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表达能力范文

时间:2023-03-23 09:18: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语言表达能力,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语言表达能力

篇1

2、尝试自己表述听到的内容,语言表达能力是一个锻炼的过程,要不断地学习、练习,再学习、再练习,这样坚持一段时间,语言表达能力肯定会有一个质的飞跃,最初可以尝试表述自己所听到的内容,时间久了,就能变成自己的语言了。

3、多看访谈类节目,可以通过网络寻找一些对话、访谈类的节目来看,不要只看电视剧,这样能让你更好地学习别人的交谈技巧。

4、训练目标感,说话要有的放矢,这就好像走路一样,要有方向性的选择,这种“选择”可以使你在说话中避免漫无边际的东拉西扯。周围好多朋友常常犯这样的错误,侃大山侃了半天,都忘记了最初要表达什么了。这种情况在平时朋友聊天还可以,如果是在工作中就不太好了。

5、学一些新语言,在日常的工作、学习中,经常学习和吸收一些新的语言,能够更好地丰富你的语言词汇。比如今年的“确认过眼神”、“凉凉”、“佛系”等等,在日常谈话中偶尔穿插几个热词,不仅可以调节气氛,甚至还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6、给自己创造表达的机会,这个世界上的所有事实都告诉我们,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只是默默无闻地等着永远都不会等到合适的机会,所以平时要学会给自己创造更多锻炼表达能力的机会,各种能锻炼的机会都要努力去争取,只有这样才能更快的让自己成长。

7、训练判断力,这种能力对于语言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在与别人交谈时,如果你判断失误,就可能做出意思相反的回答,这就很可能导致不必要的误会越来越深。

8、多说有力量的话,有力量的话就是指说话时能够直截了当,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比如:你最好不要说“我看……”“我想……”,而应该尽量说“我认为……”这样你的说话才够力量。

篇2

【关键词】 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语言思维

锻炼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提升幼儿语言思维是建立在教师读懂幼儿心理的基础上的,所以幼儿教师对幼儿进行一些语言训练时需要做到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总之,要改变传统的幼儿语言教育理念,从幼儿角度出发有针对性又要有计划性地营造有利于语言教学的环境,培养幼儿在日常交际中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而提升幼儿语言思维。结合部分理论及相关实践笔者从三方面提了自己的想法:

一、创设语言学习环境

作为幼儿教师,在锻炼幼儿语言表达能力之前需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让幼儿在较好的氛围中提升自身的语言意识,从而自觉地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语言源于生活,教师需要从生活中挖掘教学素材,引导幼儿逐步走入色彩斑斓的生活中,从生活中感悟语言的魅力。教师可以借助生活素材引导学生用心观察,用心感受,用自己独立的思维思考问题,通过这种方式增加幼儿的知识面,加深他们对生活中不同类别事物的印象,让幼儿尽可能开口表达自己的感受。首先,教师可以从幼儿园中寻找语言训练素材,让幼儿通过观察、触摸、思考等方式接触新鲜事物。例如,一些幼儿会对幼儿园中的娱乐设施感兴趣,教师可以向他们讲解具体设施的名称和功能,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和欲望,让幼儿自觉地提问和思考。当然,教师还可以利用幼儿在学习过程中所使用的学习工具。例如,有的孩子喜欢简单大方的学习工具,而有的孩子喜欢色彩丰富的学习工具,教师可以询问幼儿选择这些学习工具的原因,进而活跃他们的思维,让他们尽情的发挥自己的所想去表达自己的选择理由。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幼儿的日常交往环境,把幼儿的交往场景引用到语言训练教学中,让幼儿能够在生活实践中认识世界,感知世界。让幼儿思考应该如何与小伙伴交往,如何在交往中掌握语言技巧,从而增加彼此间的感情。为了提高语言环境的逼真度,教师可以创设不同的季节场景,当春天来临,教师可以用花朵、叶子等装饰教室,让学生感受春天的氛围,让幼儿观察春天花朵以及树叶的形状和形态,欣赏生机勃勃的春意。当秋天来临,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欣赏落叶的形态,让他们通过观察和感受学习一些形容词。教师创设良好的语言训练环境可以有效地提高幼儿的语言意识,扩展幼儿视野,帮助幼儿感悟大自然的魅力,让幼儿提升组织自我语言的能力。

二、开展语言学习活动

幼儿语言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帮助幼儿运用知识解决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在传统幼儿语言教育中,大部分幼儿教师认为幼儿的语言功能能够自主形成,不需要专门进行训练。在这种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下,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无法提升,要想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就需要教师开展针对性的后天教育和训练。教师可以针对幼儿的身心特点,根据幼儿的实际语言情况,开展多样性又富有趣味性的语言学习活动,让幼儿通过参加这些活动既感受了活动的乐趣又提升了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需要丰富语言学习活动的内容,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从幼儿的角度出发,把儿歌、故事游戏等融入语言学习内容中,提高内容的丰富性。同时,幼儿教师还需要增加自己与幼儿互动的机会,让幼儿在与教师互动的过程中接触新世界。把儿歌融入到教学内容中要求教师开展儿歌比赛活动或者儿歌传唱活动,通过竞赛或者传唱的形式提高幼儿学习语言知识的兴趣,提高孩子们的学习效率。在开展此类语言学习活动中,教师还需要注意幼儿的一些差异。比如小班幼儿与中高班幼儿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是不同的。教师在制定语言教学内容时需要充分考虑小班学生的学习特点,通过专门的游戏让他们感受语言环境。例如,教师在给小班学生讲完《白雪公主与七矮人》的故事后,可以让孩子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表演。这样小班学生可以在游戏中学到很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不但拓宽了幼儿的知识面还提高了幼儿的表演兴趣,让幼儿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语言表达,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三、渗透礼貌用语意识

