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课件范文

时间:2023-04-04 14:08: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历史课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中历史课件

篇1

一、高中历史课程教学中制约教学效率的主要因素

造成高中历史课程教学效率偏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它们已经成为制约高中历史课程“高效课堂”构建的主要因素,具体说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教学观念

在有些学校,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等因素的限制,导致高中历史的课程教学观念比较落后,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单向的理论知识灌输,没有将历史教学同学生德育素质的培养有效结合起来,未能充分保证学生在高中历史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从而制约了学生在历史课堂上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二)师资队伍的配备及其综合素质

在影响高中历史教学效率方面,师资力量薄弱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例如,很多高中历史教师,并不是高校历史专业毕业的,其历史方面的知识也不够全面,在很多历史知识细节的把握上存在偏差。同时,很多历史教师的专业教育素质不高,主要表现在教学手段单一、同学生的沟通能力差、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上的落后等。

(三)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由于受到高考升学压力等因素的影响,目前的高中历史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着一个很大的误区,错把高中历史教学当成历史知识的“记忆课”,教师主要是在课堂上进行单向的知识灌输,学生提高成绩的主要方法就是对历史知识进行“死记硬背”,忽略了师生间的良性互动,造成高中历史课堂上缺乏创新和活力,抑制了学生综合素质的良性提高。

二、高中历史课程“高效课堂”的构建途径

(一)课前高效备课

为了提高课上高中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打造高中历史“高效课堂”,教师需要在课前备课环节做好充分的准备,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历史课程的学习态度,教材中的重点与难点内容,教学方法的选择等都进行有效的分析,提前制定最科学的授课策略。现在的高中生基本都是“90后”,在心理上正处于青春叛逆期,并且个性比较强,常规化的教学往往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此,高中历史教师在课前备课环节就应当准备学生感兴趣的案例,提前制定课堂互动策略,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使同学在老师面前有种亲切平等并且被重视的感觉。如教师讲授“祖国统一大业”时,教师可以结合电影《建国大业》进行课程的备课。如此一来,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热情会很快就被激发出来,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就相对容易了。

(二)课堂上对教学活动进行高效组织与管理

为了切实解决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提高高中历史授课效率和高中生的历史素质,教师必须懂得在课上45分钟内提高效率,对历史课堂上的各项教学活动进行高效的组织与管理

首先,在高中历史课堂的导入环节,教师要懂得教学情境的营造,快速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况,通过问题提问、历史资料展示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如教师单纯将书本内容提炼后转移到多媒体上,效果也是参差不齐。对此,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点、学龄特征,先向学生展示一个集文字、声音、图像、视频于一体的多媒体资料,先调动起学生的求知欲,然后再详细讲解PPT课件中的主要内容。

其次,高中历史教师要重视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对学生的历史学习动机和历史学习热情进行激发,在课堂上给学生更多的自和学习空间,让学生成为高中历史课堂的主人,使他们真正成为高中历史课堂上的发现者、探索者、研究者、成功者。

再次,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实现课上教学与课外实践的有效结合,着重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如可以引导学生参观博物馆、纪念馆,结合高中历史课程的内容进行现场教学,这样显然能够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要重视课后的反思与评价

对高中历史教学成果的反思与评价,是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保障。在高中历史课程教学评价的实践中,教学评价需要结合高中学生的特性和学龄特点,对传统用于高考选拔的单一评价功能进行创新,进而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更加全面、客观的评价。首先,高中历史评价的方法不能统一化,要允许和尊重不同学生的各种学习成果和行为,并有针对性的使用评语、等级等多样化的评价方法,让学生及时发现自身历史知识体系中的不足和学习缺陷。其次,对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成果的评价,不仅要看到学生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还应当对学习结果形成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评价,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情感、情绪以及特性等都可以纳入教学评价的范畴。再次,要运用多个评价主体,如学生自己、同学和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这样更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素质和历史素质的培养与提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结语

总之,高中历史课程“高效课堂”的构建,代表的是一种全新的教学观念,是对传统历史教学模式的创新和发展。对此,高中历史教师一定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对高中历史的授课方式进行创新性的探索与选择,重视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充分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主动性,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冯荣军.新课程下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探讨[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04).

[2]王月芳,谭凤华.创新教学思路,让历史课堂活起来[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05).

[3]罗淑仪.有效情境创设,课堂活色生香――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情境创设有效性的几点思考[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1).

