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范文
时间:2023-03-24 12:00: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干细胞,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2007年是干细胞研究取得重大突破的一年,尤其是关于羊水的课题。研究人员认为,从羊水中提出的干细胞,简称AFS,具有激发人体内已知含有的220种专有干细胞中绝大多数并不是全部的潜能,从而可能在胚胎和成人之间的AFS干细胞之间发挥某些作用。最重要的是,AFS比较容易取得,可以通过产前例行的羊水诊断取得足量的羊水;另外还可在“产后”即产妇生完孩子后取得AFS干细胞。想想看,现在美国每年就会有400万婴儿降生,AFS具有相当广阔的未来研究前景。
干细胞研究在2007年获得了巨大突破,有几个显著标志,例如,从羊水中获取干细胞,通过转基因方法从皮肤细胞培育类似胚胎干细胞的全能分化的干细胞等。从羊水获取干细胞被美国《时代》杂志评选为2007年度十大医学突破之一,而皮肤细胞经“基因直接重组”后可以转化成为具有胚胎干细胞特性的细胞则被美国《时代》杂志评为2007年十大科学发现之冠。
从羊水中摄取干细胞
人体干细胞分两种类型,一种是全能干细胞,从理论上讲,它可以通过诱导形成人体的任何类型的细胞,也可以说能直接克隆人体。另一种是多功能干细胞,可复制各种内脏和组织。全能分化的干细胞无疑对于人类是一件很大的幸事,因为干细胞在治疗白血病、癌症、白癜风、心脏病、帕金森氏综合征、糖尿病、皮肤烧伤、老年性痴呆等人类许多顽症方面都有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在上个世纪末的1999年,美国《科学》杂志甚至把干细胞研究评为21世纪10项重要的研究领域之首,而且位居人类基因组计划之上。
但是,干细胞研究一直被伦理困扰。因为,要获得全能分化的干细胞似乎非胚胎干细胞莫属。而从胚胎中提取干细胞又为世界多数国家的伦理和文化所不容。美国虽然引领着世界科技的潮流,但在干细胞研究上被伦理卡得最死。这体现在总统布什两次否决了推进和批准干细胞的议案。
布什于2006年7月19日首次否决了支持胚胎干细胞研究的法案,理由是这项法案支持利用无辜的人类生命为其他人牟取医学利益,谋杀(胚胎)是错误的。为了科研目的,给予生命,又让它死去,这是让人无法接受的。2007年6月20日,布什再次否决了国会提交的放宽联邦政府资助胚胎干细胞研究的法案,理由始终如一:这样的法案一旦通过并变成法律,美国纳税人的钱就会“被迫用于故意摧毁人类胚胎”,而这是他本人“不能跨越的道德底线”。
与其说这是布什的底线,倒不如说是人类伦理底线的一种反映,因为相当多的人认同布什的这一观点。意识到这一点,研究人员开始寻找其他途径。从羊水中获取干细胞就成为研究人员的选择之一。
2007年1月7日,美国的德・科皮(De Coppi P)等人宣布,从羊水中可以分离出多能干细胞(能分化为多种类型的干细胞)。
研究人员在羊水中发现的只是少量的干细胞,估计只占1%,并将这类细胞命名为羊水液体来源细胞(AFS细胞)。在实验室中,研究人员使这种干细胞分化成肌肉、骨头、脂肪、血管、神经和肝脏细胞。这表明在不破坏人类胚胎的情况下,胎盘和羊水也可以提供更多的干细胞。而且,从孕妇胎盘羊水中提取的这种干细胞,有别于胚胎干细胞或成人干细胞,却兼具这两种干细胞的功能。
从羊水中提取干细胞的具体做法是,孕妇需要进行羊水诊断来确定胎儿是否正常发育,研究员可利用羊水诊断中废弃的羊水样本来提取干细胞,当然还可以从产前遗传疾病检查所需的羊水诊断中提取,也可以从产后的羊水中分离干细胞。这些情况提取干细胞对母体和胚儿均无害,不会像胚胎干细胞研究那样扼杀胚胎。只要配型合适,理论上,10N份这种干细胞就可以满足美国大部分的干细胞移植需要。
当然,也有研究人员认为,这一方法要应用到临床和研究还需要很长时间,而且在实际提取中还有困难。例如,收集羊水就有问题。如果是自然分娩,羊水会穿破并流到地上去,收集羊水相当困难-剖腹生产虽可收集羊水,但却会影响生产的过程。所以,从羊水中提取干细胞并不能完全代替胚胎干细胞。
条条大道通罗马
除了从羊水中提取干细胞,还有其他研究人员在探索和思考不必从胚胎获取干细胞。2007年10月初,创造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羊多利的威尔穆特和其领导的研究小组决定不再进行细胞核转移研究,11月17日威尔穆特更是公开宣布这一决定。他们认为,利用日本科学家的新技术可以在5年内提供一种更好的、伦理上更能被接受的医用克隆胚胎。所谓新技术指的就是日本京都大学山中伸弥教授等人研究的一种将体细胞进行基因改造而成为类似干细胞的技术,而且已在实验鼠身上做过试验。
2007年11月20日,美国和日本的两个科学小组同时宣布,他们成功地将人体皮肤细胞改造成了几乎可以和胚胎干细胞媲美的干细胞。美国威斯康星大学詹姆斯・汤姆森(James Thomson)等人的研究发表在《科学》杂志,而日本京都大学教授山中伸弥(Shinya Yamanaka)领导的研究小组把报告发表在《细胞》杂志。两个研究小组都借助逆转录病毒为载体向皮肤细胞中植入一组4个基因,通过基因重新编码,使皮肤细胞具备胚胎干细胞的功能。而被改造过的细胞被称作“诱导性多能干细胞” (induced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细胞)。
iPS细胞成果扩大
干细胞研究的漂亮转身并不仅限于把人的成体细胞转变为iPS细胞,在此之后和之前,还有一些干细胞研究的出色成果。
紧接着皮肤细胞转为干细胞后,美国马萨诸塞州怀德海特生物医学研究所的雅各布・汉纳(JacobHanna)等人用皮肤干细胞对小鼠实验治疗镰状细胞贫血,获得初步成功。研究人员首先从患有镰状细胞贫血症的老鼠尾部提取细胞。随后在提取的患病细胞中植入4个基因,使细胞基因重新编排,变成具备胚胎干细胞功能的皮肤干细胞。通过在实验室中进一步诱导分化,研究人员把这些皮肤干细胞培养为成血细胞,以弥补引发镰状细胞贫血症的基因缺陷,并把成血细胞注入病鼠体内。结果显示,这些病鼠血液和肾功能都开始恢复正常。接受干细胞治疗的患病老鼠,在一个星期内就几乎完全痊愈。
这是医学界首次采用源自患病体自身细胞组织的干细胞来治疗严重的遗传疾病,成功回避了利用外来血液或细胞组织可能产生的移植排斥反应。同时,把老鼠尾部细胞转变成千细胞,也避免了采用胚胎干细胞进行治疗的伦理争议。这也意味着,对人治疗镰型贫血指日可待。
但是,如果要在人身上试用这种干细胞技术必须解决载体的安全问题。对小鼠的实验是用逆转录病毒作载体,把特殊的基因导入小鼠的皮肤细胞中,然后让皮肤细胞转变成iPS细胞,而这种细胞与胚胎干细胞几乎完全相同,能生成200多种细胞。在实验中是用化学物质使这些iPS细胞长成健康的血液干细胞,并把血
液干细胞移植到老鼠的骨髓中,使老鼠体内健康的红细胞不断增加,最后治愈镰型贫血。
但是,如果进行人体实验治疗,现在不能保证逆转录病毒这种载体对人是安全的,经过诱导的iPS细胞也有可能转变成癌细胞。如何解决载体物质是下一步要解决的问题。但已经有研究人员提出,可以用脂肪分子来代替逆转录病毒,把特殊基因带进需要改造的细胞中,诱导它们成为iPS细胞。
干细胞转身后兵分两路
显然,可以把目前的干细胞研究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利用胚胎提取和创造干细胞,无论是人胚胎,还是人畜、混合的胚胎,以及灵长类的胚胎,另一种就是对成体细胞加以转基因诱导,使其转变为干细胞,即iPS细胞。
与胚胎干细胞相比,iPS细胞当然在效率上占了优势。但是,这是否意味着iPS细胞就会从此成为主流并一花独秀呢?情况并非如此。就连成功地用iPS细胞治疗小鼠镰型贫血的汉纳也表示,在继续深化iPS细胞研究的同时。应继续胚胎干细胞研究,兵分两路或多点开花也许能更早出成果。因为iPS细胞尚不能完全取代胚胎细胞克隆技术。而且,很多研究人员认为,iPS细胞实际上还只是干细胞研究的一个分支。
对这个问题的解读是,尽管iPS细胞是一个漂亮的转身,但其自身仍存在不少问题,需要数年时间才可能把这项技术安全应用于临床。其一,iPS细胞现阶段的实验方式存在潜在副作用。研究所使用的逆转录病毒载体可能使基因产生变异,引发肿瘤。因此,需要评估其安全性,并采用新的方法。而上面提到的用脂肪分子携带诱导转变的基因是一种方式,另外一种方式则是根本性解决问题,即通过开启基因的方式来实现重组,而不是对诱导变化的靶细胞采用插入新的基因拷贝(转基因)来实现。
其二,尽管iPS细胞没有胚胎干细胞那样的伦理争论和阻力,但它也可能产生新的伦理问题。例如,应用这项技术,或许能通过皮肤细胞制造和卵子,可以帮助那些有生育问题的患者。但也会出现滥用问题,因此有必要在制造和利用人体干细胞方面做出适当规范。
胚胎干细胞也不示弱
尽管胚胎干细胞存在很大的伦理困境,但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同样精彩。有一些已经达到了进入临床治疗实验。
2007年11月7日,胚胎干细胞技术研究公司Geron在美国神经科学协会年会上宣布,其药物GRNOPC 1(GRNOPCI是人胚胎干细胞为基础的脊髓损伤治疗药物)对脊髓损伤小鼠只需注射一次,在9个月内显示了明显的神经修复效果,而且注射GRNOPC 1入脊髓损伤处没有加剧神经病理性疼痛。实验至少证实了胚胎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有疗效,而这一研究有望于2008年进入临床实验。
韩国抱川中文医科大学附属车氏医院教授郑炯敏和汉阳大学教授金炳洙带领研究团队将人类胚胎干细胞诱导分裂为血管内皮细胞,并且使用这种血管细胞成功治愈了患有下肢血管闭塞症的实验鼠。研究人员通过肌肉注射将胚胎细胞注入到11只染有下肢血管闭塞症的实验鼠腿部之后,4只鼠的下肢基本得到保全,3只鼠的下肢轻微坏死,另外3只鼠下肢完全坏死。而对照组10只实验鼠中的9只下肢完全坏死,1只严重坏死。如果这一技术能应用到临床,将会促进人类胚胎干细胞治疗时代的到来。
