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校范文

时间:2023-03-29 18:32: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语言学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语言学校

篇1

最受中国学生喜欢的日本语言学校TOP5

TOP1 富士国际日本语学院

学校特色

1、以入学为目标,特别编制的教育课程;

2、拥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

3、可以向教师们咨询生活、学习上的帮助。

入选理由:

升学率高,80%的学生能够升入名牌大学。针对考入国公立、私立名牌大学分别有不同的教学方式。是升学名牌老校,没有不推荐的理由。唯一缺点是在校生99.99%是中国学生。

TOP2 ISI语言学校

学校特色

1、从初学者到精通者,根据日语水平将学生分至20多个班级,因材施教;

2、特设日本留学考试,日本语能力考试,大学院升学对策课程;

3、来自世界71个国家的学生云集于此。

入选理由:环境优越,外国学生众多,地处学府胜地——高田马场站附近。学生体验到纯正日本文化的同时,还可以和来自世界各国的同学一起上课,有着真正的海外留学氛围。学习日语的同时,还可以结交众多国际友人、积累人脉。

TOP3 早稻田外语专门学校

学校特色

1、以学力程度分班或者小班制,可针对各个学生的需求,给予更加细节的指导;

2、本校设有英语学科,因此也有日本学生就读,能与他们进行交流,也可利用听讲生制度旁听英语课程;

3、除了想进入日本的大学院/大学/专门学校就读的学生之外,也有以在日本或回母国就职为目标的学生在本校就读,选修科目也很丰富。

入选理由:

篇2

关键词: 高校英语语言学课程 评价模式 教学研究

引言

开设英语语言学主要是为了让学生系统地了解及掌握人类的语言发展史的研究成果,提高学生对英语语言在社会、经济和科技等方面的认识,从而将已经掌握的英语语言知识加以系统化、理论化,进而培养学生的语言意识,发展学生的理性思维,拓宽视野,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英语语言素养。但是,目前我国高校的相关评价体系还不够完善,不能达到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高校要提高教学的质量,完善评价体系是其重要的改革目标。

一、高校英语语言学课程的评价模式现状

目前国内的高校英语语言学课程教学已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是仍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其中一个主要的问题就是耗时太多,收效较低。有学者分析,我国的高校英语考试仅仅是追求考试的通过率,而忽视对学生的能力培养,这成为我国英语教育的重要障碍。

国内高校的英语语言学课程问题,主要存在于对教学的安排与评价偏重于易于检测的知识上,过多考虑测试信度,而将考试的设计倾向于较为零碎的小知识点、所谓的标准答案、广泛的知识面,以及夸大的区分度上,忽视了认知领域的较为高级的心智技能。例如,交际、研究、写作、表演、听说等。在一般情况下,英语测试并不能直接体现学生的英语能力,特别是说与写的水平。而且,目前国内高校用于英语检测的语言取样和实际生活的语言相差很大,并不能体现高校英语语言实用、真实的特点。

二、对高校英语语言学课程评价模式的探索

面对高校英语语言学课程的评价模式现状,为了进一步发挥考核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英语语言学的课程考试需要一定的改革,以及模式重新的建构。新的测试模式的指导思想主要是弥补传统的考评的不足。因此,其既要充分地体现人文理论特点,又要呈现语言课程的特色。

(一)增加英语语言学的学生参与在权重中的分配

学校可以根据英语专业相关课程的需要,决定学生的课堂参与权重。语言学作为我们人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真正魅力在于其内部存在许多的争议,以及许多需要解决的语言基础类问题。例如,语言的源头与内部的结构,人类的语言与动物的语言差别,语言和思维之间的关系,以及语言习得与运作的规律等。各种语言流派、理论及学术思想的产生,促进了不同的思想间的交流。因此,我们需要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在考核的时候理应包含学生在课堂上的讨论、报告或是提问等。

(二)增加英语语言学的学生课堂表现在权重中的分配

学校可以根据英语专业相关课程的需要,决定学生的课堂发言和笔记权重。语言学的基本概念较多,体系相对较大,内部结构、关系较复杂。因此,对于学生而言,理清其基本的关系和理论结构,是学好语言学的最基本要求。这些复杂的、系统的理论知识仅凭借一张试卷的考核是远远不够的,也是不能达到预期效果的。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这使得课堂的节奏加快,同时教学内容的密度增大。因此,学生在课下必须做好复习、巩固工作。除此之外,课堂笔记可以很好地反映出学生的课堂学习质量。可以这样说,学生的笔记与课堂知识的总结水平较教师布置的作业,更能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传统的教学往往忽视了对学生课堂笔记的考核。假如我们能够将课堂的笔记考核与所布置的日常作业融合起来,改变学生对笔记的较传统的观念。在一定的程度上,要求学生在笔记的总结中融进自己的认识或是对知识的总结,并将其纳入学习的考核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认识深度,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对于课堂学习的兴趣,更可以减轻学生所面临的考试压力。

(三)增加英语语言学的学生课程作业在权重中的分配

学校可以根据英语专业相关课程的需要,决定学生的课程作业权重。课程作业虽然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方法,但在各大高校已得到了一定的应用。课程作业作为建构式的测评方式,主要依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在不进行对比的情况下,使得学生按自己的语言回答课程问题。课程作业教学主要是以专题的形式展开研究的,其可以进一步地深化和拓展教师课堂教学的内容,促进学生对语言的研究水平。例如,语言理据的微探及英语的新词变化等关于语言的专题,不但可以考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而且能扩展教学内容。学生自主结成小组,根据教师规定的范围,确定研究主题,通过查阅资料,运用所学的知识完成课程作业。这种形式,客观上锻炼了学生自主解决问题与合作的能力,较期末的考试,更能检测出学生整体的能力。由此,考核不但要评价学生最终的学习成果,而且要多维度地对学生学习的过程进行评价。这种评价要包含对所学知识积累,搜集资料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分析的能力等。另外,为了促进每位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小组的合作,最终要进行答辩或以陈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结语

高校英语语言学的课程评价内容与模式对教学具有重要的监督和保障的作用。因此,我们要充分完善考核的模式,以促进其评定、反馈和激励等功能的实现。高校英语语言学的课程评价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英语语言学的评价模式进行了探索,提出了一些方法。只有重视发挥其作用,才能促进其改革,才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培养出更多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康英华.英语语言学课程教学探析[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8).

篇3

【关键词】语言经济学;公共英语;教学效率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度逐渐提高,大学生不但需要具备全面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以及良好的英语素养,以便在工作中解决各项难题,让大学生尽快适应社会岗位,获得更好的发展前景。因此,当代高校教育立志培养大学生成为综合性人才,在开展公共英语教学课程中融入语言经济学来促进教学措施改革和调整,从而强化教学工作开展和管理,让高校公共英语教学效率得到极大改善。

一、语言经济学概述

语言经济学本身是一门具有交叉性的学科,其经济属性非常明显,在许多领域都有重要作用,语言经济学理论从提出到现在得到了非常普遍的使用,从语言经济学理论中认为学习语言其实就是投资人才和人力,并从投资过程中获得一定的社会价值。语言经济学理论会从其他外语方面进行研究,分析其中所含的经济学因素。也就是说,学习语言实际上是一种经济投资行为,且能获得极高的效益。在社会经济市场中对语言有相应的学习和掌握,能够满足某些岗位和领域的需求,从而得到相应的经济效益,这也能凸显语言的价值。所以,高校在语言经济学时有效开展公共英语教学,也是为了将学生培养成综合素质能力强的社会人才。

二、我国公共英语教学中教学低效现状

学生在学习某一门语言时,高校重点是希望投入成本和实际效益完成一定比例,从而实现社会经济的最优化,进而让教学工作的效率得到稳定提升。可是从我国目前的公共英语教学成果来看,即便随着新课改的改革,让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生了一定转变,但是仍然无法解决课程教学质量低下的问题,这对于发挥公共英语教学作用极为不利,也无法将学生培养成为综合素质能力强的社会人才。根据研究调查表明,我国公共英语教学工作效率低下,教育产出比例不匹配等问题十分突出。学生以及学生家庭也为此付出了许多努力,但是英语教育的成效还是不太理想。根据调查数据表明,在高校中只有12%的学生认为在公共英语学习后自身英语水平有明显成效和提升,45%的学生认为通过公共英语课程学习自身综合能力素养有所提升,而剩下43%的学生认为通过高效公共英语课程学习自身的英语能力并没有提升,甚至部分学生还认为自身英语能力在四年大学时光中有所下降。经过大学阶段的公共英语学习,部分学生不仅不可以熟练地运用英语知识进行交际,甚至对其英语的学习效率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影响。如此,在语言经济学角度下分析这些问题可以看出,我国高校公共英语教学质量的教学课程安排不合理的现象仍然明显,针对高校优化课程安排培养社会型人才的工作开展极为不利。就我国英语教学工作来看,大部分学生在大学时期之前就已经接受了10年左右的英语学习,可是在大学阶段的英语学习过程中,仍然表现出英语基础薄弱的现象。因此,部分学生无法完成更深层次的英语语言学习,从以上情况可以看出,我国在英语教育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但是公共英语教学的成效仍旧不够显著,甚至部分学生在大学四年中通过学习公共英语后,其英语交际能力和专业知识反而下降,这对学生学习英语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所以从语言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可以明显看出我国高校公共英语教学效率低下、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的情况十分严重,这对高校培养综合性人才有极大的阻碍作用。

