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益最大化范文

时间:2023-03-26 09:15: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效益最大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效益最大化

篇1

一、坚持“一个中心”。即,以学生为中心。

课堂是学生的课堂,课堂的效益是学生的效益。追求课堂效益的最大化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在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帮助学生学习的仆人,“主人与仆人”的关系,是追求课堂效益的最大化,要坚持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我们平时都容易接受教师是帮学生学习的人的角色定位,可一旦上了课堂,教师就很随意地、无意识地忘记了这个道理,当起主宰课堂、独霸课堂的主人,主要原因, 一是习惯了传统课堂中教师当主人的感觉,而这种感觉肯定要比当仆人的感觉好,可以主宰一切,可以无限制独霸课堂。二是习惯于将原来属于学生的学习责任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责任,用督促学生而非激励学生,用替代学生而非激发学生的方式来展开课堂教学。

因此,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由学生来控制和管理自身的学习行为,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只起主导作用。在“以学生为中心”理念指导下,非常重视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作用,学生的需要和发展成为教育的中心任务,在教学上才可能采用协作式、个别化、小组讨论等采用多种教学形式,达到课堂效益的最大化。

二、把握“两个基本点”。即,关注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关注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1、关注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注全体学生尤其要关注学生中学习的“弱势群体,要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人人提升才是真正的高效;唯有“水涨”才能“船高”。关注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和学生的课堂感受。教师要努力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心境和状态,使学习成为学生内在的需要。教学的效果常常源自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关注,教师对学生的关注不同,所引发的后续教学活动和教学效果也就不同。学生成绩的提高需要教师的关注,尤其是教师发自内心的关注。

2、关注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课堂效益的最大化的重点要落脚在学生理解运用上,学会了教学内容(知识),但这不仅仅是课堂教学目标的全部,其实,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塑造也是课堂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实上,教学内容(知识)的传授是有计划、有组织的行为,是课堂的主产品,而能力的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塑造要依赖于教学内容(知识)的传授过程之中,尽管也很重要,但却只是课堂教学过程的附产品,而且也只能是附产品。可见,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并不是与“教学内容(知识)”相平行的课堂教学,而是通过“教学内容(知识)”并融于教学内容(知识)获得过程之中的一种教育目的。

让学生掌握了教学内容(知识)但并没有培养出学生能力,并没有形成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样的课堂教学生成就不是“新课程的新课堂”!如果能让学生在掌握和学会了教学内容(知识)的过程中还培养起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形成了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样的课堂教学生成才是真正体现了素质教育思想的新课程下的新课堂。

三、最大化地确保“三个量”。即,思维量、信息量、训练量。

1、关于思维量。

课堂上一定要确保学生有独立的时间思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一定要产生思维的碰撞的火花儿,一定要有课堂思维的亮点。很多同学往往觉得上课听懂了,但下课却有很多练习题不会做,那是因为学生课堂上没有时间去思考或不知道如何思考,以及消化,导致学生一听就懂、一做就懵,或者说,听起来明白,做起来不明白。

2、关于信息量。

课堂效益的最大化,要求课堂必须大容量、快节奏。新课程无论是对学生和教师的要求,还是课程的容量、难度以及教材的量,都比过去有了较大的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原先的一些粗放式的教学模式显然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同时,也不能因为课程的量大、难度高就一味地增加课时,也不能布置过多作业放在课下让学生疲于奔命而人为地增加教学的隐性课时和学生负担,因为这和素质教育的思想格格不入。大容量、快节奏 的课堂教学是解决问题的主渠道,因此老师应特别珍惜课堂上时间,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容量和适当加快课堂节奏,实现课堂效益的最大化。

3、关于训练量。

篇2

1、警令不统一,协调性差,严重的还会因管辖权而产生矛盾。

2、队伍壮大的同时也出现机关化倾向。内部分工过细,机构臃肿,不能有序地形成战斗序列。而且机关化倾向已日益向一线单位蔓延。

3、警务内容不规范,非警务活动仍占用一定的警力。公安机关的作息时间不同与一般行政机关,防范、打击、管理等各项工作几乎都是全天候、24小时连轴转的,实用警力往往只能是在编人员中的五分之三或二分之一。对公安基层单位,尤其是一线部门,有时的确感到人、财、物紧张,不够用。另外如大型商贸、文体活动,按其营利性质,其安全保卫工作理应主要由举办单位请保安人员来完成,但他们为节省投入,增加保险系数,往往通过政府,要求公安机关的民警来承担。这既偏离了市场经济规律,又浪费了警力。

5、按国家规定,公安机关应吃“皇粮”,公安经费由国家财政全额负担,但在财政包干的体制下,又难免因地方经济实力制约使其难以兑现。对那些要花费大量资金的案件,因为经费问题而不能正常办案。

6、公安机关现行体制和现行的警务运作机制有诸多不适应现在治安状况的客观情况。如机构设置的交叉重叠,文山会海的机关作风,按部就班的行政管理,大兵团作战的破案方式,静态被动的防控体系等习惯做法,使各项工作落在基层,上边千条线,下边一根针,基层实战部门忙于应付和对付,警力不能用在刀口上。

7、民警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与公安工作的客观要求仍有距离。

二、警务效益最大化:警力资源开发的基本内容包括:心理开发、生理开发、伦理开发、智力开发、技能开发和环境开发等。警力资源开发以提高效率为核心,控掘潜力为宗旨,立体开发为特征。以充分调动警察的积极胜和创造性、激发警察的内在潜力为目的。

