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能力范文
时间:2023-03-27 17:00: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语言能力,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第一个语言基因
几年前,英国牛津大学威康信托人类遗传学中心的安东尼・摩纳哥和西蒙・费希尔研究团队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称,他们找到了人类第一个与语言能力有关的基因,称为FOXP2基因。
FOX基因是一个基因家族,由于与克隆的果蝇叉头基因具有高度相似的DNA结合区,因而又把它们称为叉头框基因,或称叉头基因。它编码的蛋白就称为叉头框蛋白。
FOXP2基因是FOX基因家族中的一种基因,是在一个称为KE的家族中发现的。这个家族三代人共有24名成员,但其中的一半人无法自主控制嘴唇和舌头的运动,因此发音和说话极其困难。而且,他们还存在阅读理解障碍,不能正确拼写词语,难以组织好句子,弄不懂语法规则,因而很难理解别人说话和进行阅读。
这个家族三代人的情况吸引了摩纳哥研究团队,他们决心弄清其中原因。研究人员先对KE家族成员进行大脑图像扫描研究,发现其中有语言障碍的人大脑中分管语言的基底神经节(神经中枢)出现了异常,而FOXP2基因就是在基底神经节中表达和产生功能的。这个中枢控制人的口舌运动和发音说话,但是,KE家族中语言障碍者的大脑皮质中这个区域不能正常工作。
然而,这还不能完全解释KE家族中有语言障碍的人的根本病因。凑巧的是,在更早的时候,研究人员也发现一名与KE家族无亲缘关系的称为CS的男孩出现了与KE家族语言障碍者相同的症状和表现。对这些患者的基因测序发现,他们的FOXP2基因都有突变。FOXP2基因通过产生一种可以粘贴到DNA其他区域的蛋白来控制其他基因的活动。KE家族的语言障碍者和CS儿童的FOXP2基因中有一两个位点突变,这就破坏了DNA的蛋白质粘合区,因而造成大脑的基底神经节在发育期不能很好发育,从而影响到他们的说话和语言能力。
美国纽约州西奈山医学院的神经学家约瑟芬・巴克斯鲍姆的研究小组利用基因工程方法培育了两组有FOXP2基因缺陷的小鼠,其中一组是同型结合的,即这些小鼠携带有破损基因的两个副本;而另一组是杂合的,即这些小鼠携带有一个正常的和一个有缺陷的基因副本。结果发现,将同型结合的幼鼠与它们的鼠妈隔离后,这些幼鼠并没有发出声音。此外,这些幼鼠普遍具有严重的语言神经缺陷,并且无法活到成年期。而杂合的小鼠则具有交流障碍。与正常的小鼠相比,在一个特定的时期内,这些小鼠很少发出一些具有特殊意义的声音。
研究小组对同型结合的小鼠脑组织进行检查后发现,它们的小脑严重畸形,特别是位于小脑皮质中的一种与语言神经控制有关的细胞有缺损。这也说明,语言功能不只是关乎大脑,也涉及小脑。
人与动物的比较
从动物可以发出声音并有意义所指的角度看,动物也有语言,例如鸟儿的鸣唱和动物的吼叫,而且鸟儿的歌唱所表达的优美意蕴更是人所不及。只不过,动物的语言远不如人类的语言那么复杂和抽象。
但是,动物的发声和人的发声是否一样呢?研究人员发现,人和动物能发声都是因为有FOXP2基因。但是,人与动物的POXP2基因又略有不同,这才让人类有复杂的发音功能,并产生了语言。
基因的共性使得人和动物都能发声,甚至唱歌或鸣唱。鸟儿的鸣唱神经控制系统有两条主要的通道(神经回路),一条是发声运动通路(VMP),其途径是,高级发声中枢(HVC)一弓状皮质栎核(RA)一舌下神经气管鸣管亚核。这个通道与人脑皮质一脑干发声运动通路是同源的。
鸟儿的另―条鸣唱通道是前端脑通路(AFP),途径是,高级发声中枢(HVC)-X区一丘脑背外侧核内侧部(DLM)-新纹状体巨细胞核外侧部(LMAN)-弓状皮质栎核(RA)。此通路参与鸣唱学习。AFP与人类皮质基底神经节一丘脑一皮质回路同源。AFP中的x区是鸟儿鸣唱学习的必需功能区域,它与哺乳动物中的基底神经节在进化上是同源的。KE家族语言障碍者和CS儿童正是由于基底神经节结构变异导致他们说话困难和阅读障碍,这说明基底神经节在鸟儿鸣唱和人类的语言学习中都有重要怍用。
但是,基底神经节的发育是否正常又是由FOXP2基因决定的。于是,这也涉及人与动物FOXP2基因的不同。
研究人员同时对一些灵长类动物,如黑猩猩、大猩猩、猩猩和猕猴,以及小鼠的基因组进行检测,发现了同样的FOXP2基因。但是,把它们与人类的FOXP2基因序列进行比较时,有了深入的发现。虽然FOXP2基因贯穿于生物演化的共同历史中,但差异却随时间的推移而出现。人类与小鼠最近的共同祖先生活在大约7000万年以前,从那时到现在,FOXP2基因编码产生的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产生了3处变化。其中2处变化发生在约600万年前人类与黑猩猩分离以后。
最关键的是人与黑猩猩的FOXP2蛋白的两处分子差异。这种差异明显地影响了人类控制口面部、喉部、鼻等处的肌肉运动的能力,使人类能够发出更丰富、复杂和多变的声音,如唇音、鼻音、喉音、卷舌音,为语言的产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FOXP2蛋白的差异又是FOXP2基因细微变异的结果,基因变异明显改变了相关蛋白质的形态。蛋白贡又是生物体中―切运动的杠杆和传动装置,所以构成了人类语言产生的生物学基础。
与动物的基因比较也让研究人员推测,KE家族的语言障碍者尽管也有人类的FOXP2基因,但他们的FOXP2基因的一个拷贝(副本)失活,从而影响到了他们的语言能力。
围绕语言基因的新发现
FOXP2基因发现后引起了许多国家研究人员的极大兴趣,更多的研究人员参与到涉及基因与人类语言能力关系的研究中来,他们的研究进一步阐明了FOXP2基因与语言能力的关系。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丹尼尔・格施温德研究小组为了弄清FOXP2基因变化会产生什么样的生物学功能而进行了一项研究。他们把这种基因的两个
副本嵌入人的大脑细胞,并观察这种基因如何调控蛋白的表达。结果发现,与黑猩猩的FOXP2基因版本相比较,人的FOXP2基因版本可以增加其他 61个基因的表达并且能减少其他51个基因的表达。
研究同时也发现,FOXP2蛋白位于大脑的语言和说话网络的中心位置,这些蛋白也影响着软组织的形成和发育,通过这些软组织把FOXP2蛋白与说话和发音的身体(物理)动作联系起来。
同样,德国马克思・普朗克进化人类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对基因与语言能力关系的研究也有了新的重要发现。现在,该研究所的克里斯坦・斯赖韦斯领导的研究团队通过对基因工程小鼠的研究证明,FOXP2基因不仅与语言能力有关,而且与学习和认知有密切关系,拥有了这个与人类相似的基因的老鼠比正常老鼠在学习上速度更快。