篇2

【关键词】高中历史 创新 多媒体 小组合作 导学案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7.147

创新高中历史课程教学方法对我们教师来说不能仅仅只是有想法,更需要做出行动。我们要从思想上树立创新观念,引导学生认识历史课程的重要性,认识历史课程创新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我们要改变传统教学方法中一些不利于学生发挥自觉主动性的教学措施,要使用新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树立创新学习的思想观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提高高中历史课堂的学习效率。

进行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需要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和相互配合,老师要及时更新教学方法和教学工具,借助多媒体等先进教学工具进行授课,利用导学案进行趣味课前导入;还需要学生创新学习方法,践行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老师和学生要保持融洽的师生关系,历史课堂上要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在学习的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对此本人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结合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对高中历史课程创新教学方法有以下几个观点。

一、借助多媒体等教学工具进行授课

传统教学方法中通常是老师对照课本教材讲课,学生就对着课本教材划重点,这样的讲课方式导致了历史课堂效率低下,老师讲的知识内容比较少,学生又觉得这样的授课方式枯燥乏味,所以经常走神开小差不认真听讲。要想改变这种学习状态,提高历史课堂学习效率,就要创新教学方式,改变传统的板书式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多媒体等工具已经逐渐走入日常的教学生活中,借助多媒体等教学工具进行课堂授课,不仅可以解放教师,提高老师的讲课效率和讲课质量,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和学习效率。老师在课前将本节课所要讲解的知识内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将原本枯燥的课本知识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展现出来,全方位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加直观地面对老师所讲授的知识,方便学生接受和理解。另外,利用多媒体教学还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上课时能够更加认真的听讲,从而提高学生在历史课堂上的学习效率。利用多媒体等教学工具进行授课不仅是一次教学工具的改革和更新,更是解放学生和老师的创新是教学方法,这有利于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帮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更加理想的学习效果。

二、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

创新教学方法还要引导学生用创新思维进行学习,组织高中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可以改变传统教学方式中过于独立的学习的弊端。传统教学方法中学生自己按照老师的要求学习,时间长了往往会出现精力不集中或者学习态度懒散懈怠等行为,在学习过程中一直是个人独立的学习还有可能会导致思维僵化或者学习无效率的现象。然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可以改变传统教学方法中这些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弊端,拥有很多利于学生学习的优点。

首先,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是多个成员相互配合、相互监督的过程。小组成员之间在学习资料和学习信息方面可以相互交流,在学习思维方面可以相互借鉴学习,在学习态度方面也可以相互监督、互相督促。学习资料的共享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学习方法和学习思维的相互借鉴交流也可以帮助学生创新学习方法,活跃学习思维;在学习态度方面一旦有的小组成员出现学习精力不集中,学习不认真,态度懒散懈怠等行为,其他小组成员就可以督促学生集中注意力,认真学习。所以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有利于学生对历史课程的学习,能够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其次,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还注重学生自主探究。对于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摆脱老师的思维模式,创新自己的学习思维。学生在探究学习问题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内容,找到学习问题的答案,更加能够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三、利用导学案进行课前导入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要想高中历史课堂高效有序,就要在课前进行精彩的课前导入,将学生的思维代入到课程内容中。传统的教学方法中往往忽视课前导入,导致学生在上课的前几分钟思维还处于下课的状态,不能及时的集中注意力,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所以创新历史课程教学方法还要教师注重课前导入,利用导学案进行精彩的课前导入,可以快速地将学生带入学习氛围,有利于高效地利用课堂时间。同时,利用导学案进行历史课堂教学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高中历史老师要根据本节课主要讲解的知识内容认真负责的编写导学案,充分做好课前的备课工作。这就要求老师必须做到对课本教材的知识内容能够熟练的掌握和解读,还要求老师能够了解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包括学生的学习速度和学习能力,将两者结合起来编制导学案,以确保该学案最适合学生的学习。

其次,导学案的应用必须准确到位,不能只是泛泛而谈,流于表面。在课前几分钟让课代表把导学案分发到学生手中,让学生有时间通览导学案,然后根据学案的要求,大体了解本节课主要讲解的知识内容,方便学生自主进行课前的预习,对上课内容做到心中有数。这不仅有利于节省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还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继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篇3

关键词:新课程学习方式能力 素质

新课程倡导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历史学科是社会科学。它不是要给学生以某种生产性技术,而是要帮助学生建立起一种正确的社会观念。中学历史教学的重心,不在于澄清历史本身的是是非非,而是要通过对历史的分析和评价,帮助学生建立起评价生活、认识社会的标准,从而运用这些方法,去处理纷繁复杂的诸多现实问题,塑造出良好的人格。这是中学历史教育的终极目的。那么怎样从中学历史教育的特征和本质出发,搞好教学创新呢?本文就高中历史教学谈谈自己浅显的认识。

一、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

将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成为学生发展自己、学会学习的过程。新教材增加的阅读课和活动课,就是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历史教师可以在组织指导这两种新课型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当然还可根据新大纲要求开展好其他类型的研究性学习,比如课堂讨论、辩论,收集历史资料撰写历史小论文、历史人物小传,开展社会调查撰写调查报告,编演小历史剧,制作历史题材的音像作品或计算机课件等。