(一)、提高民警的素质

重视文化科技知识及工作技能的教育培训。要提高民警的管理能力,必须提供其受教育培训的机会,在管理实践中不断更新知识,丰富经验,提高技能。将民警的素质培训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在设计培训计划时,应做到既能提供民警个人发展机会,又能促进整体素质提高这两个方面的有机结合。根据当前的实际,培训可以分为适应培训和提高培训两个层次。适应培训就是旨在提高民警个体素质,使其自身素质尽可能接近于所担任职务的要求,提高个体的工作质量;提高培训就是在适应培训的基础上,对有能力担任更重要职务或复杂工作的民警作进一步培训,为组织发展准备干部,为德才兼备有潜力的民警提供发展的机遇。两个层次的培训是互为基础、相互促进的,适应培训可以培养民警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的能力,又使组织能辨识民警的发展潜力,为提高培训做准备;通过提高培训,上一台阶的民警又要接受相应培训。如此往复,使民警的知识不断得到更新和补充,管理能力不断提高,以此推进整体管理效能的不断提高。总之,对民警的培训要着眼于提高素质,总体设计,统筹安排,分线负责,务求落实。

(二)、机制与管理水平

1、领导要增强效率意识。成本意识、法制意识和科技意识。讲求科学决策、果断决策,快速处警,讲求警力使用的质量和效果。

2、建立以聘任制取代委任制、以聘用制取代统分统配制的警力资源配置方式的改革。

3、将上级各业务线条下达的考核指标进行汇总归类,尽可能将组织的目标分解到个人,使不同岗位的民警都明确自己工作的内容及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统一标准,统一考核。

三、警务资源投入的最小化

坚持科技强警,增大公安工作的科技含量。一方面提高了民警的办事效率,另一方面也使民警从一些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节约了大量的警力,进一步提高了队伍的整体战斗力。

篇3

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都离不开基础知识的教学,语文更不例外。现在到外面听课,都有一个共同现象,课堂教学要么是充足的“互动”,深挖文章的隐藏意,折射意,剖析语句的内涵和深刻,要么语文老师将自己变成一位熟练的电脑操作工和高级裁缝,却很少听到基础知识方面的教学。如果我们再细心观察一下坐在身旁的学生,就会发现他们的动笔片段中,会有很多的错别字,如果我们再细心听一下,就会发现学生的发言缺少逻辑,甚至不少的发言还存在明显的语病现象。这些现象对我们的语文教学是一个警钟、一个质疑,我们是拔苗助长,缘木求鱼,还是随波逐流,心存浮躁?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我认为:是基础知识的教学没有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字的形音义我们要去学习、鉴别、理解和记忆,这个流程我们不但不能忽视,而且还要足够的重视起来,写出来认一认、辨一辨、读一读、记一记。病句的类型和修改我们不应该淡忘,我们要经常在课堂教学中“捕捉”病句,在课外阅读和作文批改中发现病句,带着学生一起加以分析和修改,这对我们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都有着非常大的作用。我们仰慕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水平,但我们更加钦佩的是他们严谨的治学态度,一字一句析义的渊博。

文本阅读的返朴归真真正落实

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便是很好地为阅读教学服务。如果说基础知识是躯干,那阅读便是流动的血液,蓬勃出充满激情的活力。我曾记得有这么一句话: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拓宽人生的宽度,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的确富有哲理。我想我们通过阅读,我们学会思考,学会自我提升;通过阅读,我们明辨是非,识别美丑,感悟人生,陶冶自己的情操;通过阅读,我们让语文充满深度和广度,让语文激起生活的层层浪花,真正体现语文这门学科的价值。重视阅读,语文之需。但同时我认为我们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处理好张扬学生个性和文本教学归位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到外面去听课,许多课出现了这样的现象:教师想方设法引出学生的各种不同答案,不管学生的答案是否与文本一致,只要与众不同,就给予表扬,结果让学生以为只要绞尽脑汁想出不同的答案就会得到教师的表扬。学校一位新教师在上《狐狸和乌鸦》一文,请同学们谈谈对狐狸的看法。一名学生说:“狐狸太狡猾了。”教师微笑着予以了肯定。另一名同学说:“狐狸很聪明,它想尽办法终于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教师大为赞赏,说:“你很会动脑筋,理解非常独特,很好!”说完,该老师还带领全班同学以有节奏的掌声给予鼓励。这种个性的回答,我不赞成,因为这已脱离了文本。本文中狐狸用自己的花言巧语的欺骗方式获取自己的利益,致使乌鸦上当受骗,切身利益受到损害,难道这种害人利己的行为也是聪明吗?我们在重视阅读教时,正确处理张扬学生个性和文本归位的关系,让文本阅读归位,这才是真正的阅读教学。

课堂提问的智慧运用必不可少

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关注学生能力的生成。课堂预设性的提问是为了课堂教学、文本解读、学生学习而服务,但这远远不够,我觉得提问的设计还应该考虑学生能力的生成性。通过训练,让学生能生成学习语文、解决语文的能力。我们现在的语文提问好像还停留在教什么,严格说,这样的提问是浅层次的,我们更多的应该考虑学生能获得些什么,有些什么收获。因此我觉得应该更多的还是设计一些学生与文本对话的问题,并通过对话来解读文本、深化文本学习,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这是学习语文的关键。我在教《第一次抱母亲》中我问“我抱起母亲,才发现母亲那么轻,我很难受,为什么?”,很多学生也只是浅层次的回答:体现了儿子对母亲的感恩之情。当我把问题改为“我抱起了母亲,为什么母亲的眼中溢满泪水?”,学生生成出“母亲对子女深沉的爱,才能让儿子感到难受与愧疚”的内容,进而理解母爱。所以,语文老师在课堂提问设计方面一定多设计一些能够生成学生阅读能力的题目,能生成学习智慧的题目,从而达到真正的收获。

