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质母细胞瘤范文

时间:2023-03-19 06:18: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胶质母细胞瘤,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胶质母细胞瘤

篇1

【关键词】

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放射治疗;基因表达谱

Expression profile of glioblastoma tissue before-and-after the radiotherapy and Its Significance

YAO Zhi-qiang, LU Yi-cheng,YAO Lan,et al.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No.150 Military Central Hospital of PLA, Henang,Luoyang 47103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hange of gene express profile of glioblastoma(GBM) tissue before-and-after the radiation and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among the gene.Methods BioStarH-141s profile genechip which contained 13929 points of full length human genes was used to detect five GBM tissue before-and-after radiation and to analyse the genes expressed differently. Resul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fter radiation of 60 Gy, there were 18 genes expressed differently, including 8 up-regulate genes and 10 down-regulate genes. And the gene group which changed the most obviously was related to the function of immunity, for instance, up-regulate genes: IL1RN.Some genes related to cell proliferation,apoptosis,cell cycle and DNA-repair system, also differently expressed in evidence. Conclusion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research the change of the gene express profile of GBM tissue before-and-after the radiation could better clarify the mechanism of radiation sensitivity. It may afford theoretic idea to find molecular markers to predict radiation sensitivity before or at the forepart of radiation therapy.

【Key words】

Glioblastoma;Radiotherapy;Gene expression;Genechip

基金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05AA001070)

作者单位:471031洛阳,第一五O中心医院神经外科(姚智强 郑鲁 刘忠于 刘轶刚 姚兰);第二军医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卢亦成 胡国汉);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孙如平)

通迅作者:卢亦成

脑胶质瘤是人类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肿瘤,占颅内原发恶性肿瘤的77%~80%,严重影响着人类的健康。在过去的40多年时间里,随着对胶质瘤各项研究的深入,诸多生物治疗方法已进入临床试验,但胶质瘤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并未得到明显改善。目前对胶质瘤主要采用手术加放化疗等综合性治疗,但并未能根治胶质瘤患者[1]。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对放射敏感性差异是导致肿瘤治疗效果差及局部复发率、残留率高的一个重要原因。以往仅能用PCR、 Northern blot或Western blot研究个别环节的个别或几个基因结构或表达差异与放射敏感性的关系,无法很好地在分子水平上阐明肿瘤放射敏感性机制[2]。我们用含13929条人类全长基因cDNA表达谱芯片对5例对放射治疗敏感的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患者同时进行放射治疗前及放射治疗60 Gy后免疫相关基因表达变化的检测,以研究放射治疗后免疫相关基因表达的改变,进行如下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8例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组织样本取自第二军医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及中国人民第150中心医院神经外科2006~2009年手术切除的组织。选取其中5例对放射治疗剂量60 Gy敏感性较好的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患者放疗前及放疗后进行检测。5例患者为3例男性患者,2例女性患者,平均年龄45.7岁。对照3例正常脑组织标本来自于捐献的标本。标本组织分2份,1份送病理检查,1份马上放液氮中冻存。

篇2

胶质母细胞瘤是脑占位性病变中恶性度最高、治愈效果最差、术后复发率最高的疾病[1]。一般对此类患者采取手术兼施放疗或化疗,但其疗效仍不容乐观,无法将其瘤细胞全部消灭,复发是其失败的主要原因[2]。到了后期,疼痛不可避免,成为患者最常见、最难以忍受的症状。持续进行性加重的疼痛给患者带来了极其痛苦的折磨和复杂的心理反应;同时,给其亲人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理念的改观,护理心理学在临床运用中的收效,不同程度地提高了整个护理队伍的素质;同时,也给患者带来了福音。为了减轻脑癌患者的痛苦,在给予三阶梯止痛疗法的同时予以相应的护理干预,将能收到良好的疗效。下面介绍我科护理1例脑癌患者的情况。

1 病历摘要

患儿,男,11岁。CT示:右顶叶胶质母细胞瘤术后复发,于2004年3月8日17∶30拟脑胶质母细胞瘤术后复发急诊抱送入院。入病房抢救时,患者情绪激动,四肢乱动,用手捶打头部。护士立即建立静脉通道,快速静滴20%甘露醇100ml,120滴/min,快速静脉注射速尿20mg,肌内注射地塞米松5mg,吸氧1~2L/min。笔者手握患儿双手,给予安慰和鼓励,患儿渐渐安静下来。之后,笔者时常为其讲故事、笑话以及有关疾病治疗、护理的知识,患儿每次都听得很专心,并相信在医疗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他的病一定可以治好。平时,要求其父母亲多给他讲故事,讲他以前在学校里的情况,老师对他的赞赏等他感兴趣的话题。护士为其进行血压、脉搏、呼吸、瞳孔和神志的监测,qh。在观察期间与患儿和其家属进行有效交流,得到家属的积极配合,同时护患关系也十分融洽。在晨晚间护理时,尽量使患儿处于一个安静、舒适、空气清新、温度适宜的环境。保持床单位清洁,协助患儿洗漱,让患儿穿着整齐。在第2天根据当时的病情,与责任护士一起为患儿制定有关护理干预实施的计划。在护士监护、指导与患者的良好配合下,患儿住院14天后,家属强烈要求出院。期间,患儿疼痛时,在应用三阶梯止痛疗法中辅以护理干预,患儿的痛阈有一定程度的上升,其耐受性有所增强。

2 护理措施

2.1 心理暗示

良性心理暗示[3]可引导患者痛苦意境或淡化疼痛意念,分散注意力。视患者情况允许,鼓励其多听音乐、听广播等。

2.2 转移止痛[4]

卧位舒适,回忆过去值得留恋、愉快的人和事,或谈其感兴趣的话题、讲故事、讲笑话等。能转移患者注意力,以达到转移止痛的效果。

2.3 放松止痛

全身放松能给人轻松感,同时肌肉松弛可阻断疼痛反应。指导患者进行缓慢腹式呼吸,伸腿,屈膝,打呵欠等动作。

2.4 护理人员的非语言交流

匈牙利著名精神分析医生巴特林博士认为:医生护士本身就具有与精神安定剂相同的作用[5]。疼痛发作时,医护人员高度的责任心,纯挚的同情心,美好的语言,给予患者鼓励、安慰的眼神,握手、为其抚摸等都能起到止痛的作用。

2.5 减少外界的刺激

保持病室安静、空气清新、温度适宜等,使患者放松,以提高疼痛阈值。

2.6 给予患者重视与尊重[6]

鼓励患者家属予以积极的配合,如与患者多交谈,协助患者完成日常工作,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癌症的信心,多加关心照顾患者,尽可能满足其需求,提高其生活质量。

2.7 及时观察止痛的效果

如止痛效果不明显时,应按照三阶梯止痛疗法的治疗原则进一步加强止痛。密切观察止痛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时予以预防和治疗。

2.8 根据患者的需要执行保护性医疗制度。协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坚强信心 在护理此例患者中,护理干预始终运用于护理过程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笔者体会到,护理干预在癌性疼痛三阶梯止痛疗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能不同程度地减轻患者的痛苦,改善其生活质量,保护其临终前的尊严。另外,及时进行有效的护理沟通,让医务人员成为患者最为信赖的朋友和护卫者,增强了医患之间的信任度,使工作更易于开展。同时,也反映了整体护理的价值,体现出整体护理中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

[参考文献]

1 裘法祖.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277.

2 朱相达.死神逃跑.广州日报,2003-10-11.

3 杨卫兵.心理护理在癌痛治疗中的作用.护理研究,2003,17(2):139.

4 尹文秀.癌症患者疼痛的护理.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1,22(6):77.

篇3

神经系统肿瘤因其致死率及致残率非常高,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目前神经系统肿瘤的治疗以手术、放疗和化疗为主,虽有一定的疗效,但复发率较高。因此,需要探索新的治疗方法,与传统疗法相结合,起到辅助或提高疗效的目的。免疫治疗由于创伤小、针对性强而备受关注,而肿瘤特异性抗原的获得是进行免疫治疗的前提。但目前,神经系统肿瘤的特异性抗原非常少,因此,应用作用相对广泛的肿瘤相关抗原治疗神经系统肿瘤具有一定的发展前景,癌—抗原(Cancer-Testis Antigen, CT抗原)就是其中之一。神经系统肿瘤中CT抗原的相关研究近年来已有很大进展,现综述如下:

1 CT抗原概述

1.1 CT抗原基因及功能

CT抗原是一类具有特异性表达模式的肿瘤相关抗原,其表达具有以下特点[1]:①具有共同的表达模式,即在非的正常组织几乎不表达,而在各种肿瘤组织中有不同频率的表达;②大多数CT抗原位于X染色体上;③通常是以多个家族成员的形式存在;④在各种来源不同的肿瘤组织中,CT抗原的表达常具有异质性。

目前已发现96个CT抗原,分别由15个基因家族和31种基因编码。根据CT抗原定位是否在X染色体上,可将CT抗原基因分为两大类:①X-CT抗原,定位在X染色体上,集中在Xp11和Xq26~28两个区域,此类基因基本都是多基因家族,包括MAGE,GAGE,NY-ESO-1,SSX,XAGE,SPANX以及最近新发现的CT45等[1~3]20种基因或基因家族。②nonX-CT抗原,则定位在不同的常染色体上,如SCP-1、CT9、CT46定位在1号染色体上,OY-TES-1定位在12号染色体上等[1,4~6],多为非家族性基因。对CT抗原功能的研究目前还很少,只对少数几种CT抗原的功能有所了解。例如,CAGE-1作为细胞和顶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头部顶体蛋白的包装起重要作用[3];SCP-1为联合复合体的主要成分,与染色体配对、交换及分离密切相关[7];SSX基因可能与抑制转录有关等[8]。

1.2 CT抗原的表达特征及机理

首个CT抗原的发现源于黑色素瘤,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CT抗原实际上是一种广谱的肿瘤抗原,它在多种肿瘤组织中均有不同的表达。总体来说,CT抗原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具有以下特征:①同一CT抗原在不同肿瘤组织的表达频率不同;②不同CT抗原在同一肿瘤组织的表达频率也不同;③CT抗原的表达具有“群集性”,即同一肿瘤组织可同时表达多种CT抗原。

目前CT抗原表达机理尚未完全阐明。主要的研究集中于MAGE家族,一些学者报道[9]体外用去甲基化诱导剂5-AZA-CdR可诱导多种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表达MAGE基因。但是,去甲基化机制并不能解释所有CT抗原的表达机制。有研究发现在基因组广泛去甲基化的结肠癌中,许多CT抗原的表达缺如[10]。因此,CT抗原特异性表达除了去甲基化诱导机制外,可能尚与其它机制有关,其在肿瘤异性表达的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和证明。

2 CT抗原在神经系统肿瘤中的表达情况

目前,CT抗原在神经系统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研究较少,只有MAGE等几个CT抗原家族有相关报道,现将其研究进展介绍如下:

