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件范文

时间:2023-03-22 13:02: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历史课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历史课件

篇1

关键词:历史课程 多媒体课件 内容设计

多媒体课件可以创设教学情境,进行“时空互换”,多媒体模拟“历史”,给学生一种直观感受,从而加深他们的体验;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应用,让枯燥的历史变得生动,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把历史课程作为学生探讨人生、建立正确历史观的平台。

课堂模式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客观上讲,已经改变了传统历史课堂的教学模式。现行的教学模式,通过现代媒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从而跨越时空,构建了一个网络学习的平台。

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应用,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可以引导学生能够主动、有目的地获取材料。教师能够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优化教学过程。笔者经过实践,提出了“以生为本,目标驱动”的历史课程新型教学模式。其基本环节简介如下:

教师:创设情境――目标导现――引导启发――激励指点

学生:进入情境――自主思考――合作探讨――汇总反馈

在历史课程新型教学模式中,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根据历史学科特点以及学生实际,综合各种资源,给学生呈现一种情境,从而加深学生体验,可以是视频,可以是画面,甚至可以是教师的朗读,形式可以多样,但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给学生创设一种情境。

选题视角

我们知道,历史课程涉及广泛,从天文地理,到人情风俗,无所不包,无所不含。所以,针对多媒体课件选题,应遵循两个方面:一是历史真实性,二是学生培养目标。除此之外,还需要在具体编辑中遵循以下原则:

教育性 选题要以生为本,从生出发,围绕教材目标,选择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并且还能给学生正确历史观、价值观带来帮助的内容。

科学性 选题必须遵循历史课程教学的科学性,从内容上讲,追求真实性,反对捏造事实;从逻辑上讲,注意严密性,讲究层次性,反对杂而无章;在具体章节中,强调结合教学目标,突出单元主题,反对离题万里。

整合性 选题必须围绕一定的专题,教师可以围绕课程标准,突破教材范围,通过参考书以及百度搜索等方式,可以自行选择内容;当然,也可以放手,让学生去选择。其具体内容不仅仅指历史,也可以围绕历史进行各学科整合。

内容设计

相比传统教学,虽然多媒体课件多了很多内容,可以有图片、声音,乃至音乐视频等,范围非常广泛,但无论怎样“花俏”,它也是历史课程,因而必须遵循历史课程应有的基本内容:

一是重现课本内容。通过多媒体课件,教师将课本内容以文字、图像等资料,用静态或者动态的方式进行重新组合及呈现。

二是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教材为核心,专题为框架,进行扩充式资料收集,可以查阅资料,可以百度搜索,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关键是服务于教学目标。

三是课件选择内容应该以专题为框架,进行一些思考性问题,或者检测类型的练习,或者学生自学提纲等,重点是让学生能够围绕这些内容,在自学或者互学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

应遵循的原则

交互性原则 课堂教学本身就是一种交互,一种互动,这种交互越频繁,其课堂效果越好。而借助多媒体课件呈现的历史课程,往往能够有很好的师生、生生互动。在此过程中,教师还能够针对学生学习内容,及时做好评价。当然,这种交互性在一定程度上讲,是预控的,而不是呆板的,仅仅是一种文字搬家。

界面直观友好原则 相比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多媒体辅助的教学课堂有着更好的界面,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对学生视觉起到一定的冲击作用。而且对于教师来说,多媒体操作更为简便,这不仅为课堂节省了大量时间,更重要的是,还能够营造一种良好的课堂氛围。

科学性原则 多媒体课件首先是历史课件,因而必须遵循历史课的特征,强调史料真实,措施要规范,不仅要符合历史认知规律,还需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进行有选择的编排。

篇2

课件是一种结合计算机技术的现代教育技术,它把文字、图片、视频、声音、动画等集于一体,而且具有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再现性和模拟性以及强大的交互功能。它符合初中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特征,因此运用课件进行初中历史教学可以改变传统教学的信息传递方式,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够有效地渲染课堂气氛,全方位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能创设情景启迪学生的思维,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也能强化学生的记忆,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是促进学生整体素质提高的有效途径。

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用多媒体课件组织教学活动时,往往感觉到学生在上课时,过多地关注课件的视频、声音、图片、动画等,而忽略了课程内容和课堂效果,上课时课堂气氛热烈,下课后不知所云。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往往就面临这些困惑。使用课件教学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增强感官效应等等有利性自不必说,但是在使用课件教学时发现一些的弊端往往导致教师对课件辅助教学兴趣不大、信心不足。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对在历史课堂运用课件教学进行了探究。

