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语言范文
时间:2023-03-31 15:42: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身体语言,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歌唱 身体 身体语言
身体语言对歌唱艺术有着巨大的辅助功能,它能辅助歌声体现歌唱者的情感,更能给予听众美的视觉享受。缺乏身体语言表现的歌唱枯燥乏味,但滥用身体语言也会降低歌唱的艺术性。
一、语言及身体语言
人是由身体和思想组成的。“人,动物之最灵者。释名释形体:‘人,仁也;仁,生物也’(《辞海》,中华书局 1987年版)。”“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许慎《说文解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2月版)没有身体的人本身就不存在,有身体而缺乏思想的人是不健全的人。一个真正意义上完整的人必须具有健康的身体和独立的思想。“人是社会中的人,社会中的人与人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进行着各种各样的交往。人在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寻找并运用着尽可能合适的交流途径或手段,以达到交流的目的。这些途径或手段就是人们表达思想感情的语言。人类有许多种语言。口头表达是一种语言,由于它具有许多比其它表达方式优越的特点而成为人们最常运用的一种语言;书面文字是一种语言,人们在口头语言表达不清楚或不便于表达时常采用这种方式,如书信,笔记,文学作品等等就是运用书面语言。口头和文字语言是我们最常用的两种语言形式,这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孙美兰主编《艺术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年7月第1版84页)作为人表达和交流思想感情的手段和途径之一,身体自然也是一种语言。
身体是有语言的。口头语言未形成之前,身体语言在人类祖先的狩猎、农耕等劳作中担负着交流的重大任务。之后,身体不但支撑着人生活、学习、工作,还依然辅助着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人们表达思想感情的手段之一。在交际场合中,实际上,我们身体的每一部分、每一举动、每一表情,都担负着传达一定信息、一定情绪的作用,正所谓“言语达意,眉目传情”。综合来说,这种自然而然从身体流露出来的信息,可以叫做“身体语言”。身体语言貌似隐蔽、无形,实际上作用巨大,有时远胜于语言本身。“此时无声胜有声”,有时用人类语言词汇无法表达的意思只需一个动作、一个表情乃至一个眼神就能让对方“心领神会”,做到“心有灵犀一点通”,可以说身体无时无刻不在进行一种无声的言说。
二、 身体语言与歌唱
唱歌首先是以歌声来表现动人的感情,但是,唱一首歌从头到尾一动不动,就显得太死板,所谓“情动于中而形于外”,善唱歌者不但要善于唱情还得善于唱形,在歌唱中适当地运用身体语言是非常必要的。
歌唱者和听众是在舞台上见面的,听众不仅仅是在用耳朵欣赏歌曲,同时还要用眼睛欣赏演员的表演。因此歌唱者应以最美的姿态出现在听众面前。演员在舞台上的一举一动,都应该是为了完美地表现歌曲的思想内容,要让听众既在歌声中,又在演员的姿态、举动中受到艺术感染。杰出的歌唱演员也都是将高技巧的唱功和得当的身体语言很好地融合,才能获得特殊的艺术效果,从而得到听众的喜爱。没有人会喜欢一个歌唱技巧了得但目光呆滞、表情生硬、动作僵化的歌者,那还不如买盘碟回家听听。但在现实中,对于很多正在从事和学习歌唱的人,特别是学生来说,身体语言却是歌唱中的一大问题。
有的学生平时歌唱得不错,可一上台就显得手足无措、目光游移,该动的地方不动,不该动的地方乱动,这不但破坏了歌唱者自身的形体美,还影响了歌唱的发挥。就算歌唱得再美,给人的感觉也是“若有憾焉”。可能有人会说这是精神紧张所造成的,跟身体语言扯不上关系。其实紧张有时反可增加音乐家的生气与艺术感,完全不感到紧张的歌者,其台上台下的气氛一样,就难以达到艺术的最高成就。
三、歌谱中的身体语言动机
身体语言在歌唱中的运用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凭个人的主观臆断来想象,而是要经过大量的分析和实践才能将二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实现艺术的再创造。分析的源泉从哪里获得?就在演员演唱的歌谱上。
歌曲是作曲家的艺术结晶,其中渗透着他们的心血、意图和感情。音乐作品必须通过表演艺术家们的创造,才能与听众见面。歌曲的体裁繁多,描绘什么人或境,抒发什么情,是幸福喜悦之情,还是痛苦悲愤之情,这在不同的人身上表现的方式又各有不同。因此作曲者在作品上附加了各种表情记号向再创造者提出表现的具体要求。对此,歌唱者应十分重视,严格依照乐曲上的标记进行再创造。
艺术贵在创造,当然不能随心所欲地乱创造。其实,只要学习者养成读谱、记谱的习惯,严格按照作曲家在乐谱上标记的音符、节奏、各种音乐术语和表情记号演唱,就有了再创造的依据,无须去模仿他人。歌唱者若不弄清这一切,不学会利用身体的语言在歌唱中将它表现出来,即便是歌声洪亮,音色优美,也会显得美中不足。
四、舞台上的身体语言表现
舞台上的身体语言就是我们平时说的舞台风度,或说风格、风采,通称“台风”。要求歌唱者一出台就应该进入艺术的境界。
舞台风度是歌唱者身体语言在舞台上的综合表现,恰当的形体动作和脸部表情,是歌唱者必不可少的。我国各戏曲剧种的演员,都非常重视舞台“身段”的基本功训练,如手、眼、身、法、步等等,这是我们要认真学习的。歌唱者每到一个不熟悉的剧场或音乐厅演出,一定要事先去试一试台,比较仔细地看一看,试一试走步和站位的位置,迈步的大小等等,要做到心里有数。其次要看一看舞台结构,例如舞台顶层装置是否多角、杂乱,天幕、边幕等是否会造成吸音等,这些往往对音响有直接的影响。因此要在台上试唱一下,听一听音响效果。如果发现有回声、轰鸣,或者吸音等问题,则需要及时处理。演员在舞台上的位置一般在台前,至少要站到前幕的位置上,才能减少不良音响的干扰,要做到未雨绸缪。
一般来说,歌唱者的身体语言在舞台上表现为服装打扮、台步、站位、表情、目光、形体动作、谢幕等等。还得注意与伴奏者的配合。对于伴奏者不宜用命令式的态度,可以用轻轻点首表示开始。如果能向伴奏者微笑及以目示意,则更为得体。当一首歌曲开始前或两首歌曲之间的间隙,必须稍静一下,然后才开始。这不但显出歌者的谦虚温柔,更表现出歌者与伴奏者的默契。
总之,身体语言在歌唱艺术中具有强大的表现力,怎样才能将它运用得更好,还有待更多的有志于歌唱事业的同志们不断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沈思岩著《声乐讲座》第126页――145页,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年版;
2.赵梅伯著《唱歌的艺术》第201页――206页,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年11月第一版;
篇2
3岁以前的宝宝还无法用语言很好地表达自己,但是用肢体语言来表达,却是他们所喜欢的形式。所以,当你觉得用语言和宝宝沟通不那么有效时,不妨就换一种方式,通过运动、身体的动作来和他交流。以下推荐几个适合不同年龄段宝宝的动作游戏,如果全家一起参与,效果就更好!