由于人的胚胎极其短缺,英国研究人员准备使用母牛的卵子创造和研究克隆胚胎。做法是,把人细胞的DNA注入牛的去除了DNA的卵细胞中,创造一个混种“怪物”。这样做的目的是要用这种胚胎提取干细胞以治疗一些难治的疾病,如帕金森氏症。进行这项研究的是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和伦敦国王学院的研究人员。然而,这种做法必然会导致争议。2006年这两所大学的研究人员向政府申请许可证,不过去年的12月,英国政府表示要禁止这类研究。但与此同时,英国管理此类研究的“英国人类授精和胚胎管理局”(HFEA)同时表示要调查这个研究项目。
篇2
【关键词】 成体干细胞;衰老;微环境
人类和哺乳动物组织内都存在成体干细胞,然而其在维持组织内环境稳态以及修复中的作用却显现差异,甚至可能是大相径庭。伴随衰老,组织表现出再生潜能的整体下降,是由于干细胞的内在衰老,还是组织环境因衰老而损害所处干细胞的功能?第一种可能因“细胞”而异。组织中的干细胞需经分离鉴定,在生命全过程中实时监测其数量和功能的改变,才能探究其中的缘由和机制。而后种可能较难论证。由于干细胞与所处组织紧密联系,目前尚无一种组织能就该问题予以确切解释。而且,组织间也存在差异,具有细胞更新或是细胞更新慢但面临损伤时再生能力强以及细胞更新慢且几乎没有再生潜能的区别。本综述旨在探讨衰老和成体干细胞的相互作用,尤其是伴随衰老而出现的组织功能改变与干细胞的相关性。
1 对衰老的认识
研究干细胞本身如何伴随衰老而改变首先要了解机体为什么会衰老。进化学家们倾向于遗传决定衰老的观点。因为在自然界,超过最佳生育期个体的死亡有益于该物种的延续,将为处于最佳生育能力的个体及其子代保留资源。但是,“衰老表型”在自然界极其罕见,绝大多数野生动物早在出现衰老征象之前就已遭受饥饿、猎捕、疾病或意外事件而死亡,“遗传”学说似难立足。随后,“突变累积”学说[1]和“拮抗基因多效性”学说[2]相继问世,支持并充实“遗传”学说。前者由Medawar首先提出,他认为基因突变导致与衰老相关的有害改变可随子代延续而不断累积,一旦超过该物种最佳生育时期即可表现出来。后者推测,生物体内存在具有选择优势的基因,在生命早期表达对存活和生育有益,在晚期表达却有害。尽管上述观点试图将进化论与衰老生物学的实验研究合理合并,却乏于突变累积和拮抗基因多效性的有力证据[3,4]。
虽然,遗传决定衰老的观点尚无法自圆其说,但有充分证据提示遗传对衰老进程有显著影响。其中最具说服力的是,同一物种不同个体衰老进程的差异相对于不同物种的个体而言根本微不足道[5]。蜉蝣的脱毛、繁殖和死亡同在一天之内发生,相反,大乌龟的寿面可达200年。而影响真核生物寿命的单基因突变可涉及从酵母到小鼠的多个物种[6~8]。
2 衰老进程和成体干细胞功能
2.1 生物防御的等级性 生物体的衰老主要表现为组织和器官由于岁月增长出现组织学和生化学改变导致的机体功能下降,以及面临损伤或应激时的应对能力减退。由于干细胞参与组织再生、修复与内环境稳态,那么,组织衰老的表现是否就缘于所处干细胞的功能下降?从问题表面看来,干细胞俨然成为维持组织年轻态的卫士,而不是处于会伴随衰老而功能减弱的从分子至机体水平的内环境稳态防御等级塔中的一分子。无论防止基因突变的修复能力如何[9],胞核和线粒体DNA的突变累积始终处于防御等级塔的最高点,代表最基本且不可逆的改变。干细胞中等程度参与组织内环境稳态和修复,但对细胞更新能力极低的组织而言,干细胞对组织衰老的影响则可忽略不计。譬如在心脏或脑组织,绝大多数心肌细胞或神经元终生不被替换。恰是这些有丝分裂后细胞而非成体干细胞的改变,最能体现什么是衰老。
2.2干细胞功能和干细胞微环境 在已研究的组织中,几乎所有都会显现与衰老相关的面对损伤时细胞更新以及再生速率和/或效率的递减,提示组织中的干细胞功能亦会伴随衰老而逐渐下降,但这并不意味干细胞内在固有的衰老进程。事实上,干细胞功能受多因素的逐级调节,从细胞自我调节到干细胞微环境、周围组织环境、机体的系统环境到最终的外环境调节。而且,各个调节因素间存在相互作用,譬如,系统环境是由机体所有的组织环境、干细胞微环境、干细胞自身共同构成的综合体。与衰老相关的干细胞数量和特性、干细胞微环境或所处组织环境、机体系统环境或上述因素的任意组合的改变均可导致组织内稳态或修复能力的下降。其中,干细胞微环境的改变包括细胞外基质含量及组成的变化、与干细胞直接联系的细胞膜蛋白及脂质的变化以及构成系统环境的可溶性旁分泌和内分泌因素的变化等。对干细胞微环境各要素改变重要性的研究以果蝇为最透彻[10]。而机体系统环境的改变包括免疫及神经内分泌的变化、组织损伤或疾病状态下炎症反应和受损细胞释放因子的变化等。从年长的动物组织分离出细胞暴露于年轻动物的系统环境中(反之亦然)进行的异时移植研究充分说明[11~13],即使干细胞自身不存在显著的老化,也会因局部及系统环境中调节干细胞或其子代细胞功能的信号衰减而呈现与衰老相关的功能下降。
2.3 干细胞和个体寿命 与干细胞在组织衰老进程中的作用相比,干细胞与个体寿命的关系更加令人费解。尽管有研究显示两者存在关联[14],但目前尚无证据提示任何一个物种的寿命是由于细胞群的有限供应或有限功能所决定。如果研究初始就假设干细胞功能下降决定组织衰老,组织衰老决定个体寿命,就很有可能陷入误区。因为,第一个假设忽略了细胞更新能力差的组织在衰老进程中干细胞的作用,第二个假设则未认识到人们对组织衰老的理解与寿命决定因素间存在概念性及实验上的差异。根据常识,两者之间必然存在联系,而且改变实验动物寿命的干预措施也趋向于能够改变组织的衰老过程,但是一直缺乏提示直接联系的有力证据。延长最大寿命的单基因突变可导致组织结构和生理学改变,延缓组织衰老进程并减少衰老相关的病症[7,8]。通过热限制的方法延长不同物种的寿命也往往伴随有组织衰老进程的显著下降[15,16]。然而,上述有关衰老生物学的重要研究成果无一能提供直接证据,解释即使不存在明确损伤或疾病的衰老个体仍会死亡的缘由。因衰老而终的根源仍然是生物学领域的几大核心谜团之一。
另一方面,研究也未能证实,任何一个物种的最大寿命是由于干细胞的功能下降所决定,或者增加某种干细胞的数量或增强其功能可延长个体寿命。只需对全部由有丝分裂后组织构成的个体稍加分析便可了解,以进化论的观点,成体干细胞功能和个体寿命间不可能存在任何紧密的机械联系。寿命本身与干细胞衰老生物学间尚有几步之遥,两者间的联系主要体现在遗传变异和环境因素可能分别或同时影响两者,但不存在已经证实的因果关系。
3 成体干细胞内在衰老的实验研究
将干细胞置于所处的微环境中明确是细胞内在的衰老还是细胞微环境的衰老是一项复杂而艰辛的工作。为证实细胞内在衰老的最直接的实验研究是从年轻和年长动物中分别分离干细胞,转移至同样的离体或在体环境中观察。仅小部分干细胞被学者们利用此法进行研究。判断干细胞衰老的更为严格的实验设计是分析所检测到的细胞自发改变是否稳定并可遗传,是否可逆。已有研究提示,来自衰老动物的干细胞面对刺激时反应力下降,与来自年轻动物的干细胞相比存在显著差异,意味着这种原始反应可能体现了后天修饰的作用,而不是不可逆的(至少在生理状态下)遗传或生化改变。通常,衰老对分离干细胞的影响主要是比较其生长、分化、凋零、转化以及老化的差异。尽管细胞老化一直以来被描述为一种与增殖寿命相关的离体现象[17]。但近来有学者认为细胞老化发生在体内,并且可能导致有害“功能获得”,诱导有利细胞转化的内环境形成[18]。
目前,造血干细胞(haematopoietic stem cell,HSC)和骨骼肌卫星细胞已经成功分离,通过在体移植和离体实验均研究了衰老对它们的影响,下面将重点介绍这两种成体干细胞的相关实验研究。需要补充的是,血液中的干细胞及其子代较骨骼肌干细胞及子代而言,更容易受增殖衰老和生理衰老的联合影响,而后者则主要经历生理衰老。
3.1 造血干细胞 是血液中终生参与供氧、血液凝固和免疫反应的细胞成分。有证据提示,伴随衰老HSC会出现上述所有功能的逐渐下降[19]。这些改变并非缘于HSC的逐渐消耗。事实上,随着衰老,它们的数量是渐增的。对分离HSC的离体实验研究显示,就形成集落能力和增殖潜能而言,年长与年幼细胞间不存在差别[20]。同样,离体情况下HSC与间质相互作用的能力也并不会伴随衰老而下降[20]。HSC系列移植实验表明,几代小鼠均能实现血液的完全重建[21]。而且,年长HSC和年幼HSC同样有效[11]。接受单个竞争性增殖单位的受体形成单个干细胞集落的大小也与供体细胞衰老与否无关[22]。但是,年长HSC在归巢及移植有效性方面似乎稍显逊色[20],提示存在HSC的内在衰老。细胞内在的这种改变应该是后天形成的,因为把它们置于适当的环境中可逆转衰老[23]。而来自不同遗传背景的细胞反应也不同,说明遗传因素对衰老进程有重要影响。最近,对纯化HSC分子水平的研究显示,年长和年幼小鼠细胞的基因表达有差异[24]。验证上述细胞的内在改变是否可逆、是否依赖于它们所处的环境将会是项十分有趣的工作。
3.2 骨骼肌卫星细胞 成熟骨骼肌中,大多数骨骼肌干细胞(卫星细胞)处于静态,只有面临损伤或疾病时才被激活,增殖并产生定型子代细胞[25]。伴随衰老,卫星细胞数量的变化由于研究方法不同而结果各异,但可以肯定的是,伴随衰老卫星细胞的再生潜能将显著受损[26],研究者把它归因于骨骼肌卫星细胞正常激活所必需的切迹信号途径由于肌肉组织的衰老而受损[27]。
有关卫星细胞最初的离体实验提示,该干细胞群存在固有的衰老,因为衰老的干细胞产生的子代细胞数越来越少[28]。但将衰老动物的整条肌肉移植到年轻动物体内,其衰老的卫星细胞介导的再生过程仍然具有高效性[12]。可见,衰老骨骼肌干细胞的后天修饰是可逆的。最近的一项研究结论与之不谋而合,他们将衰老的骨骼肌干细胞暴露于年轻的机体环境中,其激活和修复肌肉的能力与年轻的干细胞不相上下[13]。因此,衰老肌肉组织再生潜能的下降似乎并不是缘于卫星细胞的内在衰老,而是衰老的环境影响了卫星细胞的功能。
4 干细胞治疗学展望
成体干细胞生物学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将使新生的再生医学首先获益,广泛涉及组织损伤、退行性疾病以及伴随衰老的正常功能减退等。但是,了解干细胞微环境,尤其是衰老微环境的重要性,是干细胞移植促进急性损伤组织修复成功的关键。而应用于细胞治疗慢性退行性疾病时,宿主环境的重要性则更为复杂。基于衰老进程的多样性以及组织中系统环境对干细胞影响的复杂性,应用于细胞延缓衰老进程的相关理论基础尚不充分。只有全面理解机体的协调作用、细胞代谢活性和细胞防御的调节,才能真正从动物实验研究转向应用于人类,最终达成延年益寿的目标。利用衰老动物的系统环境抑制成体干细胞的增殖,虽然会限制组织的再生潜能,并可能促进衰老或凋亡,但有望成为肿瘤发展的关键屏障。干细胞作为一种治疗手段的应用潜能将对再生医学的未来产生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1 Unsolved.problem of biology. Med J Aust,2008,1:854-855.
