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软件范文

时间:2023-04-02 21:42: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思维导图软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思维导图软件

篇1

思维导图软件是一个创造、管理和交流思想的通用标准,其可视化的绘图软件有着直观、友好的用户界面和丰富的功能,这将帮助人们有序地组织思维、资源和项目进程。

思维导图软件作为一个组织资源和管理项目的方法,可从脑图的核心分枝派生出各种关联的想法和信息。

通过思维导图可以随时开展头脑风暴,帮助人们快速理清思路。除了普通思维导图结构,还可以以鱼骨图、二维图、树形图、逻辑图、组织结构图等以结构化的方式来展示具体的内容,人们在画思维导图的时候,可以时刻保持头脑清晰,随时把握计划或任务的全局,它可以帮助人们在学习和工作中提高效率。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前情分析

思维导图教学单元为河北省信息技术电子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使用的软件为XMind 7 (Update 1)。本单元内容包括思维导图的概念性介绍和XMind软件的具体操作,涉及主题的插入、调整、修改、修饰,以及结构与模板的使用。

主题活动面向的对象为小学四年级学生。他们在前面课时中已经学习了思维导图的基本操作:掌握了插入、调整、修改分支主题与子主题的基本操作;能够根据主题间的关系建立思维导图;了解思维导图结构的类型,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思维导图结构和模板进行关系的表达;能够根据主题关系对思维导图进行适当的美化与修饰。这些都为主题活动的设计奠定了基础。

主题活动设计

主题活动设计,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要求学生围绕不同的主题进行内容的规划与设计,然后综合运用思维导图的相关操作,共同完成一份思维导图。整个主题活动流程分为内容规划与任务分工、素材搜集与整理、思维导图制作与合成、作品检查与总体评价四个阶段。本活动旨在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与责任意识,使其体会到合作的乐趣,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培养他们利用可视化工具规划、梳理自己学习与生活的能力,以及提升使用思维导图工具表达想法的意识。

1.主题选择

主题活动提供了读书笔记、作文思路、解题步骤、旅游计划、知识点梳理、错题集6个选题。在思维层面,包含设计思维和逻辑思维两方面;在内容层面,包括语文、数学等学科,同时延伸至生活中的旅游计划等。

设计意图:提供多种选题,旨在引导学生主题选择的思考方向,在不同课程中,思维导图所起的作用不同:在数理课中,可以帮助他们形成思路,建立逻辑思维;在设计课中,有助于他们归纳想法,发展创新思维;在复习课中,可以用来梳理知识,帮助他们记忆内容。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也可以提出合适的选题进行设计。活动主题虽然选择范围较广,但在选择时也要注意体现技能与思想。既要体现思维导图各项技能操作的综合应用,也要体现思维导图归类梳理、引导思维的特点。以制作中心主题“解题步骤”的思维导图为例,学生在绘制过程中会涉及思维导图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的综合运用,在思想上体现为数学学科有不同类型的题型,解题步骤各不相同;学生总结解题步骤的过程,也是对原有知识回顾、记忆、梳理的思考过程。

2.工具选择

主题活动不限定工具,可以选择本地思维导图、在线思维导图或其他制作思维导图的软件。

(1)本地思维导图。可以使用已经学过的Xmind软件,也可以使用其他可以安装到计算机中的思维导图软件,如Mindjet Mind Manager、Free Mind,即不限于单一的本地思维导图软件。

(2)在线思维导图。与本地思维导图软件相比,在线思维导图的优点是不需要安装到计算机中,就可以直接在线使用。例如,百度脑图可以直接使用账户登录,功能简单,操作方便。当然,在线思维导图还有其他类型,如可以实时在线协作的ProcessOn软件,它可以实现小组成员共同在线一起制作同一张思维导图,使合作学习真正落到实处。

(3)其他软件中的相关功能。除了专门的思维导图软件,还有一些软件具有形象化、可视化、结构化的表达功能。例如,Microsoft office(包括Word及PowerPoint)中的SmartArt图形,明确对象之间的关系后,可以使用这些功能直观呈现(如下图)。

设计意图:①介绍其他工具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拓展视野,告知他们可视化绘制思维导图的工具多种多样,不局限于教材中学习的XMind软件。同时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其他工具的选择,让他们在使用过程中发现其他可视化工具与所学XMind软件的异同。②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存在硬件条件的限制,如设备、网络等,提供多种选择,学生可以根据机房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使用。③从操作的角度来说,小组内部选择同一种工具,方便整体合成,但若不选择同一种工具,正好可以引发思维导图合成的现实需求,让学生学习合成思维导图的多种方法以解决问题。

3.活动过程

在活动阶段小组需要合作完成思维导图的内容规划、任务分工、素材整理、制作与合成等。

(1)组内讨论,完成选题。小组商讨,选择一个合适的主题,为作品起一个响亮的名称,并根据主题思考从哪些方面进行梳理。每组围绕某一主题进行归类整理并细分子主题。以“错题集整理”为例,小组成员可以从学科角度(语文、数学、英语等)进行任务分工,寻找不同学科的错题。

设计意图:让小组根据现有条件共同确定选题,为下一步内容的具体细化做准备。

(2)任务分工。为确保每位学生都能真正参与,教师要求组内分工时每位成员至少选择一个分支主题。以“错题集整理”为例,若小组成员为4人,可以分别负责语文、数学、英语、思想品德与社会等主题,并根据分支主题搜集错题资料,也可以围绕一个学科分成不同方面,每人负责一个分支。

设计意图:确保分工明确,任务均衡,人人参与。当然,这里的分工主要是为了便于搜集素材,具体思维导图制作时需要根据实际对搜集到的素材进行归类整理。

(3)素材整理。资料搜集完成后进行分类整理。根据小组实际搜集的资料考虑可能的归类情况。以“错题集整理”为例,具体到学科内部如语文,可以从题型(写生字、组词、连词成句等)或者知识点(叠词、反义词、量词)等方面继续细化分类。按照小组对每门学科的归类,每位成员对自己的素材进行整理。

设计意图:一起讨论素材归类情况,可以帮助小组成员有效地进行知识点的梳理,加深每位学生对主题内容的整体了解,而不是仅仅关注一个分支主题,同时也可以增强小组成员的交流与合作意识。

(4)作品合成。笔者考虑到学生选用不同的软件制作思维导图,所以介绍了两种将分支主题合成为完整的思维导图的方法:①在思维导图软件中合成。小组成员的作品分布在多个文件中,为了快速实现作品的合成,学生可以通过“复制”“粘贴”命令来完成。在XMind的帮助文件中分步讲解了如何将两个XMind文件的中心主题与分支主题进行合并的方法。②在图片处理软件中合成。学生学过“画图”与“美图秀秀”软件,因此可以将小组成员的思维导图导出为图片,再在图片处理软件中合成,也可以使用“画图”程序,按照展示的顺序将图片“复制”“粘贴”在一起,形成整体的思维导图图片,还可以使用“美图秀秀”软件,利用“拼图”中的“自由拼图”命令完成作品的合成。

