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语言学范文
时间:2023-03-16 03:24: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英语语言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英语语言差异研究
经济,政治带动着文化的发展,自从改革开放的政策提出,中国市场上的经济得以快速发展,在文化上,或许是由于英语在全球上的广泛使用,加上经济的驱使,很多国家都兴起了学英语热,对中国人来说,英语这种第二语言也变得越来越普及。在我们国家的文化学习当中,我们中国人早就把英语当做我们的第二母语,特别是随着中外的经济交流越来越密切,语言的统一更是首要考虑的问题,为此我们国家加大了对英语学习的要求。如今“英语语言学”课程更是成为我们大学本科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培养计划中的一门基础必修课。显然这门语言学在我们国家的教育文化中已经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那么现在就让笔者讲讲该科目理论在我们应用状语教学上的应用。
一、英语语言学理论在英语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英语语言学理论内容涉及语言的各种属性、语言学的学科知识、语音学、形态学、句法学、语义学、语用学、社会语言学、语言与心理、语言与文化、语言习等等。该理论是我们现代英语专业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也是我们现代英语专业教学中的一个理论基础。
在英语专业教学中,英语语言学理论作为一个基础理论是我们的英语专业学生学习英语这门语言学的基础,在我们对英语这种语言学的学习以及研究的整个过程当中,我们都离不开英语语言学理论的基础,它使得我们了解现代英语语言学的基础理论以及研究成果以及掌握语言研究的方法和艺术。在对该理论的学习当中,使得我们的阅历开阔,理解现代语言学的丰富内容。同时,英语语言学理论对外语教学与研究具有指导意义并引导学生学习怎样将现代语言学的理论与成果应用于我们的英语实践之中。
二、英汉语对比研究
在我们对英语和汉语的学习中,我们都很清楚地了解到它们之间各自的特异性和共同性。
1.英汉语法;在我们汉语中,很多时候都是通过语法来明白例子。同样的,在英语上,英语也有其的语法规范,对于两种语言的语法在大致上是一致的。例如说;从英语角度看:Shetoldmethatsheboughapan;从语法上分析,这是一句宾语从句,首先要分析主语是she谓语是told,直接宾语me,间接宾语sheboughapan.综合整个句子来看,都是通过每部分的成分来阐述语法。从汉语角度看:她告诉我她买了一只钢笔。分析方法如同上面。这也简单说明,对于这两种语言的语法规范大多相似,但我们也绝对不能说它们是一样的,因为毕竟在现实语言的学习中,我们还是要研究它们的不同之处从而对比学习的。
2.用语习惯;在我们对英语语言的学习研究当中,我们会发现,在实际的运用当中,对英语习惯性的用法与我们中文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比喻说,我们中文的习惯把把我们想表达的状语放在我们想要表达的句子之首,而对于英语来说,他们习惯把状语放在表达内容之后。
3.用语模式规范;对于英语这门语言当中,它拥有较为规范的模式,也就是常用的主语部分+从句部分。就像Shetoldmethatsheboughapan一样,而对于我们中文这种语言,它的表达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并没有什么规范句式可寻。
4.结合语境;我们都知道在我们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使用我们的语言时,要结合我们所处的环境来理解我们所使用语言表达的意思,这也是我们常说的结合语境理解句子具体含义。对于英语这种语言来说,它们更需要结合它们具体所用的环境。就像英语语言中的“It”它所代表的含义是我们再脱离该语境下无法理解的。我们甚至无法猜测它类似的代表什么。所以说,对于英语这种语言来说,我们必须得结合语境来明确它所表达的意义。
三、第二语言习得理论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国际间的贸易关系更为密切,英语语言的使用也在不断的扩张。对于我们中国来说,即使我们不出国门,也同样感受到英语这种语言的重要性。我们生活求职工作中,我们会遇到很多公司需要英语过四六级甚至是八级的要求。即使有一些人不用担心求职问题,但对我们国家2008年的奥运以及2011年的广州亚运会,我们不也需要懂得英语甚至是用英语交流吗?谈到交流问题,我们又要处理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由于地方的差异或者使用英语语言习惯性的问题而带来的一些误解。对于误解常常会带来人人之间的隔膜,所以对于我们正常的生活我们不想被别人误解也不想误解别人,所以我们要解决这个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了解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问题。为此先简单阐述一些带来误解的一些原因。
1.由于口音问题;我们都知道世界上使用应用语言的人非常之多,但我们同时也知道他们口中的英语却有着他们各自的特点,特别是口音。对于我们中国人也一样,即使我们会说英语,但我们还是保留着我们自己的家乡口音,而且不同地方的人有着他独特的口音,这不是我们说会说英语或者汉语就能理解的。
2.用语习惯;我们都知道,不同的人不同的地方,他们使用的日常用语或者是用语习惯都有着它一个地方的特色,也是区别于其他同种语言的不同之处。而然也是这一些特别的习惯,给我们的交流带来了一定的阻碍,因为我们很多人没有这种习惯,明白不了他的意思。
3.文化底蕴的差异;我们都知道中西方的地域以及文化上都有很大的差异,除外在我们互相学习对方的语言时,我们并没有对方的文化底蕴以及环境背景。所以很在很多时候,我们并不了解西方的一些文化特点。就好像,在我们中国文化中,我们认为黑色并不是什么吉利的颜色,而对于法国巴黎来说,他们眼中的黑色特别是黑色大伞有着其特别的文化含义。
在这些问题的产生之下,我们学习英语这种第二语言会更为吃力,但是我们国家始终需要发展,始终需要融入全球的市场,所以有问题当然要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在学习中就是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走下去的。为解决这些语言障碍,笔者在此简单的讲讲自己的见解:
1.加大中方与西方的交往。通过中西方的交流,从实践中找出问题的答案然后解决。笔者想说的是:A、通过留学制度;因为现在很对有钱的家庭都希望自己的儿子能有一口流利的英语,所以大部分都是在她们儿子很少的时候就送到外国去读书;在这里学校也可以通过保送一些大学留学生到外国学习,通过慢慢的接触和对地方的考核。深知西方的生活方式与生活背景,在慢慢的交流中学习英语。B、加大企业之间的联系,从企业的角度上来看,中国的企业向壮大起来不能局限于中国个小市场,应该在全球这个大市场内发展,所以企业可以通过对职员的国外培训或邀请高级的外国人士到公司任教,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在外国建立子公司。C、针对语言方面的差异,译者应不断加强对所译语言的敏感性,从语音、词汇、语法、语义、修辞等各方面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修养,要培养自己养成一种规律性阅读所译语言所写的各种文本的习惯,及时了解所译语言的各种发展动态。
2.综合性习得理论。在英语的多样性的情况下;中国可以综合的加强对外语的理解。由于文化具有兼容性,所以对于英语的多样性,也可以根据英语的共性进行学习,在英语的发展中有时候也和汉语有一定的联系,例如上面所说的语法,再有就是词汇方面,学一门语言都是从语言和词汇方面入手,所以中国人在习得英语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语法与词汇的角度入手。另外在接触到美式英语和英式英语的不同情况下,要着重语感的培养,要善于分析。在不断的接触,不断的分析,不断的总结中综合性的习得。
【总结】:英语语言学理论在中国市场上广泛应用,对于这门不同于汉语的语言,由于它的用途超广,所以尝试通过剖析英语语言与汉语语言的不同,慢慢的习得英语语言学的真谛,好为英语在中国的使用习得更多语言学的理论,促进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文教资料;2005年27期。
2.申小龙.汉语与中国文化[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3.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4景德镇高专学报;2005年01期。
5.叶子南,高级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1.6
篇2
关键词:社会语言学;语言教学;关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4-008-01
一、引言