2 Williams PD,Day T. Antagonistic pleiotropy, mortality source interactions,and the evolutionary theory of senescence. Evolution Int J Org Evolution,2008,57:1478-1488.
3 Kirkwood TB. Understanding the odd science of aging.Cell,2007,120:437-447.
4 Leroi AM,Bertke A, De Benedictis G, et al.What evidence is there for the existence of inpidual genes with antagonistic pleiotropic effects? Mech Ageing Dev,2007,126:421-429.
5 Hayflick L.How and why we age.Exp Gerontol,2008,33:639-653.
6 Tissenbaum HA,Guarente L.Increased dosage of a sir-2 gene extends lifespan in Caenorhabditis elegans. Nature,2007,410:227-230.
7 Flurkey K,Papaconstantinou J,Miller RA,et al.Lifespan extension and delayed innune and collagen aging in mutant mice with defects in growth hormone production. Proc Narl Acad Sci U S A,2007,98:6736-6741.
8 Ikeno Y, Bronson RT, Hubbard GB, et al. Delayed occurrence of fatal neoplastic diseases in ames dwarf mice: correlation to extended longevity. J Gerontol A Biol Sci Med Sci,2008,58:291-296.
9 Lombard DB, Chua KF, Mostoslavsky R, et al. DNA repair, genome stability, and aging. Cell,2005,120:497-512.
10 Xie T,Sprandling AC.Aniche maintaining germ line stem cells in the Drosophila ovary.Science,2008,290:328-330.
11 Harrison DE,Astle CM,Doubleday JW.Cell lines from old immunodeficient donors give normal responses in young recipients.J Immunol,2007,118:1223-1227.
12 Carlson BM,Faulkner JA.Muscle transplantation between young and old rats: age of host determines recovery.Am J Physiol,2009,256:1262-1266.
13 Conboy IM,Conboy MJ,Wagers AJ,et al.Rejuvenation of aged progenitor cells by exposure to a young systemic environment..Nature,2008,433:760-764.
14 Snyder EY,Loring JF.A role for stem cell biology in the physiological and pathological aspects of aging.J Am Geriatr Soc,2006,53:S287-291.
15 Lin SJ,Defossez PA,Guarente L.Requirement of NAD and SIR2 for life-span extension by calorie restriction in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Science,2006,289:2126-2128.
16 Chapman T,Partridge L.Female fitness in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an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effect of nutrition and of encounter rate with males. Proc Biol Sci,2006,263:755-759.
17 Hornsby PJ.Cellular senescence and tissue aging in vivo.J Gerontol A Biol Sci Med Sci,2007,57:251-256.
18 Parrinello S,Coppe JP,Krtolica A, et al. Stromal-epithelial interactions in aging and cancer:senescent fibroblasts alter epithelial cell differentiation. J Cell Sci,2007,118:485-496.
19 Gomez CR, Boehmer ED,Kovacs EJ.The aging innate immune system. Curr Opin Immunol,2005,17:457-462.
20 Morrison SJ,Wandycz AM,Akashi K,et al.The aging of hematopoietic stem cells. Nat Med,2006,2:1011-1016.
21 Harrison DE,Astle CM.Loss of stem cell repopulating ability upon transplantation.Effects of donor age,cell number, and transplantation procedure.J Exp Med,2007,156:1767-1779.
22 Liang Y,Van Zant G,Szilvassy SJ.Effects of aging on the homing and engraftment of murine hematopoietic stem and progenitor cells.Blood,2006,106:1479-1487.
23 Van Zant G,Scott-Micus K,Thompson BP, et al. Stem cell quiescence/activation is reversible by serial transplantation and is independent of stromal cell genotype in mouse aggregation chimeras. Exp Hematol,2002,20:470-475.
24 Rossi DJ, Bryder D, Zahn JM, et al. Cell intrinsic alterations underlie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aging.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2005,102:9194-9199.
25 Charge SB,Rudnicki MA. Cellular and molecular regulation of muscle regeneration. Physiol Rev,2006,84:209-238.
26 Conboy IM,Rando TA.Aging,stem cells and tissue regeneration:lessons from muscle. Cell Cycle,2005,4:407-410.
篇3
如果你初次接触“干细胞”,并猜想它大概是晾干了的细胞,那你一定念错了这个名词。干细胞的“干”应该读作树干的“干”或能干的“干”。而不是干湿的“干”。
我们的身体不论大小,最初只是父母共同制造的一个细胞――受精卵而已。之后一个细胞变成两个细胞,2个变成4个,4个变成8个……这些细胞按照由基因密码绘制的“蓝图”,在该长眼睛的地方分化成组成眼睛的所有细胞,在该长胳膊的地方分化成细胞胳膊的所有细胞……当一个完整的人形成后,其中一些细胞仍然具有分化的能力。但组成身体的绝大部分细胞则不再具有分化的能力。
一个细胞。只要还有能力分化成其他种类的细胞,就被称为干细胞。干细胞可以粗略地分为两类:一类是胚胎干细胞;另一类是成体干细胞,也叫组织干细胞。
成体干细胞具有专能或多能的分化能力。例如,造血干细胞能分化成红血球、白细胞、血小板、淋巴细胞等血液细胞。表皮干细胞则主要分化成皮肤或黏膜。成体干细胞在临床上用得最多的就是骨髓移植。也就是造血干细胞移植:它是治疗白血病的一种有效手段。
胚胎干细胞来自早期胚胎的内细胞团,它与成体干细胞的主要差别表现在分化能力上。胚胎干细胞分化具有全能性,也就是说,它能分化成人体内的所有组织和器官,在临床上应用价值要比成体干细胞大得多。因此,科学家把研究的注意力集中在胚胎干细胞上也就不足为怪了。
假如科学家能够控制胚胎干细胞的分化过程。就可以为糖尿病人制造胰脏细胞,为帕金森病人制造脑细胞,将心肌细胞植入受损的心脏……夺走许多人生命的不治之症就可迎刃而解了。这是多么诱人的医学前景!
