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际效益范文

时间:2023-03-16 22:07: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边际效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边际效益

篇1

所谓边际效益是指:一个经济实体在创效活动中,所获得的实际效益与理论效益之差。那么,获取边际效益的渠道和途径又有哪些呢?从我们的工作实际出发,从微观上讲,提高工作效率、变更索赔,节约一度电、一滴水、一张纸等都是边际效益的来源所在。

就我们物业分公司而言,究竟存在着哪些边际效益?又如何抓好那些边际效益呢?在此,谈一点粗略的看法,不足之处,望大家谅解。

在房地产租赁方面:一是可以通过准确丈量租赁房屋和土地,并根据出租房屋和土地的地理位置等实际情况确定最佳的租赁价格,以此充分挖掘租赁面积和租赁价格的潜力。二是以提高物业服务质量,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留住客户,最大限度地提高现有房屋的租赁率;三是加大闲置土地的开发力度,积极引入客户到三天门投资建房办厂、开店,这样既有近期效益,也有远期效益。近期,可以收取地租;远期,在合同期满后对方所建房屋均为公司所有。在水电的管理和使用方面:一是可以与地方供水供电部门搞好关系,通过增加混合用水用电中居民用水用电的百分比,以赚取工业(商业)用电用水与居民生活用电用水的差价;二是对水电设施勤保养、勤维修、勤巡查,发现故障及时处理,杜绝长明灯和长流水。在办公用品的使用方面:办公用纸实行正反双面使用;打印还需修改的稿件用小号字或空心字打印,尽量减少用墨量;规范操作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备,避免违规操作而引发故障,增加修理费用。在基建项目的兴建和安装维修方面:实行招标,最大限度降低成本,节约开支。在后勤服务方面:充分挖掘创新服务、优质服务的间接边际效益。一是认真做好食堂服务,做到科学合理备餐,注意荤素搭配和营养,确保饭菜可口,让大家吃得好、心情好、精力好、工效高;二是提高招待所服务质量,营造舒适的住宿环境,服务热情周到,环境卫生整洁,让上面来检查工作的,下面到机关办事的都乐于住我们的招待所,尽量不让住宿费外流。在车辆的管理和使用方面:一是提高驾驶技能,加强车辆的日常维护保养,既可以节约油料,又可提高安全系数,同时还可以减少故障的发生,节约修理费;二是选择价格合理、信誉好的加油站和维修点,避免油料不合格、修理质量差,而影响使用和浪费资金。在基地管理方面:认真做好维修服务和综合治理工作,努力营造舒适、优美、和谐、安定的后方基地,让一线职工解除后顾之忧,安心工作,多创经济效益……

由此种种,有如此多的边际效益可挖,无不令人为之振奋、为之心动。然而,心动不如行动,光有抓边际效益的思路和理念是不够的,它只是一个计划、一个打算、一个设想、一个梦而已。要想美梦成真,把理想的边际效益变成实实在在的效益,关键是要付之行动。在领导重视、严格制度、强化管理的同时,还应提高全员的素质,主要是要提高员工的主人翁思想,每位员工都应以企为家,深知节约一分钱、多挣一分钱和多用一分钱都与每个员工的利益息息相关,并充分认识到开源节流抓边际效益的重要性,懂得积少成多、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的哲理,人人都能自觉地立足本职、脚踏实地,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每一个工作细节做起,去发现边际效益,去抓好边际效益,只有这样才能变成实实在在的效益,否则便只是一纸空谈罢了!

篇2

(一)边际贡献原理

边际贡献是对已有项目或资产进一步获利能力的一种考量,也是在增量不变的前提下,盘活存量创造的利益。按照考核对象的不同,边际贡献一般可分为单位边际贡献和全部边际贡献,其计算方法为:单位边际贡献=医疗服务项目收费单价-单项服务的变动成本全部边际贡献=全部医疗服务收入-全部的服务变动成本基于上述2个公式,在医疗服务行业特别是医院,根据设定的评价范围不同可以分别评价个别医疗服务项目、业务科室以及医院整体的边际贡献。显见,边际贡献就数值越大越好。在目前医疗服务价格调整相对滞后的情况下,对于医院内部科室的评价,其医疗服务应首先保证边际贡献不为负数,其次应考虑,科室整体医疗服务的边际贡献应尽量弥补科室应负担的固定成本,并仍有一定的结余。而在医疗行业特殊订价前提下,边际贡献保持正数是衡量能否提供医疗服务的底线。

(二)边际贡献的作用

医院成本核算采取的是全成本核算方式,成本中既包括变动成本也包括固定成本,而在科室成本管理过程中关键点在可控成本,而变动成本又是可控成本的关键,变动成本控制的高低,直接影响了边际利润的高低和科室的整体效益。在医院院级财务核算中,医疗服务诊疗项目边际利润首先是用来弥补医院所发生的固定成本总额,在弥补了所有固定成本后,如有盈余,就构成医院的收支结余。对科室核算在边际利润不为负的情况下,都可承担一部分固定成本,有可能出现以下三种情况:1.当科室提供医疗服务的边际贡献刚好等于所发生的固定成本总额时,科室营运状况只能保本,即做到不盈不亏,但已经做到了自己负担全部成本。2.当科室提供医疗服务的边际贡献小于所发生的固定成本总额时,科室营运状况就要发生亏损。3.当科室提供医疗服务的边际贡献大于所发生的固定成本总额时,科室营运状况将会盈利。因此,科室诊疗服务边际贡献的实质就是其在反映科室实现收入的同时,对可控成本控制的效果以及科室服务收入对所发生的固定成本的弥补能力,是衡量科室绩效较为恰当的指标之一。

二、边际贡献原理在医院绩效管理中的应用

随着市场化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化,医院上游供应商的商品服务价格已经放开,医院从市场上购买的各种医用材料、器械设备、水电消耗以及维修、维保服务等都要按照市场定价结算,在医疗服务成本明显上升和医疗服务价格与市场明显不匹配的前提下,医院深化改革、强化管理、苦练内功、降低医疗成本,使医院管理向精细化、绩效化管理迈进显得尤为重要。作为社会主要基础设施的医院,由于其基础设施高投入的现状使固定成本下降的空间很小,降低变动成本自然成为医院管理会计的主要目标。在目前部分医疗项目收费价格不足以补偿医院全成本的前提下,运用边际贡献原理考核医院内部业务科室成本更能被业务科室管理者接受。较之单纯以收入指标作为科室绩效与考核依据相比,以科室边际贡献作为科室考核依据维度更全、更为合理。

(一)以核算单元的边际贡献作为科室绩效奖金考核依据的优点

1.以边际贡献作为考核依据可以督促科室降低可控成本。在医院中某些重点学科在获得高额医疗服务收入的同时往往也占用了医院大量的资源,传统的考核只注重医疗收入,高收入的表象会掩盖其高额支出而造成的边际贡献率较低的事实。增强这类单位的成本意识,促进科室增收的同时降低不必要的开支,使用边际贡献原理会产生很好的考核效果。边际贡献率可以使科室真正意识到,创收的同时降低消耗才能给医院带来效益,也会使自己的考核结果更加优秀。2.鼓励、扶持低收入同时也是低成本且边际贡献大于零的科室业务依靠扩大服务量拉动科室边际贡献率上涨,调动科室工作积极性,促进科室主动开源,在增加科室乃至医院社会效益的同时带来更多的收益。3.运用边际贡献原理,帮助边际贡献为负值的科室合理量化工作量指标,调整业务范围和核心业务,收缩贡献位负值的业务,避免盲目扩大服务量而导致亏损加剧;同时促使科室分析原因,降低不合理的医疗消耗品资源占用,探索扭转边际贡献小于零的途径;提高现有资源使用效率,通过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引进人才、开发新兴服务项目等手段,促进科室实现边际贡献最大化,实现科室扭亏进而保证科室能够持续、稳定、健康发展。4.使用边际贡献作为绩效考核依据,对于提高医院经营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众所周知,成本管理不是哪一个部门的事,需要全院各科室、各部门的参与。以边际贡献为考核依据,可以提示科领导、医生、护士关注收入的同时注重节约可控变动成本,提高节能降耗意识,通过避免浪费、降低变动成本、增加服务量,达到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的目的。进而让边际贡献大的科室得到实惠,使绩效激励机制更能体现公平、公正。

(二)边际贡献原理在科室绩效管理中应用实例

科室边际贡献=科室业务收入-变动成本科室边际贡献率=科室边际贡献/科室业务收入)×100%变动成本包括药品费、卫生材料费、人员绩效奖励等与收入成正比例变动的费用。边际贡献率越高,说明科室结余贡献越高,反之则越低,甚至成为亏损科室,对医院收益产生负面影响。通过对科室边际贡献的分析,可以掌握各科室收入贡献率的高低,为成本管理与绩效管理提供决策参考依据。013年该科室通过寻求新的业务增长点:新增恶性肿瘤治疗项目,手术例数较上年同期增高1564台,达到历年科室最高,其中重大手术例数增高拉动业务量增长,使科室边际收益大幅增加。以12月为例,科室收入增长44.07%,而边际贡献增长了83.89%,为医院弥补固定成本,进而实现总体收益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以此作为绩效激励的依据,对这样的单位进行褒奖,势必会提高科室增收节支的积极性,促进科室走上经济良性运行的轨道。