大多数脊椎动物都有相近或同一的FOXP2基因版本,这个基因在涉及大脑神经回路的认知活动中至关重要。人的FOXP2基因版本与黑猩猩的FOXP2基因版本略有不同,差异在于它们编码产生的蛋白有两个氨基酸的不同。这不仅对人类的语言演化助了一臂之力,而且对人和动物的认知功能的差异也有重要意义。
研究人员通过基因工程让老鼠产生了人的FOXP2蛋白。这种“人类化”的老鼠对研究人员并不胆怯。拥有人类FOXP2蛋白的小鼠比拥有老鼠FOXP2蛋白的小鼠发出了有变化的声音。拥有人类FOXP2蛋白的小鼠的大脑也比正常小鼠的大脑拥有了更多和更长的树突,后者的功能在于帮助神经元与其他神经元进行信息联络,因为树突是神经元(神经细胞)胞体延伸的分支,它与其他神经元通过突触形成联系和信息交流。
对拥有人类FOXP2蛋白的小鼠进行探索迷宫的实验发现,它们比一般小鼠学习新知识更快,比如在向左或向右寻找饮水时,拥有人类FOXP2蛋白的小鼠能更快地找到水。
斯赖韦斯等人同时认为,由于人的FOXP2基因在与黑猩猩分离后产生了突变,才帮助人类创建了复杂的肌肉运动,从而形成基本的发音,然后把这些音节结合起来形成词语和句子,创造和使用语言。更多的基因与语言能力有关
最早发现FOXP2基因与语言有联系的费希尔认为,尽管对FOXP2基因的研究有了更多的发现,但该基因是人类语言进化的主要驱动者?还是一个小角色?现在还不能下定论。而且,在细胞和动物身上的研究和分析也许与在人体中进行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人类的语言问题非常复杂,并非只是一个FOXP2基因就能起作用。另外,也需要进一步研究FOXP2基因是在活体大脑中的什么部位进行表达,以及在什么样的脑细胞中最具有活性。
其他研究人员也认为,类似POXP2这样与人类语言能力相关的基因可能还有10~1000个之多。例如,现在发现,有两个基因在人类语言的形成和语言能力上有重要作用,它们可以帮助人发育出较大的大脑,这对语言能力的发展是必须的。这两个基因一个是异常纺锤型小脑畸形症相关基因,另一是微脑症基因。
这两种基因出现的年代都非常近,前者约在6000年前出现,后者约在3.7万年前出现,此后可能通过进化适应或自然选择在人群中迅速扩张。研究人员推测,这两个基因由于发生了变化,才让人类产生了较大的脑容量,并获得了较好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因为,先天性小脑症的发病与微脑症基因的突变缺陷有关,该基因失活会造成患者脑容量仅相当于正常人的1/3或更低。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这两个基因也与人的语言类型有关。
人类语言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声调语言,另一类为非声调语言。声调语言是指发同一个语音时,高低不同的声调可表示不同的意思(语义)。非声调语言是指语音声调在高低不同时,只表示语气,而不会影响到语义。总体而言,汉藏语系的语言,包括汉语、藏语、苗语、羌语等,属于声调语言。一些亚洲语言如越南语也是声调语言。在非洲和美洲一些地方,也分布着―些声调语言,如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地区多为声调语言,如班图语。在美洲,分布在美国阿拉斯加州的土著印第安人所使用的阿萨巴斯卡语,美国西南部以及墨西哥土著所使用的纳瓦霍语(电影《风语者》有形象介绍)等,也都是声调语言。而印欧语系的语言,如英语、法语、德晤等,多属于非声调语言。
英国爱丁堡大学的丹・戴迪休和罗伯特・莱德,对非音调语言地区的人和音调语言地区的人进行统计,结果发现前者更可能拥有两种新进化的大脑发育基因――异常纺锤型小脑畸形症相关基因和微脑症基因。与此同时,那些拥有“古老版”异常纺锤型小脑畸形症相关基因和微脑症基因的人更擅长掌握中文等音调语言。这种差异在排除了地理环境和历史遗传等因素外,仍然存在。
篇2
关键词:幼儿;语言;环境;关注
幼儿园的小班孩子很小,这正是发展语言的重要阶段,我们要把握好,强化幼儿说普通话,并且要开发幼儿的潜力,丰富大脑的词汇量。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呢?
一、提供和谐良好的环境诱导幼儿学说
随着环境的变化,大多数孩子会认生,沉默寡言,这并不是因为他们本来就安静,是因为初到一个陌生环境,条件反射的抗拒所带来的沉默,有的孩子还会看似很害怕似的“哭,这统统表明这个环境对于孩子是很重要的。
1.多多进行户外的活动
在户外活动的时候,我们可以让幼儿玩一些玩具,比如,滑梯、大滚球和木马等,让他们自己说出自己喜欢的玩具,并且告诉大伙他为什么喜欢那个玩具。这样在老师的带领下,孩子能够在玩耍中组织语言,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
2.教师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不仅要让幼儿多说、敢说,还要培养他们接受语言的能力,孩子便能够很快地接受普通话教育。孩子在最初学说话的时候,大多是靠模仿进行的。到了幼儿园,幼儿便更喜欢模仿老师的一言一行。平时记不住的事情,或许老师不经意的要求,结果幼儿听到了耳朵里,还能记下来。抓住幼儿的个性,我们老师平时就要以身作则,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水平,让自己的语言变得更加优美动听,而且规范科学,还要注意养成好的言语习惯,不能乱讲脏话给孩子听。
二、幼儿教师要时刻关注孩子们的肢体行动
在幼儿园的孩子们由于年龄小,心地单纯,基本上都是只关注自己,在玩耍或学东西的时候不太会注意到其他小孩的感受,常会出现和别的小朋友闹矛盾的局面,所以,老师们一定要多多留意他们的不良行为。当幼儿们一起学习的时候,有的幼儿会固执地认为自己做的就是最好的,不会与人合作;有的幼儿会觉得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自卑。这时,老师要帮助他们去分析好坏,即使做得好也不能骄傲自满,做得不好的也不能自暴自弃,吊儿郎当。当大家一起做游戏时,可能幼儿会因为别人做得不好而进行嘲笑,老师要对过分的学生进行耐心的教导,而不能打骂。小孩子在学习知识的时候,老师一定要告诉他们哪些方面需要注意,什么是好的行为,什么是不好的,都要老师来一一教之。老师在教孩子们的时候,可以引用一些童话故事,如,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等来促进幼儿之间互相礼让、互相帮助的好内容。
幼儿园的孩子年龄还小,如白纸一张,正在初期成长的时期,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要尽职尽责,在教育幼儿的同时也要尊重他们的人格,这样孩子们也会喜欢老师,使我们的教育工作更能顺利地进行下去。
参考文献:
[1]杜艳萍.幼儿语言智能探究[D].天津大学,2006-12-01.