教学建议:教学过程中,教师注意提醒学生回忆单个思维导图文件中的“复制”与“粘贴”命令,引导学生尝试多个思维导图文件间的“复制”“粘贴”操作,并比较两者的异同。如果学生使用“美图秀秀”合成思维导图,则教师需要引导他们使用“自由拼图”命令。因为思维导图有一定的顺序,不适合采用其他拼图功能。

(5)检查与保存。作品完成后,检查作品内容是否存在问题,检查作品展示的层次顺序是否正确,并保存。

设计意图:确保作品的准确性与完整性。

4.评价设计

学生展示小组作品,并分享交流。小组其他成员需要随时记录交流中出现的问题,并对作品进行修改完善,还要在欣赏他人作品时进行记录评价(如下表)。

设计意图:①如果小组使用思维导图软件合成作品,分享时要求学生通过子主题隐藏与打开的方式逐级展示作品,以便达到突出重点、逐层细化的目的。②作品评价表主要是让观察者有依据、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欣赏他人的作品,而不是主观判断作品的好坏,这样思维导图的主题创作才会显得更加有意义。

主题活动设计特点

思维导图主题活动在设计上要注意到以下几个方面。

1.内容组织合理化

思维导图的主题内容不仅涉及生活层面,如旅游计划、日常作息安排等,还涉及学科层面,如语文、数学等,甚至涉及思维层面,如设计思维、逻辑思维等。虽然与其他主题活动一样,主题内容同现实生活相关联,却没有过分地“生活化”使知识变得零散、构建不完整等。学生可以从技术工具、技术活动与技术思想三个层面分析主题活动。技术工具,指动手做的技术。在制作思维导图之前,先要考虑使用哪一类甚至是哪一种工具,并对其相关基础知识与操作技能加以了解。技术活动,指如何做的技术。在掌握了思维导图工具(如XMind)的基本技能后,如何使用这种工具解决实际问题,如作文思路的梳理、错题集的归类整理等。技术思想,指为何做的技术。在技术层面的基础上,探索思维导图背后的思想意义,由具体到抽象聚类出思维导图的本质特点,即通过思维的发散、归纳,以直观可视化的图示建立对象之间的关系,创建思维的网络系统,帮助建立知识的链接,促进大脑的记忆。

2.活动思维可视化

思维导图将知识以文本、图形、图像的形式进行组合,并加以美化修饰,实现了文本知识可视化、抽象知识形象化、对象关系清晰化、层次结构明了化的效果。通过小组成员呈现自己的思维导图,观察者可以直观清晰地看到该成员在完成该任务时的思维梳理过程以及知识组织方式。在主题活动中,每个小组成员的思维方式都不尽相同,所以可能会出现小组合成的思维导图的分支主题思路迥然不同的现象,这也是思维导图可视化思维的优点。通过展示小组作品,学生观察其他成员的思维过程,自我反思,拓宽视野,突破思考界限,取长补短,学习和借鉴他人构建知识结构的最佳方式。

3.工具选择多样化

思维导图单元的基础内容以思维导图软件如Xmind为主进行教学活动的安排。在信息时代,有类似功能的软件层出不穷,所以让学生学会知识迁移显得十分必要。因此,在工具的使用活动中,笔者呈现了多款思维导图设计软件,如百度脑图、SmartArt等;通过创设相似的情境,拓展新知识,促进学生思维导图操作技能的学习和迁移。而且思维导图的绘制需要小组成员之间合作完成,所以个人工具的选择与小组任务的合成方式密切相关。组与组之间或组内成员之间可以根据每个人的特点选择相同或不同的工具进行各自思维导图的制作。

4.知识梳理系统化

在知识点梳理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规划和设计主题内容,进行素材的搜集与整理。学生根据主题发散思维,联想记忆,将头脑中已有的知识融入到思维导图的框架体系之中。只有通过思维导图直观可视化地呈现主题对象及对象之间的各种关系,学生才能够把握主题内容的重难点,才能在已有知识结构中融入新的内容,最终形成相对较为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

5.思维导图定位多元化

篇3

关键词: 高中数学 思维导图 应用分析

高中数学在高中教学中占据主导地位,不管是文科生的学习还是理科生的学习,都有数学。地位虽然重要,但是在教学中,我们并没有改变教学策略,还沿用传统的教学法。为此,为了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益,我们试图将思维导图应用于高中数学教学中。下面笔者将从理论和实践角度论述思维导图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

一、思维导图与高中数学概述

1.思维导图的含义

思维导图是一种新的思维模式,它是由“世界记忆之父”英国的Tony Buzan在1974年提出的一种将发散思维具体化、可视化的方法。它结合全脑的概念,包括左脑的逻辑、顺序、条例、文字、数字及右脑的图像、想象、颜色、空间、整体。有效地挖掘大脑思维的自然倾向,它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更有利于将学生的思维“跃然纸上”。

2.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

绘制思维导图有两种方法,那就是借助软件和手绘。对于教师来讲,尤其是为学生呈现思维导图时应该用软件,有两个软件比较好用,一是MindManager,它是一款思维导图制作软件,其功能极其强大,它能自动依据关键词的内容,适时加上表意的象征图像自由地重新调整项目间的层级或从属关系。此软件可以轻易地把思维导图制作成图文并茂的PowerPoint演示文稿、PDF文件,甚至是一个网站。另一个软件是FSCapture,它能将抓屏工具集图像捕捉、浏览编辑、视频录制等功能于一身,可谓截图神软件,使用过程容易上手且很流畅,各种设置使截图有了超越其本身的创造性,不但具有常规截图等功能,更有从扫描器获取图像和将图像转换为PDF文档等功能。特别是屏幕录像功能,质量堪比专业屏幕录像软件。所以,为了更好地进行思维导图教学,教师必须结合现代先进技术,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呈现一堂精彩的课程。

3.思维导图在高中数学中的可行性分析

思维导图运用于高中数学教学中是完全可行的。

首先,高中数学的学科特点决定其应用的可行性。高中数学呈现出一个比较系统的知识网络,教学中学生常常反映如果不按时复习数学,一些知识就会忘记,但是思维导图正好弥补了学生这一学习不足。因为思维导图可以让复杂问题变得简单,在一张纸上可以画出所学知识点,学生一下子就看到全部。另外,思维导图不费吹灰之力对问题加以延伸,不仅有效提高了记笔记的效率、提高了记忆力和创造力,还使学生高中数学学习充满了乐趣。

