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艺术范文

时间:2023-03-24 18:53: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语言艺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语言艺术

篇1

关键词:修养;艺术;和谐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5-299-01

所谓语言修养,包括“有声语言”和“体态语言”两个方面。在现代化的大道上,把演讲和口才作为现代人的重要标志,是人们普遍的共识。语言修养必须做到:文雅、谦和、得体、简洁。教师在做到这些的同时还必须要注意活用语言、讲究艺术。

一、文雅,指说话要文明雅致,不卑不俗

说话文雅是语言净化的基本特征,也是一种社会公德的表现。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理所当然地应该模范遵守这种超码的法则。可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的教师不注意语言修养,讲出一些不怎么体面甚至令人惊愕的话来。在办公室里说脏话有之。又如,课堂提问时学生回答不出、学生违反课堂纪律等,而遭到教师厉声训斥的现象屡见不鲜。殊不知,这些粗野带刺的话会引起学生的反感,产生抵触情绪,造成师生之间的对立局面。在这种时候,教师应本着循循善诱的态度,语言要文雅、朴实,要显示出热情和耐心。用眼神或手势等形体语言,采用新颖的语言艺术制止不遵守课堂纪律的学生,学生则会心情愉悦,精神放松,思路很快畅通,也才会乐意接受你的教育。你想一想,课堂是学习的净地,是儿童的乐园,怎能允许不礼貌的语言进入呢?

二、谦和,指尊重对方,态度诚恳、恭谨,口气和蔼热情,显得委婉贴切

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语言美的一种优良传统。语言谦和能使师生关系融洽,从而有利于教学活动中的合作和谐,同时谦和也是教师具有高尚的道德修养的具体表现。教师在教育和教学活动中只有热情诚恳地和学生进行商量讨论,学生才能从教师谦和的语境中体会到情感,进而引起共鸣,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得体,指说话要看对象,看身份,看场合,说的话要合适、生动形象

我们每天给五六十个学生上课,这些学生脾气性格各异,有的开朗,有的内向;学习基础不齐,有好有差;成绩和能力不等,有高有低;毅力和意志有别,有强有弱。情况如此复杂,即使教师只说了那么一句不恰当的话,也会产生不同的反应,如一位同学回答不上问题时,教师生气地说:“你真笨。”不仅使这位自尊心很强的学生丢了面子,受到刺激,而且其他的同学也会因老师说话不得体,以后再发言就有顾虑,惟恐答错也挨训。事实证明,老师的尖刻语言必然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甚至由讨厌老师而导致厌恶老师所教的学科,其危害性很大,所以,教师讲话要注意结合学生的不同情况,说话要有分寸,绝不可冷嘲热讽,或信口开河。教师语言可接受性同其得体与否有很大关系。我们要注意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特征,务必努力控制好自己的感情变化,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出现在课堂上,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语言既要得体,还要生动形象、富有情趣,融教育、知识、趣味于一体,吸引学生。语言具有了幽默感,不但能强化信息反馈,而且加强了教育效果。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教育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就是幽默。它可化深奥为浅显,使人精神放松,令课堂气氛和谐。当幽默营造出一种热烈的气氛时,不但学生乐于听课,而且会发生“共振”效应,教师的水平也能照常发挥。一位老师在教育学生珍惜光阴的活动中,由羡慕学生的学习生活、留恋青年时代到向学生借条红领巾、一只大蝴蝶结,并请一位同学帮她戴上,一句“我年纪变小了,可以和你们一起当小学生了”,再由此转入主题,让学生在欢声笑语中懂得为什么要珍惜时间。

这就是说,恰当的比喻、生动的语言能活跃思维、启发联想,通过对某一事物的赞美,可产生学习的迁移作用,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四、简洁,举手投足亲切自然

不仅仅是与教学内容无关的话不讲,即使是属于教学重点方面的内容也不宜去反反复复地讲、颠三倒四地说,否则,会引起学生的厌烦,事与愿违。因为,课堂时间有限,就那么40分钟,倘若教师讲的过多,留给学生练习的时间则必然太少,这又怎么能有利于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呢?

体态语言是无声的,对有声语言起着辅助作用。恰如其分地运用体态语言,能为有声语言增光添色。教师的和蔼可亲,有助于发挥情感效应作用,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赖感和教师说理的可信度。“亲其师,信其道”。正因此,当学生胆怯时,鼓励的语言应丰寓多彩,当学生表现不一般时,肯定的语气也应伴随一些必要手势。例如,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的点头、眼神、微笑、挥手等,这些无声胜有声的体态语言同有声语言若是配合默契,就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有一次在教学一年级加法算式“5+5”时,我把两只手合并在一起,并让同学跟着做,让他们感知到加法的意义,同时知道了计算结果。当然,教师在运用体态语言时一定要注意适度,讲究体态语言的协调性,不可过分,因为这毕竟不是某种表演。

教师的语言修养是一项基本功,必须坚持长期的实践锻炼,达到过硬的要求,才能胜任本职工作。为此,不仅要在课堂上充分体现教师的风度,而且在课外也要注意自己的语言表达,做到字斟句酌,讲究分寸,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忽视自己的语态表现。

篇2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关于幼儿园语言教育的改革越来越多,并且取得很大进展,要不断完善幼儿园教育体制,给幼儿提供比较好的教育环境。对于幼儿园教育的研究很多,在这些研究中看到我国幼儿语言渗透教育的缺陷,针对这种缺陷提出对策,以此提高幼儿的语言艺术水平。

二、相关概念界定

一是幼儿园。不同的国家对其有不同的名称,比如蒙养园、幼稚园及托儿所,其实就是孩子在学前教育学习的教育机构。二是语言艺术。一般语言艺术是划归到艺术门类当中,就是在平时生活中运用语言这种手段,有意识地塑造一种审美形象,它是一种艺术形式。三是渗透教育。幼儿教育具有渗透性,这是大家公认的,所谓语言渗透教育,就是在语言教学中,受教幼儿不需要花很多时间与精力就能在平时活动或者学习中不知不觉地获得一定语言词汇与表达能力。

三、幼儿园语言艺术领域渗透教育的不足

每一件事的发展都是一个过程,幼儿园的语言教育也是这样。就幼儿语言学习看,在学习前首先要做好准备。我国大部分幼儿园都很重视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但目前在幼儿园语言艺术领域渗透教育上还存在几个问题:

(一)高压、高控制。第一就是这种教育是一种高压、高控制教育。一节课当中有大部分时间都是老师在发言,幼儿们基本上只是在听老师讲,没有太多的发言机会,这样的语言课堂可以说是不成功的。在课堂上,如果老师一个人讲,幼儿们都是跟着老师的步伐走,则不利于幼儿自主性的发挥,也不利于语言能力的提高。

(二)低效、低关注。上完一节语言课,最基本的要求是让所有幼儿有所收获,不管收获大小,让他们的语言水平有所提高。这是幼儿语言课的目标,同时是要求。在一些课堂上,老师会通过提问,然后幼儿举手回答问题的方式进行教学。但是一些幼儿不愿意回答问题,不举手,也不发言,进而被老师忽视点,没有得到关注,这是因老师设计的问题没有广泛性及提问的方式不科学造成的,带来的后果是课堂整体取得效果不明显。

