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价上涨范文

时间:2023-04-10 17:22: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物价上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摘要:2007年12月3日至5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指出:当前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的趋势尚未缓解,价格上涨压力加大。分析了物价上涨现状和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缓解物价上涨的措施。

关键词:物价上涨;原因;缓解措施

1当前物价走势

当前,我国的物价形势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特征,各类价格指标变化的方向,步调不完全一致,有的价格指标绝对水平比较高,但增幅表现出向下收敛的趋势;有的价格指标表现出向上的走势,但是从较低的水平开始上升。综合起来看,目前,我国物价形势的主流是健康的,从总体上看没有明显脱离基本稳定区间,在社会可承受范围之内;短期不存在高通货膨胀风险,国民经济依然运行在高增长、低通胀轨道上。

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增大,但绝对增速不高,运行在预期目标的以下。对居民生活影响最直接的价格指标是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是衡量物价总水平变化的核心指标。近几个月,这一指标出现了加速上行的势头。变化的趋势来看,今年的物价形势趋紧,通货膨胀压力有所增大。但从绝对水平看,2%-2.8%的月度增速并不算高。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处于加速发展阶段的发展中经济来说,CPI涨幅一般要高于处于稳定增长阶段的发达经济CPI的年度上涨率,运行在2%~3%左右比较合理,而月度和季度上涨率应当在这个水平上下有一个可容忍的浮动空间,如果这个空间上下浮动2个百分点的话,从静态看,月度、季度的CPI上涨率在0%~5%以内变化都应是合理的,超过5%可确定为出现了通货膨胀。

CPI是我们衡量宏观经济体温的一个重要指标,经济学界有观点认为,它在3%以下比较正常,那为什么今年以来,尤其最近几个月CPI却连连创出新高呢?

2物价上涨原因

2.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

2007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7239亿元,比上年增长24.8%,加快0.9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17414亿元,增长25.8%,加快1.5个百分点(12月份16809亿元,增长19.6%);农村固定资产投资19825亿元,增长19.2%。在城镇投资中,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1466亿元,比上年增长31.1%;第二产业51020亿元,增长29.0%;第三产业64928亿元,增长23.2%。分地区看,东部地区投资比上年增长21.0%,中部地区增长34.0%,西部地区增长28.2%。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25280亿元,比上年增长30.2%,加快8.4个百分点。因此,在利率偏低,货币信贷投放过多,企业盈利大幅增长,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推动等基本因素没有根本性改观之前,投资反弹压力较大。

2.2消费增长势头明显回升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我国2007年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5.9%,比上年同期加快2.4个百分点。表明我国消费正以较快的速度增长,成为推动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但在消费增长的同时,也应考虑到物价上涨对消费的推动作用。对比统计数据发现,近年来国内消费市场日益活跃,社会消费增速逐步加快。2006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2005年增长13.7%,2007年一季度和上半年,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幅分别为14.9%和15.4%,到2007年前三季度,这一数字被改写为15.9%。消费增速变快的最大推动力是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尽管居民收入实际增速仍然小于GDP增速,但是二者的差距正在缩小。其次,居民收入增至一定水平后,消费结构开始转变,消费规模在结构转变的带动下增大了。再者,国家鼓励居民消费的政策力度加大,居民消费热情不断增长。另外,社保体系日益完善,工资形成机制改革开始启动,使人们对未来风险预期降低,对收入增加的预期提高,储蓄资金也开始向消费和投资领域转移。

2.3国际市场价格上扬

由于国际市场能源,粮食,工业玉米淀粉,贵金属和基本金属原料等基础商品价格的上扬,从外部输入上引起国内物价攀高。2007年我国进口原油及成品油约1.8亿吨,进口铁矿石约3.75亿吨,进口食用植物油和油料(主要是大豆)榨油约1350万吨。按照2007年12月份国际市场价格和我国全年原油,铁矿石,大豆3种物资进口数量计算,由于国际市场价格和海运费用上涨,影响国内生产成本比上年约增加5100亿元,相当于国内商品零售总额的5.9%。

2.4我国GDP增速超过10%

2007年,我国GDP达246619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加快0.3个百分点,连续5年增速达到或超过10%。一般认为,GDP一旦超过10%,将大副拉升消费品价格,CPI在2007年上涨4.8%,创了近11年的新高。食品、居住价格上涨是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的主要原因。2007年,我国全年食品价格上涨12.3%,其中肉禽上涨幅度为31.7%,食品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4.6个百分点。居住价格上涨4.5%,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0.6个百分点。

2.5价格传导波及通货膨胀

早在2006年11月,我国粮油价格出现异动。通货膨胀的风险已探出苗头。当年11月至12月间,国内食用油价格一个月内就上涨了20%,面粉价格涨幅也超过了10%。粮油价格上涨又推动了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持续走高,2007年前9个月CPI同比上涨4.1%,其中8月6.5%的增幅更是达到了11年来的新高。以后连续5个月的增幅都超过6%。其中猪肉价格独领,5月平均上涨10.5%,7月肉禽价格上涨4.52%。国内由粮油上涨引起多个行业成本收益加速变化后,价格传导放大这一变量,以强正相关的速度推动价格总水平上升。目前,物价由局部上涨向全面性上涨的传导已是炙手可热。食品、原油、房地产等基础性物品价格的上涨及相互抬升作用的叠加,占全面性价格上涨的权重十分可观,市场的震荡并非杞人忧天。

2.6市场上的不道德行为

近一时期,一些企业趁机哄抬物价。有的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有的囤积居奇,搭车涨价;有的超过成本增加幅度不合理涨价;还有的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制造紧张气氛,严重影响社会心理预期,推动市场价格不合理上涨。

3缓解物价过快上涨的措施

价格上涨对广大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生活产生了较大影响,不合理涨价已经影响到社会的安定。为了缓解价格过快上涨对生产与生活的影响,必须采取多项措施控制物价过快上涨:

(1)实行临时价格干预措施,努力保证重要商品及服务价格基本稳定和市场正常供应;

(2)加快农业生产扶持力度,增加农产品供给,充分利用国内国外市场,增加重要商品供应,稳定物价;

(3)稳定政府管理的商品和服务价格,继续执行已经出台的各项补助政策;

篇2

央行的一份问卷调查显示,城镇居民对当前物价快速上涨反应强烈,认为“物价过高,难以接受”的居民达到47.1%。

物价为什么如此飞涨?一个常见的解释是“流动性过剩”。所谓流动性过剩,实际就是通货膨胀,更简单地说,就是市场上钱太多了。

那么,为什么市场上钱太多了?经济学家认为,是因为中国的出口太强了。我国出口持续大于进口,导致国际收支顺差加速扩大,外汇如潮水般涌进中国,现在每天大约有10亿美元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由于我国实行外汇管制,这也意味着,央行为这10亿美元每天需要投放70多亿人民币(外汇占款),这些钱最后流向商业银行形成了基础货币。基础货币就是商业银行用来“生钱的钱”,最终,这70多亿元的外汇占款又以5倍大的规模通过贷款投向社会。而这,还只是一天的外汇净流入带来的货币流动性。