2.1 MAGE家族

MAGE是首个被报道的CT抗原,是一个由A、B、C、D、E、F六个亚家族组成的大家族,其家族成员均定位于X染色体上。其中,MAGE-A、B、C三个亚家族由于具有CT抗原的表达模式,因此归属于CT抗原[1]。目前对神经系统肿瘤中MAGE基因在mRNA水平的表达报道较多。其中,研究较多的神经系统肿瘤类型包括恶性胶质瘤、神经母细胞瘤、脑膜瘤及髓母细胞瘤等,见表1。表1 不同神经系统肿瘤中MAGE的mRNA表达 (略) 注:[ ]引文,-未检测,GBM恶性胶质瘤,NB神经母细胞瘤,MB髓母细胞瘤

同时,MAGE基因在神经系统肿瘤组织中的蛋白水平的表达也有相关报道。Liu G等[12]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MAGE-A1在原发性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中的蛋白表达率为38%(26/43);Kuramoto等[18]应用免疫印迹分析的方法检测了MAGE-1和MAGE-4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其表达率分别为85.7%(12/14)和35.7%(5/14);同时,该研究小组还利用免疫组化法证实了MAGE-1蛋白存在于胶质瘤细胞的胞浆中; Wolfl等[16]检测了神经母细胞瘤中MAGE-A1和MAGE-A3/A6的蛋白水平的表达,其结果表明,MAGE-A1和MAGE-A3/A6在蛋白水平的表达与mRNA水平大体一致,只是染色模式存在一定的异质性,即MAGE的免疫反应只见于单个的肿瘤细胞或者是较小的肿瘤区域。

尽管研究结果表明MAGE基因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存在差异,但整体来看,MAGE基因家族中的某些成员在特定的神经系统肿瘤组织中具有较高的表达,因此,MAGE家族作为免疫治疗的靶分子成为可能。

2.2 NY-ESO-1 NY-ESO-1是应用重组子表达克隆的抗原血清学鉴定(Serological Identification of Recombinant Expression Clongings,SEREX)技术鉴定的一种CT抗原。NY-ESO-1基因家族共有三个成员,其中基因NY—ESO-1、LAGE-1属CT抗原[1]。

目前分别从mRNA水平、蛋白质水平研究了NY-ESO-1在神经系统肿瘤中的表达情况。在mRNA水平,Wolfl等[16]应用RT-PCR检测发现神经母细胞瘤组织中NY-ESO-1的表达率为28%(19/68)。Soling等[13]应用同样的技术发现NY-ESO-1在神经母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率为36%(35/98),且发现其表达可能与患者的年龄、肿瘤组织分化类型、血清铁蛋白水平等有关。Rodolfo等[19]则报道,在包括手术及化疗前后的原发性神经母细胞瘤组织中NY-ESO-1的表达率为55%(11/20);而在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株的表达率仅为25%,且应用维甲酸未能影响NY-ESO-1在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株的表达。Sahin等[17]应用RT-PCR检测了88例脑肿瘤,其中包括星形细胞瘤、间胶质瘤、脑膜瘤、室管膜瘤,但却未发现一例表达NY-ESO-1。

在蛋白质水平,Wolfl等[16]运用免疫组化技术分析19例神经母细胞瘤组织,发现其表达模式与MAGE-A1和MAGE-A3/A6极为相似,即都具有蛋白与mRNA表达一致的特点,并且染色模式均存在一定的异质性。而Rodolfo等[19]也运用免疫组化技术分析神经母细胞瘤标本中NY-ESO-1的表达情况,发现其蛋白的表达率为82%(18/22),其免疫反应可见于标本的大部分肿瘤细胞中。染色可见于神经母细胞的神经胞质和细胞胞质,染色强度普遍较高,且其染色强度与肿瘤细胞分化程度无关。

由于NY-ESO-1在蛋白水平的高表达,并且较多的研究结果表明NY-ESO抗原的免疫原性极强[20],因此,NY-ESO在神经系统肿瘤组织中的免疫治疗具有广阔的前景。

2.3 NY-SAR-35 NY-SAR-35是2002年应用SEREX技术新发现的一种CT抗原。经序列分析推测,它可能具有细胞表面分子和分泌分子的功能。NY-SAR-35除了在限制性表达外,还在肉瘤、黑色素瘤、肺癌、食管癌及乳腺癌中表达[7]。

范容等[21]对NY-SAR-35在脑膜瘤中的表达进行了研究,发现其在脑膜瘤中的表达率为36.59%(15/41),明显高于正常组织的表达率13.79(4/29),并经统计学分析NY-SAR-35的表达与病人性别、年龄大小、肿瘤性质和病理分级无关。

2.4 SSX家族 SSX基因又称滑膜肉瘤X断裂点基因(synovial sarcoma X breakpoint, SSX),是一个由9个成员组成的多基因家族。其中SSX-1、SSX-2、SSX-3和SSX-4通过SEREX技术鉴定,发现具有CT抗原的特征[1]。

Sahin等[17]对SSX-1、SSX-2和SSX-4在脑肿瘤的表达进行了研究,发现星形细胞瘤标本中SSX-4的表达率为27%(10/39),SSX-2为11%(4/39),而SSX-1则仅在两例IV级星形细胞瘤中表达,表达率仅为5%(2/39);在其所检测的间变性胶质瘤中,SSX-4的表达率为40%(2/5)。Chi等[22]应用RT-PCR技术检测了神经母细胞瘤,发现SSX-2的表达率为72%(13/18),SSX-4则为67%(12/18)。由此可以看出SSX家族在神经系统肿瘤中有一定水平的表达,但不同亚家族之间表达频率不同。SSX基因在神经系统肿瘤组织中的蛋白水平表达暂无相关报道,但随着SSX抗体的商品化,将会有更新的研究进展。

2.5 GAGE家族 GAGE家族是应用CTL克隆技术鉴定出的CT抗原,包括八个亚家族。有报道[23]称GAGE各家族成员可作用于细胞增强其抗凋亡功能,且研究发现其表达的存在可能与某些肿瘤患者的预后不良有关。

Scarcella等[11]检测了GAGE在60例高度恶性脑肿瘤中的表达情况。研究结果发现:GAGE-1在20例成人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组织的表达率为65%,9例儿童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组织的表达率为11%,15例成神经管细胞瘤组织的表达率为13%,14例脑室管膜瘤组织的表达率为43%;利用通用引物扩增GAGE-3、GAGE-6及GAGE-8的mRNA的共同序列,发现20例成人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组织的表达率为75%,9例儿童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组织的表达率为78%,15例髓母细胞瘤组织的表达率为47%,14例脑室管膜瘤组织的表达率为93%;并且在两例未确定类别的高度恶性脑肿瘤组织中也检测到GAGE-3、GAGE-6及GAGE-8的表达。另外,Cheung等[24]发现GAGE在67例神经母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率为82%。由此可知GAGE家族在多种神经系统肿瘤组织中有一定的表达,并在不同神经系统肿瘤组织中的表达不一。

2.6 SCP-1 SCP一1是应用SEREX方法鉴定的一种CT抗原。SCP-1编码一种参与减数分裂的特异性蛋白。目前研究已发现SCP一1在多种肿瘤,例如恶性胶质瘤、乳腺癌、肾癌以及卵巢癌中都有较高的表达频率[24]。Sahin等[17]应用RT-PCR技术检测了39例星形细胞瘤和38例脑膜瘤,SCP-1的表达率分别为40%和18%。SCP-1在恶性肿瘤中有较高的表达频率,是否说明SCP-1趋向于恶性肿瘤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2.7 CT46 CT46是2005年应用生物信息库分析法新发现的CT抗原,为单拷贝基因。其编码的蛋白可能与细胞的减数分裂有关[4]。CT46除在表达外,在卵巢也有微弱的表达,而在其它组织的表达率最高不及其在表达的1%。

Chen等[4]应用定量RT-PCR技术检测了CT46在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株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在神经母细胞瘤中的表达率仅为0%(0/5),尽管如此,但由于目前对其研究较少,尚不能确定CT46在其它神经系统肿瘤组织中表达情况如何,有待进一步研究。

3 应用CT抗原对神经系统肿瘤治疗的展望

利用CT抗原特异性表达的特性对神经系统肿瘤进行免疫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Liu等[12]研究发现MAGE-1可在恶性胶质瘤中表达,且可以被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使用IFN-γ或5-AZA-CdR作用于胶质母细胞瘤,可使MAGE的mRNA表达率明显提高,而且可以促进自身MHC抗原表位的显露,进而提高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识别活性。这表明MAGE-1有可能作为恶性胶质瘤的特异性靶抗原,从而应用于恶性胶质瘤中CD4、CD8依赖性的T细胞的主动免疫治疗及过继性免疫治疗。Ishida等[14]也通过研究发现MAGE的基因产物可作为神经母细胞瘤的特异性免疫治疗的可靠选择。Rodolfo等[19]发现NY-ESO-1抗体反应阳性及全身性T细胞反应强烈持久的神经母细胞瘤患者预后较好,他们还发现神经母细胞瘤患者自身分泌的NY-ESO-1特异性T淋巴细胞可特异性识别神经母细胞瘤细胞,这表明含有HLA Ⅰ、Ⅱ二重特异性NY-ESO-1抗原肽有可能应用于以树突状细胞为基础的免疫治疗。

Cilensek等[23]通过对GAGE家族的研究发现,GAGE-7B、GAGE-7C具有抗IFN-γ和CD95受体诱导的凋亡反应;此外,GAGE-7C尚能给予细胞抵抗治疗因素紫杉酚及γ射线的作用。如果通过免疫治疗使GAGE家族在人体灭活,不但可以使肿瘤对放疗、化疗敏感度增高,而且还能使细胞恢复其凋亡活性。目前CT抗原在神经系统肿瘤中的应用也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例如Yu等[25]应用肿瘤组织匀浆激发的树突状细胞疫苗来作用于肿瘤病人,同时应用MAGE-1作为标记来评价抗原特异性免疫应答,发现试验组的生存中值(133周)比对照组(30周)有明显提高。但应用CT抗原对神经系统肿瘤进行免疫治疗还未得到广泛开展,制约其开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是CT抗原在神经系统肿瘤中的表达谱尚不十分清楚。

目前研究已经证实部分CT抗原在神经系统肿瘤中表达,但表达率都相对较低。今后,一方面还需要继续寻找更多能在神经系统肿瘤中有高表达的CT抗原;另一方面还需对已知的CT抗原进行广泛的筛选,从中获取较完整的CT抗原表达谱。随着CT抗原在神经系统肿瘤中的表达谱的建立,以CT抗原为靶向,对神经系统肿瘤进行免疫治疗必将成为可能。

【参考文献】

Scanlan MJ, Simpson AJ, Old LJ. The cancer/testis genes: review, standardization, and commentary [J]. Cancer Immunity, 2004, 4:1-15.

Chen YT, Scanlan MJ, Sahin U, et al. Identification of cancer/testis-antigengenes by massively parallel signature sequencing [J]. Proc Natl Acad Sci USA, 2005,102(22):7940-7945.

Alsheimer M, Drewers T, Schutz W, et al. The cancer/testis antigen CAGE-1is a component of the acrosome of spermatids and spermatozoa [J]. Eur J Cell Biol, 2005,84(2-3):445-452.