篇3
关键词: 语用能力 交际能力 语言能力
一、语言能力与交际能力之间的关系
“能力”(competence)一词首次是由乔姆斯基(chomsky,1965:3-4)在语言研究中与“表现”(performance)一起提出来的。chomsky认为,“能力”是指说话人、听话人的内在语言知识,或称内有语法;“表现”则指具体情景中语言的实际运用。可见,chomsky的“能力”是抽象的语法,不涉及语言在实际中的使用(黄国文,1991:35)。乔氏的“能力”概念也称作“语言能力”(linguistic competence)。“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一词自从被hymes首次提出后,在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应。在对交际能力经过系统的研究之后,卡纳尔(canale)与斯温(swain)归纳出其四个组成部分:语法能力(grammatical competence)、社会语言能(sociolinguistic competence)、策略能力(strategic competence)和话语能力(discourse competence)。
二、语用能力、语言能力、交际能力之间的关系
语用能力是随着语用学研究的兴起与发展而产生的一个概念,所以,它必定与语用学研究的范围相关。语用学研究的是指示、话语含意、预设、言语行为、话语结构(levinson:27),所以,语用能力也与这些要素相关,在外语教学中得到大力提倡,但是对于它的确切定义与具体范围至今尚无定论。语用能力、交际能力、语言能力之间的关系又是如何呢?我们先来看一些观点。
第一种观点:生成语法学家们认为,人们在内化语法规则的同时,也内化一套恰当地使用语言的规则,但是,语法能力(即语言能力)与语用能力是两个独立的概念。widdowson认为,hymes的交际能力的第一个成分,相当于chomsky的语言能力,而其它三个要素相当于chomsky所说的语用能力(黄国文,1991)。
第二种观点:刘绍忠(1997)认为,“语用能力指听话人对语境的认识能力和在对语境认识的基础上理解别人的意思和意图,能够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意图的能力。语用能力……属于语言能力(linguistic competence)的一部分,与语法能力或语言形式能力(grammatical competence)相对”。chomsky的语言能力是抽象的语法,不涉及语言的运用,而语用能力却正与语言的运用相关,因此语用能力不可能成为语言能力的一部分。
第三种观点是基于语用语言学(pragmalinguistics)和社交语用学(sociopragmatics)的分类。leech(1983)认为语用能力可以分为语用语言能力和社交语用能力。前者包括在一定的语境中正确使用语言形式以实施交际功能的能力,后者是指遵循语言使用的社会规则进行得体交际的能力,是更高层次上的语用能力。
第四种观点:bialystok(kasper &blum kulka:43)认为:语用能力是在语境中使用并理解语言的各种能力,它包括:(1)说话人使用语言实现不同目的的能力,如请求、命令等(相当于本文第五种观点中提出的illocutionary competence);(2)听话人超出字面含义理解说话人真实意图的能力(第二种点也有类似看法);(3)使用一定规则将话语连接起来的能力,如话语轮换、合作、粘连等。她强调,语用能力主要指使用与理解非字面语言形式(nonliteral forms)的能力。该定义包含了语言运用的双方——说话人与听话人,也涉及了语言的使用与理解两个阶段,这些也是交际能力所涉及的。
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也简称为语用能力,这是广义的语用能力,而狭义的语用能力是语用学上的语用能力。
从以上观点我们大致可以看出,语用能力是指交际的双方在具体的语境中,能正确表达自己和理解别人意图的能力。它与语法能力相对应,是语言能力的一个组成部分,与交际能力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在语用能力、交际能力、语言能力之间的关系上,杨文秀(2002)认为: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与语
用能力之间相互独立。语用能力与交际能力既存在共同点又存在区别。
共同点:
(1)两者都涉及交际的双方。
(2)语言的产生与理解两个阶段。
(3)两者都强调在具体的语境中使用和理解语言的能力。
(4)按规则将话语组织成话语或篇章的能力,即话语能力或语篇能力。
不同点:
(1)交际能力中包含语言能力,而语用能力则不然。
(2)从交际方式看,交际能力可以蕴含在语言与非语言交际中,而语用能力只能在言语交际中体现。
(3)语用能力强调说话人要善于根据语境表达多种语言功能,听话人也必须根据语境理解对方的真实意图。而这一点,在交际能力中未得到强调。
(4)策略能力是交际能力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它不包含在语用能力之中,因为在levinson对语用学研究范围的界定中,没有发现与策略能力相关的研究对象。
三、结论
chomsky的“语言能力”更具有动态性。hymms认为乔姆斯基的“语言能力”涵盖范围较窄,从而提出更具内涵的“交际能力”,把语用、心理等因素也包括在语言能力之中。而目前更有学者从语言的功能层面上、从人与人的关系、人与世界的关系、人与文化的关系上研究语言能力。我们可以看出,尽管不同的学者研究语言能力的出发点不同,但无疑他们的研究的深入,将加深人们对语言能力本质的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
参考文献:
[1]chomsky,n.aspects of the theory of syntax[m].cambridge:the mit press,1965.
[2]rod ellis.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3]黄国文.chomsky的“能力”与hymes的“交际能力”[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1,(2).
