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6 16:09: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德育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德育工作管理模式不合理。
目前,学校在开展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过程中,为切实达到使学生遵从学校的相关管理要求,或知悉国家有关规定的目的,多是依靠学校或教师自身在学生面前的权威性,通过“教条式”命令来告诫学生,哪些是自己不能够做的行为,哪些行为又是违反学校相关规定的。从学生的外在表现上看,似乎已达到所预期的目的,学生在学校期间,表现出对学校相关规定的彻底服从,学校明确要求不允许的行为,坚决不做,而且对学校公布的学生管理等相关条例也背的滚瓜烂熟。殊不知,学生做出如此完全“遵从”的表现,很大程度是出于学校现行管理规定的压力下,从内心上真正将这些规定内化成自身自觉行为的比例很少。以学校外“我行我素”的行为表现最为突出。
(二)德育教育内容和方式缺乏系统性。
当前,各学校针对学生进行的德育教育,内容方面与学生的个人发展实际情况联系不够紧密,无论是以政治教育课的形式还是以思想品德教育课的形式向学生灌输德育知识,更多的是出于贯彻落实某些政治要求,而非切身源自于学生本身的需求。而且,小学阶段与初中阶段乃至高中、大学阶段施行的德育教育内容,存在着严重的交叉或是重复现象,导致学生经常会产生一种非常困惑的感受,即自己在小学时期就已经接受过的德育知识,到了初中阶段,仿佛又要重新学习一次,两次之间如果说有不同,也仅是教育形式的差异。德育教育内容的这种无系统性,使得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不佳。与之同时,学校在开展德育工作时,德育工作方式的系统性也比较差。采用“教条式”说教的德育教育方式向学生灌输德育知识的比较多,且这种课程往往使学生感到乏味,偶尔会穿插一些展现实际案例的宣传片或活动,但这种活动开展的连续性、系统性较差,还未被完全提上教育议程。所以,在举办这种活动的时候,学生经常会感到异常兴奋,完全没有将其视为是德育教育,严重影响了德育知识框架的完整性。
二、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
(一)搭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模式是关键。
如今,学生的主要生活场所已不再仅仅局限于学校,正逐渐向着家庭和社会倾斜。因此,要着实提高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德育工作的主战场就不能停留在学校,而是要团结学生家庭和社会的力量,着力搭建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模式,使学校、家庭和社会形成合力,促进德育工作的不间断和全方位性。对于学校,要切实转变传统的课堂“说教式”德育方式,充分利用网络、校园广播等德育宣传阵地,在楼道、图书馆、操场等场所开展德育工作,不断拓宽德育教育的场所和方式。对于家庭,主要是配合学校德育工作,以身作则的向学生展现出一个积极向上的具有道德的形象。对于社会,即多向学生免费提高参观道德模范纪念馆、科技馆等的机会,使学生能够更加真实的理解德育教育的目的和标准。
(二)将德育教育融入各科教学的全过程是实质。
德育教育虽然是作为一门独立的教学课程来教授,但它实质针对的是学生自身的道德素质,而非纯知识性教育。因此,无关是否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德育教育应该被融入到其他各个教学科目中。通过开展其他科目的教学过程中,渗透性的夹杂着德育教育,或在其他科目教学中,遇到有关德育方面知识时,顺势开展德育教育,使学生领悟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因此,要针对学校各个科目的教师,而不单单针对于专门的德育教育教师,树立德育教育的责任理念,使他们清楚的认识到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不只与德育教育教师有关,与自己也密不可分。
(三)构建科学的德育水平评价机制是根本。
德育教育作为一项系统性工作,德育水平的评价机制也要随着新问题的发生和新现象的出现而不断更新。因为只有随着社会变化不断更新的德育水平评价机制,才能更真实的反映出学生的德育情况。因此,学校要加大对学生德育方面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的研究力度和深度,全面分析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的原因和发展趋势,并将这些新情况和新问题补充到现行的德育评价标准中,不断完善德育评价的标准。
三、结语
篇2
我校是一个偏远农村小学,这里教室简陋,设备陈旧,但是却有一群天真聪明可佳的孩子。为了学生,为了适应新环境新时期的需要、保证德育工作内容的落实,我校重新组建了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德育工作的组织建设,学校德育工作形成了以校长为核心的督导指挥系统,以德育校长为核心的具体实施落实系统。以全校教师为核心的评议反馈系统。从而构建了严密科学的管理系统。
2探索适应农村环境的德育工作的途径与方法
2.1树立老师良好的师德风范影响学生
单独的德育工作不是传授知识那么简单更不只是说服教育,德育工作最重要的是班主任老师尤其是每一位班主任的仪表形象,更应是德育工作者,古有“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亲其师,信其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些古代教育名言,有助于学校德育工作。正如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所说的”教师是孩子们心中最完美的偶像。我们应用这种完美的偶像力量启开学生的那向往美好的心灵。每一位教师都应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一种习惯,以自己的良好的师德风范,循序渐进地影响学生,反过来再让孩子去影响家长,这样便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不但有利于德育工作的进行,更有利于改变同代素质。
2.2抓住班级这块德育工作的主阵地
以班级的德育工作推进全校的德育工作。德育工作不是学校某个人的工作,而是每一位教职工的工作,从校长到教师每一个人都是德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老师更应是一个好的德育工作人员。在学校里班主任和学生走得最近,学生的每一个缺点,最先知晓者那就是班主任,每一位教师都不希望自己的学生成为品德的差生。那么就看班主任的工作,只要班主任耐心、细致的做好每一位同学的工作,善于把握他们向好的方向上引路,才能以班级的德育工作推动全校的德育工作。
2.3发挥课堂教学这块德育工作的主渠道作用
