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岗位范文

时间:2023-04-09 05:01: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公益岗位,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公益岗位

篇1

1、公益岗位是指以实现公共利益和安置就业困难人员为主要目的,由政府设置的非营利性公共管理和社会公益岗位。

2、公益性岗位主要包括社会公共管理类岗位、城市社区公益性岗位、机关事业单位工勤保障和公共服务岗位以及其他岗位。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一、公益性岗位的界定

公益性岗位是指由政府投资、政策扶持或社会筹资,以实现公共利益和安置就业困难人员为主要目的非营利性公共管理和社会公益岗位,主要包括:

(一)政府投资开发的社会公共管理类岗位。具体包括劳动保障协管员、交通协管员、基层工会协管员、民政低保协管员、社会保险协管员、社区治安联防协管员、劳动监察协管员、卫生监督(行政执法)协管员等岗位。

(二)社区公益性岗位。具体包括区、街道、社区开办的非营利性公共卫生服务、医疗服务、敬老院等机构;在街道、社区开发的保洁、保绿、保安及社会化服务等公益性岗位。

(三)机关事业单位的后勤保障及公共管理服务岗位。主要指收发、驾驶、门卫、打字、物业管理等需要招用编制外人员的机关后勤公益性岗位。

二、公益性岗位安置的对象

具有本市城镇户口、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人员:

(一)持《再就业优惠证》的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

(二)城镇大龄失业人员(男30岁以上,女25岁以上)且已在公共职业介绍机构进行了求职登记,一年内介绍三次,非本人原因仍未就业的失业人员。

(三)夫妻双方无一人就业且无一子女就业的困难家庭失业人员(即零就业家庭)。

(四)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且失业一年以上就业确有困难的人员。

(五)因病或肢体残缺又未达到完成丧失劳动能力的失业人员。

(六)登记失业一年以上的大中专毕业生、随军家属、复转军人、城镇退役士兵、两劳释放人员。

三、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的招聘

(一)公益性岗位必须优先安排持有《再就业优惠证》的“4**0”人员(即截止20**年底女40周岁以上、男50周岁以上的下岗失业人员)、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且失业一年以上就业确有困难的人员、随军家属、复转军人、城镇退役士兵、两劳释放人员。

(二)新增公益性岗位人员招聘时,应面向社会,自愿报名,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择优录用。招聘工作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区(县)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具体承办,用人单位协办,相关部门配合,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1.新增公益性岗位在招聘公益性岗位时,必须由用工单位向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进行申报,提出具体用工条件,区(县)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招聘,办理招聘登记手续,招聘信息,内容包括岗位介绍、拟聘人数、招聘时间、录用条件等。

2.招聘工作采取“面向社会、自愿报名”的方式进行公开招聘。由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组织报名,向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推荐,报区(县)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进行审核。审核合格者经考核,由用工单位按照择优录用原则确定人员报社区张榜公布一周后,由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出具**市公益性岗位人员认定证明,凭认定证明由代管公益性岗位的劳务派遣组织开具统一的《公益性岗位上岗通知书》上岗。

四、公益性岗位人员劳动关系的建立及解除

公益性岗位人员由各区(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以委托协议的方式交由劳务派遣组织代管,并签订劳动合同,合同期为1年,各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劳动合同进行鉴证。合同期满后,经考核合格者续签下一年劳动合同。劳务派遣组织与各用工单位签订派遣协议。

合同期满,年终考核不合格者;或合同期内,有违反本单位公益性岗位考核和奖励办法情节严重的由各用工单位报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进行审核备案后退回劳务派遣组织,由劳务派遣组织解除劳动关系。各用工单位不得自行解除公益性岗位人员劳动关系。

公益性岗位人员在合同期内,经各用工单位考核不能胜任本职工作的,可由各用工单位退回劳务派遣组织,报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调至其它公益性岗位,二次被退回者,直接辞退,由劳务派遣组织予以解除劳动关系。

五、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标准及资金来源

公益性岗位人员的岗位补贴按我市最低月工资标准支付,社会保险缴费基数按自治区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的60%执行,岗位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含个人应缴纳部分)由市、区两级就业再就业经费承担。