四、幼儿园语言艺术领域渗透教育的策略

(一)营造氛围,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在幼儿园语言教育中,要营造一种平等教学氛围。《纲要》明确指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为此,老师要在平时的课堂上给孩子创造一个平等教育氛围,这种良好的教育氛围能够很好地促进老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一个经典的案例就是“吃掉黑暗的怪兽”,在这个教育活动中,老师一次设计了六个问题,通过这几个问题,达到与老师之间的互动。第一个问题是:黑夜和白天有什么区别?这是一个开头引发幼儿兴趣的问题。第二个问题是:你觉得白天与黑夜哪一个好?这个问题需要幼儿自己动脑筋去思考。第三个问题是:如果那个地方有黑暗?这个是让幼儿去理解暗黑的含义。第四个问题是:你认为黑暗到底好不好?这个问题就需要幼儿质疑,假如没有黑暗到底是好还是不好?就要学会判断。第五个问题是:你一个人敢睡吗?这个问题就是带有鼓励性质的。第六个问题是:你们需要黑暗吗?这个问题比前面的问题都要深奥,是一个能力提升的问题,可以促进幼儿经验的提升。老师创造这样一个学习环境,六个连续性的问题,很大程度上会引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让幼儿们都参加,与老师、同学讨论并积极发言,各自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在活动中产生精彩纷呈的师幼互动。

(二)给予鼓励,让幼儿乐读、悦听、乐意学。《纲要》在语言领域中明确指出:“注意倾听对方讲话,……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语言理解能力。”在幼儿语言艺术教学中,我们要注意个体的差异性。每个幼儿都是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学习方法、能力及个性等。要深刻保持对幼儿的尊重,给予鼓励,而不是在幼儿上课不愿意听课或者吵闹时给予严厉的批评。在幼儿今后发展过程中,倾听是非常重要的,所有在幼儿园培养他们的倾听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幼儿乐读、悦听、乐意学,而不是用压迫的方式。比如在老师讲故事时,故事如果内容比较多,就要分开讲,在讲到一部分时,停下来问他们:“故事主人公为什么这么做?”这时幼儿就会认真听,并且积极与老师讨论,不时还问老师问题。把故事渗透到语言教育中,引发幼儿兴趣,让幼儿自己去发言,从这种教学中不断培养语言能力。

(三)把握关联,让其他学科参与进来。幼儿园的语言艺术领域的渗透教育就是要把其他的学科知识有机地融合到语言教育当中,才能达到最完美的效果。一是音乐与语言,在音乐活动中渗透语言教育。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在美妙的音乐背后都是存在故事。比如音乐《小人书,你别哭》,在听完这个曲子后,就让大家积极谈论,这首曲子你喜欢吗?好听么?听到这个曲子你会联想到什么东西?为什么?老师与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孩子们积极发言,不仅能学会了这首歌曲,而且发展了幼儿的听音乐学语言的能力。二是数学与语言,在枯燥的数学教育中渗透语言教育。数学是一门比较乏味的学科,它不用太多的语言表达。为了提高幼儿数学思维能力,我们在教育过程中会用一些游戏方式解说那些数学概念,让孩子在说说玩玩中就把这些东西掌握。另外,还可以让体育、美术及其他的学科都参与进来,这些学科之间形成互动。

(四)实行家园合作机制。《纲要》明确指出:幼儿的家庭是幼儿园的最佳合作伙伴。在幼儿语言教育中,要建立一套家园合作机制。幼儿园的老师平时要本着合作、平等原则,在教学中要赢得家长的支持,还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在这个经济社会中,不少家长都有一种功利主义思想,他们认为在孩子的语言教育中就是学会认识多少字,把这个作为一个孩子语言学习成绩好坏的主要衡量标准。有时一些家长还会把自己孩子会背诵诗词的事拿出来对其他家长炫耀。为此,我们应该看到幼儿园语言教育中的这种现状,从实际出发,大力宣传,随时、随地、随机地渗透幼儿教育的理念。把这种教育理念输送给家长,让家长知道,除了认字以外,孩子还可以通过唱歌、跳舞、画画等活动来展示自己的能力。总之,在教学中要引发家长主动与教师密切合作,实现家园教育形成合力。

五、结语

篇3

白居易是通俗诗歌的代表人物,语浅意深、言近旨远的平易近人风格,是白居易诗歌的基本语调。其在语言上的尚俗、尚实更是后人模仿的典范。他的诗歌具有高度的形象性、概括性和感染力的语言艺术特征。在语言艺术运用上,他大量使用叠词,使诗歌口语化、散文化。

关键词:白居易 诗歌 语言艺术 通俗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不同作家有不同的语言风格,我国古代强调“心之精微,发而为文;文之神妙,咏而为诗”,对文学语言的重要性有相当高的认识。白居易的大多数诗歌传递的思想一目了然,读者能够很快地理解诗人要表达的主题。诗歌题材通俗化、语言平易浅近,这是白居易诗歌的总体特点。尤其是他的讽喻诗,主要思想是干预现实,尽可能在语言表达上突出特色,不漏缝隙,也看不出有歧义的文字,所谓“篇篇无空文,句句必尽规”。诗歌没有一种固定的语言风格模式,在诗歌创作中允许作家对诗歌的语言形式有所创新。当然多样性的语言、饱满的内容都会为诗歌意蕴的形成增色添彩。白居易的诗抛开含蓄、选择直白、丢弃华丽、选择朴实,这是对传统诗歌语言的继承与发展。白居易诗歌的类型大部分是现实型的,现实型文学更适合用直白、朴实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所以诗人选择用自己独特的语言艺术来实现诗歌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语言艺术特征

1.高度的形象性

白居易的语言风格不是在长期创作中不自觉地形成的,他有自己明确的诗歌创作主张,尤其在诗歌语言方面。白居易在《新乐府序》中说,诗歌语言要做到“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谕也”,把事物的特点用通俗的语言来表达,使读者明白易懂,在理解的基础上印象深刻。如白居易在《长恨歌》中的描写“回眸一笑百媚生”“梨花一枝春带雨”;把杨玉环美丽动人的形象描写得淋漓尽致;《琵琶行》中的人物描写“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卖炭翁》中关于老人贫寒形象的描写“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观刈麦》中关于劳动者在艰难的环境中辛勤工作的描写“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这些描写抓住了事物的主要特征,特别是有以上生活体验的读者更能产生共鸣。

2.高度的概括性

白居易诗歌总是在有限的字数内传递最多的信息量,这是一个技术性的操作过程,需要作家高度的语言概括能力,特别是在诗歌这种对字数和韵律要求很高的文学样式中。白居易的《长恨歌》是一首经典爱情叙事诗,诗人仅用120句、840字完整地记叙了李隆基与杨玉环的爱情深闺待娶、受宠奢靡、惊变死别、睹物伤情的发展过程,很多场景饱含深情,以情写事,字字含情。这首诗有起因、经过、、结果,很容易把它扩展成剧本或小说,清人的《长生殿》很多情节就是在此基础上的扩张。白居易另一首著名叙事诗《琵琶行》也具有高度概括性。他以612字详略精当地把一整件事描述出来,中间还不乏对个别情景精细的刻画,特别是琵琶弹奏的动静地描写非常细致生动———“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其中的“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成为千古绝唱。

3.强烈的感染力

诗词的感染力主要在于其情、其境。白居易的诗歌情感力量极强,充分体现了他的诗词作品“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的宗旨。很多句子一鸣惊人,例如,他在词《忆江南》中所写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两句的景色描写,充满了对自热美丽景色的热爱,承载了作家浓烈的情感。又如,他的《琵琶行》中“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这些诗句,就把司马大人和女子之间悬殊的地位一下子拉平了,虽是身份不同,但是同命相怜。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关于李杨爱情悲剧的描写非常凄婉,“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这些句子令人动容,催人泪下。最后李杨在海上仙山上相会,“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感人肺腑,成为了后来痴男怨女梦寐以求的愿景。