平等对话的真诚交流有利沟通

每个学生都有个性的,生动活泼的,充满生命力的独特个体。他们都有自己的内心世界,教师如何才能走进每个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亲近他们,给他们留下永久的记忆,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学会对话。这是一个新课标下的语文老师必须具备的意识和态度。学会对话,我们才会被我们的学生记得,而记得的原因可能就是与学生的一次真诚的交流,可能就是对某个问题一个独特的见解,我们也因此就成了一个有声音的语文老师。我们反对假对话的形式和做法,应该让对话成为每一天教学工作的需要。学生今天遇到什么不开心的事情、学习上遇到了什么障碍、生活上有了什么疙瘩??这些都应该成为我们关注和对话的内容。我比较喜欢在作业中与学生对话,这样可以避免一些直接对话的尴尬。在对话中明白了爱心、责任、乐观??德兰修女常说:“我们常常无法做伟大的事,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些小事。”教育就是如此,语文更应如此。

一个语文教师可以教给学生考试用的语文知识,但却要给学生留下长久的记忆和品位,就离不开对话。

拓展延伸的语文课堂最为理想

重视课堂教学的拓展和延伸,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到底什么样的课才是一堂理想的语文课。除以上几点以外,我觉得还要注意两个方面:(1)重视课堂教学拓展和延伸,让每节课成为学生寻求知识的始发站。(2)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语文。一堂理想的语文课绝不是讲完文章,布置几道练习题这么简单,它必须为学生的学习打造更加广阔的上升空间,而这两者也是一个有机结合,现代文的教学可以拓展和延伸到作文教学,注重积累而不割裂。课堂教学可以拓展和延伸到生活中去,留下让学生自己动手的时间和空间,让语文融入到生活中去,那才是真正的语文学习。

篇4

利益主体、社会组织和社会生活方式的多样化,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带来深刻影响;感受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与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使中国的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使学生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学习欲望,进而使课堂的效益达到最大化。

一、灵活的提问,调动学生的探索意识

课堂提问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思考,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然而,受新课程改革的影响,由传统的课堂满堂灌转变成了满堂问,在评课教师和校领导看来,教师的那些“是与不是?对与不对?好与不好?”等问题,确实实现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看似高效热闹的课堂其实没有一点实际意义。学生不能从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获得有用的知识,不能真正地使学生的探索意识得到培养和提高。因此,教师要想真正地将课堂达到高效,就需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这个过程得到真正的提高。

例如,在学习“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一节时,为了使学生正确看待、评价各种消费心理,在进行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时,本人进行了如下问题设计:①有位准备买汽车的消费者说“新车一上牌就成了二手车,开始贬值。对我来说,汽车只是一种为我服务的工具,什么品牌无所谓,关键是质量要好,价格要实在。”从消费心理角度看,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消费观念呢?②“看那位同学穿的衣服是今年最流行的,好多人都穿着呢,很好看,我们星期天也去买一件吧?”这位学生又是什么样的消费观念呢?一系列问题提出之后,学生开始思考消费观念的问题,开始去认识消费观念的类型,接着我又问:“什么样的消费观念才是正确的?怎样才能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呢?”这样一系列问题的提出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探索问题答案的同时,提高探究欲望,增强课堂的有效性。

二、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新课程标准下要求思想政治课要立足于现实,来源于生活,以生活为基础,着眼于学生发展需求,实现学科知识与生活的密切结合,把思想理论观点阐述于社会生活之中,把学习当做生活中的一部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政治的过程中,热爱生活、亲近生活,向往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而且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实际生活案例,让学生在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过程中,使学生能够用理论知识解释生活实际问题,使学生树立学以致用的思想。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生活中的一些实际现象案例,

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我们的民族精神”一节时,本节课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理解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内容,我借助了多媒体辅助技术,让学生在观看了1998年抗洪救灾的场景,载人航天升空的感人画面,

2008年地震中冒着生命危险实施救援的情景,让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理解我们的民族精神,使学生能够将其运用到实际的生活当中,使我们的民族精神真正得到发扬。

三、组织课堂辩论,活跃课堂气氛

真理往往是在辩论的过程中产生的,构建互动的辩论式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使

学生在辩论的过程中学会表达自我、共同合作解决问题,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且高效的课堂的主体是学生,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组织管理作用,在体现学生课堂主人翁的意识下,使学生在辩论的过程中明辨是非,获得对知识的正确认识。

例如:在学习“人的知识从何而来”时,为了让学生能够牢固树立实践的第一观点:一切知识源于实践,一切认识要服务于实践。我在设计这节课时,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结合相关原理,对这一观点进行辩论,让学生在辩论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实践的含

义,明白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让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篇5

关键词:三旧改造;新产业;土地;大规模

Abstract: three old transformation is as transform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a way to "three old" transformation to a higher level, more wide range, better effect on promoting, realize from the "old town, old factory building, former house" to "new city, new industries, new community" transformation. To make this city to even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enrich the masses.

Keywords: three old modification; The new industry; The land; large-scale

中图分类号:F30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自2009年省政府颁布《关于推进“三旧”改造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若干意见》后,各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一系列的配套、细化政策,一场以实现从"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居"向"新城市,新产业,新社区"的转变,旨在释放土地潜力的"大拆大建"在广东高调推进,其最大目标是"挪地"。对广东而言,大规模的"三旧"改造行动,在"拆旧引新"之外,还被寄予产业升级转型的厚望,有专家认为,这或是解决资源瓶颈的最后一次机会。但如此大规模的"城市再造运动"如何才能扎实、有序地推进?这是摆在当政者面前的棘手难题。

1要解决好“三旧”改造的三个方面

要解决好“三旧”改造,就一定要让利,不但要让利,还要让大利。这个让利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政府最大限度的优惠政策;二是政府把利益最大限度地让给区镇一级;三是政府最大限度地让利给原居民。

第一方面,现行的政策优惠力度是较大的。经过3年的不断实践,“三旧”改造的系列政策已基本完善,相关配套操作细则也相对成熟,在实际工作已明确了工作的目标、职责、范围、计划、手续、政策和管理等内容,尤其是多方面、多途径的优惠政策,如适当提高土地开发容积率,拆迁单位前期投入的拆迁补偿成本可在地价款及区(镇街)财政对该项目所收取规费中按一定比例抵减等。这些政策措施,如能真正落实到位,将对引导和规范“三旧”改造工作起到非常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第二方面,“三旧”改造这样庞大的工程,由政府来单干肯定不行,还要引导社会资金进入,创新开发创新运营。为了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投资,市级财政必须把全部的收益下放到区镇,使得区镇的社会力量有利可图,才能激励他们与政府一起,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