二 制作课件应注意的问题

运用课件进行历史课教学要备好课,作为一线的教师,上课之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认真备课。结合班级的具体情况精心制作好课件。要想精心制作好课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打破常规思维,更新教学理念

一个人的思维都有一种固定模式。特别是一些有经验的教师,往往从事教学的时间长,在设计教学课件时,思维往往受约束,从而忽略了课件自身特色的发挥,影响了课件制作的质量。因此要突破传统思维模式,要求教师要熟知课件自身的各种特点。例如:课程的内容,突破重点难点的方式方法,各内容之间的衔接,各种交互方式等等。只有不拘一格地打破传统教材的编排顺序,进行灵活的教学,才能设置一种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从而赢得学生的喜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注重营造教学情景

制作的课件一般用于课堂教学,一般是演示型为主的课件。制作这类课件首先要注意到这课件是否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启迪学生智慧。要达到这项要求,教学情景的营造非常关键。因而在选用视频、音乐、图片等影音资料时,要使之更贴近现实,让学生置身于其中,让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

3.重视选题与创新

历史学科与计算机辅助教学具有很好的结合点,许多教学内容都适合于制作课件,如音像资料、图片、文字和地图等,这与计算机辅助教学,集图、文、声、像于一体,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效率的功能相吻合。但在制作的过程中,特别在选题方面,要注意扬长避短,例如文化史部分的绘画、音乐,战争史的战役、英雄事迹等等这些内容正是课件大显身手的地方。

4.尽量考虑让学生多参与课堂

教师在制作课件时,不要忘记学生学习的主体,在设计时就要给学生留下活动的空间和位置,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给学生展示才华的机会,对培养学生的成绩和能力都有好处,无疑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和实现教学目标。

5.尽量减小课件教学在课堂上的不利影响

课件制作存在很多的不利之处,最突出的就是它本身的干扰因素很多。背景颜色更换十分繁杂、不恰当地使用声音与动画效果、将大量的图片简单堆砌起来、字体变化多、知识内容之间的链接不恰当等方面,课件的制作不当不仅会导致课堂效果差,而且还会影响教学内容的完成。

因此,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就应明确教学主题,任何时候不能喧宾夺主,冲淡主题;还要清楚每一个细节的目的,文字要清楚;不要太花哨,太烦琐,不要扰乱学生思维。教师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课件再好,也只是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传播信息的桥梁,是教学系统中的一个要素。它不能脱离课堂而存在,不能脱离教师和学生而存在,更不能包办一切。运用课件组织教学能否发挥作用,关键是如何恰到好处地使用。否则不但发挥不了它的优势,反而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特别是这几年经常使用课件进行历史课教学,也亲身感受到在教学实践中使用课件的一些弊端应该极力避免。

篇3

关键词:制作;科学实用;美国南北战争;历史课件

当今计算机网络技术日臻完善,现代教育技术迅猛发展。我国的教育改革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在这个背景下修订后的《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历史教师“注重现代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的整合……开发和制作历史课件”的要求。因此,越来越多的历史教师学习并制作历史课件。可是要如何制作实用历史课件却成为大多数历史教师的瓶颈。本文就结合制作《美国南北战争》课件为实例,和广大历史教师探讨制作实用历史课件的方法。

一、历史课件对教学起辅助作用

不少教师认为多媒体教学就是制作一个历史课件在电脑上运行,通过投影仪将课件展示给学生一堂历史课就结束了,且很多历史课件有着“粗糙、庞杂、失控”等不良特点。这看起来教师是运用多媒体技术,却忽视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其实历史课件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只起辅助作用。

例如,《美国南北战争》这堂课中,“南北双方的矛盾焦点集中在奴隶制的存废问题”是教学重点和难点。如果教师运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讲授这个重、难点问题是很难形象直观地让学生理解并且掌握。但是制作多媒体课件就可以很好地辅助教师解决这个难题。在制作课件时首先展示了“美国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工厂”“美国南方种植园”的图片和反映“南北双方矛盾焦点”的漫画,其次设计精彩的语言引导学生认识到南北双方的矛盾焦点就是在奴隶制的存废问题上。在这个问题上借助多媒体进行“图片展示”,顺利地突破了这个重、难点。

教师应在坚持教师主导地位和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历史课件的辅助作用。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还在于设计教学过程和教育理念。