小学生在学校的主要时间和精力是投入在教学活动中的,所以无论哪个学科都应理所当然地成为德育教育的主渠道,所有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个渠道,抓住契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如:语文课《桂林山水》、《富饶的西沙群岛》通过这些课文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祖国的山河,从而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而《小音乐家杨科》、《凡卡》则能培养学生辨别美与丑,善与恶的人和同情心。思想品德课:教育学生热爱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优良传统和文化遗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让学生了解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一个伟大的祖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是世界文明古国之国。
3摸索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新规律
3.1根据年级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渗透不同的德育教育
近几年来,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在进行各项活动的同时,根据不同年级的特点,安排了不同的教育内容:小学一年级进行争做一名合格的小学生一系列活动,向小学生进行基本的道德教育。二、三年级进行社会调查活动,观察乡村的变化,培养学生的爱国激情。五年级为毕业班,进行“我为学校添光彩。”培养学生关心集体,热爱校园的思想感情,这样在不同的层次上受到不同的教育。
3.2根据不同的月份的重大节日和纪念日
开展系列活动进行德育教育如三月份“我为妈妈唱首歌”的孝心献给父母的教育;四月份“消防知多少”的防炎安全教育;五月份“勤劳小帮手”的热爱劳动教育;六月份“做一名合格的少年队员”的组织观念教育;七月份“党的光辉传万化”的爱党教育;八月份“写给叔叔的一封信”的热爱叔叔的教育;九月份“献上一份祝福”的尊师教育;十月份“祖国好儿女”的爱国主义教育,每月都以演讲、征文、文艺汇演等形式开展不同的活动。在活动中进行良好的德育教育,以有声的说服教育转化成一种轻松活沷的无声教育,这种教育更容易在学生心中激起波澜,更容易让学生的心灵得到震撼,不断的争取进步向好的方向发展。
3.3德育工作要善于观察,根据学校的情况
而改变德育教育的内容我们的德育教育不能关门造车,那样只能把脚下的教育之路越走越窄,要脚踏实地的去细心观察,观察学校学生的问题,多年来,我很少坐在办公室里,我要么和教师聊天、谈心。了解他们对德育工作的想法,要么在走廊、楼梯、班级间行走,去发现德育教育的问题,记得在上学期,我在走廊行走时,有几次听到学生说脏话,为了改变这一现象,使学生养成文明用语的好习惯,我连续一年在班级“文明在我心中”系列主题队会活动。一年后,学生讲脏话的现象再也没有出现了。学校的德育活动不是想搞什么就搞什么,为检查而设计,而是要细心的观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德育工作做到实处,这就需要我们善于观察。
4德育教育要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
篇3
王雪飞
教师是学生灵魂的工程师,影响着每一个学的在德智体美的健康成长,甚至影响他们一生的道路。然而小学阶段的启蒙教育更是影响着他们一生的生活道路,因此我们不仅要传授知识,更应该教会做人的道理。让他们知道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
记得卡尔·亚斯贝尔斯曾经说过“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那么教师希望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人就必须要以自身的智慧启迪学生的智慧,以自身的人格影响学生的人格,以自身的素质提高学生的素质。工作中用师德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以德育人,以德治教。教师在监督学生的同时,学生也在观察着老师。老师的认真严谨,说到做到的品质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
其实,小学阶段的教育是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阶段,学生良好的品行是通过每一件事,每一节课,每一项活动,潜移默化的形成的。作为班主任更是要肩负学生的成长重任,在德育方面加强对学生的教育。
一、加强常规训练
“无规矩不成方圆”学生各种行为习惯的养成,很重要的方面在于健全规章制度和严格的规范训练。首先对学生进行课堂常规的训练,课前书本的摆放。有问题要举手提问,规定的举手姿势,发言时要声音洪亮。其次对学生读书和书写的姿势训练,读课文时告诉他们口到,眼到,手到和心到,写作业时提醒正确坐姿,每天提醒他们注意习惯的培养。
此外,学习能力的训练也是重要的事情,让学生能够在书写作业时独立思考问题,对父母不依赖。能够做到每天坚持自己记录作业,完成作业后能够认真检查,然后整理书桌收拾学习用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基本上养成了良好的习惯。但培养好习惯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家长老师的合作,只要我们找对方法便能事半功倍。
二、耐心教育,用爱感化
把学生当孩子看待,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犯错是必然的,每个错误的产生都将是进步的开始,作为班主任应该宽容他们,容忍他们的错误,采用谈话式的方式教会他们如何认识错误。当有学生违反纪律的时候,我会单独和他交流,让他去自己思考:“你觉得你的行为如何?”学生会自然而然的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此外,在工作中,我们也常常会遇到:铃声过后,仍然有同学在说话,我不会去批评他们,而是去表扬已经准备好的同学,那么其他人就会效仿。常常的去表扬行为好的学生,会对行为较差的有所影响,表面上是在表扬某些好习惯的学生,实际上也是在批评后进生的某些不良行为,这也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对学生有爱,并不是一味地放纵,爱他们的同时也要结合严格要求,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感受教师的爱和理解教师。
三、赞美是教育过程中的一缕阳光
低学段的儿童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弱,而老师的评价便是让他们明白什么是正确的行为。安某是我们班写字最差的学生,有一次她的交上来的生字有很大的进步,我直接当着全班同学赞美她:“这次你写的真棒,照这样下去,你会成为同学们的榜样。”从那以后,她写字开始很认真,有时也会主动问我她写的如何?我都会鼓励他,并且提出意见修改生字,这无形中让她愿意把字写好。
赞美还具有很强的激励作用,当学生做了一件好事,回答出了精彩的答案,我都会及时给予赞美。如学生捡到钱交给老师,我就会说:“你是一名拾金不昧的好学生,我会让大家向你学习。”
篇4