三、需求分析与大学英语教学定位

(一)市场需求

语言如果可以被认作一种商品,那么它必须有其商品属性价值,该价值应该被市场认可。因此,在学习外语过程中,必须要在市场上充分表明该外语的社会价值,但是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工作的开展与社会市场需求之间存在不匹配的现象非常明显。目前,我国各大企业都需转型和过渡,向着经济全球化的方向发展,迎接国际化挑战。尤其是当前“一带一路”倡议目标的进行,企业更需要英语交流能力强、专业技术过硬的综合型人才。比如,我国高铁在工程技术和商业价值上较其他国家而言都有明显优势,但在签订合同条款时由于员工和技术人员的商务英语水平表现不够,导致高铁商务合同洽谈时存在一定障碍。由于英语水平的限制,导致中国走向世界的伟大梦想遭受一定阻碍。我国专业院系想要开设国际化课程或全英文课程,就必须要求该专业学生利用英语进行专业学习,并要求学生阅读大量相关文献资料和学术期刊,进而培养综合性优秀人才,成为该领域卓越的一流人才,从而打造世界一流的学院和学科。但实现这一目标最基础的门槛就是大学生的英语学术水平,也就是说大学生必须可以利用英语这门语言进行文献综述的查找和改写、全程英文听讲等能力。也是由于这些因素,我国外出留学的学生,尤其是到英、美等国家留学的学生必须具备运用英语的能力。由此可见,大学英语的实际价值非常突出,是个人乃至国家对其英语学习的重大投资,也是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和专业院系需求的重要条件。因此,为了充分发挥大学英语的潜在价值,国家和个人在学习了十几年的英语语言基础上,必须根据社会发展需求和专业特色来进行学术英语与职场英语的学习,在进行学术英语教学和职场英语教学时,要将大学英语教学定位为综合教学,不能将大学英语教学工作的开展定位为单纯的语言知识学习,将重点放在英语国家的发展历史、、文化传播等方面。

(二)国家需求

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长期以来都比较重视外语的自身学习规律以及学生的接受程度,而并不重视社会市场需求和能力要求。从我国十年“”结束后,一直强了外语教育的重要性,学习外语是提升我国国际地位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学习外语、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综合性优秀人才,而大学公共英语对于培养科技优秀人才和专业技能人才并没有显著成效,而且长期保持教学效率低下的态势。自21世纪以来,我国顺利加入了世贸组织,国际商业行为和日常交往逐渐频繁,学好一门外语显得更加重要,通过提高外语水平、改善外语教学方式是我国各阶段文化教育必须重视的问题,我国对于英语外语教学开课时间很早,一般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就有英语外语启蒙,外语学习会延续到上大学,十几年的时间都对英语进行学习。但是大部分学生都不能运用所学的英语知识来阅读外文原版书籍,也无法正常与外国人进行直接交流。这也直接表明我国在英语外语教学方面的教学效果十分不理想,无法满足当前国家的社会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现状,对于我国对外开放和进一步改革有严重阻力。所以,必须重视外语教学方式的创新和研究。

四、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效率低下的原因

根据经济学理论研究认为,一件商品只有市场具有一定需求度才能放大其价值。可是对于我国大学公共英语而言,按照经济学理论研究表明其已经丧失了在市场的应用价值,大学公共英语教育无法与学生的专业进行匹配,无法满足社会所需的技术性人才和综合性人才。因此,大学公共英语教学的真正价值无法得到正确体现,导致大学英语教学成果不显著严重,限制了学生的专业发展,大学公共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提高社会竞争力,满足社会人才需求和市场需求。从语言经济学视角下研究公共英语教学效率都不到显著提高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应试教育思想的严重束缚

我国长期以来对于英语教育来讲都有明显的应试教育思想,不论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在学习英语学科过程中都会面临考试的难题,尤其是大学时期,大学生本应该更加重视社会实践和科研,而不应该受到应试教育的束缚。但是,大学四六级考试仍然让大学生不得不按照常规的英语学习方式去学习英语,这使得大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自主性严重下降。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学公共英语的教学内容和考试方式也会受到一定限制,大学教师为了保障学生顺利通过四六级考试,在教学过程中无法真正将教学内容与社会人才需求相结合,为培养社会行中和人才做保障。此外,高校学生的英语基础差异较大,高校在开展公共英语教学时无法兼顾所有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此许多公共英语教学课程活动的开设会与中学阶段内容重复。所以,在语言经济学角度的层面来分析发现,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效率普遍偏低,这对于英语教育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提高极为不利。

(二)公共英语教育存在应用目标缺位情况

从语言经济学理论体系研究分析,英语教学做英语教学存在工具性,那么就认为英语教育的使用价值非常明确。但是,在高校英语教育中,让学生获得一定的英语知识以及交际能力是英语教育的最大价值所在。由于我国高校在英语公共课程教学过程中对英语教学的定位产生误差,只重视培养学生英语语言能力和英语语言素养,并不重视学生对英语的应用价值能力体现。也就是说,高校英语教学任务对于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素养来讲没有任何问题,但是这并不适用于学生在未来社会工作中,使用英语利用书面化的英语口语进行交流,因此阻碍了英语教学效率的提高,无法直观体现英语教育的价值。

(三)教育体制与教育理念的影响

目前,由于高校教育理念和体制的双重影响,导致高校公共英语教学的效率无法得到稳定提升,从相关数据来看,我国高校大学公共英语教学聘用的教师一般都是由英语专业毕业的研究生和博士生组成,这部分教师自身的英语水平普遍偏高,但是由于刚刚大学毕业,其任教能力和水平相对欠缺,也没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因此,在进行英语教学活动中无法准确把握英语教育的定位,使得英语教学效率无法提高,或是由于高校自身的教育体制影响,英语教师在白天进行公共英语课程教学,其他时间则在研究英语语言文学,其工作重点是科研方向,而并不重视高校英语教育。所以,学校对于高校英语教育方面的师资力量和重视度并不高,这也使得高校公共英语教学课程的开展难以保持稳定水平。

(四)公共英语的英语专业化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对于公共英语的教学才有了起步,当时的外语教研室比较独立,也会与其他专业的学生产生相应联系,有该专业教师到其他专业院系开设公共英语课程教学的情况。但是,由于近几十年来对公共英语的关注度逐渐上升,许多高校开始将公共英语教研室纳入了外语学院,本质上来看,公共英语的学科地位有所上升,但其大学英语教学的性质也发生了相应改变。按照以往单独的外语教研室来看,公共英语课程教学和教学目标都是与其他非专业英语的院校产生联系,而现在却是与英语专业产生相应联系。比如冶金英语、实用英语变成了英美文学英美报刊等。久而久之,公共英语教学逐渐专业化,其具体的专业化表现在大学英语课程的英语内容设置专业化、英语教材更加专业化,需要大学生掌握基本的语言知识和人文知识。高校以充实学生英语教学内容、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为理由将许多英美文学和课程排入大学英语课程内容中,这不但表现在大学英语教材编写和课程设计内容上,而且在整个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中有评估体系来支撑。因此,公共英语教学的专业性越来越浓郁,其课程评价标准都是按照英语专业课程的内容进行复刻完成。当前,用来评判大学英语教学成功的标志性活动就是各类英语竞赛,而用来评判英语专业学生与公共英语学生在英语语言方面学习成效上的标准也逐渐一样,比如语言功底扎实、口语完美、能够背诵莎士比亚作品等,而并不是将所学的英语知识运用到专业技能学习和社会服务中。若是不将大学英语从英语专业中单独出来,为学生的专业化发展服务,那么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工作的开展无法进行彻底。

五、语言经济学视角下公共英语教学改革措施

在语言经济学视角下研究公共英语教学改革措施,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的专业发展和社会需求作为目标来研究相应的改革措施。第一,在进行公共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需求来开展多方面的英语学习,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指导,从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保障学生英语综合素养的稳定提升;第二,公共英语教学内容应该与学生所学专业有所联系,确保在公英语教学中所学的内容可以成为学生专业的知识支撑;第三,重视高校公共英语教师的教学素养,提升保障教师为学生开展专业性指导和教育,促进高校公共英语教学的改革和推进。

六、结语

总而言之,就我国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公共英语教学的开展效率十分低下,由于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应试教育思想的严重束缚、公共英语教育存在应用目标缺位情况、教育体制与教育理念的影响、公共英语的英语专业化程度等。都导致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效果不佳。因此,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通过语言经济学视角下研究公共英语教学来提高其教学效率,对影响英语教学效率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改善意见,从而整合教学改革措施,促进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体制改革,让公共英语教学为学生的专业技能提升和社会的发展做强有力的支撑。

【参考文献】

[1]赵丹迪,孙悦.语言经济学视角下商务英语的SIOP模式思考[J].海外英语,2016,21:55-57.