二、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

要上好一堂课的先决条件就是课前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如果没有好的教学过程设计,即使有再好的课件也不能上好一节课。所以,在制作历史课件之前必须设计一个思路清晰的教学过程。清晰的教学过程应该具备以下几个基本要素:(1)注意分析学情。学生的知识、心理达到了怎么样的水平,在课前教师都应该心中有数,这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因材施教。(2)条理要清晰,逻辑顺序不能乱,体现在课件上,“一、二、三、四”一定要有。让学生能从整体上把握课堂的脉络。(3)重、难点突出,找到突破重、难点的方法。

要将历史课程标准作为自己制作课件的行动纲领。历史课件要体现历史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历史课程标准中提出“识别和运用历史地图和图表的方法……具体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在制作《美国南北战争》教学课件时,我选择了“美国领土扩张示意图”和“南北战争初期南北双方力量对比表”。选择“美国领土扩张示意图”的目的是让学生分析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背景。而选择“南北战争初期南北双方力量对表”则是为设置悬念:初期北方在综合实力占优的情况下仍然失利,引导学生分析北方初期失利的原因。《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中要求“认识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重要贡献”。在《美国南北战争》这课中有位重要的人物就是林肯。在制作课件时可以选用马克思对林肯的评价语句。然后让学生谈谈在林肯身上能学到什么精神,使学生“逐步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品质。”

三、合理收集材料,认真制作课件

教师在准备课件的时候要选择适合的素材添加在课件当中。素材应该为教学设计而服务,要精益求精,可有可无的就坚决不取。

在选择好制作课件的素材以后,就要根据自己此前设计好的教学过程逐张地制作。每一张幻灯片的各元素先后动作顺序都要仔细考虑,要符合教学过程设计。

历史课件的幻灯片不一定要“花里胡哨”,但在版面上一定要注意几个问题:(1)文字与背景对比要鲜明,文字颜色不宜过多。(2)图片与文字排版要合理,左右上下间距要适中。(3)一张幻灯片的内容不能过多,特别是文字内容不能扎堆。最后反复检查课件的每一个环节。

作为一名历史教师不但要学习并制作多媒体课件,且要用心去制作科学实用的历史课件。让历史课件真正发挥功效,激起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学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于友西.历史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于友西.中学历史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

[3]刘子运.课件的制作与设计[M].北京:北京邮电学院出版社,2002.

篇4

    目前,我们的教育目标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的。只有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保护好奇心,给学生提供表演的舞台,才能让学生得以全面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当今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良好的民主的教学人际关系,决定了课堂信息传递的有效性,直接影响着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水平的发挥。宽松、和谐、民主的气氛,可以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有利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情感和信息的交流,使学生的学习情绪处于一种亢奋状态,乐于探究、思维敏捷,学习就能够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处于一种高效状态,有利于学生实现自我的、和谐的、全面的发展,从而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

    二、选好并用好材料,为学生的主动学习提供保障

    历史教学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史论结合,论从史出。显然要想使学生真正主动地学习并能准确,深刻地认识历史现象,进而理解教材提供的结论,必须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历史材料,使学生能依据历史事实,并抓住史实与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有联系地开展思考,从而改变目前常见的让学生被动接受一些历史结论的做法。因此,为了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目的,教师对材料要精心选择。

    三、有效清晰历史细节

    原汁原味的历史是丰富多彩、有血有肉,甚至是回肠荡气的,但是中职历史教材囿于篇幅的限制,必须将悠久的历史事件、精彩的历史亮点进行高度凝练、深度概括,从而使历史教材无法再现当时的生动性、形象性。要想实现中职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为学生有效提供清晰的历史细节,因为,活泼的中职历史课是不能离不开具体、生动细节的。历史教师在阐述历史事件及复述历史人物时,必须为学生提供更加鲜活、更具生动的历史细节,从而不仅可以激活课堂气氛,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真正将历史讲“活”。

    四、适当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历史是人类过去的实践活动,具有不可重演性,适当、适量采用现代多媒体进行教学,效果要比“书本+粉笔+黑板+地图册”来得好一些,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声音、图形、视频、动画和图像等结合起来,既能产生直观、生动、形象等声像效应,又能使枯燥、抽象、不易理解的历史概念、历史材料和历史事件变得具体、直观、具有感染力,使得原本艰难的教学活动充满魅力,从而有助于激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五、给学生评判历史的机会

    中国当代着名史学家白寿彝先生说:“历史,就其本身而言,是客观世界的发展过程。”作为客观世界的发展过程,历史事实显然是无法改变的。但不同阶级、不同时代的人对其看法肯定是不完全一样的,这是因为个体在认识上有一定的差异性。所以,历史教师应尽量地让学生去“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参与评判历史。而不能单纯地用老师的眼光、编者的眼光看历史,把主体学生的“活”的认识过程掐死。