三、总结

篇3

巴卫变小在动画《元气少女缘结神》的第5集,《元气少女缘结神》是由铃木JULIETTA创作的漫画作品,连载于《花与梦》杂志,漫画讲述了女主角奈奈生离家出走后遇到神秘男人后,开始了当土地神之路的故事。

巴卫是漫画《元气少女缘结神》及同名改编动画《元气少女缘结神》中的男主角,同时也是御影神社的第一神使。巴卫原为战斗能力极强的妖狐,后因为爱上人类女子,与堕落之神黑磨缔结契约而想要变成人类,因未能完成契约受到死亡诅咒,为土地神御影所救,并在他的安排下与桃园奈奈生相遇相恋,成为桃园奈奈生的神使。

巴卫的头发为漂亮的银白色,神使状态为短发,妖怪状态为长发,动画中眼睛为灵性的紫色,是个自带眼线的尤物,巴卫有着一对萌翻的耳朵,偶尔会伸出毛茸茸的狐狸尾巴。

巴卫面部表情相当丰富,变脸技术一流,堪称颜艺帝,他个性傲娇,腹黑,恶趣味,比如把鞍马变成一只鸵鸟,把沼皇女的随从青竹变成烤鱼,明知奈奈生讨厌吃香菇却硬要往料理里使劲加香菇,越喜欢她就越忍不住想要欺负她。

(来源:文章屋网 )

篇4

“边际效用”也叫做“边际效应”,是指每新增(或减少)一个单位的商品或服务,它对商品或服务的收益增加(或减少)的效用,也就是“商品或服务量”的斜率。

商品是为了出售而生产的劳动成果,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会计学中商品的定义是商品流通企业外购或委托加工完成,验收入库用于销售的各种商品。

(来源:文章屋网 )

篇5

关键词:规避反倾销;出口贸易结构;三元边际分析;政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752.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670(2015)01-0028-08

①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站。

②数据来源:WTO反倾销数据库。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经济迅猛发展,对外出口贸易额持续大幅增长。据商务部统计,截止2013年末,我国货物出口贸易额连续五年居全球首位;2013年,我国出口贸易总额高达2.21万亿美元,其中对美出口贸易总额为0.37万亿美元,占同期我国对外出口贸易总额的16.67%,是我国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①。随着出口规模不断扩大,我国出口产品也频繁遭遇国外反倾销,美国是对中国出口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与诉讼最多、力度最大的国家之一。据WTO官方统计,从WTO成立后的1995年至2013年6月,美国对华发起反倾销调查113起,占中国遭受反倾销调查总量(950起)的11.89%;美国对华实施最终反倾销措施95起,占中国遭受最终反倾销措施总量(683起)的13.91%;中国遭受美国发起的反倾销调查数量与实施的最终反倾销措施数分别占美国对外发起的反倾销调查总量(476起)与实施的最终反倾销措施总量(318起)的23.74%与29.87%,位居美国对外反倾销的首位,中国已成为美国反倾销的首要目标②。因此,为有效规避美国频频对华提起的反倾销调查,本文从出口贸易三元边际的视角实证研究美国对华反倾销的内在机理,以期通过进一步优化出口贸易战略,减少美国对华反倾销摩擦,为我国制定和完善贸易政策,提升出口企业国际竞争力,完善出口企业规避反倾销的战略体系提供理论支持与现实指导。

一、文献综述

反倾销是WTO允许采用的贸易保护手段,其最终目的在于保护进口国的产业发展,有效排斥外国产品的进口。因此,发起反倾销的直接诱导因素在于进出口贸易的变动,目前已有大量研究印证了这一观点。James[1]认为美国对来自中国的商品频繁发起反倾销与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形成的贸易赤字高度相关。Jiang等[2]总结影响反倾销的主要影响因素后认为,中国出口的高速增长对进口国国内本土企业的威胁是中国的出口产品遭受反倾销的重要原因之一。Mah[3]研究发现出口至进口国的总体出口增长率与进口国提起反倾销申诉数量存在正相关关系。Blonigen等[4]指出美国对华出口与中国对美出口相比较小,因而中国对美国的反倾销报复能力十分有限,这部分解释了美国经常对华提起反倾销调查的原因。Keithly等[5]则研究了美国对来自中国、越南、印度、泰国、厄瓜多尔、巴西六个国家的对虾提起反倾销诉讼这一案件,认为上述六国对美出口数量的增长,出口价格的降低等因素是美国发起反倾销的关键原因。

近年来,国内学者也就出口贸易对反倾销的影响这一命题进行了广泛讨论。李晓杰等[6]认为美国对华贸易逆差日益增加是其频繁发动反倾销调查的决定性因素。中美贸易一直处于不平衡发展状态,美国企业强烈要求政府采取措施限制从中国进口低价产品。吴金希等[7]则认为我国出口企业的国际营销策略不当,出口秩序混乱,我国产品出口往往表现为重量不重质,不重视品牌的塑造,主要采用价格竞争的方式开拓国际市场,而价格竞争往往会将竞争各方拖入倾销的深渊。沈国兵[8]运用负二项计数模型,研究了美国对中国反倾销的宏观决定因素及其影响效应,研究结果发现中国对美国出口比重减少会对反倾销产生抑制效应。周灏等[9]对中国农产品遭受国外反倾销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时发现,进口国国内的的相关利益方之所以发起反倾销调查的申请,更多的是在出口产品微观因素(如价格,出口量)刺激下采取的措施。代松等[10]采用ARDL模型和边界检验技术,以欧盟为例,实证分析了反倾销与出口贸易之间的长、短期关系,研究证明了我国对欧出口与反倾销之间存在协整关系。

从现有的文献来看,国内外学者对进口国发起反倾销的动因分析仅局限于出口国的出口贸易总体规模及变化规律等宏观层面,或者出口产品微观层面的定性研究,缺乏针对出口国的出口贸易结构对进口国提起反倾销的影响作进一步的定量分析。鉴于此,本文试图运用“三元边际”方法对出口国的出口贸易结构进行剖析,着眼于出口贸易的产品广度、数量及价格的微观层面,以美国为例,构建Poisson回归模型实证分析出口贸易结构对反倾销的影响。

二、实证模型设计

(一) 出口贸易三元边际指标的构建

本文以Hummels等[11]的贸易三元边际分解框架为基础,借鉴Bernand等l[12]有关贸易指数的构造思想,对我国对美出口贸易进行三元边际分析。所谓三元边际,指的是将一国出口产品的市场份额分解为一国出口产品相对整个市场的价格、广度与数量,并进一步分析三者的相对贡献,涉及国家、企业与产品三个层面。本文立足产品层面,重点研究我国对美出口贸易的产品广度、价格与数量的结构特点。

三元边际的基础是二元边际,即首先将一国一段时期内的出口贸易份额分解为相对世界出口贸易水平的广度和深度。其中,出口广度,是指一国一段时期内出口贸易的产品种类所对应的世界出口量占世界所有商品出口总量的比重,即出口产品的多样性程度。具体包括两种情况:第一,一国将某种产品出口到以往没有出口过的国家;第二,一国出口某种以往没有出口过的产品。本文分析的出口广度均为第二种情况。出口深度,是指一国一段时期内出口贸易的产品种类所对应的该国出口量占世界相同产品出口总量的比重,即在保持现有出口产品种类不变的情况下,所能够实现的出口贸易量大小。因此,将某一年我国对美出口贸易额相对世界对美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分解为出口广度与出口深度对应的数学表达为:

EXPt=EMt×IMt(1)

EXPt表示在t年我国对美出口贸易总额占世界对美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

EMt表示在t年我国对美出口贸易的出口广度,数学表达式为:

EMt=∑i∈ΩcPwitXwit1∑i∈ΩwPwitXwit(2)

其中,Ωc表示我国对美出口贸易的产品集合,Ωw表示世界对美出口贸易的产品集合。在(2)式中,分子表示对应我国在t年对美出口的i种产品,世界对美出口这i种产品的贸易量集合;分母表示在t年世界对美出口贸易的总量。出口广度越大,则表明我国对美出口的产品种类越丰富。

IMt代表在t年我国对美出口贸易的出口深度。数学表达式为:

IMt=∑i∈ΩcPitXit1∑i∈ΩcPwitXwit(3)

其中,分子表示在t年我国实现的对美出口贸易总量;分母表示对应我国在t年对美出口的i种产品,世界对美出口这i种产品的贸易量集合。出口深度越大,则表明我国在保持相同出口产品种类的基础上,实现了更多的出口份额。

在二元边际的基础上,将出口深度进一步分解为出口价格和出口数量,即:

IMt=Pt×Qt(4)

(4)式中的Pt为出口价格,表示对应相同的出口产品,我国对美出口的平均价格与世界对美出口的平均价格的比值。Pt越大,表明对于相同产品的出口,我国相对世界对美出口贸易处于较高的价格水平。表达式为:

Pt=∏i∈ΩcPit1PwitRit(5)

其中,Pit表示在t年我国对美出口的第i种产品的平均价格;Pwit表示在t年世界对美出口的第i种产品的平均价格;Rit为权重指数,通过该产品的出口份额分别在我国对美出口贸易额及世界对美出口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例计算而来,计算公式为:

Rit=rit1∑i∈Ωcrit(6)

rit=PitXit1∑i∈ΩcPitXit-PwitXwit1∑i∈ΩcPwitXwit1lnPitXit1∑i∈ΩcPitXit-lnPwitXwit1∑i∈ΩcPwitXwit(7)