市场上钱太多了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各级政府过度追求工业增长。与此同时,长期以来的低利率甚至是负利率,以及高储蓄率,导致银行可贷资金庞大,投资率因此高企不下,投资拉动性经济成为了痼疾。

物价飞涨通货膨胀,意味着民众持有货币的大幅缩水,意味着对民间财富额外强征的税收。上面的言论已经表明,这次来势汹汹的通货膨胀,与延续多年的“创汇战略”和“外向型经济”难脱干系,是粗放的、投资拉动性的经济增长模式滋生的货币现象。往深处说,2007以来的物价飞涨,是深藏于经济社会体制下的综合性病症的一次大发作,套用经济学家的说法,这是一种“结构性上涨”。

事到如今,我们真该反思和自问,以一个十多亿人口的大国,国内有着广阔无垠的市场空间,我们有什么必要搞“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我们为什么要把生产和流通的重心移向国际特别是美国,以至外贸依存度达到60%以上?我们有多少民众的日常生活需求尚未满足,无论在城市还是乡村,到处可见生活贫困的人群,可是,我们生产的大量消费品却以极低廉的价格销往国外,我们人均收入只是人家的一个零头,可我们却在慷慨地倒贴发达国家的消费者。据说,这样做的理由是“以市场换技术”,可我们真换来人家的核心技术了吗?电子、汽车、通讯设备等产业的现状告诉我们,核心技术至今还在人家手里,我们不过是人家的“组装车间”和“生产工场”,人家看中的是我们廉价的土地、劳动力和各项优惠政策。

再者,所谓投资拉动性经济,其实质何在?笔者观察数年,以为这尤其是中国经济社会不公正的产物。十多年来,被以市场化名义剥夺了原有社会地位的劳动者,失去社会政治权益的同时,经济权利也被漠视,不少地区和产业的劳动者,多年来工资未见上涨,这使得国内居民购买力一直偏弱,消费乏力,内需不振。与此同时,占有了企业丰厚利润的资方,社会政治地位上升,并有机会和设法“寻租”的权贵交好,由此形成各类利益集团。既占有社会资源优势,又有大笔剩余资金可作扩张资本,资方的投资冲动当然强烈,各地银行也愿意贷款给他们。由此,投资拉动性经济谁人还能轻易拦阻?

笔者认为,欲从根本上改变经济大势,还需扭住问题的根本,特别是要转变发展思路和重心。要调整鼓励出口的外向型经济战略,下大决心改变陈旧的经济增长模式,增加教育、卫生、医疗等公共服务的供给,同时提高劳动者的社会地位和报酬,使劳动者所得与GDP增速保持同步。当重新确立了社会地位的劳动者,从国民经济增长中拿到本应属于自己的收入,他们将会创造出巨大的市场需求,我国经济的成长,从此会获得一个真正稳固的,不依赖于他人的基础。

篇3

关键词:物价上涨;原因;缓解措施

中图分类号:C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7-0031-02

1 当前物价走势

当前,我国的物价形势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特征,各类价格指标变化的方向,步调不完全一致,有的价格指标绝对水平比较高,但增幅表现出向下收敛的趋势;有的价格指标表现出向上的走势,但是从较低的水平开始上升。综合起来看,目前,我国物价形势的主流是健康的,从总体上看没有明显脱离基本稳定区间,在社会可承受范围之内;短期不存在高通货膨胀风险,国民经济依然运行在高增长、低通胀轨道上。

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增大,但绝对增速不高,运行在预期目标的以下。对居民生活影响最直接的价格指标是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是衡量物价总水平变化的核心指标。近几个月,这一指标出现了加速上行的势头。变化的趋势来看,今年的物价形势趋紧,通货膨胀压力有所增大。但从绝对水平看,2%-2.8%的月度增速并不算高。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处于加速发展阶段的发展中经济来说,CPI涨幅一般要高于处于稳定增长阶段的发达经济CPI的年度上涨率,运行在2%~3%左右比较合理,而月度和季度上涨率应当在这个水平上下有一个可容忍的浮动空间,如果这个空间上下浮动2个百分点的话,从静态看,月度、季度的CPI上涨率在0%~5%以内变化都应是合理的,超过5%可确定为出现了通货膨胀。

CPI是我们衡量宏观经济体温的一个重要指标,经济学界有观点认为,它在3%以下比较正常,那为什么今年以来,尤其最近几个月CPI却连连创出新高呢?

2 物价上涨原因

2.1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

2007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7239亿元,比上年增长24.8%,加快0.9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17414亿元,增长25.8%,加快1.5个百分点(12月份16809亿元,增长19.6%);农村固定资产投资19825亿元,增长19.2%。在城镇投资中,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1466亿元,比上年增长31.1%;第二产业51020亿元,增长29.0%;第三产业64928亿元,增长23.2%。分地区看,东部地区投资比上年增长21.0%,中部地区增长34.0%,西部地区增长28.2%。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25280亿元,比上年增长30.2%,加快8.4个百分点。因此,在利率偏低,货币信贷投放过多,企业盈利大幅增长,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推动等基本因素没有根本性改观之前,投资反弹压力较大。

2.2 消费增长势头明显回升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我国2007年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5.9%,比上年同期加快2.4个百分点。表明我国消费正以较快的速度增长,成为推动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但在消费增长的同时,也应考虑到物价上涨对消费的推动作用。对比统计数据发现,近年来国内消费市场日益活跃,社会消费增速逐步加快。2006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2005年增长13.7%,2007年一季度和上半年,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幅分别为14.9%和15.4%,到2007年前三季度,这一数字被改写为15.9%。消费增速变快的最大推动力是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尽管居民收入实际增速仍然小于GDP增速,但是二者的差距正在缩小。其次,居民收入增至一定水平后,消费结构开始转变,消费规模在结构转变的带动下增大了。再者,国家鼓励居民消费的政策力度加大,居民消费热情不断增长。另外,社保体系日益完善,工资形成机制改革开始启动,使人们对未来风险预期降低,对收入增加的预期提高,储蓄资金也开始向消费和投资领域转移。

2.3 国际市场价格上扬

由于国际市场能源,粮食,工业玉米淀粉,贵金属和基本金属原料等基础商品价格的上扬,从外部输入上引起国内物价攀高。2007年我国进口原油及成品油约1.8亿吨,进口铁矿石约3.75亿吨,进口食用植物油和油料(主要是大豆)榨油约1350万吨。按照2007年12月份国际市场价格和我国全年原油,铁矿石,大豆3种物资进口数量计算,由于国际市场价格和海运费用上涨,影响国内生产成本比上年约增加5100亿元,相当于国内商品零售总额的5.9%。

