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语言范文
时间:2023-03-17 13:18: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网络语言,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功能;形成;表现性; 娱乐性
网络作为“第四媒体”,已经迅速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成为人们交流的重要手段之一。“网络语言”也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
“网络语言”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凡是在网络上交际中使用的语言都可称之为网络语言。这里所要讨论的是网民在网上交流时所使用的有别于平日交流的语言。这种语言甚至已经从网上延伸到网下,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交际用语。
网络语言作为一种语言,它既具有一般语言普遍性的功能(工具功能、协调、话语功能),其存在也有其特殊性,特别是在表现,娱乐中尤为突出。我们将着重就这两点功能进行分析,来探讨网络语言存在并流行的原因。
一、 表现
语言是的用来表达自身的情感,宣泄自己的情感,是最重要的宣泄方式。
1、日常用语将感叹词作为专门表现情感的形式,网络语言用符号表达自己的感情。
我们就用“笑”举例:
:) :)表示最普通、最基本的一张笑脸,通常加在句尾或文章结束处,表示开玩笑的意思,活表示微笑
:D 开口大笑
:# 闭上嘴巴或抿着嘴笑
^-^可以用来表示男士温和礼貌的笑脸
^.^代表女士含蓄优雅的笑容
:< 难过的苦笑
:9舔着嘴唇笑
8 ) 幽默地笑
:[带着吹毛求疵的嘲讽式微笑
:*生气了,嘟着嘴巴①
没有了
两个人在网络上聊天,同样一句“你好”,因为带上不同的符号,让听话人能感受到说话人不同的情感。对于出现这种字符交流的原因,陈原先生总结:“现代社会生活的某种特殊情景,不能使用或满足于使用语言(有声语言和书写语言)作为交际工具,常常求助于能直接打动(刺激)人的感觉器官的各种各样的符号,以代替语言,一边更直接,更有效,并能更迅速的做出反映。”②我个人不这样认为。符号网语确实增加了交流的准确性和形象性,它们具有感情意义和形象色彩,非常形象直观而且简约生动。但是,这些只是符号网语的作用。符号网语真正的来源是由于网络交流有别于面对面的言说,它的“言说”是通过说话者敲击键盘,听话者看大屏幕而来,你无法了解对方的口气,表情,动作,声音,形态,在理解上难免有偏颇之处。而中国人传统的说话习惯,表达喜欢含蓄委婉,同样的话,点到为止,只是习惯于用通过除了言语的其它方式(如口气等)表达真正的含义,在网络上,符号网络就弥补了不能面对面交流的缺陷。
2、许多语言表达中虽然同时一种意思,但携带着情感因素。还是拿“笑”举例:
哈哈 爽朗开心地笑,往往指男性
呵呵 往往表示一种赞同。有时也因无话可接,用此次回应一下对方
嘻嘻常指可爱的小女生的笑容
3、关于言语行为――倾诉、诉说
如果做个调查研究,上网聊天的目的,我想占很大部分的人会选择宣泄情感。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压力很大,但是在网络上,彼此不知道对方的身份,可以对陌生人畅所欲言。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现代社会人的压力越来越打,人与人之间需要沟通、理解,网络成为了情感宣泄的窗口。”③在发泄情感的过程中,难免会涉及到一些不文明用语。这些用语如果公然在公共场合说出,不但不会赢得大家的理解,还会被认为“素质低”、“没水平”,甚至“斑竹”会屏蔽你的说话,所以,人们用另一种缩写的方式来代替。在屏幕上若有“TMD”、“NND”、“PMP”、“WBD”这样的字母,也别费心思琢磨,这不是美国弹道防御系统、联合国中的某个国际组织,或是世界经济贸易协议,统统都是登不得大雅之堂的网络脏话。
二、 娱乐
人们上网,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缓解压力、释放情绪。语言追求游戏和娱乐性是必然的,“人类的语言渗透着游戏,而语言是词的游戏,在每一抽象表达后都存在着大量的隐喻,而每一隐喻正是词的游戏。”④现在网民中的大多数都是高学历、高素质的年轻人。他们正显示特有的智慧与才情,他们思想活跃,机智,妙语连珠。这些生动形象的语言是炫耀自己身上“闪耀着的智能的光辉”,他们所创造的幽默诙谐的语言是对平庸、枯燥、刻板生活的打击。人们在网络交流过程中获得一点轻松,满足了当代人寻求压力释放、情绪宣泄的需要。
流行网语来源之一就是人们平日里打字的错误。人们使用以前因输入法问题而产生的谐音字词、错别字词、数字等。人们借这些字词获得放松、宣泄和愉悦感。这些语言让网友觉得十分有趣,感觉到在网上不用那么“一本正经”地交流,是人们在紧张学习生活中自我解压、尽情宣泄的一种方式,例如现在很流行的“杯具”“洗具”等等
最近“贾君鹏,你妈喊你回家吃饭”及“哥x的不是xx,是寂寞”系列话语迅速走红。这些简单的话语简单的修辞,无论是从社会学、传播学甚至修辞学都无法说通。归根结底也是现在年轻人沉溺于网络,整日无所事事,产生空虚、寂寞之感。所以,一句很不起眼的话,引起了一小堆人的共鸣,然后更多的人因为有了娱乐点,跟风传播,最终使其匪夷所思地流行起来。
综上所示,我们发现,网络语言作为语言的娱乐及表现性中的倾诉倾说的功能是网路语言形成和流行的最重要的原因。但由于网络语言区别于面对面语言的特殊性,表现中的第一条和第二条,又是其可以存在,远离歧义的基础。
在这个越来越网络化的社会里,网络语言的比重也逐渐增加,甚至成为了主流语言之一。我们有时还会怀疑,网络语言是否能够成为主导语言。“存在即为合理”,网络语言也是一面镜子,让我们透视到现代社会的问题,也让我们看到主要使用者――年轻人的心理状态。所以研究网络语言也将对现实问题的研究有着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易文安 《网络时尚词典》海南出版社
[2]陈原 《陈原语言学论著 卷一》 辽宁教育出版社
篇2
这些网络语言,有的用数个英语字母代表其含义,如“GG”、“MM”分别指男性和女性;有的是谐音指意,如“886”指“拜拜喽”,“94”是指“就是”等;有的用图片代表自己的心情或其表情,如“:)”表示高兴,“:(”表示忧伤;还有其他的,如“表”含不要的意思,“菜鸟”指初出茅庐的人……这真是千奇百怪,举不胜数。
网络语言的兴起,有利于人们信息传输更为方便快捷。由于简化了语言符号,对于那些打字生疏的人,真是受益非浅。
但是,初出茅庐的人不懂得网络语言的含义,是他们有语言障碍,甚至使他们无法沟通,而且,有部分网络语言是粗言秽语,如“BT”指的是“变态”等,这在人们纯洁的心灵上,抹下了黑色的斑痕。因此,网络语言也有不好的一方面。
篇3
网络流行语来自于网络语言,即最初出现于网络并在网络上流行,由网民创造或者引用并被赋予特殊含义的词语和句子。这里的特殊含义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指它表达的是网络上特有的在某个时期内流行的虚拟事物和虚拟行为以及与电脑网络技术相关的事物;第二层意思是指它表达的是与日常自然语言体系中截然不同的,独有的含义,这种含义是一定时期内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及网民心理活动等因素的综合产物。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语言的应运而生,传统的修辞手法在新兴的语言中并没有消亡,网民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从而达到幽默、愉悦、易懂的效果,使得网络语言更加简洁生动、丰富多彩。
(一)谐音修辞
谐音修辞就是指利用汉字同音或近音的条件,用同音或近音来代替本字的一种修辞现象。网络语言中常见谐音修辞主要有以下几种:
1、汉语谐音。汉语普通话谐音例如,“斑竹”与“版主”,“驴友”与“旅友”,“大虾”与“大侠”。汉语方言谐音,例如源于粤语的 “稀饭”是“喜欢”的谐音, “木有”谐音“没有”;闽南语中的“虾米”谐音“什么”;台湾普通话网络语言中“偶”便成为了“我”的谐音。
2、英语谐音。例如:表示追星族的“fans”谐音为“粉丝”;电子邮件“e-mail”被谐音为“伊妹儿”,“猫”则表示“modem”等等。
3、数字谐音。例如:“886”意思是拜拜了;“995”表示救救我;“1314520”则表达的是一生一世我爱你的意思。9494、7456、8147、5314分别被谐音为“就是就是”、“气死我了”、“不要生气”“我心已死”等等。
(二)仿拟修辞
防拟就是有意仿照人们熟知的现成的语言材料,根据表达的需要临时创造出新的语、句、篇来,以使语言具有或生动活泼,或讽刺嘲弄,或幽默诙谐,或妙趣盎然的特征。
1、词语防拟。例如:仿照词语“”网民们创造出了“花痴”、“机痴”、“睡痴”、“玩痴”;仿照“上班族”网民们创造出了“月光族”,继“酒吧”兴起后,出现了“车吧”、“网吧” “名草有主”就是仿照“名花有主”而来的。
2、句子防拟。例如,王朔有一句著名的流氓语录:“我是流氓我怕谁”,有的网民则仿照出了“我是垃圾我怕谁”。网站电影《修女也疯狂》播映后, “篮球也疯狂”、“上帝也疯狂” “德甲也疯狂”等等扑面而来。
