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语言范文

时间:2023-03-29 18:51: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镜头语言,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镜头语言

篇1

关键词:精品课程,镜头,录像

 

[摘 要]精品课建设中,课堂录像成为了精品课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如何拍摄好一部精品课录像,使用好镜头语言将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式,无论是在教室内拍摄或是实验室或操作间,不同的场景使用不同的镜头来表现,将会达到不同的效果,本文通过镜头的推、位、摇、移和甩等多种镜头的解释来协助精品课的录制工作。

随着信息技术大量被引入课堂,传统教学形式导致的资源孤立,资源浪费已受到严峻的挑战,现代教育技术的深入使用,使得新教学体系表现出明显的灵活性、先进性和开放性。为进一步规范教学,近年来,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在各校开展。精品课程建设,除了解决好课程的教学内容、教材、队伍和机制建设外,还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建设大力加强,其中精品课程教学视频制作也显得非常重要。教学视频不仅要客观反映教学的全过程,还要表现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水平。如何拍好一部精品课录像,运用好镜头语言将是精品课拍摄的关键所在。下面就详细介绍拍摄中镜头的使用技巧。

一、推镜头技巧

镜头的推、拉是一组在技术上相反的技巧,在精品课教学录像拍摄中往往可以使用其中的一个镜头来实现另一个镜头。推镜头相当于[1]我们沿[2]着直线向物体不断走进观看,而拉镜头则是摄像机不断地离开被拍摄物体。推镜头是重点介绍人物或物体的镜头语言,这是推镜头最普通的作用。[1]在精品课教学过程中拍摄,镜头可以使视线逐渐接近被拍摄对象,逐渐把观众的观察从整体引向局部,在课堂中往往用推镜头来表现从课堂全景到教师或特定设备人员的过程。拍摄过程中,画面所包含的内容逐渐减少,越来越突出主导地位。免费论文。镜头的运用摈弃了画面中多余的东西,突出重点,把注意力引向某一个特殊表现的部分。

二、拉镜头技巧

拉镜头和推镜头正好相反。就是摄像机不断地远离被拍摄对象,作用有两方面,一是为了表现主体人物或者景物在环境中的位置。拍摄机器向后移动,逐渐扩大视野范围,在镜头内反映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二是为了镜头之间的衔接需要,比如前一个镜头是一个场景中的特写镜头,而后一个镜头是另一个场景中的镜头,这样两个镜头通过这种方法衔接起来就显得自然多了。[2]如在实验室拍摄教学课程时,从教师的指导细节到教室内全局的表现。拉镜头在画面里的效果是场景中的物体向后移动,场景大小有变化。同时,这样的拍摄在较小实验桌或大型实验仪器工作时往往会用这种镜头来表现实验或操作过程。

三、摇镜头技巧

这种镜头技巧是法国摄影师狄克逊在1896年首创的拍摄技巧,也是根据人的视觉习惯加以发挥。用摇镜头摄像时摄像机的位置不动,只是镜头变动拍摄的方向,这非常类似与我们站着不动,而转动头来观看事物一样。

摇镜头分为好几类,可以左右摇,也可以上下摇。摇镜头的作用使得观众对所要表现的场景进行逐一的展示,缓慢的摇镜头技巧,能造成拉长时间和空间的效果,给人一种表示印象的感觉。如在精品课拍摄过程中,为表现学生的听课状态,或是集体实验进行操作时都使用摇镜头来表现这种场景。

摇镜头把内容表现得有头有尾,一气呵成,因而要求开头和结尾画面目的很明确,从被拍摄目标摇起,一直到另一个被拍摄目标,并且两个镜头之间一系列的过程也是被表现的内容。摇镜头的运动速度一定要均匀。开始先停滞片刻,然后逐渐加速,匀速,减速,再停滞,最后要缓慢。[3]

四、移镜头技巧

这种镜头技巧是法国摄影师普洛米澳于1896年在威尼斯的游艇上受到启发,设想用“移动的电影摄影机来拍摄,使不动的物体发生运动”,于是在电影中他首创了“横移镜头”,即把摄影机放在移动车上,向轨道的一侧拍摄。

这种镜头的作用是为了表现场景中的人与物,人与人,物与物之间的空间关系,或者把一些事物连贯起来加以表现。移镜头和摇镜头有相似之处,都是为了表现场景中的主体与陪体之间的关系,但是在画面上给人的视觉效果是完全不同的。摇镜头是摄像机的位置不动,拍摄角度和被拍摄物体的角度在变化,适合于拍摄远距离的物体。[4]而移镜头则不同,是拍摄角度不变,摄像机本身位置移动,与被拍摄物体的角度无变化,适合于拍摄距离较近的物体和主体。

移动镜头时除了借助于铺设在轨道上的移动车外,还可以用其他的移动工具,如利用升降镜头则能增强空间深度的幻觉,产生高度感。如果能在实际的拍摄中与镜头表现的其他技巧结合运用的话,能够表现变化多端的视觉效果。在精品课的拍摄过程中,在教室狭小的空间中往往不使用这种表现方式,但是在实验室,或是操作间中为了表现实验操作的大场面,可采用轨道拍摄,拍摄效果较好。

五、跟镜头技巧

摄像机跟着运动的物体进行拍摄,使处于动态中的主体在画面中保持不变,而前后场景可能在不断的变换。这种拍摄技巧既可以突出运动中的主体,又可以交代物体的运动方向,速度,体态以及其与环境的关系,使物体的运动保持连贯,有利于展示人物在动态中的精神面貌。在精品课程的录像中,使用这种方式大多表现实验的特种效果。比如汽车实验室中汽车的驾驶,货车的货物搬运等镜头表现都可以使用跟镜头来表现。

六、甩镜头技巧

这种技巧对摄像师的要求比较高,是指一个画面结束后不停机,镜头急速“摇转”向另一个方向,从而将镜头的画面改变为另一个内容,而中间在摇转过程中所拍摄下来的内容变得模糊不清楚。免费论文。这也与人们的视觉习惯是十分类似的,非常像我们观察事物时突然将头转向另一个物体,可以强调空间的转换和同一时间内在不同场景中所发生的并列情景。

甩镜头的另一种方法是专门拍摄一段向所需方向甩出的流动影像镜头,再剪辑到前后两个镜头之间。免费论文。

甩镜头所产生的效果是极快速度的节奏,可以造成突然的过渡。剪辑的时候,对于甩的方向、速度和快慢、过程的长度,应该与前后镜头的动作及其方向、速度相适应。[5]

旋转镜头也是甩镜头的一种,是被拍摄主体或背景呈旋转效果的画面,常用的拍摄方法有以下几种:一、沿着镜头光轴仰角旋转拍摄;二、摄像机超360度快速环摇拍摄;三、被拍摄主体与拍摄几乎处于同一轴上作360度的旋转拍摄;四、摄像机在不动的条件下,将胶片或者磁带上的影像或照片旋转,倒置或转到360度圆的任意角度进行拍摄,可以顺时针或者逆时针运动。另外还可以运用旋转的运载工具拍摄,也可以获得旋转的效果。在体育训练的教学精品课程拍摄中,高速度物体的运动状态大多使用这种效果来加强力量与速度的表现。这种镜头技巧往往被用来表现人物在旋转中的主观视线或者眩晕感,或者以此来烘托情绪,渲染气氛。

总之,想拍摄一部成功的精品课录像,需要各种相关知识的配合,除了要了解教师讲课的内容,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如果再加上能熟练运用各种镜头语言,一定能拍出一堂精彩的精品课。

[参考文献]

[1]詹宏.视音频编辑处理技术教程[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10).

[2] 杨欣,徐建太. 电视摄像实验教学的创新策略——以南昌大学现代传媒中心电视摄像实验课程为例[J]. 今传媒, 2009,(07) .

[3] 李可. 浅议摄像机的广角镜头[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04) .

[4]钟晓流.多媒体视听技术与应用环境[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9-1.

[5]孙景琪,孙京.数字视频技术及应用[M].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7-1.

篇2

关键词:镜头语言、情感表达、故事情节、场景设计

1.镜头语言的表现和运用

1.1镜头语言的表现

在动画中,每一个动画角色都有自己的性格特征,而他们的性格特征需要通过镜头来表现。巧妙的运用镜头语言可以准确的表达角色的生理和性格特征,对角色的塑造和情节的表现有重要作用[1]。因为观众对镜头的情感表达具有一定的认知和感受,所以角色的外貌特征、表情特征、心理反应都可以通过镜头语言运用一一展现。

在整部动画影片中的镜头语言的使用是尤为重要的,可以说整部影片的精彩程度是取决于镜头语言的使用是否得当[2]。如果没有很好的把握镜头语言,那么再好的画面和角色设计都是徒劳的,因为表达不出应有的情感。用镜头来渲染情绪,体现情感,这会使作品更加富有“个性”,使观众在感情上达到共鸣。

在进行动画短片《妹妹》的创作过程中,本人也仔细研究了镜头语言的使用,虽然因人而异,但是这其中也有不变的因素在里面。在充分学习的基础上,利用所学知识结合影片来设计镜头,极大的发挥镜头语言的表达能力。在本片的开头用了一个全景镜头,交代故事发生的地点。然后是一个推进头,把故事发生地点交代出来。紧接着切镜头,出现影片角色,交生的故事。通常可以使用一个全景交代事件发生的地点,然后一个推镜头到角色,交代情节[3]。这部影片故事由两姐妹争抢电视遥控器开始的,姐姐在看自己喜欢的电视剧,妹妹看到姐姐在看电视,兴趣来了自己也想看喜欢的电视剧。就蛮横无理的抢过姐姐的遥控器换了电视台,姐姐也想看,就跟妹妹抢了起来。这个场景中,运用切换镜头和特写等镜头语言,交代人物之间的关系状况,带动观众的情绪。