初入学儿童,特别是没有条件接受正规幼儿教育的农村孩子,是非、真假、美丑、善恶观念十分模糊,而这个阶段,他们的模仿力很强,客观因素容易在先入为主的心理作用下,对他们步入人生的思想品德乃至一生的思想观念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因此,作为学生心目中偶像的老师,从接受学生的第一天起,就应在他们面前树立起一个良好的形象,把衣服穿得大大方方的,让他们看看老师怎样“打扮”的;用白线把黑板分成几等份,板书时留足天头地角,字写得横平竖直,使他们学会怎样在作业本上书写:有时下课,故意把教具丢在教室里,让学生帮着去拿,然后说声“谢谢”,使他们学会礼貌用语:有的学生迟到了,就对着全班同学问一声,老师迟到过吗?久而久之,学生更加敬重老师,在他们眼里,老师就是自己的榜样,千方百计学着老师的样子做人。这样产生了很好的模仿效应,为培养唯美是学、唯先是学的品质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赶星追月法。
孩子对影视中的英雄和自己身边的“英雄”都饶有兴趣,视其为“王”,极力效法。而这些“王子”的影响,有的是正面的,有的是负面的。老师的责任在于正确引导。因此,我抓住孩子们心理上的这个特点,在班内开展了“小明星”活动,在教室的墙壁上开辟了明星专栏,哪一个同学在某个方面做得好,就分别誉其为遵纪星、卫生星、好学星、助人星、新风星………把他的照片贴在星座上,标上名字,号召大家学习他,并且实行动态管理,今天是星座上的星,明天不是了,就暂时换下来;在几个方面做得好,就可以拥有几个星。
这样,全班开展了赶星追月的活动,正面效应越来越大。
三、氛围陶冶法。
环境移人,对孩子尤显重要。于是,我在教室、宿舍、公共场所都努力造成一种生动活泼的氛围,贴上“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标语、小学生守则、作息时间表。在教室设置痰盂、废纸篓、果皮箱。让少先队员戴上红领巾,教导他们进老师宿舍喊报告,课堂上有事先举手,中午休息时做眼保健操,课间唱歌,放学回家站队,举办小画片、小制作展览,开展捐小人书大家读活动。还和家长联系,控制孩子看电视时间,帮其选择收看内容,使他们目力所至,听力所闻都是健康向上的东西,使其在自自然然无意识状态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四、活动升华法。
随着孩子感性知识的增多,沿着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个体到群体的规律,通过各种活动把思想品德教育逐步引向深入。
我们在班内成立领读小组、帮带小组,鼓励大家结对子,找朋友;开展“今天我值日”、“抬水浇花”、“捏泥娃娃”活动,培养他们独立做事、合作共事、从小学科学的情趣;实行班干部轮换制开展人人做小先生活动,让每个孩子都有锻炼机会。这些活动由互相检查作业,结伴登山到以“五爱”、“五自”为中心的校内外实践活动,逐步提高思想品德教育层次,使每个学生正确的思想品德形成都经历一个逐步升华的过程,由量变到质变,由感性到理性,产生渐变到突变的飞跃。
篇5
(一)榜样示范与自我教育相结合
道德水平的提高离不开学生的自身教育。在传统的德育教学中,教师采用多种形式向学生灌输思想,注重教师的外力作用而忽视学生的内化过程,造成学生的知行不一。小学生德育工作的改善离不开学生的自我教育,也就是说,德育工作不仅要通过课堂教学的45分钟来完成,而且借助45分钟的学习激发学生更多地自我学习。例如围绕某一道德主题,教师可以推荐更多的书籍或者组织辩论会等,促进学生的自我学习,使得道德认识真正转化为学生的道德认同。当然,德育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外力的影响,但是外力的影响不能局限于德育思想的传播,更要注重榜样的示范作用。小学生的行为处于模仿阶段,成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行为。在小学教育阶段,对学生影响最大的是小学教师,因此小学教师需要保证最基本的道德素质,文明礼貌、尊重关爱、爱护环境等,通过教师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榜样示范和自我教育是学校教育与学生自身教育的有效结合点,使德育工作充满活力。
(二)德育工作的开展要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
小学生的思维处于具体形象思维,思想和行为的改变依赖于具体事物和具体现象,小学生在生活中看到的具体事件是德育工作最好的素材和教育资料。小学阶段是学生良好道德行为和道德习惯的养成阶段,明确让学生知道作为小学生应该具有什么品德,是德育工作的基本工作之一,但是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良好的道德行为是什么,作为小学生应该怎样做,而小学生的生活就是最好的教育范例。同时,学生德育工作的开展只有在交流中才能够形成思想上的共识,这是德育工作有效开展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德育工作的过程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教学情境,推动学生的思想的交流和碰撞。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小学生的日常行为作为教学的案例,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围绕自己的道德行为展开思考,通过观看和讨论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表现,来确立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样做。通过这样的德育教学就将道德思想和道德行为密切结合,引导学生理解高尚的品德不仅要是具有正确的是非观念,而且要有良好的道德行为。
(三)德育工作与社会实践
相结合小学德育工作的最终落脚点是道德行为,因此在德育工作的开展中要将德育教学与德育实践相结合。小学德育教学是以德育主题的方式呈现的,教师通过德育主题向学生传递一定的德育思想,促进高尚道德思想的渗透,这是德育教学的重要环节,但是需要教师改变的是,结合德育主题为学生制定每周的“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主题实践活动是道德行为实践的有效途径,这是因为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的主题实践活动,避免了个人道德实践的分散性和无序性,同时也以同伴的监督促进学生知行转化。班主任应组织班级学生围绕教学内容确定本周的主题实践活动,并由学生选取道德主题实践监督员,负责记录学生的道德行为和监督学生的道德行为养成。例如,在文明中国人的德育课教学后,学生讨论确定本周的主题活动是“建设文明校园,争做文明学生”,学生讨论确定具体的活动内容包括:第一,作文明自我,包括不浪费水、不浪费粮食、尊敬教师、爱护同学、不随地乱扔垃圾,不随地乱画等;第二,及时纠正校园中的不文明行为,对学生的不文明行为进行提醒,并督促改正。
(四)优化德育环境
开展间接教育环境是具有教育性的,环境对学生道德思想和道德行为的改变具有重要的作用。小学德育环境的建设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合理进行教室的文化建设。每一个小学班级都有学生的展示墙,教师可以围绕本周道德主题引导学生设计一些道德行为的板画、道德行为的宣传语或者一些名人的道德故事,通过环境的创设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同时,要注意根据道德主题的改变及时改进内容,并增加小学生良好道德行为的展示栏。另一方面,建立平等的师生和生生关系。新课程倡导平等对话的师生、生生交流,而交流是基于文化环境下师生发展状况的。在小学德育实践中,一些教师和学生打成一片,共同制定学习计划,共同安排班级活动,给每一个学生发表观点和活动建议的机会,这个班级在每一个值得纪念的传统节日里,都能通过制作一些小的手工,开展主题演讲,写祝福卡片来纪念,在这样的班级文化中,学生和教师之间是平等的关系。平等的师生关系,相互关爱的班级文化是最好的德育,学生在友善的环境中自然会养成关爱、相信、舍己为人等高尚的道德品质。因此,德育环境的塑造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小学德育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物质环境的创设,而且要注重班级精神环境的创设。