打破僵局;
胚胎干细胞研究的前提,是要获得人的胚胎干细胞。为此,有两种可行的办法:一是从人的早期胚胎的内细胞团中获得:二是利用体细胞克隆,将人的体细胞核移植到去核的人卵中,并使之发育成人的早期胚胎,然后从其中的内细胞团获取。
不论用哪种方法,一个明摆着的问题是,都会破坏人的胚胎;这就引起了很大的争议。许多国家认为,既然人的胚胎有生命,那他就应该享有人权;破坏胚胎就是侵犯人权。因此,必须反对人的胚胎干细胞研究。尤其是美国政府的反对更为激烈,他们认为“杀了弟弟救哥哥”是一种不可容忍的犯罪行为。
为了让干细胞研究造福人类,必须打破这种僵局。而要在不触犯伦理、道德和法律的情况下。获得类似胚胎干细胞的全能性干细胞。目前,科学家正通过三条途径进行探索:一是在体外诱导成体干细胞进行类似胚胎干细胞的全能性分化。例如。诱导造血干细胞分化的神经细胞。二是寻找具有胚胎干细胞性质的成体干细胞。例如,羊膜细胞和羊水细胞。这些细胞具有分化成各种组织的潜能。三是对诸如皮肤细胞这样的组织细胞进行转基因诱导,使之转化为具有全能性分化的细胞。这次日本和美国科学家分别利用人的皮肤细胞,成功诱导生成了类似胚胎干细胞的全能干细胞,走的就是这条途径。
另辟蹊径
就像骨髓移植需要配型那样,不配型的胚胎干细胞移植到人体内也会被排斥。如果要像建立骨髓库那样来建立干细胞库,实际上很难办到。为了克服这一难题,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成体细胞的克隆――1996年“多利”羊的诞生就是这一技术的一大成功:用病人自身的体细胞核移植到去核的人卵内,发育成胚胎,然后从其中的内细胞团获取胚胎干细胞。再移植到病人体内医治疾病。由于植入的胚胎干细胞的全部基因来自病人,所以,病人的身体不会排斥它们。
虽然有许多体细胞克隆成功例子,但是要从中获得胚胎干细胞却很难,尤其要在灵长类动物身上获得成功更难。显然,要继续干细胞研究只能想办法另辟蹊径。2006年6月,一位日本科学家把4个基因转到老鼠的皮肤细胞里。使皮肤细胞反分化,返回到胚胎时期,变成了一种类似胚胎的干细胞。这是世界上首次成功的创新。2007年11月,日本和美国科学家分别成功地将人的皮肤细胞转化成了干细胞。所不同的是,日本科学家用的是两个成年男女的皮肤细胞,而美国科学家用的是取自一个胎儿和一个新生儿的皮肤细胞。它们的成功,证明了日本科学家在老鼠身上所建立的方法在人体上也是可行的。
首战告捷;
当日、美科学家成功地将人的皮肤细胞转化为干细胞时。没有人知道这些细胞能否像胚胎干细胞那样制造有用的细胞。大约一个月后,科学家便宣布。他们成功地利用从皮肤上获取的干细胞治愈了老鼠身上的镰状细胞血症。这是一种慢性的遗传性疾病,全球有数千万人患有此病,而在非洲人的后裔中尤其流行。这一成功标志着干细胞研究又向前迈出了重要一步。
在实验中,研究人员将患有镰状细胞血症的老鼠尾巴上的皮肤细胞转化成干细胞。用放射疗法杀死了大多数存在缺陷的骨髓细胞,正是这些基因受损的骨髓细胞导致了镰状细胞血症,随后,研究人员利用从患病老鼠的干细胞中生长出来的健康骨髓细胞取而代之,这些健康细胞随后进行自我复制,并重新具有了制造白细胞的能力,从而治愈了老鼠患有的镰状细胞血症。
最重要的是,患病老鼠没有必要服用免疫抑制药物,以防止肌体排斥这种新细胞。因为这些干细胞从基因上讲与患病老鼠是一样的,它们来自老鼠自己的皮肤细胞。这一实验已经进行了4个月,到目前为止可以说很成功,不过科学家仍然在对这些老鼠进行监测,看看这些干细胞是否能为它们终生提供健康的血细胞。
科学家认为,这一文验的成功表明,从成人皮肤细胞中获取的十细胞与胚胎干细胞一样,都具有治疗疾病的潜力。而且,利用体细胞克降获取干细胞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全世界只有少数几个实验室能够做到。而从成人皮肤细胞中获取于细胞却是一个简单的操作,几乎任何一个标准的生物实验室都可以进行。
保持清醒
要将干细胞应用于人的临床治疗,除了免疫问题,另一个必须解决的就是安全问题。日本科学家让老鼠的皮肤细胞变成胚胎于细胞所做的动物实验表明,这种诱导出的干细胞近20%是会导致肌体产生肿瘤的。
篇4
2011年7月,美国洛杉矶朱尔斯・斯坦眼科研究所几位医生在卫生部指导下实施视网膜手术,成功扭转了两位患者失明的厄运。其中一位年已七旬,患有老年性黄斑变性,另一位患有黄色斑点状眼底合并黄斑变性。这是科学家首次利用人的胚胎干细胞来修复视网膜,显示出人体持续更新的希望,因而意义重大。与成人某些器官中分化能力有限的干细胞不同,胚胎干细胞具有分化大脑、心脏、肺等各种人类器官的能力,是再生医学的有力工具。1998年,人们从5~6天的人体胚胎中发现了胚胎干细胞。此后,它便成为许多研究项目的研究对象。由于胚胎干细胞的一些作用尚未得到确认,因此还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此次手术成功,极大地加快了未来医学――再生医学的发展进程。
对此,朱尔斯・斯坦眼科研究所眼外科医生事先并未真正料到。当然,在进入手术室时,他们清楚将要实施一项全新手术。眼科医生让皮埃尔・于布施曼解释说:“从技术上看,我们做的是常规手术。先是轻轻地提起患者的视网膜,然后注射几滴液体。”与以往不同的是,该液体含有眼睛接收光所必不可少的色素细胞,数量达到50000个以上。
新疗法带来希望
这些珍贵的色素细胞由2000个左右的胚胎干细胞转化而来。美国先进细胞科技公司ACT研究的细胞培养与分化方法,使它们保留了若干增值能力。因此,培养的细胞被注射到患者的某个准确部位后,便能够定植于局部视网膜底并且将其覆盖。
解释:胚胎干细胞,也称为多能干细胞,可以从5~6天的人类胚胎中找到,是人体各种细胞的起源。为了开展研究,实验室通常用多余胚胎,也就是体外受精的弃用胚胎。
数月后,视网膜成像技术证实手术取得了成功,治疗部位的注射细胞最终可视物体。两位患者尽管仍然遭受晚期眼病的折磨,但视力得到了改善。对此,让皮埃尔・于布施曼持谨慎态度:“虽然运用新疗法来治疗这两种不治之症带给了人们极大希望,但是我们不能相信奇迹。经过手术治疗的患者仅有两名,因此即使结果看来非常鼓舞人心,但现在断定它的成功还为时尚早。”此后,美国和英国的一些其他患者也接受了类似手术治疗。全部结果将于2014年揭晓。与此同时,人们还将很快在心脏、大脑和胰腺等各种人体器官上进行试验。毫无疑问,胚胎干细胞将大显身手。
尽管如此,胚胎干细胞自从被发现并用于医学以来,也使人们惶恐不安。从人胚胎或非人胚胎提取胚胎干细胞的合法性,还引发了激烈的伦理争议。人们不安是出于生物学方面的原因。因为,胚胎干细胞的分化能力具有负面作用,有人怀疑它会促使肿瘤细胞生长,尤其是使畸胎瘤快速生长。为了限制这个风险,ACT公司寄希望于将无生命的器官植入眼内。这样,免疫排斥反应便极为有限。撇开新疗法的效果,两例开创性的视网膜手术都显示出胚胎干细胞对人体无害。对此,法国获准开展胚胎干细胞研究的21个研究中心之一,单基因病研究与干细胞治疗研究院实验室马克・佩尚斯基肯定地说:“这是振奋人心的好消息。”几个月前,相关研究还停滞不前。对于胚胎干细胞研究,这些令患者大为安心的结果可谓来得非常及时。
实验室开展胚胎干细胞实验研究逾13年后,怀疑言论开始出现。学界有人甚至预言相关研究在医学上没有任何使用价值。2011年,由于有人指责实验室费用过高,不切实际,而且风险过大,结果很难预料,美国杰龙公司甚至不得已放弃了将胚胎干细胞植入瘫痪患者脊髓的试验。马克・佩尚斯基承认:“放弃实验有点令人沮丧。”直到谈及ACT公司的研究工作,他才重现笑颜。
篇5
1新型干细胞
1.1诱导多能干细胞(iPS)
2006年日本京都大学Ya-manaka等[1]率先报道了iPS细胞的研究。他把Oct3/4,Sox2、c-Myc和Klf4这4种转录因子基因克隆入病毒载体,然后引入小鼠成纤维细胞,发现可诱导其发生转化,产生的iPS细胞在形态、基因和蛋白表达、表观遗传修饰状态、细胞倍增能力、类胚体和畸形瘤生成能力、分化能力等方面都与胚胎干细胞相似[2]。2007年体细胞转变成“iPS细胞”的成果发表。Hanna等[3]用来自患病小鼠尾巴的皮肤细胞产生了iPS细胞,然后用健康的基因取代了涉及镰刀形红细胞贫血症的基因,研究人员将它们输给供体小鼠,这些细胞在小鼠身上开始产生健康的血细胞,这些小鼠的疾病症状因此有了改善。将实验鼠皮肤细胞改造成iPS细胞,然后成功使其分化成心肌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及造血细胞[4]。2009年,中国科学家利用iPS细胞克隆出活体实验鼠,首次证明iPS细胞与胚胎干细胞一样具有全能性[5]。因干细胞技术和体细胞核移植技术不同,iPS技术不使用胚胎细胞或卵细胞,因此没有伦理学的问题。利用iPS技术可以用患者自己的体细胞制备专用的干细胞,因此不会有免疫排斥问题。然而,iPS的研究还只是起步阶段,有许多技术难题有待解决。例如现在的iPS技术主要采用病毒载体引入细胞因子,这些病毒随机基因组后存在着激活致癌基因或抑制抑癌基因的可能性,许多方法中还使用了c-Myc原癌基因,因此存在较大的致瘤风险。
1.2SP细胞
利用Hoechst染料进行造血干/祖细胞的流式细胞仪分析时,常会发现一群分布特殊的细胞,经过紫外激发后用双波长(450nm和675nm以上波长)监测,观察到这群细胞发出微弱的蓝色和红色荧光,在流式二维分析点阵图上,呈彗星状分布在造血干/祖细胞主群的一侧,因此被称为侧群(SP)细胞。随着对SP细胞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SP细胞的分布、生物学特征、表型标记、信号转导机制及其与肿瘤发生的关系等方面的认识都取得了较大进展。近年来大量研究显示,除了造血系统和血液外,SP细胞在人和动物的许多重要组织器官,如肝、肺、脾、肾、脑、神经等均有广泛分布,其功能除了参与造血系统的重建外,还与相应组织更新与再生、器官系统的自我重建以及成体干细胞的多器官可塑性有关。SP细胞作为干/祖细胞的一种特殊类型,其发育和分化状态可能介于胚胎和成体干细胞之间,因此仍具有很强的多向分化潜能和增殖特性;同时,由于SP细胞广泛分布于各种组织器官中,含量丰富,又具有较明确的表型标记和分离纯化方法,所以较好地解决了其来源问题,这对推动干细胞理论研究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可在应用研究方面为组织工程和细胞治疗提供新的干细胞材料来源,也为组织再生修复与原位重建提供了新思路。
1.3Muse细胞
日本学者出泽真理和藤吉好泽率领的研究小组发现的新型干细胞被命名为“Muse细胞”[6]。由于这种干细胞是天然细胞,所以不容易癌变,安全性高于培养时需要植入基因的iPS细胞。存在于成人皮肤和骨髓组织中,含有“SSEA-3”蛋白质的细胞,它们能够发育成神经、平滑肌、骨骼肌、肝脏等各种组织。将这种细胞移植到实验鼠受损的皮肤和肝脏以后,这种细胞就与患部结合,成长为受损组织特有的细胞。具有多潜能细胞的特性,但其增殖性不高。这些细胞保留体内的分化能力,与胚胎干细胞不同的是,对免疫缺陷小鼠不构成畸胎瘤。因为这些细胞很容易获得,能进入细胞的分化与所有三个胚层的特性,而不需要导入外源基因。因此,对这些细胞为基础的治疗和生物医学研究具有巨大潜力。
2新型干细胞在心血管疾病方面的应用
