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分裂范文
时间:2023-04-12 02:35: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细胞分裂,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难点突破
1.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特点
时期主要特征
间期
G1期合成大量的RNA和蛋白质,为DNA复制做准备。
S期DNA复制,一个DNA分子复制出的两个DNA分子通过着丝点连在一起,与蛋白质结合形成两条姐妹染色单体。
G2期为进入分裂期做准备
分裂期
前期染色质变成染色体;核膜解体,核仁消失;形成纺锤体。
中期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中央;染色体数目最清晰,形态最固定。
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在纺锤体牵引下移向细胞两极。
末期染色体变成染色质;核膜重建,核仁出现;纺锤体解体;赤道板位置出现细胞板,形成细胞壁。
2.染色体、染色单体、着丝点、DNA的关系
一条染色体包含一个着丝点和1~2个臂。计算染色体的数目时,以染色体着丝点的数目为依据,有一个着丝点就有一条染色体,所以DNA复制前后均为一条染色体。当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后,原来的一条染色体就成为两条染色体,因此,间期DNA复制完成后DNA数目加倍而染色体数目不变,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而DNA含量不变。由着丝点分裂形成的两条染色体是由一条染色体复制而来,所以一般情况下,二者的形态和遗传特性是完全相同的。有丝分裂整个过程的染色体、染色单体、DNA的数目变化如下表:
分裂间期
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染色体NNNN2NN
染色单体02N2N2N2N00
DNAN2N2N2N2NN
3.细胞器与有丝分裂的关系
线粒体:有丝分裂间期,在组成染色体的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的过程中,需要消耗ATP水解释放的能量,而ATP主要是线粒体进行有氧呼吸产生的。
核糖体:组成染色体的蛋白质和细胞内的蛋白质,要在核糖体中合成,因此,分裂活动旺盛的细胞中,游离的核糖体数目较多。
中心体:在细胞分裂的前期,动物细胞的中心体内的两个中心粒已经各自产生了一个新的中心粒。在前期向细胞两极移动,两组中心粒之间的星射线形成纺锤体,以牵引染色体运动。
高尔基体: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末期,在赤道板位置出现细胞板,进而扩展成细胞壁,这一结构的形成必须有高尔基体参与。
4.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比较
比较项目有丝分裂减数分裂
发生部位各组织器官精(卵)巢
发生时间从受精卵开始性成熟后开始
分裂起始细胞体细胞原始生殖细胞
细胞分裂次数一次两次
同源染色体行为无联会和分离现象有联会和分离现象
子细胞数目两个四个
子细胞类型体细胞有性生殖细胞
子细胞染色体数与亲代细胞相同亲代细胞的一半
子细胞间染色体组成完全相同不一定相同
相同点①染色体都只复制一次;②分裂过程都有染色体、纺锤体的出现;③均有核膜和核仁的消失与重建;④减数第二次分裂与有丝分裂相似,均有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的行为;⑤均有子细胞产生。
5.减数第一次分裂与减数第二次分裂比较
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
着丝点变化不分裂分裂
染色体数目2NN(减半)N2NN
DNA分子数目2N4N2N2NN(减半)
染色体行为有联会现象,四分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
染色单体无(0)有(4N)有(2N)有(2N)无(0)
同源染色体有(N对)无
6.的形成过程和卵细胞形成过程比较
卵细胞
部位动物精巢动物卵巢
原始生殖细胞精原细胞卵原细胞
细胞质的分配两次分裂都均等减数第二次分裂的第一极体分裂均等,其他分裂为不均等。
分裂结果1个精原细胞4个精细胞1个卵原细胞1个卵细胞+3个极体
是否变形精细胞变为不需要变形
相同点①染色体都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复制;②减数第一次分裂都有同源染色体联会、均分;③减数第二次分裂都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④产生的子细胞数目都是4个,且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
7.减数分裂与配子的基因组成
1个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产生了1个基因是AB的,则其他3个的基因组成分别是AB、ab、ab;而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卵原细胞,产生了1个基因是AB的卵细胞,则3个极体的基因组成分别是AB、ab、ab;若产生1个基因为AB的极体,则卵细胞的基因为AB或ab。
8.关于减数分裂与遗传基本规律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这是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发生交叉,并且相互交换一部分染色体,这是连锁互换定律的基础。
9.减数分裂各期的染色体、DNA、同源染色体、四分体数量的计算
(1)根据减数分裂某个时期的分裂图,计算该细胞中的各种结构数目
染色体的数目等于着丝点的数目;DNA数目的计算有两种情况:当染色体不含姐妹染色单体时,一条染色体上只含有一个DNA分子,当染色体含有姐妹染色单体时,一条染色体上含有两个DNA分子;在含有四分体的时期,四分体的个数=同源染色体的对数。
(2)根据某种生物减数分裂某个时期细胞中的某种结构数量,计算其他各期的各种数目
染色体的数目在间期和减Ⅰ分裂期与体细胞相同,通过减Ⅰ分裂减半,减Ⅱ分裂后期暂时加倍,与体细胞相同。DNA数目在减Ⅰ前的间期复制加倍,两次分裂分别减少一半。
10.对二倍体生物细胞分裂图像的判别
给出一个细胞的图像,让学生判断该细胞进行的分裂类型和所处时期是最常见的考题,很多考生对此类试题常束手无策,下面作一个简单的总结:
(1)有丝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判别――三看法
一看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如果细胞中染色体数为奇数,一定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如果染色体数为偶数,则进行第二看。
二看细胞中有无同源染色体:如果没有同源染色体,一定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如果有同源染色体存在,则进行第三看。
三看细胞中同源染色体的行为:若出现联会、四分体、着丝点位于赤道板两侧、同源染色体分离等现象,一定是减数第一次分裂;若无上述特殊行为,则为有丝分裂。
不要把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后期图像中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形成的两个子染色体当成一对同源染色体。
三看法可用下列图示表示:
(2)细胞分裂时期的辨别
看染色体的位置:前期散乱(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形成四分体),中期在中间,后期到两端,末期分两边。
(3)动物细胞、植物细胞分裂的辨别――两看
一看细胞质分开方式:细胞板隔裂为植物细胞;向内凹陷缢裂为动物细胞。
二看细胞的外形特征:矩形有壁为植物细胞;圆形无壁一般为动物细胞。
(4)雄性、雌性减数分裂的辨别
看细胞质分裂是否均等:均等分裂为雌性减数分裂或雌性第一极体形成第二极体;不均等分裂为雌性减数分裂。
二、典例剖析
1.考查有丝分裂与细胞结构
例1.(2011年上海生物卷-17)下图为同一植物细胞处在有丝分裂两个不同时期的模式图,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a结构主要由纤维素和果胶组成
B.b表示细胞膜,c表示细胞核
C.d结构的形成需要高尔基体的参与
D.e的蛋白质成分是在G2期合成的
解析:a为植物细胞壁,其成分为纤维素和果胶;b表示核膜,c表示核仁;d是细胞板,会逐渐形成细胞壁,其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e为纺锤体,其蛋白质成分是在有丝分裂间期的G2期合成的。
答案:B
2.考查观察有丝分裂的实验
例2.(2011年江苏生物卷-28)洋葱(2n=16)为二倍体植物。为比较不同处理方法对洋葱根尖细胞分裂指数(即视野内分裂期细胞数占细胞总数的百分比)的影响,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洋葱的老根去除,经水培生根后取出。