二、总结
篇6
关于德育课堂的构建,教师往往会从自我的主观引领、学生主体的亲历体验等方式展开。生活即教育,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德育课堂的构建过程如若缺少了鲜活的内容资源,那么教学行为就会变成“镜花水月”。由此,体育课堂所独有的教育资源在德育构建中的重要地位已凸显无余。那么,在基于新课程理念的小学体育教学中,哪些元素可以纳入德育资源开发的理念视界?体育教师又应如何启动资源创生的实践行为?本文试图点明五大理念视界、剖析五条实践策略,来诠释笔者对“体育教学中德育空间的构建”为核心的小学体育课程德育资源开发创生的探索性思考。
2小学体育课程德育资源的构建策略
2.1深挖教材资源,情境教学
播撒德育种子新课程理念日趋理性,体育教师普遍树立了“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并由此掀起了“翻转课堂、深挖教材”的新。那么,面对始终滞后于时展的教材现状,怎样拓展教材资源,进而提升体育教学的德育空间呢?苦口婆心的说教往往徒劳无功,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是教育的本真。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锻炼,在不同的角色中感悟。更能激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对生命的敬畏。案例:在教障碍跑时,学生反复练习那几个单调、枯燥的动作,毫无兴趣,学生只是在机械地重复。而把障碍跑结合消防演习,情况就大不一样了。上课伊始,老师说:“同学们,你们看过消防队员训练吗?”学生说:“老师,是救火队员吗?”老师说:“是的,那你们觉得消防队员勇敢吗?”学生说:“是的,他们很勇敢,不怕困难.不怕艰辛。”老师再问:“那么,你们想和他们一样。做勇敢的消防队员吗?”学生们大声说:“想。”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了。教师在讲解障碍跑的动作要领时,学生都聚精会神,特别专注。之后,教师把跑、跳、跨、钻等动作设计成取水、翻窗、扑火、救人等活动,让学生在较为模拟的情境中完成障碍跑训练,他们显得特别兴奋,动作完成的效果特别好。情境教学,让学生情绪高涨,他们被情节吸引了,被生活化的训练融化了,每一个学生都跃跃欲试。他们在练习中不仅想方设法地做到最好,还互相提醒,纠正动作。在教学中,笔者不仅感受到了学生的活泼开朗,还看到了他们张扬的个性和灵动的思维。学生在情境中学习障碍跑,在学习中体会消防员的苦与乐。知道了工作是辛苦的。要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要感谢父母给予的爱和优越的生活条件。净化了思想,让品德在体育活动中埋下了呼之欲出的种子。
2.2变换呈现方式,以赛促学
打造团队荣誉从以赛促学,强化团队荣誉的理念去引领体育教学,会让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得到提升,激发学练的兴趣。因为在合作中,他们不能只顾自己,必须兼顾其他同学。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所以,在小组合作的体育锻炼中,学生的团队意识会得到增强。案例:800米跑,学生往往叫苦连天,应付了事。即使最后被迫跑完,也只会觉得累,毫无成就感。针对这样的状况,在一次课上,笔者让学生自由组合成8人一组的合作小组,并给自己的小组取一个队名,如:“超人队”“公牛队”“美少女队”等,让他们为团队荣誉而跑,学生争先恐后地组队参加。改变了组织方式,学生的兴趣提高了,他们不再拖拉,不再躲避。跑步时,队员间互相关心,当体力较差的同学需要帮助时。他们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助之手,树立了团队意识和集体主义观念。团队合作和组间竞争。冲淡了他们对800米跑的恐惧和厌烦。这样的教学氛围,对于德育地渗透无疑是最佳的,学生在学好长跑的同时也体会到了同学互助的关爱之情。体育锻炼不但是让学生在运动中感悟、充实和提升自己的过程,而且是学生张扬个性,生成异样精彩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能为了教而教,而要给学生自己感悟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交流与创造。在毫无压力的交流中,学会运动技巧,生成一个个新的、更加璀璨的精彩。
2.3提高心理素质,实战对抗
锻造精神品质体育锻炼会培养、提高一个人的精神品质,比如长跑会锻炼一个人的耐力,首先人的思想(大脑)支配身体接收到大脑的信号才能继续坚持跑下去。这样在长期大脑的坚持信号作用下锻炼,体育成绩会越来越好,坚持不懈的品质会在长期的锻炼中不知不觉地培养、增强起来。因此,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提供空间,创设平台,引导学生在特定的学习情境中自觉启动主体思维,对体育知识的本质意义作出个性化的有效回应。面对压力,能够沉着冷静!让学生在运动中不仅拥有强健的体魄,还拥有水晶一般坚韧纯净的心灵。再如体育课中的游戏,其形式多以活动性游戏和比赛性游戏为主,这两类游戏的活动量大,有一定的难度、密度和强度。尤其是比赛性游戏,由于增加了竞争或对抗的成分,使游戏的趣味性和结果的不确切性更为明显。游戏者向往胜利,热情高涨,乐于承担角色和克服困难,使集体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大大提高,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更和谐、密切;比赛性游戏还讲究群策群力、斗智斗勇,比赛中你追我赶、奋力拼搏,使个人能力与集体的智慧力量得到充分体现。故游戏能培养学生勇敢顽强、遵守纪律、不怕困难、不断进取的良好意志品质。
2.4接纳文化资源,社会文化浓郁体育德育
多少年来,体育运动一直都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代名词。这种现象的逐步形成,源于体育教学一味注重技术训练,漠视“体育”所依托的鲜活的历史背景以及丰厚的文化背景。体育教学具有形态化的特征,学生以个体或群体的形式参与各种身体活动。在活动中通过互相接触、切磋、合作、对抗等等,个体与个体之间,人际关系地交流更直接、更广泛,形成了一个特定的课堂社会,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学生进入启蒙社会的心理需要。作为教育者要充分利用这种模拟社会环境,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正确地交友,正确地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增强其社会的适应能力,从而培养文明的行为规范和高尚的道德修养。人与人之间要注意团结友爱、关心与支持、鼓励与帮助、尊重与信任、理解与体谅。个人作为集体中的一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荣誉感,能热爱祖国、关心集体、和大家协同配合,增强凝聚力。在对学校、班级、老师、同学充分体现爱心的同时,也自然会得到社会给予的信任等相应的回报。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体育教学,应努力挖掘关联体育知识的厚重文化资源,实现体育教学“科学健身”与“人文熏陶”的视界融合。