公益性岗位人员使用期限暂定到2008年12月31日。

六、岗位补贴及社会保险补贴申领程序

公益性岗位人员的岗位补贴及社会保险补贴按月支付,由劳务派遣组织统一办理。公益性岗位人员应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含个人应缴部分),由劳务派遣组织报所在地社会保险机构核准后,由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核。

各用工单位按照本单位公益性岗位人员的考核办法和实际考勤按月编制公益性岗位就业人员的工资报表,于次月10日之前报劳务派遣组织,由劳务派遣组织审核汇总后填写《公益性岗位岗位补贴审批表》、《公益性岗位社会保险补贴审批表》及本月缴纳社会保险凭证报各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核后,每月15日前报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批,经市财政局核定,以转移支付的方式拨付各区(县)财政部门,由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将公益性岗位的岗位补贴、社会保险补贴拨付劳务派遣组织。

七、公益性岗位的空岗申报和统一调配

(一)空岗申报及岗位调整。

各用工单位及岗位调整如出现空岗,必须在每月5日前将岗位空岗情况填写《公益性岗位空岗申报表》、《公益性岗位调整情况表》报劳务派遣组织,劳务派遣组织负责汇总报区(县)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由区(县)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审核后,报市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进行备案审批。

(二)统一调配。

市级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负责将各用工单位公益性岗位的空岗信息和岗位用工要求及时传送给区(县)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由区(县)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在不突破下达公益性岗位总数的前提条件下,五个工作日内负责推荐符合条件的就业困难人员上岗。市级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负责跟踪空岗落实情况,及时收回未落实的空岗信息并重新调配。

八、公益性岗位的管理

公益性岗位人员的岗位培训、工作任务、考核、考勤、服装、袖标、工作牌、劳动工具等由各用工单位负责,公益性岗位人员的社会保险接续、缴纳社会保险费用、发放工资工作等由劳务派遣组织负责,各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监督、指导。

(一)由各用工单位制定本单位公益性岗位考核奖惩管理办法。

(二)各用工单位在每月向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申报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时应如实上报增、减、调整情况,由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按照本办法规定第七条进行增、减、调整。

(三)各用工单位将在岗的公益性岗位人员,调整至不属于原招收的公益性岗位工种范畴之内的,不得再享受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已认定公益性岗位的用工单位新增其他公益性岗位的,应按本办法第三条规定进行补充认定。

(四)公益性岗位就业人员按街道(乡镇)进行档案备案管理,由各区(县)街道(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负责,按公益性岗位工种建立本辖区内公益性岗位就业人员基础档案及台帐,做到一人一档,区(县)劳动保障部门建立本区(县)公益性岗位人员台帐,作为公益性岗位专项目标考核依据。

(五)市、区(县)劳动保障部门、街道(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对公益性岗位分布情况、公益性岗位申报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人员有关数据进行计算机管理并实现连网,同时将公益性岗位就业人员申报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起始时间等情况在《再就业优惠证》上予以记载。

(六)对在岗的公益性岗位人员,建立定期检查制度。一年内区(县)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财政部门对本辖区内公益性岗位管理情况进行不少于四次的检查。市级劳动和社会保障、财政部门一年内不少于两次不定期抽查,并将检查结果记入就业责任考核内容。对出现弄虚作假、人岗分离、把专项资金挪作他用的单位,一经查实,将追究单位领导的责任。

(七)各级劳动保障、财政部门要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建立和完善公益性岗位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发放等各项管理制度,加强对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的审核、发放和管理工作,对的工作人员要严肃处理,并追究领导责任。

(八)严肃处理违法违规行为。对虚报冒领、骗取岗位、社保补贴的单位和个人,除追回所有补贴资金外,还要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进行处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有关人员法律责任。

篇3

自由就业或和用工单位续签了合同。

公益性岗位是指由各级政府投资、政策扶持或社会筹资,以实现公共利益和安置就业困难人员为主要目的非营利性公共管理和社会公益岗位。根据国家,省,市有关规定,公益性岗位各项政策享受期为3年。

国家公益性岗位三年期满后不再享受公益性岗位的优惠政策,但是可以和用工单位续签合同,这是政策允许的。

(来源:文章屋网 )