Chen YT, Venditti CA, Theiler G, et al. Identification of CT46/HORMAD1, an immunogenic cancer/testis antigen encoding a putative meiosis-related protein [J]. Cancer Immunity, 2005,5:9-17.

Ono T, Kurashige T, Harada N, et al. Identification of proacrosin bindingprotein sp32 precursor as a human cancer/testis antigen [J]. Proc Natl Acad Sci USA,2001,98(6):3282-3287.

Tureci O, Sahin U, Zwick C, et al. Identification of a meiosis-specific protein as a member of the class of cancer/testis antigens [J]. Proc Natl Acad Sci USA,1998,95(9):5211-5216.

Kalejs M, Erenpreisa J. Cancer/testis antigens and gametogenesis: a review and“brain-storming" session [J]. Cancer Cell Int,2005,5(1):4-14.

Lim FL, Soulez M, Koczan D, et al. A KRAB-related domain and a novel transcription repression domain in proteins encoded by SSX genes that are disrupted in human sarcomas [J]. Oncogene,1998,17:2013-2018.

De Smet C, Lurquin C, Lethe B, et al. DNA methylation is the primary silencing mechanism for a set of germ line- and tumor-specific genes with a CpG-rich promoter [J]. Mol Cell Bool,1999,19(11):7327-7335.

Scanlan MJ, Gure AO, Jungbluth AA, et al. Cancer/testis antigens: an expanding family of targets for cancer immunotherapy [J]. Immunol Rev,2002,188:22-32.

Scarcella DL, Chow CW, Gonzales MF, et al. Expression of MAGE and GAGE in high-grade brain tumors: a potential target for specific immunotherapy and diagnostic markers [J]. Clin Cancer Res,1999,5(2):335-341.

Liu G, Ying H, Zeng G, et al. HER-2, gp100, and MAGE-1 are expressed in human glioblastoma and recognized by cytotoxic T cells [J]. Cancer Res,2004,64(14):4980-4986.

Soling A, Schurr P, Berthold F, et al. Expression and clinical relevance of NY-ESO-1, MAGE-1 and MAGE-3 in neuroblastoma [J]. Anticancer Res,1999,19(3B):2205-2209.

Ishida H, Matsumura T, Salgaller ML, et al. MAGE-1 and MAGE-3 or -6 expression in neuroblastoma-related pediatric solid tumors [J]. Int J Cancer,1996,69(5):375-380.

Corrias MV, Scaruffi P, Occhino M, et al. Expression of MAGE-1, MAGE-3 and MART-1 genes in neuroblastoma [J]. Int J Cancer,1996,69(5):403-407.

Wolfl M, Jungbluth AA, Garrido F, et al. Expression of MHC class I, MHC class II, and cancer germline antigens in neuroblastoma [J]. Cancer Immunol Immunother,2005,54(4):400-406.

Sahin U, Koslowski M, Tureci O, et al. Expression of cancer testis genes in human brain tumors [J]. Clin Cancer Res,2000,6(10):3916-3922.

Kuramoto T. Detection of MAGE-1 tumor antigen in brain tumor [J]. Kurume Med J,1997,44(1):43-51.

Rodolfo M, Luksch R, Stockert E, et al. Antigen-specific immunity in neuroblastoma patients: antibody and T-cell recognition of NY-ESO-1 tumor antigen [J]. Cancer Res,2003,63(20):6948-6955.

Jager E, Stockert E, Zidianakis Z, et al. Humoral immune responses of cancer patients against "Cancer-Testis" antigen NY-ESO-1: correlation with clinical events [J]. Int J Cancer,1999,84(5):506-510.

范蓉,肖绍文,罗昱,等.癌-抗原基因NY-SAR-35在人脑膜瘤中的表达[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5,21(2):109.

Chi SN, Cheung NK, Cheung IY. Expression of SSX-2 and SSX-4 genes in neuroblastoma [J]. Int J Biol Markers,2002,17(4):219-223.

Cilensek ZM, Yehiely F, Kular RK,et al.A member of the GAGE family of tumor antigens is an anti-apoptotic gene that confers resistance to Fas/CD95/APO-1, Interferon-gamma, taxol and gamma-irradiation [J]. Cancer Biol Ther,2002,1(4):380-387.

Cheung IY, Cheung NK. Detection of microscopic disease: comparing histology, immunocytology, and RT-PCR of tyrosine hydroxylase, GAGE, and MAGE [J]. Med Pediatr Oncol,2001,36(1):210-212.

篇4

【关键词】 脑;胶质瘤;放射治疗;化学治疗

Abstract:Objective To prospectively study the survival of adult patients with grade Ⅱ~Ⅳ cerebral gliomas received radiochemotherapy postoperatively. MethodsFrom sept. 1999 to may 2003, 80 adult postoperative patients with grade Ⅱ~Ⅳ cerebral gliomass were treated and pided into two groups randomly,each had 40 cases. One group(RT group) was irradiated with DT50~60 Gy merely and the other (RCT group) combined with chemotherapy(VM26 and MeCCNU) after DT20 Gy and 4~6 cycles of chemotherapy were delivered within 4~6 months. ResultsThe 1, 3, and 5 year survival rate of patients of RCT group was 85.00%、52.50%、30.00% while the survival rate of RT group was 62.50%、27.50%、15.00%, respectively. The difference of the survival rates between two groups was significant(χ2=5.07,P=0.024). Based on pathological grades,however,it was suggested that only the patients with grade Ⅲ gliomas of RCT group had better prognosis than ones of RT group (χ2=3.96, P=0.047).The similar results were not found in patients with grade Ⅱ or Ⅳ gliomas. ConclusionGiven concurrent radiochemotherapy postoperatively, the survival could be improved in adult patients with grade Ⅲ gliomas. And the data suggested that VM26 combined with MeCCNU should be an effective chemotherapeutic scheme. AS to grade Ⅳ gliomas, more novel chemotherapeutic methods shoud be studied. The patients with grade Ⅱ gliomas needn’t receive chemotherapy besides postoperative radiotherapy.

Key words:Cerebral glioma;Radiotherapy;Chemotherapy

0引言

原发性脑肿瘤中约60%为胶质瘤,脑胶质瘤治疗首选手术,但对于病理分级Ⅱ级以上肿瘤,往往由于难以彻底切除而需要辅助放化疗,以提高疗效。目前,Ⅱ级胶质瘤术后放疗后是否需要联合化疗仍有争论,而Ⅲ、Ⅳ级胶质瘤大多主张术后放化疗,但术后放疗时机、化疗药物的选择以及放化疗联合方式尚无定论。1999年9月~2003年5月间我院收治Ⅱ级以上脑胶质瘤术后成人患者80例,给予单纯术后放疗或同步放化疗联合治疗,以观察不同病理分级脑胶质瘤术后联合放化疗的疗效。

1资料和方法

1.1入组条件及分组 ①经手术肉眼全切,或部分切除肿瘤者;②术后病理诊断为胶质瘤Ⅱ、Ⅲ或Ⅳ级;③Karnofsky评分≥60分;④年龄18周岁以上;⑤无明显放化疗禁忌证且同意接受放化疗联合治疗;⑥完成全程治疗且资料基本完整;⑦对符合入组条件病例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两组:单放组(单纯放疗组)与联合组(同步放化疗组)。

1.2临床资料 两组共80例患者均经手术治疗,其临床资料见表1,经统计分析两组具有可比性。

表180例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略)

1.3治疗方法 ①单纯放疗组:均于术后2~4周内开始放疗,给予6MV X线局部照射(CT或MRI所示肿瘤病灶水肿区外2~3cm,DT50 Gy后缩至1~2cm), DT50~60 Gy,25~30次,5~6周,常规分割;②同步放化疗组:术后放疗时机及方法同单纯放疗组。同时,于外照射20 Gy后行同步化疗,方案均为MV,即VM26(替尼泊甙)200mg/m2,d1~3分3天静滴、MeCCNU(司莫司汀)100mg/m2,d4~5分两天口服;VM26每4周重复1次,MeCCNU每8周重复1次,于放疗开始后4~6个月内完成4~6周期化疗。

1.4随访情况 单纯放疗或同步放化疗后,第1年每3个月随访一次,第2年起每半年随访一次,随访至今。单放组与联合组分别有1例、4例截尾值,总删失率为6.25%。

1.5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分析。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检验差异,其余数据为χ2检验。

2结果

2.1两组病例生存情况 两组总的1、3、5年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期分别见表2,经LogRank检验同步放化疗组生存率明显优于单纯放疗组(χ2=5.07,P=0.024),两组病例生存曲线见图1。

表2两组生存情况(略)

图1两组病例生存曲线(略)

2.2不同病理分级生存情况 Ⅱ、Ⅲ、Ⅳ级脑胶质瘤各自的1、3、5年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期见表3。经LogRank检验,Ⅲ级脑胶质瘤同步放化疗的生存率明显优于单纯放疗(χ2=3.96,P=0.047),Ⅱ级、Ⅳ级脑胶质瘤两种疗法的生存率无差异。

表3Ⅱ、Ⅲ、Ⅳ级脑胶质瘤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期(MST,月)情况(略)

3讨论

原发脑胶质瘤按WHO组织学分级Ⅰ、Ⅱ级为低分级胶质瘤,Ⅲ~Ⅳ级为高分级胶质瘤[1]。毛细胞型或Ⅰ级星形细胞瘤行完全/近全切除后可以不作术后放疗,更不必行化疗。Ⅱ级胶质瘤术后放化疗的研究尚无明确定论,但Eyre等[2]的前瞻性随机研究表明,Ⅱ级胶质瘤术后放化疗与单纯术后放疗比较,并没有显示出生存期上的获益。高分级胶质瘤目前已然趋于常规术后联合放化疗,尤其是胶质母细胞瘤[3]。本文研究的设计为探讨成人Ⅱ级以上胶质瘤的术后放化疗疗效,排除了已有定论的Ⅰ级胶质瘤,同时也排除了未成年患者由于病例数少、放化疗剂量耐受力偏低及化疗周期偏少可能造成的干扰。本文中术后放疗剂量采用国内外常用的DT50~60 Gy,有资料表明[4],高于60 Gy照射不仅毒性反应较大,甚至生存率反而降低。本文结果显示,成人Ⅱ级以上胶质瘤的术后同步放化疗1、3、5年生存率优于术后单纯放疗,从总体上看术后同步放化疗可以提高生存。若按不同病理分级进行比较,Ⅲ级脑胶质瘤术后同步放化疗的生存率明显优于术后单纯放疗,而对于Ⅱ级、Ⅳ级脑胶质瘤两种疗法的生存率无差异。本文Ⅱ级脑胶质瘤术后放化疗未取得生存改善,与上述Eyre等人的报道一致,提示可能不必给予放化疗联合治疗,或者需进一步寻找更为敏感的药物与方案;本文Ⅳ级脑胶质瘤的术后放化疗疗效未提高可能与所采用的化疗方法有关。Ⅳ级脑胶质瘤(胶质母细胞瘤)是成人最常见的原发脑肿瘤,术后放化疗可提高疗效,但是生存期仍然很短。近年胶质母细胞瘤放化疗的主要进展是EORT2004年发表的放疗联合TMZ(temozolomide)的Ⅲ期研究[5]结果:573例胶质母细胞瘤随机分成标准放疗组与联合组(放疗+放疗中每天TMZ化疗,然后续以最多6周期的TMZ辅助化疗),结果显示中位生存期为联合组15个月、放疗组12个月(P

【参考文献】

[1]Shaw EG, Tatter SB, Lesser GJ, et al. Current Controversies in the radiotherapeutic management of adult lowgrade glioma[J]. Semin Oncol, 2004,31(3):653655.