2.5捕捉现场资源,课堂意外造就德育契机
体育教学中,学生的思想、能力、意志、情绪、态度等特征暴露特别快。比如跳高,面对一个新的高度,面对一个新的难度动作,能否超越,一目了然,立即显露。但是由此引发的一系列心理特征却面面大观。成功者的喜悦与得意溢于言表;失败者的气馁与沮丧、急躁与冲动、胆怯与自卑等表现各不相同。作为教育者,应迅速抓住学生思想行为充分暴露的有利时机,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成功与失败、顺利与挫折、长处与短处,激励他们勇于战胜困难,克服不健康的心理障碍,提高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促使学生经过失败、成功、再失败、再成功的不断体验,增强耐挫能力,保持稳定的情绪、乐观的心境,这样,即使在逆境中也能成才。课堂教学的互动本质,决定了课堂现场定然是即时资源频繁生成的重要平台。无论是师生对话,还是独立学习,或是生生合作,意外因素干扰的可能性和主体个性思维的独特性都决定了现场资源旁逸斜出。对此,体育教师应凭借自身的教学智慧,从容应对即时资源,巧妙调整教学进程,以诱发认知主体的深层思维,促进德育本质的核心凸显。“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篇7
(1)成立红领巾“阳光心理辅导站”,建立“悄悄话”信箱我们学校在九五年九月建立了“红领巾阳光心理辅导站”。劝阳光心理辅导站”之名的含义,我们是希望每个同学都拥有一个像阳光一样的明媚灿烂的心理世界。我们心理辅导站的老师不仅有校长、大队辅导员、班主任(中队辅导员)还有同学们信任的大队干部代表。我们工作原则是:耐心听取每个同学的内心倾诉;认真研究同学们提出的每个问题;热心帮助同学们解答每个问题;力求给同学们一个满意的答案;为每个提问题(不愿公开)的同学保守秘密。为此,我们还建立了“悄悄话”信箱。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意见),我们一方面让老师以集体辅导(共性问题)或个别谈话形式进行帮助指导,另一方面我们通过大队部干部会议集体研究(一些常见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师生共同努力,为同学们提供服务。
(2)设立“红领巾广播站”心育辅导专题节目继红领巾“阳光心理辅导站”成立后,我们又在大队部的红领巾广播站中设立了每月一次的“心育辅导”专题----送你一束“阳光”给你一个好心情“月月谈”节目。在这个节目里,我们不仅教给同学们一些优化心理品质的办法,还进行一些个案剖析、或针对同学提出的一些问题进行解答,同时,我们还请队员们自己把在学习生活中积累的一些成功经验、失败教训介绍给大家,自己教育自己。
为心育构建一个宽松和谐、积极健康的良好氛围。
(3)确定中队心育活动时间,开设“心育课”少先队中队是队员们学习生活的集体,利用中队组织心育活动,具有针对性强、容易组织的特点。故我们规定每周五的晨会为各中队心育活动时间。根据市教科所提供的实验课本中的心育内容进行组织,受到同学们的欢迎。
(4)成立心育活动特色小组
我们在六年级学生中成立了一个“好朋友互助协会”,这个互助协会,专门帮助“问题人物”分清是非,正确地认识自我的同时学会战胜自我,找回自信,在班级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德育校长是协会的会长。每月1--2次集会(开始每月二次,正常后每月一次)一次集会一个主题,一次集会解决一个问题。我们这个协会中的同学,通过“同学眼中的我”、“夸夸我自己”(找优点)“我进步了”、“我能行”等几次座谈,均有了明显的长进,其中有九个同学(共十三人)获得奖励。
我们还有的中队,有意识地把“脾味”相投的同学编在一个小组,通过测试了解自己性格的优劣,然后针对自己的弱势,有目的地进行“自我改造”。如性格内向,胆小怕事的同学,通过成立“服务小分队”走上街头、敬老院等处学会为他人服务,进行“练胆子”训练;对好静怕羞的同学,鼓励他们参加学校的文艺训练班,通过学唱学跳,为同学们表演节目,改善自己的“本性”等等。这样的一些活动,不仅活跃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且使同学们心理品格在活动中得到了潜移默化的优化训练。
(二)结合主题队会教育,增强心育之效能
主题队会是少先队组织活动的最基本的组织形式之一,在心育的过程中,通过主题队会,渗透心育内容,增强心育之效能,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因此,我们在组织大中队活动的过程中,十分注意把外在的灌输教育有意识地与学生的心理需要结合起来。
如我们在对高年级进行理想教育时,请共建单位的南邮大学生为同学组织了一次“理想之光----我成功的秘诀”主题报告会,报告会上大学生们以自己各自不同的亲身经历,从不同的角度谈自己的奋斗过程----来自农村的考生讲自己怎样在贫困中发愤努力学习的,来自城市的大学生则谈自己在高考一次不中后,如何在挫折中自强不息,战胜自我的;有讲自己成功的学习经验的,也有讲自己怎样从“丑小鸭”变成今天的“金凤凰”的;还有谈考场上如何调节心态,顺利过关的。大学生的精采演讲,让同学们懂得:一个人要获得成功,必须要培养自己良好的心理品质;一个缺乏自信心、进取心及耐挫力的人,是很难实现自己的理想的。这样的报告会既为同学们上了一堂理想教育课,也是一堂生动精采的心育课。
我们三年级中队在同学们跨进三年级时,组织了“我长大了”的主题队会,搞了一个“第一次”系列教育活动,以强化同学们在跨进中年级之际,能正确地认识自己,做好二、三年级的过渡适应,让学生热爱同时向往三年级的学习生活,在新学期开始的时候,找到自己的努力方向(位置)。让同学们在无数个“第一次”,不断地完善自我。
通过主题队会活动的形式渗透心育内容,淡化了教育痕迹,却深化了心育的效果。
寓心育于活动之中,强化心育之实效
活动是少先队组织的生命力,也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以少先队员组织的各项活动为载体,对学生进行心育,培养其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无疑是一种极好地组织形式。
(1)以“五自”活动为基点,优化学生之品格
自全国少工委在少年儿童中,开展“跨世纪雏鹰行动”以来,我们大队部提出以“五自”活动为基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行为,优化学生之品格的要求,通过组织各种专题常规活动,形成以活动训练为主促心理素质提高,全面深化“雏鹰行动”的主题活动----①建立了城乡少先队员互访制度:每年组织我们的队员下乡与农村的同学同吃同行同活动,体验农村生活一次,邀请结成“手拉手”对子的农村同学进城数高楼、走天桥、看电影、通过互访,让同学们学会交往,增强适应能力;②成立“少年军校”:规定三年级以上的中队每年开展一次军校活动,三个半天时间,除组织参观军营,听战士作的报告会以外,还要接受的训练,过一过军营生活,了解军人的苦与乐,有意识地让他们吃点苦,受点累,以磨练其意志品格;③举办夏令营:利用每年暑期、举办各种专题的夏令营,如文艺夏令营,军事夏令营,迎宾夏令营等,吃住集中,生活完全自理,实行全封闭的训练,既培养学生的自理、自立的能力,也是对学生心理素质一种考验。④走出校门,为社会服务:几年来,我们充分利用周边单位的优势,逐步建立了学工、学农、学军等基地让学生通过参观、学习参与服务等活动,让其得到锻炼和提高。还通过定期访问敬老院,为老人服务等活动,让学生学会同情、关心他人,从而达到培养其完整的个性,高尚的人格。