②将洋葱分组同时转入质量分数为001%、01%秋水仙素溶液中,分别培养24h、36h、48h;秋水仙素处理停止后再转入清水中分别培养0h、12h、24h、36h。
③剪取根尖,用Carnoy固定液(用3份无水乙醇、1份冰乙酸混匀)固定8h,然后将根尖浸泡在1mol/L盐酸溶液中5~8min。
④将根尖取出,放入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漂洗。
⑤用石炭酸―品红试剂染色。
⑥制片、镜检;计数、拍照。
实验结果:不同方法处理后的细胞分裂指数(%)如下表。
秋水仙素溶液处理清水培养时间(h)
质量分数(%)时间(h)0122436
0.01
2410. 7113. 6814. 1914. 46
369. 9411. 9913. 5913. 62
487. 9810. 0612. 2211. 97
0.1247. 749. 0911. 0710. 86
366. 127. 879. 989. 81
485. 976. 687. 988. 56
请分析上述实验,回答有关问题:
(1)步骤③中“将根尖浸泡在1mol/L盐酸溶液中”的作用是。
(2)步骤⑥为了获得相应的观察视野,镜检时正确的操作方法是。
(3)根据所学的知识推测,石炭酸-品红试剂是一种性染料。
(4)为了统计数据更加科学,计数时应采取的方法是。
(5)根据上表结果可以得出如下初步结论:
①质量分数为秋水仙素溶液诱导后的细胞分裂指数较高;
②本实验的各种处理中,提高细胞分裂指数的最佳方法是。
(6)下面为一位同学在步骤⑥所拍摄的显微照片,形成细胞a的最可能的原因是。
解析:在洋葱根尖细胞分裂的观察实验中,可用1mol/L盐酸破坏细胞间质成分,使组织细胞相互分离;使用高倍镜观察时,需先在低倍镜下找到要观察的物像,缓慢移动装片,将其移至视野中央,再换用高倍显微镜观察;要清晰观察细胞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行为,需要用碱性染料对染色体染色;为了使统计数据更加科学,计数时每个装片应该观察多个视野,取其平均值;分析表中数据,在用质量分数分别为0.1%和0.01%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洋葱根尖时,相同时间内后者得到的细胞分裂指数始终较高,故0.01%的秋水仙素溶液诱导效果较高;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分裂指数最高为14.46%,该数据对应的处理方法为0.01%的秋水仙素溶液诱导24h,在清水中培养36h;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加倍的作用机理是抑制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如果秋水仙素处理发生在上一个细胞周期纺锤体形成之后,就会发生a细胞所示染色体没有加倍的现象。
答案:(1)使组织中细胞相互分离开来 (2)先在低倍镜下观察,缓慢移动装片,发现理想视野后换用高倍镜 (3)碱 (4)每组装片观察多个视野 (5)①0.01% ②0.01%秋水仙素溶液诱导24h,再在清水中培养36h (6)秋水仙素处理发生在上一个细胞周期纺锤体形成之后
3.考查减数分裂与基因突变
例3.(2011年江苏生物卷-11)右图为基因型AABb的某动物进行细胞分裂的示意图。相关判断错误的是( )
A.此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
B.此细胞中基因a是由基因A经突变产生
C.此细胞可能形成两种或一种卵细胞
D.此动物体细胞内最多含有四个染色体组
解析:本题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及有关生物变异的知识。由图中细胞无同源染色体可知,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因此,该细胞可能为次级精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因亲代基因型为AABb,故细胞中的a基因只能是基因突变产生的;此细胞若为次级精母细胞,则形成2个是2种类型,若为次级卵母细胞,则形成1个卵细胞和1个极体,1个卵细胞只能是1种类型;该动物细胞中含2个染色体组,在有丝分裂的后期染色体数目加倍,则含有4个染色体组。
答案:A
4.考查减数分裂与配子的形成
例4.(2011年山东理综卷-8)基因型为AaXBY的小鼠仅因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未正常分离,而产生一个不含性染色体的AA型配子。等位基因A、a位于2号染色体。下列关于染色体未分离时期的分析,正确的是( )
①2号染色体一定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未分离
②2号染色体可能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未分离
③性染色体可能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未分离
④性染色体一定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未分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由基因型为AaXBY的小鼠产生一个不含性染色体的AA型配子可知,A与A没有发生分离,而A与A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故①正确;配子不含性染色体有两种可能:一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不正常,二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后移向同一极,故③正确。
答案:A
5.考查减数分裂中染色体、DNA、染色单体的变化
例5.(2011年上海生物卷-28)下图表示雄果蝇进行某种细胞分裂时,处于四个不同阶段的细胞(Ⅰ~Ⅳ)中遗传物质或其载体(①~③)的数量。下列表述与图中信息相符的是( )
A.Ⅱ所处阶段发生基因自由组合
B.Ⅲ代表初级精母细胞
C.②代表染色体
D.Ⅰ~Ⅳ中③的数量比是2∶4∶4∶1
解析:本题要求考生通过分析减数分裂过程中DNA、染色体、染色单体数的变化特点判断分裂时期。由图中信息可知,①表示染色体,②表示染色单体,③表示DNA,Ⅰ代表精原细胞,Ⅱ代表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的初级精母细胞,Ⅲ代表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的次级精母细胞,Ⅳ代表减数分裂完成后形成的精细胞。Ⅱ所处的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和后期的细胞中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均可发生基因的自由组合。Ⅰ~Ⅳ中③的数量比应该2∶4∶2∶1。
答案:A
6.考查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综合
例6.(2011年天津理综卷-4)玉米花药培养的单倍体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形成二倍体植株,下图是该过程中某时段细胞核DNA含量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b过程中细胞内不会发生基因重组
B.c~d过程中细胞内发生了染色体数加倍
C.e点后细胞内各染色体组的基因组成相同
D.f~g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染色体数减半
解析:本题考查细胞分裂DNA数量的变化曲线及分析。a~b过程处于有丝分裂的前、中、后期,而基因重组只能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c~d过程中由于已用秋水仙素处理,故在此过程中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e点后细胞内各染色体组都来源于花药中一个染色体这样的复制,因此各染色体组的基因组成相同。同源染色体分离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而f~g进行的是有丝分裂。
答案:D
三、跟踪训练
1.下列关于细胞周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成熟的生殖细胞产生后立即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
B.在细胞分裂间期,DNA复制,染色体数目也加倍
C.抑制DNA的合成,细胞将停留在分裂期
D.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果蝇体细胞有四个染色体组
2.右图是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一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变化图解,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在AB段主要进行蛋白质的合成,细胞生长速度快