二、语言艺术运用

1.叠词使用频繁

叠字又叫重文,它的使用不分文体,是诗歌经常使用的修辞手法,它充分利用了汉语语音音节的特点,能使诗词的形式整齐美观、音韵和谐动听,增加诗词的节奏美和韵律美。白居易比较喜欢在诗中用叠字,据不完全统计,在他的诗中使用“叠字”的地方有九百三十多处。白居易是古代运用“双字”写诗最多的人。叠字的运用,增加诗歌的音韵美和修辞的整饬美。叠字的运用也能更好地表达诗人的感受,准确地传达蕴含于其中的感彩,如“唯当饮美酒,终日陶陶醉”“依依田家叟,设此相逢迎。留连向暮归,树树风蝉声”。叠词不但把作者的强烈情感很巧妙地表达出来,更能够使读者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强烈的情感。叠字能够更好地描述人的心理状态,如“袅袅过水桥,微微入林路。行行何所爱,遇物白成趣”。叠字的使用使诗获得整齐的形式美,诗意得到了更好的表达,增进情感的强度和诗歌感染力,又如《和微之诗二十三首•和自劝二首》中的“稀稀疏疏绕篱竹,窄窄狭狭向阳屋”,其中连续使用四个叠字,更富有节奏感和音乐性。而在《霓裳羽衣歌》中“虹裳霞帔步摇冠,钿璎累累佩珊珊”一句诗用四个叠字来表示数量,一方面使语言呈现出音乐美,更重要的是感情在文字的强调变化中升华,情感自然地流露。叠字确实有形式整齐、语感和谐、悦耳动听、节奏感强、增强旋律美、易诵易记的效果。白居易的诗用叠字描写景物非常成功,他的诗歌中景物描写总是在叠字使用后更加自然生动,情景交融,在清新的话语中让读者很自然地感受到神韵美和形象美。如“湛湛玉泉色,悠悠浮云身”“,湛湛”,怒泉水清澈的样子,泉水清澈晶莹,不为外物所污染“;悠悠”在形式上的对仗,用泉水水流的漓净无染映衬诗人任性自适、逍遥自在的身心。此外还有如“烟浪始渺渺,风襟亦悠悠”“,渺渺”表现出了湖水万顷茫然的朦胧美“;悠悠”更从心理上表现了作者面对美景赏心悦目的心理感受。

2.浅近的口语

白居易作为中国诗歌史上通俗型诗歌的代表,他对诗歌语言的通俗化有着刻意的追求,在创作中甚至不断修改句子,使其明白易懂。白居易在《寄唐生》诗中明确表示“非求宫律高,不务文字奇”,他要求自己的诗“辞质而径”,目的是“欲见之者易谕也”(《新乐府》序),他的诗歌语言口语化、大众化,像是和读者促膝而谈。他甚至用民间俗语入诗,并且不加任何修饰。清人叶燮《原诗》论断“:元白长庆集,其中颓唐俚俗,十居六七。”王安石说:“世间俗言语,已被白乐天道尽。”白居易诗歌流传广就是因为他的很多诗歌口语化后接近现实生活,更容易让读者产生强烈的心理共鸣,拉近了作家和读者的心理距离。白居易自觉地追求尚俗,语言通俗易懂,不去刻意追求诗歌的意境。日本学者入矢义高指出白居易是在那个时代以口语入诗的主要人物。如白集中说,“匹如剃头僧,岂要巾冠主”“匹如身后莫相关”中的“匹如”,如“更恐五年三岁后,些些谭笑亦应无“”忽忽眼尘犹爱睡,些些口业尚夸诗”“是非一以遣,动静百无妨”中的“些些”“百无”也是口语。另外诸如“不妨“”冥搜“”迷头“”白地“”生憎”等,这些词汇都很生活化,在白居易的诗歌中还有很多。甚至一些句子成了流传久远的成语、俗谚,直到今天仍然在用。白居易诗歌对传统诗歌语言尚含蓄的突破可见一斑。

3.以文为诗

白居易常以散文的形式入诗,在篇章结构、句法及虚词方面都有体现。他的很多诗歌像散文一样平实,尤其是叙事诗更能体现出其诗歌的散文化。诗歌的散文化特征使白居易的诗歌更为亲切、平和,像是在诉说一件故事。传统诗歌中的语言往往是叠加意象,语序被省略打乱,思维具有跳跃性。白居易却故意用逻辑严密、语序完整,合于散文语法规范的句式打破传统诗歌的范式。白居易在写景叙事的时候,往往以时间的先后为顺序,叙述事件的起因、发展和结果。白居易的诗用语朴实、简洁明了,许多诗句平白如话,和散文相差无几,正所谓“搜句总予颠倒,裁章贵于顺序,斯故情趣之旨织,文笔之同致也”。律诗的格律要求极其严格,尽量避免一字在诗中多次重复,白居易却不去理会这些在创作中的枷锁,在他的诗中不但出现一字多用的情况,甚至一字在一句中也有重复,如“爱琴爱酒爱诗客,多贱多穷多苦辛”“劝君一盏君莫辞,劝君两盏君莫疑,劝君三盏君始知”等,都形成了以文为诗的特点。白居易还有意识地突破平仄、押韵等诗歌规范,以语助词、虚词等这样的散文化的词语入诗。语助、虚词本来用于散文写作中,白居易刻意地将这些用到诗歌中,使诗歌语言散文化。白居易在诗歌创作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语言艺术表达,他把诗歌的语言通俗性发展到极致,做诗甚至要求老妪能解。他的诗歌树立了诗歌发展史上语言尚实、尚俗的一座丰碑,也是现实型诗歌语言风格的一个典范,后世竞相模仿,影响极大。

参考文献:

[1]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2]郭茂倩.乐府诗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3]谢思炜.白居诗集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6.

[4]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5]谢思炜.白居易讽喻诗的语言分析[J].文学遗产,2006(2).

篇4

语言艺术是图书馆工作人员文化素质的体现,直接影响图书馆的工作质量,同时还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读者。在开展读者服务工作中,文明礼貌、亲切热情的服务语言,可以给读者带来宾至如归的感觉,反之,冷言秽语会使读者大失所望,以致减少读者的到馆次数,直接影响图书馆的服务工作。现代图书馆的馆舍、丰富的藏书、再加上服务语言营造出的优雅气氛,使来到图书馆的读者犹如置身于圣殿,感到一种惬意和满足。

2读者服务语言的运用艺术

称呼是语言的礼仪模式之一。对读者的称呼要礼貌、恰当,避免直呼其名,可根据读者的职业、年龄等特征采用不同的称呼。惯用语也是语言的礼仪模式之一。一些礼貌言辞已成为惯用语。工作人员对读者要经常使用这些礼貌惯用语,这样才能做到温文尔雅,委婉而有分寸。工作人员在与读者交谈时,可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语言,达到最佳效果。

(1)使用提问式语言,主动与读者沟通。有时读者不知如何进行机检,工作人员应主动询问:“我帮您查一下好吗?”一句热情的话语,立即使读者焦急的心情得到安慰。

(2)使用解释性语言,让读者了解图书馆规章制度。图书馆各部门有各自的规章制度,这就需要工作人员耐心细致地加以解释,以便得到读者的谅解与配合。

(3)使用商量式语言,提醒读者遵守秩序。在开架阅览室里,一些读者只顾浏览,没把刊放回原来固定的位置上,造成乱架现象。工作人员应和蔼地提醒读者:“请您把期刊按分类号放回原来的位置好吗?”以商量的语气暗示读者遵守秩序,读者自然能接受意见。

(4)使用参照式语言,化干戈为玉帛。个别读者不注意爱惜书刊,归还时书刊明显破旧,工作人员若直言而论,容易使读者反感并为自己争辩。此时最好采用对比参照的方式婉转地说:“您看那本书,借出多次依然很新。”这种教育方法既起到了宣传爱护图书的作用,又缓和了工作人员与读者的关系。

(5)使用婉转式语言,避免与读者的冲突。有的学生兴冲冲哼着歌就闯进了图书馆,馆员如果严肃地警告说:“禁止大声喧哗!”就会使对方陷入尴尬的境地。此时,馆员可以善意地一笑:“这是图书馆,不罚你唱歌。”便可使读者愉快地止住歌声。所以,工作人员在服务中,若学会运用幽默诙谐的语言,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既可使违章读者摆脱了难堪的局面,解决了问题,又达到了管理的目的。