第三方面,就是让利于原居民。在市场经济中,城市再开发是基于解决旧区的人口密度过高,建筑物老化,公共设施不足或土地利用率过低,经济发展滞后等问题,而城市再开发的动力来源于利益动机,因此,在“三旧”改造过程中,平衡好政府、开发商和原居民的利益,尤为重要。

扎实推进“三旧”改造,一要针对重点、热点地区,迎难而上,努力实现个体效应向规模效应转变,保证城市建设的有序进行和城市产业升级功能的实现;二要抓示范、抓试点,通过示范区带动和推进其他城区“三旧”改造;三要实施分类指导,对历史文化街区、城中村、片区危旧房和企业旧厂房等进行分类改造;四要加强领导,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切实提高认识,一方面要形成好的“三旧”改造氛围,另一个方面为旧改工作找到更好的方法,步子要更大、办法要更多、效果要更好。

2如何切实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

应注意整体环境协调和功能完善,对那些有文物价值和使用价值的旧建筑应予以保留;同时,在改造的基础上还可加入文化创意设计,使其实现功能转换和价值提升。

众所周知,“三旧”改造基本上是一次推倒重建的工作。其中,文化心理失衡,社区结构衰落,原有社区秩序的稳定和历史文化都会受到威胁。因为,“三旧”改造不单是物理上的房屋推倒重建,而且是旧社区的历史文化传承发展。如何协调好历史文化保护问题应会是“三旧”改造成功与否的关键问题。

如何利用这三旧资源实现价值的提升和效益的最大化,就显得格外重要。在当下我省建设文化强省,我市建设文化名城的背景下,如何在“三旧”改造中实现整体保护、功能转换,价值提升、形象塑造,值得我们仔细研究。

旧城区改造中,应注意整体环境协调和功能完善,对那些有文物价值和使用价值的旧建筑应予以保留。因为,有些区域是城市的命脉、文脉,是反映城市文化和历史的地方,如果“三旧”改造涉及这些区域,特别需要平衡好保护和开发的关系,规划、城建部门需加强与文化、旅游等单位的沟通联系,这样才不至于“一推了之,悔之晚矣”。此外,我们的文化部门也应该将最近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结果进行广泛公布,让广大市民、开发商知道哪些是有历史价值的、需要保护的、不能乱动的建筑。总之,城市现代化不是单靠高楼大厦来体现,更应该留住那些祖宗留下来的有价值的东西,让城市有灵魂,让市民有回忆,有思考。

同时,在改造的基础上可以加入文化创意设计,使其功能转换和价值提升,可以将旧城区民居建筑修缮美化后变成文化旅游街区和休闲度假区,文化创意产业区。而对旧厂房改造,可以先评估,再进行功能定位和整体策划,使其变为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基地。既可以节约资源,又能够实现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增强文化的硬实力和软实力,优化资源配置和美化城市环境,增加城市综合竞争力。

3“联合实际,以人为本”思想在旧城区“三旧”改造中的应用

3.1政府制订相关法规、政策,增强宏观调控

政府要制订与旧城区“三旧”改造相关的地方性法规和技术标准来办理和约束“三旧”改造行为,减少开发活动中的盲目性和投机性;并且还要加大对旧城区基础设施的投资,改造好旧城区的基础设施环境。

3.2增强规划带领,表现规划透明度和公众参与性

规划单位要求做到对旧城区“三旧”改造难题进行全面透彻细致的分析,充实考虑现状情况,制订系统的改造规划,协调处理空间布局、用地调整、交通、绿化、景观、市政、文物保护等难题;编制“三旧”改造规划要引入城市经营理念,按经济规律办事,进行详细的本钱效果与利益研究,使规划创建在可实现的基础上;在改造整个过程中,应依照统一规划、统一征地、统一设计、统一配套、统一办理的“五统一”原则,有筹划、有步调地进行旧城区“三旧”改造建设。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与乡镇规划法》颁发实施(实际的行为)后,城市与乡镇规划报批前应向社会公告,组织编制机关应充实考虑专家和公众意见;在城市与乡镇规划答应前,应向社会进行批前公示,征求公众意见,答应后应向社会进行批后公示。这不但表现了规划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性,也加大了公众的参与意识,保护了公众的切身好处,并且还可以以前“政府+开发商+专家”模式转化为“政府+公众+开发商+专家”模式,增强了意识和参与责任感,这是“联合实际,以人为本”思想的又一突出表现。

3.3开发建设要科学合理,避免大拆大建

旧城区“三旧”改造要统一规划、分期拆迁、分期开发、统一配置,先改造、开发条件较为成熟的片区,严格控制条件不成熟的片区,以避免增加后续改造的难度和本钱,并且还需应用“联合实际、以人为本”的原则提出合理的分期拆迁安顿筹划,对开发的启动区进行科学的选择,方便于规划实施(实际的行为)。

并且,将大规模开发建设变化为从较小规模开发入手的“循序渐进”模式,方便于维持社会空间结构和随时调整开发力度,使开发地段保持灵活性,一旦发生难题可准时处理,在整体上使城市空间的开发建设具有人性化标准,保持了城市的可以进行持续发展。

3.4培育商业气氛,做到宜商则商、宜住则住,表现区域特色

在旧城区“三旧”改造中,应联合实际,相比旧城区的中心区,适合开发商业等经营性物业,在发展居住区的并且,应做到宜商则商、宜住则住,使旧城区保持新的活力;并且在“三旧”改造整个过程中应以人为本,减少疏散人口的做法,保持旧城区以往的繁荣和活力。