B.出现CD段变化的原因是细胞质分裂
C.该细胞中,在BC段始终有染色单体存在
D.若该细胞是植物细胞,则CD段高尔基体和内质网活动非常活跃
3.下列关于二倍体动物细胞增殖的表述不正确的有( )
A.体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细胞每一极均含有同源染色体
B.体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细胞不含有姐妹染色单体
C.体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与细胞质DNA平均分配
D.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染色体数为2的倍数,不含同源染色体
4.右图为细胞分裂的某一时期,下列有关此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虽然细胞中有中心体⑨,但不能断定该细胞为动物细胞
B.④是一条染色体,包含两条染色单体①和③,两条染色单体由一个着丝粒②相连
C.细胞中有两对同源染色体,即④和⑦为一对同源染色体,⑤和⑥为另一对同源染色体
D.在后期时,移向同一极的染色体均为非同源染色体
5.人体内某一细胞正在进行减数分裂,其中有44条常染色和2条X染色体,则此细胞最可能是( )
A.初级精母细胞或次级精母细胞
B.初级精母细胞或初级卵母细胞
C.次级精母细胞或初级卵母细胞
D.次级精母细胞或卵细胞
6.在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都发生的生理过程有( )
①染色体复制 ②同源染色体联会 ③非姐妹染色体交叉互换 ④同源染色体分离 ⑤着丝点分裂 ⑥细胞不均等分裂
A.①⑦ B.①⑥ C.①⑤ D.③④
7.染色体经复制后不会出现( )
A.染色体内DNA含量加倍
B.着丝点数目加倍
C.有2条染色单体
D.蛋白质的含量较复制前增加
8.某卵原细胞内含有Aa、Bb两对同源染色体,形成的卵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为Ab,则其所产生的3个极体的染色体组成分别为( )
A.AB、Ab、ab B.Aa、Bb、AB
C.Ab、aB、aB D.AB、aB、ab
9.下列不是、卵子发生的区别的是( )
A.初级精母、卵母细胞的形成时间
B.MⅠ和MⅡ的时间连续性
C.成熟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的数量
D.成熟生殖细胞是否经过变形
10.下图表示同一生物体内不同时期的细胞分裂图,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处于有丝分裂过程中的细胞是①③
B.细胞②可能发生等位基因分离
C.该生物体细胞染色体数量为4条,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D.细胞④中存在两对同源染色体
11.下图为某二倍体生物精原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内的同源染色体对数的变化曲线。基因重组最可能发生在( )
A.AB段 B.CD段 C.FG段 D.HI段
12.某些有毒物质能诱导真核细胞在分裂过程中产生微核。微核是由断裂的染色体形成的椭圆形异常结构,游离于细胞核之外,光学显微镜下可见。某生物小组为了探究香烟焦油能否诱导微核产生,完成了如下实验:
第一步:萃取获得香烟中的焦油,用醋酸丙酯将其溶解后再用蒸馏水稀释,配制成一系列浓度的焦油溶液。各取等量加入烧杯A、B、C、D中。将醋酸丙酯与蒸馏水混合液取等量加入烧杯E中。取等量蒸馏水加入烧杯F中。
第二步:将6个状况相同、幼根已培养至1cm的洋葱分别置于上述6个烧杯中培养较长时间,然后从每个洋葱上随机取根尖数根制作临时装片。
镜检记录出现微核的细胞所占的比例(微核率),计算每组平均值如下表:
烧杯编号ABCDEF
焦油浓度(ug/mL)5010020030000
平均微核率(‰)12.5514.9317.3220.143.583.59
请分析回答:
(1)为何洋葱在上述溶液中培养时间不可过短?。
(2)镜检时应选择位于根尖区,且处于细胞分裂期的细胞。
(3)用洋葱根尖制作临时装片的一般步骤为。
(4)对ABCD四组而言,E组和F组哪组是对照组?。将E组与F组比较,作用是
。该实验可得出什么结论? 。
13.如图所示是某种雄性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假设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和核DNA含量的变化情况。请回答:
(1)图中表示的是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和核DNA的变化曲线。
(2)图中表示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是,图中表示核DNA含量变化的是。
(3)处于D点的细胞名称是,处于EF段的细胞名称是。
(4)DE段变化的原因是,FG段变化的原因是。
14.下图甲、乙是某种雄性动物细胞分裂示意图,图丙表示该动物细胞分裂时期核内DNA数量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
(1)图甲细胞分裂发生的场所是。
(2)图甲细胞中染色体①与②的分离发生在图丙的时期。若该细胞完成减数分裂后,形成了一个基因型为DA的子细胞,则同时产生的其他子细胞的基因型分别是。
(3)图乙细胞含有条染色单体、个染色体组。
(4)图乙细胞所处分裂时期的重要特征是。请画出图乙前一时期的细胞分裂示意图。
15.下图一、二分别表示某二倍体雌性动物(2n=4)体内细胞正常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含量的关系以及细胞分裂图像。请分析并回答:
(1)图一中a、b、c表示染色单体的是,Ⅰ~Ⅳ中存在同源染色体的是。
(2)图二中丙细胞对应于图一中的(填数字)期,产生的子细胞名称为。
(3)图二中甲、乙、丙细胞含有的染色体组数分别是。
(4)请绘出该雌性动物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细胞模式图。
参考答案:1.D 2.C 3.C 4.D 5.C 6.C 7.B 8.C 9.C 10.D 11.C
12.(1)确保经历至少一个细胞周期 (2)分生 间 (3)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4)E 排除醋酸丙酯的影响 香烟焦油能诱导微核产生,且浓度越高,诱导作用越强
13.(1)减数 (2)曲线② 曲线① (3)初级精母细胞 次级精母细胞 (4)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 着丝点断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变成子染色体,并移向细胞两极
篇2
例1 关于同一个体中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两者前期染色体数目相同,染色体行为和DNA分子数目不同
B.两者中期染色体数目不同,染色体行为和DNA分子数目相同
C.两者后期染色体行为和数目不同,DNA分子数目相同
D.两者后期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相同,DNA分子数目不同
解析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分裂期过程的最大区别是染色体的行为不同。有丝分裂前期有同源染色体但不联会,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被纺锤丝拉到赤道板位置排列整齐,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并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此时染色体数目暂时性加倍,DNA分子数不变,分裂的结果是分裂前后染色体数与DNA分子数与分裂前一样。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中期是联会的同源染色体被拉到赤道板的两侧并列分布,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及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分裂的结果是染色体数目和DNA 数目均减少一半。由于DNA是在间期复制的,在分裂期总数未增加。有丝分裂的前期无同源染色体联会的行为,所以A、B、D错。本题通过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有关染色体行为和DNA数目变化规律的内容,考查两种分裂方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考查大家对两种分裂方式的识记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答案 C
例2 判断下列细胞正在进行什么分裂,处在什么时期?
