出血,肠内容物稀薄,其中混有粘液、血液,呈酱油色或咖啡色。直肠黏膜增厚,严重的见有出血点。病变主要集中在盲肠和结肠,肠壁和肠系膜充血、水肿,有的出现粘液性出血性炎症,表层黏膜坏死,形成灰色或黄色粘液纤维蛋白伪膜,呈麸皮样,剥去伪膜可见潜在的糜烂面。肝脏瘀血、肿大、质脆,有的重达5 kg,表面有区域性坏死灶,胆囊充盈,胆汁似米汤状,胆囊黏膜出血。有的肾肿大,包膜易剥离,有弥散性小出血点,膀胱内膜充血、出血。
4诊断
肠黏膜及粪便检查取病猪新鲜粪便或大肠黏膜涂片,用姬姆萨、草酸铵结晶紫或复红染色液染色、镜检,高倍镜下每个视野可见3个以上具有3~4个弯曲的较大螺旋体,即可怀疑有猪血痢的存在。血液检查:病猪血液呈水样,不黏附试管壁,将收集在抗凝剂试管中的血液冷却后倒出来,可见试管壁有粒状微血,当血液加热到38 ℃时,这种现象几乎消失。取静脉血(或抗凝血)滴于载玻片上,加等量盐水混匀,加盖玻片,在400~600倍暗视野显微镜下观察,可见虫体呈球形、逗点形、杆状或颗粒状。血液涂片检查,取耳静脉血(或抗凝血)涂片,姬姆萨染色镜检,可见红细胞表面有许多圆形、椭圆形、杆状紫红色虫体;当调动微螺旋时,虫体折光性较强,中央发亮,形似气泡,细胞边缘不光滑,凹凸不平,瑞氏染色镜检虫体呈紫蓝色。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实验室检查可诊断为猪痢疾与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
5治疗措施
病猪肌肉注射痢菌净针5 mg/kg体重(潍坊六旺生产),每天2次,连用5 d;强力附红消(盐酸多西环素,齐鲁动保生产)肌注0.1 mL/kg体重,每天1次,连用4 d。待猪群采食后,饲料中加入氟苯尼考200 g/t、痢菌净100 g/t、强力霉素200 g/t,连用1周。病猪及时淘汰,另外治疗过程中应注意对症治疗,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K3[4]。心脏衰弱者注射强心剂(安钠咖等)。采用上述方法治疗,一般第3天病情即有好转,食欲开始增加。持续用药5 d后,大群基本可恢复,治愈率可达85%。
6典型病例简介
宁阳县蒋集镇一育肥猪场于2007年10月21日外调架子猪160头,入场当日肌注猪瘟苗5头份,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联苗2头份,7 d内猪群未发现异常,8 d后猪只陆续发病,1周内波及全群。病初采食迅速减少,皮肤发红,特别是腹下、耳后;体温升高至40~42 ℃,眼结膜潮红、发绀;尿液深黄或咖啡色,排酱油色或深黄色稀便。随病程发展,猪群食欲废绝,病重者全身发紫,开始死亡。到笔者处就诊时已死亡12头,剖检病死猪可见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肠系膜淋巴结及肺门淋巴结重度出血。心脏似水煮,心包积液,胃出血、溃疡或穿孔。盲肠、结肠呈出血性、纤维素性或坏死性病变。肠内容物混有血液,肝脏肿大,胆囊多数充盈,胆汁呈米汤样、酱油色。膀胱黏膜呈弥漫性出血。经用强力附红消配合痢菌净针、维生素K3、澳克林(森澳达生产)肌注,3 d后猪群采食逐渐恢复,同时在饲料中加入痢菌净粉100 g/t、强力霉素200 g/t,连用7 d。治愈140头,死亡3头,淘汰5头。
7参考文献
[1] 李文超.猪痢疾的诊断与综合防治[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7):143-147.
[2] 杨传政,冯国强.猪痢疾与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的病例诊治[J].现代农业科技,2008(17):276,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