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Hymes,1971)指出,一个人语言掌握的好坏,不仅仅在于他能否造出合乎语法的句子,而且还包括他能否恰当地使用语言的能力。因此,人的能力应该是他的交际能力,交际能力并不表现在一个人对语言形式掌握得多好,而在于他运用语言参加社会活动的能力有多强。这里面包括诸多社会因素,如语言以外的表达形式(像体态语和辅助语)、不同人物的语言风格(语体问题)、不同场合使用的不同语言形式(语域问题)等。
二、社会语言学与语言教学的关系
语言是根据不同场合需要调整的,应该考虑双方当事人关系以及时间、空间等因素。下面通过两篇语用失误来进一步说明语言教学中对语言进行语体、语域和语言功能分析的重要性。
例1 一位外教问一位学生去清源山的路怎么走时,一位英语学得不错的学生告诉她说:“In the first place, you ought to make your way to Quanzhou by Bus No.7; in the second place, you should transfer from Bus No. 7 to Bus No.3 at the Cultural Palace, in which you will find yourself heading to the direction of the mountain and you just need to inquire where to get off the bus”显然,这位学生是背了课文中的一些词句并生搬硬套,将其用到这段和老师(熟人)的日常谈话中,学生的问题像一面镜子一样反映了我们的教学问题。这说明了老师在讲述这些词句时只讲了它们的用法,很少或者根本就没有讲解它们应该怎样使用,在什么场合使用,才造成将一段正式的书面语用到这段非正式的口语中。
例2 当儿子认为送广告这份小生意极容易做并能赚到﹩600时说: “ A piece of cake!” “Six hundred bucks!”等非正式的口吻,这话用在这种场合很得体,但换个场合、改成不同的人际关系时再用此话则不一定得体。如,一位教授给一位学生布置作业时,如果学生说: “ A piece of cake!” 用汉语说“小菜一碟!”是不得体的。因此,语言的教学也要注重语域问题。
学语言的学生说话时不管语言形式,即语音、词汇和语法有多正确,若没有注意到上述三方面因素,所学的话就有可能与当时、当地和当事人的身份地位格格不入,成为语言形式正确、语用错误的例子。
此外,“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结晶,是反映文化的一面镜子;而文化,它制约着语言形式,不断将自己的精髓注入到语言中去,成为语言表现的基本内容”(李润新,1994)。
语言与社会文化的关系决定了语言教学与社会文化教学的密切关系。好的语言教学应该是二者同时进行。在教授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的同时,应介绍文化背景,结合社会文化的各种因素讲授语言的交际原则,培养学生使用语言的得体性和交际能力。如果我们只教语言而忽视社会文化,那么,我们的学生在使用语言进行交际时,就会闹出笑话或令人尴尬,甚至犯错误。
几十年以来语言结构为重点的教学实践形成了某些思维定式和惯性运作,比如,先掌握语言本身再考虑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先学好知识再学会运用,先有大纲课程教材后有考试,等等。吴伟平(2009)认为,在实际生活中,语言与文化很难分割开来,认为的割裂是导致语用错误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结语
社会语言学所关注的是语言的社会属性或称文化属性,即什么样的人在什么情景中讲什么话。更为重要的是,交际者之间不同的交际关系也促使讲话者讲不同的语言。这样,在语言教学和学习中,教师不仅要教授什么词有什么意义,具有什么功能,还要讲如何根据不同的交际对象来讲不同的话,和根据自己的身份和地位讲话。在外语教学中还存在着不同的文化中讲不同的语言的情况。这就要求教师在教授语言时,不仅要教语言形式,而且要教语言的使用的文化。
参考文献
[1] 戴庆夏. 社会语言学概论[M]. 商务印书馆,2009.
[2] 高伟萍.社会语言学视角看英语教学[J] 山东外语教学,2007(3).
[3] 刘晓青. 社会语言学与外语教学[J]. 山东外语教学,2003(2).
[4] 马志强. 语言交际艺术[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5] 梦东维,王戈. 社会语言学与英语教学[J]. 华侨大学学报,1997(4).
[6] 史宝辉,李健. 语言交际研究与应用[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篇3
一、认知心理学理论
认知心理学理论认为人们运用一项技能时,要同时处理各种信息。但由于人脑在一具体时刻处理信息的能力有限,如果对一些信息的处理不够熟悉,就会导致整项技能的运行受挫。因此,学习一项技能就要通过大量的实践,增加各个环节的熟练程度,从而使各环节协调运行。语言与其他知识技能一样,同属于人类知识的范畴,因此二语习得过程同样也可由认知心理学理论来解释。语言学习者如何掌握新的语言信息,理论界有两种描述:一是控制处理与自动处理;二是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
(一)控制处理与自动处理
信息处理模式认为人在处理信息时,受两种因素影响:一是人给予一项任务的注意力;二是处理信息的熟练程度。McLaughlin区分了两种信息处理方式:(1)自动处理,通过大量的实践形成,信息的处理几乎不需要注意力;(2)控制处理,信息的处理需要使用较大的注意力资源,而且相对较慢,但可以向自动处理转化。控制处理只能短暂激活记忆中选择出来的信息节点,通过不断练习,控制处理转变成自动处理,这时自动化的技能程序才能被储存在长期记忆中。当环境需要提取他们时,人们无需注意力的参与很容易就能把它们提取出来。McLaughlin认为,一旦习得这种自动化的技能,它就很难消失或被改变。第二语言的学习就是不断地练习,由控制过程向自动化过程转变。Brown试图把McLaughlin控制处理、自动处理和注意力这一模式应用于解释二语习得的诸多方面.Brown将这些最小的基本单位描述为人们对语言形式(语法、语音、语言规则等)的处理和注意,并认为儿童二语习得完全是由集中于语言形式上的,即无意识的注意(基本单位C和D)构成。而多数成年二语习得者在课堂内的语言形式学习需要经过基本单位A与B和C的组合后,再过渡到D。因此,语言学习的过程就是使大量的控制处理向自动处理转化的过程。
(二)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
Anderson指出陈述性知识是“知道是什么”,具体形式如单词、事实、规则、一系列时间的记忆等,可以陈述出来。程序性知识是“知道怎么样”,属于潜意识范畴,能积极地促进以陈述的方式储存的数据与事实进行重组。根据Anderson的理论,可以将语言学习过程分为三个阶段。(1)认知阶段:语言学习者参与有意识的活动,获得的知识在本质上是典型的陈述性知识。(2)联结阶段:人脑努力编辑加工陈述性知识,使之逐渐程序化。(3)自动阶段:语言学习者的表现依赖于潜意识,完全或更加自动化。Anderson认为一语习得与二语习得的差别之一就是语言学习者所达到的学习阶段不同。一语习得者达到的是自动化阶段,而二语习得者一般只达到联结阶段。虽然一些二语习得者经过练习习得了很高程度的程序性知识,但他们并没有完全达到自动化阶段。如果第二语言教学中只是把有关的语言规则,即陈述性知识,告诉学生,并不算是完成了教学任务。因为第二语言习得的关键往往还在于如何训练和培养程序性知识。口头表达的过程就是说话者运用背景知识和语言知识向听话者提供有意义的信息的过程。通常情况下,说话者说话时几乎没有准备的时间,说话者必须在有限的时间里决定说什么、怎么说,这一切是在潜意识里进行的。如果说话者不能迅速做出反应,即使已掌握了大量陈述性知识,整个交流也无法顺利进行。因此,培养口语能力不能只停留在陈述性知识的层面,而应更多地使陈述性知识逐渐程序化。因为程序性知识可以直接操作执行,不需要解释和思考,即不再需要从记忆中提取有关陈述性知识,记忆的负担减轻了,操作也就熟练了。
二、认知心理学理论对口语教学的启示
认知心理学理论充分肯定了语言学习者大脑内部处理语言的积极作用,有力地说明了二语习得是学习者逐步提高信息处理能力的过程。这种阐释也同样对口语教学有所启示。
(一)尽可能多地创造学生进行口语表达的机会
认知心理学理论揭示了提供足够练习机会的重要性。语言知识的自动化与程序化要求语言学习者必须通过大量实践,逐渐使控制处理向自动处理转化,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转化。因此,要改变传统英语口语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和语法讲授为重点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组织多种多样的活动,让学生以个人或小组的方式参与,尽可能多地增加口语表达的机会,通过大量的口语实践,逐步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采用任务型教学法