1.2镜头语言的运用

动画会运用不同的镜头语言来表达故事情节、情景氛围的。当说到一部动画片的镜头语言时,不会只有一种镜头语言的使用,而是会有很多种镜头语言变化共同组织成的[4]。不能够说一种镜头就能表现整部片子,决定整个片子的情感表达。而每一部动画片大都会有其特别出色的镜头运用,什么样的情节故事配合什么样的镜头。

动画短片《妹妹》讲述的故事情节是:深夜两姐妹的争执,娇惯的妹妹喜欢抢姐姐的东西,抢完之后姐姐不理她了她也不开心,这种是希望什么都依着自己来的公主病。作品主题是感叹小朋友互相争执互不相让的表现,越来越受宠的小孩子娇惯成性,也希望通过对这次创作中作品表达的主题对我们起到一个教育意义。让小朋友看到之后能够反过来看到自己身上的不足和缺点,然后积极改进。但是生活中,父母的作用也是很大的,小朋友需要父母的正确引导,如果没有父母正确引导的话,那也许会让小朋友认为我做的都是对的。对于现代的小孩子需要宠爱,但不能一味的宠爱,应该在适当的时候给予一定的严格要求。作品的主题是关于小朋友的正确价值观,下面根据这个主题具体分析镜头语言是如何服务于剧情的。

1.3镜头语言的情感表达

在动画短片《妹妹》中的镜头组织上,大多是以全景和中景来表现的,同时在其中穿插使用一些特写镜头和大特写镜头,使整部作品具有精彩的叙事性,用多种镜头方式贯穿影片之中。这样做的原因是为了使剧情精彩,使影片前前后后相互联系,而不是几个单一的镜头拼接组织,毫无联系。在影片中,在主人翁登场前一切都是平静的,如图(2-1),宽敞的大街上空无一人,天色慢慢变暗,深夜安静的街道,一切都是那么顺其自然,平平静静。在画面镜头里,就可以采用大全景来展示这中宽阔又寂静的环境状态,轻松明亮的色调来组织画面内容,这个情节里的色彩是和谐统一的,用固定镜头拍摄增强了画面的稳定性,充分表现宁静的情绪[5]。整个场景一览无余,清清楚楚的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和环境。随着影片剧情的推入,周围的环境也有所变化,故事发生的地点也发生了变化,进入到房间内如图(2-2),镜头拍摄方法开始发生了变化,与之前的画面使用大全景有所不同,由原先的大全景变为全景图。处理成这样的镜头变化,是为了服务剧情,配合剧情和推动剧情的发展,镜头语言在影片中是以动态方式呈现的,它也在发生着变化。

《妹妹》动画短片中画面所阐述的内容是:从小娇惯受宠的妹妹,总是想着抢姐姐的东西,只要是姐姐的她都要抢过来,她认为这样能证明她是家里最受宠爱的,是爸妈心头肉,而姐姐却不是。在我们的潜意识里,姐姐让妹妹是理所应当的,但大部分人却忽略了对姐姐的关爱,其实姐姐虽然比妹妹大那么一点,但她也只是个小孩子。所以,为了更好的突显矛盾的冲突性,在镜头的运用上,不能再使用平静的大全景和全景来表现,而使用表现角色性格强的中景来拍摄,中间给一些表情的特写,以加强情感表达。把各个镜头的运用作对比,不同的镜头有其自身的、特定的表达意义

2.镜头语言的潜在魅力

2.1镜头为情节服务

动画《妹妹》的受众群体也包括少年儿童,所以仅仅从镜头语言设置上来讲,跟拍的中景还是占一定地位的,尽量减少大全景与全景在影片中的运用,这样才会吸引住孩子们的眼睛,得到他们的认同,不会被他们所排斥,让他们可以被巧妙变化的镜头中表达的故事情节所吸引,通过镜头变化刺激他们的情绪,从而能够让他们更好的了解故事的内容,最终起到积极的教育引导意义[6]。

在进行人物拍摄设计过程中,我观看了动画短片《南茜的早晨》,该影片以多变的镜头来叙述整个故事,首先来一个跟拍引入故事,然后一个大全景摇镜头交代故事发生地点环境。紧接着拉镜头到室内再到手部特写,引发观众的好奇心,很好的吸引住观众的眼球,使得人有想要看下去的冲动。其中有个特写腿部的镜头,只是腿部垫脚的动作,已经生动的体现出角色当时焦急的心态,同时又很好的吸引了观众的好奇心,很想知道她是谁她要干嘛。这些镜头的运用每一个都是有理由的,每一个都是经过仔细推敲的,每一个都是有传达出特定信息和情感的。

2.2镜头语言在情节中的独特魅力

所以我在创作《妹妹》的过程中,也考虑到用镜头的变化来表达人物的心态特征。其中主要表现两姐妹争抢遥控器的场面,用的是一个中景的景别,中景能够有很好的叙事性和对于手部动作的表现性。这种取景距离的画面,可以给人物形体以自由活动的空间,人物的表情和动作都能清晰可见,同时还使人物不与周围环境气氛相脱节,很有利于交代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关系1。我在用全景交代完房间里的环境后换作用中景把姐妹两放在画面中间,这样能够很好的表现两人的表情和肢体动作,交代两人的关系,来达到一种紧张的气氛,这样更能吸引观众的眼球。

3.结论

镜头语言作为动画影片的元素之一,它可以对影片中的其他元素作用,比如说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塑造角色形象、渲染影片氛围、表达情绪等环节,镜头语言具有它独特的表现魅力。不同的镜头摄法,造成了不同的情感表达,也让观众置身其中,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不论任何形式任何题材的动画影片,都会十分注重色镜头语言在画面中的组织关系,用镜头来服务并丰富影片效果和剧情内容。所以在动画短片《妹妹》的创作中,我充分考虑到镜头对于动画的重要作用和影响,将镜头语言的独特魅力表现在角色性格塑造和场景设计之中。

参考文献:

[1] 郝巍东.著《动画视听语言》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J].2009年一月第1版

[2] 伍铁平.著《普通语言学概要》高等教育出版社[J].2004年6月第2版

[3] 孙立.著《动画视听语言》京华出版社[J].2010年3月

[4] 王可.著《动画学通用完全教程》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J].2006年七月第1版

篇3

[关键词] 《刺客聂隐娘》;叙事手法;情绪营造;诗意性画面;镜头语言

《刺客聂隐娘》上映于2015年,侯孝贤凭借该片获得了戛纳电影节金棕榈的最佳导演奖。在商业电影以视觉奇观和紧凑曲折的情节俘获观众眼球的时代,这部影片可谓独特而清新。《刺客聂隐娘》最大限度地淡化情节,截取相对独立的人物生活断面进行叙事,增加了剧情理解上的难度。同时,影片的人物设置也相对简单,对白极少。影片最大的特点便是节奏的缓慢和画面上的安静。这些都需要观众付出相当的耐心用心来体会影片的审美意境。

此外,影片用大量的笔墨去描绘自然的景色,不同韵味和地貌的自然风光在画面中多有展现。同时,人与景色的融合可谓浑然天成。导演以一贯的长镜头与空镜头为观众呈现出一幅幅静态的但又充满了自然神韵的美丽画卷,这是影片最具魅力的所在。即使在现代商业电影一场场华丽的视觉盛宴面前,这部以胶片所拍成的《刺客聂隐娘》也毫不逊色。本文从叙事手法、情绪营造和诗意性画面三方面,分析了侯孝贤这部影片的镜头语言特色。

一、《刺客聂隐娘》的镜头语言叙事

叙事的片段化是《刺客聂隐娘》最突出的叙事手法。影片自始至终都没有相对清晰的叙事动力所在。它讲述的是聂隐娘从遵师命刺杀田季安,到深明大义,放下刀剑归隐田园的经历。实际上,这个题材完全可以如传统的武侠片一般,设计出引人入胜的叙事走向、惊心动魄的武打场面、一波三折的矛盾冲突以及棱角分明的人物形象。但侯孝贤却没有采取这一更具市场号召力的叙事形式,而是看似随意地截取隐娘归家后的某些片段,前后也少有铺陈与解释,加之人物语言的极简化处理,使得这些片段之间的联系极为松散。

例如,隐娘归家后,影片突兀地插入嘉诚公主抚琴的片段;隐娘在田季安的花园被发现,与护卫打斗后,出现了戴着面具,手拿利刃的女子。这位神秘女子在隐娘护送父亲与田兴时再次出现,面具被隐娘挑下,但依然未与观众正面相见。此外,磨镜少年与采药老者的出现,也是没有任何前情铺垫。这些都使观众对影片叙事内容的理解相对困难,需要更多的审美介入,才能够理解前情后果之间的关系。可见,虽然这部影片以江湖、侠客和混乱的历史背景为叙事基础,但又不同于传统的武侠电影。它没有鲜明的叙事动力,没有剧烈的矛盾冲突,也没有清晰的起承转合。因此,观众如果以惯常武侠片的审美惯性去欣赏,其审美期待必然会落空。实际上,对人物关系的理解,对人物精神世界的解读,对场景隐喻作用的推敲,对画面意境的感受等,才是影片更值得玩味的地方。

这种片段化的叙事方式,使得受众在观影过程中,总会有一个审美追溯的过程。例如,隐娘回家后,嘉诚公主抚琴时,低吟“青鸾舞镜”。实际上,这是隐娘的一段回忆。当镜头切换到隐娘,再切回至嘉诚时,画内音琴声已经全无,转为画外音,进一步表明了这是隐娘内心世界的图景。嘉诚教隐娘抚琴,对其视如己出,隐娘亦能够体会到嘉诚的孤寂,就如现在的自己一般――一个人,没有同类。这里插入隐娘的一段回忆,实际上点明了影片的一个核心主题。随后,观众从母亲与隐娘的谈话中,得知之前那抚琴的女子便是嘉诚公主。她身后那朵朵硕大的、绽放着的白牡丹,正应了隐娘母亲谈话中 “当年,从京师带来繁生的上百株牡丹,一夕间全都萎了”那句话。这时,观众才得以了解人物的真正身份。至于“青鸾舞镜”的主题,观众更是要在影片后半程,在隐娘受伤后境由心生的慨叹中才能体悟。这些细节若是被轻易地忽略掉,观众必然会感到影片晦涩难懂,更不可能体会到画面背后的审美意境。