促进幼儿语言思维的重要一点是要在幼儿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渗透礼貌用语意识,培养幼儿使用礼貌用语的习惯,让幼儿在交际中提升自己的语言意识。现阶段,虽然大部分的幼儿具有较高的语言表达能力,但是却在交往中缺少了礼节,甚至有的幼儿不屑说“谢谢”、“对不起”等。所以,幼儿教师需要在教学中渗透礼貌用语意识,教育幼儿在交际中懂礼貌,养成使用文明用语和礼貌语言的好习惯。为了达到这一教学目的,教师需要创设具体的对话情境,可以以自己为例,让幼儿与自己对话,从对话中掌握幼儿的礼貌用语程度。教师还需要教育孩子主动帮助他人,并在接受他人帮助时主动说“谢谢”。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教育幼儿懂得倾听,了解倾听的重要性,要从大局考虑,不要只考虑自己的切身利益。当然,教师需要耐心教授学生礼貌用语,因为幼儿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是有限的,教师需要循序渐进,以身作则,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语言意识,从而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

总而言之,幼儿语言教育在幼儿成长中是十分重要的,教师需要掌握孩子的心理,有针对性和计划性的锻炼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这样既提高幼儿学习语言知识的兴趣,又让幼儿在活动的过程中掌握新技能,提升幼儿语言思维。

【参考文献】

篇3

2、分析自身在语言表达方面的不足,到底是不敢开口说话呢,还是想开口说话时不知道该说什么,是害怕在众人面前表达,还是跟朋友单独聊天也难于启齿,到底有哪些不足,最好把这些不足列出来,然后进行针对性的提高。

3、接下来需要给自己制定合理的目标,可以把1到3项迫切要提升的不足,作为自己提升的目标,同时,目标也需要进行量化,不是单纯的说要提升就可以了,提升到哪种程度,一定要列出来,进行目标量化。

4、要给这个目标设立一个时间期限,不然的话,一切都是白谈,在制定时间期限时,如果设定的太短了,难度会比较高,太长了,会容易懈怠,因此,一定要根据自身情况和目标难度制定一个合理的期限。

5、在开始实践之前,学习一下相关提升语言表达方面的技巧也是很有必要。

6、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所以一定要勇于迈出第一步,敢于开口,多去实践。

篇4

关键词:激发兴趣 渲染氛围 创设情境 渗透 参与 联系实际

有人说学习语文是为了培养说话能力,是为了会说话,说好话,是为了与他人轻松,愉快地交流。而《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说话是听与说双方互动的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可见,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根据学生实际,注重创设情境,激感,指导学生进行练习说话,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激发兴趣,为“说话”渲染氛围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有说的欲望,才会说的好。通过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我发现在说话课上,为了激发学生的说话兴趣,让学生敢说、多说、会说,氛围的渲染是不可缺少的。如何来渲染说话的氛围。我认为:首先,教师应热爱学生,,关心学生,以和蔼可亲的态度去亲近他们,使其愿意接近老师,乐意和老师谈心。师生之间建立平等、信任、和谐的关系。除此之外,多给学生介绍一些古今中外的语言大师,名人轶事,借助榜样的力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创设情境,为“说话”搭设平台

教学中常常流传这样一句话“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依托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语言的魅力至关重要。比如,在教学《春雨的色彩》这一课时,把学生分成三个小组互相讨论,练习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根据课本文本的具体内容,让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进行转换角色读文等方法来学习。

三、联系生活实际,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篇5

【关键词】幼儿教育;语言表达;能力培养

语言表达是一个人与他人正常交往的重要能力,是人与外部世界进行交流的重要手段。而幼儿时期是学习语言、扩大词汇量的关键时期,也是衡量幼儿健康发展的重要指标。所以,我们在幼儿的培养中,一定要做好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工作,帮助幼儿完整流畅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为其今后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打好坚实基础。

一、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重要性阐述

著名教育家吴申斯基说过:“语言是一切智力发展的基础和一切知识的宝库,因而对一切事物的理解都要从它开始,通过它并恢复到它那里去。”由此可见,语言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幼儿是学习语言的黄金时期,是语言掌握最迅速,语言水平提高最快的时期。而做好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工作,一方面可以让幼儿获得更多的外部信息,更好地与外部交流,从而增长知识,提高自己的智力水平;另一方面,能够使幼儿在陌生场合敢于表达自己,不断提升自己的自信心,促进其健康成长。

