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语言学范文
时间:2023-04-07 00:37: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应用语言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应用语言学隐喻研究的意义和方法
从传统观念来看,所谓隐喻,本身是基于语言的相似性而出现的一种语言现象,是一种宽泛的修饰性语言,从其本质来看,主要是强调概念资源对于语言产生增强理解的影响。从语言角度来说,隐喻除了具现化在各种使用过程中外,最重要的是贯穿在了人类思维过程的始终。曾有语言学家提到过,隐喻是语言与概念系统共同作用下的产物,但是从隐喻的翻译角度而言,它是多种因素交互而成,包括社会背景、文化风气、语言特点、语境、人类思维等,在多种因素的交互影响下,才共同作用成了隐喻这种独特的语言现象。从研究及应用的角度来看,传统的隐喻观及认知性的隐喻观都不足以揭示其理解和翻译的规则,所以,从研究意义较强的应用语言学角度出发研究隐喻,对于理解和揭示其规则具有重要意义。在前些年,很多学科(诸如社会学、心理学、哲学等)内都有研究隐喻的热门现象,但是在应用语言学领域中,相对来说还是稍显贫乏一些的。所以,从传统与认知角度的隐喻观出发,结合应用语言学特点,在以人类思维认知为基础的前提下,通过对队中语言因素(语境、文化、社会背景、交际目标等)的研究,完成隐喻的应用语言学研究,观察其在真实语言翻译中的应用。
此次应用语言学的隐喻研究范例为《红楼梦》的英译。《红楼梦》作为我国古典文学中的一座丰碑,文化魅力深厚,其英译也层出不穷。《红楼梦》中大量特殊隐喻的应用,让这部作品的审美价值与文化色彩更为浓厚,其中隐喻的英译也是衡量作品翻译成功与否的关键标准。在众多译本中,笔者选择由杨宪益夫妇和英国学者大卫·霍克斯所完成的译本,在学界,其也被公认为古典文学译作的典范,相信对于笔者隐喻的翻译研究是很好的语料基地。
《红楼梦》的隐喻英译方法探析
此次对于《红楼梦》的隐喻英译研究,从应用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对于拓宽研究视野,提供新视角有着很好的积极作用。以杨宪益夫妇和英国学者大卫·霍克斯所完成的译本《红楼梦》中隐喻的翻译例子为基础进行分析,在应用语言学的指导下进行分层研究,分析隐喻的理解和翻译是如何实现的。
随着翻译发展规模及派别的增多,翻译活动的焦点越来越多地聚集到归化与异化之争中。所谓异化,是指以源语言文化为归宿,保留源语言文化的特有表达方式并把它输入到目的语文化中去。从异化的角度来说,翻译既是再现作品文化内涵与精神风貌的方式,也是一种让读者了解异国文化与异域风情的交流手段,可以丰富目的语文化和目的语表达方式。在异化翻译过程中,翻译者要尽量避免文化之间的冲突,减少因跨文化交流而产生的误解,将源语言文化通过各种手段实现在目的语言文化上的移植,将其文化内涵与意义充分融入到目的语言文化中,实现最大程度的再现。所谓归化,是指以目的语言文化为归宿,尽量使用目的语言文化本身所具有的一些表达方式与文化内涵,通过读者所熟悉的本国语言文化习惯来实现作品内容的传达,力求原语言文化能够在目的语文化中得到另一种方式的再现。可以说,归化的翻译过程其实是源语言文化与目的语言文化之间的一次文化等值转移过程,读者可以通过自己的文化观去理解译文的内涵,从这个角度来说,读者的接受力是归化翻译必须考虑的重要方面。
单纯以《红楼梦》这个书名为例,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红色是一种特殊的颜色,它代表着喜庆、吉祥、热烈之意,可以代表显赫的富贵身份,也可以用来表达女性的美,诸如红妆、红颜、红粉、红袖等,对于国人来说,单单看到一个红色,就能联想到其背后的多种隐喻,诸如地位、富贵、爱情、愤怒等,但是英语中对于红色的理解却多为恐惧、危险、血液、愤怒等含义,二者在文化差异上极大。书名“红楼梦”中的“红楼”在古代文化中代指富贵人家的闺房,其内涵具有富贵、繁盛、显赫之意,而且古诗有云“洛阳无限红楼女”、“红楼富家女,金缕绣罗褥”等寓意了红楼这个词背后的特殊文化内涵与美学概念,但是在英国文化中,红楼就只是红色的房子而已。以杨霍二人为例,杨宪益采取的是异化的翻译策略,其为《A Dream of Red Mansions》,最大程度地保留了源文化的内涵与意象,但是对于西方的读者来说,在不了解中华文化背景的情况下,根本无法理解书名中的隐喻,也无法实现完全的移植,对于原著所要体现的虚幻寓意及警示意味可谓是摸不着头脑。从西方读者的角度来看书名,很可能就只是理解为在红色的房子中所做的梦,传达出的大概也只是一种浪漫的情调,原著名所具有美学诗化概念可以说是完全联想不到。杨宪益在翻译内容中,也忠实地再现了红色的各种文化内涵与文学意义。英国汉学家、翻译家霍克斯(Hawkes)所采取的是归化的翻译策略,他的书名翻译为《The Dream of the Stone》,完全避开了原著中红楼的隐喻与文化内涵,虽然提升了读者的接受性,避开了英语文化中红色的贬义联想,但是却也丧失了其背后值得玩味的美学概念。尤其是《红楼梦》中广泛出现的红色寓意,在霍克斯归化策略的翻译下,红色全部被转变为了英语中另外一些代表高贵、显赫、积极含义的绿色和金色,不得不说,这也是一种无奈。不管归化抑或异化,终归是为隐喻翻译服务,无高低上下之分,笔者也觉得隐喻翻译需坚持杨戴的精神,让读者逐渐适应。
隐喻翻译案例剖析——以人名隐喻为例
接下来从杨宪益夫妇和英国学者大卫·霍克斯所完成的译本《红楼梦》中人名隐喻的翻译例子出发,探究其中的人名隐喻的含义及翻译,进行分析,探索其隐喻翻译的策略。
虽然中英文名字在构成上相同,但是结构却大相径庭。中文姓名姓在前,名在后,英文姓名则是名在前姓在后,或者是名加上中名加上姓所组成的三重结构,在翻译时,就要考虑到二者相异的文化习惯。《红楼梦》的人物命名历来是红学中一个被深刻探讨的话题,曹雪芹在人物命名中所暗含的隐喻也是加强对其身世、性格、命运理解的辅助手段,其对姓名隐喻艺术的使用极为成功。曹雪芹的人名隐喻主要有三种方法:谐音法、典故法、职业法。谐音法是很多人物命名的主要方法,其谐音或取感叹、或取讽刺、或取暗示之意,例如:甄士隐——真事隐,贾雨村——假语村,冯渊——逢冤,秦可卿——情可轻,秦钟——情种,詹光——沾光,卜固修——不顾羞,贾化——假话,单聘仁——擅骗人,甄英莲——真应怜等。这些隐喻要么取讽刺之意,要么暗示人物命运,要么点名人物特点,功能各不一样,可以说是谐音法的妙应用。典故法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众多女性人物身上,例如贾迎春其名取“迎春且薄妆”之意,林黛玉之名取晏几道《虞美人》词:“楼中翠黛含春怨,闲倚栏杆见。远弹双泪惜香红,暗恨玉颜光景与花同。”史湘云取自(唐)张籍的《楚妃叹》“湘云妆起江沉沉”。这些都是古代文学上的著名典故。职业法主要是为了区分作品中众多下人所作,例如贾府四位小姐的丫鬟取自“琴棋书画”作抱琴、司棋、待书、入画,宝玉的小厮焙茗(茗烟)、墨雨、引泉、挑云、锄药、扫红、伴鹤,与端茶、研墨、灌水、种药、扫花、戏鹤有关。
杨宪益主要使用音译法,即用于拼写中文普通话的罗马拼音系统,也称韦氏拼音。人物姓名主要如:贾政叫Hia Ching,薛蟠叫Hsueh Pan;薛宝钗叫Hsueh Pao chai,贾雨村叫Chia yu-tsun,甄士隐叫CheIl Shih yin等,对于外国读者来说,不仅不解其意,而且非常拗口,对于理解人物性格的命运毫无助益,虽然杨宪益在后面加了备注,但是做法繁琐,对于《红楼梦》这本长篇小说是不太合适的。相较之下,霍克斯兼用音译法与意译法,阶级地位高的使用汉语拼音音译法,例如:Dai-Yu,Bao-Yu,Bao-Chai,Wang-Xifeng,ZhenShiyin,Lady Wang等,避免了韦氏拼音的弊端。对于各种职业人员的翻译则采用了意译,例如王熙凤夫妇的丫头平儿,英文翻译Patience(耐心),取其温柔耐心的性格,贾母的丫头鸳鸯英文翻译Faithful(忠诚的),取其对柱子忠心耿耿的意思,贾母的丫头傻大姐英文翻译simple(简单的),取其头脑简单、不谙世事之意,宝玉的丫头晴雯英文翻译Skybrigm(天空明亮),取其“心比天高,身为下贱”之意,这些翻译对于西方读者来说,更有利于他们理解人物性格和命运,可以说是一次成功的尝试,但是对于国内读者来说,就是另一种意义上的云里雾里了。再说贾府小厮们的命名,王熙凤与贾琏的四个小厮丰儿、兴儿、旺儿、隆儿,其英文名分别是Felicity(幸福,幸运)、Joker(大王;说笑者)、Brightie(光明)、Rich(富裕),虽然在翻译上与原本的中文语义稍有偏离,但是基本上抓住了人物命名的本意,即取其兴旺发达、家庭幸福的美好之意。可以说,这些翻译更好地促使读者对于原著人物代表意象的理解,对于实现源语言文化到目的语言文化的内涵转移、文化等值有着一定的益处。
小 结
隐喻的语言学应用根植于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语境与语言特点之中,加强应用语言学之中的隐喻研究,对于拓展其在语言应用上的范围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陈道明.隐喻与翻译:认知语言学对翻译研究的启示[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9).