其次,学生的思维特点决定了其应用的可行性。高中阶段学生的思维已经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了,而且抽象思维占据重要位置,所以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思维导图教学,符合学生的生理特点。还有思维导图将思维痕迹在纸上用图画和线条表示,发散性的结构呈现一个容易记忆的顺应大脑发散性思维的自然表达过程,这样思维导图就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二者相互促进。

二、思维导图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分析

1.思维导图在高中数学复习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有很多类型,但是在高中数学复习中一般采用结构型方式辅助学生复习。结构型的思维导图方法一般按照知识之间的关系进行有序划分,这样的方式从宏观上可以掌握整体数学结构,在微观上学生更好地理清所学知识之间的关系。因此在高中数学复习中,尤其章节复习中,笔者常常采用结构型思维导图方式。下面我们通过具体实例分析一下,以《空间几何体及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复习课为例:

通过这一结构型思维导图,学生能更好地体会到空间中线线、线面、面面位置的转化关系。通过以往学习或者观看思维导图,学生很容易发现空间中平行关系的转化分线线平行、线面平行、面面平行;同样的,在空间垂直关系的转化中也存在这三类关系,线线垂直、线面垂直、面面垂直。通过这样操作,学生不仅学习了旧知识,还整合了新知识,从而提高了对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的认识。

还有一点要注意,复习的时候,一章节内容特点多,甚至杂,对于这样的问题教师不宜将所有知识点都展示出来,内容展示得过多不仅不利于学生接受,还在一定程度上剥夺学生学习的权利,所以,在思维导图复习教学中教师要记住一点:过犹不及。如《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学习中,不仅有平行问题、垂直问题、空间角和空间距离问题,单是空间角和空间距离的求法问题就有好几种,如果需要在思维导图上都展示出来,其实是不容易实现教学预设目标的,所以,教学中我们的任务是教给学生方法,让他们将这种方法运用到以后数学复习中。“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才是教学的真正意图。

2.思维导图在高中数学复习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在高中数学复习中应用得比较广泛,解决一些题目的时候,笔者也用到思维导图,有助于教师理清解题思路,讲解时更条理清晰。所以,笔者这里也介绍一下。以“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的练习题”为实例:

我们用思维导图进行如下分析:

这道题目用思维导图将题目的考点、解题的思路,甚至答案的解析都给出了完整的过程。用这样的方式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容易掌握所学知识点,同时为学生介绍一种串联知识点和解题的方法,这样学生就能在平时学习中进行应用与练习,从而实现思维导图教学活学活用的目标。

3.关于思维导图在高中数学应用中的反思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笔者尝试让学生意识到思考和思维透明化的重要性,发现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展示思考的过程。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学习,教师首先要展示,这样才能教给学生方法,但是学生展示的过程需要等待,这样一节课就会有一些时间浪费掉,思维习惯的养成不一定是立竿见影的,在长时间的教学与学习中教师和学生可能都会动摇和沮丧。

参考文献:

[1]万琳.思维导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5.

篇4

1.思维导图的概念

思维导图又称为“心智图”,是英国心理学家东尼•博赞于20世纪60年代在研究大脑潜能过程中开发的一种思维工具。它是一个从中心散发出来的自然结构,使用颜色、线条、符号和图像,遵循一套简单、自然、易被大脑接受的规则,把一长串枯燥的信息变成容易记忆的、有高度组织性的图,它包含了图像、线条、文字、符号。东尼•博赞通过分析,总结出了思维导图的四个基本特征:(1)注意的焦点集中在中央图形上;(2)主题的主干作为分支从中央向四周放射;(3)分支由一个关键的图形上面的关键词构成;(4)各分支形成一个连接的节点结构。因此,思维导图是从中心往四周发散一级一级分支的树状结构。

2.思维导图的制作

教学中应用到的思维导图,它的制作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通过手工进行制作的思维导图,需要准备好白纸、黑或蓝色笔一支、彩色笔等;另一种是通过电脑软件制作的思维导图。目前,国内外绘制思维导图的软件一般有iMindMap、Person-albrain、Brainstorm等。这些软件各有特点,其中iMindMap是思维导图创始人东尼•博赞开发的思维导图软件,线条自由,具有手绘功能,是最好的思维导图软件之一。虽然,思维导图手绘法与机绘法使用的工具与材料、绘制的手段与方式不太一样,但是它们都遵循一套共同的规则:使用图形、线条、文字突出重点;使用动态性质的图形图像,发挥联想;清晰明白,达到改善记忆、促进思维能力等效果;突出个性,形成个人风格。

二、如何在地理复习中应用思维导图

1.高中地理复习中存在的问题与思维导图的吻合性

高中地理复习的目的是巩固学过的基础知识、技能和规律方法,将相对分散的知识通过整理和归纳,形成条理化、网络化的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信息收集处理等能力。高中地理教材涉及的地理知识较多,既有较为深奥的地理原理,又有较为繁杂的地理事象描述,既需要深刻的理解,又需要花时间去记忆。这就决定了高中地理复习的难度。在传统的地理复习课堂中,经常出现这样的问题:学生书看得懂,题不会做;教师的讲解,学生听得懂,但遗忘快;学生对讲过的问题能快速解决,而对新情境问题就无从下手。这些现象反映了两个问题:一是学生在复习时被动记忆,形成的地理知识零散,没有建立知识体系;二是学生的思维能力较差,对一些地理原理、规律不求甚解,不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系统地掌握高中地理知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大家最为关注的一个问题。思维导图的优势正是有利于信息加工和意义构建,利用它帮助学生改善孤立、机械地记忆知识的不利情况,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结构,找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规律,从而加深理解和记忆。所以,思维导图是解决上述问题的“良药”,成为高中地理复习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

2.分析思维导图的应用

篇5

关键词:思维导图发散性归纳 自主合作

思维导图是英国人托尼・巴赞创造的一种笔记方法,和传统的直线记录方法完全不同,它模仿大脑的记忆结构,使用线条、符号、词汇和图像,遵循一套简单、基本、自然、易被大脑接受的规则来形成表征信息的图形,和枯燥的文字相比,图形除了可以承载大量而丰富的信息,而且具有生动直观的视觉特征。思维导图是一种人脑思想的反映,它赋予人的思维最大的开放性和灵活性。思维导图用于课堂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思维导图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的一言堂,教师讲了一节课,学生学了一节课,记了一节课笔记,学生的思维完全被老师束缚住,这种学习方法在处理熟悉的问题时驾轻就熟,得心应手,并能使问题圆满解决,用来应付考试可能很有效,但需要开拓创新时就会阻碍新思维的构建,因为学生不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显然,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已经完全不适合新课程的发展要求,而思维导图的使用可以促进思维的发展,思维导图呈现的是一个思维过程,在思维过程中能够促进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简单地说,发散思维就是从一点出发,沿着多方向达到思维目标。其特色具体表现在思维活动的多向性和变通性,即思考问题时要注重运用多种思路、多个方案、多条途径地解决问题,对同一个问题,通过不同的方向,侧面和层次,横向开拓,逆向深入,采用探索、转化和变换、迁移、组合和分解等方法,开启学生的心扉,激发学生的潜能。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学生才可能对某些问题有独特的见解,有新的发现、新的发明、新的创造、新的前进或新的突破的思维能力。学生通过思维导图来学习可以帮助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思维导图可以培养学生归纳总结、整理知识体系的能力