(4)式中的Qt为出口数量,表示对应相同的出口产品种类,我国对美出口数量与世界对美出口总量之比。Qt越大,表明在相同产品的出口上,我国在整个世界对美出口贸易量中占有较大的数量比重。表达式为:

Qt=∏i∈ΩcQit1QwitRit(8)

其中,Qit表示在t年我国对美出口的第i种产品的数量;Qwit表示在t年整个世界对美出口的第i种产品的总数量。Rit为权重指数,计算公式同(6)、(7)。

根据上述步骤,即可将某一年我国对美出口贸易额相对世界对美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分解为出口广度(EMt)、出口价格(Pt)与出口数量(Qt)三个指标。

(二)模型设定

为了检验我国对美出口贸易三元边际的各项指标对美国对华反倾销强度的影响,本文将美国对华发起的反倾销调查数量作为测度美国对华反倾销强度的指标,即模型的因变量。由于反倾销调查数量(ADt)是一个非负的离散型随机变量,一般采用泊松回归模型(Poisson模型)来进行参数估计。譬如,Knetter等[13]采用该模型分析了反倾销立案数与宏观经济因素之间的关系,王根蓓[14]也运用该模型验证了外国对华反倾销调查数量与出口补贴、企业所有权以及报复威胁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因此,本文构建泊松回归模型来实证分析美国对华反倾销调查的数量与中国对美出口贸易的出口广度(EMt)、出口价格(Pt)及出口数量(Qt)之间的关系。由于实际汇率与进口国GDP增长是发起反倾销调查的重要影响因素(Feinberg[15]、Reynolds等[16]、宋伟[17]),因此,本文设置了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REERt)和美国GDP增长率(GDPRt)两个控制变量,以控制其他因素对结果的影响,保证实证结果的准确性。模型的数学表达式为:

ADt=eβ0+β1REERt+β2GDPRt+βsEMt+β4Pt+βsQt+εt(9)

其中,t表示观察期内的各个年份;β0、β1、β2、β3、β4、β5为待估参数;εt为模型的回归残差。

由于反倾销调查存在贸易破坏效应、贸易震慑效应及贸易转移效应,会进一步影响出口国的出口贸易(Prusa[18]、Paul[19]、Park[20]、杨仕辉等[21]),模型(9)的因变量与自变量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在模型的估计过程中会产生内生性问题,导致估计结果不一致,因此本文采用广义矩阵法(GMM)予以解决。其基本思路是:先将即期方程与滞后一期方程进行差分消除个体固定效应的影响,再选用工具变量解决内生性问题,由此得到一阶差分广义矩估计量(DIFGMM),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使用水平方程的矩条件,将滞后变量的一阶差分作为水平方程中相应水平变量的工具,即得到SYSGMM。本文选取解释变量的滞后一期值作为工具变量引入,经Hansen检验与AR(2) 检验的P值均大于0.05,可知选取的工具变量有效,不存在二阶自相关。

(三) 样本选择与数据处理

本文选取WTO成立后的19952012年作为样本观察期。美国对华发起的反倾销调查数量(ADt)的数据来源于WTO反倾销数据库和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用于计算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REERt)的名义汇率数据来源于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太平洋汇率服务网站,指标计算过程中需使用的CPI数据来源于联合国统计署数据库。美国GDP增长率(GDPRt)的数据来源于世界银行。出口广度(EMt)、出口价格(Pt)及出口数量(Qt)的数据根据联合国贸易数据库(UN Comtrade)的出口贸易数据计算得到。所有出口产品数据均采用HS1992海关编码,价值量的单位统一为美元,数量的基本单位为kg。将中国对美出口贸易统计数据与世界对美出口贸易统计数据中缺省的单位制、HS编码及统计口径不一致的产品数据予以剔除,剔除后有效数据平均占比达92.59%,能够有效的代表我国对美出口贸易的整体特点。在此基础上,运用本章第一部分阐述的三元分解方法,将19952012年我国对美出口的相对贸易量(EXPt)分解为出口广度(EMt)、出口价格(Pt)和出口数量(Qt)三个指标。

三、实证结果及分析

(一) 中国对美出口贸易三元边际的描述性统计

为了更好的了解中国对美出口贸易的结构特征,及其对美国对华反倾销产生的影响,本文对中国对美出口贸易的三元分解结果进行了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R-squared10.97041Root MSE10.04922从整体来看,控制变量REERt及所有解释变量EMt、Pt、Qt均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对美国对华反倾销调查数量(ADt)存在显著影响,控制变量GDPRt在15%的显著性水平下对美国对华反倾销调查数量(ADt)存在显著影响。拟合优度R2为0.9791,说明模型整体的拟合效果较好。且模型整体通过了F检验,在95%的置信水平下,可以认为该模型的测度指标能够显著地解释因变量的变化。

1.我国对美出口贸易的出口广度(EMt)对美国对华反倾销调查数量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出口广度的回归系数为正数表明,当我国对美出口贸易的出口广度增加时,美国对华反倾销调查数量会相应的增加。原因在于,反倾销的目标是针对整个行业相关产品,波及范围大,具有示范连锁效应,当产业链中的某一产品出现大幅度倾销招致美国对华发起反倾销调查指控时,调查往往不会只针对其中某一种产品,而是整个产业,甚至上下游产业链。随着国际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国际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且反倾销是WTO允许采用的抵制外来不公平竞争、保护本国产业的手段,具有形式合法、易于实施、能够有效排斥外国产品的进口,且不易招致报复的特点。因此,美国一旦对我国出口的某一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极有可能将进一步对整个产业及相关产业均发起反倾销调查指控,在某种程度上扩大了反倾销涉案产品的范围,提高了美国对华反倾销的风险。

2.我国对美出口贸易的出口价格(Pt)对美国对华反倾销调查数量有显著的反向影响。回归系数为负数表明,当我国对美出口贸易的出口价格降低时,美国对华发起的反倾销调查数量会显著增加。原因在于,倾销的定义即为“如果一项产品从一国出口到另一国,产品的出口价格在正常的贸易过程中低于出口国相同产品的可比价格,即以低于正常价值进入另一国,则该产品被认为是倾销”。要确定某类产品是否构成倾销行为,必须经过三个步骤:第一,确定该产品的出口价格;第二,确定该产品的正常价值;第三,合理的比较前两者,确定出口价格是否低于其正常价值。如果我国的出口产品价格定位过低,在产品价格与正常价值进行比较计算时,就更易被判定为存在倾销的事实,客观上助长了美国对华反倾销的滥用。其次,我国产品在美国市场上相对于本土产品更具有价格优势,市场竞争能力更强,也更容易招致美国对我国进行反倾销报复。

3.我国对美出口贸易的出口数量(Qt)对美国对华反倾销调查数量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回归系数为正数表明,当我国对美出口贸易的出口数量增加时,美国对华反倾销调查的数量会相应的增加。一方面原因在于,当我国出口的产品在美国市场上占有的市场份额越大,定价的自主性越强,对美国产业发展的影响就越大,更易衍生美国产业的保护主义;另一方面,我国自加入世贸组织以来,经济飞速发展,出口贸易不断扩大。由于我国掌握了有利的原材料和劳动力资源,在多数出口产品的生产能力上存在比较优势,促使我国产品的出口量激增,每年的对外贸易均产生巨额的贸易顺差,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优势贸易地位受到了严重威胁,更倾向于采取反倾销这种不正当贸易保护政策遏制我国贸易的迅猛增长。

四、结论及政策建议

(一) 结论

本文借鉴Hummels等的三元分解方法,利用19952012年我国对美出口贸易的时间序列数据构建了出口贸易的三元边际指标,并对分解结果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以考察我国对美出口贸易的结构特点;在此基础上,运用Poisson回归模型验证了我国对美出口贸易的出口广度(EMt)、出口价格(Pt)及出口数量(Qt)对美国对华反倾销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第一,19952012年间,我国对美出口贸易的出口数量增长最为迅速,出口广度增长较为缓慢,出口价格增长几乎为零,表明我国对美出口贸易的迅速增长主要归结于出口数量的巨大扩张,出口广度增长与出口价格增长的贡献十分有限;其次,出口价格指数的数值远远小于1,表明我国对美出口贸易的出口价格远远低于世界对美出口贸易的出口价格。这意味着我国对美出口的产品处于同一产品链的低端位置,与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的出口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国际分工低下。

第二,从Poisson回归分析的结果来看,出口广度与出口数量的回归系数为正,表明出口广度、出口数量对美国对华反倾销调查数量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出口价格的回归系数为负,表明出口价格对美国对华反倾销调查数量有显著的反向影响,即出口价格的降低在某种程度上会助长美国对华反倾销调查数量的增加。目前,我国对美出口贸易是一种以数量扩张、低价竞争为主的粗放型增长方式,这不仅造成出口秩序混乱、效益低下,而且成为了中美贸易摩擦的直接诱因。

(二) 政策建议

为有效规避美国对华反倾销,减少反倾销导致的贸易损失,维护我国对外贸易的合法利益,提升出口贸易竞争力,在减少贸易摩擦的基础上实现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本文的研究结论,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1.转变发展模式,推进出口产品转型升级