[2]陈媛.语言经济学视角下的公共英语教学效率研究[J].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17,01:104-106.

[3]蔡基刚.语言经济学视角下的公共英语教学效率研究[J].复旦教育论坛,2016,1402:86-92.

[4]王海兰.国内经济学视角语言与贫困研究的现状与思考[J].语言战略研究,2019,401:34-43.

[5]姜华.语言的经济学与大学英语教育[J].现代营销(信息版),2019,02:84-85.

[6]薄守生.语言学跨学科研究学术创新的一部力作[J].汉字文化,2019,01:125-126.

[7]何梦丽,罗胜杰,陈敏之.语言经济学视角下商务英语课程教学调查与分析[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901:115-119.

[8]朱曦.语言经济学视角下高职英语课程设置的优化[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1701:93-95.

[9]王利梅.语言经济学视角下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反思[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4:7+14.

[10]于晓华.基于语言经济学的体验式商务英语教学模式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9,05:110+112.

[11]宋景尧.语言经济学研究路径的演变与信息经济学视角下的新探索[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4:177-184.

[12]卫钰珍,李聪,吴林.语言经济学视角下的武汉自贸区公示语英译分析[J].英语教师,2019,1916:27-29.

[13]邹琳琳.基于语言经济学视角的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08).

[14]李彬芳.刍议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J].校园英语,2019(38).

篇4

1.语言特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现阶段小学语文的教材内容丰富程度提高,其所包含的各方面知识也越来越广泛,因此,语文教师需要相应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并在课堂教学中准确地向学生表达。小学阶段的语文教材内容多以诗歌、散文、小故事等体裁为主,且大部分教学体裁都存在一定难度,故学生需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学习。语言特点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注意的一个方面,其在授课时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可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从而提高其学习效率并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2.语言特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2.1科学性

小学语文教学的本质即是以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为总目标,向其传达准确、科学的语言情感。因此,语文教师在备课时应对当堂将要教授的词语的原始含义、引申含义、情感色彩等进行准确把握,当堂授课时应将掌握的词语信息通过精准、科学的语言表达出来,并通过举例等方法对词语所传递的语言信息进行深层次分析,以提高小学生词汇运用的准确性。例如,讲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曼谷的小象》一文时,教师应先指导学生学习小象的出生地即曼谷这一地名,由于曼谷中的“谷”字,学生容易将其简单地理解为某一处山谷,这时教师应对曼谷是一个城市进行讲解,以免学生产生歧义。另外,教师在授课时应突出该文的重点为小象,故在介绍其出生地曼谷后,需相应的讲解小象的特征等其他要素,从而加深学生对该文的理解,并丰富知识存储量。

2.2可接纳性

由于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接受能力弱等特性,为让其可以自愿接纳语文教师的讲解,并对语文课堂上吸收的知识有所掌握,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选用学生易于接受且难易程度适中的说话方式,且应将课堂内容如词汇等尽量与其实际生活相贴近。同时,小学阶段分为一至六年级,一至三年级(低年级)学生具有联想力丰富等特点,故教师应尽可能选用浅显易懂的语言,采用讲故事等生动形象的方式进行表达,并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进行有意识地培养;四至六年级(高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理解力,因此教师应在表达时选用严谨、规范的语言,以增强学生准确表达自身意思的能力。例如,讲授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望庐山瀑布》时,教师可在课前准备若干庐山三叠泉瀑布的图片和多媒体影像,授课时将准备的图片及影像展示在小学生面前,以调动其学习该诗的积极性,从而使其能够加深对该诗的理解和对该诗作者李白当时作诗时意境的领会。再如,讲授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月光曲》时,教师应选用严谨的形容词描写月光曲展现出的美丽月光,并引导学生以发散思维对贝多芬笔下的月光曲进行联想,以提升对该文的整体理解。

2.3典范性

篇5

【关键词】 协作性移动语言学习;参与特性;协作特性;协作效能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458x(2015)05―0034―08

一、引言

移动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应用有独特优势,如便携性、用户友善性、时间和空间灵活性、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促进参与和协作以及促进批判性思维 等[1][2]。Frohberg等人[3]指出,移动技术具有多种可支持教学功能,如内容传送、可控性互动、指导性反思、反思性数据收集以及内容构建等。基于移动技术的移动学习可为学习者提供高度整合的学习环境,使学习、互动拓展至教室外,甚至日常生活中,支持学习者以实时或非实时方式获取并分享信息。虽然移动技术和移动学习具有诸多优点,但国内移动语言学习研究仍未普及。移动学习研究历史比较短暂,需大量实证证据才能构建适用于移动学习的理论模型[4]。本研究以协作性移动语言学习作为促进学生交流和语言学习的手段,为其提供语言应用和交际协作的机制,旨在评估移动技术支持协作语言学习的特性与效能。

二、MALL研究现状

移动语言学习(Mobile-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简称MALL)是基于移动技术和无线网络技术的语言学习模式[5]。Klopfer等人[6]指出,支持学习的移动技术应具备以下特征:便携性、交际互动性、情境敏感性、连接性和个性化。移动技术能够支持具体领域内更具情境性和经验性的语言学习[7]。移动技术还具有支持即时分享思想和信息、因新颖而促进学习者学习动机的优势[8]。总之,MALL在为学习者提供与真实情境互动并获取第一手经验的机会的同时,还可以促进学习者参与语言学习活动,使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CALL)延伸到学习者的日常活动中。

虽然移动技术可支持内容传送、自适应学习、互动、个性化应用、情境化学习和协作等多种学习应 用[9][10],但迄今与MALL有关的研究大部分围绕学习内容的传送[11],尤其以教师向学生发送文本和音视频类学习材料为主要应用模式,具有典型的“内容驱动”特征[12]。Chinnery[13]综述了基于手机的MALL研究,发现这些研究主要将手机用于词汇练习、测试、实时辅导、课程内容传送、文档分享、视频回放等目的,这些研究基本上都基于“视”和“听”[14]。Kukulska-hulme & Shield[15]发现,大部分MALL项目都涉及非正式的语言学习环境,总是关注测试传送、词汇学习等老师认为与学生需求相关的内容,缺乏支持学习者互动、协作和合作的“设计驱动”型应用案例。

造成这种研究倾向的主因,是设计行为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学习任务更容易[16]。现有MALL应用大部分局限于模仿传统语言学习模式,将传统语言课堂和CALL用过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搬到移动学习领域,其中涉及支持学习者协作或交际的因素很少[17],也很少关注学习者个体的语言学习策略和学习风 格[18]。移动设备基本上只充当内容传送工具,而不是支持学习者相互交流或与老师交流。由此判断,将移动技术用于支持基于学习者协作、合作和互动的MALL实证研究极其匮乏。

现代移动通信技术、无线网络技术和泛在计算技术具有很强的渗透性、泛在性和连接性,受其影响,MALL应用模式开始朝多元化方向发展。智能手机已完全能够支持基于无线网络、随时随地、多学习者同时参与的MALL学习,支持学习者根据自己的步调和认知状态,对学习过程和进程进行控制[19]。基于移动通信技术而建的“互联泛在性”(interconnectedness)[20]能够给学习团队带来智力拓展功效,也使团队个体的知识、记忆和加工能力得到增强。今天,实境移动学习和交际移动学习逐渐受到学者重视,MALL研究也因此呈现出向“设计驱动”型过渡的趋势[21]。在此背景下,MALL应用模式融入了更多的协作成分,协作性移动语言学习(Collaborative MALL,简称C-MALL)也因此诞生,并逐渐得到认可。但迄今为止,有关C-MALL的实证研究依然十分匮乏[22]。

三、研究方法

(一) 研究问题

本研究旨在整合移动通信技术和无线网络技术的基础上,为学习者创造C-MALL学习环境,支持其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以微信文本和微信语音为介质开展信息交流和协作语言学习。本研究关注C-MALL学习模式的特性与效能,具体研究问题为:

① 参与特性:学习者参与C-MALL的时间、地点、频次、任务相关性和使用介质的偏好;

② 协作特性:学习者协作的模式、水平、实时性及信息产出;

③ 协作效能:学习小组取得的学习成效。

(二)研究平台

本研究以智能手机为移动工具,以微信为移动应用程序,支持C-MALL的实施。微信是腾讯公司推出的基于智能手机和无线网络的通讯服务应用程序,支持跨通信运营商和跨操作系统平台的运作,可借助网络快速发送文本、语音、视频、图片等。与短信息服务(SMS)相比,微信具有如下优势:支持发送基于多种介质的信息;支持多人群聊;支持微博、QQ邮箱、语音记事本等插件功能。