归纳能力是学生的一种基本思维能力,归纳是以揭示相关概念、规律、方法的内在联系为目标,运用尽可能简明、醒目、形象的形式,以构建相应的知识体系和方法体系。也即要将相关知识提纲挈领、加工重组、形成体系,使之由“繁而杂”变成“少而精”,由“散而乱”结成“知识网”,使知识整体化、有序化、条理化、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形象化。使之便于理解,便于记忆,便于应用。这种能力是综合素质的一种反映,大多数学生在这方面都有一定欠缺。大脑思维导图的表述方式,要求学生写在主干与分支上的文字内容是具有高度概括性的词组或短语,然后用连接图的形式串联起来,构建章节的知识体系,对于学生来说,思维导图的应用必然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死记硬背的繁琐学习中解脱出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组织概念,这就要求广泛而又细致的学习,最初使用可能不适应,但经常使用,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思考,必然会促进学生概括能力的提高。

三、思维导图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自主学习是学习的一种策略,长期以来我们的学生习惯于接受式学习,要求他们立即转为自主学习,他们可能感到束手无策,这就要求教师为他们创设一定的条件,引导他们自主学习,思维导图可以作为一种工具教给学生使用,学生在预习或者复习时借助这种工具完成思维导图的制作,通过制作思维导图,学生的学习自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思维空间得到拓展,这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主渠道。同样思维导图的制作也可运用在合作学习上,在合作学习中,由小组成员共同创建的思维导图往往更适用于多种情境,在各种教学情境下,小组成员对思维导图有不同的理解,通过共建来进行协商,培养了批判性思维技能,使各自的认识得到完善和扩展,可帮助小组理清知识线索,理解和表征问题。寻找解答办法,最后提出解决方案。

四、思维导图的使用优化了教学手段

长期以来教学手段单一,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显然不符合新课程的课堂要求,学生兴趣不高,主动性不够,怎样把课堂还给学生,怎样提高学生的参与性,思维导图的使用能丰富教学手段,可以促使学生积极动手制作、动脑思考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对知识的理解。思维导图的个性化创作,能增强学生的成就感,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制作思维导图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手绘思维导图,手绘思维导图比较方便,一张纸几支笔,就可以完成思维导图的制作,比较容易做到,不受周围环境的限制。而且经常地采用手绘的方式制作思维导图。对于打破人们固有的思维方式和思考模式非常有帮助。第二种方式是借助计算机来绘制思维导图,一些工具软件如Word。Powerpoint等软件都可以用来制作思维导图,另外还有专业的思维导图软件也能够制作出思维导图,利用电脑软件制作思维导图软件有许多优点,如修改方便,界面漂亮,可以直接打印,可以上网学习交流等。在教室可以用手绘的方法绘制思维导图,条件允许可以在机房里使用电脑来制作思维导图,丰富了教学手段,给传统的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

思维导图的应用才刚刚起步,对思维导图的认识只停留在了解阶段,新课程呼唤更多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广大教师应认真研究思维导图的特点,应用于课堂,最大化提高学生的能力,为新课程的实施做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篇6

1974年,BBC播出了英国人东尼?伯赞(Tony Buzan)的10集电视系列片《思维导图使用手册》,第一次向世界正式介绍了“思维导图”(Mindmapping)的概念。这是一种以直观形象的图示来建立起一种网状联系的记录方法。它能依据全脑的概念,按照发散性思维的模式进行思考,全面调动左脑的逻辑、顺序、条例、文字、数字以及右脑的图像、想象、颜色、空间、整体思维,使大脑潜能得到最充分的开发,从而极大地发掘人的记忆、创造、身体、语言、精神、社交等各方面的潜能。因为这一创举,东尼?伯赞被誉为“世界大脑先生”,而思维导图也被誉为“21世纪全球性的思维工具”,被广泛地应用到了人们的工作、学习中,甚至是生活当中,也引发了各界对它的使用方法的研究和讨论。

近年来,国内关于思维导图的虽然呈快速上升趋势,但理论探讨类的研究多以文献综述为主,缺乏理论上的创新和突破;实践研究类则以简单经验介绍为主,鲜见严格控制变量的实证性研究。而在国际上,对思维导图的研究已经拓展到从简单的纸笔构图迁移到计算机构图、协同构图等方面。整体上看,国内外对思维导图的关注度都越来越高,但研究方向上国际上更加前沿,研究规范上国外也显著高于国内。一方面,由于高校扩招引发的师生比严重失衡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带来的教学时长缩减,都使得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写作教学成效堪忧。而对于一门语言来说,听、说、读、写等技能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语言实际应用能力,必须全面提高对各个技能的培养水平。作为一所以农科专业为主的西部二本院校,云南农业大学的生源受到地域、专业和经济能力等多方面的限制,学生的英语基础水平总体而言未能满足大学英语教学的基本水平。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收效甚微。

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不可避免地受到应试教学的限制,这与长期主导大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动机――CET四、六级考试有着密切的关系。当学生学习的动机仅仅是为了通过考试,他们的关注点就不可避免地放到了对语言知识的掌握之上。而教师的教学行为也往往侧重于对词汇、句法和衔接手段的正确使用,及时纠正写作过程中的所有错误,并给予正确范例供学习者效仿,使他们形成正确的语言习惯。学生也倾向于在写作时以采用规范语言为主要目的,忽略了写作所必需的思想性,也缺乏对其他语言技能的综合运用。结果,传统的教学法虽然能有效地强化学生对所学写作格式、语法、词汇等知识的掌握,但不能确实提高学生的实际写作水平。究其根本,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习惯性地让思想服从于自身语言表达能力,而不是让语言来为表达思想服务,属于一个逆向的学习模式。在这样的模式下,再多的写作练习和写作方法教学都显得徒劳无功。学生缺乏发散性的思考过程,也就失去了用英语自由表达思想的动机和正确的学习模式。

将思维导图应用到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当中,目的就是尝试改变学生的思维模式和学习模式,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入手,锻炼学生以思想来决定表达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导向和模式,促进深层学习,从而真正培养其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虽然之前也有相关的研究涉及用思维导图辅助英语写作,但这些研究并未以大学英语写作作为具体研究目标,亦缺乏相应的评价研究。从研究角度来看,要想提高研究的质量和效果,思维导图的评价研究亟待加强。