4结语

“三旧”改造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有关到人口疏散、设施更新、环境改善、建筑形体空间的再创造等。旧城区“三旧”改造是城市发展整个过程中必然的产物,既反映城市的发展整个过程,和城市空间规划组织、建筑和社会福利设施的完善整个过程,又表现物质成果,反映当时的建筑和福利设施情形;既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推动城市经济社会可以进行持续发展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梁学斌;三旧改造 激活广州新动力[J];房地产导刊;2010年04期

2 中国土地矿产法律事务中心调研组;惠民多赢的助推器——广东省佛山市“三旧”改造调研报告[J];国土资源通讯;2011年04期

篇6

山东省惠民县作为欠发达县区,大力推行“节约型”培训,努力使有限的培训资金发挥最大的培训效益。

一是注重举办短期培训班。在党校培训班次安排上,既认真落实大规模培训干部的任务要求,又尽可能压缩时间和经费。2008年以来,县委党校举办不满三个月的培训班27期,培训1832人,占党校培训总人数的73%。县委组织部采取与业务部门联合办班的方式,举办民政、、城建、财政等为期1~2周的短培训班20余个,占培训班总数近3/5。选派到外地举办的培训班,课程设置上尽量排满,期限由原定的一个月压缩到20天。不少干部经过了两三次内容不同的培训,与以往一次性参加三个月以上的培训班相比,既不耽误工作,收获也更大。

二是大力开展“讲座式”培训。充分发挥专家讲座培训层次高、受众广、内容新、时效性强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邀请知名专家进行讲学辅导。采取“一个单位邀请,全县干部听讲”的方式,先后举办宏观经济调控、山东省经济发展现状等专家讲座9个,培训科级以上干部2900余人次。开展送培训下基层活动,由组织部牵头,组织全县专业水平较高的专家或领导干部到各乡镇义务进行四个专题的巡回报告,培训干部5600人次。

篇7

把握受众兴趣与收视热点,掌控精品电视剧资源

目前电视剧市场虽然供销两旺,但能够叫好又叫座,为供应商和电视媒体都带来高回报的精品剧却是少之又少。国内的电视剧市场一边是2000多个频道对优秀电视剧的饥饿与等待:另一边则是数量更多的电视剧投资与发行公司的制作能力相对过剩、版权沉淀、生存困难,以及对播出时间的饥饿和渴求。就电视台而言,如果能在众多待购的电视剧中独具慧眼。购买到一些真正的精品剧,将为全年广告经营和频道推广带来亮色和巨大的实惠。

精品电视剧不仅对收视有巨大的拉动作用,而且通过有效的推介宣传对提升品牌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观众对电视剧收视的兴趣正日益多元化,同一部电视剧在全国各地的播出效果常常存在着差异,除了文化差异带来收视审美习惯的差异外,还有播出平台的差异。在当前电视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对电视台来说,要想采购适合频道播出的优质资源,不仅要具备充足的资金,更需要购销人员有敏锐的判断能力和市场洞察力。有对电视剧的专业评估队伍,了解当地观众阶段性的兴趣、演员的人气、题材的流行性、剧情的可看性、同类题材剧的收视表现,科学分析,在充分评估资源之后果断决策,并运用好的谈判技巧,获得好的节目资源。

智能化编排,实现电视剧效益最大化

电视节目编排是让有限的电视节目资源实现最优配置,取得最佳播出效果和最好收视率的创造性工作。电视剧编排也不单是把购买回来的剧目安排播出即可,而是要通过研究播出环境。分析竞争对手的资源类型,结合自身状况,按照一定的编排原则有效组合资源,优化配置,促进资源再生,发挥每部剧目的最大播出效应。

锁定目标观众,合理安排剧场

电视剧编排人员应遵循频道战略定位,根据观众的特定需求和特定观众的需求,结合观众在不同时段的收视特点,合理设置不同时段的剧场,播出不同内容细分的电视剧。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观众在全天的收视兴趣点分布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根据观众的这些收视特点。在剧场定位和设置上,实行差异化编排和细分。如上午中老年男性观众收看电视的比例较高,可设置适合此类观众收看的剧场并编排相应的电视剧播出:下午女性观众居多,则可设置适合女性观众收看的剧场和电视剧,通过细分剧场逐步培养观众的忠诚度并形成固有的收视群体。

有效组合资源,主题化类型化规模化编排

根据剧目类型、演员等因素形成主题,对电视剧进行类型化编排是提高电视剧收视的一个重要策略。围绕一个特定主题,对节目内容进行集束式编排,在特定的时间跨度内,形成单一的传播点,增强节目内容的连续性和整体感,形成节目的组合效应,让观众的注意力从分散的单部剧转移到同一主题的系列剧上,并使得随时进入并对主题感兴趣的受众可以长期逗留,同时也便于人群中的“二次传播”,从而产生连续性收视,形成整体的收视合力,提高观众的忠诚度和收视的附加值。目前此种做法被众多电视台使用,都取得了不错的收视效果。河南电视台电视剧频道也一直在尝试主题化系列化编排手法,今年3月份结合“三八妇女节”把《女人花》、《纸醉金迷》、《红粉》等剧重新组合,推出“三月女人花”主题。收视反响不错。

科学管销,助力电视剧收视

“酒香也怕巷子深”。有效的宣传推介、对电视剧进行科学营销是电视台必不可少的功课。全方位多角度的电视剧营销让电视媒体在短时间内聚合受众注意力,对提高频道的收视率、提升品牌美誉度、扩大影响力、获得竞争优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电影营销的发展可以看到。电视剧营销在整合的营销传播上还有很大的创新空间。如果把电视剧营销当做一种娱乐营销,创新的空间和视野会得到极大拓展。

充分利用电视剧的明星娱乐资源

事实上,一部电视剧的流行程度和观众的喜好程度甚至超过了一部电影,里面的明星等娱乐因素一点不比电影少。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举办新闻会、演员见面会、首播式,播出宣传片花,报纸、期刊新闻或刊登演员访谈。炒足炒透,制造出足够的收视预期,势必会对提升剧目收视有好的促进作用。