篇4

公益性岗位是指由政府出资扶持或社会筹集资金开发的,以实现社会公共利益和促进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为主要目的的非营利性公共管理和社会公益岗位。主要包括:

(一)社会公共管理类岗位。具体包括劳动保障协理员、交通协管员、城管市容协管员、市场管理员、协税员、环保监察协管员、园林管护员、社会治安联防队员等岗位。

(二)社区服务类岗位。具体包括社区保安、卫生保洁、环境绿化、停车场管理、公用设施维护、公共卫生服务、社区文化、医疗保健、敬老、托幼等服务性岗位。

(三)机关事业单位后勤管理服务的岗位。具体包括机关事业单位的门卫、收发、驾驶、打印、保洁、保绿、公办学校食管理等需要招用编外人员的后勤服务性岗位。

(四)其他公益服务性岗位。

公益性岗位属于政府所有,分别由市、县(区)政府统一管理,具体由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履行管理职能,劳动就业管理机构组织实施。

二、公益性岗位援助就业困难对象

(一)具有本市户籍、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且持有《就业失业登记证》的下列失业人员:

1.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人员;

2.城镇“4050”人员,即截止年底女40周岁以上、男50周岁以上的失业人员;

3.特困职工家庭人员;

4.残疾人;

5.城镇零就业家庭和农村零转移家庭人员(指在扶贫部门确认的农村低收入家庭中,户籍人口在2人以上(含2人),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和转移就业愿望的家庭成员,既未从事二三产业,也未从事高效农业,无工资性收入的农村家庭);

6.连续失业1年以上的长期失业人员;

7.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女35—49周岁、男40—59周岁未就业的被征地农民;

8.进行失业登记,一年后仍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

(二)就业困难对象的确定。由本人提出申请,社区公示,所在乡镇(街道)劳动保障所核实后,报市、县(区)劳动保障部门认定,建立专门档案,实行动态管理。

三、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的招聘

(一)新增公益性岗位招聘人员时,须到所在地劳动就业管理机构办理用工登记手续,优先招用就业困难对象。按照市、县(区)劳动保障部门管理范围,采取从已经在街道、社区进行公示且符合条件的就业困难人员中择优推荐或公开面向社会招考的方式,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择优录用。招聘工作采取以下方式进行:对一次性招聘人数较多的,劳动保障部门应面向社会招聘信息,组织专场招聘洽谈会双向选择,在就业困难人员中择优录用;对一次性招聘人数较少的,由所在地劳动保障部门从就业困难对象信息库中,根据招聘条件按1:3的比例推荐,供用人单位选择。

(二)市、县(区)劳动保障部门应积极组织对公益性岗位聘用的就业困难人员进行多种形式的上岗前培训,切实增强就业困难人员的岗位适应能力。

(三)公益性岗位对从业人员有特殊素质要求,在就业困难对象中招用不能满足的,经所在地劳动保障部门批准后,可扩大招聘范围,面向社会公开招聘。

四、公益性岗位的认定和管理

(一)用人单位或用工主体新增加公益性岗位的,应于每月5日前向社会保险关系所在地劳动就业管理机构申报。市、县(区)劳动保障部门会财政部门对申报的新增公益性岗位进行认定,建立公益性岗位信息库,实行动态管理。对已认定的公益性岗位发生变化,不再属于公益性岗位范畴的,应及时向所在地劳动就业管理机构报告。

(二)现有公益性岗位正在使用的退休人员,应即时办理解聘手续。

(三)公益性岗位安排就业困难对象,用人单位应与其签订劳动合同,在合同期内,非本人原因不得随意解聘,劳动合同期满后,仍符合就业困难对象条件的应予续聘,非本人原因不得拒绝续聘;不再符合就业困难对象条件的,应解除劳动关系,不再续聘。在合同期内,有违反用人单位公益性岗位管理规定的,由用人单位将情况如实上报所在地劳动保障部门,确认后可与其解除劳动关系。

(四)对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公共管理类等公益性岗位招聘就业困难对象,不便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由所在地劳动保障部门以委托协议的方式交由劳务派遣组织代管,并签订劳动合同。