儿歌模仿操
1到2岁的宝宝特别喜欢模仿大人的动作。儿歌模仿操让宝宝在活动中边运动身体,边接受潜移默化的语言刺激。
准备材料:欢快的音乐、呼啦圈
游戏1、划船
(适合13~18个月宝宝)
游戏过程:爸爸妈妈双手拿着呼啦圈,把宝宝套进圈内,同时口中唱着:“摇啊摇,摇啊摇。”接着,继续唱:“小船,小船,摇啊摇”,同时带动宝宝的身体向前划。
TIPS: 对还不会跑的宝宝,我们可带着宝宝多做一些“摇啊摇”的小步跑游戏。
游戏2、开火车
(适合18~24个月的宝宝)
游戏过程:爸爸、妈妈和宝宝将呼啦圈套在对方的身上,就成了一列小火车。宝宝手扶呼啦圈,跟着爸爸妈妈边开火车边念儿歌:“呜……呜……呜,火车开来了;呜……呜……呜,火车到站了(宝宝做下蹲状);火车开门了,请下来(宝宝做跨的动作)。”
TIPS: 对跑步不稳的宝宝,应多采用走跑交替的形式,“开火车”游戏就很适合。
游戏3:抓鱼
(适合18~24个月的宝宝)
游戏过程:爸爸或妈妈把呼啦圈当作鱼网,宝宝做小鱼。宝宝自由在“小河”中游泳,当听到“快快抓住”时,“鱼网”去套“小鱼”,宝宝逃跑,努力不让“鱼网”抓到。游戏中,爸爸妈妈可或快或慢地念诵儿歌:“小鱼小鱼游来了,游来了,游来了。小鱼小鱼游来了,快快抓住!”
爱心提醒:
1、当我们说的词汇宝宝无法理解时,我们可以试着给他看相应的图片,然后再借助儿歌模仿操的形式来帮助宝宝理解,这是个不错的亲子沟通方式哦。
2、在游戏时可不断地鼓励宝宝边做边说,以激发他模仿说话、做动作的兴趣。
动物模仿游戏
通过动物模仿游戏,能加深宝宝对动物的认识,促进肢体的发展。
准备材料:各种动物玩具
游戏过程:爸爸妈妈先让宝宝认识各种小动物,并让他和小动物们亲一亲、抱一抱。然后爸爸妈妈和宝宝一问一答:小鸡小鸡怎么叫?――叽叽叽。小鸭小鸭怎么叫?――呷呷呷。接着,继续问:毛毛虫怎么走?小兔子怎么走?小鱼怎么走?鼓励宝宝说出小动物走路的方式,并让他用身体来模仿动物走路的样子。
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的游戏深受宝宝喜欢。在游戏过程中,宝宝的情绪、语言表达、人际沟通、想象力等都能得到发展。所以,我们不妨经常玩玩角色扮演的游戏,比如:让他当爸爸或妈妈,你当孩子,游戏中你可以把孩子平时有的坏习惯都表演出来,看看孩子怎么办,这有助于他学习思考、解决问题。当然你也可以观察到孩子眼中的你是怎样的。
游戏:袋鼠妈妈的大口袋
(适合18~36个月的宝宝)
准备材料:妈妈怀孕时的背带孕妇裤、宝宝的小围兜(围兜前有个大口袋)、各种小水果、袋鼠的头饰、废旧的纸盒。
游戏过程:
1、游戏前,先让宝宝看一些关于袋鼠的图册、录像等,以丰富他对袋鼠的认识。
2、游戏开始时,宝宝戴上袋鼠的头饰、穿上宝宝的小围兜,自由地跳跃。
篇3
【关键词】身体语言 汉语教学
汉语是重要的交流语言,越来越多的人,不仅是学生,从两岁的小孩子到几十岁的老年人都在学汉语。在汉语教学中,教师准确、适当、自然协调地运用身体语言,艺术的运用表情、手势、眼神及身体距离,能有效的帮助组织教学,起到增进师生感情,活跃课堂气氛,激活学生学习情绪,帮助学生加深记忆,提高教学效果等作用。
人的身体语言,是一种非文字语言的信息传授手段,它是人们通过人体的各种表现形式加入手势、姿势、身势等动作与表情来表达一定的思想内容。作为教师,不但要“言传”,还要“身教”。教师的一个手势,一种身体姿势,穿着打扮乃至面部表情,都可能对学生产生影响。身体语言以其生动形象、经济便利、富有实效的特点在汉语教学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汉语教学中常用的身体语言及其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1.表情
作为教师,对待学生回答问题的对错,就可以充分运用身体语言:学生答对了,老师极为高兴,笑若桃花,是对学生的一种肯定和赞许;学生答错了,老师也以微笑鼓励,使学生不感到灰心丧气,进而激励自己更加努力。相反,如果脸部表情僵硬,就会使学生感到困惑。微笑的运用确实重要。对大多数学生来讲,学习汉语这一门国语是比较困难、枯燥、难以理解的。这样,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使学生产生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心态,而微笑正好有此神效。一些教育家曾提出:“用爱的微笑去征服学生的心灵。”教师应把微笑带进课堂,使它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使课堂充满活力,使知识变得浅显而有趣,使学生感到学汉语是一种乐趣而不是包袱。
2.手势
“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原动力,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得以成功的首要条件,学校教育的一个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对终身学习的兴趣,以及进行终身教育的能力。”因此在上每一课前,教师可以针对教学内容做认真的准备,通过一系列身体语言来促使学生对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如教学多种职业时,让学生看教师的身体语言,猜:“我是谁?” 护士:做一个打针状;司机:做手握方向盘的驾驶员的姿势,还有如 工人 、警察、邮递员等。还有如在教学“你在干什么?”时,教师做看书状,学生说你在读书;教师做写字状,学生说你在写字;教师做踢球状,学生说你在踢足球。这样的练习还有很多,如看口形猜单词等,只要教师用心设计,通过身体语言进行巩固练习,就一定能提高教学效果。
3.眼神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从一个人的眼神中,可以看出他内心的疑问、好恶及态度的端正与否。爱迪生曾说:“人的眼睛和舌头一样,不要字典,却能从眼睛的语言里了解一切。”因此,眼睛能传神,会说话,最能表达细腻的感情。教师在汉语课堂上艺术的用好眼睛,有利于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应善于环视全班,捕捉到各方面的反馈信息,表达对每一个学生的关注,用眼神进行教学的组织管理工作。对认真学习的学生用眼神以示肯定;对思维活跃的学生暗示赞许;对胆怯不敢发言的学生投以鼓励的目光;对违纪的学生则以凝视的目光予以制止。眼神与言语同时使用,可以令学生影响深刻,增进师生感情。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课业活动比较乐于使用的赞叹评价的话有许多,但是教师要把学生活动的真实感受传达给学生,仅仅一两句装饰性言语恐怕难以胜任,配以目光的各种变化,可以生动的避免言语重复的乏味,又可以让学生透过他的眼神了解教师的感情信息。硬的学生的喜爱和信任,让学生处于最佳的学习心态。
4.身体距离
人际间的距离也有信息意义,也是一种无声的身体语言。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课堂所处的位置不同,与学生的远近不一,会给学生不同的心理感觉,产生不同的效应。有研究表明,当教师站在距离学生2~3.5米的地方,就会产生一种控制效应,如果某个学生不注意听讲或出现行为不当的时候,对待这种行为,只要教师表露出开始向这个学生走去的意向,就会使这学生不当的行为迅速的改变。
篇4
课堂上教师的面部表情、眼神、手势和身体姿势的变化,是一种无声的身体语言,某些情况下比口头语言更切实可行,更有实效。所以我们教师绝不可忽视之。