除了片段化的形式外,影片在叙事方面的另一个特点便是节奏上的相对缓慢。影片外景采用了大量的长镜头和空镜头,这种表现形式是侯孝贤一贯的艺术风格。自20世纪80年代的第一部长片《就是溜溜的她》开始,侯孝贤的这一艺术风格几乎在他所有的影片中都是一以贯之的。《刺客聂隐娘》的外景拍摄中,许多长镜头和空镜头的运用,为影片增添了很多真实感和从容感。导演经常将山、树、河流等自然事物置于前景,而人物被作为背景来处理。例如,影片结尾,聂隐娘与磨镜少年、采药老者一起,隐匿于江湖。导演以时长一分半的长镜头予以展现。摄影机采用固定机位,人物从中景到远景,逐渐变小,与黑色的树影逐渐融为一体。前景处,黄色的枯草在风中微微晃动,远处的青山静默地伫立,与湛蓝的天空相互交映。这种时空上的统一,不但增强了影片的真实感,也令人感到那天地之间人的渺小。而人一旦回归天高地远的自然中,便也像鸟儿一样,获得一份天高地远的自由。

二、镜头语言里的情绪

对于《刺客聂隐娘》这部影片,并不能从传统武侠类型电影的审美角度去看待它。影片不是以武侠电影的“动”来吸引观众,而是以“静”来表达情绪。正如侯孝贤所说,“我感觉有时候就是这样,不见得是我们习惯看的戏剧性结构,要(观众去)追踪的,我的比较模糊,拍比较长,(要的是)一个氛围。有时候这些讯息你很难说,它会比较复杂,变成不是在追踪剧情,是在感觉”。

大多数时间里,影片的氛围是沉闷而压抑的,环境是静的,人也是静的。领师命下山的隐娘,刚刚回到家中,便听闻家母讲述嘉诚公主一生为维护大唐与魏博之间和平的努力。公主留给田季安和聂隐娘的玉i,便是希望俩人以决绝之心,去维护唐与魏博之间的和平。去世前“一直放心不下的,是当年屈判了阿窈”。母亲的这段陈述,恰与道姑的训诫相矛盾。一方面,这些话击中了隐娘内心的柔软处;另一方面,也引出了隐娘需要在魏博和平与师命之间做出选择的困境。这为影片压抑的基调奠定了基础。

影片的内景设计很好地表现出这种压抑的情绪。华丽的唐式建筑给人以雾锁重楼的压抑感;室内摇曳昏暗的烛光,层层帷幔、珠帘,在不大的空间内造成一种景深效果;而窗棱与门框在前景的位置,将空间“堵”成封闭状态,使人物活动空间和人的视野范围变得极为狭小,营造出强烈的压抑感。隐娘于暗处窥视田季安与胡姬在卧房内谈话时,镜头与卧床上坐着的人物之间隔着纱帘,烛光的光晕在纱帘背后显得刺眼,人物却极为朦胧。纱帘在风的舞动之下,人影变得更加迷离与飘忽。同时,影片对人物采用了近景处理,这造成了聂隐娘与二人又是近在咫尺的压迫感。这段镜头的处理既有人物的主观视角―― 一帘之隔,隐娘在默默地注视田季安,当风停,纱帘落下,镜头切换到胡姬的主观视角,隐娘一身黑衣静静地站在那里,又很好地营造出一种局促感、压抑感和暗流涌动的危机感。

此外,一方面,影片对人声做了最大程度的简化。这就避免了人物情绪的外露与明朗化。聂隐娘在影片中的台词极为有限,甚至面部表情的变化亦十分有限。在母亲与隐娘说起嘉诚的段落,隐娘实际上内心有着强烈的情感波动。此时的她却将面庞紧贴在绣袋之下,画面中只见人物由于啜泣而微颤的身体,而那极细微的啜泣声,也很快转变为沉重的呼吸。这实际上是整部影片中主人公唯一的情感爆发点。影片以极其内敛与克制的方式进行处理,却较通常直白的表现方式更具情感张力。另一方面,影片对自然的声音给予大量的、鲜明的展现。这与静寂的人声之间构成一对反差。但风声、树叶沙沙声、知了的鸣叫声与寥落的鸟声,虽然极为突出,却少有变化。因此,这些声音不但没有缓解,反而起到加重影片压抑感的审美效果。

由此可见,导演通过景别的选择、场景的设计以及各种声音的运用,营造了一种既安静又压抑的气氛。这实际上都是为烘托人物精神世界所设计的,影片的这一情绪与隐娘真实的内心相呼应。隐娘感到师命难为,却不能以剑斩断情愫,又不能弃母亲与嘉诚公主所述的大义于不顾。安静的表象揭示的却是人物复杂的心境和剧烈的内心冲突。

三、镜头语言里的诗意

侯孝贤的电影因其冷静的视角、淡化主观情绪的融入、安静缓慢的节奏、恒定不变的长镜头的镜语风格,辅之以他自称为“气韵剪辑法”的电影观念, 显露出一种“素面相对”的生命姿态。就画面而言,影片中天高地远的山水画卷,人与自然之间的巧妙融通,自然景物与影片情绪氛围的互相影射,都赋予了影片质朴的诗意气息,其中蕴含着清晰的生命意识。

风是营造出影片诗意气息的重要自然元素。《刺客聂隐娘》的风虽然与影片人物配合得浑然天成,却没有动用任何现代设备,而是捕捉自然风而成。无论是母亲与隐娘谈论嘉诚公主的段落的风,还是隐娘忽隐忽现于田季安纱帐背后时舞动的薄纱的风,都是如此。风与隐娘之间构成了一对影射关系。风独行而无影,是对隐娘孤独感的诗意化诠释。在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中,“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是对柔情与坚韧并蓄之风的最好诠释。因此,影片中的风,不仅诠释出主人公的孤独感,也是主人公性格的精准注解。隐娘虽能“刺其人于都市,人莫能见”,但最终却恪守“剑道有情”,隐没于江湖。

此外,影片中的许多自然景观也极具诗意美感。例如,隐娘决定放弃师命,护送父亲与田兴时,影片以固定机位展现出夜晚的自然美景,令人陶醉。近景中,藏蓝色的天空里,投下黑色的树影,泛着白色薄雾的水面,倒映出天与树。一切显得朦胧而安静,而缓缓流动的雾与静默的树、水、天空之间,动静结合,营造出恬淡而意境深远的美感。随后,画面转为远景,薄雾渐散,天空的藏蓝渐淡,远处现出朦胧的群山,一群鸟儿飞起于树林。镜头跟随着鸟儿飞行的方向,直至成为小小的黑点,隐没于自然当中。这一段极富诗情画意的景物,预示了隐娘内心的决定。隐娘对“剑道有情”从感性的追随,转向理性的超越,人物的内心也必然渐渐趋于从容和平静。而那腾空而起的群鸟,也象征了隐娘必将挣脱心灵上的束缚,获得主体自由,其中既有诗意,也有寓意。

综上,《刺客聂隐娘》这部影片虽然不能以传统武侠类型片的角度给予审视,但其中所蕴含的侠义、包容与人文倾向,又是优秀的武侠电影所共有的精神特质。侯孝贤淡化视觉奇观而重写实,淡化传奇色彩而重日常的创作方式,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观众的审美期待。现代商业类型电影创作的模式化,培养了观众的审美定式,其很难静下心来品味这样一部剑走偏锋的武侠片。但它也无疑为当代武侠片提供了一个新的创作角度与欣赏视角,是颇具启示性意义的。

[参考文献]

[1] 侯孝贤,谢佳锦,王志钦.《刺客聂隐娘》:阐释的零度――侯孝贤访谈[J].电影艺术,2015(04).

[2] 顾春芳.“剑”与“镜”:心灵的澄澈――《刺客聂隐娘》的美学追求[J].电影艺术,2015(06).

[3] 凌彬丽.从“侠”之孤独看《山河故人》和《刺客聂隐娘》[N].中国艺术报,2015-11-06(004).

[4] 黄喜林.奇观性与民族性的契合──谈香港武侠电影中的民族传统文化[J].广西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8(03).

[5] 陈林侠.新世纪武侠电影:西方文化冲击下的精神嬗变――兼论全球化语境中的武侠电影发展困境[J].理论与创作,2006(02).