3、篇章防拟例如:电影《大话西游》中至尊宝的经典台词被仿写为,曾经有一份简单的试卷放在我面前,我没有认真去做,等我补考的时候我会后悔莫及,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如果上天能够给我一个再来的一次的机会,我一定会仔细复习积极备考。如果非要在备考上加一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个星期。有人防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填出了一首《念奴娇.彩民心情》:大奖东去,真扫兴,运气依旧特差。把酒临风,怅凝思,有怎重大失误。精心选号,外加灵感,希望又破灭。馅饼如画,英雄差点气绝。遥想那次开奖,老婆出差了,踌躇满志,倾囊而入,不留神,私房菜灰飞烟灭。种种失算,请君莫笑我,如此财迷。收拾心情,还我最后一回。
(三)其他修辞
1、比喻修辞。可以分为三类,即明喻、暗喻和借喻。例如,围绕水,把空洞的帖子表示为“纯”,把无何内容的帖子称为“水蒸气”,将水分大的长篇大论称为“灌水”,将那些喜欢“灌水”的人称为“水手”,而且如果是一名女性称呼,叫“水母”。
2借代修辞。借部分代整体,借产地代产品,借具体代抽象,专名代泛称等等。最具代表性的词汇,即“美眉”一词,眉毛是女性美貌与否的一个关键因素,自古就有用“眉清目秀”“柳叶弯眉”来形容女子美丽之说。很明显“美眉”要比“美女”更形象,更有魅力。
3夸张修辞。夸张一般分为扩大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三种类型。例如:“晕”,“我被他的打扮‘雷’到了”。 “晕”、 “雷”在网络语言中的使用频率相当高。 “你长的拖慢网速,你长的太耗内存”,用来描述一个人的长相,凸显相貌丑陋无比,极具夸张效果。
4紧缩修辞。网络语言的紧缩分为三种;汉语拼音紧缩,英语单词紧缩和汉语词汇紧缩。
首先是汉语拼音紧缩,例如:PF表示“佩服”首字母拼音的缩写:DD有两种解释,其一表示弟弟,其二表示东东,指代东西的意思:ZT同样也有两种意义,分别是“转帖”,“猪头”的缩写;还有“美眉”的缩写是MM;LZ则是“楼主”的缩写。
第二是英语单词紧缩,例如,DIY是do it yourself的缩写,是自己动手做的意思;SOHO是office home officer的简称,意思是在家办公;BTW则是词组by the way的缩写,表示顺便的意思。类似的还有BF表示boy friend;GF表示gril friend;CU表示see you再见等等。
篇4
1.网络语言
1.1网络语言的定义
目前,语言研究者对“网络语言”的定义提出了各自的见解。综合各家之长,笔者认为 “网络语言”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包括三类:一是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相关的专业术语,二是与网络文化现象与网络文化相关的术语;三是网民在电子留言板、论坛、qq、msn等交际工具上使用的语言,这是网络语言中不稳定性最高、更新变化最快、最能反映网民网络话语状况的一类。狭义的网络语言只指第三类。本文所探讨的“网络语言”主要是从狭义角度来看待的。
1.2网络语言的性质
关于网络语言的性质,本文从两个角度来论述:一是网络语言的社会属性。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具有约定俗成的社会属性。网络语言也必须经过社会的检验才能得以生存、发展和壮大。从目前网络语言的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入手,语言学界将其放置于社会方言的地位。二是网络语言的语体特征。互联网的迅速普及使网络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大媒体,它不仅具有一般媒体的特性,还具有多媒体、数字化、交互性和即时性的明显优势。以此为基础的网络语言是一种全新的网络语体,具有不同于以往的口语和书面语的特性。大量新词语成为网络流行语,以最经济快捷的语言传达出最大量的信息;据统计,网民的在进行交际时多用短句,长句很难见到,一个句子多则10字左右,少则2-3字,有时只是一个字;基本上不用标点符号,但有时一个标点符号就是一句话;多用名词、动词,几乎不用形容词、副词等修饰成分,等等。
2.网络语言的语言污染
网络词汇最能体现网络语言的主要特点,也是网络语言的主体部分,因此此处只选取网络词汇的组成来分析。
2.1从网络词汇的组成来看
网络词汇的组成有很大的随意性,完全是网民出于个人爱好而创造的词汇,无规律可循。有汉字谐音如“杯具”是“悲剧”的谐音,混合替代如be4是英文单词before的谐音。谐声替代词语替代的往往都是规范词语,这就使语言的使用偏离了规范的轨道,造成语言系统内部的混乱。有汉语词汇缩略如“蛋白质”是“笨蛋+白痴+神经质”的简称。从语用的角度来说,缩略词言简意赅,能以最少的语言符号表达最大量的信息,提高了交际效率,但任意地缩写会给交际带来障碍。网民利用键盘上的数字、字母、符号造出了一大批具有表情达意功能的新词汇,如t-t表示流泪;把英文中的进行时词缀(-ing)、完成时词缀(-ed)加于汉语动词或动词性词组之后,表示相应的时态,如正在上网用“上网ing”表示,已经吃过饭了用“吃饭ed”表示。这种现象大量出现,势必会影响汉语的纯洁性。传统语言系统中的旧词语,网民强加其新意义,使它们成为网络语言的一部分,比如,在论坛上第一个跟帖的人凌驾于其他跟帖之上,像坐在沙发上一样舒适,故称第一帖为“沙发”,其他跟帖则称为“板凳”。这些词的意义跟原词意义大相径庭,是对语言的极大污染。
2.2从网络语言产生的影响来看
网络语言生成方式的随意性、创新性等特点,给民族共同语带来了相当大的污染,冲击着传统语言文字的规范。大量网络语言没有经过严格的编辑和校对,网络聊天更是随心所欲,语法错误到处可见。其语言污染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点:
1) 字词的使用具有很强的随意性。网民在相对宽松的网络环境下,一味地追求新颖,无视汉语传统语言的系统规范。如“版主”有“斑猪、版猪、班主、斑竹”多个异体词,随意性很高,完全不符合语言符号约定俗成的特征。
2)情境化程度高。不少字词往往是网民在特定的语言交际情境中突发创造的,这些词离开了具体的语境,也就失去了特定的意义。另外,很多词语的使用与交际主体的年龄、性别、学历、职业、阶层、生活背景、人生经历等密切相关,全民可接受程度很低,可能会陷入无人理解的尴尬境地。
3)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粗俗性。由于目前网络环境缺乏有效的监管,以及网民法律、道德意识等个人因素的影响,网络语言粗制滥造、良莠不齐、泛滥成灾,甚至脏话粗话连篇、污言秽语横行。王献福将其
转贴于
特点概括为“一是蛮不讲理,二是自我发泄,三是危言恐吓,四是哗众取宠,五是黄色下流”。比如“下崽”、“驴友”。
因此才能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网络语言确实是一种语言污染,对现代汉语造成了很大的污染。
3.防治网络语言污染的方法和途径
针对网络语言对语言造成的重大污染,我们不能轻视和不予理睬,但是在提出具体的规范工作方法之前,我们先引进一条规范原则。于根元先生提出:“交际值是衡量语言是否规范的唯一原则。”由此可知,是否达到交际到位的目的,是衡量网络语言是否规范的根本原则。因此,从交际值出发,我们对网络语言污染的防治工作要做到两个方面:
3.1积极引导网络语言规范
首先,青少年是网络的主要使用者,缺乏人生经历和判断能力;网络处于传统道德、家长管束的边缘地带,青少年网民极易在网络上误入歧途,成为不文明网络语言污染的传播者,因此必须加强对他们的引导;同时,青少年网民多是在校的学生,可塑性强,使大规模统一的教育成为可能。因此,只有加强对青少年网民的规范用语教育和道德法律教育,才能有效地引导网络语言的规范。
其次,充分利用互联网,宣传规范使用网络语言的必要性,提出不规范使用语言的危害,正面引导网民在网络交际中自觉使用规范汉语,如在网站的公告上规范使用网络语言的倡议书等。
最后,编写规范的网络语言词典,为网民使用网络语言提供一个规范的用语指南,使网络语言的使用有章可循。于根元的《中国网络语言词典》等都已经出版发行,为网络语言的规范作出了重要贡献。应该提到的是,网络语言词典的选词必须严谨、谨慎。
3.2优化网络语言环境
第一,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将网络行为纳入法律系统。近年来,随着网络的普及,在网上散布恐怖谣言、侮辱诽谤他人、诋毁企业声誉等不良网络行为已发了多起案件,也引起了社会的恐慌和不安,因此,将网络行为纳入法律系统刻不容缓,规范的网络行为势必会减少网络语言污染的出现。
第二,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比如要求大型官方网站的用语必须严谨、规范、准确,网上的新闻、公告、消息等必须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原则;另外,要充分发挥网络管理员的监督管理功能,一旦出现语言污染现象应及时予以处理,防止其泛滥开来。
篇5
论文摘要:综述网络语言的研究现状,分别论述网络语言的定义、性质、特点、词汇、语法、修辞、收集整理、规范等问题的研究现状,并提出对未来网络语言研究的展望。
互联网是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出现的“第四媒体”。自1994年互联网正式进入我国,迄今已有20余年。作为网民上网交际的重要媒介,网络语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语言研究者对它的定义、性质、特点、词汇分类、语法特征、修辞手段以及网络语言的收集整理、规范化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一、网络语言研究的现状
1.网络语言的定义
要研究网络语言,就必须先给它“正名”。只有解决了“何谓网络语言”的问题,研究者才能有的放矢、目标明确地展开研究。目前,国内外学者对“网络语言”的界定提出了不同的看法。笔者选取其中有代表性的几种观点加以介绍。