3培养图书馆工作人员语言艺术的修养

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语言艺术是建立在其本人的思想修养和知识水平基础上的,因而,它的基础是多层次、多方面的。虽然运用语言技巧的高低与每个人占有社会性语言材料的多寡有着直接的关系,但不是绝对的。培养图书馆职工语言艺术修养应注意以下问题:

3.1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是培养语言艺术修养的重要前提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是思维的工具,思维要通过语言来表达。俗话说:言为心声。人的语言受其本人的世界观、道德、文化修养等因素的影响。“任何一个文明社会,任何一个文明民族,人们总是十分注意文明礼貌,使用有礼貌的语言。”作为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只有热爱图书馆事业,想读者所想,急读者所急,其服务语言才能文明礼貌、亲切和蔼。因此,加强思想教育是培养馆员语言艺术修养的重要前提。要经常对职工进行职业道德的教育,教育职工肯于奉献、甘为人梯,以为读者服务为自己的神圣职责,与读者建立真挚热忱、相互尊重、谅解的良好关系,从而由衷地产生出热情体贴的话语。

3.2研究读者心理,因人施语

要提高与读者交流的语言艺术,还应研究读者心理。馆员不仅要掌握图书馆业务知识,还应研究读者心理,在了解读者的性格、气质与读者阅读动机、阅读兴趣、阅读能力的基础上,因人施语。由于读者的文化素质、职务、年龄等差别,形成了不同的结构层次。通过研究读者心理、准确区分读者类型,根据文化程度、职业、年龄、性别等诸因素,采用不同方式的服务用语。要了解读者心理,应注意研究读者在利用图书馆的各个过程中所产生的心理活动。通过细心观察读者的举止言谈和各种表情,了解他们的借阅心理,采取相应的对策。如:对匆匆而来者,馆员应急读者所急,以简洁的语言缩短对方的滞留时间,此时切不可慢条斯理。有的读者性格内向,自己不知道怎样检索,却又不好意思张口麻烦馆员,这时馆员应主动上前,用热情的话语向他讲解检索途径,并帮助他检索。有的读者急用资料,见自己想要的书已经借出去了,急得抓耳挠腮,这时馆员应向他多推荐几本相关的书,以解决他的急需。此外,对年长者用尊敬的语言,对年少者用关怀的话语,对求知探索者要耐心,对消遣享受者宜热情。

篇5

1.1职高学生心理脆弱敏感,要求教师语言真诚温暖,充满爱心

职高学生绝大多数属于中考的落榜者,只有极少数是真正因为热爱这门专业而前来报考的,他们当中多数文化基础弱,行为习惯差。因此,职高生普遍缺乏自信心,外强中干,心理脆弱。一旦触碰,要么破罐子破摔,从此一蹶不振。要么暴跳如雷,从此跟你“结上梁子”。2005年,笔者从普高调入职校,并接手计算机2班的班主任工作。刚开始,面对这些整天无心向学,行为习惯差,整天满嘴粗口的学生,心理落差非常大,心里也在抱怨和后悔。但是,在与他们朝夕相处的过程中,渐渐感受到这些孩子们的内心很彷徨无助,他们找不到人生的目标,也不知道自己未来的方向在哪里,所以表现出来的往往是自暴自弃和叛逆极端。其实他们的内心非常软弱,缺乏爱,一点点关心和温暖,有时比呵斥批评来的更有教学效果。学生们如同春苗,而和风细雨式的教育方式如毛毛细雨吹到他们心上,滋润了他们的心田,融化了他们有些冰冷的内心。在这种“柔情”政策的执行过程中,笔者与学生的感情越来越深厚,班级面貌也越来越正气向上。学生们瞒着笔者策划的主题班会“美丽百分百”,在2006年被评为“杭州市十大感动校园”事件之一。班里有一名留级生,曾拍着桌子骂笔者,但在班会课上,他流着眼泪为笔者朗诵了一首诗因为笔者最喜欢百合花,全班同学偷偷为笔者折了一束美丽的纸百合,里面写满了他们的心声事隔多年,每当凝视书房里那束已经略微褪色的百合花,笔者仍然会眼眶发红。

1.2职高学生生源的多样化,要求教师语言风趣幽默、因人而异

以我校生源为例,学生一部分来自城市,近几年来,来自农村或外来务工子女正在逐年递增。同一个班级里,有些来自农村,有些从小在城市长大;有些是中考生,有些是直升生;有些是家境优越的城郊农民子女,有些父母均是下岗工人学生个人的思想状态、认识水平、生活环境、家庭状况、心理状况等各不相同,需要因人而异确定教育内容,采取合适的语言风格和形式。区分对象,因材施教,是我们一贯的做法,但在新的形势面前,自然衍生出新的含义。通常,集体教育存在众口难调的实际问题,而个人的单独教育则可以充分发挥教育的针对性,尤其是语言风格的针对性。通常,来自农村的学生或外来务工子弟,适合正面直接、踏实淳朴的语言风格,来自城市的学生一般喜欢新潮幽默的语言风格,心理稳定的学生喜欢理性成熟的语言风格,性格温和的学生喜欢平缓有序的语言风格,而性格急躁的学生可能更喜欢干脆利落的语言风格。我班的专业课老师是一位上岗不久的新教师,授课经验不是很丰富,在课堂上跟学生的交流偶尔会出现一些意外。今年10月份,我班一位女同学沈某在课堂上因为一点小事和他发生了冲突,情急之下,沈某还爆了粗口。当时师生两人都非常激动,互相不能谅解。班长紧急来办公室求救。该女生来自杭州城郊,家境条件优越,父母宠爱过度,脾气直爽急躁。针对这个学生的性格特点,笔者先直接指出她的错误之处,直爽但不够理性,情绪上来的时候容易口不择言。当然老师也有失误的地方,对该生抱有成见,没有在课堂上及时应答学生的提问。但学生要学会换位思考,不能只抓住老师的一点失误大做文章,把事态严重化,影响正常的教学进度。看到她态度有些软下来,笔者开始用调侃幽默的语调分析她的心理活动:“哼,那家伙(指老师)就是因为我学习成绩不好,看我不顺眼,以为我是在捣乱,故意不理我!本姑娘现在想考上好大学,可认真着呢!”听完笔者的话,该生又羞又恼,站在那里又哭又笑。等到她平静下来以后,沈某非常干脆地到老师面前道歉,老师也接受了学生的道歉,并表示不用在全班同学面前说明,倒是学生本人一定要求午自修时在全班同学面前做检讨,希望大家引以为戒。此后,类似的事情在课堂上没有再发生过。因此,班主任在实施教育过程中,要因人而异,具体分析,就是同一个人,面临同一事件的不同阶段也要再做区分。这就是语言艺术,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1.3职高学生语言需求的多变性,要求教师语言能从多角度灵活切换

当前,网络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对语言内容、语体形式、文字内涵带来了巨大冲击,并很快地渗透到生活当中。职业学校的学生对于语言艺术的需求在进入学校时就充分体现出来,内容陈旧他们反感,形式僵化他们不用心接受,方法老套他们牢骚满腹,当教师们不断去搜罗网络的新信息,不断去变革教育的方式方法之后,却发现改观之后,仍然不尽如人意。因此,对于职高学生而言,从表达对象实际需求出发,准确表达出自己的中心思想的语言驾驭能力(通俗说,就是见什么人就以相应的语言方式来准确地表达自己的主题思想的功底),成为当下职高教师特别是班主任面临的又一个挑战。今年12月,高三学生举行了一次成人节“学会感恩”的主题班会,会前年级部要求学生给父母亲写一封信,很多学生嚷嚷着不肯写,甚至有一些还说太肉麻了。班会课时,在班主任发言这个环节,笔者没有以班主任的身份进行讲话,而是从一个母亲的角度,在自己的孩子将来成人时笔者想说的话,想表达的感谢和温情,转达给学生。很多学生当时就感动得热泪盈眶。笔者真诚坦率地说:“老师很喜欢你们,但是,如果跟我自己的孩子相比,那我最爱的还是自己的孩子。因此,在这个世界上,最爱你们的人肯定是你们的父母!”会后,有不少家长发短信给我说收到了孩子的“成人节”礼物——一封“家书”,感到非常激动和温暖。因此,如果在学生一开始表示反对的时候,一味进行说教甚至强迫他们写感恩信,那么只会收到适得其反的教育效果。