出口企业在进入美国市场时,要对美国市场进行充分的调研,在了解美国市场的产品成本、市场容量及供求状况等信息的基础上,制定科学的出口战略与经营决策。既要充分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与资源密集的优势,又要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与附加值,加大科研投入,改变单一的“价格竞争”经营方式,树立“以质取胜”的经营理念。通过积极有效地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科学经营理念,培养出口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出口产品质量,增强后期服务,树立品牌意识,提高产品的可持续竞争力。经济实力雄厚的企业还可以将间接投资转变为对外直接投资,实现生产转移,以规避反倾销等贸易壁垒。

2.开拓新的国外市场,优化出口市场结构

一般而言,反倾销制裁的影响时间为五年,在连续遭遇美国对华反倾销的情况下,中国产品难以再次进入美国市场,企业在此期间,必须通过转移出口的方式,为出口产品寻找新的目标市场。当前,我国出口贸易的目标市场过于集中,主要为欧盟、美国、印度等国家(地区),而这些国家(地区)对我国频繁发起反倾销调查[22]。因此,要积极寻找新的出口市场,实现出口市场多元化。我国出口产品多以低技术含量和低附加值为主要特征,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产品出口较少,所以,工业起步晚、发展落后的欠发达国家是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首选目标市场。出口企业应深入了解这些国家的市场需求与供给状况,有计划的拓展新市场,优化出口市场结构。

3.规范出口企业经营活动,保障公平的出口秩序

政府应重视出口贸易及相关方面的政策制定,加快体制改革,调整经济结构,加强对出口企业经营活动的引导,规范出口企业竞争秩序,调整出口商品结构,引导企业实现市场多元化,从源头上遏制反倾销的出现;其次,加强反倾销相关法律的制定,明确规定对低价倾销行为的处理办法,对于为了自身利益而擅自低价出口的企业应给予严厉的惩罚;同时,应加强对出口数量的宏观管理,保持出口价格和数量均衡发展,维护正常、有序、公平的出口秩序。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指导和协调作用。行业协会在市场经济中具有资金雄厚、人才聚集等优势,应在宏观上加强对企业的指导与协调管理,规范企业经营模式和出口竞争秩序。此外,行业协会还可以利用自身优势通过公布信息和提供咨询服务等方式,引导企业进行产品转型升级、结构调整,及时调整产品出口价格,避免行业内企业之间因为盲目竞争而消耗自身实力。

4.建立应急预警机制,提升企业反倾销应对能力

政府应利用自身的政治影响力,将企业和行业协会联合起来,建立“三体联动”的预警机制[23]。作为政府与企业沟通的重要桥梁,行业协会应充分发挥其协调作用,一方面加强与美国相关行业组织、贸易促进机构的联系,扩大对外贸易交流,为企业出口经营活动提供必要的信息资料,帮助企业了解美国市场相关行业的动态;另一方面,利用政府贸易部门获取出口产品的相关数据,以及行业内企业的出口产品生产和库存数据,建立反倾销重点产品的出口广度、出口价格、出口数量及出口总额的动态数据库,及时为企业提供预警信息。出口企业也要做好事前防范工作,在拓展市场的过程中,详细调查目标市场的经济形势、市场容量、竞争对手相关信息,特别是相竞争的他国厂商对美出口情况,一旦发现目标市场有提起反倾销调查的动态或趋势,迅速调整出口战略,以免遭到反倾销调查。

参考文献:

[1]JAMES W E. The Rise of Antidumping: Does Regionalism Promote Administered Protection?[J].AsianPacific Economic Literature, 2000, 14(2): 14-26.

[2]JIANG B, ELLINGER A E. Challenges for China:the World’s Largest Antidumping Target[J]. Business Horizons, 2003, 46(3): 25-30.

[3]MAH J S. The United States’ Antidumping Decisions Against the Northeast Asian Dynamic Economies[J]. The World Economy, 2000, 23(5): 721-732.

[4]BLONIGEN B A, BOWN C P. Antidumping and Retaliation Threats[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2003, 60(2): 249-273.

[5]KEITHLY JR W R, POUDEL P. The Southeast USA Shrimp Industry: Issues Related to Trade and Antidumping Duties[J]. Marine Resource Economics, 2008, 23(4) :459-483.

[6]李晓杰,卜文斌.美国对中国实行反倾销原因及对策探讨[J].北方经贸, 2004 (8): 101-102.

[7]吴金希,于永达.浅议政府在应对国外对华反倾销中的作用[J].中国行政管理, 2004 (8): 35-38.

[8]沈国兵.美国对中国反倾销的宏观决定因素及其影响效应[J].世界经济, 2007(11): 11-23.

[9]周灏,祁春节.对华农产品反倾销影响因素――基于条件 Logistic 回归的实证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 2011 (5):115-120.

[10]代松, 陈相森.欧盟反倾销调查与中国对欧出口贸易间关系研究: 基于ARDLECM 模型的分析[J].国际商务研究, 2014, 35(2): 5-14.

[11]HUMMELS D, KLENOW P J. The Variety and Quality of a Nation’s Trade[R].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2005.

[12]BERNAND A B, JENSEN J B, REDDING S J. The Margins of US Trade (Long Version)[R].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2009.

[13]KNETTER M M, PRUSA T J. Macroeconomic Factors and Antidumping Filings: Evidence from Four Countries[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2003, 61(1): 1-17.

[14]王根蓓. 出口补贴、企业所有权与外国对华的反倾销调查――基于 Poisson 模型的理论和实证分析[J]. 财经研究, 2012,38(4): 26-37.

[15]FEINBERG R. Exchange Rate and Unfair Trade [J]. 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1989,71(4):704-707.

[16]FEINBERG R M, REYNOLDS K M. The Spread of Antidumping Regimes and the Role of Retaliation in Filings[J]. Southern Economic Journal, 2006,72(4):877-890.

[17]宋伟. 中国遭遇反倾销的宏观决定因素及其影响效应[J]. 经济与管理, 2008, 22(11): 83-86.

[18]PRUSA T J.The Effect of Trade Protection and Promotion Policy[J].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7(1):191-214.

[19]PAUL B P. Antidumping Policies in the EU and Trade Diversion[J]. European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2001, 17(3): 593-607.

[20]PARK S. The Trade Depressing and Trade Diversion Effects of Antidumping Actions: The Case of China[J]. China Economic Review, 2009, 20(3): 542-548.

[21]杨仕辉,谢雨池.反倾销对中国出口行业损害的实证分析[J].产业经济研究, 2011 (3): 64-71.

篇6

数字时代编辑记者应具备的技术素养:

1采访技术

编辑记者要具备一定的采访能力,充分获取受众关注的信息资料。遵循多多益善的原则设计问题,发挥编辑记者的发散求异思维,并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开放独特的视角为基础,设计新颖、深入、活泼的问题,待正式采访时再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调整。在采访阶段,编辑记者的问题要多选择开放性问句、递进式问句、选择性问句,给予被采访者一定的回答空间,避免出现封闭型的答案。问题内容要有人情味和气氛感,能够触及被采访者的心灵深处,满足受众的需求,

2策划技术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信息传播方式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受众由被动式的接受信息,转变为新媒体环境下主动式、参与式、互动式获取信息。这使得编辑记者必须适应数字化、网络化的发展趋势,满足受众多样化的偏好,树立“受众本位”思想,精心策划新闻报道,打破单一线性的传播模式,利用多媒体、超文本进行多种形式的深入报道。

3摄影技术

为了增强新闻报道的直观性、权威性,编辑记者应当增强视觉化的创作思维能力,提高摄影技术,在采访中及时捕捉到第一手素材,记录采访现场的真实画面。编辑记者要掌握不同镜头、色彩和光线的拍摄技巧,以适当的景别和角度将不同形象素材组合在一起,使画面间形成较强的逻辑关系,再配以真实的文字报道,激发受众获取信息的兴趣。

4信息资源发掘技术随着受众文化素养的不断提高,其对新闻报道有着更深层次的需要,受众迫切需要了解新闻发生的前因后果和事件全貌。这就需要编辑记者掌握一定的信息资源发掘技术,通过运用网络技术

收集与新闻事件相关的背景资料、新闻人物的基本信息等内容,并鉴别这些信息内容的真伪,为深入报道、连续报道、跟踪报道准备充足的素材资料。

5计算机操作技术

数字时代下,编辑记者的大部分采写编辑工作需要依赖于计算机操作,所以编辑记者不仅要具备熟练的操作计算机的技能,还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常见故障排除技术,如查杀病毒、重装操作系统、修复被破坏的应用程序等。此外,编辑记者必须增强计算机网络安全意识,防止病毒、木马入侵计算机系统,影响编辑记者的正常工作。

6数字设备运用技术

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运用于编辑记者工作的数字设备也逐步增多。这就要求编辑记者掌握数字化采编、摄录、存储、传输等操作技术,能够独立完成采、编、制、发的工作流程,使得各项工作互融互通有序开展。

篇7

关键词:渐进性制度转型;经济波动;结构性波动

按照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宏观波动属于短期问题,是经济总量的波动,与经济结构没有关系,也不考虑经济体制转型的长期问题。但是,经济制度转型是一个制度变迁的过程,这个过程导致了经济波动体现出一定的复杂性,对转型经济体单纯使用宏观经济学的短期分析和总量分析方法显然缺乏针对性,不利于对宏观经济运行状态进行恰当的把握。事实上,近年关于中国宏观经济是否过热以及宏观调控措施是否恰当的争论,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在宏观分析思路上的宏观经济学思路和其他方法的分歧。突破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思路,从制度变迁的角度来思考中国转型期经济波动,会有不同的认识。