(2)以开展体育游戏活动为切点,优化学生人际关系。
游戏是学生熟悉且喜爱的一种合作性很强的活动形式。游戏既包含着合作,也存在竞争。有竞争,也就意味着有成功也有失败,一次次合作成功的喜悦或竞争失败中的不甘心,都是对学生心理素质的一次磨练一次考验。故我们在组织体育游戏的活动时,既把它作为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更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的需要。通过游戏,让学生在集体中正确认识自己的同时也去理解他人,通过开展游戏的过程中的与他人合作,学会与他人相处、交往、感受集体给自己带来的的欢乐与微笑,从而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为此,我们在注重提倡各中队要加强平时的游戏活动的同时,大队部把每年元旦庆祝活动定为全校的“游戏节”。
进行全校二十七个班级(中队)游戏活动大汇展。九六年元旦我们搞了“游戏大观园”,九七年元旦我们组织了“高高兴兴做游戏,欢欢喜喜迎九七”的大型游戏展示活动,并组织了最佳游戏组织奖和最佳游戏设计者的评选,旨在取游戏之形式、达心育之目的。
(3)以开展艺术活动为突破口,陶冶学生之情操
爱唱爱跳是儿童的天性。抓住学生这一特点,我们注重从开展艺术活动,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入手,促使学生个性特长得已最充分发挥的同时,促进其身心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在不同的“领域”中找到用武之地,让“丑小鸭”通过美的训练,找回自信与自尊。
我们利用课外活动时间,与市歌舞团合作为同学们办起了舞蹈、声乐、器乐、及书法、绘画等兴趣班,每个同学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修其中一到两项。
对艺术班的成果,每年通过校园艺术节的形式,向教师、家长、同学们汇报展示。
对在艺术活动中,涌现出的一大批特长生,我们通过评寻优秀学员”、“校园小百灵”,进行表彰。因此,我们还把每年的“六一”应祝活动定为“校园课本剧大汇演”,所有的课本剧均由各中队自编自导自演,并评选最佳课本剧编导奖和表演奖。还把每年的十月定为“金秋艺术节”,届时同学们都把自己的最得意的作品----或字画,或歌或舞,或拉或弹献给老师同学及家长。此外,我们大队部还通过各种队干部培训,培养了一批“声乐小指挥”、“播音小百灵”等艺术特长的小能人。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培养同学们有着广泛兴趣爱好及个性特长,同时也提高了同学们鉴赏美的能力,为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提高心理素质服务。
(三)把握教育契机,强化心育活动的时效性
教育契机,它常表现为一种特定的教育环节和某一特殊的生活瞬间,因此,把握好教育契机,对强化心育活动的时效性是十分重要的,在组织大队活动中,我们十分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时机:
(1)抓新学期开始之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儿童是怀着要好好学习的真诚愿望来上学的,这点愿望好比是一点明亮的火花……但这点火花是微弱的、毫无保护的,因此,也最容易熄灭。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在一开学抓住这儿童赖以获得成长和发展的“火种”,为学生创造一个乐于进取的环境,促使其在新学期开学的第一天,就有充分的信心去完成今后的任务。故我们大队部在每学期的开学典礼上或以新学期献辞、或以向全校同学发倡议书的形式精心安排好新学期的第一次集会的内容,以期待同学们建立起自信和自尊。
(2)抓评选干部之际----在学生的心目中,当上队干部是了不起的。抓住这一特点,每年的大中小队干部选举或评“优少”、“三好生”或特长生“小百灵”的产生,我们全部采用通过演讲“自荐”,再中队推荐,大队选拨的形式来进行,让广大的同学在公平竞争的良好氛围中,积极自觉参与的过程中,认识自我价值,建立起自信、自尊、自强的人格。
(3)抓考试前后的心理疏导----考前焦虑,考后兴奋是多数学生表现的一种心理状态。因此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考前自我调适的方法指导,是最好的心育时机。而考试过后,引导学生对自己考试情况进行正确地归因,都是我们的教育内容。
(4)抓校园活动开始之日----校园内月月有或竞赛、或表演、或接待参观、听课、或外出活动;每次活动前的动员、教育、要求,都是教会学生如何保持良好地心态以不变应万变,表现最完美的“我”。
(5)抓典型的人物宣传----“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利用学生一般崇敬英模的心理,引导他们向英雄人物学习,自觉培养自己良好的心理品质。如我们请来拾十佳少年”来校跟同学们见面,举办“报告会”、“十佳少年”们所讲述亲身经历(如有智逃魔掌获新生的、有战胜病魔自强不息的、还有舍己救人的等等)都是一堂最生动有效的心育课。
(6)抓国内外重大体育赛事----如奥运会、亚运会等体育赛事都是学生十分关注的大事。运动员为祖国夺得每块金牌背后都有一个故事、每一个故事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即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高超的竞技水平才是夺取金牌的根本保证,邓亚萍的成功、男足的惨败都是活生生的最好的心育教育材。
(7)抓社会热点新闻发表之时----如加拿大冒险家杰伊·科克伦在三峡夔门走钢丝,横跨长江一举成功,让同学们在赞叹其成功的同时,也领略了其良好的心理素质巨大成功。
如果我们在工作中,能够敏锐而准确地把握这些特定的教育“环节”和特殊的生活“瞬间”转瞬即逝的教育契机适时而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就能大大提高我们的心育时效。
在进行发挥少先队心育功能研究的实践过程中,我们认为,在对小学生心育的时候有这样三个方面应当注意的:
(一)要体现学生为主的原则
“一切成功的教育莫过于少年儿童主动的自我教育,自我要求,自我完善”。
故在对学生进行心育的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少先队员的自主性原则,让学生通过参加少先队组织的各项活动,达到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的效果,其优势大大超过教师的说教。
(二)要体现渗透性原则
小学生年龄偏小,仍处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时期。根据其的心理特点,心育不仅靠教师的知识传授,简单地说教是不行的,要重视强调潜移默化,从兴趣入手,注意把学生的心理需要与心育的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渗透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和少先队的活动之中,以促进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