二、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主要途径

1.多途径丰富幼儿生活经验

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前提是幼儿要有丰富的、足够的词汇做基础。我们在生活中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幼儿在那支吾了半天也没表达明白自己的思想,这是其缺乏生活经验的表现之一。其实质不是幼儿不想表达,而是其确实不知道该怎样来表达。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让幼儿去生活中学习知识,树立幼儿参与生活的意识,主动带领幼儿走向大自然、观察大自然,观察日月星辰,感受鸟语花香,体验春夏秋冬;人间的温暖真情、喜怒哀乐;自然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等。同时,家长的一言一行,教师的一举一动也将可以成为幼儿评判的对象。对于这些看到见识到的事物,让幼儿在家长和教师的指导下,尝试着把其说出来;若是一下子学不会,还可以让幼儿先画下来,让其用讲故事的形式慢慢表达,这样长期坚持,幼儿的表达将逐渐自如。

2.创建良好的语言表达环境

有了词汇基础,还要为幼儿创建良好的语言表达环境,让幼儿能够有机会表达。这要求家长和幼儿园齐心协力创造更多有利条件。在家中,家长要有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每个幼儿都有表达的欲望,会把其在幼儿园的见闻,发生的故事等告诉家长,这时,无论家长是否对这些事情已经知晓,或者无论这些事情是否重要,都要让幼儿完整表达,不能打断幼儿,更不能对幼儿进行训斥。而在幼儿园中,由于每个班级都有数量不少的幼儿,教师一定要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让其都能得到发言的机会,创造和谐的表达环境,杜绝任何的歧视行为。

3.抓住生活中的各种表达机会

要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就要让幼儿尽可能多地张口说话,这需要让幼儿尽可能抓住生活中的各种表达机会,加强语言能力锻炼。例如,当家长带着幼儿外出遇到熟人时,要让幼儿主动向熟人问好,用生活用语进行表达问候。在学校进行集体活动时,可以让幼儿之间进行交流,谈自己的活动感受等。比如,在让幼儿观察了大象后,让他们交流大象的特征,由于每个幼儿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必然会有强烈的表达欲望,故而表达内容也会非常丰富。

4.创造条件丰富幼儿的词汇量

幼儿表达不顺畅、表达慢,或者表达吞吞吐吐,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词汇匮乏所致,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丰富幼儿的词汇。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词汇量会逐渐得到丰富,但若家长和教师能够在平时多留意,多创造条件,幼儿的词汇量会提高得更快。比如,当带幼儿去了动物园,幼儿玩得很开心,要告诉幼儿这种心情叫高兴;当看动画片有人流泪了,那种心情叫难过;当爸爸妈妈陪着孩子一起散步时,这种感受叫幸福。这样幼儿就有了高兴、难过、幸福几个词汇,遇到类似的情况时,幼儿便能学着使用了。

5.鼓励幼儿勇于表达自己想法

有些幼儿不能流畅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是由于其性格的原因,怕羞,胆怯,对于这部分幼儿,主要任务就是改变其胆怯的性格,鼓励其大胆表达,敢于出口说话。在家中,父母要多带幼儿参加一些社交活动,尝试教幼儿说话。一开始幼儿可能会怕说错而不敢说,这时候父母可以对幼儿进行提示,或者让幼儿跟着父母后面说,逐渐提升其勇气。在学校,幼儿通常很怕当众发言,这时教师不管幼儿说的对错,都要先进行鼓励,让幼儿树立自信心,随之不断突破自己。

总之,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就要对幼儿进行分类,根据幼儿的实际,运用合适的解决办法。此外,还要扩大幼儿的词汇量,带领幼儿积累生活经验,为幼儿进行语言表达创造自由、和谐的表达环境。

参考文献:

[1]周丽萍.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分层培养策略[J].当代学前教育,2014(02).

[2]满爱杰.浅谈幼儿教育中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J].赤子(上中旬),2015(06).

篇6

目前,农村中学生出现的课堂语言表达的现状有如下情形:部分学生羞于表达自己;由于农村学生的视野不够开阔,对一些新生事物了解相对少一些;学生尽管表达出来了,但语言过于零碎和杂乱。

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不仅关系着他们学习和成长,而且也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我们作为教师,应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创设多种情境,使学生“乐说”

为学生巧妙创设交际情境,使学生饶有兴趣地主动地投入到说话训练中去,积极地观察、思考、想象,这样,他们的语言才会如涓涓细流,流出心田。

(1) 实物创设情境。

中小学生智能发展尚处于低级阶段,他们观察事物往往比较粗略,正像一位教育家曾经说的:“在大多数情况下,有些学生不会观察,可以这样认为,他们的眼睛已经不用来看,耳朵不用来听。教师的任务就是教他们学会看、听、感觉。”因此,要教会他们观察。直观形象的实物展示,能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易于学生观察。如“说说你最喜欢吃的水果的样子”时,我把日常水果呈现在大家面前,学生个个眼前一亮,随着老师的相机点拨,纷纷举手发言,气氛非常热烈。

(2) 表演创设情境。

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在具体的情境中实践培养出来的,没有具体的情境,学生就不可能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也不可能有双向互动的实践过程。例如教学《自我介绍》,我们是否可以分小组设置不同的交际情境,有的小组可安排为新生联欢会上的相互自我介绍,而有的小组则可安排在家中的相互随意介绍......场景不同,讲话的语气语调就不同,学生不仅会产生新鲜感,小组之间还可以展开竞赛。孩子最乐于扮演角色,也最容易沉浸于角色,教师要充分发展角色意识,以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二、重视训练,给学生口语表达的机会。