2.4 我国GDP增速超过10%

2007年,我国GDP达246619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加快0.3个百分点,连续5年增速达到或超过10%。一般认为,GDP一旦超过10%,将大副拉升消费品价格,CPI在2007年上涨4.8%,创了近11年的新高。食品、居住价格上涨是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的主要原因。2007年,我国全年食品价格上涨12.3%,其中肉禽上涨幅度为31.7%,食品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4.6个百分点。居住价格上涨4.5%,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0.6个百分点。

2.5 价格传导波及通货膨胀

早在2006年11月,我国粮油价格出现异动。通货膨胀的风险已探出苗头。当年11月至12月间,国内食用油价格一个月内就上涨了20%,面粉价格涨幅也超过了10%。粮油价格上涨又推动了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持续走高,2007年前9个月CPI同比上涨4.1%,其中8月6.5%的增幅更是达到了11年来的新高。以后连续5个月的增幅都超过6%。其中猪肉价格独领,5月平均上涨10.5%,7月肉禽价格上涨4.52%。国内由粮油上涨引起多个行业成本收益加速变化后,价格传导放大这一变量,以强正相关的速度推动价格总水平上升。目前,物价由局部上涨向全面性上涨的传导已是炙手可热。食品、原油、房地产等基础性物品价格的上涨及相互抬升作用的叠加,占全面性价格上涨的权重十分可观,市场的震荡并非杞人忧天。

2.6 市场上的不道德行为

近一时期,一些企业趁机哄抬物价。有的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有的囤积居奇,搭车涨价;有的超过成本增加幅度不合理涨价;还有的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制造紧张气氛,严重影响社会心理预期,推动市场价格不合理上涨。

3 缓解物价过快上涨的措施

价格上涨对广大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生活产生了较大影响,不合理涨价已经影响到社会的安定。为了缓解价格过快上涨对生产与生活的影响,必须采取多项措施控制物价过快上涨:

(1)实行临时价格干预措施,努力保证重要商品及服务价格基本稳定和市场正常供应;

(2)加快农业生产扶持力度,增加农产品供给,充分利用国内国外市场,增加重要商品供应,稳定物价;

(3)稳定政府管理的商品和服务价格,继续执行已经出台的各项补助政策;

(4)继续加强价格行政执法和价格监管,维护市场正常秩序,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5)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

参考文献

[1]赵雪芳.如何看待当前的物价走势[J].中国金融,2007,(17).

[2]吴磊,周楚书.我国近来物价上涨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32).

[3]唐毅亭,白静.目前通货膨胀的性质、特点和趋势分析[J].宏观经济研究,2007,(09).

篇4

调查时间:2010年2月10日

调查地点:广东深圳龙华华富市场

调查方式:随机询问 采访 亲身体验

调查内容:

近几年,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尤其是大中城市,物价上涨的消息也越来越多。虽然媒体有报道,尽管以前我读书的时候并不在意这些新闻,但是现在一个人在学校生活,日子也要精打细算,才开始感受到物价上涨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襄樊是一个中等城市,生活水平不算高,但是近一两年物价也不断上涨,就连学生餐也是一次一次涨价,才发现基础生活物质价格上涨给生活带来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压力,也是突然不能够适应。 “民以食为天”,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讲,此类基本生活物质虽然小幅上涨,但带来的影响却是巨大的。这类基础物质价格再怎么涨,老百姓也是要买的,无论如何,饭总是要吃的。

这两年因为父母原因,我都在深圳过年。更是直接感受到物价上涨带来的物质压力和一些影响。那么具体情况如何呢?年后初四我随母亲去了一趟菜市场了解了一些情况。

⒈猪肉价格:印象中猪肉应该卖的很便宜的,6,7块钱一斤。可是当我妈问猪肉价格时,摊主说:“14元一斤。”我就惊讶极了。什么时候涨的这么厉害了?旁边另一个顾客说:“好多天都没有吃猪肉了,都不知道猪肉是啥味道了,想吃肉只能买点羊肉吃火锅啦,否则别的也买不起,鸡蛋更是长得离谱,原来3.4就能做一顿炒鸡蛋,但是现在4.2才能炒一盘啦。现在过年才来买些猪肉回去。”早就听说国家政府一直要控制猪肉价格上涨,可是现在看来好象没有什么效果吧。

⒉鸡蛋价格:印象中以前只买一两块一斤的,可是妈妈告诉我:“那是早几年的价格了,现在都卖到四五块钱一斤啦。”我随着妈妈去买鸡蛋,果真,鸡蛋标价:4.5元/斤.妈妈买了十个鸡蛋就要了十几块钱.

⒊蔬菜价格: 2010年真是不一样的一年,年前大雪灾.湖北、湖南、广东受灾严重,很多北方时令蔬菜因为道路不通而无法正常运到南方.这是蔬菜涨价的主要原因之一.妈妈去买藕.一看标价:6元/斤.买了两节就是12元.妈妈大发感慨:“现在买菜都要大几十块.却没有多少东西.再这样下去,如果不涨工资,真的是会越来越困难了。”我在心里也暗暗赞同。

随后在市场上转了一圈,发现一般的蔬菜价格都在1元以上。很多居民都试着还价,可是卖家一直“叫苦”表示不能再便宜了,涨价也是没办法,一涨都跟着涨了。

看到这样的情况,我真是颇有感触:生活真是很不容易!

理性的看近两年物价上涨,对原本生活困难的低收入居民家庭确实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食品价格的波动给普通市民特别市低收入家庭的生活也带来了影响。

整体上看,我国城市居民的生活已基本实现小康,粮油价格上涨尚不足以影响到居民整体生活。但由于低收入家庭的消费结构仍停留在以满足生存需要为主的温饱型模式,。因此,粮油价格的上涨对低收入居民的生活造成的影响较大。

篇5

多种混合型成因的集中爆发构成本轮物价上涨不同以往的特质,呈现复杂的趋势,并进一步拉高未来人们对于物价高涨的担忧,其中,劳动力价格的上涨成为了以往历次物价上涨都不具备的一个推手。

物价上涨存在三大推手

2010年下半年,物价上涨苗头已开始显现,并于当年11月份CPI达到了最高点5.1%。为了控制流动性过剩和物价上涨,央行从去年至今已经9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4次提高利率。投资需求推动的流动性过剩,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引发的输入型通胀,热钱的流入以及劳动工资的上涨等因素相互交织,混合型通胀使此次物价高涨的趋势与历史上的情形相比更加复杂,再加之通胀预期的助推,物价上涨势头,难以平息。