二、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能力的关系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历史基础知识的传授与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密不可分的。能力源于知识。试问,对基本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时空都茫然无知,你能说他有历史思维能力吗?当然,知识又有待于转化为能力,单纯地提“知识就是力量”,也有片面性。知识必须经过加工、联系、拓展和重组,才能在今年内后的实践中应用于。当今世界上的经济、文化、民族、外交关系中的盘根错节、风云变幻,深长思之,仍可从古今中外历史现象中找得巫通之外。水有源,树有根,在历史教学分明新中,必须注意知识与能力并重,舍近求远何忽视知识传授,片面强调能力的作法是不可只传授知识,不教给学生思维方法,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做法同样是不可取的。

三、运用现代教学手段

在这个问题上,既要讲继承,又要讲发展,对传统教学手段不能一概否定。实际化教学,有形有影有声,教学时能人眼入脑,活泼感人,这是创新;站在讲台上,一本书、一支笔或加一幅图,娓娓道来,深入浅出,师生之间心灵感应,产生情感上、意识上的共鸣,这也是一种创新。创新的关键不在表面,而在实质。当然,绝不能以此为满堂灌辩护。不过,历史教学工作者有必要在传统与创新的结合上做文章,使自己教学更加趋于完美。不能固守传统教学方法,排斥先进教学手段,而应使二者有机结合,相得益彰。

四、教学形式多样化

历史教学形式应该多样,因课而异,因材而异,因人而异。变化多样的教学形式往往能给学生以新的刺激感,形式活跃的课堂氛围,给学生发挥聪明才智提供适宜的载体。在这方面,不少教师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与创造。有的把讨论引入课堂,让学生阐述观点,说明道理,甚至围绕一些史界尚有争论的问题,把学生分为正方、反方,一形辩论。在教师的主导下进行的课堂争鸣只会带来学生热情的高涨,发散性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的提高。

五、课内与课外相互联系

历史课堂教学对创新能力的培养总是具有一定局限性的,因为还有一些无法避免的矛盾客观存在。如历史教材的相对稳定与史学材料的大量涌现,历史信息剧增的矛盾,历史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活动的矛盾。所以历史教学不仅要注重课内,还要充分利用课外,只有课内外双管齐下,有机结合,形成合力,才能促进历史思维,历史创新能力的发展。这里有很多形式可供利用。课内是实施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主阵地,课外活动则是课内的延伸和深化。在这里,必须注意的是,课内与课外,不能成为互不相关的两张皮,要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丰富的知识是创造的先导。没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和其他自然学科、社会科学知识,就不可能纵览古今,正确地总结过去、指导现在、预测未来,就谈不上创造才能的发挥。学生的知识面愈广泛,愈具有综合性、渗透性,其创造力也就愈强。中学历史教育工作者承担着重要的使命,同21世纪建设人才的价值取向、人文素养、知识构成和能力素质紧紧相连。应该站在“面向现代化、不懈的追求,研究和实践历史教学创新的途径和方法,开拓出中学历史教学大有可为的广阔天地。

六、加强历史学科的思想教育功能,净化学生心灵:

爱国主义教育是全民教育,广大青少年是教育的重点。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关系国家命运的大事。学校是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重要场所,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到教书育人的全过程中去,特别是要发挥好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爱国主义教育应渗透到各学科的教学中去,其中历史教学担负着重要任务,爱国主义教育应是贯穿历史课教学的一条主线,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有效途径。中学历史教学不但要从知识、理论、技能诸方面培养、发展学生的智力;而且,还需要从情感、意志、素质等方面为学生高尚品德的形成打下一个坚实基础。

篇4

【关键词】 高中化学 高效课堂 尝试 基本策略

“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是指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最大限度地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构建高效课堂,把精力全部集中在课堂上是远远不够的,一定要充分利用好课前预习和课后练习,做到课堂内外有机结合,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一、建立明确的导学方案

学生的学习能力很强,教材上新知识的80%可由学生自学获得。学生自己能够学会的就让学生自己学习。这样做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又可以节省课堂时间,集中精力突破难点,同时,对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建立明确的导学方案,有利于指导学生有效地自学。学案内容及呈现形式如下:

1、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自学,让学生明确本节核心内容有哪些,应学会哪些内容。

2、研究问题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从学案中体会研究问题的过程和方法。学案给予学生完整的思维过程,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学生在课前预习,可节省课内时间,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攻克重难点。

3、基础练习。通过基础练习,使学生能够认识到哪些内容已经掌握,哪些内容还存在问题。上课时学生带着问题学习,目的明确,重点突出,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关键环节在课堂上

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科学探究的积极性,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最有效手段。

1、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求知欲。高效的学是在一定的问题情景中实现的,脱离具体情景的学习往往导致机械记忆和被动接受。因此,教师要努力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在问题情景中产生认知冲突,发现和提出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动机和探索问题的欲望。

2、通过实验创设问题情景。通过实验创设问题情景在带给学生惊奇、不解和矛盾的同时,更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究兴趣,从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现象产生的原因,认识物质变化的本质。

3、运用背景材料创设问题情景。在教学中可以将与新知识相关的背景材料,如化学史实、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化学科学与技术发展及应用的重大成就、化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等,以信息材料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在这些材料的影响下,积极主动地对问题进行探索。