一、教师在课堂生的站姿
教师在课堂上不同的站姿,对学生的心理有不同的影响。站着讲课,有利于教学气氛的烘托,有利于内容的表达,更有利于及时板书,使学生更清晰的理解知识,更清楚的记忆重要知识点,同时也有益于使教学更富有感染力。站立讲述可以轻松自如的走动,保证动作、姿势的灵活施展,以激发学生的思维灵活运转变化。
心理学研究表明,课堂上教师过多时间的侧身站立或过多时间面向黑板而站,说明教师的心理是封闭的。教师只注重内容的讲授,忽视学生的接受状况,缺少双边活动,长此以往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对教师在课堂上的活动范围,各人有各人的看法,这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多少,教课类型的不同,灵活适当的加以对待。如果是讲授课,内容较多,需要较多板书,教师应主要在讲台上活动,以便浏览教案和板书;如果是复习、提问、练习课或是启发式教学等,则需要教师更多的察看和巡问学生的练习情况,及时掌握动态,充分了解学生的个别情况,增加双边活动,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增进了解,增加亲切感,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堂上教师适当的走动讲课,能轻微变动学生的注意力方向,调节学生的听课情绪和课堂气氛,警示某些开小差或不守纪律的学生,突破呆板的教师课堂形象。
二、课堂上教师的手势语
手势语在人体语言中具有独特的功效。在课堂教学中,手势语不仅有助于有声语的陈述说明,强调有声语的表达重点,而且可以增强有声语的感染力与说服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印象。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讲课时的手势,首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来源于教学内容,温和于教学内容,服务于教学内容。教学中的手势语是一种艺术化的手势语要自然、大方、得体,绝不可喧宾夺主、哗众取宠。教师的手势要更具自己的特点,符合自己的风格。手势语既不能太多太奇,也不能太少太琐碎。不可矫揉造作,装模作样,使人感到轻浮厌恶,也不可过于死板拘束、扭扭捏捏,使人感到压抑,更不可洋相百出、滑稽可笑,分散学生注意力。
手势语要注意分寸。这需要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根据自身的性格,对待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必要的熟悉和研讨,使手势语做到自然、和谐、适度。美国著名演说家卡耐基说过:“自然、有生气,是动作的至善。”
在与很多学生的交谈中,他们一致认为老师们的一些独特的手势和动作,能提高他们的精神和兴致,能使他们记住一些非常重要的知识和场景,回忆起来栩栩如生。可见,手势语在教学中是很有强调和振奋作用的。
三、课堂上教师的目光语
课堂上目光的运用往往是教师所忽略的。目光是信息传示器,眼睛发出的非言语信息,能表达许多言语所不易表达的复杂而又微妙的意思,是非语言交流中运用最多的一种。
首先,课堂上教师的目光应该放在哪里·初上讲台的教师较稳定的目光中心最好放在中后部位置。随着教学经验的积累,教材的不断熟悉,要不断的加强目光巡视,提醒和照顾到班上每一位学生。教师不可只看某一个地方的学生,或只注视那些成绩好的学生,忽视那些课堂上回答问题不积极和学习较差的学生。这会打击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课堂上放任自己,且与教师产生情感隔阂。
教师要善于用亲切和蔼的目光主动捕捉学生的视线,有计划地不漏过每一个学生。加强目光巡视,使学生感到老师已意识到自己的存在,进而得到鼓励和自信,满足学生的自尊心。加强目光巡视,可以及时发现那些上课不积极主动发言的学生的动态,促使他们参与教学活动,通过提出问题抑制学生的分心活动。教师经常通过亲切和蔼的目光与学生交流,往往无意中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学生上课更加集中精力与教师密切合作。
教师的目光语同时还具有警示作用。若一遇到学生交头接耳说话,偷看杂志小说或玩手机就点名批评,甚至停下课来大加训斥,一下子会把全班同学正在顺利学习的注意力打断和分散到手批评者身上,既影响了教学进度,又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得不偿失。遇到此类事件,较好地处理方式是运用无声的目光交流,对个别违纪行为的学生以目光暗示或提示,或突然的停顿,这样既不会干扰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思维和注意,又使违纪学生受到警告暗示,使课得以正常进行。
对回答问题的学生,教师切忌用怀疑、审问甚至鄙视的目光,要以信任、鼓励、期待、专注的目光,或以亲切的微笑,减轻学生的紧张心理,使其充满信心,大胆踊跃的回答问题。如果学生回答问题跑题、不畅,教师的目光应该是安抚、惋惜和宽容,绝不是取笑和责备。形成一个民主、开放、有序的学习环境,才能推动学生积极思维,大胆阐述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开拓和创新能力。
例如,我们班有几个学生上课沉迷于手机上网,我就用思考的眼光注视他们,经常走到他们身边,把问题抛给他们,促使他们思考,几次之后他们就再也不玩手机了。
四、课堂上教师身体语言应注意和避免的问题
我们教师在运用姿势、手势、目光等身体语言时,首要前提是要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体察学生情感。所用的身体语言师生双方都能领会和接受,并且与课堂教学气氛和情景相协调一致。不可不顾课堂上学生的气氛,发泄个人的情绪。同时在运用身体语言时,要注意个性差异。对怕羞内向的学生,对开朗大方的学生,对纪律性一贯较差的学生,要区别对待,采用不同的各相适宜的身体语言。
大多数情况下,课堂上教师的身体语言不是孤立的运用,需要与语言一起合理搭配,择优选择。这需要我们教师对多种身体语言表达方式作较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对多种身体语言做详细的了解,富有艺术性的选择和搭配语言与身体语言,对具体问题要较准确地把握和处理。
课堂上教师的表情、姿态、眼神、动作,长期来讲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是巨大的。如果教师的这些身体语言习惯令许多学生厌恶,明显的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反之,则增大学生的学习劲头。因此,我们教师必须要尽量剔除一些不受人欢迎的教态。如教学面无表情,冷酷呆滞,这会导致课堂气氛沉闷枯燥,使学生对教师望而生畏,敬而远之,形成师生之间的心理隔阂,极大压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降低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兴趣。
课堂上,教师应避免或杜绝消极手势动作的存在。对学生指指点点,用粉笔头投掷学生,敲桌子拍黑板等等都是不文雅的身体语言动作。更不能把个人的一些不良动作习惯带到课堂上 ,如经常抠鼻子,挠痒痒,男老师经常捋胡须、理头发,女老师经常玩弄辫梢、衣扣、发夹等等,这些在讲台这个小舞台上是不应该出现的。