在口语教学中,教师应联系课文,设计一些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活动,创造相对真实的语言环境,如描述某个生活经历、旅行活动或兴趣爱好,提出某种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法等。在实施过程中,要以学生为活动中心,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语言知识,而是把已学得的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用于实际交流,主动地开动脑筋,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大大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潜能,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三)在口语教学中加强语块运用
语块是英语中一种特殊的多词词汇现象,介于传统的语法和词汇之间,通常是固定或半固定、模式化了的块状结构,是以整体形式习得并长期保存在记忆中的范例,在使用时直接提取、无需语法生成和分析。如在表达意思“信不信由你,他的梦想成真了。”如果学生每个单词单独表达,必然会反复加工思考,延长句子生成时间。但如果学生记忆中已经有了Believeitornot/cometrue等语块的存储,在使用时直接提取,那必然会提高语言学习的自动化程度,缩短句子生成时间,提高交流效率。
三、结语
篇4
【关键词】英语存在句 认知语言学 象似性原则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2C-0136-02
对于世界上的任何语言来说,都有存在句这一语法现象。在英语世界中,存在句作为普遍存在的特殊结构,一直以来都备受专家和学者的关注。在描写语言学流派的研究中,大多是围绕英语存在句的特征、性质、分类及功能,解决了存在句是什么的问题,但缺点是没有对存在句的来龙去脉进行分析和研究。生成语言学流派则探究过此问题,从存在句的结构生成方面进行了解析,指出英语中的存在句借用“there”来插入文中,并通过移位将实义主语右移,从而形成具有一定实意性质的存在句。但是生成语言学对存在句的分析仅仅是从结构方面进行探析,很多疑问还没有完全解答。功能语言学流派对英语存在句的研究则从语言功能方面,特别关注非语言方面的因素,如从交际功能方面、语篇方面探寻存在句的功能意义,认为在句子的开始放入“there”是为了提供话题的开端,从传达信息方面来说,是为了将所要讲述的重点信息置于句末,因此存在句的句子结构构成了信息的整合结构。系统功能语言学将“there be”结构看做存在小句,将其作为及物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即六个过程的其中一个:存在过程。这一学派虽然关注了非语言因素,却忽视了需要注意的外部因素,也就是人的认知、情感及心理因素对存在句形成的重要作用。上述三种语言学在研究存在句方面都存在一定的缺憾,而认知语言学弥补了这些缺点,不仅重视语言结构,而且还关注人的情感认知及心理状况。因此,运用认知语言学的相关原理来探究英语存在句,能够较为全面和彻底地认识存在句的本质。
一、从象似性原则看英语存在句的结构生成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语言进行分析,语言是认知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因素,语法在这里是实在的,有其自身的意义。认知语言学不认为语法是一个独立的概念,而是认为语法与人的认知和心理活动有一定关系,它们共同存在于一个自主过程。一方面,人对外界的认知和实践中的经验是语言结构的主要来源,如果切断人的认知途径和实践经验的来源,那么人的语言就会丧失其自身特征。另一方面,语言结构也为人们探寻人的心理状况供应了主要线索。这里所说的“语法是有实在意义的”,主要是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说,语法是语言存在的象征标志,全部的语法都应该具有一定的概念意义。英语存在句有这种奇特的结构,是因为人的认知结构会在语言上有一定的表现。而英语语法中存在的象似性原则表现的是客观实际和语言形式之间的对应关系。任何一种语言的语法,都有一定的规律需要遵守,也就是说它们都具有一定规律上的象似性。象似性需要遵循的规则和需求表现在顺序、距离和数量上。
英语存在句主要具有两种结构。第一种是:地点状语+VP+NP,例如:(1)On the shore is a dog.(2)On the treetop stands a nest.这两个句子的意思是:“岸上有条狗”和“树上有个鸟窝”,也就是这两个句子都可以理解为“某个地方有某种物品”。语言元素在句子中的呈现形式和人的思维认知顺序是一致的。也就是说人认知思维的顺序和语言元素的先后顺序是彼此照应的,这样就可以说它们之间满足顺序象似规则。这种形式是最好模仿的,它的象似性最强,属于人们认知规律存在的初期,其主要反映的是对客观存在的物体的直观认识。由于人对存在这种状态的了解不断加深,人们的认知能力会大大加强,这时候就会出现存在句的第二种认知形式,也就是“There +VP+NP+地点状语”。在这个句子中,There代表一个抽象地点,或一种心理位置,而实际上物体存在的地址,则由句子后面的地点状语说明。由于There是表抽象地点或心理位置的,也就是说它代表的“存在位置”是一种比较简便的表述。所以,语言成分在句子中的排列顺序仍然是“某个地点存在某种物体”。和第一种结构不同的是,这时的“某个地点”不是具体的实际地址,而是一个抽象的地址或者位置。所以,从整个句子的顺序来看,这种结构也是符合顺序象似规则的,也就是认知思维顺序和语言元素出现的顺序是相互照应的。
英语存在句的句子结构不但和人们的认知思维规律保持一致,而且它还符合人们从视觉的角度对事物“存在”进行感知的规律。这主要是因为存在句的句子结构不但满足时间顺序象似性,同时它还满足空间顺序象似性规则。空间顺序主要从人的视觉角度对事物进行感知。一般情况下,人们看见物体的时候都是先上后下,先大后小,先看到事物的整体,之后才会看事物的部分。所以,人们在通过句子对这种顺序进行描述的时候也是按照人们看见的这种顺序来表示。以上文的例句为例,shore是大范围,dog是存在在大范围之内的小范围,而另一个句子中treetop是大方位,nest是属于这一方位范围的的小方位,而以there引导的存在句,there指示的是一个抽象的地点,其代表的范围是比较含糊的,但是其地点状语代表的地点肯定是在这个方位空间之内的。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存在句的句子结构和人们从视觉角度感知到事物的规律是一致的:同样都是先大后小。而存在句体现在句子结构上的这种空间顺序性,表现的也正是人们从视觉角度感知事物规律对存在句句子结构带来的影响,
在存在句There+VP+NP+Adverbial的形式中,NP代表存在物,VP代表存在形式,而A代表存在位置,NP、VP与A三者之间,NP与VP性质更加接近,这主要是因为一个物体以什么形式存在当然比它存在于什么位置更加重要,两者之间在性质上更为接近。同样的,NP和A之间的关系相对就显得比较远,这体现的是距离顺序象似性规则,也就是说在概念上性质相似的、在句子结构上也比较接近。这种性质是人们认识事物过程中产生联系和记忆的基本原理,是满足认知经济规则的主要途径。这是一个假如一个概念可以引起邻近概念的活跃,那么神经元的活动就可以在同一时间内发生,从而减少认知整理的时间,让认知效能达到最优,满足省力目的的过程。
从上面的论述可知,英语存在句存在的依据可以总结为以下几条:它是人认识事物时思维规律在语言结构上的表现;它是人感知事物时视觉认知规律在语言结构上的表现;它是人认识事物时追求经济、省力规则决定的。这就是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英语存在句结构进行的阐释。
二、从语法化原则看存在句的发展和演变
语法化是由词语成分向语法成分的转化过程。一般情况下,是指把一些具有实质意义的词语转化为无实质意义、仅代表语法效能的过程或者现象。语法化是语言转化历程中非常必要的一个历程,它具有普适性。全部的语言都必须经过这一历程,同时这种转化能够在任何一种语言形式中出现,包括语音、词汇、句法,等等。
上文描述的英语存在句的第二种形式就是第一种形式转化而来的,它们之间就存在一个语法化历程。设想,当例(1)中的on the shore是人们都知道的地点,同时shore和两者的距离又比较远的时候,从省力和经济规则出发,一方就可以指着岸的方向向另一方说“There is a dog”(那里有条狗)。这是一个象似性很强的句子。这里there是一个实在的词语,用来代表地点和方向,其在句子中的意义是“在那个方向、那个地点”,这时候这个词语就需要重读。假如on the shore只是一方的认知地点,想要表明狗的位置,就要把句子结构进行一定的调整,变为:There is a dog on the shore.这时实在空间地点由on the shore表示,there只是一个抽象位置,不再代表实在的空间地址,没有了词汇意义,同时读音不需要重读。这就是there be结构语法化的开始,也就是词语失去了部分实在意义同时语音形式弱化的开始,假如这时候有一定表实在意义的词语作为句子的补充,那么there代表的实在意义将会全部失去,只成为一个具有语法意义的语言元素。这样就完成了由词汇到语法意义的转化。人们使用there be结构的时间越长,句子被语法化的程度就会越高。
由于人们对存在句的使用频率不断增加,从经济省力的规则出发,对there is/are 简化为there’s/there’re。对这样的句子进行逆向推理,就可以发现there be 结构可以代表很多含义。
从这些论述可以看出,英语存在句由地点状语+VP+NP向there be结构的转化实际上是一个时间悠久的语法化历程,这一个历程包含语音弱化和语义的扩展等几个主要部分。语法化历程减轻了其象似性,增加了其抽象性,这也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语言的发展过程。