通过对2011年一季度通胀数据回归测算后发现,流动性成为推动物价上涨的首要决定因素。过去两年的货币超发明显。2009年广义货币M2平均增长28%,超过9.2%的经济增长水平以及-0.7%的通缩水平所对应的货币需求19.5个百分点;2010年M2平均增长19.2%,超出10.3%的经济增长与3.3%的通胀水平所对应的货币需求5.6个百分点。对此,政府已在有意识地收紧信贷。2月份M2增速15.74%,是历史上连续27个月以来的最低值。然而3月,M2增速恢复到16.63%,环比增加了2.99%。这表明我国投资需求仍然十分强劲。虽然各种实业企业投资的自有资金可以占到总投资的50%~60%,但是剩下的部分,须由贷款来配套。在“十二五”期间,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国家电网、高铁、信息产业,甚至保障房的建设,都将是未来投资需求的主力军。而2011年为开局之年,地方投资冲动的惯性一时还难以遏制。

大宗商品价格的一路高歌,输入型通胀压力猛增是物价上涨的第二个因素。一季度,中国铁矿砂进口量增长14.4%,价格上涨59.5%;原油进口量增长11.9%,价格上涨24.3%;成品油进口量增长27.7%,价格上涨18.8%。这三类产品进口额合计比去年同期增加275亿美元,其中因价格上涨直接导致进口增加177亿美元,占比近2/3。中国经济发展对国际上的资源、能源类大宗商品的依赖程度逐步加深,其中石油、铁矿石和铜三种产品的对外依存度已经分别达到了55%、60%和70%。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PPI有直接的传导作用,并会间接影响CPI。

国内劳动力价格上涨的趋势十分明显,成为CPI走高的第三个推手。近期在珠三角经济区调研发现,当地企业2009~2010年间用工成本普遍上涨30%到40%,2011年预计仍继续上涨10%到15%。刘易斯拐点已经到来,抑或迫近,这使得劳动力价格将不可逆转地长期上涨,成为普遍共识。工人工资上涨的呈现另一种循环,即货币投放过多,导致资产价格特别是房地产价格上涨过快,直接导致消费价格中的居住类价格上涨,并驱动人工成本上涨。同时,近两年农产品价格的大幅上涨,也促使农民工的用工成本增加。劳动工资的上涨将不断推升企业的成本,使产品价格和服务品价格升高,而物价水平的升高,反过来还将进一步促进劳动工资的上涨,形成“工资―物价”的螺旋上升趋势。

上下游产业呈现出两重天

终端消费品价格上升,仅仅是最直观现状。更为深远的影响,是生产链条各个环节上产品价格的不同走势,将给各类产业在未来2~3个季度的生产及利润空间,带来明显影响。当前物价上涨的形势,对上下游产业将发挥截然不同的作用。一般分析认为,以铁矿石、钢铁、有色金属为代表的上游原材料产品,将因目前的物价上涨形势而获得更多利好。

一方面,主要因为美元贬值而形成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将因为人民币升值而构筑起一定的缓冲,从而使国内的原材料加工企业在进口价格上减缓压力。而另一方面,由于身处产业链的上游地带,从而使得这些企业具有较强的成本转移优势。2011年地方政府面临的一系列工程任务,对上游原材料产业的需求,形成较强的支撑作用。从而使原材料产品价格上涨成为今年的大趋势,并扩大这些行业的利润空间。

地方需求的一个重要来源,在于各地方在2011年必须完成的保障房建设指标。住建部曾于2011年3月表示,全年计划建设保障房1000万套,而这一规划将形成1.3万亿元投资。由于通过地方政府绩效考核的硬性指标推进,这一部分形成的投资可以说是“板上钉钉”,从而使得各地方对钢铁、水泥及上游建材产品形成巨大需求。

投资需求的另一个主要支柱,来自于区域结构逐步调整下、中西部大规模提速的基础设施建设。这一趋势在2011年第一季度投资数据中已有显现。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9465亿元,同比增长25%,环比增长1.73%。其中,中西部地区起到主要拉动作用,西部地区在1~3月的投资增长达到26.5%,而中部地区则高达31.3%。这一投资格局会成为一个中长期走势,对上游产业的产量及产品价格发挥明显作用。如果说物价上涨在未来2~3个季度对上游产业将带来较为积极的影响,那么以终端市场为主要发力对象的下游产业,则将面临更多的“利空”因素。

调研情况表明,2009年以来,无论是原材料成本还是人工成本都出现了明显的上涨,2009~2010年,原材料成本最低涨幅达到15%左右,其中餐饮业的原材料成本涨幅为100%,电子行业成本上涨35%左右。

由于下游产业的竞争性比较充分,转嫁成本的能力相对较弱。2011年第一季度,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6%,比历史同期水平下降约2个百分点。这是下游产业面临市场动力不足的征兆,由于物价上涨而造成的需求萎缩,将在未来几个季度表现得更为明显,从而使下游产业全年利润空间受到压缩。这些产业主要以需求刚性较弱的可选消费品为主,例如汽车业、家电业,以及牛奶等食品加工业。以汽车业为例,2010年全年销量增幅达到30%多,但业界目前预测2011年的全年销量增幅约为10%。销量增幅的大幅收缩,这主要是成品油价格上涨带来养车成本明显提高,从而抑制了消费者在今年的购车欲望。

行政调控面临尴尬局面

尊重市场选择与维护价格和社会的稳定,是国家发改委目前必须修炼的平衡术。2011年第一季度高企的CPI数据再度刺激众人的神经。针对终端消费品价格涨势明显的现状,国家发改委在进入4月份以来,先后约谈日化、方便面、白酒等行业厂商与协会,希望以此在一定程度上达到稳定物价的作用。与此同时,全国工商联24家直属商会于4月中旬物价维稳倡议书,提倡非公企业不要人为抬价与共谋涨价。

篇6

一、全区城镇居民的收支情况

(一)收入情况。1-5月,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974.22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8%;月人均994.84元。将全区100户调查户按相对收入不等距分组:1-5月份,低收入组居民家庭(占抽样调查户数的20%)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684.04元,月人均536.80元,仅占全区月平均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3.95%。

(二)支出情况。1-5月份,全区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3417.46元。其中:居民人均食品消费支出1030.65元,恩格尔系数为39.7%,比上年同期高1.4个百分点,食品价格持续上涨成为主要因素。截至5月末,我区低收入组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性支出1180.49元,食品支出人均582.57元,月人均仅为116.51元,恩格尔系数为49.4%,比全区平均水平高9.7个百分点。

二、物价上涨对城市低收入居民家庭生活的影响

据资料显示,1-5月份,全区低收入居民家庭,由于食品价格的上涨,对生活的影响十分明显,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明显加重了居民家庭的生活负担。我区低收入家庭收入来源单一,部分依靠城市低保,部分身体有病或有残疾靠亲友资助,收入没有增长点。食品价格的上涨明显加重了他们的生活负担,并使部分低收入居民的生活陷入更加贫困的境地。

第二、降低了部分居民家庭的生活质量。为了应付食品涨价造成的生活必需开支的增加,很多居民家庭特别是低收入居民家庭只得采取压缩衣着、家庭设备用品、教育文化娱乐等支出,并适当减少肉、禽、蛋、水产品类等高营养、高价位食品的消费量,居民食品支出比重增大,恩格尔系数上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受到影响。

第三、物价上涨给低收入居民心理上带来了较大的压力和忧虑。在当前的物价涨势下,部份低收入家庭已出现入不敷出,收支倒挂的窘迫境况。他们在今后生活中应对子女就学、养老、就医以及改善住房条件等一系列问题更是表现得忧心忡忡。

三、保护城镇低收入居民家庭不因涨价而生活下降的建议

(一)下功夫遏制物价上涨

政府应有效地加强市场监管,依法严惩流通领域囤积居奇、哄抬物价、垄断市场、危害秩序的市场违法行为。慎重出台调价项目,控制价格过快上涨。

(二)健全补贴机制和适度提高低保标准

有关部门应适时根据价格上涨情况,结合低收入居民家庭的承受能力,建立健全价格补贴机制,实行必要的价格补贴措施。适度的提高低保发放标准.