篇4
与孩子进行语言沟通时,应寻找孩子感兴趣的话题。兴趣是参加一切活动的动力。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实际情况,要选择新鲜、有趣的话题引起孩子对交谈的兴趣。同时要做到语言的儿童化。了解幼儿语言发展的水平与特征,融入到他们的语言情境。
一、利用故事强化语言能力培训
如在以往教学中,特别是故事活动中,教师大多要求幼儿按照故事原文进行复述,其结果是幼儿只能机械地重复,死记硬背。如果我们能灵活运用多种复述的形式,不仅能使幼儿学习积累丰富的词汇、优美的语句,还能发展幼儿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如讲故事《小动物找食物》,教师以饱满的情绪、投入的神态、形象生动的语言讲述故事,以情绪感染孩子。他们对故事的内容就会感到特别亲切,不仅能专心听、喜欢听、听得懂,而且还能自然的表达:“小兔子不吃桃子,它爱吃萝卜,小猫不吃青菜,它爱吃小鱼……”轻松掌握了语言的准确表述,还开动了脑筋,促进了思维能力的提升。
二、游戏中语言能力的培养
以游戏活动为切入口,注重幼儿日常的语言培养。游戏活动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形式。在游戏活动中,幼儿表现出来的语言是最真实、最自然的,因此,在这些日常的游戏活动中,教师要抓住时机,引导幼儿积极地思考、大胆地讲述,通过鼓励幼儿进行语言表达。来锻炼幼儿的思维,促进幼儿的思维发展。游戏是孩子喜爱的活动,通过游戏练习词语的运用,目的和要求都在“玩”的过程中完成,孩子非常感兴趣。例如,在游戏《猜猜看》中,教师把玩具放进一个大箱子里,让幼儿猜猜是什么物品,并要求大声讲出来,无论猜出猜不出,已经在游戏的过程中锻炼了幼儿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
三、运用情境表演强化幼儿语言表达
情境表演是指在每一次文学作品教学活动之后,为幼儿提供各类道具,幼儿根据角色选择道具。通过幼儿创造性的表演,将作品中的情节合理地展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依据自己的感受和以往的生活体验,形象地再现和刻画作品。情境表演为幼儿语言的实践提供了机会。幼儿在教学过程中学到的是简单句,但是在情境表演中他们可以将已经知道的语言综合运用,表达出更为复杂的意思。
四、利用问题引导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
以往的语言活动过程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根据文学作品的主题重点提问,幼儿回答并学习作品中的词语句型。现在的活动则重视幼儿主动学习的过程,把结果放在第二位,使整个活动成为幼儿不断探索发现,不断创造的过程。在日常生活中也要给孩子们创造说话的条件和机会,让他们能够无拘无束、自然的进行交谈。教师也经常参加幼儿间的谈话,以朋友的身份,在愉快的氛围中引导他们的谈话,及时纠正他们语言上的错误,如发音问题、遣词造句、语言泛化等等。例如,有一次墙上的一朵向日葵装饰品掉在地上。一个幼儿跑过来告诉我:“老师,那个东西掉了”。我便借机问他们:“那是什么呀?” “是花”,“什么花?”“大花”。我继续问“它像什么呀?”“像太阳”,“是向日葵”……在老师的引导下,他们的讨论就已经在无形中开拓了语言思维能力。
五、利用开放式提问法,促进幼儿语言思维能力发展
开放式提问没有标准的答案,不受故事语言和情节的限制,可以为幼儿提供创造性的想象和思维的空间。我们在进行语言活动时,摈弃了以往的封闭式提问,如问幼儿故事的名字叫什么,这个故事好听吗,或者问幼儿好不好,是不是,对不对,等等,这些问题都属于封闭式的问题。对这类问题,幼儿往往会异口同声地回答,不用动太多的脑筋,不需用太多的语言来表述。在教学活动中多提这种问题不利于幼儿思维的发展。在幼儿的学习活动中,应多向幼儿提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如在主题活动“小兔乖乖”中,我们进行了一次以开放式提问为主的教学活动。活动中教师提问:“小白兔为什么这么伤心?如果你是它,你会怎么办?”在活动的结束部分教师提问:“你喜欢故事里的谁,为什么?”“它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开放式的提问与封闭式的提问有着显著的差异,采用开放式提问时,幼儿的回答只要在情理之中,符合思维的合理想象,教师一般均予以鼓励。所以,这次教学活动中,幼儿在回答问题时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把自己想象成故事中的小兔、兔妈妈或大灰狼,从而敢于思维、敢于想象、勇于表达。他们的积极性很高,始终沉浸在故事创设的环境之中。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开放式提问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幼儿思维的有效方法。在教学活动设计时,教师如果能多考虑运用开放式提问的方法,教学效果会更好。
六、鼓励和组织幼儿之间语言的自主练习
幼儿期正是学习语言的关键期,他们从模仿语言阶段向运用语言阶段迈进。教师要鼓励幼儿使用相似、相近的词句,鼓励幼儿创造性地运用语言。3~6岁的孩子常常自言自语或是同伴之间语言的模仿。如在午睡起床后叽叽喳喳地讲个不停,有的相互模仿,有的小声念儿歌,有的要求老师帮助……,这种自主发生的谈话活动,给孩子带来了许多乐趣,提供了相互之间语言交流学习的机会。教师应当适当的利用这些机会,积极组织幼儿分组交流、讲故事、看图讲述等。
七、充分利用家庭环境,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
篇5
关键词:语言能力;语言能力;教师素质
美国语言学家Chomsky关于“语言能力”(linguistic competence)和“语言运用”(linguistic performance)的区分已经得到了语言学界的公认。语言能力是说话人、听话人有关自己母语的无意识知识,语言运用是对这种知识在具体场合中的应用。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教师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些问题:语言能力与语言运用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如何实现两者之间的转化;如何加强听说读写各个环节的技能训练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等等。本文试图根据语言教学方面的理论,对这些问题做一些探讨。
一、语言能力
Chomsky提出的关于语言能力的理解是认为语言能力是人的内在的能力,即辨认什么句子是合乎语法规则的能力。它分为语音、词汇和语法三个部分,要求能识别音素,并能见词发音,见文朗读;能识别单词和习惯用语的语义和语法作用,并能用于听、说、读、写之中;能识别语法的词法、句法,把语法运用于听、说、读、写之中。
每一个使用同一种母语的人都具备大致相同的语言能力。这种能力使他们能够轻易听懂每一句他们从来没有听说过的复杂的句子,并准确判断某种说法是否符合本族语言的语法。语法习得的完成意味着儿童也能够听懂母语中复杂句子的含义,但是“听懂”某种意思也并不是说语法土就完全正确,事实上我们对于大多数的“病句”也能够理解。因此,儿童的语言能力绝大多数情况下指的是“内化语言”(internalized language),即“说话人所获得的并表征于心智、大脑中的语言能力系统”相对应的“外化语言”(externalized language)则仍然需要不断学习与强化,也就是精细化与精确化过程,以确保能熟练运用母语表达自己的思维与情感,并尽量减少失误。因此,重新建立一套新的中学教学语法体系,不仅必要,而且可能。
在语音方面,复习国际音标、读音规则,纠正发音,传授朗读技巧能使其能识别音素,见词发音,见文朗读,且语音语调基本正确。在词汇方面,要求同学们多读、多记、多用,迅速掌握和扩大词汇量,使其能识别单词和习惯用语的语义和语法作用,并能用之于听、说、读、写四方面。在语法方面,教师应对典型的语法和语言现象进行讲解、归纳、发展,帮助学生使其语法知识系统化,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灵活多变地应用它。这样,学生的能力就得以巩固和发展,为实现语言交际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语言运用
随着国际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交流和发展,语言学的研究在理论上也有很大的突破和进展,以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为目的的语言教育思想和方法――交际语言教学法(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诞生并迅速地传播开来,成为外语教学的主潮流。交际语言教学强调语言的应用性,侧重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它鼓励学生不要只是被动地接受和储存语言能力,而是要积极主动地并且具有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知识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随时随地利用、创造交际的语言环境。一般来说,我们对交际能力的理解是广义上的,指能够用语言交流、沟通、传递、获取信息和社会交际等多方面的能力,这种能力口、笔并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对外交流的日益增多,学生在口语、写作两方面的交际能力都很重要。因此,教学过程中老师不仅要在课堂上与同学们密切配合,创造活跃的交际氛围,达到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目的,而且应鼓励学生在课外的实际生活中,注意运用和创造交际的语言环境,以锻炼自己的语言交际能力。