篇4

关键词:动画电影;镜头语言;画面

每一种艺术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动画大概是人类最早发明的以运动形态被感知的艺术。动画电影是电影的一条重要的分支,虽然与其他电影种类有很多相通的共性,但动画的属性使它具有与其他电影种类不同的个性。动画电影在其表现形式上利用高度假定性的艺术手法,模仿电影中的各种镜头语言,使影片在视觉审美上更加突出。从早期的手绘动画电影到当今的电脑技术合成的虚拟动画电影,镜头语言的运用不仅能在叙事中构建艺术形象,还可以表达创作者的思想情感。

一、动画电影镜头语言的演变

动画电影的发展历史比电影的发展历史更加久远。早在2.5万年前西班牙阿尔塔米洞穴壁画《野牛奔跑》就表现得栩栩如生,这是人类最早的绘画手法,反映了人类已经开始有了用静态的方式来表达动态的思想。在我国青海马家窑中发现了距今四五千年的“舞蹈文采陶盆”,我们的祖先早在那时就开始追寻创造动画了。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从6—7世纪的皮影戏到16世纪的“手翻书”,再到1877年艾米•雷诺发明的“活动影像镜”,雷诺创作出了第一部动画电影《丑角和他的狗》,他也成为了动画电影的创始人。不过这个时期的动画电影还非常稚嫩,没有理论的支撑,在镜头语言方面也没有透彻的研究,运用方式古板,创作者只是根据自己的想象让没有生命的静态的画面变成有生命的影像活动起来。而随着1895年卢米埃尔兄弟发明了电影,镜头语言这个名词才被人们知晓。动画电影的创造者运用手绘的图画模拟出镜头变化的效果,表现出画面的内容含义,给人一种虚拟的镜头视觉假象。可见,与其说是电影成就了动画,不如说动画是电影的“鼻祖”。镜头语言的形成分为两个层面。首先,语言是人类进行沟通交流的符号,通过语言,人们可以直接地传达信息。语言也是人们在长期的交往和社会活动中形成的对人产生的心理暗示。著名的导演丹妮埃尔•阿里红说过:“一切语言都是某种既定成规,一个被社会承认,教会它的每一个成员来解释某些具有完整意义的符号。”我们在阅读书籍时,可以根据语言文字的描写产生心理折射,通过思维想象,在脑海中构建出相关的画面,现在的新词汇“脑洞”就是最好的解释。其次,镜头,被称为电影最基本的构成单位,在视觉元素中占据着很大的作用。“镜头相当于人们的第三只眼睛”,通过镜头,我们可以看见他人的生活,了解世界万物的变化,接收他人想要转达的思想。镜头语言就是一种视觉元素的表达符号,吸收语言符号的传达与暗示的特点,又增加了镜头可反映真实的元素。动画电影的镜头语言很大程度上与电影中的镜头语言相似,它源于电影的逐格拍摄法,把一幅幅的图画拼接在一起,叙述出完整的故事。不同的是,动画电影采用高度假定性的艺术手法,淡化了电影逼真的表现方式,使得虚拟事物具体化,实现创作者在电影中无法表达的画面场景和人物动作,弥补电影中不和谐因素。让想象成为现实,这也是动画电影镜头画面最独特的特征。

二、动画电影镜头语言的独特性

1.简单化简单是指在镜头技巧的使用上,不会像电影一样出现多种角度的变化和丰富的景别,也不会有复杂的场面调度,而是根据剧情需要使用一种或者几种镜头语言。这是因为,第一,早期的动画电影也被称为绘画电影,它是艺术家们纯手工绘画成一幅幅的图画,按照电影逐格拍摄法,把一系列不同状态下的逐格画面连接到一起组成的画面,这种制作方法周期很长,工序复杂,比较繁琐。比如水墨画《牧笛》中的水塘景色,就必须分出好几层颜色,涂画在不同的赛璐珞上,每一种赛璐珞要分开重复拍摄,最后再重合用摄影的方法渲染成水墨画的效果。如此庞大的工程量下,增加大量的景别和视角的转换,需要充足的人力。但早期动画电影的制作因为程序复杂、专业性强,又加上人才紧缺,最终画面镜头语言单一。第二,动画电影在简单的镜头运用上,根据场景选择、画面元素构成,就可以充分表达内容含义。而这一点在电影的镜头语言中是无法做到的。如在动画版《我们仍未知道花名》镜头语言的表现中,画面景别以全景、中景为主,拍摄角度采用平视、俯视等。运用这种手法的作用既能反映在典型环境中的特定主体,又能反映主体所处的具体环境。夏季的烈日,深远的蓝天,清澈的河水,太阳透过碧绿的树叶洒下细碎的光芒,宽宽的石头台阶,高高的树木,他们见到了儿时的玩伴———面码的灵魂。这些画面元素就像一种特定的语言符号,与观众的思想进行沟通,产生折射心理,达到情感升华的效果。而电影版《我们仍未知道花名》,则采用了丰富的景别、变化的机位和运动摄影手法。在影片中,主人公希望面码可以成佛,帮助她完成心愿,为她放烟花,这短短的2分钟里,画面镜头就切换了58次。影片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弥补在现实中无法实现的一些特有的场景。为了提高影片的视觉效果,运用丰富的镜头语言,有助于刻画人物形象、烘托环境气氛,让正确的视觉信息通过眼睛传递到观众的大脑,从而引导观众的观赏心理。所以动画中的“画”绝不仅仅单指绘画,准确地说,是指动画的表现张力和独特的艺术形式质感。在内容决定形式的基础上,动画有着异常丰富的表现能力和形式,即使动画电影的镜头语言简单化,也可以清楚地表达影片的内容含义。2.虚拟化———现实与想象的结合动画是高度假定性的艺术形式,我们在观看动画电影时,经常被影片中逼真的动态镜头所吸引,被极度具有冲击视觉的画面震撼。我们所看到的这一切都是创作者创造出来的视觉符号,通过画面镜头表达给我们。我们熟知的电影,是根据剧本拍摄,由真人扮演的电影,而动画电影是创作者自己的主观思想结合了现实生活中的事物,通过绘画和技术表现出来的。动画电影的镜头语言可以使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第一,它是一种虚拟化的镜头语言,能够清晰明确地模拟镜头的运用,表达出镜头的意义。1937年的动画电影《白雪公主》,这部经典的二维动画作品,创作者在赛璐珞的胶片上绘画出人物与场景,模拟镜头推拉摇移,在画面中通过人物的横、纵向调度完成视觉视角的变化,营造一种移动镜头的假象,从而表现画面的层次感,增强画面的景深特效,使得画面活跃,不像早期皮影戏一样画面语言匮乏。第二,动画电影的镜头语言极度富有创作者的想象力。如《爱丽丝梦游仙境》,导演蒂姆•波顿在创丽丝掉进的兔子洞时,依靠强大的计算机技术,通过世界顶级制作公司团队,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完美的设计,创作出如同仙境般不可思议的“地下世界”。在这个极具特色、充满幻想的世界里,我们看到了会说话的猫与兔子在喝下午茶,也看到了脑袋大于身子的红皇后,还看到了疯疯癫癫不断变换情绪的疯帽子先生,等等。影片中呈现的一切都与现实世界截然不同。演员逼真的演技与动画特效的结合,为整部影片增添了浓郁的魔幻色彩,也成为了影片的最大亮点。数字技术的进步,足以让电影把虚拟的场景与现实世界相结合,动画电影镜头语言的集合就是作者通过主观思想结合绘画与科技构成的完整的一个段落。任何艺术的创造都离不开想象与创意,动画电影中的景物、人物等都是对现实生活中事物的提炼与概括,它们不是具体指代某种事物人物,而是一种特殊的符号象征。电影的逼真性着重反映与再现,而动画的假定性则着重创造与表现,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动画电影中的真真假假成为了现实与想象相互反映的桥梁,只要是人类曾经有过或者正在形成过程中的念想,都可以成为动画创意的源泉。3.自由化———超越现实,深化意义动画电影这种视听艺术,为了表达创作者的思想水平与审美情趣,必须借助外部的表现形式,明确主题,深化意义。创作者通过镜头语言的运用表达叙事,在叙事中构建艺术形象,通过艺术形象的完成体现思想情感。近期的一部动画电影《小王子》好评如潮,而影片中镜头画面语言传递的信息也富有代表性。影片最初,女主角在妈妈的陪同下去沃斯学校面试,考场的环境是幽暗的绿光,考官脸部表情冷漠呆板,嘴角夸张朝下,给观众一种严肃紧张的感觉,而小女孩因为紧张没有听清题目回答错误当场晕倒,创作者用夸张的人物形象向观众传递影片的情感思想。在当代社会中,上学问题给孩子们造成了巨大压力,告诫人们重视青少年心理成长,正确客观地判断教育问题。女孩住进中规中矩的房子,跟它形成对比的是女孩家旁边具有梦幻色彩的“城堡”。一个呆板,一个活泼;一个约束,一个自由。两种住宅风格的对比,大大加深了影片的含义。家是一个人心灵的港湾,从家便可以反映人物的心灵环境。年少的小女孩被各种规定计划约束着,而年老的飞行员却还保持着自己的童心。无论是夸张的色彩,或剧情,或人物,各种镜头语言的运用都能深层次地表达出作者在呼吁观众寻找自我,不忘童心的主题。在《千与千寻》中,那个丑陋不堪的腐河神,据宫崎骏描述,腐河神不是源于日本的神话,而是在他居住的乡村附近的一条河。当清理人员对这条河做清理工作时,发现河里都是泥巴,河面露出一个自行车的车轮,人们以为很好拖出来,但事实却非常难。居民长期往河里丢垃圾,导致河道被污染得一塌糊涂。正是这种自身经历,才能创作出充满奇幻色彩的腐河神,以此来告诫人们保护环境。动画电影的主题是创作者通过塑造的艺术形象和通俗的故事情节体现出来的思想要旨,它承载了作者对人与自然、社会现实等的认识与思考。动画电影镜头语言的“自由性”,给了创作者无穷的想象空间,激发人的发散思维,它比现实生活更加抽象化、复杂化,使动画电影随心所欲、无所不能,把动画电影的魅力无限放大,显示出与众不同的内容和形式,强调哲理性的思辨和特殊情绪的渲染。

三、结语

动画电影从本质上说,是动画形式的影视艺术。从理论上说,动画电影的内涵与电影的要素无异,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造型的材料和表现方式。动画电影是一类独特的影片,它以高度假定性的绘画或者其他形式,借助于创作者丰富的想象力,运用高度夸张的手法,以特定的故事表达人们的某种思想。动画电影的镜头语言就是一种特殊的文字语言,它是一种新型的艺术性与技术性的结合产物。经历几百年的发展,动画电影的镜头语言已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它不仅集成了电影中镜头语言的运用,无论是蒙太奇还是视听艺术,都发挥得淋淋尽致。它还突破了电影受现实束缚的局限性。当今的动画电影已经达到了“所想即所现”的高度同步状态,在电影中难以实现的场景和动作,都可以依赖动画技术完成,动画技术丰富了电影的视听表现,使人类那些不可思议的、天马行空的梦想在银幕上变成了可能。

参考文献:

1.周鲒.动画电影分析[M].暨南大学出版社,2007.