(三)抓好社会保障体制的建设

抓紧养老、医疗、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努力扩大社会覆盖面,实施多层次的保障方式;完善和健全社会保障体制功能,充分发挥社会保障制度的扶贫救困功能。

篇7

关键词:CPI;物价上涨;通货膨胀

2008年末,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平稳发展,我国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我国居民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都持续升高,物价水平上涨迅速,我国正面临着较大的物价上涨压力。2010年11月份CPI同比上涨达到5.1%,达到近两年来的最高值。农产品价格上涨尤为明显,给居民生活带来严重的压力,并加剧了人们对物价上涨的预期,多次出现农产品抢购现象。今年以来,央行先后五次调高了存款准备金率,也是自去年以来的第十一次上调,以缩紧货币信贷,抑制物价上涨。刚刚的国民经济数据显示,2011年一季度,CPI同比上涨5.0%,现在物价上涨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热点问题。

一、当前物价上涨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快速上涨的物价加重了工业企业的运行成本,导致大多数城乡居民生活负担加重,对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加重了中低收入者的经济负担

物价上涨会降低消费者的实际生活水平,而且物价上涨对低收入民众的生活的冲击最大,使原本就存在问题的分配结构更加恶化。物价上涨时,货币贬值,无固定工资的低收入者,收入无法再维持原有的生活水平;只有固定工资的低收入者,工资虽然会上调,但工资收入的增长不仅总是落在物价上涨之后,而且上涨的幅度永远也比不上物价上涨的幅度。因而,使一些收入较低的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下降。当物价上涨持续发生时,就有可能造成社会的动荡。

2.使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投资消费方向发生偏离

在物价上涨的情况下,一种产品价格的上涨,并非真的由于市场对该产品的需求增加而上涨,而只是由于生产者的投机行为或者消费者对价格进一步上涨的恐慌造成的。现实情况下,并不是每一个生产者都能掌握全面的市场信息,市场不能发挥其正确的导向作用,因此这种由不确定性带来的投机和恐慌很可能推动没有根据的进一步的投资冲动,造成恶性循环,并继续加大通货膨胀的可能性。

3.阻碍劳动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从而降低我国的国际竞争能力

从生产者的角度看,在一个物价上涨时期,牟取利润的最简单办法就是涨价,生产者将减少对提高生产技术的投资,甚至不再对其投资。而是不断提高产品价格,而且是争取自己的产品以更快的速度涨价。这样会严重阻碍了我国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我国经济本来已是一种外延型经济,技术的含量并不高,在国际上完全靠价格低廉来赚取微薄的利润。物价上涨不仅将使得我国经济长期无法摆脱在国际分工中的这种低端地位,甚至有可能使得中国在与其他劳动密集型经济在争夺国际市场份额的竞争中败北,不利于我国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4.物价不断上涨引发持续通货膨胀从而造成发生经济危机的可能

从长期经济发展角度来看,物价不断上涨一般会引发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造成泡沫经济,当运行中泡沫破灭,最终爆发经济危机。在现阶段国际宽松的经济政策的大背景下,能源价格、住房价格、农产品价格等不断走高,世界性的通胀步伐正在加快。由于种种原因,我国以农产品为代表的商品价格上涨明显,加重了我国通胀现象,如果不采取有效政策加以控制,将加大我国爆发经济危机的可能性。

二、当前我国物价上涨现象的原因分析

从我国现阶段现实情况来看,我国物价上涨受国内外多种因素影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人民币的投放量过大

2008年以来,为保持我国经济持续未定增长,国家出台的一系列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为配合这些政策,央行扩大了货币信贷投放量,信贷项目及数量都大幅增加,市场上流通的人民币也随之增加。在国际金融危机下,信贷资金的大量投放促进了我国经济恢复与持续增长,但随机世界经济的复苏,货币信贷扩张又引起居民的货币收入增加,居民的消费需求上涨,生产要素的价格和劳动力成本的大幅上涨等现象,加重我国物价上涨压力,从而形成成本推进型的物价上涨。我国大量投放人民币,一方面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增长,但另一方面也助推了物价上涨。

2.自然灾害频发导致食品价格过快上涨

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事件频繁发生,西南地区的长期干旱,玉树发生地震和全国大面积的洪涝灾害,这些自然灾害事件严重影响居民的正常的生产和生活。频繁的自然灾害,影响了农产品的生产和运输,从而使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部分农产品出现短缺,造蔬菜和粮油等食品价格大幅上涨,带动其他商品价格上涨,增大了我国物价上涨的压力。食品价格过快上涨,是导致我国物价上涨的一个重要原因。

3.全球流动性泛滥

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印钞策略,营造了全球宽松的货币环境,使人民币相对升值,并造成了人民币升值继续的预期。使其国家的货币大量流入国际商品以及金融市场,致使大宗商品包括铁矿石等金属及大宗农产品价格均大幅抬升,从而也会推动我国的商品价格的上涨。而我国对这些商品需求量巨大,输入性通货膨胀的产生也是一种必然。

4.游资炒作现象严重

近年来,由于货币过量发行,货币充足,游资炒作之风盛行,遍及各个领域。加上我国信息流通不是很通畅,炒房、炒蒜、炒油、炒豆、炒盐等,无所不炒。2010年以前,国内外游资大量涌入我国房地产市场,进而带动大多数商品价格迅速上涨。而2010年以来,由于房地产调控力度加大,国内外游资在房地产市场投机获利的机会减少,一些游资开始转农产品领域,一些可储存的食品品种也成了投机资金轮番炒作的对象。农产品遭到游资炒作,并通过以点带面的传递效应,带动其他物价上涨,并最终反映在CPI涨幅上。

5.垄断现象存在

凡是被垄断的部门或行业,其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往往是居高不下的。垄断企业拥有对该类产品的市场定价权,通过对商品价格的操纵,从而使自己获得最大的利润。例如,世界三大铁矿生产商联手抬高铁矿石的价格,迫使中国钢铁企业长协供货机制崩溃,转向采取新的季度定价模式被垄断的商品或服务价格不断升高,最终会在中国会导致一系列连锁反应,致使其他商品价格也随之升高,引起物价上涨。因此,中外垄断行业是造成我国物价上涨的又一重要原因。