4、通过图表和模型创设问题情景。图表和模型可以直观、清晰地呈现信息间的关系,将各种事物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条理化,从而有利于学生发现不同事物间的区别和联系,发现解决问题的线索。图表简明清晰地呈现了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降低了解决问题的难度,有利于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所以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不再是简单的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已经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就是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通过学生的有效参与,让学生在相互合作的情境中自主学习、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也就是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和具体操作等都应尽量由学生自己来完成,教师只是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加以引导,起到为学生导航的作用,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

6、重视师生的感情交流。平等对待每位学生,多鼓励多表扬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将课堂还给学生,将尊严还给学生,将自主还给学生,使课堂教学与学生的情感、体验、思维创新水融。让学生丰富多彩的个性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健康的人格得到和谐、全面发展;给学生创造猜测、想象、探索问题的美好空间,不仅有利于学习潜能的开发,更有利于学生在开放中思辩创新,体现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这种生机勃勃的化学课堂氛围,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7、发挥多媒体的教学功能。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走进课堂,显示出许多优势。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等。具体优势体现如下:⑴增加课堂教学信息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⑵展示动态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⑶运用多媒体技术,画龙点睛,突破重难点;⑷将设计好的相似内容进行类比,引导学生找出其共同点和各自特点,从而得出规律,使零散知识结构化和网络化等。总之,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使课堂焕发生机和活力。

随着新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努力探索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的方法和途径,以促进学生智力和人格的全面发展、素质和能力的不断提高,是摆在我们每个高中化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 张庆林等.高效率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2 刘朝晖.论“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对立性[J].课程・教材・教

法,2005.10

3 王希毕.现代学习理论评析[M].北京:开明出版社,2003

篇5

关键词:高中历史;高效课堂;学生主体;成才

构建高效课堂是每一个工作在一线的教师都应当关注的课题,在如今很多学科的课堂教学活动中,课堂教学处于低效甚至无效的状态十分普遍,之所以造成这些问题,与教师对高效课堂认知不清有很大关系。很多教师在课堂上往往把高效课堂简单地同传授知识的多少挂钩,在他们看来,一堂课讲的知识点越多,课堂越是高效,其实这是灌输式教育理念下对高效课堂的误解。真正的高效其实是看学生在课堂上提升的能力和素质的多少,知识量与能力和素质的提升虽然具有一定的关联性,但并不能完全划等号。在认清了高效课堂的内涵以后,作为教师,就要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观念和使用的策略、方法。以下是笔者结合高中历史学科特点总结的几点构建高效历史课堂的想法。

一、制订合理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具有指导和调控作用,目标制订的合理与否会直接影响教学活动质量的高低。在以往,我们的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的时候,多以“知识的掌握”为基本目标,每个单元、每个章节有哪些重难点知识需要学生掌握是教学目标的主要内容。这种“唯知识”的教学目标的确立,使得学生除了知识以外难有其他更多的收获。因此,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一定要帮助学生制订更加合理全面的教学目标。事实上,在新课程中,我们强调的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就是一个较为科学的目标体系。作为教师,我们要认真贯彻新课程理念,在制订教学目标的时候,结合学生的实际,以三维目标为框架,为学生制订出科学合理的目标。这样会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大有裨益,有利于培养学生成才。

二、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

事实上,历史学科本身是一门非常有趣的学科。然而,由于当前一些不恰当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影响,原本可以很有趣的历史教学活动变成了教师向学生灌输一个个知识点的过程。很多教师在课堂上总是一副“老学究”的摸样,一脸严肃地按照教案“波澜不惊”地给学生讲解历史知识,这样的历史教学活动自然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而在缺失兴趣的前提下所开展起来的学习活动,当然也不可能有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采用一些生动幽默的语言,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激发起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这样自然会令教学活动效果大大提升。记得笔者在给学生讲到“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时,由于是下午的第一节课,再加上天气比较热,很多学生都无精打采地趴在座位上。看到这种情形,笔者并没有训斥学生,而是这样说道:“看来很多学生还没有从午觉中清醒过来,个个都像霜打的萝卜一样,为了给大家提个神,老师在这边献丑了,给大家来一段清唱黄梅戏吧!”听到教师要唱戏,很多原本趴在桌子上的学生立刻坐直了,所有的学生都开始盯着老师。于是,笔者清了清嗓子给学生来了一段黄梅戏《天仙配》。一段黄梅戏下来,学生身上的倦态已经一扫而光,接下来,笔者就开始说道:“在刚才的《天仙配》中有一句歌词 ‘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这种生活方式其实是一种典型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生活方式。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状况。”就这样,一段两分钟的黄梅戏就把整个课堂气氛给炒热了,学生的兴趣被有效激发起来。在接下来的教学活动中,学生比之前显得精神很多,本节课也在学生的积极参与下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三、开放教学内容