一、体制转型的长期性和渐进性命题

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的变迁仍未完成,在这个制度变迁的过程中,关于选择激进式还是渐进式的道路一直是转型经济学家讨论的一个热点。转型过程实质是制度变迁的过程。关于转型所采取的方式,尽管也有经济学家如麦金农、钱颖一等赞成渐进主义,但是,以萨克斯等为代表的经济学家大爆炸式的激进主张显然占据了主流,并成为东、中欧国家转型实践的理论引导者。激进主义者主张大爆炸式的转型,其理论基础是以价格自由化、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和平衡预算以稳定宏观经济、国有企业私有化为特点的所谓“华盛顿共识”,而“华盛顿共识”的理论主张则来自于新古典理论的经典教科书,看起来十分合理。这些基础理论包括:一般均衡理论,要求所有价格同时全部自由化,否则就会导致价格扭曲;货币理论,根据通货膨胀源于货币供应量的认识,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由预算赤字引起通货膨胀,且缺乏完善的大规模的金融市场,因此,以紧缩的货币政策和平衡预算为特点的宏观经济稳定化政策成为必然;第三,比较经济体制,强调经济体制的概念和体制间各元素互补的重要性,经济体制不可分割相互替代,只能作为一个整体,强调经济体制整体的互补性,导出了大爆炸式的激进改革的路径;第四,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犹如一个怪物,阻碍了市场的发展,因此政府应该越小越好,这推导出为使政府淡出经济,就必须粉碎国家权力,实行快速、大规模的私有化。另外,还有很多理论,更一般的是人们对于自由放任主义存在的普遍性信仰。在这样的理论背景下,强调非激进式的制度转型可能引发的问题。而对于激进转型则视为理所当然,对于这个鸿沟跨越的过程则被忽略而过,成为一个不被人知的“暗道”。

激进式转型国家始料未及的产量大幅下降、国有企业私有化使得“内部人”获益甚至有组织的犯罪活动证明了激进式转型的问题。相反,不被看好的中国渐进式改革则被视为成功的典范。显然,早期围绕着转型策略渐进还是激进的热烈讨论,说明经济学对转型长期性的认识不足,是对转型任务毫无准备的表现,这说明,新古典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在经济转型上是力所不逮的。

道格拉斯?诺斯指出:“制度是一个社会中的游戏规则;更规范地说,他们是为决定人们的相互关系而人为设定的一些制约。”诺斯将这些规则分为正规规则和非正规规则,其中正规规则包括政治(及司法规则)、经济规则和合约,而非正规规则包括行为准则,一般体现为惯例、习俗、传统、习惯等。从诺斯对制度本身的定义和分类我们已经可以发现制度变迁的长期性而非一蹴而就的特征。从制度作为一种游戏规则来看,其本身就是一种博弈活动,因此,制度本身可以进一步定义为“多次博弈”之后形成的、人们在发生互动关系时较准确地了解别人的行为方式的社会契约。或者说,制度本身是多次博弈之后的均衡结果,制度变迁则表现为一种制度均衡向另外一种制度均衡状态的演变,这种演变从正式的规则看,表现为一种法律法规或合约被逐渐认可的过程,而不仅表现为其颁布的短暂瞬间;从非正规规则来看,其博弈的相持时间会更长。

因此,“制度变迁表面来看是不同的制度之间的替代、转换和交易过程,也可以理解为一种效益更高的制度对另一种制度替代的过程或一种更高效益的制度的产生过程。一般情况下,制度变迁是一个渐进的、连续的过程,是对构成制度框架的规则、准则和实施的组合所作的边际调整。”诺斯的这个结论充分说明了制度变迁和制度转型的长期性和渐进性。当然,历史上也有革命式的非连续性制度变迁的发生,但是这种剧烈变革只发生在正规制度领域,非正规制度的演进永远只能是渐进性的。因此,非连续的变迁其实很少是完全非连续的,这是社会中的非正规制约嵌入的结果,内含着习俗、传统和行为规则的非正规制约受到影响则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对此,柯武刚、史漫飞认为,“制度转型难免在预期上造成一种巨大的中断。它使过去熟悉的调节手段失效。旧的制度被废除了,但新的制度系统不可能一蹴而就。”

新制度经济学关于制度变迁的理论显然极大地影响了对于制度转型的研究思路,以新制度经济学以及非合作博弈论的运用,结合经济学的演进方法,日益演变成了对于制度转型的演化制度观。这种思路不是以静态的方式,而是以动态的方式思考制度结构,强调任一时刻当事人的制度环境及其发生和演化。“在这样的思路下,转型具有总和的不确定性,即使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也没有公认的理论能说明如何才能达到这个目标。”“而且,总和不确定性还基于这样的事实,转型这一大规模的制度变迁包含了无数经济人之间的许许多多的合作,这通常意味着多重均衡,而且,没有人能够事先预知将被选择的均衡点。因此,改革的不确定性不是假设,而是一个现实,转型过程就是经济活动的人和政策的制定者对综合不确定性进行博弈决策的结果。”

制度变迁的长期性和渐进性命题事实上已从转型国家所采取的不同道路及其效果那里已经得到了实证。从转型的具体速度和顺序看,按照杰弗里?萨克斯等的理想,这是“一个迅速、全面、目标远大的改革工程,以便于实现标准的资本主义”,但是,除了从实施自由化的实践上中国、匈牙利、斯洛文尼亚三国实施了渐进方式,其他转型国家大体上遵循了大爆炸策略以外,在改革的其他方面,实施迅速转变的国家其实很少。就私有化来说,只有捷克和俄罗斯分别于1992年和1993年实施了大规模的私有化,其他国家实施的是渐进式私有化;从企业重组来看,列举出的所有国家实施的都是渐进式转型而且发生在转型的较晚阶段。最初实施大爆炸的国家后来纷纷转而实行渐进式的转型,大都是因为在某一方面的受阻,例如波兰的大规模私有化在政治上的受阻。转型方式在真正实施时采用了渐进的而非激进的方式,很好地验证了我们对于体制转型长期性的理论推演。

实施激进式转型国家的经济绩效无疑成为体制转型长期性方面又一个不言自明的证实。实施大爆炸的所有国家都经历了初始的产量下降,有的国家在若干年产量下降之后开始复苏,但是,一些国家仍然在经历非常严重的产量下降,并远未达到对初始产量的完全恢复,还有一组国家自由化以来经历了持续的产量下降,而且几乎没有任何复苏的迹象。

二、体制转型长期性蕴涵宏观经济结构性特征的命题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体制转型过程的长期性蕴涵了宏观经济结构性特征。这是因为,这个变迁过程是市场机制逐渐替代计划机制的过程,只要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替代尚未完成的中间阶段,就会体现出计划机制与市场机制相对抗的过程,并因此导致了经济的结构性特征。由于在不同转型国家选择转型的形式不同,因此,转型期宏观经济所表现出的结构性特征在这些国家也应该有不同的表现。一般来说,在实施激进式转型的国家,旧的体制被迅速打破,而新的市场机制是循序渐进地建立起来的,因此,在市场机制培养的一个较长时期内,经济增长速度会较慢,甚至长期负增长,这正是为什么实施激进转型的国家长期经济低迷的原因。而对于实施渐进式转型的中国,由于体制改革的路径选择,宏观经济表现出来的结构性特征更加鲜明。

我国渐进改革的步伐采取的是先体制外后体制内、先产品市场后要素市场、先易后难、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区先富裕起来的战略,到目前为止,面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尚未结束,体制转型非均衡推进战略的选择使市场结构市场化发育程度出现不均衡,并因此形成鲜明的经济结构性特征。

(一)市场构成结构差异化。根据非均衡战略的选择,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在不同类型的市场次第推进的,市场化推进程度差异已经十分明显。总体上,从市场结构来看,产品市场化程度高于生产要素市场化程度;在产品市场内部,农产品(不包括粮食和棉花)市场化程度高于工业品市场化程度,工业品市场化程度高于服务产品市场化程度;在要素市场内部,劳动力市场化程度高于土地市场化程度,土地市场化程度高于资本市场化程度。总体而言,产品的市场化程度高于生产要素的市场化程度。这意味着,在市场化程度较弱的领域,资源配置的方式在形式上或实质上仍然是行政性的。

(二)城乡结构差异。我国城乡差异不仅体现在收入自,差异,还体现在市场化发育程度的差异,而收入差异在很大程度上跟市场化发育程度相关,这跟经济体制改革方案和步骤次第推进紧密相关,是在中国经济体制转型背景下由发展经济学家所描述的工业化过程中的二元经济与制度变迁的混合体。城乡之间的结构性差别与改革的进程在时间上呈较强的相关性:1978年到1985年城乡差距缩小,正是农村全面、迅速推广和乡镇企业得到迅速发展的时期,而同期针对城市和企业的改革进展不大。但是自那以后,针对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缓慢,针对城市和企业的改革在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逐渐推开。1998年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逐渐走向深入,养老保险制度、医疗制度等社会保障制度和住房制度改革逐渐推开,但是农村居民被排除在外,在城市居民享受改革成果的同时,农村居民承担了巨大的改革成本;财税制度实行城乡分割,例如在教育方面实行城市与农村的区别对待,城市的投资由国家解决,农村的则由农民自己集资解决;就业用工制度改革不彻底,农民工在城市就业不仅存在制度上的差别,而且很多地区制定了一些限制农民工的政策;土地这一农民的重要生产要素仍然实施强制性的征用制度,农民在土地交易中不仅不能获益,反而遭受巨大损失。这些与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户籍制度一起,成为城乡分割的制度源泉。