[2]陈刚,胡维佳.功能翻译理论适合文学翻译吗?——兼评《红楼梦》咏蟹诗译文及语言学派批评[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2).
[3]梁颖.《红楼梦》“痴”字在霍克斯英译本中的再现[J].海外英语(中旬刊),2011(2).
[4]付鸣芳.《红楼梦》人物语言的评价意义与翻译——兼析杨宪益、戴乃迭英译本人物语言翻译策略[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1(5).
[5]钟曲莉.《红楼梦》中的空间隐喻[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29(2).
[6]耿丽敏,王斌.空间隐喻分析——以《红楼梦》中上、下、高、低为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7).
[7]Frank Huang(trans).Dream of Red Mansion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8.
篇2
【关键词】应用语言学 选题 综述
我国应用语言学研究在3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以选题为观察角度,基于对专著的阅读和对CNKI相关文献的检索,回顾我国应用语言学研究的本体问题,探讨其研究领域,就研究选题展开讨论。
一、应用语言学的本体问题
应用语言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应用语言学是指把语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其他研究领域的各种问题,而狭义的应用语言学则是指语言教学, 特别是第二语言教学或外语教学。
语言学分为理论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但应用语言学并不仅仅是“(理论)语言学的应用”,而是既包括传统意义上的“语言学 (即普通语言学) 的应用”,又包括“语言的应用”, 同时也包括“语言本体和本体语言学的应用”,应用语言学是这三者的有机整合。应用语言学在分析语言和语言学应用中的现象和问题过程中,形成了应用语言学自己的理论。于根元等提出了如层次理论、中介理论、交际理论、动态理论等一系列的应用语言学理论。
应用语言学在与其它学科结合过程中形成了诸多研究领域,主要包括语言教学、语言政策与计划、语言通讯研究、专业用语、语言治疗、词典编辑和机器翻译等。
二、我国应用语言学研究领域综述
我国在应用语言学这个研究领域的研究,就要找到应用语言学与我国的社会需要的结合点。但显然,对这门学科的研究还远没有充分而完全地展开。然而,由于英语对于我们仅仅是一门外语,我们缺乏充分的进行语言研究的环境,因此,要在这些领域获得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并非易事。但我们的研究发现中国应用语言学在语言教学(二语习得)方面还是取得了很丰硕的成果的。除此以外,在以下几个方面也有所建树:
1.语言政策与规划。在国际学术界,语言政策与规划研究早已成为应用语言学的重要的研究领域,该领域在过去几十年中出版了大量学术专著。近年来,我国的语言政策及规划研究也取得了一定成果。通过CNKI检索可以看出从2000年到2013年,有关“语言政策”和“语言规划”呈倍数增长。2014年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创办了《语言政策与规划研究》杂志。这本杂志是国内第一种以语言政策与语言规划学科名称命名的专业刊物,目前为半年刊,常设栏目有语言规划研究、语言政策国别研究、语言政策与规划学科建设、语言生活、语言理论、书刊评介等。
2.词典编纂。《英汉大词典》(第二版,陆谷孙主编)于2006年出版,在释义、举例等方面都有较大修改,增收新词8000余条,反映了英语语言研究的最新成果。第二版在工艺方面也比第一版有较大改进。第二版严格遵循描写主义原则,避免主观做出优劣判断。同时,编纂过程中应用了先进的词典编纂软件及词典数据库,提高了词典的质量。当然,与英语国家的一流出版社的词典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尤其体现在我国基于计算机的语料库在双语词典编纂中应用得不够广泛和深入。
3.机器翻译。我国机器翻译研究始于1956年。1959年,我国机器翻译方面的学者成功地进行了首次机器翻译试验。至今,已出现了四种机器翻译系统:基于规则的机器翻译、基于实例的机器翻译、基于统计的机器翻译和混合式机器翻译。这几种机器翻译系统总的来讲各有所长。基于规则的机器翻译系统翻译符合规则的句子较为擅长,翻译效果较好;基于统计的机器翻译系统具有一定的通用性,能够自动地在语料库里进行语言提取。总的说来,机器翻译还有待进一步发展,现在仍需要人与系统的配合,尤其体现在基于段落乃至篇章的翻译方面。
三、基于狭义应用语言学的研究选题综述
就狭义应用语言学,即语言教学/二语习得而言,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学者研究成果丰硕,研究选题范围广且有一定深度,主要包括:
1.外语教学研究:涉及课程设计、教学模式、教学策略、课程评价和教学理论和测试研究等方面。语料库在教学中的应用成为亮点,语料库软件和检索技术得到一定应用。进行教学的研究;对教学理论在教学上的运用研究越来越多,涉及的理论主要有多
2.二语理论研究:所涉及的二语理论非常广泛,主要包括行为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支架理论、元智能理论、原型理论、图式理论、关联理论、功能理论等。有一部分文章针对特定理论进行了分析、应用或质疑,促进二语理论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3.个体差异研究:个体差异研究包括学习动机研究和自主学习能力研究,大部分属于调查类型,目的是调查学习者的差异,对学习者个体差异和语言学习结果之间进行均值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对学习风格、观念、情感、记忆、个性等的研究较少。
4.学习策略研究。学习策略研究主要是分析学习者学习策略应用情况。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以及对听力、写作等具体技能策略。但缺少对学习过程和原因深层次探讨。
参考文献:
[1]戴炜栋.中国二语习得研究历史、现状及前瞻[J].外国语,2005.
[2]王立非.国外第二语言写作研究的现状与取向[J].外语界,2009.