在历史课堂上,教学内容主要来源于历史教材,历史教材集合了广大教育专家和一线教师的智慧,立足教材当然没错,但是如果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局限于教材,没有任何突破,这也不利于学生素质和能力的提升。历史教材上的内容都是一些经过整理筛选的精华内容,而古今中外的历史资源是非常丰富的,如果仅仅把目光局限在历史教材上,就会让学生错过好多东西,影响了学生知识面的拓展,进而影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在开展历史课堂教学的时候,要注意开放教学内容,除了教材知识以外,教师可以从其他多种途径给学生搜集更多的历史资料,这样不仅可以对教材资料进行有效地补充,同时也可以拓展学生的眼界,启发学生的思维。

四、丰富课堂学生活动

学生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对象,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应当处于学习主体的地位。然而,长久以来,我们都习惯于让学生坐在座位上听老师讲课,而忘记了学生的学习作用的发挥,从而造成了学生的思维活动缺乏活跃性。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多给学生留一些空间,在课堂上多开展一些能够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的活动。例如,组织学生围绕着某个问题进行一场小型辩论赛,创设一定的历史场景,让学生进行一次角色扮演等。丰富的教学活动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还可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和素质,包括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等。

课堂教学作为历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形式,它的高效与否对整个历史教学活动的质量和水平都具有直接的影响。因此,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高效的课堂,让课堂成为学生成才的舞台。

参考文献:

[1]周必江.关于高中历史高效课堂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2(36).

[2]陈文峰.新课标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新探[J].考试

周刊,2010(56).

篇6

关键词:时间管理 历史课堂 探究 环节 模版

课堂时间管理实际上就是将既定的一节课的时间进行合理分配。追求实现不断接近的最合理化分配目标,在进行分配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科特点、学生状况及学校实际等因素。合理分配每一节课时间,这不仅是个理念问题,他更涉及非常具体的现实操作,也是一个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探究的过程。

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历史特点突出,与初中历史教学从内容和形式上都有着比较明确的分工,高中历史的课程设置是以专题史的形式出现,在知识点上与初中历史教学内容不可能没有重合,但更多的是整合与拓展,时间和空间跨度大,不利于学生理清脉络及不同事件和历史现象的横向与纵向联系,但就一个历史问题而言,专题形式授课下的高中历史把这一问题讲的非常透彻,即使学生没有扎实的历史基本功或没有连续性深入历史学习,对学生某一历史问题的掌握也不会造成明显障碍。同时,不管传统的历史教学还是新课程改革下的历史教学,历史学科本身就存在空间广、时间长、人物事件多、大量知识点相对独立、掌握之后有容易遗忘等特点。

关于一节课的设时问题,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选择。主要集中在30分钟、35分钟、40分钟和45分钟,而40和45分钟最为常见。很多学校在设时问题上也不是始终如一的,也根据一些情况变化处于不断调整之中。那么究竟设时多长时间最为科学,也不能一概而论。下面我们以每节课设时45分钟为对象进行探究。如何结合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历史特点在有限的45分钟内达到最为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这是一个摆在每一位高中历史教师面前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将45分钟合理切割,分为若干时间板块,课堂教学计划具体到1分钟。每一时间板块设置一教学环节,每一教学环节有衔接更有区别,使课堂更加丰富,坚决避免枯燥单一。丰富的课堂必须专注教学形式和内容设置。正确处理学生学习与教师讲授的关系、复习旧知与预习新知的关系、学习新知与练习巩固的关系、自己摸索与群学探究的关系、任务布置与展示板演的关系等。

笔者根据任职高中历史教师以来的教学经历,参考相关理论并结合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历史学科特点,归纳总结出高中历史课堂时间管理参照模版,予以展示,请广大同行批评指正并力求不断完善。

高中历史课堂时间管理参照模版(新授课为例)

第一,听写式复习环节(3分钟)。孔子说过“温故而知新”,复习环节是必不可少的。上课前三分钟提问上节课讲的知识,除了通过回忆进一步巩固已学知识外,还可以制造相对紧张的课堂氛围,是学生迅速从课间状态转入课堂状态。

第二,自学式预习环节(17分钟)。自学式预习环节必须给学生布置明确的预习任务,在规定的时间内实现既定的预习目标。在这个过程中必须保证学生通读本节课教材,并通过任务或目标的设定突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对学生的预习效果必须有检查、反馈。检查的具体方式可以多样化,可以是教师提问、小组间互问、小卷检测、板演等。

第三,多元式讲授环节(15分钟)。经历了第一和第二个环节后,学生的注意力已进入相对稳定状态,而且也有一些问题需要教师解决。教师要解决学生自学过程中自行解决不了的具体问题,要给学生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要进一步明确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在这个以讲为主的环节中,形式可以多样、风格可以各异,但教师主导课堂的作用进一步凸显。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以梳理知识、解决疑问、最终形成观点和知识为主要任务。在这个环节中课堂在形式上相对不活跃,学生的大脑却在积极地思考和搜集整理信息。