    六、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让学生“说”出来

篇5

关键词:新课程;教学模式;创新能力

一、勇于探索新课程教学模式

教学质量的提高在于变,而变则通,教学新模式是在实践中探索出来的。教学模式不仅仅是一种静止的、稳定的教学“结构”或“程序”,而是包含着理论基础、教学目标和运作、教学程序、教学策略、竞选方法和技能、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等若干要素,这些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同时又呈现着动态开放特征的系统。新课改《历史课程标准》要求构建具有以下特征的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其一是凸现学习主体的主动参与和有效互动;其二是凸现学习主体的情感体验与活动构建;其三是凸现学习主体的合作探究与个性发展。基于以上要求,我们应构建以下适应历史新课程特点的历史教学模式:1.自主活动教学模式。自主活动教学模式,就是强调以给予学生自主学习时间为前提,以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为基本形式,以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为目的,建立在学生自主决定、自主选择、自主控制、自主评价、自主贩私、自主构建等基础上的一类教学活动模式。2.问题探究教学模式。问题探究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问题情境的支持下,师生从提供背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交流成果等几个方面来组织实施教学的一类教学活动模式。3.情境体验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将情境与体验结合起来,突出强调营造利于学生创新发展的良好土壤和环境,置学生于丰富复杂的教学情境中,以情境唤起学生的生命体验。

二、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

学习历史要通过思考,结合问题、历史时代情形得到结论。这就要敢于质疑,教师要以疑导之,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在自主学习课堂中,我采用了探究式教学,其中精心设疑是关键。例如在讲“一战”时,可以通过层层设疑,并结合前面所学内容分析一战爆发的原因并试分析战争的性质?一战是如何爆发的(大战的导火线)?主要有哪几条战线?其中西线发生过哪些重大战役?1917年发生了哪几件事情加速了战争的结束?大战的结果怎样?通过精心设疑引导学生对其中的缘由进行探究,效果不错。教师只有深入研究教学内容,认真钻研教材,才能设计出有趣的问题,从而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中真正的主体。并且多媒体在课堂上出现一种奇怪的现象:教师和学生努力睁着眼睛瞪着前面的课件,教师只需动动嘴皮、动动手。动嘴皮,一般只是把课件上的内容再说一遍。这样,教师的自身作用就隐蔽了,教学过程不再是由教师引导,而成为机器主宰了。这种教学是否有实效呢?在实践中一位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教学,课件内容非常丰富,一节课的时间排得很满,内容的科学性也比较高。

三、利用资料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我们要从历史资料与事件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提出有创新性的见解。在实际运用中可采用:1.利用大字设问。教材大字本身就是文字料,由于历史学科的特点,教材往往平铺直叙,要点不明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大字中获取和解读信息。2.利用小字或补充材料设问。教材中很多小字都是材料性的,阐述正文观点,教师可以就小字设问,从小字中获取和解读信息。3.利用图片设问。教材中很多图片都蕴含了丰富的信息,利用这些图片可以创设问题新情境。把这些小字、原始材料或图片充分运用,既可以创设新情境,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提高历史学习兴趣,又能提高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此外,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苏霍姆林斯基说:“将劳动人民的强大创造精神及其对于生活、理想和追求的种种观念渗进儿童的心灵和智慧,在他们的心灵中,就会激发出为人类的创造精神、思维和技巧而骄傲的情感。”历史教材中具有创新意识的美的形象极其丰富:从哥白尼“日心说”的提出,到哥伦布的“新大陆”发现;从瓦特的改良蒸汽机到莱特兄弟的飞机;从第一次把圆周率的值推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祖冲之,到把一年的周期精确地推算到365.2425天的郭守敬;从万里长城到古埃及的金字塔;从云冈、龙门石窟的大佛到希腊的雅典卫城……这些都是人类在推动社会发展中创造的历程。又如在世界史中讲到资产阶级革命时,先让学生了解把握资产阶级革命的规律,即革命的背景或原因、领导阶级、革命对象或任务、革命纲领、结果或意义、起止时间等要素,然后举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这个典型内容,让学生自己学习、体会,然后小组讨论,最后让同学归纳,老师及时指正、小结,形成正确、完全的结论。这些具有创新意识的美的形象,怎能不深深地打动学生,形成强烈的创新意识。

篇6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历史教学

新课程改革浪潮已经涌向高中阶段了, 这是时代的需要、是社会发展和改革的需要, 它为我们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作为一线的高中历史教师, 面对新一轮的历史改革, 结合教学实践,探索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模式及学习评价方式,与广大同行探讨。