2.肖永亮.影视动画视听语言[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3.吕江,黄天来.中外影视动画史[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

篇5

一、运用镜头语言,增强作品吸引力

一部有吸引力的作品就是要“好看”,只有吸引住观众的目光,才能发挥其影响力

其首要一点在于影片故事和日常生活的紧密结合上,它既不需要凭空捏造情节,也无需过度雕琢渲染,仅仅依靠几个人物真实生活场景的特写,甚至可以是还原“原始”生态的自然记录即可奏效。

在笔者前些年拍摄的纪录片《乡村导演》中刻画了一位戴着小礼帽工作积极、爱较真、时刻给村民枯燥乏味的乡村生活带来欢声笑语的“草根导演”。用小景深的长焦镜头(长焦镜头改变透视,可以使远处景物看似离得很近,这样可以在拍摄时不打扰人物)拍摄节目排练的场景,保证了拍摄的客观性。用广角镜头(广角镜头视角开阔,可以在局促的空间拍摄较宽的景物)来表现“乡村导演”朴实幽默的动作细节,如给自行车充气的夸张动作、用唾沫卷烟这些农村常见的生活场景,使主人公一登场便与观众“零距离”接触,起到放大人物生活细节的作用。抓拍“乡村导演”组织村民编排节目的场景,现场气氛热烈,导演“热情高涨”,当人物情感上升一定的情绪时,由于忘我而忽略了摄影师的存在,切实展现出了自己最真实的一面。“真实”是作品“好看”的重要元素。

其次,纪录片的创作,不仅需要客观真实,更要有主观引导

观众在对“乡村导演”里的个别细节捧腹之余,更多会对片中的那句“除了每日忙于编排节目外,李导每周六都定期去镇农科站上会儿网……他送给村民的不仅是欢声笑语,还有更多的致富经”进行深入思考。同时,“李导”又是作为新农村时代背景下农民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的一个缩影来表现。这些主观指导下的艺术介入,使观众看到一个有故事、有起伏、人物性格饱满结实的影片,而不是一盘平铺直叙的画面素材。

拍出一部好的作品,即使设计落在桌子上的一缕光线也应该包含编导者的理念和姿态。在笔者拍摄的纪录片《山村女教师》中,“于老师领着三个学生步行20多里,翻过三道岭、涉过两条河去镇上学校上英语课”、“深夜在昏暗的灯光下备课”、“于老师与丈夫交流学生的教学和安全问题”等事件,在旁人看来也许平常,但如于老师这般三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则显得弥足珍贵。于老师本人也许并没有认真思考过教育事业的伟大与崇高,让更多的孩子们走出大山、考上大学就是于老师最大的安慰。借此,观众能不能设身处地感受到于老师的心境呢?“哪里有最好的教育哪里就有最好的未来”,通过客观记录,赋予影像以内涵,将影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染力放大,是我们的最终目的。

2005年度,笔者曾拍摄过一部后来获得过国家级奖项的电视纪录片《校长助理》。起初,笔者打算拍摄这次竞选活动时的一些花絮,反映目前校园生活的多姿多彩。但当“校长助理”选拔活动正式开始后,该校学生参与此次活动表现出的那种强烈的自信心,顿时让编导眼前一亮,并马上意识到这是一个很好的拍摄题材。可以说,通过对这些细节的捕捉,展示了同学们积极进取的生动形象,立意鲜明,这也是这部影片得以胜出的重要原因。

二、丰富视觉词汇,扩大作品影响力

视觉词汇是镜头语言的基本单元。视觉词汇注重的是个性化的特征和情节化的叙事主线,赋予镜头以具有内涵的视觉词汇。

笔者执导的纪录片《海岛女教师》只有三个场景:简陋的教室、女教师陈燕的家、礁石海岸。摄影师跟进陈老师组织学生海滩课外活动的场景:老师让学生们回答单词,阵阵涛声伴随着师生的欢声笑语,这一看似快乐的场景却让人不自觉地泛起一丝酸楚。镜头语言逐步深入,突出矛盾,运用表现人物真实情感的视觉词汇,来创造表意空间,使“海岛女教师”那强大的信仰力量深入人心。只有有着深厚的生活阅历、岁月积淀的人才能体会:青春易逝,陈老师能在孤岛上坚守着教师的信仰,是多么难能可贵,引人敬佩!

片尾的几组空镜:野花在微风中摇曳;静谧的海滩;浪花拍打着礁石、涛声依旧;从平淡朴实的分镜中,提炼生活本源,达到情感的升华,才能使纪录片成为一部逐渐细化、升华情感的作品。与此同时,伴随着画外音:“陈老师那动人的往事,又一幕幕浮现在眼前,泪水在暗暗地流淌”……舒缓的配乐响起,有效强化了该片的表现力,对表现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音乐所具有的丰富的表情性和配合视觉词汇的表现功能,在纪录片整体气氛的渲染、画面时空的转换和片中人物内心世界的揭示等方面拥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三、调整组织结构,提升作品感染力

如果说纪录片是一种“发现”的艺术,那么,它同时又是一种“叙事”的艺术、一种“结构”的艺术。例如:在笔者前几年拍摄的纪录片《建筑师的日记》中,当建筑师坐在试运行的快轨列车上望向车窗外,摄像机的镜头跟进,窗外的建筑在成长,似乎与建筑师昨天的期待和构想慢慢重合,进而引出“城市的成长犹如一辆有轨电车,记载着城市的往事……这只是大连的基础设施的冰山一角,千千万万的人和我一样,热爱并祝福着这片土地”的影片主题。

再如《校长助理》采用交叉蒙太奇的镜头语言,通过对人物的采访不断引出新的线索,视觉词汇的变化充当影片的关联词:“第一个召开竞选会议的是七年二班的姚洋,请她的智囊团为她出出主意”,笔者提问姚洋“谁是你最有力的竞争对手?”引出王娅菲的出场,再通过摄影师深入王家,对其父母的访谈引出对当今应试教育体制利弊的思考,从而实现了其典型的套层结构。

上世纪90年代伊始,纪实的创作观念开始兴起。纪录片的创作从官方主导的宣传工具到更多从人文的角度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跟上了国际纪实影片文化的潮流。然而,我们发现纪录片镜头语言的滥用现象也日益凸显,很多纪录片过于重视技巧,创作流于形式,无法深入。我们必须对纪录片镜头语言的应用有一个本质的、深入的认识,达到多种艺术手法综合应用,才能站在专业的高度来创作出蕴含丰富、思想深刻、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作品。

篇6

关键词 试听语言 分镜头设计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作为影视动画和摄影摄像专业的学生,想要了解如何通过视觉影像传情达意,就要学习其中的试听系统是如何运作。掌握视听语言后通过什么媒介清晰、清楚地表达出来,并能够让这一纸媒介在影片制作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互通作用,这是一个影像编辑语言输入―输出的过程。视听语言与分镜头设计的课程融合可以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本文主要探讨这一融合课程教学模式中有成效的方法和涉及到的问题。

1教学情境设计

《试听语言与分镜头设计》课程设计分两大教学情境:以拍摄为主的教学情境和以拉片为主的教学情境。

1.1以拍摄为主的教学情境

理论讲解结合分镜绘制+现场拍摄的教学情境分四个阶段。主要针对易理解和即时操作性强的知识,如景别的分类与功能、角度和构图的作用、剪辑与蒙太奇等等。第一个阶段为新课引入,讲解试听语言专业基础知识,掌握通过景别、角度、构图等画面造型元素塑造镜头感的方法;第二阶段即设定主题与场景,要求学生在给定时间内完成分镜头设计与绘制;第三阶段分小组根据最佳分镜进行拍摄、剪接与合成;最后阶段为学生作业展播,以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评价的方式修整影片。

在此种教学情境下,要注意的是第一阶段语言表达清晰精炼、逻辑准确且富有趣味性。新课讲解前轮播上一次课学生作业,重点挖掘其中出现的问题并进行评述,旨在解决某一类型的问题,由此引入新的知识。学生对枯燥的理论知识从不以为意到求知若渴的认识转变激活了课堂氛围,化被动为主动的学习态度也提升了学生的参与感。第二阶段设定主题与场景时从实际出发,主题明确无歧义,操作易行,尽量能够贴合校园生活。进入分镜绘制,考虑到学生手绘基本功底普遍不是特别扎实,而分镜的目的更偏向叙述功能而非形式美观,所以此阶段的基本要求为叙事清楚、画面清晰即可。作业展播阶段教师可以从视听语言专业角度分析作业优缺点,要求创作者讲述创作思路和过程并鼓励其他小组成员对作业进行主观评价。

1.2以拉片为主的教学情境

理论讲解结合拉片赏析教学情境分三个阶段。对于影调与光线、色彩与声音等比较抽象、需要大量拉片分析与理解的章节更为适用。第一阶段为基础理论讲解;第二阶段知识点结合相应影片片段理解;最后阶段为拉片分析。

如果说以拍摄为主的教学情境是一个顺时针的创作过程,那么拉片训练就是一个逆时针的过程。课堂上通过对某一部影片各种元素的综合分析帮助学生培养影片解读能力,并要求学生注意收集影视方面的资料,让他们能够在课下自己进行拉片训练。

2教学情境优势与短板

两大教学情境分别从画面造型语言―分镜头―拍摄―剪辑几个维度帮助初学者明白影视中运动的试听系统是怎么起作用的。在教学情境设计的过程中还处在不断摸索的阶段,难免存在种种不足,这里主要探讨其中的优势与短板。

2.1优势

2.1.1画面造型和镜头叙事能力显著提升

新课开始前为了让学生重视“影像的传情达意需要视听语言作为媒介”这一信息,在不进行任何提示的情况下要求学生利用手中的相机或手机进行拍摄讲清楚一件小事,同时不出现文字和声音暗示。最后集中来进行轮播和点评,以是否讲清楚事件而不产生歧义为基本标准。在拍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没有脱离拍照的习惯,横拍竖拍构图混乱,且表现人物时习惯用“全身照”,镜头繁多且杂乱,看后不知所云的情况比比皆是。接触到画面造型语言后,学生出现用不同景别、角度来描述一个场景的意识,能够在镜头组接时排除不相关的画面,镜头叙事清晰简洁许多,且在拍摄过程中能够做到保证画面叙事功能的同时增添形式美感。