综上所述,英语存在句的不同形式构成了一个以存在句原型为中心的存在句范畴,各个形式之间以存在句的特点和用法的象似性为纽带,实现了不同句式之间的相互联系。这也是隐喻扩展得以实现的根本原理。
三、结论
英语存在句的发展过程,是距离顺序象似性规则的演变过程,是人们认识事物过程中产生联系和记忆的基本原理,同样也是满足认知经济规则的主要途径。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看待英语存在句的发展过程,对英语存在句的现象从象似性规则、语法化进行分析,可以使英语学习者能够深入体会存在句的含义,从思维规律、视觉认知规律以及经济和省力规则上解读英语存在句的结构,这三条规律规则也是英语存在句存在的基本依据,它们分别为英语存在句句式提供了生成的理论基础、演变动力和扩展原理。利用认知语言学对英语存在句的生成、发展和演化进行全方位的阐述,有效弥补了英语信息传达外部因素,也就是人的认知、情感及心理因素对存在句形成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朱锡明.存在句与“目标/背景”的空间认知倾向[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
[2]伍敬芳.英汉存在句方向的认知研究[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2)
[3]陈斯.从认知角度探讨There句型的句法象似性[J].安徽文学,2011(7)
[4]银珊.英语there-结构存在句的构式义[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
[5]谢玲;李勇忠.从认知视角看英语存在句――以“there-”句式为例[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2(2)
[6]高文成;张丽芳.英语存在句定指限制的认知语法研究[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2)
篇5
关键词: 移动语言学习 智能手机 大学英语教学
1.引言
移动学习在发达国家已经发展到了相当高的程度,在一些发达国家的高校中已经作为一种必要的教学模式存在。例如,在日本,移动学习已经走在世界的前端。日本网络大学2007年4月成立,是仅通过互联网提供全部课程的大学,提供100多个课程,可提供学士学位。在国内,2002年5月,北京大学启动了国内首个校园无线局域网建设项目。2004年9月,英特尔联手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宣布推出“中国无线大学计划”。2005年9月召开的中国大学无线高峰论坛上,北京大学、香港大学和台湾大学等高校的无线校园网络发展思路和模式引起关注。2007年,上海电大移动校园在移动学习上取得了较大的突破,和有关公司共同研制了“移动英语学习系统”,向真正的“移动语言交互教学”迈出了第一步。在香港,移动学习也正在学校中被采用,名校培正中学推出“手机教学”,学生可以在课堂上使用手机来实时回答教师的问题,促进互动学习。可见,智能手机等智能便携设备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开始对教学和学习产生影响,学习技术朝着移动化、便携式和个性化方向发展。这些趋势会导致语言学习模式更加多样化。其中,移动学习有效又灵活,可以克服时间、地点的局限。随着无线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无线智能移动便携设备用户数量的不断增加,使用智能移动设备支持学习将变得越来越普遍。
首先,笔者知网上搜索到的关于移动学习的论文中的大部分研究内容集中在理论研究方面,主要阐述移动学习的内涵、理论基础,以及相应的实施方式,概述综述类文章最多。例如,张燕等人阐释了移动学习的内涵和发展途径,提出加强和完善移动学习资源建设和技术支持服务体系,推动移动学习教学的模式研究。其次,移动学习相关技术研究的学术论文也比较多,例如,余胜泉等人研究了泛在学习环境中的学习资源设计与共享。利用智能手机、tablets等便携设备来促进大学英语学习和教学的研究很少。
在海外,移动语言学习的研究较多。例如,Markett等人研究了使用手机短信服务(SMS)激励英语课堂互动;Cui & Wang认为,手机已经非常先进和智能化,智能手机可以拥有几乎所有个人电脑所具有的功能和作用;Stockwell探索了基于移动通讯技术的智能词汇学习系统。这些研究的结论不尽一致,这也表明移动语言学习的研究潜力巨大。这些先锋研究催生了应用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的新分支:移动语言学习(Mobile 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移动语言学习是一种应用智能移动通讯设备来进行和强化语言学习的新途径。
2.本论文的研究焦点与实施方案
本研究聚焦利用移动智能设备(如智能手机)作为大学英语学习和教学工具的应用潜力、利弊、挑战和发展前景。
2.1参加者
江苏常州某高校65名大学一年级新生和六名大学英语教师参与本研究。这65名大学生同属于一个教学班,大学英语是他们的必修课。6名教师主讲大学英语,有5年以上的大学英语教龄,对多媒体电脑辅助外语学习(CALL)有一定研究和应用经验。
2.2研究方法与数据收集
本文采用两种研究方法:对65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6名老师进行采访。对学生的问卷调查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关于学生智能手机使用情况及学生对在英语课堂上使用智能手机辅助英语学习的态度和看法。第二个问题是关于学生使用智能手机的功能进行英语学习的频次和使用方法等。其中有些问题的答案是开放式的,学生需要做出简要回答即可,研究者对这些回答进行归类、归纳、总结,用于进一步分析研究。对教师的采访内容包括教师对智能手机用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和课外自主学习的可行性、目的、看法,利用手机进行大学英语学习的潜力、优势和挑战等方面。对教师的采访时间不少于20分钟,采访过程录音的方法,之后研究者整理出6位老师的主要观点。
3.数据分析与讨论
3.1大学英语教学中智能手机的使用情况和态度
问卷调查数据显示,65名受试者全部拥有手机,其中56名同学的手机为中、高档智能手机,如iPhone,三星,HTC等,软硬件配置强,完全满足多模态外语学习的需要;另外9名学生的手机为普通非智能手机。70%以上的同学认为自己熟悉智能手机的各种功能。16名同学认为在课堂上使用手机进行语言辅助学习会干扰学习。全部同学认为他们使用手机是为了进行通讯交流、听音乐、看视频、玩游戏、上网等娱乐活动。32名同学在调查之前就意识到了智能手机辅助语言学习的功能和潜力。21名同学已经下载和安装了手机英语学习应用软件,如电子字典、英语电子书、英语音频资料等。调查显示,手机是大学生的必需品,但是,在课堂上学校和教师会要求上课时手机要静音或关机。部分同学回答说对手机有些沉迷,在课堂上也会偷偷使用手机发消息或玩游戏。同学们认为手机铃声会分散其他同学的注意力,在课堂上使用手机是一个干扰因素;如果允许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学生就会滥用手机。被采访的教师也认为,课堂上完全禁止学生使用手机是不可能的,英语教师要对手机的使用加以引导,利用智能手机的学习功能来辅助英语学习。
3.2学生使用智能手机的功能进行英语学习的频次和方法
为了获取学生使用智能手机进行英语学习的频次和使用方法,对问卷调查的问题选项设计为三个:经常、有时、从不使用。数据见表一。
在使用手机练习听力方面应用最为广泛,许多同学下载听力音频材料利用课余零碎时间听,有些同学通过听英文歌曲练习听力。阅读方面,许多同学登录英文学习网站阅读文本资料或者下载英语电子书和文章阅读。词汇方面,使用手机练习词汇能力的同学较少,问及原因时,同学们说这方面的手机应用软件比较少或软件不能满足大学生的要求,说明这方面的软件开发有巨大潜力。口语方面,个别同学反应通过用英语打电话或使用手机的录音功能录下自己的朗读声音,与课文录音进行对比,纠正发音和语调,这个策略是很好的,但是遗憾的是,有这种意识和行为的同学太少了(仅占7.77%)。写作方面,只有三名同学有时使用手机功能进行了英语写作能力的练习,方式是通过使用英文书写短信与他人交流。从表一中看出,使用手机进行听力和阅读训练的人数较多,说明手机在这方面有其优势或应用软件和资料较多。在其他方面,手机应用程序较少。
3.3使用智能手机进行英语学习的潜力、优势与挑战
结合对六位教师的采访内容和与部分同学的交谈,笔者总结出以下要点。
3.3.1潜力与优势
*手机人人都有,功能强大,便于携带。可以用手机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学习。
*使用SMS、QQ、飞信等平台,学生可以实时地和老师、同学交流,及时获得老师的指导、反馈等。
*智能手机提供了一种更加轻松舒服的学习条件和背景,使学生能更好地融入语言氛围。
*有助于给学生自主学习机会,使学生按照自己的进度和节奏自主学习,有利于提高课堂互动积极性。
*手机应用于英语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传统的语言教学课堂不再那么枯燥。
*教室和宿舍如果安装了无线路由器,智能手机几乎就像一台电脑一样支持语言学习,成本低廉又方便。