篇8

居民消费价格上涨,主要是由食品价格上涨推动的。上半年食品价格同比上涨7.6%,影响CPI上涨2.5个百分点;扣除食品涨价影响,CPI仅上涨0.7个百分点。这次食品涨价是在我国农业生产健康发展的情况下发生的,是工农和城乡之间利益格局调整的正常表现。2004年~2006年,我国粮食生产连续三年丰收,今年夏粮产量又同比增长1.3%,粮食供给的基础比较稳固。食品价格上涨,短期原因主要有:一是2006年世界粮食减产,加上美国等产粮大国将玉米大量用于加工生物能源,世界粮食市场价格上涨;二是针对国内粮食市场供求变化,粮食部门库存投放不够及时;三是国内玉米加工乙醇能力增长较快;四是春节和季节性因素的影响。从长期看,农产品和食品价格上涨,还反映了经济发展的一般特点。各国在经济发展中,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和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农产品和食品价格都呈现逐步提高的态势。这是市场对耕地日益稀缺和农业劳动力成本日益提高的确认,是用价格拉动农产品供给的常态反应,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渠道,也是我国农业、农民和农村分享经济发展成果的必然途径。在收入较快增长的背景下,这一变化对城镇绝大多数家庭的生活不会产生明显影响。对于部分住校困难学生和城镇低收入家庭等受影响较大的群体,则需要政府给予必要的补贴,并适时适度提高补贴标准。目前国内粮食生产能力比较扎实稳定,在市场价格调节下,肉、蛋等副食品供给的增长潜力较大,未来食品价格不会继续较快上涨。

总体来看,当前我国消费物价上涨是结构性的,既要积极采取措施缓解肉、蛋等副食品价格上涨的压力,又要看到目前我国的通货膨胀率仍然控制在相当低的水平上。因为,按照国际上普遍采用的核心消费价格指数(即扣除能源和食品价格以后的消费价格指数)来衡量,今年1月~6月的这一指标仅为0.9%。

尽管近年来外贸顺差很大、外汇储备增加很快,但货币信贷增长仍控制在预期范围之内。货币信贷投放转变为投资需求也是有条件的。投资者在确定项目时,不仅要考虑投资贷款的获取成本和回收周期,还要考虑市场竞争和需求容量以及可能存在的风险。在国家严把土地闸门、严格市场准入制度的情况下,投资者还要考虑土地和市场准入的要求。因此,只要信贷资金增加比较适度,各方面政策协调配合,投资增长也可以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从今年上半年的情况看,投资增长高位趋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5.9%,增幅回落3.9个百分点。这是宏观调控的积极成效,也是市场竞争约束增强的累积结果。6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幅有所提高,应继续严格控制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继续深化市场取向的经济改革,防止投资增幅反弹。

(摘自2007年8月13日《人民日报》)

篇9

【关键词】 温室农业 物价上涨 利润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2010年国民经济和地区经济的运行均表现出高速增长的显著特征,物价指数一路上涨,其中蔬菜等温室农业农产品上涨幅度较大。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经济形势,中央着手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物价上涨对温室农业产生怎样的影响,国家的货币与财政政策变动将给温室农业带来怎样的发展机遇和不利影响?针对诸如此类的问题,本文以山东寿光蔬菜批发市场与寿光农村数据为依据进行了分析探讨。

一、物价上涨背景下的温室农业利润核算

1、物价上涨导致蔬菜价格上升

2010年经济运行呈现过热趋势,物价指数一路上涨。以2010年第四季度西红柿每公斤批发价格(寿光蔬菜批发市场)为例分析上涨情况。2009年第四季度西红柿平均价格为2.85元/公斤,2010年第三季度为2.736元/公斤,2010年第四季度为3.295元/公斤,2010年第四季度西红柿平均价格环比增长速度为20.43%,同比增长速度为15.61%。蔬菜价格的上涨提高了农民的毛收入,在一定程度上维护和调动了温室农业生产者的生产积极性。

2、物价上涨导致温室农业毛收入与成本上升

以西红柿为例,以700平方米温室大棚为标准,分析物价上涨带来的温室农业毛收入上升清况,2010年西红柿大棚的毛收入较2009年增加了5444.47元,如表1所示。以基期价格为同度量因素(拉氏指数)计算产量总指数为96.01%,以报告期产量为同度量因素(派氏指数)计算价格总指数为123.52%。

计算结果表明,2010年单个700平方米西红柿大棚报告期产量比基期平均而言降低了3.99%,且由于产量的下降使得2010年的毛收入较2009年减少了1116.65元。2010年西红柿均价报告期比基期平均而言上升了23.52%,由于价格上升使得2010年的毛收入较2009年增加了6641.12元。

物价上涨不只使温室农业毛收入增长,而且使得温室农业成本上升。通过样本(寿光农村抽样数据)计算得出,2009年农药费用平均为1478.18元,化肥费用平均为3800元,种苗费用平均为2501元,薄膜费用平均为1155元,雇工费用平均为240元。2010年农药费用平均为1710.39元,化肥费用平均为4500元,种苗费用平均为2901.3元,薄膜费用平均为1365元,雇工费用平均为300元。

利用样本均值(寿光农村抽样数据)对总体均值进行区间估计,总体为正态总体,样本容量为30,为大样本,总体方差未知,由样本方差S2代替置信水平为95%。2009年农药费用为1106.88―1683.12元,化肥费用为3779.15―3820.38元,种苗费用为2421.23―2580.77元,薄膜费用为1352.25―1402.76元,雇工费用为235.73―244.27元。2010年农药费用大约为1008.6672―2394.1128元,化肥费用为4459.43―4540.57元,种苗费用为2876.57―2925.40元,薄膜费用为1107.23―1202.76元,雇工费用为286.67―313.33元。

每个700平方米温室大棚只需拥有一台卷帘机,卷帘机单个成本平均为6000元,可使用时间平均为10年,采用年限平均法进行折旧,预计净残值率为5%,年卷帘机折旧费用为570元。

2010年草帘子每平方米价格为6.2元,700平方米大棚草帘子费用为4340元,草帘子平均可使用3年,同样采用年限平均法进行折旧,预计净残值率为3%,计算的年折旧费用为1403.27元。2009年草帘子平均价格为每平方米5.8元,700平方米大棚草帘子费用为4060元,年折旧费用为1312.73元。2010年草帘子年折旧费用较2009年增长6.9%。

每户平均拥有3.3个劳动力,2010年家庭日常消费支出平均为20600元,相比2009年增长4600元。每户平均拥有3个温室大棚(单个700平方米温室大棚),2010年单个大棚应承担的成本为6866.7元,2009应承担的成本为5333.3元,2010年较2009年增长28.75%。