1 对新教材的分析

新课改中,高中历史教材就变动得非常大,由原来的通史变为中外合编的专题史体例。这样教材具有以下特点:新教材主题突出,有一定的条理性,注重各单元内容间的逻辑联系,这样的编排有利于广大师生用世界的眼光去认识历史的发展,从一个新的角度来了解和思考历史问题。教材反映了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等领域的重要历史内容,体现了人类各个历史时期的精华,将人类文明中最灿烂的部分呈现给学生。与传统教材相比,无论从时间还是空间上,这部教材所编写的内容跨度非常大,研究的范围、空间更加广阔。

2. “标”“本”兼顾, 全面准确领会新课标理念

新一轮课程改革从课程理念到课程目标, 从教材内容的选取到知识的呈现方式, 从课程结构到课程评价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体现出鲜明的时代气息和全新价值观念。新课程提倡学生“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自助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 无论是学生探究还是教师讲授, 传统教法还是新的教法。都需要教师在真正领会新课标、新教材各项要求的基础上, 认真备课、综合把握、灵活运用。凸现学生的主体意识, 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和探究意识, 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最终让学生学会学习, 学会协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首先研究课程标准, 再分析课本, 再由课本回到课标。一般来说, 新课程所产生的新的教育理念的变革, 往往会和教师的传统固有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发生矛盾, 短期内使得教师的教学过程出现不适应情况, 这是经常出现的现象。但是从教育的前瞻性考虑, 从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考虑, 我们的教师必须在认识上,在行动上落实新课标理念。无论有多么大的困难, 也应该想办法去克服。

3.更新教学观念,转变课堂教学模式

“学生的发展是课程实施的出发点和归宿”, 所以着眼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正是我们教学的目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改变陈旧落后的教学模式, 要以学生为本, 改革授课的方式、方法, 构建科学的课堂教学模式。

(1)改革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学内容呈现不再单纯依靠教师的言传身教, 也不再单纯地让学生记忆并储存历史结论, 而是结论与形成结论的过程并重。新教材在这方面给师生们留下了较大的思维空间。如“”对旧教材中评价前期成就进行了删除, 而设计了一道课后习题对“打倒孔家店”口号的评价, 并建议学生通过翻阅资料和文章加以分析得出答案, 它的设问向开放性试题发展。类似例子有许多, 历史教师必须借此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究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思考历史、诘问历史、评判历史的方法和能力, 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历史教学要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教育新理念。《历史课程标准》着重强调要“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 鉴于此, 历史教师要鼓励进行思维创新活动, 尊重学生的独立见解, 提倡科学的创新思维活动。现代教学论认为,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在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性地位都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以往教学的最大特点, 在于教师基本上包办或者代替了学生的学习, 没有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地位。因此, 在新一轮课改中, 应改变以往学生被动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 以改革历史课堂为教学突破口, 营造一个实事求是、崇尚真理的氛围, 对学生提出的不同意见、看法、观点不随便斥责或施加压力, 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 为学生的禀赋可潜在自由、充分发展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 尽可能使教学成为师生教学相长、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3)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要重视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 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成为学生发展自己、学会学习的过程。新教材增加的阅读课和活动课, 就是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历史教师可以在组织指导这两种新课型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当然还可根据新大纲要求开展好其他类型的研究性学习, 比如课堂讨论、辩论, 收集历史资料、撰写历史小论文、历史人物小传、开展社会调查、撰写调查报告, 编演小历史剧, 制作历史题材的音像作品或计算机课件等。

(4)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历史是一门综合性的社会人文学科,囊括了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外交、军事、民族、文化等方方面面,因此单靠教材和教师讲解,难以尽现其原貌。现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教师提供了方便。既增加了历史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也增加了历史教学的容量。笔者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经常使用多媒体。如《新航路的开辟》、《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等,用多媒体授课比传统授课效果要好得多,这些课件可以从网上下载,也可自己做。历史学科资料丰富,课件做起来并不困难。另外还可采用多媒体放映历史知识讲座和历史剧。如CCTV―10百家讲坛的“清十二帝”,学生就很感兴趣。电影《大决战》、《甲午风云》、《开国大典》;电视剧《走向共和》、《康熙王朝》、《成吉思汗》等,也可作为教学的辅助资料,但一定要向学生讲清,历史剧可以“戏说”、“正说”,甚至可以歪曲,但历史知识却一定要尊重客观事实。