身体语言的使用要稳重适当,过泛的使用身体语言,不但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有失教师的庄重和尊严,不恰当的身体语言不再是强调、风趣和诙谐,而是滑稽可笑,这必然导致学生失去对教师的尊重和信任,失去对知识崇高性的认识,使得课堂秩序和教学方法难于实施和管理,都是应该避免的。
篇5
[关键词] 运用 身体语言 体育教学
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具有共性,都是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两个范畴中的双边活动,但由于体育教学的自身特点以及学生的性别、年龄、生理解剖等特点,身体语言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更加显著。体育,主要是以身体活动为主的教学过程,因而身体部位恰当、准确、优美的展示——身体语言,是体育教师传授知识的中介,亦是学生学习动作技术的桥梁,它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对体育教师能够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学生能够顺利达到教学目标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美国心理学家艾伯尔·梅拉别恩通过实验得出以下结论:传递的总效果=7%的语言+38%的语调语速+55%的表情动作。可见身体语言在课堂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
身体语言的概念及种类
1.身体语言的内涵
在现实的体育教学中,身体语言对体育教学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身体语言的内涵以及其对体育教学的重要意义,科学、合理地运用身体语言进行教学,提高体育教学质量。身体语言又称“体态语言”,是指除有声语言之外的眼神、表情、手势及身体各个部位的姿态动作,包括非语词性的身体信号,包括目光与面部表情,身体运动与触摸,身体姿势与外表,身体之间的空间距离等等[2]。身体语言的科学、合理地运用在体育教学中有着很重要意义,经调查统计,多数教师认为它可以提高教学效果,是中小学体育教师教书育人的重要方法和手段,还有助于加快学生“社会化”的培养等。
2.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身体语言的种类
体育教学中,教师运用的身体语言的种类很多,也很灵活,一般说来体育教学中常用的身体语言主要有以下几种:手势语、仪表及身体姿态语、空间距离及身体接触语、面部表情语、眼神语等。这些身体语言有的运用在动作技术教学中,用来示范动作;有的运用在练习动作阶段,用来提示学生动作要领;也有的运用在教学效果中,用来评价学生学习结果等[3]。从身体语言的用途角度考虑,身体语言在体育教学中可归纳为三大类:一是用于动作示范的示范性身体语言,如动作示范时运用的肢体语言等;二是非动作示范的有意性(示意性)身体语言,如评价学生学习效果时运用的眼神等;三是非动作示范的无意性身体语言,如教师说话激动时手臂的挥动等[4]。
身体语言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1.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和概念, 促进动作技能的形成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把自己的知识、技术和技能传授给学生,光靠口头语言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抽象思维相对滞后的特点使得他们不仅通过抽象思维形成正确的运动表象是不现实的。而且,任何一个技术动作,尤其是较复杂的技术动作,有时很难用口头语言作出准确、全面的表达。而运用示范性身体语言则可以生动、形象、具体、真实地让学生明确动作的结构、要领、方法,使学生通过视知觉加速形成示范动作的视觉表象。在获得表象的基础上,学生再通过反复认真练习,体会动作要领、结构、用力顺序,经过大脑抽象思维的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动作的实质和规律,就能较快地建立正确的技术概念,促进运动技能的形成[5]。
2.身体语言能促进教学信息的相互传递,提高教学质量
在体育教学中, 学生的内心活动很容易表现出来,教师仔细认真地观察学生的身体语言, 可获取有价值的反馈信息。一个眼神、一个面部表情,甚至一个极其微小的动作都能表达出其特有内涵的教学信息,教师往往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眼神、表情动作等来判断学生投入情况、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运用程度、了解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状况以及教法、组织措施是否得当, 运动负荷安排得是否合理, 学生能否接受等等[6]。由此可见, 利用学生的身体语言作为反馈信息, 是教师调节和控制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3.有助于及时评价和指导,便于对教学过程及时调控
在教学中, 教师必须及时地对学生的学习和练习行为作出确切的评价, 使其了解练习的结果;在练习的过程中也可以用身体语言提示并指导学生易忽略的动作要领、关键环节以及注意事项等,便于在下轮次练习中改进动作。如:学生在练习体操技巧前滚翻动作时, 教师可用点头微笑或竖起大拇指等来表扬他们动作做得标准、漂亮。倘若学生动作做得一般, 教师可以轻拍学生的后背或把手放在学生的肩上, 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与此同时,也可用身体某肢体比划动作要领或错误之处等。通过这样的评价和指导, 学生会感到一种成功的体验或有一小点进步的喜悦和, 即使动作暂时失误也不甘心落伍, 力争在下轮次练习中做好, 促进了教学效果的提高[7]。
在学生动作练习过程中,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表情、目光和姿势等身体语言表露出的信息中获得反馈, 以达到了解学生心理和生理状况的目的, 并对自己的教法、组织措施是否得当以及运动负荷安排得是否合理, 学生能否接受等提供参考,及时地对教学过程进行调节和控制。由此可见, 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生的身体语言作为反馈信息, 不仅能够及时评价和指导学生的学习,而且是教师调节和控制教学过程, 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4.有助于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篇6
所以,面对林怀民和他创办的舞蹈团体“云门舞集”的舞蹈,观众会不解,但林怀民觉得,“舞评家必须要懂舞蹈,但一般人不需要,先要学会如何去感受和欣赏,懂不懂是下个阶段的事”,“外面树木长出新绿,木棉花开了,你看到觉得开心,知道春天来了。但你懂木棉花吗?”