英国语言学家David Crystal在其著作《语言与互联网》(Language and the Internet)中将网络语言定义为:出现在所有网络环境中的、能体现网络独特面貌的媒介,它具有电子性、全球性、交互性的特征。[1]显然,Crystal对网络语言的界定是非常宽泛的,他所研究的网络语言属于广义的网络语言。我国学者于根元认为,网络语言起初多指网络的计算机语言,也指网络上使用的有自己特点的自然语言。
现在一般指后者。[2]2郑远汉提出网络语言包括两种:一种是与电子计算机联网或上网活动相关的名词术语;另一种主要是指网友们上网聊天时临时“创造”的一些特殊的信息符号或特别用法。[3]刘海燕所研究的网络语言包括3类:技术专用语;网络文化词语;聊天室用语。[4]37-38秦秀白将网络语言界定为网络交流中使用的一种新兴的媒体语言。它由3种语言成分构成: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专业术语;与网络文化现象相关的术语;网络交际(BBS、网络聊天等)使用的特殊用语。[5]其观点与刘海燕的相似。张云辉将网络语言概括为4种情形:与互联网有关的专业术语;网络新闻使用的语言;网络文学使用的语言;网络聊天室以及论坛中使用的语言。[6]
国内学者所给出的网络语言的概念虽然措辞不同,细化程度不一,但其整体倾向是一致的,即将网络语言的涵盖面作了广狭之分。广义的网络语言包括所有出现在网络环境中的语言成分,而狭义的网络语言则多指其中的某一种或几种成分。从笔者目前所收集的资料来看,刘海燕、秦秀白所给出的网络语言的定义接受度最高。很多学者在自己的研究中采用了这一定义,并把计算机术语、网络文化用语、网络 交际(BBS、网络聊天等)用语统称为广义的网络语言,而将网络交际(BBS、网络聊天等)用语称为狭义的网络语言。国内学者大多以后者作为研究的重点。
2.网络语言的性质
关于网络语言的性质,国内外学者主要从两个角度来展开论述:一是网络语言的语体特征;二是网络语言的社会属性。
美国语言学家Davis和Brewer在其著作中指出,在键盘上写、屏幕上读的网络交际用语具有口语和书面语的很多特征。[7]我国学者刘海燕认为,网络语言是一种特定的社会方言[4]55,是一种特定的功能语体[4]95,是介于口语和书面语之间的特殊表达方式[4]98。刘乃仲、马连鹏同样将网络语言的性质界定为新兴的网络社会方言,认为在网络社会,网络文化的诸多特点都可以在网络语言的运用中得到映射。[8]吕明臣指出,网络语言是以电子媒介为其物质形式的,由于媒介的特殊性,使得网络语言形成了不同于口语和书面语的交际特征。网络语言是一种既非口语也非书面语的特殊存在状态,是一种特殊语体——网络语体。[9]孙鲁痕则认为,虽然网络语言是以书面形式表现出来的,但无论是从交际领域还是从语体风格来看,都更接近于口语语体而迥异于书面语体,因此网络语言应该属于口语语体。[10]从以上有代表性的论述中不难看出,关于网络语言的语体特征,学界尚无定论。通常采用的观点是,网络语言是介于口语和书面语之间的特殊语体。至于网络语言的社会属性,学界基本认同网络语言是一种特定的社会方言。
3.网络语言的特点
很多讨论网络语言的论著都谈到了网络语言的特点。为避免重复,笔者主要选取几种有代表性的观点加以介绍。
于根元将网络语言的总体特征概括为:外语词语多,术语多;符号与语言交叉使用;语句的零融化、直观化;幽默、风趣。[2]78-88彭育波认为网络语言主要具有四大特点:创造性、形象化、简洁性和欠规范。[11]林纲从网络用语的形式、涉及面、交际目的和语言风格出发,将网络语言的主要特征归纳为4点,除彭育波已经提到的创造性和简洁性外,还包括多元性和模糊性。他认为网络语言的多元性具体表现为:网络用语在方言上的多元性;网络用语语言形象的多元化;网络用语语言风格的多变。另外,由于网民在面对陌生的聊天者时常常带有无意识的隔阂心理,这使得他们在回答对方问题时,带有模糊性。[12]除此以外,李莉还谈到网络语言的随意性和不稳定性。[13]王献福谈到网络语言的粗俗性。[14]
上述观点为大多数学者所接受。他们根据自己的认知和理解,对其进行取舍选择,提炼出各自心目中的网络语言的基本特性。在笔者看来,网络语言的基本特征应包括简洁性、创造性、随意性和形象性。语言简洁是由网络交际的即时性所决定的。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传达最多的信息,网民们尽可能地对交际用语中的词汇、语法加以简化,创造出各种缩略词句。创造性则是由广大网民求新求异、张扬了比以往任何媒介都要宽松的交际环境,这为网民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同时,宽松的交际环境也造就了网络交际用语的随意性,一些不规范或不文明的现象随之出现。至于网络语言的形象性,则主要表现为网络表形符号的大量使用。
4.网络语言的词汇研究
网络语言中的词汇是学界关注最多的问题,对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词语释义、词语分类、修辞手段、规范化等。由于后两个方面与本文的其他部分有所重合,故此处不予展开。
(1)词语释义。网络世界的新词新语总在不断涌现。对新词语的解释成了研究网络词汇的基本环节。此类论文数量众多,恕不一一列举。
(2)词汇分类。研究者主要从外部形态和语义来源两个角度对网络词汇进行分类。
依据外部形态,刘钦明将网络语汇大致分为3类。一是非汉字符网络语汇,包括4种类型:由汉语拼音字母构成,由外语字母构成,由数字构成,由表情符号构成。二是混合字符网络语汇,包括3种类型:由字母与数字混合构成,由字母与符号混合构成,由字母、数字与汉字混合构成。三是汉字符网络语汇,其结构方式多样,可分为假借、合成、仿拟、译介4种,其中合成、译介最为重要。[15]
根据语义来源,郑远汉将网络语言分为七大类:一是符号组形类,将标点、数字和字母等符号组合在一起,模拟一定形态,用以象征某种意义,包括标点符号组形、标点符号+数字组形、标点符号+字母组形;二是数字会意类;三是谐音替代类,包括同音汉字“假借”、数字谐音代替、英语“音译”;四是缩略简称类,包括拼音缩略、英语缩略;五是转义易品类,包括词义引申、词性转品;六是双语混杂类;七是重字赘语类。[3]张云辉则将网络词汇分为两大类。一是来源于外来语的网络词汇。以英语为例,其出现方式可分为5个小类:英语词汇保持原貌;来源于英语的音译借词;来源于英语的意译词;来源于英语的缩略词;借用英语语音的谐音词。二是汉语本族语基础上的网络词汇。包括10个小类:来源于方言的网络词汇;汉字谐音;旧词赋新意;数字谐音;汉语拼音缩略词;析字;原有词汇的合音变化;原有词汇的语义及色彩转换;拟声词;来源于儿童语言的网络词汇。[6]
5.网络语言的句法研究
与其他方面的研究相比,网络语言的句法研究相对薄弱,专题论文比较少。有代表性的是张云辉对网络语言句法特征的分析。张云辉认为网络语言的句法形式具有独特之处,具体表现在5个方面:一是做状语的副词使用有别于日常语言;二是英语词缀加之于汉语句末,汉语语气助词加之于英语句末;三是特殊句式的使用;四是语词叠用;五是原有词汇的词性转换使用,主要表现为名词动用、形容词动用、名词形容词化。[6]
6.网络语言的修辞研究
网络语言经常用到的修辞格主要有谐音、缩略、图示格、飞白等。语言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对这些辞格进行了分析。
(1)谐音。谐音指的是字词的音相同或相近。戚晓杰[16]、严斌慧[17]、左海霞和姚喜明[18]均认为网络语言的谐音表义有其深层的驱动因素,即网络交际的经济性原则。连晓霞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除上述动因外,追求幽默风趣的表达效果也是促使网民广泛运用谐音辞格的重要原因。[19]根据戚晓杰[16]、赵华伦[20]、左海霞和姚喜明[18]的分析,网络语言的谐音主要表现为以下5种形式:汉语普通话词汇谐音、汉语方言谐音、英文谐音、数字谐音、英文+数字谐音。
(2)缩略。陈光明指出,汉语网络用语常见的缩略方式有:直接借用英语缩写;利用汉语拼音进行首字母缩写;利用数字谐音进行缩写。[21]连晓霞认为网络语言缩略的目的有3个:一是打字时击键便捷;二是达到委婉的目的,使日常生活中一些难以启齿的粗鄙词语看起来不那么扎眼;三是追求新奇活泼的表达效果。[19]
(3)图示格。图示格指的是运用符号组合或直观图像来替代文字叙述的修辞方法。蒋冰冰讨论了图示格在当今网络语言中的新发展。[22]连晓霞将网络中的图示格归纳为两种类型:一是键盘字符的组合,如“^-^”表示眯着眼睛笑;二是直观的图像或图画。她认为图示比常规的文字叙述更确切、形象、简洁。[19]
(4)飞白。飞白指的是明知其错而将错就错,有意把白字、别音等如实记录或援引下来的辞格。张鲁昌将网络语言中的飞白现象分为两类:有意搞笑类和表达特殊情感类。[23]连晓霞指出,网语中最常见的就是语音飞白。其中一类是利用方言土音构成的谐音飞白,如“偶稀饭”;另一类是由于用拼音输入法,敲出了一个与需要的词音同或音近的词,但是发现这个错误的词还挺有意思,于是将错就错,不再去改选正确的词,如将“版主”打作“斑竹”。[19]
7.网络语言的收集与整理
网络语言的收集和整理工作是由国家相关语言监管部门、科研机构和研究者共同承担的。教育部专门设立了“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网络媒体语言分中心”,对网络语言实施监测和规范引导。该中心先后在《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5下编)》中了《高校网络媒体BBS用字用语调查》,在《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6下编)》中了《中文网络用字用语调查》《中文博客用字用语专项调查》《中文BBS用字用语专项调查》。科研机构和研究者对网络语言的收集整理则主要体现为网络语言词典的编纂。目前,常见的网络语言词典主要有:易文安主编的《网络时尚词典》[24],于根元主编的《中国网络语言词典》[25],王骁炜主编的《实用网络流行语》[26],李康、张阳主编的《网络流行风——网上聊天词语妙用》[27],亢世勇、刘海润主编的《实用网络用语手册》[28],周建民、熊一民主编的《最新网络交际用语辞典》[29]。