三、正确认识语言能力与语言运用的关系
如果把语言看做一种状态,不同理论就会在语法书和词典中对语言作不同的描写,从而也决定着应该做什么。如果把语言看做一种活动,这种理论就会产生不同的语言教学思想,决定怎么教授语言材料。也就是说不同的语言观会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及手段。由此看来,如果把语言看成是一个知识性系统,那么掌握语言的知识(语音、语汇、语法等)就成了外语教学的最高目标。如果把语言看成是一个交际系统,那么在教学中就会注意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这两种语言观其实也就体现了对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的不同侧重。前一种知识性系统语言观曾对我们的英语教学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哑巴英语”与“高分低能”均是这种语言教学观下的产物。尽管一些学校经过努力,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较全面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然而效果还不是很明显。再者由于测试的影响,外语教学仍旧停留在语言能力的传授和操练上。后一种语言教学观在教学实践中因许多教师不了解语言能力在运用形成中的作用,虽然也注重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但是效果并不太理想。
语言最本质的功能是社会交际功能。衡量一个人外语水平的高低,其标准是看他运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如何,语言知识是为交际能力服务的,语言知识也只有通过言语交际活动才能得到巩固和掌握。语音、词汇、语法等知识中无论缺少哪一项,语言的信息交际都会中断,语言知识的重要性由此可见。另外,语言知识的掌握不是靠讲,而是靠练,它只有进行言语操练,在情景中加以运用才能被理解和掌握。英语课是实践课,它必须要通过听说读写的反复操练才能形成自动化的习惯。语言形成习惯,也仅仅是掌握运用外语的一个条件,并不等于掌握了语言运用能力。这其中需要教师发挥关键作用,那么教师该如何发挥作用呢?我们教师应通过课堂这一平台,培养学生创造性的言语交际能力,以实现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程工.语言共性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篇6
【关键词】幼儿 语言能力 培养
语言是人类交流的主要工具,幼儿时期是培养语言能力的关键时期,因此,必须从幼儿时期开始就要培养孩子的说话能力,使孩子学会运用正确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但是,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不是短期内就能完成的,而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因而,教师要创设情境,让幼儿想说、敢说、有机会说,以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下面探讨了培养幼儿语言能力的一些方法。
一、运用游戏方式
通过游戏方式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幼儿期是孩子学习语言的关键时期。幼儿语言学理论指出,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一是符号、形象、动态的事物有利于幼儿输入信息,最终在头脑中组合成必要的表象形字;二是使用非语言手段引导学生输出信息,如做游戏的方式符合幼儿语言学习的特点。通过这个规律可以看出,做游戏可以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地调动孩子的积极性,采取启发式、游戏式等方法逐步地引导他们学习语言或者非语言的表达形式;教师还可以根据幼儿时期语言发展的阶段性、顺序性等特点激发他们学习语言的兴趣。比如,在丰富孩子词汇、纠正发音的阶段,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交流语言的机会,不断地鼓励幼儿根据游戏的内容锻炼语言表达能力。总之,运用游戏方式学习语言,不仅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而且还符合幼儿语言发展规律,也有利于增强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营造特定情景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为幼儿开设一个语言情境课程,为幼儿开辟一个说话的空间、说话的地方,不断引导和鼓励幼儿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应该将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多种有意义的活动,不断强化幼儿的语言能力。比如,定期开展儿歌朗诵会、语言类游戏、“我给大家讲故事”等活动,给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语言学习情境,给他们创造说话的机会。其次,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因为开放式问题不只是一个答案,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经验来回答问题,发散性思维空间广,能够自由地发挥。比如教师可以向幼儿提问:“你喜欢这个故事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喜欢他?他这样做是对还是错?”这样的问题可以激发幼儿说话的兴趣,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提高幼儿的发散思维能力。再次,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的几分钟,为幼儿提供一个表演的机会,可以说一段话,也可以讲一个故事,还可以唱一首歌,表演的形式不固定,其目的是使幼儿的语言能力得到提高。
在语言课程教学中,教师要为幼儿营造适当的教学情境,这样不仅可以使得教师的教学更加轻松,还能使幼儿更加愉快地学习,更有效地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要根据语言教学中提到的“创造一个宽松、自由的语言环境,鼓励幼儿与教师及他人交谈,学习礼貌的、恰当的语言交流方式”要求来开展语言课程。为达到语言教学目标,教师还需要不断研究、探索,实现教学方法的完善和更新。
三、利用课余时间
教师可以利用课后时间加强对幼儿语言能力的锻炼。例如,在春天时,花草树木刚开始萌芽,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去大自然中,让他们感受春天的变化。当看到破土而出的小草时,可以让幼儿形容一下小草的形状、颜色。如果他们表达得不够准确,教师再做纠正指导:小草的形状像花针,也像牛毛,颜色是绿色的。教师可以借助这个机会,向幼儿补充一些有关小草的词语,如小草生长的颜色、生长的姿态以及它充满生命力的气质等。
当校园里的树木都发芽的时候,教师还可以带领幼儿去观察嫩芽的形状、颜色等,同时为他们讲解有关根、茎、叶的知识,还可以给他们介绍树木的用途。通过讲解这方面的知识,不仅可以丰富幼儿的知识面,还能有效锻炼幼儿的语言能力,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四、结语
综上所述,幼儿阶段是发展语言能力的关键时期,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要重视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通过开展幼儿游戏、营造特定情境、利用课余时间等方法,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让幼儿想说、多说、会说,从而有效地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如燕.游戏,幼儿言语的舞台――浅谈如何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J].长三角(教育),2012(10):101-102.