第四,练习式巩固环节(10分钟)。在学生经历了紧张的15分钟的教师讲授环节,学生的大脑开始处以疲劳状态,注意力也开始下降。而第四个环节巩固联系是学以致用,这个过程有一定的挑战性,学生的兴奋点再一次被调动起来。同时,巩固联系也是基本知识点和重点难点的再现,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本节课已学知识的印象,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总之,历史课堂的时间管理要结合历史学科的自身特点,将一节课的有限时间进行合理分配,在不同的环节上设置明确的任务。教师在日常授课过程中一旦建成相对稳定的时间管理模版后,就应让学生迅速了解、熟悉、适应课堂节奏,让学生在不同的环节做最好的自己,让学生最终成为课堂的主人。

参考文献:

[1]汪馥郁,杨建广[M].成为富有创新能力的教师,新世纪出版社.

篇7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反思;有效运用

在高中历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让自己的教学方式更能够适应本班学生的知识层次以及学生的个性特点,就必须在教学中不断地进行有效的教学反

思。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只有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使教学反思能够得到有效运用,才能确保真正建立起受高中学生喜爱的教学课堂。

一、教学反思的有效运用可以帮助教师在历史教

学中正确使用多媒体教学

1.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毋庸置疑,在历史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运用使学生更加喜欢上历史课。多媒体教学使历史教学中的人文性、文化性以及情感性能够彰显出来,但是并不是所有多媒体课件都能够在高中历史课堂中得到有效的运用,有的历史课堂中多媒体的使用占据着大量的课堂时间,显得有些喧宾夺主,也使高中历史课堂出现一片热闹景象,但学生却没有真正得到历史能力的提高。而有的历史课堂中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使学生对一些抽象的历史事件不甚明了,建立不了具象的历史思维。这就要求高中历史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认真反思在高中历史课堂中如何正确使用多媒体课件,才能确保高效课堂的建立。

2.教师要善于反思,顺应课改形势,确保在高中历史课堂中正确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教师每上完一节历史课,都要认真思考在本次历史课的教学中学生是否完成了预设的教学目标,是否

通过多媒体课件的使用确保了历史能力的培养。在高中历史课堂多媒体教学以直观形象的作用成了常规教学不能替代的教学方式,作为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更应该认真思考多媒体教学方式和传统的教学方式结合的过程中什么样的结合点才能更适应本班的学生,才能让学生既享受到多媒体教学带来的直观,又能够让学生在一堂历史课上最大限度地提高历史能力,享受历史知识所带给自己的乐趣。

二、教师要有效运用教学反思实施素质教育

1.教师要认真反思在高中历史课堂中是否已经实施了素质教育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素质教育已经摆在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位置。那么,教师如何才能运用适合本班学生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实施素质教育,是每一个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而作为青年教师,更应该养成良好的历史思维习惯,积极思考,积极反思,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开拓者。青年教师在每一堂历史课后,或者在阶段性的历史教学完成的时候,都要认真反思是否在教学过程中实施了素质教育,并做好教学反思笔录,确保在下一堂历史课或者下一阶段的历史课中不会再出现相同的漏洞。

2.教学反思的有效运用可以确保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不断成长

在教学中,学生能力的提升在于教师不断的教育,而教师的有效教育来源于教师的不断成长。新课程的理念是教与学的统一,知识的学习是交流中的一种碰撞。

三、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学反思有效运用的策略

1.采用调查表的方式进行师生互动

师生互动的方式有很多,而不记名教学调查表可以帮助教师有效地通过调查反思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进而寻求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教师在进行一个阶段的教学之后,可以进行“历史学科调查”,教师要设计历史学科教学调查表,了解历史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基本情况、学生对“历史”这个学科的兴趣、如何才能学好历史学科的办法以及对教师的要求,教师通过学生

实事求是填写的历史学科调查表确保下一步的教学策略,有效确

保了高效课堂的创建,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最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历史能力。

2.采用写教学反思的方式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的撰写是教师进行高中历史教学反思的重要途径。教师在写教学反思的过程中,不但可以通过自我思索的方式进行,而且还可以加强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让师生共同反思一堂教学课下来之后彼此的收获以及遗憾。除了自我反思之外,教师还可以加强教研组同事之间的合作,让集体的智慧指导着教师的成长。青年教师要不耻下问,向老教师讨教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同时和自己的教学过程作一下对比,这样在不断的反思过程中青年教师就会逐渐成长起来。

总之,在高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让教学反思不断指导教学策略,而在教学过程结束后要不断反思,从而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成长,提升专业技能。

参考文献:

[1]华裕芳.简论历史课堂中的情感问题[J].考试周刊,2010(04).