(三)研究设计

本研究以某医科院校两个大二大学英语教学班为受试,人数分别为38人(护理班)和41人(口腔班)。两个受试群体均有基于课程管理系统和基于Wiki的在线学习经验。实验前调查获知,两个班100%的受试均有手机,94%和97%的手机支持微信,93%和90%的受试有微信使用经历,有微信使用经历的受试均表示微信使用很简单。受试被分成4至6人的小组,两个班各有8个小组,要求所有小组都建立微信群,并将老师加入群里。

研究根据图1设计了两个基于手机微信的协作任务。第一个任务历时1星期,是具有培训性质的任务,即使受试能够以微信语音工具和文本工具完成作业:老师以微信的文本工具向所有群发送5个中文句子及其译文,要求各小组对译文进行讨论、改进。第二个任务是由老师将一段大学英语四级(CET-4)翻译段落及其译文和任务要求发至各小组微信群作为任务引子。译文在语言和内容上均存在缺陷,要求组员协作对其进行改进,任务历时8天时间。任务完成时间截止前,各小组将协作的成果――修改的译文提交至微信群。本研究以第二次任务所获数据进行分析。

四、数据分析与讨论

(一)参与特性

1. 参与频次

历时8天的任务完成期间,护理班和口腔班输出信息总量分别为443条和937条,人均12.0条和22.9条;其中,文本信息分别为401条和927条,语音信息分别为42条和10条。1/2的小组没有输出任何语音信息。对比文本信息输出量和语音信息输出量,可判断在基于微信的C-MALL实施过程中,学习者倾向于以文本为介质开展协作。但任务内语音信息量为37条,占语音信息总量的71%,说明语音信息具有支持协作学习的潜能。实验后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普遍认为借助手机屏幕阅读文本和对译文进行评价、讨论较费劲,许多学生表达了多多使用语音工具进行互动的愿望,但当前移动学习工具尚缺乏具有较高用户友善性的文本输入界面,因此推测一旦学生习惯以语音工具实施协作,则信息输出量可能更大,协作可能更频繁、更深入。同时微信文本工具和语音工具并存,可支持学习者根据个人认知风格选择学习工具,降低学习者的认知负担,提高移动技术的用户友善性。

两个班的任务内和任务外信息输出总量分别为978条和402条。同时,除了口腔班第3小组的任务内信息量和任务外信息量持平外,其他小组的任务内信息量均显著大于任务外信息量。这表明在C-MALL中,学生主要以协作修改原译文为协作内容,以关系构建、管理、技术等任务外非语言学习活动为次要目的,因而具有促进语言学习的潜能。

实时参与是两人或两人以上在某一时间段内实施的相互协作,本研究将这一时间段界定为两条信息之间的间隔不超过10分钟(编辑较长文本信息需要一定时间),超过这一间隔视为非实时协作。如表1数据显示,学生在实时模式下输出的语音信息和文本信息分别为42条和1,139条,共计1,181条,非实时信息共计199条,前者远超过后者。16个小组中只有4个小组的非实时信息总量超过实时信息总量:护理班第3小组和口腔班第1小组、第3小组和第6小组。这4个小组的信息输出总量分别为35、17、20和19,在16个组的信息输出总量中排名第10、16、14和15,远落后于实时信息总量超过非实时信息总量的小组。由此推断,实时参与模式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频次,因此比非实时模式更有利于深入协作。另外,非实时语音信息为10条,仅占语音信息总量的19.2%,进一步说明实时协作比非实时协作更能促进学习者使用语音信息进行交流。虽然实时状态下C-MALL具有更大的优势,但实时参与要求小组成员必须在统一时间内进行协作,这与移动学习所具有的“随时随地”特性有所冲突,因此对C-MALL的“随时性”不应理解为“任何时间”,应解读为两名或多名学生都方便的、非学校或教师规定的时间。

2. 参与时间

各小组参与任务的时间数据由两条途径获取:微信群聊时间显示和试验后问卷调查。研究根据受试的上课和作息时间将获取的微信群聊时间数据分为六个时间段:上午(08:00-12:00)、午休(12:00-15:00)、下午(15:00-17:30)、晚餐(17:30-19:30)、晚自习(19:30-21:30)和晚自习后(21:30)。微信群聊时间信息统计数据显示(见图2),只有“晚自习后”这一时间段有4个较显著的信息量驼峰,表明护理班第6小组、第8小组和口腔班第5小组(图2中第13组)、第8小组(图2中第16组)4个组组员主要在晚自习后参与任务,其他时间段没有显著的信息量特征,即学生参与任务的时间段特征不明显,学生在一天中的任何时间均可能参与任务,由此判断这种学习模式在时间选取上具有“随时性”。这种“随时性”拓展了学习者的学习经历,延伸了学习时间,使语言学习“浸入”学习者的非正式学习时间成为可能。教师可基于这种“随时性”,设计具有协作性质的补差、互评、资源收集与共享等语言学习任务,使课堂教学获得最大限度的延伸――正式学习延伸至非正式学习。

如图3所示,两个班共77名学生(97%)选择在“休闲时间”参与任务,表明大部分学生并不视这种学习模式为正式学习,体现出这一学习模式的非正式性。基于这种“非正式性”,教师可设计各种开放结构或结构化程度较低的语言学习活动,如在具体情境中习得词汇并与他人分享,在日常生活中用外语与他人交流,小组成员用外语共同对生活中的事件进行讨论并生成报道等,因而具有较强的语言学习应用潜能。结合微信群聊时间数据,发现学生参与学习任务最频繁的时间段就是发生实时协作最频繁的时间段,参与频次最低的时间段同时也是非实时协作集中的时间段。由此判断学生共同的“休闲时间”很可能是学生C-MALL协作水平最高的时间段,因此也可能是协作效能最高的时间段。

3. 参与地点

研究以实验后问卷调查获取学生参与任务的地点数据。如图4所示,寝室是学生微信使用的首选地点:75名受试(95%)在任务期间有过在寝室用微信参与学习的经历,仅有3名学生没有这一经历。寝室属非上课时间实施非正式学习的场所,以上发现进一步说明这种学习模式具有移动学习的典型特征――非正式性,即学习是在非正式学习时间和地点发生,因此可为语言学习提供“无缝语言学习环境”,有效支持正式与非正式学习环境的对接。

综合以上时间、地点特征,可以判断晚自习后的寝室是学生参与C-MALL最频繁的时间、空间聚合点,排名其后的是非上课期间的教室。这一研究发现表明,移动语言学习者的学习环境不应由外部因素(学校、教师等)为其事先设定,而是动态的,是学习者根据个人先前应用移动技术的经验与技能、个人与团队的学习目标、团队成员的自发互动等因素决定的,因此是学习者拥有更大自的“学习者产出”型学习环境,能够支持学习者自主选取学习时间与地点、学习内容、学习步调、学习模式以及学习资源的获取途径。

(二)协作特性

1. 协作模式

本研究以微信信息为分析单元,采用内容分析法(Henri 1992)和时间序列分析法(Liu & Tsai 2008),分析C-MALL环境下发生的协作模式。由3位熟悉微信应用的大学英语教师按以下步骤实施这一分析过程:

内容分析:对各小组输出的信息进行编码,即识别信息所携带的协作行为,并构建协作行为分类法。分析结果显示,受试实施的协作行为可划分为任务外和任务内两大类,而任务内协作行为又可划分为个人认知和交际互动两类。

时间序列初步分析:将时间间隔不超过10分钟的信息归入同一时间段内输出的协作信息,视为同一协作单位内的协作信息;超出10分钟的信息归入另一个协作单位。按以上标准将各小组在任务期间输出的信息归入不同时间段,即区分不同协作单位。

时间序列深入分析:对各小组各个时间段内输出的协作行为、协作行为实施者以及各个协作行为之间的交互性进行分析,获取各个时间段内基于协作行为的协作模式。

分析结果显示,基于微信的C-MALL有六种基本协作模式(如图5所示):单人单信息、单人多信息、双人单次协作、双人循环协作、多人链状协作和多人混合协作。

单人单信息是小组某一位成员发送单一信息,同时没有其他成员针对这一信息予以回复的参与模式。

单人多信息为小组某一位成员在某一时间段内或不同时间段内连续发送一条以上信息,期间没有其他成员回复。

因回复缺失,以上两种模式属于“零协作”任务参与模式。

双人单次协作模式为某一时间段内学生甲在微信群内发出一条或多条文本或语音信息,然后学生乙以一条或多条文本或语音信息进行回复,学生甲可能再进一步反馈,但学生乙并没有再第二次回复,协作在一次互动循环后终止。

双人循环协作为某一时间段内两人来回发送多条信息相互回复、反馈的协作。这种协作只在实时状态下发生,是一种能够引发两人对语言学习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并可能有效解决问题的协作模式。