2001年有学者首次报道将骨髓干细胞移植到梗死小鼠的心脏中,局部骨髓干细胞能够分化产生新的心肌细胞,提高心脏功能。随后有学者报道将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到梗死缺血的心脏上,可以提高心肌梗死(MI)患者的心脏功能。此后,心肌再生疗法治疗成为当今全球的主要热点。
2.1治疗冠心病
干细胞疗法为MI的治疗带来了希望。在过去10年进行临床前和临床试验表明,几种类型的干/祖细胞可以减少梗死面积,改善心脏收缩功能。其机制包括:(1)新血管的形成,(2)介质的释放有利于血管生成和抗炎因子的释放,(3)心肌细胞功能恢复。心脏祖细胞和多能干细胞具有不容置疑的分化成心肌细胞和其他相应细胞的能力。因此,以促进细胞的存活及体内植入的干细胞疗法是极其重要的发展战略。目前已完成两种细胞类型的Ⅲ期临床试验:即骨骼肌成肌细胞和骨髓单核细胞(BM-MNCs)。在前者,由于骨骼肌成肌细胞增加了心律失常的风险,使得它的益处受到影响。多数研究表明,BM-MNCs治疗组对照组比较疗效显着。iPS细胞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疾病的研究。由于它具有胚胎干细胞的特性,所以可以被诱导分化为心肌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甚至是窦房结细胞。Gai等[7]报道,将人皮肤中成纤维细胞进行基因编程后制作出iPS细胞,在活体上形成与胚胎干细胞一样的能够跳动的心肌细胞。iPS细胞可以从患者自身提取,可将基因重新编程,因此对于基因遗传性心脏病,如心肌病、长QT综合征、Brugarda综合征等疾病重新编程,从而治疗该类疾病。它的应用不受伦理限制,无免疫排斥反应,具有其他移植细胞不具备的优点。但由于是病毒载体转染基因,有可能将病毒转染到宿主细胞,引起宿主病毒感染,甚至有畸胎瘤的风险。目前iPS细胞还用于基础研究中,尚未在临床应用。心脏SP细胞(CSP)可分为SCA1(+)/CD31(-)和SCA1(+)/CD31(+)SP细胞。利用荧光激活细胞分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细胞的增殖、分化和迁移等方法,在小鼠MI模型上SCA1(+)/CD31(+)CSP细胞表达干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特定基因,并驻留在血管中。这些细胞在体外和体内均能够增殖、分化、迁移和血管化。SDF-1α体外诱导这些细胞的迁移。更重要的是,MI后,SCA1(+)/CD31(+)SP细胞可以从非缺血区迁移到缺血区心肌,并形成筒状血管的结构[8]。研究结果表明,SCA1(+)/CD31(+)的心脏SP细胞能够从非缺血性心脏部位迁移到受损的心肌急性缺血性损伤的心肌细胞。SDF-1α/CXCR4系统可能会在这些细胞的迁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9]。
2.2治疗心力衰竭
目前心力衰竭的治疗方法有限,细胞疗法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战略。心肌干/祖细胞具有的各种潜力,修复受损的心脏组织,包括更换(组织移植)、恢复(激活原位心肌祖细胞,旁分泌作用)和再生(干细胞植入形成新的细胞)。治疗心力衰竭的目的是补充收缩失败的心肌单元,但能够被成功诱导出cardiomyogenesis的数量有限,因此改善心功能程度较小,此时旁分泌机制可能更重要。目前对于治疗最有效的细胞类型仍不清楚,iPS细胞具有很大的潜力。宿主心肌细胞融合和结合的途径仍然有争议。作用机制、细胞类型或交付方式,时间效力和细胞治疗,药物治疗或辅助治疗剂量,以及最佳的细胞类型等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有研究表明,啮齿类动物和人类骨髓来源的SP细胞均能够在心肌上存活,人类骨髓衍生的SP细胞在增强左室收缩功能方面优于普通骨髓单个核细胞[10]。有关SP细胞的研究目前还在基础研究中,其是具有研究和开发潜力的一类新型干细胞。
2.3治疗心律失常
起搏生物基因疗法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心脏传导阻滞等缓慢性心律失常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11-12]。此外,人类iPS细胞已被核实为药物筛选有用的工具。很多个体对心脏活性药物的反应有差异,利用ES细胞源性心肌细胞或iPS细胞来源的心肌细胞,筛选出个性化定制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可以个体化治疗心律失常患者。
2.4心脏瓣膜的组织工程
组织工程心脏瓣膜的三大要素有种子细胞,细胞支架材料和细胞支架的复合,重构。应用生物可降解聚合物支架构建组织工程心脏瓣膜,已在动物实验中取得初步结果,为心脏瓣膜研制开辟了新途径。用于组织工程心脏瓣膜的种子细胞有内皮祖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以及ES细胞。组织工程心脏瓣膜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还有很多问题尚待解决和克服。如如何进一步提高种子细胞与支架的黏附力,干细胞定向分化中是否会引起基因突变和肿瘤等问题。然而,随着干细胞技术和组织工程技术的日益发展,这些难题终将得到解决。
2.5治疗肺动脉高压
篇6
干细胞的研究是近年来医学界关注的焦点,该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为人类永葆青春的永恒追求描画出一幅新的蓝图,但由于干细胞知识科普的缺乏,导致广大消费者在认识干细胞的过程中面临许多误区,不仅难以辨明真伪,甚至不少爱美者盲目接受各种毫无技术背景却又打着干细胞旗号的美容手段,结果危及自身美丽和健康,甚至生命。
对此,基因工程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产学研示范基地担纲人,干细胞研究领域的权威专家陈运贤教授日前接受记者采访屡次强调:科研要为健康美丽保驾护航,安全永远第一位。
干细胞科学成为21世纪科研热点
陈教授介绍,干细胞治疗已经成为生物技术领域最热门的产业之一,英国、加拿大、巴西、澳大利亚等国家纷纷加大投入。日本、韩国也在加紧研发,试图占领干细胞研究和应用制高点。我国在干细胞领域与先进国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在美国,小布什曾禁止干细胞研究,导致今天美国在这个领域比中国落后了几年,奥巴马上台废止了禁令之后,美国也加紧了研究的步伐。
2012年,日本科学家山中伸弥与英国生物学家约翰·戈登因在干细胞领域的杰出贡献获得科学界最高荣誉:诺贝尔医学奖。对此,陈教授感叹:“一般来说,从发明到获奖至少需要十几年,很多科学家耗其毕生精力都无法获得该荣誉,而山中伸弥从2006年到2012年仅花了短短几年时间,这是诺贝尔医学奖历史上最“速成”的获奖经历,科学界都认为这是一个奇迹,可见干细胞的研究已经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和肯定。”
中国干细胞临床治疗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早在2010年底,临床证实和正在研究中的可用于干细胞进行移植治疗的疾病就有92种,如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病、淋巴瘤等,主要还是针对造血系统,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等疾病。陈教授曾经把干细胞技术成功应用于100多位心肌梗塞的病人的临床治疗当中,验证了干细胞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陈教授也因此被称为中国干细胞治疗心肌梗塞第一人。
据陈教授介绍说,国内干细胞产业的发展屡次获得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关注,中国生物及医药工业“十二五”规划明确要求,要积极开展干细胞等细胞治疗产品的研究,重点研发针对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重大疾病的干细胞和免疫细胞等细胞治疗产品。2012年,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所批准立项研究的干细胞相关项目就达600余项。
谈起干细胞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在国内外的区别,陈教授认为国外重视基础研究,而国内在基础研究之外,更加重视临床运用。在干细胞的成果转化运用方面,中国强调“产学研”的关系,陈教授说“过去我们的研究成果写成就完毕了,而现在国家倡导产学研一体,要求以企业为主导,把科研应用也即把‘产’放在第一位。所以我们看到,在有些领域,例如成体干细胞的临床治疗,正式通报的数据显示,国内每年进行的临床应用治疗达到了上万例,远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干细胞技术和再生医学的实际应用
C密码 整形丰胸史上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技术突破
陈教授指出,干细胞研究最具突破性的成果实质就在再生医学方面。由陈教授担纲的干细胞科研机构——基因工程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产学研示范基地,是由中国科学院、科技部、教育部和广东省人民政府联合审批,并拨款成立的科研机构,采取科研、中试、生产一体化的运行机制和企业化管理,以干细胞的临床运用为目的,重点开发生物技术药物和干细胞制备新技术,努力促进生物药物科研成果的医学转化。示范基地总面积860平方米,有两层楼,一层用于科研,一层用于生产,内设3个万级局部无尘洁净的实验室,超低温干细胞储存冷库,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和质检室,设备总值逾千万。目前示范基地所分离培养制备的细胞制品通过完善的管理和质量控制系统,不含有害外源因子,细胞数量、活性、纯度和均一性均达到《中国生物制品规程》的标准。
示范基地经过长期对再生医学和细胞技术的研究,通过创新性的生物工程技术,为C密码丰胸提供了安全、有活力的自体脂肪原细胞制品,使丰胸手术从此告别假体时代,进入一个全新的再生医学阶段。
从最早的假体丰胸到到普通的脂肪丰胸再到如今的自体原细胞丰胸,这的确是一次革命性的史无前例的丰胸技术创新普通的脂肪移植丰胸技术,由于手术后脂肪细胞容易凋亡,在一个月后或者三个月后缩小,很难保持丰胸“大”的效果。而在C密码自体原细胞丰胸技术中,由于移植脂肪富含足量的有活力的原细胞,从而确保了存活率,保障了手术效果。
Q&A
Q原细胞提取富集技术是怎样实现的?