2目前在职校班主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语言问题

2.1职高班主任在每天繁琐的工作压力下,情绪焦躁,容易失控,导致语言失误

职业学校在安排老师办公室时,为了方便班主任工作,班主任往往被分配在同一个办公室。班主任每天正面与这些文化基础和行为习惯“双差”的学生打交道,总是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烦心事。班主任在办公室里总是会和同事一起聊聊问题学生或讲讲班级里发生的不愉快事件。老师也是普通人,有时为了解压,我们习惯于用一种抱怨的语气来宣泄烦恼,而周围的同事也会隔三差五地遇到类似的麻烦事,在这种时候,他们往往产生共鸣,集体抱怨。久而久之,这种抱怨的语气会成为你的一种语言习惯,如果被这种抱怨情绪带着走,就会导致你遇事不能冷静处理。并且因为自己的烦躁情绪,教育问题学生时很容易口不择言,轻则影响教育效果,重则伤害学生感情。

2.2教学方法传统单一,班主任德育课堂语言枯燥乏味

当前,不少职高学校,教学设施设备相对简陋,一般的教育也只能在普通的教室中展开,教育的手段方式单一,教学重点也是更多地放在理论层面。特别是对于语言艺术的运用,班主任不去研究探索,习惯于传统的说教,走不出讲解分析的误区,把德育课上成单纯的思想课,这样的单一模式使得一些班主任不能使用更直观有效的方法。对于职高学生而言,容易感到枯燥乏味,更谈不上什么热情投入,很多德育主题班会课就成了学生的“打瞌睡”课。

2.3职高班主任对学生教育工作的思想认识存在误区

许多职高班主任认为学生教育工作就是“大拼盘”,就是不同社会知识的拼凑。其实职高的学生教育,应是一种社会现象与所学知识相互融合的特殊课程组织模式,强调二者之间的相互整合,目的在于消除各类知识之间的界限,使学生形成整体思维的意识及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职高德育更强调课程的整体性,因此,语言艺术的重要性就更加突显了出来。只有充分利用活的语言环境、多样化的语言艺术进行教学,才有可能使职高学生主动融入,进入思想,并最后落实于行动之中。

2.4职高班主任对教育语言艺术缺乏研究

当前不少职高班主任,缺乏形势分析能力及语言驾驭能力,在教育学生中做不到思维敏捷、视野开阔、灵活多变的较高要求。对教育的内容、目的、方法、步骤等,没有统一规划,甚至在讲授之前还不清楚先讲什么后讲什么,怎样衔接,怎样过渡,以至于在课堂上信口开河,漫无边际,严重影响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3职高班主任应有的语言艺术

语言艺术的魅力在于真诚的情感,踏实的内容和灵活的形式,教育要取得良好的效果,三者都不可偏废,否则,教育就会失色不少。因此,职高班主任要立足实际需要,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和应用艺术,牢牢把握职高教育工作过程中的话语权。

3.1把握规律,提高语言艺术的针对性

3.1.1要用宽容和爱心去填充自己的教育用语

在职业学校,如果要让你的学生正真认同并接受你的教育,不管这种认同是在当时还是多年以后,根据这些年的班主任工作经历,笔者最大的体会是:班主任一定要学会宽容,学会悦纳自己的学生。自己做母亲后,笔者有了更深的感触。每个孩子来到这世界上都是父母的宝贝,学生们亦不例外。试想如果是自己的孩子在学校犯了错误,笔者一定也希望他能得到老师的耐心教育。因此,只要老师心中有爱,那么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就不会因为个人情绪而出口伤人,哪怕你是严厉的,学生也定能理解你的好意和关爱。这种理解也许在当时,也许在多年以后。

3.1.2要抽薪止沸,不要火上浇油

在职高,我们常常会遇到个别学生违反纪律,而老师不分场合进行批评,久而久之,学生经常会和老师顶撞闹矛盾。老师对学生进行教育,他听不进,也劝不动,长久下去,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影响了班级的正常工作,有时甚至出现难以收拾的残局。但是,如果我们先给他们降降温,撤撤火,稳定一下情绪,然后再做其工作,其结果可能就不一样了。因此,消除不满情绪时,不可操之过急,“欲速则不达”。所以,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应该在生活中时刻留心观察,仔细研究学生的心理,出现情况时要能够判断事情的发展方向,循序渐进,耐心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和说服教育。

3.1.3要指点迷津,不要讽刺挖苦

职高学生迷途表现在多方面,他们生活岔路也是很多的,特别是遇到失恋以及严重挫折等情况时,都需要及时指明方向。有些学生因为犯了严重错误而受到处分,自尊心、自信心受到了很大的打击,他们正是处于消沉与振奋之间徘徊的时候,这时候,如果一味地给他们施加压力,批评指责,甚至讽刺挖苦,都不会产生好的效果,反而会加重其痛苦,使其产生逆反心理,个别学生甚至会因此走上绝路。而通过承认其优点,寻找其“闪光点”,先用温暖体贴的话语去融化他已冷却的心,然后以事实予以启迪,从而唤醒他自尊、自强的信念,重拾信心回归正道。

3.2加强自身综合修养,提高语言艺术的实效性

3.2.1加强政治思想修养,以“正”树威

德育是一门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统一的学问,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坚定不移的政治立场,用正确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明辨是非,树立教师“正直的人格魅力”。

3.2.2加强道德品质修养,以“德”树威

职业学校的教育工作要做好,教师必须要有一定的“德”。教师要在道德方面给学生树立榜样,并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教师要胸怀宽广,要有“宰相肚里能撑船”的气度,特别是对待与自己意见不一致的人。教师要善于解剖自己,要敢于向学生“泄露”自己的秘密,这样必能打动学生,学生也会向你敞开心扉,从而将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灌输到学生内心深处。

3.2.3加强文化知识修养,以“识”树威

读书足以怡性,足以长才。可以说知识越多才干越大,威信越大,说服效果就越好。因此,教师必须要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相关专业知识和一些辅助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使你的教育工作左右逢源,以广博的知识教育人,说服人。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努力学习各种知识,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增强才干,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为更有效地开展学生教育工作更好地服务。

3.3注重研究,提高语言艺术的专业性

3.3.1注重心理研究,在教育实施过程中随时灌输正能量

作为职高教师,我们必须做心理研究的模范,并在此基础上,讲究语言艺术。坚持在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中,随时寻找契机灌输正能量,激起学生内心追求进步的本能。今年高三学校实行A班B班分班制,笔者担任的是B班班主任。B班学生无论在学习自觉性和自我管理上都非常糟糕。进入冬季,学校开始跑操,我们班级的同学也是跑得东倒西歪不成样。笔者每天跟着班级跑都起不了什么明显效果。就在一筹莫展之际,有一天跑完操,A班的班主任看见我气喘吁吁地走过来,笑着打趣说:“你们B班呀,你陪跑也没用的,你就当自己锻炼身体吧!”当时听了真生气。为自己的学生不争气而生气,也为自己的束手无策而生气。第二天,笔者用手机拍下了他们跑操时的录像,并在班会课上让学生观看了视频。一开始,教室里还有嘻嘻哈哈的笑声,随着越来越多的班级经过,A班和B班的鲜明对比让他们脸上慢慢凝重起来。A班整齐划一,精神饱满。B班东倒西歪,犹如残兵败将。笔者真诚地剖析了自己的感受,人不是天生就有区别的,很多标签是我们后天自己贴上去的。希望他们为自己也为笔者这个班主任争口气,老师坚信你们一定能做到。第二周,我班的跑操果然大有起色!趁着这个好势头,笔者鼓励他们A班和B班没有本质上的区别,虽然学习成绩上我们因为基础差暂时输给了他们,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连跑操都会输给他们。同样,在学习上,只要努力,一切皆有可能。随着这种良性循环,我们班不仅跑操取得优胜,在当月的月考中也取得了很大进步,班级排名靠前,班级第一名的同学在年级排名第三。在学期末,我班还被评为优秀班级,彻底为B班正了名,大大鼓舞了同学们的自信心。