[2]Eyre HJ, Crowley JJ, Townsend JJ, et al. A randomized trial of radiotherapy versus radiotherapy plus CCNU for incompletely resected lowgrade gliomas: a Southwestern Oncology Group Study[J]. J Neurosurg, 1993,78(3):909912.

[3]顾科,张军宁.脑胶质瘤放化疗研究进展[J].实用癌症杂志,2005,20(6):665667.

[4]秦德兴,墨浩,欧广飞,等.脑胶质母细胞瘤放化疗疗效观察[J].中华肿瘤杂志,2001,23(1):168169.

[5]Stupp R, Mason WP, Van Den Bent MJ, et al. Concomitant and adjuvant temozolomide(TMZ) and radiotherapy(RT) for newly diagnosed glioblastoma multiforme(GBM): conclusive results of a randomized phase Ⅲ trial by the EORT(Brain & RT Groups and NCIC Clinical Trials Group)[J]. J Clin Oncol, 2004,22(Suppl 145):26.

篇5

2003年~2014年我该院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标本1000例。所有标本均经4%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制成4μm的组织切片,HE染色。由两位病理专家经光镜初检后,对部分疑难病例进一步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按2007年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新分类并结合临床作出病理诊断。

2结果

2.1神经上皮组织肿瘤508例神经上皮组织肿瘤中各亚型分类情况。

2.1.1星形细胞肿瘤

包括九小类共390例,约占神经上皮组织肿瘤的76.8%。其中①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共计16例,年龄4~41岁,平均18.63岁,肿瘤位于幕下者12例,占75%。②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2例,男、女各1例,平均年龄22.5岁,肿瘤位于顶叶和颞顶叶。③弥漫性星形细胞瘤:共计140例,男:女约为1.63:1.00,平均年龄36.96岁,<40岁59例,占65.56%,肿瘤位于幕上82例,占91.11%。④间变性星形细胞瘤、胶质母细胞瘤各141例,(各占31.38%)。间变性星形细胞瘤、胶质母细胞瘤构成比在各个年龄段的分布不相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0岁以后发病人数逐渐增多,呈上升趋势。

2.1.2少突胶质细胞肿瘤

66例,(占13.0%),平均年龄36.9岁,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26例,平均年龄40.19岁,>40岁者14例,占53.85%,2.1.3少突-星形细胞肿瘤49例,(占9.6%)。其中少突-星形细胞瘤38例,平均年龄41.90岁,>40岁者27例,占71.05%,间变性少突-星形细胞瘤11例,平均年龄47.2岁。>40岁者6例,占54.55%。

2.1.3脑膜肿瘤

共492例(占49.2%),脑膜皮细胞肿瘤共432例,占87.8%,其中良性各型脑膜瘤404例,占92.87%,不典型脑膜瘤25例,间变性脑膜瘤6例。女:男约为2.18:1.00。脑膜瘤男性和女性总体分布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性对于男性。其他脑膜相关的肿瘤血管母细胞瘤44例,位于小脑者36例,占86.36%。

3讨论

按照2007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新分类重新分类后,本组1000例病例中神经上皮肿瘤仍居首位,占全部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50.8%,高于文献报道37.64%。其中星形细胞肿瘤是起源于星形胶质细胞的肿瘤,是神经上皮肿瘤中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占神经上皮肿瘤的76.8%,高于国内外文献报道58.93%~60%。少突胶质细胞瘤是颅内起源于少突胶质细胞的肿瘤,是胶质瘤的一种独立类型,占神经上皮肿瘤的13.0%,与文献报道的结果接近。脑膜瘤居第二位,占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49.2%,高于文献报道34.64%~38%。本组病例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发病部位以幕上占优势。幕下最常见的部位是小脑。小脑好发肿瘤共36例,主要包括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18例,占50.0%;脑膜瘤18例,占50.0%。了解和掌握各种肿瘤的好发部位,为以后的工作提供帮助和指导。通过1000例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复习,对2007年版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的新认识,与2000年WHO关于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相比,2007年版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对各个肿瘤的发病率、患者的年龄和性别分布、部位、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大体和组织病理学形态、免疫标记、细胞增殖状况、遗传学和分子改变、预后因素进行了细致的修订和更新,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对部分肿瘤的WHO的分级进行了修订,如2007年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标准“小脑脂肪神经细胞瘤”由原来的WHOⅠ级变为WHOⅡ级。有文献报道,该肿瘤复发率约为50%,一般进展较为缓慢,偶有较快复发者。同时增加了有关遗传学研究进展,如血管母细胞瘤,免疫组织化学标记α-inhibin和D-240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有一定的意义。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的定义中增加了1p和19q杂合子缺失。本组病例虽然未见小脑脂肪神经细胞瘤,但在2007年版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中对其预后的变化值得注意。

4总结

篇6

关键词:壳多糖酶3样蛋白1 癌症 应用价值 肿瘤标志物

壳多糖酶3样蛋白1(chitinase-3-like protein 1,CHI3L1)从属于糖苷水解酶18基因家族,是一种分泌型糖蛋白,分子量约为40 kDa,具有碳水化合物结合域,有类似凝集素的作用,在不同物种均有表达并发挥重要的生物学作用[1]。在人体内多种细胞可表达CHI3L1,包括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软骨细胞、滑膜细胞、成骨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等,但对于其配体及其特性仍有待探索[2-4]。有研究表明,CHI3L1与癌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可通过调节一些生物过程,包括但不限于氧化损伤反应,细胞凋亡,Th1/Th2炎症平衡和M2巨噬细胞分化等来发挥作用[5-6]。近年来,有关CHI3L1与癌症关系的研究逐年增多。

CHI3L1有结合多个受体的能力,可参与多种细胞反应[7]。如,CHI3L1可以与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eceptor of advanced glycation endproducts,RAGE)、白细胞介素-13受体α2链(interleukin-13 receptorα2chain,IL-13Rα2)受体结合,诱导炎性小体激活,细胞凋亡,癌变和肿瘤血管生成[8],在免疫应答、炎症和细胞外基质组成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可以调节肿瘤微环境影响肿瘤的生长、转移和对治疗的反应等。因此,有研究者推荐CHI3L1可作为一种新的肿瘤标志物,应用于胶质母细胞瘤、骨肉瘤、结直肠癌、肺腺癌、乳腺癌和宫颈癌等[9-12]。

1 CHI3L1在癌症发展中的作用机制

CHI3L1可能通过免疫应答和细胞因子来影响癌症的生长。研究表明,T细胞中CHI3L1的表达降低会激活Th1反应并增加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的表达,从而抑制肺转移[6]。在胃癌和乳腺癌中,M2巨噬细胞分泌的CHI3L1可以激活IL-13Rα2并激活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信号通路,从而促进与癌症进展相关的金属蛋白酶基因的表达[13]。

另有研究表明,CHI3L1相关信号通路与癌症发展直接相关。在胆管癌细胞系中,CHI3L1通过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s,ERK)介导途径,促进肿瘤生长和迁移[14]。下调CHI3L1的表达可以降低前列腺癌侵袭和转移的发生率,相反其过表达会增加细胞锚定非依赖性生长能力,导致更多侵袭和转移发生[15]。

氧化应激也可能是CHI3L1影响癌症进展的一种潜在机制。Ma等[16]研究表明,CHI3L1可以通过增加活性氧和氧化性DNA损伤,促进结肠炎相关癌进展。

此外,CHI3L1在癌症的血管生成和肿瘤微环境的调节中具有促进作用。癌症相关成纤维细胞分泌的CHI3L1可以介导乳腺癌的生长和转移[17]。CHI3L1还可能通过使机体产生免疫抑制微环境来诱导癌症发展。如,CHI3L1可以调节2型免疫,包括促进巨噬细胞募集和转变,从而使肿瘤进展和转移[17]。突变型CHI3L1的表达会减少乳腺癌细胞生长和血管形成[18]。此外,在人胶质母细胞瘤的内皮细胞血管生成和肿瘤特征形成方面,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可能与CHI3L1有协同作用[19]。有研究还发现CHI3L1在宫颈癌患者中可诱导血管生成和血管生成拟态形成[18]。而在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循环肿瘤细胞中,CHI3L1可通过对巨噬细胞和炎症因子的调节,介导肿瘤的侵袭和进展[20]。在神经胶质瘤中,茴香霉素诱导的CHI3L1表达降低可以使癌症侵袭性特征减弱[21]。此外,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抑制剂可调节CHI3L1表达来抑制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系的生长[22]。

2 人类癌症中CHI3L1的表达情况

CHI3L1在多种癌症患者组织或血浆中的表达增加。Wang等[23]报道过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CHI3L1的表达显着上调。有研究者建议将其作为一种预后不良的肿瘤标志物。在人类胶质母细胞瘤患者中,CHI3L1表达水平较高的生存率较差[19]。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在脑室下区Ⅱ型胶质母细胞瘤中CHI3L1的表达率为58%(77个样本中有45例)[24]。在人星形细胞瘤组织中CHI3L1也为高表达水平[12]。在人状甲状腺癌组织中CHI3L1也表达增加,且其表达水平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和侵袭有关[25]。在黑色素瘤患者中CHI3L1表达与预后不良相关,在这个研究中值得注意的是,肿瘤相关巨噬细胞表达CHI3L1的水平显着高于黑色素瘤细胞[26]。在胆管癌患者中血清CHI3L1升高往往意味着存活期变短,但癌细胞本身仅表达低水平CHI3L1[14]。CHI3L1在早期子宫内膜癌中也有表达,并推荐作为高危患者的预后标志物[27]。在结肠直肠癌患者中常可检测到CHI3L1,但在健康个体的结肠中很少有CHI3L1的表达,Johansen等[28]推荐其作为预测患结肠直肠癌风险的生物标志物。

与之前提到的研究报道结果相反,在Thorn等[29]的研究中,肿瘤细胞/基质CHI3L1表达高比值与骨肉瘤患者较长的总体生存成正相关。另有研究表明,血清学CHI3L1与发生第二原发癌的风险无显着相关性[30]。这些结果表明CHI3L1在不同肿瘤细胞和微环境中的表达不尽相同。