[2]陈伟霞.浅谈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及其途径[J].科技风,2012(13):213,216.
篇7
【关键词】语言教学 幼儿 校园文化 语言能力
语言是人们进行交流和沟通的工具,是知识和经验的载体,幼儿语言发展得如何,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幼儿期是语言发展最迅速的时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对幼教工作明确提出“要提高幼儿语言交往的积极性,为幼儿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并能用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发展语言能力”的语言教学要求。如何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是教学的重要任务。通过多年探索,笔者总结出必须采用灵活多样方式,强化语言教学,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
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幼儿语言发展环境
1.美化校园环境,创设幼儿语言教育氛围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利用园内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来创设良好的幼儿语言教育环境。如在幼儿园内设立语言教育专栏,宣传丰富多彩的语言教育知识,树立语言规范意识、构建和谐校园环境;对园内、操场进行绿化、美化;在楼梯、过道等地方张贴“请说普通话”“讲文明有礼貌”等美观大方的宣传标语,让每一壁墙都会说话。另外,园内各种指示牌、标志牌等一律使用规范字,把语言宣传和校园文化建设结合在一起,形成良好的语言文化教育氛围。
2.创设幼儿语言发展区域,培养幼儿语言能力
区域活动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种学习活动,幼儿可以自由地选择活动内容,情绪处于放松状态,语言交往随着活动内容、角色、情节而进行,语言表达的概率大。
(1)创设活动区域,促进幼儿语言自主发展。在幼儿活动的场所中设立图书区、表演区、美术区、玩具区等区域。幼儿可以到图书区看自己喜欢的图书,边看边讲;可以到表演区戴上喜欢的头饰表演故事、朗诵诗歌;也可以在美术区粘贴、捏橡皮泥、画画,对作品相互讲述;还可以在玩具区搭积木或者交换玩具玩,相互合作、边说边玩。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及时赞赏、表扬乐于其中的幼儿,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自豪,增强自信心,这样他们就敢说、敢做、敢于表现自己。
(2)创设主题教育墙饰,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结合教学内容,创设与语言相关的主题教育墙饰,如“好听的故事”“我会念儿歌”等,让幼儿进行看图识字或讲述,感知积累汉字,为幼儿创设感知、积累和主动探索汉字的环境。为了表达孩子绘画的意图,将幼儿的作品加上文字描述,并鼓励幼儿与同伴一起学习和交流。
二、以教学活动为重点,培养幼儿语言能力
1.利用语言课教育活动,培养幼儿“敢于说、有话说”
有目的、有计划的语言教学活动是对幼儿进行语言教育的过程,通过组织幼儿看图讲述、听故事、朗诵儿歌、童谣、做语言游戏、欣赏文学作品、看教学光碟、改编故事等丰富的形式来学习书面语言。在语言活动课中,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帮助幼儿理解,鼓励每一位幼儿敢于说,有话说,让每位幼儿都得到充分表达的机会,在此基础上提高幼儿的词汇量并会连续讲述及学会灵活运用,从而积累书面语言,丰富幼儿的词汇,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
2.利用学科教育,培养幼儿语言发展
除语言外,幼儿园的教育内容还包括数学、科学、艺术等。各学科有各自的语言特色,如数学中概念的描述(大、小、轻、重);科学中按顺序观察讲述结果;音乐活动中描述欣赏乐曲的感受;体育活动中对动作的描述(跑、跳、钻、跃)等。教师利用这一教育契机,注意自身语言的准确和丰富,为幼儿提供良好的语言示范。
3.开展游戏活动,培养语言能力
游戏是幼儿喜爱的活动,在幼儿语言教学时,多采用游戏的教学形式与方法。在游戏过程中,运用、练习语言的机会多,对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有显著作用。游戏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自选商场、医院、时装表演、故事会、小小广播站等,在游戏中让幼儿多看、多听、多讲,为幼儿创设交往、表达的机会。教师注意引导,使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向更高水平发展,使幼儿不但敢说、乐说,还能创造性地说。
4.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让幼儿接受语言信息、培养语言能力
孩子接受能力、模仿能力强。有时看过一次广告也能流利说出广告词。因此,选择一些合适的电视节目,特别是孩子喜欢的动画片让幼儿欣赏,能很好地发展孩子语言。在家里,可以选择播放带配乐的优美儿童诗,时间长了幼儿自然会跟着读。特别是多媒体课件为幼儿创设了一个轻松自然的语言环境,使幼儿产生强烈的说话欲望,变“要我说”为“我要说”。
三、家园配合,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
篇8
关键词:幼儿;语言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1-0322-02
皮亚杰认为: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为思维服务的。同时,语言也是接受知识的工具,没有这个工具我们就很难获得广泛的知识。人类之所以优于其他动物而取得今天的进步,就是因为使用了其他动物所不具备的语言。小班年龄阶段的孩子正处于学习使用语言的最佳期,作为教师应利用一切积极因素和机会,激发孩子说话的兴趣,使他们乐意运用语言进行交往,积累运用语言的经验,培养他们初步的听说能力以及交往的技能,进而使孩子在品德和思维等方面得到充分发展。经过一年多的探索与实践,我有以下几方面的感受:
1.引导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说话的积极性
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充分利用一日活动中每一个积极因素,鼓励幼儿亲自去看、去听,激发幼儿说话的欲望。如下午吃点心时,是用圆形的小糕点,在幼儿认识香喷喷的糕点是圆形的时,我就进行即兴提问:什么东西也是圆形的?什么东西是香喷喷的?幼儿纷纷回答出:皮球是圆形的,火车轮子,汽车轮子是圆形的,还有太阳钮扣等等也是圆形的。说苹果、松糕、香水、雪花膏等是香喷喷的;教师还可以利用一些提示性的话,诱发幼儿积极发言。如:"今天下雨,早上你是怎样进幼儿园的?""路上的行人看见下雨是用什么雨具去上班、上学的?"这时幼儿一般都会兴致勃勃地向你作介绍。又如:忽然下雨,就问小朋友:你是怎么知道下雨的?雨声怎样?为什么雨一会又不下了?幼儿在亲身观察、思考后,都能说出春雨的声音是嘀嗒嘀嗒的,象小闹钟走动一样,有时春雨像灰尘在空中轻轻地飘下来,飘下来,春雨是淅淅沥历的,断断续续的,所以一下就是好几天等等,由于幼儿有了直接感知事物的形状、色彩、动态,教师又及时进行启发诱发,使幼儿有了更多、更有利的语言练习机会,从而提高了幼儿的语言水平。