解析 该题要求根据细胞分裂图能判断其所处的时期,实际上需要区分有丝分裂、减Ⅰ和减Ⅱ的前、中、后期的特点。前期特点:有丝分裂是核膜核仁消失,出现了纺锤体和染色体,染色体散乱排列;减Ⅰ是同源染色体配对联会,出现四分体,交叉互换;减Ⅱ是非同源染色体散乱排列在细胞内。中期特点:有丝分裂是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染色体形态数目清晰;减Ⅰ是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减Ⅱ是非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特点:有丝分裂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变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加倍;减Ⅰ是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减Ⅱ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变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加倍。
答案 1. 减Ⅱ前期 2. 减Ⅰ前期 3. 减Ⅱ前期 4. 减Ⅱ末期 5. 有丝分裂后期 6. 减Ⅱ后期 7. 减Ⅱ后期 8. 减Ⅰ后期 9. 有丝分裂前期 10. 减Ⅱ中期 11. 减Ⅰ后期 12. 减Ⅱ中期 13. 减Ⅰ前期 14. 减Ⅱ后期 15. 减Ⅰ中期 16. 有丝分裂中期
点拨 可按下列步骤判断:一看染色体数目,奇数为减Ⅱ(姐妹染色单体分家只看一极),偶数进行二看;二看有无同源染色体,没有为减Ⅱ(姐妹染色单体分家只看一极),有同源染色体进行三看;三看同源染色体行为,根据同源染色体行为确定有丝分裂或减Ⅰ。
例3 下图表示某种生物细胞核内染色体及DNA相对量变化的曲线图。根据此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注:横坐标各个区域代表细胞分裂的各个时期,区域的大小和各个时期所需的时间不成比例)
(1)图中代表染色体相对数量变化的曲线是 。
(2)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发生在图中的 过程。
(3)细胞内含有四分体的区间是 。
(4)若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0条,则一个细胞核中的DNA分子数在9—12时期为 条。
(5)着丝点分裂发生在横坐标数字的 处进行。
解析 根据DNA和染色体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的变化特点可知,曲线A为DNA的变化曲线,B为染色体的变化曲线。这个图把减数分裂、受精作用和有丝分裂很好的联系在一起。0~8表示的是减数分裂;8位点发生受精作用;8~13表示的是有丝分裂。具体的时间段1~2、2~3、3~4、4~5、5~6、6~7、7~8依次为减Ⅰ的前期、中期、后期、减Ⅱ的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9~10、10~11、11~12、12~13依次为有丝的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发生在减Ⅰ后期,即3~4;四分体形成于减Ⅰ前期,消失于减Ⅰ后期,存在区间即1~3;着丝点分裂是瞬间完成的,在两个地方发生:减Ⅱ后期和有丝后期刚开始时,这里很多考生往往不是漏掉一个就是填成区间。
答案 (1)B (2)3~4 (3)1~3 (4)40 (5)6、11
点拨 主要是减数分裂染色体、DNA的变化和有丝分裂染色体、DNA的变化四种曲线的比较(如下图)。
[减数分裂染色体的变化][减数分裂DNA的变化][① ②]
[③ ④] [有丝分裂DNA的变化][有丝分裂染色体的变化]
区别有丝分裂曲线与减数分裂曲线:看起点和终点,起点和终点在同一直线上的为有丝分裂;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为减数分裂。(如图①与图②或图③与图④)
区别染色体曲线与DNA曲线:看染色体或DNA暂时加倍的时间,加倍的时间在间期,且线条是倾斜(DNA的复制需一定时间)的为DNA;加倍的时间在后期(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且是突然加倍(着丝点的分裂是瞬间的)的为染色体。(如图①与图③或图②与图④)
1.a和b属于同一动物体内的两个细胞,通过对其核内DNA分子含量的测定,发现a细胞中DNA含量是b细胞的两倍,最可能的解释是( )
A.a是正常体细胞,b是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时的细胞
B.a是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b是处于有丝分裂前期的细胞
C.a是处于有丝分裂前期的细胞,b是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细胞
D.a处于有丝分裂中心体相互分离时,b处于次级性母细胞中染色体移向两极时
2.图示某雄性二倍体动物体内一个正在分裂的精原细胞。这个细胞所处的时期为( )
A.有丝分裂中期
B.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
C.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D.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
3.下图表示某种植物生殖与发育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和DNA相对含量的变化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实线)表示 含量的变化,“- - -”(虚线)表示 含量的变化。
(2)图中表示有丝分裂的阶段是 ,表示减数分裂的阶段是 ,表示受精作用的点是 。
篇3
1、促进细胞分裂;促进非分化组织分化;促进细胞增大增肥;促进种子发芽;诱导休眠芽生长;抑制或促进茎、叶的伸长生长。
2、抑制或促进根的生长;抑制叶的老化;打破顶端优势,促进侧芽生长;促进花芽形成和开花;诱发雌性性状;促进座果;促进果实生长;诱导块茎形成;物质的调运和积累。
3、抑制或促进呼吸;促进蒸发和气孔开放;提高抗伤害能力。
4、抑制叶绿素的分解;促进或抑制酶的活性。
(来源:文章屋网 )
篇4
关键词 技能训练 细胞分裂 生物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B
“技能训练”是人教版新教材中探究活动的栏目之一。旨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勤于动手和动脑,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细胞分裂历来是学生的学习的难点,教师讲解时,学生觉得懂了,教师绘图时,学生认为简单。但是学生做起题目时就错了,究其原因学生只是记住静态的图像及特点,没能在脑海中建立一个动态的细胞分裂过程图,没有真正掌握识图、作图及图形转换的方法技巧。笔者针对这一现状,巧用必修二教材中P25的“技能训练”栏目,引领学生步步为营,历经四个环节训练,逐渐突破细胞分裂识图、作图及图形转换的难点。
1填一填、画一画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提高学生识图、作图及图形转换能力,教师必须让学生动手亲自填表、绘图,要求每位学生参照教材P25曲线图填表(根据精原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数目变化图,填出其染色体、DNA、染色单体、同源染色体数目变化表)。填表并画出曲线图(精原细胞形成过程中的染色体、DNA、染色单体、同源染色体数目变化表,画染色体、DNA数目变化曲线图)。学生在填表绘图时,手、眼、脑等不同的感官系统的运用,加强了知识表征的多元化以及各种知识表征之间的联系。促成了比较精细复杂、较深层次的认知分析。
2 评一评、比一比
教师展示学生所绘图或表,学生之间相互评价。这样学生就可以带着问题、带着思想、带着对所学知识的或深或浅的理解来分析评价。教师引导学生用心观察、思考,引导他们发现指出别人图表中的错误并改正,引导他们将图表中错因归类:没标明纵横坐标的含义;起点、终点的染色体的数目不对;转折点的时期不对。教师启发学生归纳识别曲线图的方法:采用三步法即识标(理解横坐标、纵坐标的含义)、明点(掌握起点、转折点、交点、终点的含义)、析线(分段描述每一段曲线的走势及含义)。分析染色体、DNA曲线图时,关键是理解每一个转折点的含义及其形成原因。师生讨论分析、评价纠正,这样才真正做到了对症下药,药到病除。教师要鼓励学生横向比较,画出有丝分裂的DNA含量、染色体数目的曲线图,引领学生比较两者的异同,总结出两者的曲线图的本质区别和内在联系,启发学生对表格的数据分别进行纵向对比分析并找出规律:染色体、DNA数目相同时无姐妹染色单体,染色体、DNA数目不同时有姐妹染色单体。教师建议学生写出各个时期染色体、染色单体、DNA比例。通过生生互评、教师点评,纵横比较分析,学生基本上胸有成图。
3 想一想、变一变
篇5
干细胞能通过有丝分裂产生子代干细胞。干细胞的分裂过程与普通的体细胞有所不同。高等动物的成体干细胞通过不对称分裂产生非对称的细胞决定子分割,使得一部分子代获得维持干细胞状态所必需的信息而成为子代干细胞,另外一部分子代细胞则不得不走向分化。也就是说,一个干细胞的后代中,只有一部分子代细胞可能保持与父代细胞相同的干细胞特征,另外一部分则丧失了干细胞的功能。
2、不对称分裂
干细胞的不对称分裂主要有两种方式:
一种方式是细胞严格遵循不对称分裂的方式,如果蝇的卵细胞,一个干细胞分裂后,产生一个子代干细胞和一个已分化细胞。这种分裂方式主要发生在低级动物。如单一细胞生物体及无脊椎动物。
篇6
A.1 B.2 C.3 D.4
分析:亲代细胞15N15N 15N15N
复制15N14N-15N14N 15N14N-15N14N
第一次复制:一个细胞15N14N 15N14N
另一个细胞15N14N 15N14N
第二次复制:一个15N14N-14N14N 15N14N-14N14N
另一个15N14N-14N14 N15N14N-14N14N
第二次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所以第一个细胞产生的子细胞有两种可能:①15N14N 15N14N和14N14N 14N14N;②两个均为15N14N 14N14N,第二个细胞也是有这两种可能,所以最终的4个子细胞就有四种组合:
1.第一个细胞按①方式分裂,第二个也是按①方式分裂,则子细胞中有2个有放射性;
2.一按①,二按②,则子细胞中三个有放射性;
3.一按②,二按①,则子细胞中三个有放射性;
4.一按②,二按②,则子细胞中四个有放射性。
所以答案为BCD。
举一反三:
题1 某生物细胞有1对同源染色体,将1个用15N同位素标记了DNA分子的体细胞加入含14N脱氧核苷酸的培养液中,并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同步培养,当细胞经过连续2次分裂时,产生的某个子细胞含放射性的概率为?