8.网络语言的规范
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作为其交际工具的网络语言逐渐由网内渗透到网外,由互联网走向人们的日常生活。这一现象引起了社会媒体和语言研究者的极大关注。对于如何看待网络语言以及网络语言的规范问题,学者们提出了各自不同的看法。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1)强调网络对语言生活的负面影响,要求维护汉语的纯正性。立鑫指出,计算机网络用语鱼龙混杂,急需规范。[30]闪雄认为网络语言破坏了汉语的纯洁,会给汉语规范带来极大的阻碍,必须防微杜渐,在网络还没有普及到家庭时就事先建立规范。[31]持相同观点的还有沈艺虹,她指出网络语言严重影响了学生对传统语言的学习,影响了对民族语言纯洁性的继承,而且助长了年轻人浮躁的风气,因此,维护汉语的纯正性迫在眉睫。[32]
(2)辩证地看待网络语言,提倡对之加以适当的引导与规范,强调网络语言的规范工作应该是有层次的。于根元提出应制定网络新词新语规范的基本原则,研究哪些词语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国家相关部门和各个网站应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规范引导网络语言的正常发展,对一些粗俗的、不文明的语言现象要制止。[2]194王献福强调在保留那些简约的、富有创意的、生动形象的网络语言的同时,不应忽视网络语言的不规范之处和负面影响,而应积极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探讨如何规范网络语言并引导它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14]持这种观点的学者最多,如胡吉成[33]、金志茹[34]等。
(3)语言具有自我调节的功能。网络语言能够通过自我调节去粗取精,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王希杰指出,语言具有自我调节的功能,这使得语言具有相对独立的品质。在某种程度、某种意义上说,一定量的混乱是语言正常发展的伴随物。[35]陈榴认为,规范网络语言的形式现在还为时过早。因为网络语言目前尚处于发展的过程中,其语言形式也正处于约定俗成的阶段,要人为地规范它,不仅时机尚未成熟,而且很难操作。[36]
二、网络语言研究的展望
随着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的不断发展,网络语言将呈现出更加纷呈的面貌。新的词语、表达形式会不断涌现,新的传播方式也会应运而生。互联网的日益推广与普及,必将带来网络语言的繁荣兴旺,其影响力将越来越大。因此,网络语言研究大有可为。综观我国当前的网络语言研究,虽然在深度和广度上有不断拓展的趋势,但仍存在很多不足。今后的研究要取得新的突破,似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大规模的网络语言语料库,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来全面考察网络语言的特征和发展趋势。语言研究工作是以大量真实、可信的语料为基础的,只有掌握了足够的一手资料,才能抽丝剥茧,找出隐藏于纷繁现象背后的深层规律。目前,国内研究者所使用的语料大多比较零散,基于专门语料库的网络语言研究成果比较少见。
(2)开拓思路,吸收和引进新的研究方法,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起来。目前的研究大多采用传统的定性分析法,定量分析严重不足。虽然有一部分学者已经尝试在进行网络语言研究时将定性与定量结合起来,但这一方法仍然需要进一步推广和运用。
(3)展开跨语言研究,探寻人类网络语言的共性和汉民族网络语言的个性。从目前的情况看,我国网络语言的对比研究相当薄弱,现有成果都还只是停留在表层阶段,有待于进一步的深挖和拓宽。
(4)寻找语言学与社会学、心理学、符号学、传播学等学科的契合点,借鉴其他学科的新理论、新方法,展开网络语言的多学科交叉研究。目前,已有学者在进行这方面的尝试,如利用基于达尔文生物进化论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模因论来解释网络语言现象。当然,这方面的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要真正揭示网络语言的深层规律尚需时日。网络语言的多学科交叉研究将是未来研究的热点之一。
参考文献
[1]CRYSTAL D.Language and the Internet[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18.
[2]于根元.网络语言概说[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3]郑远汉.关于“网络语言”[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3):102-106.
[4]刘海燕.网络语言[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
[5]秦秀白.网语和网话[J].外语电化教学,2003(6):1-6.
[6]张云辉.网络语言的词汇语法特征[J].中国语文,2007(6):531-535.
[7]DAVIS B H, BREWER J P. Electronic discourse: linguisticinpiduals in virtual space[M]. N Y: State University ofNew York Press, 1997:2.
[8]刘乃仲,马连鹏.网络语言:新兴的网络社会方言[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89-92.
[9]吕明臣.网络交际中自然语言的属性[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2):48-53.
[10]孙鲁痕.网络语言——谈话语体的网上功能变体[J].贵州社会科学,2007(8):93-96.
[11]彭育波.论网络语言的几个特点[J].修辞学习,2001(4):12-13.
[12]林 纲.网络用语的类型及其特征[J].修辞学习,2002(1):26-27.
[13]李 莉.网络词语的性质及特点[J].语文研究,2005(1):21-24.
[14]王献福.论网络语言的构成、特点及规范[J].前沿,2008(7):185-187.
[15]刘钦明.“网络语汇”的组合理据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2(6):72-77.
[16]戚晓杰.谈网络语言的谐音表义[J].修辞学习,2002(3):21.
[17]严斌慧.论网络语言中谐音的运用[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32-34.
[18]左海霞,姚喜明.修辞视角下的网络语言[J].外语电化教学,2006(1):27-31.
[19]连晓霞.从修辞手法看网络词语蕴含的价值取向[J].修辞学习,2006(2):44-47.
[20]赵华伦.论网络语言的修辞现象[J].语言文字应用,2005(S1):123-125.
[21]陈光明.从网络语言缩略语看网络语言的后现代特征[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8(2):41-44.
[22]蒋冰冰.象征示意:图示格的新发展[J].修辞学习,2003(6):42-43.
[23]张鲁昌.网络语言中另类“飞白”的语用分析[J].广西社会科学,2005(3):144-146.
[24]易文安.网络时尚词典[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0.
[25]于根元.中国网络语言词典[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26]王骁炜.实用网络流行语[M].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1.
[27]李 康,张 阳.网络流行风——网上聊天词语妙用[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
[28]亢世勇,刘海润.实用网络用语手册[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
[29]周建民,熊一民.最新网络交际用语辞典[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30]立 鑫.谈谈网络语言的健康问题[J].语文建设,1998(1):46-47.
[31]闪 雄.网络语言破坏汉语的纯洁[J].语文建设,2000(10):15-16.
[32]沈艺虹.网络语言规范化问题研究[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86-89.
[33]胡吉成.当前网络词语问题探析[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80-84.
[34]金志茹.试论网络语言的现状及其规范化[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119-120.