陈教授:客人在接受脂肪植入前,首先将部分抽出的脂肪送到产学研示范基地GMP条件下的实验室进行原细胞的分离、提取,再将原细胞送到三甲医院广州华侨医院抗衰老中心,由专业整形丰胸专家将其与剩余自体脂肪混合后再植入,足量的原细胞进入后不仅令植入脂肪的存活率大幅提高,甚至能激活原来凋亡、衰弱的脂肪细胞重新生长,因此原细胞丰胸技术的效果是持久而富有延续性的。
Q自体原细胞丰胸术的安全性有保障吗?
陈教授:以科研来指导临床,让科研为生命健康保驾护航是我们坚持不动摇的宗旨,作为科研者,作为医生,我们始终把客人的安全放在第一位。科研是严肃和严谨的,医生的伦理道德绝对不可以沦丧于利益驱动。C密码自体原细胞丰胸这个项目,我们同样是始终把安全性放在首位。因此我们在细胞成品的质检方面是非常严格的,每一次提取的原细胞都必须经过多项的检测,确保不含有害因子,确保活性、纯度都达到国家标准。同时,在客人接受手术前,也必须经过全面的体检,进行健康评估。
Q想实施自体原细胞丰胸术,要注意哪些问题?
陈教授:自体原细胞丰胸技术条件要求极高,目前还不是一项普及的技术,需要有国家批准的实验室、有资质的国家三甲医院医疗平台和掌握该整形丰胸技术的专家三者紧密结合方能完成,而且自体原细胞丰胸属于手术行为,千万不要在那些有些不具备资质和条件的机构接受手术。”
篇7
注射干细胞能治青光眼吗
今年65岁的赵女士患有青光眼,多年来四处求医,然而治疗效果一直不是很理想。最近,有朋友向她推荐了一种非常前沿的治疗方法——注射干细胞,据说可以治愈青光眼。赵女士满怀希望来到一家民营医疗机构,经过检查,接诊的“教授”信心满满地告诉赵女士,她的情况非常适合干细胞治疗,建议她当天留下来住院,第二天就可以做手术,双眼注射的费用是人民币三万八千元。
“教授”说得这么确凿,赵女士还是不太放心。因为对于“干细胞治疗青光眼”,她从来没有听说过。但“教授”所说的干细胞疗效确实对她很有诱惑力。可真有那么神奇的疗效?可不可信?……赵女士在咨询了多家医院的眼科专家之后,得到的答案是:干细胞治疗青光眼仅仅还停留在动物试验阶段,根本还没在临床正式应用!
据了解,我国目前正式获得批准的干细胞临床应用只有骨髓移植,至于干细胞美容、干细胞治疗糖尿病、干细胞治疗青光眼等的作用和效果,尚未得到国家相关部门的认可,也无相关批准。针对这个有些疯狂的市场,卫生部门在全国率先喊停。
卫生部要求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对正在开展的干细胞临床研究和应用项目进行认真清理。停止未经卫生部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干细胞临床研究和应用活动,并如实上报有关情况。
干细胞到底为何物
“干细胞到底为何物?至今为止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珠江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博士生导师张世忠教授认为,干细胞大致可概括为:存在于人体或产后组织器官的具有自我更新、多向分化潜能的一类异质细胞群。
所谓自我更新,通俗地解释是指“干细胞”可为临床应用提供足够的种子细胞来源;所谓多向分化潜能,指的则是“干细胞”可在体外一定诱导条件下衍生出各种不同的终末细胞,比如上皮细胞、肝细胞、胰细胞、平滑肌细胞、成骨细胞、脂肪细胞、软骨细胞、神经元等等。
除了以上两个基本特性之外,大部分“干细胞”还具备抗炎及免疫调节特性,为诸多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另外,再生医学的发展曾一度停留在器官移植水平,器官来源、免疫排斥也成为阻碍其发展的瓶颈问题,而“干细胞”的发现破解了这两个难题,宣告了移植治疗进入细胞水平,同时也将再生医学的研究重新推向了新的巅峰。
“正是这些令人无法抗拒的优势,使得干细胞治疗在国际上备受热捧。”张世忠如是说。
干细腻真有那么神奇吗
据张世忠介绍,最早应用于临床的要数造血干细胞。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可为白血病患者重建免疫系统,从而达到彻底治疗的目的,并且也建立了相对统一的操作流程及评价标准,得到众多临床医生的认可和政府相关部门的批准。此外,干细胞治疗在众多疾病,如:烧伤、肝硬化、糖尿病、重症肌无力、系统性红斑狼疮、帕金森病、脑出血、脊髓损伤等,也得到了确实的实验室及临床的研究论证。
“但若因此说干细胞能治上述多种疑难杂症,未免太夸张了!”张世忠表示,他带领研究团队进行过长达十多年的神经干细胞治疗帕金森病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在动物身上的研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在帕金森患者身上的疗效却难以确定。
从研究到应用路还很长
“不可否认,干细胞治疗前景美妙,但要实现研究到应用的跨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张世忠解释称,一项成熟的干细胞治疗技术要投入临床应用,首先要有完整的理论基础,并在实验室动物模型上得到验证,进一步得到临床验证,同时得建立完善且稳定的操作流程及评价体系,得到政府相关部门的批准后,才能运用到临床治疗。
虽然干细胞的研究取得了许多突破和阶段性成果,但他认为,目前许多研究仍处在临床前研究阶段,甚至对于许多疾病可以说仍停留在初步探索阶段。
“但正所谓‘有需求就有市场’,一些唯利是图的机构就是抓住病患的这一弱点,瞄准这一巨大的市场,过于夸大干细胞治疗的效果,跳过上述的诸多环节,在未经审批的情况下直接将该技术应用到患者身上。”张世忠提醒称,这种做法不但违反法律规定,也是对患者极不负责任的行为。
干细胞治疗看虚实
青光眼:人体实验未有影。青光眼是全球第一位不可逆致盲性眼病,目前通过药物或手术降低眼压,以阻止进一步的损害是临床唯一的治疗方法。据了解,干细胞治疗青光眼确实是医学界近年来的一个研究热点。
最近,英国伦敦大学的研究人员提取健康的干细胞,再把他们培养成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然后,把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注射到患有青光眼的实验鼠身上。四个星期后,他们发现,实验鼠的视力提高了40%,研究人员表示,这种方法要到2015年才有望开展人体实验。
糖尿病:尚处研究阶段。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是全国最早也是目前唯一一个在自己网站上公开对干细胞治疗糖尿病作出了声明的学术团体。声明指出:干细胞治疗研究为更好地治疗糖尿病提供了美好的前景,在深入开展基础和临床研究并获得成功后,干细胞治疗有可能成为治疗糖尿病的理想手段。但声明同时强调,干细胞治疗糖尿病尚处于临床应用前的研究阶段。
也就是说,干细胞治疗糖尿病目前还仅仅处于研究阶段,暂时不能作为常规治疗手段用到病人身上。即使是在干细胞治疗糖尿病的研究中,按照国家卫生部的规定,临床研究方案必须得到临床试验实施者所在医疗或研究机构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在实施临床试验前,必须向自愿参加临床试验的糖尿病患者告知临床试验的内容以及可能的获益和潜在的危害,并获得患者签署的知情同意书。国家规定,任何科研机构或学术团体都不得向参加临床试验的糖尿病患者收取与临床试验相关的费用。
篇8
涛涛推开爸爸的双手,蹒跚着往前走了几步,高兴地扑到妈妈的怀里,顿时引起围在旁边的医生叔叔阿姨的一片掌声……涛涛是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细胞治疗科应用干细胞治疗的脑瘫患儿。涛涛出生后因为持续2个月的发热、黄疸,造成脑细胞受损,以至于运动发育严重落后于正常儿童,家里人坚持给涛涛进行康复训练,并辗转全国各地治疗,但是直到5岁,涛涛还是无法握笔、执筷,不能抬头平视,更不能自己站立和行走,也不会说话。
由于辗转了多地进行治疗,涛涛的父母也因此认识了很多病友,在病友的家长中他们得到了一个消息: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目前开展干细胞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涛涛父母于是带着涛涛立刻赶来医院,经过20天的干细胞治疗,大家惊喜地发现涛涛可以短时间抬头看东西了!细胞治疗科的医生告诉他们,干细胞在神经系统损伤的修复过程还需要3到6个月,从涛涛对干细胞治疗的近期效果看,他应该还会有更多的进步,并约好半年后一定回来评估疗效。半年之后,涛涛父母高高兴兴地带着涛涛再次回到了医院,就出现了本文开头的那一幕。涛涛父母告诉医生:这半年来,涛涛整个人都有了大变化,能站,能走,可以开口说话了,虽然做的都不那么好,但是所有人都知道涛涛终于找到未来的方向了――那就是干细胞治疗!这个干细胞治疗是个什么技术呢?在10年前,无论你是问一个普通民众还是一个医生,甚至一个生物学家,只要不是专门研究干细胞的人,可能谁都答不上来。