题2 某生物细胞内有1对同源染色体,将200个用15N同位素标记了DNA分子的体细胞加入含14N脱氧核苷酸的培养液中,并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同步培养(细胞分裂同步进行),某时刻测定细胞的总数目为1600个。在这1600个细胞中,含有15N放射性的细胞个数为( )。
A.900 B.800 C.700 D.400
答案:C。
题3 某生物细胞内含有1对同源染色体其精原细胞的DNA分子用15N标记,并供给14N的原料,该细胞进行减数分裂产生的4个精细胞中,含15N标记的DNA的所占的比例是多少?
答案:100%。
题4 某高等生物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10条,其中的DNA用同位素15N标记,将该体细胞放入不含同位素的14N培养液中连续培养2代,则在形成第二代细胞的有丝分裂后期没有被标记的染色体数是多少?
篇7
【关键词】
非破裂型输卵管妊娠;保守治疗;甲氨喋呤;米非司酮;中药
输卵管妊娠是指受精卵着床在输卵管内。输卵管妊娠占异位妊娠的90%~95%,并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及导致孕产妇死亡的危险[1]。近几年来,随着河南省巩义市人民医院血β-HCG检测技术及阴道彩超的开展,大多数输卵管妊娠已能在早期非破裂时作出诊断,从而使药物治疗异位妊娠成为一种主要治疗方法。现对2011.2~2012.2在本院收治的90例非破裂型输卵管妊娠保守治疗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入选条件①一般情况良好,无活动性腹腔内出血。②血β-HCG
1.2病例选择选择在本院输卵管妊娠患者154例中,符合上述条件90例,均选择药物保守治疗,并将90例患者按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两组。A组45例采取甲氨喋呤治疗;B组45例采用米非司酮+甲氨喋呤+中药治疗。
1.3治疗方法A组甲氨喋呤50mg/m2肌注,不加用四氢叶酸。B组米非司酮50mg,口服12h一次,连用三天,用药同时给甲氨喋呤50mg/m2肌注一次,第4天服用中药。如用药后七日血β-HCG上升或下降
2.4输卵管通畅度检查对A组有生育要求的30例,B组有生育要求的30例分别于治愈后3个月行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A组输卵管复通率62.7%,B超输卵管复通率82.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近年来随着婚前,人工流产及妇科感染疾病的增加,异位妊娠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这部分人群大多数都非常渴望药物治疗,对手术治疗有一定恐惧心理。根据本院近几年来对此人群的调查,未生育妇女占60%以上,所以保留输卵管,提高成功率,减少住院日,增加复通率成为本科医师治疗异位妊娠的目标。随着本院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及本院临床医师对异位妊娠警惕性的提高,多数输卵管妊娠者在破裂前即可明确诊断,这使药物治疗在本院得以开展并取得成功,同时也对治疗效果进行了观察对比,探索出了较好的治疗方案。
甲氨喋呤是叶酸拮抗剂,能与二氢叶酸还原酶活性部位结合,从而阻止嘌呤环与胸腺嘧啶核苷酸的合成,干扰DNA、RNA与蛋白质合成和胚胎滋养细胞分裂,而滋养细胞对甲氨喋呤有高度敏感性,从而达到胎盘、绒毛变性坏死、胚胎死亡,达到治疗异位妊娠的目的[3],米非司酮是一种强效的抗孕激素拮抗剂,与内源性孕酮竞争结合受体,产生较强的抗孕酮作用,使黄体生素下降,黄体萎缩,从而使依赖黄体发育的胚囊坏死而发生流产[4],由于两者药理机制不同,二者联用,可加速绒毛胚囊坏死,提高治疗效果,缩短血β-HCG恢复至正常时间。根据本院收住患者的情况,要求药物保守治疗者,大多数都是有生育要求的,且一部分是未婚的。所以治愈后输卵管能够复通,不影响生育,是她们的最大愿望,而中药的原理为活血化瘀,消结杀胚。它不仅可消除包块,还可以消除盆腔炎症,疏通输卵管[5],因此三药联合应用有协同作用。不仅提高了治愈率,缩短了治疗时间,而且恢复了输卵管功能,提高了下次正常妊娠的成功率。
本组资料显示,米非司酮+甲氨喋呤+中药治疗非破裂输卵管妊娠,不仅在缩短住院日、缩短包块消失时间、及缩短β-HCG降至正常时间等方面优于单一甲氨喋呤,副反应无明显增加,而且在输卵管复通方面明显高于单一甲氨喋呤。笔者认为,渴望生育的非破裂输卵管妊娠患者,采用三药联用是理想的选择。
参考文献
[1]丰有吉主编.妇产科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70-76.
[2]张国华.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观察.实用妇产科杂志,1999,15(1):45-46.
[3]步仰高,牛贝利.甲氨喋呤单次肌注与米非司酮联合应用治疗异位妊娠.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04,39(1):178.