篇3
【关键词】应用语言学 英语教学 文化导入 研究
近年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逐渐加快,作为世界各国通用的语言,英语的地位变的越来越重要,所以,各大高校都将英语教学作为了工作的重点,其根本目的不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充足的英语知识,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也是为了使学生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其实,英语是一门语言类的课程,它还具有工具性、知识性的特点,在教学时一定要体现学生文化内涵。本文主要在应用语言学的视角下,对英语文化导入教学进行了重点分析,有利于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我国英语教学的现状分析
对于我国目前的英语教学来说,大部分的学生都缺乏一定的学习兴趣,甚至有的学生认为他们英语学不好,是爱国的体现。由此可见,如果教师不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英语课程的教学,只会让学生越来越反感,在成绩不及格时也不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导致学生学习了很长时间的英语,仍然只能理解最简单的几个单词。其实,与汉语相比,英语的文化内涵并没有那么深奥,而且英语所蕴涵的文化是非常吸引人的,比如好莱坞的电影,这对教师来说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教学资源。但是,教师在教学时却不懂得应用,只是一味的按照教材讲解,将考试作为最终的结果,这非常不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在应用语言学视角下,教师一定要改变英语教学的策略,不然教学效率应用得不到提升。
二、应用语言学视角下文化导入对英语教学的影响
1.对英语听力教学的影响。从应用语言的角度入手,英语听力是英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为英语和汉语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所以学生在听力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定的困难,由此可见,提高学生的听力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提高英语教学水平的根本。目前,大部分学生由于受到思维和习惯的影响,在分析一些听力材料时经常会存在误解,不利于听力能力的提升。如:A:I won’t have dinner with you today.B:why?A:I have to work overtime today.在这组对话中,其中的单词我们可能都认识,也能了解大概的内容,但是有的学生在答题的过程中还是会出错。因为学生认为overtime是久而久之、随着时间流逝的意思,将其与work放在一起,有的学生就不知道是什么意思。这其实是加班的意思,如果学生不能掌握这种固定形式,很难做出正确的选择,不利于学生听力能力的提升。
2.对英语口语教学的影响。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口语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现阶段我国的学生大部分都存在哑巴英语的情况,就是会写、会听,但是不会说,也有的是不敢说。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在进行英语的表述时,不仅要求学生对词汇重点掌握,也要对语法进行了解,还有就是会受到民族语言的表达方式和习惯的影响,如果不能对文化的导入引起重视,会对英语口语的学习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一般情况下,我们中国人在两个人见面时,都会互相问:吃饭了么?这是受到了历史的影响,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但是外国的其他国家在见面时不会这样问。另外,就是问女性年龄的问题,西方国家大多数也不会直接询问。
3.对英语翻译教学的影响。在进行英语的翻译时,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翻译,并不是按照单词的含义进行机械式的翻译,所以说,这是一种主观能动性发挥的过程,在这种情况下,要将外国的文化背景与英语翻译教学充分结合。如,在英语教学中,“please”一词是比较常见的,学生通常会将其翻译成“请”,但是,在外国的交流中,如果情况非常紧急,也可以翻译成“求你”的意思。由此可见,文化导入在英语翻译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4.对英语写作教学的影响。在英语教学纲要中指出,学生在进行英语写作时,一定要正确运用语法和短语,并且要在语言表达习惯和应用习惯的基础上,将外国国家的文化融入其中。一般情况下,学生在写作时都不了解英语中固定的用于以及表达习惯,如“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生经常会写成“good good study,day day up”。基于这种现象,文化导入就显得更加重要,不仅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还能培养学生的英语习惯,使学生掌握更加丰富的英语文化。
三、应用语言学视角下英语文化导入教学的具体策略
1.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1)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在新课程改的不断实施下,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主体性比较重视,而且还要加强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按照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学习情况等来进行文化导入课程的设计,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在文化导入教学中,还要注重学生英语应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培B,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通过对某个学校的学生进行研究,发现大约有40%的学生对英语文化感兴趣,认为一般的有60%,可见学生对英语文化的学习不是十分感兴趣,所以在学习时自然提不起兴趣。因此,教师要想提高文化导入的质量,一定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采取各种教学方式进行文化的导入,从而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水平。
2.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1)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在进行英语文化的导入教学时,一定要转变教师的观念,创建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充分符合应用语言学视角下的需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文化教育引入到语言教学中,从而起到培养学生语言综合应用的能力。另外,应该大量引进外籍教师,这样在英语课堂的教学中会体现出一定的优势,会不自觉的融入英语文化,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自然而然就接受了英语文化教学。再有,教育部门应该对英语文化导入教学引起重视,加强英语教师的培训,对教师的表现进行有效的考核,从而创建一支优秀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给学生带来更加丰富的文化教学。
(2)不断创新教学模式。目前,英语教学仍然采取传统形式下的教学模式,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不符,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英语综合型人才的需求。因此,教师必须要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采取实践性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应用语言学的视角下提高自身的英语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各项教学活动中,从而对学生语言应用能力进行训练。
3.获得教育政策的大量支持。在英语文化导入教学中,一些教师认为在大纲中没有给出明确的要求,也没有制定相应的制度,可见,政府对英语文化导入教学没有投入更多的支持,在一些教育政策中也没有涉及到文化教学的相关内容。因此,我国教育部门应该积极完善教学大纲和教学制度,加强对英语文化导入教学的规范,使其在应用语言学的视角下提高教学质量,与相应的考试制度积极配合,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作为一门具有实用性特点的语言,英语不仅承担起沟通和交流的重任,它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产物,所以说,世界上的任何一种语言都应该与本国的文化密切相连,在英语教学中,应该注重文化的导入,从而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王争伟.应用语言学视角下的英语文化导入教学[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131-132.
[2]刘军,黄世霞.应用语言学视角下的英语文化导入教学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10:166-167.
[3]顾冠男.应用语言学视角下的英语文化导入教学的实践尝试[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22:157-158.
[4]周健.基于应用语言学视阈下的英语文化导入教学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3,22:114.
篇4
日语学习中词汇的学习伴随始终,而词汇中的惯用语又被认为是最难掌握因此也是最难习得的部分。本文拟从认知语言学视角出发,对日语惯用语的习得进行一番探讨。
一、认知语言学简介
认知语言学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是人类认知活动的产物,语言及其结构受人们认识世界的方法所制约,因此认知语言学就被定义为是“一个以我们对世界的经验以及我们感知这个世界并将其概念化的方法、策略作为基础和依据来进行语言研究的语言学流派”(王丽,等,2008)。翟东娜(2006)指出,虽然对认知语言学做研究的学者众多,研究的角度也较多样,但具有共性的是探求语言与人类认知活动之间的关系,是语言与人类基于自己的经验而形成的知识体系之间的关系,其研究的对象是语义、句义和语篇的意义等。
二、认知语言学与日语教学
随着对认知语言学研究的深入,其研究成果也不断地被应用到外语教学中来。认知语言学为日语教学提供了一种崭新的视角。学习日语不单是对日语语言规则的死记硬背,它更是学习者的一种认知活动。通过检索期刊,我们可以发现,认知语言学对我国日语教学研究产生的最大影响,便是人们从中认识到应运用语义学的原理来对日语中的多义词进行研究,其中运用较多的理论有原型理论、意象图式、隐喻概念、事态把握理论和相互主观化原理等,涉及的词类有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等。名词当中的人体词最多。从认知语义角度进行研究,能更有效地理清日语一词多义中的各个义项的语义扩展轨迹,从而使日语学习者可以摆脱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