2.1.2分镜绘制水平提高

《试听语言与分镜设计》的先修课程是《角色设计》或《场景设计》,学生还难以摆脱传统插画的绘画方式,在绘制分镜时出现构图不统一,场景过于复杂,人物角度单一,甚至大部分学生在绘制完分镜后还需要通过文字或口头语言来解释画面,分镜表的叙事功能严重缺失。通过严格规定分镜格式,要求学生必须标注镜号、景别、内容等元素后学生分镜绘制水平得到大幅提升。

2.2不足

2.2.1设备欠缺

试听语言和分镜头设计主要面向动画专业的学生,摄影摄像专业也同样适用。在以拍摄为主的教学情境中,大多数学生是用手机进行拍摄的,稳定性和清晰度欠佳。对于动画专业学生来说影响甚微,但缺乏高清拍摄器材对摄影摄像专业就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2.2镜头组接能力不足

学生在镜头组接时通常仅仅靠感觉判断,对镜头时间长度的把控和对剪辑点的合理选择还需要大量的训练来积累提高。对剪辑软件的选择也普遍采用手机剪辑APP制作,虽说此类剪辑软件可以达到简单组接镜头的效果,但是相比专业剪辑软件来说很多功能及转场都难以达到要求。而专业的剪辑软件(如premiere)又涉及到帧、场、制式等专业术语,难以在短时间内熟练掌握,这也是学生制作视频非专业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3结语

《试听语言与分镜设计》的教学模式仍有很大拓展空间,如经典场景分镜临摹和开展行业技能专题讲座等等。为了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试听语言的规律并能够在准确无误的表达基础上体现风格化、个性化的特征,同时还能结合行业标准,《试听语言与分镜设计》课程还走在不断地完善创新的道路上。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硅谷;投融资;风险投资;硅谷银行;NASDAQ

[中图分类号]F8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2)04-0046-03

一、硅谷概况

硅谷位于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湾的南部,从旧金山绵延到圣何塞市,南北长约50公里,宽约16公里。硅谷是美国现代高新技术产业的摇篮,是世界各国科技园区效仿的典范,也是迄今为止最成功的高科技园区。

硅谷的历史与斯坦福大学密不可分,其起源于斯坦福工业园(后改为斯坦福研究园)。1885年,美国前国会议员斯坦福先生及夫人为了纪念他们不幸夭折的15岁儿子,捐出超过8180英亩位于帕洛阿尔托的土地用以筹建斯坦福大学,并规定学校的土地不得出售。经过6年的筹建,1891年10月1日斯坦福大学成立。斯坦福大学的校训是:自由之风永吹,目的就是鼓励和保证学校师生能自由地从事教学和相关科学研究。正是在这种倡导重视培养创造力和实践能力的环境中,推动在斯坦福大学周围逐渐衍生出世界上最早、最成功的高科技园区。

2009年硅谷的人口达到262万,比2008年增加了33170人,同比增长1.3%。硅谷的实际人均收入2009年比2003年增长了10.5%,同期加州的实际人均收入增长了7.5%,美国的实际人均收入仅增长了4.2%。2008年,硅谷的家庭收入中位数达到87000美元,超过加州家庭收入中位数的44%和整个美国家庭收入中位数的69%。即便在国际金融危机期间,虽然加州和整个美国的家庭收入中位数分别下降2.0%和1.3%,但硅谷的家庭收入中位数仍然增长了0.6%。

1990—2009年硅谷的人均生产总值高于加州和美国。2008年硅谷专利注册数为9474件,同期加州和美国的专利注册数为19288件和77888件,分别占加州和美国专利注册数的49.12%和12.16%。硅谷绿色技术的专利注册数量一直在增长,2006—2008年绿色技术的专利注册数超过100件,其中美国有12%的太阳能专利是由硅谷地区企业或个人注册。

目前,硅谷已成为美国最大的高科技和风险投资中心,超过1/3的美国风险投资基金投向了硅谷,主要投向信息产品与服务业、生命科学、创新和专业服务、商业设施、社区基础设施和其他制造业六个领域。从就业情况看,硅谷超过20%的就业人口集中在信息产业与服务业,尽管在生命科学行业就业人数相对较少,但此行业硅谷的就业集中度几乎是美国的3倍,在创新和专业服务领域的就业人口比例约为11%,商业设施和其他制造业的就业人口各占约5%,在社区基础设施建设行业中集中了大约57%的硅谷就业人口。

二、硅谷的投融资环境

(一)宽松的法律和文化环境

尽管硅谷地区与美国其他地区以及其他发达国家具有基本相同或相似的社会经济体制与法律环境,但硅谷在法律制度上仍然具有明显的优势。加州的法律环境很宽松,如硅谷的商业秘密保护法律(主要用于防止雇员辞职时泄漏公司商业秘密)远不如其他州执行得严格,这有利于人才的流动和信息的交流,从而极大地激发了硅谷企业的活力和灵活性。同时硅谷文化具有的广泛包容性及其推崇创业,宽容失败,鼓励冒险的社会文化观念能够极大地激发人们的创新创业热情,为硅谷企业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和创造力。

(二)严格有效的园区管理

硅谷的园区管理集中在对土地的出租和管理上。打破界限促进交流合作,协作创新是园区管理的主导思想。最初研究园区的土地租借期为99年,在1960年把租期缩短为51年,当时企业需要预付租金总额。到1987年,建立了每年支付租金制度。对投资者的申请持十分谨慎的态度,尤其对工业企业的进入有严格的限定,园区的土地出租必须经过谈判,双方的行为都建立在严格的规范之上。即便如此,各公司仍愿意在硅谷占有一席之地,地处园区内部,公司可以经常与大学相关部门接触,通过这种接触可以发现更多商机。

(三)美国政府的大力支持

1933年,美国政府颁布的《购买美国产品法》第一条就规定,政府出于公共目的的采购必须购买本国产品,除非有关机构或部门的负责人断定,本国所供应的货物或服务的价格不合理或者不符合美国的公共利益。在硅谷形成初期,正是由于美国国防部对尖端电子产品的大量需求才使许多年轻的高技术公司生存下来并在日后得以发展壮大。据统计,1955—1963年,硅谷半导体产业35%~40%的营业额来自于政府采购。从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初,硅谷成功实现了向民用产品的平稳过渡,政府采购的比例才逐渐下降。大量的国防采购,对硅谷集成电路、计算机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同时,硅谷地区所在圣何塞市也出台了诸多优惠政策,包括:市政府为公司提供贷款担保,如申请100万,从银行可贷到70万,余下30万由政府提供,年息通常不超过8%;保护中小企业,对在本区域内发展的公司实行税收优惠等。

三、硅谷的投融资模式

(一)硅谷风险投资

1.风险投资的形成

随着硅谷向民用市场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初以来,风险投资取代国防军费的支持成为硅谷企业的主要资金来源。

硅谷地区的许多风险投资公司集中于门洛帕克市(Menlo Park)的沙丘路(Sand Hill Road)。1972年,硅谷第一家风险投资公司KPCB公司成立。该公司有12名普通合伙人,其中就有英特尔公司的创始人之一杜尔,前SUN的总裁乔伊斯,在其风险投资的名单上有PC巨头康柏公司、太阳微系统公司以及互联网的一批旗舰企业,如美国在线、亚马逊、奋扬和网景等公司。由唐·瓦伦丁在1972年创立的红杉资本(Sequoia Capital)已成为硅谷最有影响力和最成功的风险投资公司之一。红杉资本主要投资于种子阶段和早期阶段的美国公司,也向其他国家的成长公司投资。一般来说,对于种子阶段的公司投资额在10万~100万美元,对于早期阶段的公司投资100万~1000万美元,对于成长阶段的公司投资在1000万~1亿美元之间。据估计,受红杉资本投资过的公司市值占到NASDAQ市值的14%。红杉资本投资过数百家高科技公司,其中包括苹果、谷歌、思科、甲骨文、艺电、雅虎和英伟达等公司。

目前,沙丘路的风险投资公司的投资领域广泛,特别是生物技术、清洁技术、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及服务、互联网公司、电信、半导体和医疗健康业等。以清洁技术为例,2000—2005年,在此领域风险投资额缓慢增长,从2006年开始步入快速增长期,2006年的风险投资额为5.5亿美元,2007年为11.4亿美元,2008年达19亿美元,2009年为12亿美元。虽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对于清洁技术的风险投资额有所下降,但仍比2007年增长了5%。

2.风险投资的资金来源

硅谷80%以上的风险投资资金来源于以下渠道:个人资本,这部分资本相当一部分投到早期风险企业;大公司资本,大公司出于战略考虑常投资于与自己战略利益有关的风险企业,以合资或联营的方式注资;私募证券基金,私募证券基金通常将一部分资金投资于接近成熟的风险企业,以期得到高额回报。

还有一部分来源于机构投资者资金,包括退休养老基金、大学后备基金、各种非盈利基金及共同基金等。因受政府管制,共同基金一般不投资于上市前的风险企业,但某些高科技产业允许共同基金将不超过基金总额的1%~2%投资于变现性低的风险企业,尤其是即将上市的企业。

3.风险投资的组织形式

(1)有限合伙制。是由私人资本参与的专门向风险企业提供资金的投资公司形式。它不能从政府获得优惠贷款,但可以参与“小企业管理局”制定的部分投资计划。这是一种合伙性质的非股份制的企业,其合伙人分为两种:一种为“普通合伙人”(即风险投资公司的经营者),他们对公司承担无限责任,另一种为“有限合伙人”,只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合伙人的权利义务由“公司章程”规定。