(五)用人单位开发的公益性岗位不及时申报的、经过认定的公益性岗位擅自安排人员或无正当理由拒不招用就业困难对象的,财政部门不得拨付用人经费,劳动保障部门责令其限期整改。整改不到位的,将严肃追究用人单位负责人的责任。

五、公益性岗位安排就业困难对象就业的有关政策

(一)社会保险补贴。公益性岗位安排就业困难对象,并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的,按实际招用的人数,在相应期限内给予社会保险补贴。补贴标准按单位应为所招人员缴纳的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费计算,个人缴纳部分仍由个人负担,补贴期限原则上不超过3年。对在公益性岗位安排“4050”人员就业超过3年的,社会保险补贴期限与劳动合同期限相一致,最长不超过10年。

(二)岗位补贴。用人单位提供的公益性岗位招用就业困难对象就业的、并签订2年以上劳动合同的、且岗位工资不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按最低工资标准的50%给予岗位补贴,补贴期限不超过3年;对政府提供社会公共管理类岗位、且没有经费来源的用人单位,招用就业困难对象的,按照每人每年不低于1.2万元的标准(含单位缴纳社会保险费部分),由同级财政全额给予补贴。随着最低工资标准和社会保险费基数的逐年提高,补贴标准相应提高,保障其待遇水平。

篇5

一、培训时间

2020年3月31日至4月9日

二、培训内容:社区物业协管工作

1、社区物业协管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和内容

2、社会保障政策学习与解读

3、社区突发危机事件的管理与处理技巧

三、培训流程

1、街道干部对培训内容进行讲解

2、培训场所在街道二楼会议室

3、有秩序组织参加培训的人员

4、按时对培训人员考勤

5、课上对培训内容进行交流

6、培训结束后进行考评

四、培训结果

经过为期7天的培训,街8名拟录用公益岗位人员无论在思想上、理论上都得到很大的提高,对社区物业协管人员工作有了初步的了解。考试成绩分别为:95分、91分、93分、95分、92分、94分、94分、92分。

篇6

甲方(用人单位)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________

单位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劳动者)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居民身份证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就业失业登记证号--------------------------------

户口所在地_四川省小金县

__

乡镇__________村

邮政编码__________

现住址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

甲乙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等法律规定,自愿签订本公益性岗位劳动合同,共同遵守本合同所列条款。

第一条、劳动合同期限:

本劳动合同为固定期限的临时用工合同,合同期限为:

日至

日;起始时间为乙方上岗时间,合同期限

个月。

第二条、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

1、甲方根据工作需要,安排乙方在小金县

岗位,担任                工作。具体责任和权利由规章制度约定。甲方确因工作需要,可变更乙方工作岗位,但应与乙方协商办理变更劳动合同手续。

2、乙方的工作地点为。

第三条、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1、工作时间:甲方对乙方实行标准工时制制度,每天工作不超过8小时,每周工作不超过40小时。具体工作时间由甲方根据工作需要安排,乙方应当服从。

2、休息休假:甲方按照国家的规定安排乙方休息休假。

第四条、劳动报酬:

1、乙方月工资标准为人民币

元,由甲方按季度发放岗位补贴。

第五条、社会保险:

用人单位和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应当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用人单位根据川财社[2019]38号等文件规定,可申请社会保险补贴(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

第六条、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

甲方为乙方提供劳动所必需的工具和场所,以及其他劳动条件;保证工作场所符合国家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并依法采取安全防范措施,预防职业病。

第七条、甲方依法制定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乙方应当严格遵守。

第八条、乙方应当保守工作期间知悉甲方的各种商业秘密、知识产权、单位机密等任何不宜对外公开的事项,否则造成甲方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九条、乙方承诺在签订本合同时,未与其他任何单位保持劳动关系或者签订竞业限制协议。否则,给其他单位造成损失的,由乙方单独承担责任,与甲方无关。

第十条、特别规定

本合同规定的岗位为公益性岗位,按《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十二条规定,本劳动合同不适用劳动合同法有关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规定以及支付经济补偿的规定。