干细胞理论概述
其实干细胞的概念最早出现在19世纪末。1896年,E.B.Wilson在论述细胞生物学文献中第一次使用“stem cell”一词,拉丁语的意思是主干的细胞,或者说是细胞的主干,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种子”细胞。上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多纳尔・托马斯率先开展了骨髓移植技术。其实骨髓移植技术的实质就是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也就是利用造血干细胞来重建患者的造血和免疫功能,治疗多种血液疾病和免疫性疾病,但是当时的人们都还不知道这就是干细胞移植治疗。那为什么直到这个世纪初还是没有更多的人了解干细胞呢?这个得要从干细胞发展说起。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高度增殖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原始细胞,这些细胞可以通过细胞分裂维持自身数量的恒定,同时又可以进一步分化成为各种不同的细胞,从而构成人体各种复杂的组织和器官。干细胞从发生学分为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从广义上来说,一个受精卵细胞,就是一个特殊的干细胞,这个特殊的干细胞能够发育成我们人体的任何一种组织、器官。胚胎干细胞具有全能性,能够产生人体所有的200余种细胞。成体干细胞存在于出生后的各种组织器官,如前面所提到的造血干细胞,其他如肝干细胞、神经干细胞、皮肤干细胞、脂肪干细胞等,都是成体干细胞,他们具有分化为各种特殊组织细胞的能力。
风雨历程:干细胞技术的发展
以往的理论认为,人类作为高等动物,细胞、器官的功能分化很完全,一个组织中存在的干细胞只能相应地再生、修复自己的组织器官,人体内很难从各个不同的组织取得足够量的干细胞以修复器官功能。但就在上世纪末,美国学者发现,干细胞具有再生分化为其他组织细胞的能力,进而提出了干细胞横向分化的理论。该理论认为,成体干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跨组织、甚至跨胚层分化,它颠覆了从前的理论认识,也从而拓宽了干细胞的临床应用。1998年,人类胚胎干细胞系建立成功。同年,世界权威杂志《科学》将干细胞研究列为世界十大科技进展之首。从此,干细胞临床终于突破了发展的瓶颈,走上了快速通道。在全世界各个地方尤其在中国,干细胞临床治疗蓬勃发展起来。近几年干细胞已经应用到除了血液系统疾病外的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及免疫系统疾病等多个方面。为了研究干细胞,世界各国不惜一掷千金:英国准备投资10亿英镑;日本则将干细胞作为“千年世纪工程”的重中之重;韩国2005年一年就投入265亿韩元;新加坡也投资38亿美元参与干细胞研究的竞争!2007年,美、英科学家利用干细胞将特定基因引入到成年动物体内技术获得诺贝尔生物医学奖。可以说,干细胞研究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生命科学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2009年3月9日,据《纽约时报》报道,美国执行了近8年对胚胎干细胞研究的禁令,被新任总统废除。这是一个历史性时刻。当奥巴马总统在仪式上宣布“将取消禁止联邦政府资助胚胎干细胞研究的限制,大力支持致力于这一研究的科学家。”当奥巴马在仪式上说道:“总有一天,‘绝症’和‘不治之症’这样的字眼,将有可能从我们的词汇里消失。”现场人员全体起立长时间鼓掌。
当今世界面临着人口激增、环境恶化等诸多问题,人类疑难病不断涌现,造成人体各种各样组织受损、功能缺失,譬如围产期中枢神经系统损伤造成的脑性瘫痪;基因缺陷导致的共济失调、I型糖尿病等。面对这些疾病,传统医疗手段心有余而力不足。干细胞的发现为这些疾病治疗提供了更新、更有希望的治疗手段,干细胞研究无疑成了最受关注的领域之一。现阶段的干细胞治疗技术是通过对干细胞进行分离、体外培养、定向诱导、甚至基因修饰等过程,繁育出全新的、正常的、甚至更年轻的细胞、组织或器官。通过这些处理,干细胞可以分化为几乎全部200多种以上的成熟细胞类型,并最终通过细胞的移植实现对临床疾病的治疗。
干细胞治疗的临床运用
干细胞治疗已经涉及各个系统、多种疾病,特别在神经系统疑难疾病的治疗方面疗效突出,包括小儿脑瘫、脊髓损伤、自闭症、运动神经元病、中风后遗症等。其他疾病还包括进行性肌营养不良、遗传性共济失调、多系统萎缩、多发性硬化、缺血缺氧性脑病、脑外伤、脑炎后遗症、帕金森病、视神经萎缩等。2009年4月我们开科以来,我们已经治疗了来自世界各地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患者共450例,收到了满意的疗效。这种先进的治疗技术基本无毒性和严重副作用,患者痛苦少。就我们观察的伴随反应小于7%,主要包括低热,多小于38.5摄氏度,经过退热药物处理大多2天可以退热。其次为头痛或腰痛,颅低压等,适当对症处理都可以较快缓解。
当然,关于干细胞治疗的争论还较多,但大家都清楚看到这个生物治疗技术带来的医学、生物学的革命是不可阻挡的,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科学工作者投身到这个事业中去,将会有更多的疾病治疗出现从未有过的希望,将会改变我们许多的认知和行为习惯!历史将会告诉我们,这个小小的干细胞到底会有多大的能量。
落地生根:中西结合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外大量的研究证实,干细胞可以分化为神经细胞,以促进神经的再生和修复,因此应用干细胞移植可以改善这些患者症状和生活质量。西方发达国家高度重视干细胞研究,把它定位为21世纪生物医学方面的最重要的领域,将为人类的生命和健康带来重大的突破。
广东省中医院的领导敏锐注意到了这方面的动态,决定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医院专门成立细胞治疗科并将领导重担交给了我。面对这一全新和重大的挑战,我夜以继日地学习干细胞方面的知识,并前往其他医院学习考察,拜访国内的专家和院士。在收集大量研究资料证实干细胞移植在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具有良好疗效和安全性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多年的造血干细胞研究成果,最终把我们细胞实验室培养的干细胞应用于患者身上。在医院领导的支持下,由我带领细胞治疗科率先在国内开展了中西结合干细胞移植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工作。在对患者进行干细胞移植的同时,充分发挥中医药治疗的特色和优势,综合应用中医药、康复、针灸、推拿等手段,提高了治疗效果,展示了干细胞治疗与中医药结合的美好前景。
干细胞与中医理论的“精、气”相似,干细胞移植的作用与中医填补肾精,大补元气的作用相关。采用中医的“精”、“气”等学说理论来指导临床实践,在对患者进行干细胞移植的同时,给予补肾填精益气类的中药或者针刺肾经脾经等穴位,就可能对干细胞在患者体内的分化增殖起到良性的作用,从而取得比单纯干细胞或单纯中医药治疗更好的效果。临床观察,采用干细胞移植结合中医药综合治疗,尤其对小儿脑瘫、肌营养不良、运动神经元病、脊髓损伤、脑血管意外等疾病具有明显疗效,治疗效果远超过去传统的方法。如今,不少省外和国外患者慕名前来求治,科内常年有国外患者住院,迄今已收治欧美等30多个国家的150名外籍患者。
干细胞的研究与临床运用现在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还要加强干细胞与中医药相互作用的机理研究,进一步解开其中的奥秘。同时要探索干细胞与中医药结合的最佳治疗方案,不断优化治疗效果。现在科室拥有一支高水平的专业医护队伍,在干细胞治疗和神经系统疾病治疗康复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未来总是充满光明的!