*利用其无线功能,智能手机能提供虚拟课堂功能。
*利用互联网功能,智能手机可以是一种便携、有效的语言学习工具。可以随时随地获取网络学习资源。
*用手机等移动设备进行英语语言移动学习的应用程序和系统开发在学术上和商业上有待进一步研究,潜力巨大。
*通过开发利用智能手机的学习功能创造移动学习环境是语言教学模式的创新。
3.3.2挑战
智能手机等便携设备用于教学和学习还存在以下挑战:
*目前,高校基本上禁止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有的学校还禁止大学新生带电脑。
*在使用智能手机指导移动学习活动和教学方面,教师现在还没有多少专门的研究或培训。
*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之一就是无线化。无线校园网的建设需要更快推进,使新技术更快地得到应用。无线校园网的营运模式需要更多研究。
*适应于手机等移动设备较小屏幕显示的英语应用资源和软件需要更多开发。
*SMS只能最多发送160个字符,对学习文本传送来说是个瓶颈,SMS使用成本较高。
4.结语
十几年来,信息通信信息技术的进步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但是,还不能说信息通信技术应用于教育学和教学法(ICT Pedagogies)获得了同步进步。现在的年轻一代生活和学习的世界已经和十几年前大为不同。年轻人不仅在使用新技术方面不同,而且因为新的信息通信技术,他们应对日常活动事务和学习的方式也不同了。移动语言学习的研究及应用为各类学校、各类课程的老师提供了真正的机会来重新认识日新月异发展的信息通信技术对教学和学习过程、学习效果的影响和潜力,因此,教师和管理层首先要改变教育、教学理念,制定合理的教育政策,支持新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不能因噎废食。只要英语教师、教育管理者、技术专家之间形成真正的对话和合作,无线通讯信息技术与英语学习整合就会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Cui G. & Wang, S. Adopting Cell Phones in EFL Teaching and Learning.[J].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and Exchange,2008 (1).
[2]Markett,C.,Sanchet,I.A.,Weber,S. &Tangney,B. Using Short Message Service to encourage interactivity in the class room.[J].Computers & Education, 2006(3).
[3]Stockwell, G. Vocabulary on the Move: Investigating an Intelligent Mobile Phone-based Vocabulary Tutor.[J].Computer 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 2007( 4).
[4]余胜泉,杨现民,程罡.泛在学习环境中的学习资源设计与共享——“学习元”的理念与结构[J].开发教育研究,2009(1).
篇6
关键词:英语语言学;实用性;语音学;形态学;主观能动性
引言
语言是用于人类交际的任意性的发音的符号系统。语言有七大功能,分别是信息功能,人际功能,施为功能,感情功能,寒暄功能,娱乐功能和元语言功能。语言学是对语言的科学研究,它研究在各自社会中作为交流系统的各种人类语言的基本原理。语言学家的任务不是学习怎样使用某一特定语言,而是考察和研究每一个语言是如何构造的,一个语言如何产生以及产生出怎样的方言差异。英语语言学课程由三个知识模块组成:理论启蒙,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理论启蒙模块内容涉及英语的词汇知识,语音知识,语法知识,修辞知识,语体知识,英语变体,英语学习策略等。基础理论模块由英语语言学概论执行,内容涉及语言的各种属性,语言学的学科知识,语音学,形态学,句法学,语义学,语用学,社会语言学,语言与心理,语言与文化,语言习得等。研究方法模块通过介绍语言学研究的设计与分析方法,帮助学生掌握从事语言研究的本领。
一、英语语言学的不同划分区域
莱昂斯把英语语言学分为普通语言学和描写语言学,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理论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微观语言学和宏观语言学。王钢把语言学分为五大范畴,具体语言学和普通语言学,描写语言学和历史语言学,历史比较语言学和对比语言学,微观语言学和宏观语言学。理论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
二、英语语言学的主要分支学科
语音学,音位学,形态学,句法学,语义学,语用学等等。
三、英语语言学中的重要区别
第一,共时和历时研究。共时研究也称描写语言学,研究语言在某个时期内相对稳定的系统。历时研究也称历史语言学,研究语言在不同时期之内的发展和演变。第二,语言和言语。语言指一个社会所有成员所共享的抽象的语言体系。言语指语言的实际运用。语言是抽象的,言语是具体的。第三,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语言能力是一个理想的语言使用者对其母语的种种规则的了解和掌握。语言运用则是这些知识在实际话语行为中的实现。语言能力是相对稳定的,而语言运用常常受制于心理和社会因素。第四,描写式和规范式。描述性研究指语言研究者只是描述和分析语言事实。规定性研究指语言研究者为人们的所谓正确的使用制定种种规约。
四、英语语言学的主要内容
形态学:形态学关注的是语言的词汇。词汇是语言知识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人们心理语法的构成成分。即使我们知道某一语言中的许多单词,仍有可能不懂该语言。但是如果没有单词,我们就不能通过语言来传递思想与信息,也无法理解他人的思想。懂得一个单词意味着知道它的语音形势和意义,它们是语言符号不可分割的部分。因为语音和意义的关系是任意的,所以许多单词可能存在相同的发音,但却是不同的意义。词汇分为两大类,实词和功能词。前者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表示事物,动作,品质,思想等概念。后者包括连接词,介词,冠词和代词,缺乏明确的词汇意义。也不表达清晰的概念。词素是意义的最小单位,是语法形式的最基本成分。一个单词由多个词素构成。词素可以分为自由词素和粘着词素。前者是本身能够单独构成单词的词素,后者不是单词,而是单词的组成部分。
句法学:主要包括句法结构及其规则。句法学关注的对象就是句子,包括句子结构,组词成句的规则等等。构成句子的不同部分被称为结构成分,他们之间的层级关系可以通过树形图清晰地描述出来。语言中存在一定的句法范畴,包括短语范畴,词汇范畴,功能范畴等。带有句法范畴信息的树形图被称为短语结构树形图或成分结构树形图。语法的基本结构具备一定的普遍性。
语义学:语义学主要研究语言的意义。对词素,单词,短语和句子等语言意义的研究就是语义学。语义学包括词汇语义学,短语或句子语义学,和语用学。词汇语义学主要研究单词的意义和单词意义之间的关系。短语或句子语义学主要研究比单词更大的句法单位的意义。语用学,主要研究语境如何影响意义。交际中说话人遵循一定的合作原则,具体包括,质准则,量准则,关系准则和方式准则。
语音学:语音学主要研究语言的语音。包括语音的产生,语音的特征与分类,以及语音之间的主要区别等问题。研究语音的科学被称为语音学。语音学也存在三个分支,包括声学语音学,听觉语音学和发音语音学。声学语音学主要研究语音的物理特征。听觉语音学研究听话人如何感知语音。发音语音学,研究声带是如何发出语音的。根据语音的特征,语音可以分为两类,辅音和元音。辅音又分为阻塞音和响音。根据发音部位的不同,辅音主要分为双唇音,唇齿音,齿间音,齿龈音,上腭音,软腭音,小舌音和声门音。根据发音方式,辅音进一步可分为轻音与浊音,口腔音与鼻音。元音是一个音节的核心。
音位学:主要讨音位过程,内容涉及词素的发音,音位单位,音位的区别性特征,音位规则,韵律音位学,因素的序列制约,音位分析,音位规则存在的原因。对语音形成模式的研究被称为音位学。音位知识也是语言知识的一部分。音位是音位学的研究内容之一,每个音位也是音素,是语音分解最小的单位。互补分布是音位学的一个基本概念。如果两个语音从不出现在同一个语言环境,这种现象就是互补分布。
五、英语语言学的教学现状
目前,国内编纂的英语语言学的书目相对较少,并且教材大多陈旧,没有涉及到最新的研究成果。除此之外,教学忽视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对学生的评价只注重单一的社会考试,缺乏自主探究和合作的学习的机会。很多学生忙于记忆生单词,背诵术语和定义。时间和经历用了很多,但最终没有明白语言学学习的目的所在。教师教学也存在着很大的弊端。教师所具备的理论知识较片面,不能有效指导教学实践。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只传递语言学知识,却没有注意学生的接受情况,没有与学生进行双向互动交流。换言之,整个授课过程没有以学生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其次,教师缺乏团队合作精神,实践知识没有提升。教师需要组成学习团体,对理论知识在应用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进行探究。最后,教学没有注意联系实际。语言学是一门学术性,理论性较强的专业知识课。其内容的开放性决定了它是一门信息含量很大的课程。教师应该充分的联系实际。