第十一条、因履行本合同发生的争议,双方本着合理合法、互谅互让的原则协商处理;协商不成的,任何一方可依法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第十二条、本合同未约定的事项,按照法律、法规、行政规章以及地方性法规等规定执行。

第十三条、本合同自双方签字或盖章后生效,一式二份,双方各执一份,本合同的任何条款的变更,应当以书面形式经双方签字或者盖章确认。

甲方代表人(签字):

乙方(签字)  :

甲方(盖章)

日期:   年

日期:

篇7

关键词 公益性岗位 管理 机制

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和谐之基。解决就业问题,尤其是解决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是改善民生、保障人民生活、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公益性岗位的开发,作为就业民生工程,是我们国家近几年来实行的一项重要的就业援助政策,对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群众生活、促进和谐发展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但是,随着该项工作的进一步推进,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也显露出来,严重制约了该项工作的开展。

一、目前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公益性岗位由政府主导开发,以安置就业困难群体为主要目的,提供符合公共利益的社会公益性工作岗位。这项深受广大就业困难人员拥护的就业扶持政策,是就业部门进行托底安置困难人员的主要抓手,体现了党的民生政策的落实。它既避免了直接资金援助形成的依赖性,也提高了就业困难人员的劳动技能,增强了困难人员的就业能力。与此同时,劳动者自食其力,劳有所得,提高了社会归属感。因此,这是建立就业援助长效机制的有效途径。笔者结合自己平时的工作,将存在的问题归纳如下:

(一)各用人单位之间的公益性岗位待遇不均衡

由于政出多门,各行其是,同样是公益性岗位,城市协管、保安、环卫和公安协警员的工资收入不同,差别较大,造成部分工作人员相互攀比,情绪不稳定,工作积极性受挫。

(二)公益性岗位安置对象就业观念的问题

由于安置对象就业观念上存在偏差,公益性岗位缺乏有效安置。一方面,求职者对自身定位不准,忽视自身实际情况,就业观念存在偏差。例如,嫌弃政府推荐的工作条件差、待遇低,不愿意上岗,出现“轻松岗位多人争抢,脏累岗位无人问津”的尴尬现象;另一方面,对政府存在依赖心理,把公益性岗位理解为“铁饭碗”,个人寻求就业机会的积极性不高。

(三)政府与部门之间脱节

部分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对开发公益性岗位重视不够,认识不足,没有形成合力。主要原因:一方面,机关事业单位认为就业困难人员素质低下,无技能、无专长,开发岗位后,不愿用就业困难人员;另一面不愿意掏钱为就业困难人员出资付酬。政策上的补助只是就业困难人员工资报酬的一部分,大部分资金需要用工单位支付,但是,在开发公益性岗位的过程中,有的用工单位以占用自己财政经费为由,拒绝安置就业困难人员。

(四)公益性岗位人员工资待遇支付问题

公益性岗位人员的待遇是分两部分的,一部分是单位支付,另一部分是财政直接补贴给个人。这就造成用人单位在支付公益性岗位人员的工资时,与单位聘用的其他人员有区别,怎样平衡他们之间的关系也是个问题。如果按同工同酬来对待,用人单位在工资支付上是一样的,那么公益性岗位人员实际上的工资就比其他聘用人员高出几百元;如果在其他人员工资基础上,扣除财政补贴部分,很可能造成公益性岗位人员工资低于最低工资标准。

(五)公益性岗位人员的社会保险缴纳存在困难

有部分用人单位根本不给职工缴纳社会保险,导致公益性岗位人员社会保险财政补贴无法拨付。

(六)公益性岗位存在难以管理的问题

目前,公益性岗位实行的是“谁用人、谁管理”的管理模式,公益性岗位人员多、分布广、情况繁杂,给管理工作带来了困难。如果用人单位与公益性岗位人员联合骗取就业资金,仅仅由就业服务部门定期抽查,将难以查出,导致监督不到位。另外,有部分就业困难人员把公益性岗位片面理解为是政府发放“福利”,基于这种认识,存有倦怠投机心理,对用人单位的日常管理往往置若罔闻,全然不放在眼里,或消极怠工、马虎应付,导致用人单位管理上出现困难。