因此,CHI3L1与肿瘤不良预后之间的关系仍没有定论,亟需进一步研究CHI3L1表达水平与癌症预后的相关性。

3 癌症发展中CHI3L1相关的信号通路

CHI3L1具有调节癌症微环境和免疫应答的作用。有研究表明CHI3L1在Th2细胞中显着增高,调节多种细胞因子表达,包括IL-2、IFN-γ和IL-4[6]。

血管生成是CHI3L1影响癌症进程的另一可能机制。CHI3L1通过激活粘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FAK)和ERK-1/ERK-2活性从而使VEGF和血管生成增加[19]。特别是膜受体syndecan-1和整合素αvβ5作为触发分子引发CHI3L1信号传导级联反应。CHI3L1与RAGE结合并诱导癌细胞增殖,其中ERK1/2-MAPK途径在RAGE-CHI3L1下游信号级联反应中起作用[19]。

已发现CHI3L1在胶质母细胞瘤衍生的细胞系U87和内皮细胞中直接诱导VEGF和VEGF受体2的表达[19,31]。还有研究表明,在胶质母细胞瘤患者中肿瘤血管稳定性和通透性与CHI3L1表达相关[32]。

此外,CHI3L1可使U87细胞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oinositide-3 kinae,PI3K)-AKT途径激活[19,31],并能与巨噬细胞中的IL-13Rα2结合[7]。这些信号传导途径能够增强射线抗性减少肿瘤细胞死亡,并且在黑素瘤肺转移中起到重要作用[19,31]。

CHI3L1在小细胞肺癌循环肿瘤细胞中高表达,有报道显示,通过上调上游刺激因子-1(upstream stimulatory factor 1,USF1)使CHI3L1表达减少可以抑制肺癌转移[33]。在人成纤维细胞中,CHI3L1有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作用,能增加基质金属蛋白酶-1的表达和细胞外基质重塑[34]。这些研究表明CHI3L1可通过血管生成和炎症相关的信号传导途径调节肿瘤微环境和基质反应性。

4 CHI3L1用于治疗癌症的研究

依据相关研究结果,CHI3L1有希望成为治疗癌症的新靶点。已证实,咖啡因可通过调节氧化应激来抑制CHI3L1,减少结肠炎相关癌的肿瘤进展[16]。咖啡因通过抑制CHI3L1/AKT和PI3K信号通路发挥对炎症性肠病的保护作用[35]。此外,通过对CHI3L1的抑制作用,咖啡因可减少氧化造成的DNA损伤。因此,有研究者建议将CHI3L1作为结肠炎相关癌的治疗靶点。在胶质母细胞瘤患者中,CHI3L1的表达下调可增加患者对PI3K/AKT抑制剂的敏感性[36]。CHI3L1的另一种抑制剂茶碱,也被证实具有抗肿瘤活性。茶碱可使细胞周期G1期阻滞和血管生成素-2的下调,从而抑制人直肠癌细胞的增殖[37]。

在Chiang等[38]的研究中,CHI3L1通过调节一种特殊的蛋白质表达干扰紫杉醇的抗肿瘤作用,减少人卵巢癌细胞的凋亡。在脑肿瘤模型中,抗CHI3L1抗体联合放射治疗,是抑制肿瘤血管形成和进展的协同治疗方法[31]。这些研究表明,CHI3L1是一个治疗耐药性癌症的潜在靶点。

CHI3L1靶向治疗用于抑制肿瘤转移方面,目前已有不少研究。在肺癌转移中,CHI3L1与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结合后可显着增强抗肿瘤免疫力,如可增强Th1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lymphocyte,CTL)的免疫应答和抑制黑素瘤肺转移[6]。另一项研究报道显示,CHI3L1与乳腺癌转移相关[39]。甲壳素[β-(1-4)-聚-N-乙酰基D-葡糖胺]可通过产生IFN-γ和减少趋化因子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来阻断CHI3L1的作用并抑制乳腺癌的转移。上述研究表明,CHI3L1诱导的血管生成与癌细胞抗药(射线)性相关。还有研究表明,CHI3L1的下调减少了肺肿瘤的发展和转移[33]。

5 小结

癌症作为21世纪人类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现代医学一直在寻找治疗癌症的有效方法。而CHI3L1因其在免疫应答、炎症和细胞外基质组成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对肿瘤的生长、转移和对治疗的反应等都有重要影响,有希望成为治疗癌症的一个重要靶点,用于抑制肿瘤进展、转移等方面。针对CHI3L1的新型治疗方法或将为癌症的治疗开辟一条新的道路。

参考文献

[1]Hussain M,Wilson JB.New paralogues and revised time line in the expansion of the vertebrate GH18 family[J].J Mol Evol,2013,76(4):240-260.

[2]Kognole AA,Payne CM.Inhibition of mammalian glycoprotein YKL-40:IDENTIFICATION OF THE PHYSIOLOGICAL LIGAND[J].J Biol Chem,2017,292(7):2624-2636.

[3]Sanchez C,Mazzucchelli G,Lambert C,et al.Comparison of secretome from osteoblasts derived from sclerotic versus non-sclerotic subchondral bone in OA:A pilot study[J].PLoS One,2018,13(3):e0194591.

[4]Shao R.YKL-40 acts as an angiogenic factor to promote tumor angiogenesis[J].Front Physiol,2013,4:122.

[5]Chen Y,Zhang S,Cao J,et al.Shrimp antiviral mja-miR-35targets CHI3L1 in human M2 macrophages and suppresses breast cancer metastasis[J].Front Immunol,2018,9:2071.

[6]Kim DH,Park HJ,Lim S,et al.Regulation of chitinase-3-like-1 in T cell elicits Th1 and cytotoxic responses to inhibit lung metastasis[J].Nat Commun,2018,9(1):503.

[7]He CH,Lee CG,Dela Cruz CS,et al.Chitinase 3-like 1 regulates cellular and tissue responses via IL-13 receptorα2[J].Cell Rep,2013,4(4):830-841.

[8]Subramaniam R,Mizoguchi A,Mizoguchi E.Mechanistic roles of epithelial and immune cell signaling d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colitis-associated cancer[J].Cancer Res Front,2016,2(1):1-21.

[9]Fuksiewicz M,Kotowicz B,Rutkowski A,et al.The assessment of clinical usage and prognostic value of YKL-40 serum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rectal cancer without distant metastasis[J].Technol Cancer Res Treat,2018,17:1533033818765209.

[10]Mitsuhashi A,Matsui H,Usui H,et al.Serum YKL-40 as a marker for cervical adenocarcinoma[J].Ann Oncol,2009,20(1):71-77.

[11]Rusak A,Jablonska K,Piotrowska A,et al.The role of CHI3L1expression in angiogenesis in invasive ductal breast carcinoma[J].Anticancer Res,2018,38(6):3357-3366.

[12]Steponaitis G,Skiriute D,Kazlauskas A,et al.High CHI3L1expression is associated with glioma patient survival[J].Diagn Pathol,2016,11:42

[13]Chen YL,Zhang SY,Wang QZ,et al.Tumor-recruited M2macrophages promote gastric and breast cancer metastasis via M2 macrophage-secreted CHI3L1 protein[J].J Hematol Oncol,2017,10(1):36

[14]Thongsom S,Chaocharoen W,Silsirivanit A,et al.YKL-40/chitinase-3-like protein 1 is associated with poor prognosis and promotes cell growth and migration of cholangiocarcinoma[J].Tumor Biol,2016,37(7):9451-9463.

[15]Jeet V,Tevz G,Lehman M,et al.Elevated YKL40 is associated with advanced prostate cancer(PCa)and positively regulates invasion and migration of PCa cells[J].Endocr Relat Cancer,2014,21(5):723-737.

[16]Ma JY,Li RH,Huang K,et al.Increased expression and possible role of chitinase 3-like-1 in a colitis-associated carcinoma model[J].World J Gastroenterol,2014,20(42):15 736-15 744.

[17]Cohen N,Shani O,Raz Y,et al.Fibroblasts drive an immunosuppressive and growth-promoting microenvironment in breast cancer via secretion of Chitinase 3-like 1[J].Oncogene,2017,36(31):4457-4468.

[18]Ngernyuang N,Shao R,Suwannarurk K,et al.Chitinase 3like 1(CHI3L1)promotes vasculogenic mimicry formation in cervical cancer[J].Pathology,2018,50(3):293-297.

[19]Francescone RA,Scully S,Faibish M,et al.Role of YKL-40 in the angiogenesis, radioresistance, and progression of glioblastoma[J].J Biol Chem,2011,286(17):15 332-15 343.

[20]Hamilton G,Rath B.Circulating tumor cell interactions with macrophages:implications for biology and treatment[J].Transl Lung Cancer Res,2017,6(4):418-430.

[21]Heiland DH,Ferrarese R,Claus R,et al.c-Jun-N-terminal phosphorylation regulates DNMT1 expression and genome wide methylation in gliomas[J].Oncotarget,2017,8(4):6940-6954.

[22]Miyata H,Ashizawa T,Iizuka A,et al.Combination of a STAT3 inhibitor and an mTOR inhibitor against a temozolomide-resistant glioblastoma cell line[J].Cancer Genomics Proteomics,2017,14(1):83-91.

[23]Wang XW,Cai CL,Xu JM,et al.Increased expression of chitinase 3-like 1 is a prognosis marker for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correlated with tumor angiogenesis[J].Tumor Biol,2015,36(2):901-907.

[24]Batista K,Costa B,Pablo I,et al.Analysis of Olig2 and YKL-40 expression:a clinicopathological/immunohistochemical study for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subventricular zoneⅡandⅢglioblastomas[J].Folia Neuropathol,2016,54(1):31-39.

[25]Luo DY,Chen HB,Lu PH,et al.CHI3L1 overexpression is associated with metastasis and is an indicator of poor prognosis in 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J].Cancer Biomark,2017,18(3):273-284.

[26]Krogh M,Christensen I,Bouwhuis M,et al.Prognostic and predictive value of YKL-40 in stage IIB-III melanoma[J].Melanoma Res,2016,26(4):367-376.

[27]Kemik P,Saatli B,Yildirim N,et al.Diagnostic and prognostic values of preoperative serum levels of YKL-40,HE-4and DKK-3 in endometrial cancer[J].Gynecol Oncol,2016,140(1):64-69.

[28]Johansen JS,Christensen IJ,Jorgensen LN,et al.Serum YKL-40 in risk assessment for colorectal cancer:a prospective study of 4,496 subjects at risk of colorectal cancer[J].Cancer Epidemiol Biomarkers Prev,2015,24(3):621-626.

[29]Thorn AP,Daugaard S,Christensen LH,et al.YKL-40 protein in osteosarcoma tumor tissue[J].APMIS,2016,124(6):453-461.

[30]Hvolris MH,Piper TB,Hammer E,et al.Increased serological cancer-associated biomarker levels at large bowel endoscopy and risk of subsequent primary cancer[J].Scand J Gastroenterol,2016,51(7):860-865.

[31]Faibish M,Francescone R,Bentley B,et al.A YKL-40-neutralizing antibody blocks tumor angiogenesis and progression:a potential therapeutic agent in cancers[J].Mol Cancer Ther,2011,10(5):742-751.

[32]Pinet S,Bessette B,Vedrenne N,et al.TrkB-containing exosomes promote the transfer of glioblastoma aggressiveness to YKL-40-inactivated glioblastoma cells[J].Oncotarget,2016,7(31):50 349-50 364.