3.3.2知行结合,追求教育工作的连贯性

篇6

一、班会

班会是班主任向全班学生进行教育的重要方式。尤其是在新生刚入学、新学期刚开始的时候,学生内心惴惴不安,思想复杂多样,此时班主任要抓住有利时机,对学生进行班风的集中教育。

首先,班主任要让大方得体的服饰语、高雅礼貌的动作语、灿烂和蔼的表情语,这些副语言充分发挥它的艺术效用,造成一种人未开口而已经有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样就可以增强师生的角色意识,他们之间的关系。

再有,班主任要凭借高超的语言表达能力,去正确导引学生,既要达到规范统一学生思想的目的,又要激励学生,让他们在新学期、新环境中尽快稳下心来树立主人翁意识。面对彼此陌生的学生可开展“请你们大家认识我”的主题班会,班主任来主持,适时适当的在学生的自我介绍过程中,穿插几句或幽默风趣、朴实诚恳或鼓舞肯定的话语,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会场气氛,使学生消除畏惧防备心理,大方真诚的展示自己。在这之后,班主任的最后总结尤其重要,既要有可参考的概括、准确的学生发言记录,又要凭借记忆清晰地表扬肯定心理素质好的学生,激励引导自卑、自惭的心理素质差的学生。要告诉心理素质差的学生:丑陋遗憾的过去并不能代表现在,过去的就让它永远过去。

总之,通过特殊时期的班会,借助语言这一纽带、桥梁,可以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二、谈话

借助这一方式,班主任可以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以其引起学生的思想共鸣。在谈话之前,班主任要做好各方面的充分准备。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存在的问题;要了解周围环境(包括同班同学、任课教师等),对谈话的场合、时间、方式的影响;要了解学生本人的性格爱好、特长、情绪和态度,并精心设计出谈话方案。如,根据谈话对象的特点,灵活选择以下谈话方式:对世故、独立性强的学生,则应以暗示为主,旁敲侧击,采取“点拨式”的谈话方式;对于懒散、自卑的学生,则需要通过充满激情、震撼心灵的“触动式”的谈话方式;对高傲、自负的学生应采取“突击式”的谈话方式。其次,谈话还要注意在双方平等的心态中进行,不能用大话吓人,大帽子扣人,不揭学生伤疤,不揭学生老底。

三、授课

这一环节对巩固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很重要。因为班主任不单是班级工作的管理者,他还是传授知识的讲师。因此教师能否驾驭高超的语言艺术,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效果。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如果教师能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在自己创设的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中讲课,学生听起来就会如沐春风,所传授的知识像涓涓小溪,流进学生心坎,潜入他们的记忆,化为他们的能力。为此教师要成为讲台上的梅兰芳,做到音准、语准,声调适宜,用悦耳动听、发自肺腑的情感叩开学生的心扉。如,教朱自清的《绿》一文时,教师要以饱满的情绪讲到:绿是大自然馈赠人类的礼物,它是生命的希望、青春的象征,古往今来,人们无不钟情于绿,讴歌绿,人们誉清水为碧波,称绿山为青山,赞荷叶“接天莲叶无穷碧”,夸青草“满阶青草绿”,咏花枝“枝间新绿一重重”。然而这些都是只言片语的绿。朱自清先生的这篇“绿”,全面地、细腻地、生动地讴歌了梅雨潭的“绿”。让我们张开双臂,扑入这迷人的绿中去吧。这样,教师声情并茂的语言,一下子就会把学生带到绿的世界,回味悠久。

四、细节

常言道:细微之处见真情。探望生病的学生,说上一句:“好些了吗?”对长时间不能回家的学生问上一句:“你们缺什么吗?”;走碰头,对学生的“老师,老师好!”报以明媚的微笑,颔首示意一下,或惬意地应一声:“哎!你们好!”与学生面谈时,随手整理一下学生凌乱的头发或折皱的衣角,摘下学生发丝上的一片落叶等等,都可以滋润学生的心田,让学生感到无比的慈爱和温暖。

五、作业评语

好的评语能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条件,激励其进取向上的信心。如,我班有个学生几次抄袭别人作业。我问他为什么,他推说作业反正做不过来,不抄就没法完成了。于是,我在他的作业本上写下了陶行知的《打胜仗的秘诀》:“没有做,莫说做不通。做得不够,莫说做不通。做了99次都失败了,第100次会成功。”第二次作业上交时,这个学生在作业本里夹了一封短信:“……陶行知的话言中了我偷懒的要害,作业不是做不过来,而是贪玩没去做,今天我认真做了,终于有了第一百次的成功,今后我还要争取更多的第一百次成功。”另外,我还充分利用作文评语,设“谈心”一栏,与学生进行倾心地交谈。如,“败不可馁,时不可失”,“沉重、悲哀不应是你的主宰,健康、活泼才该是你的本色,放飞自己的心灵,潇洒起来,你会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命运是自己的画板,何必依赖别人着色”等等。

六、操行评语

学生的操行评语是对学生在一个学期内的学习、劳动、思想品德方面的小结和评价,主要由班主任负责。既然是小结评价,就要恰如其分,客观公正,还要讲究一定的艺术。对表现好的学生可写上“戒骄戒躁,希望更上一层楼”,对表现差的学生写上“你的潜力还未完全发挥出来,再接再厉,相信你会做得更好”……这样把操行评定和操行评语作为一种教育手段,给学生一种上进的动力,使他们明确努力方向,下学期更加努力。

篇7

【关键词】播音主持;艺术人格;阶段;特征;自身人格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4)01-0055-01

语言艺术修养是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驾驭节目最直接最重要的手段,直接关系到节目的质量和播出的效果,对受众的语言面貌和水平产生着耳濡目染的影响,这是任何传媒都无法替代的。一些优秀节目主持人的主持创作之所以具有感人的魅力,正是通过节目主持人精彩的语言表现出来的。因此,节目主持人必须时刻注重语言能力的提高和素质的修养,以更好地适应本职工作的需要。下文试从播音主持艺术人格形成的两个阶段,播音主持艺术人格所具有的特点以及艺术人格与自身人格的关系来探讨播音主持的艺术人格问题。

一、播音主持艺术人格形成必须经过的两个阶段

观众的需要以及媒介人格是播音主持艺术人格实现的两个必经过程。所谓的媒介人格由播音主持艺术实践者参与,将播音主持的劳动包括节目的设计、节目的主持过程以及最后观众的评价与自己所从事的媒介所具有的崇高的历史使命、重大的社会责任结合在一起,同时还要结合上媒介本身所具有的目标、价值取向等,使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1]。艺术人格受到媒介人格的影响,甚至会受到媒介人格的制约,如果实现了媒介人格,那么播音主持艺术人格形成的第一阶段就基本完成了。

当第一阶段完成时,那么播音主持的第二阶段就会来临。第二阶段主要是指与现实生活中的观众相结合。之所以说是现实生活中的观众是因为播音主持这一艺术门类不同于其他艺术门类,因为其他的艺术如绘画和音乐,它们能反复的被人们所欣赏,但是播音主持具有很大的即兴性,观众一般不会把一次主持节目当作一门优秀的艺术反复地欣赏。因此说第二阶段对于播音主持艺术人格的塑造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播音主持面临着观众的挑剔与审判仍然能够很好的发挥自己的能力,那么他就会被认可,受到观众的喜爱,当得到观众的完全接受后,播音主持的艺术人格算是真正的实现了。