多人链状协作是一种类似多人单信息的协作模式,为某一时间段或不同时间段内至少三人参与的模式,但所发信息均直接指向教师布置的任务,信息之间相互独立,没有彼此反馈,因而这种协作模式的协作效能并不高。

多人混合协作为某一时间段内至少三人共同参与的协作,期间组员就教师的任务进行讨论。这种协作模式下可能出现各种亚协作模式――单人多信息、双人循环协作或多人链状协作。这种协作模式都在实时状态下发生,虽然发生频次并不高,但其所能引发的信息量是所有6种协作模式中最高的。

从以上六种协作模式的概念和特征可判断,单人单信息和单人多信息为零协作任务参与模式,不会产生协作效果;双人单次协作模式因协作不具有持续性,对有关问题的讨论可能未达成共识,因此属于低水平协作模式;多人链状协作虽属多人参与的协作模式,但所引发的信息均直接指向教师的任务,组员彼此没有反馈和讨论,因此也属于低水平协作模式;双人循环协作和多人混合协作为两人之间和多人之间就有关问题相互回复、反馈、交流信息,能够鼓励成员就目标问题进行多轮深入的讨论,并可能达成意义协作构建,因此属于高水平协作模式。语言学习是学习者社会化于具体话语社群的过程[23],应该为其创造交际和协作的机会,使其能够参与并关注各种输入和输出的学习活动,基于移动技术的“双人循环协作”和“多人混合协作”能有效实现这一目的。

2. 协作水平

表2数据显示,16个小组共实施各种协作207次,输出信息1,380条。其中,单人单信息和单人多信息两种零协作模式分别共实施85次和57次,分别引发85条和140条信息;双人单次协作和多人链状协作两种低水平协作模式分别共发生25次和6次,分别引发83条和39条信息;双人循环协作和多人混合协作两种高水平协作分别发生19次和15次,分别引发221条和812条信息。信息量/协作数据显示,平均每次零协作和低水平协作引发的信息量分别为1、2.46、3.32和6.5,明显低于高水平协作模式的11.63和54.13。表2数据还显示,零协作和低水平协作发生169次,引发347条信息,平均每次协作引发2.1条信息;高水平协作仅发生38次,但引发了 1,033条信息,平均每次协作引发27.2条信息。

综合上述数据可以推断,微信支持下的C-MALL发生零协作和低水平协作的几率比高水平协作大,而高水平协作发生次数虽不多,但引发的信息量远大于前两类协作,因而具有促进学习者深入协作,实现意义协作构建的潜能,这表明微信技术具有支持高水平C-MALL的潜能。由此判断,设计C-MALL任务时,设计者应该关注如何促进高水平协作的发生,因此必须考虑任务类型、学习者应用技术的偏好、学习风格、时间安排等因素。

3. 协作的实时性

表3数据显示,16个小组共实施非实时协作145次,远超过实时协作的59次;非实时协作产出的信息量237条,占信息总量的17.2%,平均每次协作引发1.6条信息,均显著少于实时协作相应的数据: 1,143条、82.8%和19.4条。以上数据表明,微信支持下的C-MALL出现非实时协作比实时协作的可能性大,但实时协作一旦出现,即小组成员能够在同一时间段内学习,所能产生的协作效果将非常显著。实时协作具有促进小组讨论、头脑风暴的独特优势[24]。实时协作的出现表明C-MALL具有支持听说学习的潜能,尤其是支持多人口语学习,这是当前MALL研究所缺失的。此外,实时学习环境有利于视听学习和语言学习两种学习模式同步实施[25],既满足学习者的不同学习风格需求,也可提高学习效率。

(三) 协作效能

本研究以4位大学英语教师(教龄6至18年)为独立评分人,以大学英语四级考试(CET-4)翻译评分标准对原译文和16个小组的修改译文进行评分。表4显示了4位评分人所给分数的平均值,表5显示了T检验结果。翻译修改稿平均得分为8.81,显著高于原稿的7.03,显著水平达.000。16个小组中仅有口腔班第8小组的翻译修改稿得分比翻译原稿低。以上分析结果表明,C-MALL能产生如下显著的协作效能:在协作过程中,小组成员弥补彼此的信息不足,实施知识协作构建,共同完成任务,产出有效的学习成果。有学者指出,MALL更适合学习那些只要求细微认知加工的小单位学习内容[26],但本研究结果表明,MALL同样能够支持要求协作、讨论、深加工的“大项目”学习。

五、总结与启示

本研究尝试以微信支持下的协作促进学生的语言学习,实施协作性移动语言学习。这种C-MALL与强调内容传送的传统移动语言学习不同,可以支持学生随时随地实施信息输出、信息分享、相互指导,实施意义协作构建;将教师加入微信群,教师可随时随地监控学生的协作过程,并在必要时为其提供鼓励、解答、提示、引导等帮助。

研究获得了有价值的发现。首先,C-MALL具有促进语言学习的潜能,主要体现在较高的参与频次、随时随地讨论问题、促进高水平协作和产出较高的协作效能上。该学习模式具有非正式性、随时性、随地性和学习者定制性,因此是一种典型的MALL学习模式,可为学生创造一种具有很强自主性和个性化的学习环境,支持无缝语言学习环境的构建。受试在任务期间发送的任务内信息远大于任务外信息,表明了学习者以语言学习为主要目的,其他任务外活动为次要目的的态度。受试倾向于使用文本工具实施作业和交流,但语音工具也具备支持协作学习的潜能,用户可根据个人技术应用偏好和学习风格选取适当的工具,体现出该学习模式的灵活性特征。该学习模式下效率最高、水平最高的协作模式为双人循环协作和多人混合协作,而实时状态下发生的协作能够产出的信息量远远超过非实时状态,因而判断发生在实时状态下的双人循环协作和多人混合协作是C-MALL的最佳应用模式。

研究中获取的重要启示之一,是基于手机、平板电脑、个人数字助理等日常移动通信工具的微信、移动QQ、移动博客等应用程序,可支持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移动学习社群以及基于这类社群的协作学习任务,因此有助于鼓励教师以移动通信工具支持具有协作性质的语言学习任务,消除教师之前认为移动技术将干扰学生学习的顾虑。这种以日常移动通信工具为技术支持的语言学习模式将大大降低学生的技术焦虑,减轻学生对传统教育发生地的依赖,语言学习也因此“浸入”日常生活,具有真正意义上的泛在性,尤其有利于情境化语言学习。鉴于C-MALL在本研究中成功应用于协作翻译学习,因此可将其推广至其他语言技能的协作学习中,尤其是各类实时学习活动中,以发掘其更多语言学习应用。

研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有组员发送信息实施任务时,如果正好有别的组员也在微信上,这时候就很有可能引发组员之间较集中的协作、讨论,表现出实时协作模式下的更高效能;但如果小组成员都不能在统一的时间上微信,则很可能只出现单人单信息和单人多信息的零协作学习,或者是非实时状态下的双人协作。这些协作模式都无法引发组员的大量信息输出,因而这种学习模式的效率存在一定偶然性,要求小组成员约定时间同时参与任务,这似乎违背移动学习的随时性特征。但这种传统的随时性特征主要针对非协作性的或以内容为导向的移动学习,因而本研究的发现可能促使移动学习实践者对移动学习的随时性特征做新的诠释。这种学习模式的另一个显著的局限是,受移动工具使用习惯影响,受试使用语音工具进行讨论的频次很低,而语音工具本身具有成为有效协作学习工具的潜能和方便快捷的特征。

以上所获得的基于手机微信的C-MALL研究发现,同样适用于各种具有通信功能的移动工具,如掌上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校园里常见的移动工具,适用于基于以上移动技术的移动QQ、移动博客、数字化互动电视与互动视频、移动版Blackboard、Twitter等应用程序和服务。总之,移动技术对语言学习的支持应该是最大限度地使其从一种通信工具转变成学习工具,再进一步从产出性工具转变成认知工具。

[参考文献]

[1] Huang, Y. M., Y. M. Huang, S. H. Huang & Y. T. Lin. A ubiquitous English vocabulary learning system: Evidence of active/passive attitudes vs. usefulness/ease-of-use [J]. Computers & Education, 2012, (1): 273-282.

[2] Pollara, P. & K. K. Broussard. Student Perceptions of Mobile Learning: A Review of Current Research [R]. Presented at Proceedings of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Teacher Educatio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2011. Chesapeake, VA: AACE, 2011.