他觉得舞蹈是舞者在台上动用全部器官、使出浑身解数直接和观众的感官对话。“如果观众起鸡皮疙瘩,那我就觉得很棒。”
1998年11月18日,云门舞集《水月》在台北公开演出。整部舞蹈的灵感来自于佛偈“镜花水月皆成空”,水和镜子被大量运用在舞台上,舞者穿着代表水的意象的白衣,伴随着巴赫的《无伴奏大提琴组曲》,开始了“内观的”、同自己身体的对话。
“有些舞者眼睛就那样垂着,不看观众;他从头到尾不是在演出,是在做一次呼吸的旅行。”这部融合了太极拳、芭蕾舞等元素的舞蹈表演到三五分钟后,“观众开始跟着台上的舞者呼吸,非常沉静而松驰。演完以后,很多人不想离开,就在戏院里待着;有些人甚至会哭。台上没有《梁祝》之类的故事,没有情节什么的,可是因为呼吸共鸣所带来的安静,观众会慢慢松弛,起鸡皮疙瘩、哭。”
自1973年创团,云门的舞台共上演了160多部作品,古典文学、民间故事、台湾历史、社会现象的衍化发挥、乃至前卫观念的尝试,让人眼花缭乱。
云门舞集的处女作是1973年首演的以台湾本地风俗为主题的《盲》和《风景》,台北中山堂公演时,两场3000张门票竟销售一空。随后的经典作品有讲述台湾人祖先从大陆渡海开拓台湾的《薪传》(1978年),以春夏秋冬四幕展开的《红楼梦》(1979年),以屈原《九歌》为蓝本,融合了邹族请送神仪式、梵唱、卑南族古调、日本雅乐神舞、印度笛乐的《九歌》(1993年),以舞蹈传达书法精神的《行草三部曲》(2002年,2003年,2005年),等等。
英国伦敦《泰晤士报》曾评价云门舞集为亚洲第一当代舞团,德国《法兰克福汇报》称其为世界一流现代舞团。2013年2月21日,处于当代世界舞坛领军地位的美国舞蹈节宣布,将今年度“撒姆尔·史克利普终身成就奖”颁给云门舞集创始人林怀民,林怀民因此也成为了欧美以外地区第1位获此殊荣的编舞家。
美国舞蹈节的颁奖致辞中提到,“林怀民杰出的40年编舞生涯对中国现代舞产生巨大影响,赢得国际舞坛至高的赞誉。”云门舞集是台湾第一个职业舞团,也是华语社会第一个当代舞团。云门舞集还走出了许多知名的舞者,比如林秀伟、罗曼菲、刘绍炉等,有些舞者还创办了各自的现代舞剧团,比如林秀伟的太古踏剧团、刘绍炉的光环舞集等。但考虑到近几十年的台湾历史,这些成绩来之不易。
林怀民始终觉得,云门舞集不是他一个人的。
1947年,林怀民出生于台湾嘉义新港。1961年,美国荷西·李蒙现代舞团来台表演,14岁的林怀民受到了启蒙。同年,林怀民开始写作投稿,用稿费报名了现代舞课程,为期两月。1969年,大学毕业的林怀民留学美国密苏里大学,一边攻读新闻硕士,一边研习现代舞。
1972年,一头披肩发的林怀民回到台北,第二天就被警察抓住,强制剪掉了长发。那天正好是母亲的生日,母亲以为短发是儿子送给自己的生日礼物。林怀民告诉父亲想投身舞蹈事业,遭到了强烈的反对。而现代舞在当时被视为“碰,屁股碰屁股”的东西,舞蹈就是“乞丐的职业”。
20世纪50年代,中国大陆已经有了芭蕾舞《天鹅湖》,有官方的舞团,而台湾只有民间业余的舞蹈社。在这样的背景下,林怀民抱着“中国人作曲,中国人作舞,中国人跳给中国人看”的信念,于1973年的春天创办了云门舞集。云门二字来自于《吕氏春秋》,云门所指的即黄帝时期的舞蹈。
林怀民带着舞者寻找着属于中国人自己的身体语言,他认为西方现代舞反抗重力的猛扑和跳跃,并不适合亚洲人的身体结构。林怀民经常和舞者们静坐,学戏曲身段,练太极拳……
《行草》准备期间,林怀民为舞者增加了书法课,排练时,大家在一起读一两个小时书法方面的书籍;《薪传》因为讲的是作为劳动人民的台湾人的祖先,林怀民请所有舞者来到河边,在大石头上睡觉、走路、跑步,体验那种重心压低的感觉。
云门的舞者,起初几乎都遭到了家里的反对,他们住练舞场中,有时都食不果腹。林怀民说,他们是“非常资深的台湾第一代舞者,跳了二十几年,就是这样子过来的。”
云门舞集选择舞者,不会特别在意外形和技术,更注重个性,而且,“进来后有3个月的试用时间,他必须让我觉得,他非跳舞不行,而不是他喜欢跳舞。”所以《九歌》中8分钟不落地在两位舞者肩膀跳舞的“云中君”吴义芳,饰演女巫的李静君、饰演湘夫人的周章佞即使到了40多岁的年龄,都依然活跃在舞台上。
在多部舞蹈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周章佞1993年18岁时就加入了云门舞集,1997年她发现自己怀孕时,躲在家里哭了3天,以为就此告别了舞台。“坐完月子,我上了第一堂舞蹈课,最明显的感受就是转圈的时候,身体在转,里面的子宫也在转,腿才稍稍一蹲下就开始发抖,大概半年之后,我才完全恢复。”
云门舞集成立25周年时,林怀民创办了云门舞集2,由年轻的编舞家们共同担当。这就像林怀民作于1969年的中篇小说《蝉》的结尾的两句话一样:
“如果,如果我们明年再来,还会有蝉吗?当然有,可是那是另一批新蝉。”
几年前,林怀民正式接收了第一位弟子,28岁的巴西舞者阿杜。身体条件并不出众的巴西男孩之所以通过层层选拔脱颖而出,林怀民解释说看到阿杜时想起了年轻时执拗的自己,“生命力很顽强,就像一棵树。”
林怀民为阿杜在家旁边租了房,要求他在自己身边住1年。阿杜的第一节课就遇到了问题:“老师让我独自上山,不能乘公交。当时我很震惊,但还是去了,这一路上,我很多次想到放弃。最终我走了8个小时,看到了台湾的景色,感觉很震撼。身体非常累,但很自豪。”
山顶上眺望,更远处的农村、乡镇,是云门舞集刚成立时最希望演出的地方,因为林怀民在“”时代看过赤脚医生的故事,很向往。云门舞集的《白蛇传》曾经来到过乡间的操场,用一大片塑料布棚子作为舞台。如今,云门舞集走出台湾奔向世界,没有太多时间下基层,林怀民的愿望最后落在了由年轻人组成的云门舞集2的身上。
2012年,云门舞集2带着5段现代舞来到北京,林怀民信心满满:“请放心,台湾的老大娘们、老先生们统统都看过了,他们很喜欢。北京的观众没有理由不喜欢。”
在一些云门舞集2下基层的影像中,舞者走到观众面前表演,观众不自觉地用身体作出回应,老人小孩都跟着一起动。
“现在的乡下孩子,如果他没看到云门,他的选择就只有卡拉OK,只有电视,只有电动玩具。但如果有天我们去乡下巡演,他刚好看到了,他突然觉得那个音乐很好听,那个舞蹈很好看,那么也许他就会自己去找那个音乐,报名参加我们的舞蹈班,当然也许他压根都不喜欢,但他应该有选择的权利。不能因为他住在乡下,某些艺术他就永远接触不到。”
林怀民说不要低估老大娘、农民、孩子们的审美高度。“今天电视那么发达,他们什么东西没看过啊。即使住在陕北的大娘也看过电视的,你把好东西端过去她就知道了,她就不走了,她会来过一个快乐的晚上。”
篇7
关键词: 高中自然地理教学 身体语言 应用
身体语言(body language),也称肢体语言,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用来传递信息、表达情感、表示态度的非语言特点的表情神态与身体姿势,以表达某种特定意义的无声语言。它具有形象、直观,易理解、易模仿、易运用的特点。
在高中自然地理教学中地球的运动和地球上的大气是老师最难教、学生最难学的重、难点知识,我就这方面谈谈身体语言教学的具体应用。
一、教师演示,学生领会
如在讲雪线时我把自己的头比作一座山峰,头发比作积雪,讲授阴阳坡、迎风坡与背风坡,一边比划,一边风趣地讲解:额前发际线为阳坡(太阳辐射强)或背风坡(晴天多),颈部(后脑勺)发际线为阴坡(太阳辐射强)或迎风坡(阴雨天多)。学生们一起比划,领会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学生通过参与身体语言教学,感受深刻。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分析,细心揣摩身体语言,精心总结地理规律,认真解剖思维障碍,从而能够得出每一类问题的思维方法和解题方法,从中也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方式得到超越。
二、师生共同演示,学生体验