篇6
关键词:网络语言;成因;对策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互联网技术出现以来,互联网就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发展以及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而与此同时,网络的急速发展也使得网络语言取得了较大的发展。网络语言的发展,极大地冲击了原有的汉语语言的发展。虽然网络语言正处在语言发展的初级阶段,但是网络语言的发展前景及其影响却已初见端倪。
一、网络语言的概述
(一)网络语言的界定
网络语言可以分为专业的网络语言和非专业的网络语言两大类。就专业的网络语言而言,主要是指语言要专门的用于网络交际,因而在非正式场合里面应用较多,具有极强的规范性和技术性。而对于非规范的网络语言而言,它主要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通过网络聊天产生的随意语言。虽然这类语言不是很规范,但是简单易懂,并且发展速度较快,且传播范围较广。通过研究获悉主要原因是这种非规范的网络语言不仅贴近于人们的生活实际,而且来源于人们具体的生活实际,因此,比较受广大群众的欢迎,从而得到广泛应用。
(二)网络语言的分类
1、活用汉字词
对于传统的语言来说,词汇就是语言组成的重要因素,而词汇又是带动语言发展的能动性因素和关键环节。对于网络语言来说,它的产生具有极其新颖和动态的特点,可以说网络语言的发展就是活用汉语字词的一个能动性的过程。在网络语言的发展过程中,许许多多新词汇开始产生并且被赋予了极其丰富的含义。比如我们平时最流行的QQ交友软件来说,最原始的词汇是QICQ,而随着网络语言的发展进步,逐渐形成了QQ这一简明的词汇。再比如我们平时玩的贴吧以及吧主这种新词汇的形成都是网络语言活用汉语字词的结果。
2、数字表意类
在网络语言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种数字表意类的网络数字语言,这种语言的出现和广泛应用实质上就是利用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心理期待。这种在网络上常用的语言我们随处可见,就拿一个重大的“节日”来说吧,11月11日光棍节,这个节日本是由于11这个数字比较好来寓意单身之日,从而将这一天定为光棍节,但是我们知道这个节日发展至今,它已经成为当今各大电子网络运营商抢占商机的重要节日。再者,还有一些网络词汇,比如520(我爱你);1314(一生一世);56(无聊)等等这些语言都受到广大网民的广泛使用。
3、字母类
由于网络语言的发展与使用是基于互联网本身的发展而来,而互联网最基本的就是计算机的打字功能。由于计算机打字用的都是二十六个英文字母,基于此,一种字母类的网络语言应运而生。这种字母类的语言就是将英语词汇进行简写,从而更加方便彼此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比如我们在和对方说See you时,就可以将其简写成CU这种简单易理解的字母,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4、表情类符号
表情类符号可以说是网络语言发展至今对于单纯的语言运用的一大成功的突破,它打破了传统单利用汉字表达的局限性。利用网络语言的表情类符号可以充分而且形象地表达出每一个人的喜怒哀乐,更加便于网民彼此之间的理解与沟通,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二、网络语言的成因分析
(一)物质基础:网络技术的新发展以及新事物的层出不穷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进步,各种新的事物不断涌现。基于此,传统的单一的语言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发展进步的网络技术和新鲜事物的需要,传统语言已经不能充分地将人们具体的意思表达的更加清晰。因此,互联网技术下新技术、新事物的发展,成为网络语言产生的必要的物质基础。近年来,网络发展越来越趋向于多样化的发展方式,与此同时网络的出现与发展极大地冲击了传统的传媒方式,促进传统的传媒方式积极地进行改进与融合,从而适应时展进步的需要。而与此同时,这种网络语言的出现已经成为现代汉语发展重要的组成部分。网络语言在出现和发展的进程中,不断地吸收外来的文化和先进的技术丰富自身发展进步,用以促进我国网络语言的进步发展[1]。
(二)根本原因:网络技术及人类自身发展的局限性
对于人类来说,“语言”是人类交流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可以说语言的表达是人类具体的思维和想法。但是,在具体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我们可以了解,人类的思维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它受到来自内部以及外界各种环境的各种因素的影响,可以说人类的思维是没有规律可循的。但是语言的表达却是有限的,语言表达的有限性和人类思维的无限性,就直接导致了网络语言的产生与应用。同时,促进网络语言产生的根本原因是语言本身的输入意义,就现代的科技水平,无法将汉语丰富的语言内容全部表达出来,所以,网络语言的出现可以说是时展和社会进步以及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的综合的结果。虽然,在语言与思维之间还存在很多的局限性,但是正是由于这种矛盾和局限性的存在,才使得网络语言出现、发展,带动汉语语言文化的进一步前行,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和促进了社会的发展[2]。
(三)社会因素:网络技术下产生的新的心理和伦理美学
在当今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地加快,由此造成人们的压力越来越大。而随着网络及网络语言的发展,为人们营造了一个一个可以缓解压力释放心情的空间,即网络虚拟空间。在这种网络空间中,现实的语言已经不能完全的满足广大网民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中进行交流的需要,因此,网络语言开始发展起来。这种网络语言的发展,使得原本比较死板的网络环境开始介入了人的因素,并不断地活跃起来。而与此同时,人们可以在网络环境中充分地利用网络语言来表达自己的个性和创意,充分地释放自己的内心,达到身心放松的状态。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中,人们彼此之间不认识,所以,可以尽情的吐露最真实的想法,找人来释放内心的压抑,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变得更加的真诚[3]。
三、对网络语言的态度和规范
(一)规范现实语言交际环境
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以及人们生活的需要促使网络语言的产生,但是,任何新事物的产生与发展都有一个从新生到灭亡的过程。网络语言也是一样,网络语言的持续发展与否只要看它是否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语言已经成为了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一旦网络语言失去了它旺盛的生命力,那么就会对汉语语言的规范和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我们知道,网络语言最初是以一种新兴事物出现的,它只是对于汉语的形式进行了丰富,并没有改变汉语最初的本质,因此,它的消亡并不会对汉语本身产生太大的影响。但是,将网络语言应用到现实中,一定存在很多规范性问题,需要通过现实交流做好跟进[4]。
(二)规范信息输入环境
对于汉语语言的输入来说,网络技术存在较大的局限性,而网络语言也正是由于这种局限性的存在才得以产生与发展,也就是说网络语言的生命力在于能够达到很好的语义输入与表达的效果而被人们广泛接受和应用。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汉语的输入还存在一定的弊端,汉语这种语义输入的复杂过程,广大网友在接受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在今后的发展中,要注重汉语语义的输入技术的进步,不断地改进网络的技术与手段,不断吸收外来的先进文化以促进自身的发展。要采取措施促进汉语在网络环境中的应用,从而进一步促进汉语的传承与发展。
(三)规范网络交际环境
现代社会中网络的发展使得网民的数量大的惊人,无论哪个行业还是哪个阶层,都离不开网络的存在和使用。但是目前网络交际语言环境的态势是“鱼龙混杂”,网络交际环境的规范存在一定的问题,大量的低俗词汇盛行。鉴于未来网络技术发展中新的网络交际环境对网络语言发展有着积极意义,所以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积极规范网络语言成为目前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政府及相关的网络监察部门要积极地制定相关的网络规范条例,加大宣传教育,规范网络语言的健康文明,促进网络环境的健康发展。
网络在促进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进步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网络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网络语言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不规范问题,给汉语的规范使用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带动网络语言和网络语言环境向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前行。
参考文献:
[1]陈春雷.从失范走向规范---关于网络语言影响及规范策略的思考[J].学术界.2011(04):34-36.
[2]许子为.张顾为.何淼.网络语言的功用与政治理论传播的契合度分析[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04):45-47.
篇7
我国自1994年正式全面接入国际互联网以来,网络语言以惊人的速度迅猛发展,一方面丰富了我们的语言生活,另一方面也对传统语言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和冲击。因此,如何看待网络语言,网络语言要不要规范,一直是争论不休的话题。
网络语言要不要规范?
网络语言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网络语言主要包括两类:一是与网络有关的专业术语或特别用语,如“IP”“搜索引擎” “防火墙”等;二是通用于网络聊天室或者论坛上的特殊用语,如“东东”“美眉”“菜鸟”“灌水”“886”“3Q”等。第一类不会引起太大争议;第二类则具有强烈的个性特征,更能体现网络语言对传统语言规范的冲击,因此倍受争议,狭义的网络语言指的就是这一类,也是本文重点讨论的对象。
网络语言比较简约、生动、新奇、诙谐,体现了网民的智慧和对生活的感悟,但同时也存在着大量的不规范、不易解、不文明的成分,如“郁闷ing”(中文词与英语表进行体的ing组合,表示正在郁闷),“很S”(形容说话拐弯抹角),“烘焙鸡”(homepage的音译,指主页),“偶稀饭”(“我喜欢”的方言谐音),“表”(“不要”的合音),“TMD”(国骂简称),等等,因此自然出现了规范网络语言的声音。
那网络语言需不需要规范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语言规范、规范的对象以及网络语言的性质。广义的语言规范包括自发的规范和自觉的规范。我们这里说的语言规范是指自觉的规范,是由国家机关、语言决策机构、语言研究机构和语言专家发起并从事的宏观的、全局的、大规模的规范活动,是在对语言文字发展变化的总规律认识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目的是要推行一种全国或各民族共同使用的标准语,从而消除交际障碍,促进民族语言的健康发展,以及宴观由旧规范向新规范的过渡。
语言是不断发展的,经常产生一些新成分和新用法,语言规范的任务是对语言变化做出评价和抉择,使语言这一交际工具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生活。语言规范的对象是共同语,主要是书面语。方言是共同语的地域变体和社会变体,包括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用于非正式交际场合,本身不需要规范,也规范不了。
网络语言是一种新兴的社会方言。有学者认为,与行话、隐语等其他社会方言一样,网络语言是语言的一种社会变体,有其自身的存在环境和发展规律,在网络这个虚拟空间里,只要不影响交际双方表情达意,网络语言本身就不需要规范,也规范不了。
然而,我认为,方言层面的网络语言不需要规范,并不意味着网络语言在网络以外的使用场合可以不受限制。共同语要不断地从地域方言、社会方言吸收灵动鲜活的成分,网络语言一旦进入共同语层面,则需要规范。比如在国家机关、学校教育、法律法规、新闻媒体中,网络语言的使用应该把握好度。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姚喜双强调:“规范使用外语词,媒体是表率,公务员是龙头,服务业是窗口,学校是基础。”网络语言的规范同样如此。
网络语言该不该用立法的方式规范?