篇6

[关键词] 小学;英语教学;有效教学

小学英语是适应时代需求为小学生开设的辅修性课程。小学英语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敏感性,为升入中学后的英语学习打下基础。有效教学是实现小学英语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托,对小学生即将面对的更高阶段的学习和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如何做到有效教学是当前学校、教师、家长应该共同思考的问题。

一、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要提高当前小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笔者通过调查总结发现,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模糊

由于缺乏明确的小学英语教学目标,很多小学英语教师对英语教学活动不够重视。很多英语教师照本宣科地教给学生几个单词、几句对话,只为应付期末考试。教学目标不明确导致教学缺乏相应的教学活动规划,教师不能有计划性地进行教学,学生也不能对所学内容有一个整体系统的掌握,教学效果较差。

(二)教学模式单一

由于缺乏系统的教学规划,小学英语教师常常忽视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总结。小学英语课堂中“满堂灌”“一堂言”的教学模式随处可见,教学活动中只有“教”而没有“学”,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较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语速过快,不能及时引导学生,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逐渐掉队。另外,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引入,很多教师直接播放课件,而不再板书,学生很难跟上课件。还有不少教师轻视小学英语的教学内容,忽视对学生学习重难点的强化指导,学生只能囫囵吞枣。过快的教学节奏和似懂非懂的学习状态,使得学生不能很好跟上教学活动节奏,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三)评价体系缺乏

当前小学英语教学的评价机制单一,学生英语学习的情况都是通过考试来衡量,忽略了英语的语用特征。纵览小学各年级的英语教材,会发现小学英语课本中主要内容都是有关交流和会面的日常用语。这不仅要求教师教学生认识这些语句,还需引导学生进行英语日常交流,帮助学生树立英语会话的信心,养成张口说英语的习惯,为更高级的语言学习打下基础。但当前的教学评价体系缺乏专门的口语评价,单一的一纸考试无法满足小学英语教学评价的需要,使得很多小学英语教师形成了“重理论,轻应用”的教学思维。

(四)家校合作欠缺

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教学活动只是在学校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而忽视了家庭这一学生活动的重要场所。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存在同样的问题,受自身受教育水平的限制和羞于开口观念的影响,很多家长认为英语教学应该在学校进行,很少有家长会参与孩子的英语学习活动,更不会对其英语口语能力进行检查和监督,因而造成教学活动缺乏连贯性。家庭和学校两个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重要团体都缺乏基本的英语学习和应用环境,降低了小学生英语学习的可能性,从而影响小学英语教学的有效开展。

二、实现小学英语有效教学的措施

要改善当前小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就必须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设计符合其语言发展需要的英语教学活动,明确教学目标,系统规划教学活动,改变落后的教学模式,强调家校合作,并不断完善评价体系,以促进小学英语有效教学。

(一)明确教学目标

目标是活动的指引,也是活动的意义所在。要实现小学英语有效教学,必须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指引。教育部门和各小学要提出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和语言发展特点的教学目标。小学正是个体语言发展的重要阶段,恰当的英语口语课程设计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英语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另外,教学活动的目标还应该有总目标和子目标的划分。总目标可以确定为整个小学英语教育的目标,子目标可以是各年级的英语教学目标,还可以再细分每学期、每单元甚至每堂课的具体目标。目标越具体,实施越容易,学习活动评价的标准也更明确。小学英语教师需要以目标为导向,以教材为基础,以学生需求为依据进行教学活动的规划,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放矢,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二)改善教学模式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不断更新的教学目标需要。英语加入小学教学课程的时间有限,加上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适应英语教学的需要。小学英语偏重应用,与其说小学英语是对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不如说是对学生英语习惯的培养。受学生认知和思维能力发展的限制,小学英语教学不能像中学、大学一样给学生讲授英语语法、文化,甚至英语语言史,更多的是教学生学会基本的会话语言,并将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形成英语使用的习惯,为更高级的英语学习打下基础。因此教师需要改变“重理论,轻应用”的教学模式,让“说”代替“记”,真正引导小学生英语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小学英语教师要做充分的课前准备,监督学生预习,找出教学的重难点,带领学生攻克重难点,以此来建立学生英语学习的成就感,促进其自信心和兴趣的不断增长。

(三)丰富教学过程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改变教学模式,还应该努力调节教学节奏。第一,教师播放课件时,要充分利用板书,尤其是在讲解重难点时,运用板书来进行强调,放慢教学节奏,引起学生注意,帮助其攻克难关。第二,教师还应该利用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组织教学游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加课堂的互动和活力。例如,在学习人体器官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器官指认游戏。让一名学生来到讲台上,其他学生通过举手发言向讲台上的学生给出指示,比如当发言的学生提出“Touch your face”的要求,讲台上的学生就需以最快的速度指着自己的脸。第三,小学生都有着强烈的好胜心,急于证明自己的能力。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在教学活动中引入竞争机制,促进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比赛,如英语单词听写、课文诵读、简单演讲、讲英语故事等,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热情,并督促他们进行课后学习,扩展英语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四)促进家校合作

要提高小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性,光靠学校是不够的。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当下很多小学生家长都具有较高的英语水平,这就给学生提供了更为便捷的英语辅导资源。家长要改变教育靠学校的传统观念,多关心孩子的英语学习,主动配合孩子的英语会话,增加孩子开口说英语的机会和信心。另外,家长和学校要加强联系,尤其是英语教师应该积极主动提醒家长关心孩子的英语学习情况,必要时给英语水平较低或没有任何英语基础的家长提供专业的帮助,指导他们运用电脑、电视、VCD现代科技来弥补自身不足,营造良好的英语语言氛围。

(五)完善评价体系

完整的小学英语教学评价体系是有效教学的重要量化工具,并为不断改进教学提供重要参考。首先,小学英语评价的主体应该由单一的教师评价,转向教师、学生、家长共同评价,其中学生评价包括自评和互评;其次,评价的内容应该由理论知识的测试,转向理论和应用并重,即理论测试和口语测试同行,课堂评价和课外评价同步的评价模式;再次,评价重心应该由终结性评价转向过程性评价;最后,完整记录评价结果,掌握并分析学生学习状况,为改进教学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许秋芳.小学英语有效教学研究与探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3):206.

[2]褚献华.小学英语有效教学的设计原则[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08,(02):41-48.

[3]李晓晓,何茂东.小学英语有效教学浅谈[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3,27(3):109-111.

[4]任立志.新课程下小学英语有效教学之我见[J].中国校外教育,2014,(20):67.

篇7

关键词:语言训练;发音器官;语言环境;仿说

中图分类号:G7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7-0286-01

聋生由于听力障碍造成掌握有声语言的困难。没有有声语言,他们很难与健听人正常交往,他们的思维多停留在形象思维阶段,很难发展成为抽象思维。他们的个性、性格、感情等方面也都受到影响,进而对全面发展产生了极大阻障。为此,必须对他们进行语言训练,以语言的发展带动身心的全面发展。

聋生生理缺陷主要是聋,而不是哑,他们不会说的根本原因,主要是从小听觉器官就对外界的语言没有感知反应。其实他们的发音器官是正常的,具备发音生理条件。

怎样才能有效地对聋生进行语言训练,这是聋校教师长期探索和较为关注的问题。

1.加强语音训练

耳聋学生的发音器官虽然是正常的,但他们不懂得怎样协调发音器官进行发音,不懂得说话时应怎样呼气、换气,怎样发不同节奏,不同度的音。所以聋生学习发音说话,必须组织他们进行发音器官训练和说话技能训练。

1.1发音器官训练。发音器官训练包括呼吸器官,肺和气管,喉头和声带,口腔和鼻腔。我们平时带领学生做唇齿练习,舌练习,声带练习和呼吸练习,锻炼他们发音器官的灵活性,增强他们运用发音器官的能力。在练习中充分利用他们的残余听力,利用他们的视觉、触觉、运动觉来进行发音说话的技能训练。

1.2说话技能训练。聋生说话时常出现说一个字就得换气现象。原因在于他们不善于支配呼吸肌肉的工作,不了解说话时应该怎样送气、换气。因此,要训练学生一口气连续发音。发音的数目要从少到多,发的音从单一的音到多个的音。

2.多种渠道学习语言

2.1语言训练课上强化训练。健康儿童的语言能力主要是在社会环境的作用下,依靠听觉,通过摹仿自然形成的。而耳聋学生不能依靠听觉通过自然途径形成语言,只能依靠其他感官(以视觉为主)在特殊学校环境中,在有限的课堂教学里,通过刻苦学习和强化训练逐渐掌握语言。聋校开设的语言训练课是专门对聋生进行语言训练的,它着眼于发音,听话(看话)和说话训练,注重培养聋生语言表达和交往能力。老师应掌握语言训练教材的特点,改革教学模式,从实际出发,灵活掌握训练标准,遵循科学的训练方法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

2.2多学科配合学习语言。聋校的所有教育、教学活动,都必须承担培养聋生掌握语言这个特殊任务。按教育系统论的原理,各科知识和各项活动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这就要求各学科相互配合,统一发展聋生的语言。

语文课是最基本的语言工具学科,在整个语文教学中,我们有意识地渗透语言教学因素。语文教学是从拼音开始的,我们充分调动聋生的口、鼻、眼、耳、手等各种器官结合语言训练课所学的学发音部位和方法学习发音,让学生多读、多讲、多说。