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氛围,为他们提供各种机会进行训练是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关键。

1、通过复述教学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复述是促进学生把消极的词汇变成积极词汇的有效手段。复述训练一方面可以丰富学生语言,促进学生语言的规范,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我经常选择一些典型的课文或段落让学生变换角度,变换人称或把文章展开、加上丰富的想象进行复述,如《草船借箭》等,在复述中采用“优生引路、中生紧跟、差生跟上”的方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训练的机会。

2、在各种活动中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中小学生活泼好动,好胜心强,要抓住这一特点开展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锻炼口语表达能力。如:让学生开展朗诵诗歌、讲故事、表演相声、小品、绕口令等活动;让学生开展新闻会等活动、举行“百科知识”竞赛,让学生介绍生活小常识,进行专题辩论、背诵格言和诗文等;在每单元的口语交际训练中,我都会用两节课的时间组织学生到前边来演说,每个人都能得到锻炼。实践证明,这些活动既为学生的口语表达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又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口语表达的积极性、主动性。

3、在平时的字、词、句训练中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词是语言的基本单位,句是语言表达的基本形式。因此要让学生把话说好,首先应抓词、句的训练,从平时训练的一点一滴做起。我的做法是:(1)抓一词多用,如“骄傲”一词,通过反复造句练习,使学生掌握了这个词的两个不同的意思,即一是自豪、一是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人;(2)利用一句话,让学生采用变换人称、变换句式、变换关联词等多种形式反复说,使学生懂得了同一意思的句子在不同情况下的表达方式。如“地球上的光明和温暖都是太阳送来的”:一句,让学生分别变成把字句、反问句、双重否定句等,这样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又锻炼了表达能力。

4、纠正语病。学生在说话时,常常出现语病。如有的学生一张口“嗯”、“啊”不断。这些问题一方面说明词语不丰富,逻辑性不强,另一方面是口语表达能力弱,思维能力不强的表现。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克服这些毛病,首先教师的口语表达应成为学生的楷模,无论与学生交谈还是上课都要做到口齿清晰,用词不达意准确,表达有条理,语句精炼,以自身去感染学生。另外对学生的语病要及时发现,及时纠正。

三、以课堂教学为平台,训练学生规范表达

学习和使用语言是一种能力,它是不能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训练。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无论是语文课程还是其他课程,处处都有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值得探讨、交流的内容,这就为学生的语言锻炼提供了实践平台。

篇7

一、引言

每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特有的语言,用来表达其内容.数学语言作为一种表达科学思想的通用语言,有其特殊性,它精巧、简明、方便,是数学思维的最佳载体,它不仅为数学本身,也为其它学科的数学应用提供了简捷的表达方式.

在数学的教学活动中,数学语言又是教师授课的主要手段和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和运用这一种特殊的语言.很难设想,一个不懂数学语言的学生,将来能在数学及相关学科中有所作为.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发现不少大学生在数学语言表达上或多或少存在缺陷,这显然和中学数学的基础有关,同时也说明大学生同样需要继续进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由于数学语言是一种高度抽象的人工符号系统,因此它也是数学教学中的难点.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使用数学语言表达数学事实的能力,是值得认真探讨的一个问题,本文就此问题谈几点看法和体会.

二、对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基本要求

(一)表达要清晰、准确无误.

用数学语言表达数学事实时要注意清晰,也就是要确切而不是模棱两可,同时要准确无误.例如不能把“非负数”说成“正数”.在表达数量关系时要贴切,有时一字之差,可使题目面目全非,甚至有时语气上的停顿不当,也会使人在数量关系上产生错误理解.例如“ ”,应该读成:“ ,减 分之一”.即在 后略作停顿.若在 后面停顿,读成“ 减 ,分之一”就变成了 .

(二)表达要严谨,有逻辑性.

数学语言首先要符合知识内容的逻辑顺序,有其严密的科学性.即表达要十分严谨,符合客观事实的本来面目,符合已有的科学理论,毫无差错.

例如,在微积分中“ 是无穷小量”,这种说法就是不严谨.因为无穷小量的概念,必须和自变量 的变化趋势联系在一起,只有当 趋向于零时, 才是无穷小量.

(三)表达要通俗,使人易懂.

用数学语言表达数学事实要符合数学上的一般习惯,用通俗的措词和符号,并且应当“直来直去”,而不“转弯抹角”.

例如在概率论中,如果设A=“没有一次拿到的三个球有不同颜色”,就不如设成A=“任一次拿的三个球都同色”直接了当.又如概率论中习惯把随机变量用 、 表示,而有的学生把随机事件也用 、 表示,后者的表示方法就不符合概率论中表达的一般习惯,使人感到别扭,也容易混淆.习惯上随机事件常用A、 B、C等表示,以区别于随机变量 、 .

(四)表达要精炼,简洁明了.

用数学语言表达数学事实,要特别注意详略得当,简洁明了.凡重复的或多余的叙述应力求避免,而必须交待的事项则一定要阐述清楚,不可省略.例如对习题进行分析和解答时,要抓住实质,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尽量避免转弯抹角,使人看不明白.