(5)充分重视讨论课。高中新编历史教材,增设了讨论课,这是国家教材编委会在历史教学改革上的一个新举措。一线历史教师应积极配合,勇于实践,切不可忽略不上。讨论课是以讨论为中心的综合、启发式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为解决某个主要问题(如基本概念,重要人物的评价,重大事件等)进行探讨,辨明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对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历史思维能力,体现学生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大有裨益。讨论的问题要有吸引力,课前要求学生到图书馆查阅资料,清楚地了解讨论内容,打有准备之仗;要善于在讨论中对学生进行启发和引导,使讨论向纵深发展,但不要暗示问题的结论。最后还要做好小结,澄清错误模糊的历史观念。

4. 更新学习评价方式

篇7

关键词:历史故事;历史课堂;审美能力

打造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就是在增长学生知识技能的同时给予学生真、善、美、公正、自由、希望和爱,就是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我的课堂我做主,让学生去“经历”并且“经验”,学习的过程才充满生命的律动,因律动而感动,因情感的介入而生动和灵动,即我们说的有灵魂的课堂。

一、讲历史故事,让人物在历史的背景里鲜活起来

个人的情感与命运裹挟在历史的潮流中,关注人,就要认识时代特征,了解历史发展趋势,以人物的言行、情感和命运来牵动同学们学习、研究历史的热情,这样的学习会更有效。

讲历史故事,在故事中让人物有情有义、有血有肉。故事是有鲜活人物活动的往事,让同学们眼中有历史人物,体会他们的情感,了解他们的活动。体会在历史人物的审时度势下,历史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碰撞产生了怎样激动人心的冲击力,历史在那瞬间,在某个历史人物一个似乎有些偶然的决定中体现的必然。

二、运用史料构建有灵魂的历史课

随着人们史学观念的更新,课堂教学不再囿于固定的结论,而是运用史料解释历史,还原历史现场进而理解历史。选择史料最好能围绕教材的重点、难点和《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选用那些最具典型性和启发性的史料作为素材。例如,在讲司马迁和《史记》时,我先引入了司马迁说过的话:“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了解了司马迁及他写《史记》的相关内容后,我再引导学生:对今天的中国人来说,万里长城和《史记》,究竟哪个更伟大?待学生争议后,我再亮出我的观点:我认为是后者。如果没有司马迁写下的《史记》,那么,遍及全球的十几亿炎黄子孙,将发生“身份”认同的危机。五千年文明从哪里来?他留下的文脉也是民族的血脉。

三、展示历史教材中美的事物,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在历史教学中,美的因素很多,关键在于引导学生感受这些美的事物并从中得到升华。如:我在上七上第22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时,制作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展示中国古代著名的书法作品。学生有的说喜欢王羲之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的飘逸飞扬;有的说喜欢怀素、张旭草书的狂放不羁;有的说欣赏颜体的端庄浑厚等等,进而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能力。

四、通过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中国历史上通过改革创新而带来了社会大治的史实举不胜举,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以及各朝各代统治者为加强自己的统治,恢复和发展经济所采取的各种政治经济改革措施等。这些改革无一不表现出改革所具有的锐意创新、不墨守成规的改革精神。

五、完成学习任务,让学生获得成就感、愉悦感

按照目标导学的教学模式,在上课伊始就明确学习目标,当一个个学习任务完成以后,老师表扬与欣赏溢于言表,使学生拥有一种成就感和获得新知的满足感和愉悦感。

篇8

一、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以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21世纪是世界飞速发展的时代,也是知识、信息激增和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时代。今天的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方便得多,教师如果还死抱教材,按部就班,不主动地增加新知识的话,历史课就很难富有时代气息,这门课程的吸引力将会大大降低,其教育功能将会丧失,教师也将无法胜任这门学科的教学工作。这就要求历史教师要及时参加培训和学习,不断地开阔历史视野,广泛涉猎有关新理念,上课时做到不时灵活引用历史小故事、新的观点和材料,进而把课上好上活。这对农村的历史教师来说无疑是一种新挑战,它要求教师的知识结构要不断更新,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要求。同时,通过培训和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调控和组织能力,并能熟练运用现代先进教育技术,将视听设备、多媒体技术和网络资源等有机结合起来,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要经常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评估和反思,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开拓精神的研究型教师。新教材对教师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对自己所从事学科的知识领域有较深的了解与把握,还要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广泛汲取其他学科领域的丰富养料。

二、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古语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想在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效果,就必须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那么,如何才能使学生在新课改中培养起对历史的学习兴趣?