如讲解“北右南左”的规律应用: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使地球上水平运动的物体偏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伸出右手手掌,掌心面向自己,四指表示水平气流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的运动方向,大拇指表示北半球气流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向右偏转;伸出左手手掌,掌心面向自已,四指表示水平气流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的运动方向,大拇指则表示南半球水平气流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向左偏转。风向的判定,高空风把大拇指与四指垂直,近地面风把大拇指与四指的夹角控制在45°以内,方法同上。风压定律:高空中的风,在达到平衡(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后,风向与等压线平行,背风而立,南半球高压在左侧、北半球高压在右侧;近地面大气中的风,在达到平衡(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近地面摩擦力)后,风向斜穿等压线,背风而立,南半球高压在左后侧、北半球高压在右后侧。北半球的气旋、反气旋用右手表示:右手半握,大拇指向上,表示气旋中心气流上升,其他四指表示气流是呈逆时针方向向内辐合;东部吹偏南风,西部吹偏北风。大拇指向下,表示反气旋中心气流下沉,其他四指表示气流是呈顺时针方向向外辐散;东部吹偏北风,西部吹偏南风。南半球的气旋、反气旋用左手表示,方法与北半球相同。师生共同演示。
又如,讲解恒星日和太阳日的差别时,我让一个学生扮演太阳,站在离我一步之遥的地方,一个学生扮演遥远的恒星,站在课室的最后面,我扮演地球,我转了三次,第一次只有自转,没有公转,同学们很快发现太阳日和恒星日相等;第二次我在自转的同时绕太阳反向公转,同学们很快发现太阳日比恒星日短;第三次按实际情况演示。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通过体验情境、描绘情境、演示情境的活动中,深刻地理解了教材的主要内容,受到了具体生动的形象感染。通过体验表演,他们的情感受到熏陶,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三、学生演示,教师引导、讲解
在讲解地球公转的意义时,我指导五个学生用身体语言来完成教学。全班同学积极参与,边演示边讲解。中间一位学生扮演太阳,并且手里拿一根竹棍(代表太阳光线),周围的四个学生分别扮演地球公转在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位置时的状态,这四个学生都斜着身子,头顶为北极点(均指向同一方向),脚底为南极点,腰带为赤道。通过教师引导、讲解,学生们可以体会一年内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南北半球昼夜长短的变化,极昼极夜的变化等规律,引导学生对地理事物进行空间分布、时间分布或演变方面的规律提炼,有助于学生归纳能力的提高,也有助于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
四、全体参与,共同体会
如在讲授三圈环流时,我提前用纸做了一些箭头,先从理想状态――单圈环流入手,我走到教室中间(共5排学生),设第3排为赤道,前后黑板各站一名学生假设为北极和南极,天花板假设为大气上界,根据热力环流学生很容易演示出单圈环流。然后演示三圈环流,假设第2排和第4排为副热带(纬度30°附近),假设第1排和第5排为副极地(纬度60°附近),第3排学生双手向上演示赤道上升气流,手拿箭头双手张开演示上空气流的分流,右手指箭头向前面黑板(北极)在上空向右转,表示高空风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右偏,在第2排附近偏成西风,第2排学生解释动力原因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前黑板的一名学生双手向下演示极地高压,手拿箭头向右偏,第1排学生两手交叉演示冷暖气流相遇,暖空气被迫抬升,近地面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南半球演示类同。最后让学生分小组合作完成三圈环流图。
篇8
一、体育教师运用身体言语向学生传递信息加深学生对动作技能的理解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如果一味地使用语言传递信息,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或觉得表达不清,而适当的言语借助身体,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动作信息,加深对动作技能的理解。比如,教师为突出某技术动作的特性时,利用身体语言将重点环节的示范,静止时间稍长一些,对于难做静止示范的技术难点,用手臂的摆动来代替动作中角度与速率,用手来比划高度、长度等方法将信息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加快领会动作技术,或对学生典型动作做惟妙惟肖的模仿,生动形象的做出自我保护动作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动作信息。
二、体育教师运用身体言语与学生进行情感沟通,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
体育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是神圣的、遥不可及的,因而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以饱满的精神、良好的教态、衣着和优雅、整洁、端庄的仪表出现在课堂上后,会给学生留下美好的印象,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同时体育教师运用自己的身体触摸学生的头或身体其它部位,使学生感觉到教师对其关心、关爱,很重视他、在乎他,而获得心理上的满足,进而乐于与教师交往、沟通。相反如果教师上课时无精打采、目光虚晃、游移不定,流露出焦虑和束手无策,就会影响学生,使学生心理上有所压力,打消练习的积极性,这样也就无法与学生进行情感沟通。
三、体育教师运用身体言语来改善师生关系,鼓舞积极性
体育教师在讲解示范中,如果发现学生目光冷淡、左顾右盼,或晃动身体、交头接耳,这就表明学生对教师讲解的内容不感受兴趣,而此时教师就应在讲解示范的同时辅以手势、面部表情,而增强信息的感染力。如果学生眉头紧锁、目光愣怔、双手抓耳挠腮,则是学生对教师的讲解有所疑惑,而此时教师应配以身体言语来启发学生的思维,在教学过程中频频与学生对视,表示一种亲切的心理交流,使他感到你在注意他,让他感觉你很在乎他,进而改善与教师的关系;在他犯错误时,用身体言语来提醒他,维护其自尊心。他在与同学打打闹闹时,教师可用身体言语来指点他,帮助其掌握与同学沟通的方式。
四、体育教师运用身体言语来改善学生行为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听讲解看示范或练习中,总有那么一些学生精力分散,注意力不集中,有些同学之间相互打闹,动作随便,东张西望,或者搞小动作,此时教师如用语言直呼其名提醒或呵斥该生注意,该生迫于压力可能表面服从,但由于在众目睽睽之下受到批评,自尊心会受到伤害,从而产生抵触情绪,不利于沟通,也会影响课堂纪律;相反,此时教师如果轻轻走到学生身边,用身体言语,即摸摸他的头或轻轻拍下他的肩,或当他与教师的目光相接触后,教师向他呶呶嘴、皱皱眉、摇摇头……这样既能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又能使学生改善其行为。