(七)公益性岗位的动态退出问题

公益性岗位是政府对就业困难人员所采取的一种临时性就业援助政策,它是公益岗,不是终身制,更不是一种福利待遇。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公益性岗位人员普遍年龄大、无技能,在公益性岗位工作三年后,年龄更大、仍无技能,很难从公益性岗位上走出去,走向社会后缺乏就业竞争力,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如果不退出,又会造成另外一些就业困难人员无法及时得到帮扶救助。

二、对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规范劳动报酬管理,建立公益性岗位工资的正常增长机制

对现有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根据不同的岗位和目前的工资水平,确立各公益性岗位的工资指导标准,对城乡环卫、道路养护、助残服务等工作环境差、劳动强度大的岗位,适当予以高的补助,增强岗位吸引力,改变这些岗位招人难、用人难的状况。

(二)加强媒体舆论引导

加大宣传工作力度,进一步增强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是惠及民生的政治意识。以实现公共利益和安置就业困难人员为主要目的,由政府设置的非营利性公共管理和社会公益岗位开发管理是改善民生、保障人民生活、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把好事办得更好,把党的民生政策落实好、宣传好,稳定民生,是社会发展的长期任务。要充分发挥喉舌的作用,通过宣传,使困难失业人员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全面了解公益性岗位政策。

(三)加强法制宣传,提高用人单位、劳动者的法律意识

进一步加大《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险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通过宣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用工单位和劳动者的法律意识,使用工单位及劳动者主动遵守劳动法律法规。与此同时,加大监察工作的力度,对不执行最低工资标准、不参加社会保险缴费的行为予以查处,努力创造和谐的用工氛围。

(四)完善人员进出机制

对目前公益性岗位补贴一般不超过三年的期限进行调整,采取更为灵活的补贴时限规定。建议对公益性岗位人员实行一年一聘的办法,对聘用期满表现合格的可续聘,不受三年的限制。同时,对于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办理了退休手续,以及根据各用工单位的考核表现差的,使其及时退出公益性岗位,实现公益性岗位“能进能出”的良好运行模式,确保公益性岗位管理的健康运行。

(五)建立长效发展机制

政府购买服务将是公益性岗位制度未来的发展方向。现行的公益性岗位开发与管理模式,难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并且也难以克服管理脱节、消极怠工的弊端,无法形成长效机制。因此,应向“政府购买服务”方面转变。政府不再亲自提供公共服务,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交由市场和社会力量去承担。政府应大力培育民间服务机构并提供经费、场地和行政上的支持。同时,政府作为购买方,需要和民间服务机构商定适当的专业服务标准,以进行评估和考核。例如,公益性岗位中的养老、康复等社区服务类岗位完全可以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模式,以为居民提供服务。这种“外包”式服务供给模式也是一种市场选择机制,它不仅可以降低政府投入成本,还可以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以及员工的福利待遇,真正实现既解决一部分弱势群体就业,又为另一部分弱势群体提供服务的设想,形成一种“双重助弱”的长效机制。

篇8

为进一步落实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搭建就业服务平台,关注弱势群体,帮助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再上新台阶,各乡镇、部门及有关单位要按照责任分工,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解决下岗失业人员、零就业家庭、就业困难对象的就业和生活问题,缓解我县城镇就业压力,认真抓好创建就业岗位任务的落实。

二、创建工作范围

1各乡镇人民政府:指乡镇政府、乡镇范围内所创办的各类企业和乡镇政府所属单位创建的就业岗位。

2县政府各部门(含直统部门)指各部门及所属各基层单位所创造的就业岗位,包括招、聘用大中专毕业生、复退军人安置,卫生、治保、炊事、驾驶员等。

三、创建工作内容

1创造就业岗位是指当年新建、扩建、改建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和第二、第三产业新增加的就业岗位;参与土地承包经营、承包造林、规模养殖增加的就业岗位;从事家政服务、保洁、保绿、家护、楼院保安等增加的就业岗位;政府所属单位开发出的公益性岗位;由政府提供政策服务、提供场地、提供资金等扶持发展的个体工商户;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等项目建设聘用人员。

2所开发的公益性岗位上实现就业的人员,必须与用工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弹性就业和灵活就业可采取灵活方式签订劳动合同。