对思维导图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应用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其基本内容和试图解决的问题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第一,如何让学生在英语写作中熟练使用思维导图来提高写作水平。思维导图是一种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但受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教师的传统教学模式所限,绝大多数学生对这一方法并不了解。所以,研究当中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要让学生对思维导图的原理、方法和作用等有全面的认识,能在写作时熟练使用思维导图为习作服务,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写作能力。

这个部分又包含两方面的内容。首先,如何使用纸笔进行直接简单的思维导图制作。学生得到习作题目时,基本都能够对文章内容进行简单构建,但受个人语言能力和学习习惯所限,往往会急于行文,对文章主题、结构和铺排缺乏深入思考,也就不太可能写出高质量的习作。运用思维导图对发散性思维的辅助作用,可以帮助学生在审题的过程中针对文章命题进行多角度多层次思考,更好地设计行文结构和表达主次。行文记事,首要的应该是言之有物。当学生熟悉了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以后,在简单的纸笔的辅助下,即可进行针对命题的发散性思考,从而在规定时间内高质量地完成命题作文。这是针对学生当前学习英语写作的主要动机――迅速提高应试中的写作水平而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其次,如何使用思维导图计算机软件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可以进行某一主题的陈述,进而锻炼学生的信息收集、整理和表达能力,提高其书面语言的表达水平。

现代化的高等教育不能忽视信息技术的辅助作用。当前,由于思维导图的作用已经得到许多知名企业和教育专家的认可,市场上已经出现了许多制作思维导图的计算机软件,如inspiration、mindmanager、personalbrain、brainstorm等。在制作思维导图上,计算机也以它的操作快捷、图像形式多样和容量大的特点显示了比“纸+笔”工具高效的优势。

在各种思维导图软件中,应选用适合用于写作、项目计划,而且利于制作精美的陈述辅助幻灯片的软件。在学生掌握了用纸笔熟练绘制思维导图之后,引入软件的学习,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进入深层学习模式,从锻炼学生的信息收集、整理和表达能力入手,提高其书面语言的表述水平。

第二,如何有效评价思维导图对提高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效能的作用。作为一项以应用研究为主的研究项目,作为一项全新的教学手段的应用,研究是否能达到预期的研究目标,达成预期的教学效果,关键在于是否能用科学有效的方法证明其可行性。在对之前的研究成果的检索中,我们发现虽然国内外对思维导图已经开展了多年的研究,但国内的研究结果中较少出现具体针对大学英语写作的具体研究,更缺乏严格控制变量的数据分析。所以,如果要开展有效研究,必须尝试采用多种评价手段对思维导图能否有效提高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效能进行对比分析,最终证明思维导图能否成为确实可行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手段。

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对变量的控制。研究项目应对不同原始英语水平、不同性别的实验对象开展教学实验,得出实验对象不同是否会影响思维导图的效果的有效数据。也要采用不同的写作主题作为实验素材,找出思维导图对写作能力的促进作用是否会受到不同写作主题的影响。

其次,应该以多种数据收集手段来从多角度求证采用思维导图的预期目标是否能够达成。

通过对比实验对象在使用思维导图前后的作文成绩和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数据搜集,以科学有效的论证来说明思维导图是否能有效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及其对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否有所促进。

综合以上考虑,我们认为,对于思维导图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应用研究的开展过程应由以下几个主要部分构成:

1.对思维导图进行介绍,了解和熟悉过程

首先以讲座的模式详细介绍思维导图的由来、发展、应用范围、作用原理、绘制方式、对英语写作的促进作用等相关知识,然后以系列研讨会的形式让学生熟悉如何采用纸笔绘制简单的思维导图和如何利用mindmanager和inspiration两个计算机软件。

2.实验对象和参照对象的选择

研究项目将采用不同变量来开展研究。在实验对象和参照对象上,将从云南农业大学2014级大学英语A6级(已经通过大学英语四级的学生)、A4级(高考英语单科成绩高于100分,且大学英语II成绩属全年级中上水平)、B级(高考英语单科成绩为70~99分)和C级(高考英语单科成绩为69分以下)四个教学级别中,各抽出大学英语II的期末考试平均分基本一致的两个班级分别作为各级别的实验班和参照班,预计涉及约500名学生,约占2014级大学英语课程学生总数的五分之一。

研究开始时在实验班和参照班都统一进行一次前测(pre-test),以供实验结束后对实验班级的学习效果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在实验教学班引入思维导图来引导学生的发散思维,参照班级则应用传统的命题―习作―评阅的教学方法。各级别的实验班和参照班的学生的学习效果(最终习作)都将由不担任教学任务的一名教师完成评价并进行对比。

3.完成不同写作主题的相关研究

为了证明思维导图对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的促进作用是否会受到写作主题变化的影响,在研究过程中,写作教学的内容将按三种主要写作体裁开展:议论文、记叙文和应用文。因此,研究过程中将开展三个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单元的教学实验。通过实验结果的数据对比,找出思维导图对不同的大学英语写作任务完成效果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

4.体现研究结果的数据收集

篇7

关键词:思维导图;化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6-0057-02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思维辅助手段,其在知识管理、思维开发、决策制定等多方面具有突出优势,而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上世纪90年代,思维导图开始传入中国。目前,国内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及相关研究在小学、初中及高中阶段很广泛,特别在英语、语文、物理和化学等学科的应用研究更为广泛和系统。对大学阶段将思维导图与教学相结合的研究也已展开,主要集中在英语、计算机及一些设计相关专业。而对于大学化学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研究尚不多见,国内仅陈博等对思维导图在大学有机化学学习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索。

一、思维导图简介

1.思维导图的特点。思维导图在国内也被翻译成心智图、心灵图、脑图等,是东尼·博赞在结合众多学科基础上所创建。其可看作是人脑放射性思维的具体化呈现,而放射性思维正是人脑最自然的思维方式。思维导图能通过色彩、线条、图片等有效地调动人的左右脑协同工作,并藉此最大限度地发掘人脑的潜力,加强人的记忆能力。同时,思维导图的放射性结构也与人脑认识、学习方式十分类似,即对于新知识具有良好的接受能力,并可将新知识与原有旧知识体系有机结合,从而形成新的、更全面的知识体系。

2.思维导图的制作。用于教学的思维导图与一般作为知识整理和辅助记忆的思维导图的制作以手绘为最佳不同,其使用电脑绘制更好。这样在知识内容增加,或所学习知识结构发生较大变化时,不必重新绘制导图,可以较方便地进行修改和添加,使其与新知识体系相适应。并且,因大多数思维导图绘制软件均提供了演示功能或导出PPT的功能,所以在教学中电脑绘制的思维导图也更容易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与讲解。目前比较常见的思维导图绘制软件包括MindManager、XMind及NovaMind等。这些软件虽各有特色,但其基本思维导图绘制方式是相同的,针对实际教学需求差别不大,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相应软件。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采用NovaMind制作相关的思维导图。