篇8
“人要衣装,物要包装”,说明包装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它以有形的手段传达出无形的社会审美意识。随着中国加入WTO,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对于众多的企业来说,成功地推销其产品是他们的最终目的,因此同产品密切相关的包装设计也日益受到企业决策层和设计人员的重视。作为多学科综合艺术组合的包装设计,它集商标、广告、展示和推广等相关内容于一体,其功能已经从过去单纯的保护商品发展到同消费者进行交流并促使他们购买的广告作用。系列化包装是现代包装设计中较为普遍、较为流行的形式。系列化包装的迅速发展,充分符合广大消费者的审美心理,是当代国际包装设计中颇为流行的一个形式。
图a、b分别为AVON洗发水设计和春开窖酒系列包装设计。统一的品牌,统一的图案装饰,一系列的产品陈列在货架上,那么消费者的视觉上从一点扩充到一线或一面,加强了识别与记忆,相应地削弱了其他品牌商品的竞争力度。
系列化设计的优点
系列化包装既有多样的变化美、又有统一的整体美。在形式美中,多样性与整体性的统一是一条很重要的法则,东方艺术和西方艺术都有整体美的传统。如今整体美的法则也随之深入到生活的各个领域,从服装到家具,从室内装饰到环境艺术都追求艺术格调一致的整体美。包装系列化设计正好符合了“多样统一”这一我们民族和其他各民族都共同遵循的美学基本法则。以一个企业或一个商标、牌名的不同种类的产品用一种共性特征来统一的设计,可用特殊的包装造型特点、形体、色调、图案、标识等统一设计,形成一种统一的视觉形象。
一、上架陈列效果强烈,容易识别和记忆,起到扩大销售的作用,消费者如果对系列产品中的一件满意,就会对该系列的其它品种产品产生信任,这就扩大了销售影响。如果是传统名牌产品系列,更可借名牌魅力来扩大销售;
二、能缩短设计周期,便于商品新品种发展设计,方便制版印刷。如果商品采用系列化包装,那么设计出一种商品的包装,其他的包装也就很容易被设计出来,因此,商品包装设计周期缩短,减少了人力和财力。而在印刷过程中,必然有很多排版是一样的,这样也减少了制版工作;
三、增强广告宣传的效果,强化消费者的印象,扩大影响,树立名牌产品。系列化包装设计采用局部色彩、形象或文字的变化,而整体构图完整统一地设计,将多种商品统一起来,也叫“家族式”设计,使顾客一眼便知是某家某厂某牌的产品。从而树立信誉和名牌产品观念,使商品整体形象感增强,给人印象鲜明,让人久久不忘,使企业产品显赫,有利于以众压寡,吸引人的注意力,从而有利于创名牌,有利于市场竞争。
系列化包装的表现形式
一、色彩系列化:包装的色彩具有先声夺人的魅力,对于需要有强大货架视觉冲击力的现代包装设计而言,色彩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包装设计的总体艺术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包装色彩的运用。因为鲜明的色彩不仅可以使产品锦上添花、身价倍增、扩大销路,还可以博得顾客的注意,有助于增加购买者对商品的认可,从而产生购买欲。选择能够表达企业精神或者传达商品某种信息的色彩进行统一设计是包装设计人员的首选。不同规格的系列产品,可以用一种或者若干种色彩作为主色,一般可采用企业的标准色和辅助色,符合企业的CIS战略,其广告效果为最佳。
商品的色彩是商品的特性、属性和功能的形象表现。一般是什么样的商品就用什么样的包装色彩,即商品所谓的形象色。例如在自然界中,许多成熟的水果都有其代表色,桔子是橙色,葡萄是紫色,柠檬是黄色……这些色彩在视觉上能引起人们的香甜可口感觉并增进食欲,所以在食品包装系列化设计上,用橙色代表桔子,紫色代表葡萄,黄色代表柠檬等;在化妆品系列化包装中,粉色表示花香型的,黄色表示果香型的,绿色表示草香型的,蓝色表示药物型的。而不同国家、民族,由于其社会政治状况、风俗习惯、、文化教育、自然环境等因素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色彩习俗,例如绿色在信仰伊斯兰教的国家里很受欢迎,而在日本却被认为是不祥之色。
因此,系列化包装中的色彩不是简单地多用几个色彩就可以的,它不但要充分考虑到包装色彩的商品性、广告性、民俗性,还要对商品的属性、特点和功能、销售对象和销售地区有充分的了解。在此基础上设计的系列化包装色彩,才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和广告推广力,只有这样的包装系列化色彩设计才是行之有效的包装设计策略。
二、造型系列化:不同规格的系列产品,按大小分类成若干种比例相同的包装造型规格进行统一设计,设计具有某种外形特点的包装结构,使一系列的商品互为整体。这种方法多见于化妆品和食品系列包装设计。如有的瓶装产品的瓶身不同,就可在瓶盖上统一造型特征;有的瓶身大小高低不同,可以统一强调某些造型装饰特征。在造型结构及装璜都达到统一的情况下,可在装璜画面上标明不同品种,或以不同的色彩来区别不同品种,以取得格调一致而形成系列化包装。
当然,系列化包装设计还有很多表现形式:图形系列化、文字系列化、编排系列化、材质系列化等,在包装设计中要综合考虑如上诸多因素。
系列化包装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一、产品类别不能混淆。系列化包装强调的只是在同类商品中进行组合变化,非同类商品组合就破坏了它的作用,比如系列化清凉饮料包装,有桔汁的,葡萄汁的,山楂汁的,桃子汁的等,在设计中构想一个统一的形式,再在一个较明显的位置上突出各自的果品形象,使人一目了然,达到系列化的目的,得到较理想的效果。如果将山楂汽酒组合到里面就不合适了,因为一个是果汁类,而另一个是酒类,虽同为饮料,其成分不同,不能混淆。
二、同类商品系列化应在共性中强调个性。以上面所举清茶饮料为例,如将桔子、葡萄等果品形象表现的模糊不清,或因经营位置、大小处理不当,就不能明确清晰地展示商品内容,容易引起消费者的误解,失去其销售价值。又如在设计咖啡的系列包装中要明确其象征色调;红色表示味浓,黄色表示味淡,酸则用绿色表示等。另外还要档次分明,同类商品亦有贵贱、优劣之分,一般高档商品不能同低档商品构成系列,如果高档西服与低档西服构成系列包装,人们会怀疑高档的真假,结果弄得高级的反而不高级,低级的冒牌高级,因而失去信誉。
结语
纵观我国的系列化包装设计,近些年来已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依然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这就要求我们的设计师们以设计美学为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进行长期的、付诸实践的设计艺术劳动,日益提高水平,以适应日趋丰富的现代设计需要。系列化包装设计有待于我们更加深入地挖掘与探讨。
参考文献:
[1]王庆斌,张福昌.包装设计奥妙之一色彩系列化.七彩世界,102-103.
[2]严耀华.统一化的系列包装设计.上海包装,1995,(4):20-21.