2.通过看图讲故事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看图讲述是让幼儿通过对图片观察、分析、判断,自己选择词汇,组成句子进行连续讲述或编成小故事,这对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和提高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具有特殊意义。家长和教师首先要培养幼儿对图片观察的兴趣,有了兴趣再让幼儿观察画面,其次要教给幼儿不同的观察方法、观察顺序。在看图讲述活动中,当幼儿有了感性印象时,应注意辅导幼儿丰富词汇,使幼儿掌握更多的词汇,并能够正确理解使用词汇。在掌握词汇后发展幼儿连贯性语言,有了连贯性语言,就可以指导幼儿围绕主题编故事了。家长和教师根据幼儿不同的水平,进行不同的练习,口语水平较低的幼儿练习,可丰富词汇,说短语。口语表达水平较好的幼儿进行语段的创编练习。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都会有很大的提高。
3.利用各种教育环节培养幼儿说话能力
在教学活动中,无论是科学活动、艺术活动,还是健康活动,我们教师都应把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放在首位,每个活动中都不同程度地让幼儿的语言能力得到发展。在语言教学活动中让幼儿掌握一些儿歌,复述一些短小的故事或故事中的短小片断,幼儿通过对文学作品的模仿,为其语言发展积累经验,在再次运用时,也就成为自己的语言了,真正为实现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作铺垫。接着组织进行创编活动,为幼儿提供自我想象和表达的空间。如:在活动《我自己》的最后一个环节――创编儿歌中,让幼儿自由发挥想象,创编儿歌:这是我的眼睛,大大的,这是我的鼻子,闻东西的……非常接近自己的生活,从而达到锻炼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区域活动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也是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教师为幼儿创设语言角,在语言角投放头饰、娃娃、小动物玩具、各类图片、图书、画报、剪刀,让幼儿自由选择,选择图片进行排图讲述;选择图书进行阅读;选择画报、剪刀剪贴创编小故事。班里的图书角虽不是小班孩子们最喜欢去的地方,但也有爱看书的孩子去看自己喜爱的书籍,这时教师可以利用这些爱看书的幼儿去引导那些不爱看书的幼儿培养看书的习惯。托班幼儿模仿性强,往往喜欢与别人看相同的书,这时有可能会发生争抢现象,此时教师要适时地引导幼儿想办法用与人商量的语言,如"你能给我看看吗?"、"我看看你拿的书好吗?"、"我也喜欢这本书,咱们一起看这本书可以吗?"、"你看完了给我看一看,好吗?"通过这种语言引导,可从中培养幼儿与人交往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4.鼓励幼儿多进行自由交谈
谈话是幼儿在一定范围内运用语言与他人进行交流繁荣一种语言活动。经常开展谈话活动能较好地促进幼儿语言交往能力的发展,自由交谈令幼儿讲话无拘无束、思维活跃、畅所欲言,而且不受空间、时间、人物的限制,所以特别适合这种谈话方法。幼儿教师可以在课间向幼儿提出话题,让幼儿自由交谈。例如;今天的天气怎么样?昨天晚上看了什么动画片?今天想为班做件什么好事?等,教师还可以经常组织幼儿在园里的草地旁的小路散步,幼儿自由交谈观摩所得:花草树木的变化,昆虫的动态等。此外,教师还能让幼儿围绕一个主题进行讨论,如"秋游",组织幼儿到花奔世界秋游回园后,围绕"秋游"这个话题展开交谈,把所看到的、听到的相互讲给同伴听,还可联想与爸爸妈妈出外旅行的见闻……在自由交谈中,幼儿的语言得到了锻炼,在原有水平上有了提高。
总之,孩子对生活充满了新鲜感和好奇心,并伴有强烈的表达愿望。对于孩子来说,生活即学习,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是提高幼儿语言发展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言教学的宝贵资源。家长和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资源,培养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为幼儿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周兢;论幼儿园整合课程中的语言教育[J];幼儿教育;2003年Z1期
[2] 谢渝芳;规范语言,重在创设环境,乐在交流之中[J];教师;2010年28期
[3] 刘国红;浅议如何发展幼儿语言[J];阅读与鉴赏(下旬);2011年06期
篇9
创设宽松环境,让幼儿敢说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的语言是通过在生活中积极主动地运用而发展起来的,单靠教师直接的“教”是难以掌握的。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引导幼儿积极运用语言进行交往。因此,首先要给幼儿们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让幼儿在贴近生活的状态下,自主参与到语言学习活动中。宽松的语言环境体现了师幼关系的平等,幼儿在自由、自然的空间里就会有话敢说,有话愿说。
丰富语言材料,让幼儿可说
在幼儿的学习生活中,他们会接触到诸如玩具、手工等丰富的操作材料,这些材料给幼儿提供了语言实践的机会。作为幼儿教师,在材料投放时,要注重结合幼儿的兴趣、爱好以及年龄特点,将材料的暗示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这样,幼儿在对这些材料的操作摆弄过程中,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想说的欲望,真正做到有话可说。
提供表达机会,让幼儿练习说
日常生活给幼儿提供了很多交往机会,也给幼儿提供了丰富的语言实践的机会,幼儿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使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锻炼和发展。因此,教师应关注幼儿的日常生活,把握真实的生活情景,多创造机会引导幼儿表达。
关注偶发事件,引导幼儿表述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生活中会有一些偶发事件,处理偶发事件其实也是幼儿语言实践锻炼的一个良好机会。教师通过引导幼儿表述偶发事件的经过,还原偶发事件的过程,幼儿语言能力、思维能力都得到了锻炼。
抓住兴趣话题,引导幼儿交流 美国语言教育专家指出:“成人与孩子经常性的、有质量的谈话,与单纯让孩子听有关语言材料相比,前者对孩子能力的发展影响更大。”因此,在幼儿园日常生活中,教师要以身作则,时刻注意规范自己的语言行为,注重发现并抓住幼儿感兴趣的话题(事物),引导幼儿交流,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比如:幼儿普遍对动画片中的角色比较感兴趣,教师在晨间活动时,可以以动画为话题切入,聊一聊自己喜欢的动画人物,并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
利用游戏活动,鼓励同伴交谈 幼儿在与同伴交往过程中,只有相互交流时语言才会丰富,他们会根据对方的态度和行为来调整自己的言语,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建议。而游戏活动给幼儿相互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因为游戏是幼儿普遍乐于参与的,其情境性、趣味性其他活动替代不了。比如:本园经常开展“娃娃家”“小商店”等角色游戏,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加以引导,鼓励幼儿相互交流,幼儿在活动中扮演各种角色,通过语言实践学会与他人礼貌交往,提升了语言表达能力。
重视家庭教育,发挥引领作用 家庭是幼儿成长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教育环境。父母作为幼儿最亲近的人,他们在父母面前都会无拘无束,畅所欲言。作为家长,应做言语规范的榜样,发挥其引领作用。比如:父母与他人的文明用语就会影响着孩子。每天早上,家长可以用亲切的语言跟孩子打招呼,并引导孩子也学会用类似的语言来问候他人;平时,家长要多陪孩子出去走走,接触大自然,丰富生活内容,并与孩子及时交流,让孩子谈谈自己的见闻和感受;当孩子表达后,家长要及时反馈,要注意多一些欣赏和肯定。