2006年3月1日起施行的《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规定“国家机关公文、教科书不得使用不符合现代汉语词汇和语法规范的网络语汇。新闻报道除需要外,不得使用不符合现代汉语词汇和语法规范的网络语汇”。这是国内首次将规范网络语言的行为写入地方性法规。云南、天津、四川、山东、广西、海南、河南等省市也出台了语言文字地方性法规,对网络语言做了禁止性规定。2014年11月27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关于广播电视节目和广告中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通知》,要求各类广播电视节目和广告“不得使用或介绍根据网络语言、仿照成语形式生造的词语,如‘十动然拒’‘人艰不拆’,等等”。2014年12月4日,《人民日报》发表文章《评“网络新造词语流行”:语言该规范就要规范》,称“晋善晋美”“十动然拒”等网络语词是随意篡改、乱用成语,是仿照成语而生造词语,必要的规范和禁止无可非议。
对于这些指令性的规定和要求,赞成者有之,反对者有之。赞成者认为,网络语言的肆意发展会对青少年的汉语学习和素质养成产生负面影响,立法规范网络语言可以维护汉语的纯洁性,有利于普通话的推广。反对者认为,网络语言体现了新时代精神,体现了语言创新能力,立法规范网络语言会扼杀网民的创造力。
网络语言该不该用立法的方式规范?我们并不否认语言立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问题是“不得使用不符合现代汉语词汇和语法规范的网络语汇”是否具有可操作性?何谓“不符合现代汉语词汇和语法规范”?何谓“随意篡改、乱用成语”?广告中运用成语谐音是否都属于乱用?判定的标准是什么?网络语言产生的时间不长,正处在飞速发展变化之中,既有积极因素,又有消极因素,短时间内难以确定哪些用例符合规范,哪些用例不符合规范,因此不必急于表态,可保留观察一段时间再说。就目前来看,对待网络语言的规范化问题,应该借鉴英、美、德等国家的做法,采取“疏”的办法,加强引导和监督,而不是采用立法的方式强行禁止。
网络语言该如何规范?
语言规范化就是确定并推广某一语言内部统一的标准。语言规范需要确定规范标准,还要指派实施标准的机构、队伍,加强教育、宣传、引导和监督工作。政府可以组织专家分析研究发展变化中的网络语言,把那些符合语言发展规律的新成分、新用法固定下来,加以推广,使之广泛地为人们的交际服务;而对于那些不符合语言发展规律,又不被群众广泛使用的成分和用法,应该妥善地加以处理,以阻止消极的网络语言成分进入共同语。例如,网络热词“给力”因为通用性强,有表现力,而且符合语法,有理据性,不但登上《人民日报》头版头条,还被收入《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成为普通话词汇的一员。而“十动然拒”“人艰不拆”“累党不爱”“喜大普奔”“说闹觉余”等所谓的“网络成语”,都是把一个相对完整的长句子硬性缩略、强行拼装为四个字,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而且表意含混,难于理解,因此不被大众接受。
有学者认为,“语言规范究其实质也是一种社会习惯,它只能通过约定俗成的途径建立,而不能由语言机构或语言学家向壁虚构”。有些用法虽然不符合语言的发展规律,但是在人们的交际中已被广泛使用,那就应该根据约定俗成的原则加以肯定。例如,英语“fans”可以音译为“粉丝”,意译为“迷”。究竟哪个更符合汉语规律?一般来说,汉语吸收外来词应尽量采用意译,因为意译更接近民族语言习惯,便于理解和记忆。从这个角度来看,意译词“迷”更合规律,音译词“粉丝”则因与汉语固有词“粉丝”字形相同但意义相差甚远而不被看好。但是,现代汉语还有一条规律——双音节词占优势,显然单音节的“迷”不太合乎大众语言习惯。“迷”一般不单说,往往组成双音节词“歌迷”“影迷”“戏迷”“球迷”等,但这些词又不能涵盖所有的“迷”,因此双音节音译词“粉丝”没有被淘汰。后来,随着网络的传播,音译词“粉丝”普遍被公众接受,产生了“凉粉”(张靓颖的粉丝)、“职粉”(职业的粉丝组织者)、“互粉”(互当粉丝)、“掉粉”(粉丝少了)、“钢丝”(郭德纲的粉丝)等词语,原本没有意义的音节“粉”和“丝”大有升级为语素的势头,最终权威词典《现代汉语词典》采取约定俗成、承认现实的态度,把“粉丝”定为规范词。
网络语言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规范的标准也应该随之不断调整。如上文所述,英语“fans”的音译词“粉丝”,起初并没有被当成规范词,因此2006年如果在上海的政府文件、教科书和新闻报道中出现“粉丝”,依据《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被判定为违法行为;2012年“粉丝”被收进《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获得了合法地位。
篇8
关键词:网络语言 陌生化
中图分类号:10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10-0000-01
当今社会,网络已成为人们独特的精神家园。博客、论坛等形式的写作也在众多人群中流行开来。而网络新人的网络语言,也在以独特的方式、独特的审美角度、独特的结构形态,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和心灵的震撼。它们不仅贴切、生动,还新奇、变异、超常,即能产生“陌生化”的感觉。这样,单单依靠一般修辞当然是远而不足的,这一“陌生化”的实现途径就是语言的创新、奇特、出其不意,即运用了汉语修辞的陌生化。
汉语修辞中“陌生化”也可以称为“奇特化”、“反常化”,就是指运用语言时,故意对常规常识的偏离,使语义发生变化,语法产生变格,造成语言理解与感受上的陌生感。“陌生化”理论最早是在20世纪初由俄国形式主义者什克洛夫斯基提出的。对于“陌生化”,什克洛夫斯基的代表作《艺术作为手法》中的一段文字常被引用:“那种被称为艺术的东西的存在,正是为了唤回人对生活的感受,使人感受到事物,使石头更成其为石头。艺术的目的是使你对事物的感受如同你所见的视像那样,而不是如同你所认识的那样;艺术的手法是事物的‘陌生化’手法,是复杂化形式的手法,它增加了感受的难度和时延,既然艺术中的领悟过程是以自身为目的的,它就理应延长;艺术是一种体验事物之创造的方式,而被创造物在艺术中已无足轻重”。“‘陌生化’的实质就在于不断更新我们对人生、事物和世界的陈旧的感觉,把人们从那种狭隘的日常关系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摆脱习以为常的惯常化的制约。”
所谓的陌生化就是“使之陌生”,就是要审美主体对日常感觉的习惯化感知起反作用,使审美主体即使面对熟视无睹的事物也能不断地有新的发现,从而延长其关注的时间和感受的难度,增加审美的,并最终使主体在观察世界的原始感受中化习见为新知,化腐朽为神奇。汉语修辞中的陌生化是以新奇的感受和体验为基础,以语言和修辞为手段的。因此,要实现陌生化,不仅要有感受的“新”、体验的“新”,还要有语言的“新”。接受者对突破常规的语言表达会因陌生感而特别注意,在注意的过程中加深对其的理解。
伴随网络的迅猛发展,使用率的大步提高,以及传播速度的蔓延,网络语言已成为时下人类的新宠。无论是在网络上,还是在生活里,都在被大量的使用。由此,网络语言中的陌生化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
网络语言是指互联网上的语言,它既是网络文化赖以传播的基本载体,又是网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网络语言,更多地是指那些常用于网络论坛、网络聊天以及凭借着网络而流行开来的词语现象。网络语言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陌生化,即采取了新鲜,甚至是怪异的表达形式,这是网络语言得以流行的最主要原因。在自由度更大的网络虚拟空间内,人们求新、求异、求变。也正因为如此,才有那么多网络‘语不惊人死不休’。同时,在网络传播的过程中,键盘输入、屏幕阅读的非面对面的交际方式以及即时、快捷的交际特点,使之迥异于网络之外的口耳相传或白纸黑字的“传统”交际行为,这促使人们以最简洁的输入形式来应对快速的信息交流,进而寻求以缩略、替代、新造等形式来代替以往有词典规范的“传统”表现形式。
在网络语言的陌生化现象中,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1.语义的异化