三、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几种途径

(一)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

中学生阶段的年龄特征是模仿性较强,教师就是他们的楷模,而大学低年级的学生,刚刚离开中学,还没有完全脱离开中学生的学习和思维方法.教学过程中,教师若能处处模范地使用数学语言,对学生将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教师的教学语言,必须符合“清晰、严谨、通俗、简洁”的要求,且要有启发性,善于引导学生,还要有趣味性,使人喜闻乐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应对普通语言与数学语言的互译工作有所重视.普通语言是学生熟悉的,用它来表达事物,学生容易理解,通过互译就可以使抽象的数学语言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借鉴,从而能透彻理解,运用自如.

数学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时,除用语言讲解外,还需大量的板书进行推导演算.教师的推导演算必须具有严密的逻辑性,条理清楚、层次分明,便于观察和记忆.这种认真、严谨的推导演算也能给学生起很好的示范作用,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因此,考究教学语言,精心设计板书,是数学教师备课时必须认真对待的一项工作.试想教师上课词不达意,板书零乱,详略不当,用一些不恰当的比喻来描述数学事实,使人不得要领,这不但不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是十分有害的.

(二)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数学教科书,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语言的必要性.

教科书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是学生获得基础知识的主要源泉,同时也是用数学语言表达数学事实的典范.各种数学符号、数学图形都是数学里的特殊语言,它们的意义、用法或画法在教科书中都有明确的规定,且有典型的范例.从历史上看,数学符号、图形的引进是数学发展的必要,每个数学符号或图形都有它的优越性.在阅读中可让学生逐步了解这种必要性和优越性,使他们认识到学习数学语言的意义,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此外,数学里的各种特殊措词,如“当且仅当”、“任意给定”、“无限趋近”等等,其含义和用法,在教科书中也有确切的说明.因此,数学教科书不但是传授知识的教材,而且也是学习数学语言的教科书和工具书.应当充分发挥教科书的作用,指导学生认真学习书中陈述各种数学事实的方法和措词,逐步养成严谨、规范的表达习惯.

(三)加强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离不开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和训练.首先要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对数学的概念、公式、法则有确切的掌握,才有可能正确地运用数学语言来表达数学对象之间的逻辑关系.知识上的缺陷,必然带来语言表达上的缺陷.因此,加强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是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重要环节.

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口答和习题解答给与适当地指导,要求他们尽量仿照教科书的有关陈述来作答,对学生进行规范化训练,这样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无疑是有益的.此外,还应重视普通语言和数学语言的转化训练,由易到难,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转化能力.例如,把“ 中至少有一个等于零”,转化为“ ”;把“ 是区间 内的增函数”,转化为“若 ,且 ,则 ”.很显然,这种语言转化训练,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教学中注意剖析学生语言表达上的缺陷.

篇8

对小学低段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进行了实践与研究,提出了系统科学的训练内容和训练方法,探索了“动手操作、应用渗透、数学日记、结合插图、配合家长”等具体训练措施,为学生熟练运用数学语言开拓了广阔的空间,为学生的“学习数学”搭建了一个坚实的舞台,为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注入新的活力。

【关键词】低段学生;数学语言;训练;实践研究

语言表达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活动,是人类交际的主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及“社会的数学化”,语言表达不仅仅是语文教学的任务,不具备数学语言能力的社会人已明显地显露出其能力的不足,如他们不能数学化地阐述某些产品使用说明,不能运用走势图(或统计图)分析客观事物,等等现象表明,现代及未来社会要求人们具有的语言表达能力已不再只是纯语文的语言表达能力,而是一种以语文语言表达能力为基础,包括外语语言表达能力、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科技语言表达能力在内的综合语言表达能力。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与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进行针对性分析,可以把它理解为小学生学习数学在很大程度上是小学生学习和运用数学语言的过程。

因此,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在相对忽视此项教育的当今学校中越发显示出它的重要性。

一、对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基本要求

我认为,低段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训练的实践与研究,主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已有的数学知识基础和思维能力出发,教师根据教学的进程设计相应训练内容,通过实践,帮助学生正确、合理地表达、总结自己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发现、收获。经过探索与交流,修正、提高自己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感受数学语言的准确性、专业性、简洁性、逻辑性、启发性,体会数学语言的独特魅力,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1、准确性。数学学科涉及计算测量,很多情况下要求数据的精确,比如祖冲之计算出的圆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不能有丝毫的差错。教师在传递信息的过程中,不但要注意知识的准确性,而且在表述时词语的选择也要准确,因为在不同的条件限制下,数学中的结论是会发生变化的。比如(1)哪两个连续的月份都是大月?只有在一年里才只有7、8月,如果去掉了“一年”这个条件,12、1月也符合条件;(2)两步计算式题中如果是“12加38减25的差”就不能列式为“12+38-25”。所以,数学语言一定要准确.