[33]Kim KC,Yun J,Son DJ,et al.Suppression of metastasis through inhibition of chitinase 3-like 1 expression by miR-125a-3p-mediated up-regulation of USF1[J].Theranostics,2018,8(16):4409-4428.

[34]Salvatore V,Focaroli S,Teti G,et al.Changes in the gene expression of co-cultured human fibroblast cells and osteosarcoma cells:the role of microenvironment[J].Oncotarget,2015,6(30):28 988-28 998.

[35]Lee IA,Low D,Kamba A,et al.Oral caffeine administration ameliorates acute colitis by suppressing chitinase 3-like 1expression in 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s[J].J Gastroenterol,2014,49(8):1206-1216.

[36]Wang YB,Wong CW,Yan MF,et al.Differential regulation of the pro-inflammatory biomarker,YKL-40/CHI3L1,by PTEN/Phosphoinositide 3-kinase and JAK2/STAT3 pathways in glioblastoma[J].Cancer Lett,2018,429:54-65.

[37]Peng H,Su Q,Lin ZC,et al.Potential suppressive effects of theophylline on human rectal cancer SW480 cells in vitro by inhibiting YKL-40 expression[J].Oncol Lett,2018,15(5):7403-7408.

篇7

【关键词】 脑恶性胶质瘤; 替莫唑胺; 外放射; 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 R739.4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4-0017-02

doi:10.14033/ki.cfmr.2016.4.009

脑胶质瘤为中枢神经系统常见肿瘤,发病率约占原发性颅内肿瘤的50%,其中恶性胶质瘤占胶质瘤的80%以上[1]。脑胶质瘤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和复发率,平均生存期约12个月,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2]。本文采用替莫唑胺联合外放射对脑恶性胶质瘤患者进行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6月-2013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74例脑恶性胶质瘤患者,排除严重肝肾功能损害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74例患者术后经病理组织学诊断为脑恶性胶质瘤。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7例,男20例,女17例,年龄18~69岁,平均(42.7±6.1)岁;间变性星形细胞瘤22例,胶质母细胞瘤15例;肿瘤直径3~7 cm,平均(4.1±1.3)cm。对照组37例,男18例,女19例,年龄19~66岁,平均(41.3±7.5)岁;间变性星形细胞瘤24例,胶质母细胞瘤13例;肿瘤直径2~6 cm,平均(3.9±1.5)cm。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疾病类型及肿瘤大小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外放射治疗,采用常规分割,2 Gy/d,5 d/周,6周为一周期,总剂量为60 Gy;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替莫唑胺,于外放射治疗2 h前口服替莫唑胺胶囊100 mg/(m2・d),在第1天化疗前30 min给予100 ml盐酸格拉司琼葡萄糖注射液,静滴,以减轻胃肠道反应。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临床有效率、控制率、不同时期存活率及恶心呕吐、血小板减少、白细胞下降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疗效判定标准:完全缓解:可见病灶完全消失,且维持4周以上;部分缓解:病灶体积缩小≥50%,并维持4周以上;稳定:病灶体积缩小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末次治疗后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5.4094,P

2.2 两组不同时期存活情况比较

观察组1、2、3年存活率分别为67.6%、48.7%、35.1%,对照组分别为43.2%、24.3%、13.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恶心呕吐、血小板减少、白细胞下降发生例数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脑恶性胶质瘤呈浸润性生长,生长速度快,常侵犯大脑的重要功能和解剖区域,临床治疗方法有外科手术切除、化疗、放射治疗等[5]。替莫唑胺是咪唑四嗪类药物,为第二代烷化剂类抗肿瘤药物,经非酶催化水解为活性产物5-咪唑-4-酰胺和替莫唑胺酸代谢物,5-咪唑-4-酰胺可分解为5-氨基-咪唑-4-酰胺与重氮甲烷,其可有效通过患者的血脑屏障,从而达到脑胶质瘤术后化疗的目的,同时该药具有口服吸收迅速、生物利用度高等优点,已成为NCCN指南推荐的应用于恶性脑胶质瘤的首选药物[6-7]。重氮甲烷通过对DNA的甲基化作用于肿瘤细胞的核酸、蛋白质及肽亲核区,起到抗肿瘤活性作用。同时,替莫唑胺具有放疗增敏性,与外放射疗法有协同效应,可降低耐药性,延长患者的生命[8-9]。

本研究采用替莫唑胺联合外放射治疗术后脑恶性胶质瘤患者,末次治疗后临床有效率、控制率分别为64.9%、86.5%,均高于采用外放射治疗的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总之,脑恶性胶质瘤术后使用替莫唑胺联合外放射进行治疗,临床效果较好,不良反应较少,可提高患者生存率,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武新虎,朱锡旭,沈泽天,等.替莫唑胺治疗复发性恶性脑胶质瘤疗效[J].江苏医药,2012,38(7):788-790.

[2]王孝深,胡超苏,何霞云,等.恶性胶质瘤常规放疗与三维适形放疗的疗效比较[J].肿瘤,2008,28(12):1069-1073.

[3]狄淬砺,马晓东,许百男,等.放疗同步替莫唑胺化疗治疗恶性胶质瘤临床观察[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10,31(6):551-554.

[4]潘永,要洁,冯威健,等.替莫唑胺应用于脑恶性胶质瘤的研究现状[J].山东医药,2012,52(12):96-100.

[5]王跃伟,刘建波,李会荣,等.脑恶性胶质瘤术后适形放疗联合不同形式化疗的临床观察[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43(7):367-370.

[6]李荔荣,赵建伟,胡昌辰,等.福莫司汀化疗联合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脑胶质瘤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3):19.

[7]何景扬,林瑞蔼.恶性胶质瘤手术后放疗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1):26-27.

[8] Stupp R, Hegi M E,Mason W P,et al.Effects of radiotherapy with concomitant and adjuvant temozolomide versus radiotherapy alone on survival in glioblastoma in a randomized phase Ⅲ study:5-year analysis of the EORTCNCIC trial[J].Lancet Oncol,2009,10(5):459-466.

篇8

【关键词】 显微手术;胶质瘤;岛叶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04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2909-02

岛叶胶质瘤是一种原发于岛叶,且可累及相邻额叶、颞叶以及深部基底节区的胶质瘤。病灶部位较为隐匿,且临床症状多表现轻微,当瘤体体积较大时,容易包绕侧裂区的血管,还可侵及相邻的重要神经结构,因此手术治疗难度较大,且容易发生并发症。我院对叶胶质瘤患者采用翼点入路显微镜手术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3月至2012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岛叶胶质瘤患者共18例,其中,男13例,女5例;年龄16-57岁,平均(35.5±3.8)岁;瘤体直径3-6cm,平均(4.5±1.4)cm。10例患者肿瘤位于左侧,8例位于右侧。13例因癫痫起病,5例因严重头痛或者对侧肢体欠灵活而就诊。经查体明确5例患者侧在对侧肢体轻瘫。

1.2 方法 患者均接受气管插管全麻,进行额颞开颅并经翼点入路,直接打开硬脑膜,以暴露外侧裂。于显微镜直视下进行侧裂池解剖,将脑脊液放出。然后打开侧裂池,寻找到肿瘤以后,先进行瘤体内部切除,然后沿瘤体的边沿将瘤体与颢叶、额叶的黏连分离,将瘤体充分切除,彻底止血以后常规关颅。手术后视患者情况予以抗生素、脱水药物以及抗癫痫药物进行治疗。术后1个月进行常规放疗。

2 结 果

2.1 手术疗效 经显微手术治疗后,12例患者肿瘤近全切除,6例患者次全切除,无死亡例,术后3例患者肿瘤对侧肢体发生肌力下降,另有1例左侧肿瘤患者发生了运动性失语症,予以扩血管药物治疗以后症状明显改善或者消失,其余患者均未出现肢体活动障碍以及失语症等。

2.2 术后病理诊断 经术后病理诊断证实,11例为星型细胞瘤,4例为间变性星型细胞瘤,另3例为多型性胶质母细胞瘤。所有患者均接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6-12月,其中1例多型性胶质母细胞瘤患者术后6个月内复发,择期再次手术后痊愈,其余患者经颅脑CT或者MRI检查,均未见复发,均正常生活。

3 讨 论

目前治疗脑胶质瘤的首选方式是进行手术切除治疗,相关研究表明,脑胶质瘤患者经广泛切除以后能够获得较长的生存期,尤其是积极进行手术切除能够有效提高胶质瘤级别较低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生存期。有研究认为,全切除或者次全切除肿瘤相比于单纯活检更具生存优势。

岛叶胶质瘤是一种位于外侧裂深部的肿瘤,瘤体所处的位置较深,且多被额颞叶所覆盖,瘤体大多为低密度的恶性胶质瘤。由于额叶的后下方为运动性语言中枢,当受到创伤后可导致运动性失语;而颞上回后部属于听觉性语言中枢,受到损伤后可引发感觉性失语。传统切除手术是经颞叶或者额叶将肿瘤切除,手术视野较小,切除范围严重受限,因而很容易造成正常脑组织以及血管受损,手术后可出现严重并发症,严重影响手术效果及患者的康复。

经翼点入路将瘤体切除,利用显微镜直视下将侧裂池蛛网膜分离,并逐渐将额颞叶脑组织分开,通常不需要对正常脑组织进行过度牵拉即可充分暴露肿瘤。该术式入路离肿瘤较近,能够快速阻断肿瘤的血供,且对于正常脑组织的牵拉较轻,可有效切除肿瘤,并发症较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式。

手术切除岛叶胶质瘤时,由于脑组织功能区直接受损或者侧裂血管发生闭塞、痉挛甚至断裂等,均将引发偏瘫或者失语症等术后并发症。因此,术前应熟练掌握脑对侧裂区的解剖知识,术中精确应用显微镜技术。手术中解剖外侧裂,有效分开额叶颞叶,并充分暴露肿瘤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应注意避免过度牵拉颞叶及额叶。同时,应注意保护患者的侧裂血管,严密保护侧裂静脉、动脉及其分支等。术中可采用棉片浸罂粟碱常规湿敷血管,以免发生血管痉挛。在充分暴露肿瘤以后,应先将瘤体内部分块切除,使其充分减压,然后再沿瘤体边界将肿瘤彻底分离、切除。由于肿瘤组织以及正常脑组织中常分布水肿区,仅凭肉眼很难分辨瘤体边界。采用显微镜技术视野清晰,可实现肿瘤全切且不损伤患者的正常脑组织。本研究发现,在显微镜下岛叶胶质瘤尤其是低级别胶质瘤的边界清晰可见,便于全切。本组11例患者为星型细胞瘤,均实现了全切,术后未发现严重并发症。

总之,经翼点入路显微镜下手术切除岛叶胶质瘤,入路切除方式非常符合脑组织的解剖结构,能够清楚地分辨出瘤体边界,并最大限度地将瘤体切除,且不损伤正常脑组织以及重要血管,可有效减少手术副损伤,术后并发症少,因而可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并延长生存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冯富强,冀培刚,等.术中超声引导下岛叶胶质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J].实用肿瘤学杂志,2012,26(5):458-460.