(三)区域结构差异。受到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理论的影响,按照梯度开发理论的设想,我国非均衡改革战略在区域经济发展方面的实施主要体现在对于东南沿海的优惠发展政策,沿海各省份因此优先获得了市场化改革的机会,成为市场制度改革的“试验田”,市场成熟程度和经济发展程度都优先得到了发展,从而较早享受到市场经济的利益。但东部地区在优先发展的前提下不仅未能实现对中、西部地区的梯度转移,相反更进一步汲取了这些地区的劳动力和资源,形成了加速发展的集聚效应,东西部地区市场化推进和经济发展受到抑制。

需要说明的是,区域结构不仅体现在全国的角度,在地区内部同样存在着相同的差别,而且,地区内部城乡差异也十分明显。以上三方面的特征相互交叉,使中国经济运行呈现出鲜明的转型期结构性特征。

三、中国转型期宏观经济波动特征

我国经济体制转型仍属于体制的部分质变阶段,市场化程度在不同子市场存在推进程度的巨大差异,是转型过程中的一种过渡状态。在这个阶段,制约经济运行的矛盾既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矛盾,也有转型过程中的特殊矛盾,因此,经济运行既有别于体制变革前的全面短缺状态,又有别于成熟市场经济下的需求约束状态。这些反映在宏观经济运行上,呈现出转型期宏观经济波动的结构性和复杂性特征。

(一)转型期通货紧缩和通货膨胀交替出现的特征

在宏观经济学里,宏观经济失衡被总结为总供给与总需求对比关系的两种类型,一般来说,在市场机制高度发达条件下,有效需求不足和通货紧缩是一个常态,在计划经济条件下,长期性供不应求导致的通货膨胀则是一个经常现象。但在我国经济结构性特征明显的背景下,市场化程度在不同市场构成部分间的差异意味着不同子市场在市场效率实现程度上的差异: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市场,价格成为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有效需求不足和生产能力过剩成为主要的市场矛盾。这主要存在于市场化发育程度较高的下游市场、产品市场。在市场化程度较弱的市场,计划配置方式使得投资过热在这些领域经常存在,这作为引发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的源动性因素隐含在经济机体内部。这主要存在于上游市场、要素市场、生产资料市场。不同市场构成的这一特点在区域的差别上也有一定的体现,并且更具复杂性。这样,宏观经济所呈现出的特征就不仅是由总供求之间的关系所导致,以上两大部分力量的对比关系也决定了宏观经济状态,如果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子市场力量较大,总体经济就呈现出偏冷态势,如果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子市场力量较大,就会从价格形成的源头上点燃经济过热的导火索,经济波动就再次以经济过热的形式显现出来。这样,市场经济经常存在的通货紧缩和计划经济经常存在的经济过热的交替出现成为转型期中国的一个鲜明的经济波动特征。

以上两种波动形态在中国已经有过展示的机会,20世纪90年代末期总需求的增长速度慢于总供给的增长速度所引起的以价格总水平下降为特点的通货紧缩现象,曾经引发经济学界关于中国宏观经济波动形态是否已经转型和中国宏观经济政策是否已经转向的讨论,这引导了我国世纪交替期间以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为主要特征的宏观调控措施,对拉动中国这一时期的经济增长、走出通货紧缩的阴影起到了积极作用。但这一时期,在总体经济紧缩的背景下,上游行业投资过热的因素仍然存在,并且在2002年后开始以房地产等资金、土地要素密集型产业的供不应求方式表现出来,它们带动了各种建材、能源等产业的高速发展,使宏观经济呈现出通货膨胀的趋势。

(二)转型期经济波动的结构性特征

因为完全市场的基本假设,宏观经济学遵循总量性研究方法,认为因经济失衡而导致的波动是总供求关系对比的结果,宏观经济有供大于求、供小于求或供求平衡三种状态,考察的指标体系主要是CPI、GDP增长率、自然失业率、投资率、货币增长率等,因此,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不考虑结构性问题。事实上,即便是在发达市场经济体,结构性问题也普遍存在,发展经济学在20世纪50、60年展起来的结构主义发展理论已经成为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主要论敌。

显然,转型期中国的事实与完全市场的假定相去甚远,由于市场化程度在三次产业间及其内部、在上下游产业间、在生产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问的差别,中国经济波动呈现出鲜明的结构性特征。根据上一部分的分析,由于市场化程度推进不一,在我国总体经济内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产品市场和下游市场存在通货紧缩的因素,而在市场化推进较为缓慢的要素市场以及上游市场存在经济过热的因素,这两大市场成分则可能分别在内部形成局部紧缩或局部过热,与总体宏观经济表征出现背离。于是除了供过于求、供不应求以及供求均衡这三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运行状态之外,经济运行还可能表现出以下几种转型期不均衡态势,这使得以传统的总量指标在判断宏观经济状态时出现力所不逮。

经济波动的结构性特征在现实中的表现十分明显,我们用1991--1999年间名义GDP构成和实际GDP构成的比较来说明我国通货紧缩的结构性特征。

从第二产业来看,1994年以后名义值的比重基本不变,但是实际值的比重不断上升,实际值比重大于名义值比重,说明第二产业实际供给不断增加,而同时价格水平下降,是竞争加剧、供过于求的表现;第三产业的情况与第二产业恰恰相反,名义值比重大于实际值比重,前者在1996年经历了一个低谷后开始上升,但是后者上升则缓慢得多,说明第三产业供给增加幅度较小,价格上升明显,是供不应求的表现。因此,第二产业价格下跌成为通货紧缩的直接原因。

(三)转型期价格传导时滞延长、传导程度减弱、总体价格水平上升有限的特征

市场价格指标体系传达了不同环节的价格状况。在完善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机制在不同的产业和地区是同质的,不存在结构性问题,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价格传导在最终环节体现出来,总体上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可以作为物价总指数。在转型经济下,投资旺盛直接导致对于投资环节的生产资料的需求旺盛,并相应推动了燃料、能源和动力的需求,基础产业和基础材料供给紧张成为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并带动了这一领域价格指数——例如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和采掘业、原材料工业等的出厂价格指数的上涨,尤其是在基础产业部分价格仍然采用计划经济时期沿用下来的成本定价法的情况下,更进一步抬高了这一环节的价格水平。

而下游产业的生产和流通环节已经基本实现了市场化,一方面,市场机制的必然结果——竞争加剧背景下厂商致力于改进制度、技术以占领市场,因此,供不应求的局面已经不复可能,供过于求成为经常的现象;另一方面,在市场机制下,厂商致力于压低成本、降低价格,因此,上游的投资过热导致的价格上涨对于下游产品的价格影响力大大减小,基于完善的市场经济下的价格传导机制在这里出现失灵,表现为传导时滞延长、传导程度减弱的特点。于是,我们看到一个既有别于计划成分占比例较大的体制转型初期的宏观经济表象,同时又有别于完善的市场经济下的宏观经济表征:一方面是投资过热、生产资料的供不应求——以往其结果必然是总体的经济过热,另一方面其他产业一般表现为供过于求;一方面是上游价格迅速上升,另一方面总体价格上升缓慢。这种结果导致市场价格出现失真,形成假性的资源配置信号,造成资源的非有效配置,相应的对于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是否出现了经济过热,以及是否应该采取紧缩的措施与以往相比显现了难度。

例如,长期以来我国上下游价格指数之间传导关系的滞后期上的规律性一般表现为,CPI滞后3--6个月,与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相关性最大;CPI与生活资料价格指数相关程度密切且基本没有时滞;CPI与生产资料出厂价格指数的关系具有明显的滞后性,相关性最高的月份是滞后12个月;CPI与原材料、燃料购进价格指数滞后12--15个月,相关性最大。不同价格指数之间,高度相关时段大体为3个月左右,随之相关度逐渐衰减。但是随着市场推进程度差异的日益显现,这种相关性正在发生变化。根据我们的研究,2003年以来,从传导时滞上看,生活资料出厂价比生产资料出厂价滞后约1年零3个月;加工工业出厂价比采掘业出厂价和原材料加工业出厂价滞后约12个月;一般日用品出厂价比加工工业出厂价滞后约6个月;耐用消费品比加工工业出厂价时滞更长;从传导程度上看,上游生产资料与下游生产资料的价格上涨传导过程较弱,生产资料向生活资料传导程度减弱,其中尤其是上游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到一般日用消费品价格的传导能力大幅度减弱。

篇8

关键词 政府审计 变化对策

一、引言

我国的政府审计始于1983年,近三十年来,政府审计工作在规范政府行政行为、促进内控制度完善项目、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惩治、查处违规违纪行为、维持政府形象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政府明确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与此同时,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也全面进入了“社会转型、经济转轨、国有企业转制、政府职能转换”的转型阶段,中国已经处在政治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时刻。这些社会环境的变化对于政府审计工作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必须从巩固执政党地位、维护党心民心的高度出发认识政府审计工作在新时代新环境下的重要性。

二、外部环境的变化及影响

(一)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及影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完善和国有企业体制的进一步深化改革,政府职能正在由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直接控制经济转变为财政、税收和金融等经济手段间接实行宏观调控。政府审计如何参入宏观调控、参入程度的深浅和作用的大小,不仅关系到审计对财政、税收和金融等经济部门实行监督的问题,而且最主要的还关系到政府审计在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如何有效高效发挥经济监督作用的问题。