三、认知语言学在日语惯用语教学中的应用
在人身体的各部位中,“头”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因此“头”一词在语言使用中就呈现出其多义性。本文将选取日语中“头”的惯用语来进行认知语义分析,以期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讨论之前,我们先明确下列几个概念。
1.惯用语及本文由收集整理人体词汇中的惯用语
惯用语是指在人们在生活中形成的简洁且能表示特定意思的词组或短句,而人体词汇惯用语则是用以表示人的身体各部位的词组或短句。如果说惯用语是一个整体的话,那么人体词汇惯用语就是其中的一部分。根据统计,人的身体词汇中的惯用语在整个日语惯用语中所占比例能达到20%以上。
2.隐喻和转喻
隐喻和转喻均来自于修辞学。隐喻和转喻一直受到语言学家的关注,其中对隐喻的研究和应用则更多些。从目前的研究看,它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法和表达手段,更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籾山(1997)认为:隐喻是指用不同认知域中的具有相似性的一个事物对另一个事物或概念的映射,转喻是同一认知域内两个具有邻接关系的事物或概念间的映射。
3.日语惯用语教学现状
人体词汇惯用语是日语惯用语中的一部分,并且因为它在惯用语中所占比例较大,所以对人体惯用语的学习和应用就成为日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回避使用惯用语的现象十分普遍。对于较复杂的惯用语,学生们通常都会采取变通的或者是简单的表达方式加以表达。这样,不但不能讲出地道的日语,对于交际也会起到阻碍作用。另一方面,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都将重点放在对语法和篇章结构的讲解上,即使讲解惯用语,也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参照教材或字典上的释义对之进行翻译。针对教学中的这些问题,本文拟从认知语义学中的隐喻和转喻的角度出发,以人体词汇“头”及其惯用语为例,探索其语义扩展规律,将看似纷繁复杂的日语惯用语简单化、系统化,从而为学生的学习探索出一种新的方法。
4.日语中“头”的认知语义分析
认知语义学认为,词汇的语义扩展是通过隐喻和转喻等手段从其基本语义向其他语义扩展的,因而也是将人的认识范畴化和概念化的结果。下面,让我们来具体分析“头”及其惯用语的语义扩展。
国语大辞典中对“头”的定义如下:
(1)人や動物の首から上の部分。特に、顔をのぞいた、内部に脳を含む部分(人和动物从脖子往上的部分)。
(2)物の上部·てっぺん。また、物の先端(物体的上部,或者物体的前端)。
(3)かみの毛(头发)。
(4)頭脳·心のはたらき。ものの考え方。心(头脑,心的功能,考虑问题的方式)。
(5)順序の一番目。また、いちばん上に立つ人。かしら(最开始,头领,头目)。
(6)人の数。人数。頭数(人数)。
(1)指“人和动物从脖子往上的部分”,是人们对“头”的最初的认识,其意义最原始、最基本,其他解释都是根据这个最原始、最基本的解释而来的,即“头”的含义向外展开的结果。(2)是根据人或动物的“头”的相似性,通过隐喻将之映射为空间位置或具体物体的顶端、上部。(3)义为头发。头发长在头上,即可以被理解为头发是头的一部分,这符合部分-整体的转喻原则。(4)义指头的功能。“头”是人的思维器官,是大脑的储存所。我们通过大脑对问题进行分析,通过大脑进行思考和记忆,所以也常用“头”来表示头脑和脑筋。这同样是通过部分与整体的转喻来映射的。(5)为“头领”或“头目”之意,可以被理解为是从人在社会上的地位来讲的,是站在上边的人(上に立つ人)。这同“头”位于人或动物身体的最上部有相似性,是隐喻映射。(6)带有转喻特征。“头”是人体的重要部位。把“头”作为统计或计算人或动物的计量单位,通过查点“头”的数量就可以知道人或动物的数量。这是对部分代替整体的转喻思维模式的运用。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1)为其基本意涵,其他5项均为其扩展意涵。其中的(2)和(5)为隐喻,(3)、(4)、(6)为转喻,其语义扩展模式大致是人体各部位的最上端→空间位置→社会地位→量的单位→功能。
5.“头”在日语惯用语中的语义扩展
下表所列是日语中“头”的惯用语。
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表中所录的12条惯用语中,其扩展模式属于转喻映射的有8个,属于隐喻映射的有4个。另外,研究表明,对人体词汇的惯用语,其语义扩展的模式分为三个层次,即人体状况、精神现象和情感状况。
下面,让我们再结合实例来分析其中有代表性的惯用语语义的变化。
例1:落第生の悲しさで、義夫は学校ではいつも、うしろにひっこんでいた。面と向かってけいべつするものはないけれども、みんなの前ではなんとなく、あたまがあがらなかった〔山本有三·真実一路〕。
此句从字面上的抬不起头引申为自己处于弱势,觉得自已和对方相比,在能力上不能和对方对等。因此可以认为, 由“自己处于弱势”这一原因引出了“抬不起头”的结果,属于原因-结果的转喻映射方式。
例2:彼は頭がいいから、ちょっと言えばすぐわかる。
此处,“頭”的意思为思考力,意为头脑聪明的意思。思考能力是头脑的功能之一,思考功能和全部功能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属于转喻映射。
篇5
[关键词] 英文电影;字幕翻译;策略
电影作为一种大众文化形式,是进行文化传播的有效渠道,电影字幕翻译则在这种文化传播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字幕翻译是指在保留影片原声频不变的情况下将源语言翻译为目的语言使其出现在屏幕下方的文字,是对电影信息传递在视觉上的一种补充。在跨文化的交际中,不同的文化背景必然会导致英文电影的原字幕对白与我们所翻译的字幕之间存在偏差,因此,如何在字幕翻译时既要保持原影片的语言风格,又要力求简明易懂,真实传递影片的文化内涵,是作为译者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一、英文电影字幕翻译的语言特点
影视语言具有鲜明的自身特点,与书面文学语言有着明显不同之处,因此,电影字幕翻译不能只是单纯的文字翻译,还要以其语言特点为基础,在语言风格上既要通俗易懂,又要清晰简洁,连贯流畅,尽量和源语言文化风格保持一致。
(一)口语化的特点
影视语言绝大部分都是由人物对白构成,具有口语化的特点。字幕翻译要遵从其口语化的语言特色。所谓口语化就是指字幕翻译不仅要文字连贯流畅,还要贴近生活,演员或者人物的对白都是日常用语,而且要符合中国人的语言习惯。例如,在电影“Forrest Gump”中,“Life wa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 you never know what you’re goanna get.”生命就像一盒巧克力,结果往往出人意料。“Jenny and I was like peas and carrots.”我和珍妮形影不离。又如在“The Lion King”中,“I laugh in the face of danger.”越危险就越合我心意。此外,英文电影中经常会有大量的俚语和粗俗语,字幕翻译时应更为注意使其口语化,如in hot water (有麻烦),go up in smoke (成为泡影),Damn it,shit,fuck等。
(二)大众化的特点
电影作为文化传播的一种媒介,是一种大众化的艺术,因此电影字幕翻译要接近大众语言,使用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大众化语言才容易被观众所接受,从而达到通俗易懂,即使文盲也能看得懂故事情节的效果。例如:在“Sudden Impact”中,“Go ahead,make my day.”可译成“来吧,让我也高兴高兴”。在“Gone with the Wind”中,“Frankly,my dear,I don’t give a damn.”则译为“坦白说,亲爱的,我一点也不在乎”。在“Casablanca”中,“ We’ll always have Paris.”译为“我们永远都怀念巴黎(那段美好的时光)”则更能贴切地传达人物的情感。
(三)口型化特点
口型化是电影字幕翻译的一大突出特点。字幕翻译为配音提供蓝本,所以译文要在保证准确、生动、感人的前提下,力图在长短、节奏、换气、停顿乃至口型开合等诸方面求得与剧中人物说话时的表情、口吻相一致。若演员在一个劲地摇头,那么要给其配译上带“不”字的话语,反之演员如不时地点头,则配些表示肯定的语气词。同时还要尽可能与原话字数相当,长短一致。如Oh,噢;Hey,嘿;Hello,你好等。译文经过配音加字幕同步翻译,使得人物的表情和口型与之相匹配,取得的效果是自然真实的。
(四)影视语言中修辞格的广泛使用
英文电影在语言使用上往往借助大量的修辞手法,也是其语言的一个突出特点,包括比喻(figure of speech)、拟人(personification)、排比(parataxis)、夸张(hyperbole)等,使语言生动、形象,更好地突出人物性格。例如:“You ass! You stupid ass! How could you do a thing like that?”你这头驴!你这头蠢驴!怎么会干出那种事儿来?“You chicken!” 你这个胆小鬼!“ The line is busy.” 电话占线。“What’s eating you? ”有什么烦心事?“I came; I saw; I conquer.” 我来了;我看见;我征服。“But no president, no Congress, no government, can undertake this mission alone.” 任何总统,任何国会,任何政府都不能单独完成这一使命。“She eats like a bird.”她食量很小。“This movie is for the birds.”这部电影无聊透顶了。
二、英文电影字幕翻译的策略
目的论认为,翻译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英文电影字幕翻译也不例外,它的主要目的是向处在特定文化背景的观众最有效地传达相关信息,因此译文的预期目的与译文的接受者决定了翻译策略的选择。
(一)口语化策略
字幕翻译除了要确保译文准确外,还要根据不同类型的电影选择适合的语言风格。电影的语言富有极其丰富的表现力,字幕翻译的语言也必须生动活泼、准确自然。考虑到英文电影的对白大部分是由人物对白构成的特点,在把它们译成目的语时,在保留源语言文化特色的前提下要尽量用目的语的口语来表达,这样观众更容易理解剧情。如在下列对白中:
A: Why do you think he does that, Gerry?Give the fucking clue, why?
B: He can handle the problems, he can handle the work, and he’s obviously handled you.
如果直译为:“为什么你认为他能做,给我一些线索,为什么?”“他能应付这些问题,他能胜任那些工作,他显然已经操控了你。”则显得语义不连贯,晦涩难懂,不如译为:“你凭什么这么说,你凭什么?”“他完全能应付这些问题,他能胜任那些工作,他显然也已经把你玩儿得团团转。”更口语化一些,更接近生活,更加真实。
再如:“Guys, you are without a doubt the sneakiest most light- fingered thieving parasites I’ve ever met”可翻译为“兄弟,我完全信任你们,你们是最低级的、鬼鬼祟祟、手指灵巧、偷窃成性的寄生虫”,让观众更好体会其似褒实贬的语气。
(二)缩减法在字幕翻译中的应用
字幕翻译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很大。从空间上来讲,电影字幕只能是一到两行,且汉语与英语在屏幕中能容纳的字符数不同;从时间上看,译文字幕要跟随画面和声音的推移而播放,字幕的插入要与影视剧台词的语音播放同步。因此,源语中的必要信息要精简译出,一些不影响观众理解影片情节的次要信息则可以省略不译,所以电影字幕翻译需要使用缩减法,用简洁的语言解释、说明所翻译的内容。在字幕翻译过程中缩减法又可分为意译(paraphrasing)、删减(deletion)和简化(simplification)等方法。
如在影片“Legally Blonde”中Warner对Elle说:
If I’m going to be a senator, I need to marry a Jackie, not a Marilyn.