六、教学方法与对策
第一, 信息交际教学法。交际被看成是交流思想而不是保持人际关系。只要注意信息,学习本身就不成问题。这种方法作为教学的第一步。第二, 社会交际法。交际法反映了由强调语言能力到交际能力的转变,重点不是语法规则知识,而是得体运用语言的能力。交际法主张课堂教学在交际的基础上进行。社会交际教学法的目的是让学生能与其他国家的人交谈,而不是只学习课本中的知识。第三, 注重实践载体,实现全面育人。教育的本质就是生活实践,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学校不能关起门来办学,必须冲出校门,要把学校的一切延伸到大自然和社会中去,主张教人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实践教育是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即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切入点,也是学生认识社会和了解事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它贯穿于大学生培养的全过程。第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同时,教师需要组成团体,对教学活动进行探究,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篇7
语料库语言学习在高职英语教育中的应用,转变了英语语言的处理观念,使学生认识了各种语域变体,能在实际英语运用中更加地道。高职英语在改革过程中要重视语料库语言学在教育中的应用,促进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
语料库;语言学;高职英语
在不同的时期,我国英语教学的侧重点不同,英语教育的方式存在差异。在英语教学初期,学生认识英语并且会准确使用是目标,语法学习是教学的主要内容。当人们的英语语言基础较好时,英语口语在教学中的地位得到提升。如今,人们如何说一口地道的英语是目标,这使语料库语言学自然地走进高职英语教育。
一、语料库语言学与高职英语教育之间的关系
语料库语言学注重实际应用,淡化了教师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语料库语言学通过计算机收集并存储大量的在生活中使用的语言资料,对这些资料进行分类统计,对统计中体现的语言规律和特征进行分析,从而对教学方式和内容产生影响。
二、语料库语言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1.转变语言处理观念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在词汇和短语方面有很多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这些词语在使用方法、使用领域、使用频率上有不同程度的区别。高职学生在工作实践中与说英语的外国人打交道时,正确使用英语语言非常重要,尤其在商务英语谈判中。表达同一个意思,词汇选择不同,表现力出的态度会有差异。高职英语是学生的文化课,学生有专业技术课需要学习。这就出现了学生英语学习任务量大与学生的精力和时间有限之间的矛盾。语料库语言学利用电子计算机将英语中的词汇和短语进行了细致分类,学生根据分类项可以了解到词汇的使用频率。这能够让学生短时高效地进行英语语言学习,达到高职学生工作实践中对英语能力的需要,科学地减轻了学生的英语学习课业负担。这需要英语教学工作者改变语言处理的观念。高职英语教学通常以高中英语教学为参考。高职学生毕业后要面向工作,其语言学习的实用性和针对性更强一些,所以教师要转变语言处理的观念。高职学生要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以利用语料库语言学培养学生利用电子设备学习英语的意识。这对学生转变语言处理观念非常有益。此外,学生应用语料库语言学进行英语学习,能够使其抓住主要矛盾,选择适宜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这能培养学生高效工作的基本素养。
2.认识各种语域变体
语料库语言对词汇的使用情况进行了细致分类,这有利于学生认识各种语域变体。语料库语言学中关于语域变体的资源整合的精确度和广度非常优秀,是学生自学的良好资料。例如,被动语态在不同文体中的应用频率,同义词在口语和书面语中的使用频率,同一个动词在不同时代的习惯用法等。这能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和职业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英语学习。高职英语教师要深入分析语料库的特点和使用方法,将其教授给学生,在学生使用语料库语言进行英语学习时给予必要的指导。例如,对工科技术类的学生,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关注被动语态的使用。在科技英语当中,被动语态的使用频率非常高,这是英语应用于科学的客观现状。学生提高对本专业英语材料的阅读能力,有利于其事业的发展。再如,对管理类和服务类的学生,教师要引导他们多关注主动语态和口语的常用语。这样能够让其在工作中说一口流利的日常英语,可以与外国人进行良好的沟通。此外,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英语语言演变情况。不同年龄段外国人的语言表达习惯有差异,年长的人在肯定句中常常用shall这个词汇,年轻人则没有这个习惯。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实际运用当中,根据交谈对象的年龄差异,选择恰当的表达词汇。
3.英语使用更地道
我国的英语教学所使用的教材在不断改版优化,其主要目的是让英语使用更加地道,从而使学生在交流中提高效率。语料库语言学是从多个维度对英语学习的各种要素进行分类,进而让学生对英语的掌握和运用情况更加接近英语母语使用者,有效缩小中外交流过程中的语言使用的能力差异,有利于高效交流。高职英语教育工作者要对语料库进行“专业化”的处理,即将语料库中的关于美式英语或者英式英语的地道表达部分提取出来,应用到日常教学实施过程中。这样能够有效地矫正学生的中国式英语,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品质。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容量自己编制语料库。例如,在互联网上收集英语单词使用方法的视频讲解。美国之音VOA的“一分钟美式英语学习节目”和“新闻常用词汇学习节目”都是很好的材料。综上所述,语料库语言学应用到高职英语教育是英语教学的需要,是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完善的需要。当下,国际化趋势日趋明显,中外交流延伸到各个领域。高职学生作为社会生产建设第一线的工作者,必须具有良好的英语运用能力。在过往的英语交际中,人们常常因为机械记忆和文化差异造成跨文化交际的“文化休克”现象。语料库语言学习,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词语,从而让英语表达更加地道。因此,高职教学相关工作人员要对语料库语言学予以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王颖.浅谈语料库与商务英语词汇[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
篇8
[关键词]模糊性, 模糊语言学, 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8-0229-01
一、引言
模糊性是客观语言的本质特征,语言的模糊性是伴随着语言的产生而出现的。模糊语言已经引起全国学者的关注,并逐渐成为语言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20世纪60年代,美国语言学家拉科夫将其理论运用于语言学,模糊语言学的对象得以明确和专一。在我国,率先对模糊语言学进行研究的是伍铁平教授,他于1979年发表了《模糊语言初探》一文,学者们开始纷纷从不同角度对模糊语言进行研究。模糊语言学是介于语言学与模糊学之间的边缘学科,然而,由于它是研究语言和言语中的模糊现象的学科,所以可以用来指导外语教学。本文通过对模糊语言学的基本理论的介绍,谈论了其与英语教学之间的关系以及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二、模糊语言学