开展教学活动,让幼儿会说
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离不开幼儿园开设的语言教学活动,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师生活动及同伴互动的学习活动,给幼儿创造语言实践的机会,让幼儿会说。
丰富主题活动 生活是幼儿语言表达的源泉与基础。在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结合幼儿的生活体验和认知,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这样幼儿才能在语言实践过程中获得体验,真正感受到有话说。
规范语言表达 学前期的儿童由于年龄小,语言能力尚不完备,他们在表达中语句不完整,语序颠倒的语病是经常出现的。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从模仿开始,通过语言实践练习,指导幼儿逐步规范语言表达。
形成良好习惯 幼儿语言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像涓涓溪流一样,点点滴滴,逐步形成。在幼儿园学习生活中,教师要发挥幼儿同伴之间的相互作用,引导幼儿相互交流、学习,不断促进语言能力的发展,并形成良好的语言习惯。
篇10
【关键词】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心灵沟通
皮亚杰认为: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为思维服务的。同时,语言也是接受知识的工具,没有这个工具我们就很难获得广泛的知识。我们人类之所以优于其他动物而取得今天的进步,就是因为使用了其他动物所不具备的语言。那么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呢?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经过长期的实践,我认为要让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健康全面发展,应做到家园共育,共同培养。家园以及全社会共同为幼儿创设一个使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的良好环境对幼儿一生的语言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一、家庭中的幼儿语言教育
幼儿家庭语言教育在空间、时间上具有独特的优越性,这是幼儿园不能取代的。家庭是幼儿生命的摇篮,是孩子们最温暖、最安全、最自由、最快乐的港湾,家庭成员的讲话水平及语言表达能力直接影响幼儿语言的发展。因此,作为家长,在家庭中应做到以下几方面:1.家长要做好榜样,培养幼儿学习语言的兴趣;2.从日常生活的各种情境入手,激发幼儿想说的欲望;3.通过讲故事,培养幼儿语言能力;4.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让幼儿接受语言信息;5.耐心、认真倾听孩子说话。
二、幼儿园教育中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
1.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幼儿园小班是幼儿进行集体生活的第一个里程碑。幼儿入园从情绪、情感,和他人交往构成了新学期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幼儿园里,语言教育必不可少。在这个教育的过程中,给幼儿创造一个宽松自由的交往环境是很重要的。
2.引导幼儿开展各种有目的、有计划的丰富多彩的语言活动。通过小集体活动创造新的大胆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如定期举行儿歌朗诵会、讲故事比赛、语言教学游戏等,都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具有促进作用。
三、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各个环节,进行随机教育
1.丰富的生活是孩子语言发展的源泉,家长应有意识地积极引导孩子接触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并在生活中积累经验。通过让孩子多观察各种事物,扩大孩子的眼界,增长知识,从而提高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
2.户外游戏活动中的语言教育。户外游戏时请幼儿观察幼儿园中的各种玩具,可让幼儿说出玩具的名称及自己最喜欢玩的玩具,并引导幼儿说出自己为什么喜欢它们。
3.散步时的语言培养。散步时启发幼儿讲述观察到的事物和现象,鼓励他们发问。
4.注重日常谈话,加强个别指导。小班幼儿由于环境的变化,对周围的人或事物都感到陌生,容易产生情绪不安,甚至变得“沉默寡言”,这时教师应善于把他们安置在自己周围,和他们亲近,抚爱他们,以和蔼的态度、亲切的话语,跟他们说话,使幼儿在感情上得到满足,陌生感、胆怯就会逐渐消失,对新的环境、教师、伙伴发生兴趣。这时幼儿也就逐渐产生了说话的愿望。通过多讲多练,使他们逐渐习惯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5.通过看图讲述,发展思维,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班里的图书角是孩子们最喜欢去的地方,孩子们经常去看自己喜爱的书籍,不但扩大了他们的眼界,增长了有关大自然、社会生活的知识,培养优良品德,还促使孩子们观察、分析、想象及讲述能力的发展。小班幼儿模仿性强,往往喜欢与别人看相同的书,这时有可能会发生争抢现象,此时教师要适时地引导幼儿想办法用与人商量的语言,如:我看看你拿的书好吗?咱们一起看这本书可以吗?你看完了给我看一看,好吗?通过这种语言引导,可从中培养幼儿与人交往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这样,孩子通过自己的观察讲述,进一步锻炼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6.将语言教育渗透于其他各领域教育活动之中。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社会交往能力等其他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发展幼儿园语言的重要途径是通过互相渗透的各领域的教育,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扩展幼儿的经验,为幼儿语言的发展提供条件。在实践中,特别是语言教育与音乐教育的互相渗透更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在歌曲教学中,歌曲是音乐与语言最完美的结合,孩子在优美的旋律伴奏下,唱着充满韵律感的歌词,是一种非常美妙的享受,可从中感受到音乐与文学艺术的美。
幼儿有话语权,我们要尊重孩子的权力,充分为其创造机会,敞开心扉随时接纳孩子,真正实现教师与幼儿之间心灵的沟通,同时作为教师我们要努力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让孩子自由地探索、尝试、犯错、被纠正,在师幼互动的文化氛围中,师幼双方都能自由地表达和交流,彼此听到对方的“声音”。
让我们大家一起努力,为孩子们创造一切机会,让孩子们无拘无束地表达、交流、争论,满足幼儿“说”的愿望,从而为提高全民族的语言表达能力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周兢,我国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几个新的发展趋向,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106~120.
[2]《婴幼儿教养活动指导(3―4岁)》,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