篇8

关键词 构建;高中物理;高效课堂

新课改以来,教师在课堂教学的组织和形式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构建高中物理高效课堂,力图在新课程改革中研究和创建以"减少课堂讲授时间、引发学生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为重点的课堂教学形态,以切实改变课堂教学的现状,提升高中物理教学质量的新思路再次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热点。

教学效率高低的衡量标准是学生的进步和发展,这当然与教师授课的认真程度和学生学习的努力程度有关,但绝对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尤其是包括物理在内的自然科学学科,学生一味死记硬背对于提高学业成就的效果十分有限。教学效益的高低还到受到诸多条件的制约。我们要充分考虑其中的各种因素,建立“高效课堂”。所谓“高效课堂”理念,源与二十世纪西方的“科学教学化”运动,夸美纽斯说“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的方法,使教员可以少教,学生可以多学”,这是对于高效课堂的古典表述,现在的通俗表述是“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目前,改变课堂授课机制,对于传统课堂进行适度革新已经成为社会共识。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和谐高效课堂就变得尤为重要了。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三方面去构建和谐高效的物理课堂。

1 创设情境,在师生情感共鸣中实现高效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种教师善于启发、诱导,学生思维活跃,师生合作默契的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情境。在这种氛围下,学生没有心理压力和顾虑,心情舒畅自由,能高效地进行智力活动和情感沟通。师生、生生共处于这个情境之中,和谐互动,共同成长。一些著名特级教师都是十分善于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的。因此,课堂上他的学生思维极为活跃,师生感情和谐、融洽。

2 设置问题情境,引起思维共鸣,实现物理课堂教学的和谐高效

教师在设置问题情境时要充分考虑学生中存在着的差异,尊重学生间的差异,从学生实际出发,设置具有差异性的问题,使其符合各层次学生的实际水平,让每一个学生都处于思维活跃状态,以亢奋的情绪投入课堂学习活动。教师设置具有差异性的问题情境,一些层次较低的问题可以作为教学诱饵,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并在参与过程中享受被重视的快乐,带着他们一起愉悦地学习。同时可以作为向教学纵深挺进的铺垫,引领学生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完成高层次的思维心理活动。而高层次问题可以作为思维的触发器,促使学生开启思维,提早进入问题思考,能主动建构各层次问题间的联系,找到解决问题的节点。差异性的问题情境设置,要求教师优化问题,将问题有机组合起来,形成“问题套餐”,使之能够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引起思维共鸣,实现高效教学课堂。

3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快乐、自主的实现高效课堂

《高中物理课堂标准》要求:"让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是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知识的获取过程中,从物理现象的展示、实验现象的发生中观察、掌握物理现象的特征,认真观察,分析判断,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开展广泛的讨论,透过现象抓本质,从而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提高素质。这就要求广大教师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思考如何开展高效的课堂教学,使学生能够快乐、自主、高效的学习。

3.1 快乐学习,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应该营造和谐、宽松、平等、民主的学习氛围,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压抑感,让学生在学习中积极讨论,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为教学活动的开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

这同样需要教师与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亲切感,教师要面带微笑,精神饱满,用自己的情绪和表情感染学生。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保持和蔼可亲的微笑,经常对学生进行由衷的表扬和鼓励,使学生感到老师对自己的关心,从而缩小师生间的距离。在这种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下,学生自然而然的会在课堂上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课堂效率自然也就得到了提高。

3.2 自主学习,提高学习兴趣。

著名教育学家斯宾塞曾说过:"教育中应该尽量鼓励个人发展的过程。应该引导儿童自己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这就要求教师想办法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掘学生的学习热情。

首先,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设置悬念,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讲授浮力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演示个小实验:把质量相同的木块和铁块同时放入水中,木块漂浮在水中而铁块沉在盆底,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在问题的驱动下,学生的情趣高涨,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产生探索下去的欲望,这样的教学效果自然也会更好。

其次,教师应该使用多种教学手段,给学生以视觉、听觉上的刺激,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例如在讲授万有引力定律时,播放"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环绕地球运动、回收等视频,利用声、光、动画等丰富的视听媒体引起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对超重、失重、匀速圆周运动、天体运动等知识的认识,激发学生更大的学习兴趣。此外,还可以穿插实验教学,使学生手、眼、脑并用,提高学习兴致,进行自主探索。

篇9

历史这一课程大多都是资料性的内容,不可避免的会有一些枯燥,使学生难有学习兴趣。就目前高中历史教学来看,学生学习呈现三种情形:排斥型:这类学生直接的排斥学习历史,且人数占据了学生总数的半数以上,或许受制于历史课程不如其他学科的实用性与趣味性,又或是历史与高中生追崇新鲜奇特的年龄特质相悖,且在中考总分中的占比分数很低,所以导致很多学生对历史学习不予重视,鲜有愿意主动学习历史。热爱型:这类学生热衷史学,爱学历史,但在学生总数中占比较小,他们受到或是父母、或是环境等诸类因素的影响,对历史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热爱。当然,其中还是存在部分通过历史的学习而逐渐爱上历史的学生。折中型:这类学生不喜欢也不排斥学习历史,且对其他学科的学习都存在这种折中心态,缺乏自主意识,同时也乏于上进心,在诸多消极心态的牵引下,导致这类学生的学习目的除了应付考试,也就是应付教师、家长的催促。基于上述三种情形,当下亟需每一历史教师刷新自身教学理念,促成学生生成内在学习动力,唤醒、激励他们对历史学科的学习积极性,准确拿捏教学关键,实现历史教学效果“质”的提升。