五、体育教师运用身体言语与学生沟通,提高体育教学效率和练习质量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身体言语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及时发出表示同意或不同意,满意或不满意,鼓励或制止某种行为的信号。比如,当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畏难、害怕的情绪时,教师可用点头、温和的微笑、和蔼的目光、鼓励的手势等身体语言代替自然语言表达对学生的提示,使学生从教师的目光、神态中受到感染,得到鼓励,激起勇气,减轻心理压力,从而提高体育教学的效率,在指出学生错误动作时,教师微笑着摇摇头,这不仅向学生传递否定的信息同时也包含有鼓励的信息和爱的信息,这样也就提高了练习的质量。身体言语的否定要比教师简单否定效果好得多,相反如果教师只是用言语简单的沟通,会造成学生逆反心理,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篇9
它符合现阶段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体制的变化,是当今发展的必然走向.做为一名体育工作者,在学校的教学过程中,应做到下面的几个方面.
一、思想品德素质的培养
我们的教学对象是随着时代而不断地发展变化的。现实中,我们面对的是在优越条件下成长起来的“小太阳”。教会学生做人、求善、养德,培养学生坚韧不拨的优秀品质。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好思想。
体育课上教师要求学生体质好的学生帮助体质差的学生完成教学任务,教育学生在课堂上做好人好事,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解决问题,培养学生为他人服务的意愿和行为,培养学生善良正直的品格。
在体育课教学中培养尊师敬长,克制自己的不良欲望,不受有害刺激诱惑,遵纪守法,勇于克服坏习惯,戒除不良嗜好等。爱护弱者,教育学生做事工正,为人和善,言行一致,文明礼貌,不损人利己不投机取巧。
培养学生做新时期的接班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体育教学靠师生的合作,学生之间的合作。同时也要教育学生关心集体,为集体争荣誉,教会同学之间的相互交往。尊重人,理解人,善于与同学友好相处.让学生明白,只有生活在好的合作集体中,才能创造出优异的成绩。
培养学生具有坚强的意志,体育课的学习是很苦很累的,要求学生必须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必须具备不怕困难。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和毅力。教育学生对失败挫折有一定的承受力,培养学生处自我教育的能力。
体育教学重要的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教师的讲解与示范,教会学生锻炼身体的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自我教育能力,让学生逐步达到自我发展,自我教育的目的。
二、文化科学素质的培养
现代体育教学的发展趋势是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文化科学素质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基础知识学习,基本技术掌握、基本技能的形成过程进行智能教育,教养学生学会学习、创造、求真。
在教学过程是培养学生的求知好学精神。体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包括了许多文化内涵。为此,通过体育教学手锻,不但能增强学生体质,更主要的是能教会学生的体育理论知识,掌握锻炼身体的方法、原则,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合学生学到体育文化知识,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让学生设计准备活动内容,编排徒手操,设计场地,制作体育器材等。
都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而学生的创造性活动往往要靠教师的引导,所以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很重要,对学生进行“三基”教育。
体育课教学是教师和学生装,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过程,既要通过体育活动增强学生体质,也要发展学生的智力,使学生掌握“三基”和科学锻炼方法。
三、身体心理素质的培养
通过身体心理素质的培养。可以促进学生的正常生长以育,提高身体活动机能。培养学生脑体结合的能力,把学生心理素质调控在最佳状态培养学生自理自护能力。通过体育活动的学习,能促进学生的正常生长以育,增强体质,提高务项身体素质,练就一生强壮的身体,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学会自我保护,提高自理自控能力。
通过讲授正确的动作技术和科学健身方法,为终身体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通过组织教学比赛游戏活动及考试、达标、运动会等活动。
可以培养学生良好 的心理调控能力及心理稳定性和适应性。并向学生装讲述健康的人生心理标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经常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四、审美艺术素质的培养
“音乐舞蹈进课堂”“情境式教学”多种教学方法为体育课近些年来能动式教育开拓李新的天地。随着新思想的不断涌现,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被新生事物所代替。
在实践中充分利用体育教育自身的优势,转化限制条件为有得条件,正视自己,解放思想,拓宽思路,大胆突破,体育教学不仅要讲授动作技术,而且还要教会学生在动作技术学习中去体会美、创造美、鉴赏美,要求学生每学一个动作都要保持动作美,创造美,体形美。
把美蕴藏在动作之中,培养学生具有审美意识和爱好,让学生亲身体验动作美与表现美的深刻含义。从而使学生领悟和品出所喜爱项目的艺术内涵,从中发挥艺术才能和特长。
五、劳动素养的培养
让学生学会劳动,在劳动中磨练意志,得到锻炼,提高对劳动技能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培养敬业爱岗思想。体育教学的学习过程实现了学生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有机结合,而且往往体力劳动大于脑力劳动。
篇10
【关键词】学校体育;终身体育;体育意识
所谓终身体育是指一个人终身受到体育教育和从事体育锻炼,使身体健康、身心愉快、终身受益。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因为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是大学体育教育的重要任务,所以高校体育应该为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做好能力的储备和心理素质的坚实基础。
1.终身体育与学校体育的关系