3、物价上涨带来的利润区间

利润=毛收入-农药费用-化肥费用-雇工费用-种苗费用-薄膜费用-卷帘机折旧-草帘子折旧-生产者自身成本。计算得出的利润由2009年10537.71―12182.97元增长到2010年的14319.32―5147.69元。

二、扩大规模,增建温室大棚的可行性

调查显示,虽然物价上涨带来了毛收入的增加,但仅有9%的温室农业生产者有扩大规模的打算,而无扩大规模打算的比例为73%,选择看情况的温室农业生产者有2%。

一是增减温室大棚的融资需求是否可以得到满足。增加温室大棚资金来源,有56%的温室农业生产者选择自有储蓄资金、33%选择信贷资金、11%选择向亲戚朋友借款。增加温室大棚的每平方米成本平均为66.67元,单个700平方米温室大棚总成本为46666.67元,温室农业生产者家庭年储蓄平均为3.125万元,增加单个700平方米温室大棚需1.49年家庭全部储蓄。温室农业生产者自有储蓄资金基本可以满足扩大生产规模的融资需求。

二是寿光农村每户平均拥有3.3个劳动力,户均拥有大棚3个。一个温室大棚需常用劳动力1个,家庭自身劳动力资源不能满足扩大规模的需求,而雇佣劳动力成本较高,且随物价上涨雇佣劳动力成本上升。

三是现在蔬菜价格上涨,是否成为长期趋势,价格是否回落。再次以西红柿为例,对西红柿价格趋势进行分析,以清晰的描述出社会经济现象在较长时期内发展变动的基本方向和变化形式,为预测价格未来趋势提供依据。

采用滤波法分离长期趋势,步长为5,得出移动平均数,整理为折线图可以看出,近年西红柿价格季节波动明显,长期呈增长趋势,如图1所示。采用趋势剔除法对这一具有长期趋势的时间序列进行季节分离,计算移动平均数,取移动步长为3,计算得出调整系数a=98.04%。计算季节指数:一季度为116.67%,二季度为89.71%,三季度为82.84%,四季度为111.28%。

依据统计调查与分析,对时间(以月为单位)和西红柿月平均价格进行相关分析,以2008年7月为1,以后月份逐次加1,

时间与价格线性相关,建立线性回归模型y=B0+B1X+?缀。

测定出价格变动的直线趋势y=0.438x+1.896。

建立趋势季节模型ys=y?鄢s=(0.438x+1.896)?鄢0.9804=0.429x+1.859。

可以看出未来价格依然呈上涨趋势,且扩大规模的融资需求可以得到满足,扩大规模可以提高经济效益,但是受劳动力因素制约,仍存在很大阻力。

三、物价上涨背景下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变动对温室农业的影响

1、财政对农业农村的支持力度加大

政府支出中用于农业的比例增加,加大财政对农业农村的支持力度,有力促进了寿光温室农业的发展。2009年,寿光市财政总收入47.1亿元,财政用于农业农村的支出达6.52亿元,占财政总收入的13.85%。2010年,寿光财政总收入56亿元,财政用于农业农村的支出达9.52亿元,占财政总收入的17.1%。农业农村支出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较2007年提高了3%。

2010年财政部门共兑付粮食直补及农资综合补贴、石油价格改革财政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良种补贴、政策性农业保险等各类惠农补贴资金1.5亿元,确保了国家支农惠农强农政策的全面落实,提高了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

2、紧缩的货币政策对温室农业影响有限

2010年至今,中央银行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利率,但为加大对“三农”和县域经济的支持力度,2010年前三次只上调了存款准备金利率,并未上调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存款准备金利率。

存款准备金利率的上调减少了商业银行的存款创造,从而使得货币供应量减少。但是今年中央与地方为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加快推进了农村金融制度创新、机构创新和产品服务创新,进一步为农业融资创造了有利环境。

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等银行业金融机构今年进一步加大涉农贷款投放,以增强金融机构支农动力,增加涉农贷款比重,促进温室农业发展。2010年6月末,寿光农村商业银行发放涉农贷款78亿元,较年初增加了11.6亿元。金融机构进一步开发多样化的小额信贷产品,努力满足农民小额信贷需求。2010年寿光市开始试行农村土地经营权、大棚抵押贷款业务,使更多资金投入到农业农村建设。总之,2010年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对温室农业影响利大于弊。

四、物价上涨背景下的应对策略和建议

一是加大技术资金投入,提高单位温室大棚产量,培育良种,提高蔬菜品质,提高资源利用率,节约生产要素成本。

二是完善农村劳动力市场,使劳动力信息充分传播,劳动力资源自由流动、充分配给,降低劳动力成本。

三是提高温室大棚自动化程度,通过微电脑等技术实现温室大棚的自动化管理,节约劳动力成本,解决扩大生产规模的劳动力成本瓶颈。

四是建立村行业协会、生产合作社等,提高集约化程度,形成规模效应。同时也可以提高温室农业生产者与生产要素生产者等的议价能力,有利于降低成本。调查显示,有54%的村无行业协会或生产合作社,不利于温室农业规模扩大。

五是国家、地方财政对温室农业生产进行直接物价补贴,维护其积极性。调查显示,91%的村内财力有限,无物价补贴。国家、地方财政应当对温室农业生产者进行物价补贴,保护温室农业生产者在物价上涨中的利益。

(注:本文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文杯”大学生百项实证创新基金项目。)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商贸流通业;物价水平;机理;C据;政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124.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0-000-02

当今社会,商贸流通业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变成了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在如此重要的一环中,中国在这一方面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由于中国的制造业增长速度飞快,面临着市场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就如面临着这样一个出口市场的增长被阻碍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行业要想方设法的扩大内部需求,改变相应的供应结构,把相关物品价格稳定下来,把出口市场增长率继续提高上来。这个时代,社会中各行各业都需要密切关注商品的流通以及物价的水平。一、商贸流通业稳定物价水平的微观机理商品贸易和它的流通在宏观经济这条道路上,具有复杂的多方面的作用,这尤为重要的就是关于商品价格的问题商贸流通业对于宏观经济的影响,无疑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对价格的影响。单从一个方面来探讨这个问题,能把商品贸易的流通中的价格维持到一个大体合适的状态的原因,大体有两个,其中一个是把商品在流通中的流通速度提高,这个是最基本的,控制好流通的速度就可以把效率提升上来,之后把相互交易中所需要的资金压低,,通过把效率的提升可以从多方面的控制交易的花费,使其成本控制在一个不高的水平。现代生活中,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可以引领行业中的生产潮流,把价格以及商贸的效率等利益性的东西控制在一个较好的水平。

其二,在制造领域方面,飞速发展的商品经济以及贸易流通的水平等可以最大程度的抑制生产消耗,并能够加快产品产出效率,由此可得,它的发展能够为制造这一行业创造出一个更适合发展的市场,不仅如此,还能够使这个行业的各项工作分工越来越明确,这样就会使得制造行业中制造成功率提升,把所需要的各种各样的材料所需资金消耗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