(2)股份制。这类风险投资公司完全按股份制企业运作,入股者可以是私人、企业法人、银行和事业部门等。公司经营者可以是股东,也可以是由董事会聘请来的风险投资专家。

(3)子公司型。这类风险投资公司的资金和管理者来源于母公司,主要目的在于为母公司提供多角化或创新的可能性,一般不对外投资。

4.政府在风险投资中的作用

对于硅谷风险投资的形成与发展,美国政府起到了间接扶植和引导的作用。首先,政府对风险投资业务基本不干预,任其自由发展。目前,在美国还没有专门围绕风险投资制定的法律,美国风险投资家认为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风险投资文化与政府文化很难相容。其次,政府的一些间接政策又为风险投资的发展给予了极大的支持。美国政府的间接扶持政策主要是通过立法,制定政策和发展计划,健全服务与监管体系来规范风险投资的规则,优化风险投资环境,令风险投资社会化和市场化,提高风险投资能力。如小企业投资法(SBIC)、小企业研究计划(SBIR)、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和对外贸易政策等都有力地支持了风险投资的发展。如1978年税法法案将资本利得税率从49%降至28%,1981年又降为20%,直接刺激了社会上风险投资供给规模的扩大。

(二)硅谷银行

1.概况

硅谷银行成立于1983年,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圣克拉拉,当时的注册资本仅为500万美元。1993年以前,硅谷银行所服务的客户群体和提供的金融服务业务与其他商业银行相比没有太大区别。1993年是硅谷银行的重要转型期,也是它从一家传统商业银行成功转型为科技银行的关键点。1993年硅谷高科技产业发展得如火如荼,当时在硅谷开设的银行虽达350家,其中包括美洲银行、巴黎国民银行和标准渣打银行的分支机构等,但这些大银行主要服务于大公司,无暇顾及科技型中小企业。硅谷银行董事长John Dean决定把目标市场定在那些新创的、发展速度较快和被其他银行认为风险太大而不愿提供服务的中小企业上。他同时提出了“技术创新的中心在哪里,我们就在哪里”的理念。

目前硅谷银行通过位于美国的27家办事处、3家国际分公司以及在英国、印度、以色列和中国的广泛商业关系网,为风险资本以及创业企业提供了26亿美元的贷款。迄今共为3万多家科技企业以及550多家风险投资和私募基金公司提供了服务支持。2009年,在支持清洁技术的金融机构中,硅谷银行被美国旧金山商业周刊排在第1位。2009年5月,美国银行家协会杂志评出的美国最佳表现银行中,硅谷银行名列第23位。

截至2008年底,硅谷银行的总资产为94.72亿美元,其中净贷款和租赁余额为53.65亿美元;净利息收入为3.78亿美元,税前净营业收入为2.04亿美元,税后净收入1.21亿美元。1993年以来,硅谷银行的平均资产回报率是17.5%左右,同期美国银行业的平均资产回报率是12.5%左右,调整经营战略后的硅谷银行已经成为全美新兴科技公司服务市场中最有地位的商业银行之一。

2.硅谷银行的经营模式

(1)投资理念。第一,硅谷银行致力于为处于成长阶段的各种规模的技术和生命科学公司提供创新型金融服务。第二,硅谷银行投资于风险投资已经投资过的客户公司。

(2)客户关系。硅谷银行的客户主要有两类:风险投资公司和科技公司。硅谷银行同风险投资公司合作的方式共有三种:一是向获得风险投资的科技公司提供金融服务;二是作为风险投资公司的开户银行;三是直接投资于风险投资公司成为合伙人。硅谷银行对于科技公司的选择,会通过各种可能的途径做最全面、详尽的调查,包括对公司管理层的尽职调查。通过向相关公司的财务顾问、法律顾问咨询了解这些公司的历史和现状,同时银行会把借款和公司的现金流量相匹配,每月查看公司的资金使用情况。硅谷银行与已经向科技公司投资的风险投资公司实现信息共享,使硅谷银行可以通过风险投资公司进一步了解科技公司的经营管理状况,从而降低投资风险。

(3)投资方式。第一,硅谷银行突破了债权式投资和股权式投资的限制。对于债权式投资,硅谷银行主要提取部分客户基金作为创业投资的资本,以减少通过发行债券和股票所募集的创业投资资金,之后银行以高利率将资金借贷给创业企业。对于股权式投资,硅谷银行与创业企业通过签订协议,收取股权或认股权以便获利。值得一提的是,硅谷银行在投资中往往混合利用两种方式:将资金贷给创业企业,收取高于市场一般借贷的利息,同时与创业企业达成协议,获得其部分股权或认股权。第二,硅谷银行模糊了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的界限。直接投资是指硅谷银行将资金直接投入风险投资公司已经投资过的创业企业,但参与比例一般低于风险投资所投资的比例。在产生回报时,由创业企业直接交给银行。间接投资是指硅谷银行将资金投入风险投资公司,由风险投资公司进行投资,同时由创业投资公司回报给银行。

(4)风险控制。第一,风险隔离。所谓风险隔离是指硅谷银行将创业投资与一般业务分割开来。硅谷银行的创业投资资金主要来源于股市募集,少部分来源于客户基金项目。创业资金并不从一般业务之中提取资金,而一般业务也不会挪用创投基金,避免了相应的风险影响。硅谷银行还设立了Silicon Valley Bancshares,L.P.和SVB Strategic Investors Fund,L.p.两家公司管理创业投资基金,进一步保证创投基金的正常运作以及与一般业务的风险隔离。第二,组合投资。硅谷银行投资于不同行业、不同阶段、不同风险和不同地域的客户公司,进行组合投资以分散风险。第三,与风险投资公司进行联合投资,借助风险投资公司进行持续的风险监控。第四,以被投资公司的技术、专利作为抵押担保,签订第一受偿顺序的条款。如SVB在与企业的贷款合同中一般会有“SVB的贷款位立债权人清偿第一顺序”的条款。即使企业倒闭清算,也可以将损失降到最低,从而最大程度地维护银行的利益。

(5)退出方式。硅谷银行主要采用公开上市的方式进行创业投资的退出。在创业公司上市后通过抛售股权获得利润。对于没有上市的创业企业,硅谷银行采用两种收购方式:一是兼并,又称一般收购;二是其他创业投资介入,也称第二期收购。创业投资已经衍生出众多的新品种,逐渐由传统创业投资向新兴的创业投资过渡。

(三)NASDAQ上市

NASDAQ为硅谷创业公司提供了上市融资的便利条件,为风险资本增值后的退出提供了一个安全出口。

1971年,当每周出版物《电子新闻》首次使用“硅谷”一词来描述圣克拉拉县不断增长的电子公司数量时,NASDAQ也在当年创立。1990年,NASDAQ OMX在硅谷开设区域办事处,在过去的20年里,不断有硅谷公司在NASDAQ上市。

NASDAQ的IPO对硅谷经济至关重要,它通常为企业家、风险资本家及有限合伙人提供丰厚的回报,这反过来使其增加对硅谷的更多投资。目前在NASDAQ股票交易所上市的有来自加州的513家公司,其中硅谷就有203家,在NASDAQ上市的硅谷公司占加州公司的40%,占NASDAQ上市公司总数7%。硅谷公司的市值占加州公司市值的75%,占NASDAQ总市值的29%。在NASDAQ-100指数的成分股中有28家总市值为954亿美元的硅谷公司。

[参考文献]

[1]董美玲.“斯坦福—硅谷”高校企业协同发展模式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1(9):64-68.

[2]武岩,慕丽杰.借鉴硅谷银行模式拓宽高科技中小企业融资渠道[J].理论界,2009(7):55-56.

[3]奚飞.美国硅谷银行模式对我国中小科技企业的融资启示[J].商业经济,2010(1):73-74.

篇8

深秋的阳光,照在罗田县凤山镇丰衣坳村板栗园里,一排排“涂白”一新的栗树随风摇曳,显得格外精神,一块块带状的板栗基地整齐划一,裹着一层层刚刚被风吹的栗树叶和衣而睡,开始孕育来年新的希冀。例似这样的板栗基地全县有上百个,总面积达几十万亩。信用联社立足农村服务农业,发展特色农业仍是信用联社扶持服务的主要对象,根据自身的产业特色,因地制宜,把板栗作为主导产业来抓。罗田县是国家级贫困县,也是全国板栗生产第一县。信用联社紧紧抓住板栗产业带不断延伸的契机,自主开发板栗经营户信用贷款专项产品,适时满足板栗生产加工微小企业贷款需要。2012年,累计发放贷款11000万元,重点支持绿润、利泉、丰润、润发等25个板栗速冻和板栗食品加工企业。

罗田县既是板栗生产第一县,也是中药材生产大县,信用联社牢固树立维护绿色生态第一、保护绿色产业做强、做大的理念,坚持把壮大优势的绿色产业作为服务的主攻方向,提升县域经济的综合竞争力。

围绕药材产业带,支持药品生产企业发展。罗田县境内药材资源十分丰富,野生“金银花”在罗田的崇山峻岭中随处可见,吸引了“食为天”、“楚天舒”等知名药品生产企业,纷纷落户罗田经济开发区,生产的“银花露”供不应求。信用联社采取“公司+农户”的信贷支持模式,累计投放贷款3000万元,积极支持药品生产企业的发展壮大,不仅让农民采摘的“金银花”可及时销售,而且安置了近百名下岗工人就业。

罗田县位于大别山腹地,是当年“刘、邓”大军的主战场,也是今天的红色旅游目的地,为了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特色旅游和生态旅游,信用联社围绕旅游产业带,支持餐饮服务行业发展,积极开办以收费权抵押贷款品种,累计发放贷款2000万元,大力支持天堂寨、簿刀峰等景区旅游资源的综合开发,促进了以“农家乐”为主题的餐饮服务行业的发展。据统计,全县“农家乐”已开办380家,转移安置农村富余劳动力近4000人。罗田信用联社着眼农业,为三农服务,为支持企业的壮大与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受到了历届县委、县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的表彰。信用联社在理事长徐有源的带领下,继续提升服务,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牢记使命,负重奋进,以新的业绩为罗田县县域经济跨越发展当好“领头雁”。