实现课堂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不断刺激学生的兴奋点。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学生好说、好动、好参与的特点,设计形式多样的课堂内容,如开展讨论、辩论赛、历史故事会、历史成语大比拼、历史审判会等。无论教师的课上得多么好,学生总是对这类自由活动、气氛宽松的课有着浓厚的兴趣,所以教师应顺应学生要求,多开展诸如此类的活动,这样做既让学生的知识面得到拓展,又让他们产生并保持了对历史的兴趣,教育教学的效果自然会大大提高。

利用多媒体教学,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资源的整合。农村历史课要利用现有的多媒体资源冲破传统的教学框架,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资源的整合,使冷冰冰的历史知识形象直观地体现出来,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其学习兴趣。如利用网络音像兼备、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特点制作教学课件,使教学内容富有动态化、形象化、趣味化的特点;利用各种信息资料拓展学生视野,开阔学生的知识面;利用网络超越时空的特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但是,由于农村现有的学校设备和师资水平还不能达到教学的实际需求,有待今后进一步改善。

充分运用联想教学,形成历史知识的综合性和整体性。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处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中。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也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总是与别的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联想教学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这种内在联系,理解复杂的历史概念体系以及繁复的课文层次结构,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整体记忆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联想教学还可以使历史课丰富多彩、活泼有趣,从而增强教学效果。但是,由于农村现有的设施和条件还不足以适应教育教学的需要,有待进一步完善。

三、重视转化和辅导学困生

篇9

关键词:历史课堂;电子白板;常见问题;对策

高中历史教学由于自身的学科特点,其大量的历史影视、文件、图片、史料等需要通过先进的教学手段展示,电子白板在此时走入中学历史课堂,迎合了这一需求,使高中历史课堂更加形象、直观、生动,而且增大了课堂容量,提高了教学效率。但任何事物都是一把双刃剑,电子白板从产生到优势的发挥也需要一个过程,高中历史教师在电子白板的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常见问题及分析

在长期使用电子白板进行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我经常与同组教师不断交流探讨并充分调研,经归纳总结,不断反思,我觉得有以下几个共性问题。

(一)操作生涩,影响效果

电子白板有一套自己独立的操作系统,必须经过长期的使用和学习才能游刃有余。刚安装上电子白板,教师经一两次短暂培训之后就仓促上台,往往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立刻调动出自己所需的东西,实现自己的教学意愿和教学安排,从而浪费了时间,影响了教学流程的顺畅、教学目标的达成。

究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电子白板的培训不到位或时间太短;二是教师不具备在课下练习使用电子白板的环境。

(二)大材小用,“壮志难酬”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是将其作为一种投影屏幕的工具使用,使用最多的就是播放PPT,白板的其他功能很少涉及。

目前,电子白板在中小学课堂中的应用基本上可以归纳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就是将电子白板作为展示平台来展示PPT或者其他类型的课件;第二个层次是结合电子白板自身的特点,利用其配套软件,自己动手制作一些课件;第三个层次,也就是与教学有效整合的层次,就是根据课件的教学设计,制作出相应的课件,课后再对其进行一定的评价,以便以后改善教学所用。但是大部分教师对电子白板的应用还处于第一个层次,极少一部分教师专注于第二个层次的实践,对于第三个层次而言,能达到的更是微乎其微了。

(三)位置受限,影响视觉

大部分教室中的电子白板安装在教室中讲台的一侧,电子白板只是作为课堂上黑板的辅助工具,对复杂的、难以理解的知识,教师会在课前用电子白板做好课件,课堂上将这部分知识呈现给学生。位于教室后面的学生往往看不清楚电子白板上的字,导致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存在盲区。课堂教学使用的电子白板大多数都是正投式,课堂上教师一般是位于电子白板与投影仪之间,影响学生的视觉效果。

二、对策研究

(一)加强培训,掌握技巧

首先要开展基本的电子白板使用培训,让教师明白电子白板的具体功能有哪些,分别应该怎样操作。其次要给教师创造练习电子白板的环境,可以在一间教室专门安装电子白板供教师练习、交流,只有不断地练习实践才能使操作更熟练。再次,要搞好跟进培训,教师在使用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问题,要集中解决,以期对电子白板的使用更上一个层次。另外,还可在每个年级专门安排一个电子白板专业人员,及时解决教师的疑问、困惑并进行技术支持。