这句话中的两个人名 Jackie和Marilyn,分别是美国前总统肯尼迪的夫人杰奎琳和性感明星玛丽莲·梦露,如果直译则为:如果我要当参议员,就要娶杰奎琳,而不是玛莉莲。有的观众就因为这两个人名而不能理解这句话的真正含义。但是如果采用意译的方法,把这两个人物所代表的深层含义用简洁的语言直接表达出来,翻译为:如果我要当参议员,就要娶名媛,而不是花瓶。这样的翻译,更容易被观众所理解和接受。
删减的翻译方法在这部影片中也有所体现。如:
We’re from Austen, Platt, Garret and Callahan and we’re here to ask you a few questions.
这句话中的斜体部分是一家律师事务所的名称,对于中国观众来讲,我们在影片中要了解的是Elle的身份,而不是事务所的具体名称是什么,所以关于事务所名称的信息就可以删除,这句话译为“我们是律师”就可以了。
简化的方法多用于字幕翻译中人名的翻译,因为英语人名多为多音节词,在进行文本翻译中,多采用的是音译法,但这样就会增加语篇的长度,所以在字幕翻译中,在观众理解的前提下,可以简化人名,用一到两个汉字译出。如Elle可译为艾;Warner可译为华或华纳;Catherine可译为凯西等。
(三)重视文化因素的处理
电影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其字幕翻译既包括了语言层次,同时也包括了文化层次。同其他类型的翻译一样, 文化因素的制约要求电影字幕翻译必须处理好源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的关系。中外观众在文化背景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翻译时如果不注意文化背景而直译,就会造成文化意象的缺损和文化含义支离破碎,进而让广大中国观众难以理解和认同。所以在处理字幕翻译中的文化信息时,译者在保存和介绍外国的文化特色的同时还要融入目的语文化,和电影画面相结合,充分发挥字幕翻译的作用,使观众能够看懂不同语言和文化的电影。如下面这句话:“We’ve checked you out, Timmy.Juvenile offender record as long as Constitution Avenue.” “Constitution Avenue ”是指巴基斯坦的主要国家机构所在的宪法大道,路的东边,大片绿地,视野开阔,几座建筑物一字排开,议会、最高法院、总理府等各具特色。所以此句可翻译为:我们查过了,蒂米。你的犯罪记录有厚厚一大叠。又如“We were…in love.We used to meet in secret…It was like Gone with the Wind, but there was no tomorrow.”“Gone with the Wind”这部作品为我们大多数人所熟悉,所以此句可译为:我们……相爱了。常常秘密约会,可不久便分手了,一切烟消云散。
三、结 语
字幕翻译既有其他翻译领域的共性,同时也具有不同于其他文学作品翻译的语言特点。进行电影字幕翻译时,要以其语言特点为基础,掌握一定的翻译技巧,充分把握好原影片的内容与文化背景,以观众为中心,采取不同的策略来翻译,从而将影视作品完美地呈现给观众。
[参考文献]
[1] 王焰,郑贤贵.电影字幕翻译的微技巧探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10).
[2] 张春柏.影视翻译初探[J].中国翻译,1998(02).
[3] 赵速梅, 黄金莲.影视翻译的语言特点及翻译技巧[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6).
篇6
关键词:英语语言学;教学;应用
引言
语言学的讲授应因人而异,即从学校培养人才的目标入手,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同类型人才应采取不同的培养方式,以往关于语言学教学的研究多基于学术型人才的培养,本文尝试探讨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英语语言学教学改革。
1、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在我国高校中,人才的定义可分为学术型和应用型两类。教师首先要明确自己的目标,探讨传统的语言学教学能否满足培养人才类型的需求,不仅要考虑教学内容是合理的,与社会实践有着密切的联系,也考虑教学方法的运用、课堂教学的设计真的可以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2、高职英语教学中语言学的运用
作为一种学习语言的方法,语言学是科学的指导。它有助于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帮助教师更熟练地运用语言。在国际交流过程中,英语是通用语言。语言学是或多或少地受到它的影响。在高职英语教学中,语言学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2.1语法教学的应用
对大多数高职学生来说,英语语法是最难掌握和最难使用的。应用语言学,这可能很难理解的知识易于理解,使学习更加灵活,改变了原来的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愉快、和谐的氛围中,轻松掌握语法知识是最有影响的语言学。
2.2词汇教学
传统的教学方法,要求学生掌握更多的词汇。如果基本的词汇知识很难掌握,那么很难学习其他更深层次的知识。因此,掌握词汇是高职英语教学的重点。语言学在高职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使学生更深入的背景下,理解句子本身的意义,根据情况,学习英语作为一种语言理论,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词汇本身的意义,也理解其中的含义,扩大类似的词汇。
2.3对英语语感的应用
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英语语感检验了一个人对英语的理解和认知能力。这是学好英语的必要条件。培养英语语感离不开语言指导,这就要求学生了解社会文化。因此,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英语的文化背景,培养学生的语言意识。
3、应用型人才培养观下高职英语语言学教学策略
3.1注重学习环境的设计
所谓学习环境,是指学生自主学习的场所。在任何语言教学的教师,很多学生在“音”与“义”没有必然的联系这一问题有困惑的语言,主要原因在于语言存在一些“音”与“义”的现象有关,如拟声词。针对这一系列问题,教师可以把任务分配给学生,在课前收集相关知识,在课堂上进行小组报告,总结教师的指导。
3.2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
普通语言学课程教学中,教师采取以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教师讲课和学生授课,课堂气氛浓厚,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单向的学习活动往往使學生产生心理疲劳。采用讨论式教学法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但它将极大地影响教学进度,很难完成教学内容。因此,建议将这两种教学方法结合起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3.3密切教学文化
任何语言的产生和发展都离不开一定的社会文化。英语教学离不开社会文化,是独立存在的。这两种语言是分不开的。因此,在实际的高职英语教学中,教师应特别注意英语语言学教学与社会文化教学的统一关系,并将两者有效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这些文化背景结合起来,使学生掌握一定时期的文化,同时也要牢记知识。同时,也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在高职英语教学中,语言教学与社会文化的结合不仅是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这既是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教学改革的需要。
3.4在教学中正确使用母语
一般语言学理论中的英语语言学课程与汉语口译教学会取得超出预期的效果,教师不应只片面地认为教学效果最好,灵活运用汉英语语言学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方法。
结束语
作为一种理论,语言学是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密切相关。它是学校教学的基本目的是培养应用型人才。教师应注重对日常生活经验的积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多举一些贴近生活的例子,使课堂生动有趣,便于学生接受。有效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各方面,提高教学水平,使理论知识简单易懂,真正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郭文琦. 应用型人才培养观下大学英语语言学教学之我见[J].中国高新区,2017,09:55.