学校阶段是学生生长发育、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是培养终身体育的关键时期,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最重要的一站,也是学校体育教育的最高层次,最后一站。高校体育是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重要衔接点,是实施终身体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它对终身体育具有十分明显的影响作用和长远效益。高校是培养学生实现终身体育观念的主要场所,必须要接受教育,终身体育的内涵是终身教育,其中包括了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体育贯穿了人的一生。我们提及的终生体育思想是从人的一生角度来对体育问题的理性认识,它的出发点是以人为主,并从探讨人、体育、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来塑造全面发展的群体。高校体育的目的是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传授体育知识,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为终身体育在当代体育发展的道路上指明方向,我们要从理论和实践中培养终身健身者,要让学生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成为德、才兼备,体魄强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接班人。
2.培养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不仅依赖于有关体育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而且还要依赖对体育实践的情感体验,反复实践的过程是对情感的体验和对理论知识的深化,当感性认识通过自身努力达到理性认识时,体育价值观念良好的形成时,就会发生质的飞跃。由于体育课具有灵活生动、丰富多彩、形式活泼。所以学生对体育课有着浓厚的兴趣,并通过体育教学将其积极的延伸到体育课外活动中,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体育实践活动的情感体验的培养。因此,体育活动对培养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有其独特的作用。
3.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性
近年来我国公民体质逐年呈现下滑趋势,这种情况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在众多原因中最不可忽视的原因是健康与体育意识淡漠。高等院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是培养这些人才健康体魄的关键环节。现阶段高校体育对学生形成符合时代要求的终身体育意识和行为还不到位,也正好表明了现今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所以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使他们能够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是目前高校体育教学深化改革的主要问题之一。
4.培养大学生体育意识的传播途径
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能力的基础主要是通过学习和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和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理论知识来完成。要在高校使学生树立牢固的体育锻炼意识,应充分利用高校一切可利用资源,通过资源的利用宣传来扩大学生的体育知识的了解,进而来增强学生体育锻炼的自觉性,从而调动并激发学生自觉锻炼的热情。学校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定期举办各种体育知识的讲座,通过体育知识讲座宣传体育理论知识,并通过体育教学的实践活动与其结合,同时配合各种竞赛活动提高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同时要加强学校与学校、学校与社会之间的联系,进而扩大学校体育在社会中的影响力。
5.培养兴趣和爱好
在对学生进行体育意识的培养过程中,首先要从教育引导入手,要逐步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逐步激发学生体育需要,并传播终身享用的体育保健知识与锻炼方法。我们只有充分地把学生内在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才能有效地在体育锻炼过程中逐步形成体育意识和终身锻炼的能力。
6.培养自我锻炼能力
如何培养大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也是当今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应注意将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除了要讲解运动技能外,还要积极培养学生对体育项目的认识能力,使学生懂得体育锻炼的意义及作用。同时在体育教学中我们还要培养学生在独立锻炼过程中自觉性,对练习的次数、时间、强度、动作的自我调控能力,达到主动锻炼的意识得到体现,为终身体育奠定坚实基础。
7.提高课外体育锻炼的能力
学校的体育场、馆设施是体育锻炼的主要场地,是实现体育锻炼的基本保证。所以学校要尽可能地加大对体育设施建设的力度,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活动场所,同时提供必要的体育器材,并配备高素质的体育教师。大学生自我运动能力比较强,课余活动时间较多,容易产生良好的体育运动氛围。学校可以建设各运动项目的俱乐部、社团、代表队,通过各种组织来组织学生参加体育比赛和体育课余活动,通过各种活动来营造积极良好的体育运动氛围,提高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体育兴趣,并将其激发出来,最终达到终身体育意识的目的。课外体育是体育课堂教学的延续,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可以参与并组织不同内容,并且形式各异。课堂上传授的知识和技能能够在课外体育活动中有所体现并可以独立探索,丰富发展并检验自身的参与能力,有效提高自我锻炼的能力,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
8.结束语
在当今社会中现代人必须具备有良好的体魄来迎合这个社会,大学生在校期间能否形成科学的健身意识,将直接影响到他们未来的身体健康情况。体育教学是培养大学生养成终身体育习惯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意识的重要环节,所以高校教育内容中学校体育是重要的环节之一,教学中教师队伍的力量不容忽视,我们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要对教师提出高要求,要求体育教师要及时的更新观念,不断完善自我的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结构,以适应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对体育教师的新要求。我们要通过学校体育的最后阶段来培养学生学会自学、自练、自评的能力,把快乐体育的精神传承下去,最终为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肖锋,蔡冬梅.论高校终身体育的教学模式[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5,(2).
[2]杨亚琴,张济.刍议.大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培养[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