代喜平,湖北十堰人,医学硕士,副主任医师
篇9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护理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指从供体或自体取出一定量的造血干细胞作为移植物,用预处理方案清除受者有病的造血与免疫系统,然后将供者的造血干细胞经血管回输移植到受者体内,重建受者的造血和免疫系统的一种治疗方法。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治疗白血病最为有效的方法。因此,造血干细胞移植护理工作就显得极为重要。现对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护理综述如下。
1 移植前护理
1.1 供者的选择和准备
1.1.1 选择 其原则是以健康供者与受者的人白细胞抗原(HLA)配型相合为前提,首选HLA配型相同的同胞,次选HLA配型相合无血缘关系的供体。以年轻、男性、ABO血型相合和巨细胞病毒阴性者为佳。
1.1.2 配型 供、受者做HLA配型,混合淋巴细胞培养、细胞遗传及基因检查等。自体移植的供者就是自己,不需作HLA配型,但身体情况应能承受大剂量放化疗。
1.1.3 采集造血干细胞 ①骨髓采集:在手术室无菌条件下进行。供者髂前和髂后上棘多个部位抽取骨髓。移植前2周~3周对供者进行循环采血,以保证骨髓移植时有足够的新鲜血液提供给供者,此外可刺激骨髓造血干细胞生长。②外周血采集:通过血细胞分离机多次采集而获得。一般常于采集外周血前5 d~7 d,给予供体皮下注射造血生长因子,如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③脐血采集:在手术室进行。健康产妇分娩时待胎儿娩出后,迅速结扎脐带,以采血针穿刺静脉收集残留于脐带和胎盘内的血液。④造血干细胞的保存:零上温度保存即非冷冻保存,细胞不经过冷冻损伤,但保存时间短,一般采用4 ℃冰箱保存。零下温度保存即冷冻保存,将细胞保存于零下温度,冷冻过程会造成细胞损伤或丢失,但细胞保存时间长,应用方便,多在液氮中储存或直接放置到-80 ℃冰箱中冷冻保存。
1.2 无菌层流室准备 室内及其一切物品及空间均需严格清洁、消毒、灭菌处理。室内不同空间采样行空气细菌学检测,合格后方可以进病人。常将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安置于100级空气层流洁净室内进行严密的保护性隔离。
1.3 病人准备 ①心理护理:解释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必要性、要求、程序、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以及预防并发症的措施,鼓励病人树立信心,减少其紧张及孤独感。②消毒入室物品:衣被、药、食具、便器、书报等,均需消毒处理,以防外源性感染。③全面检查:特别要注意检查有无感染灶,发现感染或者带菌情况应该积极治疗,彻底清除慢性和潜在的感染病灶。④清洁身体:入室前3 d:每天口服不吸收抗生素,食消毒饮食,每天用1∶2 000氯己定液擦浴,便后清洗或坐浴;每天两次0.05%碘伏擦拭外耳道、鼻腔及0.5%卡那霉素和0.1%利福平眼药水滴眼。入室前1 d:修剪指(趾)甲、剔毛发。入室当天:清洁灌肠。沐浴后经1∶2 000氯己定液药浴30 min,更换无菌衣、裤、拖鞋方可入室。⑤预处理: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受者需要常规接受一个疗程超剂量的化疗和(或)全身放射线照射,称为“预处理”。⑥静脉置管:移植前1 d行颈外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置管术,备用。
2 移植术中护理
①造血干细胞输注地点:造血干细胞输注在无菌层流室进行。②输注前用药:输注前遵医生嘱咐给予地塞米松5 mg静脉注射,以减少输注反应。③输注时间:异基因造血干细胞在采集后当日用输血器经中心静脉插管快速静脉滴注,护理人员要在床旁监护,注意有无过敏、溶血反应等;自体干细胞或脐血干细胞,在深低温下保存的置40 ℃水浴中迅速解冻静脉回输, 4 ℃保存的在48 h内静脉回输。④中和肝素:输注骨髓造血干细胞时另建一静脉通路输注鱼精蛋白以中和骨髓液中肝素。
3 移植后护理
3.1 移植早期护理 移植早期护理是整个治疗过程的关键,一般指预处理到移植后20 d左右。此阶段病人免疫力极度低下,容易发生严重感染、出血等并发症。因此,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认真观察病情变化,每日测体温、脉搏各4次,测血压、体重各1次,详细记录出入量。观察病人皮肤黏膜有无出血,有无恶心、呕吐及呕吐物、大小便的色、质、量的改变;嘱咐病人绝对卧床休息。
3.2 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护理 GVHD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后最严重的并发症。系植入的供者T细胞与受者组织发生免疫反应,引起受者组织损伤破坏。发生GVHD后治疗常较困难,死亡率很高。单独或联合应用免疫抑制剂和清除T淋巴细胞是预防GVHD最常用的两种方法。①急性GVHD主要表现为皮肤、肠道的改变和肝功能异常,通常发生在移植后100 d内,发生越早,预后越差。护理措施:给予无刺激、清淡、少渣半流质饮食;做好皮肤护理;注意观察病人大便次数和量的改变,大量便血者应观察血压和心率变化;定期检测肝功能,注意有无黄疸及严重程度。②慢性GVHD发生于移植后100 d之后,主要累及皮肤、肝、肌肉、口腔和食管。护理措施:遵医嘱按时按量坚持应用免疫抑制剂,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密切观察皮肤、肝、肌肉、口腔和食道病变情况,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做好各种救治工作。
3.3 移植后恢复期 正常情况下病人的白细胞、血小板回升,一般情况转好。但因长期卧床,体质仍较弱,生活不能完全自理,且仍有消化道症状,应帮助病人做好生活护理,鼓励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协助进行适当活动,增强机体抵抗力。
4 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的无菌护理
入室当天,病人用1∶2 000氯己定液药浴30 min,更换无菌衣裤、鞋、帽,戴无菌口罩,送入洁净室。进无菌饮食: ①做熟的饭菜,饮料经微波炉高火消毒后食用,餐具每次同时消毒。②水果经1∶2 000氯己定液浸泡消毒30 min后去皮食用。③口服药片经紫外线正反照射各30 min后供病人服用。穿刺部位严格无菌消毒,中心静脉插管局部换药,每天1次。1%氯霉素、0.5%利福平眼药水交替滴眼,每天4次。鱼腥草、链霉素滴鼻剂交替滴鼻,每天4次。3%碳酸氢钠液、3%硼酸水、庆大霉素盐水含漱,口腔护理每天3次。骨髓移植后,近期以抗细菌感染为主,中后期以抗真菌为主,局部可涂擦制霉菌素甘油。75%乙醇棉签擦外耳道每天3次。每天以1:2 000氯己定液清洗全身1次,注意保暖,防止受凉。每次排便后以1∶2 000氯己定液清洗会及双手,0.05%活力碘涂擦。排泄物的处理: ①呕吐物装于无菌塑料袋中。②尿排在洁净室内的便器中,集中定时测量,倒掉。③粪便可使用无菌塑料袋垫在便盆上,便后取出弃之。洁净室内各种物品每天经高压蒸汽灭菌后更换1次,或用1∶2 000氯己定溶液浸泡消毒2 h后更换1次。
5 注意事项
①预处理时输液量要充分,并鼓励病人多饮水,保证足够入量以稀释尿中药物和尿酸浓度,防止出血性膀胱炎和尿酸性肾病。②输注注意点:因骨髓中的脂肪颗粒可以引起肺栓塞,所以骨髓血干细胞回输前应将装有骨髓血的采集瓶倒置30 min,使骨髓中脂肪浮于上层,每袋骨髓液输至最后5 mL时弃去,以防肺栓塞。③空气层流病房的消毒和监测空气层流病房分为四室。一、二室为缓冲间,三室为相对无菌室,四室为100级空气层流洁净室。100级空气层流洁净室为病人在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时居住的,也就是在一般情况下,1 min内1立方英尺的空间最多只能通过100个粒径大于等于0.5 μm的微粒子。空气层流病室的温度宜22 ℃~26 ℃,相对湿度宜50%~70%,噪声不过55 dB。空气层流设施每年检测1次,一般每3年更换1次高效过滤器,每6年更换1次中效过滤器。病人入室前,整个病房首先用肥皂水(洗衣粉)或清水去污,冲洗,然后用氯消毒液(一壶水加入四片爱尔诗)擦洗。房间包括屋顶、墙壁、和地面,设施包括病床、垫子、物品柜、床头柜、桌椅、心电图机、抢救车、治疗车等所有不宜高压灭菌的病房设备,然后为了达到充分熏蒸消毒的目的,物品摆放,相互之间要有一定的距离,打开柜门,拉开抽屉。按每立方米空间40%甲醛10 mL,加高锰酸钾5 g的比例进行熏蒸消毒。(方法:一室一坐浴盆,楼道一盆,加入半瓶高锰酸钾,然后倒入一瓶甲醛,依次由内向外迅速跑出、关门)2 d~3 d后开风机,一般开风机24 h后作细菌培养。注意提前将封条弄好,收拾好私人物品,约需7个或8个盆。跑出后迅速封仓,消毒密封时间最短为24 h,如是新建造的空气层流病房,最好连续消毒2次。病人入室前,整个房间包括所有设施均用灭菌毛巾浸75%乙醇擦拭,以去掉消毒造成的微尘。空气采样方法:空气层流病房的各室均设3个点,高度为1.5 m,中间一个点,斜对角两个点。用直径为9 cm普通琼脂平皿自然沉降法检测,打开盖子,盖子口向下放在大于它的无菌处(下可垫无菌纱布),暴露5 min后盖好送检。记录当时的温度,相对湿度及人员活动情况。手得采样:首先被检人双手五指并拢伸平,检验人员将浸有无菌生理盐水的棉拭子在双手指曲面,从指根到指端来回涂擦各2次,并随之转动采样棉拭子,用无菌方法放入封闭的无菌试管内送检。④加强对病人的心理护理: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心理护理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已得到普遍认可并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实践。心理护理作为现代护理模式的重要组成,应贯彻临床护理全过程,遍及护理实践的每一个角落。做好心理护理,掌握、提高交流技巧,做好心理疏导。护理全过程中,护士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能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积极地影响病人的心理状态,以达到较理想的护理目的。
【参考文献】
[1] 郝群珍. 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的护理[J].全科护理,2009,7(5A):7579.
[2] 田丽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护理[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7(4):123125.
[3] 居建平.骨髓非清除性造血干细胞移植[J].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1999(6):4548.
[4] 李素霞,王志芬.造血干细胞输注的护理[J].职业与健康,2006(23):7889.
[5] Mosston M,Ashworth S.The spectrum of teaching styles from command to discovery[M].White Plains NY:Longman,2008:327.
[6] 潘世平,乔爱珍,樊五四,等.半匹配造血干细胞移植50例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9):123126.
[7] 陈韵,傅华睿,黄河.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原发和新生肿瘤的防治[J].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2009(2):45.
[8] 胡亮钉,陈虎,江岷,等.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23例疗效分析[J]. 中华血液学杂志,2006(8):85.
[9] 许兰平,刘开彦,陈欢,等.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30例分析[J].中华血液学杂志,2006(8):856.
篇10
用于移植的细胞必须具备以下特点:一是多潜能性(多向分化),即它在移植的部位能够形成目标细胞。二是可以继续进行自我复制,即不断地产生新细胞。三是可以在体外培养增殖,达到一定数量后可以送达目的部位。胚胎干细胞就具有这三个条件。因为人的各种器官就是由胚胎干细胞逐步分化、发育而成的,它有多向分化的能力,能自我更新,不断增殖,是最理想的可移植细胞。但能得到的胚胎干细胞数量有限。脐带中的干细胞也适合应用。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的最大优势是可以取自自身,用于自身。现在又陆续应用细胞生物技术研究出成体干细胞和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这两者都是经过技术加工的人造干细胞。
干细胞移植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再生医学,即使失效的细胞和组织“复活”的医学。这为治疗人类所患的难治性疾病带来了希望。目前的动物试验和初步的临床研究已表明,干细胞移植为心肌梗死的治疗开辟了一条新途径。移植的干细胞可以替代坏死的心肌细胞,增加有功能的细胞数量,改善心脏功能。
人的神经元受损后无法再生,其功能将永久丧失。现在证明,用干细胞移植是修复和替代受损神经元的有效方法,使之成为治疗多种神经系统受损或退行性疾病的潜在治疗策略,如可以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症状,也可用于治疗家族性脊髓侧索硬化症和脊髓性肌萎缩患者。2009年1月,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正式批准用干细胞移植来治疗脊髓受损所致的瘫痪患者。
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更是令人兴奋的成果。因为1型糖尿病是由于自身免疫而使胰岛细胞受到破坏,丧失了产生胰岛素的功能。干细胞移植后可发挥胰岛细胞的功能并可分化为胰岛细胞,重新有了制造胰岛素的功能。国外已有经治疗后停止注射胰岛素的成功例证,令人瞩目。干细胞移植治疗2型糖尿病也取得了重大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