数学课上,要求低年级学生结合挂图、实物,识记并学说各种不同类型事物的名称。中、高年级则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题意,题目要求,解题步骤等。美术课、律动课在培养聋生掌握基本技能的同时,进行相应词语和句子教学。律动课、体育课在教基本动作时教学生说动作名称。

2.3环境中学习语言。对聋生进行听力语言训练需要创设一种随时随地使聋生受到影响,习得语言的学习环境,它是实现聋生听力语言康复的基本条件。

在聋校,语言学习环境对聋生的听力语言康复尤为重要,语言教学不能只满足于课堂,要让学生随时都能看,随时都能说。

家庭语言环境的建立也很重要。因为家长与孩子相处的时间较多,能够有充分的时间对孩子进行足够量的训练。另外家长与孩子的关系最密切,家长教孩子的方式也灵活。比如,利用吃饭、上街、散步、走亲访友等机会,看到什么教什么,想到什么讲什么,比课堂教学实际,效果也好。

3.多种方法积累语言

3.1多读书。聋校语言训练课只在一至三年级开设,教材内容和课时量都有限。这对发展聋生的语言很不利。因此,我们提倡聋生多读书,不因为他们失听就降低阅读要求,正因为他们不会读,才要求他们多读。从课外书中学说优美的词句,丰富自己的语言。

3.2勤背诵。熟读背诵是完成语言强化的必由之路。要使自己对语言运用得得心应手,必须对语言作千百次重复,才能使语言文字的规律、含义在头脑中固定下来。对于聋生来讲语言训练课定场景所说的话,语文课本中精彩的词语、句子,课外书中情趣盎然的儿歌,晓畅的古体诗词、清新的散文,都是语言积累的好内容。要教给学生背诵的方法,指导学生多背诵。

3.3常仿说。仿说在聋校是很重要的语言训练形式。语言训练教材就安排了很次仿说练习,目的是训练学生运用已学的语句,进行举一反三的说话能力训练。在教学中我们先让学生掌握所学的句式,然后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画,按照所学的句式组织语言,进行仿说练习。语文课也可以进行仿说练习。

4.多种途径运用语言

语言训练的目的是使聋生进行语言交往,获得运用语言的能力。但是许多聋生虽然经过训练能听懂不少话,也能说一些话,但一般从不主动使用语言,这就需要学校有意识地组织多种途径来实现。

4.1组织对话练习。利用晨会课同聋生进行日常生活的对话,使课堂情景近似日常交际。利用课外活动课同聋生个别会话或组织学生对话也是一种重要的练习形式。会话的内容可以谈日常见闻,家庭成员,喜欢的物品,学习计划等。

4.2语言与活动相联系。活动是联结聋生主体与语言学习环境的纽带。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对于形成和发展聋生的语言都有重要的作用。在活动之前提出与活动有关的语言,新的活动用词,在活动过程中让聋生尽可能地伴之以语言,活动结束后组织叙述经过或感想。

篇8

一、手势语

手势语是听障人群特有的语言,而听障教育最早的语言沟通法是手语法,也称手语教学,这是听障教育中最基础、最直接也是存在时间最长的教学语言。所以,在职专段的语文课堂上手势语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语言之一。

但是,众所周知,手势语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1.手势语的单调与汉语的多重矛盾。汉语中存在大量的同义词、近义词,虽然意思相近却各有不同的感情侧重,但是手势语就缺少这种区别。如研究与商量,一个侧重学术性,一个侧重日常性,而手语中是同一个手势来表示,学生无法去体会这两个词的差别,也就无从完整理解两个词的用法。另外,手势语对于抽象事物的表示很多都要借助手指语,一个深奥的词汇就变成了两个或几个拼音字头。

2.手势语的语序混乱与汉语的语序严谨矛盾。汉语的语法体系严谨,每一个句子成分都承担自己的功能,但是手势语对语法的要求就显得比较微弱。例如:“我吃完饭了。”如果逐字表示就成为“我吃饭完了吃饭”,所以正常的手语是“我吃饭完了。”这就严重影响了学生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所以,手势语虽是听障语文课堂最基本的语言之一,却因它的种种局限,使得语文课堂不能仅限于这一种语言。听障学生最终还是要融入主流社会与健全人进行交流,这就决定了在语文课堂上必须还要使用第二种语言――口语与书面语教学。

二、口语与书面语

自1880年米兰第二届国际聋校教育会议后,世界上掀起了一股“口语教学”的浪潮,即口语法席卷全球。1993年10月12日颁布的《全日制聋校课程计划(试行)》中明确指出:“聋校的教学语言应以口语为主,凭借课文,使用手指语、手势语、板书等多种语言形式,使学生在学习知识,形成能力的同时,发展语言能力。”

学生进入主流社会主要的交流工具由手势语变成了书面语,笔代替了手势。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通顺地写出完整的句子,是听障学校语文课的重要任务,因此,发展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也就成了听障学校语文教学最基本的任务。在日常的课堂中,使用口语、书面语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看话能力,一些常用的、简单的词句,可以不打手势语;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上课使用的文本、幻灯片、板书出示的问题、资料等都是正确语序的书面语,学生无时无刻不在接受正常语序的渲染,使用书面语序。以口语和书面语作为教学语言能让听障学生形成口语表达的习惯,使听障学生无论是接收还是表达,都能遵循规范的语法结构,从而使交流更加通畅,有利于发展他们的抽象思维。

没有任何事物是完美的,如此优势的口语与书面语对于听障学生来说也有其作用发挥不能完全的时候。当遇到抽象事物或是时代久远的事物时,如何用浅显易懂的词句进行解释又限制了语文课堂。这时,就应发挥学生特有的感性思维强的优势,借助体态语演绎那些晦涩的语言。

三、体态语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思维可分为3种:实象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语言主要是在抽象思维阶段中起作用的。听障学生思维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他们的思维活动带有明显的形象性,思维发展水平较长时间处在具体形象思维的阶段。

听障学校的每一个课堂都会有多媒体课件作为辅助,其利用学生的感性认识刺激理性认识,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哲理等。季佩玉校长在《聋校语文教学法》特别强调了语文课堂的朗读方法,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有表情的读”,即感悟课文内容,有流露,有语感,达到口有所诵,目有所见,心有所思。听障学生的表情和肢体是丰富的,所以,听障学校的语文老师的表情和肢体也应是丰富,喜怒哀乐,不需多做语言上的嗦。英子父亲病床前的嘱托,那对孩子的鼓励、交托重任的感情,不用语言上的解释;杨二嫂圆锥式的站立,一个动作一目了然;韩麦尔先生最后的转身、最后的“法兰西万岁”、最后的无力,只需用一连串的动作就可以将这最后的深切的爱国情亡国恨表现得淋漓尽致……

每一种教学语言都有自己的特点,必须几种语言相结合,以口语为主导,以书面语为依据,以手势语相辅助,以体态语提高其它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只有科学地使用听障学校语文课堂的教学语言,才能有效实现听障教育语文教学目标,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语言及思维水平,实现与健全人无障碍沟通交流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季佩玉.黄昭鸣.《聋校语文教学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2006.1.

2.林琅.探究聋校语文中的教学主导语言.

篇9

关键词:教师;言语行为理论;课堂评价言语行为

中图分类号:G45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0-0353-02

言语行为理论是由奥斯汀、赛尔从语言哲学的角度提出的语用学理论。言语行为可以是能够传递一定信息的信息,也可以是非信息性的。英国哲学家奥斯汀将言语行为分成三类[1]:叙事行为、施事行为、成事行为。美国哲学家赛尔继承并修正了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赛尔提出言语行为四种分类[1]:发话行为,即说出词语与句子的行为;命题行为,通过对事物的指称和表述实施的行为;施事行为,在说某事中所存在的行为;成事行为,对听话人的行为、思想和信念等产生了影响的行为。他认为这种交流方式是“理想化”的交流方式,实际上,这种交流方式发生的概率较低,所以称之为是“理想化的交流方式”。

一、课堂评价言语行为

(一)概念与分类

教学语言是教师在课堂上为组织和从事教学所使用的语言。当教师在课堂上使用教学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智力能力时,这一行为称之为课堂教学言语行为[2]。教学语言包括课堂组织语、讲授语、反馈语[2]。当教师运用反馈语进行评价时,即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根据学生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言行进行评价,就发生了课堂评价言语行为。

以言语行为理论为基础与参考,教师课堂评价言语行为可分为两类,包括体态评价言语行为和口头评价言语行为。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更多的是进行口头评价言语行为。口头评价言语行为包括直接评价言语行为与间接评价言语行为[2]。

(三)评价要求

1.客观准确。教师的评价言语行为要客观准确,不可因为学生平时的“顽劣”而对学生带有主观偏见。教师应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客观、实事求是的分析。