篇9

脑胶质瘤是医学治疗的难点之一,手术切除肿瘤不仅难度大,而且容易复发[1,2]。放疗和化疗对术后残存的肿瘤细胞虽有一定的清除作用,但疗效均不理想。神经干细胞的出现,为胶质瘤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意大利米兰神经科学家Finocchiaro博士的最新研究证实,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干细胞是治疗脑神经胶质瘤的有效手段[3]。

1 干细胞

干细胞的研究始于60年代,由加拿大科学家恩尼斯特•莫科洛克和詹姆士•堤尔提出的[4]。干细胞(Stem Cell)是一种未充分分化,尚不成熟的细胞,具有再生各种组织器官和人体的潜在功能,医学界称之为“万用细胞”。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潜能的细胞。

2 干细胞分类

2.1 根据来源不同分类 干细胞根据来源不同分为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

2.2 按能力分类 干细胞按能力可以分为以下四类:全能干细胞、万能干细胞、多能干细胞和专一性干细胞。

2.3 人体干细胞分类 全功能干细胞和多功能干细胞。

2.4 神经干细胞 关于神经干细胞的研究起步较晚,直至90年代初,Reynolds等才从成年小鼠脑纹状体分离出能在体外不断分裂增殖、具有多种分化潜能的细胞群,并正式提出了“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的概念[5]。神经干细胞是干细胞的一种,是一种具有终身自我更新能力的细胞,其子细胞能分化产生神经系统的各类细胞,干细胞经过不对称分裂产生一个祖细胞和另一个干细胞,祖细胞具有有限的自我更新能力,并自发分化产生成神经元细胞和成胶质细胞等,从而生成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由于分离神经干细胞所需的胎儿脑组织较难取材,加之胚胎细胞研究的争议尚未平息,因此神经干细胞的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

2.4.1 神经干细胞的特征

2.4.1.1 有增殖能力 即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不断分裂增殖,使得在体外能够大量扩增培养。

2.4.1.2 在整个生命过程中能自我维持或自我更新 所谓自我维持是指将干细胞的属性从亲代细胞传递到子代细胞,即在分裂增殖过程中子代细胞仍然维持干细胞的属性。

2.4.1.3 能通过扩增祖细胞而产生大量的后代

2.4.1.4 具有向神经组织多细胞系分化的能力 即具有分化为神经系统大部分类型细胞的能力。

2.4.1.5 损伤或疾病能刺激神经干细胞的分化 正常情况下,成年哺乳动物脑内的神经干细胞处于静息状态,在一定的信号刺激下,神经干细胞开始分裂增殖并分化为神经元或神经胶质细胞。

2.4.2 神经干细胞的获得

2.4.2.1 用逆转录病毒为载体向神经细胞内导入原癌基因 用逆转录病毒为载体向神经细胞内导入V-myc等原癌基因,使部分细胞获得持续分裂的能力。但这种方法转染率较低且获得的细胞也不稳定。

2.4.2.2 通过诱导胚胎干细胞使其分裂成神经干细胞 目前,定向诱导分化的条件还不确定。

2.4.2.3 从胎脑或成年脑中分离出神经干细胞 用特殊的无血清培养基结合一些细胞因子的作用进行体外培养。这是目前大多数研究所采用的方法。

2.4.2.4 在一定的条件下,使胶质细胞的前体细胞逆分化为神经干细胞。

2.4.2.5 脂肪组织 来自于美国Duke大学的Kristine Safford博士指出,脂肪组织中有一族细胞基质可分化成不同类型的神经细胞,且这些细胞具有中枢神经细胞和胶质神经细胞的特性[6]。该发现将有助于更多的研究人员致力于开发脂肪组织,使之成为基于细胞治疗的可靠来源。

3 胶质瘤

胶质瘤是颅内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45%~50%。但临床治疗效果却不尽人意[7~10]。近来随着对神经干细胞的分离、鉴定及其在体外培养等方面的研究不断取得进展,神经干细胞由于其独特的特性,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

3.1 概述 胶质瘤是发生于神经外胚层的肿瘤,故亦称神经外胚层肿瘤或神经上皮肿瘤。肿瘤起源于神经间质细胞,即神经胶质、室管膜、脉络丛上皮和神经实质细胞,即神经元。大多数肿瘤起源于不同类型的神经胶质,但由于其组织发生学来源及生物学特征类似,对发生于神经外胚层的各种肿瘤,一般都称为神经胶质瘤。

3.2 分型

3.2.1 星形细胞瘤 是发生于星形细胞的肿瘤,占胶质瘤中的半数以上。星形细胞瘤可分为纤维型和原浆型两类肿瘤,在脑内呈浸润性生长,大小不一,可以侵犯1个或2个以上的脑叶,甚至经胼胝体侵入对侧大脑半球。

3.2.2 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 多发生在大脑半球,很少发生在小脑,是成年人比较多见的恶性胶质瘤,发生率仅次于星形细胞瘤。肿瘤浸润范围比较大,可以侵犯几个脑叶,或经胼胝体侵犯对侧大脑半球。瘤组织周围显著水肿,甚至液化,出现假性分界,其实质瘤细胞浸润范围远较肉眼所见广泛得多。

3.2.3 少突胶质细胞瘤和少突胶质母细胞瘤 发生于少突胶质细胞的肿瘤。患者多是中年人,也可见于儿童,主要发生在大脑半球白质内。

3.2.4 室管膜瘤和室管膜母细胞瘤 常和脑室壁和中央管有联系,多见于第四脑室、侧脑室和脊髓内,患者多为幼儿和青年人。

3.2.5 混合性胶质瘤 肿瘤是由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胶质瘤类型所组成,各占相当的分量,这种胶质瘤多见于小儿,可见于小脑及大脑内。

3.2.6 髓母细胞瘤 主要发生在小脑蚓部,可突入第四脑室内,亦可侵入周围组织,是小儿颅内较常见的恶性肿瘤。常沿脑脊液呈种植性播散。

3.2.7 脉络丛状瘤 发生在脑室内脉络丛,好发于第四脑室和侧脑室,可经第四脑室侧孔突入小脑桥脑角内生长。多发生在青年人,比较少见。

3.3 神经干细胞治疗胶质瘤的现状 脑胶质瘤高增殖和侵袭行为是当今的治疗难点,以至于能有效地“逃避”外科手术、放疗、化疗及免疫治疗等方案,导致患者最终的不可治和死亡。目前显微手术只能做到肉眼切除,而不少呈“树根状”生长的脑胶质瘤细胞浸润到正常脑组织内,成为无法全切的根源;放疗副反应大,常引起骨髓抑制[11,12];化疗的毒性反应大、难以跨越血脑屏障及“多药耐药”尚无法解决[13]。脑胶质瘤的神经干细胞治疗是近年最令人瞩目的研究领域。

体内、外的神经干细胞对胶质瘤细胞均有强烈的追踪能力,同时能够稳定表达外源基因的产物;用神经干细胞作载体基因治疗胶质瘤,有可能成为治疗胶质瘤的一种新的有效方法。

3.3.1 NSC治疗胶质瘤的途径

3.3.1.1 将NSC注射植入荷瘤鼠脑内 植入的神经干细胞向胶质瘤部位迁移,将肿瘤包围起来使其增长、发展局限化,并可能分泌某些因子,致使大块肿瘤缩小。Aboody等[14]研究发现,当神经干细胞植入荷瘤鼠体内肿瘤后,它们会遍布整个肿瘤,并随肿瘤向其他部位迁移。如果植入脑内远离肿瘤的部位,神经干细胞也会穿过正常组织向肿瘤部位迁移。神经干细胞在迁移的过程中一旦发生不对称分裂,会产生一个祖细胞和一个神经干细胞,祖细胞会不断分化成熟,到达目的地后分化为一个功能细胞。目前对神经干细胞具有向肿瘤趋向性迁移的机制还不十分清楚,可能与肿瘤细胞所释放的某些因子或被肿瘤所破坏的脑组织释放的某些因子有关。

3.3.1.2 作为载体运送治疗基因 神经干细胞具有很强的分裂、增殖、自我更新及与正常脑组织整合的能力,可作为运送治疗基因的理想载体,利用神经干细胞具有向胶质瘤迁移的特性对胶质瘤进行基因治疗。应用神经干细胞作为载体介导基因治疗可采用多种目的基因,如肿瘤信号传导因子、细胞周期调节因子、促凋亡基因、血管生成移植因子免疫增强基因及肿瘤坏死因子等。

3.3.2 NSC治疗胶质瘤的优势 理论上讲,任何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都可归结为神经干细胞功能的紊乱。脑和脊髓由于血脑屏障的存在,使之在干细胞移植到中枢神经系统后不会产生免疫排斥反应。神经干细胞在神经发育和修复受损神经组织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神经干细胞治疗胶质瘤有两大优势:一是直接采用神经干细胞移植可以修复和代替受损的脑组织,能够重建部分环路和功能。二是利用神经干细胞作为基因治疗载体,用于颅内肿瘤和其它神经疾病的基因治疗,可弥补病毒载体的一些不足。

神经干细胞作为胶质瘤基因治疗的载体有以下好处:一是可以稳定表达外源的杀伤基因,对肿瘤细胞起到持续的杀伤作用。二是神经干细胞可以和正常脑组织整合,修复由于肿瘤的侵袭作用所受损的脑组织。这可能与脑内的神经干细胞具有向胶质瘤迁移的特性有关。

3.3.3 神经干细胞应用于基因治疗存在的问题

3.3.3.1 神经干细胞数量少,体外培养时易分化 如何获得大量的保持其分化潜能的神经干细胞,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3.3.3.2 建立永生化的神经干细胞系 虽可提供细胞数量上的保证,但存在潜在的致瘤性问题。

3.3.3.3 加强人神经干细胞的研究迫在眉睫 目前神经干细胞的研究对象绝大多数为大鼠和小鼠,而鼠与人之间的种属差异是显而易见的。

3.3.3.4 转染目的基因的长期稳定表达及调节问题

3.3.3.5 神经干细胞迁移的机制及调控仍不十分清楚

3.4 神经干细胞治疗胶质瘤的前景 脑胶质瘤是医学治疗的难点之一,手术切除肿瘤困难,且术后容易复发。由于神经干细胞具有迁移的特性,利用神经干细胞的这种特性,可以通过神经干细胞携带并向脑部释放药物以达到治疗胶质瘤的目的。但目前对神经干细胞自身所具有的诸如增殖、分化以及对胶质瘤细胞的追踪能力等调控机制仍不清楚,对移植后神经干细胞的迁移速度、分化方向等尚缺乏有效的调控手段,使移植治疗的效果受到一定的限制。此外,神经干细胞的来源、分离、培养及鉴定等还有许多工作要深入开展,如果能从自体中分离诱导出神经干细胞,有可能解决神经干细胞的来源问题。

4 结论

不管怎样,神经干细胞的出现毕竟为胶质瘤的治疗树立了一个新的里程碑,相信随着人们对神经干细胞和胶质瘤了解的不断深入,最终一定会利用神经干细胞达到控制并最终治愈胶质瘤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Fan S,Sun Z,Jiang D,et al.BmKCT toxin inhibits glioma proliferation and tumor metastasis.Cancer Letters,2010, 291(2):158-166.