二、构建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施行方案

(一)注重历史变化因果,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历史课堂教学应关注历史的变化发展,注重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间的联系。任何历史事件的发生都具有其一定的必然性,受到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因而在历史教学中应重视因果分析,从现象看本质,进而总结历史变化发展的规律,便于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培养历史探究能力。如讲授史上某一次著名战役的历史事件时,可引导学生对发动战争的根本原因进行探究,再布置具体细化的探究任务,让学生单独或结组查阅资料、总结依据,最后就战争事件提出自己的看法,在课堂上实现交流共促。

(二)正确解析历史内涵,端正学生学习思维

历史教学中,对历史概念内涵的正确理解是进一步展开教学内容的重要基础,是学生深入阅读教材、全面掌握史实的前提条件,也是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必要载体。由此,在基础理论讲授中,不仅要围绕概念内包含的基本要素,厘清历史事件中的时间、地点及人物等,还要充分突出其具备的历史意义,但切不可将概念抽离具体历史环境。此外,教师还应注意对概念内涵所蕴藏的引申含义的挖掘。

(三)综合分析历史事件,开拓学生知识视野

篇10

关键词:高效;物理;课堂;构建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3-0127-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23.079

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以学生发展为根本,以提高学生的能力为宗旨。传统的教育理念存在着一定的功利主义思想,教师看起来每天辛苦备课,努力教学,为了提高教育质量而不惜一切,实际上都是为了让学生取得良好的学科成绩,这种教学思想是狭隘的,只是单纯为了成绩而教,其最终的教育效果也是不理想的。新的课程改革则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学生能力的提高和发展,而不仅仅满足于学生成绩的提高,它提倡通过教学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计算水平、价值情感等。它不但对学生的成绩有要求,更关注学生在科学理念、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等方面的锻炼。下面我就如何创建高效课堂,简单说说自己的看法。

一、通过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精神动力。高中物理教师要强化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根据初中生心理发育尚不成熟,对事物的认识过于表面化,容易凭视觉、听觉来决定自己兴趣的特殊性来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新颖生动的教学情境,营造活泼和谐、情趣充盈的教学氛围,以此增强教学素材的趣味性,抓住学生的情感中枢,触动学生的兴奋点,给学生耳目一新之感,让学生以积极的心理情绪参与教学活动。在有效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基础上,教师因势利导地展开教学,会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二、挖掘有利的情感因素,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师生之间有效的情感交流是课堂教学得以高效进行的有力保障。因此,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立足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和情感需求,构建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快乐的课堂中高效学习。首先,教师要尊重和了解学生的个性,在课堂上尽量使用幽默、亲切的语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其次,要善于运用与教学内容相关联的故事渲染课堂气氛,调节课堂节奏。再次,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枯燥的物理知识转化为直观、生动的视频或画面,吸引学生的眼球,活跃课堂气氛。最后,可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开展物理知识竞赛等活动,通过竞争来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充满乐趣的氛围中学习知识。

三、引导自主合作探究,促进学生间的互动交流

传统教学中,教师居于主宰地位,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到学习中,难以发挥主体作用,以至于影响了课堂教学整体质量的提升。新课程标准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育教学中发挥着主体作用,是课堂得以高效构建的关键元素。因此,教师应转变传统“以师为本”“以教材为本”的观念,从学生需求和实际出发,为学生搭建民主、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平台,促进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

四、优化课堂评价反思,巩固学生学习的信心

完整的课堂教学离不开评价与反思,只有科学、客观的评价与反思才能更好地促进高效课堂的创设与生成。教师要落实新课程提出的“给予学生及时的、适当的鼓励性、指导性评价”的改革要求,立足人文理念,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天性,本着激励、欣赏、期望的原则,对学生在地理课堂上的学习过程与状态实施评价。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状态和学习成绩上的点滴进步。同时,要引导学生对自身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认识到缺憾和不足,及时完善学习方法,调整学习状态,巩固学生学习物理的信心。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构建既是一个开放的动态过程,也是对教师教学基本功的一种检验。初中地理教师要以新课程理论为指导,深化对教学过程的潜心探究,做好科学预设,采取科学、恰当的教学策略,真正落实素质教育目标,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高中物理课堂上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

五、注重学习方法的合理指导

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离不开有效的方法,不管是学生的学习方法,还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学而有法,学无定法。长期以来,学生都习惯了被动倾听,对于教师布置的预习作业很少完成,在学习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这样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容易造成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厌烦心理。高中物理教师通常都带几个班,然而每个班级学生的情况都不尽相同,包括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学习兴趣等。所以,要想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教师必须认真备课,针对各个班级学生的情况因材施教。在教学过程中,笔者经常会组织一些小竞赛,通过小竞赛提高学生的学习激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六、合理规划课堂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