(二)充分挖掘,有效利用

电子白板自身具有很多人性化的特性和功能,教师可以根据所教授的学科科学地加以利用,使师生从中都能够得到锻炼。例如电子白板有一个聚光灯功能,当教师需要突出强调课件中某一部分的内容,并让学生对其有一个更加深刻直观的了解时,教师就可以利用聚光灯,将此部分放大至大半个屏幕,使学生的注意力瞬间集中到此部分,从而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该部分的内容。电子白板自带素材库,教师可将上课所需的图片、音频、视频等素材存到素材库当中,当讲课需要时,就用电子笔将其拖拽到屏幕上,再根据教师的需求进行组合。再有就是电子白板的拉幕功能,当教师需要展示屏幕中的一部分,而想隐藏其他部分时,就可以使用拉幕功能,虽然此功能用PPT也可以实现,但是教师在上下左右拉的时候,学生可以直观、近距离地看到教师的动作,一改以往只有教师操作电脑,学生的注意力需在屏幕和教师之间转换的状态,这样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这些功能都很有利于教学。

(三)服务学生,注重视觉

现在大部分教室安装的电子白板适合小班教学,在超过40人的大班教学中,师生、生生互动困难,影响白板交互功能的发挥,学校在购进电子白板的时候最好能考虑教室的大小与学生的数量,电子白板的尺寸要保证所有的学生均能清楚地看见电子白板的演示。另外,学校在引进电子白板的同时应该对教室的环境进行设置,例如,教室窗帘的配置要保证白板的周围不受强光的照射、教室座位的安排尽量集中在白板的正前方等。

篇10

关键词: 新课程 新理念 新实践 新发展

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如何理解与把握课程改革精神实质,如何改变教育教学方法,如何切实落实课程改革的各项目标,是影响改革成效的关键。课改的结果系于教师,因此,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不断改进与创新显得至关重要。

一、学习新理念

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

1.把课堂还给学生。

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是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我们不但要把课堂自还给学生,还要引领学生演绎生命的精彩。因此,在新课程教学中,我以“还学生以自主,还生命以本色”为教学理念,不断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

2.课件不应替代传统的板书。

在新课程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设计要科学实用,课件不应替代传统的板书,板书是教师教学思路的“存留”,是学生跟踪教师教学流程的“抓手”,是学生课后复习的重要参考“资料”,故传统的板书设计至关重要。

3.树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新评价观。

在教学实践中,不能把学生能力和思维的发展控制在一堂课的“进度”中,判定一堂课是否高效的标准也不是看课堂秩序是否好、学生是否最后都掌握了某一个知识点,而是看学生在课堂上是否积极活跃、是否在质疑在困惑、是否在思考在探究。

4.重视能力培养≠淡化双基。

越是新课程,新高考形势,越是重视基础,越是能力立意,越是落实基础,至今,高考重点考查的能力依然是基础知识运用能力。在新课程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围绕主干知识点进行教学,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多做高考真题、高考模拟题,通过多做多练多讲,逐渐培养学生阅读分析材料、解决各类问题的能力。

5.用教材教≠只教教材。

在教学中要努力钻研课程标准,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大胆取舍和补充,避免死教教材。

二、实践新课程

1.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老师之间要加强专业切磋、协调和合作,以便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共同成长。为此,我校同学科教师进行集体备课,集思广益。

通过各年级集体备课,同课异构,采用公开课、示范课、联片教研活动等形式避免个人“孤军备战”,构建开放的、立体的互动平台。

2.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在教学中,我将“切入点”放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上,尝试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注意为学生创造结合个别差异、满足个体学习需要的教学环境。根据课程目标设计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作业,使学生充分发挥自身潜能,在主动学习、探究,体验合作的基础上,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3.灵活运用现代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可以激活历史,利用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特点,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在课件制作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基础、能力,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因材施教、分层提问,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4.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材只是一种课程资源,我非常重视史料的编辑、筛选。在丰富的史料面前,要让学生的思维回到历史,认识历史的真实面貌,最大限度地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认识,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从而使思维向多维的方向发展,更好地拓宽了思维视野,培养思维的广阔性。

5.重视教学反思。

反思有利于促进教学实践能力、教学研究能力、理论素养的提高,使专业引领更为厚重。为了使自身树立问题意识,每节课后我都要写教学反思,及时总结每堂课的得与失,按照“教学—反思—再教学—再反思”的过程开展教学案例研讨,通过对教学案例的反思,在案例分析与反思中渗透与时俱进的课改理念,在反思中逐渐形成在研究状态下进行教学的职业生活方式。

三、寻求新发展

一线教师必须科学地认识与对待新课程实践中暴露出来的问题,科学地认识与对待各种反思与批评,唯有如此,才不至于让课程改革迷失方向,才不至于陷入误区,才能稳步推进新课改,寻求新发展。

参考文献:

[1]任敏娟.幽默艺术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06).

[2]张国团.关于高中历史课堂体现高效教学的思考[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