2、专业性。既然是“数学语言”就有它专门的词汇、概念,老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的运用这些专门的数学语言,也指导学生正确运用,这利于学生养成语言规范的习惯.比如各种运算中处于不同位置的数有专用的名称,和、差、积、商等,生活中可能不常用,数学课堂中要尽量用;生活中计量单位叫法混乱,数学课堂中要统一;除法算式中的“除”与“除以”等。由于有些老师在认识上不重视,这种现象比较普遍,需要特别注意。

这里的“专业”是相对的,因为我国现行数学教科书在内容编排上采用的是螺旋上升的原则,所以在不同的学段,不同的教学内容中“专业性”的涵义有所不同.例如,在四年级阶段,我们把求“18+x=25”中x的值叫做“求未知数x”;到五年级学过方程以后,就叫做“解方程”了。

3、简洁性。数学讲究的是一种简洁的美,华罗庚专门撰文讲统筹方法,教我们怎样更快更合理的利用时间;计算中专门有一种简便计算;如果一个学生绕来绕去花了大量时间做了100步证明了一道题,而另一个学生只用了10步就解决了问题,当然是第二个学生的方法更好了。所以我们的数学语言也要尽量用一句话说清别人十句话没说清的问题,要惜字如金。

4、逻辑性。思维的逻辑性,是指学生思维以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来反映客观事物的运动规律,达到对事物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认识过程.数学知识最大的特点是逻辑性强.所以在数学教学中,不但老师的数学语言要逻辑性强,而且还应注意在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领悟知识的来龙动脉,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

5、启发性。已故的北京特级教师孙维刚也曾经讲过数学的目的是“让不聪明的孩子变聪明,聪明的孩子更聪明”,他揭示出数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发展思维能力.思维能力的发展当然不是靠老师不遗余力的灌输,主要的方法是“启发”,启发学生的思考。

二、低段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训练的途径及时机研究

1、创设富有童趣性的语言情境。

低年级的孩子非常天真、可爱,他们对于任何一件事情都充满了好奇和欲望,在处理每件事情上都想表现一番,甚至能够头头是道、绘声绘色地表述一番。因此,数学课堂既是发展学生逻辑性思维、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不断提高的主要时机,也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主阵地,特别是培养孩子们用数学语言将问题表述清楚的关键所在。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具体可感的、生动形象的生活情境能唤醒他们的思维,激发他们表达的欲望。在教学例题时,我尽量让学生置身于某一语言情境中:

如在“数一数”单元中,教学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小朋友们,你们知道2008年的奥运会在哪里举行?(北京)森林里的小动物们为了发扬奥运精神,也举行了体育运动比赛,(出示情境图)你能说一说分别有哪些小动物?各有多少吗?……”小朋友们根据老师的问题,很有兴趣地观察情境图,并能根据图上的信息,回答说:“小狗、小熊、小猴……”,虽然小朋友们能说明白图上的信息,但我试着要求他们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述出来,例如:“我从图上看到了小狗、小熊、小猴……”。较多的小朋友很快就学会了,还能说出“什么比什么多”,“什么比什么少”的数学语言,我也及时地对他们的表述给予肯定和表扬。在这样的语言交流情境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

2、抓住时机,加强语言表达的训练

数学语言有四大特点:一是简练;二是严密;三是精确;四是理想化。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首先要鼓励孩子们说,让他们敢于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看法,从简单到复杂,从没有条理性的语言表达到形成逻辑性的思维过程,通过不断地训练,使他们能用准确的简练的语言来完整表述。

如在“认识位置”这一课中,我设计了一个师生互动的游戏环节,老师排在几个学生中间,前面、后面、左边、右边分别站着几个学生,我们在音乐声中做着“上下前后左右”的律动操,活动完成后,就让学生根据我们本节课学的内容说一句话。此时的课堂气氛达到了,孩子们踊跃表现,“我在老师的右边,XX在老师的左边,老师的前面是XX,老师的后面是XX”,有了这样的回答,其他的小朋友也就顺着这样的说法,纠正本来不完整的表述了,特别是有些胆子比较小的学生,我总会激励他们,耐心地给他们表达的机会,对他们的回答也会给予表扬和鼓励。这样对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很大的帮助,也切实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学会用数学语言表达的好习惯

低年级数学教材中,很多的作业都是从图片中观察完成的,因此,在教学中,我十分注意培养学生对图片的观察分析能力,并要求他们用简洁的语言进行表达清楚。首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乐于表达。主要采用鼓励策略,以活泼有趣的教学形式吸引学生,并且关注班里每一位学生,给每位学生表达的机会。当学生愿意表达后,我又引导他们善于表达,善于用准确的简练的数学语言对问题进行表述。如在处理“用大括号和问号解决实际问题”中,我先让小朋友们观察图片,区分“一堆”和“另一堆”,再找到其中的大括号和问号位置,然后,要求学生能否用生活中“妈妈买了一些XX,后来又买了一些XX,一共有多少个XX?”,或者是“妈妈一共买来多少XX,被我吃掉了一些,求还剩多少?”等类似的问题来设问,然后再联系实际解决这类问题。对那些经常积极主动发言的学生给予表扬和奖励。对有些不善言辞的学生,我则给他们较简单的问题进行表述,同样也能在课堂上进行鼓励和赞赏,并通过短信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要求家长积极配合,在家多鼓励孩子,并能耐心听听孩子的表述,让自己的孩子获得一定成就感,从而对学习有了更浓的兴趣,树立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低段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训练的具体操作策略研究

1、动手操作体验,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如在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点这一教学过程中,我就设计了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来摸一摸,并说说你所认识的图形的特点:

师: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你们愿意和他们交朋友吗?就请同学们把这些好朋友仔细地看一下,摸一摸,再玩一玩,然后在组内说一说它们长的什么样?摸起来有什么感觉?玩起来又有什么发现?快行动吧! (学生小组内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摘录不同组内学生的不同的感受)