3创造就业岗位实行季报制度。县就业服务局负责岗位创建工作的督促、汇总、上报工作。各乡镇、部门务必于每季度结束前十日内将就业岗位创建完成情况报县就业服务局备案,并作为年终考核的依据。

四、创建工作措施

岗位创建目标任务列入年度考核责任书,由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牵头,每季度督查一次,每半年考核一次,年终参加县委、县政府组织的综合考核。考核的具体程序为:

1查看文件:制定创建就业岗位具体安排意见和落实措施。

2查看岗位:创建的就业岗位人员上岗情况、签订劳动合同或者以其他形式确立劳动关系情况。

3查看名册:新创岗位上岗人员花名册。

4查看机构:成立专门组织,有专人负责落实。

5查看报表:按照安排,按时上报有关情况。

五、创建工作要求

1新创就业岗位所安排人员,指城镇户口失业人员。

2乡镇、部门在企业改制后使用的下岗失业职工,按新创就业岗位对待。

篇9

一、实施的目的

党政机关推行竞争上岗、双向选择和股级干部轮岗交流,是干部管理选拔方式的一项重要改革,它对运用竞争激励机制,发挥机关干部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推进机关干部职位转换和交流,增强机关活力,提高办事效率,提高镇机关干部、事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具有积极作用。

二、实施的范围和对象

一般干部竞争上岗、双向选择及股级干部竞争上岗、轮岗交流采用干部测评,领导班子测评,推优等方式进行。

1、范围:镇机关各办公室主任、副主任及内设岗位的现职股级干部,根据任职信任度的测评,以及综合得分的情况,属优良的,且符合续聘条件的,可不实施交流。对现有空缺及要变动的股级岗位,原则上实行竞争上岗。一般干部竞争上岗、双向选择的岗位按县三定方案确定。

2、对象:镇机关凡符合条件和有关规定的人员。

三、竞争上岗、双向选择的规定

实施竞争上岗、双向选择,根据本镇人员编制数,遵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对工作人员实施竞争上岗、落聘待岗。

1、在双向选择中未能上岗的人员,给予不超过二年的待岗期,待岗期间保留非领导职务待遇,不参加年度考核。

2、待岗期间由组织安排学习培训后,经考核视情安排适当工作。工作三个月后,若仍未被录用,继续待岗。若本人两次不接受新岗位安排,并经批评教育无效的,参照《国家公务员法》有关规定执行。

四、轮岗交流的规定

1、股级干部(办公室正、副主任)任现职5年以上和在同一办公室任正副职10年以上的一般应实行轮岗交流;因工作需要轮岗交流的,不受任职时间的限制。

2、股级干部年龄男50周岁以上、女45周岁以上的,原则上不再轮岗交流,应免去现职。

3、对当年考核确定为不称职的股级干部,要予以降级聘任或免职。

4、同一办公室中正职和副职均符合轮岗交流条件的,先交流正职,待条件成熟时,再交流副职。

五、有关事项和要求

1、本轮竞争上岗、双向选择、轮岗交流年龄届定时间为2012年9月10日;一般干部男55周岁以上、女50周岁以上的,不参与双向选择,职位由镇党委统一安排。

2、今后股级干部职位出现空缺时,除特殊岗位外,原则上实行机关内部竞争上岗的办法选配股级干部,与轮岗交流有机结合。

3、股级干部应当服从轮岗交流的规定,对无正当理由不服从轮岗交流规定,并经批评教育仍不服从的,免去职务,并调离现职位。

篇10

关键词: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浅议

中图分类号:C9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7-00-01

为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制度,规范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根据中央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有关精神,结合实际,略谈肤浅见解。

一、岗位设置的意义

事业单位实施岗位设置管理制度,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对于事业单位转换用人机制,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调动事业单位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实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是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必然要求;2.实施岗位设置管理是建立事业单位用人新机制的重要基础;3.实施岗位设置管理是落实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迫切需要。岗位设置管理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与人员聘用制度、与促进事业单位用人机制转换结合起来。坚持以人为本,从实际出发,从促进社会事业发展出发,从维护广大职工的根本利益出发,深入细致地做好广大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确保改革工作平稳顺利推进。