转换观看模式,参与式观看提升观众收视兴趣

参与式观看是将一个简单的电视剧观赏行为变成了一个复杂有趣的共享的收视体验过程,其中既包括观众的观看活动,也包括观众在电视机前的创造活动。在这个新的平台上,观众的观看行为不仅是一种被动的娱乐消费,也是一种主动的快乐生产行为,从而创建了一个具有共时性、参与性和娱乐性的新空间。随着共享和归属感的创造。电视观众已经与电视剧的播放进程捆绑在了一起,电视剧的收视率自然也就得到了提升。

电视台可以根据播出的剧目类型策划各种各样的活动,通过特色有趣的活动吸引更多的观众投入到电视剧的观看中。如河南电视台电视剧频道在播出剧目《天一生水》时,结合剧情推出“看天一生水,评古籍”活动,多数喜爱收藏的观众通过参与活动开始主动收看该电视剧,有效提升了剧目的收视率。重庆电视台曾经在播出某电视剧时推出“找穿帮镜头”活动,配合游动字幕实时滚动播出,调动起电视机前观众的极大参与热情。

2009年的电视剧购销市场依旧硝烟弥漫。各大媒体之间的竞争依然激烈,如何更好地利用电视剧为频道赢得广告创收、品牌影响双效益,是值得编播工作人员继续认真研究的课题,期待白热化的竞争能够让电视剧市场运作、播出更为规范。更加理性。

篇8

关键词:社区管理;物业管理;效益;社会价值

1 社区管理与物业管理的关系

1.2管理的对象基本相同

社区管理的对象是社区居民,管理的目标是实现和保证社区居民的稳定和和谐,物业管理的对象虽然有物业部分,但是物业也是居民的物业,居民是缴费主体,物业公司与居民直接接触的机会和频率更多。居民作为需求主体,社区和物业都是供给主体,供求均衡是各方都

要追求的目标。

1.3 管理的手段基本相同

社区为了达到管理的目的,必须采用各种手段,充分满足居民的需求,最大程度消除社会矛盾和隐患; 物业为了达到续签合同的目的,也要尽力采用多种手段来最大化服务居民,最大程度争取经济效益。我们也要看到二者也有一些区别,不能将二者混为一谈:(1)管理的目的不同。社区管理是为了实现一方的安定和谐,注重社会效益; 物业管理是为了保障物业的维护和小区的安定,注重经济效益。(2)管理的区域不同。社区管理一般涵盖若干个小区,要对社区所有居民的生存状态负责; 物业管理则只经营管理某一小区,只是对本小区居民负责。(3)管理的内容不同。社区管理的内容非常广泛,只要涉及居民的事务,基本都有不可推卸的管理责任; 物业管理的内容则主要侧重于小区物业和环境的维护以及小区范围内的安定。通过物业管理平台细化社区管理,最大程度实现社会效益

2 社区与物业管理的特点

社区管理与服务是较为宏观和粗化的,居民人数众多,需求很难统一和协调解决。如果通过物业管理平台将社区管理与服务细化到每一个居民小区,小区再进一步细化到每一栋住户,则社区管理就有了较好的微观运作层面和具体细化的管理手段,便于上情下达和下情上

报,能够很好地实现社会效益,最大程度保障居民的良好生活状态。其一,社区居民得到细化和针对性强的服务,安居乐业; 其二,物业公司得到合理的利润,积极供给服务;其三,居民的矛盾和冲突减少,社区能以最小投入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三方齐心协力最终达到和谐、安定的均衡状态。社区在供给服务方面比较笼统和粗化,没有深入了解居民的实际需求状况,存在供求结构不合理、供求数量不一致的问题。通过小区物业管理联络站,社区服务可以细化到住户,以小区为单位再细分到楼栋,做到对居民的“网格式”管理,便于信息的及时沟通和传递,做到供求的基本一致,避免出现社区投入不少而居民却不买账的尴尬局面。社区供求均衡是社区社会效益最大化的标志和表现,这种均衡既有供求数量的均衡,又有供求价格的均衡,还有供求结构的均衡。供求数量的均衡表现在社区对某一服务和产品的供给量恰好等于居民对此的需求量,要达到这个要求,就需要管理工作细化到每一位居民,才能科学统计出居民的需求量。供求价格均衡表现在居民和服务、产品的供给者都要对成交价格满意,要达到这点,也需要社区联动物业方通过各种民主会议或听证方式来保证实现。供求结构的均衡表现在服务和产品的供给者所能提供的恰好是居民所想要的,要达到这点,更需要通过物业管理平台细化居民的管理流程来实现。

3 物业管理与社区管理结合运营

通过社区非营利方式服务于物业营利方式,最大程度协调居民与物业管理的关系。物业管理的运作模式属于营利性质,这种营利的实现只能以居民的缴费和配合管理为必要条件。如果物业管理与社区管理结合,那么物业管理比较容易为居民所理解和接受。居民从物业平台享受到的社区服务的广度和深度,直接决定或影响着物业公司的营利目标,并最终直接决定或影响着居民对物业公司的认同度。社区作为居民和物业管理的协调者,能够很好发挥

自身优势处理两者之间的矛盾和纠纷。首先,社区有一定的权威性和调解能力; 其次,社区管理属于非营利模式,能够代表大多数居民的利益来进行协调和沟通; 此外,为了保障社区协调的公正、公开和公平,居民和物管方可以共同实施监督。