(二)民主建设的发展及影响。我国实行的是行政型政府审计监督体制,相对于国外的审计体制而言,我国的审计部门既要服从上级审计部门的领导,又要听从当地党委政府长官的命令,独立性较差的体制弊端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政府审计的效率低下。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逐步完善过程中,随着民主化进程的加快和民众要求政府行为公开透明呼声的进一步加强,我国未来的政府审计体制必须在适应我国目前国情的前提下提高其独立性并逐步解决好“向谁负责”的问题。

(三)政府公共服务的发展及影响。政府公共服务的进一步公开化和市场化也将是我国政治制度改革的重点之一。政府公共服务公开化有利于调节公共服务的供给和需求,提高政府资源的运用效率;市场化则有利于进一步降低政府公共服务的成本,提高质量和监督力度。下一步,如何建立和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政府公共服务绩效审计,使之成为评价政府工作能力和提供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标准,这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各类制度的深入改革及影响。随着我国政治体制的深入改革,特别是国企、教育和医疗系统的改革逐步进入市场化之后,这些领域将长期处于一个公共资源与私人资源并存、国家投资与私人投资并存、公益性质与盈利性质并存的状态。如何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同时又明确界定私人产权,如何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又保护私人投资者的积极性,如何保障国家的利益,使各类公共体制改革得以顺利进行,这都需要政府审计发挥其应有且必要的监督作用。

(五)国际化合作日益广泛及其影响。在“和平崛起”、“和谐发展”的大背景下,尤其是加入WTO后国内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各种涉外的经济活动越来越多。如何严格遵照国际法以及相关法律有效监控这些涉外经济活动,对有效防范和查处双方相关部门人员可能出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将成为了新时期和新环境下政府审计的新课题。

(六)和谐社会的发展及影响。我国还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地区之间的发展不平衡还将存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政府采取的一系列以新农村建设、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振兴东北等为代表的举措,大量涉及转移支付、国家投资、资金使用等问题,只有充分发挥政府审计在其中的切实作用,才能保障国家逐步解决社会发展中的不平衡现象,为实现和谐社会保驾护航。

三、我国政府审计工作积极适应环境变化的基本思路

(一)与时俱进地调整我国政府审计职能,不仅在传统的“钱”和“物”方面发挥监督作用,更要在经济计划、经济目标、经济政策方面发挥监督、评价作用,预防和制止由于这些方面和环节的失误或偏差所导致的经济损失。

(二)面对政府职能转变的趋势,政府审计需要逐步从合规性审计向绩效审计发展,并最终使得绩效审计成为政府审计的主要内容。同时还应该注意循序渐进,制定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绩效审计原则和方法,使绩效审计成为评价政府工作能力的重要标准。

(三)要注意运用现代化的审计方法,综合运用数据库、计算机等高科技工具,善于借助先进科技作为辅助审计的工作手段。同时还要结合国外先进的审计经验,在涉外工作中注意高效率并符合国际化规范地完成审计工作。

(四)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使其具备足够的职业判断和沟通能力,同时还要及时了解、学习和熟悉业务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地方政策,严格按照《审计法》和各项审计准则开展工作,减少审计执法中的随意性和自由度,进一步规范审计行为,做到审计的主体、内容和程序合法,从而有效规避审计风险。

(五)充分考虑国家民生发展的长远利益,深入发掘审计署提出的“和谐审计、民生审计”深厚内涵,注重社会各阶层利益的和谐统一,促进政府审计为国家经济健康发展更好更多的服务,以探索有序建设和长远发展为目标,以此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社会的科学、协调、可持续发展。

四、结语

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政府审计的格局、内容、方式、行为主体、监管模式都必将发生深刻的变化。如何在新环境中继续改善提高政府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是政府审计工作者和研究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只有不断根据我国国情和实际形势制定相匹配的审计战略,才能有助于政府审计工作更加全面和准确的开展,才有利于审计部门对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发挥“免疫系统”功能,为国家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 辨证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中医;效果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临床常见的急性病,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有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以及梗死后心绞痛等,近20年来,我国死于急性心肌梗死的人数越来越多。作者通过用中医辨证治疗方法对急性心肌梗死治疗后发现中医治疗方法可以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的发病率,从而降低了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现对研究结果做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5月~2013年9月在本院接受入院治疗的 12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84例,女44例,最小年龄54岁,最大年龄83岁,平均年龄76.4岁,将128例患者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4例,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患者在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等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则正常使用肾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抑制血小板凝集等药物,治疗组除使用以上常规药物外,还需接受中药汤剂的治疗。

1.2 治疗参考 西医治疗效果标准参考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由2001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制定)。中医治疗效果标准参考《冠心病中医辨证标准》。

1.3 统计学方法 对两组患者使用的药物及剂量做详细的记录,对两组患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以及梗死后心绞痛发病次数进行统计。

2 辨证治疗

多数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心肌缺血坏死导致的,恢复心肌细胞功能可有效降低发病率,为治疗关键。根据中医理论认为,气属阳,血属阴,气为人体最基本的物质,气可生血,行血、摄血,气顺则血顺,气逆则血逆;血能养气、载气,二者互相影响,相互制约。根据临床研究结果表明,AMI主要分为心悸短气型,心肺喘满型,心水肿胀型和心脱肺绝型,在辨证治疗中,针对上述不同类型的AMI可采用益气养阴法,可改善微循环,降低心肌耗氧量;活血化瘀法,可扩张冠脉,增加冠脉流量指数,缩小梗死范围,改善心脏微循环;回阳固脱法,可提高组织细胞耐缺氧能力,促进细胞修复等方法,而益气活血法可抑制心肌细胞坏死及心脏重构[13],心脏重构在临床上表现为心脏形态和功能的改变,涉及到心肌细胞冠状动脉系统等,同时益气活血法还能改善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2]。

调养气血的关键在于补血、活血。本组治疗采用药物为:黄芪、枸杞子、黄精、白芍、桃仁、熟地、党参、当归、川芎、丹参、三七粉、红花、赤芍、全瓜蒌等。同时在饮食方面多食用山楂、红糖、红豆、黑木耳、黑豆、茄子等。

3 结果

根据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的并发症的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4 讨论

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加以中药辨证方法进行治疗,虽然急性心肌梗死的并发症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以及梗死后心绞痛发病率明显降低,但是并未彻底地减少急性心肌梗死的死亡率。虽然中医治疗在降低再次心肌梗死等不良事件、对患者的长期治疗有无副作用等方面还有不确定性,但中医在防止梗死扩展、心肌梗死的二级预防、改善心脏重塑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这也是选择中医治疗的重要原因。

根据资料表明,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但做为医学研究人员更应加大研究中医辨证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力度,发挥中医辨证治疗的优势,让中医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取得更好的效果,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日康复。

参 考 文 献

[1] 段文慧,农一兵,杨宏丽,等.中药早期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远期预后的影响.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06,12 (2): 137139.

篇10

关键词民办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实践教学改革

现代社会使得大学与经济社会联系日益紧密,培养的学生是否能适应社会,是否具有实践能力已成为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实际上也成为衡量大学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知识需要在实践中深化,能力需要在实践中磨砺,素质需要在实践中提升,离开高质量的实践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就是空话。因此,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的关键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渠道。但我国高校特别是民办高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在实践教学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应该加以全面审视和改革。

一实践教学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中的重要性

1.社会的需求决定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社会产生了对人才的多层次需求。它不仅需要高层次的具有领导才能的精英群体,也需要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一线高素质员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国贸专业各类层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和国际商务专业应运而生。但是,毕业生中真正从事国际贸易工作的却寥寥无几,出现了外贸行业急需要大批国贸人才,而国贸专业的学生却无法就业或不在外贸岗位就业的现象。外贸企业需要的外贸人才,不仅要懂得外贸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外贸业务能力。据2005年麦肯锡咨询公司对83家高等院校毕业生进行的调查,进入企业后马上能够胜任工作的仅占10%。这些年的情况也大体如此。如何培养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面临的一项新课题。

2.培养目标决定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民办高校是以培养实践型、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又是操作技能很强的应用型学科,可以说民办高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与生俱来地具备应用型的特点。对于科研能力上不具备优势的民办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而言,除了要掌握国际经济和国际贸易方面的基本理论以外,更要具备很强的实践操作能力。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应在系统掌握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融资规则和惯例,以及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的基础上,掌握国际贸易实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熟练进行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融资业务的能力。成为基础扎实,知识面广,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强,能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企业及政府机构从事实际业务及管理工作的应用型国际经贸高级人才。要达到这一培养目标,仅有理论教学是不够的,因为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最有效的途径是教学、研究与关注真实世界问题的结合。也就是说,关注真实世界问题的实践性教学在培养应用型人才过程中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极其重要、不可或缺的。

3.国贸专业的发展现状决定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目前多数高等院校已经意识到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从专业培养方案到教学计划的制定,都纷纷向实践教学倾斜。但是许多高等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课程设置仍然过多地沿袭了旧的做法,重理论、轻实务,课程设置的调整还很不到位,没有突出实践教学的地位,实践教学环节课时在整个教学课时中所占比例过低。即使在教学计划中明确规定了实践教学环节,但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也没有严格的质量监控体系和检查标准。我国的民办高校起步较晚,基础薄弱,国贸专业的发展较滞后,竞争的激烈性和发展现状决定了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中的重要性。