1、上世纪六十年代,美国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电机工程系的扎得教授(L.A.Zadeh)顺应时代科学发展要求,提出了著名的“模糊集”理论(fuzzy sets)。所谓模糊集是指有模糊概念组成的集,或者说是指表现模糊概念外延的集。扎得的模糊集合理论的中心思想是集合的界限不固定,元素属于集合的隶属度除了0,1二值之外,还可以取两值之间的任意实数为值。他指出:在现实物质世界中所遇到的客体,经常没有精确规定的界限。例如,动物包括狗,马,鸟等,这是很明显的,但是细菌是否属于动物类,却是模糊的。我国学者陈治安教授将“模糊”现象阐述为:“模糊性就是词语的所指范围的边界是不确定的这种属性。具体来说,就是符号使用者感到他所使用的某个符号与他所指的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对象之间的不确定性。”例如,我们说某个人秃头,其实秃头本身就是一个模糊概念。究竟头上缺多少毛发才算秃头呢?这是很难准确划定界限的。再如,土豆是属于蔬菜类还是粮食类呢,在北方某些地区和南方就有不同的划分。在扎得的模糊集合理论之后,对模糊现象的研究方兴未艾,并逐步发展成为一系列的相对独立的学科,模糊语言学就是其中之一。
2、模糊语言学研究的特点,方法和内容
我国学者在模糊语言学上的研究特点可以概括为:(1)以汉语为基础的跨语系对比及词源对比研究。(2)我国的模糊语言学研究不仅涉及了所有的语言学分支学科,而且还与文艺理论,心理学,人工智能,逻辑学,美学,语言教学,控制论等众多的学科相联系,并在所有的这些学科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3)我国的模糊语言学研究既有宏观的理论探讨,理论建构,又有微观的观察,描述和比较。
模糊语言学的基础是模糊集合论。所以国内外学者在模糊语言学研究上的方法都是以扎德的模糊集合论为基础对语言的模糊性展开定量和定性的研究。一般来说,我国学者的模糊语言学研究倾向于定性的研究,西方学者则倾向于定量的研究。例如“王威是个好教授”这个命题,只允许取值“1”或“0”,两者必居其一。可是,我们如果将句子中的“教授”换成“好人”的话,问题就出现了。以为“好人”是个模糊概念。
由于模糊语言学是把自然语言的模糊性作为专门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因此在判定它的研究内容时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应充分了解模糊性的性质和定义,将模糊性与歧义性,含混性,概括性区别开来。其次,必须探讨模糊产生的原因及其在言语交际中的语用功能等问题。再有,由于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基本特征,因而它在语言的各个层次上都会表现出来。所以,模糊语言学的研究范围就包含了对语言,语法,语义的研究。
三、模糊语言学与英语教学
模糊学生所犯错误,克服其不敢张口,张口怕错的心理。由于受母语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学生在学习外语过程中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针对学生怕出错的心理,教师要敢于适度“模糊”,容忍其错误,鼓励其大胆参与各种实践活动。特别是对那些并不违反规则的局部性错误,教师要抱着宽容的态度,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不予纠正。对于明显违反交际原则的典型错误,也要注意给足学生面子,采取事后个别纠正和集体讲评相结合的方法加以解决。要知道,学生不敢张口,张口怕错才是学习外语最致命的错误。
模糊师生原有角色,把学生变成课堂的主人。传统外语教学中,教师以讲授为主,主宰课堂一切,学生完全处于一种消极被动的学习状态,其实这完全剥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阻碍了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发展。在外语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一成不变的充当“导演”,学生也不能老是“演员”。正确的做法是:尽量淡化模糊“导演”和“演员”角色的功能,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学习,将学生变成课堂的主人,给他们以充分的发言权和发言机会,甚至有时候让他们经过准备后代替教师进行授课。那种以自我为中心,课堂上讲的滔滔不绝,把学生当成“听众”的教师,只能是学生参与语言实践的积极性荡然无存。另外,民主,平等,融洽,友好,合作的师生关系也是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教师应该自觉地把自己当成教学集体的一员,平等的同学生进行交往。只有创造一个轻松活泼的而又健康向上的班级气氛,才能达到激发学习者学习动机,促进课堂交流的目的。
模糊语言理论可以指导英语教学实践。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习惯于给学生灌输各种准确的语法规则和词语的准确解释,但学生在实际运用时却发现,几乎所有的语法规则和词语解释都有例外,这种例外正说明了语言中模糊现象的存在。要更好的解释这种例外难题,就有必要以模糊语言学观点来指导英语教学。英语教师,要搞好英语教学,就有必要在语言理论基础方面增加模糊语言学的理论知识的语言环境,灵活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这样才能使译文更准确和得体。
末模糊语言理论可以指导师生更好的培养交际能力。模糊交际能力是充分认识语言的模糊性,并理解和懂得在任何情况下如何恰当地运用模糊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既要识别他人使用模糊语言的策略意图,又要策略地运用模糊语言来实现自己的交际目的。模糊语言形象生动,且富有含蓄性,委婉性,暗示性及灵活性,恰当地,恰到好处的运用模糊语言,能增强教师职业口语的艺术性,从而提高教学和教育的效果。语言越来越考虑到人们的感情需要避免太直接唐突的表达,语言的模糊性也更加微妙,往往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表现:第一,添加附加祠,将某些意义模糊的词语附加在概念和意义明确的表达式之前,使整个表达具有模糊性。第二,在表达中运用意义本来就很模糊的词语,委婉的批评,效果更好。第三,利用模糊限制语,缓和语气,更易于接受。作为学生,应该了解和适应这种模糊的教学用语的策略,进而学会恰当地运用模糊语言来回应或主动与教师交流,是师生关系更加轻松活泼,这样教与学就在默契中同时促进。
四、结束语
模糊语言学进一步加强了我们对语言本质以及语言运用的认识,对如何有效的解决当前的英语教学中的一些难点问题提供了很好的启示。探讨模糊理论对语言教学的启示,重视用模糊语言学的理论与方法指导英语教学,将有利于提高我国英语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伍铁平,模糊语言【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2] Zadeh, L.A.“Fuzzy Sets”【J】 Information and Control,1965
篇9
关键词:社会语言学 技校英语教学 交际 语篇
一、社会语言学与社会文化的关系
社会语言学把语言看作社会和文化的一部分,把探讨语言规律如何与社会因素相联系作为基本任务。用通俗的话说就是,社会语言学研究语言的使用和使用者的有关问题。正如一位著名的社会语言学家J.A. Fishman所说的,社会语言学是考察“谁在什么时候用什么样的语言对谁说话”。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在社会中赖以生存的交际手段。语言与人类社会是不可分的。“语言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因此,语言研究必须联系人类社会、联系社会文化,即从社会的角度分析语言。
二、技校英语教学的现状
由于传统教学的种种弊端,导致许多技校生面临类似的问题:一是由于重语法,轻口语的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缺乏对口语的重视,心理障碍很重;二是因词汇量不足,缺乏本民族和跨文化背景知识以及专用术语而难以开口;三是死记硬背仍然是大多数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方法;四是过度依赖于课堂设定的训练模式,而缺乏现实交流的实战经验。
三、社会语言学对技校英语教学的启示
1.在英语教学中了解英汉文化差异的必要性
传统的语言学理论只注重研究语言本身,致使传统的语言教学只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忽视语言的社会功能和文化特征。美国社会语言学家Dell Hymes认为:“交际能力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语法性,即合乎语法;二是可接受性,即在文化上的可行性,在情境中的得体性和实现性”。他认为学习语言不能脱离社会文化环境。可见,要想提高交际能力,必须了解目的语国家与本民族的文化差异,否则,就达不到英语教学的目的。
随着东西方交流的日益密切,语言交际成为经济、文化交流的必要条件。对文化差异不了解就会影响交际的顺利进行。在语言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讲解什么词有什么意义,具有什么功能,还要使学生知道“在什么时间、什么场合、与什么人、说什么话”,了解所学语言代表的文化。教文化就是教外语的正确使用,使学生遵守语言使用的社会规则,提高他们的外语交际能力。
2.英语教学要注重语篇教学
社会语言学所关注的语言单位是语言的交际单位,而不是语法单位。而语言的交际单位是语篇,而不是单个的句子或者词汇。在传统的外语教学中,一个语篇被肢解为个体的句子,直至个体的语素,很少探讨它的交际功能。语言学习和分析的单位不是句子,而是语篇,语法理论必须考虑语篇而不仅仅局限于句子。句子语法已不能说明自然语言的许多现象。