篇9

【关键词】高中地理;环境保护理念;视频教学;课堂交流;结合生活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6-0104-01

一、高中地理选修课教学现状

(一)不断改善

高中地理选修课教学随着新课改的要求在不断的发展和进步,其中教学方式的变化是促进地理教学情况改善的重要条件[1]。同时,对现代各种优势条件的利用,如多媒体与网络的利用,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普遍采用了视频教学法、情境教学法以及时事热点引入法等教学方式,改善了传统地理教学中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而学生也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其中,积极思考问题[2]。这些都是高中地理选修课教学情况得到改善的体现。

(二)逐渐渗透环保理念

地理选修课是一门与环境紧密联系的学科,地理知识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对我国乃至世界的地理情况有一个更加细致的了解。作为社会中的一员,学生接受地理教学,需要将自己纳入到环境保护之中[3]。例如教师可以利用高中地理教学课堂在各国国家地理、乡土地理、时事地理、全球环境地理等方面的介绍过程中均会涉及到环境教育的知识,对高中生环保意识的培养,列举由于人类不良的活动而带来的环境恶化的例子,对学生起到了警醒作用,更好地渗透与传达了环境保护的理念[4]。

(三)环保教育存在不足

高中地理选修课教学是学生深入学习人与自然相关知识的主要途径。通过学习地理,认识到人类在自然之中所扮演的角色,进而影响到自己今后的行为。高中地理选修课教学中涉及到众多的环境保护理念的渗透,尽管教师采取了许多途径,但是由于众多因素的影响,学生仍然缺乏环境保护的意识和理念,这说明了高中地理选修课教学中的环境保护理念还需要得到进一步的渗透。

二、高中地理选修课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理念的必要性

(一)有助于学生践行环境保护理念

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一员,也有环境保护的义务。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理念,可以提升学生道德修养,增加远见卓识,适时适当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方面的科学教育,有利于学生的进步,帮助培养他们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养成科学的生活习惯,培养科学精神。

(二)有助于环境保护

我国的环境状况不容乐观,迫切需要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到环境保护之中,才能够遏制不良趋势,促进环境状况的好转。高中地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理念的渗透,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环习惯,例如少用一次性餐具、减少塑料袋的使用、多使用环保出行方式等,能够呼吁身边更多的人参与到环境保护之中,将环境保护的工作落实。

三、高中地理选修课教学中渗透环境保o理念的途径

(一)视频教学

高中地理教学大多涉及到的是理论知识,因此死记硬背成为一些学生首选的学习方法。据调查很多的学生认为地理学科的教学比较枯燥,觉得难。因此,利用课堂视频的展示把学生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例如在讲述环境污染的时候提到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件,可以利用视频,通过造成165人丧生,798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68.66亿元等数字带来视觉震撼,从而调动起学生对有关地理环境方面的关注,意识到破坏环境的危害性,然后通过分析人类的不合理行为,让学生明白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二)进行课堂交流

高中地理与环境密切相关,但是传统的授课方式中教师讲授内容过多,因此学生很难融入进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提问,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例如在讲述环境污染的时候提到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件,造成165人丧生,798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68.66亿元,对环境造成的危害更是难以估计,通过这些数据证明环境事件造成的严重后果,调动起学生对有关地理环境方面的关注,明白日常生活学习中要注意到的环境问题,意识到破坏环境的危害性,形成正确人地关系思想,更好地学会保护环境,进一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结合生活

很多学生在生活中有许多行为对环境造成了不良影响,需要得到纠正。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有意义的环境保护日的活动,让环境教育的活动进入社区、进入家庭,来巩固环境保护上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开展环境保护的行动,用自己的实际的行动为环境保护正名。高中地理教师带领学生在考察乡土地理的社会实践中,研究这个环境存在着哪些问题,比如空气、水源地、植被覆盖率、野生动物数量等等,在这样的一个学习研究过程中,认识我们生存的环境,并为怎样去保护这个环境,建设更美好的家乡作出贡献。如在生活中要节约用水、二次水的利用,不做有害环境的事情等,这些都是学生应该做到的。

(四)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增加学生兴趣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和深入,人们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目前,环境教育不仅传授理论知识,而且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对待环境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生活习惯,第一,可以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课堂上,利用幻灯片等现代多媒体技术,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第二,在高中地理课堂上,也要注重学生的层次不同特点,组织一些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兴趣,可以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参考文献

[1]郝勇,詹秀娣.美国主流地理教材阐释“人地协调观”的特点分析――以《地理:地质学、环境和宇宙》为例[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7,18(04):65-68.

[2]赖兴贵.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7,(06):28.

篇10

关键词:美术;基础教育;环境教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2-0165-02 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使中小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学生艺术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是美术教育的主要内容。在美术新课程指引下,美术学习在培养学生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与美术素养,注重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中小学美术教学,将环境教育有效地渗透到美术教育和实践中,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和技能技巧的同时,培养他们尊重和保护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

一、美术教育的素材来自于环境

美术与环境是紧密联系的。美术总是以一种理想化和审美化的视角来创造一种意境,反映某种美好的愿望。这在东西方的山水画和风景画中体现尤其明显和直接。蓝蓝的天空、飘动的白云、清澈的流水、茂密的丛林、广袤的草原……一幅幅美术作品中描绘的优美自然环境充满着勃勃生机,令人神往。中学美术教学中经常以校园和附近的自然环境作为教学课堂,开设课外写生课。这可以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吸收灵感,收集素材;让学生面对自然界优美的环境的同时,运用所学到的素描、水彩画等知识技能,把看到和感受到的优美环境表现出来。因此,自然环境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象力、创造力和学习兴趣的理想大课堂。

二、环境教育是美术教育的重要内容

中学基础美术教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涉及所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的各个领域,没有美术教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这种特殊的地位,决定了美术教育在环境教育中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在美术教育中渗透环境意识教育,培养社会责任感是有绝对优势的。中学美术教师有责任在美术课堂上体现环境意识,把环境意识渗透在美学之中,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中接受环境意识,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和综合素质。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具有独特作用。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因为艺术和情感是美术的基本属性,所以美术课程能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以及社会责任感,并培养他们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和态度以及创造人类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三、美术教育中渗透环境教育的形式和途径

1.依据中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渗透环保教育理念。在中学美术教学中,许多教学和教材内容都涉及到环境教育和环保主题,如八年级美术课本第一册第四单元中选用的就是以“绿色家园――地球”为主题的环保教育课题,主题是号召人们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中学美术新课程标准的总目标要求学生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因此,可通过美术教学向学生渗入环境意识教育,培养学生尊重自然和保护环境,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如可开展美术与环境专题讨论会,让学生先搜集与环境有关的资料,结合实例开展主题讨论;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懂得如何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鸟语花香、小桥流水、湿地绿洲……通过设置不同情景,进行类比假设,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探讨这些美好的景色离我们有多远。耕地被侵、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没有美好的景色和环境,我们拿什么来创作。以污浊的空气、混浊的河流、不毛的沙漠创作出来的作品能给人带来艺术的享受?因此,以“环保”为主题,通过美术课堂和艺术的形式引导学生不断地思考、分析、探索、创新,促使学生形成强烈的生态文明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构建学生对保护生态环境、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环保理念。

2.针对中小学生自身特点,灵活设计美术教学。中小学阶段是青少年儿童身体发育、求知欲强、意识观念逐步形成的时期。美术课教师必须从学生的特点和发展需要出发,主动探究新形势下美术课教学的教法、学法,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铺桥架路。教师要对美术课程设置的内容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要在达到课程教学知识技能目标的同时,力争实现预期的情感价值观目标;要灵活运用教材内容,或者重新编排教材,引导学生以审美的眼光观察周围环境和自然存在的客观实体,注意形状、质地特征、色彩、构成关系等细微的差异与变化;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奇思妙想,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亲自动脑动手,从多角度深入生活,使美术教学更富创造性。如在绘画课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以沙漠和绿洲作为对比题材来表现环境问题,渗透环境教育;在手工课中可引导学生利用废瓶子、废纸进行手工作品创作,变废为宝,同时渗透环境教育;在欣赏课中可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传统的教学形式和多媒体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分析美术作品中优美环境所带来的美的视觉享受或作品中因环境破坏而给人造成的压抑和震撼,让学生体会美术作品中环境在表达人物思想或作品主题所起的重要作用,并通过内容扩展,对学生渗透环境教育,使学生的环保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加强。

3.结合周围环境实际,开展环保主题美术创作。基本的美术教学,可以以自然界中丰富的色彩为主题,适当加入环境保护内容,加强学生对自然界和人类生态环境的认识,培养学生热爱环境、保护环境的情感,使其从小有环保意识。其具体可通过美术作品欣赏、风景写生和山水画创作等,引导学生描绘美丽的校园和所生活的城市、家乡优美的自然风光,指导学生欣赏多彩的大自然,并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观察自己身边的环境状况,体会大自然的丰富多彩,也体会到污染对自然和我们生存环境的危害性。美术的手工制作,可引导学生开展废弃物的再创造利用,从材料到构思,将废弃物再利用,化腐朽为神奇,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同时,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陶冶了情操,保护了环境,也提高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美术欣赏课,可让学生欣赏古今中外优秀建筑作品,还可以让学生到室外欣赏大地、海洋、森林、天空等自然景观。学校周围动植物生态环境和通过PPT欣赏到的世界名胜古迹,让学生感受自然环境和人造环境的美,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深刻理解破坏自然环境对人类和社会所造成的危害;让学生清楚认识到:世界是人的世界,环境是人的环境,建筑是人的建筑。每个人都要关心我们生存的世界、居住的环境与建筑,消除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隔膜,使之互相渗透、互相沟通。

参考文献:

[1]刘美双.浅谈在美术课中渗入审美、创新、环境意识等方面的教育[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6,(5).

[2]邱浩波.美术教学中的环保教育[J].教育现代化,2005,(5).

[3]宋燕辉.环境意识在美术教学中的渗透[J].教学时空,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