二民办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重视程度不够

传统的高校教育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则只作为理论教学的一个论证环节和补充而被摆在了次要地位。在这种教育观念下,学生的实验和实习被看成是课堂教学之外的辅活动,缺乏严格的要求和科学的指导;学校重视理论教师队伍建设轻视实践教师队伍建设。实践教学教师,特别是实验教师往往被当作教辅人员看待,从而难以吸引高水平的人员参与教学;学校缺少对实践教学的研究,以致实践教学方法陈旧,不能适应现代人才培养的要求;从学校到政府缺少对实践教学投入的热情,以致实践教学设施、设备落后;对学生的评价以理论知识为主,不重视实践能力的评价,因而学生对实践教学活动缺乏参与的动力。大多民办高校的办学模式和指导思想沿袭了公办高校的做法,由于人才的限制缺乏对实践教学的系统研究。

2.课程体系设置不当

从大多数普通高等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课程设置中我们可以发现,仍然存在重理论、轻实务的倾向。课程设置的重点依然集中在西方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国际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国际金融学等理论方面,实务方面也往往体现为两门课程,即国际贸易实务和国际结算。而对于在实务中需要的海关实务、报关实务、商务函电等课程一般都为选修课,有些甚至根本就没有设置。这样的课程设置体现出普通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定位于研究型和管理型的人才。但是民办高校的国贸专业应根据“三本”的实际,坚持“培养专业素质高、动手能力强,主要从事对外贸易基层工作的应用型人才”办学特色和专业发展定位,加大实践教学的设置和改革,以体现与“一本”、“二本”学校培养研究型的和高级管理、经理人才目标的区别。

3.实践教学缺乏系统性

系统性是指实践教学在组织实施过程中,必须坚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四年不断线的原则。而在各高校的实际操作中,实践教学基本上是理论教学的延伸,各高校根据自己现有的条件有选择地让学生进行实践,其随意性大,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

针对高校实践教学不规范的状况,应加强实践教学规范化建设。要建立高校实践教学指导大纲,根据不同类别的高校,提出不同的实践教学目标、教学环节、教学标准、评价标准等。在国家规范的基础上,高校应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各环节的教学目标、操作规范、评价方法、管理制度等,学院则根据这些制度和规范实施实践教学。

4.师资力量不足

实验教师数量不足、质量不高,“双师型”教师严重缺乏。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我国高校实验教师原本就数量不足,扩招以后,随着学生和课程的增多,实验教师更是难以满足教学的需要。有些民办高校根本就没有实验教师,实验课大多是由理论教师指导,加上结构不合理,老年教师和青年教师居多,师资水平总体不高。而具有讲授好国际贸易实践类课程条件的潜在教师主要分布在对外经济贸易工作的第一线,普遍不具有各学校要求的高学历,即便愿意也无法调入相关高校。实践经验缺乏已成为我国高校教师的“硬伤”。民办高校教师或是从外校返聘,或是新引进的毕业生,教师年龄出现断层,教师来源从学校到学校,所学习的东西从理论到理论,实践经验普遍不足。

5.校外实训基地缺乏

我国高校实践教学基地缺乏,能真正起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基地不多。长期以来,人们总是强调高校要适应社会需求,却很少反思社会对高校的责任和义务。事实上,我国社会对高等教育的支持缺乏积极主动的精神,这在对高校实践教学的支持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对学生实习,不少用人单位认为是高校“求”自己,是否接受往往看“关系”。即便是接收学生实习,真正能做到安排学生上岗并进行认真指导的单位也不多。在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上,不少单位视其为过场和形式,没有进行认真的投入和建设。实践教学基地缺乏成为制约大学生实践能力的瓶颈之一。以上这些问题在民办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建设中普遍存在而且表现得尤为突出,需要加以重视。

三民办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目前,在认识上各个高校基本统一,都认识到实践教学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的重要性,都在充分利用条件加大实践教学环节,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比如浙江大学主要通过实验室模拟操作来完成实践教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是利用每年两届的广交会(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来充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与此同时,还利用往届毕业生的关系到相关单位进行现场实习;宁波大学采用了“平台+模块”的培养方式进行定单式培养,与企业合作开设特色班,包括物流班、期货班和银行班,把技能类培训纳入学科系统,加强专业内容的学习,另外,还要求学生必须参加暑假的社会实践,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竞赛,以赛带练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说,对于问题较多的民办高校而言实践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

发达国家高等教育中的实践教学成绩比较显著。北美地区的CBE模式——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育教学体系,其特点是以职业能力作为教育的基础、培训目标和评价标准,通过职业分析确定的综合能力作为学习的科目,根据职业能力分析表所列的专项能力从易到难的顺序,安排教学和学习的教育体系和学习计划。该模式表现出极强的课程调整灵活性。还有德国著名的“双元制”模式,其核心是以企业为主,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理论知识在学校学习,而实践性教学在企业完成,是一种典型的校企联合模式。就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状况,借鉴德国“双元制”模式有一定难度,主要问题是,企业界意愿与校方合作办学存在较大难度,有条件进行校企联合办学的高校为数不多。

结合民办高校的实际情况和培养目标,借鉴其他高校的实践经验,笔者认为在实践教学中借鉴CBE模式较为可行,即在课程设置中加大实践性教学比例,同时效仿CBE模式,增强课程设置弹性,利用民办高校办学灵活的特点适当加大对校外实践的力度,以此突出实践性教学特色。可以建立“课堂教学实验室操作培训考证实习基地实践毕业论文”的实践教学培养模式,对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不间断的巩固。

1.课堂教学的组织和实验室操作同步进行

本科教育是专业教育,能力与知识是密不可分的,没有知识的积累就谈不上能力的增长,因此首先应保证课堂教学的数量和质量。应根据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结合专业的最新进展,与时俱进,不断修改和完善培养方案,做到课程设置准确。其次准确设计实践教学和考核体系,培养“双师型”教师。实践教学环节应占教学计划总学时的40%。实践教学体系包含了大学4年所有的实践教学环节,需要不间断地进行各种实践,从质量和数量上保证实践教学的实施。

实验室操作是校内实践,是借助现代化的技术手段,通过较真实的场景模拟,使学生能够在该模拟场景中完成相关的国际贸易业务,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国际贸易的现实过程,它可以提高学生在实践中的操作能力,但前提是应保证教学软件的真实性和先进性。因此,我们在校内可以进行课堂实践环节练习和实验模拟,例如:通过案例、习题、讨论、小组作业等方式,使学生掌握理论应用的初步技能;信用证、商业发票、装箱单、保单等国际贸易业务单据在实验室模拟软件中均应结合真实案例编制,交易磋商、合同签订、进出口货物报关程序、货款支付方式的选择和阶段、外汇交易等这样的实验课程训练,使学生基本具备了在实际工作中的动手能力。相对于校外实习来说,实验室操作可以克服地区经济发展情况的约束、可以由校方单方决定,而不用受制于企业,所以大多数学校将实验室作为学生实践教学的主要方式,是在当前情况下增加学生实践能力的较好选择。在这里,教学软件的选择至关重要,当然这需要学校投入较大的财力进行支持。

2.课程教学与培训考证相结合

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是否科学正确,实践能力强的标准如何确定,需要通过社会用人单位反馈,要经过社会的检验。有资料显示,目前在外贸人才需求榜上分别名列1~6位的跟单员、外销员、单证员、报关员、国际货代业务员和报检员等,都要求持有国家通用的资格证书才能上岗工作。因此,我们可以从社会用人单位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普遍要求获取的证书中,选取几个证书作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毕业标准,如“报关员”、“国际商务单证员”、“国际货运”和“报检员”,要求学生毕业时应取得1个(含1个)以上的专业证书。这样,通过考证一方面增加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又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社会的需求,降低工作时的入门门槛。

3.加强实习基地建设

实习基地建设是集中安排专业实习的保障。学生在完成课堂学习和实验室模拟操作后,可以安排到实习单位进行实地学习。通过到相关单位的实习,学生一方面可以检验自己所学的知识,了解本专业最新的发展状况,发现不足,及时更改;另一方面可使学生接触社会,锻炼能力,认识工作的性质,更加珍惜在校的学习时光。实习单位可以是相关的进出口公司、报关行,也可以是每年的投资贸易洽谈会。这需要学校和学院下大力气来联系实习基地,建设过程虽然较难,但效果也是长久和有效的,值得去做。若效果好,这样就可以一下打造实习—就业两个平台。

4.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环节,是毕业生总结性的独立作业,是学生运用在校学习的国际经济与贸易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去研究和探讨实际问题的实践锻炼,是综合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手段。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发现毕业论文所起的作用大打折扣。这主要是由于毕业论文通常放在第四学年,与找工作、考研在时间上存在冲突,学校为了追求就业率也放松对毕业论文的考核,使得学生不下功夫去找实践中的问题而流于形式,对内容的把握不如形式上的把握,毕业论文只成为形式上的作业。因此,各高校应加强对毕业论文内容的重视,严把开题关、写作关、答辩关,真正使大学本科4年不缩水。

以上就是笔者对实践教学改革方面的一些思考。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是一项系统而紧迫的工程,意义重大,关系到学校、学院和专业的长远发展,需要全社会、全校上下共同努力、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袁健.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9(7)

[2]施宏开.以实践教学促高教质量提高[N].中国教育报,2008.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