二、播音主持艺术人格所具有的主要特点

首先,播音主持的主持风格会保持统一,也就是说一个播音主持即使在不同的节目中,也是保持风格的统一。比如说,谢娜无论是在《快乐大本营》中,还是在《百变大咖秀》中都会以搞笑幽默的主持风格出现。其次,播音主持语言具有独特性。比如说央视主持人毕福剑其语言给人一种沧桑但是不失风趣幽默的感觉,而《今日说法》的主持人撒贝宁给人一种一身正气,刚正不阿的感觉。最后播音主持的语言具有探索性和取向性。如节目主持人倪萍在节目主持中的几次转型就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特征。倪萍在早期主持的节目是《综艺大观》,这是一个娱乐性较强的节目,因此倪萍那热情奔放的主持风格和能够很好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在此节目中发挥得淋漓尽致。但是作为一个资深的节目主持人,她试图改变自己单一的主持风格,于是她又接手了《文化视点》这一节目。这个节目可以说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与《综艺大观》有很大的区别。这个节目需要的不是娱乐精神而是一种文化精神,它需要主持人不仅具有足够的知识储备,而且需要以一种文化的视角,以一种客观冷静的方式来主持此节目。因此,倪萍改变了以往的节目主持风格,不论是在语言取向上还是在节目支持中表现的个性上都有了很大的转变,成功了完成了播音主持的艺术转型。后来,倪萍又主持《聊天》节目,又恢复了以前热情、平易近人的主持风格,这一例子很好的说明了播音主持个体主持艺术生命延续。

三、艺术人格与自身人格的关系

在艺术实践过程中,人才是主体,因此在实践过程中播音主持不仅要把主体与客体紧密联系起来,更应该实现自我意志和创造。可以这样说,在所有艺术门类中,播音主持是最容易是实践者产生困惑与迷惑之情的艺术门类,他们特别容易走别人走过的路,即模仿别人的主持风格[2]。用别人的创造来掩盖了自己的创造。最后成为节目的奴隶,而不是自己节目的主宰。

谈及艺术人格我们会自觉不自觉的联想到播音主持的人品。虽然两者没有必然的直接的联系,但也不能把两者完全割裂。播音主持的人格是多方面的,是一个复杂的存在,而播音主持的艺术人格所反映的人格仅仅只是局限在艺术范围之内,不能与日常的行为准则和道德标准混为一谈,但是在艺术人品中又会或多或少的反映出人品的问题。我们决不能认为“作为艺术家的人”和“作为人的艺术家”是完全对立的。一个人的人格不论在节目中如何的掩饰,他也会或多或少的显现出来的。播音主持不要因为节目的某些要求而抹杀了自己本身的人格与品行。

总之,语言是节目主持人驾驭节目最直接最重要的手段,语言艺术功力的提高,决不仅仅是一些表达技巧的掌握,它包含了一个主持人整体形象的塑造和全面素养修炼。成熟的语言艺术修养必将为节目主持人增添风采。

参考文献:

[1]宋词.有关播音主持艺术人格问题的分析[J].魅力中国,2013,(03):17.

篇8

一、给学生一个台阶

2010年10月我 参加一次优质科评比。上课铃声响了,我手捧精心准备的教具,迈着自信的步伐走进教室。我习惯性地扫视了教室一圈说:“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随后,拿出了一幅图片进行对话,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咚咚”敲击着课桌的声音传入了我的耳膜,他们的小手在我眼前晃动,我选择了一位平常不爱说话的同学。只见她慢吞吞地站起来,嘴未张开,两只大眼睛求助地看着我,我满怀期待她的答案,其他同学等不及了,再次举手敲得桌子“咚咚”响。怎么办?这个问题直击我的大脑,批评是不能用的,我马上做出决定,让这位同学坐下,面带微笑地说:“同学们,今天我们班过一个节日――“愚人节”,这位同学知道这个答案,她想给我一份意外惊喜,同时也想把这个机会留给其他同学,大家说,是吗?”同学们笑了。这位同学流露出迷惑的眼光,但还是笑了笑。同学们再次举起了手,热情的等待我的召唤。尴尬就这样像风一样离去。当我把时间留给学生训练的时候,我走下去问她,“为什么不会也举手?”这位同学说:“老师,别人都会,如果我不举手,同学们会笑话我,而且今天是老师上公开课,我很想配合你。”我心里一颤,我感觉到这位学生有一颗强烈的自尊心。我低下头悄悄地告诉她,下次提问时,如果会举左手,不会举右手。又到提问时,我看见她高举的左手在我眼前晃动,我把发言权留给她了,她自信地站起来,回答得非常好,我及时地送给一句:“Congratulations!”她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递给我一个感激的目光。同学们也豪不吝啬地给了她掌声,听课的老师也投来了赞许的目光,这节课轻松而愉快地结束了。

把愤怒的姿势变换成握手,把严厉的呵斥变为善意的谎言,给忧怨一个宽容的眼神,让她找到自信。

二、赞赏学生

赞赏学生实际就是承认学生的成功。

篇9

关键词:语言 教学 艺术

众所周知,教员上课离不开语言。但有了教学语言,并不等于就有高质量的教学。因为教学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教员教学的语言水平。教学研究显示:教师语言表述得越清晰,学生的学习效果越好。反之,教师语言表述得不清不楚,则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好。可见,教学语言不仅是教员进行“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手段和工具,而且是决定课堂教学效果好坏的重要因素之一。

所谓课堂教学语言艺术,是指教员在教学中运用语言手段表现出具有审美价值的技能技巧。教学语言艺术是教员基本功,是教学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教学的发展,对教员教学语言的要求更加规范,更加严格,对审美程度的要求日愈增加。因此,教师必须掌握无可指责的语言技术。而教学语言艺术也已经成为全世界教学行家们的共同经验。那么,在课堂教学中究竟怎样讲究教学语言艺术呢?

一、教学语言要有科学性

实践告诉我们,任何成功的教学,都是高度的科学性和精湛的语言艺术相结合的产物。而要使教学语言具有科学性,就必须使教学语言具有科学的内涵,即教学语言应是客观世界的真实反映,是对事物运动发展的正确概括或总结。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在教学语言的结构上要讲究逻辑性,其次在教学语言表述上要讲究准确性和学术性。

所谓逻辑性,指的是教学语言既要和相应的语言逻辑结构和规律相符,又要和教授的学科的逻辑结构相符,同时还要和教学对象思维情况相符。所用的教学语言既要结构严谨,又要层次清晰,将重点明确地表达出来,且有严密的逻辑系统性和论证性。

所谓准确性,指的是教学语义信息和语法要准确,即鲜明、确定、恰当、含义准确。从语义信息来讲,就是说教员要正确地理解和阐述教学内容、定义、定理、例子等。而在教学语言语法结构方面,教员要准确应用合适的语汇组合、语法规则、句子结构等。在做到准确的基础上,教员要保证用最精炼的语言将最为丰富的内容表达出来。

而语言的学术性则要求教员要用所教学科的专业性的语言进行教学,这是因为每个学科都有属于自己领域的专业术语,这些术语已经经过实践和时间的印证,能够将事物本质的概念和范畴精炼地概括出来。如果教员在讲课中不使用专业术语,而用日常生活用语来代替,他所讲的内容就难以准确反映该事物的本质,例如,教员在战术课中用通俗说法的“打炮”代替军语“炮火准备”,“打炮”二字显然就不能准确反映“炮火准备”的内涵。