[2]魏丽英.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校英语语言学教学策略[J].亚太教育,2016,No.6021:116.10.16550/j.cnki. 2095-9214.2016.21.096
篇7
语言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比较重要的一种交际方式,既需要具有高度的准确性,又需要具有模糊性。其中模糊语言属于语言特征之一,而该现象广泛存在于各种层面的英语交际中。在目前高校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兴趣不高,如果教师将模糊语言理论知识充分应用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可以改善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情况。
关键词:
英语;英语教学;模糊语言
从过去的研究中可以看出,模糊性语言属于特殊语言,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比特殊用语更有表现力。在高校英语教学过程中,由于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不高,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应用模糊语言,对英语学习方法和手段进行完善,进而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
一、目前国内英语教学的现状
(一)高校英语教育中教学内容比较落后
近几年,不少高校英语教学内容没有与时俱进,且缺乏明确的英语教学目标;没有恰当地安排英语教学课程。因此,在英语教学方式改革与创新方面没有取得较好的效果,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英语专业人才无法满足新时代市场的需求。
(二)目前高校英语教学内容还存在古板与保守的现象
当下高校英语教育的内容还沿袭过去的一些传统内容,教学内容比较陈旧,无法准确反映当下流行的实事,更不能顺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这也就导致高校学生无法体会到学习英语的乐趣,更满足不了相关专业学生对于英语知识的需求,进而使得高等院校在英语教育方面的质量得不到提高,达不到预期效果。
(三)当下高校英语教学所用的手段比较单调
现在高校还在使用传统的英语教学手法,基本都是通过教师来笼统讲解专业英语,也就是像朗读课文一样进行分段分析讲解,然后对所讲内容总结并概括,最后便是学生进行英语知识吸收。这个老师讲授英语知识的过程,很少有学生主动参与其中。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无法进行自主学习,根本不能真正理解英语知识。
(四)当下高校英语教育中改革力度不够
目前大部分高校只是把英语教育范畴固定为简单的英语教学方式,既没有创造性也没有实践性,再加上高校的教师学习专业新英语元素的机会较少,一般都是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也无法对教学方法实施改革,从而对高校英语教学的整体质量水平造成影响。
二、产生模糊语言的原因
(一)对语言的理解存在差异性
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存在差异,因此对某一件事进行描述时,经常会产生偏差,而信息接收者也就对描述的事物产生不同理解,即便是相同的概念,所表述的内容与形式也会呈现出各种效果。
(二)人们的认识存在局限性
人们对于客观世界认识存在局限,无法完全了解整个世界。因此,在人们认识上就会出现模糊语言。
(三)客观世界存在模糊性
目前人们交流过程中,经常使用的工具便是语言,语言能够将人们的真实想法表达出来。但由于语言属于人们思维之外的事物,所以在语言表达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很多偏差,导致表述存在模糊性。
(四)语言本身存在缺陷
语言属于人们思想的外化,其自身有很多局限性,无法通过简单语言阐述无限事物。即客观的世界无穷大,而人类语言比较有限,不能通过有限语言表达出无限信息,在阐述过程中,仅能传达少量信息,无法充分表达各种信息。
三、高校英语教学过程中模糊语言学应用的价值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逐渐将语用学和语言学结合在一起分析,英国的舍乃尔从语用学角度分析了模糊语的十点语用价值:提供适合的信息、不想说明的详情、具备劝导性、词义中断过渡、缺乏具体的信息、置换发热作用、自我保护、有力与礼貌、非正式气氛、女性语言。在实际交际过程中,人们越来越重视模糊语言的应用与其语用的功能性,在实际交际中合理应用模糊语言,可以提高交际的效果。
(一)帮助学生含蓄与婉转地表达
实际交际过程中,对于一些刺激性、敏感性话题,应用模糊性语言可以达到回避或者委婉表达的效果。此外,模糊语言运用在涉外教育、政治活动中,可以把话说得比较委婉与含蓄。而且从各种准则中能够看出,在说话时如果想尽可能给他人留有余地,让对方感到受尊重,就要应用模糊语言交谈。
(二)促使学生学会应用生动逼真的语言表达
通过模糊语言描摹一些事物,虽然具有不确定性,但是就可以导致客体和读者在心理上、空间上产生距离,使两者关系变得模糊,进而产生距离美。模糊语言的语用功能比较特殊,因此在交际过程中,模糊语言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并不代表任何地点任何时候都可以运用模糊语言。由于模糊语言语用功能有消极的一面,若交际双方无法正确使用模糊语言的语用功能,经常会导致信息的发出者难以准确表达出信息的正确含义,致使信息的接收者不能理解信息用意,从而导致交际困难的现象。
(三)帮助学生加强语言的表达灵活性
模糊语言可以强化语言表达的准确性、灵活性,模糊语言慢慢变成人们交际中重要的方式之一。例如:在进行国际商贸的谈判时,双方如果出现意见相悖的情况,而又不方便直接告知时,往往会采用模糊性语言来表达,这样可以留下一定的余地,不至于将话说死。
(四)有助于学生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技巧
在信息传递过程中,不仅要求信息具有较高的准确性、灵活性,还要精简、及时,有时应用精确的语言经常要连篇累读,但应用模糊性语言只需要简单话语即可。此外,语言符号的传达信息与符号寓指对象间难以达到真正统一,加之信息交流需要即刻完成,所以很多情形下,采用模糊性语言交际,不需要进行细致精确描述,只要进行大致描述就能达到交际的目的。
(五)提高学生语言的表述准确性
语言精确性和模糊性并不会互相矛盾、抵触,两者是相对的、共同存在的,换句话说,模糊属于清晰语言某种程度的模糊。在交际中应用模糊语言,表面上和精确语言相反,但事实上并不会影响到正常交际,相反能够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例如:She'smoreorless50kg.此句中没有确定主人公实际的体重,仅说大概是50公斤,在无法确定主人公正确体重情况下,只能使用moreorless这种模糊语言,表达出主人公体重所在的范围,也只有这样表达才比较得体、合适。
总而言之,当前高校的英语教学仍存在诸多问题,应用模糊语言可以丰富高校的英语教学方式和内容,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大学生充分投入英语学习中,提高高校英语教学效率。此外,在高校英语的教学活动中应用模糊语言可以提高大学生表达的有效性、准确性与灵活性,进而提高大学生的交际能力。
作者:白光 单位: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郑雨.高校英语教学中模糊语言学的语用意义分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4,(6).
[2]安洪霞,贾立强.高校英语教学中模糊语言学的语用价值[J].华章,2013,(29).
[3]郑敏.高校英语教学中模糊语言学的语用价值[J].科教文汇,2014,(13):
篇8
关键词:交际法;中专;英语教学;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7-0150-03
一、交际法及其应用原则
1.什么是交际法。随着对语言教学的不断研究,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意识到,在语言教学中,有必要将教学的重点放在交际能力的培养上而不是仅仅对结构的掌握上。于是,在1972年,英国的一位语言学家Wilkins(1972)提出了语言的功能和交际定义,为语言教学中设立和发展交际大纲奠定了基础。他的贡献在于分析了语言学习者所需要的用来理解和表达的语言含义,而不是从传统的语法和词汇的概念来描绘语言的核心。交际法是指培养学生具备用所学语言知识在社会生活中进行日常交际的能力的教学方法。这里所说的语言知识包括日常交际用语、社会文化背景知识、不同语言之间的差异、语用功能的不同等。交际法注重语言教学的过程,强调目的语的终极性,即培养学生用所学语言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进行交际和交流。交际能力应包括语用知识和能力,即在语言运用过程中,交际双方不仅需要知道交际话语的结构正确与否,还需要知道交际话语在特定语境中的可行性、得体性和目的性。这也就是说,交际能力使得交际者能够在适当的场合、适当的时间、用适当的方式进行交际。
2.交际法的特点。交际法的根本点是,它所采取的一套方法能促使语言学习者用正在学习的语言来进行语言活动,这些活动是有目的性有交际意义的。教学要为用语言进行有效实践创造条件,要把学习手段与其最终的目的——即为交际的目的而掌握运用语言的能力——紧密结合起来。交际法的优点包括:(1)注重语言的运用能力,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2)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钻研精神和自学能力;(3)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相互作用;(4)交际法仅传授有关而且必需的语言,比那些试图教给学生整个语言体系的方法更节省时间和精力;(5)从长远的观点看,交际法教给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应用语言的适当技巧,因为它是建立在与这些实际用法十分接近的基础上的。
3.交际法所遵循的教学原则。交际能力与语言能力不是互相对立,互相排斥,而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交际教学法强调“语言能力”与“交际能力”之间的辩证关系,旨在发展学习者的交际能力以区别那种纯粹的“语言能力”。交际法教学应遵循以下原则:(1)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相互作用,而不只是以教师为中心,最大限度地保证学生的练习时间和练习量;(2)使用的教材需要反映语言应用的广度;(3)课堂采用的程序要有利于学生间的相互交流,如教室的布局要适合于成对或小组活动;(4)课堂教学应体现以任务为中心而不是以练习为中心。