(三)要体现针对性原则
即在对学生进行心育的过程中,要“有的放矢”,加强计划性的同时,还要注意抓些特殊的生活“瞬间”,即把握契机,要有针对性。如我们在召开六年级家长会前夕,同学们表现出不同的心态----优等生的盼望与兴奋。差生的紧张与恐惧,中等生的忐忑不安,在这样情况下,我们组织一次题目为“我希望老师转告爸爸妈妈的心理话”不记名的书面调查,然后把同学们的心理话分门别类的加以整理,在转告家长的同时,告诉其疏导孩子的方法,这样的教育时效远远超过了简单的说教。
篇8
一、贯彻“深”、“厚”精神,提高思品课的教学质量
所谓“深”,就是实事求是、有的放失、有针对性地教育好学生;就是要观点正确、说理明白、深入浅出、讲求实效;就是要把大纲吃透,把教材吃透,把学生的情况吃透,把大纲用活,把教材讲活,把学生教活。在思品课教学中,我们引导教师做到以下几点:
1.挖掘教材。设计好问题与习题。实践证明,只有挖掘教材,才能理解教材中的观点。只有理解教材中的观点,掌握要求,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所设计的问题和习题才能符合教材要求,具有针对性;才能触及学生的思想实际,达到统一认识、提高认识的目的。那么,怎样才能让教师吃透教材、更深刻地认识理解教材中的观点呢?
我们的做法是:
第一,组织教师学纲。大纲是讲课的依据和遵循的指导思想,所以我们在每学期开学伊始,都组织教师认真地学纲,为把思品课推上一个新台阶而打下了良好的基矗
第二,抓住备课这一关。给时间让教师自己备课,找时间让教师集中备课。把共性问题和疑问提出来共同研究探讨,这样能深刻地理解教材,把握教材、驾驭教材。如,在研究新教材三年级下册《拾金不昧》一课时,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让大家研究:“拾到一分钱或巨款交还失主或交公,应该表扬谁?”“拾到一分钱交给警察叔叔、拾到十元钱或更多的钱交给爸爸,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由于教材掌握得好、道理讲得明白,使得课堂气氛活泼,收到了良好效果。
2.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效果。“运用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分辩是非,自己教育自己。”这是大纲对思品教学的要求。根据这一要求,我们在思品课上采取了故事启迪、情景激发、行为辨析、示范训练、录音录像、幻灯图片、讨论交流等教学方法,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3.运用榜样的力量,进行正面教育。少年儿童具有模仿性强,可逆性大的特点。我们运用榜样人物的模范行为和优秀品德影响学生的思想、感情和行动,把高深的政治思想理论、抽象的道德标准人格化,使少年儿童在富于形象性、感染性和现实性的范例中获得难忘的印象,对少年儿童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和“导向”作用。在这方面,我们向教师提出了如下要求:其一,选择榜样要注意典型性、针对性和可接近性。思品教学中,我们在贯彻“深”的精神的同时,还贯彻了“厚”的精神。由于每课教材都反映了大纲的一个教育要求,但因篇幅所限,都不够“厚”。因此,我们提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补充几个小故事,或让学生搜集更多地反映课文中观点的事例,使得说明观点的材料更加丰富。比如,我校教师在教学《拾金不昧》一课时,为了使这一课“厚”起来,组织学生表演了《归还飞机票》的小品,使学生的学习兴趣盎然、气氛活跃,加深了对本课观点的理解。我们还采取了演课本剧、小品、歌咏舞蹈、参观访问等使课文内容丰富起来,以求得学生对教育观点的深刻理解。
二、狠抓系列化活动,拓宽思品课的教育空间
由于小学生品德的形成是以一定的道德认识和行为实践为基础的,并通过反复训练、不断强化的过程逐步形成发展的。所以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光靠思想品德课是远远不够的。在实践中,我们根据思品课的教学内容,采取了系列化活动向学生进行多渠道的思想品德教育,做为思品课教学的补充。
1.注重思品课的社会延伸。我校在抓好思品课课堂教学的同时,非常注重课堂教学内容的社会延伸。如我校思品教师董秋梅在教学《在集体中想着别人》一课时,在总结全课内容时有这样几句话:“同学们,在我们集体中关心别人一次、两次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想着别人,主动关心别人,把方便让给别人。雷锋叔叔之所以受到大家的爱戴,全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都向他学习,就是因为他能始终想着别人。希望你们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关心别人。”董老师这番话,不单单是本课教学内容的总结,更重要的是体现了思品课的社会延伸,突出了导行的持久性和永恒性。在老师的激励下,我校黄涛等8名同学主动坚持常年照顾翠竹小区的孤寡老人,受到了学校及社会的好评。在他们的影响下,全校学生开展了净化、美化一条街活动,定期清扫红梅小区部分居民楼环境卫生,得到了小区居民的称赞。目前,全校学生争做好人好事已蔚然成风。
2.根据思品课内容,结合学校特点,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我校的学生来自天南地北。由于各地教育的差异,造成了每个学生的道德水平及行为习惯都有很大的不同。针对这一实际,我校思品教师在教学《自觉遵守学校纪律》一课后,向学生进行《楼内规则》、《红梅小学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纪律卫生具体要求》、《校园秩序管理暂行规定》等规章制度的教育,使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得到了逐步的形成。目前,我校学生都能自觉地遵守校内外各项规章制度,文明、守纪、团结、友爱、勤奋、向上的校风已经形成。
3.根据思品课的内容,结合少先队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去年是大连开发区建区十周年。我校思品教师在教学《祖国在我心中》一课后,与少先队大队部联系,开展了“我爱家乡——开发区”的系列活动,向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这个系列活动分四个阶段进行:(1)祖国——我爱您。(2)开发区,您好!(3)开发区的发展——父辈的建设。(4)开发区长大我长大。在开展“开发区,您好”这项活动中,我校每个中队的队员,在思品教师、中队辅导员老师的指导下,自编自演了20余项文艺节目。这些小队员抽业余时间,围绕着“开发区,您好”这个主题,查找资料,采访先进人物,排练文艺节目,讴歌了大连开发区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引下,所取得的举世中瞩目的辉煌成就。这次活动,尤其使学生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教育。
4.通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紧密配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我校具体抓了以下两点:
篇9
小学体育教学中所用的体育教材与其他教材不同,它是保证体育教学活动理论联系实践的一种教材,教材内容所具有的理论部分有着较为鲜明的思想特征。通过这种理论部分,教师能够对小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思想教育,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各种体育活动,树立不断锻炼的良好心态;还能够帮助小学生形成科学稳定的锻炼原则、方法,不断提升他们对各种自然以及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对各种体育教材进行实践,在一定程度上属于教学内容的范畴。每个体育活动都具有自己的特点,体育教师要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有目的的德育。例如,通过排球、篮球等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维护集体利益、团结合作等优良品质,通过跳跃或者机械体操等活动,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利用体育教学内容进行渗透
体育教学具有其他教学所不具备的特点,例如,范围广、内容多、思想性强等,这就在一定程度上给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开展德育工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体育教学项目所具有的不同特点,让教师开展的各种教学项目所达到的效果也各不相同。所以,教师要能够不断对体育教学内容进行挖掘,从而保证德育的顺利进行。例如,各种球类活动不仅能够让小学生养成团结友爱、互帮互助、顽强勇敢的精神,还能够让他们在实际比赛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田径活动则可以培养学生坚忍不拔、顽强拼搏的精神。教师可以选择一个固定的主题来开展各种体育游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得到教育。
三、利用体育教学课堂进行德育
教师在体育教学课堂的各个环节都可以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活动,通过课堂各种常规类的教育活动,能够保证整个教学课堂朝着规范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通过教学课堂向小学生贯彻文明礼貌、组织纪律、安全教育以及思想作风等德育。在体育教学开始之前,就要提出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在结束之后,还要进行相应的总结和评价。通过队形队列等相关的练习活动,能够培养小学生的朝气蓬勃以及组织纪律,从根本上提升他们动作的协调度以及准确度,让他们在较短的时间内对各种动作做出反应。
四、通过创设游戏情境来进行德育
篇10
小学语文课学习的最基本资料是课本,课本作为语文教学的最重要的载体,对学生的影响十分大。所以,教师想要从根本上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就要充分把语文课本利用起来,把课本中的一些典型的事例用思想教育的思维去发掘,让学生在学习基本知识之上收获思想品德教育。教材中的课文的涉猎虽然是十分广泛的,但基本上都在透露着一种正确的价值倾向,教师要做的就是挖掘课文中的积极正面的、有利于学生学习的一方面或几方面,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思想品德。比如,在学习古诗《悯农》时,小学生对古诗的理解的含义不是很深刻,现在相对较好的生活条件也不能让学生领会到“粒粒皆辛苦”的滋味。笔者就结合幻灯片等多媒体形式让学生看到农民种地的辛苦和粮食的重要性,让学生从小养成珍惜粮食的习惯。
二、挖掘学生的真实感情,让情感教育和品德教育相结合
小学生活泼烂漫,对很多事情和事物都保持着旺盛的求知欲和丰富的情感。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妨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和情感,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暴露自己情感的偏好和取向、教师再根据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和材料,选择优质的文学作品让学生进行欣赏学习,感受文学作品中饱满的情感,让这种情感影响学生的价值观,从而形成正确的思想品德。比如,为了教育学生珍惜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感受革命先烈为今天的和平所付出的努力。笔者选择了放牛郎王二小的事迹作为学生学习的对象。因为王二小的年纪和我们的学生的年纪相仿,同龄人之间的感受也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我为学生讲了王二小保护村民的事迹。学生听后十分感动,我又让学生学习了《歌唱二小放牛郎》的歌曲,学生听后更加感动,爱国教育就在不知不觉中进行了。
三、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到思想教育的影响
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心智还处在发展阶段,对很多事物的理解可能会不到位。如果教师盲目采用讲述和灌输的方法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话,学生不但可能无法理解透彻,还很可能会产生厌学的抵触心理。教师要借助一定的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建立更多的直观思维去理解。其中,创设情境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教师要创造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的魅力。笔者在课堂实践中创设情境最常用的教学方法就是采用课本剧。课本剧的剧情丰富,学生能够还原课本,并参与其中,学生对这种表演的感受也很深,所以不失为一种好的办法。比如,在学习《晏子使楚》的教学中,我找了学生分别扮演《晏子使楚》中的几位的主要的人物,学生在扮演的过程中,很容易感受到晏子的幽默和智慧,以及大度的风范。学生在快乐中感受到了思想品德的教育的内容。
四、找到合适的机会
在课堂上予以点拨思想品德的教育除了要集合课堂教学的实际之外,还要充分结合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有时,教师不必刻意地强调思想教育,也可以适时结合教学的具体情况对学生进行点拨。同时,语文教育的主要的内容还是要进行课堂教育,千万不可以为了过度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而本末倒置。教师要在学生感到迷茫的时候,适时地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思维方法去点拨学生,让学生感到恍然大悟,而加深印象。
五、结合历史典故进行思想品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