语义的异化是指在已有的本义或基本义的基础上,引申、派生出来的义项,它赋予了语义新的内涵,自有一番味道。这样的词义大都是为了适应特定的表达需要而临时创造的,具有不稳定性。不过,有些词义因为使用较多而被固定下来,成为词语新的义项。眼下,“雷”字横行,“被雷到了”成了无数网民的口头禅。在现代的网络语言中,“雷”不是自然现象中的雷电,也不是地雷,而是在你不知情的情况下看到某种令人惊讶的事物,被“彪悍”的事物吓傻了或震撼了,感觉犹如“被雷击中”一样。又如“沙发”、“板凳”、“地板”,这些词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都表示的是家居的名称,而在网络的论坛里面,楼主发出主贴表示发出论坛的主题,然后邀请各位网友进来谈论,第一个先到者回帖的就称为“沙发”,第二个回帖为“板凳”,第三个回帖就是“地板”了。在此,无论是“雷”、还是“沙发”、“板凳”、“地板”的语义都发生了变化,具有诙谐幽默的味道,被广大网友广泛接受并应用。
2.创造新词语
随着网络的不断更新,新事物层出不穷。为适应网络出现的新事物和新概念,就会不断的有网络新词创造出来。如“版主”, 当初互联网刚开出BBS时,有了论坛,就要有管理者,这样,新的掌门人在网上就诞生了,他们被叫“版主”,顾名思义,就是一版之主的意思。再如“黑客”,又称骇客,指在电脑领域有特殊才能或技巧的人。这类人运用自己的才能或技巧,要么是专门检测系统漏洞,要么有可能做有违道德或法律的事。新词不可胜数。
网络新词的诞生,往往伴随着重大的公共事件,“5・12”汶川大地震中,一头震后被埋废墟下36天的肥猪还坚强地活着,有人为它起名“朱坚强”,不料话音未落,“朱坚强”就迅速蹿红,一发而不可收拾。这些词语因代表着新事物,新精神,本身具有“新”、“奇”的特点而成为网络词汇中的新宠。此外,还有许多极具个性化创造的新词语,体现了创造者丰富的想象力及他们的睿智与幽默。
篇9
关键词:网络语言 语用原则 三分说 合作原则 礼貌原则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交流已日益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并且深刻地影响到人们的生活,网络语言也随之产生。李星辉的《网络文学语言论》给狭义的网络语言下的定义是:“指网民们在网络交流这种新兴文化中所使用的新的语言,即在聊天室和BBS上常用的词语和符号。”网络语言是专门在网上使用的一种语言,能够风趣生动地表达情感,方便快捷地传递信息,是由网虫们独创的一种特殊的语言。起初主要是为了提高网上聊天的效率减少敲击键盘的次数,久而久之就约定俗成,形成特定的网上用语了。言语交际必须遵循一定的语用原则,网络交际也是如此。虽然交际者是在特定的虚拟空间进行交际,但也不能超越公众约定俗成的标准和原则。
一、网络语言和言语行为三分说
奥斯汀认为说一句话不仅仅能构成一个言语行为,任何一个言语行为都由三个次行为构成,即言内之行(说的话排成一个句子)、言外之行(表明说话人意图的行为,表明为什么要这么说)和言后之行(对说话者所产生的结果)。网络语言由于不同的交流媒介、交错的文化背景更好地展示了奥斯汀的言语行为三分说。例如:①“谁知道我的心里有多苦,谁在乎我的明天在何处”,小伟哼着这首歌在网间流窜,每到一地方先唱完这两句,接着就是一段征友启示“男,二十五,于浪漫中现真情,于诚实中显睿智,欲觅网上真心MM一名,霸王龙食草龙,品种不限,照单全收”,基本上,每次都被网管踹将出来,苦闷之余,决定不再流连聊天室,改去论坛试试。
《论坛五味》读者在阅读例①是将字串成句子,便是言语行为中的第一个阶段“言内之行”。同时,作者在写这段话时,通过介绍自己,表明征友的意图即第二个阶段“言外之行”。至于读者对于这段启示的理解“一个多情、虚伪的王老五饥不择食推销自己的广告”则是“言后之行”。这一段文章同传统文学语言和口语一样都符合奥斯汀的语言行为三分说。
二、网络语言的合作原则
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赖斯认为言语交际中人们总是互相合作,谈话双方都怀着这样一个共同的愿望:双方都遵守着某些合作原则,以求实现这个愿望。他认为人们在谈话中遵守四个准则,即量的准则(所说话应包含交谈目的所需要的信息,不多也不少)、质的准则(不说你认为是虚假的话或缺乏依据的话)、关系准则(要有关联)和方式准则(清楚;避免晦涩、歧义;简练、井井有条)。正是由于合作原则在起作用,随时准备帮助沟通话语和话语所传达的含义,人们之间对话才得以有效地、顺畅地进行。作为人们在虚拟世界交流的工具,网络语言同样要遵循合作原则,但有时由于种种原因,经常出现人们不严格遵守甚至故意违反合作原则及其相关准则的现象。例如:②“因为这是一笔交易:你替他们平事,他们让你成仙,所以我们以后就管这些人叫客户,你可以答应也可以不答应,如果你要不答应……”老神棍又掏出墨镜戴上,拿出那支笔状物,“我就照你一下,不过我事先声明:这东西不怎么好用,很有可能让你忘很多事情,包括你姓什么叫什么父母是谁你自己是男是女等等……”
“你不如说我就变成一个弱智了!”
老神棍抬头想了想,说:“对,你概括得很精确……”《史上第一混乱》③就为这个,奈子被论坛中众多正义化身的大虾群起攻之,旁征博引,谈古论今,砸得她是体无完肤,且不说女孩儿心里边是不是落下了难以磨灭的阴影,我估计这要是换了我,连死的心都有。
《论坛五味》④
[qiaofeng](模仿一首歌的曲子)今天不下线……
[fengying]呵呵,电话费……
[qiaofeng]9494,我最恨的就是这个杀人不眨眼的中国点心。
[fengying]什么中国点心?
[qiaofeng]就是中国电信,CHINA TELECOM.
[fengying]哈哈,你竟敢把电信老虎当点心吃?
《迷失在网路与现实之间的爱情》⑤有这么变态的学生吗?谁会相信!所以,韩风现在的行为,在大家眼里,根本就认为他是在装B,当然,更多的人认为他是个冒冒(注:冒冒=傻冒+傻冒),连装B都不会装,好歹也拿本中文的,那样别人相信的可能性还会大点。
《超级系统》例②中的“弱智”一词用了“忘很多事情,包括你姓什么叫什么父母是谁你自己是男是女等等……”一长串的文字来形容就是故意违反了量的准则。
转贴于 例③中将被批评的奈子说成“体无完肤”、“落下了难以磨灭的阴影”、“连死的心都有”显然是故意违反了质的准则。例④的对话中从歌曲到话费到点心,跳跃的语言是故意违反了关系准则。例⑤的语言中用了长段的话来解释第一句,并且用了“装B”、“冒冒”一类的词语,显然是作者故意违反了方式准则。从以上三例我们看出作者以故意违反语言合作原则的方式打破读者原有的思维模式,收到出其不意、娱乐读者的效果。
三、网络语言的礼貌原则
礼貌既是人类社会文明的产物,又是促进社会文明的保障。网络语言作为现代社会人们经常使用的一种语言,同样在使用这种语言的过程中要遵守礼貌原则,从而使交际顺利进行下去。在现实社会交际中,人们一般都能用礼貌原则规范自己的言语行为,但是在网络这一虚拟的区域里,一切附加在交际者身上的社会特征都被网络所隐匿,有关规范人们行为的准则在网上也被逾越、被忽视,使得网络交际似乎成为一个可以随意言说的场合,言语礼貌道德逐渐沦丧,网络交际场所几乎成了粗话、脏话等语言垃圾的投放站。例如:⑥
[wish]tnnd?……啥意思?
[qiaofeng]WC!你连TNND是啥都不知道?
[wish]嘿嘿。小弟出道太晚,老见你们说些江湖切口,真的不懂。
[qiaofeng]TNND就是TMD的比较级。
[qiaofeng]tmd就是他妈的。
[qiaofeng]TNND就是他奶奶的。
[qiaofeng]WC不是公厕。它有时候指WORLD CUP。通常就是WO CAO!
[qiaofeng]你连这些都不懂还想入丐帮混?真是7456!
[wish]懂了,懂了。7456就是气死我了。这个俺原来就懂。
[wish]您老不要生气伤了身子,8147,8147。其实这些俺一学就会。
《迷失在网路与现实之间的爱情》从例⑥的对话我们看到粗话堂而皇之地展示在大家面前,为了避免尴尬,人们还用字母或者数字来代替,无视礼貌原则。结语
网络语言是近几十年通过网络这个媒介,在传统语言的基础上更改和变异而来的。作为一种新的交际方式,它有着蓬勃的生命力,但它今后将如何发展,我们只能从现实中得到证实。荀子曰:“名无故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谓之不宜。名无故实,约之以命实,约定俗成谓之实名。”语言符号的本质便是“约定俗成”,符号是社会的产物,它经过人们的约定,赋予一定的价值,然后起到交际工具的作用。语言是否规范,主要取决于人们是否认可,在交际中是否常用,网络语言也应当如此。任何新事物的存在都有其合理性,我们应该用时间来检验它。由于网络的发展在中国还处在起始阶段,所以对待网络文学语言,我们应该像对待一般的新词新语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符合语言规范的词语会留下来,成为基础语言,而那些不符合规范的,则会在“约定俗成”中自然而然地被淘汰掉。网络已经日渐深入人们的生活,网络语言也打破了许多往日的“规则”,在对传统的继承和突破中渐渐形成新的格局。同样作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交际方式,网络语言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为人们逐渐熟悉,或循规蹈矩,或打破常规,其语用意义都值得我们用心品读。
参考文献:
[1]索振羽.语用学教程[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2]于根元.网络语言概说[M].北京:经济出版社,2001.