篇9
关键词小单孢菌;分离;16S rRNA基因序列
中图分类号Q939.13+9;Q7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11-0047-02
Isolationand16SrRNAGeneSequenceAnalysisofMicromonosporasp. 211003
XU Xiao-xiong 1,2LIN Hai-peng 3XIE Qing-yi 3HONG Kui 3
(1 Qiongzhou University,Sanya Hainan 572022; 2 Hainan Key Laboratory for Herpetological Research;3 Institute of Tropical Bio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AbstractUsing pretreatment of hot heat 100 ℃ for 60 min,Micromonspora sp. 211003 was isolated from GA-vitamin selective media.The strain is G+,and single spores were formed on yellowish substrate hyphae. An almost-complete 16S rRNA gene sequence analysis showed the isolate was assigned to the genus Micromonospora and was form a cluster separately. The highest levels of similarity were with M. siamensis TT2-4T(98.415%).Based on the analysis,the isolate should be a new member of Micromonospora.
Key wordsmicromonospora;isolation;16S rRNA gene sequence
小单孢菌科最初是1938年由Krassil' nikov 建立的。按照1997年Stachebrandt 等建立的新分类系统,小单孢菌科在放线菌分类中属于细菌域,放线菌门,放线菌纲(亚纲),放线菌目,小单孢菌亚目,在小单孢菌亚目中只有1个小单孢菌科[1]。小单孢菌属作为小单孢菌科的代表属,于1923年建立,该属微生物是一类丝状原核微生物,为革兰氏阳性菌,不抗酸,兼性好氧,对pH值6.0以下敏感,但部分菌株能在pH值为10时生长。
小单孢菌生长温度范围是8~55 ℃,无气生菌丝,基内菌丝发达,分支,有隔。在基内菌丝上长单个孢子,有梗或无梗,孢子不能游动。细胞壁含meso-DAP 和甘氨酸(Ⅱ型)。全细胞水解物含阿拉伯糖和木糖(D型)。特征性磷脂是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肌醇和磷脂酰肌醇甘露糖苷,属磷脂PⅡ型。主要的甲基萘醌有MK-9(H4),MK-10(H4),MK-10(H6)或MK-12(H4,H6,H8)。DNA的(G+C)摩尔百分比含量为71%~73%。
1材料与方法
1.1样品采集与处理
1.1.1土壤样品采集。从文昌头苑红树林(北纬19°37′22″,东经110°47′44″)采集海漆(Excoecaria agallocha Linn)的根围土壤。
1.1.2土壤样品的理化指标检测。对土壤样品的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全硫、有效磷、有效钾百分比含量及pH值、盐度、含水率测定(部分结果由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完成)。
1.1.3预处理。土壤样品采集后置于阴凉处7 d,自然风干,干热100 ℃,60 min;将1 g土壤置于9 mL的1/4格林溶液1/10的稀释液,超声波处理10 min;然后用1/4格林溶液稀释得到1/100、1/1 000的溶液,备用。
1.2选择性分离放线菌
1.2.1培养基配制。葡萄糖天门冬素培养基(GA),葡萄糖均添加了终浓度为50 mg/L的放线菌酮、制霉菌素和重铬酸钾;复合维生素,每1 L培养基添加VB 0.5 mg、VB 0.5 mg;VB0.5 mg;烟酸0.5 mg;肌醇0.5 mg;泛酸0.5 mg;生物素0.25 mg;对-氨基苯甲酸0.5 mg。ISP 2培养基。
1.2.2菌株分离纯化与保藏。采用稀释平板分离法分离菌株,取1/10、1/100、1/1 000稀释液各100 μL涂布到GA培养基,设3个平行样。涂布平板置28 ℃恒温培养28 d,根据平板上菌落的形态特征,选取平板上所有的代表性菌落,挑取到ISP2琼脂培养基上,采用三步划线法纯化获得单菌落。纯化好的菌株保藏到20%的甘油管中,置于-20 ℃保藏[2]。
1.3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
1.3.1DNA模板的制备。采用核酸提取仪法提取放线菌的基因组DNA,为PCR扩增提供模板。其具体步骤如下:①在平皿上直接挑取100 mg菌体到Lysing matrix A tube中。Lysing matrix A tube事先装好小珠子,并灭菌。②加入500 μL无菌水。③在DNA快速提取仪Fastprep中振荡30 s,速度设置为5.0。④加入500 μL比例为24∶1的氯仿与异戊醇混合液,涡旋振荡10 s,室温静置几分钟,14 000 g离心5 min。上清液即可用作PCR模板,可通过电泳检测是否含有放线菌的基因组DNA。
1.3.216S rRNA基因的PCR扩增及测序。PCR反应体系:模板DNA,1 μL;2×PCR mastermix,25 μL;1492R(20 μmoL/L),1 μL;27F(20 μm/L),1 μL;ddH2O,22 μL。PCR扩增反应条件:94 ℃预变性5 min;94 ℃ 变性60 s;55 ℃ 退火60 s;72 ℃延伸90 s(30个循环);72 ℃后延伸10 min。PCR产物直接送上海生工测序。
1.3.316S 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将测序得到的16S rRNA基因序列上传到GenBank上,获取Genbank号码。然后放到GenBank中进行比对,然后从GenBank、EMBL或DDJB上下载相似率高(一般>98%)的相关菌属的模式菌株(Type strain)的16S rRNA基因序列,采用邻接法(Neigh-bour Joining)[3]构建聚类分析图,主要软件包括MEGA 4.0、BIOEDIT 7.0,初步确定菌株分类归属。
2结果与分析
2.1土壤样品主要化学成分分析结果
头苑红树植物海漆根围土壤的主要化学成分析结果为:有机质2.422%;全氮0.088%;全磷0.041%;全钾0.520%;全硫0.182%;有效磷214.8 mg/kg;有效钾188.9 mg/kg;pH值7.31;盐度40‰;含水率31.85%。
2.2菌株211003的初步鉴定
菌种211003分离自GA培养基,革兰氏阳性,在纯化培养基ISP 2上菌落呈橘黄色,无气生菌丝,通过显微镜可观察到单个孢子着生在基内菌丝上。
2.316 S rRNA基因序列分析
菌株211003的 16 S rRNA基因序列的GenBank序号为EU600087,通过16S rRNA基因序列聚类分析树的结果(图1)分析,初步判断菌株211003归到小单孢菌属,并且在小单孢菌属里面成为独立的一支。进一步分析其与小单孢菌属中有效种的16S rRNA基因序列相似率分析,菌株211003的16S rRNA基因序列与M. siamensis TT2-4T的相似率最高,为98.415%;其次是M. humi P0402T,为98.017%;再次是M. tulba-ghiae TVU1T,为97.891%。由此初步判断,菌株211003极有可能是小单孢菌属中的一个潜在新种。
3结论与讨论
菌株211003与其他的小单孢菌属的有效种的16S rRNA基因序列相似率最高为98.415%,其构建的聚类分析树结果显示,菌株211003独立于其他的小单孢菌,为单独的一支,作为该属的一个潜在新种的可能性非常大。近年来,红树林分离得到一些的新属、新种,具有丰富的放线菌资源,如从海南红树林环境中分离并发表了继生菌属(Jis-hengella endophytica)[4]、根围小单孢菌(Micromonospora rhizos-phaerae)[5]、三亚链霉菌(Streptomyces sanyensis)[6]、海南野野村菌(Nonomuraea wenchangensis)[7]、海南阿萨诺菌(Asanoa hainanensis)[8]。其中根围小单孢菌、海南野野村菌、海南阿萨诺菌分离自红树植物的根围土壤,并且根围小单孢菌跟菌株211003菌分离自同一份样品海膝根围土壤。试验结果表明,菌株211003是新种的可能性非常大,需要进一步进行形态、生理、生化及DNA杂交的鉴定工作[9-11]。
4参考文献
[1] 徐丽华,李文均,刘志恒,等.放线菌系统学――原理、方法及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2] 徐小雄,林海鹏,阮继生,等.从红树植物根际土壤选择性分离小双孢菌[J].微生物学通报,2009,36(9):1299-1304.