学生 1 :长方体:有六个面,摸起来的感觉平平的(让学生摸一摸),还有扎手的地方。(让学生指出来)

学生2 :正方体:有六个面,六个面一样大,摸起来平平的,也有扎手的地方。

学生 3 :圆柱:直直的像柱子,上下有两个大小相等的圆面,玩起来会滚动。(大家一起滚一滚圆柱)

师:同学们你能让你的圆柱站在桌面上吗?。(学生纷纷把手中的圆柱立在了桌面上)

学生4 :球:圆溜溜,圆乎乎的,没有平面,也会滚动。(学生表演一下球滚动)

“看过的容易忘记,听过的不一定就明白,做过的则理解很深记的很牢。”新课程强调体验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知、认识与应用,而学生的语言地表达正是通过学生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仔细地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在学生玩的过程中老师没有更多的解释和说明,有的只是让学生尽情地说出自己的最真实的感受。语言就在无意间得到了升华。每个孩子的智慧也在他们的手指尖上迸发出火花。

2、在解决问题教学中,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观察、感知具体的客观事物时,我有意地引导学生尝试说具体事物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由已知的数量可以提出什么问题,以及如何解决问题,结果会怎样。这样,不仅加深对知识的记忆,更逐步培养了学生语言的组织、表达能力,提高学生思维的逻辑性、条理性。学生通过自编应用题,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进一步熟悉应用题的题目特征和解题方法,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观点来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写个性化的数学日记,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数学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我们的生活中客观存在着大量有价值的数学现象,而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与交流工具,是一切科学都使用的语言,它超越了学科的界限,在一切领域中发挥作用。如果我们指导学生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去观察、去思考,学生可以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使本身抽象的数学通过学生以获取的知识用写日记的方式把它记录下来,这样能促使学生主动地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去思考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数学思想方法和情感平台,发展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那么在教学活动中,可让学生从买东西、玩、家庭情况等多方面的生活中“找”数学,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生活的意识。可从以下几方面组织学生写数学日记,进行口头交流:

①在家庭生活中领悟到的数学。

②在玩中体验到的数学。

③ 在学习中感受到的数学。

篇9

关键词:幼儿教育;教师语言;语言表达;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0—299—01

语言是社会现象,是人类传达信息、表达感情和进行交流的工具,是人类搭架心灵桥梁的快捷方式。众所周知,幼儿时期正处在语言发展的敏捷期和关键的时期,是一个人语言发展的重要阶段。

在幼儿园这个相对特殊的环境里,幼儿教师的语言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幼儿教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在于,它能够在幼儿教育和教学活动过程中,由深奥变为浅显、使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神奇,从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引起幼儿的注意力和求知欲,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陶冶幼儿的情操。

一、目前幼儿语言教育的不足之处

1、关于教育内容的选择方面 许多幼儿园都存在重视文学作品的学习及汉字的认读,而轻视幼儿生活经验的体验。具体表现为:在选择语言教育内容时,一般以教材为核心,总是从教材中选择幼儿易于接受的文学作品。却没有深入挖掘对语言教材本身的内在价值,忽略语言学本身的内在规律及其在教学上的要求,对儿童语言训练局限于看图讲述、学习儿歌、听讲故事等内容,为他们创设的语言环境不够全面。

2、关于教育活动的组织方面 重视集体的语言教育活动,轻视日常语言教育及各领域的语言渗透教育。传统的幼儿语言教育主要是集体语言活动,如体谈话活动和集体文学作品欣赏等。与此同时,却在教学中时常人为地割裂口语与文字之间的关系,不重视认字、写字和阅读教学,忽略语言交往技能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

3、关于教育环境的创设方面 重视“硬”环境的创设,轻视“软”环境的开发。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加大了“硬环境”投入,物质环境越来越好,这对幼儿教育事业而言,当然是福音;但往往忽略了“软环境”的营造,不少教师仍对心理环境的影响认识不足,不善于为幼儿提供各种交流机会,幼儿的反应冷漠,以及不注意自身的语言习惯,范用语意识淡漠。

二、在幼儿教育中培养语言表达能力的措施

1、在加强文学作品和汉字的认读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幼儿生活经验的体验教育活动 在幼儿教育过程中,要充公考虑到幼儿的年龄、心理、兴趣和接受能力等因素,从教材中选择幼儿易于接受的文学作品和认读的字画,努力挖掘对语言教材本身的内在价值,按照语言学本身的内在规律及其在教学上的要求,为他们创造的语言环境,如在音乐活动中让幼儿边听音乐边联想,然后用语言描述出来;在美术活动中让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自己绘画的内容等,要通过课堂的情景创设的活动来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以达到提高使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