篇10
关键词:网络语言 变异 原因
网络为交流提供了一个新的、宽松的、交互性很强的平台,在交流过程中,网民们使用并创造了许多不同于传统语言的表达方式,这种生动有趣、富于表现力表达方式丰富了语言,也丰富了交流方式。
网络语言是语言在网络环境下的一种变体。网络语言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都存在变异,本文将从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分析网络语言的变异现象,对这种语言变体进行考察,并分析背后的原因。
一.语音的变异
语音的变异主要体现为与标准音读音不同的语音形式。网络语言大量使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所需字,这就导致某些字词的读音与标准音不同而发生语音变异。
1.声韵调的变异
①声母:伦家、桑心、妹纸、小公举等
②韵母:童鞋、偶等
③声调:麻麻、美眉、油饼等
④声韵:肿么、口耐、银等
在上述例子中,语音的变异主要通过声韵调的变异表现出来,声母、韵母、声调发生变化后用同音汉字来记录变异后的语音。
如“伦家”指的是“人家”,“人”的声母“r”变为“l”;“桑心”即“伤心”,“伤”的声母“sh”变为“s”;“妹纸”指“妹子”,“子”的声母“z”变为“zh”;“小公举”指“小公主”,“主”的声母“zh”变为“j”。
“童鞋”指“同学”,“学”的韵母“ve”变为“ie”;“偶”指“我”,韵母“uo”变为“ou”。
“妈妈”变为“麻麻”,声调由“阴平+轻声”变为“阳平+阳平”;“美眉”(妹妹)、“油饼”(有病)的声调也发生了变化;
“肿么”是“怎么”的变异,除了声调外,“怎”的拼音“zen”整体变为“zhong”。“口耐”(可爱)、“银”(人)的语音也发生整体的变异。
2.叠音现象
语音变异中还有一种语音的重叠现象。如“东东、饭饭、漂漂、一般般、一下下”。这种重叠形式不同于现代汉语中的构词重叠,如“猩猩”,网络语言的这种重叠现象不构成新词,它们都有各自的原型,有的是词语原型的重叠,如“笨笨”是“笨”的重叠,有的是原型中前一个或者后一个组成部分的重叠,如“东东”(东西)、“一下下”(一下)。现代汉语中有的重叠会带来附加意义,如“高高(的)、干干净净”等形容词重叠后表示程度高,我们观察到的网络词汇的重叠也会带上一些附加意义。如“坏坏”、“袜袜”、“好羞羞”等,重叠后带来亲切、俏皮和可爱的效果。
3.连读变异
现代汉语当中的连读音变指的是因语流连读而发生的自然音变。如上声连读变调,老虎(lao214hu214)变为(lao35hu214),如连读变音,干吗(gan51ma35)因为受后一音节声母的同化,实际发音往往变为“gam51ma35”。我们观察到的网络语言中的Z音变异利用了连读音变这一语音现象。如:
①表酱紫=不要这样子
bu yao zhe yang zi“不”的声母“b”+“要”的韵母“iao”biao , 给“样”增加辅音声母“j”biao jiang zi
②吃藕=丑:chi ou“吃”的声母“ch”+ouchou
③次奥=操:ci ao“次”的声母“c”+aocao
当相连音节处于较快语流中时,为了省力,会减省发音过程,一些音的特征会弱化甚至脱落。上述的语音变异通过前后音节的连拼实现,所以我们经常看到“我宣你”(我喜欢你)、“造”(知道)等表达。
4.音译词语音变异:狗带,因吹思婷、亦可赛艇
“狗带”是英语“go die”的音译,“因吹思婷”是“interesting”的音译、“亦可赛艇”是“exciting”的音译。
5.故意误读:红果果(裸)、别野(别墅)、且丧(沮丧)
二.词汇的变异
(一)构词成分
现代汉语词语由词根语素和词缀语素构成,但是在网络语言中,出现了不同于传统的材料。
1.数字:88(拜拜)、555(呜呜呜)、448(试试吧)、7878(去吧去吧)等
这些流行的网络词汇都是由数字构成,当看到“88”这个数字词时,我们联系到[ba ba]这个音,然后联想到“拜拜”这个词;看到“555”,即联系[wu wu wu]的语音,再联想到“呜呜呜”的哭声。构词材料的变化与汉语中的谐音现象有关。
2.字母:GG(哥哥)、JJ(姐姐)、DD(弟弟)、BT(变态)、BS(鄙视)等用词语拼音的首字母组合起来表示该词语。
3.汉字与字母组合:郁闷ing、期待ing、N多等
“ing”在英语中表示现在进行时,与汉字组合表示一种状态的发生和持续。“郁闷ing”指的是正处于郁闷这种状态;“N多”中,N表示数量大。
汉语中缺少形态的变化,表示某动作进行或状态的持续一般用“正、正在、着、呢”等表示,这种混用直接、形象地表达,也能给人带来新奇感。
4.数字与字母的组合:B4、4U
“B4”是英语“before、for you”的谐音,“4U”是“for you”的谐音,类似的还有3Q(thank you)、me2(me too)。
(二)词义变异
语言的省力原则在词汇中体现得很明显,如旧词新义,用原有词形承载新的意义。在网络语言中,“旧瓶装新酒”的现象也很多,新的意义中浓缩了人们对某种现象、事件的观点、看法。
1.XX狗:单身狗、加班狗、考研狗、美剧狗等等
“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带有贬义色彩,如“哈巴狗、走狗、看门狗、狗腿子、鸡飞狗跳、狼心狗肺”等,而在网络语言中色彩发生变化,大多不含贬义,用于自嘲,描述狼狈、劳累、卑微等状态,如“单身狗”,“加班狗、考研狗”表示所出的状态及正在做的事情,“美剧狗、IT狗”表示自己喜欢某一事物、从事的工作。
2.沙发:英语“sofa”的音译,是一种坐具。在网络语言中,指的是在帖子下首先留言的人。
3.宅:本指表示房屋,网络语言中表示长时间待在家里不出门的行为。
三.语法的变异
网络语言语法变异是指在网络语言中出现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则的现象,如词类转换,即一个词从某种词转入另一种词类。
1.百花奖上的袁立把我雷死了!/这个剧有点雷。
2.小心我扁你!
3.有事儿Q我。
例1中的“雷”指一种自然现象,是名词,在这里用为动词、形容词,有被吓到的意思;“扁”为形容词,这里用为动词,表示“打”的意思;“Q”指聊天工具“QQ”,这里用为动词,指通过QQ联系。类似还有“很垃圾、太菜了”等等。网络语言中语法规则的变异已经扩大到封闭性较强的虚词。如:
4.确保家具质量妥妥哒。
5.你们都棒棒哒!
“哒”字典释义为“同‘嗒’,拟声词,形容机关枪、马蹄的声音。”没有标注为语气词。但是在上述例子中用为语气词,类似“的”。
四.分析
语言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反之,社会的变化也记录在语言中。语言变异是语言发展的需要,也是语言发展的必然,网络语言的变异比较活跃、形式比较多样,从网络语言的变异中,我们能窥探语言的变化和当下社会的状况。
(一)省力原则
在交际中人们倾向于选择最省力、最有效的方式进行表达。在互联网交际中,人们的交流更加追求简单、快捷,因一原则在语言创新和发展、传播上明显地体现出来。如语音的减省,“知道”变为“造”;构词材料的变化,如“5201314”(我爱你一生一世)、“B4”(before)等。在靠键盘输入进行交流的网络语言中,这样简洁、快捷的表达方式能较好适应网络交流的快速、简便、直观的特点。
(二)寻求族群认同
网络语言的使用人群多为年轻人,他们喜欢新鲜、新奇的表达,有较强的创造能力和接受能力。在网络交流中,他们倾向于使用新颖的表达方式,在使用和传播网络语言的过程中也反映了在这个族群中寻求身份认同的心理。
(三)不同文化的影响
语言的使用受到一定文化的制约,网络语言也不例外。一些词汇的变异与避讳文化有关,如“丑”在网络中主要用于外貌的评价,如“丑的人已经睡了,帅的还在游戏。”这种负面的评价难以让人接受,于是用“吃藕”委婉表示;“操”是詈词,网络语言中用“次奥”表示。
从网络语言的变异中还能窥探到当下的一种亚文化,如“萌”文化的盛行。网络语言中出现“儿语”,也被称为“萌化语言”,如“好羞羞、一会会、裤裤”等,萌化词语的流行与萌文化、宅文化有关,这种文化的流行催生了新的语言表达方式。
(四)语言的自我调整
社会生活变化迅速,语言表达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变化,有一些现象或事物如果用规范的现代汉语表达,会花费较长时间,基于语言省力原则,我们会选择省力的方式,如“-ing”表示某件事情正在进行或者状态在持续;此外,随着社会的变化,出现了很多新现象、新事物,人们的心态、观念也发生变化,原有的表达方式不足以满足细微风度的表达需求,因此语言也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变化。
参考文献
[1]曹起.网络流行语的语音变异类型分析[J].辽宁工学院学报.2006年6月.
[2]白冰.从汉语流行语中的“ing”看语码转换的一种新现象[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第6期.
[3]惠天罡.近十年汉语新词语的构词、语义、语用特点分析[J].语言文字应用.2014年第4期.
[4]英君.浅谈语音变异的影响因素[J].阴山学刊.2011年10月第5期.
[5]江海燕.“咯”“哒”正流行[J].语文建设.2016年第1期.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网络监督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