进入新的世纪后,我国的制造业出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单从劳动生产率来说,就进步了很大的一个层次,主要的原因就是制造厂商方面坚持不懈的进步以及努力还有就是国内外贸易集团及资本在商贸流通方面的引导工作到位。

有人曾经说过,通过各项工作协调进行,就可以把劳动生产率以及经济水平带动,分工协作作为这些目标的前提。但是,分工的具体条件不能够在市场中完成。现阶段的国贸以及对外贸易工作进行的如火如荼,这种趋势下市场肯定会不断地扩大,由此看来进行分工不断地进行深化才会把生产率提升上来。促使商品贸易进程速度加快的原因是在所耗资金方面不断地变少,商品贸易于制造业之间的联系十分密切,两者之间处于一种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友好型关系。但是之间也会有相互逼紧的这样一种关系,但正是因为这种紧迫的关系,使得经济之中会存在着保持物品价格的坚实力量

商品的贸易流通能够对市场中的交易以及生产起到重大的作用,能够大幅度的减少资金消耗,并能够使资金的流转速度变快,这样会引起连锁反应会导致零售的商品价格下降,零售商品价格变低之后,对于市场方面就会有益处,使市场进一步的扩大,由此又会便于经济稳步的增长以及分工等进一步加深,达到一种良性的循环体系,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物品价格的总体水平肯定能够得到控制。

随着时代的发展,商品贸易流通方面进行了很多的改革及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在购买商品的方式及其习惯等方面也有了较大的差异,使国家有关于消费行业的转变不的不进行,可谓是影响了整个国家,但是其中也有很多的行业没有跟上此次变革的脚步,在其他方面,所进行的研究探讨没有跟上消费方式的改变,缺少一些关于这个方面的重要课题,成果屈指可数,在研究方面,相关机构较少,且没有什么有建设性的成果,但就算如此,这也对我国的经济流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西方国家所做的与我国相比确实是好了太多,这也不是崇洋,却是人家在这些方面做的好,就拿美国来举个例子,国家中的各个行业都对商贸非常看重,其研究机构也有了一系列的可靠成果,我国的这个行业发展的并不是很好,但在一些关键的地方作用还是很显著的,而现阶段要完成的重要工作是,关于如何让商品贸易以及流通行业发挥其真正的作用,在保持物品价格稳定这一用途上进行深层次,全面的探讨。要想有说服力的完成这个工作,必须来进行多层次,多方面,在各种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利用各种学术类型的方法,来进行各种相关的研究,为其积累经验。

第二个方面,可以把一些在这个行业比较成功的企业以及在这个行业中发挥着比较大的作用的企业来进行综合的分析,有一些具有特点的,可以着重研究,比如发展较快的企业,如一直坚挺在改革大潮中稳步前进的,都比较有探讨的必要,适当的进行各个企业发展中综合分析,进行多方面的研究,得出一个准确的答案。处于领头地位的这些行业为国家经济发展所做的贡献包括提高了一大类人的就业水平,维持商品价格的稳定等一些方面,但是却没有办法深入的探讨和研究相关的问题。,而且现在国内的各个机构没有合理的利用现有资源,没有学习西方的先进理论,导致了现阶段各种问题的出现。

坚定的认为商品贸易方面对于物价的恒定发挥着重要的力量,论实践论各方面都是这样由此要正确的引导言论的方向加强相关的研究,就算是这样,因为国家的其他层面的学术性的领域并没有对此产生太大的兴趣,也没有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探讨和研究,还有我国的历史情况,商贸方面一直不被看好,一旦遇到物价上涨的问题,最先被诟病的就是商品的各方面,以及现在所流传的对商品贸易这方面的言论导向都处于一种不利于商业发展的趋势,这在整个消费商品体系中一直都是不变的,现在社会中流传的那些网络用语就是由于商贸中的物价不稳定导致的,由此消费者以及社会中的媒体等开始对商家进行抗议,表现的极其不理智。就这样,这个黑锅就没有什么原由的被背到了商品贸易流通的行业中来。不仅如此,就连小本经营的普通商家也成为了受害者,由于言论指向性太过于强烈,所以通过商家来实现维持物价的平稳这一想法变成不了现实,就算有些许的作用,也并不会长久。

其中可能会有一部分这样的人,但并不是全部,不能一棒子打死,因为现在的商业形式比较复杂,造成物价上涨也有着多方面的因素,各行各业都充满了各种竞争,由于竞争不断地存在,所以从中获取的利益并没有社会上的人所说的那样丰厚,市场的调整会把利益降到最低,最后维持到原来的稳定水平,一不留神可能就是大规模的亏损,所以要把这些社会上的错误言论向一个正确的方向引导,同时还是要把商贸流通和物价方面联系起来,代入更有力的时间研究,相关的管理部门要加大对其研究方面的重视,在财力物力方面进行多方面的支持,不仅如此,还要在政策应对措施方面防患于未然,让做出的决定都不在草率。

在一方面,要使商品贸易流通外的改革进程加快,同时商贸以及现代系统方面的建设也要加快脚步,以为这是使物价平稳基本条件。不得不说,现在,国家贸易流通方面虽然比较落后,落后的具体原因却并不是这个所造成的。因为现在,小的一些商店上会把商品写出一个比较高的价格,追究其源头,却并非是商贸所带有的问题。这些存在的问题,是现阶段流通业中进步过程中所面临的关键,都并不是流通领域的问题,归结不到流通领域的头上。想要全面来进行这一方面的改革,把最终的物价维持在一个平稳的水平,我们就需要多方面多层次的φ飧隽煊蛱逯平行整改,让各个领域来认识到,商贸流通与物价确实存在这不可分割的联系,但物价上涨的关键不在于此,不要物价发生不稳定的变化就开始对商贸流通领域进行言论上的狂轰滥炸。

当前形势下,物价的上涨原因越来越多样化,会有各种各样的因素来促成物价的不稳定增长或者是降低。就连物价上涨的品种及类别也存在着多方面的变化,这还不算什么,物价的上涨不单单体现在物品上了,就连无形的资产也会有价格上的波动,各种各样的价格波动,就连货币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价格变化,这种趋势也不单单是我国出现的,就连其他国家也会有。其原因多种多样,供应关系,货币因素,错综复杂的物价并不像看上去样简单,所以其他对此领域没有过多研究和探讨的人士,以及社会上跟风而上的人,不要轻易的定论,如果这样,容易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麻烦,而且也不利于各个企业在其中积极作用的发挥。

参考文献:

[1]宋则,常东亮,丁宁.流通业影响力与制造业结构调整[J].中国工业经济,2010(8).

[2]梁霄,郝爱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背景下我国流通体系优化路径选择[J].经济学动态,2011(10).

[3]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课题组.我国不同蔬菜零售方式的比较分析[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2.