4 融合创新是实现“三方共赢”的有效途径

物业公司纳入社区管理,物业公司的招标权由社区代表小区业主行使,保障了业主的权益,避免了开发商为了售房需要捆绑物业公司的乱象,便于物业招标权的及时移交和监督管理。居民遇到物业纠纷,可以通过社区协调解决,并可以由社区出面代表小区和开发商谈判,能够很好维护居民的权益。开发商作为房屋的卖方,追求利润最大化目标,房屋的建造必定是以最小化投入作为考量标准,难免会有以次充好、滥竽充数、广告欺诈、服务欠缺等各种问题相继出现。居民作为房屋的买方,追求效用的最大化目标,比较关注的是房屋的质量和相关数量标准,以及房屋的舒适度和实用性。物业管理方作为第三方,归根到底不是维护开发商的合法权益,而是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居民才是物业的最终所有者。因此,物业管理纳入社区管理体系,代表社区居民行使对开发商的监督权和检验权,既能对开发商的建造行为予以必要的约束和控制,又能根据自身管理经验对开发商提出合理化建议,最大程度避免开发商的设计方案不能得到居民的认可而引起的不必要的纠纷和冲突。社区管理与物业管理的融合是“三方共赢”,即社区、物管和居民三方都能从中受益,是资源整合的最佳体现。社区通过管理与服务的细化,使居民从中受惠,居民受惠又促进了社区管理,使社区管理以最小投入获得了最大产出。而物业管理,由于服务于社区和居民,也能从中受益,获得持续服务的资格和最大营利。最后,通过“三方共赢”,社会实现了安居乐业、安定有序的生活理想。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效益;有效性教学;课程资源

教育家斯宾塞告诫我们:“硬塞知识的办法经常引起人对书籍的厌恶,这样就无法使人得到合理的教育所培养的那种自学能力,反而会使这种能力不断地退步。”如何使教与学在有效的时间内合理分配,课堂应该是学生的舞台。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他们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培养他们思维的灵活性。只要掌握正确高效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我们的语文教学才会逐步走向有效性,我们的学生也才能够从课堂走向生活。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构建课堂有效性呢?

一、紧抓课标,明确目标

吃透新课标,弄清课本知识的重点、难点及教学目标是这一环节的重要内容。同时,教师要认真做好教学笔记,在做笔记的过程中,要以大多数同学能够接受为主,兼顾个别能力强的同学。将学习内容处理成有层次的,有价值的教学方案,符合每个学生学习。而且导语精妙,能抓住人心。导语设计得如何直接关系到整堂课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对课堂导语的精心设计,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首先,是设疑导学,设置疑问,使个别能力强的学生感到挑战,激发其刻苦钻研的斗志,让其在钻研的同时找到正确有效的方法。同时,让每个学生在竟争中学会互助,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自信心。其次,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勇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把问题分类整理,组织学生讨论,共同解决。学生踊跃发言,快乐讨论,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真正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二、合理分组,发扬个性

中学生在生理心理上开始接近成熟,所以在语文课堂中要充分重视他们自身的变化。这就要求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要具有科学性、前瞻性。要开展合作学习,就必须把学生合理分组。合理分组应该本着更有利于学生探讨和合作以及学生自身性格因素进行,根据本班学生成绩的优异,能力的强弱,性格的不同进行分组。同时明确分工,如谁发言,谁抄写,谁记分等。让每个同学都明白自己应承担的责任,培养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发挥每一个学生在这个群体的作用,保证每一次合作学习的效果。同时,也可以通过角色的适当转换,对不同角色的认知,比较全面地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还可以通过比赛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竞争力。设立奖励机制,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对差等生应该换角度进行鼓励,以提高其自信心,从而挖掘每个同学的闪光点让大家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教学应该有属于自己的计划,但总是按照固定的方法、固定的格式去锻炼学生,势必减弱了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学生没有把自己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

三、课堂形式具有独特性,适应性

课堂是学生的课堂,让学生主宰课堂,主动参与语文学习,老师应该给予正确的辅导,实现积极地,有明确目标的互动。例如,我在教学《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时,可在课前让学生自己先查阅地理资料,了解罗布泊这个湖泊的地理位置,以及它仙湖的气质,对比今昔这个仙湖的不同,从书籍中,或者网络中查找有关资料,了解相关知识,体会罗布泊的美妙,同时让学生明白关于罗布泊消失后的深刻沉思,让他们充分认识到罗布泊带给我们的教训。教师可启发学生思考:罗布泊曾是一个怎样美丽的仙湖,什么时候消失的,怎样消失的,它的消逝带来怎样的恶果,教训是什么。假如你是建设兵团领导,你怎么规划塔里木河流域的开发。我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自己去想象,开拓出更为理想的答案。于是我说:“这个问题你们在课后按小组讨论,有时间我们在一起组织学习。”这样的教学,培养了学生的研究兴趣,同时发展了学生的创新能力。除了做到以上几点外,还必须有好的结局,这就需要把课文拓展开去,就课文以外的我们还能想到会存在什么样的问题,让学生自由发挥。设计这种结局应该是整堂课的一个凝聚。

四、精心制作教学设计,使语言情感化

教学设计是依据相关理论,运用科学系统的方法,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并且充分运用各种学习资源,使和教学过程有关的所有因素,都自觉不自觉地整合在一个完整的结构中,成为给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契机。从而实现了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的最优化的系统教育技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设计不再是一成不变、不可更改的固定模式,而应结合新的课程理念,面向全体学生,依据开放的课堂,进行开放的设计。优秀的课堂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成功的第一步,也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我们提倡“问出来的课堂”,不管是学生还是教师,问题多了效果也相应就好了,大家一起探讨问题,对教师对学生都是一种无形的进步。课堂上问与不问,问什么,怎样问,是关系到教学成败的大事。提问的时机、提问的方式选择得当,能启发思维、发展智力。这需要有一套因人而异的教学设计,不但能帮助学生掌握知识也能够活跃课堂气氛。选准时机,巧设疑难,学生理解,教师轻松,这是一节完美教学设计的功劳。再者,就是语言,不管是学生还是教师,都应该规范自己的语言。教学语言不同于普通语言,它是在逻辑语言、科学语言的基础上提炼升华而形成的、为浓烈的感情浸泡透了的、形象化的、韵律和谐而又优美动听的语言。运用审美、性情感性的语言去讲课,就能极大地唤起学生的感情,充分显示出教学语言“以情激情”的巨大美感并且给予教学本身巨大的帮助。