[2] Chen HY,Shao CJ,Chen FR,et al.Role of ERCC1 promoter hypermethylation in drug resistance to cisplatin in human gliomas.Int J Cancer,2010,126 (8):1944-1954.

[3] Tunici P,Bulte JW,Bruzzone MG,et al.Brain engraftment and therapeutic potential of stem/progenitor cells derived from mouse skin.J Gene Med,2006,8(4):506-513.

[4] Anastassea-Vlachou C,Cassimos C,Messaritakis J,et al.A case of stem cell leukemia occurring in an infant 38 days old.Ann Paediatr,1961,196:310-315.

[5] Morshead CM,Reynolds BA,Craig CG,et al.Neural stem cells in themammalian forebrain:a relatively quiescent subpopulation of subependymal cells.Neuron,1994,13(5):1071-1082.

[6] Safford KM, Rice HE. Stem cell therapy for neurologic disorders: therapeutic potential of 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 Curr Drug Targets, 2005, 6(1):57-62.

[7] Hwang JM, Cheon JE, Wang KC. Visual prognosis of optic glioma. Childs Nerv Syst, 2008, 24(6):693-698.

[8] Burnet NG, Lynch AG, Jefferies SJ, et al. High grade glioma: imaging combined with pathological grade defines management and predicts prognosis. Radiother Oncol, 2007, 85(3):371-378.

[9] Donato V, Monaco A, Rollo A, et al. Elderly and poor prognosis patients with high grade glioma: hypofractionated radiotherapy. Clin Ter, 2007, 158(3):227-230.

[10] Strojnik T, R sland GV, Sakariassen PO, et al. Neural stem cell markers, nestin and musashi proteins, in the progression of human glioma: correlation of nestin with prognosis of patient survival. Surg Neurol, 2007, 68(2):133-143.

[11] Poleck-Dehlin B, Duell T, Bartl R, et al. Genetic analyses permit the differentiation between reactive malfunctions (‘promyelocyte arrest’) and arising promyelocyte leukemia in a pregnant patient with a history of a medulloblastoma. Leuk Lymphoma, 2004, 45(9):1905-1911.

[12] Miralbell R, Lomax A, Russo M. Potential role of proton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pediatric medulloblastoma/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rs: spinal theca irradiation. 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 1997, 38(4):805-811.

[13] Zhang JP, Shi HL, Sai K, et al. Individualized chemotherapy based on drug sensitivity and resistance assay and MGMT protein expression for patients with m alignant glioma――analysis of 42 cases. Ai Zheng, 2006, 25(12):1533-1537.

篇10

弥散张量成像(DTI)是在弥散加权成像(DWI)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磁共振功能成像新技术。DTI利用水分子扩散原理,通过评估水分子在体内的三维弥散状态,显示纤维束在脑实质内的走行,并通过对比纤维束走行的改变反映颅内肿瘤的范围及对正常白质纤维束的影响,实现了无创及活体研究颅内肿瘤的方法,为确定治疗方案及手术方式提供了重要的影像学依据。自1994年Basser等[1]提出了弥散张量成像的技术,DTI已经越来越广泛地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并在计算机重建技术的辅助下,发展为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iffusion tensor tracking,DTT)。

1 弥散张量成像基本原理及基本参数

同DWI一样,DTI也是水分子的弥散运动为成像基础。在人体组织中,存在两种弥散方式,即各向同性弥散(isotropic diffusion)和各项异性弥散(anisotropic diffusion)。在颅内脑脊液、大脑灰质,水分子向各个方向运动的几率相当,接近于在纯水中的弥散轨迹,称为各向同性弥散;但是在大脑内水分子的运动是优先沿着白质纤维束弥散的,这归结于细胞内的屏障如神经丝和细胞器,和细胞外的屏障如磷脂膜和胶质细胞。表现为其运动轨迹为椭圆,称为各项异性弥散(anisotropic diffusion)。DTI是利用组织中水分子弥散的各向异性来探测组织微观结构,能精确描述水分子在三维空间中的扩散轨迹, 并能对这种扩散作定量评价[2]。

目前DTI研究分为两大方向:一是定量研究,主要参数有:表观弥散系数(ADC),各向异性分数(FA)。这些参数可以帮助了解脑组织的解剖结构之外的生物学特性[3],ADC值可用于预测胶质瘤术后放疗的疗效及无进展生存(TPP)等[4];二是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是以FA值为基础合成的彩色图像,通过计算机重建软件,可以得到同脑内纤维走行一致的三维纤维束信号。随着计算机软件的不断升级,得到的DTT图像不断优化和改进,甚至可以描绘出人脑完整的三维立体神经图像。

2 DTI在胶质瘤的应用

胶质瘤(glioma)是发生在脑组织的最常见肿瘤,脑胶质瘤的病理类型主要有星形细胞起源肿瘤、少突胶质细胞起源的肿瘤、室管膜细胞起源的肿瘤、星形细胞-少突胶质细胞混合性起源的肿瘤。依据WHO标准可分四级:Ⅰ、Ⅱ级偏良性;Ⅲ、Ⅳ级偏恶性,占所有胶质瘤的77.5%,而且级别越高,恶性程度越高,特别是高级别胶质瘤,呈侵袭性浸润生长,致残率和致死率高,预后差。其主要的治疗手段是手术和术后放疗。目前胶质瘤手术切除主要依靠术者经验行肉眼下全切除,术后易复发。DTI和DTT检查可以用于显示胶质瘤与周围白质纤维的三维空间关系[5-6],在指导手术入路、确定术中病灶切除范围以及评估预后方面都非常重要。特别是用于运动区和视觉皮质区胶质瘤的手术计划与导航,已作为2012年中国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胶质瘤诊断和治疗指南的强烈推荐方案。

2.1 判断胶质瘤的恶性程度,明确肿瘤与周围纤维的关系

术前通过DTI检查,显示脑白质各向异性的改变,再通过定量分析FA值的变化,初步推测肿瘤的良恶性和瘤细胞的侵及范围。Beppu等[7]通过与病理结果对比发现,FA值可反映胶质母细胞瘤的细胞密度及增殖活性,提出脑胶质瘤级别越低,FA值降低越明显。Chen等[8]回顾性研究了31例术后病理确诊为胶质瘤患者的FA值,认为当FA阈值设置为0.25时,高级别胶质瘤患者与低级别胶质瘤患者的双侧FA比值存在着显著差别,认为根据FA值在术前区分高低级别胶质瘤,从而指导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最大范围地切除病灶。肿瘤与周围神经纤维的关系也可以通过DTT检查明确。肿瘤的浸润性生长,对周围的白质纤维束产生水肿、压迫和浸润。通常描述为以下4种类型:(1)移位,指白质纤维束保持正常的各向异性,位置和走行已发生改变;(2)水肿,在T2WI图像上显示为高信号,白质纤维束的各向异性及其位置尚正常;(3)浸润,在移位或水肿的基础上,白质纤维束变得稀疏,但尚能辨认;(4)破坏,是指白质纤维束出现断裂,消失,不能辨认。低级别胶质瘤一般仅表现为移位和(或)水肿,高级别胶质瘤除表现为水肿、移位外,多有浸润和破坏的征象,由此可初步鉴别肿瘤的级别和浸润范围。将FA值和增强MRI联合应用,则可以提高判断肿瘤恶性程度的准确性,确定合理手术方式,选择恰当的切除范围,最大范围切除肿瘤并减少对正常纤维束的损害,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2.2 在放疗中的作用 放疗是脑胶质瘤治疗的第二重要手段,因为解剖位置或肉眼观察有限等原因,手术不能完全切除的脑胶质瘤需要放疗进一步根治。通过DTI及DTT检查,可以明确区分肿瘤残留灶及术后水肿区,分别勾画为GTV和CTV,给予不同的治疗剂量,达到既消除肿瘤,又避免局部功能损伤的目的。Chang等[9]认为弥散张量成像等磁共振功能成像在确定放疗计划中有助于辨别及区分颅内重要功能区域,从而避免功能损伤。脑肿瘤除了局部复发,还有可能发生对侧脑半球转移,究其原因,可能与肿瘤沿胼胝体纤维束走行方向发生的转移有关,DTT通过纤维束重建成像,显示肿瘤周围纤维束走行,可以对肿瘤高危区域进行预防,避免遗漏。放疗后的损伤与复发一直是诊断与鉴别的难点,需要通过多个定量参数及临床表现进行分析,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Xu等[10]比较术后复发与放疗损伤的区别时认为,ADC值在术后复发组里较放疗损伤组明显降低,而FA值明显增高。

3 问题与展望

DTI和DTT通过追踪水分子的弥散速度和方向的定量信息,显示组织的纤维结构和病理状态,并结合常规MRI检查,为脑肿瘤诊断和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了有力的影像学依据。目前DTI和DTT技术仍没有广泛应用于临床,考虑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1)DTI、DTT成像时间较长,而且数据处理也需要大量的人力及物力,绝大多数患者不具备这种经济实力;(2)DTI、DTT成像数据的采集经常受到噪声和伪影干扰,计算机重建的纤维束成像与实际纤维走行有一定误差,需要改进数据采集设备。DTT是现今唯一的能够在活体研究大脑白质纤维的方法,其应用价值前景是可以预见的,随着科学的不断更新发展,此技术也将会有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Basser P J,Mattiello J,LeBihan D.MR diffusion tensor spectroscopy and imaging[J].Biophys J,1994,66(1):259-267.

[2] Wieshmann U C,Symms M R,Parker G J,et al.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emonstrates deviation of fibres in normal appearing white matter adjacent to a brain tumour[J].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2000,68(5):5012-5031.

[3] Gerstner E R,Batchelor T T.Imaging and response criteria in gliomas[J].Curr Opin Oncol,2010,22(6):598-603.

[4] 曲金荣,李少武,艾林,等.胶质母细胞瘤术后表观弥散系数预测放射治疗疗效和无进展生存期的研究[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9,35(6):331-335.

[5] Yoshioka H,Horikoshi T,Aoki S,et al.Diffusion tensor tractographypredicts motor functional outcome in patients with spontaneousintracerebral hemorrhage[J].Neurosurgery,2008,62(1):97-103.

[6] Singh M,Jeong J,Hwang D,et al.Novel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methodology to detect and quantify injured regions and affectedbrain pathways in traumatic brain injury[J].Magn Reson Imaging,2010,28(1):22-40.

[7] Beppu T,Inoue T,Shibata Y,et al.Fractional anisotropy value bydiffusion tenso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s a predictor of celldensity and proliferation activity of glioblastomas[J].Surg Neuroi,2005,63(1):56-61.

[8] Chen Y,Shi Y,Song Z.Differences in the architecture of lowgradeand high-grade gliomas evaluated using fiber density indexand fractional anisotropy[J].J Clin Neurosci,2010,17(7):824-829.

[9] Chang J,Narayana A.Functional MRI for radiotherapy of gliomas.Technol Cancer Res Treat[J].Technol Cancer Res Treat,2010,9(4):347-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