二、思维导图在工科非化学专业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1.工科非化学专业化学教学特点。在实际教学中,我院相关课程安排在大二上学期,选用了由唐和清主编的《工科基础化学(第二版)》,整体教学安排上,内容多时间少,且学生基础知识遗忘率较高,教学难度大。通过对课程内容进行仔细分析,我们发现工科非化学专业化学教学的特点。首先,教学内容有相当一部分与初高中化学所学内容重复,仅在其基础上有所延伸或提高;其次,单一课程包含了化学相关的全部内容,各章节内容的深度不大,与化学专业的学习要求有较大差异;再次,在实际教学中要求各章节知识点要尽量做到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和实际应用进行讲解。

2.思维导图与工科非化学专业化学教学的结合点。思维导图作为一种人脑放射性思维的具体呈现手段,借助其结构化的表达方式,对于已学知识的复习有巨大的优势。在授课过程中,先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有效调动学生回忆已有化学常识,再在该结构上进行大学化学新增部分的讲解,使新知识与固有知识形成更完整的体系。同时,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多媒体演示取代传统的PPT多媒体课件演示,加深学生记忆,增强教学效果。

3.思维导图在工科非化学专业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实例。在本文讨论中,为突出表达思维导图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同时限于文章篇幅,我们仅以较小的知识点为例进行说明。

图(1)则以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定律中沸点升高和凝固点下降的讲解为例。图中蒸汽压、沸点、凝固点和渗透压等知识点均在高中学习过,同时日常生活中也可以形成相关认识,但是在这里它们被列在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下,赋予它们新的认识角度。针对沸点,这种依数性就是沸点随溶液浓度增加而线性升高,同时其原因和升高幅度的计算方式在图(1)中也显而易见。凝固点等其他几种性质也与沸点十分类似,通过对比讲解,也将大大降低学生学习和记忆的难度,并将它们很好地形成体系进行记忆。思维导图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不但调动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在今后的复习、深造和使用时都能大大节省时间,并取得更好效果。

结合工科非化学专业的基础化学教学特点,我们首次尝试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工科非化学专业基础化学的教学中,在实践中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作为一种优秀的思维工具,实践证明其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手段和工具,特别是在更加强调学生自学的大学阶段,思维导图的教学方式值得每一位教师认真学习、仔细研究,并尝试与自身教学相结合。

参考文献:

[1][英]东尼·博赞.思维导图——大脑使用说明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2]曾燕燕.运用思维导图促进英语单词识记的应用研究[J].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8.

[3]邓敏杰,李占伟,张豪锋.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作文教学的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2012,(03):90-94.

[4]陈冲.思维导图在高中物理学习中的应用[J].福建论坛,2008,(12):266-267.

篇8

关键词 思维导图;数字图像处理;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2-0114-03

Teaching Practice of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Course with Mind Mapping//ZOU Yaobin

Abstract In view of potential education value and diversified teaching functions, as well as common problems in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course, we have carried out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based on mind mapping. Teaching practices show that mind mapping is favorable to the instructional design, enhances the teaching effect, and facilitates the student’s review.

Key words mind mapping;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instructional design

思维导图由著名教育学家托尼・博赞于20世纪60年代首创而成。作为一种有效的创造性思维工具,它已经被广泛应用在个人的自我分析和问题解决,家庭和商业的各种计划,甚至企业的员工培训和经验管理等方面[1]。特别的,教育界也通过研究和挖掘思维导图的潜在教育价值和教学功能,已经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国内外的许多中小学课程的建设和教学中,典型的如外国语、数学、物理、化学等课程。然而调研发现,在高校(特别是二本地方高校)的课程教学中,引入思维导图的课程仍主要是偏文科的课程,比如外国语,鲜见在工科课程教学中引入思维导图这一创新思维工具。

另一方面,数字图像处理作为工科院校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在遥感、交通、医疗、军事、航天、航空等诸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尽管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有着如此广阔的应用领域,数字图像处理课程也有着特别重要的教学地位,但由于该课程起点高、难度大、公式多、概念多,加之二本地方高校学生的数学知识总体相对更薄弱,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使得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感到枯燥,产生厌学感,很难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和效果。

注意到思维导图的正面教育价值和多样化的教学功能,同时也注意到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教学中的典型问题,本文在分析思维导图的基本涵义和特点的基础上,简要介绍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并探讨思维导图在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教学中的实际应用及其效果。

1 思维导图的含义与特点

思维导图通过模拟大脑神经网络的外向放射性结构,以一种高度可视化的模式来展现人的认知结构,从而实现大脑思维图谱的外化。它是一种有效激发大脑思维潜能的创新思维工具[2]。

一幅思维导图通常包含主题、节点、色彩、图像等关键要素,以及连接这些要素的多样化连线。这些关键要素通过连线连接成树状结构,从而能从多维度来组织和表达感兴趣的领域知识。思维导图由中心主题分支出节点,节点分支出子节点,并由此发散,节点不断增加。思维导图的绘制过程实际上反映的是一个思维过程,它从中心主题开始,随着思维的不断扩展和深入,逐步形成一个向周围发散的树状图。树状图的同一层节点数表示思维的广度,一个分支的长度表示思维的深度[3]。

思维导图的基本特点主要包括:1)中心主题位于中央位置;2)主题涉及的不同主干内容作为分支向四周放射;3)每个主干内容由一个关键图或关键词构成,并放置于分支之上;4)各分支连接主题与主干内容或者两个主干内容;5)不同级别的分支和内容可采用不同的色彩来区分[4]。

2 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

绘制思维导图可以采用手工方式,也可以采用软件方式。目前可用于绘制思维导图的软件较多,比较流行的有Mind Mapper、Mind Manager、XMind、Visual Mind、Headcase等教学与商业软件。无论是手工绘制还是软件绘制,都应该遵循共同的规则:突出重点、发挥联想、清晰明白、形成个性风格。具体的绘制方法一般包括五个方面[5]:

1)在纸或者屏幕中心位置绘制所要表达的中心主题(可以用图像或者关键词表达中心主题);

2)从主题出发延伸出各级子主题,连接各级主题/子主题线条近粗远细;

3)在各分支线上添加必要的关键词或内容,可以随时根据需要补充或删减构成图的分支;

4)为了反映各分支之间的关系,可将对应分支用箭头相连接,同时可以添加一些小图案或符号进行标记,以增强思维导图的清晰性和生动性;