语篇教学可以解决句法教学出现的一些问题,一些较为抽象的语法概念可通过语言的实际使用来掌握。语篇教学可以引导学生注重语篇的宏观结构。在以句子为基本单位的外语教学中,学生对课文的整体语义结构不是很清楚,如语篇的主题是什么,采用了什么论证和说明方法,采用什么逻辑推理方式,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个部分之间是怎样联系起来的,等等。这些问题都是语篇的宏观结构所包括的。
语篇教学可以引导学生注重语言的交际功能。运用社会语言学理论,教师和学生的视野开阔了,不仅看到语言的形式和意义,而且看到语言外的社会因素对语言的影响。
四、结语
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来研究当前技校英语教学,就是要求外语教师在当今的外语教学中应以语言在社会中的运用为根本出发点,不仅要看到所教授的语言本身,更要看到与语言相关的社会因素:语言的社会文化背景、民族特点、地域特点,交际者的社会、职业、年龄、性别特点,交际者之间的角色关系,所要完成的交际任务等。通过把语言与这些因素相联系来确定教学目标。
篇10
关键词:高校英语 语言学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3.118
英语语言学导论课程是英语语言学专业培养的一门基础必修课。目的在于使学生对语言现象做进一步的系统研究,了解人类语言学丰富的研究成果,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增强运用语言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学好语言学对于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完善学生英语知识结构,激发学生英语口语的兴趣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英语语言学的教学效果不显著,教学质量亟待提高,所以有必要对英语语言学的教学模式进行进一步的探讨和分析。
1 开设英语语言学的重要性
胡壮麟认为,语言是社会之镜,透过这面镜子,可以更好地展示社会生活的五彩斑斓;社会是语言之根,置身社会语境,可以切身感受到语言使用的方方面面。杨自俭认为,语言是人类特有的天赋能力和习得机制;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思维工具和认知工具,是传承文化和信息的载体。他还认为,语言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语言及其相关对象的人文科学。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们进行沟通交流的各种表达符号。语言学不仅使人们掌握语言的相关基础知识,而且对于增强语言素养,培养语言意识,扩大人际交往能力,从事与语言有关的职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可见,开设语言课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显著的作用。
2 英语语言学课程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2.1 学生对课程缺乏足够的认识
“什么是语言学,语言学具体研究什么内容”,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只是一个粗略的认识,不能进行合理的解释。目前,语言学的教学只停留在理论知识地传授,忽视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不能把理论和实际更好地结合。对于语言学的重要性学生缺乏足够的认识,认为这门课只是“枯燥”的代名词,除了理论性很强的句子就是死记硬背的概念,学起来完全没有一点兴趣。而且他们没有认识到语言学作为一门学科的科学性,不能把语言学课程的学习与提高英语水平、培养英语素养系统地联系起来。
2.2 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单一
教师课堂授课“照本宣科”,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模式僵化,完全不具有创新意识和启发作用,老师讲理论,学生学理论,完全变成了单一的理论知识传授。没有把抽象的理论与具体的语言现象相结合。这样僵化的教学模式,不仅影响了教学质量提高,而且使对语言学课程认识不足的学生对语言学更加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和兴趣,教师和学生达不到一种互动和配合,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2.3 教材容量大,内容枯燥
大部分院校使用的是胡壮麟主编的《语言学教程》。这本教材几乎涵盖了语言学的所有基本范畴,内容容量大,理论性强,不具备教科书的特点。有些章节在知识的讲解和学习方面难度系数大,不易理解。语言学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学术性很强,抽象度高的课程,以至于能够胜任这门课程的教师的数量少,很多老师都对这门课的教授产生抵触和畏惧的心理,很难达到课程的预期效果。大多数学生认为教材太难太偏,学起来费劲,不仅学不到实用的东西而且还浪费时间,所以选择“应付式”的学习甚至不学。
3 改进英语语言学教学模式的建议和措施
3.1 逐步引导,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对大多数学生而言,语言学这门课既陌生又无趣,在入门阶段,很多学生都难以接受,产生畏惧心理。要使学生真正了解和喜爱这门课程,老师应该逐步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产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还应该让学生了解学习这门课程的必要性和实用性,不要盲目学习,掌握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的动力,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这门课程不仅能体验到语言带来的快乐,而且能发挥实际的效用。
3.2 转换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
语言学的教学效果与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有着必然的联系,所以教师水平的高低在教学的过程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教师首先应该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还要关注国内外语言学的研究动态,不断反思和提高自己,这是教授语言学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其次掌握教学方法,创新教学理念,敢于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3.3 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语言学的内容复杂,内容枯燥难懂,学习的难度很大。基于这门课程的特点,老师应该尽量找到学生的兴趣点,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对于难懂复杂的词汇,老师可以通过举例说明的方式,从理论出发,结合实际,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通过实际生活的例子把抽象的概念和理论具体化,这样不仅增加学生的兴趣,还可以把语言学贴近实际生活。
4 结论
英语语言学课程是英语专业一门重要的课程,语言学知识是英语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专业理论知识,学好语言学对于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和完善语言知识体系,提高交际能力发展理性思维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思想,让他们由“被动学”变“主动学”,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从而不断提高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胡壮麟,姜望棋.语言学教程(第三版中文本)[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杨自俭.谈谈语言和语言学[J].外国语,2002,(1).
[3]傅.英语专业语言学教学研究述评[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9,(5).
[4]李延福.二十所高校英语专业高年级课程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