二、中专学生英语学习特点
1.基础薄弱。中专学生的英语基础普遍薄弱。很多中专学生之所以选择中职学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基础课成绩较差,怕以后考不上大学。在我所任教的中专学校中只有10%的英语基础较好,其余很大一部分的学生连简单的音标、单词、会话都不会。然而学英语就像盖房子一样,地基很重要。
2.缺乏自信心。自信心是一个人成才素质中的重要因素。然而,中专学生普遍缺乏学好英语的自信心。由于本来文化课基础较差,在英语课堂上,学生找不到学习英语的感觉,对自己学习英语的能力产生了怀疑,失去对英语学习的信心。自信心的缺失成为中专学生学习英语的第一大障碍。
3.学习方法不当。首先,学习没有目标和计划,把英语学习当成一种负担。中专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许多中专学生只注重专业技术的学习,没有认识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其次,重学习,轻实践。英语课上学生大部分也在认真学习,课后也完成预习和复习,但却很少使用英语进行简单的交流;再次,重课本,轻环境。当前我国国际化程度不断加强,国内许多地方都有中英双语表达的广告、说明书等,网络也给英语学习带来了方便,只要稍加留心都可学到地道的英语,但学生却往往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最后,死记硬背,不求甚解。部分学生在英语学习上也下功夫,但只是机械地记单词,没有真正理解语言交流的精髓。
4.学习目的性强。中专学生的学习有很强的目标性,他们认为对未来工作很重要的课程如机械制图等就认真学习,而英语等课程似乎不重要,因而就不用心去学。作为英语老师,如果在教学中能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英语在工作岗位中的重要性,同时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进入到英语学习的状态,英语教学也就不难了。
三、教材特点
目前,全国中等专业学校选用的教材《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教材英语》,该教材根据中等专业技术学校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在语法讲解上删繁就简,采用结构-功能法编写体系,以语言结构为主体,辅以情景,突出语言功能,重视语言知识,更重视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强调学习英语目的在于用英语进行交际的目标。
教材还密切结合中等专业学校学生的生活实际及将来的交际需要,在内容上,重视思想性,科学性,知识性,实践性和趣味性。在体裁上,从日常生活对话,小故事,简易科普读物到书信,便条,广告,收视指南,信用卡等应有尽有。因此,从客观上来说,该教材比较适于交际法在课堂教学的开展和运用。而从主观上来讲,老师要真正培养和发展学生使用语言作为交际工具的能力,就必须改变过去的传统观念,强调教学内容,以语言功能为纲,以学生为主体。
四、交际法在中专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来看,语言的社会功能是作为交际工具为社会上各项交际活动服务的。既然语言是交际的工具,英语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使用这种交际工具的能力。
1.听力教学。在交际能力所包括的听、读、说、写四种能力中,听力教学一直是交际法英语教学的中心问题。学生学习英语总要先听,听清了,听懂了,才能进一步学习。首先要做好听力的准备。作为语言输入,人们靠听来吸收有声语言,语言学习者也只有通过听来大量接触语言材料,并进而为说打好基础。教师在给学生布置预习的任务以后,就要给自己画定备课的内容:知识的编排、语料的深度、补充的范围、每个教学环节选用的方法等等,在详尽了解学生学习程度和要求的基础上,利用信息差准备自己的教案。在听力材料的挑选上,针对中专生的实际情况,应力求语法简单,读音清晰,生词少,内容生动,有趣或与所学知识有密切联系的。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教师可对学生进行听前辅导,以扫清词汇,语法甚至文化背景差异等障碍,引导学生轻松进入课文涉及的语境,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听力技巧。教师应帮助学生掌握好“预期、猜测、抓住要点和连贯记忆”四个环节的听力技巧。“预期”可帮助学生积极地想象、推理和判断,并主动地发挥个人的能动性,有助于学生理解所听的内容。“猜测”就是让学生对听过而又一时不理解的语言信号进行合理的推理。由于学生听到的是稍瞬即逝的、一连串的语言,有的地方含糊不清,有些地方轻微,还有些地方夹杂着许多噪音。因此,学生要善于运用自己所获的信息进行快速判断和猜测。
2.口语教学。外语教学一向重视语言实践,强调语言活动应以语言交际为主。在口语教学中,我们更要重视对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Christina Bratt Paulston曾提出过机械操练、含义操练和交际操练三组实践练习,简称为MMC操练体系。其中,机械操练中的活动带有机械性,不用多费思考。其主要形式有跟读、重读、替换和转换。它的作用是掌握语言形式,对基础较差的学生而言,有利于鼓励开口,熟悉句型。和机械操练相比,含义操练要求稍高了一些,它所用的语句都表达一种真实意义,其内容来源于教师的问话,课堂情境和课文中的信息。在做这种练习时,最好把讲解和操练结合在一起,做到讲中有练,练中有讲,以练为主。操练时,教师先重复句型,再说出替换词或词组,让学生代换句型中的某部分。之后,教师再发问,要求学生用全句回答,并使回答符合真实情况,这才进入真正的含义操练。
交际操练和前两者相比,要更提高一步。它要把学到的语言形式较自由地运用到合适的情境中去交换信息。做这种练习时,强调学生独立思考,利用自已掌握的语言形式和内容,来描述自己的生活实际和真实世界,提供新信息,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见解。当然,交际操练还不同于真正的交际,而是接近于真实交际。
3.阅读教学。尽管中专英语的阅读课教学有其自身的独特性,但不管怎么说,它的课堂教学模式还是基本相同的,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三个阶段:预读、阅读中以及阅读后(Pre-reading、While-reading and Post-reading)。好的问题可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拓宽学生的思路,促进他们“读下去”。在Pre-reading导入课文时,可以采用课题激疑、“联想”激疑、“接近律”激疑等方式来展示主题。还可以对文章中的背景进行必要介绍,以清除阅读障碍。在阅读前进行必要的背景介绍可以帮助学生们顺利地阅读,同时又能开拓他们的视野,扩大知识面。在这一阶段,老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图解、说明或文章的标题猜内容,可以让学生围绕黑板上老师写下的一个中心词展开想象和讨论,也可以鼓励学生写出他们认为文章中会回答的问题。在课文导入完成之后,教师就带着学生进入到了阅读的第二阶段:While-reading。老师可以让学生带着一两个问题去读,从整体上了解,然后再分段教学。让学生找出每段的主题句(Topic Sentence)。接下来再把文章的自然段落分成几个部分,用图表等方式归纳出来,使得文章的线索脉络一目了然。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而且有助于日后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提高,类似的文章他们知道了从哪几个方面入手,怎样去写。在阅读完成之后,老师可别忘了给学生一个脱离课文自我表达的机会。也就是Post-reading阶段。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讨论文章中有趣的或感人的或值得深思的内容,如果文章具有可争议性,不妨鼓励学生展开辩论。如果文章情节性强,编小品表演也是很不错的活动。甚至,对文章进行扩写或缩写都可以作为阅读后检验学生能力的手段。总而言之,教师运用交际手段进行阅读教学,不但能使学生提高语言能力,还能锻炼和提高他们的交际能力。因此,阅读理解教学和其他教学一样同样是应用交际法教学的广阔天地。
总之,在中专英语教学中应用交际法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英语教学更贴近生活,因而也更实用、有效。
参考文献:
[1]刘荣华.情景交际法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江西教育,2010,(10).
[2]徐家兵.从一次同课异构活动反思初中英语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J].中小学英语教学,2012,(2).
[3]张凤祥.职教外语教学中的交际法教学[J].教育与职业,2011,(21).
篇9
关键词: 语料库 外语教学 词汇教学 语法教学
近年来,语料库(corpus)作为一种自然或人工手段收集的语言材料的合集,其研究取得长足的发展。与以理性主义为基础的传统语言学不同,以经验主义为基础的语料库语言学,因其能够提供大量自然、真实的语料,以及更直观、说服力更强的统计数据,赢得越来越多的语言学习者和研究者的青睐。目前语料库语言学正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词典编撰、语法教学、词汇教学和写作教学等领域,本文尝试对近几年语料库语言学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简单的梳理。
1.语料库为基础的词汇教学
基于语料库的词汇教学,首先在于可以为外语学习基础阶段的学生提供常用的高频词表,以帮助学生辨别外语的学习,避免浪费过多精力在非高频词汇上。近年来,不少语料库研究者将语料库用于外语教学大纲的制定及教学重点的选取和语言点的教授顺序,在实际教学中取得不错的效果。
语料库在词汇教学中的另一个应用,是为学习者提供本族语者相对常用的表达。传统的外语教科书中某些语言表达方式,其实在本族语中并非最流行、最常用的。时效性相对较强的语料库资源,可以提供本族语者常用的或更生动的表达方式。以英语学习为例,传统英文教材中的短语rain cats and dogs(下瓢泼大雨),在BNC(British National Corpus)语料库中检索时,使用频率基本为0(除一处作为术语引用出现),说明该短语在目前的英文本族语中不具有时效性,学习者如果盲目使用的话,可能会造成语言和文化上的不当沟通。传统教科书不会对这样的语言点实际的使用频率有所涉及,如果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借助语料库查询语言点的使用频率,则可以避免这样的表达。