2.清晰明确。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态度、语言要清晰明确,使学生及时地领会教师的语意用途。模棱两可,很可能会对学生认识上产生模糊与混乱,难以保证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3.多样化与区别对待。多样化要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所说话语之内容要丰富多样,多变且丰富的词语与语句,会让学生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避免使学生产生“审美”疲劳。区别对待是指对于学习优秀、领悟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点到为止;反之,教师应对其进行引导,为其提供丰富的信息[2]。

(四)评价的作用

首先,调节课堂教学氛围,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带有赞扬与引导性色彩的激励能够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通过赞扬与激励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在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学习知识。其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自信心。教师课堂评价的“施事行为”中会包含鼓励等期望成分,这种评价言语行为是可以充分调动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在教师的“催化”下,将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能。

二、当今教师课堂评价言语行为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课堂评价言语行为简单化

第一,没有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所查到的一线教师关于教师评价语的论文发现,一线教师注意到很多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往往采用“(非常、很)好”“你真(最)棒”等等这样泛化的评价语言来对不同的学生[3]。第二,学科特点不明显。例如,语文这一科目所包含的内容丰富,文化色彩浓厚,教师的评价语言要比诸如数学这样的科目更加具有变化性和丰富性。但由于存在泛化的评价语言的现象,教师统一采用泛化的评价语言,完全忽视不同科目的学科性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的需要。第三,缺少个性化评价语言。现实中,大多数的教师的评价语言经常是表面化、简单化,不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更别提具有艺术性[4]。

(二)教师备课时的预设与评价言语行为的及时性之间的矛盾

教师在课堂上的每一个步骤都是经过“备课”这一环节精心准备好的,教师想要什么样的答案都是预先设计好的、题设的结果。教师总是希望能够听到自己“预设”时的“答案”,而忽略了学生的个性答案、富有发散思维的答案。

(三)教师缺少对其自身评价言语行为的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一种重要手段。教学反思一直在关于教学反思的文章中,我们找不到或者很少在反思中有关教师课堂评价言语行为的,许多教师将更多的经历放在了知识的重点与难点、新旧知识的转换等方面。

三、提高中小学教师课堂评价言语行为水平的对策

(一)将教师评价言语体系纳入教师专业化发展

加强教师关于语言学理论知识的学习,理论联系实践,不断总结。对于教育学来说,语言学、哲学是一种解决教育问题的方法(工具)。当我们逐步掌握这些理论,逐渐在思想理论上成熟时,可以帮助教师厘清评价言语行为理论体系,促进其思考出科学、艺术的评价语言。教师通过理论学习掌握语言学理论了解教师的课堂评价言语行为对学生的自我认识与价值判断。因此,教师要综合所学理论、教学情境、学科特点与学生个体等各方面要素,将抽象复杂的理论体系与实际教学相融合。这种实践结果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潜移默化生成的。这时,教师需要的是坚持与不断的反思、总结课堂评价言语行为,教师可以采取记录的方式(班级日志、教学记录中的反思部分等),将课堂评价言语行为单独作为一个主题进行总结,使其自身的评价言语行为更加完善[4]。

(二)学校予以重视

第一,组织教师集体备课并进行讨论。学校的教学工作首要基本环节就是备课,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当教师在进行集体备课时,可将评价言语行为融入“备学生”这一环节中。各个老师可以交流有关课堂评价语言的心得。第二,采取专家指导的方式,加大对教师培训的力度。学校可以组织专家对教师进行指导,这也是对教师课堂评价言语行为的最基本的保障。语言学理论是一门晦涩复杂的学科,对于一线缺乏理论基础的教师来说,其自身在忙碌的教学工作中少占用时间却学较多的理论是很难的,如何将深奥的知识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也需要学校聘请专家为教师提供专业的意见。

(三)教师自身注重培养课堂评价言语行为的意识

当学校为教师创造一切有利的客观条件时,教师在主观上也要具有问题意识。由内部动机产生的学习的欲望是更好的驱动力,这要好过外界强加的推动力。例如,教师应意识到课堂评价语言的及时性以及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变化性、是否要多加考虑学生的个性特征与其课堂表现来及时的调整自己的评价语言。

四、结束语

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是得到尊重与欣赏,成人如此,学生更是如此。教师的课堂评价言语行为对学生的积极的学习态度与求知欲、激发其潜在能量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年龄并结合其个人背景进行正确的、合理的、艺术的评价言语行为,让其成为激励学生发展的“助推器”。教学的行为是艺术的,教师的课堂评价言语行为也具有艺术性。如果教师课堂评价言语行为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感到厌倦,那么教育的艺术魅力则荡然无存。

参考文献:

[1]郭贵春,贺天平.现代西方语用哲学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2]魏丽洁,魏丽华.教师言语艺术[M].济南:济南出版社,2003.

篇10

为了更好地适应时展的需要,我国各类学校开始实行新课改。对于小学来说,比较明显的就是英语口语的教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英语老师开始关注学生的口语问题。但是由于小学实际的教育模式、师资力量以及小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等,使得小学英语口语在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各种问题。本文以问题为导向,根据存在的这些问题,不断创新英语口语教学的内容和方法,通过为小学生创造良好地语言学习环境切实提高小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从而为改进目前的小学英语口语教学发挥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

小学英语;口语教学;主要问题;对策

1小学英语口语教学的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在对学生的培养方式上对“听、说、读、写”的认识存在偏差:按照小学生的发展规律,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坚持“听说为主,读写跟上”的原则。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却忽略了学生的实际情况,按照“听、说、读、写”并列的原则来教育学生。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没有侧重点,只是单纯地强调识记单词、解析词语以及理解句子,却忽视了对口语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对小学生“说”的训练。

1.2在教学过程中以语言知识学习为主,以口语运用为辅:新课改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改变小学像过去那样以教材为纲,围绕着教材内容展开实际教学的行为。把教材中的每个知识点都贯穿到一天的教学过程中,只是强调对小学生语言知识的灌输,而不强调语法分析,没有为学生学习语言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单纯的传授语言知识只能帮助学生学习知识增加一定的情境性,却不能产生实际的效果。而且很多教师在口语教学中定期安排学生进行口语练习、表述的情况也是比较少的,这些显然都会对小学生的口语学习产生不利的影响。

1.3学校没有为学生提高英语口语能力提高良好的氛围:我们经常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就是说想学会任何一种技能都要大量训练。所以说如果小学老师要想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就需要为其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和氛围。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老师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而进行口语教学忽视了对学生的口语训练。学生缺少良好的口语环境,除了课堂教学外,学生很少有室外学习的机会,长期来看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口语学习能力。

2新课改中改进小学英语口语教学的措施

2.1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提高英语口语:在具体的口语教学中,英语老师要根据每一学期的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可以在课堂上创设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情景,帮助学生在这些情景中锻炼自己的英语口语,可以适当地采取一些方法。比如说通过定期制定计划来培养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和学生协商好,以教材内容为主,然后围绕着某一主题展开讨论,这个主题可以是社会热点也可以是学生身边的人和事,这样一来,既可以使学生获得学习的快乐,也可以锻炼自己的英语学习能力。老师也可以通过一些英文歌曲、英语电影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在具体的教学中,将音乐和学习结合起来,可以帮助学生分散难点,使学生自然地融入到英语的学习中,从而提高实际学习的效率和水平。

2.2老师要做到英语教学,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良好的语言环境是学习提高英语口语的重要途径。由于小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接触的基本上都是汉语,所以这就要求英语老师要在有限的时间里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比如说可以采取表演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具体的情景中。对于小学生来说一般都要好动的习惯,利用这一习惯将学生的课堂活动和英语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帮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像这些学习方式也许在一开始学生会不习惯,但是只要老师做好英语教学中的每个环节,就有利于活跃课堂氛围,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有利于提升其英语口语能力。

2.3帮助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开口说,不断增强其心理素质:老师在上课时的态度直接会影响到课堂的气氛和学生的学习效率,而学生学习的效率又会反映到实际的教学效果当中。所以这就需要老师要为学生张口说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帮助其克服心理障碍,鼓励学生多说。如果在练习的过程中学生有错误,老师要耐心地指导帮助其解决问题。同时老师也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多媒体来帮助树立学习英语口语的自信心。学生的自信心反映在英语交际方面就是相信自己能够说好,可以充满自信地说出每一句英语。要想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就需要借助有声设备的辅助,通过不断地联系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从而提高自己的英语口语水平。

3结语

为了适应当前我国新课改的形势,小学老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有针对性地锻炼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创设具体的情景帮助学生练习口语,同时还要有具体的教学计划。老师也要严格要求自己,在上课时就用英语,从而创设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不断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学生开口说。也可以利用现代技术如多媒体等辅助工具来帮助学生练习口语,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切实能够自己的英口语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杨欣,黄琳.浅谈小学英语口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信息,2010,34:321-322.

[2]毛新.管窥小学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新课程学习(中),2013,07:15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