二、岗位设置的主要程序及相关工作原则要求

1.制定岗位设置方案

为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制度,实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浙委办〔2009〕138号和《关于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有关问题的处理意见》(浙人社发〔2010〕37号)等有关文件精神,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实际,制定岗位设置方案。

“以编定岗”是岗位设置工作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岗位设置必须在核定的编制数和各类人员结构比例范围内进行。把编制管理与岗位设置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事业单位科学合理配置人员,不断规范用人行为;有利于实现“因人设岗,盲目用人”向“因事设岗、按岗聘人”的转变,同时还可有效控制超编进人,减轻财政供养负担。

坚持从实际出发和发扬民主的原则,充分考虑事业单位现有岗位及人员状况。事业单位岗位分为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人员岗位三种类别。根据事业单位的社会功能、职责任务、工作性质和人员结构特点等因素,以原岗位设置情况和三类人员岗位现状为基础,重新对各类岗位设置的性质、工作量、工作内容进行分析和论证,综合确定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的职责任务和任职条件、工作性质、设置原则、以及任职资格等做出统一、详细的要求。在制定岗位设置方案时,通过内部宣传平台,将相关文件精神传达到每一位职工,广泛征集职工意见,召开职工大会进行审议,以形成的方案符合政策要求、顺应民意,为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打下坚实基础。

根据科学合理、精简效能的原则,坚持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确定具体岗位,明确岗位等级、岗位结构比例不得突破现有人员的结构比例,确保岗位设置工作顺利进行。

2.编制说明书、制定实施方案

根据核准的岗位设置方案编制岗位说明书,制定岗位设置实施方案。

编制岗位说明书,明确岗位名称、岗位类别、职责任务、任职条件和绩效考核标准等主要内容,作为人员聘用与管理的主要依据。制定实施方案前,将各类岗位实有人数、任职的年限、学历、工作年限进行详细的统计分析、测算,全面掌握各类人员的结构比例情况,为制定实施方案提供充足的依据。根据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批准的本单位岗位设置方案(浙人社厅函〔2010〕439号),在广泛听取职工意见的基础上,经过职工大会审议,单位负责人员集体研究通过,且经公示无异议后正式行文上报岗位说明书、岗位设置实施方案等。

3.组织实施

根据本单位《岗位设置方案》、《岗位设置实施方案》和《省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试行细则》等规定,确定具体岗位和聘用期限,开展首聘工作,全员签订聘用合同。提交实施岗位设置的书面报告和相关附表,经上级部门审核后,报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认定,经认定后的次月起根据所聘岗位确定岗位工资待遇,兑现相应等级工资。

三、首聘后存在的问题

首聘时的结构比例已经超过核准的结构比例。完成首次聘任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本单位出现两个问题。

1.部分专业技术人员根据相关文件规定,符合变动岗位等级条件的,如在下一等级上工作已满三年、五年等条件,原可晋级到上一级岗位等级的人员,却无法晋级。

2.个别工勤人员已通过考试、评审取得了相应高一级的资格证书的。他们拿着资格证书,却进不了岗。

因为按照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核准的岗位设置表,核准数低于首聘岗位数,首聘后没有空缺,导致职工无法正常晋级,为此出现情绪不稳定等状况。

四、解决方法

首聘后,在岗位结构比例不得突破现有人员的结构比例,现有人员的结构比例又已超过核准的结构比例的,可以采用“只出不进”、“自然减员(退二进一)”、“内部退养”、“调出”、“低聘或解聘”等逐步消减的办法,从而达到规定的结构比例。再者就是要强化宣传,将相关政策条例进行宣传、解读,强化职工对实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促使职工领会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文件精神,理解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目的和意义,认真耐心地做好职工思想工作,消除不稳定情绪。

五、加强管理

在工作过程中,要加强对岗位设置和人员聘用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岗位聘用备案制度、职务晋升、聘任程序、职工培训、和年度考核等机制,及时纠正违纪违规问题,确保岗位管理制度的正常运行。

总之,事业单位实施岗位设置管理,关系着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情况复杂,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