5)可以使用自己喜爱的形式或内容突出个性风格。

3 思维导图优化教学的实践应用

篇9

【关键词】思维导图;脑卒中;康复

脑卒中(Stroke)是脑中风的学名,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又叫脑血管意外。脑卒中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的特点。目前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城市和农村人口的第一位致残和死亡原因,且发病率有逐年增多的趋势。北京天坛医院王拥军教授在2011年11月《Stroke》杂志指出:我国每年新增卒中患者250万例。年卒中死亡率为1.57‰,城市为1.16‰,农村为1.11%。缺血性卒中发病率逐年增加,达43%-79%,脑出血发病率下降。复发率大于11.2%,接受溶栓率仅为1.6%。每年脑卒中医疗支出近400亿元,是心血管疾病医疗支出的10倍。循证医学证实,脑卒中康复是降低致残率最有效的方法,也是脑卒中组织化管理模式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1]。但由于患者的年龄及社会文化背景各异,接受能力不同,以及护士的知识面和康复指导的能力的不足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寻找一个有效的指导方法就显得至关重要。国外研究表明,思维导图法可有效提高患者的健康教育效果。本研究就思维导图在脑卒中康复治疗如何应用进行探讨。

1思维导图简介

1.1思维导图的概述思维导图(Mind Mapping)又称作心智图,是英国著名心理学家托尼・巴赞(Tony Buzan)在20世纪70年代开发的一种组织性思维工具,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放射性思考具体化的方法。它是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基于对人脑的模拟,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它的整个画面正像一个人大脑的结构图,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同时主要是借助可视化手段促进灵感的产生和创造性思维的形成[2],因此能发挥人脑整体功能。

1.2思维导图的优势思维导图可以把一长串枯燥信息转变成彩色的、易记的、规律的图画。在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过程中,思维导图让患者及家属看清现况、增强对疾病预后的信心,使他们能坚定自己和坚信康复可能的信念,使他们了解康复的过程和手段,自己知道应该做什么?最终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将思想转化为行动的极好向导。同时让康复指导者及护人员不至于迷失方向,能阶段性地把握引领方向、把握关键点、添加细节点。且图文并茂、色彩鲜明、层次清晰,利于制订康复计划,促进与患者的沟通,投射患者的心理象征。且绘制方法简单,可以用手工绘制,手工绘制只需要几支不同颜色的彩笔、一支铅笔、一张白纸即可。还可以使用思维导图制作软件,现在,制作思维导图的软件很多,几乎所有专门用于绘图的软件都可以用来绘制思维导图。这些软件各有优缺点,其中美国Mindjet公司针对思维导图的设计特点而开发的MindManager是一款比较专业的优秀思维导图软件,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

2思维导图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2.1脑卒中康复的理论基础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课题急性脑血管病三级康复网络的研究表明,脑卒中的三级康复是我国现阶段适合推广的脑卒中康复治疗体系[3]。医院作为三级康复网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根据三级康复理论中关于医院应负责的康复流程,并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为患者制定规范的康复流程和治疗方案,为患者在康复过程中提供相应的指导指导。并为患者进入第三级康复即回归社区提供支持,因此医院是患者能否成功康复的重要保障。

2.2对象与方法充分利用我院神经内科的病人资源,以我院神经内科的病人为主要研究对象,选取我科2013年1月――2014年12月脑卒中患者,根据脑卒中功能障碍的划分标准,将患者划分为不同的康复障碍组。将不同的康复障碍组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根据脑卒中康复理论基础制作不同功能障碍的康复思维导图,对照组以传统的康复形式进行康复指导,实验组借助思维导图对患者进行康复指导。

2.3评价方法根据患者康复后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评价、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量,表制定相应评价量表,通过观察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康复后的效果,分析比较思维导图在脑卒中康复应用中效果,得出相应的结论。

3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康复运用思维导图的方法

脑卒中的功能障碍主要包括运动功能障碍、感觉功能障碍、认知障碍、情绪障碍、言语和语言障碍、吞咽障碍、排泄障碍及心肺功能障碍等[4]。根据不同的功能障碍可有不同的康复方法,下面就运动功能障碍如何使用思维导图的方法进行探讨。①根据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在康复过程中康复时间的选择,康复强度的不同,制定不同的康复方法,以及效果的观察运用相关的软件绘制思维导图。②选择具有职业资格的护士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并组织关于运动功能障碍康复训练相关知识的学习,试验组护士参与思维导图的制定,同时学习思维导图的相关知识。③选取我科室满足条件的具有运动功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个组。并对应相关的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护士对两组患者进行相关的康复训练。试验组运用思维导图对其康复训练进行进行。④一段时间后,运用相关的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价,得出相应的结论。

4结论

根据脑卒中患者三级康复理论,医院作为第一和第二级康复主要实施者,医院为患者在医院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患者制定相应的规范的康复流程和治疗方案,在患者能否顺利康复过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制定康复流程和治疗方案、提供康复制定的过程中,除了根据患者的疾病情况,脑卒中的程度制定方案之外,患者的年龄及社会文化背景,对知识的理解接受能力的差异也应该重点考虑。尤其是一些文化水平较低,年龄较大、理解能力差的患者,对知识信息的理解记忆较差,因此也增加了康复治疗的难度。另一方面,康复治疗的效果还取决于护士的知识面和康复指导的能力等。由于这些不足使康复治疗的结果的效果存在较大差异,患者对康复指导的满意度较低,遵医行为较差。为避免这些不足,就必须寻求新的帮助记忆和指导患者康复提高遵医行为方法。借助思维导图这个简便的工具,可以把一长串枯燥的信息变成彩色的、容易记忆的、有高度组织性的图,突出了思维内容的重心和层次,有助于理解记忆。绘制脑卒中康复治疗的思维导图,采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对脑卒中进行康复指导,让患者及家属边看边听进行指导,一方面可以使护士对需要康复指导的内容记忆深刻、条理清晰、避免遗漏,另一方面利用思维导图丰富的图形及色彩效果,吸引患者注意力,使患者在康复指导的过程中能够积极关注[5]。思维导图制作简单却功效强大,利用思维图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治疗的指导,方法简便、实用,尤其适用于老年人以及文化水平较低的人群。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张通,李丽林,崔丽英,等.急性脑血管病三级康复治疗的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2004,84(23):1948-1954.

[2]东尼・博赞.思维导图:大脑使用说明书[M].张鼎昆,徐克茹,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55.

[3]胡永善.中国脑血管病后三级康复治疗的研究[J].中国临床康复,2002,6:935.