二、教学语言要有可接受性

教学是一种教育信息的传递过程。教育信息传递的主要载体便是教学语言。教员教学语言的优劣,直接影响师生之间思想情感的交流和传授知识、技能的质量。而要想将教育信息的传递效果提高上来,首先就要将三种关系处理好:一是要将教学语言输出量和学生能够处理信息的限度的关系处理好。如果教员使用了大量的教学语言,且表达的速度很快,教学对象一学员就会应接不暇,出现“吃不了”现象。反之,教员的输出量过小,语速过慢,学员又会感到节奏松散,感到“没有吃饱”。在教学过程中,教员一定要将这种关系处理好,表达的速度既要适中,输入又要保持平衡,恰到好处。二是教员要想选择正确合适的教学语言的内容和表达方式,就要结合教学对象的年龄、心理特点和知识基础。在教学语言的具体运用上,教员输出的水平一般要略高于学员的理解水平。无论教员的教学语言水平比学员的水平高还是低,都不会取得理想的效果。三是要将教学语言的规范性和方言的关系处理好。教学语言的规范性,是保证教学语言可接受性的前提。只有规范的教学语言,才能全面体现教学内容和语言表达的科学性,从而确保教学效果。然而,我们的教员和学员来自五湖四海,各地有各地的方言土语,如果不用一种统一规范的教学语言实施教学,教学效果是可以想象的。因此,教员要以标准规范的字、词、读音进行教学,不能说方言土语和半通不通的文白混杂语,不能生造名词术语,更不能把日常口语中粗俗的语言搬上讲台,否则会影响教学效果。

三、教学语言要有启发性

教学语言的最高要求就是具有启发性。这是由于学员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要靠外界的刺激才能产生,而且学员的智能发展也要靠外界刺激去促成。教员在教学中的启发诱导就是一种外界刺激,而启发诱导主要是靠教学语言来进行的。怎样才能使教学语言具有启发性呢?

1.要具有感染力。也就是教学语言要表达得清晰顺畅,有条理,有激情,充满讲述人的感情,可以将问题的关键点抓住,可以让学员感同身受,有共鸣感,进而能够使学员有想学的欲望。

2.要保持含蓄。也就是教员不可以全部将所教内容和所展示的意境表达出来,要将适当的“空白”留给学员,让他们可以通过这一“空白”去发挥想象、去自己体验其中的意境。与此同时,这种含蓄要得体,既可以将“空白”留给学员,也可以让学员得其解,使学员能够思而得之。这样才能起到启发的作用。

3.教学语言要有引发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员要能够使用教学语言将学员的学习积极性诱发出来,能够带领他们去探寻问题的根源。为此,教员应当在适当的教学阶段采用引发性的语言,营造能够引起悬念的问题情境,激发学员探寻问题答案的积极性,进而使他们积极地思考。

4.教学语言应当富有点拨性。要想将点拨性语言的作用发挥到极致,教员就应当在关键处、朦胧时将点拨性语言运用起来,将点拨的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比如,学员的思维处于困惑状态时,教员可以进行一些提示,这样就可以给学员提供思考的线索,开阔学员的思路,使其豁然开朗。但在使用点拨性语言的时候,要注意适可而止,起到点拨作用即可,给学员的思维留出自由奔驰的空间。

篇10

一、表述准确、生动、简洁是对教师的语言的第一要求

教师内在的意向和拥有的知识是通过语言传送给学生的,学生只有理解了教师的语言,才能理解和领悟教师所要讲授的内容。故此教师语言必须要做到表意准确,吐字清晰。无论是哪门学科,知识传授的第一要求就是准确,否则岂不是天下大乱?特别是对于那些重要的概念、观点、定律和原理等的表述,更来不得半点失真和含糊,需要反复推敲所用词汇、句式的意义内涵甚至感彩,保证概念传递得恰如其分、恰到好处。我们只用准确的语言传递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这样太枯燥乏味了,学生恐怕兴趣不大,我们还要用生动简洁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教师语言嗦重复,唠唠叨叨,会使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这样就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简洁生动的语言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生动的语言能使内涵深刻、难以理解的问题变得通俗易懂,易于接受,能使呆板的知识变得有趣。

二、幽默、风趣、扣人心弦是教师的语言美的重要因素

教师的幽默是一种睿智的大气,是一种超凡脱俗。幽默会消除师生间的陌生和误会,使师生彼此走进,营造和谐,铺就轻松,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学生的书包已经够沉,不妨给孩子一种卓别林式的幽默。幽默风趣的语言不但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使学生觉得课堂“有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如果能够达到乐此不疲的境地,就归功于教师语言的趣味性。

教师讲课要做到设疑激趣,扣人心弦。只有教师自己有较好的语言基本功和广阔的求知兴趣,才能通过多种途径影响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引发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消除教学中师生的疲劳,改善课堂气氛,启发学生的心智活动,促使学生深入钻研问题,并使课堂气氛趣而不庸,活而不乱,严而不死。因此,我们教师要广采博闻,多了解一些和教材密切联系的笑话、故事、民间谚语、歇后语等等。将这些引入课堂,并随心所欲地运用,让学生感到课堂新奇有趣,知识易于理解,从而吸引学生认真听讲。

三、明快、流畅,讲究语言的节奏,注意吐字的频率,在表达中分出轻重缓急,合理地利用语言的抑扬顿挫,是教师语言的一些基本功

教师语言切忌平铺直叙,平淡无奇,教师应使自己的语言尽量做到高低起伏,长短结合,疏密相间,快慢适宜,随着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的需要时轻时重,时缓时急,抑扬顿挫,有板有眼,错落有致,声情并茂,有一定的节奏感和旋律美,和谐动听,使学生听起来舒服悦耳,精神饱满,兴趣盎然,津津有味,随着教学语言的声波和声调不断得到调节、转移和强化,提高教学效果。具有艺术表现力的语言,往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积极思考,不断改变节奏和音调的语言更能引起学生心理定向反应,使其始终处于兴奋、活跃和积极的思维状态。因此,课堂教学提倡生动、风趣、热情、有感染力的语言,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将科学性的知识和抽象性的哲理,通过具有艺术性的、吸引力的语言自然而然地传达到学生身上,达到潜移默化、春风化雨的效果。

四、有应变性是教师的语言的另一个特点

想使自己在讲台上站稳,赢得充分尊重,课堂上时会出现意料之外的发问,有的问题甚至相当尖锐,作为教师,如果没有高超的教育机智和精练娴熟的教学语言,是难免会造成教学尴尬的。例如: 记得有一位中年女教师在授课时,突然有一调皮的孩子问:“老师,你那么博学,咋没成为伟人呢?”这位老师一愣,但随即意识到该生语言中的调侃味道,她决定利用这一时机教育这个聪明、捣蛋的孩子:“是的,孩子,小时侯我也立志成为伟人,后来我失败了;接着我又立志成为伟人的孩子,我又失败了;后来呢?我改变志向,决定做一名伟人的母亲,但我又失败了!最后我抱定决心要做一位伟人的老师,孩子,为了实现这个抱负,我一直在苦苦追求和等候,你是我心目中有光辉前途的好学生之一,你愿意帮老师实现这最后的夙愿和梦想吗?”课堂上鸦雀无声,继而爆发出巨大的掌声!孩子们被老师的话语震撼了!那位调皮的孩子更是满眼泪花!

五、符合自己的身份也是教师的语言的基本要求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从职业上来讲,教师经常和学生打交道,而学生们多是未成年人,总会有一些令人不开心甚至让人不能忍受的言行。个别学生任性顶撞老师,不严格遵守学校的纪律,因此,老师在处理这些事情的时候,要特别注意方式方法,尤其是言语上。我们都知道逆反心理是未成年人的一个基本心理牲,所以如果教师说出一些感情用事的话,也许会让学生在感情和人格上受到伤害,因而产生相对的抵触心情。

语言是教师的生命,要使生命充满活力,使教学焕发出勃勃生机,教师就必须以渊博的学识来丰富自己的语言,以饱满的热情去飞扬自己的语言,借此来“粘”住学生,让他们随着我们的教学语言展开激情的双翼,在知识的碧海蓝天中自由地翱翔。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