除此之外,语料库可以帮助中国学生避免使用因汉语迁移导致的过于中式的表达。以英语学习为例,中国英语学习者在学习learn和knowledge之后,会基于汉语的表达“学习知识”而想当然地组成learn knowledge的短语,并在写作及口语中频频使用。然而通过检索BNC(British National Corpus)语料库,我们会发现,learn knowledge的表达频数为0,与之相反,“学习知识”在本族语中最常用的表达方式是acquire knowledge。如果不是基于语料库的直观数据,学习者通过常规学习渠道很难辨别出这样的差异。目前外语学习中大量的基于对比语料库的中介语研究,提供了大量类似的例证,可以为外语学习者避免母语迁移的误区提供依据。
语料库用于词汇教学的另一个方面,是拓宽词汇学习的维度。传统的词汇学习仅仅聚焦于单词的发音、意义及用法,而基于语料库的词汇学习则增加了诸如语义韵(semantic prosody)、习惯性共现词语(collocation)等被传统外语教学忽视的方面,为词汇教学提供了更新颖、实用且具深度的视角。以英语为例,传统的英语词汇教学很少顾及单词积极、消极或中性的语义韵,即一个词语在使用中通常表现出来的积极或消极倾向。对语义韵的忽视,使中国外语学习者经常会使用诸如lead to significant development之类的表达。通过检索BNC(British National Corpus)语料库,我们会发现,lead to之后常跟的是诸如problem, difficulty, losses 等偏消极的词汇,这在传统英语词汇教学中是常常被忽视的。对词汇语义韵的掌握可以帮助中国外语学习者避免使用不恰当的表达,增强词汇掌握的准确性,同时提高外语学习者的语用能力,避免不必要的交际失误。
语料库用于词汇教学的最后一个方面,是引起外语教学方法上的变革。具体来讲,通过引导学生使用语料库的关键词索引功能,观察大量的真实语言材料,自主总结、摸索语言使用的规律,从而引导学生转变学习观念,更多地进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索性学习。这样通过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增强学生语言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逐步改变传统语言教学中以教师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填鸭式教学”。这不仅对于词汇教学,而且对于整个外语教学,都可以称得上是具有相当积极意义的变革。
2.语料库为基础的语法教学
语料库为基础的语法教学,有别于传统的语法教学。以英语为例,传统的英语语法教学模式通常采取教师展示语法规则,学生记忆语法规则,然后在实际语言操练中予以运用的模式。将现成的语法规则加诸学生,这种方式看似直截了当、省时省力,实际上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规定好的语法条目,缺少思考、总结的过程,在使用中必然会出现语法运用生硬、僵化的问题。而基于语料库的语法教学模式,则改变了这一传统做法。在实际语法授课中,老师不再直接给予讲解语法规则,而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大量的语料,自己归纳、总结出相应的语言规律。学生通过观察大量语料自己主动归纳、总结语法规则,往往记忆更深刻,体会更深,在实际语言运用中会更灵活。语料库为基础的这种语法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现状,真正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语法教学真正具有交互性、动态性。这样的做法在传统语法教学中是无法实现的,而语料库的出现则为这种教学方式提供了条件。
语料库为基础的语法教学,另一个优势是相比较过于概括、简单的传统语法规则,语料库基于大量真实的语言材料所揭示的语法规则更完善、灵活,更能兼顾语言现象的复杂性和时效性。在传统的语法讲解中,老师往往采用杜撰的例句,这往往不够准确,或脱离真实的语境,不具备说服力,而以语料库为基础的语法教学,将大量的真实语料呈现在学习者面前,并提供频率数据支持,有助于学习者全面、深入的掌握语法规则,且留意到凸显出的最新的语言现象。以英语为例,传统语法讲解认为need do 和need to do 可以互换,在使用上没有太大区别,然而检索BNC语料库可以发现,need do 的出现频率非常低,而need to do的频率则相当高,这说明尽管need do符合语法规则,但英语本族语者在交流中更倾向于使用need to do。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英语学习者英语使用中大量出现的need do,在英语本族语者看来恐怕不甚地道。如果不借助语料库的频数计算功能,一般的语言学习者恐怕很难总结这样的语言规律。
3.结语
语料库驱动的外语学习,至少有如下优势:首先是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学生从传统意义上的学习者变成自主思考的研究者,可以从自主探索、归纳、总结语言规律的过程中获得学习的成就感,从而提高对外语学习的兴趣,避免外语学习过于死板、僵化的学习方式。其次是敦促教师角色进行相应的转变。同时,语料库驱动的外语教学,确保学生接触到最新的语言现象,并且帮助学生避免不当的语用失误,增强学生正确使用语言的意识。当然,目前语料库用于外语学习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语料库应用于外语教学,还需要广大外语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滕延江,刘世铸.基于语料库的英语写作教学新模式[J].外语电化教学,2006(12).
[2]秦旭.学习者语料库及其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价值[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06(11).
[3]谢元花.基于语料库的词汇研究与外语教学[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2(2).
[4]潘[,刘力.学习者语料库与外语教学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4).
[5]怯保阙紫江.学习者语料库在外语教学研究中的应用――以错误分析的数据收集为例[J].外语电化教学,2005(12).
[6]唐洁仪,何安平.语料库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J].外语电化教学,2004(10).
[7]何安平.语料库与外语教学[J].国外外语教学,2001(3).
[8]梁三云.语料库与词汇教学策略的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05(10).
篇10
关键词:西班牙语教学;语料库;教学研究
一、什么是语料库
每一个关于语言现象的研究都不能脱离真实的语言材料,但语言信号的出现和分配是随机的、不固定的。针对语言的这种随机性,我们需要搜集和分析大量的例子来找到实际用法的内在规律。也就是说,语料库是一种显著的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的语言研究。毫无疑问,语言技术的发展可以使全世界受益。比如,我们可以在网络上搜索到词汇、文章、口语范本等内容,用来实现我们在教育、翻译或学术上的目标。自语料库产生以来,它在语言领域的应用效果是显著的。另一方面,语料库也是研究者用来实现、验证假说的一种有效手段。研究表明,现在的西班牙语(简称西语)教学和学习对于数字语料库有更深层次的需求。
二、语料库的作用和特点
语料库对广大西语学习者和教学者的作用是不容小觑的。西语学习者可以将其视为一个坚实的平台,用来学习最正统的语言词汇和结构;也可将其当作一个工具,自主选择自己适合学什么,怎么学,以及用什么顺序学;或者将其视为寻求不同种类问题的答案的手段,并通过他们获得全面的、真实的语境。而西语教学者使用语料库,除了以上用途,还可以把它当作一个可靠的、广阔的源泉,来保证学生得到高质量的语言信息以及各种类型的内容。
这些益处都基于语料库的以下特点:
将实际应用中出现的材料进行归档和整理;语料库建立在语言资源的知识的基础上,而不是语言知识本身;通过计算方法达到可利用性;用来查明围绕一定主题的资源、文本、种类等;语言材料需要经过加工(分析或处理),而后成为可用资源;提供明确的原始出处。
三、语料库应用于西班牙语教学的途径
1.语料库对西班牙语教学的意义
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语料库的发展速度也大大地提升了。有着大量数据支撑的语料库是学习语言的信息来源。例如作为信息来源编入字典,可以削减准备时间,并建立更精准的语言模型。再比如通过语料库进行翻译,可以进行双语采集和语音处理。语料库不仅能提供文字和词汇的来源和详细资料,还能查到这些词语的使用频率和分布。
在西班牙语教学领域,语料库可以作为一种研究工具来识别单词或句子最常见的用途和解构,并将它们纳入课程;或直接将语料库用作字典。学生可以利用语料库了解语言的基础知识,然后再通过语料库扩大词汇量。语料库可以服务于西班牙语文学研究;还可以在文化比较研究中使用:例如比较英语和西班牙语,或对比西班牙语和拉丁美洲西班牙语的异同性等。
此外,在长期以来的西语教学中,语法和词汇之间缺乏联系。许多规则似乎抽象得无法具体运用,而语料库架起了语法和词汇结合的桥梁。
2.西班牙语教学的主要语料库及特点分析
(1)最被人熟知的语料库是谷歌语料库(西班牙谷歌:google.es),包含了互联网上的各种语言“细节”,在翻译的过程中会甄选最贴近真实情况的平行文本,所以能最大限度反映语言的本意。
在西班牙语的学习上,谷歌语料库具有以下特点:
①操作简单,容易使用。②支持多语种转换。③既能同步分析,也能历时分析。④可以搜索互联网上的一切,包括非母语,但是不能删选,出现的搜索结果太多,但质量却不精。⑤不能转换时态(比如搜索estudiar这个西班牙语单词,出现的结果仅仅是关联到estudiar单词本身,而不会出现这个动词的变位,如estudiaba,estudio等)。⑥没有词性标注。⑦没有语义标签,比如说输入“sucio”不能关联到它的同义词。⑧不能将搜索限定在某一特定领域,比如输入medicina,不一定会全部出现跟医学相关的结果。⑨频率和分布信息是很有限的。
(2)CREA(el Corpus de Referencia del Espaol Actual,ttp://corpus.rae.es)
拥有200多万文本,10%的数据是口语翻译,50%的数据源自于西班牙。此语料库涵盖了从1975年至今的西班牙语资源。它是由西班牙皇家语言学院创建并维护,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它的特点如下:
①相对于谷歌,操作没有那么简单。②不支持多语种转换,只支持西班牙语。③搜索的结果出自文章,文章质量比谷歌要高出很多。④不能转换时态。⑤没有词性标注。⑥没有语义标签。⑦可以将搜索限定在精确的范围内。⑧频率和分布信息是很有限的。
西班牙语语料库体现了西班牙语最典型的语言特征,揭示了西班牙语在实际中的使用规律,反映了西班牙语的真实面貌,为西班牙语教学和研究提供了便利条件,并给西班牙Z学习带来更强劲的生命力,值得更加深入地研究和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