篇10

关键词:自主探究;学习型团队;思维导图;云课堂

会计电算化作为中职院校会计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结构体系中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教学目标重在传递知识,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训教学是培养学生职业技术应用能力的关键环节,是养成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部分。本文以中职院校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为例,研究实训课程教学创新模式。

一、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现状

传统的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教学以教师为中心,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教学现状需要正视和思考。

(一)以考证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

过于单一,与企业职业能力要求脱节会计软件涵盖财务、采购、销售、库存、管理分析等各种业务软件,涉及知识面很广。但目前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大多只讲授财务部分的知识及应用,知识能力落后于企业实际需求,无法体现ERP软件的核心管理理念,与企业人才需求脱节。

(二)实训技能教学仅以软件使用流程为主,缺乏原理性教学

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以教授某主流会计软件的使用为主要内容,以操作实训为主。因院校课程设置的课时及师资的限制,在教学中往往只针对考证需求,以一个会计软件进行讲解,忽略能力培养的目标。导致学生掌握的只是会计软件的界面、菜单及操作流程。能应付考证的实操试题,同时难以独立面对企业的财务业务。

(三)教师为主导、学生依赖性过高

目前,中职院校的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通常一般按照”课堂讲授——演示教学——指导实训——自主实训”四个步骤开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以强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事实上,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的“教、学、做”一体在教学过程中往往陷入僵局。环境、设备以及人的状态都直接导致了演示教学中每个学生的接纳吸收的差异。我们留意到很多学生都在自主实训时遇到软件操作的瓶颈,教师只得把宝贵的课堂时间浪费在手把手地指导学生软件操作和业务处理上,一方面导致学生对教师协助解决问题的依赖性过高,同时也导致实训教学进程的拖沓,最终使实训教学只能停留在软件流程操作的表面技能教学中。

二、自主探究式实训课程教学创新

(一)自主探究式实训课程教学创新简介

以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教学创新为例,研究自主探究式实训课程教学创新。自主探究式实训课程教学创新针对实训课程教学特点,通过编写项目任务式的实训教材、团队合作学习团队创建、思维导图思维方式导入、信息化云课堂资源库建设等创新的教材、学习平台、思维方式、信息资源四位一体的课程教学法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以促使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的教学模式。自主探究学习关键的目的是要激发起全体同学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学习,并加强合作交流,少走弯路。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可以说是学生学会求知、学会探索的核心,同时也是极大地提升职校学生实训课程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

(二)四位一体的自主探究式实训课程教学创新实践

1.自编项目任务式实训教材

笔者在推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过程中,有感项目任务式的教材资源可以更高效地帮助学生构建探究学习的体系。以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为例,我们开发“项目引领、任务驱动”为核心的实训教材,教材以一家小型制造业作为实训案例,以小企业典型经济业务为主线,以16个项目及81个学习任务作为实训学习载体,以原始账套资料进行真账练习。配套的实训教材系统化地设计和推送学习任务,覆盖知识点广且贴近企业实务,难易适中,兼顾拓展性。在项目任务式实训教材的引领下,自主探究学习更容易形成系统、体系。项目任务驱动式实训教材思路清晰、结合企业技能人才培养实际编制并推送学习任务。形成实训课程的“技能树结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热情,利于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将技能知识点系统化、内化,推动自主探究式实训课程实施。

2.创建合作型的学习团队

中职生从初中的基础学科学习直接过渡到职业技能学习,对比大学生从年龄结构、心理认知到知识基础都有较大的差别。这也是中职教育遇到的挑战之一。中职生在实训学习过程中,因个体差异、领悟能力的参差导致实训学习效果的不一。更为值得关注的是,部分中职生的学习探究能力和学习自信心未能完全建立,依赖于单一的、被动的传统教学模式。而创建合作型的学习团队,可以快速地帮助学生打破传统的学习模式框框桎梏。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的参与、通过团队共同努力去探究解决教师布置的学习项目任务,更容易实现学习能力的提升,提高个人学习成就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进入快速学习通道。以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教学为例,通过分组——破冰——团队合作学习,完成学习任务。成员互助解疑答难等方式在学习任务下达的同时,创建合作型的学习团队。通过学习团队的创建,团队成员之间的互助鼓励、各团队之间的竞争、团队完成任务业绩呈现等方式促进每个学生学习的效果。

3.思维导图——创新思维方式导入

思维导图(mindmapping)是英国“记忆之父”东尼.博赞在70年代所创,是一种放射状的辐射性的思维表达方式。思维导图注重开发人的左右脑,运用线条、符号、词汇和图像,把一长串枯燥的信息变成彩色的、容易记忆的、有高度组织性的图。在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教学中,我们发现将复杂经济业务处理流程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展现出来,结合操作步骤示例图,可以让学生学习效率成倍数上升。例如会计电算化购销存实训步骤是比较复杂的,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可先将准备好的购销存业务流程图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的脑海里对经济业务流程有形象的认识和记忆。同时帮助学生从软件操作的迷宫中走出来,结合学生实训操作体验,更高效地内化与掌握操作流程。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教学实证研究证实,思维导图的形象思维方式导入促使聪明的大脑不断去记忆和思考,思维导图能有效指引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树立全局观念,构建知识,让知识变得有层次,有结构,清晰易懂。会计经济业务处理流程是一个体系,传统的教学难点在于为了让学生熟练地记忆流程操作,进行反复的操练。而实训操作教学的关键在于是够能理清思路?思维导图的优点之一就是可以让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只需要一张纸或一个板书就可以将一种类型的经济业务流程体系化出来,让学生一眼看清问题与业务流程的构架。同时,还可以根据每个学生思维方式的不同,引导学生自己根据实训体验作图,联想知识点,不拘泥于现有形式,使用各种相关的色彩、符号加深印象,让学生形成开放性的思维。

4.信息化云课堂资源库建设

以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为例,目前由于课程的课时安排、学校实训场地的限制导致不是每个职校生都可以大量地进行实训练习操作。自主探究式学习需要学生进行预习、复习、自主探究实训操作、总结要点、团队分享等。通过一系列的自主探究学习过程,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因此,引导学生实现自主探究式学习一个关键点在于自主探究式的学习资源平台的构建。我校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信息化云课堂资源库包括会计电算化精品课程资源网站、《会计电算化实训》实训教材配套网盘资源、会计专业空中课堂。信息化云课堂资源库建设通过多个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会计电算化实训项目实训提示、实训项目理论知识准备、实训项目微课视频资料、实训项目过程性账套数据、会计电算化学习软件安装版软件等自主探究学习资源。

三、自主探究式实训课程教学创新小结

自主探究式实训课程教学通过项目任务式的实训教材、团队合作学习团队创建、思维导图思维方式导入、信息化云课堂资源库建设等创新的教材、学习平台、思维方式、信息资源四位一体的课程教学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开启创新学习思维方式、实现线上线下碎片化个性化学习、课堂变成一个解决问题、相互探究、合作学习的地方,教学结构实现了由“先教后学”转变为“先学后教”的新模式。自主探究式实训课程教学创新是系统化、体系化的翻转课堂教学创新。它以学生为中心,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和协作学习能力。同时也可以为其他中职实训类课堂的教学创新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李爱红.翻转课堂的微课课程改革在实训课程教学中的实证研究[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12).

[2]刘丽琼.翻转课堂在会计电算化专业岗前实训教学的实证研究[J].职业教育,2015(8).

[3]毕启冬,唐文文,张彦鹏.思维导图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201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