五、课程资源的利用,需要合理化、丰富化

学无止境,丰富的课程资源需要我们老师去发现,去探究,去挖掘,用多渠道的方式开发和利用来优化课堂教学。

新课程提出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教科书是不变的原始资源,“万变不离其宗。”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根据教材编配的目标,在不改变原来意图的基础上拓展开来,给教材新的认识。教材是影子,教师就需要带领学生追根朔源找到它的根本,正所谓“有金刚钻才能揽瓷器活”。同样道理,我们也应该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的素材,对教材进行适当地增减,让学生能够“有金刚钻去揽瓷器活”。

生活是最好的素材,“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上向前的需要而教育。”的观点就是陶行知告诉我们的真理,在生活里,到处都有学问,生活里到处都有知识,生活中也处处有语文。那么我们能够这样告诫自己,生活中不是没有美,没有艺术,而是我们缺乏发现美,发现艺术的眼睛。只要我们努力去发现,生活就是我们最好的教科书。

篇10

关键词:学唱英语歌曲;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4-237-01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强调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英语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培养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心理素质,而要做到这些,必须在新课标下进一步大胆尝试优化课堂教学。在实际教学中,尝试用资源丰富的英语歌曲来辅助教学,对优化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有很好的作用。那么,应如何通过学唱英语歌曲使课堂效益最大化呢?

二、构建学唱英语歌曲教学的模式

把学生分成学唱英语歌曲的兴趣小组,采取学生课前自主学唱英语歌曲、课堂上教师适当指导、学生互评促进的教学模式,如运用英语歌曲教学的教学流程:

Step1 Preparation(课前导入)

Warming-up 组织学生学唱与本单元内容或本节课内容相关的英语歌曲,检查学生自学歌曲的情况,每节课课前唱英语歌曲的形式可灵活多样,如学唱新歌时可请兴趣组中先学会的学生教唱或领唱,也可借助图像或音乐素材导入,当学生已对一首歌曲比较熟悉了,还可开展分组拉歌赛的形式导入新课,引领学生进入"新知"的领域。

Step2 Presentation(新知识的呈现)

在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需求后,教师就应及时地将新授课的内容,有计划有层次,由浅入深地展现给学生。在这个环节中,可利用与教学内容贴切的英语歌曲辅助教学,创造情景、教授新的语言项目。

Step3 Practice(操练)

在学生感知语言材料后,接着进行操练,教师适时引入与课题相关的英语歌曲,在原曲调不变的情况下改编歌词,使学生尽快熟练掌握单词、句型、语法等并达到灵活运用的程度,在活动中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想象能力、创新能力,学生在体验快乐中自然而然的语言交际的终极目标。

Step4 Production(实践)

在进行充分的操练后转入实践,让他们试着独立地运用语言改编歌曲进行交际,教师可以指导一两组学生进行示范,然后让学生分组开展交流等活动。在小组合作交流的过程中,适当地进行学生自我评价和互评,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Step5 Progress(巩固提升)

此环节是对本课所学的结构和功能进行综合的巩固,可以是把与教学相关的英语歌曲变成一种听力材料或听写材料等,进行复习巩固,最后是语言内化得以输出,达到听说一体化。

三、形成有效的教学方法

1、积极培养学唱英语歌曲的兴趣

把握学唱英语歌曲的时机是培养起兴趣的先决条件,充分利用课堂内外学唱英语歌曲,使学生在随时哼唱英语歌曲的过程中,把学唱英语歌曲自然而然的成为一种个人爱好和习惯;其次,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学唱英语歌曲的持久动力,在班里利用班会等时间开展麦霸、改编歌曲大王等竞赛,激发学生参与实践的热情,加强对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的培养。

2、运用多样化的辅助教学设计

学唱英语歌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辅助英语教学,因此以英语歌曲为载体的课堂教学应该灵活多样,①课前可学唱英语歌曲作为热身,然后自然导入新课呈现新知;②复习巩固时也可用英语歌曲,课堂上还可组织学生对已经熟悉的英文歌曲进行改编,不仅使已知识很快得以熟练掌握,还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③情感教育时可用英语歌曲,如教唱美国牧歌“Home on the range”(牧场上的家),让学生感受和珍惜地球这个美丽的家园:“Where the buffalo roam,where the dear and the antelope play,where seldom is heard a discouraging word,and the skies are not cloudy all the day”;④还可用英语歌曲调节课堂气氛,如课前组织学生唱一首英语歌曲,能够很快地让他们注意力集中起来,当然需要让学生适当放松时也可以唱一唱英语歌曲。

3、加强学法的指导

① 扩充词汇

教学时指导学生学唱歌词应简单、易懂的歌曲,单词量不要大大超出学生现有的水平,一般来讲,一首歌最多不要超过5个新单词。学生在学唱时日积月累自然而然就触及到了很多的词汇,那么在享受歌曲的同时也扩大了词汇量。

② 学习语法

英语歌曲中有许多优美而纯正的的歌词,将其融会贯通,可以加深学生对语法结构的认识。可以使原本比较费解的语法结构变得好学、好记。

③ 学习语音

语音教学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语音准确程度影响着学生整个英语学习水平,英文歌是学习发音技巧的最佳素材:在英语歌曲中不仅可以训练英语语音音素,还可巧练语音技能,如连读,不完全或完全失去爆破,元音的弱化,同化等。

④ 听说训练

教师可将歌词中重点的实词或容易造成误听的单词或短语挖空,转变成一种听力素材,之后开始学唱英语歌曲,在学生不断模仿、反复哼唱达到练熟唱出英语歌曲的过程中,英语歌曲很自然得起到了使听说一体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