[3] SAITOU N,NEI M.The neighbor-joining method:a new method for rec-onstructing phylogenetic tree[J].Mol Biol Evol,1987(4):406-425.
[4] XIE QING-YI,WANG CHENG,WANG RONG,et al.Jishengella endop-hytica gen.nov,sp.nov,a new member of the family Micromonosporaceae[J].Int J Syst Evol Microbiol,2011(61):1153-1159.
[5] WANG CHENG,XU XIAO-XIONG,QU ZHI,et al.Micromonospora rhi-zosphaerae sp.nov.,isolated from mangrove rhizosphere soil[J].Int J Syst Evol Microbiol,2011(61):320-324.
[6] SUI JIN-LEI,XU XIAO-XIONG,QU ZHI,et al.Streptomyces sanyensis sp nov,isolated from mangrove sediment[J/OL].Int J Syst Evol Microbiol,2010 0:ijs.0.023515-0,in press.
[7] WANG FAN,XU XIAO-XIONG,QU ZHI,et al.Nonomuraea wenchan-gensis sp.nov,isolated from mangrove rhizosphere soil[J/OL].Int J Syst Evol Microbiol,2010 0:ijs.0.025742-0,in press.
[8] XU XIAO-XIONG,QU ZHI,WANG HAI-LONG,et al.Asanoa hainan-ensis sp.nov,isolated from rhizosphere soil of Acrostichum speciosum in a mangrove[J/OL].Int J Syst Evol Microbiol,2010 0:ijs.0.025825-0,in press.
[9] 李莉,闫淑珍,李玉梅.水稻田小单孢菌的选择性分离及鉴定[J].江苏农业科学,2010(2):381-384.
[10] 龙中儿,朱跃进,黄运红,等.一株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小单孢菌的分离和鉴定[J].微生物学通报,2008,35(3):378-383.
篇10
关键词:胸腰椎爆裂骨折;前路手术;后路手术
为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对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使用前后路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对我院2008年-2013年收治的要胸椎爆裂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本文当中所收集的资料是我院自2008年-2013年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共有60例,在当中进行了前路手术30例、后路手术30例。其中男性患者有33例,女性患者有27例,年龄最大的为58岁,年龄最小的为24岁,平均年龄在36.2岁;胸8-12椎体爆裂性骨折有9例,腰1-3椎体爆裂性骨折29例,其它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22例。受伤原因如下:高处坠落受伤的有46例,交通事故受伤的有9例,其它损伤的类型有5例。60例患者都在受伤之后最晚12个小时之内送到医院进行救治。
1.2入院时临床表现
入院的60例患者,在不同程度上面的脊髓神经受到损害,主要表现为不全性瘫痪,双下肢肌力有所下降,腱反射出现减弱甚至消失,小便困难但是大部分肛周感觉正常。对患者以Frankel进行分类:A级4例,B级3例,C级11例,D级14例,E级11例。另外的17例患者没有表现出明确的脊髓神经受损症状。
1.3手术方法
本次研究患者当中有30例进行前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另外的30例患者进行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导致患者椎体受压的脊髓致压物是来自于前方的,进行前路切开减压还有骨折复位,以患者自身体髂骨进行植骨并以Centaur系统内固定;导致患者椎体受压的脊髓致压物并非来自于前方而且椎管里面的占位并不明确的患者,进行后路切开减压还有骨折复位,以患者自身体髂骨进行植骨并以Centaur系统内固定。
2 结果
2组患者在接受手术后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详情请看表一、表二。
3 讨论
大多数患者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都是发生在胸椎与腰椎之间的交界地域,而患者在骨折那一瞬间所产生的能量大小对于所造成的脊髓神经损伤严重与否有着决定性的作用。脊髓神经受压、脊柱稳定性被破坏,这两者所造成的继发性损伤现在被医学界越来越重视[3]。近年来临床对胸腰椎骨折患者均主张通过手术进行及时的治疗。而手术治疗的目的在于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复位还有矫形的方式使得椎体在高度、曲度还有序列方面得以恢复;(2)缓解脊髓神经受到的压迫感;(3)使得脊柱稳定性得以重建[4]。手术治疗能够在直视的环境之下对脊髓神经的致压物进行清除,最大程度的让脊髓神经的压迫解除掉,让患者能够取得恢复脊髓神经功能。
以手术进行治疗,最大的目的是为了能够最大程度的对脊柱的解剖结构有所恢复,彻底的让椎管之内的压力减轻,与此同时还能够纠正脊柱畸形状况,让脊柱的稳定性能够重新建立,避免了脊柱迟发性移位、脊髓迟发性神经功能受损,给脊髓功能的进一步恢复制造了相当有利的条件[5]。如果脊髓受压是来自于硬脊膜的前方那么就选择前路减压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如果脊髓受压是来自于硬脊膜后方那么就选择后路减压内固定术进行治疗。
内固定的目的是为了让爆裂的伤椎和邻近的脊柱更加牢固的连接起来并形成坚固的短节段固定,这样对于伤椎的伸展还有屈曲应力有一个良好的抵消效果,特别是它还具有良好的撑开作用能够尽量的让伤椎的高度恢复,重新建立脊柱的生理去读还有让突入椎管里面的骨块归位,让脊髓的受压状况得到缓解甚至解除,让神经功能更好的恢复,而植骨能够有利于脊柱自身的骨性稳定,预防手术之后后突畸形纠正失效。
前路手术对伤椎高度进行改变的时候达到了20%以上,而后路手术对伤椎高度进行改变的时候达到了16.7%左右;前路手术在对Cobb氏角进行改变的时候达到了15.2°,后路手术在对Cobb氏角进行改变的时候达到了11.3°左右。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进行前路手术之后,在伤椎高度恢复以及Cobb氏角方面的疗效,要比后路手术更加有效和彻底。虽然从手术的时间还有出血量来看,后路手术要比前路手术表现出优势,但是在手术的疗效方面,前路手术却要比后路手术明显得太多。
综上所述,相对于后路治疗手术,前路治疗手术对于患者的椎体高度恢复以及Cobb氏角方面的纠正有更好和更确切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金大地.陈旧性胸腰椎骨折的前路手术治疗[J].中华创伤杂志.2011(4);246-248
[2]邓天琼.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前后路手术治疗临床疗效的观察[J].西南国防医药2010(4).157-158
[3]吴永平、陈维善、陈其晰.78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前后路手术的比较[J].浙江医学.2011(1);144-145
[4]陈达智.后路侧前方减压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J].临床医学工程.2011(5);1259-1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