2、既要重视集体的语言教育活动,又要重视日常语言教育及各领域的语言渗透教育 幼儿语言教育主要方式是集体语言活动,如集体课堂书画欣赏和集体活动等,在做好集体的语言教育活动的同时,我们应当加强对幼儿语言日常的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选择一些幼儿兴趣的话题,与幼儿多多交流。早晨接待幼儿来园时,教师要用大方的神态接待幼儿,微笑着对小朋友说:“张三好”“李四今天的衣服真漂亮。”“王五这几天没来,老师和小朋友们都想你了!你想老师吗?”在组织幼儿午睡时,教师则应多用神态语言和肢体语言,而应该减少口语的应用,如摸摸头、拉拉手和盖盖被等,这些肢体语言就会让小朋友产生安全,体会到一种无声的关爱。给幼儿创造一个幽静、愉悦的午休环境;在组织幼儿活动时,如教唱新歌时,幼儿总是记不住歌词,如果将每一句歌词边唱边用一幅画形象地展现在黑板上,幼儿就能根据画很快的记住歌词等等。我们老师在教幼儿书时,要有目的地进行指导“这只小熊在干什么?它要过马路,这么多车怎么办?”“小熊不敢走了,怎么办?”幼儿们就会你一言我一语议论起来,由于没有了集体教学的约束,老师和幼儿都处在自然和谐的氛围中,通过互动的教学方式,更有利于幼儿接受知识,使幼儿由被动变为主动,幼儿也会感兴趣,学起来也就容易多了。

3、既抓“硬”环境的建设,又抓“软”环境的开发 如今许多幼儿园的基础建设越来越齐全,各式各样的玩具和运动器械应有尽有。我们应当充分利用“硬”环境的优势,来开发“软”环境的资源,相辅相成。要善于为幼儿提供各种交流机会,尽量给他们创造自由交流的机会,鼓励他们主动与人交流,从而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三、小结

在当今社会,人际关系发展是日常最主要的。一个人要成功必须先学会说话才能与别人沟通,而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和关键的时期,孩子只有真正学会了说话,把自己的愿望用正确的语句表达出来,才能自由地和人交往,所以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应把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们要了解幼儿心理,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多总结多探索,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在不同的情境中善于灵活运用不同的语言,真正发挥幼儿教师语言技巧的重要性,以科学的、有效的语言教学模式对幼儿进行培养,让他们能在具体的语言实践中获得语言的技能和语言交往能力。

参考文献

篇10

一、创设“敢说”的情景,营造“敢说”的氛围

语言影响受生活环境的制约。一些小学生胆小、害羞,没有当众大胆、清楚地表达的习惯和胆量,加之有些学生从小用方言说话,不会讲普通话,给学生造成了严重的障碍。导致愈怕愈难启齿,愈不会说愈怕的现象。因此,教师要努力创设良好的“敢说”语言环境,积极营造“敢说”的语言氛围,把多方训练学生语言表达事宜记在心里,放在首位。

1.启迪学生“想说”的心灵。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贵在启发和引导学生跃跃欲试,大胆表白,激发学生的说话动机,消除学生懒得说话、怕说话的思想惰性和心理障碍,激起想说话的欲望,锻炼敢说话的勇气。为了激发学生的说话动机,课前要让学生进行男女生争红旗比赛或小组争红旗比赛,在比赛的同时看谁说得多、说得准就给谁戴红花,学生为了争红旗、戴红花争着抢着要说。另外,比赛规定说对加分,说错也不扣分,这样学生既想说又敢说,想说话的学生越来越多。此情此景我们尽量让学生人人练习说话,个个可以发言,让同学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共同进步。同时,我们切记少挑剔、少批评,多鼓励、多宽容,以此提高学生口语表达的积极性,消除学生惧怕的心理障碍。

2.培养学生“敢说”的勇气。学生的性格、智力、生活环境等各种因素不同,语言交际能力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教学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的说话能力都有所提高。因此,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对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不同的要求。优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差生“吃得了”。特别是对于性格内向、不愿发言或想说怕说错的学生,有意提问简单而会答的问题,答对了,老师表扬,并戴红花奖励。让他感悟到成功的喜悦,也使该生逐渐由胆小变得胆大敢说,这就有利于培养他“敢说”的勇气。

二、实现“能说”的基础,培训“会说”的技能

语文教学本身要训练学生语言能力的基本功,即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让他们在任何场合,遇到任何事物能开口成章,提笔成文,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课堂是学生锻炼语言交际得天独厚的最佳天地,教师应尽力引导、鼓动、激励他们积极参与,认真训练。夯实他们的基础,培训他们的技能。

说话教学要从内容入手,内容要丰富、要有趣。利用教材资源,贴近儿童生活,考虑其年龄特征和生活经历,找准学生感兴趣的题材,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培养口语描述力。如挂图牧童骑着黄牛悠然自得的样子和牧童躲在黄牛身旁静静地站着,眼瞅着树上的蝉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画中之意,学生纷纷举手,抢着回答,能用流畅的语言、完整地表达了这首诗意,我们听后也惊诧不已。其实这种口语描述既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把握说话方式才有话能说。就是想说的话能通过适当的方式说出来。在教学中,我们要通过以下方式训练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听中练说、以听助说;看中练说,看图说话;做中练说,边做边说;通过眼看、耳听、口说、手做、心想产生综合效应,真正提高学生语言交际能力。

三、培养“会说”的技巧

会说善写都是我们语文教学的目标,而能说又是每个人都必须具备的一种最基本能力。大家知道同样一句话,从不同人的嘴里说出来,效果却不同。因此,我们必须在学生能说的基础上培养他们如何说、怎么能说好的技巧。会说不等于说好,说好才是我们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